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家庭教育論文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論文對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對于人類整體認識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論文該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庭教育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庭教育論文1
什么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人生中起步最早影響最深的一種教育。它直接塑造了一個人在個性、品德、修養(yǎng)、愛好、才能等方面的雛形。家庭教育狀況直接決定著學校教育的質(zhì)量。同時也決定著國民的整體素質(zhì),然而家長們卻往往忽視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無意識的形成了一種教育誤區(qū),塑造了一種中國式的家庭教育模式。
一、過分溺愛、忽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
伴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加強,中國家庭出現(xiàn)了一種6+1的家庭結構,對孩子的溺愛當仁不讓的名列世界前茅。所謂溺愛,實際上是一種畸形心理,是一種被扭曲的愛,是一種以愛為名的愛暴力。原本出發(fā)點是好的,由于種種因素,以至于結果超出了本質(zhì)。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一句很經(jīng)典的話:“一切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需要一定的空間來獨立成長,這成長路上難免遇到種種挫折,父母只需要給予恰當?shù)囊龑Ф皇前鼣埡⒆拥囊磺小3诉^分溺愛,部分嚴格的父母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視也是相當?shù)目膳,往往把成人的思維強加給孩子,嚴重扼殺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興趣等非智力因素。把孩子當作成人,忘了孩子愛玩的天性,一味的違背孩子的意愿、命令式教育、填鴨式教育,將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創(chuàng)新能力透明化。這是一種心靈施暴,扼殺獨立人格樹立的方式。自古至今,中國家庭一代代用這種獨特的教育方式教育著自己的孩子,當他們?yōu)槿烁改傅臅r候,我們將享受什么樣的待遇?所以負責任地說,我們的孩子在第一任老師的培養(yǎng)下,完全沒有樹立獨立的人格。這不是父母的錯,而是中國家庭教育的悲劇。
二、物質(zhì)刺激膨脹、心靈關愛缺失
咱們中國孩子對物質(zhì)刺激這一詞并不陌生,特別是當下的孩子們,似乎一切都直接與金錢有關,在學習成績方面尤為突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典型的中國特色教育,這些家長們常常用分數(shù)來衡量孩子的好與壞,他們感興趣的是孩子的分數(shù),分高則眉開眼笑,各種獎勵隨之而來。這一切對于一個個朦朧的孩子而言,無疑是一種變相的拜金主義誘導。殊不知當一個人的人生觀追求轉(zhuǎn)化成物質(zhì)上的貪婪時,又從何談起獨立的'競爭意識和健全的人格呢?如果分低了則謾罵不止。“學習至上,成績至上”成為孩子唯一奮斗的目標,精神、心靈上長期的空泛,致使孩子成為父母眼中最熟悉的陌生人,孩子們一個個成為高分低能甚至人格不健全的次品、廢品。
三、過于嚴厲或過于民主
相對于溺愛,有些家長卻繼承了另外一種方式,用大棒之下出人才的古訓教育著孩子。孩子缺乏是非判斷能力,為了幫助孩子明辨是非,父母們應該在平時養(yǎng)成獎罰分明的習慣。假使孩子犯了錯,適當?shù)膽土P是有必要的,只要簡明扼要的指出孩子的錯誤,講明道理及如何去改正即可。打孩子不是最終的解決方式,適當?shù)膽土P可以起到警告提示的作用,反之只會讓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對孩子應多一點賞識,多一點鼓勵,多一點包容。還有另外一種父母卻截然不同,過于民主,“曉之以理”泛濫,結果理沒有談成,孩子被慣出一身毛病。同樣,孩子是缺乏辨別是非能力的,是需要父母引導的,過度的民主很容易讓孩子為所欲為。家長們不要忘記,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過程,我們需要運用正確的方式方法堅持不懈、未雨綢繆并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言行一致的去引導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長。
為什么我們的孩子往往是多面性的,在父母老師面前是一面,在其他人面前又是一面。是因為他們長期處于一種被壓狀態(tài),無意識地形成了一種宣泄的方式。中國父母似乎愛的不是孩子的真實,而是愛自己所期望孩子成為的那個樣子,沒有給孩子一個想要成為自己的空間,嚴格的說沒有自我權。父母們還會忘了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忘了以身作則、言行一致,想要孩子優(yōu)秀,別忘了從自身出發(fā),孩子只是父母的鏡子。“育人”不是養(yǎng)育人,而是教育人,它不單是學校教育的責任,更是家庭教育的重任。我們的家長們要敢于和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說不,還孩子們一個理性健全的成長壞境。孩子的一生每一步都離不開大家的共同努力。作為影響力最深的父母們更應該深思。
家庭教育論文2
一、中國古代家庭教育有著鮮明的階級性、時代性和繼承性
在原始社會還沒有真正的意義上的家庭教育,但原始社會的氏族大家庭教育可以認為是古代家庭教育的萌芽。自從進入階級社會,家庭教育便顯示出鮮明的階級性,例如在奴隸社會時期,能夠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只有皇室貴族,普通老百姓是少有機會的。即便是漢唐之后,平民百姓能夠有機會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了,其家庭教育內(nèi)容也具有明顯的政治性,具有為統(tǒng)治階級服務的一面;适屹F族、仕宦之家與平民百姓的家庭教育內(nèi)容又也有著不小的差異。同時中國古代家庭教育又有著明顯的時代性和繼承性。隨著年代的發(fā)展,家庭教育都會做出相應的調(diào)整、完善和改變。
在當代中國社會轉(zhuǎn)型中,傳統(tǒng)價值觀念體系正在逐漸瓦解,新的價值觀念體系還未形成,新舊價值觀念處于激烈碰撞與沖突之中。而中國當代的家庭教育由于受社會變革的影響,也正處在深度變遷之中,家庭教育處于一種盲目,無序的境地。只有繼承古代家庭教育的精華,去其糟粕,立足當代中國實際,借鑒外國優(yōu)秀家庭教育理論和經(jīng)驗,才能順利完成轉(zhuǎn)型。而現(xiàn)在有必要對古代家庭教育進行再認識和再繼承,因為古代家庭教育中的方方面面,“不僅作為歷史作用于過去,而且構成了一種強大的現(xiàn)實力量作用于現(xiàn)在乃至將來;不僅作為集體意識影響著宏觀社會,而且滲透在個人的觀念中影響其具體行為”。
二、以德為首,以孝悌為本,將倫理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放在重要地位
家庭是子女成長的搖籃和終身受教育的場所,家長要通過家庭教育給予子女長大獨立生活所需要的行為規(guī)范、知識,如生活常規(guī)、人際關系等,實質(zhì)是倫理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這一點,在上至皇室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的家庭教育中都是一致的。古代家庭教育把每個家庭成員的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是因為古人認為只有搞好“修身”,才能實現(xiàn)“齊家、治國、平天下”。
孔子認為,家庭的孝悌教育不僅關系到個體家庭的和諧和鞏固,還有利于社會和國家和安定。雖然古代統(tǒng)治階級提倡孝道,其目的在于移孝作忠,但不可否認,古代家庭教育中的孝悌教育對于家庭和社會的發(fā)展有著很積極正性的一面,而這也是現(xiàn)代家庭教育中所比較欠缺的部分。唐柳玭在誡子書中強調(diào)子孫要加強自身的德行修養(yǎng)時,要以“孝悌為基,以謙恭為本,以禮讓為務,以勤儉為法”,概括的很是精到,值得借鑒!
三、家庭教育與家族教育日益緊密融合,與“學院”(官學、私學、書院)教育和諧共存
家族是中國古代社會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實際上是在家族社會的基礎上形成的。古人聚族而居,既有自身家庭的需要,也有統(tǒng)治階級提倡的因素。在古代生產(chǎn)力還不發(fā)達,大多數(shù)老百姓文化水平比較低的情況之下,家族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相當多的老百姓的家庭教育是依托于家族教育完成的。而家族教育的內(nèi)容很多,包括儒家倫理規(guī)范的教育,也包括家風的教育,及族內(nèi)子弟的文化教育等等。這其中流傳至今的許多家訓、族規(guī)、鄉(xiāng)約也成了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筆者認為古代教育三角體系,即家庭教育、家族教育(包括宗族教育)、“學院”(官學、私學、書院)教育因其和諧均衡而發(fā)揮著穩(wěn)定的作用。而隨著新中國的`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傳統(tǒng)的家庭制度、家庭觀念、家庭結構甚至于家庭功能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遷具有時代性,比較之下,家庭教育功能總體正在弱化(在某些方面,如家庭教育中的“學習至上”的觀念與行為的過分強化則是家庭教育失衡與異化的結果);家族教育也不復存在。在當代教育三角體系中,家庭教育淪落為從屬地位,學校教育一家獨大,替代家族教育位置的社區(qū)教育有其名而無其實;三角體系失衡,教育亂象叢生!根本出路就在于強化家庭教育,做實社區(qū)教育,使家庭教育、社區(qū)教育、學校教育各取所長,并駕齊驅(qū)!
四、重視言傳身教,提倡勤儉,耕讀傳家
古人非常重視家長自身素質(zhì)的提高,強調(diào)言傳身教要“端本清源,以身率先”,對子女起到榜樣示范作用。古人認為對子女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以身作則,身教重于言傳!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就講到“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與款狎,熏漬陶染,言笑舉動,無心于學,潛移默化,自然似之”。趙匡胤雖貴為皇帝,但仍然處身節(jié)儉,以節(jié)儉為家法,以身傳教。他自己就“常服浣濯之衣。乘輿服用,皆尚質(zhì)素”,他曾對皇室子孫說“每納一衣,則憫蠶婦,每餐一食,則念耕夫”。曾國藩位列三公,但每餐只用一道葷菜,時人稱為“一品宰相”;功成名就之后依然布衣布鞋。他在家庭教育中主張力誡奢侈,堅持以“耕讀二字為本”。明呂坤在《孝睦房訓辭》中也認為“傳家兩字,曰讀與耕。興家兩字,曰儉與勤”!在耕讀等日常生活中教化子女,修養(yǎng)性情,重視環(huán)境習染,也是古代家庭教育的一大優(yōu)良傳統(tǒng),值得繼承并發(fā)揚光大之!
反觀當代家庭教育,許多父母說的多,做的少,能以身作則的更少;失去了“身教”這一家庭教育的法寶,不重視家庭環(huán)境建設與熏陶,又不做學習型父母,家庭教育又有多少效果呢?
縱覽古代家庭教育,還有許多值得學習和發(fā)揚光大的地方,如注重因材施教,強調(diào)循序漸進等。中國傳統(tǒng)家庭教育的歷史慣性,與西方現(xiàn)代家庭教育的時代趨勢,決定了我國當代家庭教育要在兩者的矛盾與沖突中前行。在家庭教育深度變革的今天,只有立足實際,博取古今中外家庭教育之所長,構建新的家庭教育理念與體系,才能促進當代家庭教育順利轉(zhuǎn)型。而作為父母,也只有通過不斷學習,積極建立學習型家庭,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教育理念,才能實現(xiàn)有效的家庭教育!此文僅作拋磚引玉,希望更多的有識之士來共同關注與努力!
