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歷史典故(16篇)
有關歷史典故 篇1
春秋時期,子路問孔子:“衛(wèi)君想請你幫他理政,您將先做什么?”孔子說:“先正名分。”子路說:“老師,您太迂腐了,名分有什么好正的?”孔子說:“你真魯莽。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教化不興,教化不興則刑罰不當,刑罰不當則老百姓不知所措。所以要先正名”。后以“名正言順”謂作事理由正當而充分, 含有理直氣壯的意思。
有關歷史典故 篇2
有關先禮后兵的歷史典故
曹操成氣候之后,派人去瑯琊接父親曹嵩。曹嵩路過陶謙那里的時候,陶謙招待了他,并且派張頜帶軍護送。護送的當天晚上,寄宿在一古廟,張頜及其軍士睡在外面保護,恰巧天下雨,士兵有怨言,生了搶奪曹家輜重之心,結果曹嵩被殺。
曹操以陶謙縱容手下殺害父親,想報殺父之仇,起兵討伐。陶謙勢力小,求助于孔融,結果孔融救他沒救成,也被困了。孔融手下太史慈單槍匹馬殺出城,求助劉備相救。劉備于是去找公孫瓚借了3000兵,來救孔融。
曹操得到信,大怒,欲討伐劉備。曹操的謀士郭嘉說了這么句話:劉備遠來救援,先禮后兵,主公當用好言答之,以慢備心,然后進兵攻城,城可破也。
用先禮后兵造句
1) 看到黑鷹死了,黑豹心中暗笑,平時黑鷹就是個偽君子,還想先禮后兵簡直可笑,只有他才適合掌管黑鷹鐵騎。
2) 走吧,算算時間也差不多了,咱們去迎迎吳縣令,今兒個咱們要虎口拔牙,前面不免便要恭敬些,這叫先禮后兵,對不對?
3) 對啊!不過我心照不宣從來都是以德服人,等我先給他來個先禮后兵,講到他服,講到他自愿把裝備送給我們?yōu)橹?
4) 面對‘冰雕’昱王爺‘冷颼颼’地關懷與問候,我們悲催的湛鈺童鞋一次又一次咬腫了牙齦,秉著‘先禮后兵’的策略,屈服了。
5) 雖然此刻奈克羅斯兵敗,阿坎眾將士群情振奮,個個躍躍欲試,以圖殺敵立功,索里爾仍堅持先禮后兵。
6) 假如客戶是無緣無故藉詞拖、賴付款的話,業(yè)務人員也不要生氣,設法先將怒火壓下,然后,采取“先禮后兵”。
7) 其實我當上副班長以來,全班就沒有一個人服我,我也是想著靠說服教育和仁義來感化他們,所謂先禮后兵就是這個道理。
8) 我軍的原則是先禮后兵,向敵軍展開攻擊。
9) 我軍采取先禮后兵的策略,向敵軍展開政策攻心。
10) 平津戰(zhàn)役中,為了保護天津人民的生命財產,我軍先禮后兵,勸告守敵接受和平解決,在敵人拒絕投降以后才發(fā)起進攻。
11) 我軍采取先禮后兵的策略,向敵軍展開政策攻擊。
12) 同學之間有點矛盾,就說什么先禮后兵之類的話,未免有點小題大做了吧!
13) 西方列強同清政府開戰(zhàn)前,洋鬼子每每“先禮后兵”,發(fā)個照會,編一套理由,提一堆要求,讓清政府刻期照辦。
14) 支代表隊在個小時比賽里,通過“知書答禮”“先禮后兵”“身體力行”“言之有禮”等環(huán)節(jié),展示中國人知書達理、崇文求美的良好素養(yǎng)。
15) 中國人是喜歡先禮后兵的,并不是軟弱可欺,而是一種君視臣下的氣勢。
16) 暴君在襲擊我們的國家之前,是不會先禮后兵的.
