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反思1
有關血液的知識,對于學生來說,即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學生都見過血液,也有流血的經驗;陌生是因為學生對血液了解不夠,對它還很好奇。與血液相關的疾病在生活中也是隨處可聞,學生不僅要學習血液的常識,同時還要求學生對于因血液引起的種種問題持有正確、健康、科學的認識。所以,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本,從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出發(fā),讓學生在積極參與和主動學習的活動中學習知識、發(fā)揮能力、培養(yǎng)情感,使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密切地聯系在一起。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中,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注意體現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和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作用,將課堂交給學生。我重在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討論、歸納和總結。我采取多種教法,以貼近生活的實例入手,
通過一些與血液相關疾病的案例分析,引導學生進行積極分析,主動與學生交流和探討所得到的信息,引導學生思考感悟,認識科學的內涵。形成對血液各組成成分及生理功能的共識。使學生思維既有拓展發(fā)散的機會,最終又能回落到知識脈絡上,達到收放一體。
我通過設置情境從生活中的經驗導入新課,提起學生的好奇心及興趣。通過學生對血液認識的講述,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接著,動畫播放加入抗凝劑的血液,讓學生觀察現象,引導學生概括血液的各組成成分。在完成血液的組成這個知識點的學習后,讓學生觀看大屏幕,自學教材,歸納老師提出的有關血漿問題,以鍛煉學生培養(yǎng)學生自學,歸納知識的`能力。利用多媒體視頻播放實驗:用顯微鏡觀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血細胞中紅細胞、白細胞及血小板的形態(tài)及數量。出示表格,讓學生通過自學、相互討論后歸納紅細胞、白細胞及血小板的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在學生歸納不完整時及時補充講解,或者在學生歸納完整后通過多媒體的展示,講解知識,達到突出重點、培養(yǎng)學生歸納整理資料,合作學習的目的。
在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時展示血常規(guī)化驗單,讓學生分析病因,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并與生活實際相聯系。通過選擇、判斷、填空等題型,鞏固所學新知,鍛煉了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解題和實踐能力。學生閱讀課后的知識,將知識進行拓展。了解獻血和骨髓捐獻的意義,并認同義務獻血和骨髓捐獻,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學習。
從上課的情況來看,達到了預期的目的。課堂提問學生人數多,可以吸引更多同學的注意力。由于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多,課堂容量較大,為完成教學任務,所以課堂教學節(jié)奏稍快,在調動學生積極性方面欠佳。今后要提高自身素質,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全面提高生物學素養(yǎng)。
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反思2
《消化和吸收》是人教版第四單元第二章的內容,該課在從整體了解人體構成的基礎上,圍繞消化系統(tǒng)幫助學生學習食物在被消化和吸收的過程中所經過的主要器官及食物變化(分解和吸收)過程,了解日常生活中一些不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給消化系統(tǒng)帶來的危害和造成的疾病,通過設計制作模型進一步熟悉消化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同時激發(fā)學生關注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在這一節(jié)課教學時,我注重了以下三點: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探究欲望。
以往很多教學情節(jié)都只是為導入新課而設計,1分鐘后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在后面的環(huán)節(jié)又重新設計一個完全沒有關聯的情節(jié)。這樣就顯得很造作了。這就范了教學情節(jié)設計大忌:為情節(jié)而設計,太過牽強,生命力太短,意義不大。
因此在這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注意避免了生硬的情節(jié),而是設計了一個故事情節(jié)貫穿整一節(jié)課教學。一個故事情節(jié)貫穿始終,既有開啟課題,激發(fā)學生興趣的作用,完成知識能力目標,又能引導學生分析、思考,最終達到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及社會科學、技術、社會和環(huán)境目標。所有環(huán)節(jié)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逐層深入提升。
