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讀書心得15篇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jié)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的讀書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的讀書心得1
這個寒假不寂寞,因為有《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這本書的相伴。很感謝園里給我們提供這么優(yōu)秀的書籍,讓我們這群年輕的教師能在處處霧霾的天氣里呼吸到新鮮的空氣。
翻開這本書的目錄,將諸多的教育大家累積在一起,好像是對教育大家的索引,又仿佛看到這些教育大家正研究并實踐著自己的教育思想,此刻,真想穿越時空與他們對話,進行心靈的碰撞,聆聽他們的教誨。的確,這算得上是一本穿越時空的教育著作。
這本書囊括了古今中外各個時期具有典型意義的教育大家,是他們在其實踐中所折射出來的博大的教育精神和理想。
抱著對話、學習、思考、研究、實踐的態(tài)度,我開始閱讀這本書,尋找我們最需要的,對我們具有啟發(fā)性的理念。
我最熟悉的便是蘇霍姆林斯基了。大學時曾閱讀過中國蘇式教師李鎮(zhèn)西老師的著作,對蘇式教育有一定了解。這本書讓我對蘇式的“精致化”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之所以說他的教育是精致化的,是因為它所有的教育教學思索與行為都精確地對準了“每個人的心靈”。
“他希望每一個從自己身邊走過的人,都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辈粌H僅是教過的學生,而是每一位從自己身邊走過的人,這是何等宏大的教育情懷?“讓每個人都擁有智慧與幸!倍际撬禄逃捏w現(xiàn)。
而這些理想都源于他對“人性化”的教育思考。踐行人性化教育,蘇氏認為“相信一切孩子都能被教育好。”在他眼里,不存在“差生”,只有“困難學生”或“難教育學生”的說法,最終都是能被教好的。關于精致化教育,他提出了三條簡單的道理。
第一條:深入了解孩子。每個“問題孩子”背后都會有一個“問題環(huán)境”存在。要想解決問題,必須從“問題環(huán)境”著手。因此,蘇式每周都要走訪困難孩子的家庭,為深入了解孩子的生活環(huán)境,不僅是和家長交流,還從與孩子有關的一切群體交流。蘇說:“沒有對學生深入的了解、就不可能有精致化的教育。”想想我們的教育現(xiàn)狀,班容量的龐大,班級事務繁多,家長工作繁忙,幼兒居住地較遠等等原因或多或少影響了我們的家園溝通,更多是被硬性的打著完成任務旗號的“家訪”所代替。如今,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溝通手段逐漸增多,比如QQ、郵箱、飛信、電話等。家園溝通的便捷度提高,但總覺得少了些人情味,我?guī)Я藘赡甑纳蠈煤⒆釉诋厴I(yè)時竟還有一些家長未曾見過。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家長對孩子不重視,我也沒辦法。何況班容量較大,普遍在40個左右,很難深入地了解每一個孩子,因材施教很難做到。但蘇的道理告訴我,為了教育孩子,我必須做到深入了解孩子,盡力而為。
第二條:關注兒童的精神世界!皢栴}孩子”總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別樣的行為,要想教育好孩子,必須找到問題的所在,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這些問題的原因,洞察孩子的精神世界,析出思維的癥結(jié),然后才能解決問題。高里亞是因為人們對他失去信心,故意引起人們的關注,所以才做出那樣的行為。那么我們的孩子又是因為什么原因呢?當我們生氣某些孩子的搗蛋行為時;當我們被某些孩子折磨得頭疼時;當我們一味地批評孩子時,是否關注到了兒童的精神世界,尋找孩子異常的原因。我想我們已經(jīng)知道該做些什么了。
第三條:站在兒童的立場。新課程的理念便是“以幼兒為本。一切為了孩子!贝_實,我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教育家們也正是從兒童的視角來研究教育。蘇式的“對準每個人的心靈”也正是從兒童立場思考和實踐的最好證明。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場景,不同的問題,他總能找到最合適的語言,以最恰當?shù)姆绞秸归_最合適的教育。我不是大家,所以我做不到他那樣。但我們會在以后的實踐中不斷探索最佳的教育契機和教育辦法,當孩子出現(xiàn)問題時,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想問題。
蘇霍姆林斯基是最了解兒童的教育家,如果我們每一個老師都能做到他提出的三條道理,那么我們的孩子都會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
《家》的讀書心得2
家,可以讓你想到什么?家,在人們的眼中,都是愛的代名詞,是避風的港灣,是永恒的棲息地,但無論如何形容,家就是一個能給你幸福溫暖的處所,它就是愛。然而,巴金先生的小說中,“家”卻是一個明爭暗斗卻不見硝煙的戰(zhàn)場。
《家》的故事發(fā)生在辛亥革命以后。長江上游某大城市有一個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館。
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爺,封建專制,頑固不化。長房長孫覺新,為人厚道,去很軟弱,原與梅表姐相愛,后屈從于老太爺之命而與李瑞鈺結(jié)婚,覺新的胞弟覺民、覺慧積極參加愛國運動,從而和馮公館的馮樂山成了死對頭。覺慧愛上了聰明伶俐的婢女鳴鳳,但馮樂山卻指名要取鳴鳳為妾,鳴鳳堅決不從,投湖自盡……至此,覺新有所覺醒,而覺慧則毅然脫離家庭投身革命。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他和鳴鳳的愛情。即使鳴鳳知道,婢女是不能和少爺相愛的,即使鳴鳳知道,他們的愛是沒有結(jié)果的,但她依然深深的愛著覺慧。她一直明白,做下人的便要好好侍奉主子,自己一輩子的命運也是掌握在主子手里的。下人的慣有思想操控著她,使她并不抱有反抗的'念頭。不,也許是在她的潛意識里還沒有“反抗”這個定義,但當她和覺慧相愛時,這種情緒就產(chǎn)生了。“我只求你不要送我出去。我愿意一輩子在公館里頭服侍你,做你的丫頭,時時刻刻在你的身邊”。鳴鳳對覺慧如此深不可測的愛,給了她難以估計的勇氣和力量。于是就在那一天,鳴鳳帶著覺慧輕輕的一吻和“再過兩天”的承諾,在湖中尋找到了自己的歸宿。這就是鳴鳳反抗的爆發(fā)——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她沒有屈服,卻把生命獻給了真摯的愛情。她是為了追求幸福,自由等不可轉(zhuǎn)讓的權(quán)利而死,她是為了反抗封建家長制而死!
