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阿嘍嘍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阿嘍嘍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阿嘍嘍教學設計1
一、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曾經學過一首歌,這首歌曲運用了我國一個少數(shù)民族的民歌音調,叫《花兒朵朵》。現(xiàn)在聽老師來唱一唱。
(老師唱)唱起來,跳起來,大家多愉快。手拉手兒轉起來,好像花兒朵朵開。師:會唱的同學和老師一起唱。邊唱邊想是哪個少數(shù)民族的歌曲。(師生一起唱歌)生:(搖頭表示已經忘了是哪個少數(shù)民族)師:(點擊出示彝族姑娘的服飾)你們看,這就是歌中所唱的彝族姑娘,她們的裙子多漂亮啊!生1:彝族姑娘的裙子很有特色,顏色十分絢麗。生2:姑娘的裙擺越往下越大。
生3:當她們跳舞的時候,裙子就像花兒在開放。
師:(點擊出示彝族小伙子的服飾,板書“彝”字)彝族男子的服飾也很有特色。前面頂著高高的“英雄結”,后面留著長長的“天菩薩”,身上披著一件大大的斗篷,吃著香噴噴的米飯,穿著用絲線繡花的衣服。彝族人能歌善舞,你們看,他們將腿蹺得高高的,正在跳舞呢!生:(看著老師邊說邊寫出一個“彝”字,發(fā)出了由衷的贊嘆)師:今天老師要和大家學唱一首彝族歌曲《阿嘍嘍》,從歌曲中感受彝族獨特的民族風情。 [設計意圖]——選擇與本課教學有關的文化,并有機融入音樂教學中著名學者洛秦說:“音符是記錄音樂的符號,曲式調性是建構音樂的手段,聲音也只是音樂的載體。音樂的真正源泉是人和他的文化!北菊n所教唱的歌曲《阿嘍嘍》是一首彝族兒歌。彝族地處我國西南邊陲,和學生的距離比較遙遠。讓學生適當了解彝族文化,能使他們更好地感悟歌曲內涵,表現(xiàn)歌曲意境。彝族是一個古老的少數(shù)民族,有著燦爛而豐富的音樂文化。音樂的情境性更多源自音樂本身,教師從一首學生曾經學過的歌曲《花兒朵朵》導入。當師生一同歌唱的時候,仿佛置身于歌舞海洋,和彝族同胞一起載歌載舞,盡情歡樂。
彝族擁有眾多支系,服飾更是豐富多彩,基于學生的知識結構,本課選用了最具特色的“三色裙”讓學生初步了解,把學生的注意力很快轉向彝族文化。
教師將對彝族男子服飾的介紹,非常巧妙地藏在“彝”字中。教師邊說邊寫,上面的字頭就像彝族男子頭上的“英雄結”和腦后的“天菩薩”,中間的一橫就像彝族人愛穿的大斗篷,中間有彝族人愛吃的“米飯”和繡花用的“絲線”,下面的“豎”和“豎撇”就像彝族人蹺著腿在跳舞呢!從學生專注的神情可以看出他們已經被深深吸引。這種“充滿文化意蘊”的導入,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也讓他們對將要學習的知識產生了期待。
二、音樂活動
師:(點擊出示一張彝族村落圖)彝族人居住在美麗的大山里面,《阿嘍嘍》是那里的孩子最喜歡唱的童謠。跟老師來學一學,阿嘍嘍——生:(跟老師模唱。節(jié)奏拉寬,速度放慢)師:唱準時值,注意中間有一個任意延長記號,我們應該唱得怎樣呢?生:要長一些。
師:好,看著老師的指揮來唱這個延長音。讓我們的歌聲在山谷間回蕩。(老師指揮學生演唱,并作延長處理)師:彝族人居住在美麗的大山里,我們站在這邊山頭唱歌,如何讓對面的小伙伴聽見呢?生1:將手放在嘴邊,幫助聲音傳得更遠。生2:像在遠處喊人一樣。
師:對!想象自己站在高高的山頭上向對面的小伙伴唱歌。將眉毛抬高,嘴巴張圓,深深吸一口氣,做好準備,向遠處唱歌——(唱)阿嘍嘍——
師:(點擊幻燈片,在最后一小節(jié)加上附點)師:你發(fā)現(xiàn)歌譜中有了怎樣的變化?生1:在最后一小節(jié)加了一個附點。生2:這個音應該唱3拍。師:它的拍號還是2/4拍嗎?生:不是。
師:是幾幾拍呢?生:3/4拍。
師:(老師點擊,在第三小節(jié)加上拍號3/4)師:在一首歌曲中,同時出現(xiàn)兩種拍號,稱為混合拍子。生:(齊讀)混合拍子。
師:指揮學生再唱“阿嘍嘍”,并唱準時值變化,同時用動作引導學生用高位置的聲音將歌聲傳得很遠。
[設計意圖]——為音樂文化尋找一個恰當?shù)某休d方式:情境
