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超级碰碰碰久久久_精品成年人在线观看_精品国内女人视频免费观_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

時間:2023-02-04 16:13:11 設計 我要投稿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tǒng)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語文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15篇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背誦全詩,學習詩歌中所運用的用典比興的藝術手法。

  2、學生通過朗讀詩歌、情境體驗、合作交流及教師點撥這一學習過程,學會詩中所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深層體會詩人在詩歌中表現(xiàn)的情感,提高學生分析鑒賞詩歌的能力。

  3、教師通過對詩歌的深層解讀,學習曹操在詩歌中體現(xiàn)的生命意識,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樹立遠大抱負的意識和責任感。

  二、教學重難點

  解讀詩歌意象,學習魏晉詩歌的用典比興表現(xiàn)手法,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朗讀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上課前大家先一起來聽段詩歌朗誦。聽完朗誦以后,哪位同學能跟大家說說你對剛剛這首詩歌的了解呢?看來大家對曹操很熟悉啊,那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曹操的這首《短歌行》。

  (二)朗讀詩歌,初步體會詩歌“憂”的基調(diào)

  學生自由誦讀詩歌,結合詩歌注釋,初步了解詩歌大意。

  教師在學生朗讀詩歌之前該讓學生明確誦讀詩歌的過程中體味詩歌憂的感情基調(diào)。

  (三)賞析詩歌語句,解讀詩歌意象

  在學生個性化解讀的基礎之上,將全班分為六個小組,組內(nèi)互相參照,互相啟發(fā),要求組內(nèi)成員都要分享自己對詩歌中的意象的解讀及對詩人“憂”的內(nèi)容的解讀;2、各小組內(nèi)推選小組代表在全班進行交流。

  1、詩中表現(xiàn)詩人“憂”的`詩句?

  明確:“慨當以慷,憂思難忘!薄昂我越鈶n?唯有杜康!薄皯n從中來,不可斷絕!(課件展示)

  2、詩人為什么而“憂”?

  明確:①憂功業(yè)未成(板書)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課件展示)

 、趹n賢才難求(板書)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課件展示)

  3、詩人是通過哪些意象來抒發(fā)自己“憂”的感情的?

  明確:酒、朝露、明月

  (1)酒

  在詩歌中“酒”一般被用來表達憂愁思緒,因而有了“借酒澆愁”一說,同學們結合詩人生平及整首詩歌的寫作背景思考一下,曹操借酒表達的是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還是消極的?

  (知人論世。結合全詩可明確曹操表達的是人生短暫,要抓緊時間建功立業(yè)的人生理想。)

  (2)朝露

  詩人將人生短暫比喻成“朝露”,這個意象在古詩文中一般指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操《贈白馬王彪》)“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古詩十九首·驅(qū)車上東門》)。

  (3)明月

  在古典詩歌中明月一般借以寄托相思別緒,在此曹操借明月喻賢才,“明明如月,何時可掇”,賢才就像天上美好的月亮,一心向往,不知何時才能得到,因而“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4、詩人借助了很多意象來表達自己“憂”的情緒,他又通過哪些藝術手法來表現(xiàn)思想感情的?

  明確:

  比興“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用朝露比喻人生短促!懊髅魅缭,何時可掇。”用明月比喻賢才。

  用典“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詩是表達女子思慕愛人,曹操在引用上省略了“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用含蓄的方法來表達求賢若渴的心情!爸芄虏浮钡牡涔食鲎浴妒酚洝斨芄兰摇,表現(xiàn)詩人求賢如渴的心情。

  5、詩歌中“憂”的情緒貫穿全詩,但是同學們朗讀的時候卻情緒激昂,大家想一想這是為什么呢?

  明確:詩歌雖然“憂”的情緒貫穿整篇,但是在憂的背后卻飽含詩人建立功業(yè)、渴慕賢才的理想和抱負。

  6、請個別同學朗讀“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逼渌瑢W思考曹操借這幾句詩表現(xiàn)什么?

