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研究報告
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報告中涉及到專業(yè)性術語要解釋清楚。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課題研究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課題研究報告 篇1
一、本次課題的提出
1.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前蘇聯(lián)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曾經說過:“兒童閱讀在孩子中起著重大的作用。童年讀的書可以讓孩子記一輩子,影響孩子進一步的發(fā)展!币虼,無論從世界觀、人生觀的培養(yǎng),還是從知識的遷移、拓展來看,閱讀是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方法和途徑。因此,我們要開展讀書活動,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樂趣,成為一種風氣,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2.新課程改革的需要。長期以來,小學語文教學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誤區(qū),學生閱讀面窄,朗讀水平差,語言表達能力差,分析其原因不乏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閱讀的自主性不強。孩子們每天愿花兩小時看電視,卻不愿花30分鐘看書,這是我們現(xiàn)在教育的危機。
。2)學生閱讀的方法不當。教師缺乏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導致學生閱讀的隨意性比較大,不能科學地進行閱讀。
。3)學校引導的失當,學校和教師承載了社會、家長太多的升學壓力,在追求社會效益社會影響的心態(tài)驅使下,無暇顧及孩子的閱讀問題。學生沉迷在題海、試卷中,沒有時間去閱讀優(yōu)美的經典。這些嚴重制約了學生的讀書興趣,扼殺了學生的讀書欲望,阻礙了學生讀書能力的形成。
3.校園文化建設的需要。近年來,學校積極開展以“墨香校園”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激發(fā)全體學生的閱讀熱情,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發(fā)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實學生文化底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二、課題的界定
閱讀是一種由感覺、知覺、思維、想象、記憶等多種心理因素組成的復雜心理活動,在閱讀過程中,學生的個性、情趣、動機、興趣等心理因素也都直接起著調節(jié)作用。而閱讀習慣主要包括多讀、精思、勤記、善用四個方面。本課題的研究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有了閱讀的興趣,掌握了閱讀方法,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在沒有任何強制的因素情況下,能饒有興趣地去讀書、寫作、服務社會。
三、理論依據(jù)
1.小學語文新課標要求!缎抡n標》中提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要求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2.素質教育的需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課外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其作用更加明顯。尤其是全國的各級各類讀書活動方興未艾,電視、網絡等多種傳媒語言的介入使閱讀呈現(xiàn)多元化的態(tài)勢,為我們的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課外閱讀空間,閱讀能力也正向“快速高效”的方面發(fā)展。要在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拓寬閱讀途徑,
學會在課外“無師自通”,達到全面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
3.激發(fā)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教育心理學認為,興趣是激發(fā)學習動機的最現(xiàn)實、最活躍的因素。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也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币胧箤W生博覽課外書籍,就得先千方百計點燃學生心靈上的興趣之火。有了飽滿的讀書興趣,學生才會對課外閱讀產生強烈的需要,積極地投身其中。
四、國內外關于同類課題研究現(xiàn)狀
從1972年起,美國國家教育發(fā)展評估會一直追蹤四年級、八年級與十二年級學生的閱讀成績。結果發(fā)現(xiàn),養(yǎng)成了閱讀習慣的學生,以及最能享受閱讀樂趣的學生,綜合素質最高。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長就宣布了一個“促進學生閱讀計劃”;英國提出“要利用班級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中的`讀物”,使兒童閱讀內容的選擇視其興趣享有相當?shù)淖杂;法國在假日中心建立課外閱讀計劃;臺灣從20xx年8月到20xx年8月在全島實施兒童閱讀計劃。
“十五”期間,江蘇省揚州市教育局“親近母語”兒童閱讀研究中心確立了《“親近母語”閱讀課程構建的理論和實踐”的研究》課題,并在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guī)劃課題評審中得以立項。該課題以倡導兒童閱讀,推進素質教育,建設書香社會為宗旨。課題組在各個不同層次的學校推廣親近母語讀書會,重點建設班級讀書會、校園讀書會、親子共讀會、教師讀書會,特別關注農村小學讀書會的建設。積極策劃和舉辦各種關于兒童閱讀的學術研究活動和社會公益活動,倡導閱讀理念,建設書香社會。
本課題著重從我校實際出發(fā),探索適合我校小學生發(fā)展的閱讀模式,探索多樣的讀書活動形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使閱讀成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成為孩子成長的動力,為促進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五、研究目標
1.學生養(yǎng)成會讀書的習慣,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注意力集中,邊讀邊思考,查工具書、收集資料,寫讀書筆記等。
2.探索多樣的讀書活動形式,讓學生感受讀書帶來的快樂,喜歡和好書交朋友。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
3.圍繞“建設墨香校園”這一主題,有計劃、有目的、有指導性地開展全校性讀書活動,提升全校師生的人文素養(yǎng),使全校師生熱愛閱讀、喜歡思考,形成濃厚的學校文化特色,努力達到“讀書,讓學校精神起來”的目標。
六、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整理適合我校實際情況的教師必讀書目、學生必讀書目、家長必讀書目。
2.本校學生閱讀狀況的分析研究。
3.學生閱讀興趣培養(yǎng)的途徑。
4.學生閱讀指導方法。
七、課題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組織課題組成員通過自學、輔導、培訓等形式學習相關理論,利用網絡、文獻資料廣泛收集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為本課題的研究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2.問卷調查法:調查問卷法:針對已有的閱讀基礎,在教師、學生、家長中開展“學生有哪些不良的閱讀習慣”、“閱讀中應培養(yǎng)哪些閱讀習慣”專題調查。
3.榜樣激勵法:對愛閱讀的同學進行物質獎勵、開展閱讀經驗交流會、評選“小書蟲”、展示優(yōu)秀的讀書筆記、張貼優(yōu)秀的讀書卡等。
4.課例研究法:開展課例研究(集體備課制定教學設計,開展聽課、說課、評課活動等)、開展案例研究(通過教育敘事的方式,進行總結反思,提出新的構想等)。
5.經驗總結法:在開展課例案例研究的基礎上,定期交流、總結,撰寫科研論文,總結經驗,揭示教訓。
課題研究報告 篇2
一、研究目的
實施素質教育以來,廣大教師的教育觀念都發(fā)生了明顯的轉變,做到了以人為本,但是在重視品德和智力培養(yǎng)的同時,卻輕視了心理素質的訓練,而一個人心理素質的好壞,對于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來將有著深遠的影響,為了更好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實現(xiàn)對貧困生心里的健康,確定了以貧困生心理教育為內容的課題研究。
二、研究意義
目前,我校學生大部分是住宿生,貧困生較多,但這些同學多數(shù)是學習用功,成績較好,他們因為種種家庭貧困狀況而產生自卑心理。造成孤僻性格,在人際關系,情緒穩(wěn)定和學習適應方面出現(xiàn)種種問題。表現(xiàn)為焦慮、攻擊、退縮、固執(zhí)等各種消極情緒反應,造成了他們不健康的.心態(tài),應先了正常學習,而在素質教育中,教師的重要職責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心理素質,使學生能夠從容的面對自己的學習、生活,以至于今后能夠適應社會,得到長遠的發(fā)展,為社會創(chuàng)造一定的價值,因此,對于這一課題的研究,可以有利于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從而培養(yǎng)有著健康人格的一代代新人。另外還能夠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是班級管理更見成效。基于以上種種情況,對貧困生心理教育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三、研究對象及內容
研究對象是現(xiàn)在一年一班的貧困生,因為這個班的貧困生占得比例較大,具有代表性,以這個班為研究對象,可以達到以點帶面、窺一斑而知全豹的結果,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貧困根源的調查與研究
2、貧困生心理狀況調查與分析
3、貧困生心理教育方法的研究及運用
4、貧困生心理轉變情況的跟蹤測試及應對措施的應用
5、對貧困生心理進行有效教育的有關實踐活動的研究
四、各項研究達成的目標形成有關貧困心理調查報告:建立跟蹤調查檔案,編寫出心理教育讀本,研究出解決貧困生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制定出一些能讓貧困生心理適應或得到釋放的活動方案,撰寫出有關貧困生心理研究的論文。
五、主要研究方法
以班級為單位,針對一個班級的貧困生家庭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并按貧困程度編號入冊,建立個人檔案,然后進行跟蹤,調查、分析、研究弄清楚他們的心理特點,在通過書籍、網絡或調查訪問等多種渠道搜集篩選信息,多層次多角度分析問題,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尋求處理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及時進行疏導,做好心理咨詢工作和價值觀的引導,給予足夠的關愛,進行一些必要的實踐活動,定期進行心理測試?傊,我們將做到理論與實踐結合,注重研究過程中每一個細節(jié),真正讓學生得到效益,讓教師科研能力得到提高。
六、研究過程
1、準備階段(20xx820xx9)2、實施階段(20xx1020xx5)3、結題階段(20xx620xx8)
七、預期研究結果
1、通過研究,對貧困生的心理問題做到了解并能最終給予解決,是他們順利走上健康之路。
2、針對所研究的內容最終形成文字材料和論文,并能繼續(xù)使用其理論指導實踐。
課題研究報告 篇3
結題研究報告是一種專門用于科研課題結題驗收的實用性報告類文體。它是研究者在課題研究結束后對科研課題研究過程和研究成果進行客觀、全面、實事求是的描述,是研究工作全過程的縮影,是研究成果表達的一種重要形式,體現(xiàn)了課題的研究價值和學術水平,是課題研究所有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也是科研課題結題驗收的主要依據(jù)。
階段研究報告是在課題研究某一階段結束后,對課題的研究過程和成果進行客觀、全面、實事求是的描述,是課題中期評估的主要材料。
一、一篇規(guī)范、合格的結題報告,需要回答好3個問題:
1、“為什么要選擇這項課題進行研究?”即這項課題是在怎樣的背景下提出來的,研究這項課題有什么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2、“這項課題是怎樣進行研究的?”要著重講清研究的理論依據(jù)、目標、內容、方法、步驟,講清研究的主要過程。
3、課題研究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
二、結題研究報告的主要結構
一份規(guī)范的應用性研究課題結題報告,其基本結構大致包括以下10個部分(也可分為8個部分):
1、課題提出的背景;
2、課題研究的意義(包括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這個部分也可以合并歸入“課題提出的背景”部分);
這兩個部分著重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一個問題“為什么要選擇這項課題進行研究?”
3、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jù);4、課題研究的目標;5、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6、課題研究的方法; 7、課題研究的步驟; 8、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
從第3部分到第8部分,回答的是上面提出的第二個問題“這項課題是怎樣進行研究的?” 結題報告的這8個部分,除了第8部分外,從第1到第7部分在填報課題立項申報表、在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在開題報告中,都有要求,內容基本相同。到了撰寫結題報告時,只須照抄或作適當修改就可以了。而第8部分,則需要通過對課題研究過程進行回顧、梳理、歸納、提煉。有時候,第7、8兩個部分也可以合并寫。
9、課題研究成果; 這個部分是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三個問題“課題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10、課題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今后的設想。
三、結題報告各部分的基本要求
。ㄒ唬、課題提出的背景
這個部分內容的陳述,要求用兩、三段簡潔的'文字講清選擇這項課題進行研究的原因、理由,回答好“為什么要選擇這項課題來研究”這個問題。個別的結題報告,如有必要,還可列出一個部分“課題內涵的闡釋”,專門對課題的內涵作說明。
。ǘ、課題研究的意義:
課題研究的意義包括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這個部分既可以單獨作為一個部分來陳述,也可以歸入“課題提出的背景”來陳述。這樣處理的好處,在于能更充分地回答“我們?yōu)槭裁匆x擇這項課題來研究”這個問題。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jù):
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jù)是進行課題研究的理論指導。課題研究需要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來進行。這部分的陳述要求理論依據(jù)要具體,要圍繞課題研究的需要,有針對性地列出課題研究所依據(jù)的若干個具體的理論觀點或若干項具體的政策,所依據(jù)的理論要具科學性和先進性,所選擇的政策要具時代性。在陳述理論依據(jù)時,應切忌將某一專家、學者的整篇著作或某一個文件、某位國家xx人的講話全文當作理論依據(jù)。
。ㄋ模⒄n題研究的目標:
課題研究的目標體現(xiàn)的是本課題研究的方向,是本課題研究所要最終達到的目的。目標的確定不要過于空泛,過于原則,或沒有扣緊課題題目。這一部分的陳述只須用一、二百個字就能說明問題。
要注意研究報告結構的內在聯(lián)系。也就是說,本課題所確定的目標,最終必須落實到研究成果中去?匆粋課題的研究合格與否,能不能通過驗收,就看研究成果,所取得的成果是不是達到了預期的研究目標。在陳述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時,一定不能忽略研究目標與研究成果之間這一內在的聯(lián)系。否則,會令人感到這個課題研究并不成功。
。ㄎ澹、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陳述的是課題研究的范疇,課題研究的著力點。對研究主要內容的表述應當緊扣研究目標,簡明扼要,準確中肯。在陳述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時,有的將子課題表述成研究的內容,這也是一種簡潔明了的表述辦法。必須注意的是,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與課題研究成果同樣有著密切的內在聯(lián)系,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的研究結果必須在研究成果中予以體現(xiàn)。
。、課題研究的方法:
課題研究的方法,指的是該項課題在研究時所采用的教育科研方法。一項課題的研究,往往要采用多種科研方法。比如,文獻資料法、行動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個案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等,還可以運用數(shù)理統(tǒng)計法、檢測分析法、跟蹤比較法、結構功能法、觀察法、追因法、采用實驗法,同時也可能采用問卷法、調查法、統(tǒng)計法、分析法等。這部分的陳述,一般列出將采用的科研方法,稍加說明就可以了,花費的筆墨不必很多。
。ㄆ撸、課題研究的步驟:
“課題研究的步驟”這部分的陳述比較簡單。一般將課題研究分成準備、實施研究、總結等三個階段,也有的分成四個、五個階段。然后,在每個階段中簡要陳述做了幾項工作,一做什么,二做什么,三做什么,簡明扼要,不必詳細陳述。
。ò耍、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
“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這部分,需要花費較多的筆墨來陳述。要通過回顧、歸納、提煉,具體陳述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具體陳述采取哪些措施、策略,或基本的做法來開展研究。
“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這部分也可以與“課題研究步驟”合在一起陳述,在每一個階段中具體陳述所做的幾項工作,所采取的研究策略或措施等。撰寫“研究的主要過程”這部分內容時,應注意不要用總結式的語調來撰寫,不要將這部分寫成經驗總結或研究體會。
。ň牛⒄n題研究成果:
“課題研究成果”這個部分是整篇結題報告中最為重要的部分。一個結題報告寫得好不好,是否能全面、準確地反映課題研究的基本情況,使課題研究成果具有推廣價值和借鑒價值,就看這部分的具體內容寫得如何。一般說來,這部分的文字內容所占的篇幅,要占整篇結題報告的一半左右,要占整篇課題階段研究報告的三分之一以上。
我們課題的成果應該是比較多的:教師研究水平和教學水平的提高,他們的專業(yè)成長;學校數(shù)學資源網站和教師個人博客建設;教學資源包的開發(fā);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研究;學校個性化的研究成果等等。
“課題研究成果”這個部分內容的表述,要注意三個問題:第一,不要只講實踐成果,不講理論成果。 一個課題階段研究報告的研究成果,應當包括理論成果和實踐成果兩個部分。
不少的研究報告,是這樣陳述研究成果的:我們通過研究,開設了幾節(jié)公開課觀摩課,獲得那一級獎,在刊物上發(fā)表了多少篇論文,有多少學生參加什么競賽獲得了那些獎項;蛘邔W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獲得了哪些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得到了哪些提高等等。
這些是研究成果,但僅是屬于實踐成果。一篇課題階段研究報告,單單這樣陳述,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這樣的陳述,別人無法從你們的研究成果中學習到什么,這樣的研究成果沒有什么借鑒推廣價值。也就是說,我不搞課題也能取得這些成果。
具有借鑒價值和推廣價值的,往往體現(xiàn)在理論成果部分。有的人認為,我們的課題研究沒有什么理論成果。其實不然。我們所說的理論成果,就是我們通過研究得到的新觀點、新認識,或者新的策略、新的教學模式等等。這些,又往往與我們在“研究目標”或“研究內容”中所確定了的要達到的成果密切聯(lián)系。
第二,研究成果的陳述不能過于簡略。有些課題在研究過程中,撰寫出多篇論文。這些論文,就是課題研究的部分主要成果。在研究報告“研究成果”部分,要將這些論文的主要觀點提煉、歸納進去。
第三,有關課題的研究經驗或研究體會不要在“研究成果”這個部分來陳述。一般說來,一個研究課題在通過結題驗收以后,課題組還需要進行總結。這個總結,就要總結課題研究的經驗,談及研究的體會。而在課題階段研究報告中,就不要陳述這兩個方面的內容。
(十)、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今后的設想
這個部分內容陳述要求比較簡單。但要求所找的主要問題要準確、中肯。今后的設想,哪些問題已經解決了,還有什么問題尚待研究,有的報告可以不寫。階段報告主要陳述準備如何開展后續(xù)研究,或者如何進行推廣性研究等。