首先,我讓學生看一段有一小孩吃飯不定時、暴飲暴食、飯后立即進行劇烈運動,最后肚子疼送醫(yī)院的一段視頻,畫面最后停留在醫(yī)生給這個小孩作完檢查。
這時我讓學生來當一回醫(yī)生,給小孩診斷一下他有可能得什么病。我趕緊趁熱打鐵引發(fā)學生思考消化系統(tǒng)構成與消化、吸收過程,從而完成知識與能力目標。然后再通過一段小孩消化系統(tǒng)器官的“對話”,引發(fā)學生如何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的討論,從而完成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及科學、技術、社會和環(huán)境目標。
從教學實際來看,學生對這一情節(jié)非常感興趣,也較為投入,通過第一個視頻學生的興趣得到很大的調動,發(fā)言非常踴躍,根據日常的生活經驗,基本上都能準確地診斷出病情,有些同學還能指出病因,并開出藥方。第二個視頻將小孩體內的消化系統(tǒng)類比成工廠,擬人化的對話,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思考、討論。同時因為貼近學生生活的原故,學生也較容易容易理解,便于分析、討論。
二、注重了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
在探究消化系統(tǒng)的結構時,我設計了拼圖游戲,讓學生在拼圖的游戲中認識各種消化器官及其在人體中所處的位置。讓學生在動手活動中了解消化系統(tǒng),引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
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如在讓學生進行拼圖游戲的基礎上,小組之間互相按順序說說消化系統(tǒng)的結構及其作用。從而認識到消化與吸收的過程。在教學消化系統(tǒng)與日常生活習慣時,讓學生在教師所設置的故事情境中去分析病因,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發(fā)散思維,思考日常生活中應該養(yǎng)成哪些良好的生活習慣,以保護我們的消化系統(tǒng)等。
但是在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縱使課前千錘百煉,實際教學中也會出現不確定的因素,給教學帶來一些遺憾,有遺憾就要反思和改進。反思本課教學不足之處關鍵在于:
首先,最大的`失誤還是備學生不足。
主要問題還是出在備課時,沒有“吃透學生”,沒有正確估計到學生探究過程中的困難。探究式教與學的基本要求應該是要從學生“所在位置”出發(fā),了解他們困難所在。但在教學設計中,卻高估了學生的探究能力與接受能力,錯誤估計了學生中可能存在的困難。以為只要通過一個簡單的拼圖游戲及幾分鐘的視頻解說,學生便能輕而易舉的理解消化系統(tǒng)的全過程。因此,當要學生復述消化與吸收的過程時,就成了有些生拉硬拽的感覺了。
其次,探究教學過程略顯僵化,與學生的生活聯系仍不夠緊密。
探究式教學要使學生的學習基于他們自己的親身在經驗并發(fā)展他們好奇求知的天性。在這一課教學時所設計的故事情節(jié)雖然學生也容易理解,并在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本質基本上還是“要我探究”,沒能充分體現“我要探究”的主動性。試想,如果課前直接讓學生先進行早餐,一邊細嚼慢咽,一邊去感受食物從嘴里一步一步進入消化系統(tǒng)被消化與吸收的過程,更能激起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也將更有助于學生理解消化系統(tǒng)的結構以及消化與吸收的全過程。
課堂教學總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正因為如此,才激發(fā)教師們不斷地反思、改進,在課堂教學中一步步成長。也以此勉勵自己在反思中進步。
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反思3
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我從不知所云到有所了解,從初步嘗試到學習研究,這其中有著許多的感想,許多的收獲,也有許多的困惑。課程改革的核心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一堂好的生物課究竟是什么樣子?學生喜愛的生物課究竟是什么樣子?我認為,應該是摒棄了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課,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
在只接受了理論學習而沒有實踐經驗的情況下,我開始了在教學中充分運用新的教學理念去嘗試指導課堂實踐的活動。雖然我也竭力想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卻還是陷在傳統(tǒng)的“打乒乓”式的教學模式中,圍繞課本的主要內容我不斷地打(提)出問題給學生,學生又不停地打回來(回答)。當時我感覺課堂氣氛很活躍,看起來也是采用了啟發(fā)式,學生圍繞著我設計的'若干問題基本上都回答出了我預想的答案。但上完課后,我不禁感到疑惑,這樣是否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的教學是否是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呢?
