我的老師讀后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qū)懸黄x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的老師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我的老師讀后感1
我今天認真地閱讀了《老師,您好!》一文后,被書中優(yōu)美的語言所感染,印象也很深。
“古今中外,哪個人的成長不浸透著教師的心血,地北天南,那一項創(chuàng)造不蘊含著教師的辛苦”。我對這句感悟很深。老師在我們身上花用了許多的心血,他們精心備課,認真地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為我們糾正我的行為習慣,我們祖國正走向繁榮強大。都是因為老師不辭勞苦地為祖國培養(yǎng)棟梁。老師就像春蠶一樣,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用真理把人才塑造,讓春暉在心靈閃耀”。教師就像春暉和朝霞,而我就像大地上的一棵小草,春暉灑向我,朝霞染紅了我,讓我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小學生。
“每當鮮花在幸福的開放,我就情不自禁的衷心祝愿:老師您好!”一年一度的教師節(jié)來臨了,我想對我心中偉大的老師說:“老師,您辛苦了!”
老師,您的品德樹立了我。您的博學傳授了我,您的語言感染了我。這一生我不會忘記您——老師。
前幾天,我讀了這篇文章被作者深深感動了。我讀得入了迷,恍如身臨其境,看到了和藹可親的蔡老師用歌唱的音調(diào)教同學們讀詩,看到了當我讀到“我忽然爬起來,迷迷糊糊地走出去,同時還在嘀咕我要找蔡老師”時,我的淚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蔡老師你好偉大!你用的是什么方法能讓同學們?nèi)绱讼矚g你?她從不打罵同學,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一位同學用石板相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教鞭為什么會“輕輕’’地敲在石板上?
為什么她也笑了?因為她愛同學們。≈挥姓嬲龕弁瑢W們的老師才會笑。在假日里,她把同學們帶到她的朋友家里,她還讓同學們觀察蜜蜂,只有像同學們的朋友才會把她的學生帶到她的朋友家里。讀了“我的.老師”,我知道了作者對蔡老師的迷戀,蔡老師在同學們的心中是個完美的形象。
今天我讀了老師你好這篇課文,感到老師很偉大,老師象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但我們面臨重重困難時,老師給了我們勇氣,老師是辛勤的園丁,培養(yǎng)出一朵朵花兒,老師是船夫,她把我們送到知識的彼岸,老師像人梯,她彎著身子,讓學生向上爬去成為能人,教我們做人的道理。
在我學習過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金老師,她上課言語溫和又雅度,抑揚頓挫,當我們遇到不懂的問題皺著眉頭的時候,她就用生動的故事,深入淺出地讓我們聽懂,讓我們細細的咀嚼,理解,我太尊敬這位老師了。讓我親切地向這位老師問聲好,讓我向您鞠躬吧。
學了《老師,您好》這一課,我有很多感觸。
這篇課文通過記敘老師崇高的事業(yè),老師讓我們知道了什么是學習,老師讓我們隨意踩踏他那痩弱的肩膀,去讓我們迎接那金燦燦的獎杯。
老師像那甘甜的露水輕輕灑向我們這些茁壯的新苗,老師像溫暖的太陽照耀著我們這些可愛的向日葵。。±蠋,你為我們架起金橋,又為我們鋪設大道,您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如果沒有您,全世界的人們就會沒有知識的。如果我是詩人,我會寫一首詩來贊美老師;如果我是一名歌唱家,我會用一首歌來歌頌老師;如果我是一位舞蹈演員,我會獻一段舞蹈給老師。
每當看到您勞累的身影,我心中就涌起感情的波濤:老師,您好!每當看到您認真的批改作業(yè),我就情不自禁地衷心祝愿:老師,您好!我還有很多話要對您說,雖然話語短少,但也表達我心意。
篇文章——《老師,您好!》。
在這篇詩歌中寫了老師潛心研究教材,精心備寫教案,細心批改作業(yè),如同春蠶一樣,為學生編織理想的絲線,把一個個幼稚的孩童培養(yǎng)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代新人,老師的盈盈笑語如同甘露一樣滋潤著茁壯的新苗,使一代代學生提高了思想覺悟,豐富了文化知識,讓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從這篇詩歌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了老師的偉大和無私,同時也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我的母親很了不起。我的媽媽為了我成長,操碎了心。媽媽付出的愛是我用語言無法表達的。因為在她那個年代的童年,就沒有得到過母親的關懷,一生下來,她的媽媽也就是我外婆忙顧干工分,把我的媽媽整天關在家里,經(jīng)常是鄰居老爺爺和老奶奶照顧。如今的她非常疼愛我,不想讓我也像她那么可憐。媽媽是那么堅強,她既要做好她的工作,還要關心我的學習,更要關心我的健康。
不知為什么,我生下來身上就長了許多瘡,尤其是小腿上長了好幾個大泡。媽媽帶了我去了好幾家醫(yī)院都沒有治好,后來聽說離家?guī)资锏囊患裔t(yī)院可以治好。媽媽不顧夏天的炎熱帶上我去了,可是花了幾百塊錢還是沒有效果。直至前年的暑假里,在報紙上看到南京市的一家專治皮膚病的醫(yī)院。來到了這家醫(yī)院,經(jīng)過醫(yī)生的診斷,不是什么大事是過敏,盡量少養(yǎng)貓狗,隨著年齡的增長就會消失了。媽媽回來有事做了,整天為我打掃,為我涂藥,一天到晚忙個不停,現(xiàn)在果然好了。
“世個只有媽媽好”,愿我們天下所有的兒女都能關心我們的媽媽:“春蠶到死絲芳盡”,愿我們天下所有的學生都尊敬我們的老師。
我的老師讀后感2
在空余的時間里,愛讀書的我從同學手里借來一本書,名叫《老師您好 我的好老師》。
許多人可能對“老師”這個職業(yè)并不了解,但是,有幾個人重新定義了這個職業(yè)的意義。
在這本書里,讓我感觸最深的有兩個故事:《地震中的英雄老師》和《最后一課》。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什邡市龍居中心小學在地圖中查看英語教師向倩老師正帶學生們朗讀課文。突然,教室開始劇烈搖晃。很明顯,這是地震。向倩老師招呼學生們逃生,自己奮不顧身地撲向角落里的三個學生.在教學樓倒塌的那一刻,向倩老師講孩子們緊緊摟在懷里......
當汶川縣映秀鎮(zhèn)的群眾徒手搬開垮塌的鎮(zhèn)小學教學樓一角時,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廢墟上,雙臂緊緊摟著兩個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飛的雄鷹。兩個孩子還活著,而"雄鷹"已經(jīng)氣絕!由于緊抱孩子的手臂已經(jīng)僵硬,救援人員只得含淚將之鋸掉才把孩子救出。這名男子時該校29歲的老師張米亞.愛唱歌的張米亞老師用生命詮釋了"摘下我的翅膀,送給你飛翔"這句歌詞。地震中,張米亞老師的妻子和他們不滿3歲的兒子也被垮塌的房屋深埋......
四川省什邡市紅白鎮(zhèn)小學老師袁文婷,為搶救學生,身體被生生砸成兩截,臉部血肉模糊。當她被人們從廢墟里扒出來時,雙手仍緊緊擁著兩個孩子...... 而她的生命卻永遠定格在26歲 ——《地震中的英雄老師》
地震無情,人間有愛,“老師”這個詞詮釋在他們身上。
2004年國慶長假后的第一堂電路分析課,上海交通大學講師晏才宏口氣平靜地向?qū)W生們宣布—他得了肺癌晚期。這個驚人的消息讓原本活躍的課堂一下子變得沉寂。
下課鈴響了,可晏才宏老師像沒聽見似的,繼續(xù)講課。57歲的'晏才宏老師恨不得將他的所有知識全部告訴他的學生。當然,這是不可能的。當她不得不放下粉筆時,他的眼底閃過一絲無奈和憂傷。
然而,一周后,晏老師又出現(xiàn)在講臺上。他說:“新老師還沒到位,我這次來主要是為了把第一章講完,以便新老師日后銜接!蹦且徽n,許多學生是含著淚聽完的。在晏老師講課的時候,教室里鴉雀無聲。
臨下課時,晏老師向同學們至上最高的歉意,同學們則報以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
住院以后,晏老師想得最多的依然是他的學生。學生們經(jīng)常來看他,而晏老師就給前來看望的學生當場講題。他體內(nèi)的癌細胞擴散,顱內(nèi)大面積積水,說話時已經(jīng)出現(xiàn)困難時,他對妻子說:“幫我到學校定一間大點兒的教室,把學生叫來。你帶上一杯水,我說不出話的時候給我喝一口,我要再講一課。”然而,這個心愿至死都未能實現(xiàn)。
2005年3月12日,晏老師帶著對學生的歉意,去世了。
晏老師去世后,他的學生在網(wǎng)上發(fā)表了千余篇悼念他的文章,贊揚了晏老師的教學方式和他的品質(zhì)。不少學生還稱他為“我碰到過的最好的老師”晏老師去世后,多位老
師坦承:“我教書比晏老師還差得很遠。”——《最后一課》
面對病魔,執(zhí)著于教書,只為學生,“老師”這個詞詮釋在他的身上。
老師,您像一根蠟燭,照耀了我們未來的路;老師,您像一位勤勞的園丁,澆灌著祖國的花朵,澆灌著祖國的棟梁;老師,您像一位白翼天使,呵護著我們這些幼小的心靈。
老師像勤勞的蜜蜂,永無止境地釀著甜蜜的蜂蜜;老師像堅固的人梯,用肩膀為我們支起一片藍天;老師像璀璨的燈塔,為我們指引人生的方向,不讓我們偏離正軌;老師像堅穩(wěn)的石頭,充當我們的墊腳石,讓我們登上人生的高塔; 老師像威風凜凜的雄鷹,保護我們不會夭折,為祖國的未來打下根基。
當你考上大學的時候,你是否還想起給老師看看你的錄取通知書?當你到達人生的巔峰時,你是否還想起老師曾給你的啟迪?當你也成了老師的時候,你是否想起老師當年的辛苦就為了你能覺悟?
“春蠶死到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托考古學家的福對我們這樣說。你瞧,古代詩人都這么稱贊老師,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我想我不說你也知道。
趁著你的小學生的時代,快對你尊重的老師說一聲謝謝吧。不要最后讓你后悔想到哭!
“老師”這個神圣的職業(yè):老師教育我們,培養(yǎng)我們,不惜犧牲自己的歲月和青春年華;“老師”這個神圣的職業(yè):在災難來臨時,老師們用他們的沉著,冷靜,機智,甚至是鮮血和生命,維護師尊,鑄就師魂,為不少孩子贏得了生存的希望和機會,奏響了一曲曲蕩氣回腸的生命頌歌!老師謝謝您!
