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信息技術講課稿(精選10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該怎么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術講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信息技術講課稿 1
一、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
1、教材分析:
信息技術學科是學科中最年輕的工具性學科,同時又是知識技能更新最快的學科!缎畔⑴c信息技術》這一節(jié)是初中信息技術教材的第一冊第一章第一節(jié)的內容,教學對象是七年級的同學,它是教材關于信息技術這一學科的初步認識。
本節(jié)是基礎性的純理論的內容,所介紹的一些有關信息的知識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為主,可以為進一步學習后續(xù)內容打下基礎,也是形成學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綜合運用”這一合理知識鏈的必要環(huán)節(jié)。
新的學科的學習,對學生充滿著挑戰(zhàn),能夠讓學生在現(xiàn)有基礎上產生一種求知的沖動。正是這種沖動,導致學生的理想和實際技能的不平衡。
基于此點,從信息技術本身學科特點出發(fā),結合與生活實踐的整合理念,設計這一課時,目的在于讓學生知道現(xiàn)今是信息高速發(fā)展的社會,了解“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這一社會現(xiàn)實,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2、學情分析:
學生對微機充滿了向往,甚至用“崇拜”這詞決不過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次上信息技術課之前,學生在機房門口早已排好了長長的隊伍,穿好了鞋套,等著老師的到來。特別是第一次接觸計算機的同學,用手摸一摸顯示器都會歡欣鼓舞)
基于對學生情況的分析,我將本節(jié)課的內容作了一些調整,我想在學生初步建立信息技術中“信息”的感性認識后,能親自在網(wǎng)上根據(jù)特定的任務,搜索一些信息,來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本節(jié)課的內容:
了解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表達方式;
重點:信息的特征;
難點:培養(yǎng)能從各種途徑獲取信息的思維習慣,以及培養(yǎng)辨析信息的能力。
二、說目標:
1、一個指導思想:
“使學生明白,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人類活動的'終極目標就是: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對推動社會的發(fā)展作出貢獻!
2、兩個學會:
學會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流程;
3、一種體驗和一種培養(yǎng):
以信息處理為主線,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以及獲取、分析、處理、傳遞、運用信息的意識,體驗信息從獲取到運用的全過程,并在其中享受快樂;
4、多種收獲:
養(yǎng)成在獲取信息到運用信息的思維習慣,通過聆聽、理解老師的想法,提高學生的聽力;通過閱讀提高學生的自學、自悟的能力;通過對學生的上機姿勢矯正、上機時間和休息時間的合理分配,使學生養(yǎng)成勞逸結合的習慣。通過對信息的正確判斷,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
信息技術講課稿 2
一、 教材分析:
本課是小學信息技術第五冊第十一課《大海行船》,主要介紹了如何制作元件和讓元件(也就是動畫里的演員)動起來。繪制元件也是此環(huán)節(jié)的一個重點。動畫,顧名思義,有動,自然還要有畫,動畫元件繪制的不理想,也會影響整個動畫的效果。實際上,本課是第一次接觸到了動畫的實質部分。
二、學生分析:
通過前面第九課和第十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了如何制作小魚的元件,如何在場景一的舞臺上,制作小魚的簡單動畫。學生急切地想接觸到真正動畫的心情可想而知,但這種心情也會使學生過于毛燥,忽略重點。引導學生懂得無論是制作帆船元件,還是在場景一中制作動畫,為了制作得又好又快,必須養(yǎng)成一個元件或圖形占用一個圖層的好習慣。在制作帆船圖形中,要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學生自由創(chuàng)作,對奇思妙想只要沒有知識錯誤就要給予鼓勵。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元件的三種屬性;能利用矩形工具或橢圓工具畫帆船并調整線段的彎曲度;用顏料工具為帆船上顏色;學會插入關鍵幀;學會創(chuàng)建元件移動動畫。
過程與方法目標:本課動手實踐的東西較多,可以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方式為主。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勤于思考,敢于實踐,從中提高自我學習的能力,豐富想象力,不斷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四、教學理念分析
信息技術教學大綱指出信息技術課應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能力,結合新課程理念,本課使用網(wǎng)絡課件讓學生主動嘗試探索知識,讓學生在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任務──分析作品,理清思路——探究合作、解決任務──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培養(yǎng)技能,感受成功。
五、教學方法分析
信息技術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同時強調了讓學生學會學習是教學的首要任務,因此本課采用任務驅動法、探究、發(fā)現(xiàn)式教學方法相結合,以網(wǎng)絡課件為依脫建構民主、探究、合作、快樂的課堂。
六、教學手段分析
本課利用網(wǎng)絡課件讓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展示自我──感受成功。
七、教學準備
計算機網(wǎng)絡教室、網(wǎng)絡課件。
八、教學設計思路
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任務
2、分析作品,理清思路
3、嘗試操作,體驗成功
4、解疑答問,完成新課。
5、評價過程,作品展示,課外延伸。
信息技術講課稿 3
一、教材分析
1.本單元的教學目的: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主要圍繞word這個主題的展開。學生在學習了word中的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后,繼續(xù)學習word中的另一些重要的操作,加深他們對于word的了解,更能體現(xiàn)word的“所見即所得”的特點。本課是word中的“表格設計”,具有6個部分組成,上一節(jié)課已經講解了前4個部分,這節(jié)課主要再深入講解一些word中對于表格的操作方法!氨砀裨O計”這一課的內容循序漸進,內容慢慢深層,從表格的建立到表格的潤色,十分符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學生在學習了新內容的同時,更加加深了對于word的“所見即所得”的特點的認識。
