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哲學讀書筆記精選范文參考
哲學讀書筆記精選范文參考1
“我思故我在”確應(yīng)作為哲學第一原理。粗略的感受到大多數(shù)哲學家的論述都有局限性。伯特蘭。羅素的思想確實比較廣博且精湛。
人類最終應(yīng)走向團結(jié),全世界最終將成為一個整體;蛟S曾經(jīng)由于地理原因人類的先租分居在世界各地,如今,人類重新走到一起剛剛有了眉目,雖然還會伴隨著眾多的磨難與淚水。。。期待。。。
真理應(yīng)當如此:大膽假設(shè),小心求證。因為人類本來就在探索之中。
"時間""空間"合成的"宇宙"并非無限。三者皆有界限。"萬物有界,真理無限?"。
無窮大與無窮小與存在本身的矛盾,或者說現(xiàn)實中不存在無窮大與無窮小(待證)。
"神"不存在。或"神"即自然,他們心中的"神"可以這樣理解,"神"是人類尋找自身及萬物存在原因?qū)覍沂覍艺也坏胶线m解釋的一種寄托與精神安慰;蛘哒f:"神"即所有哲學家的追尋本身。
靈魂,情感,肉體。
情感:每個人都有幾近相同的情緒反應(yīng),人的構(gòu)造框架相同只是細節(jié)不同而已。
靈魂:靈魂的一部分可以寄托,比如文字,聲音,圖畫,古跡。。。。
肉體:靈魂與情感的活動基礎(chǔ)。
"前定的和-諧"或許是真實的。
我們也許只是自然看清自己解釋自己的工具而已。我們都是自然反應(yīng)的犧牲品。所有的一切都只不過是自然反應(yīng),所有的一切都有它自己應(yīng)遵循的法則。
這顆星球,這個世界,這個人間,這片土地。光彩奪目的表面的背后是什么,是人類不得不承受過的血淚歷程,人類不惜一切代價把他們所能確定的最有價值的東西化作可以用視覺聽覺等感受得到的事物。而為此產(chǎn)生過的哀鳴,呻吟,戰(zhàn)爭,猜忌等以及一切苦惱,哀怨,辛酸,淚水都留在他們各自的記憶中,這也許是每個生命不知覺的一個偉大之處。
大凡看到哲學這個詞,腦子中第一個反應(yīng),便是枯燥,這和我們所受的應(yīng)試教育有關(guān),記不住的概念,選不全的多重選擇題,再是用什么什么原理去解釋什么什么的正確性。事實上,這個學習的結(jié)果,只是讓我們記住幾個概念、條條綱綱的八股特點區(qū)別,實在無助于我們哲學氣質(zhì)的培養(yǎng),哲學思維的形成,我所理解的哲學氣質(zhì)和思維是指理性,理性是什么,追求公義,也就是正義,一家之言。
要了解哲學,首先要了解哲學這個詞的含義,哲學是什么?羅素給了一個既模糊又明晰的定義。哲學是介乎神學與科學之間的東西。羅素接著給出了科學的概念,科學是指一切確切的知識(我們知道科學的一個特點是可重復(fù)性),而神學則是超乎確切知識外的教條。羅素在“確切的”、“教條”這幾個字下面都打了著重號。而介乎神學與科學之間還有一塊受到雙方攻擊的無人之域,這塊無人之域就是哲學。個人認為:羅素這個分法和中國象棋盤很象,科學是漢界,神學是楚河,
而哲學則是中間的鴻溝。當然如果你的思維是動態(tài)的,你應(yīng)該已經(jīng)想到了,中國的陰陽太極圖才是羅素分法的最形象表述,白魚是科學,黑魚是神學,而白魚和黑魚似連非連的那部分擠撞區(qū)就是哲學。白魚的眼睛是黑的,表示科學中有一定成分的“神學”,黑魚的眼睛是白的,則表示神學也許有一定成分的“科學”,這個比喻解釋羅素的分法可能不是很恰當,但個人認為,這有助于摒棄非此即彼的中國式思維。