“阿嘍嘍”是歌曲的名字,也是歌中的襯詞,在歌曲一開始就出現(xiàn),非常富有特色。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安排了一些音樂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彝族人的生活方式,學習音樂知識。彝族人生活在大山里。學生跟老師放慢速度、拉寬節(jié)奏模唱歌曲第一樂句“阿嘍嘍”,“想象自己站在高高的山頭上向對面的小伙伴唱歌”。這種情境模唱,讓學生初步體驗了彝族人在大山里唱歌的感覺,在情感的驅動下,學生自然而然地調整歌唱的姿態(tài)、呼吸和位置,將自己的聲音送出很遠。在唱唱說說中,很快理解了這個襯詞,并帶著很好的發(fā)聲狀態(tài)唱了出來。在樂句的中間加入一個任意延長記號,引導學生關注并演唱出來,進一步強化學生的音樂感受。學生在老師的指揮下,用悠長的聲音,恰當?shù)乇憩F(xiàn)了歌聲在山谷間回蕩的情景。
在最后一小節(jié)加入附點,讓學生觀察節(jié)奏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巧妙地引出3/4拍的概念,形象地感悟了由2/4拍向3/4拍的轉化,引出“混合拍子”的概念,可謂一舉多得。
“音樂蘊含著文化,文化孕育著音樂。音樂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tài),有著專業(yè)技術層面的特殊訓練,這是區(qū)別于他種文化的重要特色!睂W習音樂應該以“音樂為本”,學好音樂本身的技能與技巧,讓嗓音和樂器發(fā)出“漂亮”的聲音,才能準確地表現(xiàn)音樂。這是“音樂表現(xiàn)”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但是如果片面地強調技能技巧的重要,忽略音樂中的文化內涵,就會扼殺學生感悟音樂、表現(xiàn)音樂的能力,制約他們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音樂也會因此顯得干澀、空洞,缺乏生命的活力。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將音樂知識和音樂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教師精心創(chuàng)設的音樂情境中感受文化,在文化情境中理解音樂,表現(xiàn)音樂。
三、學唱《阿嘍嘍》
師:請大家完整欣賞歌曲《阿嘍嘍》。注意聆聽歌曲中“阿嘍嘍”出現(xiàn)了幾次,和我們的發(fā)聲練習有什么關系。(范唱歌曲)生1:出現(xiàn)了一次。
生2:在歌曲的開頭就出現(xiàn)了。生3:和我們唱的有點相似。
師:老師將第一句再唱一遍,你們再對比一下。(老師范唱第一樂句)生1:沒有延長音了。生2:速度變快了。
生3:前面的“阿嘍嘍”和我們唱的差不多,后面還有一個“嘍啊嘍”。
師:你的耳朵真靈!將音樂的變化都聽出來了,F(xiàn)在跟著老師的鋼琴將第一句輕聲唱一唱。生:(跟琴唱)師:前面的“阿嘍嘍”唱得很準確。后面的襯詞變密集了,出現(xiàn)了十六分音符,注意唱清楚。跟老師再唱一唱。生:(模唱)師:我們將開始的發(fā)聲練習用較慢的速度加在前面唱,然后再用稍快的速度將歌曲的第一句接在后面唱。邊唱邊體會,歌曲讓你感受到一種怎樣的情景。生:(在老師的指揮下演唱)生l:慢速演唱的“阿嘍嘍”加在前面,就像是在呼喚對面的小伙伴和我們一起唱歌。生2:速度快了,情緒變得更加熱烈,好像所有的小朋友在一起唱歌了。師:說得真好!我們再來唱一唱,把體會到的意境表現(xiàn)出來。生:(在老師指揮下再唱) [設計意圖]——文化背景下的唱歌教學1 《阿嘍嘍》是一首填詞的新民歌。山區(qū)建起了水電站,流水被引到山上灌溉農田,兒童們喜笑顏開,編了新歌詞來歌頌家鄉(xiāng)面貌的變化。俗話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彪m說歌詞的加入“束縛”了對音樂作品的感受和體驗,但也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歌詞的內容,從文化的角度重新闡釋音樂作品。