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角形邊的關系》教案設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角形邊的關系》教案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角形邊的關系》教案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量一量、擺一擺、算一算等實驗活動,探索并發(fā)現(xiàn)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并應用這關系解釋一些生活現(xiàn)象,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
2、在實驗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猜想意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探索并發(fā)現(xiàn)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教學準備:學生、老師各準備幾根長短不等的小棒、直尺、探究報告單。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這是什么圖形呢?(三角形)誰來說說什么是三角形?怎樣理解這個“圍”字(端點首尾相連)。同學們還知道三角形的哪些知識?關于三角形的知識還有很多,我們繼續(xù)往下看。
二、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問題
師:老師這里有三根小棒,分別長3、5、10厘米,這3根小棒能圍成一個什么圖形?
生:三角形。
師:誰愿意上來圍一圍?圍的時候要注意小棒首尾相連。
師:這三根小棒為什么圍不成三角形呢?三角形的三條邊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板書課題)。
三、猜想驗證,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師:我們發(fā)現(xiàn)這三根小棒不能圍成三角形,怎樣做才能圍成三角形呢?
生:換一根小棒
師:怎樣換?同學們說的都是你們的猜想(演示猜想1)
1、學法指導
師:你們的這些猜想是否正確,三角形的三條邊到底有什么關系?我們可以通過做實驗來驗證一下,現(xiàn)在老師給同學們準備了一些材料:3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小棒各一根一起試著圍一圍三角形。同學們親自動手擺一擺,拼一拼,看看有什么結(jié)果。先看要求(大屏幕)。
操作要求:
�。�1)、2人一組合作完成四種拼法
�。�2)、圍三角形時要注意首尾相連。
�。�3)、完成后,填寫好活動記錄表準備交流
第一根小棒長
第二根小棒長
第三根小棒長
能否圍成三角形
2、 動手操作,尋找規(guī)律(師巡視,并指導)
3、 交流匯報,探究規(guī)律。
師:哪個小組愿意來匯報。
小組上臺展示,
3厘米、8厘米、10厘米 能
3厘米、5厘米、10厘米 不能
3厘米、5厘米、8厘米 不能
5厘米、8厘米、10厘米 能
師:其它組有不同意見嗎?
師:仔細觀察四種結(jié)果,有的圍不成,而有的卻能圍成。這是為什么呢?先看不能圍成三角形的每組小棒的.長度之間有什么關系?說說你能發(fā)現(xiàn)些什么?同桌討論一下。能圍成三角形的這幾組小棒長度之間又有什么聯(lián)系?
三根小棒要圍成三角形,必須滿足什么條件?
通過剛才的實驗和分析,你發(fā)現(xiàn)三角形三條邊長度之間有什么關系嗎?
先看不能圍成三角形的這組情況,誰愿意說說3、5、10這三根小棒為什么不能圍成三角形?
生:
師:其他同學贊同嗎?誰再來說一說。
師:我明白了,3厘米的邊是不能和5厘米、10厘米的邊圍成三角形的,因為這兩條邊之和小于第三條邊。(板書3+4〈8)你很會觀察。(演示)
師:再說3、5、8這三根,同學們有些爭議,到底它們能不能圍成三角形呢?不能,為什么?有誰愿意談談?
生:3+5=8 重合了 不能
師:是這樣嗎?(演示)請看大屏幕。
師:真的是這樣,通過演示現(xiàn)在明白這個同學的意思了嗎?誰愿意再來說一說。
師:通過以上的動手操作和探究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了當兩邊之和小于、等于第三條邊時,這3條邊是圍不成三角形的。
師:那么怎樣才能圍成三角形呢?
生:兩條邊加起來要大于第三邊就行了。
師(板書):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師:我們來看看能圍成三角形的這兩組是不是這樣的呢,3+8>10、8+5>10
看起來是這樣的。
3、師:回頭看不能圍成的情況,也有3+8>4、4+8>3、3+8>5、5+8>3(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情況,怎么就不能圍成三角形呢?