17) 不過得先禮后兵,先推行懷柔政策不得要領之后,就可以用這句話,讓對方的狡辯無處藏身。
18) 不過名女網(wǎng)友先禮后兵,先贊美郝龍斌剛毅木訥、忠厚老實,最后卻加了句“我媽覺得你人還不錯,但鞋墊應該再加高一點”,讓現(xiàn)場有點小尷尬。
19) 首先,中國在對菲律賓進行和善的,友好的談判,以先禮后兵的.路數(shù),已經(jīng)跟菲律賓談完這個階段的事情,沒有到刀兵相見,中國不會出兵。
20) 你服不服?別怪我不給你機會,勞資向來是先禮后兵,最后暴戾恣睢。
21) 呵呵,既然你不明白我的意思,那我們只好先禮后兵了。
22) 我這招叫先禮后兵,在說話的同時我已經(jīng)掂了掂手上的鎮(zhèn)鬼銅璽,等到出其不備,我就狠狠的拍上去。
23) 上官老弟先禮后兵,向吳天星一再曉以大義,言明用過之后一定奉還。
24) 中國出戰(zhàn)的信息往往來源于空穴來風的小道消息?姑涝埠、抗美援越也好等,都是先有小道消息,這既是中國先禮后兵的套路,也是基于中國被動戰(zhàn)爭的落后戰(zhàn)略思想形成的,中國總是希望對方知趣、希望對方知難而退。中國總是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決戰(zhàn),這是真的!
有關歷史典故 篇3
分香賣履
曹操臨終前,留下《遺令》說:“我的婢妾和歌舞藝人都很辛苦,讓他們住在銅雀臺(遺址在今河北臨漳縣西南二十公里鄴城遺址內),好好安置他們,在臺正 堂上放六尺床,掛上靈帳,早晚上食物供祭,每月初一、十五兩天,從早至午,要向帳中歌舞奏樂。你們要時時登上銅雀臺,看望我西陵的墓地。余下的香可分給諸 夫人,不用它祭祀。各房的.人無事做,可以學著制作帶子、鞋子賣!
后以“分香賣履”喻臨死不忘妻妾,唐朝詩人羅隱在《鄴城》中寫到:“英雄亦到分香處,能共常人較幾多!彼纬排钋逭赵凇督鹗浐笮颉吩裕骸叭」P作詩,絕筆而終,殊無分香賣履之意。”
有關歷史典故 篇4
【岳飛與荷葉粉蒸肉】
在杭州的夏季時令菜中,荷葉粉蒸肉是杭州傳統(tǒng)名菜。
岳飛被害后,人們用各種方式祭奠哀吊。老百姓買了老酒和葷素菜肴到岳飛墳上祭祀。
某日,有人途中用紙包著的熟肉紙包破了,他就順手在西湖里摘了張新鮮荷葉,將肉包起來,祭畢回家,將肉連荷葉包在一起蒸后食用,啊,奇怪,發(fā)現(xiàn)荷葉包著的'肉,味道更清香可口,傳來傳去,后來人們都用此法將荷葉包肉供奉岳飛了。
飯店酒樓知道后,都用新鮮荷葉包肉加上多種佐料,制成了荷葉粉蒸肉。就這樣,相傳了數(shù)百年,召集已成為夏令時節(jié)杭州的一道傳統(tǒng)名菜。
有關歷史典故 篇5
綽號之中見端倪
北宋大臣王珪的綽號是“三旨宰相”,他執(zhí)掌大權16年,守成而已,少有建樹。王珪為官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此公很會顧惜體面,其表現(xiàn)堪稱標準的三部曲——“取圣旨”、“領圣旨”、“已得圣旨矣”。至于袒露私衷,獨抒己見,絕對不是王珪的'風格。
這樣的人還有很多。民國期間,譚延闿在主持當時行政院會議時,常閉目養(yǎng)神,對討論的問題不置可否,人稱“三不主義”,即“不負責,不建言,不得罪人”。
有關歷史典故 篇6
【岳飛墓前的四奸像】
人們在杭州西湖岳王廟里的岳飛墓前游覽、憑吊的時候,在追憶岳飛抗金的壯麗業(yè)績的同時,總是要對四個面向岳墓而跪的鐵鑄四奸像咒罵一番。然而,這四奸像的鑄造簡史是怎樣的呢?