2. 教學目標:
對于本課教學,重在對表格的一些更深入的操作,以及表格的潤色;谝陨险J識和教材前后聯(lián)系和意圖,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二個方面。
、耪J知結構目標,獲取表格的新知識,并讓學生能把理論跟實際聯(lián)系起來,能為他們平時生活常用的表格來建一張表格。
、婆囵B(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即培養(yǎng)學生利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的能力,在教學活動中通過科學方法的訓練,在培養(yǎng)科學素質中提高計算機能力,不斷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努力實現(xiàn)知識上的遷移。
3. 重、難點
、.掌握表格的合并和拆分的方法。
、.熟練掌握對于表格的潤色的操作方法。
二、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無定法”,只要方法恰當,才會有效。我采用直觀教學法,從“感知 模仿 遷移運用”的教學方法,這樣的方法學生理解操作方法,更能運用操作方法去實踐,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于信息的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學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最有價值的知識就是關于方法和能力的知識。首先,教師應創(chuàng)造一種語言氛圍,讓學生在生動、直觀的環(huán)境中學習新知識,在學會并掌握課文知識的基礎上,學會運用實踐操作,從而達到發(fā)展思維能力,培養(yǎng)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的目地。
四、教學程序
第一步:復習。指定學生進行操作演示,了解學生對于上一節(jié)課的掌握程度,讓學生在操作中,回憶上一節(jié)課學過的內容,把機會盡量讓給中等和中等以下的學生,鼓勵他們一開始就盡可能的參與課堂教學,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
第二步:信息輸入。也就是直觀教學法,詳細地對學生講解對于表格的操作步驟,讓學生積極思考。
1.表格的合并及拆分
選定第一列的第一、二行單元格,然后選主菜單上“視圖”—“工具欄”—“表格與邊框”,打開浮動工具條,單擊“合并單元格”,這樣,這兩個單元格就合二為一了。
同樣將第二列的第一、二行單元格合并,再將第一行的五、六列合并。
2.拆分,操作步驟基本同上。
3.表格的潤色。
、旁O置表格線顏色
為了顯示出表頭部分的表格線,可以將表頭的表格線設置為與斜線相同的綠色。選定表頭的所有單元格,打開“格式”菜單,單擊“邊框和底紋”。然后在“打開“格式”菜單,單擊“邊框和底紋”!敝羞x擇“鮮綠”。接下來注意要點擊右邊預覽圖的中心,使方框中縱橫的兩條線變成綠色,才能使選定的顏色更新。
注意:現(xiàn)在的“應用范圍”是“單元格”。完成后,單擊“確定”。
、圃O置表格的底紋
選定單元格,打開“格式”菜單,單擊“邊框和底紋”。選擇底紋選項,然后選擇所需要的顏色,完成后,單擊“確定”。
第三步:實踐。學生在掌握了具體操作方法的基礎上,為了進一步鞏固課堂講授的知識,訓練操作能力,讓學生在操作中,鞏固新知識,及時發(fā)現(xiàn)知識上的漏洞,并及時加以補充。
第四步:反饋。學生在實踐中遇到什么問題,及時糾正他們的錯誤,并做到用詳細,帶有鼓勵的話語去講解學生的每一個問題,讓學生在輕松的對話中,進一步理解新知識。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了解學生的在實踐中的困難,為學生,順利地進行學習獲得成功的結果奠定基礎,特別是對于后進生,采取具體的措施,以免引起消極態(tài)度。
總之,在本課教學中,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注意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在寬松、自然的氣氛中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和自學能力
信息技術講課稿 4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我們身邊的機器人》,本課是選自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信息技術教材第四冊第10課,屬于指導綱要中課程內容安排的拓展模塊,簡單的計算機程序設計的第一課內容。在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常用搜索引擎的有關知識,掌握了網(wǎng)絡搜索和文字的輸入技能,本課的學習內容是了解機器人的應用及發(fā)展狀況,了解機器人的組成和簡單的工作原理。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利用網(wǎng)絡解決問題和輔助學習的意識得到加強,也為以后學習在仿真軟件中設計簡單程序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學生分析
本課授課對象為小學6年級的學生,對于計算機的操作相對比較熟練,但是他們也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玩、好問、好奇,情感比較豐富,自主意識和探究意識開始加強。
三、教學目標
基于上述對教材的分析,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我制定了本課的三維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機器人應用及發(fā)展現(xiàn)狀;了解機器人的組成和簡單的工作原理
2、技能目標:熟練利用網(wǎng)絡獲取信息
3、情感目標:感受機器人的廣泛應用,使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和利用計算機輔助學習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教學重難點
鑒于本課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我把教學重點確定為了解機器人應用、發(fā)展,組成和簡單的工作原理,因為這些知識理論性比較強,而且在以后的學習中非常重要。由于小學生的認識和理解水平有限,把辨別機器人和機器人的工作原理確定為本課的難點。我認為重點知識可以在任務的完成過程中進行突破,難點可以在學生的實踐操作中逐步滲透。
五、教學方法
本著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的'原則,我主要采用任務驅動法實施教學。教育心理學研究表面,好的任務是從問題解決出發(fā),讓學生親歷處理信息、開展交流、相互合作的過程,從而建構新的知識。本課我主要設置“觀察機器人——認識機器人——了解機器人”這一系列任務鏈,引導學生采用嘗試探究、觀察對比、協(xié)作學習等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掌握好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終身受益。
六、教學準備
本課教學將在多媒體計算機網(wǎng)絡教室中進行,借助多媒體控制平臺實現(xiàn)實時調控,為學生準備一個機器人的網(wǎng)站
七、教學過程
根據(jù)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的學科特點,結合6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我設計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1、欣賞視頻,導入新課
