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選)中國的飲食文化14篇
中國的飲食文化 篇1
中國古代元旦飲食豐富多彩,《荊楚歲時記》的記述就是集中體現(xiàn)。南朝時荊楚元旦拜賀畢,接著是進椒柏酒,飲桃湯,進屠蘇酒、膠牙餳(táng)、五辛盤.進敷于散,服卻鬼丸,各吃一個雞蛋。其中有飲料、食品,還有藥物,一應俱全,各有其特殊含義。
椒柏酒:在東漢《四民月令》中已經出現(xiàn)。椒是花椒,古人說椒是玉衡星之精,氣味芬香,服之令人身輕耐老;柏是柏樹葉,古人視為仙藥,可免百病。椒、柏可分別浸制酒,也可一起放入酒中飲用。飲椒柏酒可去病長壽。南朝庾信《正旦蒙賚酒》:“正旦辟惡酒,新年長命杯。柏葉隨銘至,椒花逐頌來!泵枥L了元旦朝賀受到賞賜椒柏酒的喜悅心情。而唐代武平一《奉和元日賜群臣柏葉》一詩,以“愿持柏葉壽,長奉萬年歡”之句,表達以健康長壽之身服務萬年天子的愿望。飲椒柏酒在民間一直流傳下來,明代山東歷城、浙江嘉興均有此俗。
桃湯:即取桃之葉、枝、莖三者煮沸而飲,古人以桃為五行之精,能厭伏邪氣。制百鬼,故飲之。
屠蘇酒:唐人韓鄂《歲華紀麗·進屠蘇》記載:“俗說屠蘇乃草庵之名。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歲除夜遺閭里一藥貼,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于酒樽,合家飲之,不病瘟疫。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其人姓名,但日屠蘇而已!表n鄂還在他的另一部著作《四時纂要》中披露了這一預防瘟疫的屠蘇酒方:大黃、花椒、桔梗、桂心、防風各半兩,白術、虎杖各一兩,烏頭半分。他說將以上八味切細,裝入深紅色的口袋里,年三十的傍晚,把它放在井中。初一早上,拿出來連口袋浸在酒里。全家從小到大,依次稍許各喝一些,一年沒有病。
膠牙餳:隋杜公瞻注釋《荊楚歲時記》膠牙的含義是“使其牢固不動”。實際上此俗寄托了長壽的美好愿望,因為牙齒堅固,能吃能喝,自然身體健康。隋注還說“今北人亦如之”,可見此俗的廣泛性。自居易《歲日家宴戲示弟侄等兼呈張侍御殷判官》有“春盤先勸膠牙餳”之句,反映了唐代元目的食俗。不過膠牙餳在南宋以后作為送灶的供物,慢慢地從元旦食品中消失。
五辛盤:作為元日食品最早見于吳晉間周處的《風土記》,說元日早晨吃五辛菜.“以助發(fā)五藏氣”(《玉燭寶典》卷一引)。五辛菜是五種有辛味的菜,《荊楚歲時記》隋注說是大蒜、小蒜、韭菜、云臺、胡荽。如《風土記》所說可活動五臟,是祈求健康的東西!肚G楚歲時記》注引《莊子》說:“春日飲酒茹蔥,以通五藏!笨梢娫帐承敛说膫鹘y(tǒng)由來已久。隋唐時代的孫思邈在《食忌》中說:“正月之節(jié)食五辛,以辟厲氣!(《歲時廣記》卷五91)而明代醫(yī)藥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又說:“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謂之五辛盤。杜甫詩所謂‘春日春盤細生菜’是矣!边@種食辛盤迎新當是晚起的意思。
敷于散:是一種中藥,藥方出自葛洪《煉化篇》,用柏子仁、麻仁、細辛、干姜、附子等粉碎成末,用干凈井水飲服。
卻鬼丸:《荊楚歲時記》隋注講的處方是:武都雄黃丹散二兩,用蠟調和,使之像彈丸一般,正月初一早晨,男的佩戴在左臂上,女的佩戴在右臂上。如此鬼便會逃避的。不過《荊楚歲時記》說的`卻鬼丸是服食的,與注不同,可能佩戴是后起的風俗。南朝梁的文學家庾肩吾《歲盡應制》中有“金簿圖神燕。朱泥卻鬼丸”之句,說明除夕夜有準備卻鬼丸的活動。司空曙《酬衛(wèi)長林歲日見呈》有“朱泥一丸藥,柏葉萬年杯”的詩句,反映了唐朝尚有此俗。
各人吃一個雞蛋的習俗,在吳晉間的《風土記》中已出現(xiàn)。《風土記》說“正旦,當生吞雞子一枚,謂之練形”。練形是道家用語,指修煉形體,認為可以成仙。生吃雞蛋是為了長生!短接[》卷二九引《荊楚歲時記》說:“梁有天下不食葷,荊自此不復食雞子,以從常則!奔戳何涞坌欧罘鸾,不再吞食屬于小葷的雞蛋。
湯餅:是指古代凡小麥面制品用水煮的食品,后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卷九“餅法”中,講了“水引馎饦法”,其中“水引”制法:“挼(ruó)如箸大,一尺一斷,盤中盛水浸,宜以手臨鐺上,挼令薄如韭葉逐沸煮!瘪A饦“挼如大指許,二寸一斷,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極薄,皆急火逐沸熟煮。非直光白可愛,亦自滑美殊!?芍婉A饦屬于同一類型食品,只是水引似今面條,馎饦似今長揪皮。其實宋人說的“年馎饦”是一句概括語,也包括了水引。北宋《歲時雜記》說:“元旦,京師人家多食索餅,所謂年馎饦,或此之類。”(《歲時廣記》卷五引)索餅就是前代的長引。長引是說拉長的東西,索餅指像繩索一樣細長的餅,兩個名稱講的都是形狀細長的食物。由上可知,宋代元旦流行吃面條之類的食品。
相關傳說
古代元旦年畫
據傳說中國的元旦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傳說在4000多年前遠古的堯、舜盛世之時,堯在位時勤政于民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才不太成器,他沒把“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zhèn)涞乃础驅λ凑f:“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來舜把帝位傳給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樣親民愛民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愛戴。后來人們把堯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或“元正”,這就是古代的元旦。
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lián),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lián)、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眾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晉代詩人辛蘭曾有《元正》詩:“元正啟令節(jié),嘉慶肇自茲。咸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記述元旦慶賀情景。
習俗文化
中國古代的元旦,即現(xiàn)代中國所稱之“春節(jié)”的習俗,見詞條:春節(jié)。現(xiàn)代中國的元旦,根據中國政府將其列入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節(jié)日。放假一天,后常常將當日前或后雙休日調整,一般連續(xù)休息三天,F(xiàn)代中國對元旦的慶祝較之春節(jié),重要性要小得多。一般機關、企業(yè)會舉行年終集體慶祝活動,但民間活動很少。
西方元旦:西元前46年,古羅馬凱撒把這一天定為西歷新年的開始,為了祝福雙面神“janus”,這位羅馬神話中的門神,“janus”后來也演化為英文一月“january”這個詞。
中國的飲食文化 篇2
