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超级碰碰碰久久久_精品成年人在线观看_精品国内女人视频免费观_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勵志的歷史典故

時間:2024-04-02 09:31:29 海潔 歷史 我要投稿

勵志的歷史典故18個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學過很多典故吧,要準確理解有關典故的正確含義和使用方法,避免用錯,用偏,產生笑話,影響意思表達,你知道都有哪些經典典故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勵志的歷史典故,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勵志的歷史典故18個

  勵志的歷史典故 1

  不讀哪家書,不知哪家理

  明朝萬歷年間,有個叫馬紹良的人在朝中做官。他年輕氣盛,自以為博學多才,滿腹文章,經常在同僚面前賣弄自己,因此得罪不少人,皇帝對他的所作所為也時有耳聞。

  這天,皇上把馬紹良召進后殿,閑聊幾句后拿出一首詩對他說:“聽說愛卿才學出眾,且看這首詩寫得怎樣?”

  馬紹良不知道這是皇上的詩作,只草草看了一眼,見其中有兩句是:“明月上竿叫,黃犬宿花蕊”,他不假思索地說:“這詩不通!明月怎么會上竿叫,黃犬怎么能宿在花蕊中呢?”

  “那么,以愛卿高見,這句詩改如何改呢?”皇上不露聲色地問。

  馬紹良說:“就改為‘明月上竿照,黃犬宿花蔭’!

  皇上聽了,微微一笑,說:“愛卿才學疏淺,不配在京為官。”于是,馬紹良被貶三級,發(fā)落到福建漳州做太守去了。

  馬紹良自認晦氣,但也滿肚子不服氣,無奈圣命難違,只好帶著家眷到漳州去赴任。

  一天,他來到閩南一座山嶺下休息,忽然看見山道旁野花團簇,爭奇斗艷,便隨手折了一枝花,他往花蕊中一看只見一條黃絨絨的小蟲兒在花蕊中蠕動,便問身邊的轎夫:“這是什么蟲子?”

  轎夫一瞧,笑著說:“它叫黃犬蟲,專愛往花蕊中鉆!瘪R紹良一聽,一下子目瞪口呆,半天說不出話來。

  天很快黑了,馬紹良心事重重,無心趕路,便找了一個小店歇了下來,回想起白天的事情,他久久不能入睡,就到窗口賞月,這天晚上,碧空如洗,只見一輪明月照著在晚風中搖曳的翠竹,緩緩升上了天,正當月兒掛在半空的時候,不斷傳來鳥兒悅耳的叫聲,他聽了好長時間,似有所悟,叫來店主,問道:“這是什么鳥在叫?”店主回答說:“這是明月鳥,這只有在月亮當空時才叫,所以人們叫它‘明月鳥’!

  馬紹良聽了,心里慚愧萬分,這時才明白皇上為什么把自己貶到閩南做官。

  馬紹良年逾古稀后,辭官回鄉(xiāng),他特別后悔自己年輕時的狂妄淺薄,便時常對人們說:“不讀哪家書,不知哪家理。我生在北方,不知南方事,到了南方,才知天之高,地之厚,自己所知道的`,不過是九牛一毛罷了!一個人最大的過錯,莫過于自以為是啊!”

  從此,“不讀哪家書,不知哪家理”便在人們中間流傳開了。

  勵志的歷史典故 2

  廉頗負荊請罪

  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趙國屈服,接連侵入趙國邊境,占了一些地方。公元前279年,他又耍了個花招,請趙惠文王到秦地澠池(今河南澠池縣西,澠音miǎn)去會見。趙惠文王開始怕被秦國扣留,不敢去。大將廉頗和藺相如都認為如果不去,反倒向秦國示弱。

  趙惠文王決定硬著頭皮去冒一趟險。他叫藺相如隨同他一塊兒去,讓廉頗留在本國輔助太子留守。

  為了防備意外。趙惠文王又派大將李牧帶兵五千人護送,相國平原君帶兵幾萬人,在邊境接應。

  到了預定會見的日期,秦王和趙王在澠池相會,并且舉行了宴會,高興地喝酒談天。

  秦昭襄王喝了幾盅酒,帶著醉意對趙惠文王說:“聽說趙王彈得一手好瑟。請趙王彈個曲兒,給大伙兒湊個熱鬧!闭f罷,真的吩咐左右把瑟拿上來。

  趙惠文王不好推辭,只好勉強彈一個曲兒。

  秦國的史官當場就把這事記了下來,并且念著說:“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趙王在澠池相會,秦王令趙王彈瑟!

  趙惠文王氣得臉都發(fā)紫了。正在這時候,藺相如拿了一個缶(音fǒu,一種瓦器,可以打擊配樂),突然跪到秦昭襄王跟前,說:“趙王聽說秦王挺會秦國的樂器。我這里有個瓦盆,也請大王賞臉敲幾下助興吧!

  秦昭襄王勃然變色,不去理他。

  藺相如的眼睛射出憤怒的光,說:“大王未免太欺負人了。秦國的.兵力雖然強大,可是在這五步之內,我可以把我的血濺到大王身上去!”

