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歷史故事 推薦度:
- 中國歷史故事 推薦度:
- 中國歷史故事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中國經(jīng)典歷史故事【必備】
中國經(jīng)典歷史故事1
宋太祖穩(wěn)定了內(nèi)部,雄心勃勃,準備出兵統(tǒng)一全國。當時,五代時期的“十國”,留下來的北方有北漢,南方還有南唐、吳越、后蜀、南漢、南平等。要統(tǒng)一全國,該先從哪里下手呢?先打北漢,還是先打南方呢?宋太祖想了幾天,還是決定不下來。
一天夜里,風雪交加。趙普正在家里烤火取暖,忽然聽得門外一陣敲門聲。趙普心里奇怪,這么寒冷的夜里,還有誰會來找他?他打開門一看,只見一個人披著斗篷,在雪地里站著。趙普定睛一看,大吃一驚,原來來的竟是宋太祖。
趙普連忙把宋太祖請進屋里,撥紅了炭火,在炭火上燉上肉,叫他老妻拿出酒來招待。
趙普問:“雪下得這么大,陛下為什么還要出來?”
宋太祖說:“我想起一件事,反正睡不著,就來找你商量一下”
趙普想了一會,說:“如果我們先打下北漢,就會受到遼朝的威脅。還不如先削平南方,回過頭來再打北漢。小小北漢,不過像彈丸一樣大,晚一點收拾也跑不了!
宋太祖笑著說:“我們想到一起去了!
宋太祖和趙普決定了先南后北的計劃以后,約摸花了十年時間,先后出兵消滅了南平、后蜀、南漢。這樣,南方的割據(jù)政權(quán)只留下南唐和吳越兩國。
南唐是“十國”中最大的.一個割據(jù)政權(quán),那里土地肥沃,沒有像中原那樣遭到戰(zhàn)爭的破壞,所以經(jīng)濟繁榮,國力富裕。但是,南唐的國主都是政治上十分昏庸無能的人,后來弄得國力漸漸衰弱下來。
最后的一個國主李煜(音yù),歷史上稱南唐后主,是一個著名的詞人,對詩詞、音樂、書畫,十分精通,可就是不懂得處理國事。北宋建國后,李煜每年向北宋進貢大量金銀財寶,想維持他的地位。后來,他看到宋太祖接連消滅了周圍三個小國,才著慌起來,趕快派使者給宋太祖送去一封信,表示愿意取消南唐國號,自己改稱“江南國主”。但是這一點小小讓步,怎么能改變宋太祖統(tǒng)一中國的決心呢。
公元974年九月,宋太祖派大將曹彬、潘美帶領(lǐng)十萬大軍分水陸兩路攻打南唐。曹彬從荊南帶領(lǐng)水軍沿江東下,很快就占領(lǐng)了池州(今安徽貴池),進駐采石磯(今安徽馬鞍山市)。潘美帶領(lǐng)的步兵到了江北,被遼闊的江面擋住了進軍的道路。
有人向宋軍獻計,如果用竹筏和大船搭成浮橋,步兵就可以全部順利過江。潘美聽了這個計策,馬上趕造浮橋。這個消息傳到南唐的國都金陵(今江蘇南京市),南唐君臣正在喝酒。李后主問周圍大臣該怎么辦?大臣說:“自古以來,沒聽說搭浮橋過江的,一定辦不成!”
后主聽了,哈哈大笑說:“我早說他們是小孩子鬧著玩罷了。”
過了三天,宋軍搭好浮橋,潘美的步兵像在陸地上行軍一樣,跨過長江。南唐的守將敗的敗,投降的投降。十萬宋軍很快就打到金陵城邊。
那時候,李后主還正在宮里跟一批和尚道士誦經(jīng)講道,宋軍到了城外,他還蒙在鼓里呢。有一天,他到城頭上巡視,發(fā)現(xiàn)城外到處飄揚著宋軍旗幟,這才大吃一驚,回宮以后,派大臣徐鉉(音xuàn)到東京去求和。
徐鉉見了宋太祖說:“李煜待陛下,就像兒子待父親一樣孝順,為什么還要討伐他?”
宋太祖反問說:“那么你倒說說,父親和兒子能分成兩家嗎?”
徐鉉沒話說,回到金陵向李后主回報。過了一個月,末軍圍城越來越緊,李后主又派徐鉉到東京去。
徐鉉苦苦懇求宋太祖不要進攻金陵,宋太祖聽得不耐煩,一手按住利劍,怒氣沖沖地說:“你不要多說了。李煜并沒有什么罪。但是現(xiàn)在天下一家,我的床邊,怎么能讓別人睡著打呼嚕呢!”