上課一開始,我給學生欣賞一段20xx春晚的“機器人跳舞”視頻,然后請同學們說一說,你所了解的機器人是什么樣的?你是從哪里獲得的這些信息?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機器人”,通過學生熟悉的視頻,師生的交流,將學生迅速帶入課堂,同時引出并板書課題“機器人”。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是: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強參與意識,同時對學生對機器人的了解做一個初步的調查。
2、提出任務,引發(fā)探究
在視頻背景的熏陶下,我提出本課的總任務機器人的概念、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應用。從下面三個任務來展開。
第一個任務:了解機器人的概念。通過之前的討論,你知道什么是機器人嗎?你會采用哪些途徑?學生會說書本、網(wǎng)絡等,書本上的知識很有限,從而引導學生利用網(wǎng)絡搜索機器人的概念。再讓最先搜索到的學生回答機器人的概念,讓他說說搜索到這條信息的方法和步驟。最后出示一些機器和機器人的圖片,讓學生根據(jù)機器人的概念辨別哪些是機器哪些是機器人。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交流、網(wǎng)絡搜索和討論,采用“講授——討論”對其進行小結,以幫助學生完成從“探究體驗——知識技能構建”的跨越。
第二個任務:了解機器人的組成和工作原理。剛才我們知道了什么是機器人,現(xiàn)在你知道機器人有哪些組成嗎?它的工作原理又是怎樣的?請大家結合我們人,思考一下。對于學生而言這是個難點,因此我主要通過機器人跟我們人進行對比來展開教學。提問我們人是怎樣獲取信息的?學生就會思考并很容易地想到眼睛、鼻子、耳朵等感覺器官,機器人也有這些感覺器官——各種傳感器,并板書。我們獲取信息之后,通過什么分析處理呢?學生會回答大腦,從而引出機器人的大腦——微處理器,并板書,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思想不同,你知道機器人的思想是什么?是從哪里來的呢?引導學生翻書思考,得出程序,并板書,最后我們人處理后的信息是怎樣表現(xiàn)出來的?學生會回到說好、走路、表情等等,引出機器人的執(zhí)行器官,并板書。通過機器人跟人的對比,使學生明白了機器人的組成和簡單的工作原理,并通過板書,使學生的調理更加清晰。
第三任務:機器人的應用——我們身邊的機器人。隨著科技的進步,機器人已經悄悄的走進我們的生活,來到我們的身邊,你發(fā)現(xiàn)你周圍有哪些機器人?提問讓學生感受機器人就在我們身邊,從而補充課題“我們身邊的機器人”。你還想知道機器人有哪些應用嗎?請大家訪問“機器人網(wǎng)站”,在這個網(wǎng)站里有大量關于機器人的信息。
3、課堂評價,以評促學
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本課教學的升華,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活動過程進行評價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對已學知識和技能的再提升,因此我設計了一張學習自評表,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學習情況相應打分,自評表內容分為下面幾個部分:
1、能舉例周圍的機器人;
2、能夠通過網(wǎng)絡獲取有用信息;
3、知道機器人的特點,會辨別機器人;
4、知道機器人的組成和工作原理;
5、了解機器人的應用和發(fā)展現(xiàn)狀;
6、本課的學習表現(xiàn);
7、本課學習的收獲。
分別從3顆星、2顆星到1顆星,讓學生自己評價。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是,自我評價不僅可以讓學生認識自我,了解在本節(jié)課中的表現(xiàn)和學習體會,其次6年級的學生已經不太愿意表現(xiàn)自己,不愿意在同學面前談自己的學習感受和學習體會,這樣更加能反應出學生的真實感受和體會,對我們了解學生和課的開展做了一個很好的調查研究。
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堅持按照“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以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為目標,使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悟,學有所樂。
信息技術講課稿 5
一、教材分析
《真情告白》是新綱要云南省信息技術教材小學三年級第二冊第二單元11課的內容,其課文是通過在word中插入自選圖形的標注文字,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深刻感情。并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快樂。激發(fā)學生使用計算機的興趣。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已經學習完大部分word的相關知識,本節(jié)課在學生能正確地輸入文字,并能對字體、字形、字號進行修飾的基礎上進行教學。
三、教學理念
在教育教學中,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都有潛在的個性,教師應該根據(jù)他們的個性差異,充分挖掘他們的智慧和潛能,引導他們思索、質疑,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好奇心、求知欲和進取精神。
四、教學目標
1、學會在word中插入標注框,設置標注框格式。
2、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評價能力。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是學會在word中插入標注框和掌握填充效果的設置。
六、教法學法
本課在教法設計上注重四個方面:一、營造氣氛,讓學生樹立興趣;二、挑戰(zhàn)自我,讓學生激發(fā)動力;三、自己動手,讓學生參與實踐;四、互幫互學,培養(yǎng)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七、教學過程
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新課程標準對信息技術課的要求,以及對學生的了解,我精心設計了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1、激發(fā)興趣,導入課題:
我首先利用學生都喜歡在課余時間讀漫畫先激起了學生的興趣,然后為學生提供了一組他們感興趣的四格漫畫播放給大家欣賞。隨著一聲高過一聲的歡笑,我知道已激起了學生的興趣,教學有了一個好的開始。我讓學生觀察漫畫上人物的.交流方式,順理成章地引出了課題,學生立即恍然大悟,原來今天我們所學習的知識有那么有趣的用處,知識聯(lián)系生活,立刻提起了學生學習的想法。
2、鉆研教材,自主探究:
緊接著,我讓情緒高漲的學生自己閱讀教材上的知識點,教材是知識的載體,在教材上有完整的操作步驟的講解,在此不妨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學,并把自學成果和其他的同學進行交流,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講述自己學到的知識,使本來枯燥的知識點的講述變得自然、生動。避免了老師說、學生聽的老套路,突出學生的自主性,課堂教學當中,讓學生在動于操作中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自主探究教材,進行標注框的插入,位置、大小的調整,文字的修飾,標注框填充效果的設置,能讓學生說的,鼓勵學生大膽說;能讓學生做的,鼓勵學生放手做;讓學生幫助學生,共同成長。