我的老師讀后感3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在我的內(nèi)心深處我一直認為趁著有時間要多看些書,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在走上了三尺講臺之后,由于這職業(yè)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并逐漸對教育書刊有所涉獵,其中我最喜歡《小學數(shù)學教師》。
一本書刊或雜志能夠成為讀者的朋友,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學數(shù)學教師》就是我的摯友。我和它的相識其實很平淡無奇,當我還是學生時,為了走好以后事業(yè)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準備,其中有一項就是到校圖書室借閱書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而這些,我都通過《小學數(shù)學教師》獲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說:“一本教育雜志,也應當是一所學校,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可以給讀者以啟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而《小學數(shù)學教師》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實用,可讀性強,內(nèi)容實在,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信息方面都有獨到之處。
如今,作為一名小學數(shù)學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小學數(shù)學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chuàng)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 據(jù)了解,《小學數(shù)學教師》滋潤了無數(shù)數(shù)學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為許許多多的青年數(shù)學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梁,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她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致、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她的教學點評中肯,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致。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小學數(shù)學教改的沖鋒號。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小學數(shù)學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為“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啟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小學數(shù)學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小學數(shù)學教師》為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chuàng)新時,都是《小學數(shù)學教師》為我導航,讓我有所創(chuàng)想,尋到教學的“亮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意外收獲,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我想我會一如繼往地多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揚帆遠航。同時我想《小學數(shù)學教師》也一定將與我攜手同行,共同成長,共創(chuàng)未來 !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在我的內(nèi)心深處我一直認為趁著青春年少多看些書,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在走上了三尺講臺之后,由于這職業(yè)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并逐漸對教育書刊有所涉獵,其中我最喜歡《小學數(shù)學教師》。
一本書刊或雜志能夠成為讀者的朋友,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學數(shù)學教師》就是我的摯友。我和它的相識其實很平淡無奇,當我還是學生時,為了走好以后事業(yè)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準備,其中有一項就是到校圖書室借閱書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而這些,我都通過《小學數(shù)學教師》獲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說:“一本教育雜志,也應當是一所學校,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可以給讀者以啟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而《小學數(shù)學教師》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實用,可讀性強,內(nèi)容實在,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信息方面都有獨到之處。
如今,作為一名小學數(shù)學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小學數(shù)學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chuàng)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
據(jù)了解,《小學數(shù)學教師》滋潤了無數(shù)數(shù)學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為許許多多的青年數(shù)學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梁,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她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致、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她的教學點評中肯,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致。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小學數(shù)學教改的沖鋒號。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小學數(shù)學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為“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啟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小學數(shù)學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小學數(shù)學教師》為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chuàng)新時,都是《小學數(shù)學教師》為我導航,讓我有所創(chuàng)想,尋到教學的“亮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意外收獲,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我想我會一如繼往地多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揚帆遠航。同時我想《小學數(shù)學教師》也一定將與我攜手同行,共同成長,共創(chuàng)未來 !
我的老師讀后感4
讀完錢教授的講演錄,我心中感慨萬千。
一、努力圓夢。
奮斗幾十年,為圓一個夢。錢教授說他自己在60年代有過一個夢:從貴州回南師附中當老師。然因家庭出身不好沒有資格,不要說調(diào)回南京沒有可能,就是在貴州中專學校做班主任都不能實現(xiàn),于是他南師附中教師終沒有當成。時光過去40多年,錢教授終于在退休之后,回南師附中當了一個多月的教師。錢教授說,他為圓這個夢,奮斗了幾十年。
一個人不懈努力幾十年,為的就是圓心中的一個夢,這樣的奮斗人生,多么令人感動啊。
我們每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心中都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夢,但我們有幾個人能為之努力奮斗堅持不懈幾十年呢?我們從站上講臺那一刻起,不是都有過做一名好教師的夢么?但我們在教育教學工作過程中,不是偶爾也有過懈怠,有過懶散么?為育桃李滿天,為教學子成才,為圓我們個人心中好教師的夢,我們只能孜孜不倦的工作,十年一日的努力。
二、真誠溝通。
錢教授說,在他看來,教育的本質(zhì)就是將學生內(nèi)心深處的善良、智慧等等這些最美好的人性因子激發(fā)出來,加以培育和升華,以此來壓抑人的內(nèi)在的惡因子。那么怎樣做到揚善棄惡呢?那就是真誠溝通。
有一次錢教授收到四川的一封來信。那名教師表達的是對北大的一種向往,錢教授很熱情的寄了一本自己編的北大的書給他。于是他又給錢教授寫信,說:“我想在你的面前不需要偽裝什么,今天在我收到你寄來的書時我哭了。原來幸福時也可以流淚,而且這種感覺很美,很美。沒有想到你竟然也記得我們,因為我們之間近似于陌生人!卞X教授立刻給他回了一封信:“你的來信讓我感動,字里行間充滿了愛,不只是你我之間,我們應該用這樣的愛對待周圍所有的人。這里有一種心靈的溝通。我們這個社會太需要這樣的溝通了!
我們教師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是不是都能蹲下身子看學生呢?都能心平氣和的和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呢?其實多數(shù)時候,我們是以長者身份居高臨下的,不說盛氣凌人,和風細雨的畢竟還是少數(shù)啊。
三、傾聽心聲。
錢教授說,教師有的時候只是需要簡簡單單地扮演一個傾聽者的角色。但是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因為它需要一顆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的愛心。
一名學生用書信向錢教授訴說自己在學校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想自殺,錢教授看到這個孩子的愛美之心,想到她積極的一面,于是給她寫信,安慰她,鼓勵她,給她講道理。后來這個學生和錢教授的書信往來越發(fā)頻繁了。
女孩當然沒有自殺,但錢教授開始思考了,孩子為什么要跟自己說這么多的知心話呢?那是缺少有人傾聽的緣故啊。
我們教師有多少能做到耐心傾聽學生的心聲呢?有時煩了,有時厭了,有時倦了,有時淡了。孩子們講述事情的來龍去脈是不是有點羅嗦?甚而至于有時候還覺得是“聒噪”。聽孩子把事情講完,把心里話說出來,既是尊重學生,也是我們老師一顆理解學生愛心的反映啊。
四、教學相長。
錢教授說,他有一種理念,就是教學的本質(zhì)是一種自我發(fā)現(xiàn)。教學的過程是學生發(fā)現(xiàn)自我的過程,同時也是教師發(fā)現(xiàn)自我的過程。這是雙向激發(fā)的生命運動:學生內(nèi)心深處最美好的東西被教師激發(fā)出來,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自己心靈中最美好的東西也同時激發(fā)出來,這樣教與學雙方都達到了一種真實的精神的提升。
錢教授談到他到附中上課,盡管他對魯迅作品已經(jīng)非常熟悉,但備課時,都要重新看,因為他心里存有中學生這樣的對象,重讀的時候,對作品就有新的發(fā)現(xiàn),產(chǎn)生新的解讀。這種解讀實際上有對象存在的.潛在因素的影響。另外在和學生交談,在批改學生作業(yè)時,學生所提出的問題,以及學生對問題的思考,都會引發(fā)錢教授對這些問題的新的思考。這是一個雙向的運動。
這其實就是一種教學相長啊。但我們有時候卻是“今天的你我,不斷重復昨天的故事”,備課筆記一抄幾年,教材有變化了,才更新一部分教學內(nèi)容,“相長”從何談起呢?有時固步自封不思進取,不根據(jù)學情,不選擇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偶爾也做做表面文章,“穿新鞋走舊路”,那種師生內(nèi)心深處美好的東西怎么會被激發(fā)出來呢?
五、黎明感覺。
錢教授說,他每教一屆學生,甚至每上一堂課,都是一個新的開始,都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他自己非常珍惜這樣的新鮮感,他稱之為“黎明感覺”。他也知道這很不容易,因為任何一件工作,包括教師的工作在內(nèi),一旦成為職業(yè),就會產(chǎn)生職業(yè)性的倦怠感,就有可能變成“機器”,變成“油子”,所謂“教書匠”就是這樣的“教書機器”、“老師油子”。錢教授熱愛教師工作,卻恐懼于成為這樣的“教書匠”,因為這涉及一個人的精神狀態(tài),一個人的生命存在形態(tài),存在方式。
我理解錢教授為這樣的生命存在狀態(tài)、存在方式,是熱情奔放、激情四射的一種美好狀態(tài)和方式,而不是倦怠的、麻木的、淡漠的狀態(tài)和方式。
沒有了新鮮感的課堂是枯燥的,沒有了熱情的課堂是平淡的,沒有了激情的課堂是乏味的。我們教師只有讓每一堂課都擁有“黎明感覺”,課堂才有可能出新、出彩。
要擁有“黎明感覺”,教師就要在“黑暗”中探索,要感覺到面前的未知,要設想自己在課堂上將要遇到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法,這樣才會讓每一堂課都擁有新鮮感。
錢教授在《我的教師夢》這一本教育講演錄中說,他會常常想起曹禺劇本里的一句話:“想想你忍不住要哭,想想你忍不住又要笑啊”,這就是生活,教師的生活。是啊,當我們教師在退休之后回憶教育教學生涯時,能想到它忍不住要哭,想到它忍不住要笑,是一種多么心酸而又幸福的感覺。
我的老師讀后感5
《我的教師夢》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于20xx年8月出版的北大退休教授錢理群的一本教育講演錄。讀完錢教授的講演錄,我心中感慨萬千。書中字字句句都飽含著他對教育的熱愛與期盼。為中小學教師演講時,他是教育界的老前輩,向晚輩傳述自己在教育之路上的耕耘與收獲;為大學生演講時,他是同學們的良師益友,幫助新一代的年輕人指出正確的人生道路;與中小學生在一起時,他又是一位慈祥的爺爺,充滿愛心地期盼著孩子們健康茁壯地成長。他就是這樣一個充滿智慧的教育者,用他的夢想點燃每一個人的希望。我體會最深的有以下三方面:
1、要學會傾聽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也越來越多,他們有時需要一個傾訴的對象,需要吐出心中的不快。錢老在書中描述了他曾經(jīng)遇到過很多這樣的孩子,其中一個女生給他寫信說:“我在學校里遇見了不公平的待遇。我的學習非常好,但是我的老師因為我沒有關系,沒把我分到重點班,我受不了了,我想自殺。”當錢老看到最后這幾句話時,簡直嚇壞了,他想,這孩子真要自殺該怎么辦?但是仔細一看,這封信是用了很美麗的信箋寫的,這孩子如此的愛美,大概還不會自殺。于是趕緊給她回信,安慰她,鼓勵她,給她講道理。以后這孩子幾乎每星期都給他寫一封信,傾訴她內(nèi)心的一切……就這樣一顆破碎的心慢慢地走向了健康向上的道路。
由此可見,傾聽孩子的心聲是多么重要。但是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因為它需要一顆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的愛心。我們教師中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堅持耐心傾聽學生的心聲呢?有時煩了、有時厭了、有時倦了、有時淡了。而耐心傾聽孩子們把事情講完,把心里話說出來,才是既尊重學生、又是我們老師理解學生、關愛學生的真正反映啊。套用錢老的話,傾聽絕不亞于我們的精心備課,只要思想問題解決了,很多事情就好辦了。說到底,“學會傾聽”是一種美德,是對學生的一種“絕對尊重”。因為傾聽,讓學生有了信任感和安全感甚至是歸屬感;因為傾聽,也讓教師所特有的生命價值得以體現(xiàn)。
2、要教學相長。
錢教授說,他有一種理念,就是教學的本質(zhì)是一種自我發(fā)現(xiàn)。教學的過程是學生發(fā)現(xiàn)自我的過程,同時也是教師發(fā)現(xiàn)自我的過程。這是雙向激發(fā)的生命運動:學生內(nèi)心深處最美好的東西被教師激發(fā)出來,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自己心靈中最美好的東西也同時激發(fā)出來,這樣教與學雙方都達到了一種真實的精神的提升。
錢教授談到他到附中上課,盡管他對魯迅作品已經(jīng)非常熟悉,但備課時,都要重新看,因為他心里存有中學生這樣的對象,重讀的時候,對作品就有新的發(fā)現(xiàn),產(chǎn)生新的解讀。這種解讀實際上有對象存在的潛在因素的影響。另外在和學生交談,在批改學生作業(yè)時,學生所提出的問題,以及學生對問題的思考,都會引發(fā)錢教授對這些問題的新的思考。這是一個雙向的運動。
這其實就是一種教學相長啊。但我們有時候卻是“今天的你我,不斷重復昨天的故事”,備課筆記一抄幾年,教材有變化了,才更新一部分教學內(nèi)容,“相長”從何談起呢?有時固步自封不思進取,不根據(jù)學情,不選擇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偶爾也做做表面文章,“穿新鞋走舊路”,那種師生內(nèi)心深處美好的東西怎么會被激發(fā)出來呢?