  秦昭襄王見藺相如這股勢頭,十分吃驚,只好拿起擊棒在缶上胡亂敲了幾下。

  藺相如回過頭來叫趙國的史官也把這件事記下來,說:“某年某月某日,趙王和秦王在澠池相會。秦王給趙王擊缶!

  秦國的大臣見藺相如竟敢這樣傷秦王的體面,很不服氣。

  有人站起來說:“請趙王割讓十五座城給秦王上壽!

  藺相如也站起來說:“請秦王把咸陽城割讓給趙國,為趙王上壽!

  秦昭襄王眼看這個局面十分緊張。他事先已探知趙國派大軍駐扎在臨近地方,真的動起武來,恐怕也得不到便宜,就喝住秦國大臣,說:“今天是兩國君王歡會的日子,諸位不必多說。”

  這樣,兩國澠池之會總算圓滿而散。

  藺相如兩次出使,保全趙國不受屈辱,立了大功。趙惠文王十分信任藺相如,拜他為上聊,地位在大將廉頗之上。

  廉頗很不服氣,私下對自己的門客說:“我是趙國大將,立了多少汗馬功勞。藺相如有什么了不起?倒爬到我頭上來了。哼!我見到藺相如,總要給他個顏色看看!

  這句話傳到藺相如耳朵里,藺相如就裝病不去上朝。

  有一天,藺相如帶著門客坐車出門,正是冤家路窄,老遠就瞧見廉頗的車馬迎面而來。他叫趕車的退到小巷里去躲一躲。讓廉頗的車馬先過去。

  這件事可把藺相如手下的門客氣壞了,他們責怪藺相如不該這樣膽小怕事。

  藺相如對他們說:“你們看廉將軍跟秦王比,哪一個勢力大?”

  他們說:“當然是秦王勢力大。”

  藺相如說:“對呀!天下的諸侯都怕秦王。為了保衛(wèi)趙國,我就敢當面責備他。怎么我見了廉將軍倒反怕了呢。因為我想過,強大的秦國不敢來侵犯趙國,就因為有我和廉將軍兩人在。要是我們兩人不和,秦國知道了,就會趁機來侵犯趙國。就為了這個,我寧愿容讓點兒!

  有人把這件事傳給廉頗聽,廉頗感到十分慚愧。他就裸著上身,背著荊條,跑到藺相如的家里去請罪。他見了藺相如說:“我是個粗魯人,見識少,氣量窄。哪兒知道您竟這么容讓我,我實在沒臉來見您。請您責打我吧!

  藺相如連忙扶起廉頗,說:“咱們兩個人都是趙國的大臣。將軍能體諒我,我已經萬分感激了,怎么還來給我賠禮呢!

  兩個人都激動得流了眼淚。打這以后,兩人就做了知心朋友。

  勵志的歷史典故 3

  化干戈為玉帛

  大禹受舜的禪讓而繼位,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的奠基者。據說大禹活到了一百歲,死后葬在會稽山。大禹是夏后氏部落首領鯀的兒子,據傳為顓頊(zhuānxù)曾孫,是中國歷史上的名君。

  大禹幼年時便隨鯀東遷,來到中原。其父鯀被堯帝封于崇(即中岳嵩山),叫崇伯,實際上是一個封國國君。當時中原鬧水災,堯帝便叫鯀治水。因為治水的組織是半軍事性質,號令很嚴,所以鯀的地位和權勢迅速上升,以致發(fā)展到有能力以暴力破壞氏族社會“禪讓制度”的地步,堯帝看到了這種威脅,便命舜以“治水無狀”的罪名,把鯀處死于羽山。

  大禹的父親被殺之后,舜又向堯推薦說:“可以讓鯀的兒子禹接替父職,繼續(xù)治水!庇砩钪@里面隱藏的`政治意圖,因此,他“薄衣食,卑宮室”、“聲為律,身為度”、“左準繩,右規(guī)矩”、“疏九河,陂九澤”、“度九山,開九州”,為平定水患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他忠于職守,克勤克儉,身先士卒,埋頭苦干,還把地域劃定為九州,即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

  不僅如此,大禹還功成不居,好讓不爭,謙卑自律,責躬罪己,仁厚愛民。以前,大禹的父親鯀在自己的封地上建造了很高的城墻來保衛(wèi)自己,使得自己屬下的部落及族人紛紛離他而去;也使得其他部落的人認為有機可乘,都虎視眈眈地等待著機會。大禹當上首領后,注意到這個情況,就馬上派人拆掉了城墻,填平了護城河。不但如此,他還把自己的財產分給大家,毀掉兵器,以道德來教化人民。大禹帶領部下,因地制宜,教民眾學種稻谷、種雜糧,發(fā)展農牧業(yè)生產。這時候天下安定,國富民強,老百姓家里集聚了夠好幾年吃的糧食,國庫中的貯備也足夠用好幾十年。

