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優(yōu)秀評課稿1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評課稿,評課是加強教學常規(guī)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發(fā)展,推進教師專業(yè)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那么你有了解過評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優(yōu)秀評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優(yōu)秀評課稿1
(1)能合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育(較直觀突破“工具”)
。2)教育設計思路較清晰,能按“四位一體”課堂教育法思路設計并實施教育,課堂教育基本體現“三維目標”要求,教育效果較好,(能注重聽、說、讀、寫基本技能訓練,又能引用例引發(fā)學生思考、討論,能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見解,師生互動性強,課堂氣氛較活躍);
(3)語言節(jié)奏控制較好,能利用肢體語言“拉近”師生關系;
。4)薄弱環(huán)節(jié):板書、課堂把握(分析例)
優(yōu)秀評課稿2
《一面五星紅旗》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一名中國留學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旅行中發(fā)生了事故。在極度困難的情況下,他拒絕了面包店老板用國旗換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愛國精神維護了國旗的尊嚴,祖國的尊嚴,也贏得了外國朋友的尊敬和幫助。下面就對這兩位老師執(zhí)教的課談幾點想法:
第一課時:
1、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導課時,賴老師讓學生在課前搜集資料,讓學生說出查找資料的途徑(訪問、上網搜索等);理解詞語時,也讓學生說出多種方法,比如: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根據生活經驗等。
2、在感知課文內容時,賴老師采用填空式的方式來引導,理清文章的脈絡,給孩子創(chuàng)造了獨立閱讀的空間,這正好落實了“課標”中“三四年級能初步把握主要內容”相一致。
3、以讀為本,通過抓重點詞句體會的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整堂課中,賴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空間,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感悟,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自己的想法。在讀中體會到“我”對祖國的無比深情。
建議:朗讀的時間和形式少了一些。生字詞只有兩位學生讀和一次齊讀,沒有落實到位,可以開火車讀,面廣一些,才能真正檢查學生掌握生字詞的情況。初讀的時間不夠,學生一拿到紙條就馬上填寫,讀的過程忽略了。
第二課時:
1、以“主題”為核心,展開“鏈”的教學。徐老師整節(jié)課的設計以“愛國情”為教學核心,以面包店老板的態(tài)度轉變?yōu)槠鯔C,展開了一條“鏈”,有機地整合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感知、感悟文字背后的蘊涵的“愛國情”,從而使課堂中的`“愛國情”自然的生成、深化。
2、自主讀文,品味語言,體驗“愛國情”。語文課堂教學中,孩子是一個獨立的閱讀個體。徐老師關注這一學生學習行為,在教學中重點引導學生研讀重點詞句,感悟愛國情,體驗愛國情。如在學習課文4――10自然段時,徐老師問學生:你從哪些句子中讀出了“我”的愛國精神?然后引導學生感悟!拔覔u搖頭,吃力地穿上大衣,拿著鮮艷的國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薄斫膺@些重點句子時,徐老師讓學生體會,說說自己對句中哪些詞有特別的感受?交流中,徐老師又相機引導,讓學生切實地體驗到留學生身上濃厚的愛國情思。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得到了“言”,感受到重點語句中每個字詞里所蘊含的“愛國情”;也得到“意”,“我”的愛國情與孩子生活中的感性的愛國情融為了一體,使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得到凈化與升華。
建議:
本單元的主題是感受各國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不單單是講愛國,挖掘不夠。布置作業(yè)時應該要有課外閱讀,可以推薦與本單元主題思想相一致的好書籍,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量。
優(yōu)秀評課稿3
一、對教材概貌的理解:
文中的插圖基本反映了課文中描寫的桂林山水的特點。
作者以詩一般的語言,帶著讀者觀賞了風景秀麗的桂林山水。
課文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同時引起了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向往。然后,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點。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聯(lián)系起來,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以激情的贊嘆引出了漓江水的特點:靜、清、綠。在點出特點之后,又具體描寫了漓江的水怎樣靜,怎樣清、怎樣綠。這種以贊嘆的語氣寫實,讓讀者和作者一樣,猶如親臨漓江,蕩舟觀賞這一美景。接著,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以同樣的筆法,描寫了桂林山的特點:奇、險、秀。文中二、三自然段以抒情的語言寫實,并運用排比、比喻的手法讓讀者切實地感受到漓江的水美,桂林的山美,《桂林山水》這篇課文的語言更美!文章第四自然段,綜合觀賞印象。山水相映,云霧迷蒙,綠樹紅花、竹筏小舟點綴其間,構成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爸坌斜滩ㄉ,人在畫中游”是全文的總結,和開頭“桂林山水甲天下”首尾呼應。
本課較難理解的是最后一段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一句。這句話的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綠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麗的畫卷中游覽。
這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yōu)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
二、本堂課的幾個比較成功之處:
1、教學目標定位適中。李老師把《桂林山水》分三節(jié)課進行教學,從教學目標的制訂到實施教學的效果看,李老師對文本知識、能力培養(yǎng)、情感體驗三維教學目標的定位比較適中。對文本知識的定位是“學習課文第二、三、四自段,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對能力方面達成的目標是“理解文章的表達方式,能夠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練習”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情感方面“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fā)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從教學設計到實施過程來看,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是比較好的。
2、教學設計安排緊密、合理。同樣的文本,可以設計出千差萬別的精彩教案。整堂課的設計以“桂林山水甲天下”統(tǒng)領全文,談話導入就直奔主題讓學生以去探究、尋找“桂林山水甲天下”原因,讓學生以激情的贊嘆尋找引出了漓江水的特點:靜、清、綠。又讓學生具體感受漓江的水怎樣靜、清、綠。接著,教師挖掘身邊語文教學資源,媒體出示三幅圖片,學生進行排比句的練筆。爾后,再讓學生找出描寫了桂林山的特點:奇、險、秀,又用學習第二段的方法讓學生具體感受桂林的山怎樣奇、秀、險,還安排小導游介紹桂林的山的獨特,最后用第四段文字進行總結,進一步突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學生感悟了作者采用排比、比喻、對比的手法給讀者描繪了漓江的水美,桂林的山美,課文的語言更美!
