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微生物學實驗講義
微生物學實驗篇一:微生物學實驗講義(基礎)
微生物學類實驗講義
(適用專業(yè):生物工程、生物技術、生物科學)
北方民族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
2010年制定
1實驗目錄
微生物學實驗規(guī)則和安全……………………………………3
實驗一微生物學實驗基本知識與準備………………………………5
實驗二實驗三實驗四實驗五實驗六實驗七實驗八實驗九實驗十顯微鏡油鏡的使用與細菌染色…………………………………10
細菌芽孢、莢膜的染色及其認識………………………………17
顯微鏡測微技術及細菌運動性觀察……………………………19
酵母菌個體、群體形態(tài)觀察,血球板顯微鏡計數(shù)技術…22
放線菌個體、群體形態(tài)觀察……………………………………24
霉菌個體、群體形態(tài)觀察………………………………………25
培養(yǎng)基的配制及濕熱滅菌,玻璃器皿的干熱滅菌……………27
微生物的分離與純化……………………………………………31
理化因素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生長譜法測定微生物營養(yǎng)要求……33
2微生物學實驗規(guī)則和安全
普通微生物學實驗課的目的是:訓練學生掌握微生物學最基本的操作技能,了解微生物學的基本知識,加深理解課堂講授的某些微生物學理論。同時,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以及敢于創(chuàng)新的開拓精神;樹立勤儉節(jié)約、愛護公物的`良好作風。
微生物學實驗室是一個嚴肅的實驗場所,雖然普通微生物學實驗所用的微生物材料一般為非致病菌或條件致病菌,但許多微生物是否具有致病性不是絕對的,與其數(shù)量、條件、感染途徑等有關,所以在實驗操作中,必須將所有的微生物培養(yǎng)物都看成是具有潛在致病性的。
3為了上好微生物學實驗課,并保證安全,特制定如下規(guī)則和安全措施:
1.每次實驗前必須對實驗內(nèi)容進行充分預習,以了解實驗的目的、原理和方法,做到心中有數(shù),思路清楚。
2.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必須穿上實驗服,留長發(fā)者,必須將長發(fā)挽在背后。實驗臺上除了記錄本和筆(記錄筆和記號筆)以外,不準堆放任何個人物品。
3.認真及時做好實驗記錄,對于當時不能得到結果而需要連續(xù)觀察的實驗,則需記下每次觀察的現(xiàn)象和結果,以便分析。
4.實驗室內(nèi)應保持整潔,勿高聲談話和隨便走動,保持室內(nèi)安靜。
5.實驗時小心仔細,全部操作應嚴格按照操作規(guī)程進行,禁止用嘴吸取菌液或試劑,萬一遇有盛菌試管或瓶不慎打破、皮膚破傷等意外情況發(fā)生時,應立即報告指導教師,及時處理,切勿隱瞞。
6.實驗過程中,切勿使乙醇(酒精)乙醚、丙酮等易燃藥品接近火焰。如遇火險,應先關掉火源,再用濕布或沙土掩蓋滅火。必要時用滅火器。
7.使用顯微鏡或其他貴重儀器時,要求細心操作,特別愛護。顯微鏡的目鏡在使用前后必須用浸有乙醇(酒精)的透鏡紙擦凈。對消耗材料和藥品等要力求節(jié)約,用畢后仍放回原處,嚴禁將藥匙交叉使用。
8.每次實驗完畢后,必須把所用儀器抹凈放妥,將實驗室收拾整齊,擦凈桌面,如有菌液污染桌面或其他地方時,可用3%來蘇爾液或5%石炭酸液覆蓋半小時后擦去,如系芽孢桿菌,應適當延長消毒時間。凡帶菌之工具(如吸管、玻璃刮棒等)在洗滌前須浸泡在3%來蘇爾液中進行消毒。
