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實驗報告范文
科學實驗報告范文1
準備材料:一個玻璃杯、一枚硬幣、小半杯水(最好是有顏色的)、蠟燭和一個平底的容器。
實驗內容:在一個盤子里倒半杯水,放入一枚硬幣。手既不許接觸到水,又不能把水倒出來,怎樣才能把硬幣取出來呢?
實驗過程:
第1次:我們首先在平底的容器中倒入小半杯水,淹沒硬幣。然后點燃一節(jié)蠟燭放在盤子里,罩上玻璃杯,蠟燭會因為缺氧停止燃燒,這時,外面的水便源源不斷地涌進玻璃杯。(可惜吸水不夠多,所以沒有把硬幣取出來)結果:失敗。
第2次:和第一次一樣,失敗。
第3次:我們換了一根大一點的蠟燭,這次流進去的水很多,成功。
第4次:我們用了兩根蠟燭,不過因為杯子扣的太緊,杯口被盤子吸住,水沒能流進玻璃杯,失敗。
第5次:我把杯子扣下去的速度慢了一點點,導致蠟燭提前熄滅,失敗。
第6次:同樣是放了兩根蠟燭,這次很正常,成功。
實驗總結:我做這個實驗是為了證實氣體冷卻后,能讓壓力下降,于是外面正常的`大氣壓把盤子中的水擠進了杯中。另外,在實驗中,我觀察到,用玻璃杯蓋住蠟燭的時候,火焰不是馬上熄滅,是繼續(xù)燃燒一會兒才熄滅,說明玻璃杯的空氣也是含有一定量的氧氣的。
而做這個實驗應注意:
1、 杯子不要扣的太慢,否則會讓火焰提前熄滅導致實驗失敗。
2、 水最好是有顏色的水,我選擇在水中滴藍墨水,效果不錯,這樣方便觀看。
3、 可以用燃燒的紙片代替蠟燭,但是水一定要放少一點,放多了難吸光。
4、 要保持距離,讓火焰離自己遠一點。
科學實驗報告范文2
準備材料:一個玻璃杯、一枚硬幣、小半杯水(最好是有顏色的)、蠟燭和一個平底的容器。
實驗內容:在一個盤子里倒半杯水,放入一枚硬幣。手既不許接觸到水,又不能把水倒出來,怎樣才能把硬幣取出來呢?
實驗過程:
第1次:我們首先在平底的容器中倒入小半杯水,淹沒硬幣。然后點燃一節(jié)蠟燭放在盤子里,罩上玻璃杯,蠟燭會因為缺氧停止燃燒,這時,外面的水便源源不斷地涌進玻璃杯。(可惜吸水不夠多,所以沒有把硬幣取出來)結果:失敗。
第2次:和第一次一樣,失敗。
第3次:我們換了一根大一點的蠟燭,這次流進去的水很多,成功。
第4次:我們用了兩根蠟燭,不過因為杯子扣的太緊,杯口被盤子吸住,水沒能流進玻璃杯,失敗。
第5次:我把杯子扣下去的速度慢了一點點,導致蠟燭提前熄滅,失敗。
第6次:同樣是放了兩根蠟燭,這次很正常,成功。
實驗總結:我做這個實驗是為了證實氣體冷卻后,能讓壓力下降,于是外面正常的大氣壓把盤子中的水擠進了杯中。另外,在實驗中,我觀察到,用玻璃杯蓋住蠟燭的時候,火焰不是馬上熄滅,是繼續(xù)燃燒一會兒才熄滅,說明玻璃杯的空氣也是含有一定量的'氧氣的。
而做這個實驗應注意:
1、 杯子不要扣的太慢,否則會讓火焰提前熄滅導致實驗失敗。
2、 水最好是有顏色的水,我選擇在水中滴藍墨水,效果不錯,這樣方便觀看。
3、 可以用燃燒的紙片代替蠟燭,但是水一定要放少一點,放多了難吸光。
4、 要保持距離,讓火焰離自己遠一點。
科學實驗報告范文3
作為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熱點、亮點和難點,《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對科學探究提出了明確要求,并指出:“高中物理課程應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勇于實驗、勤于思考。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培養(yǎng)其科學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學態(tài)度與科學精神。”一般來講,我們進行科學探究都要遵循以下步驟或流程:
一、提出問題
“現代科學之父”愛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數學上的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進步”。
問題是創(chuàng)造的先導,是思維的起點,具有問題意識是一個人有所創(chuàng)新的前提與基礎,是否具有問題意識,能否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是因循守舊之人與開拓創(chuàng)新之人的分水嶺。