3、教學環(huán)節(jié)較流暢,教師語言較得體、優(yōu)美。比較突出的是,談話引入新課的導語,學習了第二段抓住特點描繪漓江水的寫法進行練筆和進入第三段桂林山的教學的導語都比較優(yōu)美精彩,促使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順暢。
4、體驗文本,注重朗讀。
我們每個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在理解文本內容時,李老師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通過對個句和句群的分散和集中朗讀,請學生用最最生動的語言讀出山水的優(yōu)美等。李老師采用自主選擇,練習朗讀和展示朗讀,體驗文本等多種方方法法閱讀。
5、探究文本,形式多樣。
A較好地引導歸納特點
水:靜、清、綠
山:奇、秀、險
。▽憽八睍r,先寫大海和西湖的水;寫“山”時,先寫泰山和香山:用對比的方
B較好地指導感情朗讀
C、感情朗讀
指名讀——師生引讀——齊讀——自由讀(或同桌互讀)
D、模仿說話、寫話:
(1)反復品味,概括方法。
讀,說說寫山和水的'句子有什么特點?(排比、贊賞、比較)
。2)提供句式,練習說話。
6、整合文本,課堂豐滿。
李老師能抓住“桂林山水甲天下”統(tǒng)領全文,讓學生感受了“山”與“水”、樹與花、景與畫完整結合起來,把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獨特形成一個完整的美。這里我非常強調的山和水的融合。我們處理教材時應該把她們作為一個整體交給學生理解,那才真正理解了桂林山水的獨特美。如果安排教材時教師有意把山和水分兩節(jié)課上,我覺得這就無意中破壞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教學中李老師注重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同時注重學生口語能力和仿寫能力的培養(yǎng)。
7、超越文本,感情升華
一是引用古典。課堂接近尾聲,李教師設計了“‘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然名不虛傳!古代詩人和當代詩人在暢游桂林后,都熱情洋溢地寫詩贊美她!崩罾蠋熃又昧颂瞥捻n瑜和現代詩人賀敬之寫了一首《桂林山水歌》,我們一起來分享作者的激情。出示詩歌:
桂林山水歌(節(jié)選)把學生的情感引向了高潮。
二是自編小詩。今天,我們一同領略了桂林山水的美好風光,或許你也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請你試著吟一首小詩或者寫幾句話,表達自己的感受。
8、其他:
李老師在課堂中盡管較緊張,但教態(tài)還是比較親切、自然。讀文感悟,學習寫法進行動筆訓練,做小導游進行口語訓練等是比較合理和成功的。
三、幾個有待改進之處:
1、新課程提倡“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統(tǒng)一”,這是素質教育的要義之一。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的面太窄,這與新課改以學生為主體,主動參與探究文體有點距離,
2、學習本文時,要把朗讀時間給夠、給足,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讀出語感,感悟桂林山水的美,但李老師給學生以文體的解讀,深度的理解不夠到位,即沒有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在陶冶學生的愛美情趣上還缺少火候,所以也導致了上面第一點不足的產生。
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常開展的活動。今天小編推薦的這篇桂林山水評課稿,希望對大家的教學有所幫助,同時也歡迎您的補充和建議。
優(yōu)秀評課稿4
從本堂課的教學情況來看,潘老師師在以下幾個方面做的比較好:
1、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做到隨遇而安。《陽光下的物體》這一內容很少有人去上,因為這課內容受天氣的影響很大,假如是陰天或者下雨,這課的內容就無法完成,因此,這課可參考的案例就很少。潘老師按教學進度進行,沒有因為開課而避過這一課,另外去挑選其他的內容進行教學,可以看出他知難而進、實事求是的教學態(tài)度。
2、在教學場地的布置上,做到因地制宜。能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調整教學的場地。帶同學到操場上、到太陽底下上科學課,給同學真實的體驗?茖W課不應該局限于教室里面,科學教育應該體現其開放性。內容的開放、時空的開放、方式的開放…陽光,是這個單元的學習內容,也是這個單元學習的重要資源,合理地、充沛地利用這一最珍貴的、又是最廉價的資源,是完成這一單元學習任務的基礎。
3、在教學資料的組織上,做到全員參與。資料,是同學探究活動開展的基石,沒有資料,同學也就無法進行探究。每堂課都讓老師準備資料,是不大實際的。讓同學參與到資料準備的過程中去,這是一個明智的舉動,既可解決教學中資料缺乏的難題,減輕教師的負擔,又可讓同學在準備資料的過程中,增強動手的能力,提高參與的積極性。讓同學準備的黑、白盒子,是這堂課中的一個重要資料。
4、在教學常規(guī)的落實上,做到井然有序?茖W課中由于給同學提供了活動的資料,又給同學較多的活動時空,因此,同學容易興奮,到了操場上之后,更是難于控制。但這節(jié)課中的同學,該動的時候動,該靜的時候靜,表示出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從教師的角度來看,讓同學帶凳子按教室里的位子坐好,教師搬桌子放在前面,比較真實地模擬了教室的情境,同學的良好表示也證明了教師的有效控制。
5、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聯(lián)系上,做到環(huán)環(huán)相扣。這一課中有兩項活動:觀察反射和丈量溫度的變化。第3課中已經學過鏡面能夠反射,觀察反射是對前面學過的內容的深化,同時也是丈量溫度變化的基礎。不同顏色的物體反射光的能力不同,所以不同顏色的物體吸收熱量的程度也不同。
教學中,教師能夠注意到活動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為同學順利地建構新的知識做好鋪墊。假如從更高的要求來看,教師的教學可能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轉變教學觀念。教學應從同學動身,不要局限于教材。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同學的發(fā)展,而不是為了完成教材的教學任務。從課堂教學的情況來看,教師的教學還較大程度地停留在對教材內容的完成上。
2、掌握學科特點。如何把同學的探究活動做扎實?給同學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再讓同學通過實驗去驗證,獲取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結論。但教學中,老師過早地把實驗的理想結果告知給同學,使得原來的探究性實驗變成了驗證性的實驗。科學課的宗旨,是要培養(yǎng)同學的科學素養(yǎng),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圍繞這一宗旨,挖掘最有價值的教育元素。