3、要真誠溝通。
錢教授說,在他看來,教育的本質(zhì)就是將學生內(nèi)心深處的善良、智慧等等這些最美好的人性因子激發(fā)出來,加以培育和升華,以此來壓抑人的內(nèi)在的惡因子。那么怎樣做到揚善棄惡呢?那就是真誠溝通。
有一次錢教授收到四川的一封來信。那名教師表達的是對北大的一種向往,錢教授很熱情的寄了一本自己編的北大的書給他。于是他又給錢教授寫信,說:“我想在你的面前不需要偽裝什么,今天在我收到你寄來的書時我哭了。原來幸福時也可以流淚,而且這種感覺很美,很美。沒有想到你竟然也記得我們,因為我們之間近似于陌生人。……”錢教授立刻給他回了一封信:“你的來信讓我感動,字里行間充滿了愛,不只是你我之間,我們應該用這樣的愛對待周圍所有的人。這里有一種心靈的溝通。我們這個社會太需要這樣的溝通了。”
我們教師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是不是都能蹲下身子看學生呢?都能心平氣和的和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呢?其實多數(shù)時候,我們是以長者身份居高臨下的,不說盛氣凌人,和風細雨的畢竟還是少數(shù)啊。
錢老用他一生的思考和實踐讓我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人類無疑是有力量來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生命質(zhì)量的,人是可以使自己生活得有詩意而又神圣的”。
我的老師讀后感6
繼續(xù)把讀這本書中的點滴感想記錄在此。現(xiàn)在正在讀另外兩本書,感想也很多,而這本書也快忘光了,所以就不再做太多的引申,只把當時記錄的要點整理在下面。
書中某一段提到了碎片化教學。想到英語教學現(xiàn)在真的很碎片,尤其是話題為中心后,語言體系越來越不完整了。既然英語教學的碎片化已成定局,教師一定要擠出時間來,對學生的知識網(wǎng)絡做集中的系統(tǒng)化的總結。
書中提到了教育的許多新變化,想到了教師身上的壓力。教育在變,學生在變,教師就要變。不改變不適應,不適應就淘汰啊。
書中提到了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數(shù)字原住民。即現(xiàn)在的孩子生下來就處在數(shù)字化時代,他們對于數(shù)字技術天生的適應。這是壞事,也是好事。但如何把這些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呢?我觀察不多,思考尚淺。指示感覺到他們玩游戲很溜,手機玩得很活,關注點很寬泛。如何發(fā)揮他們原住民的優(yōu)勢,我還不清楚。
現(xiàn)在的孩子手機,電腦玩得很溜,聊天也很快捷。是不是說孩子們的文本交流能力很強呢。但孩子們現(xiàn)在的口頭交流能力如何呢?面對面交流如何?情感表達又如何?示弱還是強?沒有數(shù)據(jù),不敢斷言,給我的感覺似乎要弱一些。比如看見一個親戚孩子手機聊天打字如飛,但是和我嘮嗑確實問一句答一句,純粹地單項交流,顯得很木訥,我也很尷尬。只不過這是不是所有孩子的共性,還不清楚。
書中有關于“時間截面的成績”一個說法,很有嚼頭。確實某次考試成績真的.就是學生成長的一個截面。如果想要真的了解一個學生,還真得要歷史地看待這個人。比如原先如何,現(xiàn)在如何,將來會如何。這樣也許才會真正地了解一個人。
書中提到了一個蓬萊小鎮(zhèn)。蓬萊小鎮(zhèn)的意思就是教師把學生的課堂、教室或者學校設計成一個微型的模擬式社會。在這個小社會里,原先的學校變成一個歡樂的小鎮(zhèn)。學生都完全的變成小鎮(zhèn)上的居民,他們所花的錢也都是小鎮(zhèn)上的模擬貨幣。在這個小鎮(zhèn)上,老師和學生們一起學習,體驗成長。這個想法看起來挺美,好像是一個烏托邦,但是真正能實現(xiàn)嗎?它的作用又是什么?如果你想讓學生更好的感知社會,那么現(xiàn)在的社會難道不足以供學生們?nèi)ジ兄獑幔繉W校所創(chuàng)造的蓬萊小鎮(zhèn),它和現(xiàn)實中的社會是一樣的嗎?有了蓬萊小鎮(zhèn)的經(jīng)歷,學生就能真的能適應魚目混雜的大社會嗎。?
書中提到:上海格致初級中學的課程超市,還是很有意思的。關于課程,我做了一些思考,也學習了一些東西,我感到一個學校想要發(fā)展,真的需要在特征這方面做出一些創(chuàng)新。格致中學的課程超市其實就是設置多種多樣的課程,然后讓學生去做一些選擇,這個選擇是自由的,與學生實際情況的相符合的,所以也應該是學生所喜歡的。但是課程的編譯,或者課程的創(chuàng)造卻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一個學校確實能有足夠的人才嗎?那么即便是有了創(chuàng)造這個課程的人才,那么也要有執(zhí)行這個課程的行動者。設計很好,行動者想法好,但是學校物質(zhì)和精神條件是否具備呢?我們又如何在我們學校開設這些課程呢?這個思考也是很復雜的。
讀書的過程中,忽然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如何解決學生的自卑問題?在我的兩個班當中,我感到,學生因為自卑,而不去學習,不相信自己能夠成功的孩子,應該也在十人以上吧。這些孩子當你讓他去督促他們時,他會說我學不會,我學不好,我聽不懂。雖然他們并不產(chǎn)生太大的干擾,不影響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但是課堂沒有他們的參與,他們從課堂中得不到任何的教育,這對他們來講也是極不公平的。如何去鼓動他們,我在課堂教學中也做了很多嘗試,比如優(yōu)點發(fā)現(xiàn),進步鼓勵,加細講解,降低層次的講解。但,他們本身,就總是覺得,學習非常的難,難于上青天,根本就不想去行動。我的這些努力,只能算是一種失敗,雖然我和他們能夠做到了仁義至進,他們也知道老師的苦心,可是就是不采取任何行動。這個問題讓我困惑了很久,以后的教育中采用什么的辦法呢?或者怎么通過家長,通過其他的勢力關系來一起幫助他,現(xiàn)在沒有任何思路。
看到了書中說到了平板,聯(lián)想到幾天前,朋友圈中所傳播的,說是國家正實行一種策略,要停止手機走進課堂。政策出臺的理由:保護學生的視力。但是這種挺好的技術,僅僅因為近視的問題就被排除在課堂之外,感覺這是一個極大的課題。還有什么解決辦法?難道讓我放棄科技先進的科技技術,不去應用,再走回到幾千年前的老路子么?即便那樣,我們的孩子視力好了,可是學習效率卻很低呀。要是政策出錯了還有沒有什么解決辦法,比如,我又能使用這種手段,我又能夠保護你的眼睛,值得思考。
在汗蒸房汗蒸的時候偶爾看見墻上兩句話,覺得寫得很好,于是記下來,這兩句話是,靜者心多妙,飄然思不群想來,說話者,希望,人沉靜下來,因為只有沉靜的內(nèi)心,才會靈光乍現(xiàn),才會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法生成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我的學生當中卻有很多夸夸其談者。這些孩子,只要有機會,只要有時間就要說,仔細分析他所說的話,無非是東家長西家短,根本沒有深入,只是一種,語言垃圾,甚至是語言感染,對其他人的幫助,沒有什么,也許只是一種娛樂,說白了,就是一種時間和精力的無端浪費。但這些孩子卻很難制止,往往說了一次,還是不行,甚至惹得老師都罵他。正像有位哲人說:教一個孩子學會說話,僅僅需要一兩年,但是教會一個人閉嘴,卻可能需要一生。想來這句話,就是在告訴你,要學會沉默,要學會閉。嘴閉上你的嘴巴,你的思想快車才會發(fā)動,關上這個車門,車速才會提高,否則每天總是吞吐著這些語言垃圾,你永遠不會真正的想出一些高妙的起來。
我的老師讀后感7
拿到《我是這樣做教師的》這本書,淡綠色的封面洋溢著清新的氣息,上面的一行小字“我從來就沒有想過要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我只想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有價值的普通人,一個稱職的教師,一個最幸福的教師!睒銓嵉恼Z言,表達著魏書生先生對教育的熱愛,對教師職業(yè)的詮釋。讀完整本書,深深敬佩先生樂觀、進取的精神,安靜、平和的心態(tài),獨特、獨到的教育觀念與方法。于是,感慨著自己這兩年走過的支教鄉(xiāng)村之路。
一、堅守成長——內(nèi)心的自覺
初到鄉(xiāng)村,我深切地感受到鄉(xiāng)村教師的“挫敗感”:留守兒童是那么多,家庭教育是那么缺乏,隔代教育是那么常見。我不懂那里的方言,我和孩子的爺爺奶奶們無法溝通。我也常聽到身邊的老教師在說“老師再怎么努力也不行,學生就這樣的基礎。”“我以前也是這樣教的啊,現(xiàn)在的學生真是越來越難教了。”在這樣的氛圍里,我也難以邀約他人一起探討交流教育和教學的話題。
于是,我常想,我在鄉(xiāng)下的日子會不會頹廢,會不會沉淪?容不得我“亂想”,容不得我“偷懶”,學校讓我承擔一節(jié)“省名校名師”的展示課,我的導師推薦我參加鎮(zhèn)江市省第二批鄉(xiāng)村骨干教師培育站,培育站主持人委以我班長重任!所有人的關心、扶植,讓我知道,不讓現(xiàn)實中的困境改變自己,就要不忘自己身為教師的本質(zhì),不忘自己身處鄉(xiāng)村而面臨的童心,不忘自己來時的路,不忘自己要成為自己!所以,身為教師,無論身處何方,無論面對著怎樣的環(huán)境,知不足而前行,“必須以他自己的方式來面對這個世界。”
二、追求卓越——成長的自覺
抱怨環(huán)境不如改變自己。凡事先從自身找原因,反求諸己,總是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總會打開一扇意想不到的窗口!晕簳段沂沁@樣做教師的》
