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作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從內(nèi)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jīng)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guī)范語法結(jié)構(gòu)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zhuǎn)化。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jié)作文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端午節(jié)作文 篇1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句話出自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之手。想當年,屈原站在汨羅江邊,哀嘆國家衰敗,奸臣當?shù)溃鹨粔K大石縱身跳入江中。人們?yōu)榱思o念他,便設立了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是農(nóng)歷五月初五,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插上艾蒿。走進樓道就聞到一股清香,帶著一點苦澀味,據(jù)說艾蒿能避邪。還有的地方的人們還要喝雄黃酒,給小孩兒抹雄黃酒。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初夏邪氣重,皮膚多有寄生蟲,所以要在端午節(jié)時飲用和涂抹雄黃酒、熏艾蒿來祛邪、驅(qū)蟲、除病。濃郁的酒味混合著艾蒿的`清香,估計邪氣就不敢靠近了。
鉆進廚房,一股香味撲鼻而來,哈哈,是粽子的味道。傳說,當年屈原跳江后,當?shù)氐娜藶榱瞬蛔屗锏聂~吃掉屈原的尸體,便用竹筒裝上糯米,投入江中,后來粽子漸漸簡化為用粽葉包了。吃粽子容易,包粽子可不容易。首先將2~3張粽葉錯開折疊,折成漏斗狀,將泡好的糯米倒進去,加幾顆紅棗,再把“漏斗”包起來,用棉線纏繞起來,系一個活結(jié),吃的時候方便打開,再用清水泡一段時間就可以上鍋蒸了。說完粽子,再來談談咸鴨蛋。剛買回來的咸鴨蛋可真把我嚇了一跳,乍一看我以為是用泥巴裹著的。洗凈之后,蛋殼呈青灰色。
煮熟后,剝開蛋,不過剝蛋也是一個技術(shù)活,每次鴨蛋都被我“殘害”。蛋黃是決定鴨蛋好壞的重要條件。好的蛋的蛋黃是有些紅色的,差的就是黃色的。每年端午,我都想起了屈原,仿佛聽到了他的哀嘆……讓端午的習俗一直傳承下去吧!
端午節(jié)作文 篇2
晚飯后,我們和從上海來的洋洋一家人到新安江的三號碼頭等候龍舟。江面上吹來一陣陣涼風,風中夾著淡淡的'桂花香。我們沉醉在這秋風中,連龍舟已經(jīng)靠岸了都沒有察覺到。
我們穿好救生衣,迫不及待地上了龍舟。我看見龍頭在夜色中顯得格外威嚴。龍舟開始開動了,江上濺起了浪花,發(fā)出“嘩嘩嘩”的響聲,像是向我們表示歡迎。龍舟越開越快,我們像是騎在一條飛龍的身上,在新安江里自由地遨游。江兩岸的風景截然不同,左邊是巍峨的大山,在黑夜中像猙獰的野獸,可怕極了。而右邊燈光閃耀,人聲鼎沸。龍舟鉆過了白沙橋的橋洞,來到彩虹橋的碼頭,因為大家覺得太冷了,就靠岸了。
我依依不舍地上了岸,在心里默默地對著龍舟說:“再見了,小飛龍!”
