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學評課稿精華【1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要開展評課稿準備工作,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觀、公正、科學地評價課堂教學,對探討課堂教學規(guī)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那么應當如何寫評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數學評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1
五月二十二號,我有幸參加了全市組織的名師送教單元培訓活動。在這次活動中聊城名師潘淑燕老師給我們上了一堂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課,聽潘老師的課不僅是一種學習更是一種享受。
小數混合運算這個內容自己也上過了。這堂課的知識點不難,運算順序跟整數加減混合運算順序一樣,要注意的無非兩點:
1、掌握運算順序;
2、小數加減數位對齊,計算結果能化簡的盡量化簡。盡管簡單,學生的錯誤率還是相當高的。細想原因可能有:
1、計算繁瑣。題目中兩位小數為常見,加上整數部分,一般要加三四次,計算量相當于三四位整數相加減;數位對齊,由于整數相加減對數位的負遷移,一不小心會變成末位對齊;進位退位容易出錯,進位時小數點易造成進位干擾,整數減小數時,部分學生對整數根據要求改寫成的小數容易遺忘,從而造成計算錯誤。
2、混合運算時由于去盲目“湊整”常會造成計算順序的紊亂。但是聽了潘老師的課讓我對這節(jié)課有了新的認識,這不僅是一節(jié)簡單的計算課更是一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理解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好課。
聽潘老師的好、課讓我領略了什么是大家風范,一開始潘老師幾句開場白讓我看到了潘老師的豪爽和大度。整節(jié)課潘老師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模式,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學習和探索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方法更讓我深深體會到了數學確實是從生活中來更應該到生活中去的思想。
潘老師在這節(jié)課中最大的亮點也就是與其他老師不同之處就是在計算課中注重了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使枯燥無味的計算課變得更有趣味性。當學生在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的時候,老師留足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理解和消化,而不是一躍而過,這也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在課堂中遇到生成性問題時,潘老師的沉著和冷靜更讓我領略了名師駕馭課堂的能力。對于生成性問題的'處理潘老師耐心的采用多樣性的教學方法比如:畫圖法,幫助學生去理解問題,解決問題。在教學過程中隊學生細節(jié)的關注,比如:書寫姿勢的培養(yǎng),更值得我去學習。
潘老師這節(jié)課對數學思想的滲透,對孩子的鼓勵和啟發(fā),對全體學生的關注都是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學中學習和借鑒的。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2
一、看教師教的方面
1、教師的教態(tài)大方,語言精煉,數學專業(yè)術語用的極夠準確,語言的層次感強,能很好地勾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把問題提出來時,把問題交待的很清楚,而話語又是那么的簡練,讓學生一聽就明白教師所要問的是什么,從而引起學生的思考,激發(fā)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2、教師的教學目標準確到位。整節(jié)課按他所預定的教學目標一步一步深入,既抓住了教學重點,又突破了教學難點。這些主要體現在:
(1)教師用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例子為情境引入,提出了要解決問題,然后用例子來讓學生解決。學生在老師的精確引導下,發(fā)揮出自己的能動性,與同學一起互相討論、研究、交流,大膽地對自己所認識的表述出來。這樣,學生的動腦動手的`過程,思維得到發(fā)展。
。2)教師接著又用激勵性的語言,引入第二個例子,學生已經對第一個例子有了學習的模式(潛在的模式),教師就放手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經過小組合作,交流匯報,用學生的自己語言說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及過程,還讓學生提出問題,這樣相互的交流過程,每個學生的興趣被激起,學習的動力不斷,學習起來就很輕松了。
。3)完成了兩個例子,教師這時不再拘泥于課本,于是拋出更具挑戰(zhàn)的問題來讓學生解決。這個例子是在上面的兩個例子基礎上創(chuàng)造挖掘教材后改編的。學生有了學習的基礎,解決中不斷地發(fā)言,探討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在學生的自己語言總結中把問題解決了。
。4)教師把一個個問題讓學生去解決,但始終圍繞著整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具體問題,具體解決”去完成,從牽引到放手,步步為營,教師的主導,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課堂角色充分的得到體現,而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就在放手的過程中得到一一體現。
沒有預定,沒有預演,教師課堂執(zhí)教的過程是一種自然生成,課堂大氣,感染力強。
二、看學生學的方面
1、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課堂氣氛活躍,每位學生都有躍躍欲試的欲望,大膽地說,大膽地表現自我。
2、學生之間的交互合作有效,有小組探究,小組合作,分工明確,匯報有條有據,當持有不同意見時,不時引發(fā)有效的爭論,得到最佳結果。
總之,觀看了這一節(jié)課,我看到了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的精髓,引以待發(fā),引而有效,是我們課堂教學的必然。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3