9.每次實驗需進行培養(yǎng)的材料,應標明自己的組別及處理方法,放于教師指定的地點進行培養(yǎng)。實驗室中的菌種和物品等,未經(jīng)教師許可,不得攜出室外。
10.每次實驗的結果,應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填入報告表格中,力求簡明準確,認真回答思考題,并及時匯交教師批閱。
11.離開實驗室前將手洗凈,注意關閉門窗、燈、火、煤氣等。
4實驗一微生物學實驗基本知識與準備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微生物學實驗基本概念,認識微生物學實驗基本材料。
2.熟悉微生物實驗所需各種常用器皿的名稱和規(guī)格。
3.學會正確的清洗玻璃器皿的方法和包扎方法,為實驗做準備。
4.熟讀與牢記微生物學實驗規(guī)則和安全。
二、實驗原理
為了保證實驗順利進行,要求把實驗所用器皿清洗干凈,保持滅菌后無菌狀態(tài),需要對培養(yǎng)皿、吸管等進行妥善包扎,試管和三角瓶要做棉塞。清洗方法根據(jù)實驗目的、器皿的種類、所盛放的物品、洗凈劑的類別和沾污程度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不同的器皿包扎方法也不同。
三、實驗器材
1.常用的各種玻璃器皿(三角瓶、移液管、試管、吸管、培養(yǎng)皿、玻片)。
2.洗滌工具和去污粉、肥皂、洗滌液。
3.接種工具、棉花、紗布、棉線等。
四、操作步驟(一)玻璃器皿的認識
1.試管:微生物實驗室所用的玻璃試管,根據(jù)其大小和用途不同,有下列三種型號:
(1)大試管(約18mm×180mm):可裝倒平板用的培養(yǎng)基,也可作制備斜面用(需要大量菌體時用)和裝液體培養(yǎng)基用于微生物的振蕩培養(yǎng)。
(2)中試管[(13~15)mm×(100~150)mm]:裝液體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細菌或做斜面用,也可用于細菌、霉菌、病毒等的稀釋和血清學試驗。
(3)小試管[(10~12)mm×100mm]:一般用于糖發(fā)酵或血清學試驗,和其它需要節(jié)省材料的試驗。
2.德漢氏小管
觀察細菌在糖發(fā)酵培養(yǎng)基內(nèi)是否產(chǎn)氣時,在小試管內(nèi)倒置一小套管(約6mm×36mm)(圖1),此小套管即德漢氏小管,又稱發(fā)酵小倒管。
3.小塑料離心管
微生物學實驗篇二:微生物學實驗
實驗一、實驗室和人體表面微生物的檢查
一實驗目的
1證明實驗室環(huán)境與體表存在微生物
2比較來自不同場所與不同條件下細菌的數(shù)量和類型
3體會無菌操作的重要性
二實驗原理
平板培養(yǎng)基含有細菌生長所需要的營養(yǎng)成分,當取自不同來源的樣品接種于培養(yǎng)基上,在適宜溫度下培養(yǎng),1-2d內(nèi)每一菌體能通過很多次細胞分裂而進行繁殖,形成一個可見的細胞群體的集落,稱為菌落。每一種細菌所形成的菌落都有它自己的特點,例如菌落的大小、表面干燥或濕潤、隆起或扁平、粗糙或光滑等。因此可通過平板培養(yǎng)基來檢查環(huán)境中微生物的數(shù)量和類型。
三、器材
1、培養(yǎng)基牛肉膏蛋白胨瓊脂平板
2、儀器或其他用具無菌水、滅菌棉簽(裝在試管內(nèi)),接種環(huán),試管架,酒精燈,記號筆,廢物缸。
四、操作步驟
1、寫標簽
任何一個實驗,在動手操作前均需首先將器皿用記號筆做上記號(包括班級、姓名、日期、樣品來源等),字盡量小些,寫在皿底的一邊,不要寫在當中,以免影響觀察結果。
注:培養(yǎng)皿的記號一般寫在皿底上,如果寫在皿蓋上,同時觀察兩個以上培養(yǎng)皿的結果,打開皿蓋時容易混淆。
2、實驗室細菌檢查
(1)空氣
