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經(jīng)典心理學小故事必備
經(jīng)典心理學小故事必備1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叫聲連天。
幾天過去,老人難以忍受。
于是,他出來給了每個孩子10美分,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謝意!
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仍然來了,一如既往地嬉鬧。
老人再出來,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5美分也還可以吧,孩子仍然興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2美分,孩子們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
他們向老人發(fā)誓,他們再也不會為他玩了。
在這個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簡單,他將孩子們的內(nèi)部動機“為自己快樂而玩”,變成了外部動機“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縱著美分這個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縱了孩子們的行為。
德西效應在生活中時有顯現(xiàn)。
比如,父母經(jīng)常會對孩子說:“如果你這次考得100分,就獎勵你100塊錢”、“要是你能考進前5名,就獎勵你一個新玩具”等等。家長們也許沒有想到,正是這種不當?shù)?獎勵機制,將孩子的學習興趣一點點地消減了。
在學習方面,家長應引導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增進孩子對學習的情感和興趣,增加孩子對學習本身的動機,幫助孩子收獲學習的樂趣。
家長的獎勵可以是對學習有幫助的一些東西,如書本、學習器具,而一些與學習無關的獎勵,則最好不要。
經(jīng)典心理學小故事必備2
去過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陀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并不在同一個廟里,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彌樂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丟三拉四,沒有好好的管理賬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著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后香火斷絕。
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里,由彌樂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面無私,錙珠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中,廟里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其實在用人大師的眼里,沒有廢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貴寶劍,摘花飛葉即可傷人,關鍵看如何運用。
經(jīng)典心理學小故事必備3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
他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里隨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
過了一段時間,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跡又發(fā)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現(xiàn)在真的成為了班上的佼佼者。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呢?
正是“暗示”這一神奇的魔力在發(fā)揮作用。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接受這樣或那樣的心理暗示,這些暗示有的是積極的,有的是消極的。
媽媽是孩子最愛、最信任和最依賴的人,同時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
如果是長期的'消極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會使孩子的情緒受到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其心理健康。
相反,如果媽媽對孩子寄予厚望、積極肯定,通過期待的眼神、贊許的笑容、激勵的語言來滋潤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來的成果就會有多大。
經(jīng)典心理學小故事必備4
小豬太胖了,圓滔滔的身體讓它不能跟同伴們一起玩,連走路都吵著說累,小豬決定減肥,朋友們也資助小豬一起減肥,各人決定用跳繩的要領來資助小豬減肥。
小狗和小貓展示著給小豬看,它們一上一下的跳的特別漂亮,小貓還跳了個花樣呢!小豬看著也覺得特此外好玩,急遽湊上前去說:“我也要玩、我也要玩。”
可小豬從來沒跳過跳繩,剛一蹦起來就被繩子纏住,“撲通”一聲摔在了地上,“哎呦——哎呦——疼死我了!毙∝i哀嚎著。
坐在地上的小豬說什么也不愿起來,小豬說:“我可不想在被繩子絆倒,疼死我了!
小豬不愿意在去學跳繩,朋友們對小豬說:“如果你做事情因為受一點苦就中途而廢,那你永遠都只是一只肥胖的小豬,我們可不愿意和一只胖豬做朋友!
小豬可不想失去朋友,更不想成為一只被人譏笑的`胖豬,在朋友們的勉勵和資助下,小豬學會了跳繩,現(xiàn)在小豬不僅是一個跳繩妙手,照舊一只漂亮的小豬,小豬在朋友們的資助下,減肥樂成,而且這次加入的運動跳繩角逐上還獲得了第一名。
經(jīng)典心理學小故事必備5
有一位表演大師上場前,他的弟子告訴他鞋帶松了。大師點頭致謝,蹲下來仔細系好。等到弟子轉(zhuǎn)身后,又蹲下來將鞋帶解松。有個旁觀者看到了這一切,不解地問:
“大師,您為什么又要將鞋帶解松呢?”大師回答道:“因為我飾演的是一位勞累的旅者,長途跋涉讓他的鞋事松開,可以通過這個細節(jié)表現(xiàn)他的勞累憔悴!