宋、元時期,岳飛墓前還沒有群奸像,最早出現(xiàn)于明朝中期,是浙江都指揮使李隆在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命令工匠鑄造的。當時鑄造的只是秦檜和其妻王氏及萬俟卨三個,也不是鐵鑄的,而是銅鑄的。這三個銅鑄的奸像都赤身裸體、反剪雙手跪在岳墳前。
由于人們熱愛忠良,憎惡奸佞,銅奸像經(jīng)常遭到砸擊和敲打,長此經(jīng)往就破爛不堪了。明萬歷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浙江按察副使范來,鑒于銅像破不成形,就令人重新鑄造,還增添了迫害岳飛要犯張俊的奸像。
范來調離浙江以后,浙江巡撫王汝訓將張俊、王氏兩奸像拋沉于西湖中,又把秦檜、萬俟卨兩奸像移跪于岳王廟前。明萬歷三十年(公元1602年),范來再次來浙江任提刑按察使,他發(fā)現(xiàn)原來他令人鑄造的岳墳前面的四奸像沒有了,就不惜解囊捐獻,又重新鑄造。這樣,秦檜、王氏、萬俟卨、張俊四奸像再度跪在岳飛墓前。
約在明末清初的時候,岳飛墓前曾經(jīng)一度出現(xiàn)了五個鐵奸像,新增加的就產參與謀害岳飛的重要罪犯羅汝輯。到了清雍正年間,五奸鐵像又破損,王氏的鐵頭已被打落在地。
鑒此浙江總督李衛(wèi)又重鑄了四奸像。乾隆年間四奸像又毀,浙江巡撫熊學鵬又再鑄,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就是乾隆年間鑄的。
岳墓前的四奸像給予我們揭示了一條真理:凡是做過有益于人民的.事的人,永遠受到人民的敬仰。凡是做過有害于人民的事的人,將永遠受到歷史的審判,被人們唾棄!
有關歷史典故 篇7
【岳母刺字】
民族英雄岳飛系我國家喻戶曉、人人崇敬的歷史人物,其愛國的胸懷激勵著一代代青年。歌頌岳飛的英雄事跡在民間廣為流傳,其中傳頌岳母刺字的故事也極為流行。
但是岳母刺字的故事,歷史上卻查無依據(jù)。宋人的筆記和野史均無記載,包括岳飛的曾孫岳珂所著的《金陀革編》也沒有記錄。
岳母刺字始見于元人所編的`《宋史本傳》,書云:“初命何鑄鞠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但書中未注明此四字出自岳母之手。
至明朝中葉,岳飛的故事開始廣為流傳。成化年間創(chuàng)作的《精忠記》,也僅提及岳飛背脊有“赤心救國”字樣。
在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熊大本的《武穆精忠傳》記有岳飛見湯陰家鄉(xiāng)有人因生活所迫,聚嘯山林,為自勉和勉人,乃去錢請工匠在背上深刺“盡忠報國”四字。
明末,由李梅草創(chuàng),馮夢龍改定的《精忠旗傳奇》,內稱:“史言飛背有‘精忠報國’四大字,系飛令張憲所刺”。如若這樣,“精忠報國”是岳飛成為大將后,命部將張憲刺的。
“岳母刺字”,最早見于清乾隆年間,杭州錢彩評《精忠說岳》,該書第22回,回目“結義盟王佐假名,刺精忠岳母訓子”。
內容為,岳飛不受楊么的使者王佐之聘,其母恐日后還有不肖之徒前來勾引岳飛,倘若一時失察受惑,做出不忠之事,英名就會毀于一旦。于是禱告上蒼神靈和祖宗,在岳飛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字。
該書敘述岳母刺字時,先在飛脊背上,用毛筆書寫,再用繡花針刺就,然后涂以醋墨,使永不褪色。描述得具體而詳細。
但有些學者認為,紋身刺字是一門特技,有嚴格的操作程序和技巧,絕非一般常人所能。岳母乃家庭婦女,不可能具有這種技藝,顯然是作者按照元、明有些傳記中有岳飛背上刺字的記敘,加以想象發(fā)揮,藝術加工構造的。
因此,岳飛脊背上有否刺字?所刺何字?是誰之手刺的?尚是個難解之謎。