端午節(jié)作文 篇3
!端午節(jié)來了,可以吃粽子、纏彩絲、掛艾葉、賽龍舟了!可是為什么人們要這么做呢?帶著這個疑問,我上網(wǎng)查了資料。
傳說,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xx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哦,原來是這樣的,屈原這種愛國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端午節(jié)作文 篇4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币宦牭竭@首童謠,大家眼前肯定會浮現(xiàn)出一個畫面,這就是我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是每年農(nóng)歷的五月初五,又稱重午節(jié)、端陽節(jié)、午日節(jié)、艾節(jié)、浴蘭節(jié)。每當?shù)搅诉@一天,許多習俗都跟“五”這個數(shù)字有關(guān):在大街上,小朋友們的脖子上肯定會戴著由紅、黃、藍、白、黑五色系的“長命縷”;有些小朋友的頭上,可能還畫著用雄黃寫的“王”字,像小老虎一樣,可神氣了;各家都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還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粽、雄黃酒。
當然,孩子們念念不忘的是吃粽子和賽龍舟。相傳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不讓世間的污穢來沾辱他純潔的品格;所以他吟完“懷沙”后,便跳入奔流的江水中。人們把粽子扔進河中是為了把魚、蝦的肚子填飽,不去吃屈原的尸體,而賽龍舟則是去尋找跳入江中的`屈原!耙欢欢钡穆曇舨粩鄠鱽,是那么短促、有力、充滿生機。一條條神氣活現(xiàn)的龍舟在江中游著,它們一條比一條游得快,一條比一條游得穩(wěn)。
啊,又到了一年粽子飄香的時候……
端午節(jié)作文 篇5
回憶彩繩
前兩天大連一直陰雨連綿,太陽也沒露一下。昨天總算碰上了一個晴天。
今天,從補習班回家,一個人底著頭,漫不經(jīng)心的走著,突然看到地上躺著一根已被剪斷的彩繩。據(jù)分析判斷,這里前一陣子應該是一個小水凼。(端午過后的第一個雨天,要把手上的彩繩摘下來,扔到水凼里。算是一種習俗吧!)這才突然反應過來。端午節(jié)已經(jīng)過去很久了。望著地上此時孤零零的彩繩,不可抑制的想起奶奶。
我的小學生活大多是和爺爺奶奶一起度過的。那時的自己那么無邪,那時的日子那么溫暖。
那時,在端午節(jié)的前一個晚上,奶奶都會把我摟在懷中,我可以清楚的感到她的體溫,和她血液中流淌的愛意。我靜靜的聽著奶奶輕微的喘息聲,看她變魔術(shù)般的將普通的彩繩,擰在一起,編成好看的結(jié)。然后她會用她的大手托起我的.小手,認真而小心的將彩繩系在我的手腕上,腳踝上。清楚的記得她的那雙大手那么溫暖,卻那么粗糙。當時的我還會天真的問奶奶,為什么不好好保護自己的雙手。而奶奶只是莞爾一笑,不予回答。現(xiàn)在想起,才曉得,那是歲月在奶奶手上留下的烙印,是她經(jīng)歷無數(shù)風雨坎坷的見證。系好后,奶奶總是會端詳一番,似乎在欣賞她的杰作。而那又是一種怎樣的目光啊!宛若三月中微風對嫩柳的撫弄;秋日里月光對修竹的依戀。又似晨曦中露水對小草的滋潤;暮靄時夕陽與水面的輝映。奶奶澄澈的眸子中,滿滿的,都是對我的寵愛。
至今,那種感覺依舊十分真切。仿佛還能感覺到奶奶的體溫和目光。
端午節(jié)作文 篇6
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端午節(jié)的習俗有很多:喝艾酒、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最令我難忘的是去媽媽的老家看龍舟比賽。
端午節(jié)這天,天氣晴朗、萬里無云。我一大早起床,媽媽端出艾酒,叫我用一種叫“麻彈”的小食沾上艾酒吃,香香的、脆脆的,可好吃了。接著,再用艾葉沾酒擦手和腳,據(jù)說這樣可以驅(qū)蚊子。吃完早飯后,我和媽媽、爸爸、舅舅一家來到龍舟比賽地點──北慣河。只見河兩岸早已人山人海了,大家都在等待著比賽的開始。