有句話說得“好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
《家》的讀書心得3
暑假里我認真讀了《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一書,啟發(fā)感動頗多。這本書告訴我們:教育是以人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為目的,必須以人化的方式進行,良好的教育就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教育,是一種基于人性和人的理解的科學,教育活動(包括教學)是一種發(fā)展和提升人性、人格及人品的重大實踐。也就是說,教育離不開人,以人為本的教育才是良好的教育。
尊重的需要:引導學生前提是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前提是尊重學生。把學生當成朋友。尊重學生,這種尊重不僅要體現(xiàn)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重要的是還要體現(xiàn)在日常的教學過程,做錯了事,不要首先批評他,應該循循善誘給他講道理,要把他們當成一個生命的主體來看待,這樣的話你的教育工作才可能取得成功。所以這就要求我們把學生當成朋友,尊重他,教育他,發(fā)展他。由是觀之,尊重學生是教育他們的前提和基礎。尊重學生也是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起碼應該具備的一個基本素質(zhì)。也是新課程所追尋的基本理念。
認可的需要:我們的孩子,特別是我們現(xiàn)在正接受初等教育的小學生、中學生更需要家長、老師、朋友給予贊許和認可,以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優(yōu)化他們正在成長的心理素質(zhì),從而實現(xiàn)他們?nèi)烁竦耐晟坪徒∪R驗樗麄冋J為家長、老師或者朋友對他們的認可是對他們自身努力的.一種最好肯定。他們幼小純潔的心靈才會得到最大的滿足。這是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也是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的起碼要求。
求知的需要:學生的主業(yè)當然是增長知識與才干,對于大多數(shù)老師來說傳道授惑是他們的主要責任,但對于從事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師來說,未必能在知識的傳授方面給予多大幫助,但在獲取知識的態(tài)度和方法方面,卻能夠提出合理的建議,幫助學生錄求最有效的學習方法,以完成學習期間的求知任務。
以人為本的教育是尊重人發(fā)展規(guī)律,注重個性多樣化,關注人性的教育。以人為本的教育也是教育的本義,這個暑假無數(shù)教育家引領著我重溫和回歸教育的本義,讓我們一起《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一起實踐以人為本的人性教育,一起為了快樂自由的理想教育而努力。
《家》的讀書心得4
這天,我讀了《德伯家的苔絲》這篇小說,使我受益匪淺。這篇課文主要講了:艱苦黯淡的鄉(xiāng)村生活,蘊藏著苔絲的夢想和期望。十六歲的苔絲,在家人虛幻的期望下,攀附豪門貴親。她躍身成為了幸福的貴婦人,之后從此墮入萬劫不復的痛苦深淵。
感人的就是苔絲在忍無可忍的狀況下,拿起了刀,將她多年以來所受到的屈辱與艱辛都發(fā)泄在刀頭,刺向了那個毀了她一生的男人。一切平靜了,苔絲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時間里最后和她愛的人體驗了真正的蜜月,那是她生命中的最后一站,是她最后解脫的日子。苔絲在對的時間遇到不對的人,或許她的命運本該這樣,在所謂貴族家庭后代光環(huán)的后面,她那不思進取的.爸爸和她那一心想要女兒嫁進豪門的媽媽,注定純潔的苔絲要遭受捉弄。我同情苔絲,但我加懂得了人要學會保護自己,世界不是天堂,多一個處處留心的心眼,會讓你的人生更加順利。懂得愛護自己的人才會去創(chuàng)造財富,美化生活。
《家》的讀書心得5
任何時間都只能是具體的實踐,教育家的成功實踐也只是一種具體時間方式的成功,受時間、空間和文化的約束,所以并不具有普遍有效性,更不具備可重復性和可模仿性。我們需要學習而且能夠?qū)W習,是蘊涵在成功實踐中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思想,是能夠超越時代和地域的局限,超越意識形態(tài)、經(jīng)濟條件和文化背景的局限,尤其是超越教育自身的局限,照亮我們前行之路的學校理想和學校精神。
教育實踐知識的豐富性、多樣性和生成性能開闊我們的視野,讓我們具備改造現(xiàn)實教育的自覺意識,提升我們創(chuàng)造新教育實踐的能力。
教育以人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為目的,必須以人化的方式進行,良好的教育就是一種以人文本的教育,是一種基于人性和人的理解的科學,教育活動(包括教學活動)是一種發(fā)展和提升人性、人格及人品的重大實踐。
人之所以為人,在于清晰地意識到自己作為人應有的權(quán)利、地位和價值,從而建立應有的尊嚴和個性。人之所以為人,在于具有適應社會、改造社會、創(chuàng)造社會的思想智慧和實踐能力。
早在1948年12月,聯(lián)合國大會就通過并頒布了《世界人權(quán)宣言》,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發(fā)展人的個性并加強對人權(quán)和基本自由的尊重。”1966年12月16日,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經(jīng)濟、社會及文化權(quán)利國際公約》,指出:“本公約締約各國承認,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權(quán)利。他們同意,教育應鼓勵人的個性和尊嚴的充分發(fā)展,加強對人權(quán)和基本自由的尊重。”形成和培養(yǎng)人的尊嚴和個性,已經(jīng)成為世界各國教育的普遍意義和基本價值所在。
馬克斯。范梅南:“教育教學要使學生有心靈和精神的‘驚喜’,有‘獲得’的驚喜和‘成功’的驚喜!
