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節(jié)的文章 推薦度:
- 端午節(jié)的文章 推薦度:
- 端午節(jié)的文章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端午節(jié)的文章15篇
端午節(jié)的文章1
《白蛇傳》源于我國四大民間傳說,講的是千年蛇精白素貞和杭州凡人許仙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故事中有白蛇和許仙的浪漫邂逅,有許仙被驚嚇而死的凄婉纏綿,有白素貞盜靈芝草的動感撼天,有水漫金山的驚心動魄……關(guān)于《白蛇傳》的故事是母親告訴我的。母親每講起這個故事的時候,略現(xiàn)滄桑的臉龐總會出現(xiàn)旁人不經(jīng)意的紅暈。
記得第一次看《白蛇傳》電影時,我6歲,弟弟5歲。放電影的地點在離家20里外的人民公社所在地。那天下午母親早早吃了晚飯,喂了豬食,穿戴整齊后,背著弟弟,拉著我往公社趕。去公社得趟過一條小溪,然后上山。待趕到目的地時,電影已經(jīng)開始了。諾大的操場上,人山人海,根本擠不進人群,我和弟弟傍著母親站在操場邊的街沿上。母親輪流把我和弟弟高高抱起,晃眼看見黑白版的許仙被白蛇驚嚇致死,白素貞痛不欲生的凄婉鏡頭……
弟弟因為太疲勞,偎在母親背上沉沉睡去;我緊緊纂住母親的手,借著燈光,看見母親的臉龐滿是淚痕……
那晚是怎么回去的,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記憶不起。只知道那晚沒有月亮,黑得嚇人,母親背著弟弟,纂著我,一路上沒有言語,我也不知拌了多少跤;氐郊业臅r候,我才發(fā)現(xiàn)膝蓋處破開了一個大洞,露出了白花花的棉絮……
以后不曾再看過《白蛇傳》,而只有在彌漫著雄黃清香的端午節(jié)里去體會白蛇與許仙的浪漫情懷。端午時節(jié),也是麥黃蟹肥的時候。因為母親的勤勞,總能從生產(chǎn)隊里多分些麥子,我們也總能吃上咸淡相宜的'包子。中午過后,母親便會取下屋檐上的菖蒲和艾葉,再加些雄黃,熬水給我們洗澡。那水黑黃黑黃的,如油一般,聞著有股清香的味道。母親邊給我們洗澡,邊自言自語地講:白娘子喝下許仙配的雄黃酒而搖身變成了白蛇。許仙看到真相后被嚇死,白娘子痛不欲生……每每講到此處,母親便神色凝重,眼眶里閃爍著晶瑩的淚光……
多少以后,我才知道,母親在嫁給父親前,有位鄰家的男孩對她很癡情,只因家里太窮,最終沒有坳得過父母之命,18歲便嫁給了父親。而那個男孩卻一氣之下遠走他鄉(xiāng),從此再沒有回來……
我們在白娘子的端午節(jié)里慢慢長大。童年的端午節(jié)里彌漫著雄黃的清香,我知道那是母親永遠無法割舍的少女情結(jié)……
端午節(jié)的文章2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是中華民族一個隆重的節(jié)日,今天又迎來了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又稱重五節(jié),它是為紀念我國古代愛國主義者屈原而設的。
相傳,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見楚王一直沉迷于酒色,不顧江山大事,含恨抱石投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在每一年的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吊屈原,因而有了農(nóng)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jié),在端午節(jié)時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來紀念屈原。
說起端午節(jié)的習俗,那還真是奇怪呢!每年這一天,家家戶戶在門上掛上菖蒲、艾草,據(jù)說可以消災避邪。有些人家在家里點上蚊香,把家里的蚊蟲消滅光,這樣以后家里蟲鬼神蚊蟲都不會光顧。
中午,我和老媽在家里包食餅,說起食餅可是我們家鄉(xiāng)的一大美食,食餅又大又圓,綠色的遠遠看出像一片草坪中開著朵朵白色的小花,讓人忍不住想摘下來瞧瞧。我將大量的`菜肴撒在食餅上,然后卷起來,成了食餅筒?瓷先ィ筹灪孟褚粋穿著綠衣的胖子,讓人忍不住咬上一口,嗬,那香味簡直難以用詞語來形容。
