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送別詩的特點
送別詩,是抒發(fā)詩人離別之情的漢族詩歌。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維,王昌齡等。送別詩抒寫離情別緒,是分離時迸發(fā)的情感火花。要把這種情感火花表達出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送別詩的特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簡介
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對于離別總是歌吟不絕。在這濃濃的感傷之外,往往還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勵勸勉,或用以抒發(fā)友情,或用于寄托詩人自己的理想抱負。另外,唐朝的一些送別詩往往洋溢著積極向上的青春氣息,充滿希望和夢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風貌。古時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極不發(fā)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載難以相見,所以古人特別看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吟詠的一個永恒的主題。一般是按時間、地點來描寫景物,表達離愁別緒,從而體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送別詩中常用的意象有長亭、楊柳、夕陽、酒、秋等。詩歌題目通常以“贈、別、送”等字眼。送別內容有寫夫妻之別、親人之別、友人之別,也有寫同僚之別,甚至寫匆匆過客之別。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其藝術特點,有的格調豪放曠達,有的委婉含蓄,有的詞淺情深。
寫作特點
托物寓情 形象生動就是采用托物或比物的手法來表達某種情誼或情懷。情誼是一種無形的東西,要把無形的東西變成形象的東西,就需要施展多種藝術手段,包括托物寓情在內!疤一ㄌ端钋С撸患巴魝愃臀仪!(李白《贈汪倫》)此句以水深比情深,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名家贊道: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此外,比較有名的托物寓情的詩句還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這是托勸酒表達對友人的情誼!奥尻栍H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這是借托玉壺、冰心比擬詩人的操守和品格,以告慰親友。這比通常的帶口信報平安,泛泛的自己表白,要形象深刻多了。
寄情于景 情景交融好多送別詩,表面上看猶如一幅幅秀美的風景畫,沒有什么情誼。但仔細一品味,便可以從中體驗到一股濃濃的、深沉的情愫。典型的句子,莫過于劉長卿的《送靈澈上人》:“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笙帶夕陽,青山獨歸遠。”這首詩寫的是詩人送靈澈返竹林寺,雖不長,卻句句如畫。雖然字面上找不出一個情字,但從畫面中仍可感受到詩人的情意。首先,全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摯的情誼。如“青山獨歸遠”這句,“青山”點出寺在山林,“獨歸遠”則顯示出詩人佇立目送、依依不舍之情。其次,這首詩勾勒的是一種閑淡的意境。這種意境又是和詩人當時官場失意、萌生歸意的心情吻合的,或者說是當時詩人心情的寫照。由此可以說,該詩看似無情卻勝有情。所含情感:留戀、安慰、囑咐、祝愿、傷感、惆悵、期待。
思想感情編輯
1、表達的是離別時的留戀,不舍和傷感的愁緒。重在對友人的勸慰,激勵和關心。 例:《別董大》
2、借送別來表達胸中的積憤或表明心志。 例:《芙蓉樓送辛漸》
3、綜合型:既有離別之情又有身世命運之感,勸慰警示之意。
代表詩作賞析編輯
劉長卿《餞別王十一南游》、《送靈澈上人》、《重送裴郎中貶吉州》。送靈澈上人劉長卿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guī)标,青山獨歸遠。餞別王十一南游劉長卿里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誰見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江亭夜月送別王勃江送巴南水,山橫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誰見泣離群?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送別詩常見特征
特點一、種類繁多,領域廣泛
一類是抒寫親情、愛情。如孟郊的《古別離》、杜甫的《新婚別》寫的是夫妻間的離別,那份離別的幽怨與痛苦,是感人至深的;李益的《喜見外弟又言別》和柳宗元的《別舍弟宗一》則是兄弟間的骨肉分離,難舍之情溢于言表;孟郊的《古怨別》、杜牧的《贈別》寫的是情人間的纏綿悱惻。