學生在良好教育的橋梁和跳板上不斷體驗從“放棄過去的自己”到“建構(gòu)新的自己”的痛苦,并收獲自我充實、自我提升的快樂,享受不斷超越自身限制,逐步登高望遠的幸福。
嚴格的教育不是家長或老師隨意宣泄自己的不滿情緒,不是多挑刺、多否定,更不是棍棒之下的教育。嚴格的教育是一種嚴肅的.暗示,震撼心靈的教育。嚴格的教育還是一種理性的教育。理性是嚴格教育的標志。缺乏理性的嚴格教育是危險的教育。
你確信什么,這個問題對于教師而言很重要,好的教育者必然有自己的信條,甚至如宗教徒對他的上帝一樣確信無疑?墒牵裉旌芏嘟逃邲]有明確的信條,他們所做的幾乎就是保證每堂課顯性目標的達成,或者叫完成學科教學任務。一個人有怎樣的教育信仰,就會有怎樣的教育行為。信仰在心理上表現(xiàn)為對某種事物的仰慕和向往,在行動上則表現(xiàn)為以某種思想體系為準則去解釋和改造世界。沒有信仰、沒有向往,怎么會有確信的思想、堅定的行動?教育者不確信自己向著偉大的方向努力,而是不得已而為之,這怎么會是好的教育?所以,如何尋找真正屬于自己的教育信仰?這是每個教師需要思考的人生課題。
人性是教育的基本問題,認識不一樣,教育就不一樣。孟子確信,人性向善;告子確信,人性本無善惡;荀子確信人性本惡。孟子確信人性向善,所以主張“存心養(yǎng)性”,教育的基本原則是引導人反省自己、發(fā)現(xiàn)本心,后人稱之為教育的“內(nèi)發(fā)說”。荀子確信人性本惡,所以主張“化性起偽”(意即變化先天的本性,興起后天的人為),強調(diào)后天的人為作用,也就是后天對人性的改造,教育的基本主張是隆禮重法,積累熏陶,即教育的“外鑠說”。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提出過“軸心時代”的概念。顧名思義,它是指一個對全部人類文化史具有控制意義、提挈意義和動力意義的時代。以孟子、荀子為代表的稷下學宮和以“希臘三賢”為代表的雅典學院,都是軸心時代的標志。
《家》的讀書心得6
巴金的《家》這部小說是從我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的一個大家庭中說起的,講述了那一代人對自由,對愛情,對創(chuàng)新中國的夢想的追求和努力,和他們?nèi)值茏龀龅牟煌瑳Q定,是堅持還是放棄,是愛還是恨,是走還是留以及這些決定帶來的不同后果,越是讀到后面,情節(jié)越是起伏不定,內(nèi)心越是激動不已。
《家》中塑造了一個封建壓制極其嚴重的大戶人家,在這個家中有著不同性格,不同命運的人物。
覺新無疑是這個時代大部分人的影子,他是一種悲劇,曾經(jīng)深愛著梅,但讓他的父親用占闔的方式?jīng)Q定了他的命運,娶了瑞玨。
他愛他的妻子,但世俗的思想害了他,聽從別人的鬼話,將待產(chǎn)的妻子送到城郊,以至他的妻難產(chǎn)而死。
他含淚忍受一切不義行為,不敢吭一聲,他活著,只為敷衍,豪無主見,這也正是舊中國的悲哀。
然而丫頭鳴鳳對覺慧的不渝也是一個悲哀,這個悲哀是這個社會造成的.,但麻木的人們不以為然,在他們心中丫頭擁有的權(quán)利不同于他們,他們是物品,可以當作人情相送。
而覺民則不同,當他得知與馮家小姐定親時,為了自己的夢想毅然選擇離家,最終他在這個家庭中是最早取得小小勝利的人。
讀完了《家》,我的心潮澎湃,不知是為了覺民,覺慧的勝利而歡;還是為了琴,鳴鳳的大膽而喜;或者是為了瑞玨,梅的遭遇而泣;再不然,就是高老太爺?shù)膶V剖艿搅舜驌舳琛傊逦镀看蚍奈兜,難以用言語闡述。
《家》的讀書心得7
讀完一本書,有很多感想,想要寫讀后感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巴金的《家》就是這樣一本書,這樣一本給我很多感想的書。我來談談我的感想吧!