我在電視上看見,有的地區(qū)端午節(jié)有賽龍舟的習俗。瞧,電視中,紅隊與藍隊正激烈地追逐著。十多個人坐在一起,齊力地劃槳前進,力爭第一,盡管下著針點兒般地雨點兒,船上的人淋地遍體濕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但他們毫不在乎,贏才是重要的。
端午節(jié),既是是一種古老的傳統(tǒng)佳節(jié),又是分享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日子,給了人們帶來了多少歡樂與憧憬。
端午節(jié)的文章3
家鄉(xiāng)在壺公山下。山上的草木青翠,瓜果飄香;山下綠水環(huán)繞,田野肥沃。在一片郁郁蔥蔥的枇杷樹邊,有著整齊的紅磚綠瓦。一派安靜和諧的鄉(xiāng)野村落,這是我的家鄉(xiāng),也就是明代狀元柯潛的故鄉(xiāng)。每年端午節(jié)來臨,我們便會挎上籃子和姐姐一齊上山去采艾草,并配上石榴葉、枙子花等合為“五味草”。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門上都會插上艾草,此時據(jù)說艾草會鎮(zhèn)邪辟災。當然在我們看來,只要聞一離那清新又奇異的艾草的清香,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所以每年我們都爭著到山上來,采下大片的艾草,也采下大片的快樂。
當然媽媽會用“五味草”給我們煮上好多的鴨蛋,據(jù)說小孩吃了還不咳嗽呢?此時而對我們小孩來說我們總就是拿著心靈手巧的姐姐用五彩的毛線編的袋子,裝滿鴨蛋到處炫耀。吃過午飯,媽媽又會用“五味草”煮鴨蛋的水給我們洗澡,真就是又香又舒服,整個夏天都不長痱子呢……
在我們的.記憶中,端午給人的印象除了玩是吃。在端午節(jié)期間,我們除了能夠吃上香噴噴的鴨蛋,還有讓人記憶深刻的粽子呢?
包粽子也就是端午的保留節(jié)目之一。媽媽和阿姨總會買了好多的粽葉,用水少泡著,洗干凈碼好。粽子的餡一般就是糯米,配上綠豆、紅棗等,煮熟。此時然后在媽媽和阿姨的一陣靈巧的忙碌之后,我們小孩便饞貓般圍著蒸籠轉(zhuǎn),此時等待粽子出籠的時刻的到來……
長大了念書才明白,包粽子的習俗和我國歷史上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guān)呢?據(jù)說屈原跳入汨羅江后,群眾為了不讓水里的魚咬著詩人的身體便做了好多的粽子,扔到水里。這樣魚兒有的吃就不會傷害到詩人了。于就是,為了保護并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之后有了更為熱鬧的“賽龍舟”。
我們村里沒有賽龍舟,但在黃石每年都會有這樣的熱鬧非凡的場面出現(xiàn):
在木蘭溪畔,人們早早地圍在岸邊,鑼鼓震天鞭炮齊鳴。水面,數(shù)支整齊的龍舟隊伍,衣裳鮮艷隨風飄揚,小伙子們激情澎湃躍躍欲試。隨著一聲鑼響,各支隊伍爭相競發(fā),大家齊心協(xié)力,奮力爭先。這一刻,鼓聲、鞭炮聲人們的吶喊聲……湊成一片熱鬧非凡的畫面。
端午節(jié)的文章4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豐富多彩,有茶道、剪紙、書法、古代繪畫等。但我最喜歡的是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的端午佳節(jié)了。說到端午佳節(jié),給我留下最深感受的要數(shù)包粽子這件事了!
每到端午佳節(jié)前夕,家家戶戶都準備包粽子。傳說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我們家也不例外,端午節(jié)那天,媽媽先拿來兩片洗干凈的粽葉,再把粽葉包成一個大漏斗形,接著抓了一些糯米均勻地鋪在底下。然后,夾一塊肉和一些香菇放入粽葉中,又鋪上一層糯米后,疊上粽葉的尾巴,把粽葉的頭折成尖角,最后把繩子扎好。這樣,一個小巧玲瓏的粽子就包好了。
我學著媽媽的樣子,也拿起兩片粽葉把它弄成漏斗形,接著把肉、香菇、糯米放到漏斗形的粽葉中。別看媽媽包得那么麻利,而我包的粽子估計是“喂”得太多了,只見糯米從粽葉縫里“逃”了出來,沒過一會兒就被我折騰得亂七八糟的,看著粽子被我包得奇形怪狀,我感到灰心喪氣,準備不包了。媽媽見狀,便意味深長地對我說:“孩子,什么事都是從不會到會,只要堅持,講究方法,便可熟能生巧。媽媽相信你一定可以包好的。加油!”最后,在媽媽的鼓舞下,我重拾信心,把粽葉放入適量的糯米和餡,終于包成功了一個漂亮的.粽子,我開心極了!