中國的飲食,在世界上是享有盛譽的,華僑和華裔外籍人在海外謀取生,經營最為普遍的產業(yè)就是餐飲業(yè).有華人處應有中國餐館,中國的飲食可以說是“食”被天下,這一現(xiàn)象早在本世紀初時,就被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敏銳地觀察到了。孫中山先生在其《建國方略》一書中說:“我中國近代文明進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飲食一道之進步,至今尚為各國所不及!睂O中山先生的這一論述十分正確,而事實上確如孫中山先生所言,中華文明到了近代,被西方文明沖擊得七零八落,有識之士莫不診脈問疾。然而中國餐館則大異其趣,居然能夠登陸歐美,遍布全球,所向披靡,至今世界上幾乎每一個角落都有中餐館。這種強烈的反差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但是并沒有一個較有說服力的解釋。我們認為,中國餐館能夠遍布世界各地不是一個孤立和偶然的現(xiàn)象,其中的原因與中國飲食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lián)。因而探討一下中國飲食文化的某些特征,將有利于我們對于這一現(xiàn)象的解釋。
一談到中國飲食文化,許多人會對中國食譜以及中國菜的色、香、味、形贊不絕口。但是如果要從比較的角度來探討飲食文化,可以操作的辦法是把握住中國飲食文化的精髓。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筆者在這里認為,比較可行的辦法是在討論中國飲食文化時,從飲食生活方式的角度來著手。而實際上,中國飲食文化,實際上也是指中國人的飲食生活方式。而要談中國飲食文化就必須涉及到中國文化,兩者的關聯(lián)是極其密切的。因而我們有必要先對中國文化的某些特征作一闡述。
中國文化是一個什么樣的文化呢?這必須了解一下早期中國文化的地理環(huán)境,因為越是在早期,文化受環(huán)境的制約越大。中國位于亞洲大陸的東南部,西北面是茫茫的沙漠、草原和戈壁,東南則是茫茫的大海。中國文化的主要溫床黃河流域的土地十分雖然較肥沃,但是其它環(huán)境較惡劣,多風少雨,生存的條件親不好。文明產生以后,當時的文化就以比較強烈的現(xiàn)實主義的思潮表現(xiàn)出來,倫理道德的色彩十分濃厚。因為這個社會需要謙讓需要少欲,而一個社會需要什么的時候,往往是她缺少什么的時候。中國文化從一開始就表現(xiàn)出早熟的特征。馬克思就曾經認為,中國文明是一個早熟的嬰兒,她的發(fā)育過程中具有明顯的超前特征。反觀西方文明,則大相徑庭。西方文化的童年時代的希臘文明,以其獨有的浪溫氣息寫入文明史,馬克思曾經認為希臘文明是一個發(fā)育正常的嬰兒。中國文化的生存土壤,在其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干旱,逐漸變得不得于農業(yè)的生產,由于土壤及其它因素等十分不利于農業(yè)生產,現(xiàn)實的苦難產生不了文化的浪漫,因而中國文明以其強烈的道德和禁欲特征貫穿始終。先秦時期諸子百家相互詰難,殫精竭力卻殊途同歸,目的是建立一個沒有爭斗的理想世界。但這只是理想而已。戰(zhàn)國之際,列國紛爭,以實力相較,最終秦國因鼓勵軍功,獎勵耕戰(zhàn)而一統(tǒng)天下,這是人心所向。天下紛爭,百姓如何生活,這也是歷史的選擇。只有一統(tǒng),才不至于“天下幾人稱王,幾人稱帝!保ú懿僬Z)
先秦時期,中國南方楚國也是曾流露出浪漫主義的思潮,但是很快被北方現(xiàn)實主義的思潮所籠罩和淹沒,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以后,書同文,以后的歷史就是天子一統(tǒng)的歷史。中國的封建社會為了維護這一統(tǒng)的局面,允許君王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但同時賦予他許多封建禮儀進行約束;中國有世界上最早的公平取官的文官制度——科舉制;中國歷史上呼喚清官,一旦出現(xiàn)便歌之頌之,并為之產生崇拜。所以中國盡管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宗教,但是其某些特征與宗教的特征有相似性,也有它自己的神;如果把這一現(xiàn)象也視為宗教的話,那么中國式的宗教則是在現(xiàn)實意義上的極端的理想主義。中國歷史上的`極度理想主義也因之產生,它也有神,只不過其所造之神是以現(xiàn)實中的人為化身的,而現(xiàn)實中的人是不可能充當理想中的神的,所以中國歷史上造神運動層出不窮,直至今天;蛘哒f中國人的宗教是一種多神崇拜,而不是一神崇拜,什么財神、藥神、灶神、媽祖等,都被視為神而被崇拜。中國文化還具有另外的兩大特征:其一是絕對地追求適用,而杜絕一切的不實用的東西。從中國的科技史的歷程中可以看到,歷史上,所有的實用的技術十分發(fā)達,如農業(yè)科技和醫(yī)學十分發(fā)達,而有關的非實用的一些東西則無法發(fā)展。先秦時期墨家的有關光學和幾何學的知識,在漢代獨尊儒術以后,沒有能夠繼續(xù)發(fā)展下去。中國沒有產生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基礎學科。當然煉丹術在皇帝追求長生不老的過程中也很發(fā)達,其中確實包含有化學方面的知識。中國的手工業(yè)十分發(fā)達,而近代機器大工業(yè)生產,如蒸汽機沒有在中國被發(fā)明。十五世紀以前,世界上絕大部分發(fā)明是在中國人手中產生的,但是近代以后需要通過一系列實驗手段才能產生的近代科學未能在中國產生:中國文化表現(xiàn)出特有的仁愛特征?鬃拥乃枷氲暮诵氖恰叭收邜廴恕,因為仁慈,中國人實施多子繼承制度,這樣財產一方面得以析散,另一方面限制了遠距離的遷徙,中國人安土重遷與之關系重大。這一繼承制度限制了商業(yè)的發(fā)展,從而便多子多福的思想得以產生,多子多福的思想使社會的人口增加,派生出更多的多子多福,社會人口壓力始終存在,只要社會的生產力能夠養(yǎng)活多少人口,就會有多少人口出現(xiàn)。
中國飲食文化的諸多特征,體現(xiàn)在飲食文化之上,直接影響著中國飲食文化的發(fā)展。首先因為人口壓力以及其它多種原因的存在,所以中國人的飲食從先秦開始,就是以谷物為主,肉少糧多,輔以菜蔬,這就是典型的飯菜結構。其中飯是主食,而菜則是為了下飯,即助飯下咽。為什么要助飯下咽呢?那是因為主食并不可口,必須有一種物質來輔助它使人們能夠吃下去。當然菜的功能和鹽的功能有共同點,但是不等同于鹽。這樣促使中國的烹飪的首要目的是裝點飲食,使不可口的食物變得精妙絕倫;其次,由于中國文化追求衫,中國手工業(yè)的發(fā)達,所以烹飪中的飲食加工技術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的衫特征。所有這些,使中國飲食文化有如下特征。其一,中國烹飪技術發(fā)達,許多西方人看來不可食的物品,經過中國廚師的勞作,變得使人一見而食欲頓開;其二,中國人的食譜廣泛,舉凡能夠食者皆食,毫無禁忌;其三,中國救荒的著述特別多,以備饑荒之年以野菜充饑之用;其四,中國人將食的追求作為人生至樂來追求,吃飯成為第一要求。由于中國人在吃的方面不能夠隨心所欲,有詩為證:
紅日巡天過午遲,腹中虛實自家知。
人生一飽非難事,僅在風調雨順時。
因此長期以來吃穿不愁難以辦到,所以吃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占有特殊的位置,證據不勝枚舉。
此外,我們可以對西方飲食文化的某些特征加以分析,也許能夠加深對中國飲食文化的理解。西方的飲食,由于最初是主要以畜牧為主,肉食在飲食聽比例一直很高,到了近代,種植業(yè)比重增加,但是肉食在飲食中的比例仍然要比中國人的高。由于肉食的天然可口,所以西方人沒有必要對飲食進行裝點,內食的天然可口限制了烹飪的發(fā)展,歐洲人在顯示富裕的時候,多是飲食的工具來表現(xiàn),如各種的器皿的多少和豪華成為講究的內容。另外也不把吃這種人生易于滿足的事情作為人生的至樂來追求。西方人的人生追求,正好同一句中國的俗語語可以高度概括,即“飽曖思淫欲”。他們更多地追求情愛,西方文化體現(xiàn)出一種“情愛文化”,而中國文化則體現(xiàn)出一種“吃的文化”。
