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公頃評課稿(通用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評課稿,評課是加強教學常規(guī)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發(fā)展,推進教師專業(yè)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我們該怎么去寫評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認識公頃評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認識公頃評課稿 1
今天早上有幸參加聽數(shù)學教研組一組何老師的課《認識公頃,平方千米》。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是之一是經(jīng)歷認識“公頃”和“認識平方千米”以及它們與“平方米”間的單位改寫的過程。之前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面積的含義和常用的幾個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并能夠運用相應的公式求出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我認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成功之處在于以下幾點:
一、巧用引入,教學新知。
新課之前先讓學生回憶幾個常見的面積單位以及其含義,板書1平方厘米=1厘米1厘米,1平方分米=1分米1分米,1平方米=1米1米。并用相關的教具展示其大小,引導學生從身邊找到相應大小的物體。既使學生既掌握了舊知識,也為新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1、(設疑提問,根據(jù)前面例子同學們能猜猜1公頃有多大嗎?)
一個簡單的提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全班學生都大擔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何老師抓信契機出示1公頃的圖形,告訴學生這就是1公頃,學生通過計算自然得出了1公頃的大小,并把課堂進行延伸。為講解進率作好了鋪墊。
2、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需要借助一個階梯和平臺,需要一個接受的過程,前面的回憶就為他們的數(shù)學學習搭建了一個階梯,使知識能夠順利遷移和過渡。經(jīng)過前幾個面積單位的學習,學生很想知道還有沒有更大的面積單位,何老師在此提出一個長度單位千米,那么有沒有平方千米呢,1平方千米有多大呢?
經(jīng)過學生的思考,很多學生大膽得出一平方千米就是:“邊長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千米”,(也叫1平方公里)1平方千米=1千米1千米。平方千米的含義是學生憑自己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得出的結論,是自己的創(chuàng)造成果,品嘗成功的喜悅的同時對平方千米有了初步的感覺和認識。何老師還展示了我們國家、省、市、縣的土地面積,讓學生的知識面得到拓展,同時也增強學生的愛國熱情。
二、采用變式教學,推導進率
當學生初步得出這樣的結論后,教師又繼續(xù)引導學生進行面積單位之間的換算推導。平方千米與平方米、公頃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呢?學生有點困惑,我提示學生:能不能利用上面算式1平方千米=1千米1千米進行變形?這時學生受啟發(fā),變形計算如下:
1平方千米= 1千米1千米=1000米1000米=1000000平方米
又因為1公頃=10000平方米,那么10000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100
所以又得出平方千米與公頃之間的結論:1平方千米=100公頃
花了很多時間讓學生去經(jīng)歷推導的過程,體驗面積單位之間的聯(lián)系,再把他們的體驗用語言描述出來(學生最后用自己簡短的語言總結出改寫方法:乘以進率就相當于加4個0,除以進率就相當于減4個0)突破了教學難點。
學習活動中,學生愿意自己去經(jīng)歷、去實踐,這就是一種體驗。因此課上才出現(xiàn)精彩的回答:當談到“1公頃=10000平方米”時,有學生想到了“我們學;@球場的占地面積大約是5500平方米,大約2個這樣的籃球場才相當于1公頃的面積”;又馬上有學生說”如果3個這樣的籃球場相當于1公頃的面積,那么多少個這樣的籃球場就相當于1平方千米面積”!精彩的回答折射出了智慧的火花!又如“我們教室的面積是48平方米,1平方千米就大約有約2萬多個個教室的大小了,1平方千米真大啊!”諸如此類描述層出不窮,我喜歡這樣的回答,對于這樣描述的同學給予了星級獎勵。教室里不能看到但可以想象到1平方千米有多大,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的銜接讓孩子們更是興趣盎然。從學生臉上露出喜悅的表情,這節(jié)課很成功。
認識公頃評課稿 2
宋老師講這節(jié)課,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聽了之后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效果。有許多地方設計很是讓人耳目一新。