今天聽了馮老師的《混合運算》一課,下面談談我自己的看法,不足之處還希望各位老師指正。
“數學源于生活”。課堂上再現了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從中自然地提出數學問題,把解決實際問題與計算教學緊密結合,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便于學生積極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解決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也能促進學生對運算順序的理解。
本節(jié)課準備充分,教學思路清晰,在復習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整理,復習練習設計有層次,整堂課中,師生之間始終保持著寬松,和諧的氛圍,交流親切,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
課堂上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自始至終都在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并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學的知識點都是學生自己總結出來的,這樣加深了學生的記憶和理解。
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合理有效。通過課件出示各種練習題、例題,節(jié)省了大量的時間,從而提堂效率。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4
聽了《用計算器計算》一課,給我的感覺是全面、扎實、細致,很值得我們借鑒。
我們知道,“生態(tài)課堂”的關鍵是處理好師生關系、生生關系、人與環(huán)境的關系和人本化的教學行為,下面本人就“人與環(huán)境的關系”的合理處理在本節(jié)課中的體現談談自己的感受。
1、合理使用計算器
今天的重點就是如何使用計算器。教學中學生不僅要知道如何用計算器算正確數據,還要知道什么時候用什么時候不用計算器。課中,教師設置了很巧妙的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一是導入時的快速計算,方法自選,教師依次出示4道題目(75-65= 550÷5= 125×16= 589×76 ),前3題直接口算,并說說選用什么方法,后1題則問:看誰的'小手先舉起來?你選用的什么方法?為什么大家都選擇計算器呢?為合理選用計算器作了鋪墊;二是在認識計算器,學會用計算器計算后,設計了“合理計算”環(huán)節(jié),通過4道題目讓學生進行計算,在計算的過程讓學生體驗到有的題目可以用計算器計算,而有的題目只要口算就行了,一層一層的計算練習,逐步讓學生深深知道計算器計算的合理應用性,感受到靈活的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不同的計算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2、細致處理資源
如在新課導入時,教師問:你在哪些地方看到人們使用過計算器?使學生感悟到數學是學習有用的東西;在學生使用計算器時,能讓學生很自愿地把計算器上的聲音關掉;教學用計算器計算時,能在屏幕上演示計算過程,關注了學困生;讓學生用計算器計算后,教師時不時問學生:你用計算器計算的感覺是什么?你覺得在計算時應注意些什么?你有什么想對大家說的?用計算器計算一定正確嗎?并通過列豎式驗算,體驗用計算器計算的優(yōu)點。從這些細節(jié)就知道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需要的關注和關心,值得我們學習。
3、關注數學文化
數學是一種文化,是人類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閱讀和理解水平,精選了部分計算器背景材料,通過多媒體的展示,豐富學生對數學文化的認識和感受.如:介紹了古代人們計算的方法——算籌,介紹了近、現代我國勞動人民發(fā)明的計算工具——算盤,介紹了現代發(fā)明的計算工具——計算器及計算器的發(fā)展歷史等。通過這些史料的學習,學生知道數學知識的產生首先源于人類生活的需要,體會數學在人類發(fā)展史上的作用,激發(fā)了學習興趣,受到歷史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增強了民族自豪感。
總之,本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很好,把一堂原本讓學生認為是很簡單的課上得實用而有趣,是一堂真正的示范課。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5
“億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億以內數的認識》里的教學內容。本節(jié)課教者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依據,以巧妙的教學設計為載體,以學生的探究活動為重點,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去經歷、去再創(chuàng)造。學生和教師充分地融入學習的全過程,享受著探究的魅力、創(chuàng)造的快樂。從整體上看,本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較好。學生對億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掌握得較實,大多數學生在運用數學方法比較數的大小的過程中能順利、正確地解決問題。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主要凸顯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巧妙引入,緊扣學生已有知識經驗。
課伊始,由一個翻數字卡片游戲入手,一方面緊緊吸引住學生,另一方面借助游戲讓學生回憶起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方法。其實數的`大小比較對四年級的孩子來說并不陌生,讓他們通過游戲回憶起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方法,然后借助學生的已有經驗并轉化為一種學習資源和方法,非常巧妙的揭示課題,并通過知識遷移,建構起本節(jié)課的知識核心。
二、關注以人為本,重視素質提升。
。1)整節(jié)課自始至終注重對學生自主探究意識的培養(yǎng)。主要表現在:首先,在導課游戲結束后,在小組中回顧整理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方法。其次,對億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時,以學生為主體自主展開探究,給學生以充分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自己將萬以內數大小比較的方法遷移到億以內數的大小比較。再次,在探究完后,學生自己先說一說,再集體探討,讓學生自己歸納整理出億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方法。