我們提出的問題首先應該是科學的,不能反科學或偽科學,而且還必須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可以探究的、值得探究的。依據學生現有的知識,我們所能提出的問題應根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卻不能脫離生活和實際經驗,提出的問題應在其力所能及范圍之內,即有能力應用已有的物理知識,加上部分未知的物理知識,利用科學的方法與思想,或獨立或協(xié)作地予以解決。
提出問題后我們還必須明確問題,明確問題是為提出假設或大膽猜想奠定基礎。從物理學的角度較為明確地闡述該問題。
二、猜想和假設
讓學生做假設和猜想,就是根據已有的物理知識和實驗經驗,對解決問題的方式和問題的答案提出猜想與假設,對實驗結果進行預測。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卻概括世上的一切,推動著科技的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講,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郅庭瑾先生認為,高中生業(yè)已具備以理論型為主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具體體現在:
、賹W生可以通過假設進行思維。按照提出問題、明確問題、提出假設、驗證假設的途徑,經過一系列的抽象邏輯過程,達到目的。
、趯W生思維業(yè)已具備預設性,在解決問題之前,學生已采取了一定的方式和手段。
、蹖W生思維已漸進形式化。中學生開始逐步地由具體運算思維占優(yōu)勢發(fā)展為形式思維占優(yōu)勢,不僅能夠進行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而且能進行從一般到特殊的演繹。高中生在他們的實踐與學習中,已能夠完成從具體上升到理論,再由理論指導去獲得具體知識的完整過程。
、芨咧猩季S活動中自我意識或監(jiān)控能力的明顯化。
、輰W生思維能跳出舊框框,創(chuàng)造性思維已獲得迅速發(fā)展,開始追求新穎、獨特的東西,形成了自己對事物的獨特見解。為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們大膽猜想,只有想象,才能盡可能多地突破舊有知識的羈索,打破時空的限制,對自己提出的問題盡可能地全方位思考。合理的或大膽的猜想往往閃爍著智慧的火花,無意中的直覺往往可以打開解決問題的大門,激發(fā)創(chuàng)造的靈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能力,一種大膽而有根有據的判斷往往也可以突破層層迷團,實現探究的目的。
三、制定實驗方案
方案是種思想,是個預設,只有經過多次嘗試才能完善;方案是盞街燈,是座燈塔,指引著我們有目的有步驟地完成實驗或既定目標。方案設計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實驗步驟是否井然有序,關系到實驗數據是否真實可靠、是否切實可信,關系到實驗結論是否有代表性、是否具有普遍性。伽利略理想斜面實驗好就好在實驗設計的巧妙,設計的合理,設計的渾然天成。為此:
、俜桨钢械膬x器應選材合理,便于準備,不能要求過高。在確定實驗方案之前,應首先學會正確操作和熟練操作,特別要注意應該注意的事項
。②探究過程應盡量清晰,各步驟間銜接流暢,表格設計合理,應盡可能多地確定實驗方案,盡可能多地進行實驗,并由此比較各個方案的優(yōu)缺點,確定最佳方案,同時若其中某個實驗被確認失敗的話,也可以盡快選擇其他實驗方案。
四、進行實驗
根據實驗方案,按照說明書正規(guī)操作,操作時應注意安全(包括儀器安全和人身安全),實驗中要如實記錄數據和實驗現象等,利用觀察、實驗或其他方式方法,多渠道多形式地收集實驗數據和信息。
盡可能地收集實驗數據與信息,目的是盡量減少偶然誤差的干擾。收集到的信息越多,越有利于我們做定性分析;數據越多,越有利于我們做定量的計算。當然,為了更好地逼近實驗結論,我們除了實驗手段外,還可以從多種信息源上采集和獲取信息,以彌補實驗手段的不足。
五、數據處理
整理完所收集到的數據與信息后,就要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應用科學的思維方法,通過分析和歸納,找出規(guī)律,嘗試根據實驗現象和數據處理得出結論,并對實驗結果予以解釋和描述”,通過對實驗數據的處理,能得到哪些反饋呢?