經(jīng)過一個寒假的時間,我終于將巴金的《家》讀完,這是一本反映了一個時代變遷的書。《家》以巴金嫻熟的藝術(shù)手法,塑造了眾多富有典型的形象。每個形象都寫得有血有肉、個性鮮明、栩栩如生。
巴金老爺爺透過對一個大家庭的描寫折射出對舊社會舊制度的厭惡與憎恨,家只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通過家來痛斥了人與人在交往中黑暗、違心和奉承,通過三兄弟間性格的不同和對未來社會的不同看法進行了層層更加深入的分析,真讓人眼前一亮。
三兄弟中老大覺新的性格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就是懦弱到極點的那種人,在以前就稱他為“無抵抗主義”,是舊社會、舊體制的積極的擁護者;老二覺民則是站在老三覺慧那邊,但他并不像覺慧那樣沖動,有著沉穩(wěn)的性格,對于進步先進思想十分接受,但意志不堅定,在必要的時候也會積極主動的爭取幸福,從這點上來說我還是很欣賞他的;我最欣賞的是老三覺慧,他是一個對前途未來充滿信心,堅定不移的相信舊社會一定會過去,舊制度一定會被舍棄的有志青年,也就是因為他的這種性格使他和老大覺新的性格剛好背道而馳,就像兩條平行線不可能有任何交叉點一樣,也就注定著他們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
是的,在《家》中描述的這七十多個人物,各有各的鮮明特點,他們中大部分是舊社會、舊制度的.擁護者,是當時社會的主流,但也有像覺民和覺慧這樣少部分的舊社會、舊制度的批判者,進步先進思想的接受者。也就是有了這些人,才使“五四”后中國人民慢慢覺醒,開始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文化。
那個黑暗的年代永遠地過去了,但《家》在批判那個時代的同時正昭示著青春的可愛,對啊!青春是多么的可愛,我們正處于美好的青春歲月中,我們充滿了激情,我們的心里洋溢著愛!
只要心中還有夢,就能忍住多少痛。無論什么事情發(fā)生我們心中都要有夢。
只要心中還有愛,那就離快樂很近,離幸福不遠了!
《家》的讀書心得8
巴金寫的《家》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一個大家庭,本來充滿著歡聲笑語,卻不斷從里面冒出兩個的字:封建。為什么男色兒要留辮子?為什么丫環(huán)剛過18歲就被逼的嫁出去?為什么男女不能同等,等等。但這也是社會的封建、自私。不就是把丫環(huán)賣給了一個有錢人的老板,賺來能買兩個丫環(huán)的錢嗎?
《家》的主人公為覺新、覺民、覺慧、鳴鳳。在我的映象中,有一節(jié)是專門寫覺新的。覺新是淑華的大哥,自母親去世后,十九歲的'他便大步地走進社會了。承擔了這整個家的生活與經(jīng)濟。在和平的、愛的表面下,他看見了仇恨和斗爭,而且他自己也就成了人們攻擊的目標。當然為了這個家,他也放棄了去德國留學、上;虮狈降拿利悏粝,始他在痛苦中去上工作,去結(jié)親,去流淚。而鳴鳳也算得上是一位值得欣賞的人,她雖然是一個婢女,但她卻堅持愛著三少爺覺慧,并在嫁給其他人時,不能和自己的心愛的人在一起,重選擇投湖自殺。覺慧是一個負有愛心的,但卻滿腦子有許多思想,在過節(jié)時,人拿炮炸表演人時,其他人覺得很好玩,而覺慧很同情地說:“我覺得他們太可憐了!倍粗约盒膼鄣娜吮粍e人罵,自己卻什么也不能做,開始想:“要是她(鳴鳳)外于琴姐那樣的環(huán)境呢?”