家庭教育論文3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方式。人的社會屬性決定了人需要家庭的撫養(yǎng),更需要家庭的教養(yǎng),而家庭教育是每個家庭承擔社會責任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家庭教育教人學會走路、說話,教人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行為規(guī)范與道德準則。無論是身體的健康發(fā)展,還是良好道德品質(zhì)的的形成,都離不開家庭正確的教育。社會活動有三種形式,分別是游戲、學習、勞動。處于正在成長的未成年人主要從事前兩者,當年齡逐漸增長以后,才慢慢過渡到更多地參與到社會勞動中。而家庭正是為兒童提供了最初的游戲與勞動場所,并在家庭中逐漸過渡到參加勞動的過程,這種由家庭逐漸引導的方式,便是家庭教育。所以說家庭教育是社會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每個人成長的基礎與起點。
一、家庭教養(yǎng)方式
家庭教養(yǎng)方式是父母對孩子教養(yǎng)行為總體特征的概括,是在撫養(yǎng)教育孩子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的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行為方式。正確的教養(yǎng)方式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也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在這個過程中樹立榜樣,管束合理;恰當評價與賞識;關愛有加,進行挫折教育;平等溝通,適當引導等都是良好的教養(yǎng)方式。家庭是孩子成長的基石與港灣,在這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無形中效仿的對象。所以父母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積極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一面,學習成績更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在家庭教育中,每個父母都應該努力發(fā)掘孩子的閃光點,給予孩子鼓勵與賞識。并在取得成功或失敗時恰當評價他們的行為;家庭教育中,父母的關愛沒有人可以輕易代替,愛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大的動力,也只有充分感受到愛,孩子才能學會如何去愛;在一個家庭中,孩子不是任何人的附屬品,他們理應擁有自由的空間與獨立的人格。父母在教育過程中應擺正位置,平等溝通、遇到問題民主協(xié)商,并在一定時機給予他們恰當?shù)囊龑,而不是直接命令,令其服從?/p>
二、家庭結構的完整性
隨著現(xiàn)代生活的變遷,更多地家庭結構發(fā)生了變化。很多家庭由于各種原因,出現(xiàn)了家庭結構不完整的問題。不管是什么樣的原因造成了家庭的不完整,我們都無法否認一個健全的家,對于未成年的孩子來說才是最安全與溫暖的港灣,完整的家才是他們健康成長的保障與快樂的源泉。當變故發(fā)生時,由于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他們往往需要比成年人承受更大、更多的痛苦。這也就造成了,未成年人一些心理問題的出現(xiàn)。如由于脆弱敏感導致的過分自卑、由于缺少關愛導致的冷漠自私、由于過分保護導致的溺愛嬌慣、由于缺少管束導致的肆意妄為、由于情緒疏導不暢導致的焦慮抑郁或者更加極端的攻擊報復行為,這些都是家庭結構不完整造成的不良影響。雖然健全的家庭也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無疑一個不完整的家庭,會導致不良問題出現(xiàn)的概率增加。然而我們無法避免家庭結構的調(diào)整以及家庭變故的出現(xiàn)。唯有做到當問題發(fā)生時,給予孩子最及時與正確的疏導,幫助他們盡快適應新的家庭結構,重新樹立開展新生活的信心,并增強他們的抗挫折能力,才能避免讓孩子在家庭結構調(diào)整后受到更大的傷害。
三、家長的自身素質(zhì)
家長的自身素質(zhì)代表了家庭教育的整體水平,家庭教育環(huán)境也只有依靠高素質(zhì)的家長才能得到更好的維護。尤其是在處于21世紀的`今天,信息化經(jīng)濟時代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國民教育三大支柱之一的家庭教育在培養(yǎng)人才的過程中承擔著不可推卸的巨大責任。新時代國家和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只有靠努力提高家長自身素質(zhì),才能得以實現(xiàn)。家長素質(zhì)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孩子家庭教育的水平,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家庭教育如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壯,才能枝葉茂盛,開花結果。”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就是整個家庭教育的根,根系的強壯與否決定了花葉的茂密程度,也就是決定了一個孩子是否能最大限度的健康成長,努力成才。
四、結語
毋庸置疑,教育不僅豐富了“人”的內(nèi)涵,也充分拓展了“人”的發(fā)展,更使人具有了更加深遠的價值。日趨激烈的社會競爭和未來知識經(jīng)濟的巨大挑戰(zhàn),使得接受良好教育成為人們能夠更好生存與發(fā)展的第一要素和終身財富。在這種情況下,營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顯得尤為重要。綜上所述,我認為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才能有利于素質(zhì)教育的實施和孩子的全面健康發(fā)展,才能有利于實現(xiàn)整個教育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緊密銜接,同時才能保證教育在方向上的一致性,以及實現(xiàn)不同教育方式理念等的互補,從而更加增強整體教育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李阿盈。家庭教育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D]。江南大學,20xx。
[2]王勇。論家庭教育與兒童社會化[J]。蘭州學刊,20xx,05:352—353。
[3]黃小芮。家庭教育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J]?萍紕(chuàng)業(yè)月刊,20xx,10:130—131。
[4]郭時永。淺談家庭教育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J]?平涛膮R(中旬刊),20xx,03:196—197。
[5]何瓊。淺析如何構建良好的學校教育環(huán)境[J]。老區(qū)建設,20xx,12:50—51。
[6]余繼武,葉忠華,侯小華。淺析良好家庭教育環(huán)境的營造[J]。景德鎮(zhèn)高專學報,20xx,04:88—89。
家庭教育論文4
摘要 :快樂、開朗是一種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當孩子臉上整天洋溢著開心的笑容,享 受著自由無憂無慮的童年,努力快樂地進行學習時,他們的父母和老師會感到由衷的高興。
關鍵詞:家庭教育 教育方式 快樂成長
通過的家庭教育的培訓學習,我作為一名教師和一個中學生的家長,收獲頗多。曾經(jīng)的困惑也漸漸明朗,特別是在管理學生方面頗有感觸,有的孩子,苦于和同學、老師處理不好關系而煩惱,更多的孩子由于學習成績不理想而苦悶,因此,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培養(yǎng)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就顯得非常重要。 要讓孩子快樂健康地成長,我認為主要從四個方面著手:給予孩子足夠的鼓勵、放手孩子追尋快樂、傾聽孩子的心聲,尊重孩子四個方面。
一、 給予孩子足夠的鼓勵
從報上看到一個真實的故事。英國一位叫謝麗爾的25歲女孩,患上一種罕見的心理疾病——軀體變形障礙癥,她總以為自己是個丑八怪,每天對著鏡子自怨自艾,早晨不化妝十來遍,就不敢出門。她極度討厭自己的模樣,甚至常?紤]自殺。但是后來,這個女孩居然成了模特大賽冠軍!一個心理如此陰霾的人,是如何變得陽光燦爛的呢?
心理醫(yī)生采用了一種特殊的方法幫助謝麗爾恢復自信。她先給謝麗爾拍攝了兩張照片,一張是化了濃妝的照片,一張是素面朝天的照片,然后陪她來到街頭,問每一個路人他們更喜歡哪張照片。結果,躲在一邊的謝麗爾驚奇地聽到,幾乎每個人都說他們更喜歡沒有化妝的那張。謝麗爾漸漸意識到自我認識的偏差,慢慢克服了自卑的心理,并且在朋友的鼓勵下報名參加模特競賽,證明自己的美貌和能力,結果竟然一舉成功?梢姡晕艺J識對于人生有著多么重要的意義。人往往會誤解自己,心理醫(yī)生就是起一個矯正作用。這個醫(yī)生的.方法,是讓這個女孩了解別人眼中的自己,通過別人的評價來矯正自我評價。如果一個人,他覺得無論如何努力都不能獲得成功,那么再努力下去還有什么意義呢?“厭學”就是這樣形成的?傊尯⒆勇牭娇陀^而真誠的贊揚,讓他從中得到積極的自我評價,這會讓他的心中充滿陽光,也充滿力量。
二、放手孩子追尋快樂
尹建莉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說道:“幸福的家就是五星級賓館”。父母們常常想給孩子攢更多的錢,實際上多少錢都買不來孩子的快樂。財產(chǎn)今天損失了,明天可以找回來,但孩子的成長中的幸福感、教育機會一旦損失了,就永遠找不回來了。給孩子一個幸福的家,讓孩子在生理和心理兩方面都健康地成長,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fā)育的人,這才是父母所能給孩子最豐厚的、一生享用不完的財富。
在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的前提下,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做許多事才是他們最終走向社會的最好禮物。第一、可以讓孩子在閱讀中找到快樂。從幼兒期培養(yǎng)孩子閱讀的習慣,也是防止他患上電視癮的好辦法。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喜歡閱讀,他的智力就會發(fā)育得更好,他會更容易發(fā)現(xiàn)別的有興趣的事;同時他的思想會更成熟更理性,他知道事情的輕重緩急,不會舍得讓電視浪費自己的時間。第二、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家長要鼓勵孩子去獨立地做一件事,首先自己不要一臉愁容和不放心。要認真評估孩子的能力和事情的可行性,如果覺得可行,就表現(xiàn)出對孩子的信任,表現(xiàn)出輕松愉快;把緊張和擔心藏在心里。 放手不是冒險,而是讓孩子通過種種實踐機會,鍛煉膽量和能力,從而也能學會防范危險。如果家長總是怕孩子出意外,總是保護得嚴嚴的,將來他真遇到什么事,可能還沒有能力和勇氣應對。這如同擔心孩子摔跤,就不允許他去學習走路,結果是他將來會走得更為艱難。從這個意義上說,過度呵護也給孩子的安全留下隱患。
哲學家弗洛姆認為,檢驗一個母親給孩子的愛是否優(yōu)質(zhì)的,有一個試金石,即母親是否愿意充分地對孩子放手,是否愿意推動孩子自主和獨立。孩子在獨立嘗試中獲得了自我成長的機會,感受到成長的快樂。第三、培養(yǎng)了興趣,一切都好說。事實上,每一個忘我地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中的人,他一定是對學習和工作建立起了興趣或責任感,這種興趣和責任感是如此強大,以至于常常超越生理需求。平常人看到的是他們在飲食起居上的“苦”,看不到他們置身于喜愛的事情中的“樂”,就以為他們是憑借“苦”取得成功的。實際上,他們不“苦”,他們只是“癡”,其中的樂趣別人體會不到。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學習上,成功動機過強或過弱都不好,一是對學習不利;二是對保持不利。庸俗目標只能給孩子帶來庸俗的刺激,不會產(chǎn)生良好的內(nèi)在動力。從上小學就追求分數(shù),會使孩子形成畸形學習動機,變得目光短淺,急功近利,反而降低學習興趣,影響考試成績。所以,我們要努力培養(yǎng)孩子廣泛健康的興趣愛好。
三、傾聽孩子的心聲,尊重孩子
“兒童不是一塊石頭,成人刻刀所到之處留下的,并不完全是雕刻者單方面的想法。假如一定要把父母比喻為一個雕刻師,那教育這種雕刻所留下的痕跡則是雕刻與被雕刻雙方互動形成的。作為雕刻者的父母如果看不到這種互動性,漠視兒童的感覺,以為在受教育方面,兒童就是塊沒有彈性的石頭,刻什么樣長什么樣,那么一塊璞玉在他手中也會變成一塊頑石,或一堆碎料——看不到這種互動性,就談不上尊重兒童。不尊重兒童最典型的一個表現(xiàn)就是對孩子管制太多,也就是指導或干涉太多,孩子的許多正常生長秩序被打亂了!蹦敲丛鯓幼鹬睾⒆幽兀