媽媽把包好了的粽子放入蒸籠。過了一兩個小時后,香噴噴的粽子出爐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粽子,解開繩子,小心翼翼地把粽葉撕開,哇,真香!我咬了一口,糯米軟軟的,肉餡更是香氣逼人!要不是媽媽提醒我:粽子吃多了會對腸胃消化不好,我很可能會抵擋不住這美味的誘惑,一口氣吃下三個粽子呢!
過端午節(jié)真有意思呀,我不僅從中學會了包粽子,還知道了愛國詩人——屈原,我們要學習屈原愛國的精神。我喜歡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的文章5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豐富多彩,有生氣勃勃的春節(jié),秋意濃濃的中秋節(jié)……但是我最喜歡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呢!
戰(zhàn)國時期,請過為了統(tǒng)一中國,向楚國發(fā)兵攻打,但是卻攻打不下來。就假裝發(fā)求和信,楚懷王就打算簽下求和信。這是,愛國詩人屈原,他是大臣阻止楚懷王,而受到楚王和眾臣的指責。被降職回老家。就在五月初五的時候,楚懷王被秦國殺害,楚國就滅亡了,屈原聽到消息后,百感交集、心如刀絞。最后抱著一塊石頭,跳進了楚江里,自殺了。這是,正是農(nóng)歷五月初五。
后來,屈原的愛國精神把老百姓感動了,在屈原投江的那一天,他們都到楚江邊,為了不讓江中的魚蝦吃了屈原,就把米飯投進江中,不讓屈原被持刀,還在那一天坐小舟去打鬧屈原的'尸體,后來就出現(xiàn)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和掛艾草的端午節(jié)習俗。
在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不僅是端午節(jié),還有許多節(jié)日值得我們?nèi)ヌ剿,屈原這種愛國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端午節(jié)的文章6
抹去塵封的往事,老家過端午節(jié)的情景歷歷在目。那時候,我年紀還小,清寒的歲月因為端午節(jié)顯得豐富熱鬧,而端午節(jié)則因我的童趣變得格外親切,格外深刻動人。
在老家,房子一間連著一間,破舊的古屋歷經(jīng)了久遠的時光,滄桑而厚重。老家的人蝸居在一起,雖然擁擠簡陋,卻分外和諧,彼此客客氣氣。十幾戶人家即使有時有一些小吵小鬧,但是,大部分時候卻很是和藹可親。人與人見面時,臉上掛著親近的笑容,熟悉的表情,話家長里短,問寒噓暖。
小時候,端午節(jié)隨清風吹送,風度翩翩地來了。林家的老屋頓時沸騰起來。每一戶人家都會買一些肉,更重要的是,大人們一起包粽子。家里居然能煎、炸、燉、炒,一個個廚房里的香味傳來,令人垂涎欲滴,神清氣爽,沁人心脾。
傳統(tǒng)的節(jié)日里,粽子卻很樸素,料子就簡單純一色一樣的糯米。心靈手巧的老家的親人們,一邊有說有笑,一邊手里忙個不停,藝術(shù)般的手,爐火純青地包著粽子。寬大的竹葉,經(jīng)過細心地清洗,折成特別的形狀,包著平時難得一見的糯米。棕樹的細長的葉子做牢固的“線”,捆綁著弄好的棱角分明的棕葉,恰當?shù)綐O點。粽子,經(jīng)過較長時間的水煮,一個個分外迷人。吃在嘴里,香在心頭,妙在竹葉包裝里的獨特的形狀。
我迫不及待地剪開粗線,剝開竹葉,張開大嘴,用鋒利的牙齒,吃著有嚼勁的粽子,內(nèi)心自然非常喜歡。那種特別的滋味在小時候猛烈地刺激著我的舌尖。于是,每一年的端午節(jié),吃粽子成為一種渴望,一種等待,一種難得的記憶。