  明確:這幾句詩勾勒出一幅彷徨無依的特點,“繞樹三匝,何枝可依”表現(xiàn)了良將賢才無明主可選時的彷徨,與曹操在整詩中表露的求賢若渴、渴望建功立業(yè)、統(tǒng)一天下的抱負相呼應。

  (四)教師總結,拓展作業(yè)

  1、正是渴望建功立業(yè)、一統(tǒng)天下,所以面對短暫的人生,曹操一掃前人要及時行樂的消極態(tài)度,發(fā)出人生苦短,及時立業(yè)的感慨,處在亂世的曹操,在50多歲的高齡仍然渴望建功立業(yè),作為年輕一代的大家更應樹立遠大抱負,發(fā)憤圖強。

  2、以一篇短文寫《短歌行》給你的啟示,題材不限。

  五、板書設計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認識“討論”這種口頭交際活動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的意義及作用。

  2、借助情境理解“討論”這一語文活動中應培養(yǎng)的主要的語文能力。

  3、通過討論演練體會“討論”中的角色任務,練習有效地討論。

  4、在討論活動中,提升對生活的認識,促進德能共長。

  教學重點

  1、認識“討論”的意義在于交流、分享信息,達成共識,建構新意,提高認識。

  2、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善于傾聽,敏捷應對”是語文學習的重點。

  3、能否把握“討論”的基本要求,善于傾聽,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有針對性地表達自己地觀點,提高合作意識,是“討論”學習的評價標準。

  教學思路

  “討論”的理性認識——“討論”的策略把握——“討論”的能力訓練

  主要教學方法

  以實踐為主,以動態(tài)的語文活動為主,在討論中學會討論,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展理性的、智慧得、策略的討論,讓學生通過一堂課的學習,提高對這一語言活動的理性認識和操作能力。

  教學資源

  教材“討論”專題短文

  剪輯央視關于“讀書討論”的錄像片

  設計討論話題:1)關于校園評比班花、班草的校園話題;2)關于語文教材大換血的社會話題。

  教學過程預設(分課時寫)

  課時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ń虒W內(nèi)容的呈現(xiàn))

  學生活動

  (學習活動的設計)

  設計意圖共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以名家語錄導入課題:

  友以成德也,人而無友,則孤陋寡聞,德不能成矣。

  ——《論語》

  讀書使人充實,思考使人深邃,交流使人清醒。

  ——富蘭克林

  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互相交換,各自得到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互相交換,各自得到兩種思想。

  ——蕭伯納

  談談自己對“討論”的認識

  1、引發(fā)對課題的興趣。

  2、回顧對“討論”這一交流方式的已有認知。

  二、“討論”的理性認知

  提出問題,組織討論,明確答案:

  1)“討論”的特點:共同話題——集中性;各自發(fā)表意見——多元性;平等交流——互動性。

  閱讀教材短文,思考交流:何為討論?其意義何在?

  在原有的認知水平上,加強對“討論”的理性認識。

  思考——

  1)討論的意義

  2)討論的特點

  三、“討論”的策略把握

  2)“討論”的規(guī)則:遵守話題——明確目的——履行職責——體現(xiàn)素養(yǎng)

  3)作為一名討論的“參與者”,應具備哪些素養(yǎng)?

  歸納:事先準備,善于傾聽,積極發(fā)言,文明得體

  4)其中應具備的語文核心能力是什么?

  歸納:“傾聽能抓住對方發(fā)言的.要點”,“發(fā)言要觀點鮮明、條理清楚、論據(jù)充分”還要不離話題,有針對性,敏捷應對。

  看央視錄像片段思考:

  1)錄像中三人圍繞什么討論?兩位嘉賓觀點、理由分別是什么?

  2)錄像中三人分擔怎樣不同的職責?共同表現(xiàn)出怎樣的素養(yǎng)?

  3)作為一名討論的“參與者”,應具備哪些素養(yǎng)?

  了解——

  3)討論的規(guī)則

  4)討論應具備的素養(yǎng)

  5)討論所應具備的語文能力

  四、討論”的實戰(zhàn)演練(在討論中學會討論):

  【演練一】

  組織活動,評價學生表現(xiàn)。明確答案。

  討論演練:在一些人氣較高的中學生網(wǎng)絡論壇,評選“班花”、“校花”的帖子頗為熱鬧,尤其是在高一新生中,學生們樂此不疲地評選各自班級、學校的“花花草草”。你如何看待中學校園中的這種現(xiàn)象?

