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秋分艾灸:補益肺氣、防病治病
9月23日是秋分,在這天涼之時,秋分艾灸可以起到防病治病的功效,那么秋分艾灸要如何操作呢?是否人人都適合秋分艾灸?下面小編為您介紹。
秋分艾灸
秋分過后,天氣逐漸轉涼,此時艾灸可以扶助陽氣,提高機體免疫力,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反復呼吸道感染、咳嗽、慢性支氣管炎等患者艾灸更為有效。
天灸療法是以溫熱藥物穴位貼敷,使局部皮膚充血潮紅、起泡來治療疾病的一種非火熱中醫(yī)外治方法,“三伏”天灸在每年的7-8月,而“三九”天灸在每年的12月到次年1月,這兩次施灸的時間間隔比較長。如果能在此期間增加“春分灸”和“秋分灸”,能夠加強“三九”和“三伏”天灸的功效。
中醫(yī)講究“天人合一”。在秋分時節(jié),根據節(jié)氣的陰陽變化,施以“溫熱”的灸法,能有效溫通陽氣、祛風散寒、扶助正氣、增強免疫力。秋分灸與三伏灸、三九灸一樣,也屬于節(jié)氣灸。不同的是,由于秋分處于陰陽消長的轉折期,最利于調節(jié)陰陽平衡,所以秋分灸相對溫和,是對三九灸、三伏灸的補充。
進入秋天后,氣溫逐日下降,寒涼漸重,陰氣上升抑制了春夏溫熱之氣,許多陰寒癥有了抬頭趨勢,比如咳嗽、胃痛、腹瀉、四肢怕冷等寒癥,同時也是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道慢性疾病的高發(fā)期。而此時使用“秋分灸”能有效溫通陽氣、祛風散寒、扶助正氣、增強免疫力,還能潤燥。
秋分灸治療選取肺俞、脾俞、腎俞、關元俞等足太陽膀胱經背俞穴為主,以調治相關臟腑和有關組織器官的病證,對呼吸道及消化道等疾病尤為顯效。如果居家秋分灸,一般在秋分節(jié)氣當天以及前7天、后7天,共15天,每天操作,不要有間隔,這樣療效比較好。
自行進行節(jié)氣灸可以選擇簡單方便操作的艾灸,將艾條點燃后懸置或放置在穴位或病變部位,借灸火的熱力以及藥物的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以溫通經脈、調和氣血、協(xié)調陰陽、扶正祛邪,達到防病保健、養(yǎng)生美容、治療疾病之功效。
艾灸可采取懸灸、溫灸器灸、溫灸筒灸等方式,每個穴位可因各人皮膚情況施灸5-10分鐘,可于節(jié)氣時間范圍內隔天選取穴位進行施灸。
以下是一些秋冬常見虛證的秋分灸法,老人可以自己在家操作。
1、灸足三里
適合于脾胃虛寒的患者,包括免疫功能低下、虛寒性胃腸病等,灸法一般以溫補脾胃為主,兼溫腎陽、助肺氣。先點燃兩根艾條,在兩側足三里灸,保持與皮膚的距離不超過2厘米,但又不會燙,如此持續(xù)3至5分鐘。每天灸1次,可以增強體質,預防秋冬脾胃虛寒性疾病的發(fā)作。
2、灸膻中
適合于肺虛的患者,包括寒性咳嗽、慢性支氣管炎、寒性哮喘、過敏性鼻炎,還有反復呼吸道感染,灸法一般是疏通經氣、溫肺。操作時,選取胸口的膻中、脖子后面的大椎作為施灸的部位。用艾條先灸膻中,后灸大椎,方法同上。此法在睡前進行比較好,時間可稍長,灸上10至15分鐘后,能暖和身體、幫助睡眠、預防秋冬呼吸道疾病的發(fā)作。
3、灸涌泉
適合于腎內積寒證者,包括虛寒性腰腿痛、肩周炎、風濕性關節(jié)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還有凍瘡等。均是由于腎陽虧虛、寒濕內侵,致使筋骨、肌肉受累,一般灸兩腳底涌泉穴。晚上熱水洗完腳后,擦干,點燃艾條,懸在兩腳心前1/3處涌泉穴,來回移動艾條,使腳心有熱感但不覺得燙。每只腳灸3至4分鐘。