我思想里最深刻的是和妹妹一起,在母親的帶領(lǐng)下,先去摘采必備的艾草。端午節(jié)前,艾草在屋后,在田野岸邊,在山坡上,長得生機勃勃,郁郁蔥蔥。青青的外貌,翠綠如抹。柔柔的葉子,氣味濃濃,香味悠長。我們摘采完,興致勃勃地捧回家里。
母親笑意融融,把插艾草的事讓我們?nèi)プ。我們拿著一些有特殊氣味的艾草,去完成我們的光榮任務。艾草摘下來時,一棵棵精神抖擻,面目清秀。我取到一小捆艾草,特意聞一下那久違了一年的氣味。純真的妹妹靠近用力聞一次,捏捏鼻子,搖搖頭,不喜歡艾草的氣味。我連說帶笑,說艾草會給我們帶來好運,能抗菌驅(qū)邪。這是親愛的母親告訴我的。妹妹睜著大大的眼睛,點點可愛的頭,十分相信我的言語。
我拿下一株,態(tài)度極是認真,小心翼翼地插在門框的小孔里。每一個門都掛上了艾草,顯得格外耀眼。艾草親和力仿佛極強,在我們的努力下,連豬圈,鴨圈等都插上了艾草,那會保佑豬鴨等牲畜興旺,健康成長。我樂滋滋地,享受插艾草帶來的樂趣。
那個時候,我還會端著一盆略帶紅色的“云紅”水。我先取一個干凈的臉盆,放上潔凈的`水,打開一小包紅色的粉末狀的藥粉。那就是我們閩南語說的“云紅”。在臉盆里撒上一小包“云紅”,水里形成了一些微小的顆!霸萍t”,懸浮在水里的這里那里,上下左右,前前后后。
母親有時還讓我們喝幾口,說是藥水清清,對人有益。我毫不猶豫地喝了一大口。然后,熱情高漲,用小手一次次潑出“云紅”藥水,灑在每一個房間里,還有天井里,床底下,土灶口,煤灶上等等,一一灑上。我們甚至走進豬圈,不顧臭味熏天,灑脫地揮灑“云紅”藥水,把熟睡的豬嚇得站立起來,哼哼地叫著,心虛地走著。
端午節(jié),那種風味,那種節(jié)日的氣氛,博得滔滔不絕的親切感。那樣子,足以寫下吟詠不絕的詩句,寫在我記憶的紙上,也能成為一段段思念綿長的故事。端午節(jié),因為母親笑吟吟的面貌,讓我倍加想念。愛上端午節(jié),更是思念愛意無邊的母親。
端午節(jié)的文章7
每當想起第一次包粽子是的情景,我就會忍不住笑出聲來。
記得那是我六歲那年的端午節(jié),我和媽媽來到了姥姥家。一進姥姥家門就看見地上都是大大小小的盆,里面裝著各種各樣的食材和綠綠的葉子。我好奇的問姥姥:姥姥,這些都是干什么的呀?姥姥笑著對我說:今天是端午節(jié),這些都是包粽子的原材料呀!我也包!我也包!看我那興奮勁姥姥答應了。
只間姥姥從一個大盆里拿出了兩片粽葉,一疊就成了一個圓筒,往里面放上兩勺米,幾個棗,又來回折了幾下,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我興致勃勃地拿了兩片粽葉照貓畫虎的包起來,左邊折一下,右邊疊一下,折來折去,終于疊成了一個歪七扭八的圓筒,往里面放上了兩勺米,幾個棗,把剩余的葉子往圓筒上一鋪便系上了草繩。哎?怎么餡露出來了?白白的江米就像淘氣的小孩子不老實的探出頭來,好像很好奇外面的世界。我使勁把粽葉往左拽拽,江米又在右面露出來。這下可怎么辦呢?我望著盆里的粽葉忽然有了主意。我又拿了幾片葉子左一片,右一片的.把露出來的江米包了起來。現(xiàn)在小小的粽子就像穿上了一件厚厚的綠棉衣,胖胖的。
粽子下鍋了,媽媽指著鍋里的一個最大,最胖的粽子說:這個粽子最大一定餡最多,一會兒誰都不許跟我搶。開飯了,媽媽打開那個最大的粽子,剝了一層又一層,邊剝邊說:哎?這個粽子是誰包的?怎么只有葉子沒有餡呢?我聽了笑著對媽媽說:這個粽子是我包的,因為老露餡,所以我又給它包了一層又一層的棕葉。一家子人聽了都哈哈大笑起來。
這就是我第一次包粽子的經(jīng)歷,是不是覺得很有趣呢?