(2)重視學生思維的提升。整節(jié)課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有很多引發(fā)思考的問題串,如:那說明在數的大小比較時有幾種情況?位數不同時怎么比?那位數相同時呢?那怎樣能快速的看出兩個數的位數是相同還是不同呢?等等。牢牢地抓住學生思維,激勵學生思考,就在這一問一答中,在學生的有效思考中完成了數學課堂的呈現問題,解決問題。
三、注重評價的激勵功能。
本節(jié)課,教師很注重通過評價去激勵學生。有位教育家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是在于激勵、喚醒與鼓舞。在整節(jié)課里,執(zhí)教者不僅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重視學生在課堂上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澳愕谋磉_特別清楚,讓大家一聽就懂”,“你很有創(chuàng)見,這非常可貴,請再響亮地說一遍”,“你坐的真端正,注意力真集中!”“你真愛動腦筋,老師喜歡你思考的樣子”“別泄氣,還有機會等著你”,“同學們自己總結出來的規(guī)律,請用自豪的語氣再說一遍”……這一句句尊重、鼓勵、認同的話語無時不刻的向學生傳遞著課堂的溫暖,讓他們充分享受著學習的幸福,進而揚起自信的風帆,所以整節(jié)課學生都能積極投入,興趣盎然。
總之,本節(jié)課教者在整節(jié)課的學習過程中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主體地位,使學生在比較數字大小的過程中,獲得了觀察、對比、遷移、總結等活動的經驗,學習的技能,發(fā)展了學生的數感,把知識的學習、思想方法的滲透、情感的培養(yǎng)很自然的融為一體,教到了位,教出了味。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6
教學目標
通過本學期的課程學習,我們的總體教學目標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培養(yǎng)學生對數的概念與性質的理解,包括整數、小數和分數等不同類型的數;
提高學生的數的運算能力,包括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等運算的靈活應用;
培養(yǎng)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中。
教學內容
四年級下冊的數學課程內容包括:
數的認識與應用
通過大量的實例引導學生認識整數、小數和分數,并學習它們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如貨幣計算、長度測量等。
數的運算
重點講解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的運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技巧和運算思維,提高他們的計算速度和準確性。
數與代數
通過引入代數的概念,幫助學生理解數與代數的.聯系與區(qū)別,培養(yǎng)他們的代數思維和抽象思維。
應用題與解決問題
通過一系列的應用題,培養(yǎng)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解決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
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將采用一系列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通過講解、示范和解題等方式,對數學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傳授。
啟發(fā)式教學:通過設立問題、引導思考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探究精神。
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合作解題,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
實踐應用:利用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和情境,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中。
教學評估
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學效果,我們將采用以下幾種評估方式:
課堂練習:設置針對不同難度和類型的練習題,檢驗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作業(yè)評講:對學生的作業(yè)進行點評和講解,幫助他們發(fā)現和糾正錯誤,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
考試評測:定期進行考試,全面評估學生對數學知識和能力的掌握程度。
自主評價: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互評,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自覺性和合作精神。
教學反思與改進
在過去的教學中,我們發(fā)現學生對一些抽象的概念理解較難,需要更多的實例和練習加深理解。因此,我們將在今后的教學中增加更多的實際應用例題,并提供更多形式多樣的練習題,幫助學生提高解題能力。
同時,我們也將加強與學生的互動,鼓勵他們提出問題、展示自己的思路,培養(yǎng)他們的思辨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總之,通過對四年級下冊數學課的評述與分析,我們相信通過教師的不懈努力和學生的積極參與,將能夠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yǎng)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7
聽了何老師這節(jié)課,四年級數學科組評議有以下優(yōu)點:
1、老師用猜謎語形式引入新課,讓學生猜一猜,形式新穎,吸引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集中精神去聽課,從而揭示今節(jié)課所學內容,板書課題:線段、射線和直線,它們各有什么特征,最后課堂結束用猜謎語概括線段、射線和直線特征。
