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與超越》讀后感(優(yōu)秀)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自卑與超越》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自卑與超越》讀后感1
阿德勒寫作的《自卑與超越》,是他個體心理學說中的部分思想,以人類原初人格分化過程中出現(xiàn)的自卑心理為切入點,結合工作、生活中家庭、學校對孩子的成長教育,心理與肉體的相互關系,以及兩性、婚姻甚至包括犯罪活動中自卑情節(jié)對人的深刻劇烈影響,講述了自卑的成因及危害、人格表現(xiàn)特點,闡明了解決自卑心理問題的舉措。讓人意外的是,阿德勒區(qū)別于弗洛伊德泛性論體系中人生意義和理想總是隱沒于相互沖突的偏激觀點,也區(qū)別于榮格對人性心理的抽象表述以及所呈現(xiàn)出的冰冷符號,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集兩家之長,既重視個體發(fā)育過程中遺傳性格在特定環(huán)境中的良性引導,也融合了弗洛伊德對神經臨床醫(yī)學實踐過程中典型問題剖析提煉的破題思路,字里行間充滿著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適合于育兒的父母、樹人的導師以及迷茫的青年,可以當做一本通俗易懂的大眾心理學書籍來閱讀。
關于自卑心理的產生原因,阿德勒在書中多次引用了弗洛姆的.觀點,“不能自發(fā)地作為,不能表達一個人真正的感覺與想法,以及因此必須做作虛偽,是自卑與懦弱的根本致因”。由于人類是無法擺脫相互關聯(lián)的群體動物,如果個體在尋求“同化”于集體的安全感時,發(fā)現(xiàn)自身明顯“異化”于他人,自卑接踵而來。書中多次以兒童為例,列舉出三種表現(xiàn)形式,第一種是由于身體殘缺導致。個體會過度關注自己,對外部環(huán)境異常敏感,把他人正常的言行舉止,猜疑成對自身的歧視或諷刺。第二種是由于過分寵溺導致。從當前的社會現(xiàn)象看屢見不鮮,“小霸王”在家中作威作福,接觸校園及社會后,強烈感受到自身的中心地位被取代,要么適應力差,無法與人和諧相處,只能把注意力投放到寵愛他的家庭中去;要么刻意展現(xiàn)出優(yōu)越感,用不可理喻的嘩眾取寵行為吸引他人目光,尋求中心定位,或者是依靠對同學的校園凌霸行為尋求控制主導。第三種是由于冷漠對待導致。父母或主要家庭成員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缺乏耐心關懷和寬容,在應該肯定表揚時不予置否,在需要循循善誘時拳腳相加、惡語相對,不斷地打擊孩子的自信,造成孤僻、叛逆等不良心理特征,甚至在青年時期出現(xiàn)用反社會的犯罪行為來彰顯優(yōu)越感和控制力,掩飾懦弱無能和自卑,所以單親家庭、罪犯家庭中兒童的成長更為不易。
“我們生活在與他人的聯(lián)系之中,假如我們因自卑而將自己孤立,我們必將自取滅亡。我們必須超越自卑!遍_篇這句話可以看出,本書的核心和落腳點,還是重在克服和治愈自卑心理問題。關于解決方式,阿德勒的手段有兩種,一是主動作為,尋求合作。書中指出,我們是單獨的個體,對自己的行動要負責,要尋找我們人生的意義,不能把家庭環(huán)境和出身當做失敗的借口,接受內心的指引而不是“宿命論”,加強與他人的溝通合作,把優(yōu)越感當做培養(yǎng)自信和濃厚興趣的武器,自我塑造,走向強大。二是尊重個體,強化引導。早在十九世紀初期,阿德勒就在局部地區(qū)著手建立并試驗培養(yǎng)擔負兒童教育職能的家長和教師,從客體入手,傳授他們掌握溝通、耐心、鼓勵、關懷等多元化教育手段,幫助兒童在共同的集體奮斗目標中認識和培養(yǎng)獨一無二的自己,為兒童健康心理成長創(chuàng)造環(huán)境。
《自卑與超越》讀后感2
在生活中,我們正常交往、生活。有些問題不會在意,我們不會去了解孩子為什么會叛逆,我們不會去關心犯罪者為什么會去犯罪,更不會去探索婚姻是什么,需要什么。
在這本書里,書名為《自卑與超越》,我感覺書中沒有講到自卑,而所謂的超越則是我們生活中的成長。在開始書中就提出人類所有的問題都歸于職業(yè)、交往和兩性。書中闡述的重點則在于孩子生長的環(huán)境,周圍人對其之影響,講到婚姻的重要性及婚姻中男女平等的重要性。
此書通過前面提出一系列的問題,說明這些問題的原因,在后面就提出一些解決這些問題或者說避免出現(xiàn)這些問題的方法。我并沒有很仔細的閱讀此書。但不可否認這本書對于人成長的影響,尤其是父母,我想如果父母看這本書,對于她們對待孩子,對待婚姻,對待犯罪的`認識是有極大的幫助的。
這本書感觸最深的是對于孩子的成長。一個孩子的成長絕不是他自己的事情,以前聽老一輩的人總是說“給他飯吃,給他衣穿,他就會長大,何必搞的那么復雜”,F(xiàn)在我覺得這個觀點是極錯誤的。不過也先想想,在那個物資貧乏的年代,能夠有飯吃就已經很不錯了,所以也們說錯那樣的話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現(xiàn)在還有那種想法就是大錯特錯了。
通過這本書,我對于孩子的成長有了更深的了解。孩子的成長中,兒童時期、少年時期和青年時期父母都應該對他關注和了解,也要給他們提供一些幫助。而除此之外,環(huán)境也是極其重要的,人都說:人是環(huán)境的產物。其實一點都沒錯,人們可以通過環(huán)境改變自己,當你除外一個人人都惡的環(huán)境中,你也會變惡,當你出在一個人人都是善的環(huán)境中,你也會向善的一面發(fā)展。什么環(huán)境能夠影響孩子的成長,父母在家庭中的合作。孩子周圍的朋友,學校的環(huán)境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此書值得一看。書中太多精華需要自己去慢慢體會。
《自卑與超越》讀后感3
最近,我讀了超越自卑這本是,這是一本讓人看完后非常想反省的書。
阿德勒在書中認為“自卑感”在生活中時刻都有可能產生,象先天的生理缺陷、人在面對現(xiàn)實社會產生的不完滿、不得志、比別人差時的情緒。他認為有這種情感是很正常的,并不是病態(tài)的,關鍵是如何對待這種自卑。是利用自卑來逃避現(xiàn)實還是克服并超越自卑,由此而形成截然不同的生活風格。
如果敢于正視自卑,會激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性力量,成為奮發(fā)向上的巨大動力。在達到新的境界后,又會發(fā)現(xiàn)新的自卑,于是向新的優(yōu)越目標前進。這樣,在自卑與優(yōu)越的距離不斷接近而又拉開的過程中,人便不斷地完善自己,這一過程永無止境。由此,阿德勒認為,全部人類文化的動力都建立在自卑感之上。這一觀點與弗洛依德認為性本能是人類進步的動力是相左的。