將一個肉膏蛋白胨瓊脂平板放在實驗臺上,移去皿蓋,使瓊脂培養(yǎng)基表面暴露在空氣中,將另一塊肉膏蛋白胨瓊脂平板放在潔凈工作臺內(nèi)或無人走動的實驗室中,移去皿蓋,1h后蓋上兩個皿蓋。
。2)實驗臺
、儆糜浱柟P在皿底外面中央畫一直線,再在此線中間處畫一垂直線。
、谌∶藓
左手拿含有棉簽的試管,在火焰旁用右手的手掌邊緣和小指、無名指夾持棉塞,將其取出,將管口很快地通過酒精燈的火焰,燒灼管口;輕輕地傾斜試管,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將棉簽小心地取出。放回棉塞,并將空試管放在試管架上。
③弄濕棉簽
左手取滅菌水試管,如上法拔出棉塞并燒灼管口,將棉簽插入水中,再提出水面,在管壁上擠壓一下以除去過多的水分,小心將棉簽取出,燒灼管口,放回棉塞,并將滅菌水試管放在試管架上。
、苋訉衩藓炘趯嶒炁_面或門旋鈕上擦拭約2cm2的范圍。
、萁臃N在火焰旁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或中指使平皿開啟成一縫。再將棉簽伸入,在瓊脂表面頂端接種(滾動一下),立即閉合皿蓋。將原放棉簽的空試管拔出棉塞,燒灼管口,插入用過的棉簽,將試管放回試管架。
⑥劃線
另取接種環(huán)在火焰上滅菌,先將環(huán)端燒熱,然后將接種環(huán)提起垂直放在火焰上,以使火焰接觸金屬絲的范圍廣一些,待接種環(huán)燒紅,再將接種環(huán)斜放,沿環(huán)向上,燒至可能碰到培養(yǎng)皿的部分,再移向環(huán)端,如此很快地來回通過火焰數(shù)次。
左手拿起平板,同樣開啟一縫,將滅過菌并冷卻了的接種環(huán)(可在瓊脂表面邊緣空白處試溫度,若發(fā)出濺潑聲,表示太燙),通過瓊脂頂端的接種區(qū),向下劃線,直到平板的一半處。注意:接種環(huán)與瓊脂表面的角度要小,移動的壓力不能太大,否則會刺破瓊脂。
閉合皿蓋,左手將平板向左轉(zhuǎn)動至空白處,右手拿的接種環(huán)再在火焰上燒灼,使冷。接種環(huán)通過前面劃的線條再在瓊脂的另一半,從上向下來回劃線至1/2處。
燒灼接種環(huán),轉(zhuǎn)動平板,劃最后1/4,立刻蓋上皿蓋,燒灼接種環(huán),放回原處。
整個劃線操作均要求無菌操作,即靠近火焰,而且動作要快。
3、人體細菌的檢查
。1)手指(洗手前與洗手后)
。2)鼻腔按照實驗臺檢查法的步驟②,取出棉簽,并將其弄濕。用濕棉簽在鼻腔內(nèi)滾動數(shù)次,按實驗臺檢查法的步驟⑤和⑥接種與劃線,然后蓋上皿蓋。
4、將所有的瓊脂平板翻轉(zhuǎn),使皿底朝上,放37℃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1-2d
5、結果記錄方法
。1)菌落計數(shù)在劃線的平板上,如果菌落很多而重疊,則數(shù)平板最后1/4面積內(nèi)的菌落數(shù),不是劃線的平板,也一分為四,數(shù)1/4面積的菌落數(shù)。
。2)根據(jù)菌落大小、形狀、高度、干濕等特征觀察不同的菌落類型。
菌落特征:大小、顏色、干濕情況、形態(tài)、高度、透明程度、邊緣。
菌落特征描寫方法如下:
、俅笮〈、中、小、針尖狀?上葘⒄麄平板上的菌落粗略觀察一下,再決定大、中、小的標準,或由教師指出一個大小范圍。
、陬伾S色、金黃色、灰色、乳白色、紅色、粉紅色等。
、鄹蓾袂闆r干燥、濕潤、粘稠。
、苄螒B(tài)圓形、不規(guī)則等。(e)高度扁平、隆起、凹下。
⑤透明程度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⑥邊緣整齊、不整齊。
五、實驗報告
P13:結果1、思考題3、4
1、比較各種來源的樣品,哪一種樣品的平板菌落數(shù)與菌落類型最多?
