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jié)的傳說故事合集6篇
寒食節(jié)的傳說故事1
相傳春秋戰(zhàn)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xù)續(xù)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shù)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zhí)政后,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墒,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墒,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愿見他,已經(jīng)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后,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jīng)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尸體哭拜一陣,然后安葬遺體。
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jié),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薄白阆隆笔枪湃讼录墝ι霞壔蛲呏g相互尊敬的稱呼,據(jù)說就是來源于此。
寒食節(jié)的傳說故事2
寒食節(jié)源于周代的禁火舊制。當時有逢季改火的習慣。春末出火,在這之前告戒人們禁止生火,要吃冷食。舊時寒食節(jié)主要吃粥。據(jù)《荊楚歲時記》記載:“去冬節(jié)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麥粥!
另外還有“桃花粥”,這是唐代漢族寒食節(jié)的食物,流行于河南洛陽地區(qū)。《廣群芳譜》中說:當?shù)孛耖g在寒食節(jié),采摘鮮桃花,配上好米煮成粥,味道鮮美,富于營養(yǎng)。這個風俗一直流行到明末。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寄扇》一出就有這樣的唱詞:“三月三劉郎到了,攜手兒下妝樓,桃花粥吃個飽!
寒食節(jié)有什么禁忌
1、禁火,禁煙,其實這也是寒食節(jié)的習俗,在這一天是不允許生活做飯的,每一戶人家都要吃了冷的食物。古時候在這一天要是生火的話就是對神靈的不敬,是會有災難降臨的。
2、禁止在墓地拍照,寒食節(jié)也有和清明一樣的掃墓活動,只是清明對于大眾來說了解的比較多。掃墓是對先祖的祭拜所以不允許在墓地拍照,在墓地拍照被認為是一種不敬的行為,可能會引來不好的怪罪。
3、寒食節(jié)期間禁忌買鞋,鞋與“邪”諧音,這段期間和清明期間一樣都是陰氣比較重的日子,買鞋回去的`話相當于是把邪氣帶回家。
4、忌在床頭掛風鈴,即便是從前就掛著的也要在寒衣節(jié)這一天摘下來。因為風鈴是容易招來鬼怪的器物,人們在睡覺的時候又往往是最容易招來鬼怪入侵的時刻。
寒食節(jié)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
1、清明果
在清明節(jié)前后制作的一種食物,果形似餃子,但味道截然不同,外皮用鼠鞠草或艾草做成,餡有韭菜、雞蛋、豆腐干等。
2、青團
一種用草頭汁來做成的綠色糕團,清甜甘香,軟糯可口,帶有艾葉香氣。吃青團主要是流行于江南一帶的清明節(jié)、寒食節(jié)等節(jié)日,是漢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食品。
3、潤餅菜
又稱潤餅、嫩餅菜,是春卷的一種,發(fā)源于泉州,而后流行于臺灣、福建地區(qū)。每到清明時節(jié),泉州人有吃“潤餅菜”的食俗。據(jù)說,這是古時寒食節(jié)食俗之遺風。
4、青精飯
又稱烏飯、烏米飯、烏稔飯,用糯米染烏飯樹法之汁煮成的飯,顏色烏青,為寒食節(jié)的食品之一。每年三月初三,畬族人家家戶戶煮“烏稔飯”,并饋贈漢族的親戚朋友,久而久之,當?shù)氐臐h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時食“烏稔飯”的習俗。
5、寒食粥
寒食節(jié)日期間,百姓家家不許動煙火,需備麥粥等冷食,借此紀念,這寒食粥便是因寒食節(jié)而流傳下來的節(jié)日飲食。
寒食節(jié)的傳說故事3
1、寒食節(jié)的傳說故事
