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超级碰碰碰久久久_精品成年人在线观看_精品国内女人视频免费观_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歷史小故事

時間:2024-06-16 16:23:26 歷史 我要投稿

(精品)歷史小故事15篇

歷史小故事1

  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時候,跟唐太宗爭得面紅耳赤。唐太宗實在聽不下去,想要發(fā)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丟了自己接受意見的好名聲,只好勉強忍住。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氣回到內宮,見了他的妻子長孫皇后,氣沖沖地說:“總有一天,我要殺死這個鄉(xiāng)巴佬!”

(精品)歷史小故事15篇

  長孫皇后很少見太宗發(fā)那么大的'火,問他說:“不知道陛下想殺哪一個?”

  唐太宗說:“還不是那個魏征!他總是當著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實在忍受不了!”

  長孫皇后聽了,一聲不吭,回到自己的內室,換了一套朝見的禮服,向太宗下拜。

  唐太宗驚奇地問道:“你這是干什么?”

  長孫皇后說:“我聽說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現(xiàn)在魏征這樣正直,正說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賀呢!”

  這一番話就像一盆清涼的水,把太宗滿腔怒火澆熄了。

  公元643年,直言敢諫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難過,他流著眼淚說:“一個人用銅作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作鏡子,可以看到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作鏡子,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做得對不對。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鏡子了!

  “夫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

  今魏徵歿,朕失一鑒矣!”

  ——這堪稱對魏征人生價值的最佳注釋。

歷史小故事2

  覆水之舟

  亡國之君,手中握著的最后一根羽毛。你就是燃燒殆盡的篝火,你就是懸掛在窗前的苦艾,織布的女子從山間小徑一路走來,因為你拋棄的羽毛已經(jīng)變成茂密的叢林。

  西施,名為光,生于浙江苧蘿村,出生時便有一種天生的美麗。距今約2400年前的春秋末期,吳越兩國交戰(zhàn),越國節(jié)節(jié)敗退。越王勾踐在國破家亡之際,決心躬身討伐,重振越國雄風。西施在這危難時刻,忍辱負重,以自己為質押,與鄭旦一同被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寵愛有加的妃子。她以美色迷惑吳王,使吳王荒廢國政,為勾踐東山再起提供了隱蔽,為越國興復、吳國滅亡做出了重大貢獻,展現(xiàn)了一位愛國女子的高尚情操。

  西施、楊貴妃、王昭君、貂蟬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美女,她們各具風采,各有千秋。西施被譽為美的化身和代名詞,被后人稱頌為絕代佳人。傳說中常有“美人在懷”、“美人如西施”等成語,以表達對西施的美貌和魅力的'贊美。

  她長袖善舞,絆倒一代豪杰座下騰空的馬蹄。

  她柔骨似水,熄滅一代壯士胸囊四海烈火般的激情。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歷史的事實可以上升到哲學的高度。

  女人,一旦成為武器,沒有任何盾可以抵御,沒有任何矛可以擊穿。能讓一個君主失卻江山,也能讓另一個君主得到江山。

  得也好,失也罷,過眼的富貴云煙,恰如太湖泛舟的那份恬靜。

  傳說吳被滅亡后,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不知這片舟子是否也被覆了?

歷史小故事3

  元朝初年,懷州河內(今河南省沁陽)人許衡,品行高潔。他小的時候,正是蒙古滅金、滅宋的戰(zhàn)亂年代。一個炎熱的暑天,許衡和一些人逃難經(jīng)過河南的河陽縣,一路上沒水喝,嗓子直冒煙。突然發(fā)現(xiàn)前面路上有一棵梨樹,上面碩果累累,同伴們爭先恐后地跑去摘梨吃。唯獨許衡一人端坐-德育名人小故事

  樹下看書,象不知道有梨一樣。有個伺伴勸他說: "這梨剛熟,甘甜可口,吃了真解渴,你怎么不摘個來吃?"許衡答道: "這梨樹不是我家所有,不能隨便摘人家的東西。"同伴說, "現(xiàn)在兵荒馬亂,人們死的死,逃的逃,這樹是沒有主人的.。不用擔心,快吃吧!"許衡說道; "梨樹無主,我的心有主。"結果,他一梨子也沒吃。

歷史小故事4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長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范仲淹)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jīng)脫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時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么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jīng)的主旨,后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范仲淹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原文:

  范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靠,再適常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蛞够璧。m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經(jīng)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誦曰: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2、陳蕃愿掃除天下

  陳藩十五歲的時候,曾經(jīng)獨自住在一處,庭院以及屋舍十分雜亂。他父親同城的朋友薛勤來拜訪陳藩,對陳藩說:“小伙子你為什么不整理打掃房間來迎接客人?”陳藩說:“大丈夫處理事情,應當以掃除天下的壞事為己任。不能在乎一間屋子的事情!毖η谡J為他有讓世道澄清的志向,與眾不同。

  原文:

  藩年十五,嘗閑處一室,而庭宇蕪歲。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藩曰:“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藩曰:“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筆從戎

  班超為人有遠大的志向,不計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順勤謹,過日子常常辛苦操勞,不以勞動為恥辱。班超能言善辯,粗覽了許多歷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隨同班罟到了洛陽。因為家庭貧窮,班超常為官府抄書掙錢來養(yǎng)家。班超長期抄寫,勞苦不堪,有一次,班超停下的手中的活兒,扔了筆感嘆道:“大丈夫假如沒有更好的志向謀略,也應像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武帝時期的張騫那樣,在異地他鄉(xiāng)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長期地在筆、硯之間忙忙碌碌呢?”旁邊的人都嘲笑班超,班超說:“小子怎么能了解壯士的志向呢!”