  討論的職責:組織者——及時歸納,巧妙引導

  參與者——用心傾聽,坦誠交流

  記錄者——用心傾聽,記錄梗概

  匯報者——歸納要點,擇要陳述

  1)任選一小組展開討論,其余同學觀看;

  2)學生評價各成員體驗角色的表現(xiàn)。

  理性地參與、評價“討論”活動,在討論中提高口頭交際能力和對事物的辨析能力。

  【演練二】

  組織討論活動,評價學生表現(xiàn)。

  討論演練:以武俠取代經(jīng)典,用現(xiàn)代作品替代文言作品。對于高中語文教材這樣的“大換血”,輿論一片嘩然,支持者有,擔憂者有。你的意見呢?

  1)全班學生分組討論;

  2)小組陳述討論概況。

  理性地參與、評價“討論”活動,在討論中提高口頭交際能力和對事物的辨析能力。

  五、交流分享

  小組討論時,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的意見與前面的發(fā)言者基本一致怎么辦?當對方提出一種觀點,而你不贊成時,該怎么辦?小組討論氣氛沉悶,組員多保持沉默,主持者該怎么辦?

  小組討論中有人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使別人沒有時間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主持者該怎么辦?

  小組討論中遇到意見不統(tǒng)一時,匯報者該怎么辦?大會交流時,某組匯報者發(fā)現(xiàn)本組意思和另一組匯報意思大致相同,請問這組匯報者該怎么辦?大會交流時,某組的匯報者發(fā)現(xiàn)本組匯報的意思與前一組的匯報意思完全不同,請問該組匯報者該怎么辦?

  以抽簽的方式,選擇討論話題。

  各小組向全班匯報討論結果。

  交流分享學習成果

  六、“討論”的總結評價

  組織評獎,

  依據(jù)本堂討論課同學們的表現(xiàn)設立一個獎項,提出獲獎者并說明理由。

  通過設立獎項的方式,實現(xiàn)學習的自我評價。

  自我反思

  主要特色與創(chuàng)新之處:

  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3

  【教學要求】

 。保疁蚀_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認識封建禮教的罪惡本質(zhì)

  2.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常w會并理解本文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理解本文倒敘手法的作用

  【教學重點】

  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理解本文倒敘手法的作用

  【教學方法】

  點撥、分析、研討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單元學習介紹:

  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

  小說的結構:序幕、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尾聲

  小說的學習方法:P3

  我們在初中曾經(jīng)學過魯迅的小說《故鄉(xiāng)》、《孔乙己》,其中由活潑可愛而變成麻木愚昧的閏土,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孔乙己,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學習的是魯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說--《祝!。(板書)

  二、介紹背景:

  《祝!穼懹1924.2.7., 是魯迅短篇小說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發(fā)表于1924.3.25.出版的上!稏|方雜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號上,后收入《魯迅全集》第二卷。

  魯迅以極大的熱情歡呼辛亥革命的爆發(fā),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權雖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卻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的統(tǒng)治,封建社會的基礎并沒有徹底摧毀,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農(nóng)民,日益貧困化,他們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觀念、封建禮教仍然是壓在人民頭上的精神枷鎖。魯迅在《祝!防,深刻地展示了這一時期中國農(nóng)村的真實面貌。這一時期的魯迅基本上還是一個革命民主主義者,還不可能用馬克思主義來分析觀察,有時就不免發(fā)生懷疑,感到失望。他把這一時期的小說集叫做《彷徨》,顯然反映了其時自己憂憤的心情。但魯迅畢竟是一個"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他決不會畏縮、退避,而是積極奮斗。

  《祝!愤@篇小說通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國的社會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階級對勞動婦女的摧殘與迫害,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zhì),指出徹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三、基礎過關

  注音

  謬種 浸漬 陳摶 儼然 瘦削 形骸 荸薺

  草窠 桌帷 訕訕 蹙縮 渣滓 歆享 窈陷

  牲醴 煙靄 瓦楞 塵芥 朱拓 監(jiān)生 炮烙

  咀嚼 執(zhí)拗 間或一輪

  四、研習課文:

 。、理清情節(jié),了解倒敘的作用。

  先速讀課文,概括祥林嫂生活中的幾個階段

  序幕===祝福景象和魯四老爺

  結局===[凄然死去]在祝福聲中,離開人世

  開端===[初到魯鎮(zhèn)]逃出婆家在魯四老爺家里做工

  發(fā)展===[被迫改嫁]被婆家賣掉,后來有了兒子。

  高潮===[再到魯鎮(zhèn)]丈夫死了,兒子被狼吃掉了,流落到魯四老爺家做工

  尾聲===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提問:這篇小說是按時間順序敘述,還是另有安排?