3、動手操作,分層練習:
計算機操作方式多種多樣,可以從不同的途徑達到相同的結果,就像數(shù)學題中的一題多解,解題方法多種多樣,但結果可謂“殊途同歸”。根據(jù)我以往教學經驗及學生的反饋,在教學中做了適度的調整,我注重分層次教學:教學任務設置由淺到深,初級任務先讓學生制作一句話的配注,中級任務再制作一個對話的配注,最后高級任務制作一個故事的配注,讓學生每一步都學得踏實。讓學生從興趣入手,熱情高漲地制作自己的作品。
最后,學生的學習效果超出了我的意料,大部分的同學都能正確、完整地給圖片中的人物配話,特別突出的幾個同學不僅超額完成任務,制作了四格漫畫的語言配注,還充當了老師的小幫手,在幫助同學的同時,展示了自己的能力,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達到了知識理解和動手操作的結合。教師在巡視中能針對有困難的學生,重點地進行了輔導,課堂成了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的舞臺。
4、統(tǒng)計成果,展示交流:
課堂的最后,我采用統(tǒng)計的方法匯總成果,所有學生都能完成初級任務,有一半的學生完成了中級任務,還有四五名學生較好地完成了高級任務,再從各個任務中適當?shù)靥舫鰩讉作品進行全班展示。教學成果一目了然,既照顧了全體,又突出了優(yōu)秀,使所有學生感到了成功的喜悅。
在本節(jié)課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是組織者和參與者。以“生活為基礎,體驗為主線”,整個教學活動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在各種活動情景中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和體驗,從而完成本課的意義建構,很好地體現(xiàn)了德育課程要以學生的生活動為基礎的基本理念。
這節(jié)課給我的啟示是,興趣是學習中最大的助力,再難的知識,只要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都能夠迎刃而解,因此,作為一名教師,在備課時應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面多下功夫,使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高興,達到最佳得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講課稿 6
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
1、教材分析:信息技術學科是學科中最年輕的工具性學科,同時又是知識技能更新最快的學科!缎畔⑴c信息技術》這一節(jié)是初中信息技術教材的第一冊第一章第一節(jié)的內容,教學對象是七年級的同學,它是教材關于信息技術這一學科的初步認識。
本節(jié)是基礎性的純理論的內容,所介紹的一些有關信息的知識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為主,可以為進一步學習后續(xù)內容打下基礎,也是形成學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綜合運用”這一合理知識鏈的必要環(huán)節(jié)。
新的學科的學習,對學生充滿著挑戰(zhàn),能夠讓學生在現(xiàn)有基礎上產生一種求知的沖動。正是這種沖動,導致學生的理想和實際技能的不平衡。
基于此點,從信息技術本身學科特點出發(fā),結合與生活實踐的整合理念,設計這一課時,目的在于讓學生知道現(xiàn)今是信息高速發(fā)展的社會,了解“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這一社會現(xiàn)實,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2、學情分析:學生對微機充滿了向往,甚至用“崇拜”這詞決不過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次上信息技術課之前,學生在機房門口早已排好了長長的隊伍,穿好了鞋套,等著老師的到來。特別是第一次接觸計算機的同學,用手摸一摸顯示器都會歡欣鼓舞)
基于對學生情況的分析,我將本節(jié)課的內容作了一些調整,我想在學生初步建立信息技術中“信息”的感性認識后,能親自在網(wǎng)上根據(jù)特定的任務,搜索一些信息,來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本節(jié)課的內容:了解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表達方式;
重點:
信息的特征;
難點:
培養(yǎng)能從各種途徑獲取信息的思維習慣,以及培養(yǎng)辨析信息的能力。
說目標:
1、一個指導思想:
“使學生明白,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人類活動的終極目標就是: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對推動社會的發(fā)展作出貢獻!
2、兩個學會:學會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流程;
3、一種體驗和一種培養(yǎng):
以信息處理為主線,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以及獲取、分析、處理、傳遞、運用信息的意識,體驗信息從獲取到運用的全過程,并在其中享受快樂;
4、多種收獲:
養(yǎng)成在獲取信息到運用信息的思維習慣,通過聆聽、理解老師的想法,提高學生的聽力;通過閱讀提高學生的自學、自悟的能力;通過對學生的上機姿勢矯正、上機時間和休息時間的合理分配,使學生養(yǎng)成勞逸結合的習慣。通過對信息的正確判斷,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
教法和學法:
1、教法:
(1)、任務驅動:
結合信息技術本身的特點,要求我們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應以“典型任務”為主,突破一個“思維障礙”,因此本課采用建構理論下的主體教育模式,通過學生已儲備的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設置一個個任務,讓學生在學習任務中,自己思考,主動探究,以“任務驅動”的'方式發(fā)展能力。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起到組織、引導、協(xié)調、控制、咨詢的作用。啟發(fā)、誘導貫穿其中,創(chuàng)建自我探究的學習的平臺。
(2)、講解演示法:投影一部分圖片,其中包括生活中常見的,也包括學生只要稍稍動腦就能馬上反應過來的,結合課本插圖來共同討論。
2、學法指導:
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基礎之上,教學過程應賦予學生最多的思考、討論的時間和空間,應此在討論的過程中,重在學生說出他的“親眼所見、親身經歷”。
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逐步對問題“深層次”的思考。在情境中感悟,在解決問題中交流探索,在實踐中內化、自悟。
說教學程序:
本節(jié)課的設置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討論”,讓學生分組討論具體感受信息的獲取方法,二是,“自悟”,針對不同的任務有很多種不同的方法,根據(jù)現(xiàn)有條件,選擇最佳。三是:“嘗試”,通過動手操作來體現(xiàn)通過信息技術獲得信息的優(yōu)越性。
過程設置分為:
創(chuàng)設情境,以境激趣----合作討論,自主探究----歸納總結,體驗成功
1、創(chuàng)設情境:
一公司貼出招聘廣告,廣告上只有公司名稱和該公司所需的聘用職位(僅限三人),其他的信息都沒有,如果你是一名應聘者,你該如何處理呢?