首先,尊重孩子,就要遵循孩子成長發(fā)展的自然規(guī)律。無論是孩子的生理還是心理發(fā)展,均有其自身發(fā)展的內(nèi)在規(guī)律。然而,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學習好、工作好、生活好。受此心愿的驅(qū)使,我們越來越急切地想讓孩子提前學習各種文化知識,以便他們將來進入小學后,學得更好一點,更輕松一點,將來走得更順利一些。但是,如果違背了孩子發(fā)展的自然規(guī)律,往往會把事情弄得很糟,這樣不僅達不到父母的預期效果,還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發(fā)展。
其次,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和自我意識。孩子在兩三歲時,其自我意識逐漸形成,他們會提出“我自己來”、“我自己做”的要求,并躍躍欲試地嘗試著做每一件事,這是孩子心理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正常現(xiàn)象。可是許多父母生怕他們做不好,總是包辦代替,從而剝奪了孩子學習與鍛煉的機會。當孩子到時候什么也不會做或什么也做不好時,卻又受到父母的指責與埋怨,這對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作為父母,應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獨立意識的增強,通過各種方式以實際行動給予孩子支持,如對孩子表示信任、讓孩子擁有獨立的空間、給孩子支配時間的自主權、尊重孩子的選擇、善待孩子的朋友等等。
最后,尊重孩子,就要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孩子除了吃好穿好的需要外,還有渴望得到尊重、渴望獨立自主、渴望自由創(chuàng)造的需要。尊重孩子,就要把自由和獨立還給孩子,讓孩子自主選擇,自由探索。為什么現(xiàn)在的孩子備受寵愛,卻反而常常感受不到快樂?為什么父母為了孩子省吃儉用,卻常常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原因就在于,現(xiàn)在的孩子受父母支配太多、指責太多,家長往往把自己太多的想法強加給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很多家長的期望,強制性灌輸給孩子太多的知識,剝奪了孩子游戲和自我探索的時間和機會,這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現(xiàn)。
所以,作為父母要放下架子,把自己放在與孩子平等的位置上,努力尋求與孩子心理上的溝通與默契。不要以成人的知識嘲笑孩子的無知,不要以成人業(yè)已成熟的思維方式批評孩子想法的幼稚可笑。每一種和兒童相處的細節(jié),都是一場德行教育,也是一場心理健康輔導。
參考文獻:
尹建莉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家庭教育論文5
摘 要:如何幫助單親家庭的孩子,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教育難題。本文分析了單親家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單親;關懷;關心
近年來,逐漸增多的單親家庭,成為社會上又一特殊的弱勢群體,如何幫助這部分家庭的孩子,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難題。因此,筆者針對班中一個單親孩子(陳同學)展開深入地調(diào)查研究,制定了操作措施,努力改變這個單親孩子的行為與認知,讓他重新找回自信,回到正常的學習和生活軌道上。
一、廣泛接觸并深入調(diào)查,對單親學生心理問題進行了解和研究
通過多次家訪以及全面接觸,筆者基本掌握了陳同學平日的行為表現(xiàn)、家庭情況,發(fā)現(xiàn)這個單親孩子的異常心理及行為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1)孤僻、任性、自卑與敏感。(2)逆反、撒謊。(3)意志薄弱,成績下降,厭學、逃學。(4)自由散漫,不思進取。
對此,筆者進行了深入地分析研究:其一,孩子孤獨,缺少積極性和對他人的信任。父母的離異,使他在心靈深處感到有被父母拋棄的感覺。其二,孩子自卑,匱乏自信心。家庭的破裂,給孩子的心靈上造成了莫大的創(chuàng)傷。其三,孩子仇視社會,粗暴不冷靜。
二、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為單親孩子營造溫暖快樂的環(huán)境,努力改變孩子的行為與認知
。ㄒ唬┽槍嶋H情況,進行適時恰當?shù)男睦硎鑼?/p>
1.無痕的關愛是打開孩子心鎖的鑰匙。陳同學這種家庭背景的孩子往往敏感而自尊,如果直接關心反而會適得其反。于是在教學中筆者比較注意,在不經(jīng)意中給予他較多的關注,并加以肯定與鼓勵,讓他有種被人重視的感受。
2.平等的交流是獲得孩子信任的基礎。根據(jù)陳同學的實際情況,筆者利用課余時間,以一個朋友的身份找他談心,逐步走進他的內(nèi)心世界,幫助他克服心理上的障礙。
3.細心的關懷是疏導不良情緒的關鍵。 陳同學的情緒時有反復,一個周末他到校很晚,下課后,筆者走到他身邊說:“陳某某,還沒吃飯吧?”他點了點頭,筆者拉著他的手到餐廳給他要了兩個饅頭,又去小賣部買了一份牛奶?粗峭袒⒀实臉幼庸P者的心里難受極了,對他說:“等一會兒認真上課,晚寢時我們再聊聊天好嗎?”他恢復了精力,邊走向教室邊說好。
晚寢時,陳同學告訴我,他爸爸昨夜喝醉了,把他一頓狠打。 “爸爸為什么打你?” 筆者問他,“你有沒有做錯事情?”他告訴筆者,昨天傍晚,他和一個同學打球,由于玩得忘了時間,害怕回家受到責罵,便等到天黑溜回家,誰知……筆者對他說:“陳某某,有關這件事,哪天我去跟你爸爸好好談談。但是,你也有責任,有沒有想過你遲遲不敢回家,奶奶和爸爸心里多著急,多擔心?”陳同學若有所思地點著頭。
。ǘ┙逃鄡(nèi)學生,努力創(chuàng)設和諧、寬松、愉悅的環(huán)境
1.開展主題中隊活動,引導每個孩子關心他、幫助他。在一次自由組合小組活動的班隊課前,筆者事先請數(shù)學老師讓他幫忙整理作業(yè)為由,把他支走。然后,筆者在班內(nèi)不提陳同學的名字而給全班講了他的不幸遭遇,班上的同學紛紛嘆息,表示自己一定會幫助他。此時,筆者說:“咱們班的陳同學就是剛才老師說的那個孩子。他經(jīng)歷了那么多不快樂的事,還這么堅強,但我發(fā)現(xiàn)你們不怎么跟他玩,有的同學還取笑他!”很多孩子聽了慚愧地低下了頭。筆者接著說:“等一下搞活動時,我希望大家都能伸出手來,邀請陳同學參加你們這組的活動。”等他回來時,同學們爭著邀請他,這次活動課上,陳同學成了班上的焦點,他因為同學的友好激動得流下了眼淚。
2. 鼓勵班上的同學與他多交往。在學習、生活上多關心、幫助他。鼓勵他多參加集體活動,讓他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個充滿愛心的大家庭里。
。ㄈ┘倚=Y合,共同引導孩子樹立自信
1.前后數(shù)十次進行家訪,與家長(孩子的父親與爺爺奶奶)推心置腹地交談,勸說他們調(diào)整心態(tài),做到以下幾點:(1)夫妻盡釋前嫌,允許孩子的媽媽探望孩子。 (2)平時對孩子多關心,仔細觀察孩子的言行,了解孩子想法。(3)不在孩子面前講另一方(媽媽)的壞話,不破壞媽媽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4)幫助孩子處理好同學關系。
2.與孩子的母親取得聯(lián)系,邀請她來到學校,與她進行交流。通過多方打探,去年十月,筆者終于聯(lián)系到了孩子的母親。電話里,筆者簡要地告知了這位母親孩子的心愿,就是希望和媽媽一起過一個生日。孩子的母親哭了,答應來學校一趟,看一看自己的兒子。去年孩子生日前夕,陳同學的媽媽如約來到了學校。筆者與她推心置腹地談了許多。 與此同時,筆者邀請了孩子的父親,整整半天的交流,不難發(fā)現(xiàn),父母都是愛孩子的。為了孩子,兩個原本形同陌路的人達成了許多共識。這一天,孩子的臉上洋溢著一種幸福的微笑。
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問題不容忽視。解決這一問題,單靠學校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全社會共同關心,齊抓共管,形成合力,一起為單親孩子營造健康溫暖的環(huán)境,使他們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周兆安.單親家庭的親子關系與性別意識教育[J].中國青年研究,20xx,(1).
家庭教育論文6
摘要
在分析農(nóng)村留守兒童及其家庭教育缺失現(xiàn)狀的基礎上,從家校合作的角度出發(fā),對解決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對策進行了可行性思考探究。
關鍵詞
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家校合作;可行性思考
農(nóng)村留守兒童是我國城市化發(fā)展進程中所產(chǎn)生的一種特有現(xiàn)象。本文在分析農(nóng)村留守兒童及其家庭教育缺失現(xiàn)狀的基礎上,從家校合作的角度出發(fā),對解決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對策進行了可行性思考探究。
一、家庭教育與家校合作
家庭教育先于學校教育產(chǎn)生,是人類社會的最初教育形態(tài)。家長與孩子的接觸最早,持續(xù)時間最長,在日常生活中,家長的言行、思想在與孩子的交往中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我國自古以來就很重視家庭教育,如“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都是流傳至今的古人家庭教育的經(jīng)典。然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家庭的職能逐漸發(fā)生著變化,到了近代工業(yè)社會,逐漸呈現(xiàn)出核心家庭化的趨勢。與之相對應的是,出現(xiàn)了“家庭教育與撫養(yǎng)經(jīng)驗的真空”。學校教育的家庭化成為了這個時期教育制度不成熟的體現(xiàn)。學校教育具有專業(yè)、系統(tǒng)等特點,但對個人的發(fā)展而言,缺乏一定的靈活性和針對性。所以,好的教育必然需要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彼此支持、互補,而非單一職能的異化。至于如何實現(xiàn),這就需要家校合作。家校合作使得學校教育從學校走向家庭、走向社區(qū),把家長請進學校,參與到學校的教學活動中來,互補了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互間的不足,更好地協(xié)調(diào)和發(fā)展了學校教育,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并在此過程中加強了教師、學生和家長在教育活動中彼此的理解,密切了學校、家庭和社會之間的聯(lián)系。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家校合作將成為一種必然,使得家庭和學校在教育活動中共同參與,互利共贏。
二、農(nóng)村留守兒童及其家庭教育缺失現(xiàn)狀
農(nóng)村留守兒童是我國城市化發(fā)展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一種特有現(xiàn)象。自上世紀80年代,大量的農(nóng)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流動,在這些人中,大部分人選擇將其子女留在當?shù)剞r(nóng)村學校就讀。這便產(chǎn)生了留守兒童這一概念。由于家庭的缺失,使得留守兒童在本應享受家人團聚之樂時過早地擔負起學習和生活的雙重重任。留守兒童因家庭缺失,在學習上缺少家長的輔導。更多的情況是,由于分擔了過多的照顧自己及家庭的重擔,留守兒童較之其他學生少了更多用于學習的時間。因此,學業(yè)負擔會比同齡人重。青少年是人格發(fā)展和形成的關鍵時期,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和教育對青少年個性的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影響。然而留守兒童卻缺失了家庭所給予的關愛,作為弱勢群體,他們無力保障自己的權利。在這些孩子中,經(jīng)常會有合法權利被侵犯的時候,而由于年齡小,這類孩子往往欠缺自我保護意識。在青少年人格發(fā)展的最為關鍵時期,由于家庭缺失所造成的一系列缺失接踵而至。內(nèi)心的孤獨感、不認同感都會在孩子的心中留下陰影,如果不及時、妥善進行疏導處理,對孩子未來的人生更是影響頗多。留守兒童因其雙親一方或雙方出外打工而留守,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缺失。由于缺乏與家長的溝通而顯得關系生疏,而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人往往由于溺愛或推脫責任的原因,對留守兒童放任不管,使得留守兒童的家庭生活及閑暇時光質(zhì)量難以保證。長期在外打工的父母在回家后總是以金錢的形式對留守兒童進行補償。由于家庭教育觀念的缺失,往往會滋生孩子更多的惡習,以至于妨礙留守兒童未來的發(fā)展,使之有可能成為未來社會不穩(wěn)定的因素。除了經(jīng)濟上的補償外,沒有更多更好的專業(yè)機構支持,家長似乎無計可施。在如此這般情形下,家長只好無奈地把家庭教育的`責任推給了學校。因此,學校除了承擔固有的教育職能外,還要額外擔負起這些缺失的家庭教育。