端午節(jié)的文章8
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于農(nóng)歷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后,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為什么后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后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于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并逐漸發(fā)展成為我國的端午節(jié)食品。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節(jié)在宮中吃了九子粽后,龍顏大喜,欣然賦詩一首:四時花竟巧,九子粽爭新。
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種,即為九只粽子連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狀各異,非常好看,并且用九種顏色的絲線扎成,五彩繽紛。九子粽大多是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如母親送給出嫁的女兒、婆婆送給新婚兒媳的禮物等。
因為粽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粽子能得兒子的說法。清代詩人吳曼云也寫有一首贊美九子粽的詩:裹就連筒米宿春,九子彩縷扎重重,青菰褪盡云膚白,笑說廚娘藕復松。
粽子不僅形狀很多,品種各異,而且各地的風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咸兩種。不同味道的佐料使得粽子家族異彩紛呈。
端午節(jié)的文章9
據(jù)《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jié)也稱詩人節(jié))。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jié)的文章10
時令已進入了農(nóng)歷五月,賣粽子的忽然多了起來:形狀不同大小各異的粽子,外面包著的曾經(jīng)鮮綠的葦葉煮熟后已成了黃褐色,牢牢地裹著里面的糯米,還有各種各樣的餡。雖說葦葉顏色已變,但那清香卻逸散開來,那應該是粽子獨有的味道,喚起人們心中的記憶,借此牽扯人們的視線。長大以后,我很少吃粽子,或許因為它既是一種甜食又是一種粘食吧,那過濃過膩的口味總讓我敬而遠之。雖然不喜歡吃粽子,但每每看到粽子,我還是忍不住好好端詳一陣,把它們與自己記憶中的粽子進行一下比較,總是試圖找出這些粽子的不完美,前些年每次都能如愿。
近些年來,粽子的商品化已讓它們身價倍增,它們的外觀也空前漂亮起來,完美得讓人幾乎找不到一點瑕疵。無論那些粽子怎樣精致,它們依然難與我心中的粽子匹敵,因為那是帶著母親味道的粽子啊,天下沒有人能替代母親在兒女心中的地位,母親親手包出的粽子,什么樣的粽子可以比得上?小時候家里很窮,能吃飽飯就不錯了,沒有人會奢求吃上美味佳肴。那時的節(jié)日似乎只有春節(jié)家里才過,父母太高興了,可能會在中秋節(jié)時給我們幾個孩子一人弄上一塊月餅,至于端午節(jié),我們的思想里是沒什么概念的。雖說家鄉(xiāng)哪里都是池塘,池塘里生滿了蘆葦,但對葦葉與端午節(jié)的關(guān)系我們卻一直都不知道。
每年端午時蘆葦已長得一人來高,葦桿粗壯,葦葉肥碩,寬寬的,厚厚的,泛著碧綠的油光,看著怪著人喜歡的,有時忍不住會摘上幾片葦葉編上一頂帽子(命名為帽子,只是有個大致樣子,那外形實在有愧于這個名字),裝模作樣地戴上,還得用手扶著,恐怕一個不小心,那帽子就會四處飛散。有時母親會讓我們多采一些葦葉帶回家,她用來鋪屜。但那時小小的我從不知道葦葉還能用來包粽子,甚至對粽子是什么東西都不知道,何止不知道粽子,甚至那時還可笑地把“粽子”與“凳子”兩個詞混為一談。知道粽子是從母親的口中。母親記憶力極好,口才極好,特別善于講故事,什么樣的故事到了她嘴里都那么生動有趣,總是讓人聽不夠,我的童年似乎很多時候總是坐在母親身邊,聽她那永遠也講不完的故事。現(xiàn)在回想起那些時候,我常常疑惑基本不識字的母親是從哪里得來那些故事的呢?或許有聽來的,有些可能就是她自己編出來的,只是母親健在時,自己從沒想過這個問題,更沒問過母親,如今想問也沒處去問了,這也就永遠成了一個謎。早已忘了是什么緣由,母親會講到粽子,可能是她回想起曾經(jīng)的生活,回想起粽子的甜美吧。母親繪聲繪色地說著,于是粽子的香味在我們頭腦里彌漫開來:香噴噴的糯米,粘粘的,帶著韌性,一粒粒被絲絲縷縷糾纏著;紅艷艷的大棗,甜甜的,裹在米中,咬開粽子時會從里面露出來;而粽子外面包的竟是碧綠的葦葉,家鄉(xiāng)到處都是的葦葉,只是這扁長的葦葉怎么可能裹住米呢?雖說母親已說得很詳細了,但我們那有限的想象力仍然不能想出粽子是什么樣的,何以葦葉能包住米。雖然還是不知道粽子是什么樣的,但關(guān)于粽子的美味想象卻異常豐富起來,看到蘆葦時就會忍不住想到粽子,幻想什么時候家里也能包上一次粽子,也能真的嘗嘗粽子的味道。