目的:創(chuàng)設美好的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有明確了任務,利用學生對虛擬生活情境的向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境中主動接受任務,從而樂學。
2、合作討論、自主探究:
本環(huán)節(jié)從三個層次展開:
第一層次: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方式,了解信息的普遍性和對不良信息的正確識別;
。1)相鄰兩個同學相互討論,舉手發(fā)言,你能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獲得信息的途徑嗎?(交通標志、閱讀等等)
(2)閱讀課本,觀察課本上的圖片給出了哪些信息;
。3)投影一些圖片:例如:2008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福娃”等等,學生交流,反饋信息。(有的學生一眼就可看出,有的只要“學生“掂掂腳”就可以達到)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課堂內容的中心部分,我通過學生的自主討論,以前知識的遷移,來發(fā)散思維。真正體現(xiàn)信息的“無處不在”。
第二層次:怎樣識別不良信息
。1)手機短信:“某某中了大獎后?”
。2)講一個小故事來激趣:“包不掉毛和毛掉不包”說明怎樣去識別信息的好與壞。
。3)讓學生自己搜索記憶,你知道哪些與此類似的事例;
本環(huán)節(jié)的安排是讓學生明白: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但也有優(yōu)劣之分,培養(yǎng)學生的辨析信息的能力。(借此告訴學生,天上不會掉餡餅)
第三層次:學生上網(wǎng)查找我們學校的主頁(投影出上網(wǎng)的基本步驟和查找的關鍵字),教師巡回指導,及時糾正某些同學上機的操作姿勢和不良習慣;對學生的活動過程做科學有效的控制;這一過程還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以選擇不同的手段和方式進行輔導。
分層次的教學的運用,使全體學生能夠在自己的起點上得到發(fā)展,從而突出了課堂的重點,分散了難點。特別是最后的上機操作,讓學生過了一把癮。
3、總結歸納,體驗成功:
。1)、交流學習心得,各自說說本節(jié)課學了哪些內容?
。2)、教師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歸納總結。
4、設疑,為后續(xù)學習打下基礎:
“當一輛汽車突然從我身邊駛過,你會做出什么樣的反應?
目的:是使學生能夠在本節(jié)課后能自主思考做到知識的遷移;
5、作業(yè)布置:
課后調查:無論通過什么合理的途徑,了解一些社會上的通過誤導信息來騙人的實例。要求講出你獲得該信息的途徑。
設計理念:
本節(jié)課在學生自主探索,教師引導的過程中學,讓學生自主體會信息技術的普遍性這一特征,在“討論和實際操作”中體驗信息的獲得和信息的正確辨析,正是在辨析過程中,提高了分辨能力。提高學生更大的興趣,是我這堂課的最終目標。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是一節(jié)不在機房上的純理論課,知識內容比較抽象,學生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因此如何采用得當?shù)慕虒W方法和手段,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和活動,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知識概念,我覺得是本課教學中的關鍵。我設計了一個帶學生去逛信息技術博覽會的情境,通過體驗區(qū)、學習區(qū)、活動感悟區(qū)、收獲區(qū)、反饋練習區(qū)五大區(qū)的參觀活動,將本課知識點融入其中。通過體驗區(qū)“信息技術改變生活”視頻的觀看,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的未來發(fā)展技術,體驗信息技術發(fā)展帶來的未來生活變化,激發(fā)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熱情。通過學習區(qū)的參觀學習,了解信息技術和信息的含義,通過活動感悟區(qū)的實驗和游戲,讓學生了解獲取信息的方法、體會信息的特征。從上課的實際情況看,采用這樣的教學流程是比較可行的,尤其小組回答問題大PK活動、電子白板的使用、學案的使用加強了與學生的互動,較好激發(fā)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較好。同時這節(jié)課也讓我意識到還有很多的不足:
1、對課堂突發(fā)情況的處理不夠機智。
2、一些問題的答案仍需推敲。
3、對一些課堂細節(jié)的處理不夠到位。
信息技術講課稿 7
一、說教材
教材作為知識的載體是教育專家多年心血的結晶,我在講課前總會悉心研讀,常讀常新。
我說課的內容選自山東教育出版社初中信息技術三、四年制通用第1冊第一單元信息技術與計算機第1課《信息與信息技術》,主要介紹信息和信息技術的概念,信息的獲取與處理,信息技術的應用。本節(jié)課是初中信息技術教材的第一課,是學生認識和學習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基礎,對本節(jié)課的認識,直接決定了學生對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興趣,所以,本節(jié)課非常的重要。
二、說學情
一堂成功的課不僅要熟悉教材,還需要我們充分的了解學生的特點。
七年級的學生獨立意識和邏輯思維開始逐漸發(fā)展,但由于初一的學生和小學生相比,實際的心理年齡沒有太大的變化,抽象和理論的知識點,仍然是他們學習的.難點。因此,在對于抽象理論的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學生摸得著、看得到的實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積極性,適當?shù)脑O置課堂活動,讓他們更愿意參與其中,對信息技術這門課程越來越感興趣。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對所教課題的地位、作用、課程標準要求和學情的分析,確立學習本課的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說出信息和信息技術的概念,舉例說明信息技術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通過更直觀的感受信息,歸納信息和信息技術的概念及應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到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增強信息意識。