  大禹帶領整個部落的人都各盡其責,別的部落相繼來歸附。大禹在涂山開首領大會時,來進獻玉帛珍寶的首領有上萬人。舜也覺得大禹是一個能夠治理天下的賢能之人,就在老了以后把帝位禪讓給了大禹。

  勵志的歷史典故 4

  多行不義必自斃

  釋義:壞事干多了,結果是自己找死。

  語出:先秦·左丘明《左傳·隱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春秋時期,鄭國君王鄭武公有兩個兒子,一個稱“莊公”,一個稱“共叔段”。

  鄭武公死后,由他的大兒子鄭莊公繼位?墒乔f公的弟弟共叔段在偏愛他的母親姜氏的支持下,竭力擴充自己的封地,積極進行奪取王位的.準備工作。

  鄭莊公的大臣祭仲知道后,力勸莊公,說:“君王要及早安排啊,共叔段的勢力已經很強了,再這樣下去,您的王位會被他篡取的!”

  莊公聽了,卻道:“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币庵福阂粋人若不仁義的事情做多了,必定會自取滅亡,你就等著吧!

  丙真,共叔段的勢力在不斷擴大,將鄭國的西、北部邊境招于自己門下,直至廩延。同時,他在不停地修筑城池、屯田積兵,并讓其母親姜氏里應外合,攻下鄭都。

  莊公早有防備,趁共叔段進軍鄭都時,出奇兵攻其窩穴。長久受共叔段壓迫的農民們也參與戰(zhàn)斗,使共叔段兵敗,逃亡他處,而莊公出軍追殺,最后使共叔段走投無路,被逼自殺。

  勵志的歷史典故 5

  子產放生

  春秋時期鄭國有一個賢大夫公孫僑,字子產,心地仁厚。他常濟貧并救人于危難,喜歡行善,特別是從不殺生。

  一天,一個朋友送給子產幾條活魚。這些魚很肥,做成菜肯定是一道美味。子產非常感激朋友的好意,高高興興地收下了禮物,然后吩咐仆人:“把這些魚放到院子里的.魚池里!彼钠腿苏f:“老爺,這種魚是鮮有的美味,如果將它們放到魚池中,池里的水又不像山間小溪那樣清澈,魚肉就會變得松軟,味道也就不會那么好了。您應該馬上吃掉它們!弊赢a笑了:“這里我說了算,照我說的做。我怎么會因為貪圖美味就殺掉這些可憐無辜的魚呢?我是不忍心那樣做的!逼腿酥坏米裾彰。當仆人把魚倒回池中時,眼見魚兒悠游水中,浮沉其間,子產不禁感嘆說:“你們真幸運!如果你們被送給別人,那么你們現在已經在鍋中受煎熬了!”

  勵志的歷史典故 6

  【以羊替!

  古時候,人們每到一定的日子,都要在祠廟里舉行一種祭祀儀式,以表示對神靈的虔誠、求得神靈的庇佑,這種祭祀儀式叫“祭鐘”。每逢祭鐘時,不是要殺一頭牛,就是要殺一只羊,然后將牛的頭或者羊的頭用大木盤子盛放在祭神的供桌上,人們就站在供桌前祈禱。

  有一天,齊國都城里來了一個人,他牽著一頭牛從皇宮大殿前走過。這時,恰值齊宣王在大殿門口看見了,命人叫住那牽牛的人,便問道:“你打算把這頭牛牽到那里去呢?”那人回答說:“我要牽去宰了用來祭鐘!

  齊宣王聽了后,看了看那頭牛,然后說:“這頭牛本來沒有罪過呀,卻要白白地去死,看著它那嚇得顫顫抖抖、哆哆嗦嗦的樣子,我真不忍心看了。把它放了吧!”

  那個牽牛的人說:“大王您真慈悲,那就請您把祭鐘這一儀式也廢除了吧?”

  “這怎么可以廢除呢?”齊宣王嚴肅起來,接著說:“這樣子吧,就用一只羊代替這頭牛吧!”

  這篇寓言故事告訴人們:殺牛和殺羊都是屠殺生命。對牛的'憐憫與對羊的殘忍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不能算是仁慈。齊宣王的以羊替牛只不過是騙人的把戲,可見他的虛偽。

  勵志的歷史典故 7

  【魯國少人才】

  魯哀公對拜見他的莊子深有感慨地說:“咱魯國儒士很多,唯獨缺少像先生這樣從事道術的人才!

  莊子聽了魯君的判斷,卻不以為然地持否定態(tài)度:“別說從事道術的人才少,就是儒士也很缺!

  魯哀公反問莊子:

  “你看全魯國的臣民幾乎都穿戴儒者服裝,能說魯國少儒士嗎?”

  莊子毫不留情地指出他在魯國的所見所聞:

  “我聽說在儒士中,頭戴圓形禮帽的通曉天文;穿方形鞋的精通地理;佩戴五彩絲帶系玉玦(jue)的,遇事清醒果斷!鼻f子見魯王認真聽著,接著表示自己的見解:“其實那些造詣很深的儒士平日不一定穿儒服,著儒裝的.人未必就有真才實學!