阿德勒還提出了“生活風格”這一重要概念,它是指一個人的生活目標,對自己和世界的看法以及他實現(xiàn)生活目標的`方式。人在他的思維、情感、行動中處處體現(xiàn)著他獨特的生活風格。“生活風格”是阿德勒治療心理疾病患者的一把利器,他通過對病者生活風格的分析,(主要有三種途徑),幫助病者找出產生這種錯誤生活風格的根源,讓他去正視、了解它,并讓病者作出新的生活選擇,形成正確的生活風格。
這一觀點,本書編譯極為欣賞,他在代序中寫到:在一個物欲橫流、精神匱乏的年代里,阿德勒的心理學猶如浸入沙漠的一縷甘泉,讓人重新體味到人生活的意義和價值絕不僅僅是金錢、物質和泛濫的私欲,它還有更廣闊的,也更令人神往的精神園地。 阿德勒在書中認為“自卑感”在生活中時刻都有可能產生,象先天的生理缺陷、人在面對現(xiàn)實社會產生的不完滿、不得志、比別人差時的情緒。他認為有這種情感是很正常的,并不是病態(tài)的,關鍵是如何對待這種自卑。是利用自卑來逃避現(xiàn)實還是克服并超越自卑,由此而形成截然不同的生活風格。
如果敢于正視自卑,會激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性力量,成為奮發(fā)向上的巨大動力。在達到新的境界后,又會發(fā)現(xiàn)新的自卑,于是向新的優(yōu)越目標前進。這樣,在自卑與優(yōu)越的距離不斷接近而又拉開的過程中,人便不斷地完善自己,這一過程永無止境。由此,阿德勒認為,全部人類文化的動力都建立在自卑感之上。這一觀點與弗洛依德認為性本能是人類進步的動力是相左的。
阿德勒還提出了“生活風格”這一重要概念,它是指一個人的生活目標,對自己和世界的看法以及他實現(xiàn)生活目標的方式。人在他的思維、情感、行動中處處體現(xiàn)著他獨特的生活風格!吧铒L格”是阿德勒治療心理疾病患者的一把利器,他通過對病者生活風格的分析,(主要有三種途徑),幫助病者找出產生這種錯誤生活風格的根源,讓他去正視、了解它,并讓病者作出新的生活選擇,形成正確的生活風格。
本書另一大優(yōu)點是語言平實易懂,例子豐富生動,筆觸細膩,分析精辟,在愉快的閱讀中感悟生活道理,完善自我人格。
《自卑與超越》讀后感4
每個人其實都會自卑,因為每個人都對自己不滿,而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敗的原因就是,自卑之后,你是否會努力去改變現(xiàn)狀提升自己的滿意度,還是為了避免受挫折的感覺拒絕嘗試任何改變呢?通過閱讀《自卑與超越》,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自身的價值與意義。
《自卑與超越》是個體心理學先驅阿德勒的代表作。書中作者他告訴我們,理解一個人,就要從他的過去入手,而一個人的生活風格,則是與他對于過去經驗的認識和理解相一致的。自卑并不可怕,關鍵在于怎樣認識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難,超越自我。作者從每個人的童年不同的經歷和成長環(huán)境去分析個體心理的變化以及對生活的看法。
人人生而自卑。那么,為何人與人之間仍然存在如此巨大的才能差異呢?原因在于,每個人利用自卑心理的方式、方向與利用率不同。阿德勒在此提出關于有關自卑的“補償性”觀點:我們都向往優(yōu)越,而自卑所引發(fā)的壓力感將驅使我們向優(yōu)越的方向產生“補償性行為”。在這個岔路口,如果你選擇不斷挑戰(zhàn)自我,嘗試繼續(xù)解決問題,那么你將會完成自我的超越;而若是被自卑情緒牽著鼻子走,任由它的擺弄,獲得優(yōu)越感的行為將會“奔向沒有生命意義的側面,真正的問題被無視和排除”。你將在無形中為自己設限,“退縮、停滯,一心避免失敗,而不是爭取成功”。
其實每個人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自卑,在人生的各個階段。我們都會有自己的不足和弱點,與他人的優(yōu)點進行比較時自然就會有自卑的情緒。但是自卑本身并沒有好壞之分,自卑給人帶來影響也是根據個人的認知來決定。對于心態(tài)樂觀的人來說,自卑會讓他認清自己的缺點,從而激勵他去克服自己的短板挖掘自己的潛能。對于消極的人來說,會在意識形態(tài)上造成打擊,讓其失去對個人和家庭的希望,不利于發(fā)展。
我們的靈魂深處有著永遠無法被填滿的不滿足感。自卑正是來源于此,滲透了我們在成長和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階段。任何心理問題,都不是簡簡單單的暗示與說教就可以解決的,個體之間差異的復雜性與生活的多元性,都令心結的打開格外艱難。
書中還有重要的一個觀點就是奉獻。阿德勒告訴我們:生活的`意義在于奉獻,在于與他人的團隊合作之中獲得滿足。人只有融入集體之中,融入社會之中,才能感受到人生的意義,實現(xiàn)自我價值。
《自卑與超越》這本書幫助我們對身體接收的印象產生積極地、有利于發(fā)展的觀念。思想與行動一直是捆綁在一起的,想要拋開現(xiàn)實進行人格上的加強是絕對無法實現(xiàn)的。對此,阿德勒在其理論體系的哲學基礎上,提出了貫穿全書的行動方案——答案很簡單,只有兩個字,希望大家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尋找到它,理解、認同并踐行它。最后,祝愿大家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獲得全新的、超越的自己。
《自卑與超越》讀后感5
自卑,這個詞在我之前的概念里屬于一個貶義詞,但是,在閱讀完阿德勒先生的這個章節(jié)之后有了新的體會。
每個人都會自卑,幾乎是無時無刻隨時隨地都會出現(xiàn),當一個人面臨困難,要解決一個問題的時候,出現(xiàn)害怕,焦慮等負面情緒的時候就會表現(xiàn)出自卑情節(jié)。而這個時候我們要勇敢的直面這個現(xiàn)象并理智的找到處理事情的方法并為之努力。有些人會選擇回避這個情節(jié),不承認自己自卑,盲目自信以掩蓋自己的自卑,自卑的表現(xiàn)形式有多種,并不是表面上成熟鎮(zhèn)定就代表他真的不自卑,那么這樣的話,長期積累下來會形成自卑心理,因為他不能直面自卑,所以沒有辦法擊潰自卑。
當我們發(fā)現(xiàn)一個人有自卑感的時候,應當適當引導他直面自卑,自卑并不是壞事,不用否認也不用回避,自卑是很正常的心理,每個人都會害怕,都會擔心自己會搞砸一件事,但是我們不用花時間去害怕這種害怕,應該花時間去積極處理它戰(zhàn)勝它,自信起來。
超越,它與自卑是相輔相成的,每個人天生就渴望超越,渴望優(yōu)越感,但是真正的優(yōu)越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很多實際的行動要面臨和處理很多的問題,所以有些人就會下意識選擇逃避這些麻煩,轉而選擇某些捷徑去達到容易達到的目標。