徐鉉眼看再懇求也沒用,只好再回到金陵。李后主聽了回報,知道求和沒有希望,連忙調(diào)動駐守上江的十五萬大軍來救。兵到皖口,受到宋軍兩路夾攻。南唐軍放火燒宋軍。哪知正碰到起北風,火反燒了自己。南唐軍全軍覆沒。
曹彬派人進城告訴李后主,勸他趁早投降,免得城里百姓的生命財產(chǎn)遭到毀滅。后主還想拖下去,曹彬就下令攻城。
第二天,城被攻破了。曹彬率領(lǐng)宋軍整隊進城,秩序井然。李后主叫人在宮里堆了柴草,準備放火自殺,但是畢竟沒有這個勇氣。最后還是帶著大臣出宮門,向曹彬投降。
李后主被押到東京,宋太祖對他還比較優(yōu)待。但是李后主從一個盡情享樂的國君變成一個亡國的俘虜,心里十分辛酸,每天流著眼淚過日子。他本來是寫詞的能手,在這段時期里,寫了一些感情憂傷的詞!皢柧苡袔锥喑睿∷埔唤核驏|流!本褪撬@段時期詞作中的名句。
中國經(jīng)典歷史故事2
公元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立了政權(quán),國號大順。接著,李自成率領(lǐng)一百萬起義將士,渡過黃河,分兩路進攻北京。兩路大軍勢如破竹,到了這年三月,就在北京城下會師。城外駐守的明軍最精銳的三大營全部投降。
起義軍猛攻北京城。第二天晚上,崇禎帝登上煤山(在皇宮的后面,今北京景山)上往四周一望,只見火光映天,知道形勢危急,跑回宮里,拼命敲鐘,想召集官員們來保護他。等了好久,連個人影兒都沒有。這時候,他才知道末日到來,又回到煤山,在壽皇亭邊一棵槐樹下上吊自殺。統(tǒng)治中國二百七十七年的明王朝,宣告滅亡。
大順起義軍攻破北京,大將劉宗敏首先率領(lǐng)隊伍進城,接著,大順王李自成頭戴笠帽,身穿青布衣,跨著駿馬,緩緩地進了紫禁城。北京的百姓像過節(jié)一樣,張燈結(jié)彩歡迎起義軍。
大順政權(quán)一面出榜安民,叫大家安居樂業(yè);一面嚴懲明王朝的皇親國戚、污吏。李自成派劉宗敏和李過,勒令那些權(quán)貴交出平時從百姓身上搜刮來的贓款,充當起義軍的軍餉,拒絕交付的處重刑。少數(shù)民憤大的皇親國戚被起義軍抓起來殺頭。
有個大官僚吳襄,也被劉宗敏抄了家產(chǎn),并且逮捕起來追贓。有人告訴李自成說,吳襄的兒子吳三掛是明朝的山海關(guān)總兵,手下還有幾十萬大軍。如果把吳三桂招降了,豈不是解除了大順政權(quán)一個威脅。
李自成覺得這個主意很有道理,就叫吳襄給他兒子寫信,勸說他向起義軍投降。
吳三桂原來是明朝派到關(guān)外抗清的`,駐扎在寧遠一帶防守。起義軍逼近北京的時候,崇禎帝接連下命令要吳三桂帶兵進關(guān),對付起義軍。吳三桂趕到山海關(guān),北京已被起義軍攻破。過了幾天,吳三桂收到吳襄的勸降信,倒猶豫起來。向起義軍投降吧,當然是他不愿意的;要不投降吧,起義軍勇猛善戰(zhàn),兵力強大,自己不是他們的對手。再說,北京還有他的家屬財產(chǎn),也舍不得丟掉。既然李自成來招降,不如到北京去看看情況再說。
吳三桂帶兵到了灤州,離北京越來越近,就遇到一些從北京逃出來的人。吳三桂找來一問,開始,聽說他父親吳襄被抓,家產(chǎn)被抄,已經(jīng)恨得咬牙切齒;接著,又聽說他最寵愛的歌姬陳圓圓也被起義軍抓走,更是怒氣沖天,立刻下令退回山海關(guān),并且要將士們一律換上白盔白甲,說是要給死去的崇禎帝報仇。
李自成得知吳三桂拒絕投降,決定親自帶二十多萬大軍,進攻山海關(guān)。吳三桂本來就害怕農(nóng)民軍,聽到這消息,嚇得靈魂出竅。他也顧不了什么民族氣節(jié),寫了一封信,派人飛馬出關(guān),請求清朝幫助他鎮(zhèn)壓起義軍。
清朝輔政的親王多爾袞接到吳三桂的求救信,覺得機會來到,立刻回信同意。接著,他親自帶著十幾萬清兵,日夜不停地向山海關(guān)進兵。
清軍到了山海關(guān)下,吳三桂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帶著五百個親兵出關(guān)迎接多爾袞。他見了多爾袞,卑躬屈膝地哀求多爾袞幫他報仇。多爾袞自然順水推舟地答應。吳三桂把多爾袞請進關(guān)里,大擺酒宴,殺了白馬烏牛,祭拜天地,訂立了同盟。