  他向魯王建議:“您如果認為我判斷得不正確,可以在全國范圍發(fā)布命令,宣布旨意,凡沒有真才實學的冒牌儒士而穿儒服的一律問斬!”

  魯哀公采納了莊子的諫言,在全國張貼命令。不過5天,魯國上上下下再也看不見穿儒服的“儒士”了。唯獨有一男子漢,穿戴儒裝立于國宮門前。魯哀公聞訊立即傳旨召見。魯哀公見來者儀態(tài)不俗,用國家大事考問他,提出的問題五花八門千變萬化,對方對答如流,思維敏捷,果然是位飽學之士。

  莊子了解到魯國在下達命令后,僅有一位儒士被國君召進宮,敢于回答問題。于是他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以魯國之大,舉國上下僅只一名儒士,能說人才濟濟嗎?”

  這篇寓言很有諷喻意味。真才實學不是靠衣著來裝扮的,形式不能取代實質。一種思想、學說或職業(yè)吃香與流行后,就會有人弄虛作假,附庸風雅,借以謀取私利。

  勵志的歷史典故 8

  臧和谷亡羊

  臧谷二人都是給財主家放羊的牧童。因為家境貧寒,這兩個孩子剛過記事的年齡就走上了與自己的父母一樣為財主賣命的人生道路。開始放羊的時候,他們把羊看成和雞、鴨、豬一樣,都是可供驅趕的玩物,覺得和這些畜、禽相處挺有意思。山坡、路旁和荒野的青草綠茵;河渠、池塘的碧波漣漪;頭頂上五彩繽紛的驕陽、藍天和白云;以及充斥在大自然各個角落的清新空氣,使這兩個孩子與世上的萬物和諧地融于一個時空。他們像那些家禽和家畜,五谷和百花;像山間的'石頭,河里的水珠,以及一切有生命和無生命的存在一樣,不為自己的處境而擔憂。

  然而,他們畢竟是人。每當臧和谷看到富家子弟念書、玩樂,心里總是非常羨慕。經過一番琢磨,其中的一個孩子找人去借了一本書。他利用晚上的時間向別人學習認字,而在白天放羊的時候則拿出隨身所帶的書來練字、復習。另一個孩子用竹子削了一些色(shai)子,放羊的時候,他坐在草地上,拿5個在正方體的6個面上分別刻著1、2、3、4、5、6的不同點數的色子,拋起來又落下,落下后再拋起,聚精會神地玩著擲色子的游戲。5個色子在地面上顯示著變幻莫測的點數。一個窮孩子獨自一人擲色子,居然也享受到了和下棋對弈相同的趣味。

  有一天太陽快下山的時候,臧和谷想起了要趕羊回家。他們把羊喚攏一點數,發(fā)現各自都丟失了一些羊。這兩人回去以后,財主問他們放羊的時候干什么去了。一個回答說當時在看書;另一個回答說當時在擲色子。兩個孩子丟羊的時候做的事雖然不同,但是他們丟失了羊的結果卻完全一樣。

  一個人從事某項工作,必須忠于職守,全神貫注,否則就容易出差錯。至于臧和谷是因為年紀幼小,渴望得到學習和娛樂的機會才引發(fā)了差錯,則當另作別論。

  勵志的歷史典故 9

  高價買鄰

  南朝時候,有個叫呂僧珍的人,生性誠懇老實,又是飽學之士,待人忠實厚道,從不跟人家耍心眼。呂僧珍的家教極嚴,他對每一個晚輩都耐心教導、嚴格要求、注意監(jiān)督,所以他家形成了優(yōu)良的家風,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待人和氣、品行端正。呂僧珍家的.好名聲遠近聞名。

  南康郡守季雅是個正直的人,他為官清正耿直,秉公執(zhí)法,從來不愿屈服于達官貴人的威脅利誘,為此他得罪了很多人,一些大官僚都視他為眼中釘、肉中刺,總想除去這塊心病。終于,季雅被革了職。

  季雅被罷官以后,一家人都只好從壯麗的大府第搬了出來。到哪里去住呢?季雅不愿隨隨便便地找個地方住下,他頗費了一番心思,離開住所,四處打聽,看哪里的住所最符合他的心愿。

  很快,他就從別人口中得知,呂僧珍家是一個君子之家,家風極好,不禁大喜。季雅來到呂家附近,發(fā)現呂家子弟個個溫文爾雅,知書達理,果然名不虛傳。說來也巧,呂家隔壁的人家要搬到別的地方去,打算把房子賣掉。季雅趕快去找這家要賣房子的主人,愿意出1100萬錢的高價買房,那家人很是滿意,二話不說就答應了。

  于是季雅將家眷接來,就在這里住下了。

  呂僧珍過來拜訪這家新鄰居。兩人寒暄一番,談了一會兒話,呂僧珍問季雅:“先生買這幢宅院,花了多少錢呢?”季雅據實回答,呂僧珍很吃驚:“據我所知,這處宅院已不算新了,也不很大,怎么價錢如此之高呢?”季雅笑了,回答說:“我這錢里面,100萬錢是用來買宅院的,1000萬錢是用來買您這位道德高尚、治家嚴謹的好鄰居的啊!”

