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音樂評課稿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評課稿來輔助教學,評課有利于幫助和指導教師不斷總結教學經(jīng)驗,形成教學風格,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怎樣寫評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音樂評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音樂評課稿1
《森林狂想曲》是一首純音樂的樂曲,一聽到馬上就能夠使人感受到森林里的氣息,鳥聲、蛙聲、溪流聲……很好聽,而幼兒同樣也能夠輕易地感受的到;顒又袑τ趧游锝巧皹菲鞯倪x擇,也是非常形象與巧妙的結合在一起,樂器“圓舞板”無論是外形還是聲音的特質,幼兒都自然而然的能想到青蛙,而鈴鼓敲響的一霎那和孔雀開屏的動作都很相似。所以,無論是音樂素材本身、還是樂器的選擇,這些外部因素都為順利開展活動打好基礎。從中說明教師的選材非常適宜大班的幼兒。整個音樂分了三段進行,第一段學習小青蛙的唱歌的節(jié)奏,第二段學習小鴨子跳舞的.節(jié)奏,第三段學習孔雀開屏的節(jié)奏。利用音樂中聽起來比較明顯的小動物的叫聲和相對比較好表現(xiàn)的動物來貫穿整個活動,感到非常的和諧與完美。
整個教學活動主要通過簡單有趣的圖譜這條主線,讓幼兒感知樂曲的基本節(jié)奏,運用多種形式激發(fā)幼兒對樂器演奏的興趣。音樂分為三步走:熟悉節(jié)奏、樂器輪奏、以及最后的大合奏。對幼兒來說,在第一環(huán)節(jié)幼兒掌握了用拍手熟悉樂曲的節(jié)奏后;第二環(huán)節(jié)只是用樂器替代拍手,進行輪奏;最后環(huán)節(jié)樂器大合奏,對幼兒來說是一個挑戰(zhàn),因為需要幼兒動用所有五官高度集中注意進行演奏,耳朵聽音樂,眼睛看圖譜,手還要演奏樂器。教學中執(zhí)教老師沒有很好的把“打擊樂關鍵經(jīng)驗”實施好,只是“蜻蜓點水”匆匆而過,其實在欣賞環(huán)節(jié)中,幼兒根本沒有感知和熟悉好樂曲的節(jié)奏,到最后是幼兒在老師的帶領下一起演奏完畢。在音樂與樂器匹配中,老師對于幼兒的匹配還是給予否定,在演奏中教師還是拿出事先自己匹配好的圖譜給幼兒演奏。又回歸于以前的教學模式。
建議:
1、在班中建立打擊樂的常規(guī):如要事先讓幼兒熟悉打擊樂樂器的拿與放的正確方法及樂器的使用方法(敲與停)。
2、在音樂與樂器匹配時,教師要嘗試在幼兒的選擇樂器中提醒幼兒朝著自己的目標出發(fā)進行匹配,而不是單單地拿出自己的圖譜進行演奏。
3、課前多讓幼兒接觸更多的打擊樂樂器,提高他們的知識經(jīng)驗。
音樂評課稿2
今天聽了小趙老師的一節(jié)五年級的音樂課《渴望春天》。莫扎特所寫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愛的歌曲。其音樂語言樸素、簡約,富有表現(xiàn)力。旋律線主要由大調式主和弦分解構成,突出音樂清新、明朗的格調;6/8拍既輕快、活潑。整節(jié)課在快樂的氛圍中進行。主要有以下亮點:
一、教師教態(tài)自然,學生訓練有素。從一開始復習上節(jié)課內容開始,學生很快就進入狀態(tài),邊打節(jié)奏邊唱,而且有一定的音樂素養(yǎng)了,營造了一個歡樂的`學習氣氛。
二、課堂環(huán)節(jié)安排緊湊。學生幾乎是在教師的引領下循序漸進的進入到新課的學習中去,教師先設計了有節(jié)奏的讀歌詞,這一環(huán)節(jié)解決了節(jié)奏中的難點問題并很好的聯(lián)系歌詞一起解決,是個很好的方法。
三、教師對音樂樂理知識的滲透學習貫穿整個課堂,給學生打下一個很好的基礎。
這個地方提點建議就是,在講歌詞的同時把春天“美”滲入進去,給學生一些畫面感,再加上后面的旋律的“美”,讓學生可以聲情并茂的演唱歌曲。整節(jié)課美中不足就是缺乏一個“美”感。
音樂評課稿3
林**老師的教學活動基本圍繞歌曲《青春舞曲》的學唱與表現(xiàn)展開了,并且在教學中采用了多種表現(xiàn)形式來表現(xiàn)歌曲,如固定節(jié)奏參與伴奏、打擊樂器參表現(xiàn)、舞蹈動作參與表現(xiàn)。教學中較注重相關文化的滲透,盡量豐富了教學內容,如,***風土人情的介紹,傣族、藏族音樂與舞蹈風格的辨別,增大了課堂的信息量,也拓展了學生的藝術視野。
雖然林老師這節(jié)課始終圍繞《青春舞曲》展開教學,但還是給人以“主題不突出”之感。教學的重點應在學生對歌曲的表現(xiàn),并且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演唱形式“組合演唱”表現(xiàn),林老師的課顯然沒有突出這個主題,也沒有達成此方面的.教學目標,只是采用了該單元中一首歌曲,并將其置于“***文化背景”下來學習,讓學生學習歌曲,感受***音樂的風格特點,了解***相關文化,而教學又過于集中于對一首歌曲的學習與表現(xiàn),不利于學生對一類音樂風格特點的了解與把握。
另外,如果林老師此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僅定位于《青春舞曲》學唱與表現(xiàn),本人認為該課在“學唱”與“表現(xiàn)”這兩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學設計上還需下功夫,要有創(chuàng)新。
音樂評課稿4
本課的教學是成功的,教學目標與教學方法契合新課標的要求,收到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首先,上課伊始,翁老師沒有老套的介紹寫作背景,而是在播放《命運交響曲》中使學生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以直接面對文本,避免了先入為主而影響學生獨特體現(xiàn)的生成。這體現(xiàn)了新課標關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其次,本課引導學生生成體驗與感悟的方法是多元的。