但是我們還要指出的是,中國飲食的諸多特征,是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宮庭飲食,市肆飲食則能夠更好、更全面地表現(xiàn)出這些特征。平民的節(jié)日飲食,如春節(jié),也許能夠部分地表現(xiàn)出這些特征來,但是春節(jié)對于一年的365天來說畢竟是短暫的一瞬間,如曇花一現(xiàn)。
文化無優(yōu)劣,飲食文化也無優(yōu)劣,其區(qū)別只不過是不同的環(huán)境條件下的生活方式或者飲食方式的不同罷了。但是如何理解和分析這一區(qū)別則是非常重要的。本書的目的基于這一點而作一點嘗試,是否能夠得到大多數讀者的認可不得而知。在大多數情況下下本人屬于那種“遠庖廚”者,并不懂得烹飪,也不是美食家,但是本人深知“一飯一粥當思來之不易”,在此意義上,把我對于中國飲食文化的某些看法,行之于筆端,希望得到方家的指教。
中國的飲食文化 篇3
1 中國傳統(tǒng)飲食文化所體現(xiàn)的中醫(yī)哲學思想
1.1 陰陽學說
《素問·至真要大論》:“謹察陰陽而調之,以平為期”?梢娬{理陰陽是飲食中重要的一部分。中醫(yī)認為,任何事物包括人的生理病理機能都可以分為陰、陽兩種屬性, 陰是指具有滋養(yǎng),濡潤、抑制、凝聚等作用的物質及其機能屬性;陽是指具有溫煦、興奮、推動、氣化等作用的物質及其機能屬性。[1]在中醫(yī)陰陽學說的指導下形成了因人、因時、因地擇食的飲食觀。
1.1.1因人擇食
陰陽學說將人的體質分為偏陽質、偏陰質、陰陽平和質三種類型;將食物劃分為溫熱、寒涼和平性三種類型!耙暺浜疁厥⑺ザ{之” (《靈樞·經水》)告訴我們:飲食因先辨其體質再決定吃什么食物調理。偏陽者應少食溫熱性食物,而宜食寒涼和平性食物,否則將會導致陽亢及傷陰;偏陰者應少食寒涼食物,而食平性和溫熱性食物,否則就會導致陰盛陽衰。陽虛者宜多食溫補之品;陰虛者宜多食甘潤生津的食物。
1.1.2因時擇食
“朝食三片姜,勝過人參湯”、 “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yī)生開藥方”體現(xiàn)了陰陽學說中“因時制宜”的觀點。日出、春夏屬陽,日落、秋冬屬陰,人體飲食需與外界環(huán)境相適應,所以春夏、早上宜食溫熱食物,如生姜;秋冬、下午宜食寒涼、滋潤食物,如蘿卜。
1.1.3因地擇食
自然環(huán)境的不同使我國傳統(tǒng)飲食文化呈現(xiàn)出復雜的地域差異,陰陽學說中“山南為陽,山北為陰”,我國南方屬陽,北方屬陰,南北的氣候差異決定了南米北面的飲食結構,各地人們的口味也因氣候差異而有所不同,四川、湖南一帶濕氣重,因而喜食辣;北方氣候干燥,容易出汗,喜食潤燥食物。由此說明,飲食與地理位置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
1.2 五行學說
中醫(yī)五行學說把自然界的事物分為木、火、土、金、水五個方面,從而構成不同級別的'系統(tǒng)結構。中國傳統(tǒng)飲食文化自然就被納入到這一結構模式中,如把食物分為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谷(麥、菽、稷、麻、黍),五畜(羊、雞、牛、犬、彘),五香(花椒、八角、桂皮、丁香花蕾、茴香子),五果(棗、李、杏、栗、桃)等。五行學說中,木、火、土、金、水的屬性在五味中分別是酸、苦、甘、辛、咸;在人體五臟中是肝、心、脾、肺、腎;在季節(jié)中則是春、夏、長夏、秋、冬。各五行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就食物五味與人體五臟來說,“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腎!保ā鹅`柩·五味》)同樣,五臟與五季之間也存在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春季屬木屬肝,夏季屬火屬心,秋季屬金屬肺,冬季屬水屬腎。由五臟與五味,五臟與五季的關系可以得出五季與五味也有著密切聯(lián)系,這些關系對飲食的宜食、宜忌有很大的影響,飲食只有在不違背陰陽五行生克規(guī)律的前提下,才能維持著機體的動態(tài)平衡,從而維持身體健康。
1.3 病因學說
晉·傅玄《口銘》:“病從口入”!帮嬍巢∫颉痹谥嗅t(yī)思想里面占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現(xiàn)為飲食失宜(飲食不潔、飲食不節(jié)、飲食偏嗜),飲食失宜直接影響脾胃消化、運輸功能,導致營養(yǎng)失衡,引起其他疾病。
很多疾病都是由飲食不衛(wèi)生造成的,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指出:“穢飯﹑餒肉﹑臭魚食之皆傷人”,意在告訴人們不宜食變質、腐敗、不潔的食物,注意飲食衛(wèi)生。
《靈樞·小針解》:“飲食不節(jié),而疾生于腸胃”,飲食不節(jié)包括“食量無節(jié)”和“飲食無時”。飲食過少或過多均不利于身體健康,過少使人饑餓,水谷精微不足而營養(yǎng)不良;過多則使飲食積滯于胃腸,引起消化不良。飲食無時是指沒有按時規(guī)律的飲食,飲食應按四季,早中晚規(guī)律進食。
飲食偏嗜即為嗜食偏寒、偏熱、偏酸、偏苦、偏甘、偏辛或偏咸之物,以及嗜酒等。長期飲食偏嗜會導致機體臟腑陰陽失調。
2中醫(yī)哲學思想指導下的飲食養(yǎng)生
2.1未病先防:調理脾胃
未病先防是通過飲食養(yǎng)生來維持機體平衡,而飲食養(yǎng)生的關鍵在于調理脾胃,“人以水谷為生,故脾胃為養(yǎng)生之本”(清·徐文弼《壽世傳真》),脾主運化,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胃有容納和助消化的功能,即“主受納腐熟水谷”, 食物中的精微物質都由脾胃吸收,化生氣血精*輸至全身,營養(yǎng)臟腑經絡及維持其活動。脾胃是人類生命活動的重要保障,脾胃功能一旦受損,人體臟腑機能將會隨之受損。因此,飲食養(yǎng)生的關鍵在于調理脾胃。傳統(tǒng)中醫(yī)飲食養(yǎng)生觀強調必須以脾胃為本,[2]重視保護和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
東垣提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并認為:“飲食自倍則脾胃之氣既傷”。中醫(yī)認為養(yǎng)脾胃的關鍵在于飲食,五味偏嗜、過硬、過燙、過多或不規(guī)律飲食均會影響脾胃健康。因此,飲食只有以溫、軟、素、淡、鮮為宜,做到定時定量,少食多餐,注意飲食衛(wèi)生,不偏嗜,寒溫適宜,陰陽五味調和,方能達到飲食養(yǎng)生的目的。
2.2 調理陰陽 寒溫適宜
飲食養(yǎng)生應以自然界的陰陽變化規(guī)律為依據來調理人體陰陽,使人體維持和恢復陰陽相對平衡,達到“陰平陽秘”狀態(tài)。調理陰陽包括補益陰陽之偏衰和祛除偏盛之邪氣,即損其有余、補其不足。[3]陰陽學說認為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都可按照陰陽學說劃分屬性:如食物、人類、四季、地勢的陰陽屬性。因此飲食宜三因制宜、寒溫適宜!讹嬌耪罚骸按簹鉁,宜食麥以涼之;夏氣熱,宜食菽以寒之;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闭求w現(xiàn)“損其有余”,“補其不足”,“寒者熱之熱者寒之”以調理陰陽的目的?傊,調理陰陽、寒溫適宜是中醫(yī)哲學思想指導下的重要飲食養(yǎng)生方法。
2.3謹和五味