后來上學了,家里還是很窮,還是包不上哪怕一次粽子?赡苁切W一年級吧,老師給我們講了粽子的來歷,說是為了紀念屈原跳江而亡。母親雖然有許多故事,但她畢竟沒上過學,認字太少,她不知道屈原,也不知道粽子的來歷。當我把這粽子和屈原的關(guān)系講給她時,她認真地聽著,就如我們聽她講故事一樣睜大了眼睛。母親生在那個年代,沒能上學,上學一直是她心底的痛,也正因為那個原因,她對我們上學非常支持,她不想讓她的痛苦延續(xù)到我們身上。母親聽完我講的粽子和屈原的故事后,非常鄭重地說,哪年家里條件允許了,端午時一定要包許多粽子,既可以紀念那么好的官兒,又可以讓我們幾個孩子也嘗嘗粽子解解饞。
沒想到母親說這話不久,家鄉(xiāng)就實行了生產(chǎn)責任制,很快家里的吃飯不成問題了,那一年端午節(jié)前,母親不知從哪買來了米和棗,于是家里第一次要包粽子。母親吩咐我們兄妹幾個采葦葉,告訴我們小心些,盡量找寬大些的葉子,別把葦葉弄劈了,想著粽子的甜美,我們幾個興高采烈地奔向葦塘。五月的葦塘如一片碧海,蘆葦喜歡生得擠擠挨挨的,一顆顆頎長筆直,干相依,葉交叉相連,即使風來,也難鉆入其間。我們拉開密密的蘆葦,小心不把它弄斷,揀肥大的葉片完完整整地摘下來,一片片碼放整齊,在心里,這葦葉早已變成了粽子,裹滿了白白的糯米,甜甜的紅棗。母親把我們采回的葦葉又檢查一遍,洗凈表面的塵土,放入開水中微微汆了一下,翠綠的葦葉成了深綠色,卻變得柔韌了許多,用手卷動再也不裂開,母親把汆好的葦葉放入冷水中浸泡,端來早在大盆里泡好的米和紅棗,找來洗好的稻草,開始包粽子。
母親在左手中鋪開三四片葦葉,用右手撈一把米,再加上幾個紅棗,上下左右折幾下,扯過一顆稻草系上,一個嚴嚴實實的大粽子就包好了。我們幾個在旁邊看著,覺得母親的手太神奇了,怎么那么幾折葦葉就裹住了米呢?于是我們就吵著讓母親教,可能家里終于能包粽子了,母親的心情也格外好,特別有耐心,一遍遍講著,演示著,我們用心地學著,但終歸是手太笨,不是葦葉根本包不住米,就是雖然勉強包在一起了,但不是這里漏了,就是那里破了。我們互相取笑著,互相鼓勵著,于是滿院子都是母親的笑聲,我們的叫嚷聲。雖說我們包的粽子丑陋異常,母親還是給我們留了下來,并做了記號,說等粽子熟了時,讓我們自己先挑自己做的吃,我們覺得自己也會做粽子了,都很開心。粽子終于包完了,母親把它們一個個碼在大鍋里,開始煮粽子。煮粽子可不是一件輕松事兒,五月天氣已熱了,母親坐在灶前燒火,非常耐心地,身上都是汗。粽子里的米是生的,又被葦葉包在里面,要煮好久才會煮熟,包完粽子時已到了太陽快落山的'時候了,母親整個晚上就要守在灶前煮粽子。我們本來都在盼著吃粽子,就都圍在母親身邊守著鍋。母親也不煩我們,一邊燒著火,一邊給我們說著謎語,講著故事。我們的心情都在粽子上,母親的故事再好也聽不進去,總是不停地問母親粽子熟了沒有,還得等多久?母親總是說過一會就行了,可是一直等到我們的眼皮開始打架,實在忍不住粘在一起時,母親還在往灶里添火。于是粽子的香味飄進了我們的夢里。第二天早上,在母親呼喚起床的聲音中我們睜開眼時,母親早已擺好了飯桌,桌上是剝好的粽子,我們爬起來,一骨碌下了炕,就要去抓桌上的粽子。母親擋住我們的手,讓我們馬上洗了臉,一起來吃。那粽子真的是太好吃了,又甜又香,吃得我們的小肚子都脹起來了,母親不得不喝住我們,告訴我們再吃會生病的,我們在不舍中住了嘴,但眼睛還在那些粽子上轉(zhuǎn)。
后來幾乎年年都包粽子,我們對粽子也不再那么親了,但還是喜歡吃母親做的粽子,好象那粽子總帶著母親的味道一樣。其實何止是母親包的粽子呢,母親做的任何一種飯,我們都覺得好吃,母親確實手巧,似乎什么東西經(jīng)了她的手,都會有滋有味的,只是后來母親生了病,不能給我們做飯了,但她還會指揮我們做這做那,因了母親的悉心指導,我們兄妹幾個做飯的手藝都很不錯。但母親生病后,家里再也沒有包過粽子,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工作了,沒有時間去做那么麻煩的事,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們都覺得自己不可能包出母親那么漂亮那么好吃的粽子。家里不包粽子后,我也不再喜歡吃粽子了,本來我就不喜歡吃甜食,別人包的粽子與母親曾給我們做的粽子好像味道差了許多,我對粽子也就徹底失去了興趣。今天母親離開我已快十二年了,但她的音容笑貌好像還如昨天看到的一樣清晰親切。走在街上,看到粽子時,我還是忍不住去看,去與記憶中母親的粽子比較,但我知道母親的端午節(jié)再也不會回來了,再也不會了!