有關歷史典故 篇8
寄人籬下
典故:在南京建都的'南朝時張融一貫主張寫作要有自己的獨創(chuàng)性,形成自己的風格。他在一篇文章的序言中寫道,大丈夫做文章應當像孔子刪編《詩》、《書》、制定《禮》《樂》那樣,而不能一味寄人籬下,模仿別人。
有關歷史典故 篇9
《三國志魏志呂布傳》上說:“布有良馬名曰赤兔”《三國演義》的描述就更清楚了。赤兔馬是董卓從西涼帶來的寶馬良駒。董卓為了拉攏年輕將領呂布,就把這匹馬送給了他。呂布得馬后果然殺了原來的主人丁原,投奔到董卓的門下,當了他的義子。后來,這匹馬跟隨呂布大展神威。但在白門樓,因為劉備的一句話,曹操痛殺呂布,赤兔寶馬也就歸了曹操。也是機緣巧合,關羽為了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暫時投靠了曹操。曹操十分愛惜關羽的人才。也想仿效董卓“寶馬贈英雄”。但關羽終究不是呂布,他接受了赤兔,也是為了更快地找到劉備。從此以后,赤兔馬和青龍偃月刀就成為了關羽的代表形象。當關羽敗走麥城,被東吳殺害后,赤兔馬又為馬忠所得?蛇@次它不再順從著跟隨新主人,絕食而亡,跟隨舊主關羽而去了。
劉備的盧馬
的盧馬是額上有白色斑點的馬,古人認為這種馬妨主。劉備憑的盧馬脫險,被傳誦為義馬救主。后一般以“的盧馬”形容快馬。辛棄疾《破陣子》:“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歷史典故
這匹馬原為劉表手下降將張武所有,后來張武造反,走投無路的劉備正好以同為皇室宗親的身份與劉表認了親戚并投靠劉表,這個時候便主動請纓親征。等到短兵相接,劉備望見張武坐騎“極其雄俊”,大為贊賞贊曰:“此必千里馬也”,趙云即時領會了主公的意圖,挺槍而出,“不三回合”,便斬將奪馬。等到凱旋班師,劉表見了這匹馬,也禁不住贊不絕口。劉備正愁無一報答劉表,于是欲將此馬送給劉表。不料,劉表謀士蒯越認為此馬“眼下有淚槽,額邊生白點,名為‘的盧’,騎則妨主!边說“張武騎此馬而亡”就是證明,嚇得劉表趕緊找借口還給了劉備,于是這匹戰(zhàn)馬又跟隨了劉備。劉表的幕賓伊籍將此馬“妨主”的`消息透露給了劉備,劉備卻不予采納。后來蔡瑁欲設計謀害劉備,伊籍又向劉備報信,劉備慌忙從酒席中逃走,騎上的盧卻是慌不擇路走錯了路,結果便來到了檀溪。前是闊越數(shù)丈的檀溪后是追兵,劉備在這個時候才想起伊籍的盧妨主的勸告,一邊瘋狂地抽打著的盧一邊大叫:“的盧,的盧!今日妨吾!”那馬忽然從水中涌身而起,一越三丈,飛上對岸,完成了的盧最富傳奇意義的演出。這之后劉備更加不相信“的盧妨主”的預言了,對這匹救命的寶馬無限珍愛,后來出兵入蜀之際因見龐統(tǒng)坐騎老弱,為了顯示自己對龐統(tǒng)的重視而將自己珍愛的寶馬的盧贈送給了龐統(tǒng)。誰知龐統(tǒng)無福消受,剛騎上的盧便被敵人當作劉備在落鳳坡被亂箭射死,從此后的盧馬也失去了蹤跡.
釋源:《三國志》裴松之注!度龂臼裰鞠戎鱾鋫鳌罚骸扒G州豪杰歸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陰御之!迸崴芍⒁妒勒Z》:“備屯樊城,劉表禮焉,憚其為人,不甚信用。曾請備宴會,蒯越、蔡瑁欲因會取備,備覺之,偽如廁,潛遁出。所乘馬名的盧,騎的盧走,墮襄陽城西檀溪水中,溺不得出。備急曰:‘的盧,今日危矣,可努力!谋R乃一踴三丈,遂得過!
有關歷史典故 篇10
解放初,莊行有個小橋村,不知何年代起,被風水先生相中為“三元不敗”的風水寶地.一天,有兩個風水先生帶了羅盤來到小橋村,都想定塊“來龍秀地”.看見村頭歌聲嘹亮,紅旗招展,翻身農民們正在大搞春耕.這兩個風水先生見狀,搖頭嘆息:“風水本無靈,不可再騙人.”說罷,將手中羅盤往橋上狠狠一摔,碎片橫飛.從此,該小橋便呼為“碎盤橋”.