其一,文本性體驗!拔谋尽笔潜咎谜n的關鍵詞。翁老師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多種方式的讀(放聲朗讀、默讀、跳讀)生成體驗。新課標一再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與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與體驗,有所感悟與思考。本文屬于人物描寫的佳作,必須要求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培養(yǎng)語感。在讀的同時,教師又很有層次地要求學生:1、圈點勾畫,找出自己認為精彩的語句,談出獨特的感受。這一做法就緊扣住文本語句,從一個小的切入點打開整篇文章,使得學生能夠把從《命運交響曲》中的感性認識逐步升華為理性思維。2、結合文本內容,感知貝多芬的人物形象。這一環(huán)節(jié)既是對初步感知的片段的有分到總的歸攏,更是從文本篩選、提取、概括人物形象的高度的提升。3、畫出貝多芬外貌描寫的語言并分析。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科教學的重點所在。翁老師巧妙地運用了“換詞法”使得學生通過對兩組外貌描寫的語言的`對比,形象且深刻地認識到外貌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三個板塊的設計由淺入深,由感知入手到寫法收束,處處離不開對文本的分析,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其二,參與性體驗。即新課標所要求的通過設計體驗性的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本堂課,教師設計了“眾說紛紜,評點人物”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比如傭人、來訪者、貝多芬本人等等)評價人物。看似只是評價點的豐富,實際上卻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因此在學生充分的討論的基礎上,學生對貝多芬形象的“偉大”“平凡”就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
其三,形象性體驗。也就是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主動積極地思考、在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具體途徑是:通過多媒體,展示圖片,播放樂曲,把文本中抽象的文字符號和形象化、音樂化的可感藝術相結合,把學生帶入并使之沉浸在體現(xiàn)文本內涵的具體情境中去。
最后,翁老師注意到學法的總結。特別是在一段精彩的人物描寫的教學之后,教師適時地總結出人物描寫的方法。畫龍點睛,在前面一系列的教學鋪墊中,這一寫作方法的總結也就成了“活水”,給學生的收獲也不僅僅是知道了該如何來描寫人物的外貌。
另外,提出二點建議,僅供參考。
其一,讓體驗在交流與交鋒中獲得提升。課中雖然有些交流,但是面不廣,深度也不夠,有些學生的發(fā)言始終停滯在一個層面上,沒有更深刻的認識。這就是說,只談各自的感受而沒有相互的交鋒,學生的所得就不會大。教師如果能在學生的發(fā)言中抽出一兩個有深入挖掘價值的問題作為議題引導學生進一步的思考,這樣的過程就會豐富學生的感受了。
其二,應堅持語文與文學的結合。理想的做法應該是把語文和文學看做同心圓,這也正是葉圣陶先生所說的“站在語文學家和文學家的立場上”。本課中,翁老師對語文知識的教學很充實,但是忽略了對文學的指導。本文屬于傳記文學,那至少通過這篇文章讓學生了解傳記文學的基本常識和寫作特點還是可以做到的。
總之,本堂課是比較成功的課例,具有很大的學習與借鑒價值。筆者見解淺陋,有不當之處還望見諒為盼。
音樂評課稿5
今天音樂組的老師聆聽了徐建霞老師上的一堂新歌教學課《小烏鴉愛媽媽》。一堂課下來,我們都被濃濃的愛意圍繞著,被甜甜的歌聲感染著。課中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在此,跟大家一起來分享。
一、教態(tài)親切,親和力強
精美的課件畫面、老師的輕聲細語,和動聽美妙的歌曲,從課的一開始,就把我們帶入了溫馨的場面。徐老師精心設計了歌曲的難點解決,從模仿鳥叫,到布谷鳥的叫聲,到分兩個聲部和老師一起合作,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學生很快就掌握歌曲的節(jié)奏型。
二、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學生熟悉了歌曲節(jié)奏以后,就讓學生分組自學曲譜。三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學會認唱簡單的曲譜,這首歌非常適合讓孩子進行自主學習,徐老師在讓學生自己學唱的過程中,仔細聆聽,及時糾正孩子們的.錯誤。還請每個小組的同學做老師,其他各組做學生。每個孩子又做老師,又當學生。興趣高漲。充分地調動了孩子們積極性。
三、愛的教育貫穿整課
在第一次聆聽完歌曲的時候,老師就讓孩子們來說說,小烏鴉是如何愛媽媽的。接著,老師還告訴孩子們,烏鴉有反哺的習慣,烏鴉這一孝順媽媽的美德是我們每一個孩子需要學習和發(fā)揚的。在進行歌曲處理的時候,老師也始終引導孩子用正確的口型,好聽的聲音來表達小烏鴉愛媽媽的情感。
短短的一節(jié)課,用愛穿針引線,在教師的層層鋪墊中,孩子們愉快地學會了演唱。也讓在座的老師進行了一次愛的教育!