一篇完整的教育科研課題結題研究報告。除了上述幾個組成部分外,還應有署名和參考資科兩個部分。其目的是表示對報告負責并表明對報告的所有權。
附錄和參考資料是必須向讀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參考文獻是指在課題報告中參考和引用別人的材料和論述應注明出處、作者、文獻標題、書名或刊名、卷期、頁碼、出版機構及出版時間。
四、撰寫課題結題報告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要扣緊關鍵詞撰寫階段研究報告。要圍繞課題的標題,尤其是扣緊題目中的關鍵詞寫好研究報告。這也是填寫課題立項申報表、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和撰寫開題報告,組織課題研究的基本要求。
2、階段研究報告的結構要完整。要按照上面7個部分的基本結構要求來撰寫階段研究報告,做到結構完整。階段研究報告的格式不同于論文,不要在報告的前頭增設“內容提要”、“關鍵詞”等。
3、語言文字表達要規(guī)范。階段研究報告運用的語言應是陳述性的,文字應當簡潔流暢。在語言文字的表達中,一要注意不要使用經驗總結式的語言;二要準確表達,切忌答非所問;三要簡練,文字切忌累贅重復。
4、重點應放在介紹研究方法、過程和研究結果方面。課題報告的價值是以方法的科學性和可靠性為條件的,而這兩者又有內在的聯(lián)系,因為只有研究方法是科學的,才能保證研究結果是可靠的。
人們閱讀或審查課題報告,主要關心的是如何開展研究,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這些問題解決了沒有,是如何解決的。研究結果在現(xiàn)階段達到什么程度,還有什么
問題需要繼續(xù)解決等。因此,寫作課題報告,主要精力應花在方法、過程和結果部分,把研究方法交代清楚,使人感到該項研究在方法上無懈可擊,從而不得不承認結果的可靠性。
5、理論觀點的闡述要與材料相結合。在課題報告中怎樣使自己的觀點得到有力的論證,是應該關心的重要問題。論點的證實除了必須依靠邏輯的力量外,還需要依靠科學事實的支撐,做到論點與事實相結合。
課題報告一定要有具體材料,尊重事實,從事實中列出觀點。首先在論述過程中要處理好論點與事實的關系,要求研究者首先選好事實。
除了要注意事實的典型性、科學性以外,還要善于用正反兩方面的事實來說明問題,揭示普遍規(guī)律。其次是恰當?shù)嘏渲檬聦崳檬聦嵳撟C,主要是用來幫助人們理解不熟悉的論點。
6、分析討論要實事求是,不夸大,不縮小。在下結論時要注意前提和條件,不要絕對化,也不要以偏概全,把局部經驗說成是普遍規(guī)律。
課題研究報告 篇4
一、課題的研究背景
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正在成為中國教育信息化進程中備受關注的話題。在世界其他教育信息化程度較高的國家,如美國、加拿大和新加坡等,信息技術教育與小學英語教學的整合也被視為十分重要的一環(huán)!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積極推動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運用,促進信息技術與教學緊密結合,逐步改變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師生互動方式,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教育環(huán)境和有效的學習工具。”
在當前的大環(huán)境下,作為英語教師,我們需要進一步研究如何巧妙地利用多媒體網絡等技術來輔助我們的教學。將信息技術有機地融入到小學英語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計算機和網絡技術作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對基礎教育產生了積極的推動和變革作用,也對學校和教師實施新課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創(chuàng)新地運用信息技術成為教師實施新課程的重要素養(yǎng)之一。為了適應這一發(fā)展趨勢,小學教師必須從自身學科的角度深入研究,探索如何使用信息技術來提升教學效果。我們需要讓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有機地融合,就像使用黑板、粉筆、紙和筆一樣自然、流暢,以更好地適應時代的要求。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教育觀念的更新,我們需要重新審視長期以來對教學、質量、發(fā)展和人才的理解。這種新的課程觀影響著教師們長期形成的教學行為習慣。同時,隨著計算機及其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不斷發(fā)展和應用,它也對學校的教育教學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無論是從宏觀的教育目標、教育內容,還是微觀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來看,都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革。綜上所述,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整合起來,體現(xiàn)了以培養(yǎng)學生主體性為前提,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現(xiàn)代教育思想。這必將成為教育改革的重點和發(fā)展方向。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通過研究“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的整合”,我們致力于在理論和實踐層面上共同推動教師和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提高他們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并真正掌握最先進的教育技術,以促進教學的革命。合理利用網絡資源,有效地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整合起來是當前教育教學改革取得成效的關鍵。這項研究的應用價值在于利用豐富而時效性強的網絡信息資源,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元、更貼近現(xiàn)實生活。同時,也讓教師能夠拓展知識視野,改變傳統(tǒng)的學科教學內容,使教材栩栩如生,使英語學習更貼近實際生活。
教師要改變以課件制作、電腦輔助教學即為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整合的片面的教學觀念,努力貫穿開放的教學理念,尋求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相結合的切入點,從而實現(xiàn)人與機、人與人、課程與信息的高度交互,并通過這種教學模式的實現(xiàn),把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真正還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
三、課題研究組織分工
負責人:
成員:小學一級教師(英語)
小學高級教師(語文)
小學高級教師(語文)
學一級教師(數(shù)學)
小學一級教師(語文)
小學一級教師(數(shù)學)
小學一級教師(數(shù)學)
小學一級教師(語文)
分工安排:
課題總負責:
制定課題方案:課題組全體成員,資料搜集整理:課題組全體成員
階段總結:
最終成果總結:課題組全體成員
四、課題研究方法步驟
“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的整合”課題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綜合運用、文獻研究、行動研究法、個案研究、經驗總結等方法。課題組成員帶領教師立足課堂教學實踐,加強學習現(xiàn)代教育教學理論,學會反思、學會批判,在實踐中邊學習邊總結,一方面提高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另一方面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把全新的課堂帶給學生,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力。
本課題研究分三個階段進行:
1、準備階段。學習相關理論,確定研究課題,組建課題組,制訂相應的研究方案和實施計劃,明確分工。了解國內外對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學科整合教學研究的現(xiàn)狀,進而認識本課題研究的價值。
2、在保定市進行現(xiàn)代教育技術課題研究的.成果基礎上,我們將重點開展課題的研究工作。針對兩個年級的學生,我們制定了相應的課程計劃和學期方案。通過分析階段性教學成果,我們發(fā)現(xiàn)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學科的有效整合對學生學習英語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為了實施這一整合研究,我們采取了多種活動形式,例如課堂教學和問卷調查等。通過這些活動,我們旨在培養(yǎng)學生運用信息技術來學習英語的能力。通過對教學成果進行再次分析和總結,我們不斷調整原有的教學計劃,以不斷提高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整合效果。然而,在進行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有效整合研究時,我們也面臨了一些問題。例如,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術輔助英語教學,如何確保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有效性等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需要制定相應的對策,例如加強教師培訓,提供更多優(yōu)質的學習資源,建立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良好互動等。因此,我們認為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學科的有效整合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并需要不斷改進和完善。通過持續(xù)的實踐和探索,我們將能夠更好地利用信息技術來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效果,促進學生英語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3、總結階段。⑴系統(tǒng)整理過程資料,總結研究經驗、成果,形成論文。⑵教師課堂教學展示活動;⑶撰寫課題研究報告;并申請結項。
五、課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經過一年的認真學習,努力實踐,我們的課題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
1、教師和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在有效發(fā)展提高,他們掌握并靈活運用計算機等工具進行信息收集和處理。大部分教師能夠運用信息技術來支持課堂教學,將計算機作為自己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同時,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2、教師通過巧妙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來進行教學,可以引發(fā)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全面變化,進而突顯學生的主體特征。他們渴望親自動手去實踐,同時也更加注重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從而達到比以往更高水平的學習成果。
3、從理論和實踐層面上,初步構建了符合我校學情的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整合的教學模式。
4、通過課題研究,鍛煉了我們的教師和學生。學校涌現(xiàn)出了一批信息技術運用比較熟練的師生群體,如在我鎮(zhèn)總校擔任現(xiàn)代教育技術組長的張海遷老師等。
5、通過課題實驗,教師們的教育科研意識和能力得到了顯著增強,同時也逐漸形成了新的課程觀、質量觀和教學觀。教師們認真總結了自己在實驗中的心得體會,并撰寫了論文,這些論文先后在各級各類雜志上發(fā)表或參加評比,最終都獲得了獎項。
6、通過課題研究的深入開展,教師們逐漸改變了長期以來固守的教學習慣,從而為課堂注入新的活力。與此同時,學生們的學習方式也隨之發(fā)生了轉變。這種積極的變化有效提升了學校教育質量,并穩(wěn)步向前邁進。
六、課題研究的特色及價值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必然會帶動教育從目的、內容、形式、方法到組織的全面改革。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的整合可為我們教與學構建新的平臺。因為網絡的交互性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計算機的超文本性可實現(xiàn)課堂的高效能管理,多媒體的外部刺激多樣性容易激活學生的積極思維。教師在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將知識的表達多媒體化,利用信息技術,既可以構建個別化學習環(huán)境,也可以營造協(xié)作化學習氛圍。信息技術教育與小學英語課程的整合。
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我們力求凸現(xiàn)信息技術和網絡的顯著特點,在互動化、網絡化、情境化方面下功夫。從目前情況看,要真正把計算機網絡技術融合到小學英語的教學中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教學改革任務。我們首先狠抓教師教育理論的學習,立足于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其次是培養(yǎng)骨干,建設隊伍;再則就是選擇帶頭教師,力爭以點帶面。在實驗中,我們力求突出信息技術的特點,圍繞教學內容的難點,尋找整合實驗的關鍵點。
七、我們的反思
1.要有課程改革的大視野
整合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需要考慮課程改革的全局視野,并以實現(xiàn)課程改革目標為核心。換句話說,整合是在緊密結合課程改革前提和大背景的基礎上進行的。
2.要有全體師生的高素養(yǎng)
要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的整合,很大程度取決于師生的信息素養(yǎng),因此,要從教師培訓機制、學校課程設置、人員經費投入等方面進行改革,切實扭轉不利局面,為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的整合提供保障。
3.要有智能便捷的新平臺
對每一個教師而言,在保持和發(fā)揚朗讀、演講、板書、繪畫等傳統(tǒng)的教學基本功的基礎上,應當隨著課程改革發(fā)展的需要,學習新的技能和方法。如搜集、篩選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課程開發(fā)和整合的能力、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有機結合的能力、有效整合課程要素、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等等。
八、未來的打算
我校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的整合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們還決心在下階段進一步深化研究。學校的校園整體改造已正式啟動,在不久的將來,當新的“三機一幕”進入教室后,教師和學生的學習將會向更高層次開展。
1、加快校園網絡環(huán)境的建設。
學校整體改造計劃中,我們決定重點投資于網絡設施建設,旨在打造一流的網絡環(huán)境。除了加大硬件建設投入外,我們還將致力于完善小學英語教學資源庫,并開發(fā)專屬的網絡教學平臺。為此,學校將全方位投入人力和物力,以保證學生們能夠充分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進行學習和交流。
2、加強對教師網絡信息技術的培訓
首先是積極、認真參加上級培訓,提升管理水平和考核標準;同時繼續(xù)推行校級培訓,以求四十周歲以下的教師掌握信息技術的熟練程度。我們將堅持每年舉辦電教使用活動,并不斷拓展其內容,以滿足教學需求。
3、我們可以進一步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利用網絡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擴大研究課所探索的教學模式,并應用于日常的常規(guī)課教學。這樣可以使學生在網絡環(huán)境下更多地進行探究性學習。
我們堅信在各級領導的悉心關懷下,在廣大專家的熱情引領下,在眾多兄弟學校的鼎力相助下,我們南地小學的科研之路必將越走越寬廣,我們的思路必定會愈加清晰。以上是我們要匯報的情況。
課題研究報告 篇5
學校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辦學宗旨,確立了“把孩子引向幸福之路”的辦學理念和“學生成才 教師成名 打造名校 和諧發(fā)展”的辦學目標。領導班長勵精圖治,開拓進取,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全力推進課程改革,努力實踐“開放式辦學,內涵式發(fā)展”的辦學策略,努力營造一個“設施先進、管理科學、師資優(yōu)良、團結進取”的人文環(huán)境。
教育科研是學校不斷前進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不竭動力,學校只有走科研之路,才能有所創(chuàng)新,才能煥發(fā)更新更強的生命力。“十五”以來,學校明確了“重科研、強管理、創(chuàng)特色”的辦學思路,努力創(chuàng)建“科研先導型學校”。學校以教育科研為動力,努力實現(xiàn)“學校工作課題化”的辦學特色。學校把各個條線的工作具體分解,選擇既有前瞻性又能解決學校實際問題的課題構建學校課題研究網絡,教師人人參與,形成了“教育科研大眾化、科研管理網絡化、科研隊伍層次化、科研活動日;⒖蒲写胧┲贫然钡慕炭蒲刑厣瑢W校辦學水平和教師素質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一、領導高度重視,組織規(guī)范健全。
我校的教科研工作,由校長直接領導,副校長分管工作,教科室主任具體負責,并形成了由教科室負責計劃、組織、協(xié)調、實施、監(jiān)督、總結,中心校、課題組負責具體落實的網絡化的工作組織體系。
在學校的規(guī)劃和計劃中,教科研工作都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并對教科研工作作出了具體的安排。學校根據(jù)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教師培養(yǎng)的中長期規(guī)劃和教育科研的發(fā)展規(guī)劃,并形成了以“教育科研為水平線,教學質量為生命線”的學校教學與科研的大觀念。特別是學校的領導不但能為學校的教科研工作提出工作的策略和思路,能經常性的為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方面的專題講座,同時大部分課題由校領導領銜開展研究。在教科研成果的應用上,與教師的評優(yōu)、考核、聘任、晉升職稱直接掛勾,而且和期末獎勵也直接掛勾。
二、創(chuàng)設濃厚氛圍,強化科研意識。
教育科研是“第一生產力”,不實現(xiàn)高水平的教育科研,就難實現(xiàn)基礎教育的高質量。教科研工作能順利開展,除了有學校領導做我們的堅強后盾外,教師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科研意識的增強首當其沖。學校制訂好課題后就組織教師們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進行新教材培訓,明確課程改革的主要目的,增強課改標準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教科室組織教師加強對教學中的難點和熱點問題的研究,并努力構建自主學習型組織。學校為教師訂閱了種類多樣的教育教學刊物,開放閱覽室,教師每周學習不少于2小時。鼓勵教師訂閱相關教育教學雜志報刊,在閱讀的同時做好相關的理論摘錄,每月完成一篇摘錄,一篇教育教學心得或教學反思。學校配備了電腦,鼓勵教師上網瀏覽,了解教育科研的新動態(tài)。通過網絡的交流,解決自己的教科研困惑,清晰自己的教科研之路。就是這樣,學校強化科研意識,樹立人人都是教科研工作者的意識,使每位老師都積極投身于教科研研究與實踐。
二、搭建科研平臺,打造優(yōu)質隊伍。
一所學校的興旺發(fā)展,離不開一支師德高尚,教藝精湛的'教師隊伍。近幾年來,學校進一步重視教科研骨干隊伍建設,把教師隊伍建設放在了學校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大了師資培訓、校本教科研等方面的工作力度,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制度、政策,如《關于青年教師培養(yǎng)提高的意見》《學校骨干教師培養(yǎng)計劃》《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培養(yǎng)條例》等,通過各種形式進行培訓,同時鼓勵教師進行高一學歷進修。學校在上級教科研部門的領導下,認真開展教科研活動,組織教師理論學習小組,為學校的骨干教師提供理論學習的空間;開展幫扶結對活動,為三年以內的青年教師拜一位師傅,開展幫輔結對專題研討;實施“走出去,請進來”戰(zhàn)略,即分層分批派出學校教師到全國各地聽課、參與各類學術交流活動,同時邀請市內外的名師、教育專家來校作課、講學,本學年,邀請實驗小學的各科老師來校指導;分層實施“同課異構”戰(zhàn)略青年教師每月要上一堂教科研匯報課,并隨時接受領導的“推門檢查”,一年來,學校骨干教師隊伍相對穩(wěn)定,對學校教科研工作的發(fā)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目前,學校已形成了一整套激勵青年教師快速成長、脫穎而出的培養(yǎng)機制。