通過實現(xiàn)這些錯誤但是簡單的目標來獲取暫時的優(yōu)越感,如果這時候我們去否認他的行為是無濟于事的,因為他們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嘗到了甜頭,所以阻止他們的這件行為他們也會去想別的類似的行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獲取優(yōu)越感。這時我們應該做的是讓他們改變自己的目標,了解自己的目標是錯誤的,才能讓他們認清真正的`目的,改變方向。
就好比一個人在迷宮里走著,他看不到出口的方向,于是他胡亂的走,相信只要一直沿著這條路一直走就能走出去,這時候他當下的目標是沿著這條路走,你告訴他你走的這個行為錯了,這對他來說沒用,他或許會接受你的意見改為跳著走?你只有告訴他,你往這邊走才能走出去,讓他站到對的角度,看到他內心真正的目標,他才能真的明白并改變自己的方向達到真正的超越。
《自卑與超越》讀后感6
第一節(jié)人生的意義多種多樣的生活意義。
我們都生活在“意義”的領域中,世界通過我們的生活意義(價值觀)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生活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同的,這也導致了生活的意義多種多樣。每一種生活意義都不是一無是處的,但有著高低之分。
2、正確的生活意義
那究竟什么樣的生活意義是值得我們追求的呢?這就要聯(lián)系我們生活的現(xiàn)實了。事實一,我們是再這個被稱為“地球”的貧瘠星球生活,且無法脫離它。事實二,在地球上,我們并不是唯一成員,與我們同在的還有其他人,在我們的有生之年一定會跟他們有所關聯(lián)。事實三,人類有性別之分。這三個事實分別給我們提出了職業(yè)、社會、性別這三個方面的要求。即擁有一份自己喜歡的職業(yè);能夠與他們合作、共同對抗世界的不確定性;擁有親密關系,養(yǎng)育后代。作者重點強調了倘若一個人面對“生活意義”這個問題,想要為他人貢獻自己的力量,并以此為個人目標。他會知道該如何塑造一種令自己滿意的人格,并時刻處于為他人利益、社會利益著想的情境中。他會以社會感覺來調整自我,并訓練自己,從中獲得應有的技能。
3、容易產生錯誤生活意義的人群
講述了正確的生活意義后,作者給出了三種容易產生錯誤的“生活意義”的人群,即有生理缺陷的、被溺愛的、被冷落的。有生理缺陷的與被冷落的人群可能會不了解愛與合作的真正內涵,忽視友愛的力量,賦予生活不合理的解釋。而被溺愛的人群,可能會認為“獨占鰲頭”是生活的意義所在,一定讓別人覺得自己重要,并想法設法的得到一切。在這種生活意義的驅使下,都容易偏離生活意義的核心與人合作。
4、生活意義的形成與重要性。
而生活意義的形成往往來自于我們的童年,兒童早期的回憶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最早構成一個人生活態(tài)度的主要環(huán)境,以及這種態(tài)度已經存在了多久。當我們了解一個賦予生活的意義后,便自然而然可以了解他的人格。
第二章心靈和肉體心靈和肉體的聯(lián)系
心靈和肉體都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將生活視為一個整體的基礎上來了解他們的關系。心靈為肉體設定下一動作的方向,肉體是動作的執(zhí)行者。
2、心靈和肉體的形成
與其他動物相比,人類更擅長活動。人類會有對未來的預見能力,也會為自己定下的目標而努力,以便鞏固人類在所處環(huán)境中的重要地位。與此同時,我們還會有獲得一種安全感,指:我們已經克服了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在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中,我們已經擁有了最終的勝利。心靈和肉體都是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最終成為一個整體的。
3、目標形成
人的人格基本上在生命的第五年已經形成了,他賦予生活怎么樣的意義,他追求的目標是什么樣的,有哪些達到目標的方法,以及他的情緒。所有的行為都會跟生活態(tài)度相一致。
4、思考目標
目標促使我們行動,但是我們內心的選擇不一定是有利的,心靈上的偏頗都是在選擇行動目標時產生的錯誤。當我們只看到某一種表情或者行為時,無法明白他的意義時,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將之分解成多個簡單的動作?赐钙浔举|后,再做成合理的目標。
5、從肉體看心靈
個體是通過他的感官來了解外界環(huán)境,并從中獲取信息。從一個的行為可以看出:他希望獲取哪些信息、注意他們觀察和聆聽的方法,以及哪些東西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關心什么),以及他將怎么利用這些信息(做事的方法)。我們能從一個成年人的行為舉止中觀察出他建立的生活方式,以及賦予生活的意義。身體是受心靈影響的`,他可以反映心靈所存在的缺點和錯誤,我們可以從一個人的合作能力和習慣來了解一個人,合作能力低是失敗者的共同特點。
6、心靈和肉體之間的矛盾
在通常情況下,心靈會把不能適合環(huán)境以及無法滿足客觀需求的肉體看成一種負擔。所以那些身體有殘缺的孩子在心靈發(fā)展的過程中受到的阻礙會比正常兒童多得多。因此,他們的心靈負荷會比較大,且變得更加自我。但是只要學會了克服困難的方法,生理缺陷也可以使我們獲得更大的利益。
7、心靈問題的改變
生活方式(意義)貫徹心靈活動的始終,只有改變生活方式,問題才能得到根本的解決。我們不能簡單的去治療一種特殊的病癥,而是需要從整體出發(fā),根據生活模式,在心靈賦予生活的意義中,在心靈面對外界環(huán)境而支配肉體做出的活動中,在心靈對生活閱歷的合理解釋中,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
第三章自卑感和優(yōu)越感自卑情結及克服方法
如果在面對一個棘手的問題時,一個人感覺自己無能為力,由此產生的情緒叫做自卑情結。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點自卑情結,我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自己所處的位置是有待改進的,假如我們每一次都能尋找適當的方法克服困難,就可以擺脫自卑感。
2、優(yōu)越感
每個人都能獲得優(yōu)越感,都會基于生活意義樹立各自的目標。當我們懂得人類會習慣性的追求優(yōu)越感,我們就應該懂得如何去幫助無法準確獲得優(yōu)越感的人。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去體會他們的掙扎與痛苦。他們的行為之所以錯誤是因為他們努力的方向對達成目標是毫無用處的。對優(yōu)越感的追求會隱藏在人類的每一個行為之下。
