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shù)學歷史小故事 推薦度:
- 清正廉潔的歷史小故事 推薦度:
- 歷史上有名的家風家訓小故事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歷史小故事15篇[集合]
歷史小故事1
三國,本來不是女子的天下,但是卻不缺少美女和才女。如果悉數(shù)三國最幸福的女人,周瑜的妻子小喬無疑是當時最幸福的女人,即便是以現(xiàn)在的眼光來看,仍然是。
小喬的出塵美麗,嫻靜輕柔,冠絕三國。只因江山太美,前方戰(zhàn)事太亂,注定了他們的聚少離多。忙碌的周瑜,總會偷閑的陪在小喬的身邊,看她刺繡、聽她彈箏、與她對弈、教她識字,擁她入懷。
周瑜,吳國第一帥才。面容清朗,言行溫雅,淺淺的微笑中,隱隱流露著威儀。小喬怔怔的看著周瑜,無措的低下頭,觸目手中的長線,想起樹上的紙鷂,驚覺的又抬起頭,風很大,不知何時吹走了紙鷂。
很多年以后,周瑜才明白,那一陣風里,小喬丟失了的紙鷂,在對他的驚鴻一瞥中,遺落了他一生的癡情。
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二八那年,家里來了許多人,個個華衣錦袍;小喬,他們眼中紛紛閃過驚艷般的悟然。母親含淚收下了那些辨識不出的珍寶,親自送上了那頂織錦繡轎。鳳冠霞帔的小喬,雖從此永離故鄉(xiāng)。但她卻收獲了三國中最最真實的.一段愛情,成為了一個最幸福的女人!
有些人不信,會舉出幾個有代表性的女子,來于小喬做一番比較。
第一個出場的要是貂蟬,她是三國演義濃墨重彩的人物,不過除了作為一個扳倒董卓的棋子,貂蟬其實是很可憐的。呂布那里她也沒有獲得真正的愛情,畢竟以貂蟬的舉世功勛她應該得到人們的尊敬,可是卻一直顛沛流離,更有甚者說她后來被關(guān)羽一刀斬了。
貂蟬如此,蔡文姬何嘗不是這樣。作為三國時期卓有成就的女詩人,她的少女時代是充滿夢幻的,她的父親是當世大儒蔡邕,可惜明珠暗投于董卓。董卓死后,蔡邕因為感受董卓的知遇之恩,被當時執(zhí)政的王允所殺,而蔡文姬也一直被人當成玩物一樣,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最后流落匈奴。與左匈奴王結(jié)婚生了兩個兒子,十二年后,又被魏王曹操贖買回來,嫁給了董祀。一生似乎是被羞辱的過日子。
第三個女人要數(shù)性格剛強的孫尚香,乃孫權(quán)的妹妹,父親是江東猛虎,大兄長貴為小霸王,二兄長執(zhí)掌六郡八十一州,可是孫權(quán)為了委曲求全,竟也把她當成一盤菜送給了年過五旬的老劉備。后來僅僅結(jié)婚一年,竟和劉備徹底拜拜。
這三個女人無疑都是當時最為著名的女性,且又與當時的名流有所交往?墒撬齻兊拿\是如此的坎坷,和他們相比,小喬無疑是幸福的。
其一,出生幸福。小喬的家鄉(xiāng)在安徽省潛山縣北,當時屬于皖城,那里是有名的魚米之鄉(xiāng)。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名山秀水滋潤著小喬,以致小喬的早年生活很愜意,她的父親是喬公,應該說在當?shù)匾脖容^有名望。
其二,長相俊美。小喬很漂亮,她的國色天香是一流的,即便是史書對她也贊譽有加:時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這樣的美女省了多少事情,不用反反復復的整容,而且生活得相當陽光自信。
其三,嫁給了英雄,丈夫是天下屈指可數(shù)的英雄豪杰。小喬的丈夫是周瑜,周瑜被人稱為周郎,郎是古代對年輕漂亮男子的稱呼。周瑜不僅年輕漂亮風度儒雅,而且在政治軍事上頗有建樹,是孫策、孫權(quán)兄弟依仗的國士。孫策呼之為弟,孫權(quán)敬之為兄。
其四,小喬很受寵,周瑜是當時萬里挑一的好男人,古代男子都好色,曹操不消說了,長得那么丑,還處處留情,可是三國志似乎找不出周瑜在外面有女人的記錄,當然小喬有可能是周瑜的小妾,但小妾有何妨,在那個年代本來也很正常,而且周瑜對小喬非常好,不僅如此,周瑜自己也有詩情畫意,不只是在戰(zhàn)場上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就是私下生活也很注重情趣,人們常說曲有誤周郎顧嗎。
其五,和周瑜在一起的日子很長。時下有一種說法,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jīng)擁有,秦觀也說過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小喬是幸福的,找到一個很好的老公,當然最初可能是被逼的,史書記載:策自納大橋,瑜納小喬,用了一個“納”字,而不是迎娶。當結(jié)婚后一年,大喬的夫君孫策就死了,小喬除了對自己的姐姐惋惜之外,自然會更加珍惜同周瑜的愛情生活。
其六,周瑜的地點很狹窄,往往局限在江南,這和曹操劉備不一樣,這些人的足跡游歷了大半個中國,當然常年征戰(zhàn),家眷是不一定會帶在身邊的,而周瑜他的戰(zhàn)斗生涯,尤其是和小喬結(jié)婚以后,大部分都在江南,無疑會經(jīng);丶铱纯矗蛘咭恢痹谏磉呎勶L弄月。
其七,子女受寵,周瑜的長子早夭,很有周瑜之風,曾經(jīng)娶了孫權(quán)的女兒,不幸死得較早;次子周胤娶得是孫權(quán)宗室的女兒,女兒嫁給了太子孫登。
其八,在江東受人尊敬,孫權(quán)對周瑜很尊敬,周瑜死后,自然對他的遺孀也很客氣。
其九,生前死后遭到無數(shù)粉絲的熱捧。小喬的美貌、多才多藝不僅得到周郎的寵愛,也得到當時很多人的羨慕,當然羨慕最大的就是那個地位很高的曹操,每次望江南,曹操對小喬總是有些神往,三國演義上說:吾今年五十又四,如得江南,當娶二喬,置之于銅雀臺上,已娛暮年?磥聿懿僖彩切痰姆劢z,后來的文人雅士比如杜牧、蘇軾等都曾在詩歌里反復提到過小喬。
總之江湖以為和其他女人相比,小喬是幸福的。她的美貌是一流的,又嫁給了一個稱心如意的丈夫。有人說可惜周瑜死得太早,不過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對于小喬來說,這足夠了,畢竟人世間她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真愛。
歷史小故事2
1934年11月26日,孤軍遠征10天后,不足3000人的紅25軍在河南方城獨樹鎮(zhèn)突然遭到國民黨步兵和騎兵4000多人的'猛烈攻擊。當時風雨交加,能見度極低,衣服單薄、手腳凍僵的紅軍戰(zhàn)士立時陷入被動。大多數(shù)戰(zhàn)士的槍都沒能打響―――寒冷的天氣,早已把槍栓凍結(jié)。危急時刻,軍政治委員吳煥先手持大刀帶頭沖入敵陣……直至副軍長徐海東帶領(lǐng)后梯隊跑步趕到,才擊退強敵突出重圍。
歷史小故事3
顧炎武手不釋卷
凡是顧炎武外出旅行,都用馬、騾子載著書跟隨自己。到了險要的地方,就叫退役的'差役打探所到之處的詳細情況,有時候發(fā)現(xiàn)所到之處的情況和平日里知道的不相符,就走向街市客店中,打開書本核對校正它。有時候直接行走地平坦的大路上,不值得停下來考察,就在馬背上默默地誦讀各種古代經(jīng)典著作的注解疏證;偶爾是有什么遺忘了,就到客店中打開書仔細認真地復習。
原文:
凡先生之游,以二馬三騾載書自隨。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詢其曲折;或與平日所聞不合,則即坊肆中發(fā)書而對勘之。或徑行平原大野,無足留意,則于鞍上默誦諸經(jīng)注疏;偶有遺忘,則即坊肆中發(fā)書而熟復之。
歷史小故事4
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時候在畫畫的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的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
不料,由于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chǎn)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里,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fā)現(xiàn)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于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
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guān)到了書屋里。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并從《茶經(jīng)》中受到啟發(fā),開始用心讀書。轉(zhuǎn)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jīng)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于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并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yǎng)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愿終日誦經(jīng)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zhí)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
在鉆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于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后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jīng)》,把中國的茶藝文化發(fā)揚光大!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chǎn),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fā),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于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shù)貍鳛槊勒。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后,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yè)。
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jù)現(xiàn)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xié)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后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chǔ)。
歷史小故事5
《伍子胥過昭關(guān)》
在諸侯大國爭奪霸權(quán)的斗爭中,大國兼并小國,擴張了土地?墒谴髧闹T侯不得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封給立了功的大夫。大夫的勢力大了起來。他們之間也經(jīng)常發(fā)生斗爭。大國國內(nèi)的矛盾尖銳起來,都想把爭奪霸權(quán)的戰(zhàn)爭暫時停止下來。
為了這個緣故,宋國大夫向戍(音shù)在晉、楚兩國之間奔走,做調(diào)停人。
公元前546年,晉楚兩國和其他幾個國家,在宋國舉行了“弭兵會議”(弭音mǐ,弭兵就是停止戰(zhàn)爭)。在這次會議上,晉國的大夫和楚國的大夫代表南北兩個集團講了和,訂了盟約。規(guī)定除齊、秦兩個大國外,各小國都要向晉、楚兩國同樣朝貢。晉楚兩國平分霸權(quán),以后五十多年里,沒發(fā)生大的戰(zhàn)爭。
到楚莊王的孫子楚平王即位之后,楚國漸漸衰落了。公元前522年,楚平王要把原來的太子建廢掉。這時候,太子建和他的老師伍奢正在城父(在河南襄城西)鎮(zhèn)守。楚平王怕伍奢不同意,先把伍奢叫來,誣說太子建正在謀反。
伍奢說什么也不承認,立刻被關(guān)進監(jiān)獄。
楚平王一面派人去殺太子建,一面又逼伍奢寫信給他的兩個兒子伍尚和伍子胥,叫他們回來,以便一起除掉。大兒子伍尚回到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郢音yǐng),就跟父親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殺害。太子建事先得到風聲,帶著兒子公子勝逃到宋國去了。
伍奢的另一個兒子伍子胥,也從楚國逃出來,他趕到宋國,找到了太子建。不巧宋國發(fā)生內(nèi)亂,伍子胥又帶著太子建、公子勝逃到鄭國,想請鄭國幫他們報仇?墒青崌鴩嵍ü珱]有同意。
太子建報仇心切,竟勾結(jié)鄭國的一些大臣想奪鄭定公的權(quán),被鄭定公殺了。伍子胥只好帶著公子勝逃出鄭國,投奔吳國(都城在今江蘇蘇州)。
楚平王早就下令懸賞捉拿伍子胥,叫人畫了伍子胥的像,掛在楚國各地的城門口,囑咐各地官吏盤查。
伍子胥帶著公子勝逃出鄭國后,白天躲藏,晚上趕路,來到吳楚兩國交界的昭關(guān)(在今安徽含山縣北)。關(guān)上的.官吏盤查得很緊。傳說伍子胥一連幾夜愁得睡不著覺,連頭發(fā)也愁白了。幸虧他們遇到了一個好心人東皋公,同情伍子胥,把他接到自己家里。東皋公有個朋友,模樣有點像伍子胥。東皋公讓他冒充伍子胥過關(guān)。守關(guān)的逮住了這個假伍子胥,而那個真伍子胥因為頭發(fā)全白,面貌變了,守關(guān)的認不出來,就被他混出關(guān)去。
伍子胥出了昭關(guān),害怕后面有追兵,急忙往前跑。前面是一條大江攔住去路。伍子胥正在著急,江上有個打魚的老頭兒劃著一只小船過來,把伍子胥渡過江去。
過了大江,伍子胥感激萬分,摘下身邊的寶劍,交給老漁人,說:“這把寶劍是楚王賜給我祖父的,值一百兩金子。
現(xiàn)在送給你,好歹表表我的心意!