“咚鏘、咚鏘……”隨著一陣鑼鼓聲響,龍舟比賽開始了。只見二十多條龍船分成幾排,一字擺開。龍舟顏色各異,龍頭虎虎生威。船上的壯丁都穿著統(tǒng)一的服裝,頭上結(jié)著英雄結(jié),個個精神抖擻。隨著一聲槍響,一條條龍舟你追我趕,誰也不甘示弱。站在船頭的鼓手雙手不斷敲打著鼓,鼓聲鏗鏘有力,節(jié)奏鮮明,振奮人心。劃船的壯丁使勁劃船,動作又快又整齊,只見木漿在水中上下飛舞。岸上觀看的`人們高聲喝彩:“加油!加油……!”最后一條叫“青龍”的龍舟贏了。頓時,歡呼聲、喝彩聲、炮竹聲響成一片。最后賽龍舟就在歡樂的氣氛中結(jié)束了。
這次看龍舟比賽,不僅讓我對家鄉(xiāng)端午的傳統(tǒng)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還讓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團結(jié)和堅持不懈的道理。
端午節(jié)作文 篇7
中國有許多傳統(tǒng)文化,我來說說端午節(jié)吧。
每當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的'習俗是吃粽子。
每當端午節(jié)時,奶奶就手忙腳亂地開始包粽子,奶奶從市場里買回粽葉,然后,放在水池里泡幾個小時,再用熱水泡一下,然后,拿來小凳子和擦布,坐下來慢慢地一張張地把粽葉洗得干干凈凈,洗完了以后,奶奶把糯米放在臉盆里,放上溫水,也要泡幾個小時。奶奶知道我和媽媽喜歡吃赤豆粽,奶奶早就準備好了小紅豆。
開始包粽子了,一張張粽葉很聽話地在奶奶手中使過來,使過去,奶奶拿著粽葉一裹就好像畚斗一樣,一手托住粽葉,一手把糯米放在“畚斗”里,再用力按一按,然后把粽葉蓋住畚斗,成了一個四角形的,上面尖尖的有三個角,然后,奶奶捏住粽子,用一根繩子一頭咬在嘴里,一手繞著粽子,在上面打一個結(jié),就完成了。我也在湊著熱鬧,幫奶奶五個一串是白米粽,六個一串是赤豆粽,系在一起,在再輕輕地放在籮里。
時間過得真快,奶奶裹完了粽子,接著,爺爺把奶奶裹好的粽子放在鍋里燒。
不一會兒,散發(fā)出一陣陣香噴噴的粽香。
我津津有味地吃著粽子,真香!
端午節(jié)作文 篇8
粽葉飄香,又到端午。關(guān)于端午的種種傳說,又再現(xiàn)腦海。望向湖畔,憶起楚國一代偉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關(guān)于屈原,連他是哪朝人自己都不大清楚,能夠明白的,就是屈原不忍看自己的國家滅亡,投至汨羅江。上歷史課,說屈原大無畏,擁有大膽質(zhì)疑的`理性精神,屢次勸說楚王莫信秦?商嶙h不被認可,反遭迫害,流放人間,直至江中,以示清白。
相傳屈原投江前遇一漁夫,漁夫驚訝:“子非三閭大夫也?”可想當時屈原苦笑,淺淺搖頭。遇問之為何落得如此田地時,無奈道:“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睗O夫反問:“何不與世推移?”屈原不從,大嘆:“安能以皓皓之白,而以蒙世俗之塵埃乎?”至此稍覺屈原似乎太過自負,而且暗想屈原也傻,為何不看大局之勢而行,非得自尋死路?留得青山不怕沒柴,日后再細想怎樣挽局不好嗎?
關(guān)于疑問,自看前人評價屈大夫,至王逸嘆:“膺忠貞之質(zhì),體清潔之性,直如石砥,顏如丹青;進不隱其謀,退不顧其命,此誠絕世之行,俊彥之英也!”方才明那一片冰心在玉壺的苦心。
“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五月初五,汨羅江畔一聲水響,既而化為寧靜。已明白屈原的志向,投江乃示忠心,明清白,便想明為何其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但一直不見尸體,于是后人為寄哀思,于此日蕩舟之上,投擲米團,免遭魚蝦攻其身。
細想屈原投江時,又是怎樣一種情懷?是心中大釋?還是含悔而死?想到漁夫走時的莞爾笑歌環(huán)繞江前,便明屈原帶上清白而去,留下淡然而離。他笑嘆今朝,笑看釋懷。不與多言,只以《離騷》獻世: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可惜未將真理求出,自先奔赴湘江,留下離騷,讓世人明孰是孰非。
屈原的故事,在歷史長河中不過紅塵一瞬,兩千多年的歲月也是轉(zhuǎn)眼即逝。盡管大江東去,暮往朝來,那眾人皆醉我獨醒,不允世俗塵埃染皓皓之白的屈原,終將留予世人心中,一代又一代地看其釋懷一切,淡然一切。
粽葉飄香,又到端午。端午之際,屈原仍在。滄浪之水,或清或濁,難以明確。只能遂去,不再復言。
【端午節(jié)作文】相關(guān)文章:
端午節(jié)作文: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06-26
端午節(jié)相關(guān)作文:兒時的端午節(jié)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