  明確:本文在序幕以后就寫出了故事的結局,這是采取了倒敘的手法。

  提問:在結構上采取倒敘手法有什么作用?

  討論歸納:

  設置懸念,使讀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

  寫祥林嫂在富人們一片祝福中死去,造成了濃重的悲劇氣氛,

  而且死后引起了魯四老爺?shù)恼鹋,揭示了祥林嫂與魯四老爺之間的尖銳的矛盾,突出了小說反封建的主題。

  五、播放電影《電影》

  六、布置作業(yè)。

  思考問題

  祥林嫂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誰應該為祥林嫂的悲劇負責?

  第二課時

  一、分析祥林嫂形象:

  學生討論話題:祥林嫂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

  預設問題:

  誰是害死祥林嫂的兇手?

  祥林嫂有沒有反抗精神?[與電影結尾情節(jié)比較]

  [點撥分析]

 。保_端部分:

  ①祥林嫂為什么要到魯家做工?

  ②祥林嫂是怎樣對待使她"嫁而守寡"、"備受虐待"的宗法制度的呢?

  ③祥林嫂在魯家的生活是極其悲慘的:……為什么說她"反滿足"?

 。玻l(fā)展部分:

  同一只封建宗法制度的黑手,伸出了兩條繩索,捆住了婦女的脖子,朝著相反的方向緊勒,要把勞動婦女置于死地而后快。祥林嫂當時就處在這種極端悲慘的境地中:族權迫使她寡而再嫁,夫權又視此為奇恥大辱,使她忍辱含冤,永遠生活在恥辱之中。祥林嫂以后的悲劇,都是由此而引起的。那么,祥林嫂是如何對待新迫害的呢?

 。常叱辈糠郑

  ①祥林嫂為什么又一次來到魯四老爺家?

 、谟腥苏J為,喪夫失子有偶然性,這種看法對不對?

  ——-作者開始把批判的筆觸由封建夫權、族權擴展到封建政權。按照封建宗法觀念,婦女"出嫁從夫,夫死從子",一旦喪夫失子,則連在家庭中生存的權利都被剝奪了。因此, "大伯來收屋"使祥林嫂走投無路,只好再一次來到魯家。她到魯家后,又遭受了更大的打擊。

 、墼隰斔睦蠣敚藗儗Υ榱稚┻@個"嫁而再寡"的不幸女人態(tài)度如何?

  A.魯四老爺?shù)膽B(tài)度:

 。拢藗兊膽B(tài)度:

  C.柳媽說鬼:

  4.結局部分:

  她希望人死后有靈魂,因為她想看見自己的兒子;她害怕人死后有靈魂,因為她害怕在陰間被鋸成兩半。這種疑惑是她對自己命運的疑惑,但也正是這種疑惑,這種無法解脫的矛盾,使她在臨死前受到了極大的精神折磨,最后,悲慘地死去。

  從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封建的宗法制度正是用政權、族權、神權、夫權這四條繩索把祥林嫂活活地勒死的。

  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正是舊中國千百萬勞動婦女悲慘遭遇的真實寫照。作者正是通過塑造祥林嫂這一典型人物,對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進行深刻的揭露和有力地抨擊的。

  小結:

  祥林嫂是生活在舊中國的一個被踐踏、被愚弄、被迫害、被鄙視的勤勞、善良、質(zhì)樸、頑強的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祥林嫂的悲劇是一個社會悲劇,造成這一悲劇的根源是封建禮教[政權、神權、族權、夫權]對中國勞動婦女的摧殘和封建思想對當時中國社會的根深蒂固的統(tǒng)治。

  許壽裳說《祝!返闹黝}是“不慘在狼吃阿毛,而慘在禮教吃祥林嫂”。

  討論:關于祥林嫂眼睛的肖像描寫。

  “順著眼”“順著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沒有神采”

  “眼睛窈陷下去”“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他是一個活物”“”

  第三課時

  一、分析魯四老爺:

  魯四老爺是當時農(nóng)村中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是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時期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他政治上迂腐、保守,頑固地維護舊有的封建制度,反對一切改革與革命。他思想上反動,尊崇理學和孔孟之道。自覺維護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劇的一個重要人物。

 。保髡呤峭ㄟ^什么手法來刻畫這個人物的呢?