端午節(jié)的文章11
香噴噴的粽子熟了,黃澄澄的雄黃酒釀好了,賽龍舟的船也準備好了,端午節(jié)也就隨風而來了。
端午節(jié)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傳說是為了紀念大詩人屈原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有位著名的大臣,名叫屈原。他不僅詩詞寫得好,還有相當?shù)闹\略;既是一位詩人,也是一位政治家。屈原出身于楚國的貴族。起初頗受楚懷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張改良內(nèi)政,聯(lián)齊抗秦。但是,楚懷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由于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并且進讒言使懷王疏遠了屈原。結(jié)果楚懷王被秦國誘去,囚死在秦國。頃襄王即位后,屈原繼續(xù)受到迫害,并一再遭到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對前途感到絕望,就在農(nóng)歷五月除五投汨羅江自盡。屈原寫了很多不朽詩篇,比如有:《離騷》、《天問》等等……
端午節(jié)還有許多別名,有:浴蘭節(jié)、女兒節(jié)、五五節(jié)、端陽節(jié)等……
我非常喜歡端午節(jié),因為這其中寓含著很豐富的意義。
端午節(jié)的文章12
端午節(jié),一個幾乎人人皆知的節(jié)日,家里的老人們也都知道,可是,在我的記憶里,我沒有過過這個節(jié)日,就是,這一天,和平常一樣,或許,不一樣的就是,在那一天,我忙的沒有時間去做飯……
不管是從小長大的娘家,還是生活了二十年的婆家,都沒有把端午節(jié)這天當成節(jié)日去過,更別說包粽子,連買都沒有時間去買,是的,也沒有閑錢去買,所以,在家里,我沒有吃過粽子。
吃上粽子,是這幾年在北京,老板們都在這天以前包很多的粽子,每年都給我送了好多,兒子不太愛吃,老公又不吃我的飯,我?guī)缀跻惶烊D來當飯吃,算是彌補了以前沒吃過粽子的`虧欠吧。
粽子有各種各樣的配料,吃起來的味道也不太一樣,但是,我承認,這確實是一種美食,吃著粽子,我心里卻不是滋味,因為家里的老人們是吃不上的,不是沒有錢買,而是如今正是麥收大忙季節(jié),從拔蒜苔開始,接著挖蒜,剛把大蒜收拾好,金黃的麥穗就要倒頭,人們顧不上歇口氣,就又投入更緊張的麥收中,F(xiàn)在有條件利用機械,人們不用再軋場,打場,但也要去搶時間,不能讓熟好的小麥遭受雨淋。而這同時,大蒜地里套栽的棉花苗澆過一遍水后,在沒有了蒜棵的遮擋下,如拔苗助長一樣,嗖嗖的往上躥個頭,待小麥收進家,玉米播進地里,棉花苗們已經(jīng)長勢喜人,伸展著一圈圈的胳膊,在等著主人來收拾,從現(xiàn)在開始,一直到入冬,人們的時間大都耗在這些棉花棵上了。
端午節(jié),屈原在汨羅江上仰天長嘯之時,可是看到了終日辛苦的農(nóng)人每年都是“今年盼著明年好,明年還是那件破棉襖”的境況,而那些飽食終日的寄生蟲們卻是錦衣玉食,欺壓百姓,故而才憤世嫉俗,跳入江中,不愿與糜爛的政界共處……。
可是,不知屈原的魂魄是否看到,他上下求索的修行之道至今如何 ……
端午節(jié)的文章13
在我們的中國有著許許多多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現(xiàn)在我為大家說說端午佳節(jié)吧!端午佳節(jié)又稱為端陽節(jié),是我們中國十分隆重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是我國二千多年前的舊習俗,直到現(xiàn)在人們還在過端午佳節(jié),它是紀念我國戰(zhàn)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農(nóng)歷五月初五就是端午佳節(jié)了,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還有有趣的劃龍舟比賽呢!奶奶在家已經(jīng)煮好了香噴噴的粽子,打開鍋蓋滿屋都飄著粽子的清香,讓我聞得口水直流個不停。我迫不及待地剝開粽子葉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真是回味無窮呀!