“那你為什么不直接告訴你的`弟子呢?”
“他能細心地發(fā)現(xiàn)我的鞋帶松了,并且熱心地告訴我,我一定要保護他這種熱情的積極性,及時地給他鼓勵,至于為什么要將鞋帶解開,將來會有更多的機會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說啊!
人一個時間只能做一件事,懂抓重點,才是真正的人才。
經(jīng)典心理學小故事必備6
習得性無助效應最早有奧弗米爾和西里格曼發(fā)現(xiàn),后來在動物和人類研究中被廣泛探討。簡單地說,很多實驗表明,經(jīng)過訓練,狗可以越過屏障或從事其他的行為來逃避實驗者加于它的電擊。但是,如果狗以前受到不可預期(不知道什么時候到來)且不可控制的電擊(如電擊的中斷與否不依賴于狗的'行為),當狗后來有機會逃離電擊時,他們也變得無力逃離。而且,狗還表現(xiàn)出其他方面的缺陷,如感到沮喪和壓抑,主動性降低等等。
狗之所以表現(xiàn)出這種狀況,是由于在實驗的早期學到了一種無助感。也就是說,它們認識到自己無論做什么都不能控制電擊的終止。在每次實驗中,電擊終止都是在實驗者掌控之下的,而狗會認識到自己沒有能力改變這種外界的控制,從而學到了一種無助感。
人如果產(chǎn)生了習得性無助,就成為了一種深深的絕望和悲哀。因此,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應把自己的眼光在開闊一點,看到事件背后的真正的決定因素,不要使我們自己陷入絕望。
經(jīng)典心理學小故事必備7
證人,在我們的認識里,通常都是提供一些客觀的證據(jù)的人,就是把自己親眼看到、親耳聽到的東西如實地講出來的人。然而,心理學研究證明,很多證人提供的證詞都不太準確,或者說是具有個人傾向性,帶著個人的觀點和意識。
證人對他們的證詞的信心并不能決定他們證詞的準確性,這一研究結果令人感到驚訝。心理學家珀費可特和豪林斯決定對這一結論進行更深入的研究。為了考察證人的證詞是否有特別的東西,他們將證人的記憶與對一般知識的記憶進行了比較。
他們讓被試看一個簡短的錄象,是關于一個女孩被綁架的案件。第二天,讓被試回答一些有關錄象里內(nèi)容的問題,并要求他們說出對自己回答的信心程度,然后做再認記憶測驗。接下來,使用同樣的方法,內(nèi)容是從百科全書和通俗讀物中選出的一般知識問題。
和以前發(fā)生的一樣,珀費可特和豪林斯也發(fā)現(xiàn),在證人回憶的精確性上,那些對自己的回答信心十足的人實際上并不比那些沒信心的人更高明,但對于一般知識來說,情況就不是這樣,信心高的人回憶成績比信心不足的.人好得多。
人們對于自己在一般知識上的優(yōu)勢與弱勢有自知之明。因此,傾向于修改他們對于信心量表的測驗結果。一般知識是一個數(shù)據(jù)庫,在個體之間是共享的,它有公認的正確答案,被試可以自己去衡量。例如,人們會知道自己在體育問題上是否比別人更好或更差一點。但是,目擊的事件不受這種自知之明的影響。例如,從總體上講,他們不大可能知道自己比別人在記憶事件中的參與者頭發(fā)顏色方面更好或更差。
經(jīng)典心理學小故事必備8
一次,我們幾位同學去拜訪大學時的老師。老師問我們生活得怎么樣。一句話勾出了大家的滿腹牢騷,大家紛紛訴說著生活的不如意:工作壓力大呀,生活煩惱多呀,做生意的商戰(zhàn)不順呀,當官的仕途受阻呀……一時間,大家仿佛都成了上帝的棄兒。老師笑而不語,從房間里拿出許許多多的杯子,擺在茶幾上。這些杯子各式各樣,有瓷器的,有玻璃的,有塑料的,有的杯子看起來高貴典雅,有的杯子看起來簡陋低廉……老師說:“都是我的學生,我就不把你們當客人看待了。你們要是渴了,自己倒水喝吧!