三、以課題促科研,以科研促發(fā)展
教育科研是探索教育教學規(guī)律,使教育教學工作不斷向規(guī)律靠攏的過程。而課題研究能讓我們的研究有目的有方向。
目前學校有中國教育學會《生活化、活動型、探究式——小學德育課程創(chuàng)新教學實驗研究》子課題《農村小學德育生活化的實踐與研究》,國家教育部規(guī)劃子課題《小學生激勵性評價研究》,市和諧師生關系實驗課題《學習后進生轉化與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市級課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實驗與研究》、《小學生開放題教學與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研究》、《對小學生行為的評價與指導》和《語文閱讀教學的探究與實踐》以上均為立項的課題。教育部子課題《小學生激勵性評價研究》及市級課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實驗與研究》已結題。其中市和諧師生關系實驗課題《學習后進生轉化與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研究》為我校主課題。
學校根據(jù)課題內容建立課題組,定期召開課題組成員會;定期組織教師學習教科研知識;研究過程落實,各課題組每學期安排一至二次教學研討活動,每次研討有明確的目的,及時反饋。全校老師根據(jù)學校的總課題,加強“小課題”研究,制訂出相應的子課題,從各個方面進行研究。制訂好后先對自己的教學現(xiàn)狀進行分析,做到有案可據(jù),制訂好針對性的措施,并定期匯報自己的課題研究情況。教師制訂好研究計劃,通過匯報課、論文等方式體現(xiàn)自己的研究成果。根據(jù)自己課題特點,課題組成員完成“六個一”活動:每學期讀一本教學專著;每月一篇讀書筆記、一篇教育教學案例、一篇教學設計或實錄(與月評掛鉤);每期一節(jié)研討課、一篇研究論文等。
在研究理論的同時,注重實踐中不同形式的運用與交流,課堂是最好的地方。學校要求每位教師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創(chuàng)造教育因素,依據(jù)教材內容,確定明確的教學目標。適當?shù)慕虒W目標是上好每一節(jié)課的靈魂。教師在上課過程中由于重視了課題研究,逐漸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力求處處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努力實施和諧教學,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每個子課題組成員都要對組內上交流課,各子課題組在組內研究日;幕A上,向全校推出1節(jié)觀摩課。平時,有隨堂聽課、推門課、外出借班上課等各種形式來提高
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在每一次上完課后做到即時點評交流。上課老師還要針對性地寫出教后反思,由教學中細節(jié)問題的討論到整體教學問題的交流。教師正是有了課題研究這樣一個明確目標,因此,課前都有充分預設,課后有教學反思,讓教師在實踐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長。努力使一個課題研究得以在課堂中真正實施。
四、完善獎勵制度,推廣科研成果。
為了使教師能有更大的熱情投入到教學科研中去,學校制定了獎勵制度,并不斷進行修訂完善,每學期期末都對教師的教科研活動進行評比,對教科研工作取得一定成果(包括學習、課題研究、論文發(fā)表、獲獎、學術交流等)的教師,實行政策鼓勵、精神激勵、物質獎勵,進一步激發(fā)了教師的教科研熱情。近幾年來,多篇論文在國家、省、市各級各類雜志上發(fā)表及獲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實驗與研究》和《小學生激勵性評價研究》的教學成果獎分別獲市級一等獎,其中《小學生激勵性評價研究》的教學成果獎獲省三等獎。
為認真總結宣傳與推廣學校教科研成果,學校每年舉行有一定規(guī)模的研究活動。近年來,學校成功舉辦了“全縣小學素質教育現(xiàn)場會”。
學校編印了校本教材《中華奇葩》和《寫字》。學校以教科研刊物和教育網站為基地,宣傳教育科研知識,傳遞教科研信息,發(fā)表教師教科研論文和教學案例,以此為依托,使學校的教科研成果得到更好的應用。
在教科研工作上,我們雖然做出了一些成績或者說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只能說是一種起步,一種開端。面向未來,我們將倡導全新的教育科研理念,開拓辦學新思路,多找差距,多作研究,群策群力,在市、縣教科室等部門的親切關懷下,更好地帶領全體教師認真進行教育科研,不斷做出新的成績。
課題研究報告 篇6
一、課題的提出
1、今年來,在課堂中應用目標導學的研究中,很多研究者都把運用導學案進行的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模式來進行研究。理論研究者主要從理論方面探討目標導學教學模式的特質與理論依據(jù),一線的教師則更多地從自身教學實踐出發(fā),從各自的學科角度對目標導學教學的具體操作進行了探索,圍繞著“學案”的設計和學案的實施兩方面內容進行研究,這些研究都取得了一些有效的成果。但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我們感覺,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目標導學還有研究的必要,首先是目標導學的內涵及策略都需要進一步豐富。其次,現(xiàn)行教材的目標資料需要進一步明晰。最后,在目標進一步豐富和明確的前提下,如何真正實現(xiàn)導學而不是導教,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2、20xx年我校提出了目標導學教學新模式教學改革,該模式尊重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思想理念,同時,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與領導者的“主導”地位被充分顯現(xiàn)。教師通過確定教學目標、實施教學目標、控制教學目標、檢測和評價教學目標等一系列環(huán)節(jié),利用課堂內的資源及對問題的討論、分析與拓展,使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完成教學任務,實現(xiàn)教學目標。并把學習目標、內容在45分鐘的課堂內分步實施完成。
。ㄒ唬┱n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1、課題研究的目的:
。1)教師學習、認可“目標導學”模式的課堂教學優(yōu)點。
。2)研究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的實效性,真正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3)探索出高效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積極參與,樂學、會學,從而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2、課題研究的意義
(1)通過實施“目標導學”模式教學,探索、總結出適合該模式的歷史課堂教學案例,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改變我校一些缺乏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方式。
。2)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要我學”轉為“我要學”,面向全體學生。通過高效課堂走向高效學習。
。3)以研促教,加快我組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促進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樹立高效教學觀,逐步提高我組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業(yè)務水平,進而優(yōu)化教學,更好地為學生的成長服務。
。ǘ┍菊n題的創(chuàng)新之處
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圍繞“目標導學”,本著“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以課例研究為主要研究方式,采用“案例—評價—反思—交流”的教學流程,深入開展教學專題化研究,組織教師集體攻關。不斷提高研究的質量,探索在課堂教學中以“目標導學法”為特點的課堂教學方式。以創(chuàng)新教育理論引領課堂教學的發(fā)展,從而促進教師課堂教學能力以及駕馭課堂能力的提升,推動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發(fā)展。
二、課題研究的具體目標與主要內容
具體目標:
1、學生成才。學生協(xié)作互助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自學質疑能力等得到大幅度提升,形成積極主動、樂觀向上、自信自強、克服困難的良好心理素質,培養(yǎng)終身學習的習慣和公平競爭、集體合作的精神。
2、教師成長。通過“學習、實踐、評價、反思、交流、合作”的實踐策略,不斷提高教師在課堂教學方式改革過程中導學、導教、導練以及課后反思的能力。同時,通過這種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促使教師不斷鉆研業(yè)務,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育教學理論水平,促進廣大教師在改革中成長。
3、學校發(fā)展。通過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營造和諧快樂的學習氛圍,促進良好學風、教風、校風的形成,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全面促進學?沙掷m(xù)發(fā)展。
研究內容:
1、通過教師的`“目標導學”模式課堂教學示范、現(xiàn)場聽課、評課及問卷調查與訪談,總結模式優(yōu)點,使該模式能被其它教師認可。
2、通過示范課及輔導講座,使課題組教師基本掌握“目標導學”模式教學的基本流程,并進行實踐、創(chuàng)新與總結,實踐出適合各章節(jié)內容的課堂教學高效教學模式及優(yōu)秀教學案例。
3、通過不同的目標導入案例,觀察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與學生座談或問卷調查,總結出各章節(jié)的教學內容用什么樣的目標導入方式才能激發(fā)出學生最大的學習動機,獲得新課導入的優(yōu)秀案例。
4、如何組織教學,達成高效課堂。即:
。1)通過教學實踐,教師能確定哪些內容適合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哪些內容適合小組合作學習。
。2)通過學習,借鑒及對比實驗,教師掌握編“合作學習小組”的科學性。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總結出教師提出問題的科學性、有效性。
。4)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教師獲得采取什么樣的討論方式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從討論中得到收獲。
。5)通過了解、調查、追蹤對比,了解各學科、各章節(jié)哪些知識需適當拓展。
5、通過該模式的教學實踐研究發(fā)現(xiàn)和總結出還有哪些不足及困難。
課題研究報告 篇7
課題名稱:《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研究》 ——課題研究報告
價值分析:當課改的浪潮洶涌而至時,洋思中學的“先學后教”、杜郎口中學的“預習、展示、反饋”作為新型的教學形式像燦爛的浪花,分外引人注目,也給了我極大的啟示。 葉圣陶先生一貫主張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他把這一教育思想精練地概括為“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揭示了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辯證關系。《新課程標準》也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
預習,不是學生漫無目的地學,而是在教師簡明扼要地出示學習目標、提出自學要求、進行學前指導后,學生帶著思考題在規(guī)定時間內自學指定內容,完成檢測性練習(預習學案),并且能夠提出自己所感興趣的問題或是疑難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加以整合,互動性的生成自己新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設計。陶行知先生曾說:“教什么和怎么教,絕不是憑空可以規(guī)定的。他們都包含‘人’的問題,人不同,則教的東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著不同了!
鼓勵自主學習,激活學生思維,釋放學生潛能、促進個性發(fā)展,全面提升學生各方面素質,從而進行新型而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我的課前預習希望能夠幫助課堂教學所達成的目標。
研究報告
內容提要
在《新課程標準》以及“三全五優(yōu)化”教學研究的指導下,把洋思中學的“先學后教”與學生學情以及自身特點相結合,重點研究初中語文學生自主預習實踐的有效策略。研究中充分運用了實驗調查法了解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課前學生自主預習對于課堂有效性的提高;通過大量課例的觀察,運 用行動研究法從不同課例(新授課、復習課、作文課)、不同文體(小說、文言文、議論文、詩歌)、不同載體(學案、批注、作品、檢測),分析了學生的各種自主預習對于課堂教學的影響;通過課例實施與推廣,提出了初中語文常規(guī)新授課不同文體以及復習的自主預習的標準,形成不同載體的預習形式,提煉出初中語文預習的系統(tǒng)設計、有效實施和分析到位的策略。在運用中較好地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可操作性和積極性,并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設計貼近學生特點和需要,減少課堂隱形浪費。
一、課題的界定
自主預習中的“自主”是指自愿、自覺、自主、自立的學習態(tài)度、能力策略等因素綜合而成的一種學生主導學習的內在機制,也就是說學生在教師引導后慢慢發(fā)自內心的去做這項工作,并且在這個基礎上試著一定程度的指導和控制自己學習的能力,像制訂目標,針對不同學習任務選擇不同學習方法和學習活動。對筆者來說,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的過程其實就是在一定的教育機制中為孩子們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以及協(xié)調自主學習與教育教學目標的關系。
預習,這里指語文預習,是學生在新授課前按一定的學習要求對語文新教材或新課文作自我學習的活動,是語文教學過程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是學習新知識的起點(一般放在課外進行)。自學預習是學生們通過自己的獨立鉆研,掌握知識和技能的能力。正式講解課文是學生施展自學能力的戰(zhàn)場,預習便是學生培養(yǎng)提高自學能力的練兵場。其實,預習決非一般意義上的通讀和瀏覽,而是一種復雜的智力活動。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往往需要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和能力,去感知新的課文,去開展觀察、識記、聯(lián)想、想象、辨析、比較、綜合等一系列智力活動,去鍛煉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基于以上的認識,筆者的研究把語文學習的第一環(huán)節(jié)——預習作為培養(yǎng)學生自學愿望和能力的一個突破口!俺踔姓Z文的自主學習教學實踐研究”就是筆者針對長期以來學生在語文學習總體上存在著被動功利、忽視自我能動性發(fā)揮的規(guī)律,以機械的完成為本位而非以人的發(fā)展為本位等問題,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在教師引導的基礎上養(yǎng) 成自主預習的習慣,在自我預習的發(fā)現(xiàn)和質疑中發(fā)展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強調體驗感悟。
二、課題研究的政策或理論依據(jù)
1、《新課程標準》
《新課程標準》提出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預習是語文學習中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它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的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促進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
2、“三全五優(yōu)化”教學研究
“三全五優(yōu)化”是貫徹落實《新義務教育法》,深入素質教育的要求。是貫徹落實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規(guī)范中小學辦學行為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見的必然。是對課堂教學改革的整合與提升,促進“學有所教”向“學有優(yōu)教”轉變的重要舉措。真正要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提升學生的全面素質,關注三維目標的有效達成;在課堂上實施全程管理,關注教與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要做到教師能夠達成優(yōu)化學習目標、優(yōu)化問題設計、優(yōu)化互動生成、優(yōu)化自主體驗、優(yōu)化評價矯正的設定,學生的.自主預習尤為重要。
3、素質教育
學習,從素質教育的功能看,應該充分考慮人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主動精神和個性差異,注重形成健全的人格。從素質教育的價值取向看,關注“人的發(fā)展”,關注三維目標的有效達成,并以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fā)展作為核心價值。所以教師課堂對學生而言不應該是被動和機械的,而是鼓勵學生熱愛學習、創(chuàng)新思考和樂觀生活,而這樣的“主動教育”需要學生在課前做預定的基礎工作,也就是預習。將被動預習轉化主動預習,在課堂教學設計和組織過程中,能夠更深入研究如何真正面向全體學生,讓孩子也更明確自己的需要,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收獲和進步。
三、課題研究的提出
1、學生課前預習現(xiàn)狀
預習,并不讓人陌生,只是我們現(xiàn)在提倡的預習很大程度上只是簡單的看看書,粗泛的走走過場。學生對預習過的文章往往一知半解,甚至完全陌生,老師對學生的預習情況也不清楚,而課上 “提問法”、“討論法”、“啟發(fā)式”就在這樣的互不了解中倉促進行,教學的實際效果可想而知。
2、學生預習的必要性
多年來,特別是新課程改革以來,學校始終把課堂當作推行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積極開展對課堂教學的研究與實踐,為進一步推行新課堂改革,我區(qū)也進行 “三全”“五優(yōu)化”的課堂教學研究和實踐。這種教學方式,要求教師要善于引導思維、啟迪智慧,讓學生在自學中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提煉問題,以更好的參與教學活動。這么一來,無論是是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益,進行“減負增效”的有效教學,還是促進師生教育觀念轉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都離不開預習。學生學會自主預習,并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質疑,在課湯上才能充分的表達、交流、分享“自己的聲音”。
四、課題研究的目的
當課改的浪潮洶涌而至時,洋思中學的“先學后教”、杜郎口中學的“預習、展示、反饋”作為新型的教學形式像燦爛的浪花,分外引人注目,也給了我極大的啟示。葉圣陶先生一貫主張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他把這一教育思想精練地概括為“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揭示了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辯證關系!缎抡n程標準》也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
預習,不是學生漫無目的地學,而是在教師簡明扼要地出示學習目標、提出自學要求、進行學前指導后,學生帶著思考題在規(guī)定時間內自學指定內容,完成檢測性練習(預習學案),并且能夠提出自己所感興趣的問題或是疑難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加以整合,互動性的生成自己新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設計。陶行知先生曾說:“教什么和怎么教,絕不是憑空可以規(guī)定的。他們都包含‘人’的問題,人不同,則教的東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著不同了!
