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孟子魚我所欲也優(yōu)質(zhì)課教案及教學設(shè)計精選3篇
導(dǎo)語:本課課本編排于第六單元,是集中介紹先秦散文的文言文單元!遏~我所欲也》選自《孟子·告子上》。以下是品才網(wǎng)pincai.com小編整理的孟子魚我所欲也優(yōu)質(zhì)課教案及教學設(shè)計精選3篇,歡迎閱讀參考!
教學目標:1.熟讀成誦,品味孟子文章的語言特色;2.翻譯課文,理清文章的論證思路,把握中心論點;3.理解“舍生取義”、“保持其本心”的內(nèi)涵,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課件設(shè)計:《魚我所欲也》由以下課件構(gòu)成:孟子的名言;孟子知多少;“性善論”的要點;魚我所欲也;學習目標;讀一讀,記一記;試辨識通假字;你想到了么;人應(yīng)保其本心;讀美文•談感受;口頭作文•放飛心聲。
利用直觀形象的多媒體,為學生打開一扇學習研究孟子的窗口,讓孩子們在對傳統(tǒng)文化的探討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
教學重點:
通過誦讀、賞析品味孟子散文的人文魅力。
教學難點:
把握中心論點,理解比喻、類比、舉例、對比、排比等論證方法的運用。
教學過程:
一、認識孟子,激情導(dǎo)入
由名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币鲎髡呙献,走進《魚我所欲也》。
請學生說說對孟子的了解——“孟子知多少”。
學生發(fā)言:
生1:講述孟母三遷的故事。
生2:孟子是一個肩擔天下的政治家、思想家。他有著“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的宏愿偉志。他以天下為己任為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遭挫折而矢志不渝。
[教師根據(jù)情況利用多媒體補充關(guān)于孟子生平,“性善說”的理論或孟子辭萬鐘厚祿的故事,激發(fā)學生對孟子高貴品格的敬佩。]
(見課件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重要代表,被人們稱為“亞圣”;2.“性善論”的要點:(1)“善”是人的本性!叭诵灾埔。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2)人有四種“本心”:同情心、羞恥心、恭敬心、是非心。仁義禮智的道德規(guī)范即由此產(chǎn)生。)
[課前讓學生搜集了關(guān)于孟子的知識,課上學生的表現(xiàn)積極踴躍]。
二、依據(jù)目標,先自主學習后合作交流
明確本課學習目標(見前面)。
請學生根據(jù)預(yù)習情況看哪些目標沒有達成,先自主學習,再以小組為單位合作交流,仍有疑惑請?zhí)岢鰜恚處熝膊橹笇?dǎo)。
[質(zhì)疑學習法有利于發(fā)展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增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檢查學習,解疑釋惑
1.讀課文,注意字音、節(jié)奏、情感;2.讀一讀,記一記(請學生注音)
一簞(dān)食 一豆羹(gēng) 蹴(cù)爾而與(yǔ)之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yú)
3.試辨識通假字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②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稗q”通“辨”,辨別;③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 “得”通“德”,感激,“與”通“歟”,語氣助詞;④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班l(xiāng)”通“向”,從前。
4.翻譯課文,疏通文意
請約四名學生翻譯,其余學生準備糾正補充。注意以下重點句子的翻譯:
①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輕蔑地呵叱著給別人吃,過路的饑民也不肯接受;用腳踢著(或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②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萬鐘”的優(yōu)厚俸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這樣優(yōu)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 ); ③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從前為了禮義寧死也不接受。);④是亦不可以已乎?(這不也應(yīng)該停止了么?)