在鄉(xiāng)村的兩年,在培育站的一年,在“師生共讀——農(nóng)村兒童整本書閱讀課程設計”的主題下,我以學生的心態(tài)先后閱讀了多本書籍,聆聽了多位特級教師和專家的相關講座。
繞梁三日之音,總讓我的耳邊回響著兩個詞:兒童、閱讀。成尚榮先生說:“兒童研究是教師的第一專業(yè)!敝煊佬聞t說“閱讀,讓孩子成為天使。”以兒童和閱讀的視角來看,之前我的小語閱讀教學局限于教語文課文,一篇課文還唯恐教得不完整,將星星點點的語文知識碎碎念,多而雜,一地雞毛,碎片滿地;而以往的課外閱讀,也只是東一榔頭西一棒的隨性而為:老師布置,師生兩處放任自流,最多寫寫讀后感,出份閱讀小報。
如今,在與一群人共讀共學的時光中,我對兒童,對閱讀,有了全新的認知和體悟,明確了整本書閱讀的體系與規(guī)范,蘇醒了開展兒童整本書閱讀的自覺,也悟懂了個人專業(yè)發(fā)展的語言所在:以整本書閱讀為基點,融合豐富的語文資源,建立起個人的`語文課程實踐路徑,承載著對兒童的研究,改變孩子,也改變自己。
所以,在自己班級開展了一系列整本書閱讀活動,在讀書中,在活動中,“總是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總會打開一扇意想不到的窗口。”我發(fā)現(xiàn),教師專業(yè)的卓越,在于自己始終把成長作為一種永照內(nèi)心的自覺,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師;在于堅持以學生的自我發(fā)現(xiàn)和建構作為課堂的教學理念,不囿于“霜葉紅于二月花”的觀景之境,更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執(zhí)著追求,登高望遠,瞰察教育教學的理念與歸途,明確目標與方向,讓自己永在教育教學路途之上。心中有兒童,手中有書本,閱讀有方法,無論他是不是鄉(xiāng)村兒童,一樣有收獲,一樣能精彩,一樣可以改變現(xiàn)狀。
閱讀整本書,讓學生成長,也讓自己成長。師生共讀,讓師生之間的溝通有了橋梁,交流有了更加優(yōu)雅的方式。
“抱怨環(huán)境不如改變自己。”我想,先生說的就是這個理。
三、傳遞成長—專業(yè)的自覺
變換角度思考問題,選擇積極的角色進入生活,保持一種樂觀的心態(tài),擁有一份寬容、豁達的生活態(tài)度,不斤斤計較,從自己的小世界中跳出來,人生變得開闊,也便擁有了更多的可能!晕簳段沂沁@樣做教師的》
農(nóng)村孩子的學習基礎自然是個問題。第一次期中考試就與平行班相差6分之多,41位同學,不及格的有11人,其中還有兩位同學是個位數(shù)。個別輔導的時間只能安排在中午,因為放學他們都是坐校車準時離校。第二年,我擔任六年級語文教學,同樣41位同學,同樣考試個位數(shù)的有兩位以上,從未有過的壓力讓我重新審視自己,改變角色進入學生心中。盡管每天作業(yè)本收不齊,交上來的作業(yè)改著改不下去,但是,不去計較他們今天的作業(yè)完成了多少,不去糾結他們作業(yè)的質(zhì)量如何,我做的最多的就是表揚——表揚作業(yè)中字寫得最好的,PPT展示,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表揚作文寫得最棒的,讀給大家聽,大家來評價;表揚作業(yè)一題不少的,表揚堅持寫日記的。如此,“保持一種樂觀的心態(tài),擁有一份寬容、豁達的生活態(tài)度,不斤斤計較,從自己的小世界中跳出來,人生變得開闊”。
鄉(xiāng)村的資源,相對于城市資源有優(yōu)有劣,鄉(xiāng)村的兒童,對于城區(qū)的兒童,他們,依然是有無限可能的兒童,依然是有著童年夢幻的兒童,依然是有著享受優(yōu)質(zhì)教育權利的兒童!作為鄉(xiāng)村教師,帶不了孩子們?nèi)ゲ┪镳^、圖書館,但可暢游在農(nóng)田阡陌,菜畦池塘;看不了文物標本,但可聽取蛙聲一片,蝶舞菜花。
在魏書生先生的《我是這樣做教師的》一書中,我感受到:一個人,一部教育史;一個人,一本活的教育學。身為教師,無論在哪里,都需要不斷自我成長,不斷傳遞成長。我覺得這大概就是先生所說的“有價值的普通人,一個稱職的教師,一個最幸福的教師!
我的老師讀后感8
“我現(xiàn)在退休了,回顧自己一生的教師生涯,真是想想要哭,很多次讓你要哭,想想又要笑,很多事讓你笑,這就是生活的真實,教師生活的真實!卞X老師在《我的教師夢》中如是描述老師的生活。作為入職不足兩載的年輕教師,甫一讀到錢老這句話,不免感慨萬千。像是潮水撲面而來,一下子便被擊中。一日讀完,三日咀嚼,越想便越是有味,如獲至寶,寫下這篇文字,抒發(fā)淺見。《我的教師夢》是錢理群老師巡回五地,連續(xù)15次演講的教育演講稿合集!皦粝搿闭清X理群老師教育演講的中心詞。而大談夢想的背后所隱含的是對于年青一代生命的關注,對民族未來的觀照。因此,這既是一本以教育專家的眼光和學養(yǎng)來談教育的書,同時,這也是一個從教四十余年的老教師生命體驗中的教育,這是一個人文學者眼里的教育。于是,也就有了錢理群老師的兩個教育關鍵詞:“生命”與“立人”。這本書的著眼點始終是處于身體發(fā)育和精神發(fā)育不同階段的生命個體,所遭遇的具有不同特點的教育問題。而對農(nóng)村教育和打工子弟教育的關注,則貫注著教育“平等”與“權利”意識。入職以來,我一直想成為一個好的老師,而好的老師應該是怎樣的標準呢,而這本書錢老以自身的教育生命現(xiàn)身說法,深入淺出地對于這個問題進行了詮釋,以下,筆者將從自身出發(fā),從三個方面闡釋自身的.感悟。好的老師當是對教育充滿新鮮感的,要將教育內(nèi)化到自己的生命深處。教師的生涯,可能要教許多屆學生,每一屆學生,每一個新的生命個體,每一堂課,實則都是一個新的挑戰(zhàn),每一個挑戰(zhàn)都會帶來新鮮感。永葆新鮮也許極不容易,任何一項工作,倘一成為職業(yè),便容易倦怠,可能變成“機器”或“老油子”。如何保持教育的新鮮感,且看先生自己是如何回答的:“你面對的永遠是天真的赤子,是最活躍的生命,是渴求知識的年輕人,你從這些赤子身上不斷汲取精神養(yǎng)料,汲取生命的元氣,你就永遠年輕。錢先生說“教學的本質(zhì)是一種自我發(fā)現(xiàn)”,教學過程是學生發(fā)現(xiàn)自我的過程,也是教師發(fā)現(xiàn)自我的過程,是雙向激發(fā)的生命運動。教育不僅是面向?qū)W生群體,也是面向自身的,是雙向的交流、互動。誠如錢先生所言,教學是一個互相促進的過程,教師永葆赤子之心,懷著理想主義與濟世之懷,教師夢便可像陽光一樣照進現(xiàn)實。
好的老師當是有著獨立思想和人格的老師。本書中所有對教育本質(zhì)的解釋,都離不開一個詞——“獨立”,即有著獨立思想獨立人格。筆者認為好老師就是在自己擁有獨立的思想豐富的內(nèi)心的同時去帶領學生穿越迷霧走向獨立,讓學生成為擁有獨立思想的一個發(fā)展“健全”的人。而這需要教育者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不屑的努力,教師需要時間去培養(yǎng)自己思想獨立,再到學生,從學生開始接受教育幾歲到大學畢業(yè)走出社會的二十好幾歲。這是一個漫長的且無法馬上立竿見影的一個過程,而且在這一過程中,還會遇到來自應試教育、家長、學生的障礙。應試教育容不下所謂的真正的對人的教育,家長和學生也不得不在應試教育的壓迫下,在市場競爭激烈的環(huán)境下,選擇更多功利性的教育。并不樂觀的大背景下,更加需要有著理想主義情懷和獨立思想人格的教師,錢老便是這樣的好老師,筆者也愿成為這樣的好老師,雖然道路很艱難,但我相信,真正的教師,會勇敢面對這些“有哭有笑的纏繞的生活”。讀后感好的老師當是甘于寂寞,能夠沉潛下來的“學者”。此處“學者”,自然不是學養(yǎng)如何深厚的專業(yè)人才,而是能沉下心認真教學,認真讀書,認真研究教育工作,不斷更新知識體系的教師。一個教師具備高超的教育教學技巧非一日之功,一些優(yōu)秀教師教育教學技巧的提高,正讀后感是由于持之以恒的積累、學習、研究、創(chuàng)造的結果,如我們語文學科,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把握課堂總是那么得心應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管學生出現(xiàn)什么突發(fā)事件,他們都能巧妙引導,讓課堂因生成煥發(fā)精彩,這就是平時幾十年如一日地利用空閑時間讀書,寫教學總結的結果。一個教師只有具備雄厚的知識諸備,方能在教學上高瞻遠矚、高屋建瓴,在課堂上運籌帷幄、瀟灑自如,而知識儲備的最佳途徑,在錢老看來便是“沉潛十年”。何為沉潛,他說:“‘沉’就是沉靜下來,‘潛’就是潛入進去,潛到最深處,潛入生命的最深處,歷史的最深處,學術的最深處。
要深潛,而且要十年,就是說要從長遠的發(fā)展著眼,打好做人的根基和學術的根基,不要被一時一地的東西誘惑。不能‘三分鐘熱度’,要知難而進,要堅持到底,要有一種韌性精神。”雖然這個社會是浮躁的,像筆者一樣的年輕教師,生活的重壓和現(xiàn)實的誘惑,兩者都在拉扯著我的夢想與耐心,但我也愿意沉潛十年,畢竟,我還有像錢老一樣的教育夢,畢竟,這世界上每個人都要有點追求。最后,不妨回歸到本書的母題,先生書名為《我的教師夢》,可先生的教師夢中,還隱含著一個教育夢。先生實際上在理念之中給年輕人構建了一個美好的城邦,這是一個虛幻的境界,卻同時也展示了一種美好生活的可能。他的夢不是當下就能達到的,但卻可以通過不斷追尋而逐漸靠近。他的夢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夢,希望有一天在這塊色彩繽紛活力四射的理想校園中,有循循善誘充滿愛心的教師,也有豐實而生活的教育資源,還有善良民眾和淳樸的社會風氣;這里的學生充滿生命的活力,這里的教師都可以獲得個人精神價值的提升。這個夢依靠誰來完成,未來的教育依靠誰,想來我們年輕的老師,每一位都責無旁貸。先生的教師夢是為中國的學生而做的,而學生的夢需要每一位教師去建筑。我愿沉潛十年,努力半生,以個人微薄之力,為建成“教師夢”的廣廈添磚加瓦!