  季雅寧肯出高得驚人的價錢,也要選一個好鄰居,這是因為他知道好鄰居會給他的家庭帶來良好的影響。所謂“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環(huán)境對于一個人各方面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我們應當萬分珍惜身邊的良師益友。

  勵志的歷史典故 10

  亡羊補牢

  從前有一個牧民,養(yǎng)了幾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趕進一個用柴草和木樁等物圍起來的羊圈內。

  一天早晨,這個牧民去放羊,發(fā)現羊少了一只。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有狼從窟窿里鉆了進來,把一只羊叼走了。

  鄰居勸告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他說:“羊已經丟了,還去修羊圈干什么呢?”沒有接受鄰居的好心勸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發(fā)現又少了一只羊。原來狼又從窟窿里鉆進羊圈,又叼走了一只羊。

  這位牧民很后悔沒有認直接受鄰居的勸告,去及時采取補救措施。于是,他趕緊堵上那個窟窿,又從整體進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實實的。

  從此,這個牧民的羊就再也沒有被野狼叼走過了。

  牧民的故事告訴我們:犯了錯誤,遭到挫折,這是常見的`現象。只要能認真吸取教訓,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繼續(xù)犯錯誤,遭受更大的損失。

  勵志的歷史典故 11

  唇亡齒寒

  晉獻公要出兵攻打虢(guo)國,首先必須經過虞國,但是他擔心虞國不肯答應借路。這時,晉國大臣荀息對獻公說:“您如果肯將垂棘(地名)所產的名貴玉石與屈產(地名,均屬晉國領土)所出的良馬奉送給虞國的國君,然后再向他借路,我想他是會答應的!

  晉獻公有些猶豫地說:“垂棘玉石是我祖?zhèn)鞯膶氊悾a寶馬是我心愛的坐騎啊。如果虞國國君收下了我的這兩件珍貴禮物,卻仍然不肯借路給我,那怎么辦?”

  荀息于是對獻公分析道:“虞國的國君如果不肯借路,他定然不敢隨便收下我們的禮物;如果他收下了玉石和寶馬,就一定會借路給我們。至于這兩件寶貝,您有些舍不得,這也不要緊,只不過是暫時寄存在那里罷了,遲早還是要歸還給您的。打個比方,我們將垂棘玉石放在虞國,就好比從內室移到了外室;而將屈產寶馬放到虞國,也就好比是從內馬圈牽到了外馬圈一樣。到時候,您如果要把這兩件寶貝取回來,那還不容易嗎?”

  一番話說得晉獻公如釋重負,于是決定按荀息的'計謀行事。

  虞國的國君見到這兩件稀世寶物后,有些動心,打算給晉國借路。這時,虞國大夫宮之奇出面勸阻說:“國君可不能這樣做呀!虢國是我們的鄰邦,他們與我國恰似一種唇齒相依的親密關系,如果嘴唇沒有了,牙齒是會挨凍的呀!長期以來,我們兩國在危難之際互相救助,這并不是什么互施思德,而完全是戰(zhàn)略上的互相需要啊。而今,您同意給晉國借路,讓其攻打虢國。如果晉國在今天消滅了虢國,我們虞國在明天就會被晉國吃掉,這該是多么危險的事啊!

  可是,虞國國君一心貪戀晉國的寶玉和良馬,聽不進宮之奇的勸阻,給晉國軍隊讓出了一條攻打虢國的必經之路。

  晉國憑借自己的國力強盛、兵強馬壯,很快就消滅了弱小的虢國。在班師回朝之際,又順便剿滅了毫無準備的虞國。為此,荀息專門去虞國找回寶玉和良馬,當面歸還給晉獻公。

  晉獻公望著失而復得的寶物,十分得意地說:“寶玉還是我原來的那一塊,沒有變樣;只是這馬又多長了一顆牙齒,比去年大一歲了!

  虞國國君為了貪圖眼前的一點小利,置國家利益于不顧,結果招致亡國的巨大災難,這個深刻的歷史教訓,是值得后人深思的。

  勵志的歷史典故 12

  樂羊子求學

  古時候有個叫作樂羊子的人,他娶了一位知書達理、勤勞賢惠的好妻子,她總是幫助和輔佐丈夫力求上進,做個有抱負的人。

  妻子常常跟樂羊子說:“你是一個七尺男子漢,要多學些有用的知識,將來好做大事,天天呆在家里或者只在鄉(xiāng)里四鄰轉悠一下,開闊不了眼界,長不了見識,不會有什么出息的。不如帶些盤纏,到遠方去找名師學習本領來充實自己,也不在活一世啊!”