第四章早期記憶
在人類人格中,最關鍵的是個人在爭取優(yōu)越感中所做的努力。我們必須集中精力找到人格整體。保持好奇心,在細節(jié)中尋找。
人類的記憶是最能顯露個人心靈秘密的。一個人的記憶通常記載著他自認為重要的事件。記憶和生活樣式是同步的。早期的回憶的重要性體現(xiàn)在:
(1)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的根源以及最簡單的表現(xiàn)形式都會如實的反映在記憶中。我們可以通過記憶判斷一個兒童是被忽略還是被寵溺,他是否能與人合作,他喜歡和哪些人相處,他遇到過怎么樣的問題是怎么解決的。
。2)如果一些記憶從一個人童年期就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它們必然是他所感興趣的,有助于我們了解他的目標和生活方式。
《自卑與超越》讀后感7
《自卑與超越》的三條主線:社交、職業(yè)、、婚姻,也正是每個人的一生當中所無法脫離的三個圈子。阿德勒說人類生活在“意義”的領域中。這種意義因人而異。兒童從小就受到了來自家庭的影響,學校的影響,他們所接受的教育使他們產生了不同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繼而決定了他們對社會、對職業(yè)和婚姻的態(tài)度。
在《生活的意義》這一章中,阿德勒提到三種孩子:一、因先天因素或疾病而造成缺陷的兒童;二、被驕縱慣壞的兒童;三、被忽視的兒童。這三種孩子會賦錯誤的意義于生活。他們所形成的錯誤觀念也會隨著他們的成長逐漸滲透到社交、職業(yè)和婚姻中。在與社會接觸的過程中,這樣的孩子會更容易犯罪;在對待職業(yè)方面,他們或許會將收入看做唯一的目的,或者總是找不到一份令自己滿意的工作;另外在婚姻上,他們會因夫妻間無法做到真正的平等而無法擁有美滿的家庭。
從中,我們可以看見對生活的意義的正確理解是多么重要,它會影響人的一生。我們怎樣使心靈擁有正確的思想,并使我們的肉體去正確地執(zhí)行呢?書中,阿德勒多次提到“興趣”與“合作”。人類總習慣于把過多的興趣放在自己身上,F(xiàn)代的教育也證實了這點,人們太注重個人的成功,太強調我們能從生活中獲得什么,而不是我們能付出什么。在家庭教育中,母親會對孩子說:“乖乖地把飯吃完,你就可以出去玩!倍皇恰肮怨缘匕扬埑酝,其他小朋友就可以和你一起玩了!痹趯W校的教育中,教師會對學生說:“現(xiàn)在努力學習,將來你就可以考上大學,以后就能找一份好工作!倍皇钦f:“現(xiàn)在努力學習,將來社會有用得到你的地方,你就可以以此來實現(xiàn)你的人生價值!蔽覀兊慕逃囵B(yǎng)的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人。
現(xiàn)在夫妻的離婚率是越來越高了,不否認,其中,有的夫妻在一起的確是個錯誤,但,更多的`是,夫妻或夫妻的一方發(fā)現(xiàn)自己并沒從這樁婚姻中得到自己想要的(金錢、歸屬感、共同的語言等),于是就決定了離婚。這些都可以說是我們把太多的興趣放在了自己身上,我們太在乎自己,而忽視了別人。把更多的興趣放在別人身上,但同時又不迷失自己,這與阿德勒所說的生活的意義就是奉獻是一致的。
另外,“合作”,學會合作是人生的必修課。人類的能力是有限的。社交中的合作,可緩解生活壓力;工作中的合作,可使社會進步;婚姻上的合作,使人類得以繼續(xù)繁衍。這里,我尤其認識到了婚姻上合作的重要性,F(xiàn)代人的戀愛結婚自由有點讓人擔心,越來越多的單親家庭更讓人憂慮。失敗的合作導致失敗的婚姻,失敗的婚姻有可能導致問題孩子的出現(xiàn),問題孩子的出現(xiàn)便會給社會帶來不幸。而有著良好合作關系的夫妻可以克服婚姻生活中的種種摩擦,合作的結果是意見一致,并創(chuàng)造出美好幸福的家庭。我目睹過父母間的種種不和,每場爭吵最終以提出“離婚”來結束,但之后,一方的退讓或雙方的商洽和互諒總可以是他們和好如初。我把它歸功于合作。之后,我查過他們的星座,雙子的父親和摩羯的母親并不適合,,我這一舉動似乎有點可笑。但是不管怎樣,合作的力量似乎打破了這種玄幻的說法,因為我父母的婚姻關系已經快三十年了。我相信,良好的合作是社交,工作和婚姻成功不可缺少的秘訣之一。
相信掌握“將更多的興趣停留在他人身上”和“學會合作”這兩個技巧的人類會更好地發(fā)展。
《自卑與超越》讀后感8
每個人心中都有潛在的自卑感
對于自卑,阿德勒給出的定義是:當一個遇到問題,如果他沒有能力采取應對措施,并且堅信自己沒有能力解決,此時出現(xiàn)的便是典型的自卑情結。從這個定義我們可以看出:憤怒、哭泣、推諉責任都有可能是自卑情結的表現(xiàn)。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潛在的自卑感,只是輕重程度不同而已。
自卑感的心理逃避
沒有人愿意永遠活在自卑的情緒當中,當人們疲于利用正確的方法去消除自卑帶給他的壓力的時候,他就會采取一些自欺欺人的方式來補償自己,從而獲取虛擬的優(yōu)越感,例如處于青春期的孩子急于證明自己已經長大了,不愿接受父母的管束,公然對其進行反抗,從而獲取自由的優(yōu)越感;犯罪分子失去了對社會的興趣,他們逃避那些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希望通過捷徑--犯罪解決困難,甚至以作案之后沒被抓到為榮,以為自己就是英雄;脾氣暴躁的人缺少處理事情的耐心,其本質上是自己缺少克服困難的勇氣,認為自己不行,從而利用暴躁的脾氣掩飾自己的自卑感?傮w來說,錯誤的處理方式好似海市蜃樓,它并不能找到問題的根源,并且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它只會無限的溫養(yǎng)我們的自卑感,從而是我們的壓力越來越大。
自卑的來源
為了更好的解決自卑情結給我們帶來的心理問題,我們首先需要了解自卑情結的來源。
早期記憶的影響。
阿德勒認為兒童在5歲左右便已經形成了其特有的生活風格,這足以證明早期記憶對其人生的重要性。記憶并不是偶然存在的東西,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而記憶只會存儲那些他認為對他有用的東西。但必須強調一點,經歷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對于本次經歷的`看法,而早期記憶便是我們人生觀的雛形,后期的人生觀,價值觀肯定是建立在最初的記憶之上的。
夢的影響。