有關歷史典故 篇11
有關歷史典故 篇12
自毀長城
典故:在南京建都的`南朝宋大將檀道濟,因為名聲太高,左右部將又都驍勇善戰(zhàn),皇帝很不放心,在一些大臣的挑撥,把他騙到京城建康(今南京)想除掉他。檀道濟被關進大牢,兩眼瞪得像火把一樣,又氣又恨一口喝下一斛酒(一斛能裝五斗米),大吼道:“你們這樣做是自毀你們的萬里長城啊!”
有關歷史典故 篇13
事例內容
戰(zhàn)國初期,秦國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方面都比中原各國落后。公元前361年,秦國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決心發(fā)憤圖強,于是委派商鞅實施變法。
商鞅起草了一系列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就想了一個辦法,他叫人在都城的南門豎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下命令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就賞十兩金。”
不一會兒,南門口圍了一大堆人,大家議論紛紛,人們都說:“這根木頭誰都拿得動,哪兒用得著十兩賞金?準是有人在開玩笑呢!贝蠡飪耗闱莆,我瞧你,就是沒有一個上去扛木頭的。商鞅知道老百姓還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賞金提到五十兩。正在大伙兒議論紛紛的時候,人群中有一個人把木頭扛起來就走,一直搬到北門。商鞅立刻兌現(xiàn)了他的諾言,賞給扛木頭的人五十兩金。這件事立即傳了開去,一下子轟動了秦國。老百姓都說:“商鞅的命令不含糊!庇辛诉@種信任基礎,商鞅的.新法得到了有效的貫徹和執(zhí)行。
自從商鞅變法以后,秦國的農業(yè)生產增加了,軍事力量也強大了,各方面實力逐步超過了其它各國,于是才有了后來的吞并六國,一統(tǒng)華夏。
有關歷史典故 篇14
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
孔子在前往齊國的路上,突然聽到有人在哭,聲音顯得很悲哀。孔子對駕車的人說:“這哭聲,雖然聽起來很悲哀,卻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聲啊!”
于是,趕著馬車尋聲到前面,前進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個不尋常的人,身上掛著鐮刀,系著白帶,在那里失聲痛哭,然而卻不是哀喪之哭。
孔子于是下車,上前問道:“先生,請問您是什么人呢?”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孔子問:“您現(xiàn)在并不是服喪的時候,為何會哭得這樣悲傷呢?”丘吾子哽咽地說:“我此生有三個過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覺悟到,但已經(jīng)是追悔莫及了。”孔子便問:“您的三個過失,可以讓我聽聞嗎?希望您能告訴我,不要有什么隱諱啊!鼻鹞嶙颖吹卣f:“我年輕時喜歡學習,可等我到處尋師訪友,周游各國回來后,我的父母卻已經(jīng)死了,這是我第一大過失;在壯年時,我侍奉齊國君王,然君王卻驕傲奢侈,喪失民心,我未能盡到為人臣的職責,這是我第二大過失;我生平很重視友誼,可如今朋友間卻離散斷絕了,這是我第三大過失!鼻鹞嶙佑盅鎏毂瘒@道:“樹木想要靜下來,可是風卻刮個不停;兒子想要奉養(yǎng)父母,父母卻不在了。過去了永遠不會再回來的,是年齡啊;再也不能見到的,是父母啊!就讓我從此辭謝這個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盡了。
孔子很感嘆地對弟子們說:“你們應記著此事,這足以作為我們的借鑒啊!”
智慧小語: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愿,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xiāng)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墒菂s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xiàn)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一定要抓緊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陰。
登堂入室
孔子的弟子子路,為人剛勇,一日在孔家彈瑟,瑟聲中帶有殺氣,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歡,又不便發(fā)作,就不滿道:"子路彈瑟的本領已經(jīng)登上廳堂,但尚未能進入內室.他為何要在我家彈瑟啊?無聊!"孔子的眾弟子一聽老夫子對子路不滿,馬上就改變對子路的看法和態(tài)度,越來越鄙視他.
“登堂入室”表示已達到一定的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師專授指點。共有兩個啟示:在別人家里最好安份些;對于頭兒,要懂得投其所好才是啊!