生:有一種不符合就不行了
師:看來只是其中的兩條邊之和大于第3條邊是不完整的,
生1:加“任何”、“任意”
生2:其他兩邊之和都大于第三條邊。
生3:無論哪兩條邊之和都要大于第三邊。
4、歸納小結(jié)
師:看來只是其中的兩條邊之和大于第3條邊是不完整的,
師:這句話概括說就是: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板書:任意)
師:是這樣嗎?再挑選一組能圍成三角形的三條邊,來驗證:
生:3+4>5、3+5>4、4+5>3,
師:這個例子證明了你的想法是對的,這兩個三角形的三邊關系都是: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齊讀)
四、課堂小結(jié)
老師在生活中還看到了這么一種現(xiàn)象:(演示)公園里有一條這樣的路,路的兩旁是草坪,為什么很多人都往草坪中間走?
師: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其實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只要你平時多觀察、多動腦,你一定能成為數(shù)學的好朋友。
《三角形邊的關系》教案設計2
設計說明
1、三角形3條邊的關系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的基礎上學習的。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三角形3條邊的關系及應用三角形3條邊的關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可以為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的積累提供機會,也可以為學生推理意識的建立和對推理過程的理解打下基礎,還可以為學生應用自己的方式有條理地表達推理過程作鋪墊。
2、教學中,根據(jù)小學生喜歡玩的天性,首先設計讓學生拼擺三角形的動手操作活動,使學生一開始就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在教師的引導下,當學生發(fā)現(xiàn)三角形3條邊的關系后,出示教材上的情境圖,讓學生學會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訓練學生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并掌握本節(jié)課的重點。
3、在教學過程中,由行動生問題,由問題生假設,由假設生驗證,由驗證生新價值,讓學生在實踐中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長度不同的小棒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什么樣的圖形是三角形?[由3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叫做三角形]如果用一根小棒代表一條線段,圍成一個三角形需要幾根小棒?任意給你3根小棒,你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嗎?
2、同學們的意見不統(tǒng)一,究竟誰說得對呢?我們親自用小棒擺擺看,請大家打開學具袋,從中任意取出一些小棒試試看�?梢該Q小棒多試幾組,注意小棒要首尾順次相連。
設計意圖:通過“3根小棒能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這一問題,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探究三角形三邊關系的學習興趣。
⊙探究新知
1、拼擺嘗試。
師:任意取3根小棒,看能不能擺成三角形。(學生任意取3根小棒試著擺一擺,多擺幾次,記錄下來)
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3根小棒有的能擺成三角形,有的不能擺成三角形)
師:在什么情況下3根小棒能擺成三角形?在什么情況下3根小棒不能擺成三角形?讓我們用手中的學具通過小組合作來尋找答案。
2、合作實踐。(出示課堂活動卡)
3、小組匯報。
預設
小組1:通過用小棒擺三角形,借助測量數(shù)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我們發(fā)現(xiàn)只有當三角形的其中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的時候才能擺成三角形。
小組2:我們小組發(fā)現(xiàn),當三角形的任意兩邊的和小于或等于第三邊的時候就不能擺成三角形。
�。ń處煱鍟喝切稳我鈨蛇叺暮痛笥诘谌叄�
4、我們在判斷3條線段能否圍成一個三角形時,是不是一定要寫出3個算式才能判斷呢?
討論后得到以下結(jié)論:利用“兩短邊的和大于長邊”就能判斷3條線段能否圍成一個三角形。
5、教學教材62頁例3。
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不僅掌握了判斷3條線段能否圍成一個三角形的方法,還找出了最佳的.判斷方法。請同學們觀察小明上學的示意圖,如果小明想走最短的路上學,你認為他會選擇走哪條路?(他會選擇走中間這條路)你是怎樣判斷的?
預設
生1:因為中間這條路是直的,其他的路是彎的,所以走中間這條路最近。
生2:如果小明走通過郵局到學校的這條路上學,小明家、郵局、學校則構(gòu)成一個三角形,由三角形的3條邊的關系可知,小明家到郵局,郵局到學校這兩條邊的和一定大于第三邊,即中間這條路,所以走中間這條路最近。
教師小結(jié):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這條線段的長度叫做兩點間的距離。
設計意圖:通過拼擺三角形的活動,使學生發(fā)現(xiàn)三角形的3條邊的關系,并能以此為依據(jù),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現(xiàn)了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三角形邊的關系》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三角形邊的關系》教學設計12-08
三角形邊的關系評課稿07-03
三角形的邊教學設計08-06
《三角形邊關系》教學設計06-16
三角形三邊關系教學設計07-11
關系的名言01-10
關系類作文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