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哲學簡史》讀后感6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國哲學簡史》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國哲學簡史》讀后感1
哲學與政治和教育的關聯(lián)
中國古代的哲學與政治和教育頗有淵源。早在春秋時期的孔子、戰(zhàn)國時期的墨子等,都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代表。各家哲學的興起,也是與私人講學同時開始的?鬃铀淼牡摹叭濉,其實不僅僅是哲學,也是教育?鬃悠谕约旱牡茏映蔀閷、對社會有用的“成人”,所以教給他們各門知識,不過在另一方面,孔子給傳統(tǒng)制度和觀念的解釋,卻是他自己推導出來的,如“仁”、“義”、“忠”、“恕”等觀點。而孔子的哲學其實也代表了一種精神的修養(yǎng)。而墨子卻不同,墨子更偏向于政治,他的墨家在戰(zhàn)國時期對其他國家的影響也頗為深遠。同時他也批駁了儒家的一些觀念,他主張的“兼愛”和“非攻”的哲學理念,是一種非功利的理念,也是對當時國家政治的一種理念。由此看來,哲學與政治、教育還是緊密關聯(lián)著的。而這種哲學可以更好地應用在我們的世界中。像“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碧嵝盐覀円蛩藢W習!安粣u下問”也敦促我們不要以向地位或學識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恥。
哲學是富于實踐精神的
大部分的中國哲學都富于實踐精神,也就是傾向于入世,但是也有例外。在最早提出出世這一哲學觀點的是老子,他主張無為而治,但是老莊代表的傳統(tǒng)道家思想并未成為主流,他們追求真正的身體與靈魂的自由學說,顯然沒有“成功學”更加受人歡迎。儒家的主要觀念是輔佐君王,入世為官,通過誠意正心、格物致知,達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目標,最終成圣。雖然魏晉南北朝出現(xiàn)了道家復興,但已經(jīng)有了很多入世的傾向。佛家算是出世的,但國內(nèi)的禪宗,主張在日常生活中修行!暗懒鞣鸱ǎ瑹o用功處,只是平常無事,屙屎送尿,著衣吃飯,困來即臥。愚人笑我,智乃知焉!蓖瑯釉趪,哲學家們也提倡實踐,如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等等。不僅僅在哲學上,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有實踐精神,有些事情必須親自實踐,不能光說不練,“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親自實踐,才能有自己的收獲。
中國哲學里有很多無的思想
《中國哲學簡史》稱為“負”的方法。比如我們要解釋白是什么,這是不太好形容,但是如果拿一個黑的`東西來解釋,再反過來就容易多了!兜赖陆(jīng)》開篇寫到“道可道,非常道”。什么是道啊,說不出來,如果能說出來,就不是道了。這就是用否定來為其下解釋。有比如禪宗,第一義不可說,但表示第一義的最好方法就是靜默。儒家雖然不像道徹底的推崇無的思想,但是儒家精神修養(yǎng)的過程也是一個做減法的過程。通過修養(yǎng),去掉心性中惡的成分。當然了,在我們現(xiàn)今生活中,這種思想也很重要,比如有些不懂得問題,不一定要直接去解釋,而是通過反義或近義的方法,也許這個問題無法用語言解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但我們會找到另一件東西,讓他具象化。比如在《道德經(jīng)》的后面部分,老子就用一個個例子和比喻,講述了“道”的概念。還有,在當今繁雜的社會中,我們也需要給自己做減法,去修養(yǎng)精神,去其糟粕,留其精華,摒除自己不好的、不必要的東西,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輕松美好。