二類是友情、同僚情。有的寫送好友到外地做官,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送友人入蜀》等,好友外出做官,詩人擺酒相送,其間充滿了殷殷的叮囑和深深的情誼;有的也寫送好友到外地做官,但他們的友人或同僚卻都是被貶的,如王勃的《別薛華》、宋之問的《送別杜審言》、柳宗元的《重別夢得》等,詩人在送好友的同時,或表達政治上的失意,或渲泄對朝廷的不滿,或表明對友人遭遇的同情與寬慰等;有的寫送友人遠征,如陳子昂的《送魏大從軍》、岑參的《送李副使磧西行軍》等,這些多是邊塞詩人的作品,充滿豪情壯志,感情慷慨激昂;還有的是寫送友人去遠游,抒發(fā)游山玩水的閑情逸致。如杜荀鶴的《送友人游吳越》、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等,這些詩毫無悲酸之態(tài),也不故作豪放語,意境高遠,情深意濃。
此外,還有一類唐人送別詩,無論是送者還是行者,都不是主人,如司空曙的《云陽館與韓紳宿別》、鄭谷的《淮上與友人別》等,這里的送者與行者都是旅途中的匆匆過客,其別情更具一番味道。
特點二、手法多樣,情深意長
一類是直抒胸臆。如高適的《別董大》: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途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前兩句直寫落日之景,后兩句直寫真誠情誼,全是肺腑之言,慷慨悲歌,一吐為快。
二類是借景抒情。這是唐人送別詩一個相當顯著的特點。如李白的《送友人》: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從茲去,蕭蕭班馬鳴。首聯(lián)寫送別的地點,青山白水、景色如畫,但一"橫"一"繞"便把惜別之情借助山水表達出來。中間兩聯(lián)更寫離別的深情:頷聯(lián)想像別后友人的行程,表達了對友人的殷切關懷,頸聯(lián)"浮云"象征友人行蹤不定,"落日"隱喻詩人依依惜別的深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尾聯(lián)情真意切,馬猶如此,人何以堪?整首詩借景抒情,新穎別致不落俗套,感情真摯而感人。
再如張說的《送梁六自洞庭山作》: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見孤峰水上浮。聞道神仙不可接,心隨湖水共悠悠。在這首標志七絕進入盛唐的詩中,詩人深藏了自己的心事,只含蓄地借助景物透露給我們些許信息:眼見友人離去,秋波浩渺中征帆漸遠,直入朝廷去了,而自己卻謫居岳州,遙無歸期。一個"孤"字語帶雙關,失落與孤寂之情漸上心頭,而一個"浮"字又頓生撲朔迷離之感,峰浮于水,人浮于世,飄泊之愁更濃了,第三句明寫傳說中的神仙"不可接",實是友不可接",友人遠去的地方--朝廷"不可接",于是一片凄婉的心事就在這簡淡的秋景中浮現(xiàn),隨著悠悠的湖水蕩漾起伏,言有盡而意無窮。
特點三、傷感曠放,各有千秋
"多情自古傷離別",這是柳永式的、帶著濃重傷感情緒的離別,這類詩不重惜別之情,而寫悲切的身世之感和政治上的挫折,失意、哀傷情緒很濃。如盧綸的詩悲"字貫穿全篇,首聯(lián)寫送別的環(huán)境,從衰草筆,大大加重了離愁別緒,給全詩定下了深沉感傷的基調;次聯(lián)寫送別的情景,仍是緊扣悲字,融入依依難舍的惜別之情;頸聯(lián)感嘆身世,仍是緊扣悲字,感情沉郁,將惜別、感世與傷懷合在一起,心境更顯悲涼。
但友人分別并非全都是傷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送別的悲酸之態(tài),意境開闊而音調爽朗;陳子昂的《送魏大從軍》絲毫不落兒女情長、凄苦悲切的窠臼,從大處著眼,抒發(fā)了作者的慷慨壯志和奮發(fā)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氣逼人,氣壯山河。
特點四、境近意遠,言淺情深
真正的文學是純粹的,真摯的情感也是純粹的。唐代送別詩中,詩人往往把自己的一顆真心,用最樸素的語言捧出,化成千古絕唱。如孟浩然的《留別王維》,全詩既沒有優(yōu)美的畫面,也沒有華麗的詞藻,語句平淡近乎口語,對偶不工,語出天然,但深摯動人的感情卻揮之不去,言淺情深,余味悠長。
"二十年來萬事同,今朝岐路忽西東;识魅粼S歸田去,晚歲當為鄰舍翁。"柳宗元的這首《重別夢得》寓復雜的情緒和深沉的感慨于樸實無華的語言之中,語直而意深。"故人江海別,幾度隔山川。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這是與友人相見時的問候語,語出天然毫無修飾,但相思之情自在言外,悲喜交集之態(tài)盡在其中。這至真、至純之語,不用修飾,我們便被那份深摯的友誼感動了。
作為唐代詩歌大觀園中的一朵奇葩,唐人的送別詩在其思想內容上,大大豐富了唐代詩歌的題材和內容;在藝術表現(xiàn)上,格調或豪放或含蓄,或曠達或深婉,或直露或蘊籍,或借景或托物,用語淺近,不事雕琢,真正體現(xiàn)了"境近意遠,詞淺情深"的藝術特點。
【送別詩的特點】相關文章:
王維的送別詩12-17
折柳送別的詩12-17
高適的送別詩(精選8首)08-06
王維山水詩的藝術特點05-26
《木蘭詩》的語言特點分析03-25
送別歌詞08-02
送別優(yōu)秀作文03-03
送別小學作文02-04
《送別》音樂教案04-26
《送別》教學設計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