3、做好充沛準備。雖然教師讓同學準備了黑、白兩個盒子,但在要求上還不夠具體明確,以至同學帶過來的盒子在大小上、形狀上有很大的差別,這樣就影響到實驗的'公平開展。讓同學準備,還要讓同學明確準備怎樣的資料。教師準備的溫度表也存在著問題。為了保證課堂教學的高效進行,防止出現一些不必要的意外,還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充沛的準備。
4、加強有效指導。在關鍵的地方,還要給同學明確的指導。如在實驗之前,讓同學看溫度計并讀數,并對同學的讀數進行分析。這時候同學的讀數肯定會各不相同,讓同學先分析為什么讀數不一樣,再指導同學如何正確使用溫度計。這樣,可以保證在后面的實驗時,同學能夠相對準確的獲取相關的數據。
5、抓住課堂生成。在同學實驗之后,教師馬上讓同學畫曲線圖,這個環(huán)節(jié)實在有點求之過急。在實驗時,教師已經發(fā)現了很多溫度計存在問題,這樣獲得的數據自然也存在問題,有問題的數據再讓他做曲線圖就毫無意義。教師在完成原先的說課稿,而沒能根據實際情況去調整教學。讓同學匯報獲得的數據,再進行分析。就算錯誤的數據,同樣也有它的價值所在。
優(yōu)秀評課稿5
今天有幸來到沂南四小進行了品社學科的培訓學習活動,學習了朱洪福老師的《讓學生從“生活地理”中來到“地理生活”中去》—品德與社會中“地理與環(huán)境”題材教學策略,從策略解讀中知道了什么叫地理、為什么要學地理、地理題材設置的目的以及小學品社課中所涉及的內容等以后又給我們詳細的講解了品社課的.教學策略,讓我更加熟練的了解到了品社課的上法。然后觀看了《生活在世界各地的華人》、《破碎的山河》兩節(jié)多媒體教學錄像。下面,我就《破碎的山河》一課發(fā)表一下我的個人看法.
《破碎的山河》一課是人教版《品德與社會》六年級的一課,教師王小峰帶領同學們一起圓滿的完成了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教學目標具體、明確,符合課堂標準要求、教材和學生的實際。重難點的提出與處理得當,符合學生的實際。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合理的呈現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知識水平,具有科學性、邏輯性。體現用教材教,把我教材內涵,善于挖掘教材資源,用活材料;分量適中,容量適度。教學過程思路清晰,課堂結構嚴謹,教學密度合理;師生共同創(chuàng)設學習環(huán)境,探究活動有較充足的時間和空間,生動活潑,扎實有效;圍繞教學重點有效展開,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情境,問題設計有針對性、探索性、展示性和延伸性;體現知識形成過程,結論由學生自悟與發(fā)現。教學方法靈活運用了臨沂市小學課堂教學策略。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尊重學生的發(fā)現,并做合理的處理;注意面相全體,調動、尊重學生的積極性,關注學生參與面和個體差異,關注學生個性發(fā)展;密切聯(lián)系實際,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品德和科學素養(yǎng),注重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的動機、興趣、習慣、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妥善處理學生出現的意外情況;充分利用校內外信息資源,合理、充分、正確利用現在教學手段。教學效果是在向40分鐘要質量,能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哦,注重新的課堂生成;課堂體現民主、合作的特征,學生學會學,尊重學生,師生平等,氣氛融洽;學生思維活躍,積極體現參與活動,
在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都有發(fā)展。教師素質很好,用普通話教學,語言規(guī)范簡潔,生動形象;學科素養(yǎng)良好,教學基本功扎實,素養(yǎng)全面;教態(tài)自然、端莊大方,語言有親和力與凝聚力,師生關系和諧。
優(yōu)秀評課稿6
一、教材分析:
《小柳樹和小棗樹》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四組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課文都蘊涵了深刻而豐富的生活哲理。對于這組課文的教學,要特別關注人文精神的挖掘與落實,在讓學生不離開對語言文字感悟的同時進行自然的思想教育,使生動的教材顯得更加鮮活。授以閱讀的方法,培養(yǎng)閱讀的能力,逐漸引導學生品味語言、運用語言。這篇課文以小學生喜愛的童話故事形式出現,借助小柳樹和小棗樹生長情況的不同,賦予它們不同的性格特點。并通過它們之間的對話,生動形象地使學生懂得“要善于發(fā)現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不足”這一深刻的道理。
二、學生分析:
剛剛讀二年級的學生,對童話故事有濃厚的興趣,好奇心強,但缺乏一定的鑒別能力。大多數學生活潑、好動、大膽且獨立,他們已經掌握了一些識字的方法,喜歡讀書和表演,但語言的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時間還比較短,好動、好玩。
三、指導思想:
1、使閱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培養(yǎng)學生讀中感悟文章內涵的能力。
2、遵循直觀性原則,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輕松、民主的氛圍中學習。
3、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寓德育于課堂,教育學生懂得做人道理。
4、尊重學生獨特感受,聯(lián)系生活,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獨特個性。
四、設想意圖:
1、媒體輔助,創(chuàng)設情境。
生活在都市里的孩子,對樹木的生長特點并不了解,更沒有刻意地留心觀察過。而本課棗樹和柳樹的生長特點是非常明晰的一條主線,對把握棗樹和柳樹人物形象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創(chuàng)設意境美是符合低年級學生主體參與的認知規(guī)律的。引導學生在刺激他感官及興奮點的很直觀且恰當的媒體中感受、想象,表達自己的理解,有利于學生對文章中心的理解。
2、整體刻畫,感悟形象。
通過比較小柳樹和小棗樹的多方面的不同來朗讀課文。一是生長特點不同(從外形入手);二是性格特點不同(從語言入手,對待對方的態(tài)度);三是小柳樹前后的表現不同(從得意驕傲到不好意思)。抓住小柳樹和小棗樹的樣子和語言進行朗讀、比較、體會。自然地刻畫兩種人物形象,第一部分著力刻畫小柳樹的美麗與驕傲,第二部分著重突出小棗樹的能結果子與待人的寬容大度,讓學生獲得兩種完整的、豐滿的、立體的人物形象。
3、以讀為本,以讀生情,以情促讀。
課標強調閱讀教學要重視“讀”的訓練,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熏陶。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對課文內容逐步感知、感悟、內化、延伸,這不僅是教學理念,而且是實現閱讀教學目的的有效手段。教學時,我設計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瑯瑯的書聲中益智、怡情。