2、人多的實驗室與無菌室(或無人走動的實驗室)相比,平板上的菌落數(shù)與菌落類型有什么區(qū)別?你能解釋一下造成這種區(qū)別的原因嗎?
3、通過本次實驗,在防止培養(yǎng)物的污染與防止細菌的擴散方面,你學到些什么?有什么體會?
六、實驗總結
實驗二、細菌簡單染色和普通光學顯微油鏡的使用和細菌形態(tài)觀察
一、目的要求
1.學習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術,掌握細菌的單染色方法及無菌操作技術。
2.熟悉普通光學顯微鏡的構造及各部分的功能。
3.學習并掌握油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油鏡物鏡的基本原理
微生物學研究用的顯微鏡的物鏡通常有低倍物鏡(16mm,10×)、高倍物鏡(4mm,40~45×)和油鏡(1.8mm,95~100×)三種。油鏡通常標有黑圈或紅圈,也有的以“OI(oilimmer-sion)字樣表示,它是三者中放大倍數(shù)最大的。根據(jù)使用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目鏡,可使被檢物體放大1000~2000多倍。油鏡的焦距和工作距離(標本在焦點上看得最清晰時,物鏡與樣品之間的距離)最短,光圈則開得最大,因此,在使用油鏡觀察時,鏡頭離標本十分近,需特別小心。使用時,油鏡與其他物鏡的不同是載玻片與物鏡之間不是隔一層空氣,而是隔一層油質(zhì),稱為油浸系。這種油常選用香柏油,因香柏油的折射率n=1.52,與玻璃相同。當光線通過載玻片后,可直接通過香柏油進入物鏡而不發(fā)生折射。如果玻片與物鏡之間的`介質(zhì)為空氣,則稱為干燥系,當光線通過玻片后,受到折射發(fā)生散射現(xiàn)象,進入物鏡的光線顯然減少,這樣就減低了視野的照明度。
利用油鏡不但能增加照明度,更主要的是能增加數(shù)值孔徑,因為顯微鏡的放大效能是由其數(shù)值孔徑?jīng)Q定的。所謂數(shù)值孔徑,即光線投射到物鏡上的最大角度(稱為鏡口角)的一半正弦,乘上玻片與物鏡間介質(zhì)的折射率所得的乘積,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NA=n·sinα式中NA=數(shù)值孔徑;n=介質(zhì)折射率;α=最大入射角的半數(shù),即鏡口角的半數(shù)。因此,光線投射到物鏡的角度愈大,顯微鏡的效能就愈大,該角度的大小決定于物鏡的直徑和焦距。
所謂單染色法是利用單一染料對細菌進行染色的一種方法。此法操作簡便,適用于菌體一般形態(tài)的觀察。在中性、堿性或弱酸性溶液中,細菌細胞通常帶負電荷,所以常用堿性染料進行染色。堿性染料并不是堿,和其他染料一樣是一種鹽,電離時染料離子帶正電,易與帶負電荷的細菌結合而使細菌著色。例如,美藍(亞甲藍)實際上是氯化亞甲藍鹽(methylenebluechloride,縮寫為MBC),它可被電離成正、負離子:MBC→methyleneblue++chloride-帶正電荷的染料離子可使細菌細胞染成藍色。常用的堿性染料除美藍外,還有結晶紫(crystalviolet)、堿性復紅(basicfu-chsin)、番紅(又稱沙黃,safranine)等。細菌體積小,較透明,如未經(jīng)染色常不易識別,而經(jīng)著色后,與背景形成鮮明的對比,使易于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