我的老師讀后感9
讀這本書,最先讀的文章,就是錢夢龍老師為本書寫的序,我就想淺淺地教語文讀后感。在錢夢龍老師的文字中,隱隱看到一位機敏與奮進的教壇新秀一步步的走向語文名師。在這條路上,除了天生的文字敏感,我更看到了鍥而不舍的勤奮與刻苦。接著拜讀的就是肖培東老師的后記《淺淺深深,語文是你》。在肖老師的深情文字中,觸摸到了母親、父親和老師,在他娓娓動聽的文字中,我更感受到一顆語文老師的敏感與勤奮。
然后開始細細品讀這16個課例,但是因為這些課例中的的一些文章不是蘇教版中的文章,自己并未上過課,所以感觸不是特別深。但是《孔乙己》與《一雙手》這兩堂課,我是現(xiàn)場聆聽了肖培東老師的演繹的,所以再看課例,感受格外真切。聽了這兩堂課,又看了這16個課例,在看到黃厚江老師對《一雙手》點評的時候說到“一節(jié)課是一條流動的小溪”,我腦海中突然冒出了這樣幾個字“流水不腐”。
是呀,也許因為肖培東老師天生對文字的敏感,使得他的課有個特色“讀”,“讀”貌似真的很淺,只是讀出來,我們所有的語文老師都會要求學生上課聲情并茂地朗讀。我們甚至有板有眼地要求學生:一讀字音二讀節(jié)奏三讀情感,在我們“預謀”好的課堂節(jié)奏中,在我們有條不紊的進程中,總覺得缺少點什么,學生對文字的情感把握,好像只能靠學生的意會了,我們實在無法言傳,于是,文字敏感度高的學生,貌似意會了我們要傳達的感受,于是聲情并茂的演繹了我們的期待,而有一部分學生,好像只能在群體的朗讀中感受到似是而非。在肖培東老師的《孔乙己》一課中,“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借此細細推敲酒客們的對話;“哦”字被師生反復來朗讀,甚至一個“!”也被反復來揣摩。在標點符號的揣摩中,師生共同朗讀讓課堂達到了一個新高度。肖老師說他是在淺淺的教語文,但是語文本身不是就應該關注文字本身么?那么,我們語文老師是不是都可以按照肖培東老師這個方式來教語文通過朗讀來觸摸文字,把握情感,分析主題呢?其實,好像也是可以做到。我們可以拋棄一板一眼的讀書節(jié)奏,開始來關注文字,但是為什么在我的課堂上呈現(xiàn)的是支離破碎的一個一個環(huán)節(jié),卻缺少了肖培東老師這樣讓人舒服的行云流水的一堂課。在這條小溪中,自然而然的就推進到了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毫無做作之嫌。這當然源于名師靈動的語言,源于他們深厚的積累,更源于時時刻刻對課堂的研究。我們在本書中看到肖老師講《孔乙己》,更有幸聆聽了徐杰老師肖培東老師同課異構《孔乙己》。應該說,肖老師公開講《孔乙己》不是一次兩次了,應該手到擒來?墒,在與徐杰老師同課異構時,肖老師卻從另外一個角度——一個全新的角度來講這一堂課。不知道是不是名師,所以特別有底氣呢?還是肖老師更愿意自我突破呢?
今年我教到第二輪,所有的課文我都是第二次教。關于朗讀,沒有特別的研究,只是按部就班的進行。現(xiàn)在上課的時候,我有的時候會翻閱以前的教案,忙的時候會直接照搬。上完課,暗自心生不滿。在課堂中,總有一種生澀的凝滯感。于是,看到行云流水的課堂,頓生艷羨。所以我想光上課,沒有提升,可能上100遍也還是老樣子。可能這也就是鄧虹老師說的,自己也應該同課異構吧。停滯在一個地方,永遠不會前進。像溪水一樣,也許前進緩慢,也許前進困難,但是只要肯努力,就能前進吧。時刻在備課的肖老師,永遠是我的榜樣。只有流動的水,才能煥發(fā)出無限的生機,否則就是死水一潭。
肖培東老師上課,談吐精妙,可謂字字珠璣。作為一名愚鈍的語文人,對于肖老師,我估計只有敬仰的份,此生也沒辦法達到這樣的高度。人和人對文字的敏感度還是有差距的`。但是,對語文的勤奮與執(zhí)著,好像不應該有差距吧。在錢夢龍老師的文字中,我們看到了那個圍著格子圍巾,頗有五四風范勇敢前行的肖老師,在幾年的時間中一步步成長。誠然,可能肖老師天賦異稟,但是如果沒有他踏踏實實一步一步的腳印,恐怕早已迷失在眾說紛紜的理論中去了吧。
在肖老師的博客中,我們看到他的兒子六六的文字,一板一眼,有規(guī)有矩。在肖老師的文字中,我們感受到一種柔軟與溫暖。母親的柔和,父愛的深厚,老師的殷切,都流動在肖老師的筆端,他的文字靈動而溫潤。作為一名語文老師,能教學生寫作文,自己筆端也能流淌出美好與善良,多么和諧的一幅場景,讀后感《我就想淺淺地教語文讀后感》。言傳不如身教!肖老師用自己的文字彰顯了一位語文老師的功力,也默默展現(xiàn)了內(nèi)心的那一份情懷。作為一名語文人,站在臺上高談闊論,恐怕不及一篇下水文來的更為實在吧。雖然,功力尚淺,但是更需要努力。還好,我醒悟的不太晚。
讀一本書,讀名師,更好像在讀自己。
我的老師讀后感10
暑假期間拜讀了葉圣陶老先生的《如果我當教師》一書,對葉老先生有了一個新的認識。作為一位偉大的文學家,葉老對中國文化的貢獻眾所周知,他的《古代英雄的石像》曾被收錄在中學語文教材當中。而作為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我們卻知之甚少。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fā)展,回首歷史,葉老躬身從事文化教育工作70余載,深思慎取,博采眾長,總結、提煉和積淀出豐厚珍貴的教育思想。這本書通過七個專輯分別闡述了葉老的“學校教育應當使受教育者一輩子受用”的教育本質(zhì)觀;“教育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素質(zhì)教育觀;“教育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的教學哲學觀;“受教育的人的確跟種子一樣”的學生主體觀;“德育總跟智育、體育結合在一起”的全面發(fā)展觀;“國文是發(fā)展兒童心靈的學科”、是“應付生活的工具”的語文教育觀;”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的師表風范觀。這些教育思想對我們今天的教育工作仍有著指導意義。通過本書的閱讀,對我的教育教學工作有很大的啟發(fā),使我對教育教學工作有了新的、深層次的認識。所以作為一名教師我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幫助學生養(yǎng)成好習慣,培養(yǎng)健全的公民
葉老認為“教育”一詞,有一句話概括就是“養(yǎng)成好習慣”。怎樣才算養(yǎng)成好習慣了呢?他認為能使才性發(fā)展的是好習慣,能把事情做得妥善的是好習慣,能使公眾得到福利的是好習慣。簡單地說就是讓學生在做人做事上獲得積極的、有益的經(jīng)驗,并用以指導他的生活。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fā)展,成為對社會有益的健全的公民。葉老還認為這種教育不是靠教師的指令來實現(xiàn)的。他認為要想使學生養(yǎng)成好習慣必須從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情上養(yǎng)成學生的好習慣,而這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情中必然要有老師的示范作用在里面的。老師要做到凡是希望學生去實踐的,老師一定要實踐,凡是勸戒學生不要做的,老師自己一定不做。我們常要求學生不要隨地吐痰為,要保持衛(wèi)生。老師就首先要保持衛(wèi)生整潔。作為班主任,早晨到校看到學生在自習,可班級地面有不整潔的地方,不是先來訓斥學生為什么不做好值日,而是親自拿拖布把地拖好,這樣值日生下次就一定會把地面拖干凈了再自習;看到走廊地面有紙團,我會俯身去把他撿起來,這樣學生看到了也會去這樣做了,而且會注意下次不再亂扔紙團了。這些雖然看似生活中的小事,但教育無小事,生活無小事,將來學生走在大街上就不會亂扔垃圾,公共場所就不會隨地吐痰了。所以作為教師,我必以身作則,幫助學生養(yǎng)成好習慣,為社會培養(yǎng)有健全人格的公民。
二、善于引導學生自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葉老認為:教任何功課,最終目的都在于達到不需要教。所謂的這個“不需要教”就是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教師我們習慣于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讓你學的你必須會,我教給你的知識你必須要背的滾瓜爛熟。實則我們都陷入了把“學習”當做“記誦”的誤區(qū)。在葉老的指點下我才真正意識到學習決非記誦這么簡單的事,記誦只不過是個開端,要把記誦的東西融在生活中,使它成為精神上的血肉,從而用以指導生活,這才是學習的最終目的。我們都被中考和高考的緊箍咒束縛著,只注重學生成績的好壞,而忽視了學習的實際功效及學習的目的所在,不免出現(xiàn)一些“高分低能”的學生。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主觀能動性才是我們做教師的尤其應該重視的'。我們不能總是把學生抓在自己手中不放,要讓學生學會自己動腦,培養(yǎng)獨立思考、獨立分析、獨立判斷的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我們應把握好。學生自己能想得通的,說得清的,就不必教了。而當學生想不通,說不清的時候,學生就會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這時老師再加以指點,學生就會像久旱逢甘霖的莊稼一樣蓬勃生長。所以作為教師,我們要善于引導學生自學,培養(yǎng)學生知變、求變、善變的創(chuàng)新精神。
三、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本書中把受教育者比作種子,確是很貼切的,種子要發(fā)芽必需要有適宜的土壤、水分、光照、溫度等等,所以要想使學生能茁壯成長,我們必需給他們提供良好的條件,充足的養(yǎng)份。但這還不足夠。種子發(fā)芽后,還要給他除草、除蟲,使他們健康的成長,而不至于長歪了,這樣最終他們才能成為顆粒飽滿的有用之才。所以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單純的把學生看作是只用來裝東西的“空瓶子”而是具有生命活力的生活體。在教育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的需求,要給受教育者提供陶冶品德、啟迪智慧、鍛煉能力的種種條件,讓他們能動地利用這些條件,在德智體各方面逐步發(fā)展成長,成為合格的建設社會主義的人才。