鼓勵自主學習,激活學生思維,釋放學生潛能、促進個性發(fā)展,全面提升學生各方面素質,從而進行新型而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我的課前預習希望能夠幫助課堂教學所達成的目標。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方法及過程
一)課題研究內容
1、典型文體的基本預習要求。
2、不同課例、不同文體、不同載體的學生自主預習策略以及反思
3、通過典型案例研究學生自主預習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系。
二)課題研究的方法及過程
本課題的研究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前期準備階段:
主要工作是學習科研理論,對學生預習情況進行摸底調查,設計方案,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意識,教會預習方法,打好預習基礎。收集資料,擬定課題研究方案,申報立項。
2、探索階段:
指導學生學會預習,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具備一定的預習能力,進行探索性預習。通過大量課例的觀察,運用行動研究法從不同課例(新授課、復習課、作文課)、不同文體(小說、文言文、議論文、詩歌)、不同載體(學案、批注、作品、檢測),分析了學生的各種自主預習對于課堂教學的影響。
① 在研究的過程中不斷通過區(qū)域教研活動和備課活動,通過不同教師課堂教學設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設計實施。參加了20xx年“語文報杯”名家語文研討會,聽取各級公開課36節(jié),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進完善自己的方式方法以及成果。
② 運用行動研究法,不同課例(新授課、復習課、作文課)、不同文體(小說、文言文、議論文、詩歌)、不同載體(學案、批注、學生制作),分析了學生的各種自主預習對于課堂教學的影響,究出對策,并通過典型案例研究學生自主預習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系。
、 運用調查研究法,對學生預習前后的文本理解、有效幫助以及存在問題做了課例的調查(《醉翁亭記》)。對學生一年以來的于都習慣養(yǎng)成做了感悟式調查(見附錄六)
調查研究預習課對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自學愿望和能力培養(yǎng)的結果,收集整理課題研究的過程性資料,進行分析、歸納、提煉、總結,撰寫報告,申請結題。
六、課題研究的成果
一)規(guī)范了常規(guī)新授課不同文體以及復習課預習要求:
1、現(xiàn)代文預習
A.標小節(jié)號,閱讀文本。閱讀文本時注意書前提示、課文、注解和練習。關鍵是讀好文本。
一讀明文體,了解基本內容,二讀進行勾畫批注。
B.勾畫批注。在閱讀的過程中,將一些關鍵性的字、詞、句勾畫出來。文體不同,勾畫的
重點不同。記敘文:勾畫表明事情發(fā)展的過渡性語句,揭示中心主旨的抒情議論句,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語句。說明文:勾畫說明對象,每一節(jié)的中心句即揭示說明對象的特征或原理的句子,過渡性語句。議論文:勾畫論題或論點,每一節(jié)的關鍵詞句,過渡性或總說性的語句;勾畫好詞好句,積累語言;不能理解的語句。
C.梳理。結合課文的注釋和一些工具書,掃清閱讀障礙,過字詞關。新教材的每一篇課文后都有“讀一讀 寫一寫”,學生可以將查出來的字音詞意寫
在上面,便于以后復習。學生還可以自主查閱有關作者及寫作背景的資料,以便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梳理文章結構,理清作者思路,把握中心。
D.質疑提問。在預習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注意不懂之處,有質疑的精神。同時將自己不理
解之處,用完整的語言表述出來,形成問答,便于提問。
E.閱讀推薦。找一找類似的文章,準備好課堂推薦交流。
2、文言文預習
A.通讀正音。閱讀全文,查找生字,流利朗讀。
B.梳理文意。結合注解和參考書,翻譯原文。
C.質疑。不能解釋的詞句做好記號,準備提問交流。
3、復習課預習
A.明確考點
B.搜集相關例題(做過的練習試卷),歸納常見的不同問法。
C.結合參考答案,梳理考點的解題思路。
二)形成不同載體的預習形式:
1、學案式
這是進行指導性預習的最好方式,由教師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如針對《醉翁亭記》設計的預習學案,從文學常識、文本初識、對話讀者、知識遷移的角度對學生的預習做了比較規(guī)范的指導;同時,預習學案和課堂學案是相輔相成的,以便學生能夠更清楚的明確學習目標,完成學習任務,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此外,教師預習諸問題的設計和課堂主題的設計可以一脈相連,以便減少課堂隱形浪費,提高課堂效率
2、批注式
這類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自我解讀,挖掘文本,加強與作者對話的能力,對學生的文體學
習有很好的指導作用,比如小說批注人物形象和環(huán)境描寫,說明文批注說明對象、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語言,議論文批注論點、論據(jù),文言文批注重要文言語法現(xiàn)象等等。這樣系統(tǒng)化的預習指導其實對學生進一步加強自己的閱讀能力有很大的幫助。通過批注、旁注,把握主題內容,賞析人物形象,體味語言美感,發(fā)掘文本疑問,有待進一步加強課堂學習的興趣和活力。
3、作品式
這類預習通常需要較長時間的準備,適用于作文課、綜合實踐課程,對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有重大意義。如作文預習前的資料收集、特別是具有自身特色的制作(身邊的她生活狀態(tài)調查、班級年度人物評選、學生的照片故事串接),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很大的觸動和啟發(fā);比如綜合實踐課前學生的演講、辯論、朗誦等多種形式的預習可以全面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表達和創(chuàng)新能力。
4、檢測式
這是為了提高課堂效率,將基礎性知識的學習交由學生自主完成,在課上自由討論。檢測的形式可以多樣:字詞的默寫、文言基礎語法知識點的初步整理等等。
三)進行了典型課例的預習(附錄一~五)
1、作文課課例
2、小說課例
3、議論文課例
4、文言文課例
四)分析了學生自主預習對有效課堂的影響:
1、教師對學生的預習要進行必要有效的指導
預習是我們理解課文,把握課文內容的前提。但預習并不是意味著只是讓學生自己去完成預習的任務,教師不管不問。那么,就對預習缺乏有效的控制與調整,教師在預習課中的主導作用就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學生讀沒讀課文,理解到什么程度,是否真正深入到課文當中去,存在什么問題和疑惑,作為教師的我們很難了解地很清楚,即使有些學生把預習的內容做到了本子上,但是不是自己獨立完成的我們也很難確定。洋思中學的王校長曾說:“放手不等于放任,自學不等于自流,F(xiàn)在看來,這是何其經典的兩句話!加強教師對預習課堂的調控力度,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才是解決預習課效率低的重要因素。指導的形式或者說是載體可以是多種多樣
2、關注學生預習中的質疑并生成進教學設計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倍耙伞庇质墙涍^深入思考,主動探究才能產生的。所以,每次學習新課文之前,我都會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在旁邊作上記號或寫上相應的問題,以幫助我和學生共同從教材中獲得更生動鮮活豐富的信息。文言文的預習質疑根據(jù)文章稱常會有兩類側重。有的文章內容主旨并不深奧,比如《送東陽馬生序》,勸勉勤奮苦學的思想很明確,所以學生的質疑大多集中在是文章字詞上,特別是文中多次出現(xiàn)的虛詞“以”的用法,那么這樣的文章可能字詞梳理、文言知識點積累、包括背誦指導就特別重要。而有些文章表面上學生的字句理解沒有問題,而文章的內容或是主旨的卻比較深刻,比如《湖心亭看雪》中,文章通過預習似乎都能翻譯,但很多學生不了解“問其姓氏”與“曰金陵人”的關系,不理解“獨往湖心亭看雪”與“舟子喃喃曰”的矛盾,不理解文中的“癡”,那么這樣的文章也許文章字詞句的扎實可以放在內容的把握之后進行進一步鞏固。
所以,在上《醉翁亭記》之前,我詳盡的整理了學生們的預習質疑,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塊:(一)作者的醉翁之意究竟是什么,作者在樂什么,(二)文章的兩個重要虛詞——21個“也”和25個“而”的用法,為什么出現(xiàn)這么多次。在這個基礎上,我的教學目標第一課時就是幫助大部分學生解決質疑,激發(fā)學習興趣,抓住“醉翁”,抓住“樂”字,體會作者所樂的內涵。第二課時,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進行文言基礎點的整理,并且進行背誦指導,適當當堂 成誦。第三課時進行拓展延伸,比較閱讀,進一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主旨。
3、課堂教學上應該注重學預習生主體主動性的發(fā)揮
要相信學生,放心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預習成果的展現(xiàn),小組討論,可以二人組、四人組,也可以一排一組,在分組討論中,教師來回巡視,也可參與學生的討論之中,適當點撥啟發(fā)、引導、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在小組討論中,可分組評分,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集體榮譽感。還有一種是集體討論,即組織學生集體研討,討論后,學生對問題舉手發(fā)言,也可把學生請上講臺,大膽發(fā)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表現(xiàn)欲。對于一些仍有疑難的,學生學了也不解的,教師就要教了,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明辨是非,尋找結論。
預習的呈現(xiàn)也要體現(xiàn)課堂教學的全程性。就是在每個環(huán)節(jié)上都留給學生閱讀、思考、交流、活動的時間和機會,而不是某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參與自學,其他環(huán)節(jié)依然教師主宰課堂。
4、重視師生課后的反思溝通共同成長
就是讓師生分別做自我檢查、自我總結,每節(jié)課后的預習對課堂學習有什么幫助,獲得了什么,還欠缺哪些,諸如此類。思考反省做得好的、有深刻理解的地方,這個做法有助于促進學生的思考能力以及自我總結的能力。
五)探索和提煉了初中語文學生自主預習的有效策略
通過大量課例的觀察,運用行動研究法從不同課例(新授課、復習課、作文課)、不同文體(小說、文言文、議論文、詩歌)、不同載體(學案、批注、學生制作),分析了學生的各種自主預習對于課堂教學的影響;通過課例實施與推廣,提出了初中語文自主預習的標準,提煉出初中語文預習的系統(tǒng)設計、有效實施和分析到位的策略。在運用中較好地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可操作性和積極性,并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設計貼近學生特點和需要,減少課堂隱形浪費。
七、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反思
在當前進一步推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學觀念上應進一步以生為本,為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和激勵學生主動學習的角度開展課堂教學。學生自主預習對有效課堂有極大的影響,所以教師對學生的預習要進行必要有效的指導,關注學生預習中的質疑并生成進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上應該注重學預習生主體主動性的發(fā)揮,重視師生課后的反思溝通共同成長。因此,教師預習的主問題設計與課堂教學主問題設計的關系如何緊密聯(lián)系又有創(chuàng)新;對部分自主質疑能力較弱的學生的預習指導,如何引導調動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對初三學生的預習指導,如何進行還有待進一步實踐研究。此外,引導學生方面,還須大膽放手,做足課前功夫,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講評課的流暢性、藝術性和吸引力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結果分析
一、規(guī)范了常規(guī)新授課不同文體以及復習課預習要求:
1、現(xiàn)代文預習
A.標小節(jié)號,閱讀文本。閱讀文本時注意書前提示、課文、注解和練習。關鍵是讀好文本。
一讀明文體,了解基本內容,二讀進行勾畫批注。
B.勾畫批注。在閱讀的過程中,將一些關鍵性的字、詞、句勾畫出來。文體不同,勾畫的
重點不同。記敘文:勾畫表明事情發(fā)展的過渡性語句,揭示中心主旨的抒情議論句,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語句。說明文:勾畫說明對象,每一節(jié)的中心句即揭示說明對象的特征或原理的句子,過渡性語句。議論文:勾畫論題或論點,每一節(jié)的關鍵詞句,過渡性或總說性的語句;勾畫好詞好句,積累語言;不能理解的語句。
C.梳理。結合課文的注釋和一些工具書,掃清閱讀障礙,過字詞關。新教材的每一篇課文后都有“讀一讀 寫一寫”,學生可以將查出來的字音詞意寫在上面,便于以后復習。學生還可以自主查閱有關作者及寫作背景的資料,以便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梳理文章結構,理清作者思路,把握中心。
D.質疑提問。在預習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注意不懂之處,有質疑的精神。同時將自己不理
解之處,用完整的語言表述出來,形成問答,便于提問。
E.閱讀推薦。找一找類似的文章,準備好課堂推薦交流。
2、文言文預習
A.讀正音。閱讀全文,查找生字,流利朗讀。
B.梳理文意。結合注解和參考書,翻譯原文。
C.質疑。不能解釋的詞句做好記號,準備提問交流。
3、復習課預習
A.明確考點
B.搜集相關例題(做過的練習試卷),歸納常見的不同問法。
C.結合參考答案,梳理考點的解題思路。
二、形成不同載體的預習形式:
1、學案式
這是進行指導性預習的最好方式,由教師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如針對《醉翁亭記》設計的預習學案,從文學常識、文本初識、對話讀者、知識遷移的角度對學生的預習做了比較規(guī)范的指導;同時,預習學案和課堂學案是相輔相成的,以便學生能夠更清楚的明確學習目標,完成學習任務,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此外,教師預習諸問題的設計和課堂主題的設計可以一脈相連,以便減少課堂隱形浪費,提高課堂效率
2、批注式
這類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自我解讀,挖掘文本,加強與作者對話的能力,對學生的文體學
習有很好的指導作用,比如小說批注人物形象和環(huán)境描寫,說明文批注說明對象、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語言,議論文批注論點、論據(jù),文言文批注重要文言語法現(xiàn)象等等。這樣系統(tǒng)化的預習指導其實對學生進一步加強自己的閱讀能力有很大的幫助。通過批注、旁注,把握主題內容,賞析人物形象,體味語言美感,發(fā)掘文本疑問,有待進一步加強課堂學習的興趣和活力。
3、作品式
這類預習通常需要較長時間的準備,適用于作文課、綜合實踐課程,對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有重大意義。如作文預習前的資料收集、特別是具有自身特色的制作(身邊的她生活狀態(tài)調查、班級年度人物評選、學生的照片故事串接),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很大的觸動和啟發(fā);比如綜合實踐課前學生的演講、辯論、朗誦等多種形式的預習可以全面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表達和創(chuàng)新能力。
4、檢測式
這是為了提高課堂效率,將基礎性知識的學習交由學生自主完成,在課上自由討論。檢測的形式可以多樣:字詞的默寫、文言基礎語法知識點的初步整理等等。
三、進行了典型課例的預習(附錄一~五)
1、作文課課例
2、小說課例
3、議論文課例
4、文言文課例
四、分析了學生自主預習對有效課堂的影響:
1、教師對學生的預習要進行必要有效的指導
預習是我們理解課文,把握課文內容的前提。但預習并不是意味著只是讓學生自己去完成預習的任務,教師不管不問。那么,就對預習缺乏有效的控制與調整,教師在預習課中的主導作用就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學生讀沒讀課文,理解到什么程度,是否真正深入到課文當中去,存在什么問題和疑惑,作為教師的我們很難了解地很清楚,即使有些學生把預習的內容做到了本子上,但是不是自己獨立完成的我們也很難確定。洋思中學的王校長曾說:“放手不等于放任,自學不等于自流,F(xiàn)在看來,這是何其經典的兩句話!加強教師對預習課堂的調控力度,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才是解決預習課效率低的重要因素。指導的形式或者說是載體可以是多種多樣