1.激發(fā)學生挑戰(zhàn)的心理。首先教師給與學生出示例題,學生猜測鳥巢的占地面積大約是20讓學生猜測單位。雖然學生用了自己學過知識,進行猜測試填,但是學生們都結合自己的實際掌握的知識,認為自己填的單位不合適。這個時候,老師再適時的給與學生一個沒有學過的單位。這樣進入新課即使學生感覺有挑戰(zhàn)性,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在已有的知識上進行猜測,這樣學生已經(jīng)有了經(jīng)驗,能夠較容易的進行學習。
2.給與學生建立腳手架。學生的學習需要有支撐。在上本課內容之前,教師給與學生進行適當進行復習。這樣能夠在回顧舊知識的基礎上,學生能夠較好的進入新知識情景,更為重要的是學生的學習的`腳手架建立起來,或者是重新樹立起來。這樣學生們能夠更好的去學習和理解本節(jié)課的知識。
3.學習和生活結合起來。教師的在教學中舉了很多的例子,而這些例子都是學生周圍現(xiàn)實世界接觸的地方,這樣學生能更好形成自己的數(shù)學形象,進行更為容易的形象思維,建立學生的表象。
4.本節(jié)課,教師在教學中,重在學生感受。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感覺器官去感受,才能夠更好的去理解和掌握。這樣非常容易給以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5.建議在最后不知一下作業(yè),學生親自去體驗一下相關的面積,這樣學生能夠在有意識的觀察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認識公頃評課稿 3
施老師執(zhí)教的《認識公頃》一課,抓住了本課的關鍵:建立1公頃的表象,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施老師在課上讓學生通過觀察、計算、推理和想像等活動,掌握1公頃的實際大小,并學會進行簡單的換算,還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施老師在教學中的一個亮點就是讓學生根據(jù)已學得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推理創(chuàng)造新的大的面積單位。學生很自然地通過知識遷移,創(chuàng)造出平方百米(公頃)和平方千米。另一亮點是加強體驗,她把體驗活動設計在教學的難點之處。由于學生生活經(jīng)驗的缺乏,學生要形成1公頃的觀念,知道它有多大是學生的一個疑難點。施老師為學生選擇了多種渠道,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在頭腦中留下1公頃的印象,給他們反復感受的機會,使印象逐漸清晰、逐步深刻:
體驗一:28個小朋友拉手圍成一個正方形,是一個簡單的游戲,也是學生愿意做的游戲。課前帶學生去操場做了這樣的一個游戲,讓學生通過游戲在腦子里刻下100平方米的大小。課上再讓學生算一算多少個這樣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讓他們體會了1公頃的大小,1公頃的觀念也清晰了。
體驗二:讓學生在熟悉的場地體驗1公頃。選擇了學生熟悉的'教室、操場等場地。教室地面的面積一般50平方米左右,大約200個教室的地面才有1公頃;操場是學生熟悉的,通過計算操場的面積,知道我們學校的操場比1公頃大一些。每次都在算一算后再讓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讓學生在眾多事例中記住最喜歡的一件,1公頃有多大就印象深刻了。
認識公頃評課稿 4
《公頃的認識》這一內容應該和千米、噸等內容一樣,屬于同一類型,在上課的過程中要讓學生通過不斷的感知來體會1公頃的大小。而在實際課堂中,我們又無法讓學生具體的去觸摸1公頃,那么學生如何才能有效的感知呢?這就是這一節(jié)課的關鍵所在。要上好這節(jié)課,就一定要突破這個重點。翁老師這節(jié)課給了我很深的體會。
一、學習材料的選擇。
每一個聽課的老師都能感覺到,翁老師這節(jié)課花了很多工夫,對于學習材料的準備可謂獨具匠心,別出心裁。她搜集的材料都是來自和她教學對象朝夕相處的,非常熟悉的校園里的。所以當一幅幅熟悉的畫面,被翁老師搬上電腦屏幕的時候,學生變的異常的投入,是什么原因讓翁老師把這些照片搬上屏幕的呢?這些畫面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呢?很明顯,是“公頃”。這時就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公頃”之間的距離。學生感覺到,原來這么一個很大的土地面積單位,可以在我們的校園里就能找到。
二、突破重點的策略——比較
我們都知道公頃和、千米、噸一樣,我們老師無法讓學生具體地去觸摸到他具體的大小。所以翁老師在解決這個問題時采用了比較的策略。她是怎么比較的呢?既然學生無法具體觸摸到1公頃。那就充分的感知平方米。
首先,把課前讓28個學生在操場上圍成的正方形的面積與整個操場的面積比較,接著在校園平面圖上把操場的面積與整個校園的面積比較。初步感知了1公頃的大小,達到了讓學生能說出1公頃就是相當于我們燕山小學整個校園的面積那么大。形成表象。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僅知道了1公頃大概有多大,而且還知道了什么時候用公頃這個面積單位。
其次,通過讀一讀,談一談的方法讓學生具體感知了1公頃的大小,從老師提供的數(shù)據(jù)中,學生反復在比較自己熟悉的地方的面積和1公頃之間的差距,從而具體感知了1公頃的大小。接著老師讓學生4人一小組,結合自己的生活談一談1公頃有多大,這時候學生不僅有話可說,而且是對公頃的認識的深化,一種內化的.過程。使學生更加深入的認識了1公頃。