李自成大軍從南面開到山海關(guān)邊。二十多萬起義軍,依山靠海,擺開浩浩蕩蕩的一字陣,一眼望不到邊。老奸巨猾的多爾袞從城頭望見起義軍陣容堅強,料想不容易對付,就讓吳三桂打先鋒,叫清軍埋伏起來,自己和幾名清將遠遠躲在后面的山頭觀戰(zhàn)。
戰(zhàn)斗開始了,李自成騎著馬登上西出指揮作戰(zhàn)。吳三桂帶兵一出城,起義軍的左右兩翼合圍包抄,把吳三桂和他的隊伍團團圍住。明兵東竄西突,沖不出重圍;起義軍個個血戰(zhàn),喊殺聲震天動地。
正在雙方激烈戰(zhàn)斗的時候,不料海邊一陣狂風,把地面上的塵沙刮起,一霎時,天昏地黑,對面見不到人。多爾袞看準時機,命令埋伏在陣后的幾萬清兵一起出動,向起義軍突然襲擊。起義軍毫無防備,也弄不清是哪兒來的敵人,心里一慌張,陣勢也就亂了。直到風定下來,天色轉(zhuǎn)晴,才看清楚對手是留著辮子的清兵。
李自成在西山上發(fā)現(xiàn)清兵已經(jīng)進關(guān),想穩(wěn)住陣腳,指揮抵抗,已經(jīng)來不及了,只好傳令后撤。多爾袞和吳三桂的隊伍里外夾擊,起義軍遭到慘重失敗。
李自成帶領(lǐng)將士邊戰(zhàn)邊退。吳三桂仗著清兵的勢,在后面緊緊追趕。起義軍回到北京,兵力已經(jīng)大大削弱。
李自成回北京后,在皇宮大殿里舉行即位典禮,接受官員的朝見。第二天一清早就率領(lǐng)起義軍,離開北京,向西安撤退。
李自成離開北京的第三天,多爾袞帶領(lǐng)清兵,耀武揚威地開進北京城。公元1644年十月,多爾袞把順治帝從沈陽接到北京,把北京作為清朝國都。打那時候起,清王朝就開始在中國建立了它的統(tǒng)治。
第二年,清朝分兵兩路攻打西安。一路由阿濟格和吳三桂、尚可喜率領(lǐng),一路由多鐸(音duó)和孔有德率領(lǐng)。李自成率領(lǐng)農(nóng)民軍在潼關(guān)抗擊清軍,經(jīng)過激烈戰(zhàn)斗,終于被迫放棄西安,向襄陽轉(zhuǎn)移。過了幾個月,農(nóng)民軍在湖北通山縣九宮山,遭到當?shù)氐刂魑溲b襲擊,李自成戰(zhàn)敗犧牲。
李自成退出北京后,張獻忠在四川稱帝,國號大西,繼續(xù)抗擊清軍。到公元1647年,清軍進四川,張獻忠在川北西充的鳳凰山的一場戰(zhàn)斗中,中箭死去。這樣明朝末年的兩支主要起義軍都失敗了。
中國經(jīng)典歷史故事3
傳說,龍王住在錢塘江里,他性情暴躁,把潮水弄得漲落無有定時,沿江兩岸的田地常常被淹沒,害得人們成天提心吊膽地過日子。
那時,江邊住著一戶窮苦的漁民,夫妻倆帶著一個兒子六和。六和五歲的那一年,他爸在江上打魚翻了船,淹死了。
沒有漁船打不成魚,從此六和一家更加窮苦了。娘兒倆用兩支竹竽,上面各拴上個小圓網(wǎng),趁潮來的時候,赤著腳跑在潮頭前面撈潮頭魚。撈潮頭魚是很危險的,跑得稍慢一步就會叫潮水卷去。娘兒倆為了生活,又不得不冒這個危險。
有一天,娘兒倆正在撈魚的時候,不料這次潮水來得特別快,特別兇,六和看看勢頭不妙,牽住娘的手拔腳飛跑,可是已經(jīng)來不及了,一個浪頭打來,把他娘卷進旋渦里去啦。
六和沒有了娘,更是孤苦伶仃、無依無靠了。他又傷心又憤怒,就一面哭著,一面盡他的力氣把江邊小山上大大小小的石塊搬下來,用勁地丟進江里去。他發(fā)誓要用石塊把錢塘江填滿,不讓潮水再橫沖直撞,到處害人。他手里丟著石塊,嘴里不斷地咒罵著:
“可惡的潮水呵,該死的龍王!我要把山搬下來,填沒你這錢塘江!”
水晶宮里的屋頂和門窗,被六和丟的石塊砸了許多窟窿,石塊在水晶宮前的臺階上堆成一座小山,快把大門堵死了。龍王聽到六和的咒罵聲,走到水晶宮門口張望,不料又被六和丟下的石塊砸在頭上,把他的一只龍角砸歪了。后腦勺上腫起一個大疙瘩,疼得嗷嗷直叫。
六和在江邊一面哭,一面咒罵,一面往江心丟著石塊,一天,兩天……整整丟了七七四十九天。這天正好是八月十八,他忽然聽到了“轟隆隆”的聲音自遠而近,錢塘江潮水涌過來了。潮頭上站著個橫行霸道的蟹將軍,領(lǐng)著一隊彎腰曲背的蝦小兵,后面黃羅傘下罩著龍王。不一會,龍王來到了六和面前,說:
“小孩,小孩,不要哭不要哭,不要丟石塊。要金要銀要珠寶,你說出來都給你。”
“龍王,龍王,你聽著,我不要你的金銀和珠寶!你要依我兩件事,如若不依,我就用石塊壓坍你的水晶宮,填沒這條錢塘江!”
“哪兩件事呀,你說說看!