5.請?zhí)岢鲎约旱囊苫?/p>
學生提問,學生回答,提倡互動探究性學習,教師負責引導(dǎo)、指正。學生們表現(xiàn)積極活躍,疑惑較多,不僅提到了“兼、茍、已”等難把握的字詞,而且涉及到文章的中心論點并非“舍生取義”等探究性問題。
[當教師不再越俎代庖,真正給了學生時間,他們才能真正走進文本,有所發(fā)現(xiàn),體會到收獲的快樂,成功的喜悅。]
四、大家一起來探究(你想到了么)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請學生自由發(fā)言后,明確:本文由“舍生取義”出發(fā)進而論證了“人應(yīng)保其本心”的中心論點。能做到“舍生取義”是因為人有羞惡之心;如果不顧羞恥,“不辯禮義”而受“萬鐘”,則失掉了“本心”,這種行為是應(yīng)該停止的。全文的旨意就在這一勸勉上。
2.孟子是怎樣提出自己的觀點的?又是怎樣論述其觀點的
明確:(1)本文首先提出在生與義不可兼得的情況下要“舍生取義”,然后說明其所以如此,是因為人都有“欲生而不為茍得,惡死而有所不辟”之心,即“羞惡之心”;又從反面來說,如果人只是欲生惡死,那就會不顧禮義,什么事都做得出來。因此,重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違背“義”的原則;(2)這種“羞惡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賢者才不會喪失。為什么有些人會喪失呢?是因為他們?yōu)槲镉巍@缗e行道之人、乞人的事例說明他們有羞惡之心,可后來有人卻不辯禮義而接受萬鐘,這就是物欲使他的羞惡之心喪失了?梢姡龅健吧嵘×x”,就必須“保持其本心”;(3)從上述進展層次可以看出本文的邏輯嚴密。從魚與熊掌的比喻,到舉行道之人、乞人的事例,及不吃嗟來之食與受萬鐘之祿的對比,可看出作者設(shè)喻巧妙,舉例妥帖,對比鮮明;通篇排比,既有助于逐層深入分析,又能增強文章的氣勢和論辯力量。孟子贊揚了舍生取義的精神,批判了只貪圖榮華富貴而不顧禮義廉恥的人們,突出了“保持其本心”的中心論點。
以上問題,學生在互助合作下都能說出要點,教師可適當補充。
五、梳理脈絡(luò),明確結(jié)構(gòu)(見課件)
六、讀美文,談感受
當?shù)谝淮巫x《魚我所欲也》時,我就被孟子嚴密的邏輯,善辯的言辭所折服,真是百讀不厭,同學們,文中也一定有許多句子撥動了你的心弦,引發(fā)了你的共鳴,你能讀一讀,說出你的感受,讓我們共同分享么?可參考以下格式:
①我喜歡“……”因為……;②“ ……”使我想到了…。
[用鑒賞法選出自己最喜歡的美點,試著從語言、修辭、論證方法等角度進行品評、鑒別、欣賞,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
七、讀一讀,背一背
請幾名學生試背全文或自己最喜歡的段落。
同學們,面對散發(fā)著孟子生命氣息的文字,我們的心中唯有崇敬。舍生取義,這是怎樣的崇高與豁達,這是怎樣的氣魄與壯志;這是男兒舍身報國的壯志雄心,這是中華兒女報效母親的赤膽忠心。讓我們一起高吟《魚我所欲也》。
[誦讀法 是文言文教學最實用的教法,采取多種形式的讀,如墨讀、齊讀、跳讀、精讀、美讀等讓學生感受語言,體會文意,收獲很大。]
八、放飛心聲,口頭作文
2000多年以前,孟子為他的“性善說”奔走呼告,擊敗了一個個強大的對手,他笑傲王侯,輕身赴險,把權(quán)勢、財富、美色看得一文不值,把理想、正義、人格看得高于一切;2000多年過去了,孟老先生已離我們遠去,但今天,人們依然在吟頌著他“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仍然在稱道著他“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時常用他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來勉勵自己;同學們,此時此刻你是否有許多話想說給大家聽,那就請放飛心聲吧!
有三個小題目可供參考:《我心中的孟子》、《孟子,請聽我說》、《孟子,我們呼喚你》。
九、結(jié)束語
同學們,回顧這篇充滿浩然正氣的散文,你學到了什么?
巧妙的比喻,嚴密的邏輯,善辯的文采,舍生取義的精神……(讓學生歸納總結(jié))。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僅僅是打開了學習孟子的一頁篇章,我相信在今后的學習與生活中,同學們會帶著濃厚的興趣去發(fā)現(xiàn)孟子,研究孟子,學習孟子,因為他會讓我們終生受益!
