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老馬識途的故事
“老馬識途”語出《韓非子丨說林上》:“管仲、隰朋從于桓公而伐孤竹, 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 得道!
齊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北方的山戎國(今河北遷安縣一帶〉不斷侵 犯燕國,鬧得燕國不得安寧,燕國國君便向齊桓公求援,齊桓公帶著宰相管 仲和大夫隰朋出征。結(jié)果,山戎國被打得大敗,山戎王帶著殘兵敗將逃往東 部的孤竹國(今河北盧龍縣至遼寧朝陽市一帶〉去了。齊桓公命令軍隊(duì)繼續(xù) 追擊,山戎國和孤竹國的軍隊(duì)嚇得鉆進(jìn)了深山老林之中,最終還是遭到了齊 桓公軍隊(duì)的圍殲。
齊國的軍隊(duì)出征的季節(jié)是明媚的春天,而班師凱旋時(shí)已是寒冷的冬天, 加上白雪的覆蓋,沿途的草木全都變了樣,大軍在崇山峻嶺的一個(gè)山谷里轉(zhuǎn) 來轉(zhuǎn)去,就是找不到回歸的路。在大家不知所措時(shí),管仲對齊桓公說:“大 王,老馬有認(rèn)路的本領(lǐng),可以利用它作我們的向?qū),帶引大軍走出山谷。”齊 桓公大喜,同意試試看。于是,管仲挑選了幾匹老馬,解開韁繩,卸下鞍具,讓它們在大軍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這些老 馬都毫不猶豫地朝一個(gè)方向行進(jìn)。大軍就緊跟著它們 東走西走,最后終于走出了山谷。
《管子》中也有這段記載,迷路的原因不是凱旋, 而是中了敵人的奸計(jì)。當(dāng)齊國的軍隊(duì)打到孤竹國時(shí), 孤竹國王答里呵設(shè)下圈套,故意讓黃花元帥退卻,結(jié) 果,把齊桓公誘進(jìn)了迷谷瀚海。這里是一望無際的沙 漠地帶,荒無人煙,狂風(fēng)呼嘯,因此迷了路。后來, 還是管仲利用老馬作向?qū),才把軍?duì)帶出了迷谷。
據(jù)傳,管仲之所以知道老馬識途,主要緣于他親 嘮的經(jīng)歷。早年他和鮑叔牙在一起做買賣,有一年,他在外面買了一匹良馬,這匹馬渾身上下墨黑,惟有四只蹄子潔白如雪,賣 馬的人告訴他,這馬名字叫“雪里站”,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后來,鮑叔牙 在管仲的參謀下也買到了一匹良馬,這匹馬渾身上下雪白,惟有四只蹄子漆 黑如炭,也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
有一次跑買賣,兩人住進(jìn)了一家客棧,當(dāng)晚遇到了盜賊,結(jié)果,二人的 馬也被偷了去。他二人和店主一起報(bào)了官。幾天過去了,官府沒有任何消息。 鮑叔牙就和管仲商量,準(zhǔn)備次日回家。二人正在店中閑坐,忽然遠(yuǎn)出傳來 “得、得、得”的馬蹄聲,愈來愈近,他倆急忙跑出去觀看,是兩匹馬,一黑 一白,朝著這家客棧奔了過來,停在了客棧的大門口。鮑叔牙和管仲定睛一 看,喜出望外,正是自己被盜賊盜走的那兩匹馬。
意思
“老馬識途”比喻有經(jīng)驗(yàn)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個(gè)方面起引導(dǎo)作用。明代 小說家余邵魚《東周列國志》第二十一回:“臣聞老馬識途,無須與山戎連 界,其馬多從漠北而來,可使虎兒斑擇老馬數(shù)頭,觀其所往而隨之,宜可得 路也!泵髂┣宄踉娙隋X謙益《高念祖懷寓堂詩序》:“念祖以余老馬識途, 出其行卷,以求一言!鼻宕娙它S景仁《立秋后二日》詩:“老馬識途添病 骨,窮猿投樹擇深枝!
亦作“識途(涂)馬”。清代詩人黃遵憲《題樵野丈運(yùn)甓齋話別圖》詩: “謂我識涂馬,招我來咨陬!鼻宕穼W(xué)家趙翼《重赴鹿鳴宴恭記四首》之 四:“智可識途推老馬,才漸橫海掉長鯨!爆F(xiàn)代作家茅盾《子夜》四:“你 也不用發(fā)憂,還有你老子是‘識途老馬’,慢慢地來指撥你罷!
亦作“老馬知道”。唐代詩人杜甫《觀安西兵過赴觀眾待命二首》之一: “老馬夜知道,蒼鷹饑著人!
亦作“馬老知道”。明末清初詩人錢謙益《費(fèi)縣道中三首》之三:“櫪中 老馬空知道,爨下車勞枉作薪!
亦作“老馬知路”。南宋詩人陸游《東窗遣興》詩三首:“老馬漫知路, 鈍錐寧出囊!
亦作“老識途”。清代詩人、史學(xué)家趙翼《稚存見題拙著〈甌北詩話〉》 詩:“老始識涂輸早見,貧堪鑿壁借余明!
亦作“識途驥”。林則徐《送蠏筠賜環(huán)東歸》詩:“漫道識途仍驥伏,都 從遵渚羨鴻飛。天山古雪成秋水,替浣勞臣短后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