隨著新的課改理論的不斷學習和深入,我的思想和觀念也隨之在發(fā)生著翻天覆地地變化。備課的過程中,我改變了以往那種對教學重、難點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加以細致、具體安排的作法,沒有事先設計好師生對話、設計好學生應怎樣答,而是放手給學生,在尊重課程標準的前提下對教材進行了處理。我沒有用細節(jié)設計來實現教學目標,而是圍繞教學目標理清了思路框架。可以說,我是帶著和學生同樣的興奮和期待走進課堂。
在課堂中,學生始終處于學習興趣所激發(fā)的學習熱情之中,或探究、或討論、或展示,全新的學習方式營造了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置身其中,看不到失敗者,看不到被遺棄的角落,幾乎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地發(fā)展,學生實質上是在與老師合作創(chuàng)造并發(fā)展著課程,從而賦予了課程全新的含義。
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反思4
本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
1.教學形式多樣,有利于吸引學生的興趣。如:在介紹內分泌腺的時候,我采用了對比的方法及多媒體課件,在講授激素調節(jié)與神經調節(jié)的關系時,我播放了一段視頻資料。在進一步講激素的作用,這個是重點我先讓學生討論,然后再明確并在此多花費時間讓他們和生活聯系起來。
2.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很高,主動性很強。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小組活動。
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
1.課件顏色底色太暗,后幾排的同學看的不是很清楚。
2.由于時間倉促,所以學生討論環(huán)節(jié)給予學生的討論時間太短,且后面的課堂檢測環(huán)節(jié)沒有進行,因此,舞法及時地了解學生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掌握情況。
3.導入環(huán)節(jié)中,有些學生沒有準備好照片,所以不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參與性,不過后來的環(huán)節(jié),學生的參與性還是比較好的。
總之,由于時間的`倉促,準備不充分我覺得講的很不成功!在以后的教學中一定要用心做好充分的準備。不打無充分準備的仗!!
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反思5
1、設計多個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通過實驗,讓學生感受到實驗在生物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從而在學生的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初步體驗三種血管的結構,讓學生體會實驗的直觀性,并滲透對應思想教育。從學生平時的生活導入,不僅較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感受到了血管對人體的重要,同時以巧妙地提問自然地引入到知識學習中;通過自主探究時,活躍學習氣氛,使學生順利了解了人體的三種血管;通過課件,由抽象的情境到形象,由淺入深,利于學生接受。
2.用層層遞進的教學方法解決本課的重難點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通過師生提問,自主探索,分組討論交流等多種學習形式,有序、漸進地組織教學。從談話交流到啟發(fā)思考,從自主探究到鞏固拓展,從生活中的實例導入(讓學生討論人在受創(chuàng)傷時的出學情況),通過鞏固練習,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應用中提高。教學的重、難點在層層遞進的教學過程中得以分解,學生學習到的知識也一點點積累起來。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的思想。在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求異思維、發(fā)散思維,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讓學生掌
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更關注的是學生的.發(fā)展。本節(jié)設計,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教師的指導,讓學生學會如何進行有效的學習,使學生能夠自然的接受新知識,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思考、探究、概括的習慣,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反思6
立足于這節(jié)課的內容,要想上得出彩,除了充分利用課本上的知識外,還需要聯系生活,讓學生說出他們知道的關于合理營養(yǎng)的生活常識,最近報紙雜志上都有哪些食品安全的新聞。另外,若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會拉近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距離。
本節(jié)課的主要特色包括:
1、教學過程( )能把學習知識、能力目標、情感教育有效地結合起來。如,通過學生自我分析常見的不良飲食習慣,分辨哪些是營養(yǎng)合理的早餐食譜,課前準備食品包裝袋并說說購買食物時應注意什么,從網絡或報紙新聞中查找關于食品安全的例子,制作幻燈片等內容和過程,活學活用,并且落實到行動中。在教學過程( )中,通過課文內容的學習,使得學生能辨別在生活中的一些不良飲食習慣和食品是否安全,充分認識怎樣才能做到合理營養(yǎng),如何保證食品的安全,達到學習知識、能力目標、情感態(tài)度價值目標的統(tǒng)一。
2、貼近生活的內容,學生十分歡迎;讓學生討論日常生活習慣是否科學,“舉例說說你所知道在社會上發(fā)生的食品安全問題”,課下準備好幻燈片在課堂上演示等內容,都是學生靠自己獨立完成的,這充分體現了新課程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全方位的'能力等新理念。