2、老師運用直觀教學,首先用一根繩子演示,老師一邊示范,把一根繩子拉緊,就成為一條線段,讓學生觀察線段有什么特點,讓學生討論線段的特點,從而感知線段的特點,并板書出黑板,線段用字母表示,舉例用鼠標射出線到墻上等,都可以看成線段。如果射到外面,那么成了射線,其他的'汽車燈光線、手電筒等光看成射線,同時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教師備課深入,熟悉教材,講課條理清楚,圍繞重點、難點進行授課,講清線段、射線和直線的特點,并讓學生畫一畫直線、射線和線段。
4、練習形式多樣,練并有梯度,鞏固所學的知識,從簡單說出哪條直線、射線和線段,基礎知識練習到知識能力提升運用,如判斷題和畫圖題,知識延伸。
這一節(jié)是概念課,要注意讓學生多讀直線、線段和射線的特點,加深理解。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8
4月15日聽了王老師講的《小數與單位換算》,王老師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明確單位換算過程,教學效果良好。
優(yōu)點:
一、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體會數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教師采用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開課伊始,王老師用現在迎接學校運動會排練的方陣,幫助體育老師解決排隊的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是為生活服務,在樂于幫助張老師的情境中,投入到學習中。
二、教學中,教師注重學生為主體。
教師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嘗試解答,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換算方法,在做完題以后的方法交流,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當中,教師對學生的活動進行補充,精講,老師起到了組織、引導的作用,教學效果良好。
三、教師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單位換算不僅要用到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還用到單位的進率,教學中,教師適當的進行鋪墊,回憶單位進率,明確高級單位和低級單位,然后進行新課教學,老師對學生的.換算進行指導,低級單位到高級單位除以進率,要想進率,移動小數點,這一系列的教學注重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改進建議:
一、加強鋪墊,為新課打基礎。如新課前可以加上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的練習,當學生熟練掌握此類題,并熟悉進率,這樣會更好的為新課教學打基礎。
二、將單名數化單名數和復名數化單名數分開教學,這樣效果會更好。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9
《梯形的認識》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四上年級的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按教材進度第一次系統(tǒng)認識梯形,要求學生不僅能根據“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特征直觀判別,而且能與前面學過的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進行比較和溝通。本節(jié)課溫老師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比較為主線,以師生互動、自主探究為主要方式,輔之以多媒體教學,讓數學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原有經驗,使學生主動學數學,探究學數學,快樂學數學,充分體現了課堂教學以學定教的結構模式,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標。主要表現在:
一、充分展示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與聯系,關注知識形成的過程
對梯形的特征研究,溫老師努力讓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建立梯形表象過程中,讓學生不斷把梯形與平行四邊形的特征進行比較,加深兩種圖形之間的區(qū)別,也為學生溝通四邊形之間的聯系作好鋪墊。
二、精選習題,整合知識點,用足用好每道習題
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是比較多的,包括梯形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稱,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的特殊性、畫梯形的高等,為此,該如何能夠選好習題,整合知識,給學生留足思考和探究的空間,顯得尤為重要。溫老師判一判,變一變、猜一猜這三個練習即讓學生掌握了重難點又發(fā)展了學生思維。
三、精心設計課堂中的每個問題
讓學生自學書本66頁的上底、下底、腰和高之后,我沒有簡單地讓學生說答案,而是請一位學生上來邊指邊說:上底是……下底是……,這樣,既有了認識的結果,同時也是對梯形各部分名稱的鞏固。在匯報第二個直角梯形時,我問:“為什么它的.高就是它的一條腰?”使學生在以往學習的舊知上,更明確地知道了:如果梯形的一條腰和梯形的底互相垂直,那么這條腰就是梯形的高。同時學生也了解到并不是在上面的就叫上底,在下面的就叫下底。
總之,溫老師這節(jié)課的能落實貫穿小學數學新課標的基本教學理念,精心設計學生的操作活動,充分利多媒體教學手段,。教師用發(fā)展的眼光來教學,關注知識形成的過程,關注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未來能力。如果在練習方面,學生動手的練習量能再有一點,我覺得就更好了。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10
今天李xx老師展示的是《小數的加減法》,這是整個小數計算教學中的一個重點。下面我就結合李老師的這節(jié)課,談一談我的感受。
第一、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過萬以內數的加、減法的基礎上教學的。李老師很好地把握了學生學習的起點,引導學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數加減法的舊知遷移到小數加減法這一新知中。
第二、在學生進行了交流反饋環(huán)節(jié)時,李老師通過及時的引導,幫助學生掌握了重點和突破了難點。例如:在教學“小數加減法”時,通過學生板演,老師提出了三個有價值的問題。
1、豎式計算時應注意什么?