食物五味即酸、苦、甘、辛、咸,其屬性在人體五臟中分別與肝、心、脾、肺、腎相對應,五臟之間相互資生又制約著,因此,五味對人體臟腑的生理,病理有著重要的影響!饵S帝內經》中指出:辛散、酸收、甘緩、苦堅、咸軟。五味調和,臟腑得益,人體自然健康;五味偏嗜或不遵宜忌,將導致臟腑陰陽失衡,臟氣功能紊亂,進而生成疾病。例如:過食酸,會使肝氣偏盛,從而傷害脾臟,使脾氣衰竭;過食咸,則使骨質受到損傷,引起心氣抑郁或者肌肉萎縮;過食甜,可引起心煩胸悶,面色發(fā)黑,或使腎氣失衡;過食苦,可使脾氣受損而不濡潤,胃氣損傷而脹滿;過食辛,會使筋脈損傷而松弛無力,精神消沉。因此,飲食應“謹和五味”,而不宜偏嗜五味,只有這樣才能保持身體健康,真正達到養(yǎng)生的目的。
綜上所述可知,傳統(tǒng)飲食在中醫(yī)哲學思想的指導下,以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為理論基礎,通過整體觀和辨證進食方法,堅持“審因施食”,“三因制宜”,“辯證用膳”的平衡膳食觀,遵循“陰平陽秘”的健康觀,“健脾調胃,去除誘因,藥食同源,寓醫(yī)于食”的養(yǎng)生觀;使機體維持動態(tài)平衡,以達到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的目的。幾千年的實踐證明在中醫(yī)哲學思想指導下的中國傳統(tǒng)飲食方法是最科學的飲食方法。
參考文獻:
[1][3] 張登本,中醫(yī)學基礎 [M] 北京 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 20xx年(22)
[2] 周儉、白克江,《脾胃論》養(yǎng)生特點及其貢獻 [J] 河南中醫(yī)學院學報20xx年3月第二期 (77)
中國的飲食文化 篇4
在中國這片富饒的土地上,中國人運用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演繹出風味的美食,為中國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他們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造,去品味,這就是神奇的中國味。
中國南高北低,而在中國的西南地區(qū)有著麻辣的美味。火鍋是一種麻和辣的兼和品,驅寒除濕也讓它成為漁夫們的“補品”,如果要說起火鍋的'起源,那我們要追溯到富饒的四川去,那里世世代代的生長著一種叫花椒的佐料,花椒——學名:百里香,色艷肉厚,油重質佳,麻香味濃是它的主要特點。味蕾和花椒的碰撞產生的麻辣味道,給人帶來沖向味覺巔峰的奇幻效果,它與辣椒在高溫下釋放芳香素,產生撲鼻的香,這就是底料。在火鍋中加入山珍海味,這才是直正的美味。
在距離四川約二千公里的地方——北京,一個古老的城市,是明清兩朝的首都,這里有悠久的文化氣息,而最讓人向往的是北京的烤鴨,烤鴨——外香內嫩,首先用鮮鴨抹上秘制香料,放入烤爐中,烤熟透,沾上醬汁,就可以供人們享用了,北京雖說不是什么美食之城,但也有它獨特風味。
對于北京人來說美食就是甜,對于四川人來說美食就是辣,兩者雖說不同,但對美食而言,酸甜苦辣則是一種追求美好的方式,不管東西南北不同的地理,不同的家,不同的味,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經歷,但我們都是中國人,傳奇的中國美味。
中國的飲食文化 篇5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政府越來越重視推廣居民營養(yǎng)膳食的科學化。學生豎家的棟梁,其營養(yǎng)改善與膳食結構的正確調整,直接關系到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但是現(xiàn)在許多學生由于對飲食營養(yǎng)認識較差或不良飲食態(tài)度等造成一系列健康問題。為進一步探討學生飲食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優(yōu)化膳食結構,改善飲食習慣,注重飲食衛(wèi)生,我科研小組針對我校區(qū)學生進行了飲食方面的調研工作。
二、調查相關說明
(一)調查目的
通過對學生飲食狀況的了解,對突出問題的進不步討論,提出解決方法,讓學生擁有更好更科學的飲食習慣。
(二)調查方法
我們對我校在讀生進行一次題為“學生飲食健康調查問卷”的抽樣調查,發(fā)放問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率為100%,調查普及各個系,能夠真實映出當代學生在飲食健康方面的情況。
(三)調查時間
10月5日至12月15日
(四)調查范圍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涿州校區(qū)的一、二學生
三、概念界定
(一)飲食
本義:喝。甲骨文字形。右邊是人形,左上邊是人伸著舌頭,左下邊是酒壇(酉)。象人伸舌頭向酒壇飲酒。小篆演變?yōu)椤帮嫛?隸書作“飲”。
(二)膳食結構
是指消費的食物種類及其數量的相對構成。
(三)飲食習慣
飲食習慣是指人們對食品和飲品的偏好。其中包括對飲食材料的偏好,烹調方法的偏好,以及烹調風味及佐料的偏好。
四、調查問卷分析
(一)飲食習慣
(1)您暴飲暴食嗎?
選擇經常的占總數的21%,選擇偶爾的有占總數的58%,選擇從不的占總數的21%
多數同學選擇偶爾。不應該暴飲暴食,俗話說:“若要身體好,吃飯不過飽”,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暴飲暴食不僅能破壞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引起急性胃腸炎、急性胃擴張和急性胰腺炎,而且由于隔肌上升,影響心臟活動,還可誘發(fā)心臟病等,如果搶救不及時,會發(fā)生生命危險。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要吃喝、暴飲暴食。
(2)您早晨又喝水的習慣嗎?
選擇有的有65人,占總數的65%,選擇沒有的有35人,占總數的35%。
多數同學選擇有。這是一個很好的飲食習慣。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涼開水,有利于肝、腎代謝和降低血壓,防止心肌梗塞,有的人稱之為“復活水”。學者認為,人經過幾個小時睡眠后,消化道已排空,晨起飲一杯涼開水,能很快被吸收進入血液循環(huán),稀釋血液,從而對體內各器官進行一次“內洗滌”。
(3)您有挑食的習慣嗎?
選擇有的有34人,占總數的34%,選擇沒有的有66人,占總數的66%。
多數同學不挑食和偏食,這樣的飲食習慣有助于身體的健康成長。因為人體所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是由各種食物供給的,沒有任何一種天然食品能包含人體所需要的全部營養(yǎng)物質。單吃一種食物;不管吃的數量多,營養(yǎng)如何豐富,也不能維持人體的健康。因此,在飲食中,不可長期挑食或偏食。
(4)您就餐時邊喝水或飲料嗎?
選擇經常的有25人,占總數的25%,選擇偶爾的有53人,占總數的53%,選擇從不的有19人,占總數的19%。
多數同學選擇偶爾。吃飯時最好別喝水或飲料。因為,人的胃腸等器官,到吃飯時,會條件射地分泌消化液,如牙齒在咀嚼食物時,口腔分泌的唾液,胃分泌的含有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液等,與食物碎末混合在一起,這樣,食物中的部分營養(yǎng)成分,就被消化成容易被人體吸收的物質了。如果在吃飯前、吃飯時或飯后喝茶飲水,勢必沖淡、稀釋了唾液和胃液,并使蛋白酶的活力減弱,影響消化吸收,時久會使身體健康狀況不良。會沖淡消化液,不利于食物的此外,飯后飲水過多,還會增加腎臟和心臟的'負擔。故用餐時不宜喝水。
較長時間在胃內停留,可促進胃液量分泌,對胃黏膜造成長時間的刺激,久而久之,導致胃黏膜糜爛、潰瘍,抵抗力減弱。如果食物中含有致癌物質,如油炸、燒烤、煎制等食品,長時間滯留在胃中,更易對胃黏膜造成不良影響,進而導致胃癌。
(6)您有吃早餐的習慣嗎?