3、通過多種方式結合的教學,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并且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動力,希望在以后的課程中,能充分運用這一點。
而從本節(jié)課我也看到了自己需要改正的地方:
1、語言的表達還需要進一步規(guī)范;
2、更充分地挖掘教材,才能做到臨場不亂;
3、聲音不夠洪亮,會導致個別學生開小差;
4、該充分展開的地方并沒有做到,使得學生還有話說,卻被打斷了。
通過科組各成員的評課,及課下自己的反思,總結出以上本節(jié)課的優(yōu)點和缺點,相信以后能繼續(xù)發(fā)揚閃光之處,避免出現類似本文所提到需要改正的問題。
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反思7
本節(jié)課教授過程生動形象,課堂里學生興趣濃厚,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學生的實驗和討論等方式的實施都給學生思維充分的發(fā)揮空間,主要都是為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具體突出以下幾點:
1.本節(jié)課用大量生動的食物圖片吸引學生的求知興趣,讓學生從生活中的食物入手,產生直觀認識,并逐步了解人體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及性質特點。教學過程中圖片的運用也及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把生物學科和生活知識緊密聯系起來。
2、通過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質、糖類、脂肪的實驗,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和協(xié)作精神,使學生親自體驗到探究的過程和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起了濃厚的興趣,增強了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愿望,這樣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一個積極主動的探索過程,激發(fā)學生能進一步探索未知的新問題,發(fā)現未掌握的新知識,甚至去創(chuàng)造前所未有的新事物。
3.教學過程中注意學生習慣的教育。比如在學生實驗驗證了食物中含有蛋白質、淀粉和脂肪后,要及時讓學生思考營養(yǎng)成分的含量差別,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飲食觀,不偏食、不挑食。
4.在學習蛋白質、糖類、脂肪來源和作用時,讓學生自學,然后討論再加以總結,充分發(fā)揮主體地位。又通過較多問題的提出,增強了教學活動的連貫性,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多媒體的演示,力求使較抽象的知識點直觀化,希望能夠引導學生充滿情趣而積極主動地獲取有關生物學的知識。
5、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有效的情感教育,使學生進一步增強了關注健康、合理營養(yǎng)的意識,養(yǎng)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反思8
本節(jié)課是對《人體廢物的排出》一節(jié)內容在教學方式上的新的嘗試。初中年級中這一節(jié)的內容在不同教材中的變化并不大,都包括: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排泄和排遺這幾部分。在教學過程中,如果一味追求利用“尿液形成過程”知識點進行教學,很容易走到“教師講授、學生聽課”的傳統(tǒng)教法上,較難有新的突破,同時老師和學生都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所以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主要突出了以下幾點:
1.本節(jié)課由情境導入,利用生活中身邊人真實承受的病癥——尿毒癥入手,瞬間集中學生注意力,喚起他們迫切探究知識的欲望。
2.“尿的形成過程”抽象而微觀,學生難以理解。所以從問題的.發(fā)現、探究到結論的得出,都由學生參與,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圖表中各項數據的分析以及flash動畫、相關影音的播放,學生很容易掌握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的相關知識,變微觀為宏觀,變抽象為具體,同時利用學案,學生主動參與討論,幫助學生在參與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
3.注意理論聯系實際。引入血尿、糖尿、蛋白尿等常見的疾病,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學有所用,既幫助了學生更好理解教材,又突出知識的延展性。
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反思9
學生已經通過性健康課,對人類的生殖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學生的了解僅限于對生理過程的認知。在這樣的情況下,引導學生將認識進行提高和升華,將生理課擴充為感悟生命的誕生,落腳點置于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是本節(jié)課一個突出的亮點。教師的有效引導,使得學生能夠以正確的態(tài)度來討論和面對生殖過程中的種種問題,課堂氣氛活躍,討論充分,思維活動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生殖過程本身的順序,就是上課的思路,脈絡清晰,知識落實到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滲透達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另外比較好地運用了數據資料,給學生較強的`沖擊,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思考和討論。
引發(fā)教師深入思考的幾個問題