  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jié)。然內孝謹,居家常執(zhí)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yǎng)。久勞苦,嘗輟業(yè)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

  4、宗愨(què)乘風破浪

  宗愨,字元干,是南陽涅陽人。他的`叔父宗炳,學問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愨小的時候,宗炳問他長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駕著大風刮散綿延萬里的巨浪。”(宗炳說:“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貴,也必然會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愨的哥哥宗泌結婚,結婚的當晚就遭到強盜打劫。當時宗愨才14歲,卻挺身而出與強盜打斗,把十幾個強盜打得四下潰散,根本進不了正屋。當時天下太平,有點名望的人都認為習文考取功名是正業(yè)。宗炳因為學問高,大家都喜歡跟著他讀儒家經(jīng)典。而宗愨因為任性而且愛好武藝,因此不被同鄉(xiāng)稱贊。

  原文:

  宗愨字元干,南陽涅陽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愨年少時,炳問其志。愨曰:“愿乘長風破萬里浪!北唬骸叭耆舨桓毁F,必破我門戶。”兄泌娶妻,始入門,夜被劫,愨年十四,挺身與拒賊,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時天下無事,士人并以文藝為業(yè),炳素高節(jié),諸子群從皆好學,而愨任氣好武,故不為鄉(xiāng)曲所稱。

  5、祖逖聞雞起舞

  當初,范陽人祖逖,年輕時就有大志向,曾與劉琨一起擔任司州的主簿,與劉琨同寢,夜半時聽到雞鳴,祖逖踢醒劉琨,說:“這不是令人厭惡的聲音!本推鸫参鑴Α6山院,左丞相司馬睿讓他擔任軍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驍勇強健的壯士,對司馬睿說:“晉朝的變亂,不是因為君主無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亂,而是皇親宗室之間爭奪權力,自相殘殺,這樣就使戎狄之人鉆了空子,禍害遍及中原,F(xiàn)在晉朝的遺民遭到摧殘傷害后,大家都想著自強奮發(fā),大王您確實能夠派遣將領率兵出師,使像我一樣的人統(tǒng)領x隊來光復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會有聞風響應的人!”司馬睿一直沒有北伐的志向,他聽了祖逖的話以后,就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僅僅撥給他千人的口糧,三千匹布,不供給兵器,讓祖逖自己想辦法去募集。祖逖帶領自己私家的x隊共一百多戶人家渡過長江,在江中敲打著船槳說:“祖逖假如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復成功,好像大江一樣有去無回!”于是到淮陰駐扎,建造熔爐冶煉澆鑄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繼續(xù)前進。

  原文:

  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為軍諮祭酒。逖居京口,糾合驍健,言于睿曰:“晉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爭權,自相魚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逖者統(tǒng)之以復中原,郡國豪杰,必有望風響應者矣!”睿素無北伐之志,以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千人廩,布三千匹,不給鎧仗,使自召募。逖將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陰,起冶鑄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進。

歷史小故事5

  落井下石

  【解釋】看見人要掉進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頭。比喻乘人有危難時加以陷害。

  【近義詞】乘人之危、趁火打劫

  【相反詞】助人為樂、雪中送炭、相濡以沫

  【成語故事】唐朝時期,御史大夫柳宗元因為過失而被貶至柳州刺史,他在柳州憂郁不得志而死。文學家韓愈見好友被小人進讒言而替他打抱不平,為他寫墓志銘深刻揭露那幫落井下石的人,同時也提醒世人要警惕那些平時指天發(fā)誓掏心窩的人。

歷史小故事6

  1、伍子胥的典故故事

  一夜白頭

  伍子胥攜楚太子建之子勝逃奔他國,被楚兵一路追殺。然而,昭關被右司馬遠越領兵把守,很難過關。扁鵲的弟子東皋公(扁鵲出生在公元前407年,這里說是扁鵲的弟子,傳說的真假有待稽考)就住在山中,他從懸賞令上的圖中認出了伍子胥,決定幫助他。

  東皋公把二人帶進自己的居所,好心招待,一連七日,卻不談過關之事。伍子胥實在熬不住,急切地對皋公說“我有大仇要報,度日如年,這幾天耽擱在此,就好像死去一樣,先生還有什么辦法呢?”東皋公說“我已經(jīng)為你們籌劃了可行的計策,只是要等一個人來才行!蔽樽玉悛q豫不決,翻來覆去,不覺捱到天亮。東皋公一見他,大驚道“你怎么一夜之間,頭發(fā)全白了?”伍子胥一照鏡子,果然全白了頭,不由暗暗叫苦。皋公反而大笑道“我的計策成了!幾日前,我已派人請我的朋友皇甫訥來,他跟你長得像,我想讓他與你換位,以蒙混過關。你今天頭發(fā)白了,不用化妝,別人也認不出你來,就更容易過關了”。

  當天,皇甫訥如期到達。皋公把皇甫訥扮成伍子胥模樣,四人一路前往昭關。守關吏遠遠看見皇甫訥,以為是伍子胥來了,傳令所有官兵全力緝拿之。伍子胥二人趁亂過了昭關,待官兵最后追拿到皇甫訥時,才發(fā)現(xiàn)抓錯了。