在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上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力求做到發(fā)展語言與發(fā)展思維結合。如理解小柳樹態(tài)度的轉變,突出寬容大度、善于發(fā)現他人長處的小棗樹的形象時,設計的一些發(fā)散性問題,可以激發(fā)學生說的欲望,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訓練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廣闊性。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從而使學生走進文本,超越文本,張揚個性,形成富有創(chuàng)意的獨到的見解。
4、積累語言,積淀語感。
語文重在積累運用,讀書內化的過程尤為重要。小柳樹雖然驕傲,但是她外表的確美麗,這些描述的語句很適合學生積累。在反復誦讀中,學生就會自然地同化、改造學生的語言,在不知不覺中幫助學生重構語言模式。四、教后反思: 葉圣陶老先生說過:教育應當像農業(yè),而不是工業(yè)。因為工業(yè)生產的是一個個毫無二致的標準件,而農業(yè)培養(yǎng)的卻是一株株充滿生命、絕不雷同的幼苗。所以,教育應是育苗工程而不是生產流水線。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呵護學生獨特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亮出學生獨特的個性。在教學中,我嘗試把課堂大膽地交給學生。在復習生字中,采用給生字娃娃找朋友的方式,讓學生自由發(fā)揮,不拘于課文中詞匯的簡單復述,取得了極佳的效果。每位學生在展示自己豐富多采的詞匯的同時,互相交流學習,甚至有的學生給自己提高了要求,用所組的詞造句。這是學生在寬松、和諧的課堂中表現出來的積極主動的學習熱情。在閱讀教學中,我采用了“讀-評-再讀”的方式。學生在聽完同學的朗讀后,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能針對同學朗讀中的不足,創(chuàng)造性地加入自己的獨特理解,配之以動作、表情,朗讀精彩紛呈。整個課文朗讀過程在師與生、生與生的互動中生成。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放手讓學生互評,不把自己的理解強加予學生,讓學生在初讀、互評、再讀的過程中自主探索,展示個性。在指導書寫的過程中,學生的個性一展無余。我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先觀察,再互相提醒容易寫錯的生字。學生們或像個循循善誘的師長,或像個真誠相待的朋友,細心地教同學寫字。我此時成了學生中的一員,和他們一起傾聽,一起學習。當我宣布“小書法家”的名字時,全班歡呼了,他們?yōu)閯倮邭g呼,為自己的進步歡呼,更為自己的個性得到展現歡呼!有人喜歡整齊劃一的道旁樹,而我卻欣賞不經修剪的樹。它們或旁逸斜出,風姿綽約;或異念出頭,一覽眾樹低;棵棵富有個性,株株風景獨異。所以,我覺得:教師除了“傳道、授業(yè)、解惑”,更重要的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呵護學生獨特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讓每位學生亮出自己獨特的個性,使學生們成為一株株充滿生機、絕不雷同的幼苗。
優(yōu)秀評課稿7
余奕老師上的是高中生物生物第二冊第五章第四節(jié)的教學內容。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習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營養(yǎng)結構上進行的,因而在教學時,能積極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設計問題情境,培養(yǎng)自主探究,引導學生主動建構新知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堅持以自主探究性學習為主,綜合運用講授、談話、討論、多媒體教學等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一、探究安排合理,注重知識聯(lián)系
張老師能夠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引入,給學生提供相關的資料,創(chuàng)建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和推動學習者的認知活動、實踐活動和情感活動,從而更容易理解這部分知識,能加深對新知識的掌握。在教學中,從細胞的分化概念入手、結合分化的特點、遺傳物質是否改變等層層推進,讓學生自主探究,從而形成知識框架,體驗成功之感。
二、設計問題情境,培養(yǎng)自主探究
張老師的教學設計思路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結合學生現有的認知結構,然后在現有的基礎水平上建構新的知識,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首先是對上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回顧,“什么是細胞增殖”,“有絲分裂各個時期的特點”,“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行為怎樣變化”“有絲分裂的`意義是什么?”等。從而引出在自然狀況下正常生物體細胞進行有絲分裂后遺傳物質未有改變但因執(zhí)行不同的功能而發(fā)生細胞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上的變化。然后再由此引入新課細胞的分化,再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和師生的共同探討來概括細胞的分化的特點的內容。
三、科學設計練習,注重能力培養(yǎng)
張老師通過自己設計練習,形成一定的梯度,層層推進,采用啟發(fā)誘導的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方面既完成了既定的教學目標,使全體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掌握好基礎知識,另一方面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培養(yǎng)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題的能力,達到了教學目的。
優(yōu)秀評課稿8
《恐龍》是它一篇知識性短文,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tài)和生活習性,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恐龍的喜愛之情?铸埳钤谶b遠的古代,誰也沒有見過,它的種類、形態(tài)、外形和習性都是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所進行的研究推測。正因為如此,作者多處運用打比方、作比較、列數據等說明方法進行具體的描述。那我們在教這樣的課文時應該如何去教呢?