1、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是新課程積極倡導的。教師在本節(jié)課中對此做了一些努力,但是當學生提出問題的同時,教師問:“為什么你想知道這個問題?你這個問題是怎么想出來的?你怎么想出這個問題的?”等,學生不一定要說清楚這些,但是這樣可以引發(fā)學生對生活中的現象作深入思考,真正做到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2、新課程倡導探究。探究的方式和手段是多種多樣的,也不是每節(jié)課都是完整的探究活動,可以在每節(jié)課上進行其中的某些環(huán)節(jié)的訓練。本節(jié)課中的探究活動,不但是新發(fā)現和再發(fā)現的過程,也是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紙上隨時記下自己的假設,或者對要探究問題的理解,看完錄像或資料后,再解決問題。
3、教師要適時對學生所做的解答進行一定的梳理和歸類,如母親在孕期所承擔的壓力可以有來自心理上的、身體上的等等,生活習慣的影響也可以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過類,這樣能帶給學生一個比較清晰的印象。
4、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帶著問題走出課堂,是新課程倡導的理念之一。如為什么要珍惜生命?為什么要愛戴父母?這是學生一生中要不斷思索的問題,教師要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將這樣的思維活動變成一種習慣。
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反思10
處理課本七年級下冊44頁課后練習第4題,說說致病微生物在“旅途”中的“遭遇”,我引導學生想象自己就是病原體,和許多同伴一塊往里走,路上遇到哪些困難,特別提醒學生是說“遭遇”,而不是“旅途”的路線。
以往我都是提問的,這次我鼓勵學生自己說,不提問,在2班里有一個男生起來回答了,我覺得不滿意,繼續(xù)鼓勵其他同學回答,這時一個女同學起來了,結結巴巴的,有時還自已就笑起來了,不順暢,我一看這個同學以前的表現是愛表現,但不認真學習,而且成績還很差,我從心里就不高興了,但不能打擊學生,就讓好繼續(xù)說吧,她說她和誰誰還有誰,我想你扯哪么多干什么,就說有許多同伴不就行了,結果她說在什么地方哪個同學如何了,又有哪個同學如何了,最后自己成功到達肺。聽著聽著,我慚愧了:她說的'雖然不流利,但非常形象生動,我不應該看不起她,舉好我沒有表達出來。
我表揚了她,但也在心中告誡自己,每個學生都有閃光點,要看到學生的閃光點,不要帶著有色眼鏡看學生。
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反思11
本節(jié)課總體的感覺比較順暢。所有自己設計并想讓學生參與完成的活動都較為順利的完成了。所有準備好的直觀教具,也都得到了適時的展示,且效果優(yōu)良。
靜下心來,再品味這節(jié)課時,還是發(fā)現了不少可以改進和完善的地方。
1、如何更好的保證小組合作的高效性還有待提高。在分組實驗過程中,有的小組未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三次胸圍差的測量和計算,并且小組中有同學不參與實驗的現象。我認為在以后的實驗課中,應該在小組合作實驗前,明確具體的提出實驗需要完成的各項任務,然后由組長分工到人。并給出操作注意事項的提示。如:測量時,放好軟尺的位置可以連續(xù)完成三次測量。而不要測完一次把尺子抽出來,下一次再圍上,測第二次……會浪費時間。
2、學習方法指導還有不到位之處。在分組實驗前雖然讓學生明確了胸圍差的計算方法,及要測量并計算三次胸圍差取平均值。但未指導學生設計記錄表格,使學生在數據處理上不夠條理。
3、胸廓切面模型的運用還有待考慮。本來是想用它突破肋骨上移導致胸廓前后徑變大的問題。但是由于其中涉及的新名詞較多,且涉及立體圖形向平面圖形的'轉化。在課堂運用中,容易給學生造成新的學習障礙。
4、授課語言不夠精煉。說的太多,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就相對少了。因此還是要注意錘煉語言。在處理吸氣的動力問題時,如果配上動畫演示,我想可以省略一些語言,且效果更好。
教學就是在思考——實踐——反思——再實踐的過程。我要繼續(xù)努力,爭取在教學上不斷進步,不斷提高。
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反思12
1.本節(jié)課有2條主線,明線是幫助小A找出身體的問題;暗線是滲透學習事實性知識的一般方法。使學生在觀察討論的過程中了解學習事實性知識的一般過程,即通過感性認識和理性分析最終對實際過程形成完整認識,并以概念圖的形式表達出來。
2.本節(jié)課在設計時本著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為目的,在教法的設計上,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的理念,以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為主要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與同伴的合作交流主動理解“尿的形成過程”。教師在此過程中起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體現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本節(jié)內容圖片資料豐富,教學中充分利用圖解,“泌尿系統(tǒng)組成圖”、“腎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尿的形成過程示意圖”,再結合多媒體動畫,引導學生由點到面,由局部到整體地觀察圖。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在討論交流中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提高。
3.本節(jié)課的設置是在深挖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利用導學案,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通過降低問題難度,層層深入,將各知識點有機的串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突顯教師的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此同時,每一個知識點都是大家一起猜想驗證出來的,也更加容易記憶。