2、對于計算的結果,當小數末尾有0時,是怎么處理的?
3、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有什么相同點?正是隨著不斷的追問、補充、完善,得到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即相同數位對齊,按照整數計算法則進行計算。
第三、整節(jié)課中,全體同學的參與積極性很高,主要表現在分組討論和參與展示環(huán)節(jié)。
建議:
1、在計算教學中,應對學生強調用通過多種方法驗證計算結果,培養(yǎng)學生嚴謹、認真、一絲不茍的科學態(tài)度。
2、缺少學生的'自我學習小結,檢測完成后,讓學生自我小結一下:這一課我收獲了什么,還有什么沒弄懂,我課堂上表現如何,發(fā)言幾次,質疑幾次。學生通過自我小結,將整節(jié)課在腦海中再現一次,起到回顧的作用,還可體會到參與的喜悅和成功的幸福。
3、在展示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缺少自學成果的展示,本節(jié)課學生在整數加減法的舊知基礎上通過自學、組內交流,多數學生是能夠學會小數加減法計算的,課堂上如果能夠展示的話,教師只要加以追問、補充、完善,就可使學生明確算理,掌握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這樣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11
“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后每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換后每人有兩種思想”。同課異構教研方式,可以引發(fā)所有參與老師智慧的碰撞,可以長善救失,明顯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前一段時間,聽了上海和廈門兩位老師執(zhí)教的《三角形的分類》,各有所長,可謂風格迥異,而廈門的那位老師的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位老師充分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自然而然地把生活中的一些包含遷移到當天的學習中!笆侵袊说恼埰鹆ⅰ,齊刷刷地站起來一大片;“是上海人的請起立”,齊刷刷地又站起來一大片。這時老師發(fā)問:你們怎么又站起來了?學生回答:因為上海是中國的一部分。為等邊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一部分埋下了伏筆。
教學中讓人耳目一新的是學生動手拼搭三角形并分類的環(huán)節(jié)。由于二年級已學過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分為: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在喚起學生對舊知的記憶后,老師給學生示范了學具的使用方法,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讓學生用小棒拼搭三角形,使學生在操作中直觀地感受到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感知有的三角形三條邊一樣長,有的'三角形兩條邊一樣長,有的三角形三條邊都不一樣長,為三角形按邊分類作好鋪墊。
每一個數學老師都知道,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學中科學地安排學生動手操作,有利于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情境中自我感覺,自己思維,自主發(fā)現。設計小組收掉自己搭建的三角形,看似簡單,其實蘊含著很深的含義。當學生的認知出現沖突,思維出現“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之時,老師設計了“變魔術”活動:小朋友們都知道,兔媽媽養(yǎng)出的寶寶是小兔,狗媽媽養(yǎng)出的寶寶是小狗,你知道等腰三角形媽媽養(yǎng)出的寶寶是——,老師事前把兩根長度相等的鋼管和橡皮筋串在一起,不斷地張開,當張開到一定程度時在兩根鋼管之間插入長度相等的第三根,現在呢?你知道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之間有什么關系?通過討論與科學演示,學生非常形象地理解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之間的關系,對概念的認識得到進一步完善,可以說有效地突破了教學的難點,成為這節(jié)課的最大亮點。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12
今天聽了建芳的商不變的規(guī)律一課,感覺她的成長很快,是位很上進,很鉆研的老師。她的課很少形式上的東西,更多的是學生和老師的真情流露。
一、從故事引入,激發(fā)興趣。