2、關注學生預習中的質疑并生成進教學設計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倍耙伞庇质墙涍^深入思考,主動探究才能產生的。所以,每次學習新課文之前,我都會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在旁邊作上記號或寫上相應的問題,以幫助我和學生共同從教材中獲得更生動鮮活豐富的信息。文言文的預習質疑根據(jù)文章稱常會有兩類側重。有的文章內容主旨并不深奧,比如《送東陽馬生序》,勸勉勤奮苦學的思想很明確,所以學生的質疑大多集中在是文章字詞上,特別是文中多次出現(xiàn)的虛詞“以”的用法,那么這樣的文章可能字詞梳理、文言知識點積累、包括背誦指導就特別重要。而有些文章表面上學生的字句理解沒有問題,而文章的內容或是主旨的卻比較深刻,比如《湖心亭看雪》中,文章通過預習似乎都能翻譯,但很多學生不了解“問其姓氏”與“曰金陵人”的關系,不理解“獨往湖心亭看雪”與“舟子喃喃曰”的矛盾,不理解文中的“癡”,那么這樣的文章也許文章字詞句的扎實可以放在內容的把握之后進行進一步鞏固。
所以,在上《醉翁亭記》之前,我詳盡的整理了學生們的預習質疑,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塊:(一)作者的醉翁之意究竟是什么,作者在樂什么,(二)文章的兩個重要虛詞——21個“也”和25個“而”的用法,為什么出現(xiàn)這么多次。在這個基礎上,我的教學目標第一課時就是幫助大部分學生解決質疑,激發(fā)學習興趣,抓住“醉翁”,抓住“樂”字,體會作者所樂的內涵。第二課時,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進行文言基礎點的整理,并且進行背誦指導,適當當堂成誦。第三課時進行拓展延伸,比較閱讀,進一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主旨。
3、課堂教學上應該注重學預習生主體主動性的發(fā)揮
要相信學生,放心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預習成果的展現(xiàn),小組討論,可以二人組、四人組,也可以一排一組,在分組討論中,教師來回巡視,也可參與學生的討論之中,適當點撥啟發(fā)、引導、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在小組討論中,可分組評分,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集體榮譽感。還有一種是集體討論,即組織學生集體研討,討論后,學生對問題舉手發(fā)言,也可把學生請上講臺,大膽發(fā)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表現(xiàn)欲。對于一些仍有疑難的,學生學了也不解的,教師就要教了,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明辨是非,尋找結論。
預習的呈現(xiàn)也要體現(xiàn)課堂教學的全程性。就是在每個環(huán)節(jié)上都留給學生閱讀、思考、交流、活動的時間和機會,而不是某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參與自學,其他環(huán)節(jié)依然教師主宰課堂。
4、重視師生課后的反思溝通共同成長
就是讓師生分別做自我檢查、自我總結,每節(jié)課后的預習對課堂學習有什么幫助,獲得了什么,還欠缺哪些,諸如此類。思考反省做得好的、有深刻理解的地方,這個做法有助于促進學生的思考能力以及自我總結的能力。
五、探索和提煉了初中語文學生自主預習的有效策略
通過大量課例的觀察,運用行動研究法從不同課例(新授課、復習課、作文課)、不同文體(小說、文言文、議論文、詩歌)、不同載體(學案、批注、學生制作),分析了學生的各種自主預習對于課堂教學的影響;通過課例實施與推廣,提出了初中語文自主預習的標準,提煉出初中語文預習的系統(tǒng)設計、有效實施和分析到位的策略。在運用中較好地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可操作性和積極性,并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設計貼近學生特點和需要,減少課堂隱形浪費。
課題研究報告 篇8
一、研究背景
考試改革和課程標準的要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在"考試招生制度改革"部分指出要"著重考察綜合素質和能力"(教育部,2010)、《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提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教育部,2003)、概要寫作題型要求學生具備基本的英語閱讀能力,觀察分析能力,邏輯思考能力,概括能力等,考察的正是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思維能力、本文擬從近年來高考出現(xiàn)的新題型進行分析,特別是對山東,浙江等幾個課改試驗區(qū)的設計,采用的新題型的背景和意義進行初步研究,著重從加強聽力訓練,依然重視閱讀教學,重新審視口語教學等三個方面簡要闡述了自己的看法,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出一些初步思考與建議、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以下簡稱高考)作為一種選拔人才最好的手段,是我國影響最大的選拔性考試。為了提高英語的教學質量,我國在不斷強化和改革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教學,以改善其不合理的地方。浙江省于2014年提出的新高考改革方案在很多方面都進行了改革,尤其對英語教學,不僅可以進行提前考,而且三年兩次機會。因此對面臨此次改革的第一屆高考生來說,研究他們的英語學習觀念和英語學習動機是很有意義的。通過研究他們,才能讓學校和教師了解,從而更好地迎接這次挑戰(zhàn)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對浙江省余姚中學的高一學生進行了學習觀念和學習動機的調查。調查發(fā)現(xiàn),即使英語高考有變化,但是教師和學校沒有變化,以至于學生有心無力,其學習觀念,學習動機也就沒有多大的變化。通過進一步的訪談發(fā)現(xiàn),高考新方案出臺已有大半年,可是學校及教師沒有很深刻的認識到這次改革方案的變化,并且沒有很及時地提出相對應的措施,仍然按以往的教學進行教學。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新的英語高考改革方案對學生英語學習存在積極的反撥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學生對英語感興趣,增加了學習時間,學習策略上也有一定的積極性。因此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以下建議:教師應該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合理布置作業(yè)難度,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以及集體備課,集體研究式教學。
二、概念界定
1、題型和命題形式的變化:閱讀理解分為兩節(jié),增加了“七選五”任務型閱讀理解題。浙江卷增加讀后續(xù)寫和概要寫作。
2、更加突出能力立意:閱讀理解部分的事實細節(jié)題減少,推理判斷題的量居高不下,增加了難度較大的理解文章的基本結構和理解作者的意圖、觀點和態(tài)度的題目。對考生校驗語篇中語言知識錯誤的能力要求提高。
3、融文化意識的考查于閱讀之中:尤其在2020年的完形填空中,試題不僅考查考生在具體的語篇中正確理解詞匯的意義和靈活運用詞匯能力的同時,還考查考生文化意識中的跨文化交際能力。2020年全國I卷高考英語測試“是一次讓考試成為考生運用知識、根植文化、體味生活、培養(yǎng)素養(yǎng)、凈化心靈、引領價值取向的人生歷程。今年高考英語根據(jù)26個省市需要分別命制了全國I、IIIII卷供不同的省市使用,但試題力求平穩(wěn)、難易度適中,其語言材料語境真實,語言地道,素材與現(xiàn)實生活息息相關,時代感強,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融知識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于一體。試題覆蓋面廣,又重點突出。
英語學科同其他學科一樣,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和核心內容,強化高考考試內容的育人導向。堅持在試題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治理念,考查綜合素養(yǎng)。在命題中注重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注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要增強題型的考核功能,創(chuàng)設新題型,尤其是開放性試題,在確保高考的基礎性、綜合性和應用性的同時,確保國家教育考試的科學性、導向性和規(guī)范性。
三、理論依據(jù)
1、依據(jù)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為指導。馬克思主義在論述人的全面發(fā)展時指出:要使人的“一切天賦(潛能)得到充分發(fā)揮”。人的潛能充分發(fā)展是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方面,是人的身體和精神、生理和心理得到充分自由發(fā)展的重要內容。如何使人的潛能得到充分發(fā)展已成為世界關注的人才培養(yǎng)方面的前沿課題。
2、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為指導!敖嬛髁x學習理論”主張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認為知識不是由教師灌輸?shù),而是由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過協(xié)作、討論、交流、互相幫助(包括教師提供的指導與幫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資源主動建構的。“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則強調教師要成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而不是課堂的“主宰”和知識灌輸者;要求學生主要通過自主發(fā)現(xiàn)的方式進行學習。
3、核心素養(yǎng)理論。面對日新月異的`社會與經濟變革,全球許多國際組織、國家和地區(qū)都在思考如何培養(yǎng)未來的公民,以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21世紀的工作與生活。為此,他們基于對未來公民形象的追問,提出了21世紀技能、21世紀核心素養(yǎng)、關鍵素養(yǎng)、綜合能力、共通能力、核心素養(yǎng)等理念。這些理念甚至成為許多國家或地區(qū)制定教育政策、開展教育改革的基礎。
4、以新方略教材為藍本,夯實基礎知識,對照《考綱》和《考試說明》,全面排查和梳理知識點,幫助學生全面且系統(tǒng)地掌握高中所學英語基礎知識,讓學生溫故而知新,查缺補漏,通過對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歸納擴展,歸類辨析。抓好詞匯,語法教學,加強聽力訓練,提高學生語篇閱讀能力,培養(yǎng)其正確的應試技巧,進一步落實規(guī)范答題,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傊,通過高考模擬調適心態(tài),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應試策略。力爭通過高考復習使盡可能多的學生達到高考能力要求,信心十足地走進考場。
四、課題假設
英語學科同其他學科一樣,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和核心內容,強高考考試內容的育人導向。堅持在試題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治理念,考查綜合素養(yǎng)。在命題中注重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注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要增強題型的考核功能,創(chuàng)設新題型,尤其是開放性試題,在確保高考的基礎性、綜合性和應用性的同時,確保國家教育考試的科學性、導向性和規(guī)范性。
五、研究目標
近五年全國高考英語新課標卷命題分析及備考啟示
本文就20xx年全國高考英語新課標卷的命題立意、考查內容、考試情況、考生答題情況、存在問題等做深入的分析,以便從中探索規(guī)律、得到啟示、進而有效地搞好復習備考工作。
六、研究內容
高考試題作為考試內容的載體和呈現(xiàn)形式,蘊含并集中體現(xiàn)了學校的育人導向,承載著中華民族的集體追求,對國家人才培養(yǎng)有著戰(zhàn)略性、基礎性和全局性的意義。
1、對近五年高考真題研究。
2、 本文就20xx年全國高考英語新課標卷的命題立意、考查內容、考試情況、考生答題情況、存在問題等做深入的分析。
3、分析高考新變化,新亮點。
4、制定模擬試卷,預測20xx高考題目。
七、研究方法
1、文獻法
閱讀新課程改革、學科核心素養(yǎng)等相關的教育文獻資料,提高新課程教育改革的理論素養(yǎng),提高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理論水平。
學習關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案例,方法與策略。
2、調查法
通過調查,了解英語學科教學的現(xiàn)狀,及嘗試迷你試卷帶來的成效。從而不斷完善培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方法與策略。
3、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法
以真題搜集的方式來研究,對每個題型做出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4、制定試卷。
通過高考模擬調適心態(tài),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應試策略。
課題研究報告 篇9
2004年8月至2005年4月,我們大興中學語文組在原有探索的基礎上,對“中考作文升格途徑”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的探索,經過10個月的有效訓練及按部就班的實施,達到了預期的目的,現(xiàn)報告如下:
一、問題的提出及研究的過程
問題的提出:
本課題主要著眼于中考作文提升檔次的研究,探索中考作文升格的基本途徑,尋求中考作文升格的有效方法。
中考作文不僅決定著語文的成績,也決定著學生的命運,根據(jù)調查,每年都有相當一批學生臨場發(fā)揮失常,這一方面是因為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不夠穩(wěn)定,更多的是因為學生對寫作心中無數(shù),拿不穩(wěn)吃不準。怎樣才能使學生在作文的寫作中做到心中有數(shù),既高效又穩(wěn)妥,實在是值得特別關注并加以認真研究和探討的。我們根據(jù)多年來中考所出現(xiàn)的諸多因素的分析發(fā)現(xiàn):
造成學生作文失分的原因不外乎:
1、給出“話題”,擬不出富有新意的、先聲奪人的“妙”題“佳”題。而題目恰恰是首先進入閱讀者眼簾的,若不能亮人眼目,定會遭人漠視。
2、結構平淡無奇,嫁接組合不見新意;柳暗難逢花明,尺水之間掀不起波瀾。
3、語言或晦澀,毫無光彩,或普普通通,沒有個性,不能吸引人。
針對此種情況,我們結合教學的實際,讓學生通過完整的訓練,在審題、組材、語言的運用乃至于表達的技巧和方法的運用方面都能得到突破,贏得發(fā)展,提升檔次,從而在中考中立于不敗之地。
研究過程:
我們的研究大致分三步:
1、整合相關材料,調整學生心理,賦予學生創(chuàng)新的信心和理念。
這一過程主要通過實際的調查,考察了學生作文的現(xiàn)狀,摸清了學生作文的底子,了解了學生心理,對學生進行了心理上的疏導,讓學生樹立自信,堅定創(chuàng)新的理念。
從網上下載了一批優(yōu)秀文章,搜集到一批有價值的作文資料并加以優(yōu)化,進一步整和了作文的資源。
相關調查材料見附件。
2、具體實踐,落實寫作。
按部就班,完成預設的初三基本的訓練文題,進行了作文的一般訓練,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認認真真的書寫,細心的審題,合理的選材等),形成扎實的基本功,在此基礎上,于實際訓練中有意識的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形成創(chuàng)新的理念和意識,為后面的綜合訓練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用三個月的時間,16次訓練,完成三個專題:
“巧妙擬題,閃亮你的眼睛!
“精巧結構,震撼你的'心魄!
“個性語言,陶醉你的情懷!