我印象最深的是覺慧與鳴鳳。覺慧的周圍是無邊的黑暗,但他并不孤獨,他有著獨特的民主思想,這樣思想不斷的延伸到周圍,值得我學習的是他喜歡讀書讀報,沒事就寫稿投稿,來假造新的思想。鳴鳳是一個很也愛,信念堅定的人,她雖然沒有文化,但她和覺慧都有獨立的思想,更讓我佩服的是她雖然沒有文化但是非常好學,很聰明。
不要以封建思想來考慮家庭與孩子的問題,這樣會使社會腐敗。
《家》的讀書心得9
《閱讀點燃智慧:馮德全早教方案2》是我國著名早期教育專家馮德全教授的經(jīng)典成果之一。作者從嬰幼兒的認識特點和漢字的特色及閱讀的規(guī)律等方面,論證了早期認字閱讀的可能性,并從人才成長的角度論證了早期認字閱讀的必要性,有力地駁斥了“漢字落后論”“早期識字難”“識字影響智力發(fā)展”等種種傳統(tǒng)謬見,并提出了“生活游戲是嬰幼兒早期識字閱讀的最佳課堂”等觀點。作者詳細介紹早期識字閱讀的原則和方法,并提供了早期識字閱讀各年齡段的教學說明及參考教材。本書既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理論創(chuàng)新性,又有極強的可操作性;論證有力,實例豐富,深入淺出,雅俗共賞。無論是對嬰幼兒的父母、老師還是教研究工作者來說,本書都是極其寶貴的'“禮物”。
???書中的第二講“生活游戲是嬰幼兒早期識字閱讀的新的里程碑”中說到嬰幼兒期的識字閱讀遠非只是目的,重要的是通過游戲識字和習讀低幼讀物,催發(fā)智力和培養(yǎng)孩子的優(yōu)良性格,給孩子插上騰飛的一翼。因此,在早期對孩子進行識字閱讀可促進孩子的個性品質(zhì)的發(fā)展,具體表現(xiàn)在:
1.發(fā)展孩子的注意力
四五歲的孩子動則活躍,靜則專心,他們對故事、兒歌等極有興趣。所以,早期識字閱讀充分利用孩子的無意注意,及早鍛煉他們的有意注意,經(jīng)過早期識字閱讀誘導的孩子的注意力很快地發(fā)展起來。
2.鍛煉孩子的觀察力
嬰幼兒看一個字與看一幅畫、一張郵票有同樣的興趣,對他們來說,這些都是陌生的、新鮮的、奇特的。孩子這時的識字全憑影響,而兩歲后的孩子就能觀察、分析字形結(jié)構(gòu),學習比較和辨析了,孩子的觀察力就可得到鍛煉。
3.培養(yǎng)孩子的記憶力
記憶力實在集中注意和用心記住的活動中鍛煉出來的。孩子從小做識字游戲,常常會得到贊揚和鼓勵,記憶人物不斷明確,記憶習慣就會很快養(yǎng)成,所以記憶效率大多就會直線上升,孩子的記憶力就會打得較好的培養(yǎng)。
4.發(fā)展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人的思維和想象是須臾不能離開語言的,因為語言是思維的工具,語言就是“思維流”。人一旦離開語言,思維和想象及其參與的行為就不存在了,那就無異于動物看待世界一樣。然而從高層的思維和想象的發(fā)展來看,對人影響最深的還是書面語言。因此,早期識字閱讀對促進嬰幼兒思維、想象的發(fā)展是最有明顯成效的。
5.陶冶優(yōu)良性格并培養(yǎng)七愛書的情操
早期識字閱讀接觸最早的自然是兒童文學,而兒童文學作品中最不乏勤勞與懶惰、善良和邪惡、勇敢與怯懦、創(chuàng)造與保守等方面的動人形象和他們之間的斗爭。這些形象對激發(fā)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感,健全他們的人格益莫大焉。
6.培養(yǎng)孩子的自學能力和習慣
只有具備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的精神,才能主動吸取前人的學識精華,提出問題并加以研究,解決問題并有所創(chuàng)新。這樣的個性品質(zhì)最容易在早期閱讀和日后的廣泛閱讀中獲得發(fā)展,所以早期識字閱讀能教會孩子學習。
可以看到孩子經(jīng)過早期識字閱讀后會受益匪淺,因此,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應該重視孩子們的早期識字閱讀,不但要做好自己指導孩子進行早期閱讀,同時還要對家長做好孩子早期閱讀的指導工作。
《家》的讀書心得10
看完《何以為家》這部電影,我最深的感觸就是真實。這世界就是真實的,多彩的幻影只能存在于人們的想象中。
《何以為家》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12歲左右的男孩扎因艱苦而悲慘的生活。扎因出生在黎巴嫩社會的最底層,父母因貧窮無力教養(yǎng)孩子,卻又一個接一個的生孩子。他們讓扎因喝其他兄弟姐妹干活幫忙補貼家用。孩子們從出生開始就沒有太多平靜快樂的時光,總是對在生死邊緣奮力的掙扎。
原本我已經(jīng)做好了在影片結(jié)束之后迎接一個哭得稀里嘩啦的自己的準備。可事實是,從影片開始到結(jié)束我并沒有留下眼淚,只是感覺心里堵得慌。
扎因以最真純的內(nèi)心不斷叩問這個殘酷的世界,不停地想要尋找世事為何如此的答案。當他遍體鱗傷地坐在牢里,才知道沒有人能給他回音。從一個12歲的男孩眼里,我感受到了絕望。