音樂評課稿6
吳老師的《小星星變奏曲》一課是一節(jié)集歌唱、表演、知識、娛樂于一體的音樂課。教學過程中教師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鼓勵全體學生進行音樂表演,并通過有趣的音樂活動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了讓學生自主參與音樂活動的目的。
這一課我認為最大的成功之處就是教師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能夠積極的學習。教師創(chuàng)設情景,啟發(fā)學生運用不同的參與表現(xiàn)形式來體驗音樂情感,比如說:“給星星找房子,”、“以不同的方法來唱”、“模仿動作”等等這些活動都符合了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在快樂中感知了音樂。在導入時,教師用星星引入,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音符,讓學生的小腦筋來參與音樂活動,抓住了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使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形象化,自然而然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大部分學生都掌握了各個音符。
吳老師通過學情分析,了解到小朋友們在大班曾學過這一首的一部分,因此在教這首歌時,吳老師先用學生熟知的歌曲來引入,并引導學生運用“害羞,調皮”的方法來演唱,然后再使用簡筆畫來教授第二段,讓學生通過較熟知的知識來學習新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吳老師的語言非常生動,此時此刻她就是孩子們的好朋友,孩子們也自然而然被她所吸引,愿意去聽去唱,效果很不錯。
對于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齡,一般情況下很難要求他們非常投入地來欣賞一段音樂,而吳老師這點做的很好,在教學中她能夠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被音樂吸引,幫助他們處理好聽覺和聯(lián)想的關系,讓學生展開音樂想象的翅膀,從而豐富了他們的'音樂感受力和想象力,并合理地利用了教學資源來吸引小朋友,使他們的興趣高漲?
作為一個音樂教師,音樂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沒有扎實的基本功,就談不上一節(jié)成功的音樂課。在這堂音樂課中,無論是教師的彈,還是教師的唱;無論是教師的表演,還是教師的語言、教態(tài),都顯示了一個音樂教師扎實的音樂素養(yǎng)。正是因為有了過硬的基本功,學生才能很快進入狀態(tài),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上好這堂音樂課。
雖然這節(jié)課在教學上有很多閃光點的地方,但也有一些教學環(huán)節(jié)上的教學方法值得去探討。例如:
1、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唱《閃爍的小星》,但在復習導入花的時間過去長。
2、在課堂教學中應多關注學生個性的發(fā)展,例如可以讓學生個別展示表演等。這樣,這節(jié)音樂課就能顯得更加完美了。
音樂評課稿7
初老師講的這一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可愛的家》。本單元以家庭為中心,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到父母對孩子無私的愛,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啟發(fā)學生珍惜幸福家庭,以自己的愛回報父母的愛,同時關心那些缺少家庭溫暖的孩子。最終達到珍愛家庭、關愛他人、熱愛父母的單元總目標。本課為第一課時。
聽了初老師執(zhí)教的《可愛的家》一課,我的眼前一亮,作為一名年輕的音樂教師,那扎實的教學基本功,新穎別致的課堂教學設計,嫻熟的課堂教學技藝,親切自然的`教態(tài),彈唱自如的音樂,為我們帶來了一節(jié)精彩的唱歌課教學課例。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定位準確,重難點設定合理,注重使用了電教手段,知識傳授準確無誤,課堂氣氛活躍,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發(fā)揮,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可愛的家》這節(jié)課直指心靈,音樂以情動人,歌曲以理服人。聽音樂含淚微笑,唱歌曲情深意長,看圖片震撼心靈。有效的教學才是好的教學,初老師的教學整體設計做到:前有蘊伏——中有突破——后有發(fā)展,伏延千里。在唱歌課教學上我認為初老師的課優(yōu)點如下:
1.音樂容量大。本課以音樂為本位,以情為核心,以聽唱為重點展開教學,層層深入:從看和諧家庭的圖片——對詞曲作者簡介——聽范唱——讀歌詞——再次聆聽——講解讀譜知識——學唱歌曲——歌曲處理——拓展延伸等幾個部分的精彩設計,令人耳目一新,回味無窮。
2教學內容有彈性。教學中,難的地方“潛出”,簡單的地方“深入”,德育滲透點到即止。難的地方,如對四四拍的講解,就是化繁為簡的典例;他結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從四四拍強弱規(guī)律開始,讓學生用拍手表示強弱拍子,僅僅用了幾分鐘,就自然的講出讀譜知識,學生很容易理解。簡單的地方,如欣賞《再見,警察》的情景創(chuàng)設,撞擊心靈,點燃愛心之火。音樂教學有張力,學生學習有動力。
3課件制作新穎,運用恰到好處。音樂課的多媒體運用不能“搶戲”:音樂是聽覺藝術,看輔助聽,藝術修養(yǎng)才會提高。多媒體引領學生直觀思維,突破難點。這就是多媒體合理運用的好處——高效。新課開始時初老師采用出示課件——《甜蜜的家》的圖片,拓展了學生對“家”的認識,家是和諧、溫馨、甜蜜、幸福的。使學生能夠全身心的融入音樂,以飽滿的聲音、深情的情緒演唱歌曲。其次,在了解作曲家時,課件講述更直觀形象。另外,欣賞背景音樂選用比較傷感的《再見了,警察》時,不足幾分鐘的情景創(chuàng)設,多媒體引領學生從歡快的天真嬉笑走到無聲的冷靜沉思。這就是多媒體恰當呈現(xiàn)的力量——無聲勝有聲。再次,學唱歌曲時,讓學生反復聆聽,聆聽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感受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對記憶歌詞,有感情演唱歌曲都很有幫助。
4教學方法運用大膽。鼓勵學生走在學習的前面,激發(fā)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表現(xiàn)音樂。初老師關注教學細節(jié),教學語言明確,具有啟發(fā)性。充分體現(xiàn)教師引領,學生自主的學習方式。
新課開始時談話式的教學方法,拓展了學生對“家”的認識,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全部參與到活動中來。使學生能夠全身心的融入音樂,以飽滿的聲音、深情的情緒演唱歌曲。學唱新歌時通過教師深情的范唱,多次的聆聽課件,讓學生感受歌曲音樂,進而激發(fā)學生對家的喜愛。最后學生隨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在歌曲處理時,從演唱形式上方法多樣,領唱、齊唱、男女混合唱等等。拓展延伸部分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觀看背景音樂選用比較傷感的《再見,警察》,教師引導學生關注一些不完整的家庭,缺少關愛和生活困難的孩子,激發(fā)他們對父母的感恩之情和珍惜現(xiàn)在美好生活的思想。更觸動了學生要關愛身邊的人,讓需要幫助的孩子們得到溫暖。
教學建議:
1學唱歌曲時,如果把旋律分析一下,找出相同的樂句和相似樂句,(第一二樂句旋律相同,第三四樂句旋律相似)學生學習時會更省時,省力。
2如果把弱起這一讀譜知識滲透到音樂教學中,我認為會更好。
最后讓我以“設計精彩,回味無窮’’來總結我對這堂課的印象。從這節(jié)課中,讓我們到了音樂教學的無窮魅力。
音樂評課稿8
整堂課,顏老師都抓住歌曲的情緒來開展教學。聆聽感受歌曲情緒、節(jié)奏訓練體驗歌曲情緒、歌曲演唱和歌曲創(chuàng)編表現(xiàn)出歌曲的情緒。有了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引領,學生找到學習的方向,學習興趣濃厚。顏老師優(yōu)點很多,說我印象深的幾點:歌曲處理很細膩;顏老師注重習慣的培養(yǎng)。而且處處尊重孩子,從兒童的視角、用兒童的思維,尋找教育的途徑。比如鼓勵孩子思考,顏老師就說“你可以不回答,或者回答得很慢,但你不可以不思考。”對孩子音樂課上的'表現(xiàn),顏老師的評價多元,細致不籠統(tǒng);難點突破多遍重復,徹底到位。節(jié)奏練習體驗歌曲情緒時,對如何體驗敲筷子和小勺,處理的不是很好。既想讓孩子體驗一下打擊小樂器的感覺,又害怕孩子敲時不規(guī)范或者敲壞。
最后做了一次就草草收場。聽了顏老師的課我也有一點對自己的反思:新課標指出:中小學音樂課程中的音樂創(chuàng)造,目的在于通過音樂,開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所以我們教師要最大限度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質。在我以后設計的音樂活動中,很多地方都要提供學生的創(chuàng)造空間,比如:探索音的長短,盡量鼓勵學生大膽嘗試不同地敲擊方法,打破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讓學生探索碰鈴發(fā)出短音,讓雙響筒發(fā)出長音。又如,創(chuàng)編歌詞:當學生能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后,我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小小音樂家,改編原來的歌詞,自信、大膽地向大家介紹自己心愛的樂器。 “創(chuàng)造中體驗”帶給學生無窮的樂趣,也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創(chuàng)作成功帶來的喜悅。