《中國哲學簡史》讀后感2
《中國哲學簡史》,作者馮友蘭。我對哲學沒興趣,我原以為我不懂哲學?赐赀@本簡史后,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里面的東西80%的我都略懂。文中提到的孔子、老子、墨子、佛教、道教、儒家這些我其實也都讀過一些東西。莊子的《逍遙游》、《大學》提出的在明明德這些有時候我還會拿來反復抄寫,可我怎么從來沒有把它們和哲學聯(lián)系起來?我想是從來沒有系統(tǒng)的上過哲學方面課程的原因吧。也許還是自己對這個沒有興趣,從來沒有去理清楚基本的概念。
這本簡史對初入哲學的人是很有幫助的。對我這種似懂非懂的人也是很有幫助的。但終究我是興趣不大,總的來說快速閱讀了一遍,里面的內(nèi)容初步梳理了一下,也給類似于我這樣的人提個醒,理個大綱。
我大學同學小燕說:所謂哲學,不過是吃飽了的文人的胡思亂想,自以為是,正過來反過來,好像都有道理,其實沒道理。我是不懂的。
小燕說的挺好的也挺對的。她甚至說她最近對孫子兵法有了新的見解,所謂36計其實個個是陰招。小燕說的真的挺好的。為她開心。
哲學的任務不是增加關于實際的積極的知識,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我讀到博士,我也常常自詡讀了很多書,卻唯獨對哲學類興趣不大,不甚研究。當我讀完這本簡史之后,我立刻就很清楚的認識到這本書的知識比我教學生的《建筑環(huán)境學》《燃氣供應》課程更有價值。遠~遠~遠~遠超過了我教授的課程的價值。當你對哲學有興趣的時候,恭喜你!這說明你基本上已經(jīng)超越了柴米油鹽、一地雞毛、雞飛狗跳的普通市民生活的層次,你已經(jīng)開始對人生進行反思,也就是超越了人生的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進入了道德境界,這時候的人在精神上會獲得更多的滿足,人生會變得更加有意義。
哲學是對人生的有系統(tǒng)的反思,我們的老子、孟子、孔子等圣人們包括西方的一些哲學大師們已經(jīng)對這些東西反思的'很透徹了。他們的哲學思想其實,其實我們也都懂。比如佛說:誰傷害了你,誰來渡你。再比如佛又說:放下,你就贏了。但真正做到就太難了。這使我想起了前幾年一個女同事跳樓自殺。她也讀到博士,我想這些哲學的東西她應該都懂。為什么做不到?因為我們都是凡人。只能說可能她懂得,但還沒悟到吧。
我又想到了在重慶讀研究生時的一個政治老師,他原本和我一個專業(yè),后來是自己對哲學方面的東西非常有興趣,然后就轉去搞這些了。他給我們上課的情形我至今仍有印象,先是操著川普講,后來對我們說不行他必須有川話講,否則他覺得講的不透徹。然后他就在講臺前用四川話呱里呱啦地講的神采飛揚,你可以感受到他眼里放出的光。雖然其實我對他講的也不怎么感興趣。但現(xiàn)在想起來他能與哲學打交道且樂在其中,真心為他高興。
書中提到周敦頤的《宇宙發(fā)生論》,我就在想這個名字為什么這么熟悉。查了資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愛蓮說》的周敦頤。一般來說哲學家就是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所以有遠大抱負之人宜早接觸哲學,學校也應盡早開設關于哲學的基本課程,這樣應該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機幫助其樹立遠大的志向,幫助其學習治道之法,利于國家人才的培養(yǎng)。