4.本節(jié)課知識量較大,學生掌握起來相對難度較大,很難做到面面俱到,需要突出重點。在時間上也需要注意分配把握,否則可能很難按時完成學習任務。
5.學生的小組學習討論中,需要確保學習的高效性,討論的有效性和課堂的有序性,避免過多意外因素。例如我們有一組同學在討論腎臟內部結構第4問時,“分別”的含義理解不清;在數據分析時,過于依賴課本的結果,而忽略了對數據自身的分析,這樣都使得討論缺乏有效性。
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反思13
本節(jié)教學偏重于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教育。人的活動離不開生物圈,只有合理開發(fā)利用好生物圈中的各種資源,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人類才會有美好未來。
本節(jié)的教學方式多種多樣,可不拘泥于教材知識,教師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沼氣池和高溫堆肥現場,參觀生態(tài)廁所,請工作人員講解生態(tài)廁所的設計與工作原理。由于環(huán)境條件等因素所限,我們用課堂教學的方式完成本節(jié)內容。在課堂上,為避免枯燥的講授,教師注意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引導他們自主學習,用辯論、課堂討論等方式促使他們思考,完成了情感價值觀的教育。在對人糞尿進行無害化處理時,不能對環(huán)境造成二次污染,利用微生物進行處理是有效途徑。同學們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會有不少感受,應鼓勵他們針對當地人糞尿處理的情況,向環(huán)保部門提出可行的改進計劃,用實際行動為環(huán)保做貢獻。
總之,本節(jié)內容教師應盡可能調動學習氣氛,鼓勵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發(fā)表個人見解,在辯論、討論中使學生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意義,提高環(huán)保意識。
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反思14
本節(jié)課的設計我從幾個方面進行反思:
1.生物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培養(yǎng)學生以生物學的視角去審視問題,大膽猜想,并且以科學的方法去驗證,這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是個重點也是難點。而本節(jié)課的設計思路正是基于對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為前提來設置的。由排尿的這一現象,追根溯源至泌尿系統(tǒng)結構功能,并由腎臟結構入手了解尿液產生的全過程進而使學生能夠進一步理解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統(tǒng)一的特點。這充分體現了生物學教學特色。
2.本節(jié)課的設置是在深挖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利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通過降低問題難度,層層深入,將各知識點有機的串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突顯教師的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此同時,每一個知識點都是大家一起猜想驗證出來的,也更加容易記憶。
而本節(jié)課帶給我的更多的是教學中的問題,例如:
1.本節(jié)課的設計方式,要求學生對已有知識掌握程度較高,否則在觀察、推理時會受限于自身知識而打不開思路,從而使得該探究方式失敗。所以在授課時應及時引導,需要層層深入,避免過大的跳躍性。
2.本節(jié)課知識量較大,學生掌握起來相對難度較大,很難做到面面俱到,需要突出重點。在時間上分配把握出現問題,我感覺不足的地方就是還有相關的練習沒有進行,這也是遺憾的地方。
3.學生的小組學習討論中,需要確保學習的高效性,討論的有效性和課堂的有序性,避免過多意外因素。例如我們有一組同學在討論腎臟內部結構第4問時,“分別”的`含義理解不清;在數據分析時,過于依賴課本的結果,而忽略了對數據自身的分析,這樣都使得討論缺乏有效性。
總體來說,這是一節(jié)難度較大的課,在實際教學中像這樣難度的課該采用什么樣的方式來進行,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達到我們的教育目的,對很多教師來說都是一個難點,選擇這節(jié)課作為參賽課的目的也是為了向各位專家求教,類似于這樣的課,我們采用什么樣的授課方式更能實現我們的課程標準要求。
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反思15
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判斷血型、認同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及培養(yǎng)學生珍愛生命的觀念。教學內容并沒有什么特別以及高難度之處。作為一節(jié)公開課,我覺得整節(jié)課上得很順的,整個課堂組織有序,從學生的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都能按教師的要求完成學習的任務。但是課堂上兩位學生對無償獻血的看法各態(tài)度給我的心蒙上了一層陰影,也令我陷入了沉思。
對于學生覺得無償獻血很虧及沒有錢就不會獻血的態(tài)度,我深感不安,心想:現在的學生的心態(tài)是這樣的冷酷、自私;這些獨生子女肯定是在家里長期被寵壞了,總是想到自己的利益,很少為別人著想。當教師出示“獻血證”時,并提到無償獻血不但可以救助急需幫助的人,甚至可以幫到自己的家人這種切身的利益時,學生才勉強地認同無償獻血,這更使我感到他們真是“儒子不可教也”。
后來我又將這件事與同事交流,交流之后,對于學生“是否愿意無償獻”,我又有了新的認識。當初,作為教師的我,認為學生不愿獻血是很不應該的,尤其上完這節(jié)課后,他們更加沒有理由不認同無償獻血,F在想來,為什么我們一定要學生在課堂上說愿意獻血呢?