三個訓練,使之既各自獨立又相互關聯(lián),梯次遞進,綜合延伸。大面積提升學生中考作文水平,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和方法,使作文的檔次升格,提供一批范文,化解迷津,提供一些方法,登堂入室,強化訓練,一步步臻于化境。
詳細材料見附件一:《輕松升格愉快作文——中考迎考作文訓練全過程》
3、材料整合與分析
針對訓練及相關材料進行細致的分析并加以總結,歸納篩選,找出經驗和不足。
二、研究結果及成效分析
。ㄒ唬┭芯砍尚В
1、學生受益
由于我們計劃周密,安排妥當,學生從切實的訓練獲益匪淺,其寫作能力有了長足的發(fā)展。
思路更開闊,不再局限于身邊人,身邊事,同學生病老師幫,一分錢拾來拾去,不是宿舍便是伙房。由身邊而社會、自然、宇宙……無不可入視野之事,無不可寫作之內容。
文筆清秀了,清詞麗句迭出,妙言巧語皆是,不再覺得寫作是一件苦事、累事、煩瑣事。
創(chuàng)新的意識和欲望增強了,學生有了創(chuàng)作的沖動,寫作的欲望,不用再一切靠老師指點,不撥不動。
語言成熟了,個性化的語言讓每一個同學都與眾不同,各有魅力,盡展風彩。
有了強烈的探究意識,學習的氣氛濃烈了,不僅寫作如此,連帶帶動了其他學習,使學生增強了主動性,為未來個人的發(fā)展,尊定了好的基礎,部分學分自己組稿、自己投稿且收獲頗豐。
第一次調查大部分學生不知功夫該下在何處,特別是對題目的擬制,無人去作專門的思考。
結構的安排,隨意現(xiàn)象較嚴重。
而個性化的語言,更不愿涉足。
經過訓練,90%以上的學生不僅知道功夫該下在何處,且能措置得當,著力打造亮點。
2、教師受益
課題的研究,使教師積累了經驗,總結了得失,更密切的關注教學、關注教改,有效提高了個人素質,不僅視野開闊,理論素養(yǎng)提高,教學理念更新,還密切了師生關系,教師和學生同臺競技,教師的威信無形中提高了,教師成為新課改的實施者、推動者和創(chuàng)造者,部分教師深鉆猛挖,多方尋求,寫出了一批高質量的稿件。
3、學校:學校受益
課題研究實施過程中,帶動了一大批教師不同程度的參與,他們或提供資料,或整合資源,或上網查閱相關資料,全校的研究風氣為之一新。玩游戲的少了,無所事事的少了,不僅減少了一些無益的扯皮現(xiàn)象,還帶動了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
(二)研究成果:
1、在本課題研究期間,有《打造亮點引人注目》發(fā)表于《新作文·中學作文教學研究》;《一枝紅杏出墻來——例談話題作文的擬題藝術》發(fā)表于《中學語文報》;《開發(fā)這一片沃土》發(fā)表于《語文學習報》;《巧擬·妙扣·活引》發(fā)表于《初中生優(yōu)秀作文》。同時撰寫一批語文教學、作文教學的研究論文多篇,積累了相當一批寫作材料。
2、研究期間學生創(chuàng)作出富有創(chuàng)意的個性鮮明的文章多篇,創(chuàng)作字數(shù)達數(shù)十萬字!读泓c調查——關注》及《敢于創(chuàng)新善于創(chuàng)新》發(fā)表于《初中生閱讀世界》;《責任是什么》發(fā)表于《作文導報》。
3、學生多人在《語文天地網》創(chuàng)設個人發(fā)表頁。
作文的寫作盡管涉及到方方面面,但并不是無跡可尋,無處下手,只要抓住關鍵,由此入手,就完全可使你的文章得以改觀。作文的升格是指在原來基礎上的提高,更要抓住關鍵。一般來說考場作文之所以能引起改卷老師的青睞,首先要有獨特新穎的標題,讓人一見傾心,難以割舍。其次,是新奇別致的結構,使人握腕,為之稱道。再就是鮮活的個性化的語言,叫人涵詠再三,心向往之。從這三個方面入手加以訓練,不必占用相當多的時間,花費相當多的時間,學生即可以大大提升作文的水準,在中考中顯露頭角,脫穎而出。
1、擬制新穎別致的標題,
2、創(chuàng)新富有情趣的結構,
3、展示個性化的鮮活語言。
訓練循環(huán)往復,突出中心,逐步提高,愉快作文,輕松升格。應該說課題的研究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大面積提升了學生的作文水平,從中考一練可以看得出來,90%的學生的作文均較理想。
當然,無須諱言,由于初三時間緊、任務重,有些作文的教學任務受到了沖擊,部分影響了訓練的效果。這些當在以后的訓練和研究中予以關注,更恰當?shù)陌才庞柧毜牟襟E。
本來想通過訓練編輯一套完備的合理、有序、實用性強的作文材料,為以后的學生作文輕松升格提供訓練材料,但受條件的限制,特別是理論水平的影響,未能如愿,當在以后的研究中努力補其不足,使材料更豐富、更詳實、更有實用價值,且具備相當?shù)睦碚撍疁省?/p>
三、問題思考
課題主要解決的是形式上的問題,而作文卻不僅僅是形式,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沒有鮮活的內容、深邃的意境、火熱的情感,形式也就毫無意義和價值,所以作文的升格還需要站在更高的高度去審視,這就需要教師不斷的去更新觀念,不斷的提升理論素養(yǎng),以更充實的儲備,去參與、去實施,這樣才能游刃有余的駕御訓練,研究新的途徑,開拓新的渠道,為作文教學開創(chuàng)爽朗的新天地。
本課題主要面對的是初三學生,那么初一、初二是否也可以進行呢?若進行應注意哪些問題?其心理發(fā)展、材料儲備、語言歷練需要解決哪些問題?其課堂的設計是否可借鑒初三模式或另辟蹊徑,從其他方面入手?
總之,作文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其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都有待拓展。我們相信,只要有一雙會發(fā)現(xiàn)的眼睛,有一個不停思考的大腦,有堅持不懈的毅力,那么作文研究必會結出豐碩的果實。
四、參考文獻
本課題在研究過程中得到縣教科室張銳主任的指導,參閱或借用了《中學語文教學》、《中學語文教學參考》、《語文報》、《中學語文報》《語文學習報》等多家教育教學雜志的文章,在此一并致謝!
五、主要附件目錄
1、《輕松升格愉快作文——中考迎考作文訓練全過程》
2、《打造亮點引人注目》《新作文·中學作文教學研究》
3、《一枝紅杏出墻來——例談話題作文的擬題藝術》《中學語文報》2005
4、《開發(fā)這一片沃土》《語文學習報》2005
5、《巧擬·妙扣·活引》《初中生優(yōu)秀作文》
6、《零點調查——關注》及《敢于創(chuàng)新善于創(chuàng)新》《初中生閱讀世界》;《責任》發(fā)表于《作文導報》。
課題研究報告 篇10
一、問題的提出
陜西省委、X政府做出了關于省市共建大西安的決策,提出要力爭早日把西安建成開放包容、產業(yè)高端、功能完備、宜居宜游、歷史文化特色鮮明的國際化大都市的宏偉目標。陜西省第十二次黨代X也提出要真正把建設大西安、帶動大關中、引領大西北的要求落到實處,提出到20xx年西安市要建成為人口規(guī)模1000萬國際化大都市,實現(xiàn)經濟實力新跨越,在這一背景下我們不難預料未來會有更多外來人口涌入西安市。而以西安的生態(tài)承載力能否接納大量的外來人口,是關系到大西安戰(zhàn)略,以及關中——天水經濟區(qū)規(guī)劃目標能否真正實現(xiàn)的大問題。不難預料,在未來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和生態(tài)承載力問題會成為西安市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因此,如何突破生態(tài)瓶頸,以相對脆弱的生態(tài)承載力容納既定的人口數(shù)量目標,實現(xiàn)西安市可持續(xù)發(fā)展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重大問題。
二、研究目標
在可持續(xù)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指導下,將生態(tài)足跡理論與城市人口規(guī)模有機結合起來,構建生態(tài)足跡模型,測算西安市生態(tài)承載力的強弱,分析西安市的適度人口規(guī)模并建立相應的人口——資源評估預警機制,為西安市未來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參考意見,為政府決策提供理論依據(jù),這是本課題的研究目標。
三、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在運用生態(tài)足跡理論研究區(qū)域適度人口規(guī)模這一領域,目前國內學者分別研究了南京市、杭州市、貴州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適度人口規(guī)模,而對作為西部重要省會城市的西安尚未有人用這一理論研究其生態(tài)承載力范圍內的適度人口規(guī)模,評價其可持續(xù)發(fā)展程度。本課題會在一定程度上填補這一理論空白。
2.實踐意義:在西部大開發(fā)和構建關中——天水經濟區(qū),這一背景下我們不難預料未來會有更多外來人口涌入作為絲綢之路重要城市的西安市。而以西安的生態(tài)承載力能否接納大量的外來人口,是關系到大西安戰(zhàn)略,以及關中——天水經濟區(qū)規(guī)劃目標能否真正實現(xiàn)的大問題。在可持續(xù)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指導下,探討其生態(tài)承載力的強弱,分析西安市的適度人口規(guī)模并建立相應的評估預警機制,以實現(xiàn)西安市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四、研究框架
1. 研究原理和研究方法
2. 西安市概況
3. 西安市20xx年生態(tài)足跡和生態(tài)承載力計算
4. 西安市20xx年可持續(xù)發(fā)展狀況和生態(tài)安全分析
五、研究內容
1.研究原理和研究方法
。1)生態(tài)足跡理論概述
生態(tài)足跡分析理論是由加拿大生態(tài)經濟學家William于20世紀90年代初提出的,通過度量人類對自然生物物理量的'需求和自然所能實際提供的生物物理量之間的差距,來衡量一個地區(qū)可持續(xù)發(fā)展程度的較為通行的方法。這些年來,由于這一理論具有較為科學、完善的理論基礎和精簡統(tǒng)一的指標體系得到國內外學者的大量應用。
生態(tài)足跡理論的具體運用則是通過建立生態(tài)足跡模型來實現(xiàn)的。即:用生態(tài)足跡的大小來代表人類對自然生物物理量的需求,用生態(tài)承載力的大小來代表人類對生物物理量的供給,將生態(tài)足跡和生態(tài)承載力進行比較,就能判斷一個國家或區(qū)域的生產消費活動是否處于當?shù)厣鷳B(tài)系統(tǒng)承載力范圍內。當區(qū)域的生態(tài)承載力大于生態(tài)足跡時,稱為生態(tài)盈余,則該地區(qū)人類生產消費活動處于生態(tài)承載力范圍之內,生態(tài)環(huán)境處于可持續(xù)發(fā)展狀態(tài)。反之,生態(tài)承載力供給不能滿足需求,稱為生態(tài)赤字,該地區(qū)人類生產消費活動超出了生態(tài)承載力的范圍,說明區(qū)域發(fā)展在空間或時間上是不可持續(xù)的。
(2)生態(tài)足跡指標的計算:
生態(tài)足跡(生態(tài)資源需求)為:
EF=N×ef=N× ∑rjAi= N ∑(ci/pi)
式中EF為區(qū)域總生態(tài)足跡(公頃);N為人口數(shù);ef為人均生態(tài)足跡(公頃/人);rj為均衡因子,i為消費項目的類型;Ai為第i種消費項目折算的人均占有的生物生產面積(人均生態(tài)足跡); Pi為生物生產土地生產第i種消費項目的年(世界)平均產量(公斤/公頃), ci為i種消費品的人均年消費量。
生態(tài)承載力(生態(tài)資源供給)為:
EC=N× (ec)=N×aj×rj×yj
式中,EC為區(qū)域總生態(tài)承載力(公頃);ec為人均生態(tài)資源供給(公頃/人);N為人口數(shù);aj為人均生物生產面積;rj為均衡因子;yj為產量因子。
如果ef>ec,即出現(xiàn)生態(tài)盈余,如果ef<ec即出現(xiàn)生態(tài)赤字。
2.西安市概況
(1)自然概況 西安市古稱長安,是陜西省省會,位于渭河流域中部關中盆地,東經107.40度~109.49度和北緯33.42度~34.45度之間,北臨渭河和黃土高原,南依秦嶺。轄境東西長約204公里,南北寬約116公里。面積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區(qū)面
積1066平方公里。全市轄新城、碑林、蓮湖、雁塔、未央、灞橋、閻良、臨潼、長安9個市轄區(qū)及周至、藍田、戶縣、高陵4個縣。西安市平原地區(qū)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冷暖干濕四季分明 。冬季寒冷、風小、多霧、少雨雪;春季溫暖、干燥、多風、氣候多變;夏季炎熱多雨,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風;秋季涼爽,氣溫速降,秋淋明顯。年平均氣溫13. 0℃~ 13. 7℃,西安境內地層發(fā)育復雜,構造類型多樣,為各種礦產資源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條件。已發(fā)現(xiàn)的礦產資源共47種,其中金屬礦產21種,非金屬礦產22種,能源礦產2種,其他礦產2種。大部分金屬和非金屬礦產分布在南部秦嶺山區(qū)。
(2)社會概況
西安地處中國陸地版圖中心是中國中西部兩大經濟區(qū)域的結合部,是西北通往中原、華北和華東各地市的必經之路。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的橋頭堡,具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重要戰(zhàn)略地位,是全國干線公路網中最大的節(jié)點城市之一。西安市基礎設施優(yōu)厚,交通條件發(fā)達,通訊便利,經濟發(fā)展迅速,截止20xx年底西安市戶籍人口數(shù)806.93萬人,人均GDP56988元。
3.西安市20xx年生態(tài)足跡和生態(tài)承載力計算
運用生態(tài)足跡的計算模型,依據(jù)20xx年西安統(tǒng)計年鑒中的相關數(shù)據(jù),對西安市20xx年的本地生態(tài)足跡進行計算,分別建立20xx年西安市生態(tài)足跡計算中生物資源賬戶和化石能源賬戶(表1、表2),再根據(jù)均衡因子、產量因子,按生態(tài)生產性面積類型進行匯總,求出人均本地生態(tài)足跡和本地生態(tài)承載力(表3)。其中世界平均生產力選用WWF組織1999年的數(shù)據(jù)。需要說明的是,由于由于牧草地、林地、建筑用地、水域面積最新數(shù)據(jù)難以獲得,而且考慮到這些數(shù)據(jù)近年來沒有太大變化,因此生態(tài)承載力數(shù)據(jù)采用《20xx-2020年西安市土地整治規(guī)劃》中20xx年統(tǒng)計值。生態(tài)足跡的供給反映了西安市的生態(tài)承載能力,即資源的有效供給。按世界環(huán)境與發(fā)展委員會(WCED)的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中的建議,應留出12%的生物生產性土地面積來保護生物多樣性,因此在計算江蘇省生態(tài)足跡的供給時扣除了這12%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面積。
課題研究報告 篇11
一、遵循三結合,確立學科特色項目
一結合:在學?偟霓k學特色框架內
2xxxx年,紅苗小學確立“教育生活化”辦學特色,現(xiàn)已被評為2A級特色學校。因此學校的語文教學工作要以生活化為核心,特色項目的選擇要在學校教育生活化特色框架內。
二結合:學校自身資源優(yōu)勢
全區(qū)有不少學校,已在學科特色項目上走在前列。如鯨園小學將寫字作為全校的辦學特色展示窗口。如何結合自身優(yōu)勢,選擇不同的切入點,也是其中的思考。
三結合:學生的發(fā)展需要
語文訓練項目豐富多彩,有識字寫字、口語交際、習作、閱讀、綜合性學習等。落實到個體,應培養(yǎng)的能力有聽、說、讀、寫、思。作為未來的社會人,每一項技能都不可缺少。但哪項技能是學生未來生活中用得最廣的一項呢?那就是寫。寫清自己要表達的意思,寫真話,寫出真情實感是要詣。
綜合以上考慮,我校確立語文特色項目為生活作文序列化訓練。
二、以課題研究為抓手,將學科特色項目納入課題管理
1.針對課標,找差距
課標指出:小學生習作要求的核心內容是“內容具體、感情真實!逼渲械谝粚W段的要求是“寫自己想說的話”,第二學段的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钡谌龑W段“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
為此,我們多次召集各年段的語文老師進行座談,針對課標,找差距。
2.明確問題,找歸因
與課標的差距,就是我們的問題。主要的問題表現(xiàn)在:
一是小學生的作文敘述內容和結構都驚人的雷同,似乎是流水線加工的產品,由一塊塊現(xiàn)成的標準件根據(jù)不同主題組裝而成,而孩子們的天真、靈氣和創(chuàng)造力卻少見了,甚至連充滿童趣的語言都難得一見。好像什么能寫,什么不能寫,應該寫些什么,都有統(tǒng)一的標準。如,凡是選擇端午節(jié)的作文,幾乎都是“家里包粽子,我不會包,在親人的教導下學會了包粽子”,當中再穿插一段屈原的故事。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語言和情感上的“假、大、空”。本來孩子嘴里最容易出真言,但許多學生拿到作文題,首先想的不是自己的生活,而是背誦的作文選,于是出來的文章千篇一律,讀來乏味。語言描寫總是一些不合人物身份的大話,思想總是“積極健康”的,文章的結尾總是一句大道理。你不能說他不對,但總感到是帶著成人化的腔調。
以上問題,究其原因有:
。1)缺乏對生活的觀察。觀察是認識事物的基礎,由于學生缺乏觀察能力,對事物熟視無睹,視而不見,只有籠統(tǒng)概念,沒有細微觀察。盡管每天接觸不少信息,但留不下印象,寫起作文來,頭腦中一片空白,拿起筆來一片茫然。
。2)教師評價導向有誤。作文評估過分重視寫得有中心、有條理,語句通順,不夠重視內容和表達的真實、新鮮、童趣、生動。學生為了迎合老師,不敢標新立異,不敢表達真情實感。
3.根據(jù)歸因,找目標
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遵循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原則,找準各年級的發(fā)展目標。從表達層面的要求上,一至五年級分別是完整表達、想象表達、清楚流暢表達、具體表達、個性表達。同時按低、中、高三個學段,引領學生從觀察生活、再現(xiàn)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三個層面對生活進行觀察與提煉,使習作教學向生活開放,走生活化之路,讓習作教學來源于原汁原味的生活經歷和積累,而又有高于生活的概括和體驗。
4.根據(jù)目標,找突破
確立各年級的發(fā)展目標后,如何結合日常教學,找準各年級的突破做法,是我們覺得難度最大的事情。為此,我們先后進行十余次,長達一個多月的研討。一次次的初選,一次次的淘汰。在校長的點撥指導下,我們最終確立各年級具體的訓練項目分別為每周妙語、每周畫語、每周留心、每周聚焦、每周點評。
為此,語文學科確立“小學生活作文序列化訓練的研究”課題,它既是學校特色創(chuàng)建的子課題,又作為語文學科獨立課題,被申報為市滾動課題。
三、根據(jù)學科總課題,開展小課題研究