三、器材顯微鏡,酒精燈,載玻片,接種環(huán),香柏油,二甲苯,擦鏡紙,生理鹽水;結晶紫染色液,堿性復紅染色液;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
四、操作步驟
1、涂片
取兩塊干凈的載玻片,各滴一小滴生理鹽水于載玻片中央,用無菌操作(參照實驗一),分別挑取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于二載玻片的水滴中(每一種菌制一片),調(diào)勻并涂成薄膜。注意滴生理鹽水時不宜過多,涂片必須均勻。
2、干燥于室溫中自然干燥。
3、固定涂片面向上,于火焰上通過2—3次,使細胞質(zhì)凝固,以固定細菌的形態(tài),并使其不易脫落。但不能在火焰上烤,否則細菌形態(tài)將毀壞。
4、染色放標本于水平位置,分別滴加染色液于涂片薄膜上,染色時間長短隨不同染色液而定。結晶紫染色液染2—3分鐘,石炭酸復紅染色液約染1—2分鐘。
5、水洗
染色時間到后,用自來水沖洗,直至沖下之水無色時為止。注意沖洗水流不宜過急,過大,水由玻片上端流下,避免直接沖在涂片處。沖洗后,將標本晾干或用吹風機吹干,待完全干燥后才可置油鏡下觀察。
6、鏡檢
。1)、低倍鏡觀察
。2)、高倍鏡觀察
。3)、油鏡觀察
、儆么终{(diào)節(jié)器將鏡筒提起約2cm,將油鏡轉(zhuǎn)至正下方。
、谠诓F瑯吮镜溺R檢部位滴上一滴香柏油。
、蹚膫让孀⒁,用粗調(diào)節(jié)器將鏡筒小心地降下,使油鏡浸在香柏油中,其鏡頭幾乎與標本相接,應特別注意不能壓在標本上,更不可用力過猛,否則不僅壓碎玻片,也會損壞鏡頭。④從接目鏡內(nèi)觀察,進一步調(diào)節(jié)光線,使光線明亮,再用粗調(diào)節(jié)器將鏡筒徐徐上升,直至視野出現(xiàn)物像為止,然后用細調(diào)節(jié)器校正焦距。如油鏡已離開油面而仍未見物像,必須再從側面觀察,將油鏡降下,重復操作至物像看清為止。
用同樣的方法觀察枯草芽孢桿菌染色標本。
、萦^察完畢,上旋鏡筒。先用擦鏡紙拭去鏡頭上的油,然后用擦鏡紙蘸少許二甲苯(香柏油溶于二甲苯)擦去鏡頭上殘留油跡,最后再用干凈擦鏡紙擦去殘留的二甲苯。切忌用手或其他紙擦鏡頭,以免損壞鏡頭。用綢布擦凈顯微鏡的金屬部件。
、迣⒏鞑糠诌原,反光鏡垂直于鏡座,將接物鏡轉(zhuǎn)成八字形,再向下旋。同時把聚光鏡降下,以免接物鏡與聚光鏡發(fā)生碰撞危險。
五、實驗報告
1.結果:繪出你所觀察到的經(jīng)單染色的兩種細菌形態(tài)圖。(注明物鏡放大倍數(shù)和總放大率)
2.思考題
P18思考題1、P28思考題2、3
。1)根據(jù)實驗體會,你認為制備染色標本時,應注意哪些事項?
(2)制片為什么要完全干燥后才能用油鏡觀察?
。3)在明視野顯微鏡下,觀察細菌形態(tài)時,你認為用染色標本好,還是用未染色的活標本好,為什么?