  七星龍淵

  伍子胥因奸臣所害,亡命天涯,被楚國兵馬一路追趕,這一天荒不擇路,逃到長江之濱,只見浩蕩江水,波濤萬頃。前阻大水,后有追兵,正在焦急萬分之時,伍子胥發(fā)現(xiàn)上游有一條小船急速駛來,船上漁翁連聲呼他上船,伍子胥上船后,小船迅速隱入蘆花蕩中,不見蹤影,岸上追兵悻悻而去,漁翁將伍子胥載到岸邊,為伍子胥取來酒食飽餐一頓,伍子胥千恩萬謝,問漁翁姓名,漁翁笑言自己浪跡波濤,姓名何用,只稱:“漁丈人”即可,伍子胥拜謝辭行,走了幾步,心有顧慮又轉身折回,從腰間解下祖?zhèn)魅赖膶殑Γ浩咝驱垳Y,欲將此價值千金的寶劍贈給漁丈人以致謝,并囑托漁丈人千萬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蹤,漁丈人接過七星龍淵寶劍,仰天長嘆,伍子胥說道:搭救你只因為你是國家忠良,并不圖報,而今,你仍然疑我貪利少信,我只好以此劍示高潔。說完,橫劍自刎。伍子胥悲悔莫名。

  千金報恩

  伍子胥在逃離楚國途中,有一次他饑困交加,見一位浣紗姑娘竹筐里有飯,于是上前求乞。姑娘頓生惻隱之心,慨然相贈。伍子胥飽餐之后,出于安全原因,要求對方為他的行為保密。姑娘覺得人格受辱,她隨即抱起一石,投水而死。伍子胥見狀,傷感不已。他咬破手指,在石上血書:“爾浣紗,我行乞;我腹飽,爾身溺。十年之后,千金報德!”后來伍子胥報了大仇之后,又想到要報恩,但苦于不知姑娘家地址,于是就把千金投入她當時跳水的地方。這就是“千金小姐”的由來。

  端午起源

  由于伍子胥尸沈于錢塘江之事比屈原投江為早,有些文獻則認為,中國端午節(jié)的習俗與伍子胥有關,而非屈原,如劃龍舟與食粽子。

  也因為其忠心為國,卻慘遭賜死且沉尸水底,后人將他尊為海神“水仙王”之一。王充《論衡》也說:“子胥恚恨,驅水為濤,以溺殺人。今時會稽、丹徒大江、錢塘浙江,皆立子胥之廟。蓋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濤也!

  2、范蠡的取得商業(yè)成就的秘訣

  范蠡第三次遷徙至陶丘,在這個居于“天下之中”的宋國最佳經(jīng)商之地,操計然之術(根據(jù)時節(jié)、氣候、民情、風俗等,人棄我取、人取我予,順其自然、待機而動)以治產(chǎn),沒出幾年,經(jīng)商積資又成巨富。

 、抛⒁膺x擇經(jīng)商環(huán)境,把握有利時機,運用市場規(guī)律,做事有準備,不盲目。據(jù)時而動,得失均衡。范蠡關于把握時機的`全面論述很有現(xiàn)代價值。他的待乏原則實際上是要求經(jīng)營者站在時機的面前,超時以待,就像以網(wǎng)張魚須迎之方能獲獵。

  ⑵“知斗則修備,時用則知物,二者形則萬貨之情可得而觀已。”知道要打仗,所以要從各方面做好準備,知道貨物何時需用,才懂得貨物的價值。只有把時和用這兩者的關系搞清楚了,那么各種貨物的供需情況和行情才能看得清楚。

  ⑶抓住現(xiàn)時得時無怠,因為時不再來,天予不取,反為之災。其三是從時而追。處于這種境況要講究一個快字,指出從時者,猶救火,追亡人。

  ⑷銷售理論,貴出賤取。貴出如糞土,當商品價格漲到最高點時,要果斷出手。貴上極則反賤。賤取如珠玉,當商品價格跌落到最低點,要像珠玉一樣買進,賤下極則反貴。

  ⑸三八價格,農(nóng)末俱利。范蠡以為“夫糶,二十病農(nóng),九十病末,末病則財不出,農(nóng)病則草不辟矣。上不過八十,下不減三十,則農(nóng)末俱利”。商人的利益受到損害,就不會經(jīng)營糧食商品;農(nóng)民的利益受到損害,就不會去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商人與農(nóng)民同時受害,就會影響國家的財政收入。最好的辦法就是由政府把糧食價格控制在八十和三十之間,這樣農(nóng)民和商人就可以同時獲利。

  ⑹積著理論。“積著之理,務完物,無息幣。以物相貿(mào)易,腐敗而食之貨勿留,無敢居貴!币侠淼刭A存商品,加速資金周轉,保證貨物質量。

 、吮±噤N。范蠡主張逐十一之利,薄利多銷,不求暴利,這種非常人性化的主張,符合中國傳統(tǒng)思想中經(jīng)商求誠信、求義的原則。

  3.三顧茅廬

  【釋義】劉備曾三次到諸葛亮的茅廬拜請諸葛亮出來輔佐自已打天下。比喻誠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語出】馬致遠《薦福碑》:“我信著半間兒草舍;再誰承望三顧茅廬!