第三,玉山廣場與實驗小學面積的比較,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相信對于學生是一種心靈的震撼,這種震撼是發(fā)自學生內心的,也是非常必要的,效果可見一斑。
從學生的臉上,從學生高高舉起的急切的小手上,我們明白了,學生真的知道1公頃有多大了,他們學會了,也懂得了為什么要用到公頃,什么時候用公頃,怎樣用公頃。這一切都源于翁老師的感知。
認識公頃評課稿 5
在今天的數(shù)學課堂上,我們共同見證了《認識公頃》這一課的精彩演繹。本節(jié)課以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增強學生對大面積單位“公頃”的理解與應用能力為目標,通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不僅讓學生掌握了新知識,更激發(fā)了他們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與探索欲。以下是對本節(jié)課的幾點具體評價:
一、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
授課教師首先清晰地闡述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即讓學生理解公頃的概念,掌握公頃與平方米之間的換算關系,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巧妙地將“理解公頃概念”作為重點,而將“公頃與平方米之間的換算”視為難點,通過生動的例子和具體的換算練習,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難點,達成了教學目標。
二、教學內容豐富,貼近生活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設計得既全面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教師從學生們熟悉的校園、公園等場景出發(fā),引入了公頃的概念,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通過對比不同場所的面積大小,學生不僅直觀地認識了公頃這一大面積單位,還學會了如何運用它來描述和測量較大范圍的土地面積。此外,教師還引入了實際案例,如計算足球場、農(nóng)田等的面積,進一步鞏固了學生對公頃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三、教學方法多樣,互動性強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了講授法、討論法、練習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極大地提高了課堂的互動性和學生的參與度。通過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等活動,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了對公頃的認識和換算練習。特別是通過讓學生親自測量并計算教室或校園內某區(qū)域的面積(以平方米為單位),再嘗試轉換為公頃,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還加深了他們對公頃與平方米之間換算關系的理解。
四、學生參與度高,學習效果顯著
整堂課下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高漲,積極參與各項教學活動。無論是小組討論還是個人練習,學生們都能認真思考、積極發(fā)言,展現(xiàn)出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和思維能力。通過課堂觀察和課后檢測,可以看出學生們對公頃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能夠熟練地進行公頃與平方米之間的換算,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五、總結與展望
總之,《認識公頃》這節(jié)課是一次成功的數(shù)學教學實踐。教師以明確的教學目標為導向,以豐富的教學內容為基礎,以多樣的教學方法為手段,成功地引導學生走進了公頃的世界。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在未來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進一步探索更多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如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展示更大范圍的地圖和面積數(shù)據(jù),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和思維空間。相信在教師的不斷努力下,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定能更加生動有趣,更加高效實用。
【認識公頃評課稿】相關文章:
認識公頃評課稿03-22
公頃的認識評課稿04-02
【薦】認識公頃評課稿07-16
認識公頃評課稿3篇【熱門】07-31
比的認識評課稿05-11
《比的認識》評課稿03-18
《比的認識》評課稿07-31
《認識面積》評課稿03-02
《倍的認識》評課稿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