三子之志
孔子往北游到了農山,子路、子貢和顏淵陪從在旁?鬃酉蛩拿嫣魍艘粫,長嘆一口氣說:“唉,你們幾個談談各自的志向吧,我將從中選擇!
子路于是走到前列說:“我希望用白羽裝飾起來的箭,把弓扯得像滿月一樣;用赤羽裝飾起來的旗幟,像日色一樣的燦爛。嗚鐘擊鼓的進軍號響徹云霄,旌旗鋪滿大地。我獨當一面出來抵抗,一定能夠拔下敵人的旗幟,占領廣闊的土地,大奏凱歌!笨鬃勇犃苏f:“你真是勇敢過人啊!”子貢也走到了前列來說:“我希望齊國和楚國在廣闊的原野上打起來,兩國的防御工事可以相互瞭望得到,兩國兵馬揚起的塵土飛揚在一起,彼此拔出刀來,扭結在一起。于是我穿上白色的衣裳,戴上白色的帽子,在齊楚之間陳述自己的意見,把戰(zhàn)爭導致的利害關系加以推論,以解決兩國的兵患!笨鬃勇犃苏f:“你真是能言善辯啊!”顏淵卻避而不答,孔子問:“怎么唯獨你沒有志愿呢?”顏淵回答說:“文、武兩方面的事,他們已經(jīng)說了,我還要說什么呢?”孔子說:“各人談各人的志向,你還是談談吧!鳖仠Y于是回答說:“聽說香草和臭草不是藏在一個器皿里,堯王和桀王不領導一個國家,因為不是同一個類別。我愿得遇圣明的君主,幫他施行禮治,以禮樂教育、感化百姓。使他們在城市里不必設防,兩國邊境不越境,將兵器鑄為農器,把軍馬放在平原大澤中去,百姓們沒有怨女曠夫的憂思,國家沒有戰(zhàn)爭的災難。那么,子路的勇力、子貢的辯巧,也就沒有用武之地了。”孔子聽了嚴肅地說:“你真是有德行啊!”子路問:“夫子您選擇哪一個呢?”孔子說:“不損害財力,不危害百姓,又沒有浮夸的話,就要推顏淵了。”
智慧小語:子路驍勇善戰(zhàn),希望披上鎧甲,迎戰(zhàn)于敵軍,凱旋而歸;子貢善辯,希望游說兩國之間,以辯才解決爭斗;顏淵愿以德輔佐圣王,以禮樂治國,希望百姓們安居樂業(yè),變兵器為農器,永離戰(zhàn)火硝煙。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立志需要謹慎,立志的方向與目標,應以利他為出發(fā)點。一旦選擇錯了方向,會將自己的人生引入歧途。
侃侃而談
在周代的等級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當于下大夫.孔子是個一舉一動都力求合乎周禮的人。他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在家鄉(xiāng),他顯得溫和恭順,好像不會說話;在朝見場合,卻長于談論,有些謹慎罷了;在朝廷上,國君不在之時,他與同級官員說話,侃侃而談,理直氣壯;同上級說話,和顏悅色;君主來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
“侃侃而談”指不慌不忙地談著。
有關歷史典故 篇15
奉城高橋鎮(zhèn)有座石拱橋,建于明永樂六年.相傳當?shù)赜袀鄉(xiāng)紳外出,有人問他出生何處?他說高橋.那人又問高橋有多高?他夸耀說:“初一跌下去,月半咚聲響.”此事傳到乾隆皇帝那里,引起游興,欲下江南看高橋.船從淀山湖進黃浦江直駛奉賢,途徑得勝港.乾隆問:“此處何地?”侍從答道:“此乃得勝港.”乾隆一聽“得勝”兩字,大悅,即令回朝.乾隆中途回朝可樂煞高橋鄉(xiāng)紳,慶幸免卻一場欺君殺身大禍.
有關歷史典故 篇16
【歷史典故】相關文章:
經(jīng)典歷史典故02-19
歷史典故07-02
經(jīng)典的歷史典故10-09
經(jīng)典歷史典故03-23
歷史的典故06-14
(精選)經(jīng)典歷史典故07-24
經(jīng)典的歷史典故05-30
經(jīng)典的歷史典故【精選】05-30
常州歷史典故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