三、關于家校合作可行性的思考
除了物質(zhì)上的投入外,更為重要的是對留守兒童情感上的關愛。政府和民間組織在關注到留守兒童這一社會現(xiàn)象后便及時予以社會資源的分配,學校和教師也進行了相關的培訓,期望從軟件資源上進行支持。但問題依舊得不到明顯的改善。原因何在呢?這正是因為家庭教育并未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家校合作包括家長勇于承擔教子職責、學校對留守兒童特別的關愛以及雙方參與制定系統(tǒng)科學的家校合作計劃。父母和其他監(jiān)護人對孩子要予以更多的關心幫助,不要僅從金錢層面給予孩子補償,更重要的是要對孩子給予關心和愛護,積極參與家校合作專業(yè)支持機構的活動,給予孩子全方位、系統(tǒng)、專業(yè)的幫助。學校除了在硬件上的投入外,還需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疏導,用愛心對其親情的缺失給予補償。更為重要的是,學校方面要聯(lián)合家長一起構建一個力圖共同減少家庭教育缺失的家校合作平臺。家長和教師在此平臺上共同交流探討、補充協(xié)調(diào)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
家庭教育論文7
一、流動兒童家庭狀況
1.家庭經(jīng)濟條件流動兒童家長外出務工,經(jīng)濟收入基本令人滿意,有半數(shù)家庭月收入達到3000元以上。但百戶家庭中也有47%的屬于經(jīng)濟“困難型”,月收入千元以內(nèi)的6人,1000-20xx元的17人,20xx-3000元的24人。家庭住房條件相對擁擠,29%的家庭孩子沒有獨立的房間,家庭成員多人一起居住的達15%。另外,他們中有一半以上家庭育有兩個孩子,13%的家庭有三個及以上孩子。
2.家庭教育情況
。1)家長育兒觀念相對落后。從孩子入學看,超過6周歲入小學的共34人,其中5人9周歲以上才入學。從學生轉(zhuǎn)學看“,隨親就讀”是流動兒童的就讀的主要形式,32%的學生有過兩次及以上的轉(zhuǎn)學經(jīng)歷,就讀學校成為孩子一次一次被動適應的“托兒所”。
。2)家長對教育越來越重視。有97%的家長認為孩子必須要上學,96%的家長認為在人生的成功中學歷起很大作用,希望孩子獲得大;虼髮W以上學歷,有42%的家長還期望孩子上到研究生及以上,這與自身學歷實際形成鮮明對比。另外,83%家長把孩子帶在身邊,而且60%的家長能抽時間關注甚至輔導孩子的作業(yè)。
(3)家長教育理念不斷更新。讓孩子從小樹立理想的達92%,而當孩子學習成績退步,能和老師、孩子一起分析原因,鼓勵孩子,增強其自信心的達72%,能與學校老師經(jīng)常聯(lián)系或偶爾聯(lián)系的占84%,27%的家長也經(jīng)常和孩子一起活動。
。4)親子關系一般較為和諧。每天和孩子交流的達到57%,幾天一次的也有21%,孩子對家長管教能積極聽取,心服口服的達56%,85%的家長認為自家類型屬于民主型和隨意型,能在雙休日帶孩子去少年宮、博物館、圖書館的達74%;孩子能主動與家長說心里話或當遇到煩惱時,最喜歡找父母訴說的占54%。
二、流動兒童家庭教育存在問題及歸因
(一)流動兒童家庭教育存在問題
1.家長家教知識貧乏。從流動兒童家長的學歷與職業(yè)看,他們在教育孩子的知識和能力上都存在不足。百戶家庭中,有45%的家長覺得自己的家教知識一般水平,33%的家長覺得自己家教知識貧乏,另外,有44%的家長覺得“不知道教育方法”是教育孩子方面最大的煩惱。
2.家庭教育時間不足。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有17%的流動兒童不和父母住一起,有31%的家長感覺“沒時間教育孩子”,日常幾乎沒有時間和孩子交流的占14%,從不會在雙休日帶孩子去少年宮、博物館、圖書館的占26%。
3.家庭教育品次不高。
。1)少部分家長的一些“陋習”對孩子影響是消極的。例如:有26%的家長會當著孩子的面吵架,64%的家長很少、有時、甚至經(jīng)常會在孩子面前吸煙、喝酒、打牌,而面對孩子學習成績退步,有4%的家長會選擇把孩子狠狠地揍一頓。
(2)少部分孩子在家里屬于“散養(yǎng)式”。家作輔導靠爺爺、奶奶、家教班老師或無人輔導的占39%,而晚上大部分時間是自娛自樂的,包括看電視、與同伴玩耍、做自己感興趣的`事的占33%。
。3)一部分流動兒童家庭經(jīng)濟確實比較貧困,再加“兒多女多”,因而對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的優(yōu)化也就“顧不許多”了。
4.教育子女依賴性強有些家長思想上存在“學校依賴癥”,在教育孩子問題上過于依賴老師,認為“家長只要保證孩子吃好穿暖就行,教育則是老師的事”,有15%的家長“從不”主動與學校老師交流溝通,他們期待學校給予其“順向”的引導幫助和實際的可操作性的指導。
(二)流動兒童家庭教育問題歸因
1.家庭經(jīng)濟條件。家庭經(jīng)濟條件是流動兒童家庭教育的根本制約因素。流動兒童家庭月收入大多低于本地居住戶的平均水平,改善家庭經(jīng)濟現(xiàn)狀成為廣大家長迫切而現(xiàn)實的目標,因而,他們在快節(jié)奏的城鎮(zhèn)生活中“沒時間陪孩子學習、沒時間找孩子談心、沒時間帶孩子去圖書館……”就可以理解了。
2.家長個人素質(zhì)。流動兒童家長的自身素質(zhì)也影響了流動兒童的家庭教育質(zhì)量。首先,由于家長文化程度低,自身綜合素質(zhì)不高,所以他們對孩子的教育影響品次不高,有時甚至是消極的。其次,由于他們?nèi)狈σ欢ǖ慕逃⒆拥闹R,因而在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上簡單化、機械化,有時是“粗糙”甚至是“粗魯”。
3.兒童自身發(fā)展。家庭經(jīng)濟條件的差距,地區(qū)教育質(zhì)量的懸殊,新舊生活環(huán)境的對比,讓大多數(shù)流動兒童感到自信心不足、交往有壓力,時常會表現(xiàn)出“擔心別人看不起”,遇有煩惱“不告訴任何人”。另外,流動兒童家庭的特殊性決定了他們大多都比較“野”,性格倔強、不聽話。對家長管教“置之不理“”一時管用“”懷有敵意或?qū)α⑶榫w”有近一半的孩子。
4.學校老師責任。面對家長教育孩子的“一籌莫展”“、束手無策”,而此時老師卻不太理解家長的“苦衷”,總認為家長管教孩子“不配合”,顯得無力又無能,因而對流動兒童及其家長的幫助引導也就“怠慢”了。
三、解決流動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對策
1.成立“家長學!睘榧訌娂倚B(lián)系,我校建立了“流動兒童家長學!,邀請家庭教育專家和校內(nèi)的德育名師組成“講師團”,利用雙休日召開家長會,有針對性地為流動家長和兒童上課。內(nèi)容有“家長言傳身教“”學生習慣養(yǎng)成“”親子交流溝通“”兒童適應環(huán)境”等多方面的知識。向流動兒童家長推介一些優(yōu)秀的家庭教育讀物,下發(fā)由我校課題組編撰的《家庭教育讀本》。
2.舉辦“家教沙龍”家教沙龍,以家長為主體,以學生成長為中心,教師及專家備咨詢。家長們的“共同語言”很多,經(jīng)驗也好,困惑也罷,這些都是鮮活的教育資源。而和專家、老師的“對話”更能讓家長們找到成功教育的理論支點。
3.開設“親子課堂”為解決流動兒童家庭中一些“溝通難”的問題,我們組織了一些親子活動。流動兒童家長應邀走進課堂,了解孩子在新環(huán)境里的精神狀態(tài)、心理負擔和學習情況,感受新學習方式對孩子的影響,體驗孩子在學習與交往中的喜悅與失落。我們還創(chuàng)設一定的“互動情境”,讓家長和孩子一起面對困難,共同想方設法,攜手解決問題。親子課堂拉近了親子距離,增進了親子感情。
4.搭建“交流平臺”傳統(tǒng)家長會及家訪有其不可替代的優(yōu)越性,老師、學生、家長一起面對面地交流,非常有針對性和感染力,但信息社會一些新的交流平臺也以其便捷高效、形象生動、互動性強的特點正成為家校溝通的“橋梁”,如:、家校通、班級博客、家長交流的群等,正受到廣大師生及家長的青睞。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要相輔相成,緊密配合。作為家長,要多學習家教知識,多樹立榜樣,多陪陪孩子,多與學校溝通;作為學校,對流動兒童要多一些關注、關心、關愛,而對家長也要有一份理解與寬容,并主動擔當起家校溝通的義務,多渠道、多形式地給予幫助與指導。這樣,流動兒童———這朵家校合育之花才會越開越艷。
家庭教育論文8
在《親愛的安德烈》中,甚少見到龍應臺對于孩子衣食住行的噓寒問暖,偶爾有一句“喔,孩子,答應我,踢完球滿頭大汗時,不要直接吹風!背怂龑Π驳铝倚胖刑峒拔鼰、“性、藥、搖滾”等原則問題的追問之外,幾乎見不到她對孩子生活方面的“嘮叨”。
這并不是不關心孩子,相反,這反映出她對孩子的自理、獨立能力是相當信任的,就這一點來說比一般的中國父母開明多了。她不寵溺孩子,不過于糾結繁瑣的細節(jié),但是善于在重要問題上把握方向;她更多關心孩子精神世界的發(fā)展和成長,啟發(fā)他思考文化、美學、哲學問題或現(xiàn)有的社會問題,通過對各種社會問題的觀察和認知,積極參與進這個世界。從書信中的口吻來看,更像是和一個晚輩朋友在做平等的探討和辯論!稙檎l加油?》里,她分析了比賽中別人為國家隊加油時,自己為什么異于常人的“冷”———脫去簡單狂熱的激情,對“國家和鄉(xiāng)土之愛”保持一份警惕和思考,最后用整個段落、一連六個問號向兒子提問關于對“德國”的認知和感情。我想,這不僅是一個母親因為長時間缺少和兒子溝通而造成的交流饑渴,更是循循善誘地啟發(fā)兒子去思考自己與國家、現(xiàn)實與歷史的關系。《向左走,向右走》一文中,和菲力普與安德烈討論政治里的“左”和“右”,肯定他們的一些見解,分析真正的理想主義和浪漫情懷的區(qū)別,表達此時此刻對孩子深切的希望和擔憂。
《在一個沒有咖啡館的城市里》和《文化,因為逗留》中,龍應臺深入觀察分析了香港快節(jié)奏、缺乏生活藝術的現(xiàn)狀,并做出總結———“文化,來自逗留”,向孩子們完整呈現(xiàn)了自己的問題意識和思考過程,這除了增加母子間的溝通,也間接讓孩子學習思維方法,培養(yǎng)對問題的敏銳觀察與感悟。關于對“香港有沒有文化”的觀點,在讀者來信中,有反對的聲音指出:“你們的文章讓我感受到高高在上的優(yōu)越感,并以文化之名,否定其他文化!眱烧呦鄬,能很好說明家庭教育和基礎教育的不同,或者說兩者相沖突的地方。家庭教育是小范圍、具有特異性和一定封閉性的,家庭內(nèi)部傳播或認可的的價值觀念不一定普適于基礎教育的價值觀,龍應臺對香港文化的判斷和價值取舍體現(xiàn)了家庭教育對基礎教育的延伸和補充;而這位讀者提出反對和質(zhì)疑,可以說又是基礎教育對家庭教育中價值觀念的審視和批評,因為基礎教育的開放性要求價值判斷的多元性和包容性,而非單個家庭的價值選擇。
2有效的雙向溝通,對孩子的價值選擇保持尊重理解的態(tài)度
兩個孩子每次的思想或觀點,龍應臺都會認真分析,把不能理解或有補充、質(zhì)疑的問題提出來繼續(xù)探討。她在向孩子剖析自己的思維和價值觀念,也在接受兩個孩子向她傳達的思考和觀察,尤其是小兒子菲力普,他對中國社會現(xiàn)象的兩次精確分析和總結,讓她感到“震撼”,覺得上了人生從沒有的課。這種有效的雙向交流和相互影響,在兩代人之間,尤其是在中國家庭中不常見。很多父母只向孩子灌輸他們的觀點,而對孩子的想法和思考極少傾聽,換句話說,他們沒有欲望了解孩子這個獨立的個體,甚至覺得孩子提出不一樣的想法便是對父母權威的挑戰(zhàn)。這種不正常的單向溝通,對孩子的身心和思維發(fā)展無疑是有害的,因為如此,孩子就沒有多少機會真正去“表達自己”。相比之下龍應臺的這種雙向交流意識和做法,難能可貴。
當然,這種溝通態(tài)度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他們母子間還隔著巨大的中西方文化差異。然而她能意識到“恐怕每一代年輕人都比他們的父母想象得要復雜、要深刻得多。”,并且表示“我不會‘判’你,我在學習‘問’你,‘瞭’你!边@是在向孩子虛心求教的態(tài)度。對于兩個孩子觀點或選擇,龍應臺也相當尊重:孩子喜歡玩,她理解:“玩,天地學問之本”;孩子拒絕和媽媽住在一起,她雖傷心卻寬慰自己“孩子有自己的空間”,欣然接受這個事實。這種耐心和尊重,甚至“自降輩分”的誠懇,可供父母們借鑒。無論是書信里、散文中,龍應臺在字里行間總是傳達出對兩個兒子理性和情感這兩方面始終矛盾的復雜情緒。作為母親,她面對的是獨立于自己之外的兩個生命。
母愛讓她想一步不離地護著孩子,然而理智卻告訴她要學會“放手”,把他們當成某個程度的“別人”。正如《目送》,父母便是不斷望著孩子背影越走越遠,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一語道破天下父母心?傆幸惶,我們也會為人父母,會無盡牽掛子女,那時候我們也能像她這般,主動用理智克服對孩子無盡的管束和占有欲,學會傾聽孩子每一點細微的想法,尊重并理解他們的選擇,而不去試圖改變在我們看來孩子們不正確或不好的想法嗎?