音樂評課稿9
本課教學以視覺圖片導入,以歌曲聆聽為先,讓學生在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巧妙融入發(fā)聲練習,不知不覺得熟悉歌曲的旋律,為唱會、唱好歌曲做好充分的準備。運用彌漫音樂教學法,層層深入,讓學生反復聆聽歌曲,體現(xiàn)了較強的音樂彌漫性的特點,加深了學生對歌曲的`理解與體驗,激發(fā)了學生對學習音樂的興趣。教學中不僅要促進學生實踐能力,調動學生的聽覺動力、思維動力,還要讓學生在藝術實踐中感受音樂,在藝術實踐中找到情趣,在藝術實踐中發(fā)展想象,在藝術實踐中愉悅身心。
整堂課以學生為本,以審美為核心,以情感體驗為主線,運用“聽、想、唱、談、演、創(chuàng)、奏”等多種藝術實踐方式,創(chuàng)設童話情景,把學生引入自主、輕松、愉快、和諧的文化氛圍中,體現(xiàn)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由熟悉旋律、聆聽歌曲到完整演唱和創(chuàng)作表演,是按由淺入深的學習規(guī)律展開的,發(fā)展了學生的感官功能,提高了運用音樂藝術形式進行表達、交流的能力。
情景教學引人入勝,為學生提供更為自由、廣闊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空間。教學中馬老師運用視覺體驗法,利用課件直觀的圖像來表現(xiàn)出節(jié)奏的變化。用小精靈給音樂小屋施了魔法,引出常見的音樂符號(休止符),起到了很好的提示作用,讓孩子們感受到音樂學習的樂趣。。
值得注意的是,該課的音樂課堂教學的研究還有許多可以再深入探索的方面,比如:在歌曲的表現(xiàn)上,還可以有更多的形式進行表現(xiàn);應該注重學生音樂課表現(xiàn)力的發(fā)展;還應該注重在低段音樂課中加大唱游互動的元素,提高學生的音樂課愉悅感。同時,教師對歌曲的伴奏表現(xiàn)還應該注意加強。
音樂評課稿10
聽了林老師《櫻花》這節(jié)音樂課后,受益匪淺。這節(jié)課充分滲透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fā)展,重視音樂實踐。她在教學中采用了豐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的個性及教學特色,充分營造了和諧、互動、探究、創(chuàng)新的良好的學習情境和氛圍。
本堂課情景創(chuàng)設恰當,導入自然。導入時,先從日本的衣、食、住、行、文化等幾個方面,讓學生從各方面了解日本這個國家,進而引出日本的國花——櫻花。對教材挖掘得深入到位,林老師能充分汲取教材的“精華”,如:讓學生朗讀歌詞,領悟歌詞大意。她在教授教材時深入淺出,不拘泥于教材,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節(jié)拍,讓學生用日本舞蹈手勢打節(jié)拍唱歌,引起學生的思想共鳴,增進學生的學習興趣。
林老師的語言大方、教態(tài)得體,肢體語言相當有張力,教學活動的目標導向性明確。教學目標的變化體現(xiàn)了新課改最大的價值取向。在這節(jié)音樂課中,孫老師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音樂的快樂體驗中參與學習。雖然這節(jié)課在教學上有很多閃光點的地方,但也有一些教學環(huán)節(jié)上的教學方法值得去探討。
音樂評課稿11
【教學年級】x年級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內容】合唱《彩云追月》
【課型】唱歌綜合課
【教材分析】
合唱歌曲《彩云追月》是由詞作家劉麟根據(jù)作曲家任光所創(chuàng)作的民族管弦樂曲《彩云追月》的主要旋律和音樂意境改編而成,歌曲為民族宮調式,4/4拍,二段體結構。切分音的運用使曲調產(chǎn)生了心潮澎湃的激動情感,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富有童真的歌詞,描繪了月夜的幽靜和美好,合唱形式的使用,更增添了月夜的神秘感,令人遐想。
【學情分析】
x年級的學生的正處于青春期,這個時期的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從一種直觀的感性接受逐漸的走向了理性的認知,他們已經(jīng)掌握了一定的音樂知識,具有強烈的表現(xiàn)欲望,但在音樂課堂中又羞于開口,不能積極的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中,不喜歡自己演唱,更不喜歡民族民間音樂,而偏愛流行音樂,為此,我們要正確的引導,在我們的音樂課堂讓學生多去聆聽這些優(yōu)秀的民族民間音樂,因為它是經(jīng)過一代代的傳承下來的音樂精華,我們就可以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逐漸的喜歡民族民間音樂,從而繼承弘揚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其次,從中學生的演唱形式上來說,平時學生都喜歡用齊唱或者是獨唱的方式去演唱歌曲,對于二聲部的教學,學生大多都不愿意去選擇唱低聲部,而喜歡唱高聲部,因為高聲部旋律性較強,明朗好聽,加上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差,所以,合唱教學進行時有一定的困難。為此,我們不能規(guī)避二聲部教學,而是要根據(jù)學生的識譜能力,適當?shù)慕档碗y度,可對二聲部進行簡單的改編,讓學生更加喜歡合唱的形式,感受合唱的音色美。