教學反思:課堂教學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它需要從各個方面進行精心準備。在以往的教學當中,我總認為文言文深奧難懂,學生自己幾乎不能自主學習,所以大多采用串講的方式。一字一句,從來不敢有所怠慢,希望這樣能使學生對課文不再有疑惑,。但我發(fā)現(xiàn),無論怎樣盡力,學習效果都很難提高。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睘榱四苡行岣邔W習效果,我屏棄串講的模式,貫徹新課標,采用新的教學方法,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把時間還給孩子,讓他們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充當學習的主人。另外文言文教學不僅承載傳授文言知識的任務(wù),其根本任務(wù)在于讓學生接受古代作品的熏陶漸染,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進而創(chuàng)造出新的思想、文化;谶@種認識,我在教學《魚我所欲也》一文時調(diào)整了教學重心:既注重文言基礎(chǔ)的積累,又注重學生的文化積淀,厚實學生文化底蘊,讓學生真正品位到孟子的魅力,內(nèi)化其高尚的人文精神。短短的四十五分鐘,我感覺有以下收獲:
1.重點文言詞語用法,可以在文言文單元學習前教給學生“知其所以然”的方法,讓學生自行歸納梳理,能舉一反三;2. 推行小組合作學習,力求人人盡享成功的喜悅。改變單一的老師提問,點名叫學生回答的模式,學生自己提問,自己回答,自己得到自主學習的權(quán)利,積極性很高;3.美讀吟誦是學習本文的秘訣。在瑯瑯的讀書聲中,師生一起去品味孟子散文的意蘊美,在反復(fù)的誦讀中加深理解,從而自覺主動的完成學習目標;4.把時間還給學生。文言文學習可在課前給學生一節(jié)預(yù)習或自學時間,課上精講少析,給學生充分的理解、體悟時間,讓學生既能走進文本,和作者進行心靈溝通,也能走出文本,聯(lián)系社會,有自己的真知灼見;5.鏈接傳統(tǒng)文化,豐富人文素養(yǎng)。教學中把知識相互貫通,讓學生既認識戰(zhàn)國時的孟子又感悟“舍生取義”在今天的偉大意義;幫助學生積淀中國古典文化,培養(yǎng)學生淡泊名利,堅守本心的意志,提升他們的文化品位,豐富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
本課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由于部分同學基礎(chǔ)較差,理解課文較為吃力,學習節(jié)奏較慢,個別學生質(zhì)疑討論時有點無所適從。另外由于教師的執(zhí)教水平有限,部分環(huán)節(jié)沒有完全放開,主動性積極性還有待繼續(xù)提高。通過這節(jié)課,我對新課標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希望在以后的教學中,能進一步提高自我,完善課堂。
孟子魚我所欲也優(yōu)質(zhì)課教案及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積累一些實詞、虛詞,正確翻譯課文。2、本文語言自然流暢,節(jié)奏感強,富有氣勢,加強朗讀和背誦。3、理解作者的觀點,結(jié)合實際生活賦予它們以新的內(nèi)涵。
教學重難點:
1、 體會語氣,練習朗讀,背誦課文。
2、 理解文意,理清論證思路。
3、理解文中的“義”“本心”的內(nèi)涵,把握本文的主旨。
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新課:
由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引出生死觀,導(dǎo)入孟子的《魚我所欲也》。
二、朗讀練習
1、聽示范課,注意節(jié)奏。2、學生自由讀,初步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讀兩遍。
3、教師領(lǐng)讀。4、師生齊讀。
注意要點:
字音:
(1)不為茍得也(wéi) (2)為宮室之美為之(wèi wéi)
(3)如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wù) (4)所識窮乏者得我與?(yú)
停頓示例: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
(3)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4)是/亦不可以已乎
三、疏通文意
學生自讀課,參考注釋,理解文意,有不懂之處勾畫出來,準備質(zhì)疑。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故患有所不辟也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2)辨析加點詞語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平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今為宮室之美而為之
呼爾而與之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
萬鐘于我何加焉
(3)翻譯下列句子。
①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②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③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④此之謂失其本心。
(1)“辟”通“避”,躲避。 “辯”通“辨”,辨別。
“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之意。 “與”通“歟”,語氣詞。
(2)是:這種;這種做法。 為:寧愿;為了;接受。
而:表修飾,不譯;表轉(zhuǎn)折,卻。
于:比;對。
(3)①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zāi)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②輕蔑地呵叱著給別人吃,過路的饑民也不肯接受;用腳踢著(或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③(可是有的人)見了“萬鐘”的優(yōu)厚俸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這樣.優(yōu)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
④這就叫作喪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惡廉恥之心。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理清本文的論證思路,畫出全文結(jié)構(gòu)提綱。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鑒賞孟子散文的`說理藝術(shù)
1.理清論證思路,把握說理方法
提問:本文的論點是什么?怎樣提出來的?為什么不直接提出來?
明確:論點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這個論點是由“魚”和“熊掌”的比喻引出來的。先設(shè)比喻而后提出論點,這是因為“魚”與“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邏輯。由此及彼,由淺入深,引出“生”與“義”的論題來,自然,明曉。
提問:論點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樣圍繞論點逐層論述的?