  【人物】漢末,曹操坐據(jù)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劉備(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聽說諸葛亮(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很有學識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陽城西,一說為湖北襄陽城西南)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他們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4.孺子可教

  【釋義】指年輕人可培養(yǎng)。

  【語出】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

  【人物】張良,字子房。他原是韓國的公子,姓姬,潁川城父(今河南省寶豐縣李莊鄉(xiāng)古城村)人。因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今江蘇省睢寧縣)隱匿,才改名為張良。

  有一天,張良在橋上散步遇到一個穿褐色衣服的老人(黃石公,隱士)。那老人的一只鞋掉在橋下,看到張良走來,便叫道:“你替我去把鞋揀起來!”張良便下橋把鞋撿了起來。那老人又對張良說:“來!給我穿上!”張良便恭敬地替老人穿上鞋。老人站起身,一句感謝的話也沒說,轉身走了。

  張良愣愣地望著老人的背影,猜想這老人一定很有來歷。果然,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來,說:“你這小伙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焙髞砝先私唤o張良一部《太公兵法》說:“你要下苦功鉆研這部書。鉆研透了,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師!焙髞,張良研讀《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漢高祖劉邦手下的重要謀士,為劉邦建立漢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5.四面楚歌

  【釋義】四面都是楚人的歌聲。后用來比喻四面受敵;處于孤立無援的處境。

  【語出】梁啟超《中國國會制度私議》:“殆陷于四面楚歌之中;反恃解釋條文以持其說!

  【人物】項羽(今江蘇宿遷人)和劉邦(今屬江蘇豐縣人)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后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guī)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于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兵少缺糧,夜里又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難道劉邦已經(jīng)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么他的部隊里面楚人這么多呢?”心里已喪失了斗志,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

  6.老當益壯

  【釋義】雖然年紀很大了,但志氣和身體更壯。

  【語出】《后漢書馬援傳》:“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人物】東漢名將馬援,扶風茂陵(今陜西省興平市竇馬村)人。從小就胸懷大志,他打算到邊疆去發(fā)展畜牧業(yè)。馬援長大以后,當了扶風郡的督郵。有一次,郡太守派他送犯人到長安。半路上,他覺得犯人怪可憐的,不忍心把他送去受刑,就把他放走了,為此丟了官,逃亡到北朝郡搞起畜牧業(yè)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成了一個大畜牧主和地主,把自己積攢的財產(chǎn)、牛羊,都分送給他的兄弟、朋友。他常說:“做個大丈夫,總要''''窮當益堅,老當益壯’才行”。就是說,越窮困,志向越要堅定;越年老,志氣越要壯盛。后來,馬援成了東漢有名的將領,開國功臣之一,為光武帝立下了很多戰(zhàn)功。

  7.投筆從戎

  【釋義】指讀書人放棄文化工作參軍入伍。

  【語出】《后漢書班超傳》。

  【人物】班超是東漢一個很有名氣的將軍,他從小就很用功,對未來也充滿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寫文件的時候,突然覺得很悶便丟下筆說:“大丈夫應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戰(zhàn)場上立下功勞,怎么可以在這種抄抄寫寫的小事中浪費生命呢!”

  后來,他當上一名軍官,在對匈奴的戰(zhàn)爭中,得到勝利。接著,他建議和西域各國來往,以便共同對付匈奴。朝廷采取他的建議,就派他帶著數(shù)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著智慧和膽量,度過各式各樣的危機。班超一生總共到過五十多個國家,和這些國家保持和平,也同時宣揚了漢朝的國威。

  8.暴殄天物

  【釋義】原指殘害滅絕各種生物。后指不知愛惜物品;隨意毀壞糟蹋。

  【語出】《尚書武成》:“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人物】三人(寶釵、李紈、探春)只是取笑之談,說了笑了一回,便仍談正事。探春因又接說道:“咱們這園子只算比他們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銀子的利息。若此時也出脫生發(fā)銀子,自然小器,不是咱們這樣人家的事。若派出兩個一定的人來,既有許多值錢之物,一味任人作踐,也似乎暴殄天物。不如在園子里所有的老媽媽中,揀出幾個本分老誠能知園圃的事,派準他們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們交租納稅,只問他們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紅樓夢》第五十六回)

  9.暗渡陳倉

  【釋義】正面迷惑敵人,而從側翼進行突然襲擊戰(zhàn)略;也比喻男女私通。多比喻暗中進行活動;常跟“明修棧道”連用。

  【人物】《三國演義》第六十九回:“臣已算定今番諸葛亮必效韓信暗渡陳倉之計!

  張良送劉邦到褒中(今陜西褒城)。此處群山環(huán)抱,沿途都是懸崖峭壁,只有棧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別無他途。張良觀察地勢,建議劉邦待漢軍過后,全部燒毀入蜀的棧道,表示無東顧之意,以消除項羽的猜忌,同時也可防備他人的襲擊。劉邦入漢中后,勵精圖治,積極休整。同年八月,劉邦用大將韓信之謀,避開雍王章邯的正面防御,乘機從故道“暗渡陳倉”(今陜西寶雞),從側面出其不意地打敗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一舉平定三秦,奪取了關中寶地。一個“明修”,一個“暗渡”,張、韓攜手,珠聯(lián)璧合,成為歷史上的一段膾炙人口的佳話。

  10.嗟來之食

  【釋義】指帶有侮辱性的施舍。

  【語出】《禮記檀弓下》:“齊大饑;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mào)貿(mào)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zhí)飲;曰:''''嗟!來食!瘬P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

  【人物】春秋戰(zhàn)國時期,齊國發(fā)生了一次嚴重的饑荒。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貴族奴隸主在大路旁擺上一些食物,等著餓肚子的窮人經(jīng)過,施舍給他們。一個餓得不成樣子的人用袖子遮著臉,拖著一雙破鞋子,搖搖晃晃地走過,黔敖看到后,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湯,傲慢地吆喝道:“喂!來吃吧!”那個餓漢抬起頭輕蔑地瞪了他一眼,說道:“我就是因為不吃這種''''嗟來之食’才餓成這個樣子的! 黔敖也覺得自己做得有點過分,便向餓漢賠禮道歉,但那餓漢最終還是不肯吃而餓死于路旁。

  11.怒發(fā)沖冠

  【釋義】形容憤怒到極點。

  【語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fā)上沖冠!