學科總課題確立后,各年級開始申報校本課題,分別是一年級的“通過每周妙語訓練,提高學生說完整話的能力”,二年級的“通過繪圖寫話,培養(yǎng)二年級學生想象表達的能力”,三年級的“通過每周留心訓練,培養(yǎng)學生清楚表達的能力”,四年級的“通過每周聚焦訓練,培養(yǎng)學生具體表達的能力”,五年級的“通過每周點評訓練,培養(yǎng)學生個性表達的能力”。
具體目標及實施如下:
年級 特色 項目 年級總目標 年級具體目標 具體實施 年級負責人
寫的視角 生活視角
一 每周妙語
完整地表達 觀察生活
1.通過拼音配畫來激發(fā)學生對說話的興趣。
2.通過商標、路標等生活中處處可見的漢字來激發(fā)學生在生活中識字興趣。
3.通過“我?guī)屠蠋熒觽話”等游戲,提高學生說完整話的興趣。
4.通過“妙語天天練”來提高學生獨立說完整話的能力。
5.初步養(yǎng)成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將語文教學與生活緊密結合,預計將通過讀拼音想詞語、商標中認生字、游戲中模仿說、生活中自己說等四個環(huán)節(jié)逐步培養(yǎng)學生說完整話的能力。
二 每周畫語 想象地表達
1.留心觀察生活,對周圍事物有興趣。
2.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生活的觀察和感想。
3.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4.根據(jù)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感嘆號。
運用繪畫,誘導學生想象力,自由描繪生活中的畫面,再讓他們隨心所欲的想象、隨心所欲的寫。預計將通過觀察生活、繪畫生活、積累生活中的詞語、寫生活中的小故事等環(huán)節(jié)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說完整話的能力。
三 每周留心 清楚順暢地表達 再現(xiàn)生活
1.從生活中尋找素材,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2.能不拘形式地圍繞一個意思寫清楚一段話。
2.明白如何斷句,準確使用句號等標點符號。
每日觀察生活中的一個場景,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所見所聞所感和想象。
四 每周聚焦 具體地表達
1.聚焦生活中的一點,養(yǎng)成細致觀察的習慣。
2.學習如何細致描寫人、景、事、物的方法。
每日聚焦生活中的一個場景,細致描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和想象。
五 每周點評 個性地表達 創(chuàng)造生活
1.杜絕假大空現(xiàn)象,寫得真實,有真情。
2.鼓勵學生寫出內心獨特的感受,表達有個性。
每天簡要記錄一件事,并用凝煉的話談談自己的獨特感受。
四、開展小課題研討,總結收獲,發(fā)現(xiàn)問題。
我們所做的工作,沒有現(xiàn)成的'經驗可以參考,完全是摸石頭過河。好在,不管是評價收獲,還是查找不足,我們始終把學生放在首位。以學生的發(fā)展變化來評判我們的工作是否收效,怎樣更有效。
為此,我們每月進行一次小課題研討。教師全員參與,每次以抽簽的方式決定發(fā)言人。發(fā)言人展示過程資料,并系統(tǒng)介紹本月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以及成效和困惑。學校每月一匯總,召開組長會,對各年級組的困惑進行答疑。能解決的馬上解決,不知怎么解決的留待繼續(xù)思考。課題研究一個月以來,我們邊實踐邊反思,邊反思邊實踐,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產生的問題如下:
提出問題的實驗組 訓練重點 困惑 解決的策略 解決狀態(tài)
二年級 想象表達
二年級學生應該有一定的想象力。但從第一次的每周畫語看,不容樂觀。如果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的表達張顯出它應該具體的兒童性。
每天的課前五分鐘播報,改為五分鐘思維訓練時間。每天給學生一個主題,進行想象訓練。
組內正在實施,注意積累過程性資料,后期編寫微型課程
五年級 個性表達
會寫的一直會寫,不會寫還是不會寫。
1.重視寫后點評。每次習作,教師全看后,找出共性問題,進行習作后的點評指導。
2.養(yǎng)成修改的習慣,習作寫完后必須先讀讀,改后交給老師。
三至五年級推廣此做法。
四年級 具體表達
我們鼓勵學生細致觀察生活,但學生的生活不同,所寫內容也不同。指導講評沒有共性。
將鄒玲霞老師的做法推廣到全組,抓住即發(fā)事件,組織學生觀察、寫后進行指導,對中下游學生可以更有參考。
全校推廣此做法。
三年級 清楚表達
通過一個月的訓練,學生在觀察生活、流暢表達上有進步,但如何讓更多的學生有更大的提高,找不準更好的突破口
暫時沒想到好法,邊實踐邊反思 未解決
以上是開學以來,我們在學科特色創(chuàng)建中所做的工作?上驳氖菍W生的習作內容越來越豐富,觀察的視角越來越貼近生活,看著學生充滿靈性的,富有生活氣息的童言童語,我們幸福。研究的過程肯定會有波折,但我們堅信,向著目標,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富有問題研究意識的我們,會用自己的智慧去解決,明天學生的表達會真正地實現(xiàn)我們的目標:習作來源于原汁原味的生活經歷和積累,而又有高于生活的概括和體驗。
課題研究報告 篇12
自20xx年7月底申請參加小學課外閱讀有效性研究研究課題獲得批準立項,迄今已經數(shù)月,根據(jù)研究工作計劃結合以來的研究工作,以滿腔的熱情,嚴謹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在課題實驗研究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堅定而扎實地向前探索,在為學生終生和諧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的同時,教師自身的文化底蘊及人文素養(yǎng)也得到相應提高,呈現(xiàn)課題的雙贏局面。
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其有效性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因此,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切實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是值得我們研究的課題。有效的閱讀手段和方法,將大大提高小學生的知識儲量和質量,增長小學生的知識,提高小學生的才干并激發(fā)其創(chuàng)造才能。閱讀教學的宗旨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性的語文素養(yǎng),對課題的研究意義深刻。
先后進行了“課內如何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課外閱讀需不需要”“課外閱讀與教學質量的關系”“語文閱讀如何有效操作”等主題研究活動。通過研究,初步解決了認識問題,為課題研究活動的'開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路。
一、深入展開課堂語文閱讀教學研究,提升課堂語文閱讀教學能力。
1、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探索努力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愿意參與到教學中來,也敢于大膽地來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在平時的教學中,多采用學生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小組討論,或讓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
2、激發(fā)學生閱讀積極性,強化閱讀方法指導。以讀代講,領略語言魅力。教學實踐中,我們重預設,更重生成,讓課堂跟著學生的需要走,“以讀為本”,“以讀代講”,讓學生多讀,讀好,細細品味語言。有疑問時讀,茅塞頓開;有感悟時讀,理解深入;品味語言時讀,朗讀成誦。準確捕捉可讀之處,讓學生讀出感情,采用默讀、誦讀等方法,采取教師范讀、學生范讀、跟讀、集體齊讀等形式,強化閱讀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興奮的讀書狀態(tài)中,變被動聽課為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課堂上,隨時提醒學生勤動手,做讀書筆記,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3、優(yōu)化課堂訓練,讀寫結合用語文
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課堂學習時的主體性是不可替代的自主行為,必須由他們親自參與和直接體驗。而教師的責任在于提供各種學習條件,給予點撥、激勵,喚起他們發(fā)自內心的學習愿望,提高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在閱讀教學的最后環(huán)節(jié),結合課文的重點、難點、訓練點,抓住時機,精心設計課堂訓練,在學生思緒噴薄欲出、欲罷不能之時,引導學生及時動筆寫出來,讓學生真正有感而發(fā),讀寫結合用語文。
4、教后及時反思,促進教學不斷提升。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課題組的成員,積極撰寫教學反思。記下那精彩的瞬間,或者那些不夠理想的環(huán)節(jié)處理。在反思中思考,在反思中感悟,在反思中改進,在反思中提升。
二、整合各方力量,有效開展研究活動。
1、每班成立幾個讀書小組,每名組員至少帶一本讀物,實行組內交換閱讀,輪流完畢進行班內交換閱讀,實現(xiàn)圖書數(shù)量的增加。
2、建議家長每天督促孩子在做完作業(yè)后讀15——30分鐘的書。
3、設計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活動,如故事會、朗誦會、讀書交流會、讀書筆記展、自編小報等;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
三、課題成效。
1、營造了師生讀書氛圍,養(yǎng)成讀書習慣。
2、建立了班級圖書交換,實現(xiàn)了閱讀資源共享。
3、課內課外有效鏈接,拓展了學生閱讀空間。
4、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提升了學生文化素養(yǎng)。
5、教中感悟,總結反思,提升了教師教學水平。
6、開展各種讀書活動,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發(fā)展。
在課題研究的推動下,高年級的整體閱讀環(huán)境得到了改善,學生的閱讀習慣得到了較好的培養(yǎng),閱讀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教師指導學生課內外科研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四、存在問題與思考。
1、一部分學生能夠配合我們的閱讀活動,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學生對閱讀興趣不太大。如何調動起這些孩子的閱讀興趣是我目前考慮較多的地方。我打算按照上述的方法繼續(xù)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另外,與他們個別交談,交流感受,可以是對讀物的想法,也可以是家長、同學對他讀書的看法,或者是讀后的啟發(fā)等等,促使學生愛上閱讀。
2、如何處理好學業(yè)負擔和閱讀時間上的矛盾?我準備每周實施一天無作業(yè)日,讓學生除了周末有足夠的時間閱讀外,平時可以抽出一天自由閱讀,老師可以推薦書,也可由學生自由選擇
3、語文課時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即完成教學任務又進行有效的閱讀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我打算每周擠一節(jié)課時間,指導學生閱讀,開展閱讀活動。如何有效深入開展,是我們探究并需加以解決的研究課題。
課題研究報告 篇13
在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中,人們對音樂課程的價值和目標的理解存在一些誤差。然而,在適應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過程中,音樂教師需要進行研究,以求得更好的音樂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如何優(yōu)化課堂教學活動設計成為了他們面臨的一個全新課題。
一、開題立項 穩(wěn)步推進
1、本課題核心概念界定
教學是一種目標明確、計劃有序、組織有方的雙向互動活動,旨在促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知識與經驗交流。通過針對學習者的認知結構進行教學課程、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以及所需教學工具的有針對性策劃,從而實現(xiàn)特定教學目標的過程。
音樂教學方法是根據(jù)音樂學科的特點,以系統(tǒng)的整體為基礎,綜合考慮教師、學習者、教學目標、教材、媒體、評價等各方面因素。通過分析音樂教學中的問題和需求,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和教學步驟,并實施后進行評價和修改,直至獲得最優(yōu)的解決方案。這個過程包括制定計劃和操作程序。
2、課題理論意義
課題“音樂教學方法的選擇”是根據(jù)音樂學科的獨特性質,結合音樂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并考慮到實際教學情境而提出的。在設計教學方法時,我們需要綜合考慮教師、學生、教學目標、教材、教學環(huán)境、媒體以及評價等方面的因素。因此,我們通過深入研究和分析這些因素,來確保所選取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對音樂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并提高他們的音樂欣賞能力和表演水平。
針對音樂教學中的現(xiàn)實問題和需求,我們需要綜合各個方面的因素進行分析,并設計相應的解決方案。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考慮到評價、反思和修改,不斷尋找最優(yōu)方案來實施音樂教學。目標是使學習者能夠經歷最有效的音樂學習過程,并探索出一條積累音樂學習經驗的最佳途徑。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與內容
1、研究目標
。1)形成結合音樂課堂教學實際,靈活運用教學方法的經驗。
(2)提升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與審美空間。
。3)通過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提高音樂課堂教學質量。
2、研究內容
。1)音樂鑒賞內容的教學方法研究。
。2)唱歌內容的教學方法研究。
(3)演奏內容的教學方法研究。
。4)音樂相關文化內容的教學方法研究。
三、創(chuàng)新工作 研究有序
在課題扎實有效地開展的一學期,現(xiàn)就課題進展、課題研究的方法形式作如下匯報:
1、區(qū)域集體備課,在爭辯之中明確方向。
學科區(qū)域集體備課活動是一種有效的教科研方式,應該說一次活動就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思維火花的碰撞,教師們在交流中得到收益,感覺到自身學習的重要性。自開題以來我們組織了數(shù)次的“
中年級進行歌唱與欣賞教學”等多個話題展開。市音樂教研員張老師也向我們提出建議:課題研究要確定有效的方向,收集詳實的資料,并注重實際效果。每一次課題組活動都應該成為一次教育科研的絕佳機會,在辯論中明確目標。因此,在每次活動中,我們都能確立研究的核心內容,并從課題研究的實際效果出發(fā)對組員所教授內容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梢哉f,在每一次扎實有效的課題研究活動中,所有課題組成員的教學理念得到了改變,教育思想也得到了提升。
2、課堂教學,課題研究為實踐服務
課堂是課題研究的主渠道,我們只有不斷地嘗試有效性的音樂教學策略,才使提高學生的音樂水平,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課題組制定了詳盡周密的研究工作計劃,確定了分期研究目標和研究的`重點,確定兩周一節(jié)的教學課進行研究。
。1)專題研討
課題研討有了明確的主題,才能充分發(fā)揮研討的價值。主題的選擇可以從教師普通關注的問題入手,然后加以提煉而成。主題的設定者可以是課題組長,也可以是執(zhí)教老師。我們一般圍繞一個主題研究一個階段,開出幾堂研討課,從而使教師對此既有理性的深度思辨,又積累了一些感性的操作經驗。
(2)一課多教
一般來說,我們認為進行多次試教是非常重要的,這可以幫助我們針對性地改進設計,并最終推出一門更加成熟的研討課。例如,在東三學校,我們邀請了xx老師來執(zhí)教,通過多次試教過程,不斷優(yōu)化課程內容,以提供給學生們更好的學習體驗。
我們對省研討課《非洲鼓樂》進行了五次試教。每次試教,我們課題組的全體成員都參與其中,一起傾聽課堂,互相幫助,使我們能更好地熟悉和掌握教材內容,提高教學質量。通過反復研究一堂課的方式,我們不僅增強了對教材及課堂的把握能力,同時也展現(xiàn)出我們務實求真的態(tài)度。
(3)同題異構
同一篇教材,由不同的教師來教,xx老師對《頑皮的小杜鵑》的同題異構得到了大家的贊許,她們對教材共同鉆研,又嘗試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策略來進行教學,體現(xiàn)了她們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識。
每次課堂教學研討活動,我們都能從研究教學方法有效性策略的視角,把研究活動落實到教學中去,根據(jù)學生的課堂效果進行反思,保證課題研究真正落實在課堂上。我們鼓勵課題組成員每學期上好一節(jié)研究課,骨干教師起好示范作用,各成員之間互相隨堂聽課。
3、觀摩活動,研討中提高教師水平。
自進行教學方法的研究以來,我們的教師和學生得到了充分的鍛煉。觀摩活動時,大家認真聽、認真記不放過每個細節(jié);研討時氣氛熱烈,積極發(fā)言、反思自己、中肯對待別人、毫無保留。共性的問題大家引起重視,活動的教學目標怎樣設立?教學中教師怎樣根據(jù)學生學習及教學情境靈活選擇教學方法策略,教學有法,等等問題引起老師激烈地討論。一些個別的問題也引起大家的警戒。
因為我們深知,要使特色教學具有生命力,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是關鍵。