學生討論,明確:
(1)本文首先提出在生與義不可兼得的情況下要“舍生取義”,這是全章的論點。然后說明其所以如此,是因為人都有“欲生而不為茍得,惡死而有所不辟”之心,即“羞惡之心”;又從反面來說,如果人只是欲生惡死,那就會不顧禮義,什么事都做得出來。因此,重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違背“義”的原則。
(2)這種“羞惡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賢者才不會喪失。為什么有些人會喪失呢?是因為他們?yōu)槲镉巍@缬腥瞬皇场班祦碇场,這說明他有羞惡之心,可后來卻不辯禮義而接受萬鐘之祿,這就是物欲使他的羞惡之心喪失了?梢,要做到“舍生取義”,就必須使自己的羞惡之心不為物欲所蔽。
(3)從上述內(nèi)容的進展層次可以看出本文的邏輯推理十分嚴密;從魚與熊掌的比方、不吃嗟來之食和不辯禮義而受萬鐘之祿的對照,可以看出作者設(shè)喻的巧妙。
(4)文中的比喻、對比、排比的修辭方法,加強了說理的邏輯性。
2.難點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
(1)學生自由質(zhì)疑,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解疑釋疑。
(2)師生討論,總結(jié):本文的主旨是人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能做到“舍生取義”是因為人有羞惡之心;如果不顧羞恥,“不辯禮義”而受“萬鐘”,則失掉了“本心”,這種行為是應(yīng)該停止的。全文的旨意就在這一勸勉上。朱熹說:“此章言羞惡之心,人所固有,或能決死生于危迫之際,而不免計豐約于宴安之時,是以君子不可頃刻不省察于斯焉。” (《四書章句集注》) 這段概括主旨的話是比較恰當?shù)摹?/p>
三、賞析《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
提問: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
學生討論,明確:
本文主要運用了比喻、對比、排比等修辭。
比喻!吧狒~而取熊掌”是一個巧妙而貼切的比喻,它恰當?shù)卣f明了在人們所喜愛的兩件事物不能同時兼得的情況下,就必須擇優(yōu)而取!耙缓勈,一豆羹”也是比喻,說明飲食對饑餓者雖然重要,但不合乎禮義也寧死不食,從而證明了“義”重于“生”,突出了主題。
對比。生和義比。義比生更可貴;死與不義比,不義比死更可惡。又用假設(shè)方式與事實作對比,贊揚了舍生取義的人。最后用“不食嗟來之食”與“不辯禮義而受萬鐘”作對比,贊揚了舍生取義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貪圖榮華富貴而不顧禮義廉恥的權(quán)貴們。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層深入分析,又能增強文章的氣勢和論辯力量。
四、古今對讀,品評思想價值。
如何評價《魚我所欲也》一文的思想內(nèi)容?
學生討論,明確:義的價值高于生命,人應(yīng)該有舍身取義的精神,這一觀點在“上下交征利”的戰(zhàn)國時代有積極作用,對后世知識分子的精神修養(yǎng)也有極好的影響。如蘇武、岳飛、鄧世昌、朱自清、聞一多。但孟子“舍生取義”的觀點的根據(jù)是唯心主義的性善論,他的說理僅止于是否喪失“本心”,有明顯的局限性。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義”的內(nèi)涵發(fā)生了變化。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義”是指社會公義,“利”指一己之私利,即個人利益要服從于集體利益、國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在當今社會,面對越來越多的誘惑,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我們應(yīng)該作出正確的抉擇。
五、布置作業(yè)
做《補充習題》[板書設(shè)計]
孟子魚我所欲也優(yōu)質(zhì)課教案及教學設(shè)計
課文分析
本課課本編排于第六單元,是集中介紹先秦散文的文言文單元!遏~我所欲也》選自《孟子·告子上》。
孟子主張人性善,他認為人生而具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這些“善心”喪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備“仁義理智”。本文從這種理論出發(fā),闡明了義重于生、義重于利和不義可恥的道理,提出舍生取義的主張。
孟子認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義重就會做出不義的事來,贊揚了那些重義輕生、舍身取義的人,斥責了那些茍且偷生、見利忘義的人。告誡人們要辨別義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本文行文流暢,論證嚴密,引譬設(shè)喻,排比鋪陳,氣勢恢宏。體現(xiàn)了《孟子》散文的藝術(shù)特點。
本文議論性很強,其論證方法的運用是教學中的重,難點。課上以誦讀為主。通過誦讀,認識孟子“舍生取義”的道德主張,理解本文邏輯嚴密、設(shè)喻巧妙的特點,體會排比、對比等修辭的表達效果。
本文理解起來有些難度,學生學習興趣可能不大,教師應(yīng)當提倡互動探究性學習,讓學生體會收獲的快樂,成功的喜悅。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擴充文言詞匯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張,領(lǐng)會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
能力目標
1.強化朗讀訓(xùn)練、品味《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
2.把握古人運用具體事例、正反對比或比喻說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觀點。
德育目標
引導(dǎo)學生正確選擇,摒棄一己之私利,將正義、道義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個大寫的人。
教學重點
1.理解文意,理清論證思路,背誦課文。
2.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內(nèi)涵,辨析“失其本心”與“舍生取義”的關(guān)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這是文言文教學最實用的教法,可采取多種形式的讀,如墨讀、齊讀、跳讀、精讀、美讀等。讓學生在反復(fù)的誦讀中感受語言,體會文意,進行文化熏陶。
2.質(zhì)疑法 引導(dǎo)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問,或?qū)ξ恼掠^點提出自己的'見
解,或就淪證過程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大膽質(zhì)疑。鼓勵學生自主質(zhì)疑,有利于發(fā)展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增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3.鑒賞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資料助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譯讀課文,自由質(zhì)疑,互動探究,理解文意;美讀課文,體會語言特色,初步背誦課文。
[教學步驟]
一、導(dǎo)語設(shè)計
生與死、利與義的問題歷來為世人關(guān)注,那么幾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這些問題的呢?