關于馮友蘭,有聞其名。讀完此書后查閱了其簡介,方知乃河南南陽人士(1895-1990),畢業(yè)于哥倫比亞大學。佩服之至。
《中國哲學簡史》讀后感3
對中國哲學,我一向抱著“可遠觀不可褻玩焉”的態(tài)度。因為其浩瀚的思想,讓人產(chǎn)生敬畏之心。當我捧起這本《中國哲學簡史》時,這種感覺頓時釋然。此書的作者,我國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并沒有使用令人望而生畏的專業(yè)術語,而是以深入淺出的語言進行講述,讓人一讀之后,欲罷不能。馮友蘭先生對哲學“入世”與“出世”的剖析讓人心境豁然開朗。佛家說,生是人生苦痛的根源。柏拉圖說,肉體是靈魂的監(jiān)獄。這些歸結起來仿佛是說,欲得到最高的成就,必須脫離塵羅世網(wǎng),必須脫離社會,甚至脫離“生”。這種哲學,即普通所謂“出世的哲學”。另有一種哲學,注重社會中的人倫世務。這種哲學只講道德價值,不會講或不愿講超道德價值,即普通所謂“入世的哲學”。
有人認為,儒家是入世哲學的代表,并舉例證明?鬃佑袀學生問死的意義,孔子回答說:“未知生,焉知死?”(《論語先進》)孟子說:“圣人,人倫之至也!保ā睹献与x婁上》)照字面講這句話是說,圣人是社會中的道德完全的人。從表面上看,中國哲學是入世的。因為中國哲學所注重的是社會,不是宇宙;是人倫日用,不是地獄天堂;是人的今生,不是人的來世。但馮友蘭先生指出,從更廣更深的角度而言,這種看法有失公允。中國哲學中的一個主要流派道家認為,生命是個贅疣,是個瘤,死亡是除掉那個瘤。即使是儒家,也有“出世“的成分。儒家所指的圣人,是不僅在理論上而且在行動上道德完美的人。他的人格是所謂“內(nèi)圣外王”的人格,內(nèi)圣,是其內(nèi)在的修養(yǎng)成就;外王,就是其在社會上的功用。只不過儒家和道家的側重點不同,儒家重“名教”(把各種社會關系規(guī)范化),道家貴“自然”(順事物和人的本性);儒家講“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道家講“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儒家講究三綱五常,道家講求修身養(yǎng)性。儒家“游方之內(nèi)”顯得比道家入世;道家“游方之外”,顯得比儒家出世。這兩種思想看來相反,其實卻相輔相成,使中國人在入世和出世之間,取得較好的平衡。入世哲學是強心劑,出世哲學是清醒劑,入世哲學使人關注社會價值,出世哲學使人關心自我的'超越價值,入世哲學使人振奮,出世哲學使人安逸。入世和出世互補,進退相宜,這是中國人從入世和出世哲學中獲得的人生智慧。馮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的精神”中分析道,哲學的功能不是為了增進正面的知識,而是為了提升人的心靈,超越現(xiàn)實世界,體驗高于道德的價值。在為功名利祿所累和人心浮躁的今天,中國哲學思想也許是慰藉心靈的一劑良藥。歌手李娜在出家時說過四句話:“人有四種境界:
一是衣食住行,那是人的原始階段;
二是職業(yè)、仕途、名譽、地位;
三是文化、藝術、哲學;四是宗教。只有進入第四種境界,人生才閃出亮點!边M入第四種境界閃現(xiàn)人生亮點,對于我們凡人而言,未免有些要求過高和不太現(xiàn)實,但通過對哲學的修養(yǎng)來實現(xiàn)對人生較高層級的領悟,找到精神的家園,確是每個人人生的一種使命。正如馮友蘭先生所言:“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須哲學化,當人哲學化了,他也就得到了宗教提供的最高福分!