3剖白自己對孩子的希冀,并敦促孩子知行終極人文關懷
孩子曾擔心自己“將來會成為平庸的人”,在最開始,龍應臺就坦誠“我擔心的不是你職業(yè)的貴賤、金錢的多寡、地位的高低,而是你的工作能給你多少自由?”《給河馬刷牙》中,她更明確表示:“對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是否有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很多父母渴望兒女出人頭地,以世俗對成功的判斷要求子女努力!昂芏嗳岁P心你飛得高不高,只有極少數(shù)人關心你飛得累不累”,對之孩子,她有難得的、非功利的價值判斷。要求孩子讀書用功,最大的'希望只是看到孩子“將來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高眼界地指出終極負責的對象是自己,不必為攀比、追名逐利、符合上一代對自己的想象而活,這個理念可以說相當前衛(wèi)。兩個孩子是幸福的,擁有一個尊重、理解他們,讓他們遵循自己內(nèi)心而活的老媽,便少了來自家庭的壓力和負擔(從讀者來信選登中看出多少人的不幸與此有關)。
上輩人對后輩理應如此,應有意識地為下輩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而非把自己的遺憾、家庭的希冀壓在后輩身上使他們無法喘息。在龍應臺《我們?yōu)槭裁匆獙W習文史哲》的臺大演講稿中,她提到了人文知識和人文素養(yǎng)的區(qū)別。一個“會彈鋼琴的劊子手”比文盲還要可怕,因為他們沒有把知識變成素養(yǎng)和判斷力,反而去做壞事。這也是為什么在給安德烈的第一封信里,龍應臺便提問“你的終極關懷是什么?”就像哲學終極三問一般,是最基本的問題,也是最高級的問題!耙粋真正認識人文價值而真誠惻怛的人,一個真正有人文素養(yǎng)的人,他不會違背以人為本的終極關懷”,這也是為什么龍應臺尊敬“那些有了權力卻仍能跪下來親吻貧民的腳趾頭的人”,所以她會和孩子探討到消極道德和積極道德;能由自己所經(jīng)歷的閉塞和磨難,推己及人去體會別人所受的苦難,反思自己的行為會對他們有什么影響;要求孩子把“知道”變成“意識”,知行結合。在終極關懷這里,家庭教育和基礎教育的理念相吻合促進,即要求每個人都有“問題意識”,有悲憫的、對全人類苦難深切關懷并為之努力的姿態(tài)。龍應臺的這種家庭教育方式和理念,可以說給全天下的為人父母做出了示范:原來兩代人之間也可以談得這么廣泛深入,這樣輕松愉快,以家庭問題和人物為出發(fā)點,以天下和全人類為關懷,獨立思考、雙向溝通、坦誠相對。
家庭教育論文9
論文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它包括學年論文、畢業(yè)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青少年家庭教育論文,我們來看看。
一、引言
教育是樹人之本,家庭教育更是所有教育之源。作為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的成長起著持久的、基礎的作用與影響。家庭教育的基礎性、長久性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以來,我國家庭教育受到社會轉(zhuǎn)型、應試教育的思想的影響,在教育觀念、教育方式、家庭關系等方面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當今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使很多青少年在心理、行為、能力等方面產(chǎn)生了諸多不良狀況。正如顧秀蓮同志在全國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規(guī)劃總結表彰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的那樣,家庭教育不僅是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得重要基礎,更是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之間相互配合,共同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與保障。家庭中父母對一個孩子一生的發(fā)展與成長起著直接的影響作用,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缺乏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不僅直接影響到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樹立,更影響到孩子未來一生的發(fā)展。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認識到在我國當今的青少年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長受應試教育、社會轉(zhuǎn)型變化等客觀因素的影響,不認真分析孩子的實際情況,要么盲目的照搬西方國家的教育觀念與模式,要么傳承我國傳統(tǒng)家庭教育中家長制的教育模式,迫使孩子走向所謂的成功,結果往往事倍功半,適得其反。很多家長在家庭教育失敗后顯得束手無策,不知如何應對孩子的叛逆,如何正確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值得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與家長深思的問題。
二、我國青少年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獨生子女政策對家庭教育產(chǎn)生的影響我國自上世紀80年代實行獨生子女政策以來,雖然對增加人均收入、減少人口數(shù)量、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zhì)量等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這一政策對家庭教育產(chǎn)生了一定的消極作用。多年來,筆者一直從事教育工作,從自己學生的身上深刻體會到作為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例如:大多數(shù)班級中的獨生子女比較任性、以自我為中心、有很強的攀比心、任意浪費錢物、流行享樂等問題。嚴重的還出現(xiàn)了自殺、青少年犯罪等不良現(xiàn)象。
2.農(nóng)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嚴重缺失
近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很多農(nóng)民工走進城鎮(zhèn),選擇在城市打工維持生活。目前,我國農(nóng)村外出務工人員每年都在以數(shù)百萬的人速度遞增。在這些務工人員中,有的家庭把孩子帶在身邊接受當?shù)氐慕逃,從一個方面來說,這些孩子從農(nóng)村走進城市上學,開闊了自己的視野,家庭收入明顯增加,家長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都得到了轉(zhuǎn)變,有利于孩子性格、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身體發(fā)育等方面的成長與發(fā)展,但是對于那些不能跟隨父母進入城鎮(zhèn)打工的留守兒童而言,造成了這些孩子嚴重的心理偏差。這些留守在農(nóng)村的孩子,有家里的老人照料,而老人由于身體與經(jīng)濟等各方面的原因只能照顧好孩子的吃穿溫飽,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幾乎是一片空白。很多留守青少年正處于人生的轉(zhuǎn)折期,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而產(chǎn)生了沉迷于網(wǎng)吧、沾染了社會上不良習氣等犯罪行為。
3.忽視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在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中,家長看中的僅僅是孩子的身體發(fā)育、健康等狀況,很少有家長能夠真正關心孩子的心理發(fā)育于健康。在不同階段,青少年的心理發(fā)育是不同的,他們對外界事物的認識與需求也是不同的。由于缺乏對孩子心理變化的了解與重視,使得很多青少年在青春期出現(xiàn)了明顯的叛逆行為、早戀行為、犯罪行為。很多家長總是將這種無奈歸結于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殊不知,家庭教育的缺失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影響。
4.暴力型家庭教育方式的存在
當今青少年正處于身體與心理的發(fā)育期,他們有較強的自尊心,希望得到老師、同學、家長的尊重,但是,多年的教育經(jīng)驗讓我看到很多家長一直信封的就是“棍棒下出孝子”的古訓。有的家長由于在單位中出現(xiàn)工作不順心的事、家庭成員關系惡劣,就經(jīng)常將心中的怨氣撒在孩子身上,采用命令、恐嚇、懲罰的方法,甚至是動手打孩子,根本沒有顧忌到孩子的自尊心。這種簡單而粗暴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了極大地傷害。例如,我曾經(jīng)遇到這樣的一位父親,他的拳腳使得自己的兒子失去了自尊心與自信心,經(jīng)常產(chǎn)生情緒不穩(wěn)定、反抗、叛逆等行為,同時還使得父子關系不斷惡化,最終逼得孩子離家出走。
三、提高家庭教育質(zhì)量,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有效措施
1.重視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科學化
在很多獨生子女家庭中,家長為孩子的心理、身體健康成長付出了很多心血,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誤而為家庭教育帶來了苦果。因此,這就要求家長必須正視獨生子女問題,轉(zhuǎn)變觀念,淡化獨生子女的特權與優(yōu)勢意識,揚長避短擺正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科學的`對子女進行家庭教育。
2.盡力彌補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缺失
妥善地解決農(nóng)村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問題,對于全面提高我國國民的素質(zhì)、維護社會穩(wěn)定與團結、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的健康持續(xù)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我覺得在這方面主要應該重視家庭與學校的聯(lián)系,為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營造良好的氛圍,有條件的家庭可以留一位家長在家中監(jiān)護孩子的成長與發(fā)育,也可以將孩子帶在身邊,從而為孩子的成長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
3.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作為家長,在關心孩子身體健康、學習成績的同時,更應該關注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與發(fā)育。例如:關注孩子的性格形成與發(fā)展、可以正確的鼓勵孩子進行正常的人際交往等。
4.選擇恰當?shù)募彝ソ逃绞?/p>
家庭教育中家長的說服教育是提高孩子辨別是非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良好道德品質(zhì)、形成正確的行為規(guī)范的一種方法。我覺得家長可以換一個角度思考問題,和孩子儀器分析犯錯誤的原因,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就打罵孩子,孩子雖然在家長的威懾下口服,但是,傷害了自尊的他們是不會心服的?傊彝ソ逃俏覈逃w系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更是培養(yǎng)青少年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教育形式,也是推進我國社會的和諧發(fā)展、繁榮穩(wěn)定地重要保證。因此,我建議在我國青少年家庭教育中必須形成以中國特色的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的科學性、合理性、先進性功能。
作者:邱** 單位:***中學
家庭教育論文10
一“、理解”訓練,教出善解人意的好孩子
有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習慣了用任性的方式來獲得自己的欲求,一旦不能得到滿足,蠻橫的行為甚至從家中上演到超市、商場、玩具店等等。有的孩子則顯得很懂事,令其他父母羨慕。其實,這種善解人意是父母可以教出來的。平時,父母拒絕孩子合理的要求,一定要讓孩子明白拒絕的理由,并且理由要充分,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要求是不合理的。如在超市購物,孩子吵著要買奧特曼機器人。父母可以耐心地告訴孩子:“首先,家里有同樣的玩具,F(xiàn)在只是圖新鮮,玩一陣子便會擱一邊不理了。其次,玩具太貴,這個錢可以用來給寶寶買其他玩具等,不能浪費錢!边@樣分析之后,孩子便會立即明白父母的意思,不會再糾纏不清地鬧騰了。相信以后遇到類似的情形,孩子還會學會自己分析需求呢。
二“、嘗試”訓練,培養(yǎng)膽大心細的好孩子
一些孩子在家人面前說起來眉飛色舞,一旦家里來客人了,父母邀請他在客人面前表演一個節(jié)目(比如唱首歌曲),平日一向活靈活現(xiàn)的孩子突然變得退退縮縮,不愿在外人面前展示自己。家長強迫,孩子不愿,鬧得很不開心。我們可以試著分析一下原因:寶寶平時是在自然的情境下“表演”,一下子讓他轉(zhuǎn)換到一個“正式”的場合,或多或少會害怕或者害羞。父母可以試著先這樣做:在晚上休閑的時候,一家人當觀眾,嘗試讓寶寶表演節(jié)目給家人看。對于孩子的表演,家長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增強孩子的`自信。接著,可以邀請鄰居小朋友來欣賞表演,或者到鄰居家互相表演,逐漸培育孩子展示自我的欲望,豐富表演的經(jīng)驗,讓孩子在展示中變得自信大方。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嘗試”,需要父母給孩子機會。如獨自去超市買東西、去鄰居家送東西等等。但父母的“暗中保護”,是必不可少的。
三“、分析”訓練,塑造不驕不餒的好孩子
經(jīng)常有孩子回家“報喜不報憂”,在幼兒園得了小紅花,回家便邀功請賞,要這要那。如果挨了批評,會默不支聲。這跟父母平時對孩子的期望和表現(xiàn)是息息相關的。孩子得到表揚,父母覺得榮耀,孩子挨了批評,父母會責怪。長此下去,孩子便會“報喜不報憂”。家庭中,父母長輩有時會和孩子一起玩游戲,如下棋。有的孩子贏了很開心,輸了則會賭氣、甚至哭鬧。因此,有的父母長輩為了孩子開心,會故意輸棋,孩子成了“輸不起”的人。父母該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呢?無論孩子是優(yōu)是劣,家長都應與孩子坦然面對,分析成功與失敗背后的原因。幫助孩子總結成功的經(jīng)驗,找出失敗的原因,提出正確的解決方法,明晰努力的方向,塑造一個勝不驕、敗不餒的好孩子。
四“、目標”訓練,練出堅持不懈的好孩子
房間里,孩子一個人自由玩積木,津津樂道,還能對自己建造的東西講得繪聲繪色。而當父母提出“新要求”———搭一座城堡花園時,孩子不樂意了,一句“我不會”搪塞逃避任務。面對孩子知難就退的情形,父母可以嘗試將“城堡花園”目標進行分解。比如,第一天先試著造一座尖頂?shù)母邩,第二天試著造兩棟連在一起的高樓,第三天嘗試造圍墻,第四天嘗試建構花園,到了第五天,孩子就可以輕松地造出“城堡花園”。其實,當孩子遇到一件事情過于困難時,父母不妨和孩子一起把“大目標”分成“小目標”,鼓勵孩子分階段去實現(xiàn)小目標,直到實現(xiàn)大目標,培養(yǎng)孩子堅持不懈、克服困難的好品質(zhì)。挫折教育是貫穿在日常生活中的、終身的教育方式。生活中看起來很普通的事例,都是進行挫折教育的好時機。如果父母能夠抓住這些小事情,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情緒調(diào)節(jié)能力、意志力、心理素質(zhì)等,孩子遇到挫折,就會運用恰當?shù)姆椒ㄈヌ幚,緩解消極情緒,戰(zhàn)勝挫折。