對音樂作品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使用的發(fā)聲練習“阿嘍嘍”,源自歌曲的第一樂句。拉寬節(jié)奏,放在歌曲前面演唱,既讓學生再次熟悉了旋律,又用音樂營造了一種氛圍——呼喚小伙伴來對歌,讓學生感受到一種“山歌式”的呼喚。上海音樂學院的楊燕迪教授說:“僅僅感受音樂而不思索音樂就會失去音樂的真髓:僅僅思索音樂而不感受音樂便丟掉了音樂的靈魂!痹谶@個環(huán)節(jié),我將音樂技能技巧的訓練和對音樂作品的文化闡釋融合在一起,使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力變得更強了。師:(老師在學生后面接唱下一句)歌中唱了什么?生1:流水上山坡。生2:它聽我的話。
師:我們都知道,水是往低處流的,這兒的流水卻會上山坡,這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兒啊,彝族孩子該怎樣表現(xiàn)這種神奇呢?生:(跟琴唱,自由表現(xiàn))師:神奇的感覺應該用怎樣的力度來表現(xiàn)呢?生1:弱一點兒。生2:神秘一點。
師:你們就是那個彝族孩子,用對歌的形式將這種神奇而有趣的事情唱出來。生:(看著老師的指揮再練習) [設計意圖]——文化背景下的唱歌教學2 “音樂和詩是天然契合的藝術!备柙~流動著音樂的韻律。歌曲就是可以唱的詩,歌曲中的歌詞和旋律是如此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這首歌曲的歌詞,非常富有童趣。通過彝族兒童的視角,將彝族村寨發(fā)生的新變化——“引水上山灌溉”唱了出來!八咛幜鳌、“水聽我的話”,在彝族孩子的眼里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情啊,教師通過歌詞的“解讀”,讓學生擔當角色,唱出神奇的感覺。接著,教師又引導孩子:用怎樣的力度才能表現(xiàn)出神奇的感覺呢?在教師用語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學生馬上調整了自己的演唱力度,同時也注入了熱烈的情感來表現(xiàn)。在唱歌教學中,常常聽到教師用“再歡快些”、“慢一點”、“柔和一些”等詞語來要求孩子唱出“音樂的變化”。為什么要這樣變化,孩子并不理解,他們在教師的要求下,被動地歌唱,被動地變化,顯得很無奈。因為沒有自己的生活經驗,沒有自己的情感體驗,歌聲缺乏靈性,感情也非常淡漠。長此以往,孩子對在音樂課上學唱歌失去了熱情。文化背景下的唱歌教學,一方面要讓學生關注歌曲本身蘊含的美,同時要引導學生關注歌詞,通過歌詞幫助學生理解歌中表現(xiàn)的文化元素!皩Ω琛笔抢习傩障矚g的一種音樂生活,他們通過音樂交流思想。增長智慧。通過創(chuàng)設在山區(qū)對歌的情境,讓學生很好地感悟了彝族這一獨特的音樂文化。師:在這句的后面(第13~14小節(jié)),有一個長長的延長音,要延長幾拍?生1:3拍半。
生2:還有半拍要休止。
師:是啊,我們在山上唱歌。歌聲在山谷間久久回蕩。我們再唱一唱。生:(跟琴將延長音的時值唱足)師:山谷間傳來了——回聲(學生回答),請大家分組嘗試在歌曲的13~14小節(jié)處加上一個回音的效果。
生:(分組練習,然后匯報展示。師生共同評價,評選出優(yōu)秀創(chuàng)意,全班一起練習) [設計意圖]——文化背景下的唱歌教學3文化背景下的唱歌教學,不是將歌曲和文化簡單相加,而是兩者的相互融合。作為教師要反復聆聽、吟唱歌曲,深入挖掘和民族文化有關的音樂元素,引導學生關注、感悟、表現(xiàn)。彝族人生活在大山里,歌聲高遠悠長,這個“特質”在歌曲的第
13、14小節(jié)得到了體現(xiàn)。此處也是一個難點,音區(qū)較高,時值較長,后面的15小節(jié)又開始變換節(jié)拍,增加了學習難度。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教師安排了一個學生自主創(chuàng)作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分組在樂句最后延長音處加伴唱,模擬回聲的效果,很好地表現(xiàn)了彝族人在大山里歌唱的意境,解決了延長音的時值問題,以及下一句開頭不能準確進入的難點。