四、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效
經過一個學期的實踐探索,我們課題組的成員不僅學習了與我們課題相關的理論知識,還將其與實際操作相結合,以推動教學并提高課堂效率。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不斷鍛煉了區(qū)內的音樂教師隊伍,同時也加強了課題組成員對于課題意識和教學改革意識的認識,并且科研水平也有了明顯的提升。在課堂上,師生之間進行了積極的互動交流,平等對話,打造了一個充滿靈動的課堂環(huán)境,為學生提供了藝術美的熏陶。
1、音樂教學方法的改變使學生從對音樂的冷漠變得熱情
通過錄音機、利用幻燈片、錄像以及VCD播放器等電子教學工具,可以創(chuàng)造出各種音樂情境,將音樂的圖像、內容和節(jié)奏等展示在學生面前,有效地調動他們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激發(fā)他們在課堂教學中的積極參與和主動學習。
2、豐富音樂教學方法使學生從對音樂內容的陌生變得了解
鮮艷的色彩,生動的畫面最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精心設計并選擇符合教學內容的圖畫,可以使教學內容直觀、形象,促使學生很快進入歌曲的意境,達到理想的教學功效。
3、使學生從音樂之外逐步走進音樂
清晰明快的語言,讓學生從中得到溫馨,留下回味,獲得快樂;有動感的肢體語言,讓學生從中得到啟發(fā)。音樂教學中,音樂老師的語言生動形象,善于運用聲調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充滿激情。
五、課題研究的思考
音樂教育旨在學生的審美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課題研究報告 篇14
一、研究背景:
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學生的主體性,打造高效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促進學生全面、主動、終身發(fā)展,而以學生為主體的主體發(fā)展性教學則是這一目標的基礎。因為學生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體,只有喚醒了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fā)了他們的主體精神和能力,充分發(fā)揮了他們的主體作用,才能促進他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動、全面發(fā)展,并為將來的持續(xù)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進行主體發(fā)展性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是深化教育改革和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
針對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我們需要更注重學生主體性的研究。新課程的內容強調綜合性知識,關注學生興趣和經驗,緊密聯(lián)系現(xiàn)實社會和科技發(fā)展。因此,作為教師,我們需要樹立全新的課程資源觀,認識到教材并不是唯一的教學資源。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廣播電視節(jié)目、錄音錄像資料、報刊雜志、多媒體技術等為教學服務。除了傳授書本知識,教師還應該以學習目標為導向,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他們走出課本,走出課堂,利用各種可利用的教學資源來滿足他們不同的興趣和愛好。教師不僅需要會教書,還需要積極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并鼓勵學生收集教學資料、交流學習資源等。這樣,學生將在動態(tài)的開放性課程中形成更為廣泛的知識,促進其個性特長的發(fā)展。
二、概念界定:
學生是課堂中最重要的參與者,為了促進學生個性充分發(fā)展,我們應該致力于建設高效的課堂。這種課堂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他們自主性學習的習慣、興趣、思維方式、方法和能力等方面的要素。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個人潛能。
三、理論依據(jù):
主體性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倡的學習方法是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其教學模式為: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組織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chuàng)精神,實現(xiàn)學生對學習的自我評價和對學習行為的自我調節(jié),最終達到使學生高效學習的目的。
研究表明,教育教學是指導學生認知的過程,同時也是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辯證統(tǒng)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扮演了主導角色,但這只是影響教育教學是否成功的外部條件,即外因。學生則是學習的主體,具有能動性,是教育教學取得成功的內在根源,即內因。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認為,影響事物變化的原因分為外因和內因,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而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jù),外因通過內因發(fā)揮作用。因此,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決定教育教學成敗的關鍵,也是最終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因此,現(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師的任務是幫助和促使學生發(fā)揮自身的主體作用。通過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發(fā)揮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體現(xiàn)。因此,開展主體發(fā)展性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是每個教育工作者必要的工作。
四、研究目標:
1、通過本課題研究達到怎樣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努力打造高效課堂的問題,從而最終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展性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發(fā)展性精神,打造高效課堂。
2、力求達到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發(fā)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來的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和提高。
3、正確處理好課堂教學中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為教育教學服務,通過打造高效課堂,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
五、研究內容:
本課題研究內容主要是備課時如何處理教材,課堂教學中師生、生生有效互動的生成過程。通過學科教學中主體性教學策略的優(yōu)化及主體性教學的評價策略的優(yōu)化,激發(fā)他們主動發(fā)展的上進心。評價強調自我評價,側重點在于自主學習的能力、協(xié)作學習的精神等。
1、教材處理、問題設計中如何體現(xiàn)主體性的研究。在新課程的課堂教學中,備課的重點應轉移到學生的主體發(fā)展上來。教師不僅要考慮課堂上讓學生學什么,更應考慮這樣的學習對學生的發(fā)展有什么作用,要時時把學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如對教材的處理是否能吸引學生學習;問題的設計是否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教學方式是否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究:教學過程有沒有給學生留下足夠的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等。要從學生的發(fā)展著眼,真正在備課的每一環(huán)節(jié)都想著學生的發(fā)展,想著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那么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會在真情的涌動下,回歸教育的真實,回歸生命發(fā)展的自然。如何處理教材,教師是教材的理解者、參與者、實踐者。備課時,教師要鉆進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鉆研、解讀和思考,教師就只是充當教科書的“而沒有了自己的思考。
2、課堂教學主體性策略的.研究。課堂教學是師生、生生之間有效互動的生成過程。強調課堂教學的生成并不是說讓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信馬由僵式地展開教學,而是要求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有教學方案的設計,還要在教學方案中為學生的主動參與留下時間和空間,為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創(chuàng)造條件。教師可以設定教學目標,但目標不僅僅局限于認知,還應該涉及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其他維度;要顧及學生之間的差異,教學設計重全程關聯(lián)式策劃,主體性教學要求轉變教師的教學行為:由管理者變?yōu)榻M織者,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寬容的教育環(huán)境;由傳授者變?yōu)閰⑴c者,與學生一起構建民主、合作的教室文化生態(tài),達到教學相長;由控制者變?yōu)閹椭,竭力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條件,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等;由主導者變?yōu)橐龑д,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質疑、探究、發(fā)現(xiàn);由仲裁者變?yōu)榇龠M者,成為學生知識建構和個性發(fā)展的促進者。在主體性教學活動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是不能分割的,教師主導是對學生主體活動的引導,學生是在教師設計、組織教學認識過程中充當主體、學生成為主體正是教師主導的體現(xiàn)和結果。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具體形式多種多樣,是跟具體的教學模式相聯(lián)系的,且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得到具體的統(tǒng)—。發(fā)展件教學強調教學活動應把教育的現(xiàn)實性與未來性統(tǒng)一起來。應貫徹鄧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
3、作業(yè)批改體中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的研究。主要體現(xiàn)兩個方面,作業(yè)的布置和作業(yè)的批改。作業(yè)不應當僅限于簡單的文字摘抄和解題訓練,新課程的作業(yè)方式可以賦予新的學習內容和實踐課程,靈活多樣的作業(yè)類型能滿足學生多種需求,促進知識、能力、態(tài)度、情感的協(xié)調發(fā)展。一位教育家說過,教師的工作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批改學生作業(yè)同樣如此。所以,我們力求通過批改作業(yè)使學生得到前進的動力,激發(fā)他們主動發(fā)展的上進心。
4、主體性教學評價策略的研究。在以主體發(fā)展性教學模式中,因為采用了自主學習策略,學習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認知結構、學習方式,選擇自己需要的知識,并以自定的進度進行學習,所以評價方法也多以個人的自我評價為主,而是自主學習的能力、協(xié)作學習的精神等。
六、我們的研究采用了多種方法,包括調查、實驗、觀察、文獻梳理、行動研究、資料收集、學生引導、教育實驗、個案分析和經驗總結等。這些方法是通過課題實驗得出來的。
1、調查法是一種研究教育問題的方法,它通過教師深入班級,深入學生個體,對學生課外閱讀與寫作等方面進行詳細調查。在調查過程中,需要選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進行分析,找準問題所在,明確研究對象。調查法包括問卷調查、訪問調查等,能夠為教育決策提供有力的依據(jù)和參考。
2、在實驗教學中,教師需要先制定嚴謹科學的實驗方案,確保實驗的可行性和準確性。接著按照方案進行實驗,并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和結果,形成實驗的階段性報告和總結性報告。最后,教師需對實驗進行評價論證,指出實驗的不足之處,以及提出改進意見,使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深刻和全面。
3、通過觀察可以獲取事實真相,進而發(fā)現(xiàn)某種現(xiàn)象的本質和規(guī)律,從而正確地規(guī)劃整個觀察過程。所以,觀察法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方法。
4、文獻法: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以便于使研究更深入,更有力度。
5、行動研究法是一種以實踐為基礎的研究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在現(xiàn)實環(huán)境下對教育實踐進行不斷地反思和改進,通過計劃、實踐、觀察和反思四個步驟來進行。與其他研究方法不同的是,行動研究法并不追求理論的建立和規(guī)律的總結,而是關注于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通過不斷探索和改進來解決這些問題。行動研究法的目的在于提高教育實踐效果,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6、信息搜集技巧:透過班級表面,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獨特情況。可以通過多種資源來收集信息,如問卷調查、個人訪談、觀察等方式,以便準確把握問題所在和研究對象的范圍。
7、學生帶動法:通過一小部分學生先學、先走,帶動、感染他周圍的學生也來學習。
8、教育實驗法:通過實驗前、后學生學習方法與學習態(tài)度的變化,找到適合學生素養(yǎng)發(fā)展的方案。
9、個案研究法:結合課題研究目標,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fā),制定學習計劃,針對個性發(fā)展的需要,進行有效指導。
10、經驗總結法:根據(jù)教育實踐所提供的事實,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找出規(guī)律,更加理性地改進自己的教學。
七、取得的成果:經過課題研究,我們認為教師必須努力學習,認真搞科研,才能有效提高學生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努力打造高效課堂。
1.學生的讀書能力得到提高。我們認為語文課就應該讀,而且要多讀,不僅要把教材上的課文讀熟讀透,還要讀教材之外的,在大量接觸語言材料的實踐中增加積累,發(fā)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這是早讀課的大目標。每節(jié)早讀課都應該有一個具體的目標,這樣才有助于調動學生讀的熱情,提高讀的質量,充分發(fā)揮不同朗讀形式的作用,有聲有色的朗讀,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的感情。朗讀教學的形式本身就千變萬化,如齊讀,領讀,評讀,范讀,比賽讀,吟誦讀,體驗讀,自由讀。
2、我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以及組織、參與各項活動的能力。為此,我采用了李鎮(zhèn)西老師的喜報制度,鼓勵學生向家長匯報自己在校一周內的進步情況。每周五,我會為學生的喜報蓋章生效,這樣學生們得到的喜報就多了起來,同時也可以在家長那里獲得獎勵。這個喜報制度也為年終評優(yōu)提供了可靠的依據(jù)。通過這個喜報制度的實行,學生們的干勁越來越足,各方面的能力也不斷提高。尤其是他們的寫作能力,在我的指導下不斷增強,許多學生的作品被刊登在了報刊雜志上,甚至有些作品獲得了征文比賽的獎項。
例如,劉藝文同學的《給我最愛的運動員的一封信》在第四屆全國中小學生迎奧運作文大賽中榮獲小學組三等獎,尹恒祥同學在山東教育社“潤潔杯”小學生作文、書畫大獎賽中獲得了一等獎,賈明澤同學則榮獲第四屆全國“快樂作文”大賽優(yōu)秀獎。為了讓學生展示自己的特長,我還專門設立了一個網易郵箱,讓學生將自己的習作發(fā)過來。我會精心批改后,將他們發(fā)到《東平教育》、《泰山晨刊》等雜志上,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華。每年,我們都有30多篇學生的習作在報端發(fā)表,這也讓更多人認識到了我們小學的學生們的優(yōu)秀品質。
教科研相長,相信今后老師們會做得更好。
【課題研究報告】相關文章:
課題研究報告10-17
課題研究報告優(yōu)秀03-12
課題研究報告總結01-31
課題研究報告模板10-20
課題研究報告格式12-11
科研課題研究報告_研究報告07-14
課題研究報告15篇07-14
音樂課題研究報告10-20
英語課題研究報告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