老漁人說:“楚王為了追捕你,出了五萬石糧食的賞金,還答應封告發(fā)人大夫爵位。我不貪圖這個賞金、爵位,難道會要你這寶劍嗎?”
伍子胥連忙向老漁人賠禮,收了寶劍,辭別老漁人走了。
伍子胥到了吳國,吳國的公子光正想奪取王位。在伍子胥幫助下,公子光殺了吳王僚(音liáo),自立為王。這就是吳王闔閭(音hélǘ)。
吳王闔閭即位之后,封伍子胥為大夫,幫助他處理國家大事;又用了一位將軍孫武,是個善于用兵的大軍事家。吳王依靠伍子胥和孫武這兩個人,整頓兵馬,先兼并了臨近幾個小國。
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拜孫武為大將,伍子胥為副將,親自率領(lǐng)大軍,向楚國進攻,連戰(zhàn)連勝,把楚國的軍隊打得一敗涂地,一直打到郢都。
那時,楚平王已經(jīng)死去,他的兒子楚昭王也逃走了。伍子胥恨透了楚平王,刨了他的墳,還把平王的尸首挖出來狠狠鞭打了一頓。
吳軍占領(lǐng)了郢都。楚國人申包胥逃到秦國,向秦國求救。秦哀公沒同意出兵。申包胥在秦國宮門外賴著不走,日日夜夜痛哭,竟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終于被感動了,說:“楚國雖然暴虐無道,但是有這樣好的臣子,怎能眼看他們亡國!”
秦哀公派兵救楚國,擊敗了吳軍,吳王闔閭才撤兵回國。
吳王闔閭回到吳國都城,把第一大功歸給孫武。孫武不愿意做官,回鄉(xiāng)隱居去了。他留下的一部《孫子兵法》,是我國最早的杰出的軍事著作。
歷史小故事6
萬卷書
明代,安徽亳州有書生,名叫歐陽搏云,字苦書。本是出生在宦官之家,后因家境日下,漸漸敗落,十分貧寒。但是,書生不甘命運的安排,更不愿寄人籬下,決心考取“功名”,光耀列祖,哪知連年落榜。有位好心腸的先生告訴他:“后生功底太差,還需讀萬卷書,方能感動天地之神。” 于是他終日抄書習文為止。可是家中貧寒,紙又太貴,只得將一篇篇文章抄寫在墻壁上和門板上。一日他在室中感到悶倦,便來到后院散心。只見后院那株多年未開花的牡丹叢,花繁葉茂,感到驚喜,于是突然心血來潮,返回室內(nèi),取來筆硯,將文章抄寫在牡丹花瓣上,以花代紙。那位好心的.先生路過主這里看到此景,稱此牡丹為“萬卷書”。這也許感動了“花神”,翌年,歐陽搏云果真中了“舉人”。
歷史小故事7
1.三顧茅廬
【釋義】劉備曾三次到諸葛亮的茅廬拜請諸葛亮出來輔佐自已打天下。比喻誠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語出】馬致遠《薦福碑》:“我信著半間兒草舍;再誰承望三顧茅廬!
【人物】漢末,曹操坐據(jù)朝廷,孫權(quán)擁兵東吳,漢宗室劉備(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聽說諸葛亮(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很有學識才能,就和關(guān)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陽城西,一說為湖北襄陽城西南)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zhuǎn)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guān)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他們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2.孺子可教
【釋義】指年輕人可培養(yǎng)。
【語出】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
【人物】張良,字子房。他原是韓國的公子,姓姬,潁川城父(今河南省寶豐縣李莊鄉(xiāng)古城村)人。因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今江蘇省睢寧縣)隱匿,才改名為張良。
有一天,張良在橋上散步遇到一個穿褐色衣服的老人(黃石公,隱士)。那老人的一只鞋掉在橋下,看到張良走來,便叫道:“你替我去把鞋揀起來!”張良便下橋把鞋撿了起來。那老人又對張良說:“來!給我穿上!”張良便恭敬地替老人穿上鞋。老人站起身,一句感謝的話也沒說,轉(zhuǎn)身走了。
張良愣愣地望著老人的背影,猜想這老人一定很有來歷。果然,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來,說:“你這小伙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焙髞砝先私唤o張良一部《太公兵法》說:“你要下苦功鉆研這部書。鉆研透了,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師!焙髞恚瑥埩佳凶x《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漢高祖劉邦手下的重要謀士,為劉邦建立漢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3.四面楚歌
【釋義】四面都是楚人的歌聲。后用來比喻四面受敵;處于孤立無援的處境。
【語出】梁啟超《中國國會制度私議》:“殆陷于四面楚歌之中;反恃解釋條文以持其說!