盡管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之一是“認同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但并不是說每個學生都必須要參與無償獻血,更何況學生仍處于未成年的成長階段!吨腥A人民共和國獻血法》是這樣規(guī)定的:國家實行無償獻血制度;國家提倡十八周歲至五十五周歲的健康公民自愿獻血?梢姟矮I血法”沒有硬性規(guī)定每個符合要求的公民都要進行無償獻血,反而十分強調獻血要“以自愿為原則”。因此,即使一個人一生不參與獻血,也不屬違法。對于學生“不愿意獻血”的態(tài)度,更不宜過早地將其定論為冷酷、自私。相反,在同學和老師面前,學生卻能冒著被批評指責的危險,大膽地表達“不愿獻血”的觀點,這是誠實的表現,教師應當尊重他們。
從教學的角度來看,全班幾十個學生,性格特點各異,我們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學生對同一事物持同一種態(tài)度,我們?yōu)槭裁匆欢ㄒ髮W生“長大后教愿意獻血”呢?學生完全有權利表達自己的想法。一個生動的課堂并不需要整齊劃一,而更需要不同觀點的碰撞,課堂上出現的學生的爭論和矛盾,恰恰是教師的教學所需的最好的素材。
再審視自己的教學,盡管課堂上經過了提問思考以及教師的解析,但學生對于無償獻血仍無動于衷。顯然,學生對獻血是有顧慮的`。事實上,無論是學生還是成人,對無償獻血都保留自己的看法的,總擔心失血過多會影響健康、擔心疾病傳染等等,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讓學生(未來的公民)理解輸血的原理,消除不必要的顧慮正是生物教師在本節(jié)課的重要任務?磥,要讓學生認同獻血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單靠提幾個問題讓學生回答是不可能達到目的的。例如,在該課教學中,向學生所提的四個問題:
1、我國實行無償獻血制度,怎樣的人符合獻血的要求?
2、一次的獻血量是多少?會不會影響健康?
3、為什么提倡無償獻血?
4、你能不能進行無償獻血?等你長大后你愿意參加無償獻血嗎?
對于這些問題,只要瀏覽一下課文,很快就得到答案。又怎能讓學生產生認同感呢?“認同”屬于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范疇,絕不能通過“提倡……”、“要求……”等說教形式將“認同”這種情感態(tài)度強加給學生,只能通過具體的事例讓學生在感悟中產生“認同”獻血者體格檢查標準。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收集有關的資料: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獻血者體格檢查標準、獻血的經歷、不能獻血的具體情況等等,讓學生明確獻血除了自愿之外,還有很多身體條件限制,能夠獻血表明身體很健康,獻血是一件很不容易而且很幸運的事情。這樣,不需要號召、不需要呼吁,學生長大后會心甘情愿地向別人伸出援助的手。
【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七年級下冊生物血液教學反思07-06
七年級生物下冊《血液》教學反思06-18
七年級生物下冊人的生殖教學反思05-01
七年級下冊生物消化和吸收教學反思12-28
七年級生物下冊《血液》教學反思6篇06-18
七年級生物下冊《血液》教學反思(6篇)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