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饑。后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封賞有功之臣。唯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逼其下山。誰知介子推母子寧愿被燒死也不肯出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綿山改名為介山,并修廟立碑。同時,還下令在介子推遇難的這一天,“寒食禁火”,舉國上下不許燒火煮食,只能吃干糧和冷食。
古代的人們都非常崇敬介子推的氣節(jié),“寒食禁火”的習俗,被后人流傳下來,形成了寒食節(jié)這個特殊的紀念節(jié)日。專家表示,寒食節(jié)是在清明節(jié)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jié)的活動延續(xù)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
2、寒食節(jié)是為了紀念誰
春秋初期的晉國,內(nèi)亂不已,晉國公子重耳為避禍,出國逃亡19年,嘗盡了人世間的艱辛。在這顛沛流離的逃亡途中,介子推一直追隨重耳,不離左右。有一次,他們斷炊絕糧,陷入困境,介子推割下了自己腿上的肉,供重耳食用充饑。后來重耳回國,做了晉國國君,史稱晉文公。接著,晉文公對一直跟隨自己逃亡的臣僚論功行賞,唯獨把介子推給忘了。介子推也不向晉文公邀功請賞,而且更不恥與那些挾功求祿的勢利之人同朝為臣,就帶著母親隱居到今山西介休縣內(nèi)的綿山。晉文公知道后,追憶起介子推的忠誠,十分后悔,就親自去請介子推下山。介子推卻躲起來,堅決不肯與晉文公見面。為了逼介子推出山,晉文公就下令火焚綿山。不料介子推守志不移,寧愿被火燒死,也不肯出山,結果他與母親雙雙抱樹而死。文公見燒死了救命愛臣,疼痛不已,就把介之推葬于綿山,修祠立廟,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
唐玄宗順應民意,頒詔將寒食節(jié)拜掃展墓編入《開元禮》中,并定為全國法定長假。
3、寒食節(jié)的來歷
寒食節(jié)的源頭,應為遠古時期人類的.火崇拜。古人的生活離不開火,但是,火又往往給人類造成極大的災害,于是古人便認為火有神靈,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后再重新燃起新火,稱為改火。改火時,要舉行隆重的祭祖活動,將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燒,稱為人犧。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來的禁火節(jié)。
禁火節(jié),后來又轉(zhuǎn)化為寒食節(jié),用以紀念春秋時期晉國的名臣義士介子推。傳說晉文公流亡期間,介子誰曾經(jīng)割股為他充饑。晉文公歸國為君后,分封群臣時卻忘記了介于推。介子推不愿夸功爭寵,攜老母隱居于綿山。后來晉文公親自到綿山恭請介子推,介子推不愿為官,躲藏山里。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結果介子推抱著母親被燒死在一棵大樹下。為了紀念這位忠臣義上,于是在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要吃冷食,稱為寒食節(jié)。
寒食節(jié)特點
1、節(jié)日形成早。源于春秋時,介之推被焚于介休綿山。晉文公下令在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到唐代時已形成全國性法定節(jié)日,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形成最早的節(jié)日。
2、延續(xù)歷史長。距今二千六百四十年,期間各歷史時期、節(jié)日期限不等,先后有五日、百五日、一月、三日和二、五、七日,最后變?yōu)橐蝗铡?/p>
3、文化內(nèi)涵深。由尊崇介之推忠君愛國,功成身退的奉獻精神,清正廉明的政治抱負,隱不違親的孝道品德發(fā)展為聚民心、凝國魂,體現(xiàn)中華民族根祖文化的重要節(jié)日。并形成餳、青精飯等系列養(yǎng)生長壽的寒食食品。
4、節(jié)日活動多。拜掃展墓、禁煙、祭祖、寒食、插柳、踏青、蹴鞠、秋千、賞花、斗雞、饋宴、詠詩等。
5、流傳地域廣。由介休,太原郡到全國各地乃至海外(如高昌國自唐代起將三月九日定為寒食節(jié))。
寒食節(jié)的傳說故事4
秦朝末年,劉邦終于打敗霸王贏得天下。
劉邦衣錦還鄉(xiāng)時,想去雙親的墓上去祭拜,卻因為連年的戰(zhàn)爭,使得一座座的墳墓上長滿雜草,他無法找到自己父母的`墳墓。
劉邦非常的難過,雖然部下也幫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黃昏的時候還是沒找到他父母的墳墓。
最后劉邦從衣袖里拿出紙,撕成許多小碎片,緊緊捏在手上,然后向上蒼禱告說:“父母在天有靈,我將把這些紙片,拋向空中,如果紙片落在一個地方,風都吹不動,就是父母墳墓!