【人物】項羽(今江蘇宿遷人)和劉邦(今屬江蘇豐縣人)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后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guī)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于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兵少缺糧,夜里又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難道劉邦已經(jīng)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么他的部隊里面楚人這么多呢?”心里已喪失了斗志,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
4.老當益壯
【釋義】雖然年紀很大了,但志氣和身體更壯。
【語出】《后漢書馬援傳》:“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人物】東漢名將馬援,扶風茂陵(今陜西省興平市竇馬村)人。從小就胸懷大志,他打算到邊疆去發(fā)展畜牧業(yè)。馬援長大以后,當了扶風郡的督郵。有一次,郡太守派他送犯人到長安。半路上,他覺得犯人怪可憐的,不忍心把他送去受刑,就把他放走了,為此丟了官,逃亡到北朝郡搞起畜牧業(yè)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成了一個大畜牧主和地主,把自己積攢的財產(chǎn)、牛羊,都分送給他的兄弟、朋友。他常說:“做個大丈夫,總要''''窮當益堅,老當益壯’才行”。就是說,越窮困,志向越要堅定;越年老,志氣越要壯盛。后來,馬援成了東漢有名的將領(lǐng),開國功臣之一,為光武帝立下了很多戰(zhàn)功。
5.投筆從戎
【釋義】指讀書人放棄文化工作參軍入伍。
【語出】《后漢書班超傳》。
【人物】班超是東漢一個很有名氣的將軍,他從小就很用功,對未來也充滿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寫文件的時候,突然覺得很悶便丟下筆說:“大丈夫應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戰(zhàn)場上立下功勞,怎么可以在這種抄抄寫寫的小事中浪費生命呢!”
后來,他當上一名軍官,在對匈奴的戰(zhàn)爭中,得到勝利。接著,他建議和西域各國來往,以便共同對付匈奴。朝廷采取他的建議,就派他帶著數(shù)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著智慧和膽量,度過各式各樣的危機。班超一生總共到過五十多個國家,和這些國家保持和平,也同時宣揚了漢朝的國威。
6.暴殄天物
【釋義】原指殘害滅絕各種生物。后指不知愛惜物品;隨意毀壞糟蹋。
【語出】《尚書武成》:“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人物】三人(寶釵、李紈、探春)只是取笑之談,說了笑了一回,便仍談正事。探春因又接說道:“咱們這園子只算比他們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銀子的利息。若此時也出脫生發(fā)銀子,自然小器,不是咱們這樣人家的事。若派出兩個一定的人來,既有許多值錢之物,一味任人作踐,也似乎暴殄天物。不如在園子里所有的老媽媽中,揀出幾個本分老誠能知園圃的事,派準他們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們交租納稅,只問他們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紅樓夢》第五十六回)
7.暗渡陳倉
【釋義】正面迷惑敵人,而從側(cè)翼進行突然襲擊戰(zhàn)略;也比喻男女私通。多比喻暗中進行活動;常跟“明修棧道”連用。
【人物】《三國演義》第六十九回:“臣已算定今番諸葛亮必效韓信暗渡陳倉之計。”
張良送劉邦到褒中(今陜西褒城)。此處群山環(huán)抱,沿途都是懸崖峭壁,只有棧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別無他途。張良觀察地勢,建議劉邦待漢軍過后,全部燒毀入蜀的'棧道,表示無東顧之意,以消除項羽的猜忌,同時也可防備他人的襲擊。劉邦入漢中后,勵精圖治,積極休整。同年八月,劉邦用大將韓信之謀,避開雍王章邯的正面防御,乘機從故道“暗渡陳倉”(今陜西寶雞),從側(cè)面出其不意地打敗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一舉平定三秦,奪取了關(guān)中寶地。一個“明修”,一個“暗渡”,張、韓攜手,珠聯(lián)璧合,成為歷史上的一段膾炙人口的佳話。
8.嗟來之食
【釋義】指帶有侮辱性的施舍。
【語出】《禮記檀弓下》:“齊大饑;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mào)貿(mào)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zhí)飲;曰:''''嗟!來食!瘬P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
【人物】春秋戰(zhàn)國時期,齊國發(fā)生了一次嚴重的饑荒。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貴族奴隸主在大路旁擺上一些食物,等著餓肚子的窮人經(jīng)過,施舍給他們。一個餓得不成樣子的人用袖子遮著臉,拖著一雙破鞋子,搖搖晃晃地走過,黔敖看到后,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湯,傲慢地吆喝道:“喂!來吃吧!”那個餓漢抬起頭輕蔑地瞪了他一眼,說道:“我就是因為不吃這種''''嗟來之食’才餓成這個樣子的。” 黔敖也覺得自己做得有點過分,便向餓漢賠禮道歉,但那餓漢最終還是不肯吃而餓死于路旁。
9.怒發(fā)沖冠
【釋義】形容憤怒到極點。
【語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fā)上沖冠。”
【人物】趙惠文王得到一塊稀世的壁玉。秦昭王企圖仗勢把和氏璧據(jù)為己有。于是他假意寫信給趙王,表示愿用15座城來換這塊璧。趙王怕秦王有詐,不想把和氏璧送去,但又怕他派兵來犯。后派藺相如帶了和氏壁出使秦國。席上,藺相如見秦王如此輕蔑無禮,早已非常憤怒,便上前道:“這璧上還有點小的毛病,請讓我指給大王看!