夢境與人清醒時的生活并不對立,相反夢中追求的目標和現(xiàn)實生活都具有統(tǒng)一性,夢是人生態(tài)度的產物,是強化生活風格的方式。人只有在沒有緊張感的壓迫時,睡眠才會真正的放松,夢境是對睡眠質量的干擾,當現(xiàn)實中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時,現(xiàn)實的壓力就會潛入我們的睡眠,我們就會做相關的夢。夢中的一切都是虛幻的,在夢中沒有現(xiàn)實問題的緊迫感,我們可以不利用常識來解決問題,從而為現(xiàn)實生活中的自己違背常識提供理由,以此來證明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正確性。例如當一個人總想象著一夜暴富,但他又不想通過自己的勞動賺取財富,他腦中可能會迸現(xiàn)出賭博的念頭,而夢中富有的畫面激起了其行動的欲望,從而戰(zhàn)勝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理智,最后成了賭徒。
家庭的影響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以及父母對不同出生順序孩子的關注度會對后期孩子的成長產生巨大的影響。母親是孩子第一個關注的‘別人’,母親的行為方式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當母親和孩子關系變得穩(wěn)定的時候,需要有意識的將這種關系引導到父親身上,而父親不能將自己是做當做家庭的權威,而只需將自己視作家庭的成員,只有和睦的夫妻關系才能有利于孩子的健康發(fā)展,讓孩子樹立正確的婚姻觀。而孩子不同的出生順序導致的孩子對于父母的關注度的競爭關系也會對孩子的人生觀產生一定的影響,父母需要讓孩子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
學校的影響
學校對于兒童來說是一次全新的生活考驗,本次考驗會毫不留情的暴露其成長過程中的缺點。為了幫助孩子更好的適應環(huán)境,教師需要與孩子建立起親密的紐帶,發(fā)現(xiàn)孩子的興趣點,并用正確的方式激發(fā)孩子的長項。我們必須清楚,對于所謂的‘另類的孩子’,打罵、批評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教師需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在學校中的價值,而不是從問題少年組織中獲取成就感。另外學校也不應該以IQ測試以及遺傳因素來對學生的成長下定論,這樣只會給孩子更多的負面的心理暗示,不利于孩子日后的發(fā)展。
如何實現(xiàn)超越
阿德勒主張人生的意義在于貢獻,在于與他人合作。拒絕合作的人只相信自己的能力,不相信通過合作能得到幫助,他們關心的是‘我有哪些好處’,如何逃避責任,從而獲得自我的滿足,這樣的人生是沒有任何價值體現(xiàn)的。個體心理學認為,人類的問題可歸為三類:職業(yè)、社會與兩性,這些都需要我們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人只有在合作中才能體會到被他人需要,被需要才能使人獲得成就感,有成就感的人是很難自卑的。
自卑感并不可怕,它是個人從平凡走向卓越的原動力,自卑感并不會決定我們的命運,但是我們面對自卑感的態(tài)度卻可以決定我們邁出的下一步的方向。正確的認識自卑,學會合作,我們才能從自卑走向超越。
《自卑與超越》讀后感9
這兩天在讀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所著的《自卑與超越》,快讀完了,感觸頗深,引人深思,怕邊讀邊忘,速速記下,日后勉之!
我們一生都走在自我追求路上,有人成功有人失敗,尤其那些被自己定義為失敗者的人們,皆是在這個追逐的過程中沒有得到良好的自我修繕。
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是問題“兒童”,我自己也不例外,我已經在逐漸地了解到自身從原生家庭中產生的諸多問題,延伸到后來的校園生涯,再延伸到社會,接著又延伸到婚姻……有了這種漸漸深入的自我了解,可謂是細思極恐!我渴望自我修繕,在自我修繕的過程中重新找到生命的意義和存在的價值。想想在這之前我是多么的幼稚,拿婚姻舉例,我不斷試圖改變丈夫來適應我自己,并認為這樣我的生活才會不那么糟糕,我的.失落,我的傷心,我一切不好的情緒都與那個讓我不滿意的丈夫脫不了干系。事實證明這是錯誤的,在沒有得到自我修繕的前提下,可能我的觀點都是有誤的,無論我怎樣從外界改變生活也不會走向正軌,就算我換一位丈夫,或者不婚,我想生活也依然不會讓我滿意。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溝通和合作都是雙向的,只有自身是健康的,那反饋回來的才有可能是正確的。反之將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
想要改變身邊人、改變生活,首先要改變的是自己,想要改變自己就要認識自我,個人認為“認識自我”是人生塔樓的基石,它會影響人對事物的看法和判斷,影響整個人生道路的方向,它會指引我們走向救贖或是滅亡。
《自卑與超越》讀后感10
行動果然是緩解焦慮的最好辦法。
還記得去年暑假,我也是剛送走一屆畢業(yè)生,按照三年一循環(huán)的規(guī)律,我估計自己會被派去教七年級,已經三年沒有當過班主任,我想這次一定無法豁免的,所以整個暑假我?guī)缀跏且娙司蜁f“我可能要當班主任了!”當時我的焦慮是可想而知的。
今年暑假前我加入了隆春暉名班主任工作室,因為知道班主任工作在所難免,所以這次我變被動為主動,放假前已向學校提出申請,希望能夠從七年級開始接手一個新班,帶三年送他們畢業(yè)。暑假過半,雖然是在任務驅動下,才閱讀完一本班主任工作室推薦的心理學方面的書。他們都覺得這本《自卑與超越》最是難讀,可我第一眼就相中它了,我用了十天的時間每天讀一點地讀完了,再讀第二遍,整理了近五千字的筆記。如果要問閱讀這本書的最大收獲是什么,我想應該是在閱讀的過程中,讓我更加從容,堅定。對即將到來的班主任工作,我在心理上已經準備好了,撫平了我內心蠢蠢欲動的焦慮。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發(fā)現(xiàn)我們自己所處的地位是我們希望加以改進的。如果我們一直保持著我們的勇氣,我們便能以直接、實際而完美的唯一方法—改進環(huán)境—來使我們脫離這種感覺。沒有人能長期地忍受自卑之感,它一定會使他采取某種行動來解除自己的緊張狀態(tài)!彼灾泵鎲栴},尋找解決之道,這是最直接地抵抗自卑的.方法。
書中關于行為的根源——早期記憶,雖然我看完之后仍不具備作者那種能通過早期記憶,推測出一些隱藏的信息,但我還是非常認可的。這本書成書于1932年,后面出現(xiàn)的一大批心理學方面的書,應該都是以這本書中的理論為基礎的。
合作的重要性在書中一再被強調。作者認為合作貫穿于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些問題兒童,罪犯,精神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合作訓練的缺失,對合作的任何妨礙都會導致最嚴重的后果。
“沒有學會如何了解兒童的人,是不可能了解成人的!