羅素接著說,哲學象科學一樣訴諸于理性而不是訴諸于權(quán)威,不管是傳統(tǒng)的權(quán)威還啟示的權(quán)威。這里傳統(tǒng)的權(quán)威是指國家機器的強力,啟示的權(quán)威則是指神學中的教條,上帝旨意之類。既然哲學和科學一樣理性,那哲學存在的必要在哪里呢?羅素認為,科學回答不了思辨的心靈所感興趣的一切問題,而神學家信心百倍的答案已經(jīng)不象過去幾個世紀那樣令人信服。羅素舉了好多思辨的'心靈所感興趣的問題,個人認為遠不如這三個直觀:“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當然羅素的問題層次較高。象這三個問題在實驗室里是找不到答案的,而如同上面所說,神學家的答案已經(jīng)失去光輝。而哲學恰好來鉆研這類業(yè)務(wù)?赡苡腥艘獑枺沁M化論又是什么?個人認為進化是白魚黑眼上的一點,我在上面提到,科學的一個特點是重復(fù)性,到目前為止,碳水化合物還不能合成出靈性,簡單地說是細胞,也就是說進化的源頭還沒找到。
我們?yōu)槭裁匆褧r間浪費在這么無聊的問題上,羅素認為一是歷史責任,二是面臨的宇宙孤寂的恐怖感。宇宙中有幾億個恒星,而我們?nèi)祟愔皇且活w不起眼行星上小小的爬行物,我們是無助的,還是宿命的?面對浩瀚的星空,孤寂埃羅素說:“在顯明的希望與恐懼之前而不能確定,是會使人痛苦的;可是如果在沒有令人慰藉的神話故事的陪伴下,我們?nèi)匀幌M钕氯サ脑,我們必須忍受這種不確定性!绷_素認為忘卻問題以及聲稱已經(jīng)找到了確鑿答案都是無益的,如果我們忘記了我們不能知道的是何等之多,那我們會對許多重要的東西麻木不仁;而神學的武斷,說我們對無知而具有知識,則會產(chǎn)生對宇宙的狂傲感。個人覺得無神論的狂傲是無知,神學家的狂傲則是誤知。
我們再回到羅素這篇緒論的開頭,來談?wù)務(wù)軐W的特征。羅素說,“哲學的”人生觀與世界觀乃是兩種因素的產(chǎn)物:一種是傳統(tǒng)的宗教與倫理,另一種是可以稱之為“科學的”那種研究,就科學這個詞最廣泛的意義而言。至于這兩種因素在哲學家的體系中所占的比例如何,則各個哲學家大不相同;但是,唯有這兩者在某種程度上同時存在,才能構(gòu)成哲學的特征。同時存在,這是一個問題,但也確實如此。心靈往哪里走,不是你的嘴巴能指揮,只有你的心靈才真切地知道,烙印,烙印,還是一個回避不了的烙印問題。
哲學讀書筆記精選范文參考2
人都有迷惘、不知所措的時候,而且常常會思考這樣的問題:我為什么活著,我的人生有什么價值?最近讀了《哲學與人生》這本書,感覺它就能解讀我們心中的這些疑問,作者傅佩榮先生在自序中寫道:
學生問:“人生有什么意義?”
老師答:“人生的意義就在于:你可以不斷地詢問‘人生有什么意義’?”
這是一段真實的對話。人生無異于詢問的過程,因為人有理性,所以要求解釋,于是每一個人的生命的某一階段,總會浮現(xiàn)一種深刻的愿望,想要了解“與自己有關(guān)的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書中,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西方哲學與中國哲學的精髓提煉了出來,并融入自己的思想,教授給我們,我們從中學到的不僅僅是哲學的精華,更重要的是知道了生命的本質(zhì)和價值,我看過了這本書,更能看透人生許多事情,知道了自己生命價值的真正所在。
以下是我看過很有感觸的一些句子,寫出來和大家分享我的心得體會,希望能找到共鳴。
“人活在世界上,最重要的不是只有活著,而是要了解自己為什么活著——人如果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活著,就算生活得很好,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他連活下去的理由都沒有! 我也問自己“我為什么要活著?”這是我第一次思考這個問題,所以思考了很久。最終找到了答案,我認為活著是為了愛,為了親人、愛人、朋友等這些我們深愛并深深愛著我的人,他們都是我活著的意義和動力,我可以讓他們感到幸?鞓贰K麄兠總人都是我的牽掛,所以我要好好活著。 “人生所有一切都不能帶走,故要與人分享。這種分享不單指財務(wù),還應(yīng)包括關(guān)懷,信念,尊重等!