藺相如把璧拿到手后,馬上退后幾步,靠近柱子站住。他極度憤怒,頭發(fā)直豎,頂起帽子,激昂地說:“趙王和大臣們商量后,都認為秦國貪得無厭,想用空話騙取和氏壁,因而本不打算把璧送給秦國;聽了我的意見,齋戒了五天,才派我送來。今天我到這里,大王沒有在朝廷上接見我,拿到壁后竟又遞給姬妾們傳觀,當面戲弄我,所以我把壁取了回來。大王如要威逼我,我情愿把自己的頭與璧一起在柱子上撞個粉碎!”在這種情況下,秦王只得道歉,并答應齋戒五天后受璧。但藺相如預料秦王不會交城,私下讓人把壁送歸趙國。秦王得知后,無可奈何,只好按照禮儀送藺相如回國。
10.手不釋卷
【釋義】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語出】《三國志》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人物】三國時,呂蒙是吳國的大將。呂蒙作戰(zhàn)勇猛,平時卻不肯讀書。孫權(quán)勸道:“你讀點歷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孫權(quán)道:“漢先武帝從前行伍出身,卻手不釋卷’!睆拇,呂蒙勤勉自學,受益匪淺。
歷史小故事8
姜尚
因為年代太久遠,姜尚的生卒年不可靠。傳說他活了100歲,這畢竟是傳說。不過說姜太公大器晚成那是肯定沒問題的。很有代表性,也很有傳奇性,不過可能沒幾個人有這樣的運氣。當然自己的實力也是至關(guān)重要的。
姜尚年輕時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宰牛賣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縣東北)做過賣酒生意。他雖貧寒,但胸懷大志,勤苦學習,始終不倦地研究、探討治國興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夠大展宏圖,為國效力。直到暮年,終于遇到了施展才華之機。姜尚在輔佐周文王期間,為強周滅商制定了一系列正確的內(nèi)外政策。周文王死后,武王姬發(fā)繼位,拜姜尚為國師,尊稱師尚父。姜尚繼續(xù)輔佐周國朝政。武王十一年,武王舉兵伐紂,在牧野大獲全勝。周朝建國之后,姜尚因滅商有功,被封于齊,都城營丘(今日臨淄市臨淄北)。
中國有句老話“太公八十遇文王”。很可能夸張了。不過我記得在那里看過,說姜尚72歲被拜為國師,可信度就高些。無論是八十遇文王,還是七十而拜相也好,足以勉勵我們每一個人
重耳
為了避難,43歲的晉文公開始過著流亡的生活,可以說是顛簸流離,嘗盡了苦難。這位在外輾轉(zhuǎn)19年才得以回國,隨即稱霸中原的春秋霸主,他的人生充滿了傳奇。
前656年,重耳遭到驪姬之亂的迫害,離開了晉國都城絳,到蒲城,他父親晉獻公派勃L謀殺重耳,勃L割斷了重耳的袖子,重耳爬墻僥幸逃走,開始了流亡生活。前636年(62歲)秦穆公護送重耳回晉國。重耳即位,稱晉文公,即位后他在諸侯中威信很高。在外漂泊19年的晉文公嘗盡了人間的酸甜苦辣。先后投奔了齊、曹、楚、秦等國,有的國君對他禮遇有嘉,有的卻是冷言冷語。在曹國的時候,曹共公聽說重耳的肋骨連成一片,很好奇,所以乘重耳洗澡的時候,偷看了他的裸體。(一個國君也居然喜歡看希奇)。前633年,宋國都城商丘被楚軍包圍。、前632(65歲)年初,晉文公率兵救宋,為報答楚國在他流亡國外時楚國的款待,下令軍隊退避三舍(九十里),在城濮(今山東濮縣南)大敗楚軍。晉文公主持踐土之盟,成為霸主。、前628年(69歲)冬天,晉文公逝世。
黃忠
黃忠在三國里亮相的時間較晚,成名也很晚,但我想年輕時可能有點小名氣,但確實老了之后跟著劉備后才出名的,特別是定軍山一戰(zhàn),斬掉名將夏侯淵威震天下,后來能被劉備封為后將軍也可能和這一戰(zhàn)有很大的關(guān)系。
黃忠年輕時一直為荊州劉表效力,被劉表任命為中郎將,與劉表侄子劉磐一起駐守長沙攸縣(今湖南株州攸縣,即虎紋老家)公元208年,曹操占領(lǐng)荊州,臨時任命他為裨將軍,任駐守原地,歸屬于長沙太守韓玄。公元209年,劉備攻打荊州各郡,占領(lǐng)了長沙、零陵、桂陽、武陵等地,黃忠投降劉備。公元211年(64歲)黃忠跟隨劉備入川,征戰(zhàn)益州,表現(xiàn)突出,勇冠三軍。平定益州后劉備封其為討虜將軍。公元219年(72歲),劉備進擊漢中定軍山,黃忠一戰(zhàn)斬殺魏國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守將夏侯淵,曹軍慘敗,黃忠自此聲名大震。后黃忠升為征西將軍。公元219年劉備自立漢中王,重用黃忠為后將軍,公元220年,黃忠病逝,享年73歲追謚為剛侯。
包青天
包公是個鐵面無私的清官,真是做到了王子犯法,與民同罪。那年,老包鍘了不認前妻的駙馬陳士美,皇上懷恨,借個名兒便把包公削職為民。就這,皇上還不解恨。當天,皇上把大太監(jiān)和小太監(jiān)召到皇宮,耳朵咬耳朵商議一陣。末了,兩個太監(jiān)對皇上如此這般一說,說得皇上點頭微笑,吩咐照辦,事成大大有賞。
包公削了職,京城大棧小店,都受了皇家囑咐,不準留包公過夜;包公只好收拾收拾,就當日動身。包公為官清正,如今兩袖清風,雇不起車馬,由老家人包興挑著行李,自己跟在后面安步當車,卻沒有料到太監(jiān)跟在后面盯梢哩。
時當六月暑天,包公一出京城,上路沒有多遠,便汗流浹背。走了半日,汗淌了幾桶。這會兒走到一座山下,包公熱得不行,口渴得要命?墒沁@里前不巴村,后不著店,既無池,也無井,只有一塊瓜地。青蔥蔥的瓜藤上開了黃黃的花,西瓜兒結(jié)的溜圓。包公咂咂嘴,周圍又沒人,為了解渴,就摘下個西瓜,放在膝蓋上,用拳頭“嘭嘭”兩下砸開,就和老家人大口大口地吃了,他們一氣吃了兩個大瓜。兩個像鬼樣的太監(jiān)早看在眼里,大太監(jiān)對小太監(jiān)說:
“古來君子是‘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包黑子偷瓜吃,還能算是清官嗎?逮他去見皇上!”