我們說得已經(jīng)口干舌燥了,便紛紛拿了自己中意的杯子倒水喝。等我們手里都端了一杯水時,老師講話了,他指著茶幾上剩下的`杯子說:“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你們挑選去的杯子都是最好看最別致的杯子,而像這些塑料杯就沒有人選中它!蔽覀儾⒉挥X得奇怪,誰都希望手里拿著的是一只好看的杯子。
老師說:“這就是你們煩惱的根源。大家需要的是水,而不是杯子,但我們有意無意地會去選用好的杯子。這就如我們的生活——如果生活是水的話,那么,工作、金錢、地位這些東西就是杯子,它們只是我們用來盛起生活之水的工具。杯子的好壞,并不能影響水的質(zhì)量,如果將心思花在杯子上,你哪有心
情去品嘗水的苦甜,這不是自尋煩惱嗎?
經(jīng)典心理學小故事必備9
有兩個和尚分別住在相鄰的兩座山上的廟里。兩山之間有一條溪,兩個和尚每天都會在同一時間下山去溪邊挑水。不知不覺已經(jīng)過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沒有下山挑水,右邊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過頭了。"便不以為然。哪知第二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還是沒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樣,直到過了一個月,右邊那座山的和尚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
于是他便爬上了左邊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當他看到他的老友正在廟前打羅漢拳時。他十分好奇地問:"你已經(jīng)一個月沒有下山挑水了,難道你可以不喝水嗎?"左邊這座山的和尚指著一口井說:"這五年來,我每天做完功課后,都會抽空挖這口井。如今,終于讓我挖出水,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時間練我喜歡的羅漢拳了。"
我們常常會忘記把握下班后的時間,挖一口屬于自己的井,培養(yǎng)自己另一方面的實力。這樣在未來當我們年紀大了,我們還依然會有水喝,而且還能喝得很悠閑。
經(jīng)典心理學小故事必備10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蒙古的部落使者到中國來,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金壁輝煌,把皇帝高興壞了。可是這部落大使不厚道,同時出一道題目給皇帝: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
皇帝想了許多的辦法,請來全國最好的珠寶匠檢查那個金色小人,稱重量,看做工,所有測量辦法的結果都是一模一樣的。怎么辦?使者還等著回去匯報呢。泱泱大國,不會連這個小事都不懂吧?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說他有辦法;实蹖⑹拐哒埖酱蟮,老臣胸有成足地拿著三根稻草分別插入三個金的耳朵眼……插入第一個金人的耳朵里,這稻草從另一邊耳朵出來了。第二個金人的`稻草從嘴巴里直接掉出來,而第三個金人,稻草進去后掉進了肚子,什么響動也沒有。老臣說: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使者默默無語,答案正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最有價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說的人的人。老天給我們兩只耳朵一個嘴巴,本來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的。善于傾聽,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質(zhì)。
經(jīng)典心理學小故事必備11
有一天,湯普森的老爺爺正在熟睡中,突然被窗外一陣陣尖銳的打鬧聲音給吵醒了,老爺爺不得不立即起床看看外面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以便確認自己是被怎樣煩人的“事件”給打擾了。
老人打開房門一看,才知道原來是幾個頑皮的小孩正在往他的屋頂上扔石頭,原來,小孩們似乎是在比賽看誰扔上屋頂?shù)氖瘔K更多一些。
湯普森老爺爺感到很氣憤,但是他知道自己不能對這些小屁孩發(fā)脾氣,因為那樣只能適得其反,說不定惹怒了這幫熊孩子以后,過幾天他們就會比賽用石頭打自己的窗戶玻璃。
湯普森老爺爺略微思索了一下,便踱著步子走到了小孩兒們面前,贊許道:小家伙們,你們真熱鬧,在玩什么呢?哦呵,扔石塊,“知道了還問?”一個頑皮的孩子一邊扔著石塊一邊接話道。
真棒!不過,這也算不得什么。我現(xiàn)在有一個更好玩的主意,不僅能比賽還能贏錢,不知道有人是不是感興趣?這下湯普森老爺爺成功的吸引住了小孩兒們的注意力,并成功的掉起了大家的胃口。
小孩們圍到他身邊,迫不及待的問道:是什么好玩的?快說、快說!