吃完粽子后,爸爸帶我去看劃龍舟比賽,這里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的可熱鬧了!比賽開始了,各個隊伍都蓄勢待發(fā),隨著一陣槍聲一條條龍舟飛快地劃過水面,猶如一支支箭向前飛去。在場的觀眾們興奮喊道著加油加油,在為參賽者加油鼓勵,參賽者們聽了心里充滿了信心使勁地劃槳,水花到處飛濺。各條龍舟你追我趕的',最后,落后的一號終于追上了遙遙領(lǐng)先的二號第一個沖過了終點,觀眾們不禁歡呼起來,到處都是一片歡樂的海洋。!這真是我最難忘的一天了。
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真是豐富多彩呀!他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還有許許多多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等著你去找呢!
端午節(jié)的文章14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慈祥的奶奶,親愛的媽媽,和藹可親的幼兒園阿姨,給我們講了一個又一個有趣的民間傳說。這些民間傳說,就像一杯杯香氣撲鼻的清茶,讓我們回味無窮。下面就讓我說一個我所知道的民間傳說吧!——端午佳節(jié)的由來。
端午佳節(jié)有個傳說,在全國流傳很廣,是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因為秦國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心放棄自己的祖國,然而又有心無力,一氣之下,于當年的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羅河而死。
屈原死后,楚國百姓非常憂傷,紛紛涌到汨羅河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了船只,托起他的身體滑來滑去,百姓們?yōu)榱思o念屈原,便把米飯捏成團蒸熟扔進江中,久而久之,每年的五月五日就成了我們的節(jié)日。
端午節(jié)的文章15
五月初五,汨羅江邊,你——屈原,內(nèi)心充滿矛盾,充滿無奈,你就是多么期望能夠報效國家,為國捐軀,可就是天妒英才,不識人才得大王不給你機會,他昏庸無能,把大好江山毀于一旦,你被眼睜睜地看著國土被一次次侵蝕,直到再無楚國存在。大江彭湃,洶涌著向東流去,你的心隨著這江水那樣起伏不定,江水流逝了多少滄桑,楚國已不復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你輕輕地哀嘆,眼角間流下難以掩飾的淚水,一滴滴那么晶瑩,發(fā)出多么柔弱的淚光,蒼白的臉色中,勾住過往,遙望藍天長長地哀嘆一聲,無奈的吟唱起一句句詩歌,歌聲響徹天地,似乎想激起高高在上的人的'“仁義”。悲哀的聲音中,表達了你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表達了你懷才不遇的無奈情緒;表達了你對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中的哀憐之情!但不管你如何大聲,可“伯樂”卻不知在何處,你的一腔熱血只能演變成滿腹悲憤。你無奈,發(fā)出千嘆萬哀都言不了你那悲痛的情緒!
汨羅江邊,大風狂吹,江水更加洶涌,憤怒地拍打著江岸,一男子輕輕一躍,就此殉身。你,是這一躍。從此,大地上就少了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從此,此時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就多了一個。你可知,就在你殉身之后,有多少人為你而淚流滿面,直至今日,此時仍有多少人為你感概不已。你那可歌可泣的愛國情懷讓我們贊嘆不已,身為炎黃子孫的我們必須會繼承和發(fā)揚你的愛國精神。從你殉身的那一日,“賽龍舟”便出現(xiàn)了,和“吃粽子”一齊成為端午節(jié)的特色,和你一齊成為中國的傳說。為了什么呢?為了紀念你——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和緬懷你的愛國精神!
一本《離騷》,使中華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一個端午節(jié),使中華民族擁有傳奇的一面;一種愛國情懷,更使中國人民的情操更高尚!而這一切,都就是源自你——屈原。或許在你投江之前,你為自我無法救黎民于水深火熱之中,而感到遺憾,可就是我想你此刻明白你為中華民族的人民做了那么多事,必須會感到很欣慰。 我為你而驕傲,又為你而悲哀。驕傲的就是我們有這樣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而自豪;悲哀的就是時代的背景讓你的才華無法施展,正所謂“千里馬”常有,而 “伯樂”卻不常有,你就是何其不幸地遇到這樣的“主”!
這天,我們?nèi)匀贿^著這端午節(jié),此時為的就是紀念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jié)的文章】相關(guān)文章:
端午節(jié)的文章12-14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文章02-03
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文章02-09
端午節(jié)的文章模板12-08
端午節(jié)的文章10篇01-31
端午節(jié)的文章13篇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