家庭教育論文11
摘要:家庭教育作為一種教育形態(tài),具有不可替代性。大學新生入學的家庭教育就是要通過家庭成員的言傳身教,幫助大學新生完成由中學生向大學生角色轉(zhuǎn)變的各項準備工作。當下的大學新生家庭教育缺乏系統(tǒng)性和針對性,尤其是認識上的誤區(qū)影響了教育效果。大學新生家庭教育不但要做到與大學相銜接、與社會相適應,還需要學校與社會的協(xié)同。前置高校的大學新生入學教育,協(xié)同社區(qū)青少年社會教育,是提高大學新生教育家庭教育效果的重要路徑。
關鍵詞:大學新生;家庭教育;教育前置;社區(qū)教育
一、引言
大學新生是一個相對特殊的群體,他們正處在由中學生向大學生角色的轉(zhuǎn)變期。在入學前的近三個月時期,父母或其他年長者的家庭教育替代學校教育,成為大學新生入學前逐漸完成角色轉(zhuǎn)變的依托。不良的家庭教育對大學生的會成長帶來負面影響。事實上,與中學相比,現(xiàn)代大學生存在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這與大學生不良的家庭教育密切相關,之所以不在中學階段呈現(xiàn)出來,一方面是因為青少年同一性發(fā)展階段普遍延后,另一方面是“高考的沉重壓力暫時掩蓋了因不良家庭教育帶來的心理問題”。[1]大學新生入學前,如何避免家庭教育的誤區(qū),探究依托家庭教育推進大學生新生的前置教育,對于促進大學新生適應未來大學生活,培養(yǎng)獨立的人格,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筆者就此對所在學校大學新生進行了調(diào)研,以此來分析大學新生入學前家庭教育誤區(qū)以及解決的路徑。
二、大學新生入學前家庭教育的內(nèi)涵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發(fā)揮著不同的作用,其中家庭教育作為一種教育形態(tài),體現(xiàn)出啟蒙性與終身性、個別性與靈活性、感染性與權威性等特點,具有不可替代性。[2]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大學生的成人成才離不開家庭教育。大學新生大多為獨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相對較弱,心理上還不很成熟,在進入大學前后,仍然要依賴于家庭的幫助,加強入學前的家庭教育相當必要。家庭教育作為非正規(guī)教育,其內(nèi)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通常而言,前者是指“家庭成員之問相互實施的一種教育”,后者是指父母或家庭中的長者“自覺或不自覺地、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和影響。[3]
大學新生入學前的家庭教育屬后者,即在正規(guī)學校教育暫時缺失的情況下,通過家庭中年長者的言傳身教,幫助大學新生完成由中學生向大學生角色轉(zhuǎn)變的各項準備工作。大學新生入學前的家庭教育有別于中學時期的傳統(tǒng)家庭教育。傳統(tǒng)的學生家庭教育是偏重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提升中學生的應試能力以考取理想的高校,成為家庭關注的重點。家庭教育圍繞高考指揮棒運轉(zhuǎn),除了學業(yè)成績外,其他似乎可有可無。高考結束以后,大學新生的角色轉(zhuǎn)換,使得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失去重心,學生家長普遍出認為,子女已經(jīng)考上大學,成為大學生,將來要遠離家庭,獨立生活,無需再如以前那樣嚴格要求,“所以現(xiàn)實中很多家長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向子女提供充足的資金方面”,家庭教育不太關心。[4]
這其實是認識上的誤區(qū),事實上大學生,特別是大學生新生尤其要加強家庭教育,只不過是家庭教育的側(cè)重點由關心子女的學業(yè)成績,適時轉(zhuǎn)變到教育子女如何適應大學生活,幫助子女在離開家庭呵護的情況成夠成長。大學新生入學以后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適應大學生活。高校大學新生入學以后會面臨的各種困擾,這些困擾歸根結底是心理適應能力不夠。心理適應能力與大學生的成人成才相關,大學新生心理適應能力不高,會使學生產(chǎn)生“新生綜合癥”,嚴重的可能會引發(fā)休學、退學,甚至自殺等極端行為。研究報告表明,在大學生新生心理適應困擾中,“資源利用、人際關系困擾最為明顯,職業(yè)目標和獨立生活困擾次之,學習方法困擾最低”。[5]
因此,大學新生入學前,通過家庭成員的言傳身教,圍繞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如何確定自己職業(yè)目標、如何學會獨立生活等問題,進行有針對地進行預備,是大學新生入學前家庭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
三、大學新生入學前家庭教育的誤區(qū)
家庭教育盡管是家庭成員之間互動教育,但是也不是簡單的過程,家庭教育也受種因素的影響。整個社會外部環(huán)境以及家庭中的家長素質(zhì)、生活環(huán)境、社會關系、成員關系等內(nèi)部因素,都會對家庭教育產(chǎn)生影響。子女考取大學,對家庭而言是件大事。對于大學新生而言,大學生活是陌生的、充滿期待的人生新階段;對于家長而言,離開家庭生活庇護的子女進行大學生活,同樣也是未知的、充滿期盼的新生活。調(diào)查表明,家庭教育在大學生新生入學前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但是缺乏系統(tǒng)性和針對性,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認識誤區(qū)。
一是將未實現(xiàn)的愿望設定為子女目標,誤導大學新生未來職業(yè)規(guī)劃。許多大學新生在對大學生的生活充滿期待的同時,對自己未來的規(guī)劃并不清晰。在對大學新生未來職業(yè)規(guī)劃的調(diào)查中,可以發(fā)現(xiàn),大學新生入學前的家庭教育中,長輩的教誨影響很大。部分家長盡管并不了解新生所學的專業(yè),甚至沒有認真考慮孩子的興趣、志向,但卻對孩子將來做什么都進行了設計,而這些設計往往更多地滲雜了父母沒有實現(xiàn)的人生目標,包含了家長對于社會功利化的理解。家長希望孩子將來做什么,成為大學新生職業(yè)規(guī)劃的目標。由此,在大學新生中,由于期望的目標與現(xiàn)實的條件的差距,造成心理上的落差,專業(yè)興趣不濃、追求目標不明以及學習動力不足,使得大學新生產(chǎn)生諸多的困擾。
二是將大學教育簡單理解為學業(yè)教育,忽視大學新生綜合素質(zhì)教育。大學教育與中學教育盡管都是正規(guī)教育,但是在現(xiàn)有教育體制下卻有根本的區(qū)別。如果說中學教育是高考指揮棒下的應試教育,那么大學教育是綜合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yǎng)的綜合教育。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是大學教育的主旨。大學新生入前的家庭教育,最常見的教誨就是:到大學以后好好學習,取得好成績,其他什么事也不要問。教育大學新生入學后抓好學業(yè)成績,這并無不妥,但是僅此還不夠。大學教育畢竟不是應試教育,大學新生,在有效地開展大學學習之前,“最重要的莫過于大學意識的.覺醒”,而不是“急于埋頭努力讀書,毫無遺漏地接受新的書本知識,而是要首先對自己的大學生活有充分的認識,明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在此基礎上合理地安排大學的學習和生活”。[6]
大學教育的內(nèi)容豐富,除了知識學習外,還有知識學習、技能培養(yǎng)、理想信仰教育、職業(yè)道德培育、社會責任感養(yǎng)成,等等。三是將大學生活基本等同于物質(zhì)生活,延長大學新生校園適應周期。大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特長和愛好,利用課外時間,獨立或在教師指導下參與教育培訓、學科競賽、學術講座、科研項目、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社會實踐等各類活動。但是初進大學校門的新生面臨選擇困惑問題,因為在入學前的家庭教育中,家長關心的是孩子入學以后的衣、食、住、行,認為大學除了學習以外,生活就是簡單的物質(zhì)生活,鮮有家長會告訴孩子大學生活會面臨什么。調(diào)查顯示,大多數(shù)的家長對新生入學以后生活的關注,主要是生活自理能力,在入學前的教育中,缺失幫助新生如何適應新的校園生活內(nèi)容,甚至有些家長教育孩子不要參與與學習無關的活動,這無形中延長了大學新生校園適應周期。四是將部分社會陋習視為社會的閱歷,傳遞大學新生錯誤的價值觀。
大學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培育的重要時期,大學新生入學后新生第一課,就是要教會學生如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樣,入學前的家庭教育是新生邁入大學,樹立人生新標桿的起步教育。以自己的社會閱歷教導孩子掌握為人處事的方式,這對于提高大學新生的社會交往能力,盡快適應大學生活無疑是具有積極意義的。但是,部分家長將投機取巧、貪小便宜、弄虛作假、敷衍了事等一些社會陋習作為社會閱歷,滲雜在新生入學的家庭教育中,顯然誤導了大學生的價值判斷。大學新生入學以后出現(xiàn)的功利思想、自私自利以及不誠信行為,住住與家庭教育有一定的關聯(lián)。
四、大學新生入學前家庭教育的路徑
家庭教育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家庭教育既要符合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又要講究適當?shù)姆椒,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7]大學新生入學前家庭教育中,圍繞即將面臨的大學生活,有針對地選擇切合實際的家庭教育方法,可以促進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培育積極的情感,使大學新生的入學教育事半功倍,從而為學生的成人成才打好良好的基礎。但是,大學新生入學前的家庭教育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要做到與大學相銜接、與社會相適應,這還需要學校與社會的協(xié)同,F(xiàn)代教育學認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大學生成長過程不可或缺的教育形態(tài),“家庭教育注重情感的作用,富于情感感染力;社會教育豐富多彩,靈活多樣,富于興趣吸引力;學校教育全面系統(tǒng),能發(fā)揮集體的教育作用,方向明確”。[8]三者是相互聯(lián)系的統(tǒng)一體,相互配合可有利于發(fā)揮教育的互補作用與整體效率,促進教育方向的統(tǒng)一。大學教育是學校教育,大學新生入學前教育是家庭教育,并輔之基本的社會教育。從中學畢業(yè)到進入大學,這段時間雖然只有二個多月,但卻是正規(guī)教育的空檔期,提高家庭教育的針對性、有效性可以促進大學新生完成角色的過渡。由此可見,新生入學的家庭教育離不開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
前置高校的大學新生入學教育,協(xié)同社區(qū)青少年社會教育,是提高大學新生教育家庭教育效果的重要路徑。前置大學新生入學教育就是將高校的專業(yè)思想教育、校紀校規(guī)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入學教育內(nèi)容前置新生入學以前,由家庭教育來完成。通過教育前置,使大學新生了解大學、了解專業(yè),從而轉(zhuǎn)變觀念,明確目標,縮短入學以后的適應期。新生入學教育前置關鍵是要構建大學教師與學生家長的相互溝通機制,學校提供教育內(nèi)容,而具體如何傳遞給大學新生,需要家長根據(jù)家庭情況和學生個性,自行選擇適當?shù)姆椒ê蜁r機。在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的今天,新生入學教育前置不僅可行,而且必要,這可以有效地防止大學新生“空檔期”可能出現(xiàn)的失范問題。同時理為重要的是,借助前置教育,家長與大學之間架構起相互通聯(lián)橋梁,這無疑對大學生入學以后的成長成才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五、結束語
協(xié)同社區(qū)青少年社會教育就是依托社區(qū)社會教育資源,將社會公德、社會服務、社會交往等內(nèi)容融入家庭教育,培養(yǎng)大學新生的社會責任感,以為大學生入學以后的素質(zhì)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打下扎實的基礎。在現(xiàn)代社會,“社區(qū)教育是教育發(fā)展的重要和目標,也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家庭教育本身就是社區(qū)教育的重要形式。[9]
開展以家庭為中心的大學新生社區(qū)教育需要注意教育形式的趣味性、教育內(nèi)容的針對性和教育方式的時效性。例如,通過社區(qū)橋梁,組織大學新生家庭,參與社會調(diào)研、社區(qū)義工、尊老幫扶活動,這些活動看似簡單,但卻能培養(yǎng)大學新良好的社會風尚,同也提升大學新生的社會交往能力,使之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當然,前置入學教育與協(xié)同社區(qū)教育只是提高大學新生入學前家庭教育效果重要路徑,但是不是唯一路徑。實施新生入學前的家庭教育還涉及到家長觀念的轉(zhuǎn)變、高校入學教育模式的創(chuàng)新,同時針對不同家庭環(huán)境與大學新的個性特點,還需要選擇適當?shù)慕逃绞健?/p>
參考文獻:
[1]徐輝.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M].北京: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出版社,20xx:31.
[2]王世意.心理學原理及其應用[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xx:145.
[3]閆旭蕾,楊萍編.家庭教育新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xx:7.
[4]王春梅.大學生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及對策[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xx(4):32-34.
[5]鐘向陽,張莉.大學新生心理適應及其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J].高教探索,20xx(4):128-132.
[6]趙百剛,王明哲,顧念念.大學生涯規(guī)劃[M].北京: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出版社,20xx:12.
[7]柏鳳岐.現(xiàn)代家庭教育實踐與研究[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讀者出版集團,20xx:53.
[8]楊兆山.教育學原理[M].沈陽: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193.
[9]謝晶仁.社區(qū)文化建設若干問題的理性透析[M].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xx:90.