四、說教學重難點
本著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信息和信息技術的概念、信息技術的應用。
難點:信息與載體的區(qū)分。
五、說教學方法
現(xiàn)代教學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fā)點。根據(jù)這一教學理念,結合本節(jié)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本節(jié)課我采用:多媒體導入法、課堂討論法、問答法和啟發(fā)法。
六、說教學準備
為了使教學能夠理解抽象的理論知識,營造活潑的課堂氛圍,學生樂于參與其中,我特意準備了:多媒體教室、視頻短片、香水、傳話筒。
七、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我設計的教學過程如下:
。ㄒ唬⿲胄抡n
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我會采取多媒體導入法:
我會向學生播放多媒體視頻《生活在信息社會》,并向學生提出題:“視頻里講述的是什么?在我們的生活中你有接觸到過么?”學生表示經常聽到信息社會,生活中也接觸到實際的信息。我會繼續(xù)追問:“我們都在談論現(xiàn)在是信息社會,那到底什么是信息呢?”學生此時有些似懂非懂的樣子。我會順其自然的提出本節(jié)課內容:信息與信息技術。
通過視頻導入,學生非常直觀的了解內容,也很快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既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也有利于課程的開展。
信息技術講課稿 8
一、教材分析
《制作“電子相冊”》是省編小學信息技術教材第七冊第5課的內容。通過前面4課的學習,學生們已經學會了利用文字、圖片、藝術字、表格來制作簡單頁。本課主要是讓學生利用Frontpage中的圖片庫功能,來制作自己的“電子相冊”,更方便有效地在頁中管理圖片,通過頁共同分享彼此的喜怒哀樂。同時,通過學生對頁的完善與美化,在操作中去體會頁中的色彩搭配。
二、學生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為六年級學生,他們在以前的學習中已接觸過Powerpoint、Word軟件,對同屬于office系列的Frontpage比較容易接受,具有一定的操作基礎。學生們在三年的信息技術學習過程中,協(xié)作學習習慣,自主探究能力已基本形成。學生對本課的內容很感興趣,學習積極性較高。
三、課時安排
根據(jù)以上對教材及學生的分析,將本課安排為一課時完成。本課內容較多,在教學中宜精講多練,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去練習。
四、教學準備
教師用:已制作好的帶有“電子相冊”的精美頁。學生用:準備一些與學生較為熟悉的,感興趣的圖片素材,如我的校園、家鄉(xiāng)風景、卡通世界等等,分別放置在相應文件夾里,供學生自主選擇。
五、教學目標
根據(jù)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和教材編寫安排,學生的現(xiàn)有的認知能力,特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性目標
(1)、了解圖片庫及水平線的應用意義;
。2)、了解頁中色彩搭配的簡單知識;
2、技能性目標
。1)、學會在頁中插入圖片庫,并會設置圖片庫屬性;
。2)、學會在頁中插入水平線,并會設置水平線屬性;
(3)、能合理地用背景圖片來美化頁;
3、情感目標
(1)、通過建立圖片庫,培養(yǎng)學生在信息社會中的共享、分享意識。
。2)、培養(yǎng)學生合理地美化頁,提高欣賞、制作頁的能力,激發(fā)學生頁制作的興趣。
六、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在頁中插入和設置圖片庫,插入水平線。圖片庫和水平線是本課中的兩個新知識點,也是頁制作中的兩個重要元素。
難點:設置圖片庫屬性。在插入圖片庫的基礎上,對圖片庫的圖片進行編輯,更有效地管理圖片,美化頁,是學生們學習中的一個難點。
七、教法、學法闡述
1、任務驅動法: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設置一個大任務,即制作頁“電子相冊”,再通過師生共同分析任務,將大任務分解為若干個小任務,逐個完成,最終完成總任務。
2、演示講解法:演示法是信息技術教學中使用最多的手段之一。它通過教師向學生作示范性操作,同時伴以精煉的講解,幫助同學們快速理解和掌握操作步驟,教學重、難點。使得教學更加有效,使得課堂信息容量更大。
3、自主探究:鼓勵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自主探究,在不斷嘗試中激發(fā)求知欲,在不斷探索中陶冶情操,在不斷探索中學會學習。
4、協(xié)作學習:在目前大班化的教學環(huán)境下,要充分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采取協(xié)作學習,互幫互助,互評互助的方式,充分利用學生資源,使教學能真正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獲。
八、教學過程
根據(jù)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結合六年級學生實際認知水平,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任務
在課前,通過與學生交流談話,引導學生是否愿意將一張張記錄兒時成長歷程的照片,一個個精彩瞬間,通過頁與大家共享呢?激起學生的創(chuàng)作意愿;再通過欣賞老師已經制作成功的精美頁,再次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意愿,提出本課的任務:根據(jù)老師提供的圖片素材,任選一個主題來完成,在任務的選擇上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與愛好。
2、分析作品,分解任務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師生共同就某一主題作品進行分析,幫助學生理清創(chuàng)作思路,分解任務為:制作頁標題、插入圖片庫、插入水平線、插入制作者信息、設置頁背景。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分析,學會思考,培養(yǎng)“先規(guī)劃,后制作”的創(chuàng)作習慣,而不是機械地按照課本依葫蘆畫瓢。同時在分析任務的過程中,找出本課需要解決的問題,如圖片庫、水平線,設置頁背景圖片,讓學生明白這些要素的加入能給頁帶來什么?使其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也為后期作品評價提出評價依據(jù)。