“第一件,馬上把我娘送回來;第二件,從今以后不準亂漲大潮,潮水只許規(guī)規(guī)矩矩順著河道走,漲到小山這里為止。”
龍王滿心不愿意,但又怕六和真的把錢塘江填沒了,壓坍他的水晶宮,只好都答應下來。
龍王馬上把六和娘送了上來,六和多快活啊!娘兒倆高高興興地回家去了。
從那時起,錢塘江的潮水便小了許多 ,而且漲到那座小山邊便穩(wěn)了下來。只有每年八月十八那一天,潮水比平常要大些,那是因為龍王吃過六和的`虧,怕他的部下再闖禍,親自出來巡江的緣故。人們摸到了潮水的脾氣,就不再怕它,把沿江兩岸的荒灘都開辟成良田,種上綠油油的莊稼。為了感謝六和治伏了龍王,后人就在他搬石塊的小山上,修筑起一座寶塔,這就是“六和塔”。
中國經(jīng)典歷史故事4
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Ghinggis Khan),意為“擁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1162年(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難河上游地區(qū)(今蒙古國肯特。,取名鐵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國,此后多次發(fā)動對外征服戰(zhàn)爭,征服地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時候去世,之后被密葬 。
1265年(至元二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廟號為太祖。1266年(至元三年)十月,太廟建成,制尊謚廟號,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謚號為圣武皇帝。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將國號“大蒙古國”改為“大元”。1309年(至大二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謚法天啟運,廟號太祖。從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謚號變?yōu)榉ㄌ靻⑦\圣武皇帝。
中國經(jīng)典歷史故事5
魏明帝曹睿死后,司馬懿和曹爽共同輔佐曹芳當了皇帝。這時候的曹芳才八歲,根本不懂事,國家的所有事情都由曹爽和司馬懿兩人決定,而曹爽因為自己太年輕,沒有經(jīng)驗,大小事情都要問過司馬懿后才敢辦理,把司馬懿當成長輩看待。這時候的司馬懿,真正掌握了國家大權(quán)。
曹爽當了大將軍以后,手下聚集了一批很有學問的人,其中有5個人最受曹爽的信任,這5個人是畢軌、何晏、鄧庵、李勝、丁謐,他們對曹爽把大權(quán)交給司馬懿很不服氣。何晏說:“國家大權(quán)應該由曹氏宗族內(nèi)的人來掌握,怎么能讓司馬懿說了算!假如司馬懿有心造反,你怎么能控制得住他?”曹爽覺得有道理,問何晏應該怎么辦才好,何晏說:“可以封司馬懿為太傅,讓他官做到最高等級,可是沒有實權(quán),把兵權(quán)奪過來歸你自己掌握,這樣才能確保安全!
曹爽便對太后說司馬懿功勞大,聲望高,應該當太傅,而管理軍隊這樣的事情應該由年輕人來辦,皇帝和太后都同意。于是,司馬懿被封為太傅,交出了兵權(quán)。曹爽乘機將自己的弟弟曹羲、曹訓、曹彥安排作管理軍隊的`將軍。從此以后,朝廷中的軍政大權(quán)一起落到曹爽弟兄幾人的身上。幾年以后,曹爽兄弟權(quán)勢越來越重。司馬懿長年推說有病,也不參與國家事務,曹爽便更加放心地過著放蕩的生活,一面私自建筑宮殿,一面四處游玩。各地方送給皇帝的東西,都經(jīng)過曹爽挑選以后才給皇帝送去。曹爽特別喜歡出外打獵,經(jīng)常許多天不回城。司農(nóng)桓范不放心,勸曹爽不要經(jīng)常外出,要留在京城中,防止京城中發(fā)生變化,曹爽不聽。
公元248年正月,曹爽兄弟隨同皇帝曹芳一齊去祭掃高平陵(曹睿的墳墓),掃完墓,曹爽帶著自己的一班親信就在外面打獵游玩。司馬懿立即動手,派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發(fā)兵守住洛陽四面城門,奪過了曹爽弟兄在京城中的軍營,派自己的親信管理了軍隊。司馬懿又打開武器庫,將自己的軍隊武裝起來,守住洛水橋。然后,司馬懿進入皇宮,向郭太后上了一份表章,說大將軍曹爽任用小人,不理國事,應該奪去曹爽弟兄的兵權(quán),免得將來出婁子。郭太后本來就不喜歡曹爽,馬上同意了司馬懿的請求,并且還以太后的名義下了一道詔書。
司馬懿又派出侍中許允、尚書陳泰,讓他倆告訴曹爽,只要曹爽交出兵權(quán),保證不傷他弟兄的生命。許允、陳泰走后,司馬懿又將殿中校尉尹大目招來,讓尹大目再去勸曹爽,保證不傷曹爽兄弟和家屬的性命,并且指著洛水河賭咒發(fā)誓。同時,又給皇帝曹芳獻上一份表章,說曹爽任命一大批小人,把持了朝廷的軍權(quán),上上下下都很不滿,萬一發(fā)生了變亂,后果不堪設想,自己不得已才起兵,目的只是罷免曹爽弟兄的大權(quán),而且太后已經(jīng)同意了我的做法,等等。
曹爽正在打獵,一連串聽到幾起報告,說太傅司馬懿在城中發(fā)動了兵變,要奪自己弟兄幾個的兵權(quán),當時就嚇得像木頭人似的。從城中逃出來的桓范勸曹爽當機立斷,發(fā)詔書,起兵和司馬鼓對抗。但曹爽貪生怕死,最后交出了兵權(quán),和皇帝一道回城,向司馬懿投降。