《中國哲學簡史》讀后感4
《中國哲學簡史》是一部享譽中外、具有世界影響的中國哲學名著。它是根據(jù)一代哲人馮友蘭在美國的演講稿整理而成的,在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廣泛流傳。它把中國的哲學發(fā)展以時間為線索串聯(lián)起來,通過對中國哲學的審視,讓讀者感悟到中國文化在當今的重大意義,不失為一部可以影響人的一生的文化經(jīng)典。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實話說,筆者對中國哲學的了解僅僅停留在一個非常膚淺的水平。但在閱讀了馮友蘭老師的這本《中國哲學簡史》后,筆者對中國哲學有了新的認識,哲學的知識不再是零碎的,而是有條理、系統(tǒng)化的了。下面,就列舉一些閱讀過程中摘錄的句子以及我的理解,作為我的收獲吧。
著者在第四章中提到“對于《六經(jīng)》,孔子既不是著者,也不是注者,甚至不是編者!庇纱,著者進一步得出一個推論 ,那就是“孔子只是一位私人教師,而不是一位私人著作家!笨吹竭@里,筆者想到了之前的“孔子熱”現(xiàn)象。社會曾經(jīng)大肆炒作與孔子相關的種種事物,然而炒作的背后,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孔子,理解孔子的思想呢?在這里,筆者不是想否認孔子在我國文化、歷史上的重要地位。但筆者覺得,對孔子的盲目炒作,只會造成孔子形象的虛高,以至于最后,人們凡是遇到與文化相關的東西就把孔子抬出來,這未免有點不倫不類。
著者在第九章中提到“‘無為’的意義,實際上并不是完全無所作為,他只是要為得少一些,不要違反自然任意為之!边@讓筆者想到了以前在政治課本上看到的一個概念,即“服務型政府、有限型政府”的概念。這個概念的意思,是指政府要在職責范圍內(nèi)作為,做到不越界,盡力服務人民。然而,當下社會,一部分政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官商的勾結,他們不是“無為”,而是“無所不為”,這恰恰是哲學中所批判的。老子曾說“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如果讓貪污和腐敗繼續(xù)下去,后果將不堪設想。而如何規(guī)范政府工作,讓政府做到“無為而治”,則是我們應該關心的話題。
書本的第十五章,主要是圍繞《易傳》展開的,這一章很有趣,講得都是關于的卦象之類的理論。之前只聽說過最著名的“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說法,但并無深刻認識,這次閱讀后,盡管對里面提到的六十四卦等內(nèi)容仍是一知半解,但我印象最深的是新儒家形上學中的調(diào)和的理論。新儒家提倡的是“中和”!爸小笔侵刚{(diào)和那些處理不好就會引起混亂、不和的食物,而“中”的作用,則是達到“和”。這里的“和”正正是我們最最熟悉的和諧。由此可見,一方面,“和”的思想源遠流長,在中國歷史上早已有之;另一方面,古人的智慧也可見一斑。他們早在幾千年前就提出了這樣一個理想社會的美好藍圖,而這直到現(xiàn)在,仍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個目標。
最后一個,是著者在第二十七章提到的一個觀點“中國人民族主義意識的發(fā)展歷來是重在文化上,不重在政治上!边@讓我聯(lián)想到了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切糕”現(xiàn)象。一塊“切糕”背后是有目共睹的強買強賣行為,這樣的行為明顯違背了當今社會的法律法規(guī)。然而,執(zhí)法人員卻很少去管理,最終才會引發(fā)后續(xù)的爭端。也許,執(zhí)法人員認為,新疆的'人民是少數(shù)民族應該要加以照顧。但筆者認為,我們提倡的各民族一律平等,應該是思想、文化上的平等,是立法上的平等,這種平等的政治色彩不應被過度強化。盲目過度的政策傾斜,只能是重在政治上的,歪曲的民族主義。否則,法律的尊嚴會受到損害,其他民族的權益也將受到侵犯。這樣,又談何各民族一律平等呢?
收獲之余,也有些許疑惑,在此分享,愿與各位探討:
首先,中國哲學如此博大精深,但為什么當下的社會越來越少人會關注它呢?大多數(shù)人寧可學習西方哲學,都不愿意了解中國的哲學,難道說中國哲學就比西方哲學差嗎?根據(jù)這次的閱讀,不見得是這樣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問題呢?
其次,中國哲學中其實蘊含了不少為人處世,乃至治國的智慧,那我們應該如何把它加以利用,讓它更好地作為社會科學為我們的社會發(fā)展提供智慧呢?中國哲學與當今社會發(fā)展的契合點又在哪里呢?