3、突破重點,實現(xiàn)目標
(1)、插入圖片庫
本課的重難點任務在插入圖片庫及設置圖片庫屬性,對此知識點采取的方法是:
演示講解
嘗試操作
對比設疑
探究交流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首先通
教師的演示講解,直觀地、快速地將插入圖片庫的操作過程傳遞給學生,再由學生嘗試完成圖片庫的插入。在講解中引導學生根據(jù)窗口提示,大膽嘗試不同的圖片布局,鼓勵學生作品具有自己的個性,而不是一味地復制老師的操作。在學生掌握插入圖片庫這一知識點后,教師通過對比展示提出疑問,如怎樣刪除多余的圖片、怎樣修改圖片、怎樣添加提示文字等。啟發(fā)學生帶著疑問,自學課本“知識窗”,自主探究,進一步挖掘圖片庫屬性的設置,更好地管理圖片。鼓勵學生在探究中自主交流,互相協(xié)作,共同進步,體驗探究和交流的樂趣,不斷激發(fā)求知欲。
。2)、插入水平線
“插入水平線”內容難度不是太大,考慮到六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自學能力,故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主要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個別指導為輔,學生互助的方式來完成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內容。
4、完善頁、美化頁
至此,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均已突破,接下來的任務主要是完善頁,美化頁!绊摌祟}”、“制作者信息”這兩個環(huán)節(jié)沒有涉及新的知識點,學生完全可用自己所學知識來完成。對于頁背景圖片的設置,提醒學生嘗試用前幾課所學過的,為頁設置背景色的方法來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實現(xiàn)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在學生制作時,可將注意事項一一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明確制作要求,有效地完成任務,實現(xiàn)目標。如在添加頁標題時,要選擇與自己所選主題相符的圖片;在為頁添加背景圖片時,要注意頁的色彩搭配,要柔和、賞心悅目。
5、交流欣賞,自評互評
為了檢驗和促進每個學生達到預期的目標,發(fā)現(xiàn)教學中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是必須的,也是有效的。要發(fā)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本課采取了學生自評,互評的方式進行;ピu:鄰近或小組內同學互相欣賞,指出優(yōu)缺點,加以改正。將發(fā)言權交給學生,通過學生的評議,提高他們的欣賞水平,評價能力,加深他們對知識的記憶,理解,更好地實現(xiàn)本課的教學目標。自評:設計自評表,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學習情況,為表中的人臉添加表情。這種趣味性的評價更貼進學生心理,使學生心情愉悅,更好地了解自己在本節(jié)課中的學習情況,發(fā)現(xiàn)知識掌握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及時補缺補差。
6、歸納總結,拓展延伸
師生共同回顧本節(jié)內容,通過總結使學生的知識系統(tǒng)化,完成教學。信息技術源于生活,更服務于生活。鼓勵學生課后試著去了解一些圖片的獲取和處理方面的知識,如數(shù)碼相機、掃描儀的使用,圖片的調整等,試著將記錄自己家庭,自己成長歷程的精彩瞬間制作成“電子相冊”,和家人共同分享。
信息技術講課稿 9
一、說教材
教材地位及內容分析: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及意識,讓學生了解、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遞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時代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本冊教材以計算機網(wǎng)絡技術的簡單應用為主要內容,突出基本知識、基本操作和實踐應用;培養(yǎng)學生利用計算機網(wǎng)絡為自己學習和生活服務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并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本單元是在學習上網(wǎng)瀏覽信息之后,學習在網(wǎng)絡上利用電子郵件傳遞信息;本節(jié)課題為申請電子郵箱,讓學生了解電子郵箱的基本概念,通過學習申請電子郵箱,為本單元后續(xù)教學服務;同時,強調網(wǎng)絡道德教育。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郵件服務器、電子郵箱、電子郵件地址的概念。
技能目標:學習申請免費電子郵箱。
情感目標:在學習中滲透網(wǎng)絡安全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
教學重點:學習申請免費電子郵箱。
教學難點:對用戶名和密碼的選擇。
二、說教法
為達到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依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我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主要采用愉快教學法,堅持興趣第一原則,給他們以動力,促使他們學好計算機。真實運用任務驅動法,以任務為主導,活動為主線,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機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電腦知識;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引導學生完成本課的知識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去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突出本課教學重點;并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和自主學習信息技術的能力;注重網(wǎng)絡道德教育。
三、說學法
