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會評課稿匯編4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評課稿編寫工作,評課有利于幫助和指導教師不斷總結(jié)教學經(jīng)驗,形成教學風格,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那么問題來了,評課稿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云南的歌會評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云南的歌會評課稿1
今天,我們語文組集體觀摩了楊老師的教學錄像《云南的歌會》,看完后感慨萬千。
回顧語文界,我們的語文課堂發(fā)生很大的變化,從以教師為主導到以學生為主體,從重視教師體現(xiàn)教師的教學到重視學生表現(xiàn)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可以說,語文教學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最根本的一點,語文,一定要讓學生學到真正的知識,這才是改變的根本目的。
曾經(jīng),我們的課堂是教師滿堂灌,學生學得昏昏呼呼;曾經(jīng),我們的課堂追求學生的活躍,課堂好像成了學生的舞臺,教師只是配角……于是,語文又向新的方向變化,我們的課堂又漸漸回歸。在我看來,最好的語文課堂就是學生學得踏實起勁,有收獲,這就是“樸素的課堂,精彩的瞬間”。
而楊老師執(zhí)教的《云南的歌會》,讓我欣賞完后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我自己一直在追求的理想課堂終于在現(xiàn)實中浮出水面,讓學生或者說讓聽者在課堂上感悟到生活,提高人文素養(yǎng),這應是語文追求的境界。在樸素的課堂上感受到瞬間的精彩。
于細微中感悟文章語言
在學生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教師敏銳而明確地讓學生掌握該掌握的信息,課堂環(huán)節(jié)的開展很順利,請看教師精彩引導的語言:
我們不防再來靜靜地默讀文章,從細節(jié)中和字句中去發(fā)現(xiàn)其中的意思,別忘了在你有感覺的地方劃一劃,寫一寫。
于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細細地默讀課文,去發(fā)現(xiàn)他們眼中的發(fā)現(xiàn),去認識文章帶給他們的認識。當然,他們果然發(fā)現(xiàn)了:
“第五段第六行……聲音極其輕柔,我覺得這里既有聲音,又很有意境,還帶給人很舒服的感覺,讓我很想去那個地方看看、聽聽。”
在看了以后,在品味了以后來讀文章,讀出文章的字字句句,學生讀,學生評,學生再讀,學生再評,教師再評,全班一起來讀。在讀的環(huán)節(jié)學生漸漸領悟情感,融聲音于情感中,用聲音來傳達他們領悟到的情感。于是,漸漸領悟文章的主題:無拘無束的生命。
云南的歌會評課稿2
李老師這堂課著眼于“本色語文、詩意語文、和諧語文”教學,認真貫徹了新《課程標準》“主動、互動”的課改精神,注重學生的“參與、合作、探究”,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我聽了以后深受啟發(fā),獲益匪淺。
我認為,這節(jié)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引領學生走進課文的意境中。
沈從文先生的這篇散文,描繪了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字里行間洋溢著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贊賞。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筆調(diào)中汩汩流淌而出。為了讓學生有切身的感受,李老師課前就教學生唱云南民歌《猜調(diào)》、奧運會上歌曲《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并在導入時告訴學生,云南的民間歌唱活動幾乎滲透到了生活中的各個領域,甚至“打官司”也是唱歌。這樣,師生關系融洽了,學生也先有了感性的認識,為理解課文內(nèi)容打下了基礎。
二是學習方式的自主、探究與合作性。
信息傳遞是個動態(tài)的過程,傳統(tǒng)的講授法即由教師單向灌輸?shù)姆绞,這節(jié)課已經(jīng)摒棄了,單純的談話式的'雙向交流也有所突破,教師更多的采用了討論式和以自主、探究方式為主的綜合交流,使得課堂教學中的信息交流多層次、多方位、多通道地進行,更多的展示機會讓給了學生。教師創(chuàng)造了和諧的學習氛圍,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整體感知課文的時候,李老師沒有馬上讓學生說出文中所寫的三個場合,而是先讓學生討論、交流前面學的三首歌分別可以放到哪個場合去唱,自然而然地概括出“山野對歌”、“山路漫歌”、“村寨傳歌”三個場合。
三是注重朗讀。
本文是一篇極富情趣的散文,作者對“山野對歌”部分的演唱者、“山路漫歌”部分的優(yōu)美環(huán)境和趕馬女孩以及“村寨傳歌”的空前盛況都進行了濃墨重彩的工筆描繪。李老師用師生對比朗讀的方法讓學生體味年輕女人的野性美;引進《邊城》中對翠翠的描寫與文中對趕馬女孩的描寫對比朗讀,讓學生體味趕馬女孩的天性美,等等。課堂上書聲瑯瑯,既活躍了氣氛,又調(diào)動了學生情緒,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是重視詞句的品味。