使用油鏡按下列步驟操作:
1、先用粗調(diào)節(jié)旋鈕將鏡筒提升(或?qū)⑤d物臺下降)約2cm,并將高倍鏡轉(zhuǎn)出。
2、在玻片標本的鏡檢部位滴上一滴香柏油。
3、從側面注視,用粗調(diào)節(jié)旋鈕將載物臺緩緩地上升,(或鏡筒下降),使油浸物鏡浸入香柏油中,使鏡頭幾乎與標本接觸。
4、從接目鏡內(nèi)觀察,放大視場光闌及聚光鏡上的虹彩光圈(帶視場光闌油鏡開大視場光闌),上調(diào)聚光器,使光線充分照明。用粗調(diào)節(jié)旋鈕將載物臺徐徐下降(或鏡筒上升),當出現(xiàn)物像一閃后改用細調(diào)節(jié)旋鈕調(diào)至最清晰為止。如油鏡已離開油面而仍未見到物象,必須再從側面觀察,重復上述操作。
5、觀察完畢,下降載物臺,將油鏡頭轉(zhuǎn)出,先用擦鏡紙擦去鏡頭上的油,再用擦鏡紙蘸少許乙醚酒精混合液(乙醚2份,純酒精3份)或二甲苯,擦去鏡頭上殘留油跡,最后再用擦鏡紙擦拭2—3下即可,(注意向一個方向擦拭)。
6、將各部分還原,轉(zhuǎn)動物鏡轉(zhuǎn)換器,使物鏡頭不與載物臺通光孔相對,而是成八字形位置,再將鏡筒下降至最低,降下聚光器,反光鏡與聚光器垂直,用一個干凈手帕將接目鏡罩好,以免目鏡頭沾污灰塵。最后用柔軟紗布清潔載物臺等機械部分,然后將顯微鏡放回柜內(nèi)或鏡箱中。
六、實驗總結
實驗三、細菌的革蘭氏染色
一、目的要求
了解革蘭氏染色的原理,學習并掌握革蘭氏染色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革蘭氏染色反應是細菌分類和鑒定的重要性狀。它是1884年由丹麥醫(yī)師Gram創(chuàng)立的。革蘭氏染色法(Gramstain)不僅能觀察到細菌的形態(tài)而且還可將所有細菌區(qū)分為兩大類:染色反應呈藍紫色的稱為革蘭氏陽性細菌,用G+表示;染色反應呈紅色(復染顏色)的稱為革蘭氏陰性細菌,用G-表示。
三、器材
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草酸銨結晶紫,番水水溶液,碘液,95%乙醇,載玻片,顯微鏡等。
四、操作步驟
1.涂片將培養(yǎng)24小時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分別作涂片(注意涂片切不可過于濃厚),干燥、固定。固定時通過火焰1~2次即可,不可過熱,以載玻片不燙手為宜。
2.染色
。1)初染加草酸銨結晶紫一滴,約一分鐘,水洗。
。2)媒染滴加碘液沖去殘水,并覆蓋約一分鐘,水洗。
(3)脫色將載玻片上面的水甩凈,并襯以白背景,用95%酒精滴洗至流出酒精剛剛不出現(xiàn)紫色時為止,約20~30秒鐘,立即用水沖凈酒精。
。4)復染用番紅液染1~2分鐘,水洗。
(5)鏡檢干燥后,置油鏡觀察。革蘭氏陰性菌呈紅色,革蘭氏陽性菌呈紫色。以分散開的細菌的革蘭氏染色反應為準,過于密集的細菌,常常呈假陽性。
(6)同法在一載玻片上以大腸桿菌與金黃色葡萄球菌混合制片,作革蘭氏染色對比。
革蘭氏染色的關鍵在于嚴格掌握酒精脫色程度,如脫色過度,則陽性菌可被誤染為陰性菌;而脫色不夠時,陰性菌可被誤染為陽性菌。此外,菌齡也影響染色結果,如陽性菌培養(yǎng)時間過長,或已死亡及部分菌自行溶解了,都常呈陰性反應。
五、實驗報告
1.結果
在你所作的革蘭氏染色制片中,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各染成何色?它們是革蘭氏陰性菌還是革蘭氏陽性菌
2.思考題
P30思考題1、2、4
。1)作革蘭氏染色涂片為什么不能過于濃厚?其染色成敗的關鍵一步是什么?
。2)當你對一株未知菌進行革蘭氏染色時,怎樣能確證你的染色技術操作正確,結果可靠?
六、實驗總結
20**級制藥專業(yè)工業(yè)微生物學實驗報告
姓名:劉甜甜學號:20**304090
班級:制藥**-2班指導老師:王健
日期:20**.6.11
【微生物學實驗講義】相關文章:
師德教育講義稿07-05
微生物學就業(yè)前景?07-14
大家做家教是如何準備講義的?07-11
名師課堂四級聽力講義07-03
護士資格專業(yè)實務的強化復習講義07-03
護士資格《專業(yè)實務》強化復習講義07-03
普通微生物學常見常識材料07-05
初級會計職稱講義07-09
關于名校名師講解六級考試寫作講義精選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