用自己的語言去總結實驗結論時,需要注意的是實驗結論一般應具有以下特征:
、贄l件相當嚴格,不能任意擴大或縮小;
、趯嶒灧椒ㄏ喈斖晟,當然也有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
、郾硎龊啙嵍鴩烂,應盡量用嚴密且準確的科學術語來描述,且具有相當嚴謹的邏輯。
六、心得體會
通過實驗,汲取失敗的教訓,積累成功的經驗。實驗后要提交實驗報告,報告中要科學地表述自己的探究思路、過程、方法和結論。踢過足球比賽的大都知道“我們在比賽中,既要注重自己的積極突破,又要注重團隊的團結合作”的道理,同樣在科學探究實驗中,自我自主探究與交流協(xié)作也一樣重要。在合作中注意既要堅持自己的原則,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觀點、有自己的實驗方案,也要能夠積極聽取他人的建議,尊重他人的意見和成果。只有我們親身親歷科學探究,才能收獲一種習慣,養(yǎng)成一種意識,養(yǎng)育一種能力,這對我們今后無論是學業(yè)還是事業(yè)都是極其重要的。
下面以“探究加速度與質量、力之間的關系”的實驗為例,簡要探討如何進行科學探究和書寫實驗報告。
實驗原理及實驗方案: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力并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簡而言之,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體現在速度的改變上,而速度發(fā)生變化就表明物體具有加速度,因此可以說力是使物體產生(或具有)加速度的原因。同是一輛靜止的汽車,施加的牽引力越大,至某一速度所需要的時間越短。由此我們不妨假設加速度與力成一次函數a=kf+b,同時假設b=0。假設成立與否,還需要用實驗探究和驗證。同時,物體的質量越大即慣性越大,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就越難以發(fā)生改變,即加速度越小,由此我們不妨假設a=b+1/km,同時假設b=0。由此,我們現在所要探究的加速度是同時與力、質量有關的,那么又有怎樣的關系呢?按照哲學上的觀點,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情況是由合外力(外因)和質量(內因)共同決定的,合外力和質量兩個因素統(tǒng)一于影響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過程當中,同時又是矛盾的。合外力促使加速度的產生,質量則維持原有狀態(tài)不變,阻礙加速度的產生。在物理學中我們研究一個物理量同時與兩個或多個物理量(或因素)有關的多元問題的基本方法就是控制變量法,即先保持其他物理量(或因素)不變,逐步分析所求物理量與其中某一物理量的關系,而后總結出這幾個量之間的關系。因此,我們可以首先固定質量,探究加速度與力之間的關系;而后固定合外力,探究加速度與質量間的關系;最后總結出加速度與合外力、質量的關系。
如果a=k1f成立,反映在a-f圖線上就應該是條過原點的傾斜的直線;如果a=k2m成立,反映在a-m圖線上就應該是條雙曲線,然而真實地判斷該圖線是否是雙曲線是比較復雜的,不過我們可以變換角度,將a與m成反比轉化為a與1/m成正比,即反映在a-1/m圖線上就是一條過原點的傾斜的直線。但加速度是不易測量的,因此我們需將其轉化為位移,而且我們所探求的主要是a與f、m間的關系,從另一個角度也說明無須求解a的實際值。設計實驗時使小車做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同時將小車放在相同的位置,并同時打開和關閉文件夾使兩小車運動的時間相等,由s=at2/2便可得出a1/a2=s1/s2。這樣就將加速度轉化為位移,以后做就好的多了。
教材給出了實驗裝置,但不甚好。一方面嚴格的光滑水平木板是沒有的,普通實驗室中的木板大都相當粗糙,不符合實驗要求;另一方面,若往小盤中放砝碼,好多同學放置的大都不是比較均勻,然而這樣做很容易帶來相當大的誤差。改進后的實驗裝置如下圖:
實驗器材:上部有凹槽的小車兩個,一端帶有定滑輪的長直木板兩個,大型文件夾一個,砝碼若干,勾碼若干,細線若干,刻度尺一把。
為記錄小車的加速度,我們可以采用打點紙帶,同時為避免小車與定滑輪的碰撞,可以在小車后拴兩條較長的細線,細線的另一端加以固定。本實驗方案舍棄砝碼盤,而采用勾碼,可以保證拉力在一條直線上,增減勾碼即改變了小車受到的拉力。在小車上增減砝碼的質量,即改變了小車的質量。
為得到近似光滑的長直木板,我們通常采用平衡摩擦力的方法:不加砝碼,不系細線,試探著移動墊木,使放置在斜面上的小車近似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物體受g、n、f三個力的作用而處于平衡,合力為0,得gx=f,兩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就相當于f不存在。而當小車受到細線的拉力后,就相當于僅受該共2頁,當前第2頁12
【科學實驗報告】相關文章:
科學實驗報告07-25
關于科學實驗報告評語04-22
例談科學探究實驗與實驗報告07-03
實驗報告芯片解剖實驗報告07-03
實驗報告10-13
湘教版四年級科學操作實驗報告07-02
科技實驗報告07-03
教育實驗報告07-03
實驗報告范本07-03
實驗報告范文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