湯普森老爺爺微笑著從自己兜里面掏出一個硬幣,說到:誰能夠把石頭屋頂而不掉下來,我就給他一個50美分的'硬幣。
湯普森爺爺剛說完,小孩兒們就開始興致勃勃的往屋頂扔起了石頭,在扔了一會兒之后,終于有兩個高個子的小孩兒挑戰(zhàn)成功,湯普森老爺爺把硬幣給了他們。
之后,又從兜里面掏出了一個10美分的硬幣,說道:現(xiàn)在規(guī)則改了,誰成功的往屋頂扔上石塊而不掉下來,給10美分。
小孩們有些遲疑和不解,但是還是繼續(xù)的往屋頂扔石塊,過了好一會兒之后,小孩們已是大汗淋漓,終于又有兩個小孩挑戰(zhàn)成功,獲得10美分。
湯普森老爺爺這次又從兜里面掏出來一個5美分的硬幣,對著大家說,聽著,現(xiàn)在規(guī)則又改了,現(xiàn)在大家只要挑戰(zhàn)成功我就會給他5美分,大家繼續(xù)挑戰(zhàn)吧!
這一次,小孩們,不樂意了,“憑什么獎勵又變少了?”
湯普森爺爺微笑著說:雖然是少了點,但是也是獎勵嘛!你們快扔吧,我很喜歡看到你們挑戰(zhàn)成功的樣子,快扔給我看!湯普森老爺爺后面的語氣幾乎變成了一張央求。
但是小孩們并不買賬,“憑什么扔給你看?規(guī)則說改就改,你還一次獎勵比一次少,”
湯普森老爺爺接口道:也許是大家都累了,要不,明天再來?”
偏不扔給你看,不玩了,沒意思,你不講信用,還要我們明天來?你休想!以后我們都不來”小孩們七嘴八舌的說著,很快就一起悻悻然離開了!
從此,那幫小孩果然不再來了,湯普森老爺爺終于重新獲得了安寧。
這個心理學故事成功的揭示了:人類從來沒有絕對的滿足感,人的滿足感都是在對比當中獲得的;而且相對于得到的,我們更在意自己失去的。
正如星期天湯姆在路上撿到兩百元錢,開心了一整天;而杰克則在路上撿到了一千塊,中途弄丟了百八,只剩下兩百塊,最后郁悶了一整天。
按道理發(fā)生在湯姆和杰克身上的都是同一個事實,那就是他們都額外的獲得了一筆200塊錢的好運氣,但是杰克顯然因為一開獲得的是一千塊這個相對事實而破壞了獲得感,變得好像真是他自己原有的錢丟了一樣。
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都處于這樣一種狀態(tài)。我們只會去比較自己應該獲得什么,并只會通過比較去進行簡單的判斷,而很少注意到應該的背后的根本事實是什么。
于是,這個心理學現(xiàn)象被大量無良的商家反向運用到了打折的問題上,一件原本賣500元的衣服,商家提到1200元,然后再打5折,賣600,卻讓很多消費者覺得自己占了大便宜而趨之若鶩。
經(jīng)典心理學小故事必備12
法國一個偏僻的小鎮(zhèn),據(jù)傳有一個特別靈驗的水泉,常會出現(xiàn)神跡,可以醫(yī)治各種疾病。
有一天,一個拄著拐杖,少了一條腿的退伍軍人,一跛一跛的走過鎮(zhèn)上的馬路,旁邊的鎮(zhèn)民帶著同情的回吻說:“可憐的家伙,難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條腿嗎?”
這一句話被退伍的軍人聽到了,他轉(zhuǎn)過身對他們說:“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條新的腿,而是要祈求幫助我,叫我沒有一條腿后,也知道如何過日子!