散文教學中,品味語言應該是很重要的內(nèi)容。李老師在課后反思時說:“閱讀教學是基于體驗的世界融合!痹谡n堂教學時,她也確實是這樣做了。她先自己示范,“蹬個十來下就可平梁,還悠游自在若無其事”中“就”能否換成“才”,“還”字能否省略,引領學生談看法。然后要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讀、品品。教會了學生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能力。
當然,就我個人的觀點,我覺得這堂課還有些地方值得商榷。一是李老師讓學生在預習時提出了問題,并進行了歸納,但后來教學時并沒有以這些問題組織教學,與其這樣,不如就不把學生的這些問題單列出來。二是李老師在教學中經(jīng)常提到沈從文,我認為有些零散,可以集中介紹,以強化學生的認識。另外,文中有些字如“龍吟鳳噦”的“噦”、“辟疫免災”的“辟”等,單獨拎出來講講比較好,可以讓學生掌握得更扎實一點。
李老師說,教研活動也是基于體驗的世界融合,同一篇文章有不同的教法。我想,如果我們在教學中都能像李老師那樣尊重學生,尊重編者,尊重作者,尊重自己,那么我們的教學一定會有自己的特色,效果也一定會很好。
云南的歌會評課稿3
作為一名學習者,我靜靜地欣賞和聆聽了陳老師的《云南的歌會》。陳老師根據(jù)文本的特質(zhì)和學生的閱讀需求,選擇適宜的教學內(nèi)容,運用適當?shù)慕虒W方法,營造適度的探究氛圍,體現(xiàn)了語文課程的性質(zhì),關注了學生的生命成長,體現(xiàn)了新課程理念。下面我主要從三個關鍵詞語來談一談我對這堂課的感悟。
第一個關鍵詞語:精準地解讀
《云南的歌會》是一篇極富情趣的散文,字里行間洋溢著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欣賞與贊美。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都在作者抒情的筆調(diào)中汩汩地流淌而出。王榮生教授說:“一堂好的語文課,主要的標志就是教學內(nèi)容正確并使學生有效地獲取相應的經(jīng)驗。”語文教學就是要從言語的層進入文化的層面再從文化的層面進入言語的層面,在言語和文化之間走一個來回,從而引領學生智慧詩意的言語人生。要達成這樣的`理想狀態(tài),準確的文本解讀關鍵。《云南的歌會》是民風民俗單元的開篇之作,對傳承文化,浸潤學生心靈具有典范作用。陳老師執(zhí)教的《云南的歌會》,關注的是云南的歌會文字背后的生命,她引導學生細品山野對歌、山路漫歌、村傳歌三個歌會,去積累語言,習得方法,去體味云南人民淳樸本色的美和天人合一的生命狀態(tài)。這堂課學生們既欣賞到云南別具特色的歌會,又懂得了歌唱也是生命行走的一種方式,要學做生活的歌者,在喧囂的塵世間應該讓清風明月走進心靈,讓勞心苦形的生命重新吐露嫩綠的枝芽,即使是卑微平凡的生命也可以鮮活滋潤地挺立于天地之間!
第二個關鍵詞語:平等地對話
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教科書編者和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葉瀾教授說:“好的課堂應該是向求知方向挺進的旅行,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xiàn)美麗的通道和意外的驚喜。”課堂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陳老師關注學情,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和個體差異,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質(zhì)疑、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以品味語言為核心,以語文活動為載體,以訓練學生聽、說、讀、寫為目的,引導學生在讀、品、悟中含英咀華,去感受沈從文先生精妙的文章布局和獨特地語言風格,以積累語言,習得方法,體悟情感,浸潤心靈,從而實現(xiàn)語文課程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tǒng)一。學生們在平等地對話、碰撞、交流中促使預設的目標高效達成,讓課堂成為師生心靈共舞的精神家園。
第三個關鍵詞語:生命的成長
沈從文先生的散文如一杯香醇的酒,一字一詞總關情,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有聲有色的民俗風情畫卷。教學的過程是塑造生命的過程,在課堂上要為提升學生的生命質(zhì)量營造溫暖的氛圍,搭建有利于學生生命成長的平臺。陳老師以生為本,珍視學生的閱讀體驗,選擇適合學生的閱讀視角,關注學生的生命成長。課堂上,學生活動充分,對話平等,氣氛融洽,聽者不只看老師的精彩表現(xiàn),更關注了學生在課堂中的成長。比如陳老師善于運用溫暖的語言多元化地評價學生,通過自評、生生互評、師生互評等方式讓學生在讀中品,在品中悟,悟中評,以達到析形象,明方法,悟情感的目的。同時,陳老師還關注學生在活動中的討論、探究、對話和互動的狀態(tài),善于捕捉動態(tài)生成點,真正踐行了讓師生的生命在語文課堂上美麗的成長。
可能由于本文篇幅較長和地域文化差異等原因,學生對云南的民風民俗不太了解,在品讀的角度、深度和效度上還不夠完美,但正是這些真實的遺憾讓我們看到了一堂原生態(tài)的語文課,這樣的課才是最本真的語文課。
有人說:“語文是寫給生活的情書,是流向生活的河流,是暗夜許給未來的眼睛。它詩意地棲息在生活中,融合在師生的生長過程中,共同建構(gòu)一種自然美好的生活。教育,即生長。精彩的課堂生成源于全面地了解學情,源于準確而個性地解讀文本,源于充分而靈動的預設。愿我們都能做一名純粹而幸福的語文教師,讓課堂真正成為心靈對話、智慧碰撞、生命生長的巨大磁場!