正要動手,卻見包公正掏出幾個銅錢,放在瓜藤上,抹抹嘴上路了。兩個太監(jiān)無可奈何地擺擺手:
“吃瓜給錢,那有啥說的!
傍晚,包公棲息在小鎮(zhèn)一家小客棧,兩個太監(jiān)也盯著跟進去。包公囊資不豐,就叫了素菜米飯。哪知這客棧小,米不是上熟,一碗里盡是稻谷;包公只得邊吃邊撿,一桌拐子上堆的`盡是谷粒。這又讓兩個太監(jiān)給看在眼里,小太監(jiān)對大太監(jiān)說:
“糟蹋糧食遭雷打,捉他去,好為皇上出氣!”
正說著,又見包公抓起谷粒,一粒一粒放在嘴里嗑去稻殼,吃了米粒,真是“盤中之餐,一粒未廢”。這有啥說的,雞蛋里挑骨頭也挑不出來,大太監(jiān)與小太監(jiān),只好大眼瞪小眼。
走著走著,就快到淮河邊上,眼看包公就要到家了!兩個太監(jiān)還未抓到包公的把柄,怎好向皇上交差呢?于是,又嘀嘀咕咕地商量了一個計策:大小太監(jiān)連夜從小路草行露宿,趕到包公前面,在淮河邊上坐等,單等包公一到,他們一個拉腿,把包公推到一堆臟東西上。他們以為這樣,包公準會到淮河里去洗手,淮河里有人淘米洗菜,就安他個沾污河水的罪名。這真是啥壞點子都想到了。
哪知包公手弄臟后,嘆口氣爬起來,正想到河里去洗,瞥眼一看,河邊小媳婦、大姑娘,淘米的淘米,洗菜的洗菜,提水的提水。他怔了怔,心想:這一洗手,不壞了人家吃用水嗎?于是包公走到河邊,用干凈的左手掬水含到嘴里,然后又離開水邊,到坡上吐出水來沖洗。兩個太監(jiān)看著,一點辦法也沒有。心想:包黑子真是天下難有雙的鐵清官,就跟他一萬年,也找不到他的臟點。只好垂頭喪氣地回去回復皇命。
這事一傳出來,老百姓就說:
毒不過皇上,奸不過太監(jiān),清不過包公。
歷史小故事9
孔明一紙救江東
當曹操得知周瑜病逝的消息后,就準備再次興兵進犯江東。但是,他又擔心西涼州的鎮(zhèn)東將軍馬騰,會乘機襲取空虛的許都。為此,曹操特派使者西去涼州,以 朝廷的名義給馬騰加以征南將軍的頭銜,命令他隨軍討伐孫權(quán)。于是,馬騰帶領(lǐng)次子馬休、馬鐵及5000西涼兵卒應召來到許昌城下。不久,西涼兵被曹操消滅, 馬騰父子三人也慘遭殺害。此后,曹操自認為解除了后顧之憂,即時起兵30萬,直撲江東。江東聞報之后,立即讓魯肅派使者西上荊州,向劉備求援。諸葛亮看罷 江東的求救信,胸有成竹地對劉備說:“既不用動江南之兵,也不用動荊州之兵,我自有妙計使曹操不敢進兵東南!彼屖拐邘Щ亟瓥|的信中說:“如果曹軍南 犯,劉皇叔自有退兵之策!敝T葛亮告訴劉備說:“曹操平生最擔心的就是西涼之兵。現(xiàn)在曹操殺了馬騰,馬騰長子馬超仍然統(tǒng)領(lǐng)著西涼之眾,曹操的殺父之仇定使 馬超刻骨切齒。主公只要修書一封,派人結(jié)援馬超,讓馬超興兵入關(guān)。這樣一來,曹操豈能兵犯江東?”劉備聞言大喜,立即修書,派使者投送西涼的馬超。
馬超聽說父親和兩個弟弟遇害的消息后,放聲大哭,悲倫倒地。他咬牙切齒,痛罵曹賊。正在此時,劉備的使者持書趕到。馬超拆書一看:劉備在信中除了大罵曹 操之外,還回憶了昔日與馬騰同受漢帝密詔、誓誅曹賊的往事和舊情。指出,現(xiàn)在曹操與馬超又結(jié)下不共天地、不同日月之深仇。他建議馬超率西涼之兵以攻曹之 右,他統(tǒng)荊、襄之眾以遏曹之前。認為此舉不但曹操可擒、奸黨可滅、大仇可報,而且漢室可以復興。馬超看罷,立即揮淚復信,打發(fā)使者先回,隨后便點起西涼兵 馬。正準備進發(fā)時,西涼太守韓遂使人請馬超相見。原來韓遂與馬騰是結(jié)義兄弟,韓遂與馬超以叔侄相稱。韓遂告訴馬超:曹操派人送來書信,以封西涼侯為誘餌, 讓韓遂擒拿馬超。韓遂還向馬超表示:既為叔侄,不忍加害,愿意與馬超一起聯(lián)軍進擊曹操,以報仇雪恨。韓遂殺掉曹操的'使者,又征調(diào)手下8部兵馬,合自己與馬 超共計10部,20萬大軍,浩浩蕩蕩殺奔長安。曹操得到關(guān)中警報以后,遂放棄南下攻擊孫權(quán)的計劃,專力對付關(guān)中的馬超、韓遂之軍。諸葛亮一封書信就輕而易 舉地制止了曹軍的南下,救了孫權(quán)的大駕。
此計名出自戰(zhàn)國時期孫臏“圍魏救趙”的故事。古人云:“治兵如治水!泵鎸韯輧疵偷膹姅, 一味硬碰,無異于以卵擊石,所以應采用分流的辦法:或者打擊其薄弱的部位,或者是繞到敵人的背后打擊它。如此一來,敵人就不得不放棄原來的目標。這是一種 轉(zhuǎn)化敵我雙方地位的迂回策略!皣壕融w”之計的奧秘所在,是不要就事論事,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而是致力于抓住對方的要害和薄弱環(huán)節(jié),把強敵分散、調(diào)動 開再打。也就是避高就下、避實擊虛、避強攻弱、避銳擊衰的戰(zhàn)術(shù)。
歷史小故事10