選擇有的有67人,占總數的67%,選擇看情況而定的有27人,占總數的27%,選擇沒有的有6人,占總數的6%。
多數同學選擇偶爾吃早餐。每天上午是人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重要階段,非常需要腦盡早地興奮起來,早餐則是啟動腦的“開關”。機體中儲備的葡萄糖經過一夜的酣睡已消耗殆盡,激素分泌已經進入了低谷,腦很難為無米之炊,記憶機能組織只好暫且進入冰凍狀態(tài)。早餐,猶如雪中送炭,能使激素分泌很快進入高潮,并給嗷嗷待哺的腦細胞提供渴望得到的能源,猶如解凍的“電源開關”,早餐就是這樣及時地給腦接通了活動所需的電流。由此可見,早餐是絕對不可敷衍和隨意推遲的,更不能不吃早餐。長期不吃早餐會導致營養(yǎng)不均衡,抵抗力低,長期不吃早餐不但會引起全天能量和營養(yǎng)素攝入不足,而且,一般到上午的九十點鐘就會出現(xiàn)饑腸轆轆的現(xiàn)象,造成腸內壁過度摩擦,損傷腸黏膜,導致消化系統(tǒng)的疾病而引起營養(yǎng)不良,這樣全身的免疫力降低、機體的抵抗力就會下降。因此希望同學們養(yǎng)成每天吃早餐的好習慣。
中國的飲食文化 篇6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食,大若天地。我們生存的基本要素就是從食物中獲取的,大地萬物的生靈全部都要靠食物來補充能量,獲取營養(yǎng),維持生命。再看這部《閑話中國人》,開頭第一炮便是在大談“飲食”。中國的飲食文化早有上千年的歷史,可算得上是傳統(tǒng)文化了。由此可看出,飲食文化在中國文化中所占地位之重。
外國人重于情趣,中國人則重于飲食。中國人既然能以食為天,則“悠悠萬事,唯此為大”,世界上還有比天大的嗎?答案是肯定的。所以,中國人甚至認為“普天之下,莫非一吃”,認為不管任何事都能用“吃”來解決。這就是現(xiàn)代中國人對千百萬年前的老祖宗流傳下來的飲食文化的認識,這也是書中所說的“泛食主義”。
說到這“泛食主義”,它也包含在飲食文化內,只不過是口語上通過文字來表達的。就像是說人就叫“人口”;謀生就叫“糊口”;職業(yè)和工作就叫“飯碗”。干什么工作就吃什么飯,就像書中所說的:“修鞋補鍋是吃手藝飯;說書賣唱是吃開口飯;當教書匠是吃粉筆灰;出租房屋是吃瓦片兒。”總而言之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切都與“吃”扯得上邊。
飲食,說白了也就是吃飯。但通過對這本書的閱讀,我終于深刻的了解了中國人的“吃飯”文化。
何為“吃飯”文化,我想這也只能在中國才尋找得出答案。在中國人看來,食物乃生命之源。因此給人食物,請人吃飯,是一種很重的禮儀;而接受他人的食物,則是受了很大的恩惠,必須加以回報。這,便是中國文化中“吃飯”文化的基本準則。但在這一來一往,你一席我一頓的`過程中,這“吃飯”文化漸漸的變了味兒。中國人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日漸豐滿的腰包也閑不住了,開始流行起“請客吃飯”,而“吃飯”文化的基本準則也漸漸成為中國人請客吃飯的正當理由。大家也習慣起這新一代的“吃飯”文化。像這逢年過節(jié),紅白喜事,老人做壽誕,小孩過生日,誰家不請,哪個不吃?如果升了職位,漲了工資,搬了新居,走出國門,三朋四友七大姑八大姨也都會堂而皇之地要求你請客吃飯。有人來了要“接風”,送人走了要“餞行”,有事要“撮一撮”,沒事也要“聚一聚”。用書上的話總結:中國人恐怕是世界上最愛請客吃飯的民族。
這飲食飲食,說完了“食”,接著得說“飲”了。
既然說到“飲”,那么“茶”,便是不折不扣的中國文化。
中國人愛喝茶,西方人愛喝酒!拔魅孙嬀贫∑渲瑖孙嫴枘巳∑錃狻,這是書上的原話。西方人喝酒是為了身體,中國人品茶則是為了意境。
自古以來,茶就是文人雅士所熱衷的“至清至雅之物”,它也往往用于陪襯一些山水美景,文雅之趣。所以,這喝茶不叫“喝茶”,得叫“品茶”,從這品茶中還能品出人生哲理,事物的啟迪,從而自古產生那么多的偉大詩人來“頌”茶。就連這品茶中,還品出了茶術之道。
不單“食”能請,這“茶”也能請。比如這“吃早茶”,則是如今商場上用來談生意的辦法之一。吃早茶不過于排場,但也不過于寒酸,幾疊小食,一杯清茶,既能解決早餐問題,也可以享受其中的一點“意境”。它也確實比請客吃飯少了一點銅臭味,少了一點利益和關系。
柴米油鹽醬醋茶,廚房中的繁雜瑣事,生活中的切切察察;
悠悠上下五千年,時代中的巨大變遷,歷史中的中國文化。
這本書可謂籠萬物于形內,把生活中最繁雜卻又最簡單的事與歷史悠久的中國文化完美的結合在一起,使人讀完此書,必定能領悟到中國文化中飲食文化的巨大魅力和深遠影響。
中國的飲食文化 篇7
《舌尖上的中國》將生活中熟視無睹的食物給予一個新的視角,開創(chuàng)了美食類節(jié)目的新篇章。
該片在立意上,不但表達了中華文明和文化的傳承,更弘揚了一種敬業(yè)和做人的本分。
該片展現(xiàn)了普通人的生活常態(tài),突出了一種人情,辛勤的勞作,把煙火氣的飲食節(jié)目,拍攝得美輪美奐,形成特有的詩意。
它在整體上有系統(tǒng)的'連貫性,主題鮮明,卻又能各自成篇。
在剪輯上表達了很大的跳躍性,最終又回到原點,給人一種寧靜的回味和思考。
經過漫長的等待,繼《舌尖上的中國》熱播之后,續(xù)集《舌尖上的中國2》也最終播出了。作為它忠實的觀眾,我和爸爸每周都會收看。
顧名思義,《舌尖上的中國》描述的是食物,并且,是中國的食物。
所有人都明白,中華禮貌悠悠5000年的歷史博大精深,然而,從人類存在的那一天起,便都需要食物來維持生命,所以,有一句話叫“民以食為天”。
從人氣火熱的重慶麻辣火鍋,到金燦燦的菜籽油和香甜可口蜂蜜,沒有哪一種美味,是能夠簡簡單單地獲得的。
當人們熱火朝天地吃著火鍋,享受著團圓的喜悅與火鍋的溫暖,火鍋店的老板耗費一個通宵與無數晶粒翻炒三大鍋辣椒,作為火鍋店五天的底料。
當村民們從油坊買取菜籽油,炒出香氣撲鼻的菜,菜籽油經過了道道工序,正由人用盡全身的力氣,進行著一次又一次的壓榨。
當我們閑來無事,泡一杯蜂蜜,獨坐一隅,享受這清香甘甜的滋味時,千里外的一名青年正爬上相當于10層樓高的大樹,取得最自然、最甜美的蜜。
食物,是大自然的饋贈,也需要人們去發(fā)覺,去尋找,去加工!耙环莞,一分收獲!眱H有付出了努力,才會獲得匯報,每一次小小的成功,都需要汗水的澆灌。
用自我的雙手,自我的努力,去獲取自我的食物,維持自我的生命,這種堅毅的精神,不正是我們中華土地上的人們一向所堅信的,一向在發(fā)揚的嗎?
中國的飲食文化 篇8
飲食勿偏“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耽則傷身生疾,所惡之物,不可全棄,棄則臟氣不均! 食宜清淡“味薄神魂自安”;飲食要“去肥濃,節(jié)酸咸”;“薄滋味養(yǎng)血氣”。
飲食適時“不饑強食則脾勞,不渴強飲則胃脹”;“要長壽,三餐量腹依時候”。
適溫而食“食宜溫暖,不可寒冷”;“食飲者,熱勿灼灼,寒勿滄滄”。
食要限量“飲食有節(jié),則身利而壽登益,飲食不節(jié),則形累而壽命損”;“大渴不大飲,大饑不大食”。
食宜緩細“飲食緩嚼有益于人者三:滋養(yǎng)肝臟;脾胃易于消化;不致吞食噎咳! 進食專心“食不語,寢不言”,有利于胃納消化。
怒后勿食“人之當食,須去煩惱”;“怒后勿食,食后勿怒”,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于保健有大益。
選食宜慎“諸肉臭敗者勿食,豬羊疫死者不可食,曝肉不干者不可食,煮肉不變色者不可食! 餐后保健“食畢當漱口數次,令人牙齒不敗、口香,叩齒三十六,令津滿口,則食易消,益人無百玻飽食而臥,食不消成積,乃生百!
中國的飲食文化 篇9
Famous for its abundance and exquisite, Chinese food culture has occupied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nation's tradition cultures. China is of long history with a vast territory. Due to the diversity of the climate, products and customs, there are widely different food styles and taste in local regions. Through creation by past dynasties, the long standing cooking art has formed rich and colorful local dishes. Among them, "the eight major dishes" enjoys the upper reputation, which consists of Shangdong, Chekiang, Sichuan, Jiangshu, Guangdong, Hunan, Fujian and Anhwei.
Shandong dishes are divided into two factions as Tsinan and Jiaodong dishes. They are good at clear dishes, pure but not greasy. Sichuan dishes have enjoyed the fame that every dish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 and none two share the same taste. They are also famous for pocked, peppery and savor taste. Chengdu and Chongqing dishes are two mail branches.
Jiangsu dishes lay stress on the original taste with proper sweetness and salty. They consist of Yangzhou, Suzhou and Nanking branches. Chekiang dishes are both delicious and sweet smelling, both soft and slide, clean and not greasy. They consist of Hangzhou, Ningbo and Shaoxing branches. Guangdong dishes have Guangzhou, Chaozhou and Dongjiang three styles of dishes. They are good at choice seafood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oking skills. They act carefully at light food with tender and slide taste, from which they earn the praise of " It has a best taste in only in Guangzhou." Hunan dishes consist of Xiangjian, Dongting Lake and Xiangxi coteau three local dishes. Their tastes lay stress on thick, arid and peppery food, mostly using seasoning like hot peppery, shallot and capsicum. Minghou, Fuzhou Ximen and Quanzhou dishes are the representatives of Fujian dishes. They use choice seafood as the main material with elaborately cooks beautiful color and delicious taste of oil. They are good at frying, gliding, decocting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dishes' sweetness, salty, and the appearance. The most distinct features are their "pickled taste". Anhwui dishe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taste, color of dishes and the temperature to cook them. They are expert in cooking delicacies from mountains and sea. In addition to the eight major dishes, there are Beijing dishes, shanghai dishes, Hubei dishes, liangning dishes, Henan dishes which also enjoy great reputation. What's more, the steamed dishes and vegetable dishes have their own charms. Actually, Chinese dishes have earned world's fame. The Chinese eateries could be found everywhere throughout the world. Many foreigners regard having a Chinese meal as a high honor.