可他原本是一個那么善良,勇敢又有擔當?shù)暮⒆。他擔心妹妹被賣給別人當老婆,為妹妹洗去沾滿血的褲衩,偷拿家里的錢,準備帶著妹妹逃離,雖然并沒有成功。即使他在連自己的溫飽問題都無法解決的無比艱難的情況下,依然選擇堅持帶著小猶納斯,像俠客一樣行走在這貧瘠的土地上。他們苦中作樂,利用光學原理,將別人家的'電視應到鏡子上,模擬配音,樂在其中。我喜歡扎因用自制小拖車帶著猶納斯的背影,那么堅毅,勇敢。用瘦弱的肩膀扛起所有所有的苦難。可是除了苦難,除了貧窮扎因心中還有著對妹妹猶納斯的愛和責任,讓我思緒萬千。
沒有戰(zhàn)爭,就沒有殺戮,就不會有像扎因一樣的流離失所的人們,所以,我希望世界是和平的;沒有戰(zhàn)爭,就沒有殺戮,所以,我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得到家庭的溫暖,都能和我一樣快樂成長。
《家》的讀書心得11
《家》是巴金筆下的《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他的文筆樸素自然,帶有一些方言色彩,筆調(diào)清新新,這部小說被譽為民國版的《紅樓夢》。書中主要描繪了覺新,覺民和覺慧三兄弟的生活畫面,他們是高家三兄弟,他們像是一面鏡子折射出了封建統(tǒng)治虛偽殘酷的面目。
可以說,他們?nèi)值芊謩e代表著對待新文化與舊文化沖突的不同態(tài)度。首先覺新代表著心里上接受新文化并且向往著新文化,但是行動上卻依舊維護著一些陳舊的思想和習俗,而對于一些封建思想的維護給他帶來的卻是讓他自己終止了學業(yè),轉(zhuǎn)而取了個不喜歡的女人結(jié)婚生子,讓他性情溫和的妻子在生子只是因為舊的習俗而要住在郊外不能得到良好的照顧而難產(chǎn)而死。雖然他最后偷偷幫助三弟去上海求學,但是他所葬送的確實他和他妻子和他愛的初戀三個人的一生。他并不是沒能力改變,只是他缺乏的是勇氣,這種懦弱的性格是不可取的。
覺慧是三弟,他是最小的一個,也是最敢和封建家族反抗的一個,即使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小孩,卻能拼盡自己的所能維護正義。他參加學生運動并且獨自去上海求學,去學習先進的思想來喚醒新一代的年輕人。一方面展現(xiàn)了他的與眾不同,另一方面展現(xiàn)了他的正義感和創(chuàng)新意識。敢于接受新文化是好的,但是他過于激進。
覺民是老二。對于新的`文化他是一種理智的接受態(tài)度,不盲從,有自己的主見,比覺新更大膽,比覺慧更沉穩(wěn),對于他來說不僅收獲了愛情,也讓自己做了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像覺新一樣在別人的軌道上渾渾噩噩的度過一生。
所以我們對于外來文化,應當怎樣來權(quán)衡新舊的沖突,相信心中已有答案。我們想他人學習的同時,雖說要守護自己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但是也不要故步自封,默守陳規(guī)。
《家》的讀書心得12
英國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和詩人托馬斯·哈代是一位跨世紀的文學巨匠,其地位是舉世公認的。他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絲》,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一百多年來一向受到了廣大讀者的喜愛。
故事的情節(jié)并不復雜:純樸美麗的農(nóng)村故娘苔絲來到貴族德伯維爾家當女傭,被惡棍少爺亞雷克誘騙失身懷孕,因而受到鄰里的恥笑和指責,從此開始陷入痛苦的深淵。之后苔絲遇到了出身富裕牧師家庭的克萊爾,兩人真心相愛。新婚之夜苔絲將自己過去的悲慘遭遇告訴了克萊爾,沒想到換來的卻是克萊爾的無情離去。苔絲吃盡了難以想象的各種苦頭,卻沒有得到克萊爾的原諒和任何消息。為潦困的生活所迫,絕望中的`苔絲再次落入亞雷克手中。此后醒悟了的克萊爾重新找到了苔絲,苔絲追悔莫及。為了與心上的愛人克萊爾生活在一齊,苔絲殺死了毀掉自己一生的亞雷克。幾天后苔絲被捕,以殺人罪被判處絞刑,克萊爾則遵照苔絲的遺愿,帶著她的妹妹麗莎開始了新的生活。
在我讀過的外國小說中,《苔絲》大概是最具詩化最吸引人的作品了。作者對19世紀英國西南部農(nóng)村自然景色的優(yōu)美描述,字里行間無不浸透著濃郁的詩情畫意。尤其是他采用了詩歌的藝術(shù)手法,將自然界的優(yōu)美景色與人物的細膩感情結(jié)合起來描述:透過自然景色來揭示人的心境,又透過人的心境來使自然景象充滿人的情感,這種巧妙的結(jié)合產(chǎn)生出詩的意境,因而具有很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使人讀來真覺得是一種愜意的享受。
小說中哈代以生動的筆觸,深摯的情感塑造出了一個善良美麗的少女苔絲:宛若“一個清新、純潔的大自然的女兒”,“在氣質(zhì)和體貌兩方面都表現(xiàn)出一種尊貴的端莊,儼然是個皇后”,“她周身洋溢著詩意,一舉一動都是詩,把詩人只在紙上寫寫的詩,活生生地顯現(xiàn)出來了”。雖然苔絲是個失貞的女人,甚至最后淪為了殺人犯,但作者還是大膽地摒棄了世俗的觀念,贊揚她為“一個純潔的女人”,“遠遠勝過別的處女的清新”。