人本是赤條條地來又赤條條地去,為什么一定要獨守自己的東西不與別人分享,關(guān)閉自己的心靈不與別人溝通呢?這樣會錯失了許多得到快樂的機會。分享不會使你失去什么,而會讓你得到更多。與人分享之后,快樂就會加倍,而悲傷就會減半,何樂而不為呢? “蘇格拉底說:‘沒有經(jīng)過檢查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
在現(xiàn)今科技飛速發(fā)展的社會中,競爭愈加激劇,人們都在為了生活忙碌奔波,為了利益而勾心斗角。已經(jīng)沒有時間停下來來反思檢查自己:“我這樣忙碌到底是為了什么?我是誰?
我的人生的.價值何在?”而在蘇格拉底看來,人的一生中如果沒有對這些問題反思過,那么,你這一生根本上講是毫無意義和價值的,相當于到世上白走了一遭。哲學讓我們?nèi)ニ伎歼@些人生問題,其意義是促使我們?nèi)シ此、去認識自己人生的價值和意義,而不是真正能尋找到一個標準答案。通過讀這本書,讓我突然明白:學習哲學很重要,哲學會教我們?nèi)绾嗡伎既松,如何得到心靈的自由。 “一個人的生命內(nèi)涵由他所選擇的價值所構(gòu)成,如果無法回答:‘人生中什么最重要’?代表你根本不了解自己!
愚人盡量想讓別人多了解自己,而智者是希望能了解自己。一個連自己都不了解的人,怎么能奢望別人來了解自己呢?
認識自我是一件難事,但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應(yīng)該開始嘗試自我認識,用各種價值觀來測試自己,看看自己最珍惜哪些價值,讓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
“生命重要的不是存活時間的長短,而是活得有沒有意義。意義是指‘理解的可能性’” 隨著醫(yī)學的快速發(fā)展,人的壽命可以延長。但有一個問題卻不能忽視,這樣長壽的活著有沒有意義?如果僅是生命的延長,又有什么意義呢?然而意義不在于意義本身,也就是意義的結(jié)果,而在于創(chuàng)造意義的過程,如果沒有這個過程,意義就沒有意義。所以我們要有意義的活著,創(chuàng)造最大的生命價值。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讓我在未來的人生路上有了明確的目標。
哲學讀書筆記精選范文參考3
一、整體感受
這學期開始時,由于一個講座,我對哲學產(chǎn)生了不小的興趣,于是就一直想讀讀哲學方面的書,做一點初步的了解,可又不知道從何讀起。這次的讀書報告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機會,從郁老師推薦的書單中,我一眼就看到了仰慕已久的羅素先生的名字,于是當即決定就讀他的著作《哲學問題》。等網(wǎng)上買來的書真正到了手中我才發(fā)現(xiàn)它是一本很薄的書,當時我想,雖然書薄,但我可以反復(fù)閱讀,加深理解,充分領(lǐng)會哲學的思考方式。
讀書的過程不可謂不艱辛。真正開始讀了才發(fā)現(xiàn),這本薄薄的書遠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讀,哲學家思考問題的方式和習慣與我們有著較大的區(qū)別,一時間難以理解,甚至會不知所云,我便放慢速度,一個字一個字地細讀,劃出重點詞句,在一旁的空白處時時寫下疑惑和心得,就這樣一點一點的向哲學之門邁進?梢哉f這本書真是我讀的最辛苦最認真的一本書了,時至今日終于磕磕絆絆地讀完了一遍,雖然有很多摸不著頭腦的地方,但更多地是全新的體會和寶貴的收獲。
本書對于哲學來說,算是一種通俗性的導(dǎo)論,適合初學者閱讀,用羅素自己的話來說是一本“廉價本的驚險小說”,但雖然如此,羅素還是在書中提出了明確的觀點并引入了各種嶄新的觀念。書中并沒有探討所有的哲學問題,而是僅限于那些他認為自己可以肯定而且能有所建設(shè)的那些問題。為了進行論證,羅素構(gòu)建了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對我來說,《哲學問題》更像是一本教材而非普通的課外讀物。
二、細節(jié)體會
1、關(guān)于哲學的價值和思考方式(P3、130)