四、教師要以身作則,作為人師表的典范
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教授學生各學科的知識,更重要的是為社會培養(yǎng)具有健全人格的公民。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教師的言行舉止并不是簡單的事,而應該具有積極的導向作用,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所以教師要時時處處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則。不讓學生做的,自己一定不做;不讓學生說的,自己一定不說。教師要以身作則就必須要不斷修養(yǎng)自己的學問,修養(yǎng)自己的品性,才能成為為人師表的典范,才能不斷地培養(yǎng)出更多的有健全人格的人。
借用書中的一句話“知識學問無止境,品德修養(yǎng)無止境。”作為一名教師要“為人師表”就要在不斷的學習中提升自己,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人民教師。
我的老師讀后感11
有一種閱讀叫含英咀華,有一種愛叫厚德載物,有一種教育叫堅持就會創(chuàng)造奇跡。
——題記
葉圣陶先生的《如果我當教師》就是一本需要一讀再讀,反復推敲與琢磨的書。在晉莊中心校的推薦下,這本書我已經(jīng)讀了兩遍了,每一次讀,都有不同的感受;每一次讀,都有不一樣的思考。
《如果我當老師》中的文章樸質(zhì)無華,卻道出了為人師的真諦。編者的意思是“重新”發(fā)現(xiàn)葉圣陶,而我讀起來,感覺是重溫了一下現(xiàn)在提倡的教育理念。為什么這樣說呢?一是我們在平時讀到的教育論著中,有很多引用葉老的話語的;二來也說明葉老作為一名教育家,他的思想是超前的,與現(xiàn)在課程改革提倡的很多教育理念是“不謀而合”的。這本書從“學校教育應當使受教育者一輩子受用的”教育本質(zhì)觀;“教育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素質(zhì)教育觀;“教育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的教學哲學觀;“德育總跟智育體育結合在一起”的全面發(fā)展觀等七個專題闡述了教育對學生的巨大影響以及作為一位教師應該從哪些方面進行教育。雖時隔數(shù)十載,這些教育思想對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教學工作仍然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值得大家拜讀。現(xiàn)將本書中的一些精彩內(nèi)容和自己的思考感悟與大家分享交流:
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葉老認為“教育”一詞,用一句話概括就是“養(yǎng)成好習慣”。而本書開篇的兩個專題分別是“學校教育應使受教育者一輩子受用”和“教育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這兩點看似是獨立的,但實則是相通的,因為良好的習慣能夠使人一輩子受用。在書里,葉老先生主要強調(diào)了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他在書中提到:“無論怎樣好的行為,如果只表演一兩回,而不能終身以之,那是扮戲;無論怎樣有價值的知識,如果只掛在口頭說說,而不能徹底消化,舉一反三,那是語言的游戲;只有化為習慣,才可以一輩子受用。”
看到這里,我不禁想到了經(jīng)常困擾我們的一個問題:為什么我花了很多的時間,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結果還是沒有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答案就在這里,就是沒有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當做常態(tài)工作來抓,沒有做到持之以恒。葉圣陶先生說從小學開始抓學生的習慣養(yǎng)成,一直抓到中學,歷時十年。因為學生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長期行動。用十年的漫長付出,才有可能等到花開。對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要有足夠的細心和耐心,要一個一個地提醒、引導,抓反復,抓落實,持之以恒,直到抓出實效為止。就學習而言,首先應該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寫字的習慣。目前中小學生的書寫水平普遍較低,字跡潦草,卷面不整潔,讓教師們頭痛不已。因此,學生入學后要養(yǎng)成的第一個好習慣就是將字寫得規(guī)范工整,整潔漂亮。只有扎實走好了這關鍵的第一步,其他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才有意義,如獨立完成作業(yè)的習慣、主動預習的'習慣、等等。其他方面比如勞動、衛(wèi)生,節(jié)約、團結合作等等也是如此。葉圣陶先生說“學校教育應當使受教育者一輩子受用”,其中蘊含的道理,不就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和學習能力嗎?這些,才是受教育者一生受用的東西!有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就是學會了做人,學會了做人,才是合格的公民。
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作為勤于筆耕的教育家,葉圣陶一直在思考,教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yè)、答疑、解惑,在這漫長而艱辛的育才過程中,少不得對學生們進行必要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蕓蕓學子們的思想品德課該怎么上?葉圣陶真誠希望這堂“大課”,不僅學校要上,而且也要“搬進”家庭、“搬進”社會,各方各面通力協(xié)作,才能“水到渠成”。葉先生創(chuàng)造性地衍生了思想品德課的內(nèi)涵與外延,認為,課內(nèi)所有的知識課和技術課,課外的種種校內(nèi)校外活動,實際上都有培養(yǎng)好思想、好品德的作用。只要老師教得好,引導得好,學生學得好,活動開展得好,就不必另加什么“思想品德的尾巴”,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其思品、其德操,就會受到濡染,在這種春風化雨般的精神潤澤下,他們的思想境界就會不斷得到提升,品德修養(yǎng)也會不斷得以增強。這樣的思想品德課,讓學生們既可感可知,又入腦入心,又有幾人能拒絕呢?
今后,我也必將“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放在工作的首位!利用一切教育時機,注重學生學習習慣,行為習慣,文明習慣的養(yǎng)成。希望我們的學生在離開校園的時候,帶走的不應該只有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理想對生活的追求。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雖然是同讀一本書,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感悟。這是我的感悟,也是我滿滿的收獲。很幸運地與《如果我當教師》這一書再次相遇,猶如在茫茫書海中,看見了一盞溫暖的航標燈,照亮我前方漫漫修行路。
我的老師讀后感12
因緣際會,得到了一本叫做《我的老師》的書。這本書的封面很有意思,泛黃的相框一般,署著《老照片》編輯部的名。里面收錄了梅蘭芳等幾十位各行各業(yè)大儒筆下各自的老師們。都是這些名人名士,從回憶的角度,用細膩的筆觸,將他們與老師們的故事向讀者娓娓道來。在游走于這些或有趣或感動的故事中的同時,我的記憶閘門也被打開,我也有幾位難忘的老師介紹給您。
同看一本書的老師。19xx年,我上小學3年級,那時候小學在村子的東北角,大多數(shù)的老師都是民辦教師,由于當時工資低,多數(shù)老師們上學前放學后都要到坡里干一陣子活的,所以臉大都黑黝黝的。其中有一位最年輕的,大約是剛剛畢業(yè)不久的緣故,面皮最白凈的老師,姓紀,很受學生歡迎。當時他在我們班包班。語文、數(shù)學、自然、音樂、美術等科目都由他一人來上。我小時候聰明伶俐,除了不喜歡寫作業(yè),成績還是可圈可點。拖我那高中畢業(yè)當大隊文書父親的福,家里有不少閑書。于是,一天早上,剛剛小學三年級的我,偷偷摸摸把一本磚頭厚的《敵人》藏進了書包,順到了課桌洞里。(由于年代久遠,大約是這么個名字,實在想不起書的內(nèi)容,當時年幼,也不記得作者是誰,網(wǎng)上搜索,一無所獲。)全班24個人坐在一間空蕩蕩的大教室里,我不知哪里來的自信,竟然認為只要我動作隱蔽,老師就不會發(fā)現(xiàn)正在看課外書的我。老師在課堂上沒收了我的`書,我忐忑不安。一來怕被老師懲罰,因為我畢竟是違反了課堂紀律;二來怕被老爹罵,因為我弄丟了他的書。老師罰我寫作業(yè),痛苦;父親跟我瞪一下眼,我就嚇得哆嗦,更是痛苦。我在兩種痛苦中輾轉(zhuǎn)幾天后,老師竟然把書還給了我。問我:“這書你能看懂嗎?”“不太懂”,我望著紀老師紅紅的眼回答。后來想想,紀老師應該是熬夜看書了。磚頭厚的書,幾天就看完了,估計紀老師還想跟我探討一下書的內(nèi)容,不過對于一個年僅9歲的三年級孩子來說,應該探討不出什么結果來,故放棄了。“以后上課不準看,帶回家去!蔽尹c頭如搗蒜。萬歲!老師沒生氣,老師沒罰作業(yè),書也回來了,太棒了,老爹的眼神也不用承受了,簡直完美!從那以后,聽老師話,除了上課不看,下課的時候,吃飯的時候,睡覺的時候,所有的時間,我都交給了書。閱讀,促進了我語文成績一路直升,居高不下,以至于在以后的求學路上,即便是其他科目成績穩(wěn)步下滑的時候,語文成績?nèi)匀辉诎鄡?nèi)傲視群雄。感謝紀老師當年的不罰之恩。很遺憾,這位老師后來就辭職回家做起了倒賣蔬菜的買賣,依托著咱們的菜籃子,沒幾年就翻蓋了新房,買了小車大車,不知還記得我這個上課看閑書的學生嗎?