苔絲是個杯具式的人物,究竟誰應當為這一杯具負責呢?恐怕許多讀者都會認為,罪魁禍首是惡棍少爺亞雷克。而在我看來,導致這一杯具起因的固然是亞雷克,但導致杯具結(jié)局的還有苔絲名義上的丈夫克萊爾。亞雷克只是赤裸裸的剝奪了苔絲的貞潔,從肉體上揭開了杯具的序幕;克萊爾卻在新婚之夜拋棄了苔絲,從精神上導致了杯具的發(fā)展,并最終使這場杯具落下了幃幕。倘若克萊爾沒有拋棄苔絲,沒有披著那層虛偽的道德面紗,也就不會有這場杯具的發(fā)展與結(jié)局。
《家》的讀書心得13
帶著同情與傷感看完《何以為家》這部催人淚下的影片,在深切同情因戰(zhàn)亂而流亡失所的災民們苦難生活的同時,也對仁愛和平的生活有了更深摯的熱愛。
《何以為家》講述了一個年僅12歲的小男孩恩贊一家,因敘利亞戰(zhàn)爭而逃亡到黎巴嫩后凄慘的生活境況。因為沒有身份證明,父母只能做一些雜工維持生計,孩子們也要在街頭叫賣賺些小錢。因生活困窘,一家七八口人擠住在小小的出租屋里。即使這樣,出租屋的租金依然是個難題,父母無奈,只好把恩贊的妹妹——一個年僅11歲的小女孩賣給別人。
恩贊知道后試圖帶著妹妹逃離這個家,后來沒有成功,并遭到父母的呵斥,打罵,最后妹妹被賣給了別人做妻子。恩贊為此離家出走,到處尋找,希望有人雇傭他,一次又一次遭到拒絕后遇到了同為難民身份的單親母親泰格雷斯,善良的泰格雷斯收留了恩贊,白天自己去工作,把兩歲的兒子交給恩贊照料。
因泰格雷斯是非法入境,需要一張假身份證件,但是黑市上的假身份證她買不起,只好到處湊錢,在湊錢過程中被警方拘留并關進了監(jiān)獄,恩贊帶著這個年僅兩歲的'孩子想盡一切辦法維持生計,度過了一段極端艱苦的日子,最后實在沒辦法就把這個孩子賣掉了。恩贊回到了原來的家,希望找到證明自己身份的證件,出國逃離這個暗無天日,過著像蟑螂老鼠一樣卑賤的生活!
才知道原來自己一家人都沒有身份證明,同時得知妹妹因懷孕意外出血過量未能及時搶救而死。他憤怒地拿著一把刀沖出家門,把買妹妹的男子捅了一刀,結(jié)果被關進了監(jiān)獄。他控訴了自己的父母,因為父母生了他,卻沒有盡養(yǎng)育的責任,他們連最基本的生存問題都得不到解決!并借此向所有難民呼吁,吶喊“希望你們不要再生孩子了!”
嘈雜破舊擁擠的居住環(huán)境,以恩贊一家為代表的街頭巷尾四處流浪蓬頭垢面饑餓的眼神,以及沒有合法身份,只能靠打黑工維持生計地位卑微的難民。戰(zhàn)爭!罪惡的戰(zhàn)爭讓無數(shù)無辜的平民流離失所!讓無數(shù)個家庭陷入水深火熱!
仁愛,和平,穩(wěn)定,發(fā)展,繁榮!1988年75位諾貝爾獲得者在法國巴黎發(fā)表聯(lián)合宣言:二十一世紀的人類要生存,必須回到兩千年前汲取孔子的智慧!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哲學家湯恩比博士也曾說過:“21世紀拯救人類的,只有中國傳統(tǒng)的儒家文化和大乘佛法!”
要和平不要戰(zhàn)爭!《何以為家》只是戰(zhàn)后難民苦難生活的縮影,為了讓更多的家庭不再重演歷史的悲劇,我們呼吁和平!只有仁愛,才能化解人類的矛盾紛爭,只有仁愛,才能讓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只有仁愛,才能讓民族繁榮昌盛!
《家》的讀書心得14
感謝學校下發(fā)的書籍,尤喜《教育的智慧》。如果說之前的教育閱讀主要是為了尋求一些思想,一些理念,豐富并提升個人理論素養(yǎng)的話,那么,這本書,似乎更像一本索引,匯集古今中外的教育名家思想,智慧,指引著你去歸類閱讀相關著作,誘惑著你去深入探索每一位教育家背后的故事,閱讀他們的書籍,思考他們的人生,成就自己的事業(yè)。
喜歡孔子,因為他的率直真誠,從不隱瞞自己的觀點好惡,從來都是以真面目示人,對于看不慣的人或事,他會直言不諱:“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污也!薄袄隙凰朗菫橘\!”從表面上看,罵得有點過分,讓人受不了,如果細讀論語,耐心深究,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孔子無非是用一種極端的方式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
想想自己,人到中年,對于不合理的事情或者現(xiàn)象,不也曾經(jīng)牢騷滿腹,憤憤不平嗎?即使在講座的臺上,也毫不避諱自己的觀點。雖然明知道我的生氣或者憤怒改變不了事實,但至少,我有說話的勇氣,我勇敢,真實地做自己,不奴顏,不眉骨,不虛假,不做作。身為人師,需要的是真誠的表達自己,如此,才有可能教育出真誠的學生。
喜歡孔子,也因為他會做人生規(guī)劃:“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庇幸(guī)劃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因為有了自我規(guī)劃,更容易腳踏實地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理想。喜歡孔子還因為他的人生理想: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這是我夢寐以求的一種精神境界!