“不能以友善的方式進行的教育便是錯誤的教育!
“注意兒童的困難,糾正父母的錯誤,這都是學校教師的工作!
“教授課程最好的方法就是和生活中的其他部分緊密連接,使孩子們能夠看出這種教導的目的和他們所學知識的實用價值!
“假如我們都能體會到合作和愛情是絕對無法用武力獲得的,那么在這個世界上,一定可以避免沒有必要的緊張和沒有用處的努力!
書中類似這樣的句子像礦藏中的金子,總是能讓我眼前一亮。
這本書更多的是從理論的角度向我們闡述個體心理學的一些觀點,作者談生活的意義,討論人生的三大事實以及隨之而來的三大問題:職業(yè),社會和性。我想這都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可能本書的前50頁會讀得有點費勁,顯得有點枯燥,覺得他這里所談的問題都是些正確的廢話,但這正是整本書的理論高度所在,沒有故弄玄虛,沒有嘩眾取寵,縱觀全書,書中觀點是建立在事實和常識的基礎之上,我反而覺得難能可貴,應該也是這本書經久不衰,暢銷80年的原因之一吧!
對我而言,最具指導意義的部分應該是第六章家庭的影響。
“如果女人真正能夠把家事看作是一種藝術,從中能獲得樂趣,并能豐富光大她家人的生活,她就能夠使它成為比世界上任何其他職業(yè)都不遜色的工作。
對自己的女性角色不滿意的女人,她生活的目標會阻止她和自己的孩子作親密的聯(lián)系,她的目標和孩子們的目標并不一致,她經常念念不忘要證明她個人的優(yōu)越,為要達成這個目標,孩子們便成了礙手礙腳的累贅。
和母親發(fā)生關聯(lián)的,有她的孩子,她的丈夫,以及圍繞著她的整個社會生活。她必須對這三種聯(lián)系給予相等的注意,她必須憑借嘗試冷靜地面對這三者。假如母親只考慮她和孩子們的聯(lián)系,她難免要寵壞他們。她會使他們很難發(fā)展出獨立性以及和別人合作的能力。在她使孩子和她自己成功地聯(lián)系在一起以后,她的第二個工作是把孩子的興趣擴展到他父親身上。以后,她還要使孩子的興趣轉向環(huán)繞著他的社會生活,轉向家里其他的孩子,轉向朋友,親戚和平常的人類。因此,她的工作是雙重的:她自己必須給予孩子一個可信賴人物的最初經驗,然后她必須準備將這種信任和友誼擴展開,指導它包括整個人類社會為止!
《自卑與超越》讀后感11
最近我讀了《自卑與超越》這本書,讓我對自卑有了不一樣的體會。其實吧每個人都會自卑,或多或少,因為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人,難免會對自己感到不滿意。自卑并不可怕,但愿自卑之后,你會努力去改變現(xiàn)狀提升自己的滿意度,而不是為了避免受挫折的感覺拒絕嘗試任何改變。
《自卑與超越》是個體心理學先驅阿德勒的代表作。書中作者他告訴我們,理解一個人,就要從他的過去入手,而一個人的生活風格,則是與他對于過去經驗的認識和理解相一致的。在日常生活中好多人都不太愿意承認自己自己有自卑感,在很多時候,她們覺得自卑并不是一件光榮的事情,她們總覺得自卑是很消極的一種心里感受。但其實自卑并不可怕,自卑也不一定不好,關鍵在于怎樣認識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難,走出自卑,超越自我。
本書主要由兩部分來敘述,認識自卑和超越自卑,找到生命的最終意義。但殊不知,其實每個人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自卑,在人生的各個階段。我們都會有自己的不足和弱點,與他人的`優(yōu)點進行比較時自然就會據個人的認知來決定。就比如說,身材較肥胖的女生看到個子較纖細的女生,就會油然而生出自卑感,再比如說;當顏值較低的女生看到面容姣好的女生也會產生自卑感。她們只不過在放大自己的不足之處,究其原因,無非是對于自己過度不自信。當我們處于這種情況時,一定要努力走出來,盡管對自己某一方面不滿意,但我們可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自己其他方面,從而找到自己自信的源泉,這才是超越自卑!