在第一章“現(xiàn)象與實在”中,羅素提出了一個非常具體而有趣的問題,在我面前的桌子到底具有怎樣的性質(zhì)?例如桌子的顏色,羅素提到,看上去它是清一色的棕色,然而反光的部分卻不一樣,看上去會比其余部分明亮,甚至某些部分會變?yōu)榘咨;如果移動桌子,反光的部分便會不同,顏色的分布又會有所改變;假設(shè)有多個人同時在看這張桌子,那么可以肯定不會有兩個人能夠看到相同的顏色分布;對于一個畫家來說這種區(qū)別更加明顯,因為他們必須養(yǎng)成按物體表現(xiàn)出來的樣子來觀看世界的習慣。羅素對以上發(fā)現(xiàn)做了一個討論:“顯然并沒有一種顏色是突出地表現(xiàn)為桌子的顏色,或桌子上任何一個特殊部分的顏色,——從不同的觀點看上去,它便現(xiàn)出不同的顏色,而且也沒有理由認為其中的某幾種顏色比起別樣顏色來就更加實在是桌子的顏色”,“顏色便不是某種本來為桌子所固有的東西,而是某種依賴于桌子、觀察者以及光線投射到桌子的方式而定的東西!保≒3)
“桌子是什么顏色”這個問題,之前在我看來是不值得討論的,因為只要能夠看得見而又沒有色覺問題,人人都清楚這一問題的答案,即使在更細的顏色分類方面可能會產(chǎn)生分歧(如到底是赤褐色還是栗梅色),但也實在無關(guān)緊要。然而哲學家們卻不肯輕易忽視這個問
題,在他們看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看似真確的事物,仔細加以觀察之后就可以發(fā)現(xiàn)它們其實充滿了明顯的矛盾,以至于即使是原本看似顯然的東西,也必須通過深思熟慮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可以相信的。
關(guān)于這一問題,羅素在本書的第十五章“哲學的價值”中也做出了討論,他說“哲學的用處在于能夠指點出人們所不懷疑的各種可能性”,“哲學雖然對于所提出的疑問,不能肯定告訴我們哪個答案對,但卻能擴展我們的思想境界,使我們擺脫習俗的控制!保≒130)對于身邊再平常不過的問題,哲學家們卻抱著懷疑的態(tài)度,認為一切都有理由懷疑,對所有事物都要多次審慎思考之后才肯罷休。一開始,我覺得哲學家們的這種行為不可理喻、沒有意義,這些顯而易見的事情有什么好鄭重其事的討論的呢?可是要想真正了解哲學理解哲學,就必須認識到,這正是哲學的精神和態(tài)度,哲學就是一種突破種種所謂的“常識”,排除人們狂妄獨斷的說法,指出人們熟悉的事物中不熟悉那一面的一種追求,一種習慣,一種對于本質(zhì)的思考。不尊重哲學的人覺得哲學的思考是無意義的、荒謬可笑的,殊不知了解哲學的人們卻在嘲笑他們的盲目和愚昧無知。抱著這種哲學的態(tài)度,我重新看待有關(guān)“桌子的顏色”這一問題,發(fā)現(xiàn)它變得有趣而有意義。這絕對不是一種自找麻煩的多余之舉,夸張一點說,這是一個關(guān)于信仰、關(guān)于世界觀的問題。
2、關(guān)于物質(zhì)是否存在問題的討論(P5、8、13、23)
下面讓我們還是回到羅素先生的那張桌子上來吧。除了桌子的顏色,當我們考慮到桌子的質(zhì)地、性狀、觸感等類似的問題時,會發(fā)現(xiàn)幾乎有同樣的困難,即我們不能肯定構(gòu)成桌子的某一要素到底具有怎樣的性質(zhì)。基于這種考慮,羅素進而提出了兩個困難的問題:“(一)到底有沒有一個實在的桌子呢?(二)如果有,它可能是個什么樣的客體呢?”(P5)讀到這里,我越發(fā)感覺到哲學思考的奇妙,從開始對于桌子的顏色、性狀等一系列平?此坪翢o疑問的.問題,到現(xiàn)在直接對桌子的存在與否都產(chǎn)生了質(zhì)疑。眼前這“實實在在”的桌子怎么可能不存在呢?為了論證,羅素提出了“感覺材料”的概念,即我們感覺中所直接認知的東西。所以,剛才提到的顏色、性狀、質(zhì)地等都是一種感覺材料。所以假定有一個實在的桌子,那我們認識到的只是對于它提供的感覺材料的感覺而已,并且我們只能通過把這些和桌子聯(lián)系在一起來認識桌子。羅素假設(shè)實在的桌子存在,并把它稱為“物理的客體”,那么研究感覺材料和物理客體的關(guān)系問題就變成了探討到底有沒有“物質(zhì)”這樣?xùn)|西以及它具有怎樣的性質(zhì)。到這里為止,在我們平時的討論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兩個詞便出現(xiàn)在了我的腦海里:“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接下來,羅素從提出“我們感官的直接客體并不能獨立于我們之外而存在”的哲學家貝克萊主教(1685—1753)的觀點出發(fā),逐步推導(dǎo)出其荒謬之處,指出物質(zhì)的真實存在,否定了唯心主義者們“除了心靈和心靈的觀念以外,就沒有什么東西是實在的”(P8)這種觀點。對于同一張桌子,雖然從不同的角度可能會對感覺材料有不同的認識,但我們不能否定,不同人們感覺到的感覺材料是相類似的,而對于一個人來說,在不同的時間,只要是在一定的地點,也會有相類似的感覺材料。