  日子一長,樂羊子被說動了,就按照妻子的話收拾好行李出遠門去了。自從那天和樂羊子依依惜別后,妻子一天比一天思念自己的丈夫,記掛他在異鄉(xiāng)求學的情況,但她把這份惦念埋在心底,只是每天不停地織布干活來排遣這份心情,好讓樂羊子安心學習,不牽掛自己和家里。

  一天,妻子正織著布,忽然聽見有人敲門。她過去開了門一看,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站在面前的竟然是自己日夜想念的丈夫。她高興極了,忙將丈夫迎進屋坐下?墒求@喜了沒多久,妻子似乎想起了什么,疑惑地問:“才剛剛過了一年,你怎么就回來了,是出了什么事嗎?”樂羊子望著妻子笑答:“沒什么事,只是離別的日子太久了,我對你朝思暮想,實在忍受不了,就回來了!

  妻子聽了這話,半晌無語,表情很是難過。她抓起剪刀,快步走到織布機前“咔嚓咔嚓”地把織了一大半的布都剪斷了。樂羊子吃了一驚,問道:“你這是干什么?”妻子回答說:“這匹布是我日日夜夜不停地織呀織呀,它才一絲一縷地積累起來,一分一毫地變長起來,終于織成了一整匹布,F在我把它剪斷了,白白浪費了寶貴的'光陰,它也永遠不能恢復為整匹布了。學習也是一樣的道理,要一點點地積累知識才能成功。你現在半途而廢,不愿堅持到底,不是和我剪斷布一樣可惜嗎?”

  樂羊子聽了這話恍然大悟,意識到自己錯了,不由得羞愧不已。他再次離開家去求學,整整過了7年才終于學成而返。

  樂羊子妻以她的遠見和勇氣幫助丈夫堅定了求學的意志,而樂羊子也終于以驚人的毅力克服困難,堅持學習。這一切都告訴我們學習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們應該磨練自己的意志,不懈地努力。

  勵志的歷史典故 13

  法如深澗

  有一位名叫董閼(e)于的人被派往趙國的上地去任地方長官。

  董閼于初來乍到,他深入民間調查,訪探民俗民情、民心民意。這一天,他來到石邑山,只見山中有一條深澗,澗壁陡峭,像斧削,似城墻;澗深百丈,十分險要。于是董閼于找到在當地居住的人,問道:

  “這里有沒有人掉進過這深澗?”

  那里的人回答說:“沒有人掉進過。”

  董閼于又問:“不懂事的小孩子、白癡、聾啞、瘋癲及反常的人,有沒有掉進去過呢?”

  那里的人回答說:“也沒有!

  董閼于繼續(xù)問:“牛馬豬狗,有沒有掉進去過呢?”

  人們還是回答說沒有。

  董閼于想了想,說:“為什么不曾有人畜掉進這深澗里去呢?”

  那些人回答說:“這深澗十分陰森危險,誰要是進去了,那還能有性命嗎?因此無論誰,走到這深澗附近時,都萬分小心,要么繞道而行,誰也不敢去碰這個危險,連牲畜看到這深澗也止步不前的`。”

  董閼于豁然開朗,他深受啟發(fā)地拍手嘆道:

  “好啊,我能治理好我的臣民了。如果我制定嚴格的法制,又嚴厲地執(zhí)法毫不寬容,讓人們知道違法就如同掉進這萬丈深澗一樣有生命危險,那就誰也不會去觸犯法律了。這樣,我還有什么不能治理的呢?”

  聰明人總能從身邊的小事中受到啟發(fā),獲得智慧。掌權的人從危險的深澗聯想到執(zhí)法如山,可想而知,他日后必定政績卓著。

  勵志的歷史典故 14

  齊桓公見鬼

  春秋時代,齊國的國君齊桓公有一次在沼澤地里打獵,由齊相管仲親自為其駕車。突然間,桓公看見了一個鬼,他趕緊握著管仲的手,驚魂未定地問:“仲父你看到什么了嗎?”

  管仲如實相告:“我什么也沒有看到!

  齊桓公回宮以后,嚇得丟魂失魄,從此就病倒了,竟至幾天臥床不起。這時,有個名叫皇子告敖的讀書人,主動求見桓公,對他說:“這是您自己傷害了自己的身體,鬼怎么能傷害得了您呢?一個人的體內如果產生了怒氣并且郁結起來,那么他的魂魄就會游離于體外而使人精神恍惚;怒氣上升而不下降,人就會愛發(fā)脾氣;怒氣下降而不上升,人就會發(fā)生健忘;而如果這股怒氣不上不下,恰好郁結在身體的正中,它就會傷害心臟,這時人就要生病了。”

  齊桓公聽后,不禁半信半疑地問道:“那么,到底世間有沒有鬼呢?”

  皇子告敖肯定地回答:“有的!室內有鬼名叫履,灶房有鬼叫做髻(ji)。院子里的糞土堆上,有個叫雷霆的鬼住在那里;在東北方的墻腳下,時常有倍阿鮭(gui)蠪(long)一類的鬼出沒其間;在西北方的墻腳下,則有泆(yi)陽鬼安家;水中的鬼叫罔(wang)象,丘陵的鬼叫峷(xin),山上的鬼叫夔(kui),原野上的'鬼叫彷徨,而沼澤地里的鬼則叫委蛇(weiyi)!

