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探究古詩兩首對讀的教學策略論文
人教版實驗教材在安排古詩學習時,沿用了傳統(tǒng)教材采用的“古詩兩首”的方法。這樣的編排除了詩意上有明顯的聯(lián)系(如三年級上冊第21課古詩兩首《望天門山》與《飲湖上初晴后雨》,都是寫自然景觀的秀麗;四年級上冊第20課《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與《送元二使安西》),都是寫朋友之間的別離)之外,在教與學方面具有的潛在意義,有待我們進一步探究。筆者由此聯(lián)想到的,是憑借這“古詩兩首”的編排方法,試圖改變一下傳統(tǒng)古詩學習一首接著一首教學的做法,進行“古詩兩首”對讀的教學嘗試。
“古詩兩首”的對讀,指的是這兩首古詩相互對照著閱讀,實現(xiàn)詩意、詩句和詩境等方面的比照,以期達到古詩間的互識、互補與互證的目的。古詩閱讀的練習和試題經常有用詞的比較、詩句的辨析等,這是古詩常見的對讀。葉圣陶先生在《(精讀指導舉偶)前言》中早已指出:“不用旁的文章來比勘、印證,就難免化不開,難免知其一不知其二”。對讀的重要意義由此也可見一斑。下面以四年級上冊第20課《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與《送元二使安西》為例,從詩意、詩句與詩境三個方面提出“古詩兩首”對讀的教學策略:
一、詩意對讀的教學策略
先要反復朗讀這兩首古詩,做到范讀、個別讀、小組讀和齊讀等形式多樣、交錯進行,以至達到讀得通順,讀得流利,讀得瑯瑯上口。然后,提出“你讀懂了什么?”的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說一說,小組再派代表上講臺向全班同學說一說。說的要求是:詩意可以不完整,順序可以有先后,但是,一定要讓學生說出“這兩首古詩都寫了……”這層意思來。如果達不到要求,重新回到朗讀的環(huán)節(jié),直至完成這個要求為止。最后,教師小結:“詩人李白和王維,當與老朋友依依惜別之時,能夠在不同的地方、面對不同的景物,卻有相同的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譜寫出流傳千古的詩篇?磥恚瑹o論古人與今人,親情、友情都是人之間常情,情愛、友愛都是人世間真愛!表槺阏f一句,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改變過去古詩教學戴著詩意的鐐銬來跳舞的不良現(xiàn)象,那種抄詩意、背詩意、考詩意的做法畢竟已一去不會復返。
二、詩句對讀的教學策略
在一樣的送別一樣的友情里面,是否也有一樣的心情?就需要通過詩句的對讀去把握。在引導學生進行詩意對讀以后,就可以開展詩句的對讀了。要體會出詩人惜別時心情,首先,可以用“你們讀了這兩首詩,能體會到李白與王維在老朋友分別時刻的心情嗎,你們是從哪些詩句中體會出來的?”這個問題讓學生默讀與思考。這是一個個性化體驗的問題,思考時不宜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然后,進行課堂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兩首詩之間的適時轉換和以“一家之言”的身份參與交流,使學生在無意間促成兩首詩詩句的對讀,達成詩句對讀的目標。要做到這一步有一定的難度,這里設計一個可能出現(xiàn)的片段加以說明。
片段一:
生1:李白在送孟浩然時,雖然依依惜別、舍不得分開,站在黃鶴樓上一直到望不見朋友乘坐的帆船。但送別時的心情看不出有難過、不高興,因為“煙花三月”是花開得非常茂盛的春天,這樣的季節(jié),人的心情不會不愉快的。
生2:李白的心情是愉快的,因為揚州是個好地方。
……
師:大家體會得不錯。那么,王維的心情怎么樣呢?