羅素基于此而提出了假設(shè):“超乎感覺材料之外與之上,一定有一個持久性的共同客體,它是構(gòu)成為不同的人和不同時間的感覺材料的基礎(chǔ)或原因!保≒13)肯定了物質(zhì)的存在之后,羅素在第三章“物質(zhì)的性質(zhì)”中進一步闡明了物體存在于它所占有的一定物理空間中,并且它“所具有的空間關(guān)系和各個相應(yīng)的感覺材料在我們個人空間中所具有的空間關(guān)系,兩者是對應(yīng)的”(P23)。我們感覺到的感覺材料所具有的性質(zhì),雖然會因為某些因素的改變而發(fā)生變化,但都來自于同一個物體,具有相似的特點,這一特點正是物體本身所具有的。
終于搞清楚了,物質(zhì)是存在的,并且我們可以認識到它的性質(zhì)。在羅素介紹唯心主義者的思想時,我對它有了新的看法,在以前的認識中,這無疑是一個荒謬的謊言,沒有任何價
值和探討的必要,但當我讀到《哲學問題》這本書,才對其有了更加正確的認識。尤其是當我看到“盡管桌子不是依賴于我的看見才存在,但是它的確要依賴于被某一個心靈所看見(或者以其他的方式被感覺到)”這種見解時,我才第一次真正認識了唯心主義的觀點。隨著閱讀的深入,我認識到雖然唯心主義有著自己的一套理論,看似也能自圓其說,但是尚存在許多地方不能使人信服,不能給出合理的解釋,而只有唯物主義才是合理的、科學的、嚴謹?shù)睦碚摗?/p>
3、關(guān)于“內(nèi)省的認識”(P37)
另外,書中的另一個地方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第五章“認知的知識和描述的知識”中,羅素強調(diào)了“內(nèi)省的認識”這一概念,即“我們不但察覺到某些事物,而且我們也總是察覺到我們是察覺到了它們的”(P37),進而提出了一個令我很感興趣的假定:“自覺是人之異于禽獸者之一端”,“動物雖然認識感覺材料,但是從來也不會察覺到這種認識,因此它們便永遠也不知道自己的存在”。羅素的這一觀點闡明了人與動物的區(qū)別,解決了在我心中的一個長久存在的問題。中學的學習中,課本教我們說動物的行為都是出于本能的,它們不會思考,沒有感情,對外界變化的本能反應(yīng)構(gòu)成了它們的一生。我對這種結(jié)論非常不滿,因為我心中有著對動物們的認可和同情,不相信它們只是依靠本能而生活著的,而是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否則怎么會有如此多樣的行為呢?羅素先生的觀點打消了我的疑慮,動物們確實是有認識能力的,但是它們的認識能力僅限于對事物所提供的感覺材料的認識,而并不能認識到它們認識到了感覺材料這件事本身,這樣一來,它們便可以順理成章的對外界有著多種多樣的反應(yīng),也可以充分認識世界,但是卻無法有更深的思考。
三、讀后啟示
除此之外,羅素提出的其他諸多有趣的觀點如第九章“共相的世界”中“只有事物在時間之內(nèi)的時候,也就是說,只有在我們能夠指出它們存在的時間的時候,我們才容易斷言它們是存在著”(P81)、第十二章“真理和虛妄”中“一個信念,在有一個與它相應(yīng)的事實的時候,便是真實的,在沒有與它相應(yīng)的事實的時候,便是虛妄的”(P107)等等,都讓我十分感興趣,并且做出了反復(fù)的思考,在思考哲學的同時,某些觀點和論述也加深了我對于課堂上老師講過的內(nèi)容的理解。
總的來說,《哲學問題》是一部適合于剛剛對哲學產(chǎn)生興趣的初學者閱讀的書,書中羅素先生寶貴的思路和精彩觀點都對我產(chǎn)生了深重的影響,很好的加強了我對于哲學的興趣,在羅素的帶領(lǐng)下,我逐漸熟悉了哲學的思考方式所具有的不同魅力,開始用全新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事物,思考一些以前從來不會想的問題。放棄之前的固有見解,重新認識世界,此時的我就像剛剛開始學習語言的海倫·凱勒一般,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心。我認為這是我最大的收獲。
哲學讀書筆記精選范文參考4
通過對馬哲這門課程的學習,我接觸到了很多自己以前不太熟悉的理論,尤其是哲學部分,并且對其對事物本質(zhì)的解釋感到十分欽佩,閑暇之余,找來《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大致看了一下,有一些較為淺顯的感觸。