西漢景帝在位年間,京城里發(fā)生了一樁兒子殺繼母的大案:有一個少年叫防年,母親病逝以后,父親又娶了繼母。這婦人姓陳,心地險惡。一天,防年的父親在房里讀書,讀到古詩里描寫一位美女,既溫柔又賢慧,無意中說了一句愛慕的話:“如此能夠娶到這樣的妻子,就是讓我死,我也毫無怨言!”婦人聽了非常生氣,竟然拿起裁衣剪刀,朝丈夫頭上猛戮過去,把他當場刺死。防年趕來,奪過兇器,憤怒地將那婦人殺死。
這件大案上報到漢景帝那兒,景帝覺得這個案子很難辦:一為殺夫,一為弒母,都是死罪;然而子報父仇,又是另外一回事。
這時,12歲的兒子劉徹侍立一旁,啟奏道:“那個姓陳的婦人,到了夫家,成了丈丈的前妻孩子的繼母,那是她與丈夫的`關(guān)系這一點上來論定的;現(xiàn)在,這個姓陳的婦人,殘忍地將自己的丈夫殺死,還有什么夫妻關(guān)系呢?”
“這時哪兒還有一點夫婦的倫理關(guān)系!”景帝說道。
劉徹說:“既然夫婦關(guān)系沒有了,那么,母子關(guān)系自然也就斷絕了。防年之舉完全是為父報仇,這也就談不上什么大逆不道之類的罪名了!
景帝高興得連連點頭:“你說得不錯,防年無罪。這也得多謝你的明智啊!”
就這樣,防年被判為無罪。
【感悟】
在通常情況下,人們總會用常規(guī)的方法去判斷一個事件的對錯,但這樣往往不能讓人滿意。而換一個角度去判斷也許更合理,而且更容易讓人接受。
歷史小故事11
包公指的是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他的父親是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贈刑部侍郎。包拯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后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愿隨他到他鄉(xiāng)去,包拯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幾年后,父母相繼辭世,包拯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xiāng)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只有一個兒子,那么這個兒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顧自己去外地做官。這是違背封建法律規(guī)定的。一般情況下,父母為了兒子的前程,都會跟隨去的;蛘邇鹤雍捅炯易宓钠渌艘(guī)勸。父母不愿意隨兒子去做官的地方養(yǎng)老,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因為這意味著兒子要遵守封建禮教的約束--辭去官職照料自己。歷史書上并沒有說明具體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無法承受路上的顛簸,包拯這才辭去了官職。
不管情況如何,包拯能主動地辭去官職,還是說明他并不是那種迷戀官場的人。對父母的'孝敬也堪為當今一些素質(zhì)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講的最多的是包拯的鐵面無私,把包拯孝敬父母的事情給忽視了。
歷史小故事12
東方朔
東方朔在一次危急時刻,想出了一個辦法,讓老百姓點亮面燈,最終拯救了他們。第二天,天界得知情況后,太白金星推算得知是東方朔泄露了天機,導致了這一切。玉帝勃然大怒,立即發(fā)布旨意,派遣五爪神鷹前去將東方朔的雙眼剝奪。
東方朔閉目養(yǎng)神,忽覺耳熱眼跳,心生不祥之感。他立即離開洞穴,找到一個路人說道:“你來坐在我的洞里一個時辰,我會給你豐厚的'報酬!蹦侨寺犃舜笙玻X得只需坐上一個時辰就能得到豐厚報酬,實在是一樁劃算的交易。于是他換上東方朔的衣服,坐在洞內(nèi)等待。不久,一只神鷹降臨,它沒有仔細辨認,直接伸出爪子,將那個坐在洞內(nèi)的人的眼睛摳走,然后飛走了。
東方朔得知神鷹已飛走,遂返回洞中。一個失明的人痛苦不堪,請求東方朔治愈他的眼睛。東方朔說:“我能讓你的眼睛不再流血、不再疼痛,但視力無法恢復,你愿意跟我學習嗎?”失明者答應了。東方朔用特殊方法止住了他眼睛的疼痛,然后遞給他一根長桿子,讓他學著用這根桿子來詢問路人,如同盲人使用的盲杖。從此,失明者每天跟隨東方朔學習算卦,因此后來的盲人中,很多都懂得算卦術(shù)。他們對東方朔充滿敬意,視他為恩師。
歷史小故事13
悼公之治