  齊桓公趕緊追問:“那委蛇是怎樣的形狀呢?”

  皇子告敖形容說:“委蛇嘛,像車轂(gu)那么大,像車轅那么長,穿著紫衣裳,戴著紅帽子。委蛇特別不喜歡雷車發(fā)出的隆隆聲響,一聽到這種聲音就會抱頭而立。誰如果能見到委蛇,那就是將要成為霸主的一種先兆!”

  齊桓公聽了這一席話,頓時笑逐顏開。他興奮地說:“我所見到的正是你說的這種委蛇呀!”于是,他趕緊重整衣冠,與皇子告敖對坐交談。還不到一天的時間,齊桓公的病就不知不覺地好了。

  俗話說:“疑心生暗鬼!饼R桓公見鬼是一種心理病態(tài),皇子告敖用心理治療的方法,去滿足齊桓公的心理需要,使他的病不治而愈,這個故事是令人深思的。

  勵志的歷史典故 15

  粵人成仙

  粵地有個人,素來篤信神仙。他一天到晚朝思暮想的,就是修成正果,成仙升天,簡直到了癡迷的地步?墒且氤上桑惺裁撮T道呢?粵人想不出好辦法,很是苦惱。他想,成仙的人是少得很,但我這樣誠心,老天怎么還不選中我呢?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浫伺既粡囊槐緯械弥幸环N仙草,名叫靈芝,長得像蘑菇,顏色美麗,吃了它就可以成仙;浫烁吲d極了,就天天不辭勞苦地上山去四處搜尋,希望能在那多得數不清的植物中發(fā)現靈芝仙草。

  終于有一天,粵人照例上山尋找靈芝,翻山越嶺,疲憊不堪。正坐在一塊大石頭上休息,他忽然看到不遠處的一個爛樹樁上生著一個大蘑菇,這蘑菇有箱子那么大,葉子有九層,顏色就像金子一樣光彩四射!把,這就是靈芝吧,沒想到真讓我得到了,看來我是和神仙有緣哪!”粵人忘了疲勞,三步并作兩步奔過去把蘑菇采了下來帶回家去。這蘑菇其實并不是什么靈芝,只是山中常見的毒蘑菇,可粵人一心只想成仙,連這點常識都忘了。

  回到家里,粵人鄭重地對妻子說:“快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神奇的靈芝了,吃了它就可以成仙。我聽說成仙一定要有緣份,老天是不肯隨便讓人成仙的`?墒悄憧,這么難得到的東西都讓我得到了,我一定是個有緣之人,很快就會成仙了!”于是粵人齋戒了三天,還天天沐浴焚香,徹底清潔自己,以示對神仙的虔誠。三天之后,粵人恭恭敬敬地捧出蘑菇,將它煮熟。他興奮地想:“馬上要成仙了!”夾起一大塊蘑菇就往口里送。這一吃可糟了,他馬上感到腹痛難忍,腸子好像要斷掉一樣。他倒在地上滾了幾滾,就氣絕而亡了。

  粵人的兒子聽到這邊有動靜,忙過來看看情況。他平時受粵人的影響很深,也是一心想做神仙,整天無所事事地做白日夢。這會兒,他見到父親死了,想了想對母親說:“我聽說成仙的人,一定要脫去人的形骸。人就是為形骸所累所以才成不了仙。現在,我的父親已經脫去他的形骸成仙了,這不是死。”說完,他便去吃那剩下的蘑菇,很快便走了父親的老路,中毒死了?墒腔浫思依锲渌娜诉是對成仙執(zhí)迷不悟,不加思索地又去爭吃蘑菇,結果無一例外地全都被毒死了。

  本來明明是毒蘑菇,這并不是難以辨認的東西,卻偏偏被粵人一家堅信不疑地認為是靈芝,就是因為他們總是幻想僥幸地撞大運,白白地獲得好處,這真是利令智昏。要想過上好日子,只有靠自己踏踏實實勞動才是一條靠得住的途徑,否則就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勵志的歷史典故 16

  晏子責燭雛

  齊景公非常喜歡捕鳥,他常常將捕獲的各種各樣的鳥養(yǎng)起來賞玩,還專門指派了一個名叫燭雛的人主管捕鳥的事。

  有一天,燭雛不小心,讓捕獲的鳥飛走了。于是齊景公十分生氣,他大發(fā)雷霆,準備殺掉燭雛。晏子知道這件事后,趕緊跑來見齊景公。他對齊景公說:

  “燭雛犯了罪,請讓我來一一列舉他的罪狀,然后大王按他的罪過來處死他吧!

  景公同意了晏子的請求。

  于是晏子派人把燭雛叫來,當著齊景公的面歷數燭雛的罪狀,說:

  “大王派你專門看管鳥,你卻粗心大意讓鳥飛掉,這是第一條罪狀;你使大王因為鳥飛掉的緣故而殺人,讓大王背上殺人的.名聲,這是第二條罪狀;如果讓別的諸侯王聽到這件事,認為我們的大王把鳥看得比人命還重,從此壞了大王威望,這是第三條罪狀!