讀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后,馬克思主義哲學這個神圣而抽象的名詞在我的腦海里逐漸清晰起來,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有了更全面的懂得和更深一層的體會。其實如果我們每一個了解這些思想的人都能把這些哲學原理與自己的實際聯(lián)系起來,并且用來解釋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僅僅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僅僅定義成一種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理論,我們將會從中受益很多,同時,馬克思主義哲學也將發(fā)揮他自己應(yīng)有的作用。
首先,我對于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些感想。就拿我們?nèi)祟愖陨韥碚f,因為人的有機體需要能量輸入,所以人要吃飯。要吃飯,那是“必然”的;吃什么飯,什么時候吃,吃多少則是偶然的。同樣,因為人是有機體生命,而有機體生命總會經(jīng)歷生長、成熟、衰弱、死亡這樣的進程(自然法則),所以人總是要死的。人要死是必然的,什么時候死,以什么方法死則是偶然的。 今天早晨起來發(fā)明路面是濕的(結(jié)果),我們便能夠推測昨天晚上可能下雨了,但是也有可能是被人用水澆的(偶然);假如昨天晚高低了一場大雨,我們會用肯定的語氣說今天早上的路面一定是濕的(必然)。 我們習慣在一件事情上找出原因,如果可能的話,最好找到最終的原因。人天性上有一種對事情窮根究底的求知,古希臘人面對紛紛蕪雜的世界想找出這個世界存在的最終解釋,從泰勒斯的世界起源于水到柏拉圖的理念,人們不滿足于對事件的經(jīng)驗解釋,希望找到一個最終的必然的并經(jīng)得起理性考驗的解釋。
辯證法大師黑格爾對偶然和必然及其關(guān)系的演繹達到了辯證邏輯的頂峰“偶然的東西正因為是偶然的,所以有某種根據(jù),而且正因為是偶然的,所以也就沒有根據(jù);偶然的東西是必然的,必然性自己規(guī)定自己為偶然性,而另一方面,這種偶然性又寧可說是絕對的必然性!瘪R克思主義繼承了黑格爾的辯證法思想,成為自身哲學的方式論基本。對偶然和必然的認識自然也有了更加純熟的解釋。但是有一點不足之處是,在歷史觀領(lǐng)域,經(jīng)濟決定論的思想也時常為世人所詬病。
經(jīng)濟決定論的思想,給人一種的歷史主義印象。經(jīng)濟無疑是強有力的推動歷史前進的物質(zhì)基本,但是歷史事件的發(fā)生充滿了不以物質(zhì)多寡為條件的變數(shù),心理的,外在因素的,傳統(tǒng)習俗的`,偉大人物的個人作為都是相當不可忽視的因素。歷史必然性的說法往往會引起人們的厭惡之感,因為必然性漠視了個體的作為,個體的意義。
人類社會正在走向全球化,這是后現(xiàn)代的一種趨勢。人類開始從狹小的個人空間中走向一種彼此交往更加密切頻繁的信息化時代。偶然性的因素正在增多,必然性的說教越來越得不到認同。在必然性居安排位置的時代,人們談理想,談人生意義,所指向的是一個永恒的必然領(lǐng)域:真理的,價值所在的世界,必然性起安排作用的理念世界。現(xiàn)在的人還相信這樣的永恒世界恐怕不多了,那么人生到底如何才有意義呀?(面對著必死的人生)我的回答是:活在真實的偶然中,并用自己的全身心去體驗?zāi)桥既幌蜃约赫咽镜哪莻世界的樣子。沒有必要去相信這個世界必然要發(fā)生什么——因為那是虛假不可信的——,也沒有必要去追求一種所謂永恒不變的真理——因為基本沒有不變的、永恒的真理——,必然的真理只是偶然的事實而已,在生活中被偶然的揭示出來而已,并沒有什么大不了。
然后,縱觀歷史,橫看世界,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最科學最嚴謹最完整最具有生命力理論體系。
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引導(dǎo)時代前進又隨著時代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史就是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馬克思主義哲學必定隨時代實踐和科學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 。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chǔ)原理和具體結(jié)論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馬克思主義是個發(fā)展著的理論,是開放著的體系。它總是把掌握客觀情況的變化,總結(jié)國民群眾的新鮮經(jīng)驗,汲取當代科學文化的最新成果,不斷豐盛自己,發(fā)展自己,在發(fā)展中保持,在保持中發(fā)展。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真正內(nèi)涵。一句話,全面發(fā)展自己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品質(zhì)。
