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超级碰碰碰久久久_精品成年人在线观看_精品国内女人视频免费观_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演講與口才教學大綱

時間:2022-07-01 17:53:07 演講與口才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演講與口才教學大綱

  演講與口才是學院開設的一門公共選修課程。演講與口才是一門既古老又新興的藝術。下面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了演講與口才教學大綱,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演講與口才教學大綱

  《演講與口才》教學大綱

  一、課程性質(zhì)和任務

  《演講與口才》是商務文秘類的必修課程,也可作為經(jīng)濟管理類專業(yè)的選修課程,其主要任務是傳授言語交際基本知識和進行口才基本訓練,并進行必要的口才鑒賞,使學生初步養(yǎng)成良好的言語交際的能力。

  二、課程教學目標

 。ㄒ唬┑掠繕

  1、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情感;

  2、培養(yǎng)學生運用標準普通話的自覺性;

  3、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的審美情趣,克服低級趣味;

  4、培養(yǎng)學生重視交際和樂于交際的思想觀念。

 。ǘ┲R目標

  1、理解言語交際的重要作用;

  2、把握言語交際的基本原則;

  3、使學生能夠使用標準普通話進行言語交際;

  4、掌握日常言語交際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三)能力目標

  1、糾正口音,能夠使用標準普通話;

  2、提高日常言語水平;

  3、提高社交場合中的言語交際能力;

  4、形成明辨是非、分析言語活動優(yōu)劣的能力。

  三、教學內(nèi)容和要求

 。ㄒ唬┭哉Z交際的基本知識

  1、教學內(nèi)容

 。1)言語交際的概念、特征及功能

 。2)言語交際的主客體要素:塑造美好的主體形象;把握聽眾的一般心理。

  (3)言語交際的基本原則

  目的性原則——明確的目的意識 對象性原則——因人而異 場合性原則——注意場合 真切性原則——說話情真意切

 。4)言語交際技巧(專題、案例教學)

  把握對方心理 如何說服別人 讓自己幽默起來

  2、教學要求

 。1)理解口才的概念、特征及功能,樹立重視口才的觀念,糾正“沉默是金”的片面看法與做法;

 。2)切實把握塑造口才主體形象的基本要求,并以此要求提高自己的內(nèi)在修養(yǎng)和美化自身的外在形象;

 。3)掌握聽眾的一般心理規(guī)律和特點,能夠迎合聽眾心理,提高口才活動的成功率;

 。4)牢固把握口才的基本原則,并能在現(xiàn)實活動中加以遵守和應用;

 。5)學習一些言語交際技巧和典型案例,并以點帶面提高言語交際能力。

  (二)音準訓練

  1、教學內(nèi)容

  (1)翹舌音與平舌音

 。2)唇齒音與舌根音

 。3)前鼻音與后鼻音

  (4)上聲變調(diào)與兒化音

  2、教學要求

  (1)根據(jù)學生受方言影響情況,有針對性地糾正學生口音;

 。2)掌握發(fā)音的舌位、唇形、送氣及磨擦情況,并能準確發(fā)音;

 。3)通過練習鞏固發(fā)音準確。

  (三)朗讀訓練

  1、教學內(nèi)容

 。1)陶醉式——徐志摩《再別康橋》

 。2)憤怒式——聞一多《發(fā)現(xiàn)》

 。3)怨嘆式——朱自清《匆匆》

 。4)莊重式——政論片解說詞《歷史的抉擇》

 。5)酣暢式——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

  2、教學要求

 。1)應用音準訓練所學技能,準確流暢地朗讀;

 。2)準確把握朗讀內(nèi)容和情感基調(diào),做到聲情并茂;

 。3)通過朗讀訓練,提高學生口語表達水平。

  (四)談資訓練*

  1、教學內(nèi)容

  可結(jié)合課前五分鐘演講,讓學生有意識地積累平時所聞所見的故事、名言、笑話等。

  2、教學要求

  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日常生活事情加以口頭提煉積累,改變臨場無話可說的狀況。

  (五)演講訓練*

  1、教學內(nèi)容

  可用輪流進行課前五分鐘演講及演講比賽等活動。

  2、教學要求

  通過活動克服學生的怯場心理并提高口才水平。

 。┭哉Z交際欣賞

  1、教學內(nèi)容

 。1)“諸葛舌戰(zhàn)群儒”電視片斷

 。2)“周恩來外交風云”電影

 。3)全國大中專電視辯論賽 2、教學要求

 。1)幫助學生分析欣賞對象的成功之處,并內(nèi)化為自己的能力;

 。2)樹立勇于交際、善于交際的觀念和信心。

  四、學時分配建議

  五、說明

  1、本課程應以練習為主,側(cè)重培養(yǎng)學生言語交際能力;

  2、講授部分不作過多的理論分析,應側(cè)重典型案例分析,使學生易于接受;

  3、建議使用教材:《有效演講與口才》,高捍東,武漢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