  【人物】趙惠文王得到一塊稀世的壁玉。秦昭王企圖仗勢把和氏璧據(jù)為己有。于是他假意寫信給趙王,表示愿用15座城來換這塊璧。趙王怕秦王有詐,不想把和氏璧送去,但又怕他派兵來犯。后派藺相如帶了和氏壁出使秦國。席上,藺相如見秦王如此輕蔑無禮,早已非常憤怒,便上前道:“這璧上還有點小的毛病,請讓我指給大王看!

  藺相如把璧拿到手后,馬上退后幾步,靠近柱子站住。他極度憤怒,頭發(fā)直豎,頂起帽子,激昂地說:“趙王和大臣們商量后,都認為秦國貪得無厭,想用空話騙取和氏壁,因而本不打算把璧送給秦國;聽了我的意見,齋戒了五天,才派我送來。今天我到這里,大王沒有在朝廷上接見我,拿到壁后竟又遞給姬妾們傳觀,當面戲弄我,所以我把壁取了回來。大王如要威逼我,我情愿把自己的頭與璧一起在柱子上撞個粉碎!”在這種情況下,秦王只得道歉,并答應齋戒五天后受璧。但藺相如預料秦王不會交城,私下讓人把壁送歸趙國。秦王得知后,無可奈何,只好按照禮儀送藺相如回國。

  12.手不釋卷

  【釋義】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語出】《三國志》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人物】三國時,呂蒙是吳國的大將。呂蒙作戰(zhàn)勇猛,平時卻不肯讀書。孫權勸道:“你讀點歷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睂O權道:“漢先武帝從前行伍出身,卻手不釋卷’!睆拇,呂蒙勤勉自學,受益匪淺。

歷史小故事7

  一天,晉悼公和祁黃羊討論政事。當談到官吏任免和選派問題時。晉悼公說:“現(xiàn)在南陽還缺個縣令。南陽是我國一個重要的農(nóng)業(yè)、軍事重鎮(zhèn),這個南陽縣令一定要是一個德才兼?zhèn)溆帜芴幚碚⻊盏娜瞬判邪 G叭慰h令就是因為貪財、好色,在任時只顧收斂錢財,貪慕美色,疏于政務。搞得南陽人民怨聲載道。你看看目前誰能勝任啊?”祁黃羊思索了一下說:“大王,解狐勤于政事,讓他去吧!”晉悼公睜大眼睛,不解的問:“我聽說,你家和解狐家有世仇,你們兩人勢不兩立,見面都不會講話,怎么你會推薦他呢?你不會想讓他去出丑,然后讓我治他的罪吧?”祁黃羊鄭重地說:“大王,我的為人相信您也有所耳聞。我不是那種小人。解狐對時政有著精辟的見解,同時又有豐富的治理經(jīng)驗。您是問我誰能勝任南陽縣令,并不是問我的仇人是誰,我只不過根據(jù)事實稟報罷了!”

  接著,晉悼公又問祁黃羊:“現(xiàn)在朝里缺一個執(zhí)法大臣,你看誰合適啊!”祁黃羊想了想說:“大王,祁午能勝任!睍x悼公說:“祁午不是你兒子嗎?怎么推薦自己的兒子,你不怕有人背后說能你任人唯親嗎?”祁黃羊答道:“祁午正直、堅貞、善惡分明,又不會為金錢、美色所動,能夠執(zhí)法嚴格,是一個難得的執(zhí)法大臣。大王您是問我誰能勝任執(zhí)法大臣,并沒有問我的.兒子是誰,我只是實事求是罷了!睍x悼公點點頭表示贊許。祁黃羊接著說:“大王,當您讓我舉薦大臣的時候,我并沒有考慮誰是我的親人,誰是我的仇人,我只是根據(jù)他們的德行、能力,據(jù)實稟報!”晉悼公見祁黃羊舉不避親,薦不避仇,就采納了他的意見。

歷史小故事8

  戰(zhàn)國時期,國與國之間經(jīng)常發(fā)生戰(zhàn)爭,戰(zhàn)爭給老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于是很多國家聚在一起商議停戰(zhàn)。為了讓大家遵守停戰(zhàn)協(xié)定,國與國之間通常都會交換太子互相作為人質。

  魏國和趙國達成了停戰(zhàn)協(xié)議,魏國派遣大臣龐蔥陪魏太子到趙國去做人質。臨走之前,龐蔥對魏王說:“大王,如果現(xiàn)在有一個人對大王說,街上出現(xiàn)了一只老虎,大王會相信嗎?”

  魏王搖了搖頭,說:“街上怎么會有老虎呢?我當然不會相信。”

  龐蔥又說:“但是,如果現(xiàn)在有第二個人也對大王說,街上出現(xiàn)了一只老虎,大王會相信嗎?”

  魏王想了想,說:“也許我會懷疑這是不是真的!

  龐蔥接著說:“如果這時又有第三個人對大王說街上出現(xiàn)了老虎,那么大王會相信嗎?”

  魏王肯定地說:“三個人都這樣說,我當然會相信!