龐老師的課,給我了很大的啟發(fā)。雖然板書的內容很多,但給人一種水到渠成的感覺。特別是講恐龍的形態(tài)時,深入淺出的讓學生明白了,打比方的好處和怎樣打比方。比如講梁龍像移動的吊橋時,老師先出示關于吊橋的圖,讓學生通過已有的生活動經驗,來理解打比方的好處。最后還總結了打比方的方法(要用熟悉的、相似的來比方)學生頓時就明白了如何給一個事物來打比方。我覺得此處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更掌握了一種方法,讓學生得到了有效的發(fā)展,值得我今后去學習。
還有一處在講解劍龍時,學生對于“劍”和“箭”區(qū)分不清,老師還是先通過圖,然后再通過偏旁讓學生學會區(qū)分,不僅理解掌握好了詞語,還教學生學會了辨析詞語的一種方法。
讓學生在這樣一篇知識性短文中,也感受到學習語言文字的魅力。
優(yōu)秀評課稿9
一、課前引入比較有新意
數學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來展開教學,所以艾老師在本節(jié)課開始時,先讓學生來猜一猜發(fā)到的古文中有幾個字,這樣一來,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體現了學科間的聯(lián)系。另外,讓學生先來估計一下有幾個字,也培養(yǎng)了學生對數的估計能力,同時通過這一活動,也可以了解到學生的知識的基礎,充分了解了學生的認知起點以后,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教學,學生已經會的,就不必過分強調,對于學生還未理解的,就可以放手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中獲取新知。
二、注重學生對于1000的概念理解
發(fā)展學生的數感是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任務之一。數的認識由100以內擴展到1000以內,數目增多了,增大了,內涵更豐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在引出1000之前,蔡老師首先讓學生明白數數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但是隨著數量的增大,可由之前的一個一個數,十個十個數擴展到用更大的計數單位來數。為了讓學生建立具體的數感,教師又利用小棒,讓學生從一個一個數到十個十個數,再到百個百個地數,最終引出10個一百是1000。在整個過程中,針對學生的認知特點及時進行強化,相信學生腦中所建立的1000這個概念,已經相當深刻了。隨后,蔡老師又讓學生再去數一數剛才的古文,“你打算怎么數?”學生很自然地便能夠自主優(yōu)化出最佳的數數方法,一百一百地數。通過這一活動,再一次強化了1000在學生腦中的印象以及對于1000的感受與認識。這一系列的教學設計,都充分體現了教師對于教材、對于學生的充分鉆研。
三、運用計數器讓學生明確數的組成
對于不同的計數單位,所表示的數的意義是不同的。蔡老師運用計數器直觀地向學生展示1000以內數的組成,通過在計數器上撥出不同的數,使學生在了解到數的組成的'同時,也解決了讀數中出現的幾個特殊情況,當中間出現0時,不能省略,因為這一個0是表示占位。
四、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數是數出來的。
本節(jié)課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充分重視數數。教師設計了各種形式多樣的活動引導學生數數。如讓學生從千字文中找到第985個字后接頭往下數,在這一過程中,蔡老師首先讓學生自己再數一數,然后由學生上臺示范數,再由學生自己數,最后讓全班一起數,讓學生充分感受數數的過程,突破學生在數數中遇到整十整百的難關。隨后, 又能過三輛火車,由淺入深,體現了練習的層次性與開放性。最后又通過生活中的數,讓學生體驗到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密切了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
優(yōu)秀評課稿10
聽了鄭老師的《圓柱體的表面積》一課,在這里我來談一下自己的幾點不成熟的看法。這堂課,我認為有幾個特點:
一、合理靈活的組織和利用教材。
《圓柱體的表面積》這部分教學內容包括: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表面積在實際計算中的應用以及用進一法取近似值。教材共安排了三道例題。鄭老師在進行教學時,將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作為教學難點來突破;將表面積的計算作為重點來教學;將表面積的實際應用作為重點來練習;將用進一法取近似值作為一個知識點在練習中來理解和掌握。四者有機結合、互相聯(lián)系、多而不亂。教學設計和安排即源于教材,又不同于教材。三道例題沒有做專門的教學,但其指導思想和目的要求分別在練習過程中得以體現。整個一節(jié)課,增加容量但又學的輕松,極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較好的體現了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作用的統(tǒng)一。
這節(jié)課在教學上采用了小組合作探究、講練相結合的方法。鄭老師用茶葉罐作為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和合作探究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同時通過多媒體的輔助教學,使學生的眼、手、腦等多種感官參與感知活動。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后,抽象、概括出圓柱體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再通過課件的演示,讓學生很清楚的看到圓柱的側面展開是一個長方形,求圓柱的側面積實際上就是求一個長方形的面積。很好地突破了難點。通過教師的“導”,激發(fā)了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究新知的熱情。
在表面積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鄭老師放手讓學生獨立推導圓柱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本節(jié)課的板書設計簡明精要、重點突出,將學習的整個過程中師生共同探討的主要問題系統(tǒng)、清晰地呈現于學生面前,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有利于學生的接受和理解。
當然,我也向鄭老師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的鞏固題中,是不是可以把這個罐頭外面的商標紙打開,就會發(fā)出商標紙還有一個接口處,這時再讓學生計算這張商標紙的實際面積,我想,這樣可以更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生活性及實用性。