【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歌曲學習,使學生樂于聆聽、感受、體驗、理解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深厚、豐富的意蘊之美。以及二聲部和聲演唱的音色之美。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感受、體驗、模仿、聲部合作等方法和手段,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民間音樂的感受能力和辨別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3、知識與技能
有情感地演唱歌曲《彩云追月》。在唱好自己聲部的基礎上,能夠做到聆聽其他聲部,建立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學唱(體驗)歌曲,并能夠自然流暢地演唱二聲部歌曲《彩云追月》,體會民族器樂曲旋律韻味。貫穿歌曲始終的切分節(jié)奏的學習。
【教學難點】
能用統(tǒng)一、和諧的聲音演唱歌曲的二聲部。
【教具準備】
電子琴、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導課:
1、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2圖片導入 ,并揭示課題 最近老師從網(wǎng)上搜集了幾幅精美的圖片,今天先拿來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打擊看是什么呀?對,月亮。月亮與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它或陰或晴,或圓或缺,都對地球上的生物或氣候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印象;而且月亮一直是古今中外藝術家,文人墨客喜歡描繪的對象,它寧靜、溫馨、美麗,寄托著人們對美的向往和追求。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首關于月亮的歌曲——《彩云追月》
設計意圖:課一開始,如何讓學生靜下來,營造一種靜寧祥和的氛圍,非常關鍵。通過美麗的月夜圖片,以及教師的熱情優(yōu)美的語言,讓學生不自覺地進入月夜的幽靜與美好的意境之中。
二、新課學習
師引導:一起來傾聽這夏天的故事:(課件出示歌譜,教師有感情地范唱,要求學生從歌中找出出現(xiàn)最頻繁的節(jié)奏)
x x x xx x
師引導學生練習切分節(jié)奏,教師演唱不帶切分的旋律與帶切分節(jié)奏的旋律進行比較,讓學生體會哪一種更能夠表現(xiàn)出月亮穿梭在云層中富有動感的'形象?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有感情的范唱,拉近了師生的距離,更好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對月夜美景的淺析,更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畫面感,激發(fā)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生輕聲跟唱,要求學生注意切分節(jié)奏,并找出難點
歌曲結束句,音區(qū)比較高。音高上,后面的兩個音翻高八度,要求學生輕聲高位,保持打哈欠的狀態(tài),跟琴演唱。
(設計意圖:對于學生遇到的難點之處,采用重點教唱的方式,并能夠及時的糾正學生唱不準的地方。對于歌曲的處理、學生唱歌的姿勢、演唱聲音的位置以及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始終貫穿整個學歌過程,并不是單獨拿出來去練習的。)
4、完整演唱
師引導,彩云追月,晚上能看到云彩的顏色,說明晚上的月光非常的明亮,皓月當空,月光如水,非常寧靜的場景。通過對,云月相隨,相映成趣的畫面的描述,抒發(fā)了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同時還包含著人們對大自然饋贈給我們這份唯美禮物的一種感激之情。
(設計意圖:歌曲是用來表達情感的,引導學生以情帶聲,用自己最好的狀態(tài),最美的聲音,來表現(xiàn)人們對大自然的贊美與熱愛之情)
設計意圖:通過了解作者以及作品,激勵學生更喜歡這首作品,引起學生想盡快學會這首歌曲的積極性。
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師引導:歌曲是四四拍的,如果為歌曲伴奏,是拍擊節(jié)奏呢,還是輕輕晃動身體,更能表現(xiàn)歌曲這種柔美的意境呢?