上面的問題,并非一時半刻就能想清楚的。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哲學能獲得應有的重視與發(fā)展,在人類史上再次留下輝煌燦爛的財富。
《中國哲學簡史》讀后感5
大概不知道哪里來的心血來潮,然后一門心思的尋找哲學方面書籍要閱讀。經(jīng)過網(wǎng)上查詢,朋友推薦,終于選擇了《中國哲學簡史》這本書,然后當即在網(wǎng)上選購,坐等到貨。
速度蠻快,然后拿到書的那一刻,欣喜若狂。
然后就翻開《中國哲學簡史》,沉入到其中,了解古往今來的哲學家思想,去思考相關問題。我想,哲學的魅力,更多的是,精神境界的提高。
后來,了解到作者馮友蘭先生寫這本書是在國外。學生根據(jù)其日常授課進行整理,編纂了此書。一開始只是英文版,先后翻譯成很多語言。后來才翻譯出了中文版,帶到國內(nèi)。
《中國哲學簡史》一經(jīng)問世,立即被人們津津樂道,甚至是熱愛。成了很多外國人研究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和中國人了解古代諸子百家的好書籍。
好的書籍,我當然要涉獵一番。
書中講述了中國哲學的精神和背景以及諸子百家的起源,分別講述了具有代表性的儒家,道家,名家,墨家,陰陽家,中國佛學、禪宗。還有,中國哲學在現(xiàn)代世界的發(fā)展和狀況。
總體來說,本書按照時間節(jié)點,敘述了很多的百家思想。可讀性,可觀賞性、可操作性極強。是研究哲學的人不可多得的工具書,能夠開啟和萌發(fā)相關思維。
說實在的,我不懂啥事哲學。之前一直在閱讀古典書籍,雖然讀的都是精簡版,但是其中心思想,還是能夠了解和掌握的。我一直渴望通過閱讀古代書籍,能夠窺探一絲智慧,萌發(fā)我愚鈍的思維。去反思自己,剖析自己,知道古今人生的規(guī)律。
直到我閱讀《中國哲學簡史》,發(fā)現(xiàn)其實有很多茍合之處。正如《周易》一樣,其實講究物極必反,萬事萬物順著規(guī)律去推進;《道德經(jīng)》的精髓莫過于,有和無,無為而治,講究唯心。而儒家歷經(jīng)好幾個階段,所推崇的是想就是“三綱五!薄_@也是我經(jīng)常跟朋友聊天講述的',“君臣、父子、兄弟”和“仁義禮智信”,儒家對于周朝禮法的繼承和發(fā)揚,起到了很多積極的作用,后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的思想成為治國理邦的規(guī)則。
概覽諸子百家,領略那個事情人們的思想,對于我來說,能夠細致的靜下心來去琢磨。
時間過得很快,年輪在無情的轉著。誰又能說,我們現(xiàn)在這個時刻,不是歷史的塵埃呢。通過這些,能夠促使我變得通透。
我想,對于我而言,更多的是,對于“得失”的一個拿捏。
爭取是好的,在現(xiàn)在的這個社會必須要去爭取,我們的實際行動也應該去大刀闊斧的干。這個時代,是一個好時代,可以通過努力,成就自己一番。最現(xiàn)實的莫過于財富的增長,“買房置地”是古今人們的做法,也是茍活一世必須要干的。
但是,在現(xiàn)實努力爭取之余。我們的思想是否可以靜靜的去思考一番,是為了什么?因為,社會分工不同,導致我們角色屬性也不同,所以,有身份和地位。高貴的,貧賤的,最后都是荒冢一堆草沒了。所以,與天地相比,你所追求的的,只不過是過眼云煙罷了。
所以,這個問題困擾我很多。我也問過很多人,比我歲數(shù)大的,比我小的,認識的,不認識的,每個人的理解都不同。就像有十個人,每個人都炒一盤宮保雞丁,那么炒出來的應該是是個宮保雞丁的味道。誠如我們的人生,每個人雖然做的事大體相同(出生,讀書求學,長大成人,成家立業(yè),生兒育女、贍養(yǎng)老人,退休年老、死亡),但具體的做法和行為而又不同。所以,造就了不同的人生感悟和體會。
事實就是這樣~
我想,既然這樣,事物的發(fā)展就是這樣。那我還是想辦法去將生命的寬度繼續(xù)拓寬吧。長度不可把控,橫向的知識積累,人生價值的體驗要更豐富。所以,我不斷地去折騰,來回跑。因為,我想擁有不一樣的人生。我所經(jīng)歷的顛沛流離,是對生活的無比熱愛和崇尚,直到最后,我不后悔!