生3:王維在送別元二出使安西時,雖然也是難舍難分,但心情同樣是好的。因為詩句中描寫的景色也是很美!俺隂泡p塵”是說清晨的小雨使得空氣清新,沒有煙塵飛揚!扒嗲嗔隆笔钦f楊柳的青翠。這樣美的景象人的心情肯定也是不錯的。
……
師:說得真好!老師還要補充一點:黃鶴樓不但是天下名勝,而且在傳說中也是仙人飛上天空去的地方。渭城是唐代從長安往西去的必經之地,親友大多在渭城送別。在唐代,能夠從軍或出使西域是人們心目中令人向往的壯舉。因此,詩人李白與王維盡管都是與老朋友別離,但是心情都愉快的。
從以上片段分析看,針對教師提出的思考題學生是不會措手不及的,課堂交流學生也不會“鴉雀無聲”。所以,詩句對讀的教學就可以通過這樣的一個或幾個片段來進行。當然,在對讀時、對讀后,應把朗讀貫穿始終。特別是體會到了詩作者是懷著愉快的心情送別老朋友以后,就要在“讀得通順,讀得流利,讀得瑯瑯上口”的基礎上,再提高古詩朗讀的要求──懷著與詩作者同樣的心情進行朗讀訓練。
三、詩境對讀的教學策略
詩意的生發(fā)就產生了情感。情感的表達轉化為一個個意象的描述,創(chuàng)造出一幅幅有意蘊的畫面,渾然天成,這就有了詩的意境。因此,詩境是真正走進詩王國的一道城門,進了城門就會發(fā)現(xiàn)里面是多么的輝煌。詩境教學盡管有難度,但不進這道城門總是說不過去,采用詩境對讀的教學,是想進去得順暢些、輝煌發(fā)現(xiàn)得多些。具體的做法是:先讓學生帶著這樣一個思考題邊讀、邊想象──請大家自由地、輪換著讀這兩首詩,由朗讀慢慢地轉為背誦。背誦時,輕輕地閉上你的眼睛,努力地使自己的腦海里出現(xiàn)詩中描寫的一個一個的景物,再把這些景物組合起來,構成一幅詩意畫。然后,教師設法讓學生在腦海里的這幅畫“動”起來──請大家再次輕輕地閉上眼睛,邊聽老師的描述,邊想象詩人與老朋友依依話別的情景。這是一個由“景”自然地轉到“情”的過程,景與情合一,情與景交融,是詩境得以體驗和對讀的“前奏曲”。這里,教師要把握好兩點:一是要用輕輕的、低沉的,渾厚而深情的詩朗讀來吸引學生;二是要用適當?shù)恼Z言描述詩中的那景、那人(如神情的、語言的、行動的等),為學生的合理想象助“一臂之力”。當然,也可用媒體、配音樂等手段相助,但語言描述最“正宗”,最能提高學生對語言敏銳的感染力。有了以上兩步的鋪墊,接著就可以進行詩境的對讀了。這時候應該相信學生一定是有話可說,會把詩人的情感抒發(fā)出來。以下片段將會出現(xiàn)對讀之中。
片段二:
生1:我仿佛看到了在繁花似錦的春天,詩人李白站在黃鶴樓上與老朋友孟浩然依依話別的情景。“浩然兄,一路要多保重啊!”
生2: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經揚帆而去,他還在江邊目送遠去的風帆。一直看到船帆的影子漸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李白對朋友的感情多深!
生3:望著遠去的帆船漸漸消失,李白在心里默默地想:老朋友,過些日子,我會來看你的。
……
師:大家說得真好。那么誰來說說王維是怎樣送別老朋友的呢?
生4:王維也是難舍難分的。在這樣一個雨水剛剛潤濕塵土、空氣清新、柳葉輕輕搖曳的早晨,景色是這樣美,但老朋友就要分別了,多么舍不得分開呀!
生5:老朋友,再干了這一杯吧,出了陽關,可就再也見不到你這位老朋友了。我仿佛看到他們在客舍把酒話別的情景,他們的感情是多深哪!
……
師:說得好。這里老師也想說了,客舍是古人出門在外,過著羈旅生活的伙伴,而楊柳更是離別的象征。柳,就是“留”呀,老朋友,盡管你出使西域是值得慶賀,但我是多么舍不得你走!“勸君更盡一杯酒”,把自己內心此刻的強烈、深摯的惜別之情都集中在最后一杯酒中,話,已經說不出來,一時也不知從何說起。但再飲一杯別離酒,要說的話都已在酒里面了。同學們,現(xiàn)在你們再讀一讀這兩首詩,再看看詩人在相同的情感表達中,寫景、寫物,或者情感表達的方式等是否一樣?
生6: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整首詩都寫景的,而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是前兩句寫景,后兩句寫飲酒話別的。
生7:李白的情深,表現(xiàn)在一直站在岸邊直到望不見朋友乘坐的帆船的影子。而王維的情深是把酒話別。
……
師:大家說得真好!此刻,我們不但已經了解了這兩首古詩的詩意、理解了詩句,還體會出了詩中美好景色下詩人送別老朋友時的愉快心情和表達的強烈、深摯的惜別之情。現(xiàn)在,我們就可以用這樣一種心情、這樣一種情感來朗讀這兩首古詩、背誦這兩首古詩。
“古詩兩首”對讀的教學嘗試,充分利用了教材古詩編排的特點,在比照中學習,在比照中理解詩意、詩句和詩境,兩者相得,一氣呵成,教學是完整的。這樣的古詩教學也許就是體現(xiàn)了編者的意圖,也許又是一種新的教學策略。當然,古詩對讀還可以在詩的特色、課外延伸等方面拓展,這里不再贅述。
【探究古詩對讀的教學策略論文】相關文章:
初中英語高效課堂教學策略探究論文07-03
高中歷史課堂有效性教學策略探究的論文07-03
小學語文中的古詩詞吟誦教學探究論文07-03
幼兒園數(shù)學教學策略探究07-03
旅游管理專業(yè)崗位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策略探究07-03
生物分離工程探究式教學的論文07-04
公共藝術設計教學探究論文07-05
物理課堂教學探究論文07-03
中職信息技術的教學探究論文07-03
職教類校本教材的開發(fā)探究論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