學生隨伴奏用柔和的音色,輕輕晃動身體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8、二聲部的學習
師引導:由于歌曲的經(jīng)典,人們對這首歌曲加以不斷的創(chuàng)新與改編,尤其是二聲部的加入,使得歌曲更加充分體現(xiàn)了月夜的幽靜與美好。
教師引導學生學唱第二聲部的樂譜,(并問學生是不是很熟悉,新課之前我們已經(jīng)感受過這段和聲。)
學生隨琴視唱第二聲部的旋律數(shù)遍,然后輕輕填詞感受,并將學生分組分聲部分別練習兩個聲部的旋律和唱詞,生生配合互換演唱高、低聲部,提示學生用平穩(wěn)連貫、整體統(tǒng)一的聲音演唱歌曲,體驗二聲部的和諧之美。
設計意圖: 在唱熟歌曲的第一聲部的基礎上,學唱第二聲部,讓學生體驗二聲部的和諧之美, 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作者作品簡介
師引導:在不知不覺中,同學們就能把二聲部合唱唱的如此輕松、和諧、優(yōu)美。大家知道嗎?《彩云追月》原來是由上世紀三十年代我國青年曲作家任光作的一首民族管弦樂曲,幾十年來深受廣大群眾的的喜愛,由于曲子既經(jīng)典又通俗,很多的文人墨客由重新填詞,于是派生出了不同版本的《彩云追月》
2、欣賞通俗版的《彩云追月》
師引導: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對這首歌曲又賦予新的內涵,加進了很多很多時尚的元素,創(chuàng)作了不同版本的歌曲《彩云追月》,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讓學生欣賞再度創(chuàng)作的作品不同版本的《彩云追月》,感受融入了現(xiàn)代音樂元素的歌曲)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不僅鞏固了本課的內容,開闊了音樂視野,進一步音樂帶來的藝術魅力。
音樂評課稿12
1、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初中七年級音樂第二單元天山之春的演奏內容。整個教學單位內容包括《牧馬之歌》、《烏夏木克卡姆達斯坦間奏曲》、《褐色的鵝》、《青春舞曲》以及《新疆之春》。
整個教學單元我計劃用兩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教學內容:重點學唱歌曲《青春舞曲》弱處理《褐色的鵝》;第二課時教學內容:重點欣賞歌曲《牧馬之歌》、弱處理《新疆之春》.《烏夏木克卡姆達斯坦間奏曲》。這樣安排的目的不僅是遵循了循序漸進、由簡到繁的教學原則。
《青春舞曲》這首民歌是由酉西北民歌王”之譽的著名作曲家王洛賓先生,再20世紀40年代從一個維吾爾族高級知識分子口中學得并加以整理而成。全曲是由五個基本相同的節(jié)奏的.樂句組成,同樣的旋律重復及最末兩曉節(jié)稍許變化的旋律,再加上新疆維吾爾族鄉(xiāng)土味的虛詞襯字渲染,使歌曲的風格特點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2、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唱歌曲使學生體驗作品中輕快活潑的情緒。
能力目標:通過音樂活動,了解新疆民歌的風格特點,增強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感情。
情感目標:通過學唱歌曲,使學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啟發(fā)學生珍惜光陰。
音樂評課稿13
我聽了劉老師上的一節(jié)音樂課《彩云追月》,十分精彩。劉老師對整個課堂的把握,對音樂本質的充分挖掘,以及和學生的密切配合都讓人感受到劉老師扎實的音樂基本功和較高的教學機智。
這節(jié)課有三個地方的處理尤其讓我感到新穎獨到,有示范啟示意義。
1、導入部分情感的激發(fā)、情緒的調動充分合理。
《彩云追月》是以越劇音樂為素材,作曲家任光于1935年創(chuàng)作的民族管弦樂曲。樂曲旋律優(yōu)美,形象地描繪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情景。怎樣讓全體學生很快溶入樂曲的意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欣賞活動中?劉老師很用心地選擇了一幅“夜晚海邊望月”圖,配著淡淡的《彩云追月》音樂,問:“你們看到了什么?”這種意境營造的`相當好。點出“月亮”之后再問:“有沒有有關“月亮”的詩詞、歌曲?”這時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為后面“帶著問題欣賞音樂”,真正走進民族管弦樂曲《彩云追月》做了很好的情感鋪墊。
2、層層深入,不著痕跡,解決“切分節(jié)奏”難點巧妙。