自卑不一定就是不好的,正是人類對自我所擁有的感到自卑,才不斷的超越自我,從而獲取了巨大的進步。而自卑與超越這本書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引導我們在人生的旅途的道路上更好的把握自己,超越自卑,樹立自信。
《自卑與超越》讀后感12
最初知道《自卑與超越》這本書是因為一篇公眾號文章,文章作者在文中舉薦大家去看。當時我看到這個書名,特殊新奇,對于一個深知自己有自卑情結的人須要如何超越呢?于是,我翻開了這厚厚的200多頁。 整體看下來,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本書的內容不困難,但是思想還是到了肯定的高度,仔細讀下來,心胸會變得豁然開朗起來,不會再糾結于一點不放。這于我的確是有幫助的。 但要說超越,我也說不上來。因為整本書并沒有什么體系可言,它包含了許多方面,比較松散。我在讀每一個方面的時候會將書中的理論往自己或身邊的人身上套,好像如書中所說,好像又不完全是這樣。
比如說童年記憶,我想來想去也想不到許多有分析意義的童年記憶。或許有部分人童年記憶深刻,很有參考意義,可是對于記憶沒那么深刻的人又該如何解析呢?書中還列舉了許多被慣壞的孩子的例子,我也想到了親戚家不愿讀書不愿出門的孩子。父母的嬌慣和放縱,學校老師的忽視,使得孩子的社會愛好和合作精神極度缺乏,從而變得不那么正常。當然,一個人的人格形成,并不僅僅只有這些,阿德勒還列舉了青春期的影響,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等。 由于年頭久遠,阿德勒的`一些思想與現(xiàn)代的思想必定存在差異,但是把這本書當成現(xiàn)代某些雞湯文的集錦是萬萬不行取的。就拿他提出的男女在婚姻中需合作,互助互愛的觀點來說,這在現(xiàn)代也是不過時的。 其實總體看來,阿德勒是想把自卑當作一個核心,然后用設法去補償,但書中提到自卑的地方并不多,對一些個體的分析也不是那么嚴謹。不過整本書的思想達到了肯定的高度,許多觀點都具有啟發(fā)性,方法論也總是主動向上的,應當算得上是一本好書。
《自卑與超越》讀后感13
阿德勒教授對他的這本著作的定義是立足于社會的個人心理學,在這本書中,深入探討了社會關系和個人心理形成之間的關系,其中尤其注重早期記憶對后來的社會行為的影響,特別是在社會合作方面的能力的形成。認為一個人對世界的認識和處事方式在兒童時期就已經定型,很難在后期改變,在很大程度上認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觀點。
阿德勒首先提出,人類是群居動物,所以合作就成為一個避無可避的問題,因為個人無法脫離群里而活,那就勢必導致個人與社會之間必須達成一定的妥協(xié)以換取更好的生活環(huán)境。性別是天生的一種對人類的制約因素,性別的存在是客觀而合理的,他著重強調男女兩性之間的平等觀點。正是由于社會傳統(tǒng)觀念對兩性認識的偏差,導致了心理學上的"男性欽羨”現(xiàn)象。
在社會中,男女是同等重要的,沒有誰依附誰,誰占優(yōu)勢或劣勢地位之分,如果這一觀念出現(xiàn)了偏差,必將導致社會和家庭的諸多問題。所以,阿德勒著重分析了家庭對一個人成長的影響。認為家庭是一個人觀念長成和行為處事的最開始的地方,如果家庭加諸了不良的因素,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就會影響兒童日后的.正常生活。在家庭之中,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潛移默化之間將觀念輸入了兒童的腦海里。如果—個家庭不能正確認識到父親形象和母親形象的同等重要,就會對兒童對兩性的認識出現(xiàn)偏差,如女孩產生“男性欽羨”或對自身性別的不認同。其次,如果一方在教育中缺席,那么就會對兒童的合作能力的形成產生不利影響,會在日后融入社會產生各種問題和困難。
論述了家庭的影響之后又著重討論了學校的在一個人成長軌跡中的重要性。認為現(xiàn)有的學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關注度存在很大的缺失。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專業(yè)的心理指導的干涉都微乎其微,特別是在一些存在家庭教育問題的家庭之中,對于專業(yè)的心理指導避如蛇蝎。
我認為,這都是因為社會對兒童成長的認識度存在很大的盲區(qū)。沒有認識到,一個人最重要的觀念的形成需要家庭和社會的精心呵護,甚至在必要的時候需要求助專業(yè)的指導。在中國社會,這—問題存在更大的隱患,特別是中國傳統(tǒng)的重男輕女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錯誤觀念,會在一個人的早期留下嚴重的心理創(chuàng)傷,更可能對后期的社會生活產生不利。
作為一一個社會人,應該對性格的產生和行為背后的含義有所學習和了解,這將更加有利于處理自身的人際關系。從本書中,我們就可以明確一點,家庭確實會對一個人的性格產生根本的影響,這種影響是潛在骨子里的,雖然有可能通過一些方式改變,但對于普通人的我們來說,不能抱有盲目的自信。特別是對于在戀愛關系中,要明白性格的頑固,通過個人心理學的幫助,無論是從家庭還是個人的行為,都可以更敏銳的了解一個人的性格組成,幫助我們規(guī)避一些不必要的損失和傷害。同時,本書還對戀愛和婚姻做出論述,明確了坦誠的平等合作的重要性,兩個人的合作絕對不是一次簡單的嘗試,這之中的復雜程度包括了兩個人的所有的因素,每個人都應該對此有詳細而明確的認識,才能逐漸磨合,這絕不是一—次想退就提的游戲。
每一個人,無論學習什么專業(yè),從事什么工作,都應該對心理學,起碼是在社會心理學和個人心理學方面有—定的了解和認識,這將有助于社會的和諧發(fā)展,更加學會如何去合作,如何對待一些人表現(xiàn)出來的性格,能夠更好的學會換位思考,在友善處理人際關系的同時,幫助別人感受生活的美好,最起碼,不會成為那個在別人傷口上撒鹽的人。
我們都是普通人,沒有去改變別人的能力,但有改變自己和選擇生活的能力。
《自卑與超越》讀后感14
在一開始,我以為這是一本比較容易讓人讀懂的著作,以為是將兩者通過例子來進行比較,可是事情遠不像想象的那樣簡單,也學,這也是這本名著的魅力所在吧。
先對作者進行一個簡單的介紹。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是歐洲著名的心理分析學家。一八七零年生于奧地利一個富裕的米商家里。一八九五年畢業(yè)于維也納大學,并獲該校博士學位。他最初追隨弗洛伊德研究精神分析學,一九一二年后和弗氏分道揚鑣,自成一派。經過艱辛鉆研,他創(chuàng)立了以“自卑情結”為中心思想的新心理分析學派“個體心理學”。阿德勒認為人類的一切行為都是處于“自卑感”及對“自卑感”的克服。一九三七年阿德勒在講學途中因心臟病死于蘇格蘭。