中國的飲食文化 篇10
美食文化也需要保護
“民以食為天”,飲食也成為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中國幅員遼闊,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由于地域和文化之間的差異,各地各民族的美食文化也各不相同。
美食文化不同于其他文化,美食文化是人們幾千年來養(yǎng)成的飲食習慣,不像其他特色文化那樣容易消失,只要這一地區(qū)還有人那么這一地區(qū)的美食文化就不會消失,既然這樣那么美食文化為什么還要注意保護呢?
如今隨著全球化步伐的不斷加快,我們不出國門就能吃到很多其他國家的美食,這無疑是他國在發(fā)揚他們的美食文化,而我們的傳統(tǒng)美食文化在本國卻受到了外來快餐業(yè)的瘋狂掠奪。
外來快餐業(yè)為了在中國能夠長期的生存下去,光推出他們本國的傳統(tǒng)美食是不夠的,因為他們的傳統(tǒng)美食是不符合中國人口味的,那么要想生存發(fā)展就只有推出符合中國人口味的食品,中國人吃了幾千幾百年的傳統(tǒng)美食自然成了首選。
就以肯德基為例。我們如今到肯德基不但能吃到帶有美國本土特色的炸雞漢堡,還能吃到我們中國傳統(tǒng)的油條。細心觀察后不難發(fā)現(xiàn),肯德基對我們的傳統(tǒng)美食是進行改進后才進入市場的。傳統(tǒng)的中國油條是長而粗大的,肯德基就把它改成短而細小,這樣就更符合現(xiàn)代人的審美觀。
為了持續(xù)生存發(fā)展下去,肯德基不斷的掠奪中國傳統(tǒng)的美食文化,然后加以改進,肯德基推出的另一款美食“嫩牛五方”當中也不難看出中國傳統(tǒng)美食的影子。不知道肯德基下一個盯住的又是哪一種中國傳統(tǒng)美食。
怎么吃,吃什么,這個也全憑人們的愛好?墒情L期照此下去,我們的傳統(tǒng)美食都被外來的快餐業(yè)加以改進,然后我們又去消費,那么我們的傳統(tǒng)美食文化是不是也就跟著消失呢?說不定若干年后我們在中國就吃不到帶有中國傳統(tǒng)特色的美食了。那樣的'話我們還能說自己是中國人嗎?身為中國人卻每天吃著帶有外國特色的食物。
如今政府越來越重視文化的發(fā)展與保護,近期我國的多處名勝古跡成功申請了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申遺”是文化保護與發(fā)展的一種手段?墒敲鎸ν鈦淼目觳蜆I(yè)對我們傳統(tǒng)美食文化的掠奪,我們的傳統(tǒng)美食文化又該如何保護與發(fā)展呢?
美食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獨特文化,美食文化的發(fā)展與保護關系到一個國家文化發(fā)展的根本。
美食文化的發(fā)展與保護不同于其他文化,美食文化是一種大眾文化。我認為美食文化要保護要發(fā)展就得從人們大眾開始。
全國的餐飲行業(yè)可以成立一個“傳統(tǒng)美食文化發(fā)展與保護協(xié)會”,再由“協(xié)會”對全國各民族各地區(qū)的獨特美食文化進行“專利”式的申請保護。
文化以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脊梁,我們的傳統(tǒng)美食文化屬于全國各地區(qū)各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今正遭到外來快餐業(yè)的瘋狂掠奪,如不加以保護,這一重要的文化組成部分消失了,中國人每天吃著外國特色的食物,那么大談文化保護還有什么意義可言?
中國的飲食文化 篇11
魯式神仙鴨子
是孔府的一個傳統(tǒng)名菜,相傳始于孔子七十四代孫孔繁坡時期,在孔繁坡任山西同州知府時,府內廚師以鴨子出骨,加調料入碗加蓋,上籠蒸制而成,肉質酥爛,香氣濃郁,滋味鮮美,孔繁坡品嘗后,覺得此菜制法與眾不同,上籠蒸制以點香三炷燒盡為度,滋味鲆美美勝于它菜,故取名為神仙鴨子。
川式重慶火鍋
重慶火鍋的美妙誘人之處在其味,而其味來自火鍋原湯的調制,它決定火鍋的風味,也是制作火鍋最關鍵的一環(huán)。原湯的好壞,關系到火鍋的成敗。重慶火鍋的品種較多,原湯也各有差別,但最基本的是紅湯、清湯兩種。只要掌握了這兩種原湯的配方和調制方法,處理好應注意的事項,就可調制出上等原湯。
要調制好原湯,首先要弄清調制重慶火鍋原湯需要什么樣的調味品。所用的調味品必須正宗,質量上乘,不符合要求的調味品不能調制原湯。
粵式脆皮乳豬
廣東人是比較傳統(tǒng),每逢婚嫁祭祖或開張大吉,甚至于電影電視的開鏡儀式,無一不用到燒乳豬,所以廣東的燒乳豬就燒得特別好。
在婚禮上,頭盤一般都是一只燒得油亮亮似乎還在咧著嘴笑的乳豬,先整只端上來,大伙把它脆脆的皮吃了,服務員又端下去再斬成一小塊一小塊的上來,散席時把沒啃過的豬骨和乳豬頭帶回家去煲粥,那粥絕對正點。老人家們說,挑選燒豬作為祭品,有著“紅皮赤壯”的寓意,本來是希望祖先保佑子孫們健健康康。如今祭祖的.燒豬,已經從以前的脆皮燒豬(光皮燒豬),改用成為港式做法的麻皮燒乳豬。
閩式佛跳墻
“佛跳墻”即“滿壇香”,又名“福壽全”,是福州的首席名菜。據說,唐朝的高僧玄荃,在往福建少林寺途中,傳經路過“閩都”福州,夜宿旅店,正好隔墻貴官家以“滿壇香”宴奉賓客,高僧嗅之垂涎三尺,頓棄佛門多年修行,跳墻而入一享“滿壇香”!胺鹛鴫Α奔匆虼硕妹。 蘇式紅燒肉
紅燒肉起碼有上百年的歷史,也起碼有上百種燒法,硬的,軟的,不軟不硬的;甜的,咸的,淡的,甚至連辣的都有。最最好吃,最最好看,最最滋補卻最最不會發(fā)胖的,恐怕是蘇式紅燒肉了。蘇式紅燒肉,當然源自蘇州;蘇州人燒菜,“做人家”佐料,著色并不厲害,但“濃油赤醬”四個字,是一定要用來形容蘇式紅燒肉的。肥而不膩、酥而不碎、甜而不粘、濃而不咸,這就是蘇式紅燒肉的特色。
浙式西湖莼菜湯
莼菜是杭州西湖著名的特產。用莼菜作料制成的“西湖莼菜湯”,原名“雞火莼菜湯”,莼菜翠綠,雞白腿紅,色彩鮮艷,滑嫩清香,湯純味美,是杭州傳統(tǒng)名菜。
在烹調時,用西湖莼菜、火腿絲、雞脯絲烹制而成。此湯,莼菜翠綠,火腿緋紅,雞脯雪白,色澤鮮艷,滑嫩清香,營養(yǎng)豐富。
湘式五元神仙雞
“五元神仙雞”又名“五元金雞”。此萊歷史悠久,它的制法是:“洗凈,人缽,和醬油,隔湯干燉!比u加荔枝,桂元、紅棗、蓮子、枸杞子為原料。荔枝等5 種中藥都是最佳上等補品,可助人增強元氣,所以定名為“五元神仙雞”。
微式清蒸鷹魚
魚不外乎一個“鮮”字,而清蒸則是最能體驗魚“鮮”的烹調方法。
清蒸魚的烹制也是一門學問,從選魚到配料,從擺盤到入鍋,從火候到虛蒸,每一個步驟都有講究。當然口味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調配,但火候和虛蒸可是清蒸魚“鮮”的基本保證,來不得半點馬虎。
中國的飲食文化 篇12
“民以食為天”,飲食也成為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中國幅員遼闊,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由于地域和文化之間的差異,各地各民族的美食文化也各不相同。美食文化是人們幾千年來養(yǎng)成的飲食習慣,不像其它特色文化那樣容易消失,只要這一地區(qū)還有人,那么這一地區(qū)的美食文化就不會消失。