曹爽一回城,司馬懿便將他弟兄四個看管起來,給他們安了個圖謀造反的大罪名,將曹爽弟兄四人和親屬,連同親信們一起逮捕起來,判了斬刑。這就是魏國末年發(fā)生的著名的“高平陵之變”。
中國經(jīng)典歷史故事6
魏文侯講誠信
戰(zhàn)國時代,魏國的第一個國君叫魏文侯,由于他處處誠信待人,無論當官的還是普通百姓,都敬重他,魏國因此迅速強大起來。
有一次,他和管理山林的人約定,次日下午到郊外去打獵練兵。到了次日,下朝后舉行宴會,魏文侯準備在宴會一結(jié)束,就去打獵練兵?墒,宴會快結(jié)束的時候,天上忽然下起了瓢潑大雨,看看快到中午了,雨還是不停,而且越下越大,魏文侯起身對席間的眾臣說:“對不起,我要告辭了。趕快準備車馬,我要到郊外去打獵練兵,那里已有人在等我了!北姵家灰妵坝瓿鲩T,都走上來勸阻。這個說:“天下這么大的'雨,怎么能出門呢?”那個說:“去了也無法打獵練兵!”魏文侯看看天色說:“打獵練兵是不成了,可是得告訴一下那位管理山林的人哪!”眾臣中有一位自告奮勇的人說:“那好,我馬上去告訴!蔽何暮畎咽忠粩[說:“慢,要告訴得我自己去。昨天是我親自跟人家約定的,如今失約,我要親自跟人家道歉才行!闭f完大步跨出門外,頂著大雨往管理山林人的住處去。
中國經(jīng)典歷史故事7
呂僧珍在位期間,公平對待屬下,不徇私情。堂兄的兒子呂宏起先以販蔥為業(yè),在呂僧珍就任以后,就放棄販蔥業(yè)想求他在州里安排個官當當,呂僧珍說:“我蒙受國家大恩,沒有什么可以報效的。你們本來有適合自己身份地位的'職業(yè),怎么可以胡亂要求得到不該得的職份!還是應當趕快回到蔥店去吧!眳紊淅霞以谑斜,前面建有督郵的官署,鄉(xiāng)人都勸他遷移官署來擴建住宅。呂僧珍惱怒地說:“督郵這官署,從建造以來就一直在這里,怎么可以遷走它來擴建我的私宅呢?”他姐姐嫁給于氏,住在市西,小屋面臨馬路,又混雜在各種店鋪中間,呂僧珍經(jīng)常引帶著儀仗隊到她家,并不覺得辱沒了身份。
原文:
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親戚。從父兄子先以販蔥為業(yè),僧珍既至,乃棄業(yè)欲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國重恩,無以報效,汝等自有常分,豈可妄求叨越,但當速反蔥肆耳。”僧珍舊宅在市北,前有督郵廨,鄉(xiāng)人咸勸徒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督郵官廨也,置立以來,便在此地,豈可徙之益吾私宅!”姊適于氏,住在市西,小屋臨路,與列肆雜處,僧珍常導從鹵簿到其宅,不以為恥。
中國經(jīng)典歷史故事8
敢向十一國宣戰(zhàn)的慈禧太后
在很多中國人的心目中慈禧太后的形象都是很不好的,仿佛就是因為這個老太婆,近代的中國才會遭受那么多屈辱。我們先把這些口水官司放在一邊,做為一個女人,慈禧能夠在男人的權(quán)力層中獨掌大權(quán),實在是當之無愧的女漢子。
慈禧的老公咸豐皇帝死的時候,慈禧只有二十七歲,論到現(xiàn)在也就大學畢業(yè)一兩年的樣子。
咸豐臨死前立皇長子載淳為皇太子,然后又任命大臣載垣、端華、肅順等八人為顧命大臣輔佐朝政。但同時,咸豐為了實行權(quán)力制衡,又給了慈禧和此案兩枚印章,詔令必須加蓋印章之后才能頒行。這樣,八大臣同兩宮太后就發(fā)生矛盾。
咸豐死后,弟弟恭親王奕就獲準趕到承德避暑山莊,然后秘密的.在行宮拜見了兩宮皇太后,定下除掉肅順等人的計策。而當時醇郡王奕繕又成為了正黃旗漢軍都統(tǒng),掌握了實際的軍事權(quán)力。
在護送咸豐皇帝的遺體回北京的過程中,慈禧和慈安只陪了靈駕一天,然后就以皇帝(同治)年齡小為借口,從小道提前趕回北京部署。
慈禧回京之后,立即召見了恭親王,瑞后發(fā)動政變,公開宣布在載垣、肅順等人的罪狀,并將他們?nèi)烤儾,隨后處斬。
公元1861年農(nóng)歷11月1日,同治皇帝奉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御養(yǎng)心殿垂簾聽政。垂簾聽政就是在同治皇帝的御座后面設一道黃幔,慈安皇太后與慈禧皇太后并坐其后。恭親王奕立于左,惇親王奕繕立于右,這在中國歷史上,既是空前的,也是絕后的。
中國經(jīng)典歷史故事9
暑假的時候中國歷史故事讀后感中國歷史故事讀后感,表姐幫我賣了這本《中國歷史故事》,我愛不釋手。之后,我就利用空閑的時間去閱讀。
《中國歷史故事》主要講的是:發(fā)生在很久以前的戰(zhàn)爭、思想、品德的一些小故事,從這些小故事讓我明白了許多關(guān)于做人、關(guān)于學習、關(guān)于生活等方面的道理。
在《中國歷史故事》這本書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鐵杵磨成針》的故事,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做事要有耐心,不能半途而廢,就像故事中的.老婆婆一樣。
讀了《中國歷史故事》讓我懂得了只要付出,就會有收獲。
記得在去年的暑假,我到鄉(xiāng)下大姨去玩,那時剛好是西瓜成熟的時候。有一天中午,我吃完午飯,過了一會兒,大姨端來了一盤西瓜,我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大姨問我:“千,吃完西瓜要不要跟我到瓜地里去摘西瓜?”“太好了,大姨我們來比賽,看誰摘的西瓜最多!”