  晏子一口氣列舉了燭雛三大罪狀后,請齊景公處決燭雛。

  齊景公在晏子斥責燭雛罪狀的時候早已醒悟過來,他擺擺手說:

  “不要殺了,不要殺了,寡人盛怒之下差點做了錯事。多虧愛卿指點。”

  就這樣,齊景公不但沒有殺燭雛,還向他表示歉意。同時又向晏子表示感謝。

  足智多謀的人在正面批評可能無濟于事的情況下,往往采取側面迂回的辦法取得成功。

  勵志的歷史典故 17

  魯嬰泣衛(wèi)

  春秋時代,魯國有個城門衛(wèi)士的女兒名叫魯嬰,生得聰明伶俐,多愁善感,富于同情之心。這天,是個月朗星稀的夏夜,一群少女聚集在月光下,唱歌跳舞講故事。大伙兒正玩得十分開心的時候,魯嬰卻躲到一旁去偷偷地哭了起來。

  她的一位好朋友發(fā)現了以后,以為發(fā)生了什么事,便走過去悄悄地問魯嬰:“你到底是為什么事而傷心哭泣呢?”

  魯嬰睜開淚眼,望了望好朋友,然后說:“白天我聽人家說,衛(wèi)國王子的品行不好,喜歡打仗,缺少愛心,當時我心里就很不是滋味。剛才大伙兒在講故事時,我又想起了這件事,所以就哭了!

  這時,早已圍上來的一群姑娘們都爭著來勸慰她:“衛(wèi)國王子的品行不好,這跟我們魯國有什么相干?再說打仗,那是諸侯間的爭王爭霸,你一個平民家的女兒,管得了嗎?為這些不著邊際的事情瞎操心,真是犯不著!”

  魯嬰聽了這番話,很不以為然。她說:“我的想法跟你們不同。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前幾年,有個宋國的大司馬打了敗仗,逃亡時經過魯國,他的馬就將我家好好的.菜園子踩了個亂七八糟,使我家平白無故地遭受了損失。去年,越王勾踐為復仇而攻打吳國,魯國國君為了討好越王,就在民間搜尋美女去獻給他,結果將我的姐姐選中了。后來,我的哥哥前往越國去探視姐姐,又在中途被吳越混戰(zhàn)的將士所殺害……”

  說到這里,魯嬰早已泣不成聲,難以自持了,圍在一旁的姑娘們也難過得一個個低下了頭。過了一會兒,魯嬰才停止了哭泣,繼續(xù)說道:“這兩件事告訴我,打起仗來是沒有國界的,遭殃的首先是老百姓,F在,衛(wèi)國的王子又是這樣喜歡打仗,而我卻只剩下一個弟弟了,說不定哪一天災禍又會突然降臨到我們姐弟頭上,這又怎么能不讓我擔心害怕呢?”

  魯嬰從自家的不幸遭遇中,悟出了世間萬物互相聯系、互為因果的哲學道理,并據此對事物的發(fā)展方向作出判斷,這絕不是“杞人憂天”,而是未雨綢繆的科學態(tài)度。

  勵志的歷史典故 18

  三個和尚

  山上有座小廟,廟里有個小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經、敲木魚,給觀音菩 薩案桌上的凈水瓶添水,夜里不讓老鼠來偷東西,生活過得安穩(wěn)自在。

  不久,來了個長和尚。他一到廟里,就把半缸水喝光了。小和尚叫他去挑水,長和尚心想一個人去挑水太吃虧了,便要小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兩個人只能抬一只水桶,而且水桶必須放 在扁擔的中央,兩人才心安理得。這樣總算還有水喝。

  后來,又來了個胖和尚。他也想喝水,但缸里沒水。小和尚和長和尚叫他自己去挑,胖和尚挑來一擔水,立刻獨自喝光了。從此誰也不挑水,三個和尚就沒水喝。

  大家各念各的經,各敲各的木魚,觀音菩薩面前的.凈水瓶也沒人添水,花草枯萎了。夜里老鼠出來偷東西,誰也不管。結果老鼠猖獗,打翻燭臺,燃起大火。三個和尚這才一起奮力救火,大火撲滅了,他們也覺醒了。

  從此三個和尚齊心協力,水自然就更多了 !度齻和尚》是根據中國民間諺語改編而成的,通過三個和尚沒水吃、寺廟失火、三個和尚齊心協力救火直至后來三人合作吊水的情節(jié),既批評了“三個和尚沒水吃”這種社會上存在的落后思想,又提倡了“人心齊,泰山移”的社會新風尚,與現實生活緊密。

【勵志的歷史典故】相關文章:

勵志的歷史典故04-19

勵志的歷史典故7篇04-19

勵志的歷史典故【實用9篇】12-06

勵志的歷史典故(匯編7篇)05-12

經典歷史典故精選08-26

(精選)經典歷史典故07-24

歷史的典故05-21

經典的歷史典故05-30

歷史典故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