學習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納失去的事實,不管人生的得與失,總是要讓自己的生命充滿了亮麗與光彩,不再為過去掉淚,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
經(jīng)典心理學小故事必備13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等人于1968年做過一個著名實驗。他們到一所小學,在一至六年級各選三個班的兒童進行煞有介事的“預測未來發(fā)展的測驗”,然后實驗者將認為有“優(yōu)異發(fā)展可能”的學生名單通知教師。其實,這個名單并不是根據(jù)測驗結果確定的,而是隨機抽取的。它是以“權威性的謊言”暗示教師,從而調(diào)動了教師對名單上的學生的某種期待心理。8個月后,再次智能測驗的結果發(fā)現(xiàn),名單上的學生的成績普遍提高,教師也給了他們良好的品行評語。這個實驗取得了奇跡般的效果,人們把這種通過教師對學生心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使學生取得教師所期望的進步的現(xiàn)象,稱為“羅森塔爾效應”,習慣上也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是古希臘神話中塞浦路斯國王,他對一尊少女塑像產(chǎn)生愛慕之情,他的熱望最終使這尊雕像變?yōu)橐粋真人,兩人相愛結合)。
教育實踐也表明:如果教師喜愛某些學生,對他們會抱有較高期望,經(jīng)過一段時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愛護和鼓勵;常常以積極態(tài)度對待老師、對待學習以及對待自己的行為,學生更加自尊、自信、自愛、自強,誘發(fā)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激情,這些學生常常會取得老師所期望的進步。相反,那些受到老師忽視、歧視的學生,久而久之會從教師的言談、舉止、表情中感受到教師的“偏心”,也會以消極的態(tài)度對待老師、對待自己的學習,不理會或拒絕聽從老師的要求;這些學生常常會一天天變壞,最后淪為社會的不良分子。盡管有些例外,但大趨勢卻是如此,同時這也給教師敲響了警鐘。
經(jīng)典心理學小故事必備14
在1907年,詹姆斯從哈佛大學退休。同時退休的還有他的好友物理學家卡爾森。一天,兩人打賭,詹姆斯說:“我一定會讓你不久就養(yǎng)上一只鳥的!笨柹灰詾槿唬骸拔也恍!因為我從來就沒有想過要養(yǎng)一只鳥!
沒過幾天,恰逢卡爾森生日,詹姆斯送上了禮物——一只精致的鳥籠?柹α耍骸拔抑划斔且患恋墓に嚻。你就別費勁了!睆拇艘院,只要客人來訪,看見書桌旁那只空蕩蕩的鳥籠,他們幾乎都會無一例外地問:“教授,你養(yǎng)的`鳥什么時候死了?”卡爾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釋:“我從來就沒有養(yǎng)過鳥!
然而,這種回答每每換來的卻是客人困惑而有些不信任的目光。無奈之下,卡爾森教授只好買了一只鳥。
這是一個著名的心理現(xiàn)象。其發(fā)現(xiàn)者就是心理學家詹姆斯。它說的是:如果一個人買了一個空的鳥籠放在自己家的客廳里,過了一段時間,他一般會丟掉這個鳥籠或者買一只鳥回來養(yǎng)。因為買一只鳥比解釋為什么有一只空鳥籠,要簡便得多,這就是著名的鳥籠效應。
在我們的身邊,包括我們自己,很多時候不是先在自己的心里掛上一只籠子,然后再不由自主地朝其中填滿一些什么東西嗎?
經(jīng)典心理學小故事必備15
父子二人看到一輛十分豪華的進口轎車。兒子不屑地對他的父親說:“坐這種車的人,肚子里一定沒有學問!”父親則輕描淡寫地回答:“說這種話的`人,口袋里一定沒有錢!
你對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內(nèi)心真正的態(tài)度?
經(jīng)典心理學小故事必備16
一只小豬、一只綿羊和一頭乳牛,被關在同一個畜欄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豬,小豬大聲號叫,猛烈地抗拒。
綿羊和乳牛討厭小豬的號叫,便說:“他常常捉我們,我們并不大呼小叫!
小豬聽了回答道:“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只是要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卻是要我的命!”
立場不同、所處環(huán)境不同的.人,很難了解對方的感受;因此對別人的失意、挫折、傷痛,不宜幸災樂禍,而應要有關懷、了解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