我高興地說,“好啊,我是不會手下留情的!”大姨笑瞇瞇地說。我便快速地把西瓜給吃完。過了一會兒,我就背著個大竹籃跟大姨一起到瓜地里去摘西瓜。到了瓜地,太陽毫不留情地烤著地里的西瓜,還沒有開始摘西瓜,我就汗流挾背了,“千,快來摘西瓜呀,我們還要比賽呢!”大姨在瓜地里喊著,“哦,來了!”說完,我就跑了過去。開始摘西瓜了,我雙手抱著西瓜,用力地拔,西瓜好像跟我作對,我怎么拔也拔不動,這時,大姨走過來笑著對我說:“千,不是這樣拔西瓜的,是……,知道了吧!”“哦,原來是這樣!”我點了點頭,接著像大姨教我的那樣,很快就摘了兩三個西瓜。第一次頂著火辣辣的太陽摘西瓜,真有些不習慣,我想:又熱又累,真不想干了,我還是到樹底下休息一下吧!然后我就跑到瓜地旁的大樹底下休息,突然,我想起了《中國歷史故事》這本書,說:“不行,不能就這樣放棄,我還要和大姨比賽呢!”我站起來,跑向瓜地,又開始摘西瓜了。一個多小時過去了,我的竹籃已經(jīng)被西瓜裝滿了,雖然我摘的西瓜沒有大姨那么多,但是看著我辛苦勞動的成果,我開心地笑了。
讀了這本書,我懂得了:在學習,在生活的時候我們會遇到許多困難的事,但是只要付出,就會有收獲,我們不能半途而廢。
中國經(jīng)典歷史故事10
范仲淹被排擠離開朝廷以后,他的同事富弼,因為支持新政,被誣陷是范仲淹的同黨,丟了官職;韓琦替范仲淹、富弼辯護,也受到牽連。當時,有些人雖然同情范仲淹,但是不敢出頭說話。只有諫官歐陽修大膽上書給宋仁宗說:“自古以來,壞人陷害好人,總是說好人是朋黨,誣蔑他們專權(quán)。范仲淹是國家有用的人才,為什么要把他罷免?如果聽信壞人的話,把他們罷官,只會讓壞人得意,敵人稱快!”
歐陽修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廬陵(今江西永豐)人。他四歲的時候,父親病死,母親帶著他到隨州(今湖北隨縣)依靠他叔父生活。歐陽修的母親一心想讓兒子讀書,可是家里窮,買不起紙筆。她看到屋前的池塘邊長著荻草,就用荻草稈兒在泥地上劃著字,教歐陽修認字。幼小的歐陽修在母親的教育下,很早就愛上了書本。
歐陽修十歲時候,經(jīng)常到附近藏書多的'人家去借書讀,有時候還把借來的書抄錄下來。一次,他在一家姓李的人家借書,從那家的一只廢紙簍里發(fā)現(xiàn)一本舊書,他翻了一下,知道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文集,就向主人要了來,帶回家里細細閱讀。
宋朝初年的時候,社會上流行的文風講求華麗,內(nèi)容空洞。歐陽修讀了韓愈的散文,覺得它文筆流暢,說理透徹,跟流行的文章完全不一樣。他就認真琢磨,學習韓愈的文風。長大以后,他到東京參加進士考試,連考三場,都得到第一名。
歐陽修二十多歲的時候,他在文學上的聲譽已經(jīng)很大了。他官職不高,但是十分關(guān)心朝政,正直敢諫。當范仲淹得罪呂夷簡、被貶謫到南方去的時候,許多大臣都同情范仲淹,只有諫官高若訥認為范仲淹應該被貶。歐陽修十分氣憤,寫信責備高若訥不知道人間有羞恥事。為了這件事,他被降職到外地,過了四年,才回到京城。
這一回,歐陽修為了支持范仲淹新政,又出來說話,使朝廷一些權(quán)貴大為惱火。他們捕風捉影,誣陷歐陽修一些罪名,朝廷又把歐陽修貶謫到滁州(今安徽滁縣)。
滁州四面環(huán)山,風景優(yōu)美。歐陽修到滁州后,除了處理政事之外,常常游覽山水。當?shù)赜袀和尚在滁州瑯琊山上造了一座亭子供游人休息。歐陽修登山游覽的時候,常在這座亭上喝酒。他自稱“醉翁”,給亭子起個名字叫醉翁亭。他寫的散文《醉翁亭記》,成為人們傳誦的杰作。
歐陽修當了十多年地方官,宋仁宗想起他的文才,才把他調(diào)回京城,擔任翰林學士。
歐陽修擔任翰林學士以后,積極提倡改革文風。有一年,京城舉行進士考試,朝廷派他擔任主考官。他認為這正是他選拔人才、改革文風的好機會,在閱卷的時候,發(fā)現(xiàn)華而不實的文章,一概不錄取?荚嚱Y(jié)束以后,有一批人落了選,對歐陽修十分不滿。一天,歐陽修騎馬出門,半路上被一群落選的人攔住,吵吵嚷嚷地辱罵他。后來,巡邏的兵士過來,才把這批人趕跑。