晉悼公周的祖父捷是晉襄公的小兒子,盡管襄公平時很寵愛他,但是他最終沒能繼承王位,號稱桓叔。桓叔生下了惠伯談,談生下了悼公周。悼公即位時只有十四歲,但是他卻顯示出了與自己的年齡不符的成熟與智慧。不久,悼公就下令全國說:“我的祖父、父親都沒能即位為君,他們避難到周京,客死在那里。我深知自己與先君的血緣關(guān)系疏遠,沒有希望即位?墒侨缃裰T位大臣沒有忘記文公、襄公的恩德,擁立桓叔的后代。我承蒙列祖列宗以及大臣們的愛護,得以主持晉國的宗廟祭祀,怎敢不兢兢業(yè)業(yè)的治理國家呢?諸位大臣應該全力輔佐我才是啊!苯又抗汩_始清理門戶,驅(qū)逐了七個不盡臣職的大臣,重修祖宗的舊業(yè),施德惠于百姓,撫恤、重用文公時期功臣的后代。這年秋天,晉國攻打鄭國,取得勝利,并且乘勝進攻到陳國。
悼公三年,晉國會合諸侯,悼公詢問群臣可以重用的人選。大臣祁奚推舉了解狐,悼公感到很不理解,因為他們是不共戴天的`仇人。祁奚就解釋說:“大王只是讓我推薦有才能的人,我沒有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悼公再問其他的人選,祁奚又薦舉自己的兒子祁午。君子得知此事,評論說:“祁奚的為人可以說是不偏不私了!推舉外人不避棄仇敵,薦舉內(nèi)親不埋沒兒子!闭敃T侯的時候,悼公的弟弟楊干擾亂了軍陣,大臣魏絳便依法處死了為楊干駕車的從者。楊干向悼公哭訴,悼公發(fā)怒,但是經(jīng)過臣下的解說,悼公認識到了魏絳的賢能,任命他主持政務,后來又派他去安撫戎族,結(jié)果國家政治清明、戎族大為親附。悼公賞賜給魏絳樂隊,以此昭明他的功勛。
后來,秦晉之間再次爆發(fā)戰(zhàn)爭。悼公派遣六卿率領(lǐng)各路諸侯大舉攻打秦國。晉國的大軍渡過了涇水,大敗秦軍,深入秦境很遠才班師回朝。一年以后,悼公向賢者師曠詢問治國的道理,在師曠的建議下,悼公樹立了以仁義為根本的治國方法,晉國的前途一片光明?墒,正當?shù)抗蛩愦笳共湃A、富強晉國的時候,悼公卻意外地英年早逝了。晉國的復興之路也就因此中斷了。
歷史小故事14
臘子口,是中央紅軍長征路上跨越的最后天險,周圍群山聳立,峽道寬僅8米。臘子河從峽口奔涌而出,只有一座1米多寬的木橋可通行。山后,敵人3個團縱深部署,企圖堵死紅軍北上之路。1935年9月16日下午,紅軍先鋒紅4團向天險發(fā)起沖鋒。由于峽口太窄,兵力無法展開,從下午攻到半夜,連續(xù)十幾次沖鋒都告失敗。關(guān)鍵時刻,一個外號叫“云貴川”的苗族戰(zhàn)士毛遂自薦,第一個攀上絕壁,把突擊隊員悄悄帶到敵人背后……拂曉,紅色的.戰(zhàn)旗插上臘子口,北上通道打開了。
歷史小故事15
春秋時鮑叔牙和管仲是好朋友,二人相知很深。他們倆曾經(jīng)合伙做生意,一樣地出資出力,分利的時候,管仲總要多拿一些。別人都為鮑叔牙鳴不平,鮑叔牙卻說,管仲不是貪財,只是他家里窮呀。
管仲幾次幫鮑叔牙辦事都沒辦好,三次做官都被撤職,別人都說管仲沒有才干。鮑叔牙又出來替管仲說話:“這絕不是管仲沒有才干,只是他沒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機會而已。”
他倆還一起當過士卒,打起仗來,沖鋒時,管仲在后,鮑叔牙在前;敗退時,管仲在前,鮑叔牙在后。人們都譏笑管仲貪生怕死,但鮑叔牙還是替他辯護:“管仲不是貪生怕死之輩,他家里有老母親需要奉養(yǎng)!”
管仲曾感慨地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
后來,鮑叔牙 當了齊國公子小白的謀士,管仲為齊國公子糾效力。兩位公子在回國繼承王位的爭奪戰(zhàn)中,管仲曾驅(qū)車攔截小白,引弓射箭,正中小白的腰帶,小白彎腰裝死,騙過管仲,日夜驅(qū)車搶先趕回國內(nèi),繼承了王位,稱為齊桓公。公子糾失敗被殺,管仲成了階下囚。
齊桓公登位后,要拜鮑叔牙為相,并欲殺管仲報一箭之仇。鮑叔牙不愿擔任相國之位,并指出管仲之才遠勝于己,力勸齊桓公不計前嫌,用管仲為相。齊桓公于是重用管仲,果然如鮑叔牙所言,管仲的才華逐漸施展出來,終使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感悟】
知己從來難覓,故魯迅先生發(fā)出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的慨嘆。相交易,相知難,今世若有相識相知,千萬要珍重厚愛!
【歷史小故事】相關(guān)文章:
歷史小故事07-27
歷史小故事11-13
歷史小故事05-12
歷史小故事(精選)05-25
歷史小故事集合05-22
歷史小故事[集合]06-05
【熱】歷史小故事07-19
(薦)歷史小故事05-25
歷史小故事(優(yōu)選)10-07
[優(yōu)]歷史小故事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