說完劉邦把紙片向空中拋,果然有一片紙片落在一座墳墓上,不論風怎么吹都吹不動,劉邦跑過去仔細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
后來民間的百姓,也和劉邦一樣每年的清明節(jié)都到祖先的墳墓祭拜,并且用小土塊壓幾張紙片在墳上,表示這座墳墓是有人祭掃的。
寒食節(jié)的傳說故事5
寒食節(jié)是什么時候,這個問題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很多人連寒食節(jié)是什么節(jié)日都不知道,又怎么知道寒食節(jié)哪天這個問題呢?所以我現(xiàn)在就告訴你,寒食節(jié)是哪一天吧。
寒食節(jié)的具體日期,古俗講究在冬至節(jié)后的一百零五天(在4月5日左右),F(xiàn)在山西大部分地區(qū)是在清明節(jié)前一天過寒食節(jié)。榆社縣等少數(shù)地方是在清明節(jié)前兩天過寒食節(jié)。垣曲縣還講究清明節(jié)前一天為寒食節(jié),前二天為小寒食。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為一人!碧拼娙吮R象這首《寒食》詩,所言即是寒食節(jié)的來歷“子推綿山焚身”的'故事。相傳此俗源于紀念春秋時晉國介之推(姓介名推,又稱介子推,之為虛詞,子為敬稱)。當時介之推與晉文公重耳流亡列國,割股(即大腿)肉供文公充饑。文公復國后,之推不求利祿,與母歸隱綿山。文公焚山以求之,之推堅決不出山,抱樹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綿山,修祠立廟,并下令于之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中國過往的春祭都在寒食節(jié),直到后來改為清明節(jié)。但韓國方面,仍然保留在寒食節(jié)進行春祭的傳統(tǒng)。
寒食節(jié)的傳說故事6
一、重耳流亡
春秋時期,晉國內(nèi)亂,晉惠公登基后,害怕公子重耳威脅到他的君位,就派刺客刺殺重耳。從此,重耳走上了流亡之路。重耳踏上流亡之路時已經(jīng)43歲,按理說,算是垃圾股了,基本沒有指望能東山再起,再當國君了。所以,追隨重耳的也就有介子推、狐偃等幾個人了。
二、介子推割肉做湯
流亡的日子很不好過,一路上風餐露宿、顛沛流離,還要躲避追殺,一行人狼狽不堪。有一次,一個叫頭須的隨從,偷走了重耳一行人的糧食。重耳饑餓難耐,眼看就要暈死過去。為了讓重耳活命,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一塊肉,與采摘的野菜一起,煮成肉湯給重耳吃。重耳大為感動,承諾有朝一日輝煌騰達時,一定好好報答重耳。
三、寧落一群,不落一人
重耳歷盡千辛萬險,終于當上國君,就是大名鼎鼎的的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晉文公執(zhí)政后,對那些曾追隨他四處流亡的功臣們大加封賞。連偷糧食的頭須都有份兒。卻獨獨忘掉了有肉湯之恩的.介子推。介子推倒是不在意,但是鄰居解張憤憤不公,賦詩一首掛在城門上。詩中說:有龍于飛,周遍天下。五蛇從之,為之丞輔。龍反其鄉(xiāng),得其處所。四蛇從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死于中野。晉文公看了詩,很是懊悔慚愧。召見介子推,想要賞賜金銀珠寶。可是,介子推羞于如此接受獎賞。帶著老母,不辭而別,登上綿山,隱居起來。
四、介子推之死
晉文公親自率眾人前往綿山尋訪。誰知那綿山山深樹密、重巒疊嶂,無處可尋。晉文公求人心切,聽信小人之言,下令三面燒山,留下一面做通道,希望能逼迫介子推出山。誰知,介子推母子寧死不從,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終究不見二人出山。后來,有人在一棵干枯的柳樹下發(fā)現(xiàn)了母子的尸體。介子推后背堵著柳樹樹洞,樹洞中好像有什么東西。掏出一看,是一片衣襟,衣襟上用血書提示一首: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五、寒食節(jié)的由來
晉文公悲痛萬分,為了表達思念和歉意,下令將綿山改名為介山。同時下令,在介子推遇難這一天,舉國上下,寒食禁火,這就是寒食節(jié)的來歷。古人非常重視寒食節(jié),人們要把上一年傳下來的火種全部熄滅,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鉆燧取新火,作為新一年的起點,謂之"改火"。寒食節(jié)在清明節(jié)的前一天。這一天,人們不能開火做飯,吃一些蒸餅、飯團、鴨蛋等事先準備好的冷食。
【寒食節(jié)的傳說故事】相關文章:
寒食節(jié)的傳說故事11-04
寒食節(jié)的傳說故事02-18
寒食節(jié)的傳說故事解析02-22
寒食節(jié)的傳說故事集錦04-21
寒食節(jié)的傳說故事6篇11-05
寒食節(jié)的傳說故事(6篇)11-06
寒食節(jié)的傳說故事2篇02-23
寒食節(jié)的傳說故事由來09-18
寒食節(jié)的傳說故事5篇02-24
寒食節(jié)的傳說故事(集錦6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