聘才網提醒,秋分灸也不是人人都適合。如果有以下情況,如咳嗽時痰黃、尿少、大便干澀,多數(shù)屬于熱癥不適合做;發(fā)燒、猛烈咳嗽甚至咳出血來,也不宜做。糖尿病患者易留疤,應慎施灸。孕婦的腹部腧穴禁止施灸。
秋分養(yǎng)生·平衡陰陽
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黃帝內經》載:“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秋分時節(jié),陰陽平衡,晝夜相等。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秋季養(yǎng)生也應以“養(yǎng)收”為主,保持身體“陰陽平衡”。早臥順應陰精收藏,以養(yǎng)收氣;早起順應陽氣舒長,使肺氣舒展。在起居、飲食、精神、運動等方面相輔相成,協(xié)調統(tǒng)一。
秋分養(yǎng)生·艾灸不可缺
。ㄒ唬槭裁辞锓忠
其實艾灸在任何季節(jié)都可以進行,而且操作簡便,隨時都可以進行艾灸。那么在秋分時節(jié)艾灸有什么好處呢?
①進入秋天后,氣溫逐日下降,寒涼漸重,陰氣上升抑制了春夏溫熱之氣,許多陰寒癥有了抬頭趨勢,比如咳嗽、胃痛、腹瀉、四肢怕冷等寒癥,同時也是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道慢性疾病的高發(fā)期。
、谥嗅t(yī)講究“天人合一”。在秋分時節(jié),根據節(jié)氣的陰陽變化,施以“溫熱”的灸法,艾灸的溫熱可以消除秋天的寒氣,讓身體溫暖,同時促進血液的循環(huán),抵御即將到來的冬季的寒氣。
同時,艾灸可以扶助陽氣,提高機體免疫力,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反復呼吸道感染、咳嗽、慢性支氣管炎等患者艾灸更為有效。
(二)秋分艾灸的幾個穴位
秋分艾灸正值陰陽消長的轉折期、陰陽平衡時,此時施以節(jié)氣灸取穴以大椎、肺俞、腎俞、關元、神闕、天樞、足三里、涌泉穴為主?善鸬筋A防秋燥,滋陰潤肺,益腎固本的作用。
另外,秋分時節(jié)灸足三里、中脘,能強健脾胃,促進消化道的運動,使胃腸功能得到改善,預防和調理消化系統(tǒng)疾病。
秋分養(yǎng)生·滋陰潤燥
中醫(yī)認為,秋季陽消陰長、空氣干燥,常會出現(xiàn)皮膚和口角干裂、皺紋增多、口干咽燥、聲音嘶啞、毛發(fā)脫落、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燥癥,俗稱“秋燥癥”,需補水防秋燥。
金氣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
秋燥不易于養(yǎng)肺,肺為嬌臟,屬金,喜潤惡燥,秋分后應收斂補肺,宜收不宜散,飲食養(yǎng)生上應少吃辛辣苦躁之品,如蔥、姜、蒜、辣椒;多吃滋陰潤燥的甘涼之品。如人參、蓮藕、雪梨、銀耳等。
其中鮮人參性溫味甘,能補氣生津、寧神益智,是秋季養(yǎng)肺佳品。長期食用能起到補氣壯陽、健脾、調節(jié)血液循環(huán)、增強智力、防衰老延年益壽等作用。
【秋分艾灸:補益肺氣、防病治病】相關文章:
艾灸廣告語03-14
春分節(jié)氣艾灸養(yǎng)生03-21
吸引顧客的艾灸廣告語02-02
艾灸廣告語460句05-31
艾灸廣告語8篇04-18
艾灸廣告語(8篇)04-24
清肺化痰的食物盤點07-11
清肺化痰的食物大全08-06
城市之肺教學設計01-18
夫妻肺片做法和步驟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