優(yōu)秀評課稿11
《少年閏土》通過“我”對少年閏土的回憶,刻畫了一個機智勇敢、聰明能干、知識豐富的農村少年形象,表達了“我”與閏土的友誼及對他的懷念之情。課文先寫“我”記憶中的閏土,接著寫與閏土相識、相處的過程。重點寫了閏土給“我”講捕鳥、撿貝殼、看瓜刺猹和看跳魚四件事,最后寫兩人的分別和友誼。繼續(xù)練習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難點是理解一些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根據文章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教學過程。經過和學生35分鐘的互動學習,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但也出現了許多問題,反思如下:
1 課文中寫景優(yōu)美,寫場面生動,引導學生談談讀后的感受,引導學生想象最感興趣的一個場景,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語言。首先,要讓學生談談印象最深的、最感興趣的場景是什么,并說出理由。由于學生的生活體驗不同、認識角度不同,他們有各自不同的感受;課文提供的'場景十分豐富(“看瓜刺猹”、“雪地捕鳥”、“海邊撿貝殼”、“沙地看跳魚兒”),供學生自由選擇,并說明感興趣的原因。其次,要注重調動學生原有的生活積累,發(fā)揮課文插圖的作用,充分地展開想象,把某一場景盡量說得具體一點、形象一點。如區(qū)分人物形象,再說說原因等。
2 重視學生的情感朗讀,通過教師范讀,同桌對讀,大組分角色讀,齊讀等形式來提高語感,進入課文情境中去。
3 教學中也出現好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課堂中并非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幾個活躍分子在課堂中唱主角,好多學生表現不積極。由于課堂重點內容安排偏多,訓練學生思維的時間明顯減少,知識點不夠落實到每一個學生的身上。教師的指導猶如蜻蜓點水。
優(yōu)秀評課稿12
縱觀《搭石》這一教學設計,優(yōu)點具體如下:
1、導入部分,設計學生以攝影師的角色進入課堂學習,用自己的眼睛發(fā)現課文中的美。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了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這是利用變換角色和轉換思維角度的方法來體驗文本。學生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去發(fā)現、去表達,體驗得到充分地釋放。
2、通過學生自主研讀課文學,匯報挖掘到的美,引導深入學習課文,體會文章意境。教師利用了多媒體演示了人們過搭石的情景,然后讓學生去發(fā)現美,訴說美。思維想像和文字表達密切結合,很好的體現這樣的閱讀教學的價值觀。
3、為了讓學生把握好文章的內涵,以及吸引他們的視線。板書注重內容美和形式美的'結合,同時更凸現出人性的美。
4、重點詞的理解全面到位,例如授課設計中有抓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理所當然”等進行多樣化詞語教學,以加深孩子對文章句子的理解。例如學習“人影綽綽”這個詞語時,教師出示了字典中的的三種解釋讓學生選擇,再讓學生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是一幅怎樣的畫面?”通過想象理解詞語的意境,這樣語文味頗濃。
本教學設計從課文的整體入手,按著“發(fā)現美──感受美──體驗美──表達美”的閱讀思路,層層遞進地展開教學。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放手讓學生自己研讀課文,通過對話交流方式深度解讀文本,體驗文本的價值。很好的把握了語文教學的要義,重視語言的理解、積累和體驗,同時加強文本與生活的聯(lián)系,既重語言的訓練,又重情感的升華,比第一節(jié)課的講授增添好許色彩。
教學設計研讀下來,靜心思索,想就本節(jié)教學設計進行一點商榷:
1、在“青年人背老人過河”這一環(huán)節(jié),最好是讓學生背一個學生,真正走一個來回,然后再采訪那個氣喘吁吁的孩子。這時,從孩子的嘴里再次聽到“理所當然”便多了一份真實的感悟,多了一份真切的感動。
2、課外拓展是否可增加即興練筆的環(huán)節(jié)。本文作者是一個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人,他把平常的一件擺搭石、過搭石的事兒介紹得這么具體,這么美。這時提問同學們:你們平時是否也曾留心觀察身邊的“美”呢?談一談吧!指導學生進行練筆訓練,幫助提高習作能力。并將此布置為一次練筆作業(yè)回家完成。此舉可使學生豐富和深化學習的內容,進一步提升孩子的寫作。
優(yōu)秀評課稿13
我聽了金老師執(zhí)教的《誠實與信任》。教師的導入簡單明了,齊讀課題后檢查詞語,為后面的新授課文內容節(jié)省了不少時間。但是,課題是文眼,如果能利用好課題導入課文就更好。比如在讀完課題后,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文章中哪句話中也提到了這個題目,打開書本找一找。然后指名交流,讓學生認識到誠實與信任的重要性,再讀好課題,為學習課文做好情感鋪墊,為這篇課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和思維的基礎,后面的教學會更順利、更深入。
教學中,教師充分引導學生感悟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如“寫明”會有哪些不好的后果?為什么他要寫明自己的情況?課文的哪些部分你能看出他很誠實?教師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走入課文,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設身處地的思考,在學生感悟的基礎之上,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之間互相評價,再讀課文。我認為金老師這節(jié)課的亮點就在于舍得花時間讓孩子們充分朗讀。讓學生以各種方式讀課文,自己讀,同座位讀,分角色讀。然后,比一比,誰讀得好,誰讀出了話中的味道,其他同學仔細聽,他們有沒有讀出話中要表達的意思,好在哪?不好在哪?老師適當點撥范讀。就這樣,學生高興地讀課文,其他人積極地評價,老師相機的點撥,整個課堂就很活躍。
金老師還設計了一個小練筆:聽了同學們的朗讀,老師仿佛看到了文中的“我”是一位敢于承擔責任,有禮貌的誠實的男子。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會在字條上寫下怎樣的話語呢?然后請學生討論:現在,如果你是小紅車主,雖然你汽車左側反光鏡被撞碎了,但是看到這張親切而溫暖的字條,你心中有什么樣的感受?