近些天,一部以美食為主題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連續(xù)幾個深夜,讓無數人守在熒屏前,看得食指大動、口水漣漣。然而,作為紀錄片,它不一樣于以往的影像素材里,以“烹飪大師”或“美食名家”結構,展現(xiàn)的是“精湛的廚藝”和“繁復的過程”,亦或是能夠在電視節(jié)目中看到的“比賽”形式。在本片中,中國美食更多的以簡便快捷的敘述節(jié)奏和精巧細膩的畫面,向觀眾展示中國的日常飲食變遷,中國人在飲食中積累的豐富經驗,以及那千差萬別的飲食習慣和獨特的味覺審美。
中國人常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不一樣地區(qū)的人吃什么,這其中涵蓋著歷史和文化的因素。人與食物的關系已經到達密不可分的境界!渡嗉馍系闹袊酚靡粋個具體的人物故事串聯(lián)起祖國各地的美食生態(tài),這其中,有制作的技巧,有艱辛的勞作,有相濡以沫的真情,有端上桌的美食,也有食物的演變過程,有方寸間的方桌廚房,也有廣袤的祖國山河……人文關懷貫穿其中,用最質樸的表現(xiàn)手法展現(xiàn)那些貫穿于日常生活的東西。
1)自然的饋贈對于餐桌上的美食,我們在品嘗美味的同時,還要感激大自然的饋贈。本集選取生活在中國境內截然不一樣的地理環(huán)境中的具有代表性的.個人、家庭和群落為故事主角,以及由于自然環(huán)境的巨大差異,所帶來的截然不一樣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為故事背景,展現(xiàn)大自然是以怎樣不一樣的方式賦予辛勤勞動的人們神奇的食物。
2)主食的故事從北到南,從西到東,不一樣的地域,不一樣的文化,不一樣的民族,不一樣的風貌,唯一相同的是作為中國人對主食樣貌、口感的追求。主食是餐桌上的主要食物,是人們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從遠古時代賴以充饑的自然谷物到如今人們餐桌上豐盛的、讓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一個異彩紛呈、變化多端的主食世界呈此刻你面前。
3)轉化的靈感由豆腐、到酒、到醬,再到泡菜,那芳香濃郁的味道令人難忘。一壇壇、一罐罐的發(fā)酵,敏銳又果斷地打造出食物的新境界,這種味道是人與微生物攜手貢獻的成果,它逾越了障礙,營造了條件,把握了機緣,經歷了失敗。祖宗傳下來的方法,自我掌握到的技術,轉化的靈感是最大的智慧!
4)時間的味道腌臘、風干、糟醉、煙熏,蘊藏著中華民族對于滋味和世道人心的某種特殊的感觸。鹽的味道,它來自時間,也來自人情。它已經在漫長的歲月里和故土、鄉(xiāng)親、念舊、勤儉等感情交雜在一齊,才下舌頭,又上心頭,讓我們幾乎分不清哪個是滋味,哪個是情懷!
5)廚房的秘密與西方“菜生而鮮,食分而餐”的飲食傳統(tǒng)文化相比,中國的菜肴更講究色、香、味、形、器。由炊具的變化到菜式的變化,水火本是兩家人,對立卻又互相牽制,對于廚師而言,水火關系的調控,是他們技藝的展示。而廚房的秘密無非就是人類對美食的共同熱愛!
6)五味的調和甜苦咸酸辣,五味是評定一道“藝術”的關卡,亦是人生的滋味。甜是收獲,是被認定的喜悅與幸福,不僅僅是對一道菜,更是一位廚師,一種文化的認可;苦是苦盡甘來,化腐朽為神奇的魔術;咸是吃得苦中苦,厚重的味道也能得到味蕾的認同;酸是不堪糾纏而難以言說的苦難,然而在菜里它卻是不可或缺的“畫龍點睛”之筆;辣是堅韌與果斷,尤以川菜聞名。
7)我們的田野不管是高山、平原、湖泊、海洋,城市還是鄉(xiāng)村,不管是糯稻、海參、河蟹、芋頭、青稞,農田還是菜園,不一樣地域的中國人,用自我的智慧,適度、巧妙地利用自然,獲得質樸美味的食物!八麄冊诼耦^種地和低頭吃飯時,總不會忘記抬頭看看天!”從餐桌回歸大地,頗似頭尾呼應的手法,也為《舌尖上的中國》畫上圓滿的句號……
美食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獨特文化,美食文化的發(fā)展與保護關系到一個國家文化發(fā)展的根本。但美食文化的發(fā)展與保護不一樣于其它文化,美食文化是一種大眾文化。所以,美食是不分廚師等級,不分國界的,可是請別在接納他國美食文化的同時,丟棄了屬于你自我的鄉(xiāng)土人情!
中國的飲食文化 篇13
摘要:西餐是對歐美等西方國家菜點的統(tǒng)稱。近百年來, 隨著西方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廣泛傳播, 西餐也以它獨特的風味, 美觀新穎的外形, 豐富合理的營養(yǎng), 在世界范圍內為越來越多的人們所接受。在我國大陸, 西餐經過100多年的不斷滲透與發(fā)展, 已經逐漸地構成了足以沖擊中國餐飲市場的飲食潮流。但是在其發(fā)展的過程中, 中國的飲食文化對西餐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
關鍵詞:中國文化; 西餐; 營養(yǎng)搭配; 進餐環(huán)境;
多元的中國文化決定了中國飲食文化的特點。西餐在中國的環(huán)境中受到了中國飲食文化的影響, 促使餐食, 菜品的營養(yǎng)更加合理科學;在進餐環(huán)境方面, 西餐更加注重適合中國文化的環(huán)境改造;在飲食模式上, 經過中國飲食文化影響的西餐不僅涵蓋了中餐的餐飲文化特點, 而且將這種特點經過凝練, 形成了西餐自身的創(chuàng)新特點。
一、中國飲食與西餐的共性
西餐進入中國后, 經歷了一百余年的發(fā)展歷史。其間, 西餐在受到中國飲食文化的影響下, 逐漸地互生成一些不可剝離的共性:首先, 兩種飲食都是以補充人體膳食, 改善人們營養(yǎng)結構為主要的目的, 兩種餐食都是采用蔬菜、肉食以及過制品來進行加工的;其次, 中國飲食與西餐不僅是改善人體機能的填充物, 而且在飲食文化上具有極高的一致性, 它們分別承載了種族文化與國家文化的精髓, 對于推進中西方文化建設與中西方文化交流具有積極的作用;再有就是中國飲食與西餐的`用餐工具, 盡管有所不同, 但是只是在用的方式上存在差異, 在餐具的使用總量上, 兩者具有高度的相同點;最后是中國飲食與西餐在追求營養(yǎng)價值, 制作工藝精美以及改進和創(chuàng)新的方式上也有著極高的共同點。
二、中國飲食與西餐的差異
1. 飲食觀念
中國飲食文化注重營養(yǎng)的搭配與手工藝的精湛, 在制作中采用了煎炸烹炒的方法, 盡可能的做到了色香味俱全, 中國飲食文化在這方面體現(xiàn)出了提高營養(yǎng), 全面搭配的飲食觀念;而西餐注重熱量的汲取, 在制作方面比較簡單, 色澤、工藝相較而言沒有中國的那樣考究, 西餐在注重簡約的同時, 更加注重飲食的健康與互補。
2. 飲食模式
西餐以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肉食為主, 而食用碳水化合物、纖維素成分的食物偏少, 而我國則主要從谷物中攝取熱量。這就是為什么西方人大多易患肥胖癥、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和癌癥, 而中國人不少營養(yǎng)缺乏、體質偏弱的原因。在烹調方式上, 西方采用機器操作進行大規(guī)模化生產, 要求營養(yǎng)、方便、快捷, 中國飲食則注重細火慢溫, 把菜肴做得精細, 以香誘食欲為特征, 以調和五味為根本, 以色彩藝術為精華, 食不厭精, 膾不厭細, 要求色香味形俱佳。
3. 飲食結構