家庭教育論文12
摘 要:“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觀念早已深入每一位父母的頭腦中。如何“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不是父母們都有清晰的答案呢?從一位小學教師的角度來探討“家庭教育”的若干問題,在這幾個問題上掌握好教育的尺度,理性地實施“家庭教育”。
關鍵詞:小學;家庭教育;理性
一、發(fā)生在小學校園的案例
案例一:老師經(jīng)常在家中或辦公室中接到家長打來的類似電話,“老師,您在學校里多管管這個孩子。他不愿學習,只想著玩,不聽大人的話,光聽老師的!薄袄蠋煟芄馨澈⒆,給多費點心!毖酝庵猓绕渌暮⒆右o予更多關注,不要忽略;旧,打電話的這些家長多是因為自己的孩子存在若干不良習慣,或比較調(diào)皮,或?qū)W習不大感興趣的孩子。老師也總是煞費苦心、語重心長地回應:“您在家里也要好好地管管孩子!
案例二:五年級一班有一位小男孩,天生好動,走路都要連蹦帶跳的。有一次,上課時老師發(fā)現(xiàn)他的左眼角發(fā)青,下課時眼睛腫脹了起來。老師問他怎么弄的,他把經(jīng)過告訴了老師:是一位同學和他迎面撞上,來不及躲閃,一下子把他推在了墻壁上。看著他那眼睛睜不開的`樣子,真是又好氣又好笑。因為已經(jīng)是五年級學生,老師叮囑他回家和媽媽好好解釋。第二天,老師問他媽媽怎么說的,他說:“媽媽沒說什么。”這怎么可能?老師反復追問他怎么跟媽媽說的,他說:“我騙媽媽說,我去講臺邊上看課程表時,不小心摔倒了!崩蠋熆粗α艘恍Γ瑢@樣的孩子,還能再對他說些什么呢?想不到的可能是家長吧!
案例三:班上有位男孩幾乎每節(jié)課都被點名,自理性較差。幾位任課老師都普遍反映這名男孩有同樣的毛。海ㄟ@名男孩坐在第一排)老師一進入教室,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他的書桌前面或座位下面總有廢紙,老師都必須告訴他將廢紙扔到垃圾箱內(nèi);上課,需要做練習時,隨便從書包中取出個本子,放在書桌上就開始寫。本子下面墊著的不是書包就是一堆課本;寫著寫著,一會書包掉落在地,一會課本掉落在地;有時還經(jīng)常鋼筆不下水,再修理鋼筆。經(jīng)常一節(jié)課下來,他的書桌前面或座位下面亂糟糟一片。
以上只是幾個典型的例子,其實案例不勝枚舉。當我在學校內(nèi)忙得焦頭爛額、力不從心時,就經(jīng)常思考是不是存在一個“事半功倍”的解決辦法,于是試圖在學校教育的“上游”――家庭教育上推進一步,其實家長們也非常希望和老師一道共同解決孩子成長中存在的問題。
二、家長應如何有效地幫助孩子快樂成長
1.家長要把握整個小學教育的方向
引用彭泗清博士的一句話:“中小學生的主要任務不是‘學習’,而是‘成長’!焙⒆拥奶煨允菍σ磺卸几械胶闷,當然學習也不例外,可是造成許多孩子厭學的原因之一就是家長把學習上升到至高無上的地位,以學習成績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確實,當前激烈的社會競爭恐怕是史無前例的。如今就業(yè)壓力如此之大,足以把家長“逼瘋”、家長們?yōu)榱撕⒆拥那巴,不顧一切地逼迫孩子學習。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都不會回避競爭,與其趨之若鶩,倒不如適當?shù)_地對待它。試想,當孩子處于健康、陽光、上進的狀態(tài)時,他的學習成績不也就會隨之提高嗎?
2.家長千萬不要把孩子的教育權拱手相讓,完全寄希望于老師
孩子的“成長”,不僅包括智力的發(fā)展,還包括心理和道德健康,以及精神的豐富和人格的完善等非智力因素。其實,家庭才是孩子學習,特別是非智力因素培養(yǎng)的主要陣地。現(xiàn)在許多家長在孩子中的威信下滑,總是覺得有求于孩子,可憐巴巴地乞求孩子好好學習,像舊社會大戶人家的丫環(huán)一樣伺候孩子,喪失了家長應有的威嚴。有時還會看到孩子像斥責仆人一樣給家長說話,像使喚下人一樣支使父母,而他們的父母居然連大氣也不敢出。試想一下,一個不懂得尊重父母、孝順父母甚至瞧不起父母、拿父母不當回事的孩子,怎么可能成為一名謙和有禮之人呢?因此,家長要用心教育孩子,千萬不要遷就孩子、討好孩子。
3.家庭教育最根本、最重要也是最難做到的,就是靠孩子自己控制自己
家長總會說:“他才是一個不到十歲的孩子,還不懂事。”許多專家也在新聞媒體中宣傳:孩子是天使,孩子純潔無瑕等等諸如此類的話!百p識教育”沒有錯,當然我們家長和老師也都不會做扼殺孩子的天性的“罪魁禍首”。但是,千萬莫把孩子的責任推得一干二凈,千萬莫把他們完全當做受害者。要知道:對孩子的控制越多越緊,他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就會越差。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管不住自己,那樣家長會更累。我們要對孩子強調(diào):任何人沒有不接受教育、不讀書的權利,因為我國的義務教育,說白了就是強制教育,不接受教育、不讀書就是違犯國家法律的。當然,這是戰(zhàn)略上的把握,在具體操作手段要盡可能地靈活,盡可能地讓孩子自愿、自覺地接受。凡是存在孩子有希望管控好自己的契機,家長千萬要把握好,不要畫蛇添足。孩子只有自己戰(zhàn)勝自己,戰(zhàn)勝懶惰、退縮,抵御各種誘惑,才有可能真正強大起來。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努力戰(zhàn)勝自我,而不是“劍拔弩張”地試圖戰(zhàn)勝孩子。
家庭教育論文13
論文關鍵詞:家庭教育;身教
論文摘要:家庭教育作為社會整個教育事業(yè)的組成部分,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家教的主要內(nèi)容應是德育;嬰幼兒時期是家教的關鍵期;家教場所隨意化可以遇物則教,遇事則誨。與學校教育不同,家庭教育更重視身教。
一、家庭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
隨著社會分工日益細化,生存技能的復雜化,在現(xiàn)代,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機制有所分化,功能形成互補。家庭生活包括人類基本的衣食住行等維持生存的活動,以親子、血緣為紐帶的交往活動,日常生活的觀念活動,其特點是直觀性、重復性、經(jīng)驗性和習慣性。學校教育更多的是以言傳的形式教學生以知識和技能,與這種智育相比,德育更具生活化的特征。而家庭教育的生活性,也就決定了家庭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延續(xù)傳統(tǒng),重視道德教育。
家庭德育主要是指在家庭環(huán)境中,親代對子代在道德發(fā)展方面的全部影響和作用。德育的目的不僅是使孩子知善,更是希望孩子行善。就兒童道德學習、道德發(fā)展而言,家庭所獨具的生活性機制,還有家庭所承載的禮俗的德育功能也與家庭德育融為一體,構成家庭獨具的德育功能。
二、家庭教育的關鍵期
中國家庭歷來重視早期教育,《易經(jīng)·蒙》寫:“蒙以養(yǎng)正,圣功也”。根據(jù)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兒童的早期經(jīng)驗對潛意識的影響尤為重要,而潛意識對人的行為的支配力量遠大于意識所產(chǎn)生的,這就是為什么說人的早期經(jīng)驗影響人的一生。
人在嬰兒以及幼兒時期,家庭對兒童的影響,相比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而言,幾乎具有獨攬性的價值。人類較之其他生物而言,從出生到能獨立行走乃至獨立生存的時期較長,在這個時期對養(yǎng)育者的依賴程度可想而知。
父母和長輩要盡可能多與孩子進行聯(lián)系和互動,與孩子建立親密溫和的依戀關系。蒙臺梭利認為,嬰兒時期是一個創(chuàng)造性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一個個未來的個性被確定下來;嬰兒的精神世界與所處的外界環(huán)境不斷地交流,因此成長中的嬰兒需要外界環(huán)境充滿著愛的溫暖,這個時期有如神助,嬰兒的心靈得到神秘力量的激發(fā),……這種無聲無息默默的、內(nèi)在的愛的激發(fā),必將留下高貴的品質(zhì),并將伴隨兒童一生。
三、家庭教育場所的隨意化
從教育過程實施的組織形式來看,教育大體可以分為正規(guī)教育和非正規(guī)教育兩大類,家庭教育是一種非正規(guī)教育,它沒有固定的時間和地點,一般都是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實施的。教育場所的隨意化,需要父母無時無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并善于發(fā)現(xiàn)可供教育的素材,遇物則教遇事則誨,適時對子女進行教育。古代有很多以言行一致、身教統(tǒng)一、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動子弟,成功教育的.名人。如唐朝皇帝李世民,雖日理萬機,仍然抓緊點滴時間教育自己的子弟。尤其是廢承乾、立李治為太子之后,更是“遇物必有誨諭。”例如,吃飯時就問:你知道飯嗎?李治說不知。于是就教育他不奪農(nóng)時:“凡稼穡艱難,皆出人力,不奪其時,常有此飯。”見李治騎馬,就問他:你知道馬嗎?他回答不知。便教育他不盡民力:“能代人勞苦者也,以時消息,不盡其力,則可以常有馬也!币娎钪纬舜纸逃骸爸鬯员热司,水所以比黎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爾方為人主,可不畏懼!”見李治在曲折的樹下休息,又教誨他:“此木雖曲, 得繩則正; 為人君雖無道, 受諫則圣。此傅說所言,可以自鑒!庇纱丝梢姡钍烂裆朴谝孕∫姶蟆⑸钊霚\出地進行為君道德教育, 使子弟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培養(yǎng)作為賢明君主所必需的素質(zhì)。這幾則短短的事例,也充分反映李世民的高超家教藝術。
四、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
與學校教育不同,家庭教育更重視身教。身教,是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做榜樣,對人進行教育。源自《后漢書·第五倫傳》:“其身不正,雖令不行;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痹诒疚闹,也可作示范理解。我國古代就很重視身教,孔子早就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薄安荒苷渖,如正人何?”
從家教的主要內(nèi)容來看,德育的生活化的特征需要身教的影響;家教的關鍵期方面,嬰幼兒的生理特征離不開身教;家教場所的隨意化更需要言行一致、身教統(tǒng)一。
馬卡連柯說過,“父母監(jiān)督自己的每一個行動是首要的、最主要的教育方法!”還告誡父母:“你們自己的行為是最有決定意義的東西。不要以為只有當你和孩子談話,或教訓他,或囑咐他的時候才是教育孩子。你們在生活中時時刻刻都在教育孩子,即使你們不在家的時候,也在教育孩子。你們怎樣穿著打扮,怎樣和別人交談……你們怎樣快樂和憂傷,怎樣對待朋友和敵人,怎樣笑,怎樣讀報——這一切對孩子都有很大的影響……父親和母親本人以身作則是家庭中教育孩子的主要方法之一。如果父母給孩子提供了一個反面的榜樣,那么任何特殊的努力都不能產(chǎn)生良好的效果。如果你在家里很粗暴,或者愛吹牛,或者常酗酒,那么你就別想教育孩子了;你已經(jīng)教育了自己的孩子,教育得很糟!