  龐蔥說:“街上根本就不會有老虎,這是誰都知道的事情。但是如果有三個人都說街上有老虎,那么很多人就會相信,F(xiàn)在,我去了趙國,我想,在大王面前說我壞話的人肯定不止三個。希望大王能夠保持清醒,不要輕信別人的讒言。”

  魏王點頭同意了。龐蔥走后沒有多久,果然有很多人在魏王面前說龐蔥的壞話。一開始,魏王不相信這些讒言。然而,時間久了,魏王就相信了那些人的話。后來龐蔥陪太子回到魏國,但魏王不再信任龐蔥,所以再也沒有召見他。

  其實龐蔥根本沒有做對不起魏國的事情,但魏王最終還是聽信了讒言。我們做事、看問題要有主見,千萬不要盲從。

  在冀州(在今河北境內)的南邊,黃河的北岸,有兩座很高的大山——太行山和王屋山。大山的北面住著一個叫愚公的老頭,已經(jīng)九十多歲了。由于大山擋在愚公家門前,所以每次出門和回家都要繞很遠的路,非常不方便。一天,愚公召集全家人商量移走這兩座大山。家人都表示贊同,但他妻子提出了疑問:“憑你的力量怎么可能移得走那么大的山呢?況且山上的泥土和石頭又運到哪里去呢?”家人說:“可以把這些東西運到渤海邊!

  第二天,愚公就帶領他的子孫們開始挖泥土、鑿石頭,其他人就用簸箕把泥土運到渤海邊上。有的鄰居看到這個情形,也趕來幫忙。有一個叫智叟的老頭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嘲笑愚公說:“愚公啊!你真是太不自量力了!你年紀一大把了,還能再活幾年呢?你還想移走大山,我看你想砍倒山上的一棵樹都很困難,更不要說把山夷為平地了!

  聽了智叟的話,愚公感嘆地說:“你的思想真頑固!沒錯,我的.力量很有限。但我還有那么多兒子和孫子,他們將來也會有兒子、孫子。子孫的繁衍是不會停止的,因此我們的力量會越來越強大?墒巧絽s不會增高,我就不信不能把山鏟平!敝芹艙u了搖頭,他雖然不理解愚公的行為,但也無法反駁。后來,天帝聽說了愚公移山的事情,被他的精神和誠心所感動,于是派了兩個神仙將兩座大山背走了。愚公一家的出行一下子變得非常方便了。

  愚公移山的做法看似很愚蠢,但他的觀念卻很值得我們學習。只要我們有他那種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那么無論多么困難的事情都能做到。

歷史小故事9

  1.列寧讓路

  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xiàn)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后自己緊靠著墻,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xiàn)么?

  2.程門立雪的典故

  “程門立雪”這個故事,說的是宋代學者楊時和游酢向程顥程頤拜師求教的事兒。

  二程是洛陽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學家。二程學說,后來為朱熹繼承和發(fā)展,世稱“程朱學派”。楊時、游酢,向二程求學,非常恭敬。楊游二人,原先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后,他們都已四十歲,而且已考上了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xù)求學。故事就發(fā)生在他們初次到嵩陽書院,登門拜見程頤的那天。

  相傳,一日楊時、游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正遇上這位老先生閉目養(yǎng)神,坐著假睡。程頤明知有兩個客人來了,他欲不言不動,不予理睬。楊、游二人怕打擾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肅然待立,一聲不吭等候他睜開眼來。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頤才如蘿初醒,見了楊、游,裝作一驚說道:“!!賢輩早在此呼!”意思是說你們兩個還在這兒沒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時候,開始下起雪來。門外積雪,有一尺多深。

  3.孔融讓梨

  孔融(153—208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據(jù)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一個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你為什么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范。

  4、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jīng)》,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圣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么嗎?”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里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在這里,“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曾子懂禮貌的故事被后人傳誦,很多人都向他學習。

  5、以尊重換尊重

  在南北朝時期的齊國,有一個叫陸曉慧的人,他才華橫溢,博聞強識,為人更是恭謹親切。他曾在好幾個王的手下當過長史,可以說是一個高高在上的人了,然而他卻從來不把自己看得很高,前來拜見他的官員,不管官大官小,他都以禮相待,一點兒也不擺駕子。如果客人離開,他更會站起身親自將對方送到門外。

  有一個幕僚看到這種情景,很是難以理解,就對他說:“陸長史官居高位,不管對誰,哪怕對老百姓也是彬彬有禮,這樣實在有失身份,更什么也得不到,長史何必這樣麻煩呢?”陸曉慧聽了不以為然地輕松一笑,說道:“欲先取之,必先與之。我想讓所有的人都尊重我,那我就必須尊重所有的人!

  陸曉慧一生都奉行這個準則,所以得到非常多的人的尊重和支持,他的政績也遠遠地超過別人。

歷史小故事10

  漢朝的時候,有一個叫黃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內)人。年紀剛剛九歲,就已經(jīng)懂得孝順長輩的道理。每當炎炎夏日到來的時候,就給父母的帳子扇扇子,讓枕頭和席子更清涼爽快,使蚊蟲避開;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體讓父母的被子變得溫暖,好讓父母睡起來暖和。因此,黃香的事跡流傳到了京城,號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黃香侍奉父母的故事反映出一個孩子細致、純真的孝心,是一個孩子從內心深處自然萌發(fā)、激發(fā)出來的孝,又是出于天性的、并盡自己的能力所能做到的孝行,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讓我們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