主要作品有《自卑與超越》、《人性的研究》、《個人心理學的理論與實驗》、《自卑與生活》等。阿德勒是個體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先驅,現(xiàn)代自我心理學之父;精神分析學派內部第一個反對弗洛伊德的心理學體系,由生物學定向的本我轉向社會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學,對后來西方心理學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思考問題時,我們更多地是要問:“我能提供什么?能幫助他人什么?能對社會有什么貢獻?”而不能夠一味的問:“為什么我要這樣做?我能從中得到什么?生活能給我什么?”。因為后一種思想只是停留在對自我的關心,而前一種卻能因自己的貢獻使自己的價值得到認同,從而得到心理上的愉悅。我們大部分人,包括我在內,思考問題是都會應用后一種思想。經常對自己認為不會有所交集不感興趣的人事漠不關心,我認為這是對的,是我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但細細想來,卻是這種“不感興趣”使自己的生活圈子越來越小,快樂來源越來越小。”
這是原文里的一段比較讓人深思的話,一般,我們都是把自己看作是第一位的,比較看重自己的`利益和存亡,而很少去想能為社會做些什么。這就反映了一些實際存在的問題,也是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在一個人內心的比重。
這本書也集中強調了合作的重要性,寫出一個人在嬰兒時期首先學會的是和母親合作,但是也會應為一些原因,比如經濟,家庭背景等,致使這種合作關系不能正常的發(fā)展,對兒童早期的影響十分巨大。
這本書從不同的角度來寫自卑。書的題目是《自卑與超越》,可是,在閱讀完之后,便發(fā)現(xiàn),書中并不沒有一直出現(xiàn)關于自卑很多的字眼。只是在第三章中重點提到。關于自卑,在其他的章節(jié),便顯得不是很形象化。這也許是作者的一種寫作手法,通過許多形象的事例,來證明他的觀點,凸顯想要表達的主體思想,所舉的例子,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卻又是容易被我們忽略的,這也體現(xiàn)了作者對生活的洞察力和很高很準確的分析能力。
在這本書中作者以比較輕松的語調,來講述他想要表達的思想。在文章的一開始,作者總結了人生意義的三大問題,也是三種制約,由此也引出了三個問題:社會感,生活的意義,和與他人的合作。
“人的目標一旦建立,隨后便會開始自我管理只有此時,他才會意識到解決怎樣的人生問題,才會不斷的使自己得到提高和發(fā)展。”這是原文里的一段話,總結了人們成功的原因。童年對人生的影響也是很大的,有的被溺愛而失敗,有的學會了合作,之后便少了些阻礙。
合作,是作者提到最多之一是合作,合作的重要性,如果一個人不能學會合作,他就不能很好的融入社會,不能很好的與他人進行交流,做事的效率也會大大的降低。在第五章,作者提到了夢這一話題,說明了夢和現(xiàn)實是相關聯(lián)的,而不是獨立與現(xiàn)實生活之外的,與弗洛伊德的觀點相反,為他的理論奠定了基礎。之間也提到了精神與物質的聯(lián)系與沖突,將了他們兩個是相互的整體,不可分割。說任何動作都是有目標的,而精神則將這種目標變得更加明確。一個人要學會適應環(huán)境,如果一個孩子想要克服困難,肯定會為自己制定一個目標,關注社會,關注他人,與他人合作。
關于個性塑造也是很重要的,從早期記憶里可以了解到一個人的行為思考方式和心理變化。個體心理學對夢的研究,強化人生態(tài)度,提到了人生態(tài)度是夢的締造者。
在之后的章節(jié)中,講到了夢中跌倒的場景,說明在人的頭腦中,對自我保護的恐懼遠大于克服困難的憂慮。一件事在不同人身上的意義是不同的,而個體心理學的治療方法一直致力于提升個人應對生活的勇氣上。
學校的影響也是深遠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學校是家庭的延續(xù)。注意兒童的困難、糾正父母的錯誤,是學校教師的任務。教師必須體會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應該遵照人類的利益來工作。對于那些沒有準備好接受社會生活的兒童,教師應該設法幫助他們,因為兒童時期的錯誤容易糾正或防止,否則它對兒童以后的生活所造成的危害將是相當嚴重的,因為兒童時期的錯誤和成年后的失敗是一脈相通的。
青春期:對于青春期的到來,孩子常常表現(xiàn)得過于不安,其實它不過是人生道路中的一段。重要的是個人賦予它什么樣的意義以及以什么樣的方法去行動。青春期給人的只是個機會。他開始對成年人的生活問題做出獨立的而有創(chuàng)造性的解答。
犯罪及其預防:罪犯并不是特別的人類,犯罪本身并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生活態(tài)度的病癥。然而,這種病癥并不是不可以改變的,在生活面前,沒有人是注定要被擊敗的。我們應該幫助他們,指出他們的錯誤之所在,并鼓勵他們對別人發(fā)生興趣,學會與別人合作,同時采取其它有關社會措施,這樣,才能使他們真正地由自卑走向超越,社會犯罪的數目也會大大減少。
職業(yè)、人及其同伴、愛情與婚姻:之所以把這三章內容合起來說明,是因為這三者是息息相關的。作者在書的剛開始就提到了,生活中的每一個問題幾乎都可以歸納在職業(yè)、社會和性這三個主要問題之下。每個人對這三個問題的反應,都明白的表現(xiàn)出他對生活意義的最深層的感受。
以上就是我讀完這本書的個人體會和所獲得的思想精髓。
《自卑與超越》讀后感15
雖然外表樂觀,但骨子里的自卑感一直困擾著我……
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一些自卑心理也能被我正確認識和正確對待。比如,我可以成為父親的贍養(yǎng)費。比如昨天我努力超越自己。比如,因為在農村的生活經歷,我更加珍惜生命。例如,當我看到我的身體有缺陷的生活。
阿德勒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卑感有正確的認識,并以適當的方式加以克服。每一次找到自卑的根源,都會有一次超越。
當你因為自己不夠優(yōu)秀而自卑時,你就會開始有了努力的意志。在努力的過程中,你會首先把讓你感到自卑的人或事作為你的`目標。在追求這個目標和蛻變的過程中,你將不可避免地經歷無限的痛苦和煎熬,就像世界上最長壽的鳥——鷹。它一生可以活到七十歲。老鷹活到四十歲,爪子開始老化,不能再有效地抓住獵物。它的啄變得又長又彎,它的羽毛長得又厚又厚。它必須做出艱難但重要的決定!
在經歷了非常痛苦的蛻變過程——一百五十天的漫長修煉之后。如果雄鷹不蛻變,只是一味地自卑,不超越自己,不超越自卑,就沒有禿鷹那樣的三十年!鳥能這樣,偉大的人類更應該勇敢一點!“人生如激流,沒有暗礁,就難以激起美麗的波瀾!”只有通過蛻變,才能展現(xiàn)更好的自己。
你可以有自卑,但你必須有超越自卑!能克服自卑的你,會讓優(yōu)秀成為習慣。
【《自卑與超越》讀后感】相關文章:
超越自卑作文12-20
職場如何超越自卑07-10
自卑與超越 讀書筆記06-24
《自卑與超越》讀書筆記06-26
《自卑與超越》讀書筆記11-12
自卑與超越讀書筆記15篇11-10
《自卑與超越》讀書筆記15篇11-19
《自卑與超越》讀書筆記(精選15篇)12-22
《自卑與超越》讀書筆記18篇01-02
自卑與超越讀書筆記(15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