師:在歌曲的后半段出現(xiàn)了混合拍子,我將拍號遮起來了。你能猜出被遮住的是幾幾拍嗎?生:第一個是2/4拍。師:哪個同學來點評一下?生:這個小節(jié)只有一個音符,這個音符唱兩拍,是2/4拍。師:我們來唱一唱,注意兩拍后接下一句。
生:(在老師帶領下練習演唱,特別注意2拍子與3拍子的銜接)師:其他三個拍號用同樣的方法。(具體方法略)師:我們已經初步學會了這首歌曲,F(xiàn)在請大家來唱一唱歌譜,邊唱邊找出歌曲中相同的樂句。
生:(跟老師輕聲唱譜,找到相同樂句后舉手示意)生1:
7、8小節(jié)和
9、10小節(jié)一樣。
生2:
19、20小節(jié)用了反復記號,同樣的旋律唱兩遍。
師:請你們分成兩組,一組唱一句,進行對歌。比一比,賽一賽,哪一組的歌聲更優(yōu)美,更能表達彝族孩子的情感。
生:(將身體稍微側過來,面對面而坐,開始對歌)師:請你們分組演唱這兩句,說說用怎樣的力度和情感來演唱。生:應該稍微輕一些。師:為什么?生1:歌詞表現(xiàn)的是彝族孩子在問話,要唱出話的感覺。生2:彝族孩子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他們是故意這樣問。生3:他們很自豪。
師:歌中蘊含的情感非常豐富,你們要努力表現(xiàn)。(指揮學生練習。學生自學第二段歌詞,然后完整演唱歌曲)師:這首歌曲用對歌的形式,表現(xiàn)了彝族孩子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我們能否用自己的歌聲把對歌的過程表現(xiàn)出來?在歌曲的開頭加上引子,呼喚小朋友來對歌。中間我們開始對歌,最后加上尾聲,很熱烈地結束。
[設計意圖]——文化背景下的唱歌教學4在學會歌曲之后,教師又讓學生通過音樂實踐感悟富有特色的音樂文化——對歌。根據(jù)歌詞內容,應該是一半同學扮演彝族孩子先問。到第二段的時候,由另一半的孩子回答,這樣平均分割,顯得非常呆板。因此老師結合讀譜教學,讓學生尋找相同的樂句,然后分別請兩組同學變化座位——相向而坐,進行對歌。帶著對歌詞的理解,學生體會到歌曲蘊含著的豐富情感,神秘的、自豪的并自己設計動作,進行對歌。在精心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學生唱得有滋有味、興趣盎然。
接著,教師又引導孩子用自己的歌聲表現(xiàn)“對歌”的過程。首先,用發(fā)聲練習的曲調,放慢速度演唱,呼喚小伙伴來參加“對歌”;接著,分角色演唱歌曲,表現(xiàn)彝族孩子對歌的情景;最后,用悠長和漸慢漸弱的聲音唱出“阿嘍嘍”,用最熱烈的情緒發(fā)出一聲響亮的“嗨”,表現(xiàn)對歌活動圓滿結束。
四、拓展延伸
師:彝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經常用歌、用舞表達對幸福生活的贊美。彝族人最喜歡跳的舞蹈是《阿細跳月》,我們來欣賞一個片段,感受一下這段舞曲是幾幾拍子的。生:(聆聽主題,隨著音樂拍手感受節(jié)拍)師:每小節(jié)有幾拍?生:(遲疑地)好像是5拍。
師:這首樂曲是5/4拍的。我們學過2/4拍、3/4拍,也了解了它們的含義,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5/4拍嗎?師:5/4拍就是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jié)5拍。
師:彝族人在舞蹈的時候,常常要加上拍手和“嗨嗨”的吶喊聲,請你們自己在音樂聲中加入。
生:(跟著音樂創(chuàng)作練習,然后分組展示,師生評價)師:彝族人最隆重的節(jié)日就是火把節(jié)了,幾千人甚至幾萬人圍著火把一起跳舞。那是多么壯觀啊!讓我們一起去參加他們的火把節(jié)吧!(在音樂聲中,師生圍成圓圈邊歌邊舞,用音樂表達歡樂的心情) [設計意圖]——在音樂中感受彝族文化