 、匍g接描寫——通過魯四老爺?shù)臅筷愒O的描寫,點明了魯四老爺?shù)纳矸郑ǖ刂麟A級、封建理學的衛(wèi)道士),揭露了他的丑惡本質(zhì),從而揭示出他成為殺害祥林嫂的劊子手的深刻的階級根源和思想根源。

 、谥苯用鑼懀

 。粒袆用鑼懀

 。拢Z言描寫:

  a.祥林嫂被搶前:

  b.祥林嫂被搶時:

  c.當他為尋淘籮,"踱"到河邊時:

  d.緊接著,午飯之后,衛(wèi)婆子又來時:

  e.對四嬸的暗暗告誡:

  f.祥林嫂死后:

  三、分析"我"這一形象:

  小說中的"我"是一個具有進步思想的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的形象。"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傾向,憎惡魯四老爺,同情祥林嫂。對祥林嫂提出的"魂靈的有無"的問題,之所以作了含糊的回答,有其善良的一面;同時也反映了"我"的軟弱和無能。

  在小說的結構上,"我"又起著線索的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都是通過"我"的所見所聞來展現(xiàn)的。"我"是事件的見證人。

  四、分析柳媽:

  明確:柳媽和祥林嫂一樣都是舊社會的受害者。雖然她臉上已經(jīng)"打皺",眼睛已經(jīng)"干枯",可是在年節(jié)時還要給地主去幫工,可見,她也是一個受壓迫的勞動婦女。但是,由于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禮教的毒害很深,相信天堂、地獄之類邪說和"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的理學信條,所以她對祥林嫂改嫁時頭上留下的傷疤,采取奚落的態(tài)度。至于她講陰司故事給祥林嫂聽,也完全出于善意,主觀愿望還是想為祥林嫂尋求"贖罪"的辦法,救她跳出苦海,并非要置祥林嫂于死地,只是結果適得其反。

  她的主觀愿望和客觀效果的矛盾說明柳媽是以剝削階級統(tǒng)治人民的思想──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思想為指導,來尋求解救祥林嫂的"藥方"的,這不但不會產(chǎn)生"療效"的效果,反而給自己的姐妹造成了難以支持的精神重壓,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淵之中。

  同情他的人,也把他推向深淵,這更顯示出悲劇的可悲。柳媽正是這樣一個同情祥林嫂而又給她痛苦的人。

  第四節(jié)課

  一、分析、討論寫作特點:

 。保?shù)沫h(huán)境描寫。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劇性格上的幾次重大變化,都集中在魯鎮(zhèn)"祝福"的特定的環(huán)境里,三次有關"祝福"的描寫,不但表現(xiàn)了祥林嫂悲劇的典型環(huán)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悲慘一生的足跡。

  ①第一次是描寫鎮(zhèn)上各家準備"祝福"的情景。

  祝福是"魯鎮(zhèn)年終的大典",富人們要在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的好運氣",以便繼續(xù)他們貪得無厭的"幸福生活",而制作"福禮"卻要像祥林嫂一樣的.女人"臂膊在水里浸得通紅",沒日沒夜地付出自己的艱辛,可見富人們所祈求的幸福,是建立在榨取這些廉價奴隸的血汗之上的。這樣通過環(huán)境描寫就揭露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沖突,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性。同時,通過"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寫,也顯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國農(nóng)村的狀況:階級關系依舊,風俗習慣依舊;人們的思想意識依舊。一句話,封建勢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對農(nóng)村的統(tǒng)治依舊。這樣,通過環(huán)境描寫,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根源,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必然性。

  ②第二次是對魯四老爺家祝福的描寫。

  祝福本身就是舊社會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動,所以在祝福時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動的理學觀念也表現(xiàn)得最為強烈,在魯四老爺不準"敗壞風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誡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權力。她為了求取這點權力,用"歷來積存的工錢"捐了一條"贖"罪的門檻,但所得到的仍是"你放著罷,祥林嫂"。這樣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掙扎的希望都在這一句喝令中破滅了。就這樣,魯四老爺在祝福的時刻憑著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禮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

