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手抄報資料
篇一 : 端午節(jié)手抄報詩句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 李隆基《端午》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 蘇軾《浣溪沙·端午》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 陸游《乙卯重五詩》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 殷堯藩《端午日》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xiāng)遺俗至今留。 —— 邊貢《午日觀競渡》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 —— 蘇軾《浣溪沙·端午》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 貝瓊《已酉端午》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 文天祥《端午即事》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 杜甫《端午日賜衣》
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 —— 張可久《賣花聲·懷古》
碧艾香蒲處處忙。 —— 舒頔《小重山·端午》
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 —— 趙蕃《端午三首》
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 —— 權(quán)德輿《端午日》
菖蒲酒美清尊共。 —— 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但夸端午節(jié),誰薦屈原祠。 —— 褚朝陽《五絲》
空惆悵,誰復吊沅湘。 —— 舒頔《小重山·端午》
五色新絲纏角粽。 —— 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jié)序匆匆。 —— 陳與義《臨江仙·高詠楚詞酬午日》
正是浴蘭時節(jié)動。 —— 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誰家兒共女,慶端陽。 —— 舒頔《小重山·端午》
細纏五色臂絲長。 —— 舒頔《小重山·端午》
榴花三日迎端午,蕉葉千春紀誕辰。 —— 范成大《鷓鴣天》
鶴發(fā)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 —— 殷堯藩《同州端午》
仙宮長命縷,端午降殊私。 —— 竇叔向《端午日恩賜百索》
重午佳辰獨掩門。 —— 李之儀《南鄉(xiāng)子·端午》
明詔始端午,初筵當履霜。 —— 儲光羲《大酺得長字韻時任安宜尉》
裁縫云霧成御衣,拜跪題封向端午。 —— 杜甫《惜別行》
幽尋未云畢,墟落生晚煙。 —— 蘇軾《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
謾說投詩贈汨羅,身今且樂奈渠何。 —— 趙蕃《端午三首》
篇二 : 端午節(jié)手抄報
屈原(大約公元前340-前278)
中國東周戰(zhàn)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華夏族。出生于楚國丹陽,今南陽淅川西峽人[1-2],名平,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云名正則,號靈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一生中寫過許多著名的愛國詩篇,后來由于楚王不接受他的愛國主張,致使國土淪喪,他滿懷憂憤之情,跳入汨羅江自盡。從而,世人為了紀念他,便有了端午節(jié)。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
和端午張耒(北宋) 競渡深悲千載冤, 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隕今何有, 只留離騷在世間。
古代先民有五月采藥之傳統(tǒng),《夏小正》謂:“此月蓄藥,以蠲除毒氣。”《荊楚歲時記》也說五月五日“競采雜藥”,至近代鄂東蘄黃地區(qū),醫(yī)者和大眾,端午“多出城采藥品蓄之”,據(jù)說端午午時,五毒深匿不出,所采藥最潔凈靈效; 或謂于端午捕蟾蜍,取蟾酥配藥有奇效。古荊楚本潮濕瘴疫地,傳染病易流行,先民利用地產(chǎn)之便,常采野草治病,久之成習,假端午“采制百藥”予以規(guī)范化、定時化,作為節(jié)俗將辟毒養(yǎng)生經(jīng)驗強制性昭示后人。懸蒲艾、飲菖蒲酒、雄黃酒、食熟蒜,其實都可從藥用功能來理解。菖蒲能提神通竅、健骨消滯;艾性溫味苦,可祛寒。二者皆于端午前后為成熟期,藥性最強,均含揮發(fā)性芳香油,發(fā)出特殊氣味,驅(qū)蚊蠅蟲蟻、殺菌祛毒、凈化空氣。雄黃、大蒜之殺菌去毒亦類之。又有以雄黃水或酒遍酒床下、屋角,以防蟲菌滋生。往日還有專制的“雄黃爆竹”,一頭封固,一頭開放,引燃后,黃煙噴出,薰殺菌蟲。
【端午節(jié)別稱】
又名端陽節(jié)、重五節(jié)、天中節(jié)
【民間傳說解釋】
端午節(jié)是紀念我國愛國詩人屈原的節(jié)日
【民俗解釋】
端午節(jié)是我國遠古祭龍日演化而來
【端午習俗】
包粽子、涂飲雄黃酒、賽龍舟、用五彩繩
纏手足腕、掛鐘旭像或辟邪符、采摘艾葉和菖蒲
【端午節(jié)的手抄報資料】相關(guān)文章:
端午節(jié)手抄報資料07-01
端午節(jié)手抄報內(nèi)容資料06-01
端午節(jié)手抄報資料匯總06-01
端午節(jié)詩句手抄報資料06-01
端午節(jié)的傳說手抄報資料06-01
端午節(jié)英語手抄報資料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