喜歡孔子就要讀《論語》,不僅讀原著,還要閱讀他人對論語的解讀,比如李澤厚的《論語今讀》,南懷瑾的《論語別裁》等。他人的解讀,同樣可以給我們打開一扇窗,讓我們更深入的了解論語,了解孔子,當然,也更好的服務于教育。
喜歡蘇霍母林斯基,是因為他撰寫的一系列著作,《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帕甫雷什中學》……細細想來,老蘇好像是我認識的.第一個外國教育家,那應該還是1988年事情了,從此以后,他的著作,他的思想,一直影響我至今。
喜歡蒙臺梭利,是因為《童年的秘密》《發(fā)現(xiàn)孩子》《三歲決定一生》這些書籍,一度影響了我對孩子的教育。也因為孫瑞雪在中國堅持不懈的十年的努力,將蒙氏理念和中國國情很好的結(jié)合起來,創(chuàng)辦幼兒園,惠及更多地孩子,演講寫書,惠及更多家長。比如《愛和自由》《捕捉孩子的敏感期》
喜歡盧梭,一則因為他的成長之路——讀書,旅行,良師益友。簡單快樂,充實豐富。尤其是在工作繁忙,壓力巨大的時候,有好書滋潤心靈,有好山好水養(yǎng)眼養(yǎng)身,有好友陪伴左右,那該是人生最美的風景吧。而他的《愛彌兒》,一直是我床頭的必備書籍,因為經(jīng)常翻閱,書角都有些卷邊了。
還有蔡元培,陶行知,葉圣陶……這些中國的教育家,他們的思想,他們的行動,尤其是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的理念,給我的教育行為帶來很大的改變。
教育類的書籍讀得多了,教育家的思想明白多了,自然也就看出了其中的道道,無論怎樣你理念我思想,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精髓,那就是“愛和自由”,這,是不變的真理,這,也是孩子能夠茁壯成長的不二法門。
一杯香茗,一盆茉莉,一本好書,茶香,花香,書香,眾香相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早已經(jīng)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和呼吸一樣自然,但也和呼吸一樣,必不可少!
《家》的讀書心得15
文章里的主人公無疑是覺慧,他是一個接受新思想的人,但是,我想,他也許過于偏激,起的作用適得其反,而他自己卻還茫然不知甚至以為成功~對于他,要說的太多,卻不是主要的,沒準后邊還會談及吧。但是,這里要做重點說明的是,我認為,他毀了鳴鳳。換句話說,鳴鳳愛上覺慧是個錯誤,是個“宿命”。也許我這個人不習慣走中間,反而愛去兩邊。愛去親身體會最上層魚最下層人的感受,尚且不說。我覺得我要是從《家》這部小說中找出一個最正面的人物,莫過于鳴鳳了。她有什么?她什么都懂。這一點第二章就有體現(xiàn):她坐在床上,想著自己的'未來,想著自己的“宿命”,啞然失笑。
說到苦笑,我還要岔開一下,巴金在《家》中用了過多的苦笑、凄然地笑、憂傷的笑,不知為何,總之我覺得有的地方真的難以這樣拋棄自己本身意愿的“笑”,有些地方真的連哭都哭不出來或是根本不用苦笑……唉,我不懂。
話說回來,正因為鳴鳳懂得太多了,所以她會不自覺地瞎想,甚至想到死。但是聰穎而不是傳統(tǒng)的她怎么會愛上偏激好動異想天開的覺慧呢?!也許這真是宿命吧。后文會提到,我有兩三次看不下去!都摇肺沂且恢币砸环N不屑的眼光去看的,直到鳴鳳的死,我突然感覺到了奇妙的痛苦,這也是我讀說有書以來第一次痛苦憋悶的看不下去的時候。當時仿佛大石壓心口,抑郁、煩悶、焦躁使我真正無法看下那一行行字,我歇了眼,甚至因此休息了一天。當我再次拿起書時“覺慧終于寫完了”一行厭惡的字現(xiàn)了出來。我很想再歇息一會兒,但強咬著牙看了下去。居然看到了覺慧的“一絲”毀意,緊接著“他決定放棄她”使我剛剛舒下的心又激動起來,咽下的吐沫嗆在嗓子里。從此,我越來越看不懂覺慧了,也越來越“厭惡”他了。大家若有誰為覺慧而不平,不要說我,找鳴鳳吧……之后的半部小說,我是在行尸走肉的狀態(tài)下看完的,瑞鈺的死,老太爺?shù)乃,的確也讓我的心中產(chǎn)生了一絲波瀾,也讓我有時看不下去,但我都強忍了,鳴鳳死后的那種驚天動地的痛卻再也沒有了。
【《家》的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家》的讀書心得04-02
《家》讀書心得12-27
家的讀書心得03-23
家讀書心得01-29
【精】《家》讀書心得07-28
【熱門】《家》讀書心得06-13
巴金家的讀書心得12-30
《家》讀書心得精選15篇03-15
《家》讀書心得(15篇)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