經(jīng)過這場風波,歐陽修雖然受到了一些壓力,但是考場的文風就發(fā)生了變化,大家都學著寫內(nèi)容充實和樸素的文章了。
歐陽修不但大力改革文風,還十分注意發(fā)現(xiàn)和提拔人才。許多原來并不那么出名的人才,經(jīng)過他的賞識和提拔推薦,一個個都成了名家。最出名的是曾鞏、王安石、蘇洵(音xún)和他的兒子蘇軾、蘇轍。在文學史上,人們把歐陽修等六個人和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合起來,稱為“唐宋八大家”。
中國經(jīng)典歷史故事11
齊桓公死后,齊國內(nèi)部發(fā)生了爭奪王位的斗爭,公子昭逃到了宋國,宋襄公就通知各路諸侯,希望大家共同護送公子昭去齊國繼位?墒撬蜗骞吘箾]有齊桓公那樣的號召力,除了三個小國帶了兵馬過來,其他的國家都沒有當成一回事。于是宋襄公率領(lǐng)四國的軍隊打到齊國,幫助公子昭繼位,即齊孝公。
齊國本來是諸侯國中的強國,如今,齊國的國君靠的是宋國的力量登上的王位,因此宋國的地位也就提高了。宋襄公也有一位有野心的君主,他希望自己能夠接替齊桓公的位子成為中原的霸主?墒沁@次他的號召卻只有三個小國響應,幾個中原大國卻沒有把他當回事。
宋襄公希望能夠借助大國去征服小國,于是派人去聯(lián)絡楚國。他的如意算盤是:如果楚國答應和他合作,那么在楚國勢力下的小國自然也就臣服了。
宋襄公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大臣們,其中公子目夷提出了反對意見。他認為宋國目前的國力還不夠強大,想要成為盟主并不會有什么好處。可是宋襄公一心想成為霸主,根本聽不到那些反對的聲音。他立刻邀請楚成王和齊孝公來宋國開會,共同商議會合諸侯訂立盟約的事。兩個諸侯都同意了他的請求。
公元前639年,眼看就要到了會盟的日子,宋襄公駕著車去開會。臨走時公子目夷勸他多帶些人馬以防不測,可是宋襄公認為開會就是為了不打仗,自己怎么可以帶兵去呢?公子目夷怎么也說服不了他,只好空手跟著去。
在商議的過程中,果然發(fā)生了爭執(zhí),楚成王和宋襄公都想做盟主,頓時爭吵不休。
楚國是大國,依附楚國的諸侯也多。宋襄公還想繼續(xù)爭論。楚國的一班隨行人員全都脫掉了外衣,露出了里面的鎧甲,他們將宋襄公綁了起來。后來,經(jīng)過魯國和齊國的調(diào)解,讓楚成王做了盟主,才把宋襄公放了回去。
宋襄公回去之后仍然不服氣,就連宋國的鄰國鄭國也跟著楚成王一起反對他,這使得宋襄公更加生氣。為了出這口氣,宋襄公決定先攻打鄭國。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出兵攻打鄭國。鄭國急忙向楚國求救?墒浅赏醪]有派兵來救援,而是直接率領(lǐng)軍隊攻打宋國。宋襄公沒想到楚國來這么一手,急忙往回趕,最后在泓水的南岸駐扎下來。
兩軍隔岸對峙,楚軍開始渡過泓水,進攻宋軍。公子目夷見此,連忙催促宋襄公下令展開攻擊?墒撬蜗骞炊煿止幽恳模骸皩Ψ竭沒有過完河,我們怎么能這時候發(fā)起攻擊呢?這樣太不仁義了!
正說著,楚國軍隊已經(jīng)上岸了,他們正排隊擺陣。公子目夷心里著急,又催促宋襄公,可是宋襄公又以人家沒有排好隊伍為由拒絕發(fā)起攻擊。沒多久,楚國士兵已經(jīng)擺好陣勢,只聽得戰(zhàn)鼓聲響,楚軍便如洪水般奔涌而至,將宋軍打得七零八落,潰不成軍。
這時,宋襄公才急忙指手畫腳想要繼續(xù)抵抗,可惜他的大腿上中了一箭。要不是將士拼命保護他離開,他早已經(jīng)戰(zhàn)死沙場了。宋襄公逃回國都商丘,宋國人都抱怨說他們的國君不會打仗,根本不應該那樣打。
宋襄公后來知道了大家背后的議論,但是仍然堅持自己沒有做錯:“講仁義的人就應該這樣打仗,這是規(guī)矩。譬如遇見頭發(fā)花白的人就不能抓來做俘虜;遇到受傷的`人就不能再去傷害他。”
公子目夷十分無奈,他氣憤地說:“打仗就是為了戰(zhàn)勝敵人,如果怕傷到人那還不如不打呢。如果遇見頭發(fā)花白的人就不抓,那干脆讓人家抓走算了!
宋襄公受了重傷,再加上心中有氣出不來,不到一年就去世了。臨死時他囑咐太子:“楚國是我們的仇人,你一定要報這個仇。晉國的公子重耳是個人才,將來一定能夠成為霸主,當你遇難的時候就去向他求助吧!”