在故事讀完后,提問“誰的一笑是聰明的一笑”引發(fā)孩子們的思考,在學生的交流中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的規(guī)律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處處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的教學思想。
1、在規(guī)律的總結上,教師沒有直接呈現規(guī)律,也沒有引導學生說出規(guī)律,而是相信同學們,讓他們逐步總結,不斷完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概括表達的能力。
2、在理解0除外這一關鍵詞時,教師用練習的形式呈現,小紅的.算式是等于2嗎?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從而讓學生補充規(guī)律。
3、在學完規(guī)律后教師出現一組易混練習,讓學生在交流中發(fā)現規(guī)律中的關鍵詞。
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從沒有顯出著急的樣子,始終耐心的引導學生自己總結、歸納、敘述想法,給了孩子機會和時間,處處都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三、對于重點詞語的強調非常有必要。
例如“同時”“相同的數”以及為什么0除外等。
四、練習形式多樣有層次,突出了重點,在練習中深化了對規(guī)律的理解。
同時也對學生練習會出現的問題做了很好的預設。如判斷題中4題,讓學生發(fā)現了商不變不是余數也不變。
建議:
在舉例驗證時可給學生提示思路,讓學生的例子在廣一些。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13
本學期我們學校舉行數學組優(yōu)質課評比時,江老師教學的是《烙餅問題》這一課。在這堂課中江老師以“烙餅”為主題,以數學思想方法的學習為主線,圍繞怎樣烙餅,才能使所用的時間最少?展開教學,設計了烙1張、2張、3張----單張,雙張餅的探究過程。充分應用教學教具,以烙3張餅作為教學突破點,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最佳方案的意識,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利用手中小圓片代替餅,經歷了從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發(fā)現數學規(guī)律——建構數學模型的過程,整節(jié)課有以下特點:
一、注重問題的提出。
課的開始時,江老師直奔主題,然后引入,“烙一張餅需要多少時間?烙兩張餅呢?”當學生發(fā)現烙一張和兩張都只需要6分鐘,這時江老師問“為什么都只需要6分鐘?”“兩張餅怎樣烙最省時?”江老師的問,問在點子上、問的恰當、問的精練,怎樣烙最省時,是這節(jié)課的難點,重點。其實,這樣的提問還很多,如烙三張餅時,江老師先讓學生演示,一個學生烙四次,需要12分,另一個學生烙三次需要9分鐘,江老師適時提出:為什么會節(jié)省3分鐘?怎樣才能最節(jié)省時間?這些點子問題,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思考,為學生建構數學模型,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很好地突破了教學難點,滲透了優(yōu)化的思想。
《標準》中指出:當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痹谌粘I钪校鉀Q問題的方法學生很容易找到,而且會找到解決問題的不同的策略,這里的`關鍵是讓學生理解優(yōu)化的思想,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yōu)方案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烙三張餅的方法,是本節(jié)課的突破點,江老師先讓學生實際操作,讓學生說出烙餅的兩種方法,引發(fā)矛盾問:12分鐘和9分鐘的區(qū)別在哪?為什么這樣烙省時?學生在經歷了觀察后,使他們建立了在烙餅的過程中,讓學生得出用交替烙法時間最省。教師并沒有停留在這,接著又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形成烙餅的方案,從而達到方案的優(yōu)化。烙3張餅的方法在這里是重點也是難點,把這個問題放給學生討論、合作、探究,解決了問題,再接著運用表格求4張、5張、……這些餅數的時間。然后引導學生觀察表格,展開討論普通烙法和快速烙法哪一種較方便?“你有什么發(fā)現?”,讓學生在觀察、比較中選取最優(yōu)方案,最后總結出:餅數×一次所用的時間=所求餅數的時間,得出:奇數張運用交替烙法時間最省。
三、合理創(chuàng)設小組合作的機會。
新課程倡導小組合作學習,但并非是遇到問題就一定要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江老師的這節(jié)課上運用的很適當,當烙餅遇到問題時采用了小組討論的形式,而其他的一般問題都留給學生獨立思考或同桌交流,使得小組合作學習真正發(fā)揮了為突破重難點服務的作用。比如學生在烙6張餅時,提出了兩次三餅最佳烙法時,老師及時提出小組合作操作試試,讓學生自己發(fā)現還是用三次兩餅烙法更為方便。