寫這張字條訓練了學生的綜合運用語文能力,如:學生要了解有關外國男士的名字的知識,不能寫成自己的名字;學生要了解個人的電話號碼的知識;你還要讀懂文章中的關鍵詞“寫明”二字,不能把名字寫成“某某”,把號碼寫成;要考察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寫得是不是有禮貌,是不是很誠懇;要考察學生簡要概括事情的能力,說明留字條的原因;還要考察學生謀篇布局的能力,稱呼、禮貌用語、原因、希望、自己的姓名與電話,是不是協(xié)調地布局在一張小紙條上,不顯得雜亂無章。最后,這張紙條,其實是圍繞“誠實與信任”這個話題,教學生如何表達出自己的誠實,并在表達之中,體會文中的“我”的誠實和對小紅車主的信任。紙條,與文章的主旨是密切聯(lián)系的。一節(jié)課中,能抽出一部分時間“寫一寫”,學生語文能力得到了應有的鍛煉。但是如果能將這個練筆安排在前置性作業(yè)單中,上課進行講評與修改,或許既能節(jié)省時間,又能練得更加扎實。
金老師的這一節(jié)課,動靜結合,讀寫結合,課堂活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學習他這種積極鉆研的精神,希望自己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優(yōu)秀評課稿14
聽了萬晶教師執(zhí)教的《分數的意義》很有收獲,下頭就這節(jié)課談談自我的一些看法和體會.分數的意義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怎樣讓學生理解單位“1”的含義?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從具體的實例中逐步抽象、歸納出分數的意義是本節(jié)課所要解決的兩個重點問題.其中學生對于單位“1”的理解是一個難點,萬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經過舉例來理解,在歸納后概括出單位“1”這個概念強調表示的是一個整體,所以加上“”.為了讓學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這一概念,萬教師經過圖讓學生體會、感悟,認識單位“1”,著重體會單位“1”表示一個整體的情景.整個過程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幫忙學生實現思維的“加速”.萬教師的這節(jié)課在設計上淡化形式,注重實質,注意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一切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以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為核心,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中體會、領悟單位“1”的含義、進而逐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
、倮砟钚路f
②練習層次分明
、坶_放環(huán)節(jié)設計精致.
、倮砟钚路f.教師能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慣性,摒棄了以往“小步子”教學模式,大膽而科學地對教材重新組織,設計了較為開放的問題,供給了必需的`學習材料,解放了學生探索的時空.經過師生問答活動,引出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的情景,從而為抽象單位“1”做好了準備.
、诰毩晫哟畏置.本節(jié)課的練習設計做到了“百里挑一、以一當百”,由易到難,由淺入深.體現了層次性、針對性、實效性.異常是相關的變式練習,對學生分數意義的建構起到了催化作用.
、坶_放環(huán)節(jié)設計精致.本節(jié)課是課例研究課,其研究主題是《分數的意義》一課如何運用和開發(fā)開放性習題.所以,本節(jié)課多次設計了開放性問題及環(huán)節(jié),如:
1、你們能不能利用8個蘋果表示14?然后組內交流.
2、組織學生利用三角形圖探究它的13.
3、組織學生探討xx的意義.
4、你已經明白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問題想問嗎?等等.其中,你們能不能利用8個蘋果表示14?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教材中的開放習題,教師加以了運用.其他環(huán)節(jié)是教師自我開放的開放性習題和問題.經過新老知識的比較引導學生說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本節(jié)課設計的這些開放性練習題,能夠使學生主動學習的空間得以擴展,給不一樣層次的同學展示的機會,使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優(yōu)秀評課稿15
《大自然的聲音》是一篇散文,文章語言優(yōu)美,結構清晰。結合本單元的單元主題:語言的積累與運用。整合本冊書的教學重點及學生實際,緊緊跟隨統(tǒng)編教材的新理念。本課的教學設計立足于“讀與說”“說與寫”的結合,力求真正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
設計亮點:
環(huán)節(jié)一:聽音樂導入課題。
聽大自然中鳥叫、蛙鳴、流水等等的聲音,訓練孩子專注力與傾聽能力的同時,更為本節(jié)課孩子感受大自然美妙的聲音埋下伏筆。
環(huán)節(jié)二:學生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感受風聲音的美妙。
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的同時感受風聲音的美妙,邊讀邊畫,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積累了好詞好句。
學生邊分享風聲音美妙的句子,邊想象畫面。對比讀出微風的婉轉悠揚和狂風的高亢激昂。進一步體會風聲旋律起伏變化的美妙!