彝族是一個古老的、有著燦爛文化的少數(shù)民族。彝族文化是紛繁的。最終有望成為課程內容的只是其中的核心部分,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優(yōu)選和設計。在本課的最后,我精心選擇了最具彝族特色的民樂合奏《阿細跳月》,作為主題性文化情境課程資源讓學生欣賞。從歌曲中的2/4拍、3/4拍,過渡到《阿細跳月》中的5/4拍,教學過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深入。我還選擇了最富特色且簡單易學的彝族舞蹈《跳月舞》讓學生學跳,在歌舞中加入激越的拍手和吶喊,讓學生感受彝族獨特的音樂文化,拓寬了他們的音樂視野。
阿嘍嘍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用舞蹈參與歌曲的表現(xiàn),用演奏參與音樂欣賞。
[智育目標]: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嘍嘍》。
[素質發(fā)展目標]:
1、初步學會這首歌曲的歌譜。
2、 能為歌曲設計多種演唱形式。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在讀譜教學中學習《阿嘍嘍》的歌譜,用五線譜教學的班級學習l=bE的首調唱名法。
[教學難點]:在讀譜教學中學習《阿嘍嘍》的歌譜,用五線譜教學的班級學習l=bE的首調唱名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磁帶。
學生活動設計
唱歌。
教學過程
1.導入
這節(jié)課,我們要到貴州的彝鄉(xiāng)去走一走了!
貴州是一個多山的省份,彝族人民有不少居住在山區(qū),那里有不少的梯田,過去都是靠人力挑水或用水車來澆灌梯田,現(xiàn)在呢?大家看一看《阿嘍嘍》的歌詞,“流水上山坡”!流水為什么會上山坡呢?(學生回答:用抽水機將低處的水抽上來或是電力灌溉)。同學們說得很好,改革開放以來,貴州省建起了好多中小型的水電站,山鄉(xiāng)有了電,就能引水上山了。今天我們要學唱的歌曲《阿嘍嘍》就是從兒童們的角度歌唱這一山鄉(xiāng)巨變的。
2.學唱歌曲《阿嘍嘍》
(1)聽賞范唱錄音數(shù)遍,使學生對歌曲有初步的印象。
。2)討論歌詞,理解歌詞。
。3)跟著范唱錄音輕聲學唱歌詞。
。4)跟著伴奏帶放聲歌唱,要求唱出自豪、熱情的感情,但要控制好聲音,防止喊唱。學生演唱時教師可以指揮來提示速度和強弱。
3.學唱歌譜
這首歌曲的歌譜中有四處用了3/4拍,課本中已經提示,一定要引導學生注意,如邊唱邊揮拍,這四個小節(jié)應用四三拍子的圖式揮拍。
4.為歌曲設計演唱形式
這首歌曲活潑風趣,曲調也有豐富的變化和對比,這就為設計多種演唱形式提供了可能,例如可將領唱(包括男聲或女聲領唱)、女齊、男齊、齊唱穿插起來演唱。下面是方案之一,供參考,教師應啟發(fā)學生設計出多種方案,通過對比演唱,確定最佳方案。
(齊)阿嘍嘍,阿嘍嘍,流水上山坡嘍阿嘍哩嘍。
。ㄅR)它是誰指路哎?它聽誰的`話哎? (男領)哎,它是我指路,它聽我的話。(男齊)你見過沒有?你信不信?(女齊)你信不信?(男領)哎! (齊)你喲信不信啰?唱第二段歌詞時,將男領改為女領,男齊與女齊對調,就會有一種新鮮感了。
教后反思
歌曲《阿嘍嘍》的節(jié)拍是二拍子和三拍子的混合節(jié)拍,二拍子容易掌握,但是突然轉到三拍子節(jié)奏就掌握不好,就連平時領悟強的學生都有困難。這時我在黑板上寫出三種不同四三拍的節(jié)奏型,先熟悉各種節(jié)奏型的特點,然后,進行分組練習,集體合拍。學生的興趣點一下就被找到了,再加上比賽,學生們節(jié)奏感非常強,并積極踴躍參與到打節(jié)奏這一環(huán)節(jié),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這種教學形式練習節(jié)奏的方法非常有效。同時,在節(jié)奏訓練中,用正確的方法可以訓練肢體協(xié)調,尤其是用雙手拍出相同時值的節(jié)拍。對課堂中的個別差異,還要進行個別指導,使他們不掉隊,跟上學習進度。
反思這種集體練習、個別指導、比賽提趣的教學方法既能解決難點,又能體現(xiàn)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原則。