飲食結構表現(xiàn)著民族生活習慣, 構成飲食結構的是民族習慣、地理氣候、地區(qū)物產及烹調方法。西餐以肉類食品為主, 蔬菜和米面通常用以佐餐, 且菜肴多以大塊和較整體出現(xiàn), 于是進餐工具為刀叉, 同時促成了分餐的良好的進餐方式。從初級原始的切割食用演變成的分餐制,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十分科學的, 它既有利于各人口味的選擇, 增加進餐的自由度, 又可避免無謂的浪費, 也避免了病菌交叉感染的機會。相對而言, 中國飲食是以谷類纖維為主的膳食結構, 大多菜肴工序長, 制作手法深奧, 進餐主要用筷子和勺子, 也是比較適合中國人的飲食習慣的。
三、多元文化體系下中國飲食文化對西餐的影響
盡管不同的社會歷史、不同的民族文化傳統(tǒng)和不同的地域特征, 造成中西方迥異的飲食文化背景, 但從本質上講, “吃”的內涵并不會因為這些差異而改變。中國飲食與西餐無論是個性變化多么豐富, 總是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共性。就當前國際飲食業(yè)的發(fā)展趨勢來看, 中西方都在揚長避短, 逐步走上互補的道路。講究品種多樣、營養(yǎng)平衡、搭配合理、重視健康已成為中西方飲食科學的共識, 這是中國飲食文化與西餐交流融合最重要的基礎。隨著更多的交融合作,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 中國飲食文化對西餐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 西餐的經營, 制作無論是膳食結構上還是制作工藝上, 都已經融合了中國飲食文化, 特別在中國大陸, 這種改變不僅僅是對西餐飲食觀念的改善, 更是對西餐文化的一次洗牌;其次, 中國飲食文化在吃的過程中追求的氣場, 熱鬧, 現(xiàn)在在更多的西餐廳也隨處可見, 人們往往把聚餐的地點選擇在了肯德基、必勝客等這些西餐經營場所;再有就是中國飲食文化的色香味俱全也在西餐中逐漸地得到了體現(xiàn), 西餐經營者在逐漸適應中國人的口味后, 已經摸索出了一套適應與中國飲食文化的膳食結構, 比如最近在各地電視臺中常出現(xiàn)的一句廣告語“到肯德基吃飯!边@一理念的轉變就恰恰迎合了中國飲食文化對西餐影響的基調。
隨著西餐在我國發(fā)展趨勢日益看好的局面形成, 中國飲食文化對西餐的影響也越來越重要, 在這個過程中, 我們的研究者其實更多的應該是在交流融合上創(chuàng)新, 使之互補性更強, 膳食的營養(yǎng)更加科學, 從而促進中西飲食文化的長遠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羅露莎。淺析中西飲食文化差異[J].雙語學習, 20xx (05) .[1]羅露莎。淺析中西飲食文化差異[J].雙語學習, 20xx (05) .
[2]王洪玲。中俄飲食文化差異探析[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 20xx (01) .[2]王洪玲。中俄飲食文化差異探析[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 20xx (01) .
[3]萬建中。中西飲食文化之比較[J].中華文化論壇, 1995 (03) 等。[3]萬建中。中西飲食文化之比較[J].中華文化論壇, 1995 (03) 等。
中國的飲食文化 篇14
韓國春節(jié)過年飲食文化與中國有什么不同
韓國稱春節(jié)為舊正,與稱新年為新正相對應,就是舊歷年的意思。國家規(guī)定春節(jié)放假三天,是一年中假期最長的。
韓國春節(jié)又稱舊正,是韓國的傳統(tǒng)佳節(jié)。傳統(tǒng)上又稱“元旦”、“元日”、“歲首”。由于韓國是漢字文化圈國家,過春節(jié)習俗與中國有很多相似之處。不少韓國人特別是年長者都知道自己的屬相,天干地支在韓國也很流行,比如20xx年“雞”年,韓國人稱之為“乙酉年”,20xx年“狗”年,韓國人稱之為“丙戌年”,20xx年稱農歷癸巳年。
韓國人過春節(jié)一般在家里團聚,商店也都紛紛關門休業(yè),街上十分冷清。中國人很喜歡熱鬧,春節(jié)期間街上到處是人,十分熱鬧。兩國人過春節(jié)的時候都會給晚輩壓歲錢,所不同的是,中國人用紅色的信封包成“紅包”,而韓國人則習慣用白色的信封裝壓歲錢。
韓國據說從新羅時代韓國就開始過春節(jié)了,然而在日本對朝鮮半島實行殖民統(tǒng)治時期,過春節(jié)被嚴格禁止。當時如果某個孩子的飯盒里被發(fā)現(xiàn)祭祀用食品,這個孩子就會受到處罰。春節(jié)作為一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在韓國經歷了一段“等待”的歷程,直到1985年它才以“民俗日”的名稱再次出現(xiàn)。
1999年,韓國正式恢復了春節(jié)這個節(jié)日。
除夕
韓國人講究年三十之前必須回家探親。每年除夕之前,就會出現(xiàn)一幅數千萬大軍流動的回鄉(xiāng)場面。昔日車水馬龍的首爾突然清靜下來;平時高朋滿座的飯店也掛上“連休停業(yè)”的牌子,也有的貼上“初×營業(yè)”的告示。
韓國飯店“三十不開門”的風俗由來已久。韓國人十分講究年夜飯自家動手,并在家里就餐。他們認為春節(jié)是祭奠祖先、傳承孝道的大事。除夕吃團圓飯不僅難得,而且象征了家族興旺。連飯店老板都說,既然家家戶戶都回家過年,廚師和服務員也不能例外;丶壹雷媾c開業(yè)賺錢相比,還是前者更重要。
韓國的年夜飯講究很多,最大的特點是飯菜一律為傳統(tǒng)飲食,而且全部出自媳婦之手。全家要吃“五谷飯”,即云豆、大豆、小豆、黑豆和大米混合做成的米飯。另外還要做“打糕”,包韓式“饅頭”。主菜除烤肉外,還要擺上十幾種山野菜或泡菜。近些年韓國漸漸簡化了年夜飯的“程序”,更多的注重“團聚”的意義。
傳統(tǒng)韓國飲食的'種類
1.米飯和粥
飯是韓國飲食的知主食,大部分人吃白菜飯。為增加營養(yǎng)也有時添加豆類,栗子,高梁,紅豆,大麥,谷物。粥是營養(yǎng)價值高的飲食。種類很多,有添加米,紅豆,南瓜,鮑魚,人參,蔬菜,雞肉,蘑菇,黃豆牙等做成的。
2.湯
湯是上飯時必提供的飲食。湯的種類根據蔬菜,肉類,貝類,海草,牛肉骨等而不同。
3.砂鍋
砂鍋跟湯相似但比湯更濃。最有各的砂鍋最大醬砂鍋。砂鍋的味道較辣,在砂鍋里煮好后趁熱端上來。
4.熏和燉食品
熏和燉食品是類似蔬菜里加入醬油調味制作的食品。熏和燉食品用微火制作。
5.拌菜
拌菜是加入鹽,醬油,椒鹽,芝麻油,蒜,洋蔥后稍微焯一下或炒一下作成。
6.腌海物(用鹽腌好的海產品)
腌海物是特別咸的食品,用魚,海蠣子,蝦,魚子,魚內臟等發(fā)酵制作。腌海物可以做為一道菜。還可以在腌咸菜時當調料使用。
7.烤食品
烤食品是把事先放好作料的肉在炭火上烤制而成?臼称返拇硎澄锸强救夂团殴牵部梢杂眠@種方法烤魚。
8.煎餅
煎餅是把蘑菇,角瓜,干魚,海蠣子,青椒,加鹽和胡椒粉的肉等。放入面粉和雞蛋里攪拌后,煎制成的類似煎糕的食品。
9.餃子
餃子是把肉,蘑菇,角瓜,綠豆芽,豬肉等絞成陷后,用面皮餃好的食品。
【中國的飲食文化】相關文章:
中國飲食文化08-12
中國飲食文化07-29
中國飲食文化07-24
中國的飲食文化08-03
中國飲食文化心得03-14
中國飲食文化(通用)09-16
中國飲食文化的特點02-27
中國飲食文化的禮儀03-06
中國飲食文化集合01-15
中國飲食文化[精華]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