環(huán)節(jié)三:默讀第三自然段,感受水聲音的美妙。
本環(huán)節(jié)仍然是邊讀邊悟邊分享。尤其是這一句:“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嘩啦啦地洶涌澎湃!蔽易尩谝恍〗M學生讀紅色部分,第一第二小組學生讀藍色部分,全班同學一起讀黑色部分。也許單獨理解“淙淙”“潺潺”“嘩啦啦”這幾個表示聲音地詞語會比較抽象。但是通過這種方式將“淙淙”“潺潺”“嘩啦啦”地聲音演繹出來,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詞語,感受到水流的變化,想象“小溪流向河流,河流流向大!钡牟煌嬅。趁熱打鐵,讓學生發(fā)現“頂真”的句式,為下面的運用拓展環(huán)節(jié)打下基礎。
環(huán)節(jié)三:對比讀兩組小動物的不同歌聲,并說一說你更喜歡哪組小動物的歌聲:
第一組
走在公園里,聽聽樹上的鳥叫;
坐在一棵樹下,聽聽蟲鳴;
在水塘邊散步,聽聽蟈蟈的歌聲。
第二組
走在公園里,聽聽樹上嘰嘰喳喳的鳥叫;
坐在一棵樹下,聽聽唧哩哩唧哩哩的蟲鳴;
在水塘邊散步,聽聽蟈蟈的歌聲。
學生讀完以后會異口同聲地說喜歡第二組小動物的歌聲,因為“嘰嘰喳喳”“唧哩哩”這些表示聲音的詞語讓人有種“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
讓學生體會擬聲詞語的好處時,也訓練了孩子對比閱讀的能力。
環(huán)節(jié)四:拓展運用
學以致用,讓孩子將本課學習到的“總——分”結構,“擬聲詞語”“頂真”句型運用到說話與寫話當中。我出示了這樣的例句:
“大樹是個音樂廳。風媽媽輕輕拂過,呢呢喃喃得把好聽的歌兒唱給小露珠。小露珠轉動著圓圓的身子滾向小喜鵲。小喜鵲咕咚咕咚喝了個飽,樂呵呵地看著布谷鳥。布谷鳥……”
將學生帶入情景,讓他們邊感受大自然聲音的美妙邊練習說話。孩子們說出的句子也十分有意思:
“布谷鳥布谷布谷地把歌唱給小小松鼠,小松鼠蹦蹦跳跳地找到小黃鸝……”
接下來我們還練習了“草地是個音樂廳”“池塘是個音樂廳”等句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用,孩子們學習的熱情十分高漲!
不足之處:
設計本課時我一直在思考:怎樣才能在第三自然段一出現“頂真”這樣的句式時就讓孩子通過練習去感受這種句子的妙處?如果此時進入說話練習,接下來再出現“分享感受小動物美妙的聲音”就會閑的順序有些混亂。思來想去,為了不影響整體效果,我將頂真句式的練習放在了最后。錯過了練習句式的最佳時期,內容稍微顯得重復,接下來我會繼續(xù)思考并改進,讓本節(jié)課的設計達到最優(yōu)化。
除此之外,我想從“說話藝術”方面談談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相對于同齡教師來說,本人的語文素養(yǎng)較高,但是“短板”就是課堂評價語言不夠豐富,有些單薄。為了彌補這一不足,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我將明確方向,在平常的課堂教學中,我將有意識培養(yǎng)自己的課堂語言,干脆利落,不拖泥帶水,說的話走進孩子內心世界,最終讓孩子愛上語文課,愛上學語文。
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通用2
今天,我到xx第二小學聽了四位教師的授課,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來自xx實驗小學的xxx老師執(zhí)教的部編版三年級上冊《大自然的聲音》,這節(jié)課讓我聽得非常過癮,我甚至都有些不想下課,想多聽聽湯老師的課。湯老師的課給了我以下啟發(fā):
一、關注單元整體
第一張PPT就出示了單元頁,明確本單元的學習任務,即“感受課文生動的語言,積累喜歡的語句”,接著拋出一個問題,那我們怎么感受呢?我們先通過聲音的形式來感受,湯老師播放了雨聲、蛙聲、流水聲等,自然而然引出課題《大自然的聲音》。在課中,湯老師也交給學生感受的方法,在自主學習部分,讓學生試著用一用感受的方法。
在最后,湯老師出示摘抄內容的圖片,帶領學生學習摘抄,達成了“積累喜歡的語句”的學習目標。
二、重視朗讀指導
語文學習就是學生培養(yǎng)聽、說、讀、寫能力的過程。湯老師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湯老師非常重視朗讀,緊抓文中的象聲詞,如“嘩嘩”、“叮叮咚咚”、“滴滴答答”等,通過反復朗讀,感受大自然聲音的美妙。再如為了讓學生感受“雄偉”一詞,湯老師播放了《黃河保衛(wèi)戰(zhàn)》最高潮部分的.音頻,學生立馬就能感受到“雄偉的狂風”充滿了威力,感受到它的力量。學生理解后當然能做到有感情的閱讀。反觀我的教學中,我也非常重視學生的朗讀,我經常會要求學生在朗讀時做到有感情,卻忽略了讓學生更好的感知文本,對文本中的詞句感受不深,學生的情感自然達不到我預期的效果。我想,只有學生對文本有了深刻的體會,才能自然而然地讀出感情。
三、語言充滿魅力
雖然湯老師的課持續(xù)了四十分鐘,但我絲毫沒有疲倦之感,一方面是湯老師對文本的剖析十分到位,環(huán)環(huán)相扣;另一方面就是他出色的語言功底。湯老師辭采豐美、激情飛揚、打動人心、犀利智慧。他合理對待突發(fā)的課堂生成,靈活地調整思路,把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列為學習內容,用充滿智慧和靈活多變的語言,讓學生充滿激情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而我的課堂用語比較呆板,評價語匱乏,在這方面我要多多積累。
就像最后教研員小結時所說,我們要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而是要教會如何讓學生們自主運用知識,使它變成自己的能力。我們老師要做的是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支架,一步步學會放手,以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優(yōu)秀評課稿】相關文章:
優(yōu)秀評課稿優(yōu)秀評課稿02-13
語文評課稿 語文評課稿優(yōu)秀08-25
優(yōu)秀評課稿12-26
評課稿優(yōu)秀06-20
優(yōu)秀評課稿01-09
優(yōu)秀評課稿經典11-26
(經典)優(yōu)秀評課稿04-11
評課稿優(yōu)秀06-25
優(yōu)秀評課稿優(yōu)秀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