最酷的老師。我是85后,“酷”這個詞兒,在20xx年那會兒剛從韓國翻譯過來,一時風靡校園。當時的我上高二,我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姓李。他是一位40歲左右的男老師。由于發(fā)際線太靠后,所以有著大大的、光亮的額頭,其余部位的頭發(fā)又不聽話,生生長成了“愛因斯坦”。瞧,我這位老師的外表和“酷”這個字,八桿子沾不到一邊。但是,我老師的臉上從來都沒有過任何表情!真的,相信我,你并沒有看錯,生氣時,沒有表情;高興時,沒有表情!我之所以會寫他,是因為我讓他在同學們面前終于笑了一次,至今印象深刻。前文也說到,我語文成績特別好,也算是各位語文老師們的得意門生了,所以老師對我頗有一些愛惜之心。課堂上學《茶館》一課,課前有大約10行左右的主題思想。李老師就讓我們背誦。其實我讀兩三遍就背下來了,所以在老師檢查了幾位比較好的同學尚未背過時,我就用眼神熱切地示意老師我可以背。終于,老師把我喊起來了。我非常流利地把長長的一段話慢慢吐出,在最關鍵的——“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一句翻了車,背誦成了“一個小茶館就是一個大社會”。當時的教室里,正彌漫著怕被抽到的緊張氣息,我這關鍵的一句錯字,令緊成一根弦的同學們捧腹大笑,李老師也一下“破功”,哼哧一聲笑了出來。同學們更是大喊:“看!老師笑了,老師竟然會笑”!整個教室一片歡樂。至今想來,仍十分有趣。
最令我出糗的老師。這位老師的模樣可真是深深地刻在我腦海里,一輩子不會忘記。這位男老師姓王,矮矮的個子,在我高三時教我英語。英語,可謂是我學生生涯的噩夢。語法一竅不通,單詞又背不過,若“英語不及格,說明我愛國”這一歪理能成立的話,我可是愛慘了咱們祖國媽媽。臨近高考,每天都做大量的卷子,我的英語分數(shù)慘不忍睹。那節(jié)課堂上,王老師在黑板上抄寫了一篇短文,讓同學們改錯。他邊抄,同學們邊笑。因為里面的語法錯誤數(shù)不勝數(shù)。剛開始我沒有意識到什么,同學們笑我也笑,笑著笑著,看著文章眼熟。哦,原來是我的作文。我被叫了起來。臨近高考的大姑娘了,臉皮很薄了。卻不得不在老師的恨鐵不成鋼的數(shù)落中一把鼻涕一把淚地抽噎著,用完了周圍小伙伴的所有衛(wèi)生紙,就差放聲哭出來。從此更是對英語深惡痛絕。英語也對我毫不手軟,連續(xù)兩年研究生考試都是英語分數(shù)受限。我與英語的戰(zhàn)爭,以我舉白旗結束。于是我奮發(fā)圖強,考上了語文老師,這輩子,都會為漢語的學習而努力奮斗。至于英語,惟愿今生今世再也不打交道。
時光匆匆過,轉(zhuǎn)眼數(shù)十年。我成為一名老師,也有6年多的時間了。奈何因為總任教低年級的緣故,我的第一屆學生剛剛升入7年級。學生時代總是最有趣,最想去回憶的時代,老師更是伴隨著一級一級學生們,送走一批,又迎來一批,在學生們的大腦里刻畫上一些知識,留下一些回憶。
想念我的老師們。
我的老師讀后感13
說到閱讀改變了什么?當劉老師給我這個主題讓我準備的時候,我就開始思考,閱讀到底改變了什么呢,很慚愧,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和電腦、智能手機的普及,我的閱讀量逐漸的下降。忽然間一想,似乎除了寫論文必須要看書之外,我好像很久都沒有認認真真地讀過一本書了。但是仔細去想,閱讀還是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變化。下面我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談一談個人的一些切身感受。
首先,閱讀改變了我的人生方向
我不敢說,閱讀真的改變了我的命運,但是閱讀確實改變了我的人生方向。在這里,我要先穿插一些題外話,我想我能夠喜歡閱讀,能夠靜下心來品讀一些我喜歡的書,與我這二十多年的學習是分不開的。作為一個農(nóng)村的孩子,父母從小就教育我,讀書是我唯一的出路,所以,我不顧一切拼命地學習,終于一路走了出來。在上學的過程中,在老師的影響下,我愛上了讀書,也正是讀書,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我想如果我沒有從小學念書到初中,再到高中,到大學,到讀研,我現(xiàn)在應該和大部分的小學同學一樣,在村里找個人相個親,然后結婚、生孩子,平日里除了帶孩子就是和一群小媳婦們一起在棋牌室搓著麻將,絕對不會拿著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認認真真地品讀,更不會對老舍的《二馬》有半點興趣,甚至誰問我錢鐘書的《圍城》寫的是什么我想都不會知道。在上初中的時候,村里的同學開始陸陸續(xù)續(xù)地退學,步入到打工的行列中去,街坊鄰居也會勸母親,一個女孩子讓她讀那么多書干嗎呢,早晚是要嫁出去的。但是母親并沒有受這些閑言碎語的影響,依然決然地支持我上學,我才有機會去了解到更多的好書,才會對更多的文學作家感興趣,才能夠廢寢忘食地去讀一本喜愛的書。也正因為如此,我想說是閱讀改變了我人生的方向。
其次,閱讀改變了我的生活
閱讀改變了我的生活,在這里我主要想說,閱讀是我生活的調(diào)味品,給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快樂。回想以往的生活,初中,高中也有讀書,但大部分是為中考高考做準備。讀書是為了摘抄優(yōu)美詞句,以至于高中畢業(yè)摘抄本就積累了十多本,漸漸的讀書便成了一種習慣,當學習學累的時候,捧一本《讀者》、《青年文摘》看上一兩頁,就覺得很滿足。因此,中學的時候,閱讀不僅提高了我寫作的水平,同時也給枯燥的學習增添了不少樂趣。閱讀了大量的書籍,開闊了我的視野,改變了我看問題的態(tài)度,讓我更下定決心,要更加努力地完善自己。
上大學時讀的書最多,也最喜歡讀書。這得益于我的幾位老師,教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現(xiàn)當代文學,外國文學的老師都非常有魅力,他們在課堂上的講解讓我陶醉,讓我課下迫不及待、想盡一切辦法去借到書看,尤其是大一一年,看文學作品到了近乎瘋狂的地步,當老師講到老舍的時候,圖書館里有關老舍的文學作品就會被搶完,無奈,我們只能跑到工學院找同學去借書。看老舍的《二馬》,跟著作者體會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他的其它作品如《小坡的生日》、《駱駝祥子》、《四世同堂》、《月牙兒》、《趙子曰》、《老張的哲學》等,都有認真地看,他的作品恨不得全看完。當然看的書遠不止這些,還有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以及《滅亡》、《寒夜》、《死去的太陽》等,余華的《兄弟》《活著》以及西方文學作品《簡愛》《紅與黑》《傲慢與偏見》、《飄》等。跟著作者一起悲歡,沉浸在書的海洋里,享受著這份獨有的`快樂。讀書讓我生活變得更加的豐富多彩,更加的充實、有意義。
閱讀,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閱讀開闊了我的視野、開闊了我的心胸、同時,也提高了個人的文學素養(yǎng)。來到廣州讀研究生以來,我的生活一直是忙碌的,忙碌的有時候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追求些什么,忙碌的很容易狂躁,忙碌的讓我迷失了前進的方向,但是只要拿起一本書,認真的去看,心就會慢慢靜下來,那種心靈的寧靜是上網(wǎng),扣手機所不曾得到過的。
最后,我要說的是閱讀改變著我的工作
根據(jù)自己的切身體會,我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語文老師得是一本活的百科全書。翻看現(xiàn)在的小學課本,很多老師應該也有深切的體會,如果不閱讀大量的課外書籍,很多東西很難講清楚講明白,課堂也很難生動有趣。閱讀其實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無形中提高了每一位喜愛讀書的人的知識素養(yǎng)。就好像我們講到第三單元有關大自然的啟示,如果沒有平時的閱讀,我不知道原來越野車是人們從袋鼠身上獲得啟發(fā)而發(fā)明的,坦克是是人們從貝殼堅硬的外殼上獲得啟發(fā)而發(fā)明的。更不清楚到底哪些動物認識路,哪些動物不認識路。然而這些知識是孩子們學習時所遇到的一些必須解決的問題。如果沒有平時閱讀的積淀,我想我也不可能把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很生動有趣地給孩子們講清楚。上次葉校提到在思品課上給孩子們講絲綢之路,我是由衷的敬佩,如果沒有平時的閱讀,我想很難講的生動有趣。在教學的實踐中,我深刻的意識到閱讀帶給我的幫助,作為一名語文老師,要想把課堂變的更加生動、活潑,讓學生們感興趣,這就需要我們廣博的閱讀。在閱讀中裝滿自己的一桶水,才能在教學的時候給孩子們滿滿的一碗水。
閱讀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我們的學習、生活、工作,改變著我們的心胸、視野、素養(yǎng),改變著我們的精神、氣質(zhì)和品性。讓我們一起來閱讀,用閱讀來點亮心靈吧。
我的老師讀后感14
讀完錢理群教授的《我的教師夢》后,心中充滿了感動,感動于他的教師夢,感動于他的屢戰(zhàn)屢挫,屢挫屢戰(zhàn),感動于他對打工子女的那份真誠,更感動于他在教育失真的狀態(tài)下,大膽喊出的教育理想。現(xiàn)將自己一些淺薄的認識與大家交流一下。
一、知識與文化的傳承
書中說道:“應試”已成為學校教育的全部目的和內(nèi)容,……一切不能為應試服務的教育根本無立足之地。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傳授的知識多而交流的文化少,以至于少數(shù)民族的大學生們說學民族語言沒用,為了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他們需要的不是民族語言的傳承,而是如何熟練地掌握漢語和外語的問題。錢教授說這是認識的錯位。是啊現(xiàn)實中又有多少這種認識的錯位呢?人們都說: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涩F(xiàn)在這種非物質(zhì)文化有多少在失傳,我們國家現(xiàn)在正在花大力氣挽救這些文化,可為了應試,為了就業(yè),我們的大學生卻不愿去學本民族的文化了,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前不久,看到過一篇關于知識和文化的文章,文中說,知識并不等于文化,文化是一種民族的傳承。文中列舉了一件事例,在某中學放學后,一日本外教感慨地對中國的同事就:“在這個時候,我總是感到孤獨!蓖聠枺骸盀槭裁矗俊薄耙驗檫@么多的學生,放學走時沒在與我說再見的,他們有的.唱歌,有的聊天,還的的談戀愛,只有一個學生用英語和我說拜拜,還是馬來西亞的留學生!敝袊處熃忉屨f:“一直都這樣的,因為孩子們太累了!比毡就饨陶f:“不對,在日本與老師道別時必須鞠45度的躬才行,否則就視為沒文化,要是連續(xù)三次不與老師道別是要記大過的。在日本,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禮儀文化,也就是孔子,孟子里講的禮儀之道,這是一種文化,知識并不等于文化!蹦俏恢袊慕處熉犃,頗多感慨,我看完文章也是感慨萬千。想想我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是否將我們中華五千年的優(yōu)秀文化也傳承下去了呢?我們是不是也淹沒在了應試教育的洪流中了呢?