參考文獻:
[1][意]瑪利亞·蒙臺梭利著:《童年的秘密》,中國發(fā)展出版社20xx年版,第28頁。
[2]馬鏞著:《中國家庭教育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79頁。
[3][蘇]馬卡連柯著:《馬卡連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00頁。
家庭教育論文14
摘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學校,而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在家庭中對孩子的教育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都不可能替代的。良好的家庭教育直接關系著孩子的素質(zhì)和品德,更關系著國家的未來。本文通過對比中日兩國孩子家庭教育的現(xiàn)狀、內(nèi)容、方式等,旨在尋找一種科學的教育方式,以促進中國的家庭教育。
關鍵詞:家庭教育;教育現(xiàn)狀;教育內(nèi)容
中國在實施計劃生育政策以來,城市每個家庭只允許要一個孩子。雖然現(xiàn)在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政策上的調(diào)整,允許夫妻中一方為獨生子女的可以生二胎。但是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獨生子女時代對孩子的培養(yǎng)觀念不可能在短時間內(nèi)發(fā)生改變,因此中國的“小皇帝”依然大量存在。家庭教育對兒童來說,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眾所周知,日本人的國民素質(zhì)較高,電視上、網(wǎng)絡上屢屢對此都有很高的評價。那么這種素質(zhì)是如何而來的呢?毋庸置疑,是通過教育而來的。因此,有必要將中日兩國的家庭教育進行比較,從而借鑒其優(yōu)點,以改善我國家庭教育的現(xiàn)狀。
1中日家庭教育的現(xiàn)狀
在中國,大部分父母都要上班,就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帶。這樣就產(chǎn)生了很多問題!昂⒆觾(yōu)先”的觀念非常普遍。吃飯時要讓孩子先吃,看電視要讓著孩子,孩子是一家的寶貝。有學者指出:“中國兒童吸收了過量的營養(yǎng),以至于造成身體上的肥胖,而精神上是非常脆弱的”。孩子是家庭的中心,一切圍著孩子轉(zhuǎn)。要什么給什么,即使很多事情孩子能做,家長也要代替孩子做。家長對孩子的能力訓練以及精神教育的認識不足。在這種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不懂得分享,自私、任性。或者干什么都聽大人的,沒有自己思考的能力。獨立性也不強。做事總是不積極,處于被動地位,容易膽小怕事。另外,由于“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觀念,孩子身上擔負了全家人的重托。只要學習成績好,什么也不用做。孩子只能為了全家人的夢想去學習,在學習中度過自己的童年。近些年,總能看到父母帶著孩子到處參加興趣班。即使是兩歲的孩子也要送到早教班去。實際上,孩子是沒有什么童年的。有人批判中國教育是偏重知識的教育,也就是所謂的“填鴨式教育”。為了孩子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能夠在激烈的考試競爭中獲勝,孩子的學習通常被放在第一位。孩子每天除了奔波于學校和家之間以外,還要去培訓班學習。數(shù)學、作文、英語等培訓班非常受家長歡迎。除此以外,孩子還要學習各種各樣的技能,比如游泳、棋類、彈琴等等,而這些通常和孩子的興趣愛好無關。當然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多樣的。有一部分家長是因為從小沒有給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了避免孩子放假在家一味地看電視、玩電子游戲,從而給孩子報興趣班,既能學習又能消磨時間,一舉兩得。大部分家長還是從社會競爭的角度考慮,希望孩子有一技之長才報興趣班的。日本家庭更重視對孩子素質(zhì)方面的教育。為了不給別人添麻煩,重視孩子的獨立性的培養(yǎng),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整理房間,幫忙做家務等。此外,還注重培養(yǎng)孩子堅韌、頑強的精神品質(zhì),培養(yǎng)對集體對國家的忠孝。這和日本人崇尚的“武士道精神”有著相同之處。在道德教育方面,日本父母從小就教孩子要懂禮貌,即使是很簡單的打招呼,也要求孩子必須認真學習。在學習方面,日本家庭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是圍繞孩子的興趣愛好進行的。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父母干涉比較少。比較注重孩子的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險精神。母親們?yōu)榱四軌蚋玫亟逃⒆,還參加各種學習。比如日本有自發(fā)形成的“母親讀書會”,媽媽們通過讀書,互相交流教育經(jīng)驗來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還有“家庭教師協(xié)會”,家長們按地區(qū)組織起來,老師們自愿參加,通過互相交流學習來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
2中日兒童家庭教育的比較
2.1中日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中國家庭教育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首先是啟蒙教育的認識不足。其次是父母對家庭教育的認識不足。過分依賴學校教育,很早就將孩子送到早教班,興趣班,而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太少。第三,根據(jù)地域不同,家庭教育的觀念也不盡相同。內(nèi)陸的教育觀念相對落后,農(nóng)村父母大多外出打工,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更是談不上。即使在城市相對重視家庭教育的,也只是擔心孩子的將來,家庭的榮譽,并沒有把孩子的將來和國家的命運聯(lián)系起來。而在日本,對兒童的教育,強調(diào)素質(zhì)教育。雖說重視教育的家長也非常之多,但并不像中國父母那樣過分地重視學歷。也沒有中國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待那么強烈。但是,日本家庭存在一個問題是容易破裂。以前一家人通過相互對立、沖突、反抗,家庭結構逐漸固定,但現(xiàn)代日本人不愿意經(jīng)歷這個過程,有些父母為了避免和孩子起沖突,不批評孩子,更有甚者對孩子的壞行為不聞不問。同時,日本家庭教育和中國家庭教育面臨同樣的問題。雖然現(xiàn)在女性出去工作已經(jīng)很普遍了,但是照顧孩子是媽媽的責任這一觀念仍然根深蒂固。通常都把孩子扔給媽媽,爸爸每天工作到很晚,很少參與到孩子的家庭教育中來。
2.2中日家庭教育的內(nèi)容
中國家庭為了能讓孩子出人頭地,通常非常注重智力的培養(yǎng),而比較輕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只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而不注重其他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從而出現(xiàn)了高智商低情商的現(xiàn)象。生活自理能力差,沒有決斷力。由于看重學習成績,因此中國父母非常注重知識傳授,而輕視能力培養(yǎng)。中國孩子大多缺乏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差,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除了學習以外,身體也非常重要。因此,中國家長們也為了孩子的身體健康,給孩子吃各種補品。但卻疏于對孩子心理方面的指導,使得孩子心理脆弱,抗挫能力較差。日本家庭教育的核心是生活教育。也就是說讓孩子學會照顧自己的生活。生活教育還包括對孩子進行禮儀、心理、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日本人在生活中的各個場景都有固定的一套禮儀,比如回到家要說“我回來了”,吃完飯要說“多謝款待”,熟人見面要互相鞠躬問候等等。在心理方面,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忍耐力,受挫能力。很多學校的校服都是短袖短褲或短裙,冬天也不例外。在自立性方面,孩子能做的,父母就不會代替。日本的小學生每個人都是自己背書包,父母替孩子背的情況是看不到的。
2.3中日家庭教育的方式
中國的家庭教育有連續(xù)性。大部分父母認為即使孩子長大成人,也不應該給孩子完全的自由。并且,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父母對孩子的作用是不一樣的。父親是正義、權威的象征,擔當著對孩子的理性教育,教孩子區(qū)分善惡。而母親總是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擔當者對孩子的感情教育。孩子有了喜歡的人,一般會先告訴母親。相對而言,中國孩子對家庭成員的依賴是分散的,并不是固定的某個人。日本的家庭教育是不連續(xù)的。日本人來通常將孩子和大人清楚地區(qū)分開來。因為兩者是截然不同的存在,因此也是區(qū)分對待的。幼兒期主張讓其自由成長,隨著年齡的增長,嚴格教授規(guī)矩。因為要讓其在成人之前,必須掌握適應社會生活的禮儀。日本家庭的身份意識較強,父親為了維持自身的威信,通常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距離,因此孩子和父親較為冷淡,只是表示順從或尊敬。而和母親比較親密,對母親的依賴性較強。
3中日家庭教育的比較探究啟示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事情,既不能像中國父母那樣全家圍著孩子轉(zhuǎn),一味溺愛孩子,也不能像日本那樣把教育孩子的責任推給母親。父母要為孩子樹立榜樣。首先父母要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不能給孩子帶來不良習慣的影響。通常父母愛玩兒手機,孩子也會愛玩兒電子游戲。在學習方面,應該借鑒日本的家庭教育方式。讓孩子全面發(fā)展。應注重孩子的素質(zhì)培養(yǎng),能力培養(yǎng)。讓孩子將課本知識和實踐相結合,并鼓勵孩子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山下俊郎.家庭教育[M].光生館,昭和60年.
[2]彭立榮.家庭教育學[M].江蘇教育出版社,1993.
[3]于洪波.日本教育的文化透視[M].河北大學出版社,20xx.
家庭教育論文15
【摘要】家庭教育對小學生的道德發(fā)展是極其重要的,這不僅僅關系到小學生個人的發(fā)展,更關系到整個社會未來的教育走向。在新時期的今天,學生的個性品質(zhì)的形成與家庭教育密切相關,而家庭教育對孩子道德品質(zhì)的影響是不容小覷的。家教縱然有益處,但是決不能代替家庭教育。
【關鍵詞】家庭教育;小學生;道德發(fā)展
家庭教育在小學生道德發(fā)展中有重要的地位。和學校、社會相比,家庭起到的是最基礎的作用。而孩子道德品質(zhì)形成的過程中,家庭永遠是第一場所,它可以推動小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升,讓小學生們富有責任感,從而提高他們的道德品質(zhì)。
1.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新時期的家庭教育發(fā)展的新趨勢之一就是家庭中的道德教育。這就應該要在體系和內(nèi)容中都有所突破,培養(yǎng)出健康的心理,提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關系。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最早的地方。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也是要從小開始進行培養(yǎng)。在孩子有了一定的認知之后可以深入淺出進行道德啟蒙的培養(yǎng)和教育,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可以學到文明禮讓,在家庭的引導下讓孩子明辨是非、分清善惡,并且在家庭的生活中,通過父母的良好言行來影響孩子,在互相學習中共同提高,并且最終會形成良好的家風。
2.小學生家庭教育的現(xiàn)狀
中國特色的家庭教育觀念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家長重視智力教育,對于德育則是認為次要,他們知道要讓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但是雖然父母的認知水平達到了,而受固定的思維模式限制,父母無法理性的教育孩子。父母可以說是兒女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孩子在小時候的模仿性很強,但是由于經(jīng)歷太少,因此他們是沒有判斷力的,父母自然而然就成為了他們的模仿者,如果教育的不正確,很有可能讓他們誤入歧途。父母可能還抱有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希望孩子都聽他們的,但是已經(jīng)新世紀的今天民主才是最重要的,教育孩子在家庭中一定要有自己的地位,做時代的新主人,父母也應該與孩子成為朋友關系,可能父母的行動力較認知力存在滯后性。
3.家庭教育對學生道德教育的影響
第一,家庭是孩子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第一場所,家庭是基礎。孩子要在父母營造的這個家庭氛圍中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
第二,家庭教育是一個延伸,當孩子開始上學,成為了學生之后,在課堂上接受的`都是正面的正規(guī)的教育,而之前的家庭教育是一個基礎,只有基礎打牢了,才能夠順利的適應學校中的各種教育,不會形成錯誤的思想教育。
第三,家庭教育充當了一個補充的功能,家長應該做得是要配合好老師的教學工作,在家里要正確的教育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念,這樣,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才能夠更好的發(fā)展。
4.家庭教育如何影響小學生德育發(fā)展
首先家長需要提升自身的教育理念和自身的素質(zhì),這樣才可以配合好學校的工作,可以讓孩子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家庭作為學校的延伸,也是為了配合當代社會的發(fā)展,家長必須要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思維模式,提升家教的水平。其次,家長要注重塑造孩子的良好道德品質(zhì)。這是孩子的無形資產(chǎn),這也是影響他終身的財富。這就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去實現(xiàn)。既然家長是孩子學習的榜樣,那么家長就要從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質(zhì),這樣既可以教育孩子,又可以在孩子心中樹立威信,掌握好教育的主動權。最后,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影響是重大的。
這是由一家人共同創(chuàng)造的,孩子在一個充滿歡聲笑語的家庭中成長和一個缺少關愛的家庭中長大是不一樣的。在健康家庭里長大的孩子,他們更多的是幸?鞓返,但是在缺愛的家庭里面,他們的心理就會產(chǎn)生一定的變化,會變得更敏感。因此,家長一定要重視家庭教育,只有深刻的理解了家庭教育的意義與影響,才能夠重視對孩子的教育。正如前文所述,家長如果沒有扮演好在家庭中的責任,認為孩子上學后就能夠全權交由學校監(jiān)管,那么這是大錯而特錯的。我們一直強調(diào)家庭教育是基礎,是第一位的,甚至比學校的教育還要重要。只有家長重視了,并且在正常的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這樣才能夠為孩子起到帶頭作用?傊,家庭教育必須要重視起來,因為這是影響孩子一生的思維、品德等,也決定了他們的未來,他們是否能夠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這是每個家長都想要看到的。切實轉(zhuǎn)變家長傳統(tǒng)的思維觀念,掌握好一個科學的教育方法,家長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這樣才能夠最終促進小學生的德育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姚佳勝,李穎芳.民族地區(qū)家庭文化資本對學生學業(yè)成就的影響[J].繼續(xù)教育研究.20xx(03)
[2]王海岳.文化資本理論研究述評[J].南通職業(yè)大學學報.20xx(01).
【家庭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經(jīng)典家庭教育名言12-20
給家庭教育的建議07-10
家庭教育作文09-27
家庭教育的語錄02-08
家庭教育心得12-13
家庭教育事跡01-03
家庭教育文案06-05
家庭教育心得02-05
家庭教育感悟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