歷史小故事11

玉波亭

 。酃适拢輳那,有一個暴發(fā)戶在一個風景秀麗的湖邊修建了一座酒樓。為了給這座酒樓起一個雅名,他請來了四方文人,要求所起的名字必須包含四層意思,其一他姓王,其二他有錢,其三他是皮匠出身,其四他的酒樓在湖邊。各文人絞盡腦汁,也沒能想出一個合適的名字。正在他們作難的時候,一個窮秀才從這里路過,聽說了這件事,就上樓題寫了三個大字:玉波亭。接著他又一一作了解釋。眾文人聽了不禁叫絕,主人自然也很高興。秀才的解釋是這樣的`:“玉波亭”的“玉”字是由“王”加上“、”組成的,這就暗示了主人姓王,加上“、”成了“玉”,玉是財寶,暗示主人有錢;“波”是由“水旁”和“皮”字組成的,“皮”暗示主人是皮匠出身,“皮”加上“水旁”是“波”,“渡”則暗示有水!巴ぁ鼻坝小岸伞,正好是“酒樓在湖邊”的意思。

  [哲理】唯物辯證法認為,聯(lián)系是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聯(lián)系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人們可以根據(jù)事物固有的聯(lián)系,改變事物的狀態(tài),建立新的具體聯(lián)系。唯物辯證法還認為,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介側面各有其特點,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這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皮匠出身的王老板,在眾文人或一般人看來,是無法和儒雅風范聯(lián)系在一起的,因此他們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一個合適的名字。但是秀才卻抓住了問題的實質和特點,抓住了事物固有的聯(lián)系及矛盾的特殊性,一系列妙語聯(lián)珠的解釋,不能不令人嘖嘖稱贊。

歷史小故事12

  《馬陵大捷》

  作戰(zhàn)

  公元前343年,魏惠王派兵大舉進攻韓國。韓哀侯異?只,派人星夜求救于齊。于是,齊宣王任命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統(tǒng)兵數(shù)萬去救韓國。孫臏決定改變戰(zhàn)術,以計勝之。第二天,他讓軍士把為10萬人做飯用的鍋灶減為5萬人的,第三天減為3萬人的,以此迷惑魏軍。魏軍果然上當,將軍龐涓親率精銳騎兵,晝夜兼程地沿著齊軍的`方向猛追不舍。齊軍在馬陵設伏,果然,魏軍在黃昏時分趕到了馬陵道。齊軍萬箭齊發(fā),魏軍大敗。龐涓也死于亂軍之中。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馬陵之戰(zhàn)。

  你知道在這個戰(zhàn)役中,孫臏使用了什么計策嗎?

  著書

  孫臏幫助齊國打了很多勝仗,想歸隱山林。齊宣王和田忌苦苦挽留,都動搖不了他的決心。宣王只好把石閭之山封給了孫臏。孫臏隱居山中,開始了《孫臏兵法》的寫作。暑往寒來,幾年過去了,一部珍貴的軍事著作——《孫臏兵法》誕生了,但孫臏也因積勞成疾而去世!秾O臏兵法》提出“富國”而“強兵”的國防思想,對當時和后世都產(chǎn)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歷史小故事13

  空前絕后

  【解釋】從前沒有過,今后也不會再有。夸張性地形容獨一無二。

  【相近詞】絕無僅有、亙古未有、史無前例

  【相反詞】比比皆是

  【成語故事】晉朝大畫家顧愷之所畫人物神態(tài)逼真,形象生動。南朝梁代畫家張僧繇善于畫山水人物,傳說他畫龍點睛。唐朝畫家吳道子集繪畫與書法于一身,讓人叫絕。后人說顧愷之的成就超越前人,張僧繇的成就后人莫及,吳道子則是空前絕后。

歷史小故事14

  《求學》

  孫臏小時候聰明厚道,再加上學習勤

  奮刻苦,老師鬼谷子十分器重他。一天,

  鬼谷子對眾弟子說:“我夜間討厭聽到老鼠的聲音,你們輪流值班,替我驅趕老鼠。”時間一長,徒弟們都開始偷懶,唯有孫臏始終一絲不茍地為老師值夜。鬼谷子看在眼里,喜在心頭。一天夜里,又輪到孫臏值班了,鬼谷子將他叫到跟前,從枕下取出一卷文書,對他說:“這是你的祖先孫武留下的《孫子兵法》十三篇,都交給你了!庇谑,孫臏日夜研習,三日之后就能背誦無誤、對答如流。鬼谷子又驚又喜,感嘆道:“你能如此用心,你的'祖先孫武先生后繼有人了!”

  同學們,你們正處于求學的年齡,一定想和他一樣幸運吧。但天才來自勤奮,智慧在于積累,你們平時都是怎么做的呢?

歷史小故事15

  孫臏,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也是諸子百家中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人物。在我們這一系列文章中。他與前面所寫的鬼谷子和孫武都有很深的聯(lián)系,他在歷史上留下的故事也早已為世人所耳熟能詳。

  在孫武去世百余年后,在山東阿鄄之地(陽谷、鄄城),他的一個后世子孫降生了。這孩子名叫孫臏(孫臏到底叫什么名字,說法很多。有的說他本來就叫孫臏,因為這個緣故。所以后世把他受的刑罰稱為臏刑。也有人說他原名叫賓或濱,但史書記載不詳。而在民間廟宇里將他稱為孫伯靈),他將要繼承祖先的衣缽,將孫氏兵法發(fā)揚光大。孫臏少年時的家境孤苦貧困,唯一擁有的就是自己的才華。他投在鬼谷子門下學習兵法。天分加上努力,很快就嶄露頭角。