新課標以學生“能用電腦為我們服務”為目標,倡導學生通過學習、操作、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完成任務。為此,我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學習方式,讓每一個學生有大量的自主操作機會。并采用互動交流法,讓學生在與教師、與同學的單向、雙向及多向的情感互動與信息交流中,合作完成各項學習及運用任務驅動,讓學生在“學與做”活動中以舊帶新,習得并運用電腦知識。
四、說教學過程
機基礎水平層次不齊,所以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可能會出現(xiàn)學生“吃不飽”和“消化不了”的問題。因而在教學中可能會有個別學生跟不上,就需要教師進行指導。
三、教學方法分析:
1、案例展示法:教師展示案例,讓學生自己觀察比較,從而進行設計。
2、主動式任務驅動法:通過“提出任務和注意點—教師演示—學生動手實踐——歸納交流”的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完成一定的任務。
四、學習方法分析:
1、 自主學習:在常見文本類型和任務驅動這一塊,由于學生文本編輯基礎不好,所以由老師提供“素材”讓學生自主完成任務。學生通過觀看教師演示及講解和然后實踐操作,從中獲取對知識的正確理解。
2、協(xié)作學習:同學間可相互協(xié)作完成任務,通過協(xié)作和溝通,學生可以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面和解決途徑,從而開闊學生的思路。
五、教學環(huán)境與教學資源:
1、計算機教室
2、天寓電子教室及加工好的WORD范文。
六、設計思想:
這節(jié)課的設計是以新課改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為依據(jù),面向全體學生,考慮到學生起點水平和個性方面的差異,注意講練結合結合。在課堂中通過教師的不斷演示,讓學生理解,熟悉各種操作。
七、歸納總結:
以上是我對《文本信息的加工與表達》(一)這節(jié)教材的認識和對教學過程設計方向。在整個課堂中,我始終在努力貫徹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書本知識為基礎,以能力、方法為主線,有計劃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并且從各種實際出發(f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xiàn)了對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
但這堂課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主要是課堂考慮不充分,比如:講的知識點多了,可能很多同學跟著教師做完后,自己做時就有困難,還有時間的把握欠缺。當然還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同仁多指教,我會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不斷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信息技術講課稿 10
一、教學目標
1.能說出幀和關鍵幀的含義,能獨立使用Flash制作逐幀動畫。
2.通過合作探究的方法,學會制作逐幀動畫,提升動手操作及協(xié)作的能力。
3.通過制作逐幀動畫,加深對Flash軟件的認識,體會創(chuàng)作的樂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制作逐幀動畫的操作步驟。
【難點】幀在動畫中的靈活運用。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展示手工連環(huán)畫,提出問題:連環(huán)畫是如何制作的?【將人物的每個動作都進行繪制,連在一起快速翻頁呈現(xiàn)出動畫片的效果】
教師總結:大家常在電視機上看到的動畫片與連環(huán)畫的制作是同一種方式,如何利用Flash軟件制作這樣的動畫呢?這節(jié)課就一起來學習制作逐幀動畫。
(二)新課講授
1.認識幀與關鍵幀
教師講解:在連環(huán)畫中,每一幅畫是它的組成部分,那么動畫的組成部分也是有特殊的名字。
布置任務:自主閱讀教材,限時兩分鐘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1)動畫的基本單位是什么?【幀是動畫的基本單位】
(2)幀又可以分為關鍵幀、空白幀,空白關鍵幀,那么對于應用較多的關鍵幀是什么含義呢?【關鍵幀是指角色或者物體運動或變化中的關鍵動作所處的那一幀,是用來定義動畫變化狀態(tài)更改的幀】
教師總結:在關鍵幀里可以繪制和編輯圖形,當關鍵幀內有內容時顯示實心小黑點,反之則顯示空心小圓。
2.制作逐幀動畫
教師講解:對于關鍵幀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來就要利用關鍵幀制作動畫了。
教師展示教材配套光盤中的熊貓唱歌.swf動畫,提出問題:動畫中的熊貓唱歌時有什么動作?【有兩個動作,一個是熊貓嘴巴張開,一個是熊貓嘴巴閉合】
布置任務:以信息技術小組為單位,限時5分鐘,依據(jù)教材的操作步驟,完成熊貓唱歌動畫的制作。
教師總結:在第1關鍵幀中畫上嘴巴張開的熊貓圖形,右擊第2幀,單擊快捷菜單中的插入關鍵幀命令,建立第2關鍵幀,并將第1關鍵幀的熊貓圖形復制到第2關鍵幀中。在第2關鍵幀中,將熊貓的嘴巴改成閉合。
3.觀看效果與保存
提出問題:
(1)當制作完動畫時,我們如何查看自己制作的動畫效果?【按Ctrl+Enter鍵】
(2)觀看動畫的效果之后,會發(fā)現(xiàn)熊貓唱歌的嘴巴張合速度太快,怎么辦?【可以將張開嘴巴和閉合嘴巴的關鍵幀中間加入5幀空白幀】
(3)如果想要保留自己的'的作品,該如何保存制作的動畫?【單擊文件(F)菜單中的保存(S)命令】
教師總結:我們保存時保存的是FLA格式,當我們再次打開時是可以編輯的。而按Ctrl+Enter鍵,觀看動畫的同時,會自動產生一個同名的SWF格式文件。SWF文件只能播放,無法進行編輯。
之后請學生自主完成觀看動畫效果和保存的操作。
(三)鞏固提高
布置任務:同桌兩人為一組,限時5分鐘,制作交通指示燈工作時變換一周期的動畫。
作品描述:綠與黃的間隔時間設置為5幀,黃與紅的間隔時間設置為3幀。
作品評價:制作動畫的操作很熟練,關鍵幀的使用很靈活,觀察仔細,可以很好地把握變換時間。
(四)小結作業(yè)
小結:教師提問本節(jié)課收獲,學生回答出幀和關鍵幀的含義還有制作逐幀動畫的操作步驟。
作業(yè):探究如何制作小鴨子在河面游動的動畫。
四、板書設計
【信息技術講課稿】相關文章:
英語講課稿范文08-21
道路交通安全講課稿02-27
品德與社會《法律護我成長》講課稿12-13
難忘的演講課作文03-24
講課邀請函01-27
學校法制教育講課稿(通用14篇)04-03
講課學者邀請函12-10
講課心得體會03-19
幼師必須掌握的講課技巧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