請走進《魚我所欲也》尋找答案。
二、資料助讀
1.“性善論”的要點:
2.《禮記·檀弓》中有:“齊大饑,黔敖(富人)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mào)貿(mào)然來。黔敖左奉(捧)食,右執(zhí)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對照注釋,掃除語音障礙。
2.請兩名學生朗讀,其余學生評點。
可以從讀音準確、節(jié)奏分明、重音清晰、流暢自然等方面評價。
3.教師點評。
多媒體顯示:
字音:
(1)不為茍得也(wéi) (2)為宮室之美為之(wèi wéi)
(3)如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wù) 停頓及重音,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
(3)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4.學生齊讀課文。
5.學生白讀課,參考注釋,理解文意,有不懂之處勾畫出來,準備質(zhì)疑。
6.請學生概括本文大意
明確:人在進行選擇時,應(yīng)以義為重;人應(yīng)保持自己的“本心”。
四、質(zhì)疑解疑,疏通文意
1.你問我答 :學生提出翻譯中的疑難問題、請同學解答,可指名回答,也可自由回答。
2.生問師答 :對學生不能解答的問題,教師酌情給予點撥。
3.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多媒體顯示: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故患有所不辟也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2)辨析加點詞語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平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今為宮室之美而為之
呼爾而與之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
萬鐘于我何加焉
(3)翻譯下列句子。
①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②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③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④此之謂失其本心。
選若干名同學回答
明確:(1)“辟”通“避”,躲避。
“辯”通“辨”,辨別。
“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之意。
“與”通“歟”,語氣詞。
“鄉(xiāng)”通“向”,從前。
(2)是:這種;這種做法。
為:寧愿;為了;接受。
而:表修飾,不譯;表轉(zhuǎn)折,卻。
于:比;對。
(3)①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zāi)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②輕蔑地呵叱著給別人吃,過路的饑民也不肯接受;用腳踢著(或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③(可是有的人)見了“萬鐘”的優(yōu)厚俸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這樣.優(yōu)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
④這就叫作喪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惡廉恥之心。
五、朗讀訓(xùn)練,體會語言特色,初背課文
1.學生齊讀課文中的排比句和對偶句,欣賞整齊而又有變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韻美。
2.學生背誦成組的排比句、對偶句。
3.教師出示背誦練習。幫助學生背誦。
多媒體顯示: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 ; , 。 , 。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 , ,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是故 。
呼爾而與之, ; , 。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 , 今為妻妾之奉為之; , ;是亦不可以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4.學生齊背課文。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理清本文的論證思路,畫出全文結(jié)構(gòu)提綱。
第二課時
魚我所欲也綜合練習
【孟子魚我所欲也優(yōu)質(zhì)課教案及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魚我所欲也優(yōu)質(zhì)課教學設(shè)計06-28
魚我所欲也教學設(shè)計03-02
教學設(shè)計:魚我所欲也07-04
《魚我所欲也》 教案07-04
魚我所欲也教案07-03
教學設(shè)計:魚我所欲也15篇03-29
魚我所欲也教學設(shè)計15篇04-24
魚我所欲也原文07-04
魚我所欲也 翻譯07-04
《魚我所欲也》原文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