阿嘍嘍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這是一首填詞的新民歌,山區(qū)建起了水電站,流水被引到山坡灌溉農田,兒童們喜笑顏開,編了這首新民歌高興地頌唱家鄉(xiāng)面貌的巨變。
歌曲分為兩個樂段,第一樂段嘹亮、自豪,第6—第9小節(jié)的節(jié)奏與旋律進行方式,與后面的音樂形成對比,使第10—第13小節(jié)更顯開朗;第二樂段較為口語化,旋律中不時交織著三拍子,非常親切、真摯,具有一定的戲劇性和表演性。
二、教學目標
1.能用輕松、愉快的聲音演唱歌曲《阿嘍嘍》,能夠注意歌曲中不同節(jié)拍的變換,并唱準時值。 2.初步學會這首歌曲的歌譜。
3.能為歌曲設計演唱形式并進行分組表演。
三、教學重、難點
1.能用輕松、愉快的聲音演唱歌曲《阿嘍嘍》,能夠注意歌曲中不同節(jié)拍的變換,并唱準時值。
2.在讀譜教學中學習《阿嘍嘍》的歌譜。
四、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及導入師生問好
師:上課前,老師請同學們仔細聆聽一首歌曲,如果你會唱呢請跟著
大昌汗學區(qū)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教學設計
我們的錄音一起唱。(播放《彝家娃娃真幸!蜂浺簦
師:同學們,你們剛才聽到的這首歌曲叫做《彝家娃娃真幸福》。老師再請同學們聆聽一首歌曲,一邊聽一邊根據(jù)曲調的特點還有它的襯詞你能說出它是哪個少數(shù)民族的歌曲嗎?我們一起來聽!恫シ拧栋D嘍》錄音》
師:同學們你們聽出來了嗎?這是哪個少數(shù)民族的歌曲?怎么聽出來的呢?
生:我覺得是彝族的。因為我聽到跟《彝族娃娃真幸!愤@首歌曲中有一樣的襯詞。
師:這首歌曲和我們剛才聽到的那首歌曲中的襯詞很接近,而且和那首歌曲的曲調也有相似的地方。老師告訴大家這首歌曲就是貴州彝族兒歌《阿嘍嘍》。(教師板書課題,書寫拍子、調號、詞曲作者)那么這節(jié)課,我們要到貴州的彝鄉(xiāng)去走一走了!(出示PPT,請學生大聲讀出來)彝族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中人口較多的民族,全國彝族人口776萬多人,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貴州、廣西等。▍^(qū))內。
貴州全省有彝族五十余萬人。彝族不僅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化藝術,還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比如彝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很多,其中以火把節(jié)最為隆重,人們通常在這一天載歌載舞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快樂。以燃燒火把的形式表達自己對家人和朋友的一片祝福。
師:貴州是一個多山的省份,彝族人民有不少居住在山區(qū),那里有很多的梯田,過去都是靠人力挑水或用水車來澆灌梯田,現(xiàn)在呢?請大
大昌汗學區(qū)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教學設計
家看一看《阿嘍嘍》的歌詞,“流水上山坡”!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那么歌詞中流水為什么會上山坡呢?(學生回答:用抽水機將低處的水抽上來或是電力灌溉)。同學們說得很好,改革開放以來,貴州省建起了好多中小型的'水電站,山鄉(xiāng)有了電,就能引水上山了。今天我們要學唱的歌曲《阿嘍嘍》就是從兒童們的角度歌唱這一山鄉(xiāng)巨變的。
接下來老師請同學們再次認真聆聽歌曲,結合課本發(fā)現(xiàn)咱們這首歌曲是單拍子歌曲嗎?為什么?(因為這首歌曲當中有變化拍子的地方,其中有四二拍為主當中也出現(xiàn)了四三拍的地方)我們再來聽一聽,其中究竟有幾處四三拍的地方?師:同學們聽出來了嗎?這首歌曲中有幾個地方出現(xiàn)了三拍子?生:只有四個小節(jié)是三拍子的,其他小節(jié)都是二拍子。