如果說閱讀歷史,可以以史為鏡,明智;那么閱讀哲學,可以讓人活得通透,去領悟,頓悟。
了解天地人之間的聯(lián)系,諸子百家的思想,不盡相同而又有雷同之處。
這是值得研究和了解的。
讓人懵懂和恍然大悟的哲學!《中國哲學簡史》,再一次,著實不錯,值得每一個人去觀看。
《中國哲學簡史》讀后感6
最近我閱讀了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這部專著一直是世界各大學中國哲學的通用教材,在西方影響很大。凡是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人千萬不要錯過這本書,它是你進入中國文化的捷徑和地圖。你不必迷失在浩瀚難懂的典籍中暈頭轉向就能清楚了解,那些令我們景仰的圣人曾經(jīng)是怎樣思想的,他們的主要理論是什么,后來又是怎樣發(fā)展或是被利用的。
書名雖是中國哲學史,但其實也是中國文化史,因為中國文化的主要載體就是這些圣人的經(jīng)典,那是中國人的根子,是中國人的血脈和骨骼,中國人的人生哲學就起源于那里,中國幾千年來就浸淫其中,那里有中國人幾千年積累下來的大智慧。因此說此書濃縮了中國文化的精華并不為過。這本書介紹了中國歷史上幾乎所有有影響的哲人,以及儒、道、佛、禪宗。甚至利用前兩章介紹了中國哲學的大背景,這對不了解中國文化的外國人及中國現(xiàn)代年輕人尤其有幫助。當然這只是馮友蘭的讀書筆記,提綱挈領地表達了他對中國文化和中國哲人的理解。讀馮友蘭先生的書,經(jīng)常有豁然開朗的感覺。他的很多觀點我深以為然,比如:
人不滿足于現(xiàn)實世界而追求超越現(xiàn)實世界,這是人類內(nèi)心的一種渴望:在這點看事物,也就意味著取消自我。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現(xiàn)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應該成為的人。前兩者是自然的產(chǎn)物,后兩者是精神的創(chuàng)造。自然境界最低,其次是功利境界,然后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們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幾乎不需要覺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較多的覺解;天地境界則需要最多的覺解。道德境界有道德價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價值。
天地境界又可以叫做哲學境界,因為只有通過哲學,獲得對宇宙的某些了解,才能達到天地境界。但是道德境界,也是哲學的產(chǎn)物。道德行為,并不單純是遵循道德律的行為;有道德的.人也不單純是養(yǎng)成某些道德習慣的人。他行動和生活,都必須覺解其中的道德原理,哲學的任務正是給予他這種覺解。
通過對該書的認真閱讀和認真思考總結,讓我對廉政方面也有了自己的認識。首先,是以人為本。自從《尚書》中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和“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的民本思想之后,歷代進步的思想家和比較開明的統(tǒng)治者都能堅持民本與愛民的思想傳統(tǒng),并在統(tǒng)治制度與政策的設計上有所體現(xiàn)。民本與愛民,既是中國廉政史的優(yōu)秀傳統(tǒng),也是歷代廉政建設的根本指導思想。
其次,是如何處理德治和法治關系的經(jīng)驗。在中國政治史上,出現(xiàn)過德法并舉、單純法制、無為而治、德本法用等不同的治國理念和政治模式。比較起來,還是儒法結合的“德法并舉”模式更加符合統(tǒng)治階級需要。但廉政而言,無論是“德法并舉”還是“德本法用”的想,對中國的廉政建設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再次,是嚴于律己、不欺暗室、廉潔奉公的官德與政風,任何時代的廉政,都與執(zhí)政官員的道德品質(zhì)和和行政作風密不可分的。所以,中國的主流思想家總是把“修己安百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看作不可分割的整體。
以上是從哲學的角度歸納出關于廉政的一些想法,《中國哲學簡史》有極其重要的人文價值,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研究。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