乍一看,宋襄公確實很迂腐,可是從另一方面,我們從他的身上也看到了東方的“騎士精神”。春秋時期是一個非常注重禮儀的歷史階段,而宋襄公本人更是出身貴族,從小接受的就是貴族教育。所以想讓他不講仁義,那是非常困難的。對他來說,戰(zhàn)爭中取勝固然重要,可是贏得光明正大更重要
中國經(jīng)典歷史故事12
梁啟超九歲那年,他的祖父梁維清帶著他乘坐木船,由水路經(jīng)江門前往廣州參加考試,這個還是梁啟超第一次離開家鄉(xiāng)。
當時滿船的人都是準備應試的趕考的書生,大家坐在一起都是在討論學問和夸耀才學的。一日在船上吃午飯,剛好吃的是白米飯和蒸咸魚,有一個考生就提議以咸魚為題進行吟詩或作對。其實用咸魚入詩入對,是一個非常難的題目,因為咸魚雖然是廣東人飯桌上的名菜,但畢竟是登不了大雅之堂,俗話說:“進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但說的仍然是臭,并且是與“入芝蘭之室”相對著的.,話題一出,當時滿船的考生都一下子被難倒了,大家紛紛都在抓耳撓腮,苦苦思考。
梁啟超稍停片刻,便當眾吟誦:“太公垂釣后,膠鬲舉鹽初”。在座的人聽了,都不約如同地愣了一下,然后大家都拍手叫好,不約而同地稱贊他的詩做得十分切題,風格典雅,詩意濃郁,而且適當?shù)剡\用典故,不落俗套,是一個十分難得的好句。
到后來有人討論到梁啟超的時候,就有這樣戲言:“廣東咸魚從此得翻身了,入風流儒雅的一類了”,這個可能都是從梁啟超作咸魚詩中得到的。
中國經(jīng)典歷史故事13
你可別看不起落榜生,他有可能讓一個國家滅亡!下面我給大家講一下樊若水的故事。
樊若水本想在南唐科舉考試中當上官報效國家,結(jié)果沒有考取。他就去投靠趙匡胤。(因為長江天險才暫時保住了南唐的`國家性命。)他精確測量出長江的寬度,憑這個投靠了趙匡胤。宋朝軍隊一夜之間在長江上修起了一座浮橋,把南唐攻破了。
你看完絕對很驚訝,這個落榜生真厲害!是啊,他的確很厲害。他原本有一顆報效國家的新,結(jié)果昏君皇帝選不中他,他只好去投靠別人。
通過這個故事,我想告訴你,考試沒考上就不一定沒有才能,考上了不一定有才能。要是在古代,你可千萬別瞧不起落榜生,要是在現(xiàn)代,你可千萬不能瞧不起各種人,他們有可能改變一個國家的命運。
中國經(jīng)典歷史故事14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后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guī)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的項羽部隊。終于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
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jīng)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里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jīng)得到了禁地了嗎?為什么他的部隊里面楚人這么多呢?”說著,心里已喪失了斗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
一會,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
中國經(jīng)典歷史故事15
孫臏圍魏救趙的故事發(fā)生后,一晃13年過去了。魏國這次伙同趙國去攻打韓國,韓國頻頻向齊國告急求援。齊威王又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令他們前去救韓。
田忌有了“圍魏救趙”的經(jīng)驗,胸有成竹,準備把計策再用一次,上千輛兵車馳出齊國國境時,田忌要指揮齊軍急速直指魏都大梁,孫臏卻讓田忌叫大軍早早安營扎塞。
田忌問:“軍師,兵貴神速,怎么可以早早休息?”
孫臏說:“現(xiàn)在魏國剛剛向韓國發(fā)動進攻,如果我們急忙出兵相助,實際上就是我們代替韓國承受魏軍最初的打擊,不是我們指揮調(diào)度韓軍,反而是聽任韓軍的.指揮調(diào)度,所以說馬上去奔襲魏都大梁是不合適的。只有當魏韓這兩虎爭斗一番以后,我們再發(fā)兵襲擊大梁,攻擊疲憊不堪的魏軍,挽救危難之中的韓國,這樣對我們才更有利!庇谑驱R軍在路上磨蹭了一個多月,才向大梁發(fā)起攻擊。
魏王見齊軍打來,急忙命令龐涓從韓國回兵救魏,又派太子申為上將軍,與龐涓合兵10萬,抵抗齊軍。孫臏知道龐涓的部隊將到,向田忌獻上“減灶誘敵”的妙計。
當魏齊兩軍剛剛遭遇,還沒交鋒,孫臏就下令部隊撤退。龐涓追到齊軍駐地,只見地上滿是挖掘煮飯用的灶頭,連忙叫士兵去清點,根據(jù)灶頭的個數(shù)龐涓估計齊軍有10萬之眾。齊軍一連三天急急退卻,龐涓仍派人去數(shù)灶,第二天發(fā)現(xiàn)齊軍留下的灶頭數(shù)目,只夠5 萬人煮飯了;第三天,減少到只夠3 萬人煮飯了。龐涓得意地說:“我早就知道齊軍膽小怕死,進入我國境內(nèi)才三天,兵士就逃走了大半!庇谑撬麙佅虏奖w重,只帶輕裝健兒,晝夜兼程,緊緊追趕齊軍。
這一天,齊軍退到馬陵道(今山東莘縣境內(nèi))。孫臏見這里路狹道窄,兩旁又多險阻,很適宜設兵埋伏,計算龐涓的行程,估計他將在黃昏時可以趕到這里,就命令士兵砍下一些樹木堵塞去路,又選了一棵大樹,將那大樹面對路的樹干,砍去一大塊皮,讓它露出一大片光滑潔白的樹身,然后在上面寫上一行黑字。接著,孫臏命令一萬名弓箭手夾道埋伏,對他們說:“等到魏軍來到,大樹底下有人點火,就萬箭齊發(fā)!
天剛黑,龐涓真的領(lǐng)兵追到馬陵道。在士兵們搬攔路的樹木時,有人發(fā)現(xiàn)路旁大樹上的字,忙向龐涓報告。龐涓叫士兵點燃火把一看,上面寫著“龐涓死于此樹下”幾個大字,不由得大驚。此時,齊軍伏兵對準火光處萬弩齊發(fā),箭如雨下,魏軍死傷無數(shù),龐涓也身中幾箭,倒在血泊之中。他自知中計,絕難脫身,只得拔劍自殺。齊軍乘勝追擊,俘虜了魏太子申,徹底打敗了魏軍。
【中國經(jīng)典歷史故事】相關(guān)文章:
中國的經(jīng)典歷史故事06-21
中國經(jīng)典歷史故事06-11
中國經(jīng)典歷史故事簡短06-21
中國經(jīng)典歷史故事匯總06-22
(必備)中國經(jīng)典歷史故事06-11
中國經(jīng)典歷史故事[合集]06-11
中國經(jīng)典歷史故事[集合]06-11
中國古詩的故事-歷史故事06-23
中國歷史故事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