師:這首歌曲是描寫貴州彝族孩子熱愛自己家鄉(xiāng)的情感的,那么接下來我們帶著這種情感來學習這首歌曲。
。ǘ⿲W唱歌曲
1.請學生迅速識譜,請個別同學讀譜。 2.分句學唱樂譜。(兩遍)
3.填詞逐句學唱歌曲。(教師用琴彈奏)
師:反復記號處兩次的演唱可以唱出對比來,由于貴州那個地方山區(qū)很多,講話會有回音,因此,我們該如何演唱?(強、弱)生:我們可以一強一弱的演唱它。
師:第20、21小節(jié)處連貫演唱,演唱痕跡不要太明顯。
大昌汗學區(qū)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教學設計
4.歌曲處理與分析
請學生完整演唱一遍歌譜。一邊唱一邊思考問題。
問題:這首歌曲在用的音符上面有什么規(guī)律?或者說有什么特點?教師伴奏請學生演唱。師:同學們考慮出來了嗎?生:我發(fā)現(xiàn)6出現(xiàn)的次數(shù)比較多。
師:同學們,這首歌曲中6多次出現(xiàn),樂曲的開始與結尾處都是6,因此我們把這種6出現(xiàn)的次數(shù)比較多,而且結束在6的歌曲,我們通常稱為以6為主音的歌曲。
那么我們之前學習的好多歌曲是結束在1上,我們稱之為以1為主音的歌曲。
問題:同學們學得哪里要難唱一些?可以提出來,我們單獨學唱。生:第一個句子里的“嘍阿嘍哩嘍”比較難唱。
師:帶著疑問演唱“他是誰指路唉?”“它是我指路”(貴州小朋友自己在指路,可自豪演唱)三拍子處可柔和演唱。
師:那么我們懷著對家鄉(xiāng)的贊美、無比自豪的感情來演唱第二段歌詞。(教師伴奏)
。ㄈ┍憩F(xiàn)歌曲為歌曲設計演唱形式
師:這首歌曲活潑風趣,曲調也有豐富的變化和對比,這就為設計多種演唱形式提供了可能,為了更好的表現(xiàn)歌曲,請同學們思考下為歌
大昌汗學區(qū)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教學設計
曲設計演唱形式。(提示:歌曲中有很多句子是問答的形式,可小組討論)請同學們設計出合理的演唱形式。
例如可將領唱(包括男聲或女聲領唱)、女齊、男齊、齊唱穿插起來演唱。下面是方案之一,供參考,教師應啟發(fā)學生設計出多種方案,通過對比演唱,確定最佳方案。
。R)阿嘍嘍,阿嘍嘍,流水上山坡嘍阿嘍哩嘍。
。ㄅR)它是誰指路哎?它聽誰的話哎?(男領)哎,它是我指路,它聽我的話。(男齊)你見過沒有?你信不信?(女齊)你信不信?(男領)哎!它是我指路。它聽我的話,你見過沒有?(齊)你信不信?唱第二段歌詞時,將男領改為女領,男齊與女齊對調,就會有一種新鮮感了。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個單元,我們一起接觸了豐富多彩的少數(shù)民族音樂,正是我國民族音樂的豐富多樣性,才使得我們56個民族就像56朵花一樣在祖國的大家庭中越開越絢麗!
六、作業(yè)背唱《阿嘍嘍》
七、教學反思
歌曲《阿嘍嘍》的節(jié)拍是二拍子和三拍子的混合節(jié)拍二拍子容易掌握但是突然轉到三拍子節(jié)奏就掌握不好,就連平時領悟強的學生都有困難。這時我在黑板上寫出三種不同四三拍的節(jié)奏型先熟悉各種節(jié)奏型的特點,然后進行分組練習、集體合拍。學生的興趣點一下就被
大昌汗學區(qū)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教學設計
找到了,再加上比賽學生們節(jié)奏感非常強,并積極踴躍參與到打節(jié)奏這一環(huán)節(jié),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這種教學形式練習節(jié)奏的方法非常有效。同時在節(jié)奏訓練中用正確的方法可以訓練肢體協(xié)調。尤其是用雙手拍出相同時值的節(jié)拍。對課堂中的個別差異還要進行個別指導使他們不掉隊,跟上學習進度。反思這種集體練習、個別指導、比賽提趣的教學方法既能解決難點,又能體現(xiàn)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