根據(jù)任光的《彩云追月》填詞創(chuàng)作的歌曲,寧靜、深情,表達了作者對遠在臺灣親人的思念。歌曲中多次運用了切分音以及波音、倚音,使得曲調委婉細膩,風格獨特。但是大量的切分節(jié)奏學生不易掌握,如果生硬地練習和講解極易破壞課堂營造出的寧靜、深情的氛圍。劉老師將歌曲創(chuàng)作背景介紹之后點題——彩云追月,就是用切分節(jié)奏讀出來的,很是簡潔、自然,學生也自然地用這一節(jié)奏讀歌名,了解了“切分節(jié)奏”。接著陳老師將歌曲主要的兩個樂句單獨列出:“616535”和“353215”,用歌名來唱,讀好歌名和唱好歌名,實際上就是基本解決好了這首歌曲的難點。之后的老師范唱、感受歌曲情緒、分析數(shù)數(shù)幾個切分節(jié)奏、配樂朗誦歌詞等每個環(huán)節(jié),劉老師都很注意傾聽,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有效地解決問題。正因為此,這些借班上課的孩子最后都能深情地準確唱出歌曲。
3、拓展環(huán)節(jié)抓住學生心理,用流行音樂表現(xiàn)形式新穎、和本節(jié)課結合恰當。
這節(jié)課是五年級的音樂課,高年級孩子已開始喜歡追逐“流行”,大多有自己崇拜的偶像,特別是影視歌唱明星。這節(jié)課的拓展陳老師精心選擇了李宇春的獨唱《彩云追月》和黑鴨子合唱組的《彩云追月》,注入了學生喜愛的流行元素,并讓學生感受、實踐用流行音樂的表現(xiàn)形式在課堂展現(xiàn)這節(jié)課學唱的歌曲,這一做法實際是一種實踐創(chuàng)造,同時也將課堂氣氛推上高潮。而在這種愉快、喜愛的情緒下進行的實踐、創(chuàng)造,讓學生自然而然體驗出“許多流行音樂的主要元素來源于像這樣的一些名曲”,“同樣素材的音樂,不同的表現(xiàn)手法會產(chǎn)生不同的內心體驗”。
這節(jié)音樂課還有不少給人以啟示的好的地方,也有一些如果換種方式會不會更好的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是像劉老師這樣的一節(jié)課,總是會給上課的老師、聽課的老師、參與的學生不少滿足。正如樂曲中表現(xiàn)的、課堂中體現(xiàn)的和我們聽課老師體驗到的“皎潔明月動,彩云緊相隨”。
音樂評課稿14
今天佳佳老師執(zhí)教的《木瓜恰恰恰》一課,以欣賞為主,在初聽歌曲后,用小樂器立馬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為后面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做了基礎鋪墊。綜論此課,教學過程中音樂要素突出,邏輯思維清晰,學生不僅會唱,更會跳,會奏,顯得整個課很充實,教師在課堂中顯示了較強的調控能力,智力模式完整呈現(xiàn)了出來,不過整堂課的感覺是知識點太細碎,也許對于音樂基礎較薄弱的學生來說,有點應接不暇。逐句逐句的分解過程偶爾會有拖沓之感,而且在十六分音符串聯(lián)的那一樂句中,教師并沒有針對學生的情況作出相應的`措施,這點稍有遺憾。值得一提的是諸老師將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在課堂中反映了出來,最后部分請學生設計的“好行為宣傳語”,很好地體現(xiàn)了歌唱教學中的審美體驗與雙基落實。
從諸老師的精心準備中,我們可以感覺到:上課老師能更加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關注音樂的實踐性特點、音樂的不確定性、抽象性以及時間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強調音樂課程各領域的教學只有通過聆聽、演唱、演奏、綜合性藝術表演和音樂編創(chuàng)等多種實踐形式才能得以實施。
音樂評課稿15
今天下午聽了我校陶淑靜老師的一堂《母雞叫咯咯》的音樂課,深深地被陶醉了。
整堂課陶老師用學生喜愛動物的特點,設計了趣味活動,讓學生置身于一個發(fā)生在農(nóng)場里故事的音樂教學情境中,在歡快的游戲中蘊涵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如通過模仿小動物的叫聲學習多聲部節(jié)奏;通過"接龍下蛋"的游戲感受節(jié)拍。歌詞“脖子伸伸、兩翼撲撲、向人報喜添快樂”很難記又拗口,為了解決這一音樂教學難點,陶老師先讓全體學生跟音樂模仿母雞下蛋時向人們報喜的樣子(伸伸脖子,拍拍翅膀,叫咯咯);再用不同的朗讀形式分角色邊朗讀邊念歌詞,使學生很快熟記了歌詞。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陶老師利用各種手段努力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民主、愉快的學習氛圍,并且安排了歌表演、創(chuàng)編歌詞等教學內容,形成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音樂課堂教學結構,使學生整堂課都沉浸在熱鬧、歡快的氣氛中。多媒體的.應用,讓學生從視覺感官上更直接地體會了這種情緒。在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上的設計上注重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讓學生在開心輕松的氛圍中學習了音樂,感受了音樂,表現(xiàn)了音樂。
【音樂評課稿】相關文章:
音樂的評課稿06-26
音樂的評課稿04-08
音樂評課稿08-03
音樂課評課稿04-02
畫音樂的評課稿06-22
小學音樂評課稿01-14
音樂評課稿[熱]08-11
【合集】音樂評課稿08-08
小學音樂評課稿經(jīng)典10-04
薦音樂評課稿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