馬克思主義哲學把改變社會和把國民的解放做為自己的任務(wù)和目的。忘掉國民和國民的利益就會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抽掉,就是拋棄馬克思主義。國民的利益不是一個標簽,不是一個抽象的東西,而是一個具體的深動的最感性的東
西。只有真正的真實的代表廣大國民群眾的利益,才能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
全面發(fā)展小康社會應(yīng)當把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fā)展結(jié)合起來。馬克思主義認為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是社會主義的實質(zhì)要求,人的全面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有著內(nèi)在的必然聯(lián)系,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發(fā)展觀包括人的全面發(fā)展。不斷推進人的全面發(fā)展也是全面建設(shè)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只有人的全面發(fā)展,才能確保小康社會的全面建設(shè)。因此,人的全面發(fā)展是我國全面建設(shè)小康社會的價值目標。
我作為一個新時代的新人,全面發(fā)展小康社會責無旁貸。
為此,要在全面建設(shè)小康社會進程中全面的發(fā)展自己。一旦選擇,便風雨無阻風雨兼程的去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和目標。
首先,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與現(xiàn)代實踐理論相結(jié)合,要認真學習的重要思想,把群眾和單位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團結(jié)和凝聚全體員工,引進人才和科學技巧,走科學辦廠的道路。制定一系列可行的符合實際的具有人性化的科學的規(guī)章制度,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全面發(fā)展自己,讓自己與時俱進。
第二,要保持要認真刻苦學習科學知識,用科學知識武裝頭腦,培養(yǎng)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在實踐中不斷的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素質(zhì),走科學辦廠的道路。
第三,要加強自身道德修養(yǎng),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努力把自己培養(yǎng)成四有新人。只有這樣才能適應(yīng)全面建設(shè)小康社會的發(fā)展。
第四,加強體育鍛煉,讓自己有個健壯的體魄。因為健壯的身體和敏捷的思維是全面建設(shè)小康社會的保障
明天對我意味著什么,我不能肯定,我也不需要肯定知道是什么樣會發(fā)生什么。但是我確信的是,明天對于我一定是新的一天,一定不同于今日和昨日;對于別人也一樣。
【哲學讀書筆記參考】相關(guān)文章:
人生哲學是過程哲學閱讀及答案參考07-03
《懶惰哲學趣話》閱讀及答案參考07-02
《哲學的慰藉》讀書筆記07-04
哲學大綱讀書筆記07-09
阿德勒人格哲學讀書筆記07-05
《中國哲學簡史》的讀書筆記07-05
一個哲學命題閱讀及答案參考07-02
《零售的哲學》讀書筆記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