二、現(xiàn)實與夢想的糾纏
書中說道:教育就其本質(zhì)而言,是具有烏托邦性的;學校,也包括大學,本應該成為年輕人的夢鄉(xiāng)?蛇@個夢鄉(xiāng)現(xiàn)在卻成了很多孩子的惡夢。
無論是中小學,還是大學一切都為了應試,為了就業(yè),人生的四個季節(jié)顛倒了,少年該狂的時候卻老成了,老年人反而是狂起來沒完了。書中說過,中小學教育的最大任務,就是創(chuàng)造一切條件,使孩子們能夠盡享“成長之美”,可在應試的教育下,孩子們失去了好奇、探索的權利,離開了思維的發(fā)源地----大自然,失去了童年的歡樂。在大學里,知識更是當作了商品來買賣,到處是急功近利的行為。
現(xiàn)實是如此不堪,但我們的教育是指導社會的,而非追逐社會的,我們做老師的還得保有自己的教育夢想,為孩子們打開一個廣闊的文化空間,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精神的家園”。薛瑞萍老師為了自己的夢想放棄了各種評優(yōu),被人稱作“薛棄權”;陳琴老師為了自己的夢想拒絕上“公開課”,忍受十幾年不評職稱的不公平待遇。這些名師為了自己的教育夢想,為了心中的那份信念,更為了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精神家園”,他們默默地奉獻著,背后的辛酸和艱難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在現(xiàn)實與夢想的糾纏中,我們該何去何從,值得深思!
三、文理融通
錢教授說,知識面的拓寬,同進意味著人的視野、胸襟、精神世界的擴大,就可以民現(xiàn)各類知識。他還說老師要成為一名雜家。關于這一點我深有同感,作為老師,尤其是小學老師,孩子們對你的敬仰之情可以說是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你適當?shù)卣孤兑稽c你所教學科以外的知識,他們就會驚嘆不已,對你的崇拜又加深了一步。
我現(xiàn)在是一名語文老師,但我曾經(jīng)教過數(shù)學,所以有時候數(shù)學老師一忙,就和我說:“讓學生做張試卷,做完后你給他們講講就行啊!,我說:“你不怕我講錯了。”數(shù)學老師部是對我笑笑說:“你還能講錯了?”所以我教語文后也經(jīng)常給學生們講數(shù)學,剛開始學生們確實是懷有懷疑的情緒,可等我講完了,他們用崇拜的眼神看我,那感覺到真好。
教《品德與社會》課時,迫使我一次又一次的充電,因為這門課真的是包羅萬象,有疾病知識,有京劇知識,有地理歷史知識,有民族風情等等。剛開始,我讓學生們自己搜集資料,結果效果并不好,學生們只是為搜資料而搜,搜來后根本不內(nèi)化為自己的東西,所以資料搜了很多,知識學得很少。于是我就開始了自我充電的過程,我將每堂課的知識盡量內(nèi)化、吃透,這樣學生在說自己搜集的資料時,我加以引導、點撥,學生們也就很容易記住知識點了。
這樣的雜家老師也會讓學生對各方面知識感興趣。那時我班的學生們有的開始和我討論中國歷史,有拿中國交通地圖和我討論交通線路的,還有的從上初中的姐姐哥哥那里借來生物課本和我討論草履蟲的。看來一個雜家的老師,會讓學生們也變得豐富起來。
這本書中不僅有教師夢,還有做人的道理,做事的原則,有對現(xiàn)實的抨擊,也有對理想的追求,它猶如春風化雨植入我的心田。
我的老師讀后感15
讀了莫言的《我的老師》,直白平淡的言語卻深刻地勾勒出作者小時候的那幾位老師的形象。幾位老師中,令作者印象深刻的一位是丁老師,因為她為作者奠定了堅實的語文基礎;還有一位王老師卻是令他終身難忘的——即使這位老師只教過他們半個學期的體育。為什么?因為這位王老師觸碰到了作者孩童時代的心靈!巴趵蠋熗ㄟ^一件小事發(fā)現(xiàn)了我內(nèi)心深處的良善,并且在學校的會議上會我說話。這件事,我什么時候想起來都感動不已!睆倪@句樸實的話中,我能感受作者深深地感激。是啊!當周圍的人都選擇將作者歸類為壞學生時,這位王老師卻能通過一件小事情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作者,發(fā)現(xiàn)他心里的愛。我相信,也許正是由于這一份相信才激發(fā)出了作者更多的愛和向上的力量。
其實,當我讀著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也想起了我的小學語文老師,姓周,一位女老師。時光流逝,盡管我再沒見過她,但是她美麗的臉龐和溫暖的笑容總會經(jīng)常在我的腦海里浮現(xiàn)。當我因為“膽小”而被第一位班主任老師剝奪上課喊起立的資格時,我心里變得更加自卑;而周老師能發(fā)現(xiàn)這個“秘密”,并且給予了我鼓舞和機會,讓我覺得眼前的難題其實真的不值得一提。我的心中充滿了力量和愛,一種被相信的愛,一種被鼓舞了的愛,是一種充滿感激的愛,而現(xiàn)在,我希望自己能有一雙閃亮的眼睛,善于發(fā)現(xiàn);更希望自己能夠?qū)⑦@種愛傳遞下去……
現(xiàn)在我有一個學生,我會親切地叫他果子。記得剛開學的時候,面對他,我真的可以說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我伸出5根手指頭問他:“這是幾呀?”于是果子同學首先會停一會兒,慢慢的伸出右手,有慢慢地用拖著長調(diào)數(shù)著:“1~ 2~ 3……”那是我就納悶了:難道這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來的`嗎?當你再問:“3加1等于幾啊?”又慢慢地伸出三根手指如前面所說的那樣先來數(shù)一遍,再多加一根,最后得出結論是4。這個孩子的反應以及接受能力都較別的孩子差一些。其實,剛開始的時候,我可能過于急躁了,給他講題目的時候,一碰到“雞同鴨講”的時候,聲音可能不自覺就上揚,嚴肅起來。自然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孩子站在我的面前,可是他的思維可能還停留在我“兇”的那一刻,甚至大腦已經(jīng)停止了運作吧……后來,他的媽媽跟我說了一段話,真的讓我感慨萬千。她說,果果說唐老師看我哭了,還抱了我,用紙給我擦了眼淚……當時真的覺得非常慚愧,我突然發(fā)現(xiàn)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是如此地單純,老師給予他們的一點點的溫暖都能給他留下深刻地印象。我反思了自己,我覺得自己應該用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孩子們。如今果果已經(jīng)有了非常大的進步,他緊緊地跟隨著大家的腳步,上課能夠正確回答問題,而且聲音較為洪亮;在上陽光體育的時候,我看著他如飛出了籠子的小鳥一般的歡快,我的心中涌出的是甜甜的、幸福的滋味。不只是對他一個人,看著所有的孩子們都在逐漸地成長著,我真高興,這就是初為人師的幸福了吧~
陶行知曾經(jīng)說過:“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也有很多人這樣說過: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爆F(xiàn)在,我也踏上了三尺講臺。我希望能夠能夠成為一名充滿愛的老師,不僅僅能夠傳授給孩子們豐富的知識,還能夠關愛孩子們,走進孩子的心靈。在尋找愛的旅途中,盡管會十分辛苦,我仍希望每天會因?qū)π聳|西去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進而,繼續(xù)走下去,甚至投入更多的熱情。
不可否認,盡管工作才4個月,但是我的感受卻是十分挺深刻的。每當孩子們用明亮的目光注視著我,和我打招呼的時候,我會感覺孩子們就是世界上最可愛的人!可是在課堂上當個別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yè)馬虎的時候,我的心中總會冒起一股“無名火”。好幾次,在上課的時候,我都忍不住發(fā)了脾氣。事后,我不由得會自我調(diào)侃,這也是“愛的教育”的外延,不是嗎?雖說,老師對學生的鼓勵和表揚是愛,但是老師的“批評”也是一種關愛!這是一種狡辯嗎?!呵呵!其實,我知道這樣并不能讓孩子們服氣,只能暫時地屈服于我的“淫威”之下。所以,我在課余的時間經(jīng)常閱讀相關的教育書籍,希望尋找到我想要的答案。
前不久,我看了《愛的教育》一書中,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樣的師愛才最讓學生感到溫暖:把學生當親人的老師!當安利柯的老師說道:“你們以外,我沒有別的家屬在世界上,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兒子、女兒;我愛你們,請你們也喜歡我!你們之中,我一個都不愿責罰,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讓我們?nèi)喑蔀橐患,給我慰藉,給我榮耀!”安利柯的這些話,讓所有的學生都信服于他,而這位老師的坦誠深深地打動了我!他讓我意識到,老師或家長用平等的目光看待孩子是多么重要!
古人云:“欲取之,必先予之。”想得到孩子的愛,讓孩子們聽我們的話,信任我們,就必須從首先讓孩子們感到自己是被愛著的,被關注著的。我相信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成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善待孩子的“錯誤”,重視孩子的每一個“進步”!
教育需要愛,我希望自己能夠用愛澆灌每一個孩子,讓他們快樂成長,并且將這種愛傳遞下去!
【我的老師讀后感】相關文章:
我的老師讀后感06-20
《我的老師》讀后感04-30
《老師您好,我的好老師》讀后感06-25
我的老師,我的朋友06-21
《如果我當老師》讀后感11-09
《我和我的老師》讀后感04-09
我最好的老師讀后感12-28
我最好的老師讀后感07-03
《我最好的老師》讀后感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