  孫臏有一個師弟名叫龐涓。能力學識都遠遠不如孫臏。但生性奸猾口蜜腹劍。他早早地出山求官,成了魏惠王的將軍,深得寵信。龐涓名成利就后,將孫臏接到了魏國。

  剛開始的時候。龐涓也許曾經(jīng)想過借助孫臏的才能,讓自己的功名利祿更上層樓。但他很快就對孫臏的本領又忌又恨,既怕他終有一日將奪了自己在魏國的風頭,也怕他去到別國后與自己為敵。便暗中誣孫臏以罪,對他施行了臏足(剜膝骨)、黥面(臉上刺紋)的酷刑,使他變成了一個沒有自理能力的殘疾。由于遭到了臏刑,孫臏不得不隱居避世。

  就在龐涓對孫臏失去警惕,認為他已經(jīng)不可能再有什么作為的時候,齊國的使臣來到了魏國都城大梁。孫臏抓住了這個機會。暗地里去拜訪齊使。齊使對面前這個刑徒模樣的人刮目相看。冒著危險將他偷偷帶到了齊國。孫臏做了齊國將軍田忌的一個門客。

  田忌經(jīng)常與齊國的諸位公子王孫們射獵賽馬卻屢次落敗。孫臏看到這個情形便對田忌說:“我有辦法讓你獲勝!庇谑蔷陀辛藲v史上著名的“田忌賽馬”的故事。此后。田忌對他更加佩服,將他鄭重推薦給了齊威王。孫臏闡述了自己的兵法見解,得到了齊威王的敬重。被尊以師禮。

  公元前354年。原來魏國的屬國中山被趙國所占,魏惠王遂于這一年派龐涓為大將。率領重兵前去攻打趙國。龐涓率領的魏國軍隊很快就包圍了趙國國都邯鄲。陷入危險的趙國便向齊國求救。于是齊威王便任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去救助趙國。

  孫臏說:魏國攻打同為大國的趙。國內精兵必定盡出。守在魏國境內的軍隊必是老弱之師。我們不如直攻魏國國都大梁,定能輕易攻入城中。這樣一來,原本攻打趙國的.魏軍勢必要主動撤退,回師自救,邯鄲之圍就能輕易解除了。田忌依計行事,魏軍果然倉皇返國。齊軍又在魏軍必經(jīng)的地方設下埋伏。以逸待勞,將魏軍打得一敗涂地。

  孫臏一戰(zhàn)成名。這就是著名的“圍魏救趙”。

  孫臏與龐涓之間的第一次較量,以龐涓的潰敗告終。但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十來年后,師兄弟間的終極較量終于來到了。

  這一年(即公元342),龐涓率大軍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這一次領兵前來救韓的。仍然是田忌與孫臏。齊軍也仍然是直奔魏國都城大梁而去。孫臏雖然重彈圍魏救趙的老調,龐涓卻也不得不隨之起舞,又匆匆撤離韓國回援大梁。

  然而龐涓怎么也沒料到。在同樣外表的悶葫蘆里。孫臏這一次裝的卻是完全不同的藥。

  按照孫臏的計策。齊軍在魏境內甫與魏軍相遇,就立即后退。魏國的軍隊到了魏國本土。自然勇氣倍增。急迫了好幾天,卻總是追不上。但在齊軍每天的扎營之處,龐涓卻發(fā)現(xiàn)了一個特別的現(xiàn)象:齊軍每天挖下的飯灶,總是比前一天要少。第一天是十萬人的灶。第二天就減為五萬人的灶,到第三天只剩了三萬人的灶了。龐涓據(jù)此認為,齊軍畏懼魏軍,逃兵不斷,已經(jīng)喪失了斗志。實力不足掛齒了。于是龐涓留下人數(shù)眾多的步兵與軍需物資,只率少量騎兵追擊。

  孫臏得到消息,知道龐涓中計,便在馬陵地方的狹道兩邊設下埋伏。弓箭手數(shù)以萬計,又將一棵大樹的樹皮斫去,露出白色的木材,寫上“暮見火舉而俱發(fā)”一行大字。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囑咐弓箭手們,晚上只要看見火光。就向火光亮處萬箭齊發(fā)。

  這天晚上,龐涓所率的騎兵隊伍果然來到了馬陵?吹搅四强米钃醯缆穼懼舟E的大樹。由于天色已黑。龐涓看不清上面寫的究竟是什么內容,就讓人點起火把來看。誰知還沒讀完全句,四周已經(jīng)箭如雨下,魏軍頓時人呻馬嘶,一片混亂。龐涓明白自己中了孫臏的計。敗局已定,不愿再做俘虜遭到羞辱,終于被迫拔劍自刎,留下遺言說:“成全那小子的名聲了!”

  齊軍此戰(zhàn)不但盡破魏國精銳,甚至連魏國太子申也成了齊國的俘虜。而孫臏不但為自己報了仇,也一戰(zhàn)成名。顯揚天下。

  遺憾的是,此后孫臏由于身體每況愈下,只能選擇隱退,從此專心著書。撰寫《孫臏兵法》傳世。著有《孫子兵法》的孫武被稱為孫子,著有《孫臏兵法》的孫臏就被稱為“齊孫子”了。

  《孫臏兵法》大約在東漢末年失傳,此后一千多年里,這部令人神往的兵書就成了世間的傳說。直到公元1972年,它忽然在孫臏故里山東臨沂銀雀山的一座西漢古墓中出現(xiàn),終于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

【歷史小故事】相關文章:

歷史小故事07-27

歷史小故事11-13

歷史小故事05-12

歷史小故事(精選)05-25

歷史小故事集合05-22

歷史小故事[集合]06-05

【熱】歷史小故事07-19

(薦)歷史小故事05-25

歷史小故事(優(yōu)選)10-07

[優(yōu)]歷史小故事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