總之,本節(jié)課很好地突破了教材的教學難點,滲透了優(yōu)化的思想,是一堂很成功的課,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教學功底,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14
聽了鄧老師的這節(jié)課,收獲很多。
1、本節(jié)課是口算教學課,從教師教學的角度來看,教師充分的挖掘教材,注重知識間的聯系,落實學生的'素質培養(yǎng)、注重學生的能力,面向全體、注重每個學生的發(fā)展。真正成為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
2、本節(jié)課體現了教師重視學生的口算教學和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
3、教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從主題圖中找出數學信息并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針對數學問題自主探究規(guī)律,總結規(guī)律。能大膽放手讓學生嘗試學習,獨立思考的前提下小組合作學習。
4、課堂教學中體現算法多樣化,并能引導學生選擇優(yōu)化算法,整節(jié)課教師比較重視口算算理,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5、小組活動有效,分工明確。
6、鄧老師說了一個“幾百幾十除以一位數的口算”,后面的讓學生照樣子說一說,這個很好,從后面的學習中可以看出,學生根據這個就能自行總結口算的類型。
7、練習應該也很精彩。
建議:
1、80÷20=4,鄧老師說應用應該怎樣寫才完整呢,學生說加單位,鄧老師應該在黑板上寫出來。
2、每一類型的口算在學習過后應該及時鞏固一下,我看到鄧老師有設計,但應為時間問題沒有呈現很可惜。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15
我聽了宋老師上的《筆算三位數乘二位數》這一 課后,有以下的收獲。
首先,從教學設計上來說,整體的結構是非常好的。通過復習兩位數乘兩位數、三位數乘一位數引入,重視了學生的已有經驗;創(chuàng)設情境從株洲到杭州有多遠這個問題學習新知,注意采用學生身邊的數學例子;小組討論,組內交流,全部匯報交流,深化新知;最后鞏固練習、課堂小結,形成系統(tǒng)達成教學目標。
其次,宋老師這節(jié)課有兩個環(huán)節(jié)是特別打動我的.。
第一,新課程強調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引導者。這一點宋老師做的特別好,主要體現在教授新知145乘12時,首先讓學生先估一估,然后動筆算一算,算的過程中碰到問題是先小組討論交流,最后匯報。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非常高,有生生之間的交流和評價,有生生之間的提問和答疑;在有些重要的問題學生沒有提出來,由老師提問、學生思考、最后釋疑的過程。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文老師始終貫穿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這一原則,是值得我學習的。但如果最后能有一個老師完整規(guī)范的豎式板書及讓學生思考12乘145該如果列算式就好了,能夠更加突顯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
第二,新課改以后,把估算放在筆算學習的前面突出了估算的重要性。宋老師在這一節(jié)課內也呈現的很完美,在出示算式145乘12以后,首先就是讓學生估算結果,最后得到準確值的一個范圍;在豎式計算完以后,在回過頭來看估算的三種辦法哪一個更接近準確值,并說一說為什么,為以后的學習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在計算過程中始終都沒有脫離估算,反而是以估算為基礎。這一節(jié)課文老師重視了估算的重要性,往往這是很多老師容易忽視的地方。
最后,我想說一點我自己的觀點:通過這節(jié)課我發(fā)覺宋老師是個感性的人,在多媒體出現問題以后,很明顯表達出自己的情緒,導致后面的課沒有上完,作為一個老師這是不明智的,最起碼我覺得教師的教育機智還不夠。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相關文章:
數學評課稿[經典]09-20
數學評課稿03-01
數學評課稿01-28
數學評課稿(精選)10-01
數學評課稿[精選]09-21
(精選)數學評課稿06-14
初中數學評課稿 初中數學評課稿最新08-19
數學課評課稿03-08
數學評課稿[熱門]05-26
[推薦]數學評課稿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