云南的歌會評課稿4
周文如老師是我校的一名語文骨干教師,今天再聽她執(zhí)教《云南的歌會》一課,甚感親切自然。
《云南的歌會》是一篇不太好上的課文,我自己上的時候感覺要講的東西很多、學生對文章的熱情度不是很高、課堂難以有更多的生成、課文挖掘的深度不夠,但周老師仿佛輕車熟路,輕輕松松就化解了我的問題。她的不同凡響有這么幾個方面:
一、教態(tài)從容老練,周老師講課時的手勢、聲音、語氣語調(diào)、表情眼神都是那么富有鼓動性、感召力,而且面帶微笑,極具親和力,所以每一個坐在她的課堂里的人不得不被她吸引,走神是不可能的。
二、教學流程自然,有序推進,版塊清晰,各環(huán)節(jié)之間能注意上遞下承,環(huán)環(huán)相扣。比如周老師先借用《劉三姐》中對歌的一段視頻來激趣導入——唱歌在云南人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那么都會有哪些人在唱歌?在哪里唱歌?以什么樣的形式來唱歌?這三個問題一拋,文章的思路就出來了,周老師在黑板上用不同的顏色一展示,學生立即就大致把握住了這篇課文。理清思路的環(huán)節(jié)好了之后如何引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周老師說:“云南的歌會可謂是時時唱,處處唱,人人唱,那它到底有怎樣的魅力呢?下面請大家到三幅畫面中去找找你嘴喜歡的細節(jié),讀一讀,品一品。”所以課堂的設計非常自然輕松,不知不覺中就化解了一個個難點、重點。就某一環(huán)節(jié)來說也很注意設計,如體會文章主旨這個環(huán)節(jié),老師沒有生硬的讓學生說說這篇文章的主題,而是從會歌人的表現(xiàn)中讓學生來談談他們的精神風貌,學生自然想到“很有活力”,老師也順手引入沈從文先生的一段文字,正是用來解讀“活”字的——鮮活生動,未經(jīng)世俗目光浸染過的純樸自然、未被現(xiàn)代快節(jié)奏生活扭曲的自然天性,就是熱愛生活,歌唱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學生對主題的理解非常的到位。
三、注重語文課的`朗讀,一堂課下來,朗讀多達七、八次,形式也多樣,尤其是值得體會、交流的地方,周老師都采用讀一讀的方法來化解疑惑。四、關注細節(jié),注重課堂生成。一堂好課雖然需要預設,需要把握基本的程序和環(huán)節(jié),但它更多地表現(xiàn)在動態(tài)性、靈活性、調(diào)適性和創(chuàng)新性上。周老師自身語文功底好,課堂語言生動活潑,課堂駕馭能力強,所以學生臨場的“意外”老師都能通過有效的途徑把它們一一解決。所以整堂課條理清晰而內(nèi)容豐富,又不失趣味。
開設公開課并非為了一決高下,比出個三六九等,而是為了搭建平臺,開展教學研討,通過這么一個活動,相互取長補短。即使公開課上暴露了一些問題,也不是什么羞愧的事,,恰恰是一件好事,為大家今后的課堂教學提供一些經(jīng)驗和教訓,所以任何一堂公開課都應該是有意義,有價值的。
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jīng)常開展的活動。今天小編推薦的這篇云南的歌會評課稿,希望對大家的教學有所幫助,同時也歡迎您的補充和建議。
【云南的歌會評課稿】相關文章:
云南的歌會評課稿12-19
云南的歌會評課稿11-07
云南的歌會評課稿集合02-14
云南的歌會評課稿4篇12-19
云南的歌會評課稿(4篇)12-19
云南的歌會評課稿集合4篇01-02
八年級語文《云南歌會》評課稿07-26
八年級語文云南歌會評課稿07-26
八年級語文下冊《云南的歌會》評課12-18
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