  特定的環(huán)境描寫,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同時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實感與感染力。

  ③第三次是結尾通過"我"的感受對祝福景象的描寫。

  祥林嫂死的慘象和天地圣眾"預備給魯鎮(zhèn)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氣氛,形成鮮明的對照,深化了對舊社會殺人本質(zhì)的揭露,同時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應,使小說結構更臻完善的作用。

  小結:

  以《祝!窞轭}的意義:

 。保≌f故事時間起于祝福,結于祝福,中間一再寫到祝福,情節(jié)的發(fā)展與祝福有著密切的關系。

 。玻饨▌萘νㄟ^祝福殺害了祥林嫂,祥林嫂又死于"天地圣眾""預備給魯鎮(zhèn)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祝福聲中。通過這個標題,就把"兇人的愚頑的歡呼"和"悲慘的弱者"的不幸,鮮明地擺到讀者的面前,形成強烈的對比,在表現(xiàn)主題方面更增強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劇性。 這也是一種反諷。

  二、精當?shù)恼Z言藝術

  解決課后練習第三題

  三、布置作業(yè)。

  課后練習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鑒賞散文的相關知識。

  2、介紹課文的寫作背景及作者當時的思想狀況。

  3、(美點尋蹤)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文章的美。理清游蹤。

  4、引導學生體味第四段的語言美、畫面美。

  核心素養(yǎng):

  語言建構與運用:認識“通感”的修辭方法,體會本文中“通感”所產(chǎn)生的藝術效果。揣摩文章典雅清麗、準確生動、富有韻味的語言,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誦讀課文,領略作者在文中流露的主觀情感。熟讀課文,背誦第四、五、六段。通過把握本文的情感脈絡,學習鑒賞抒情散文。

  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理解本文“主觀情”與“客觀景”的自然融合。把握作者情感的發(fā)展變化,了解作者不滿黑暗現(xiàn)實,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會作品的感情色彩同當時的時代背景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理解一個正直文人不滿于現(xiàn)實又無法找到出路的苦悶心境,培養(yǎng)學生敢于對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和評價質(zhì)疑的能力,并且學會與他人分享交流自己的閱讀鑒賞心得。

  1、在特定語境中揣摩詞句的含義。體味作品寫景語言精練、優(yōu)美的特點及其表達效果。

  2、借助關鍵語句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典雅清麗、準確生動、富有韻味的語言,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課前準備:《荷塘月色》朗讀帶和一些舒緩的音樂;并要求學生課前查閱資料,了解本文的時代背景和作者,制成ppt,做好課上展示的準備。

  《荷塘月色》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在夏季的一個夜晚,月亮升高了,是一輪圓月,我們的主人公心情郁悶,想散散心,于是想到荷塘去走一走。月光下的荷塘是那樣的美,荷塘上的月色也令人陶醉,那景色就象一幅靜謐、安詳、優(yōu)美的圖畫。作者將這幅畫給我們描摹了下來,成為一篇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我們讀他的文章就象看到了那幅畫一樣。那篇文章就是著名的《荷塘月色》,作者就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著名的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zhàn)士朱自清先生。

  二、學生自主學習課文,合作探究:

 。ㄒ唬、教師播放課文配樂朗讀

  1.配樂動畫朗誦,初步感知、欣賞美景、體味感情。感受課文的語言美、畫面美、情感美

  2、檢查預習《能力培養(yǎng)與測試》中字詞練習的完成情況。

  (二)整體把握,自主探究

 、佟⒂米约旱脑捀攀鑫恼碌膬(nèi)容。

 、凇⒁股钊遂o之時,作者為什么會突然想去荷塘邊散步?給文章八個小段標上序號,找出文章主要寫景的段落和抒情的段落,找出文章抒情的語句。

 、、作者的行蹤是怎樣的?請用箭頭表示出來。

 、、作者感情發(fā)展脈絡是怎樣的?

  讓學生依次交流以上問題。

 。ㄈ⿴熒涣髅鞔_:

 、僦饕怯捎凇斑@幾天心里頗不寧靜”。

 、谖恼轮饕獙懢暗亩温涫堑谒亩、第五段、第六段。

  文章主要抒情的段落是第三段。

  文章抒情的語句主要有:

  第一段: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

  第二段: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第三段: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便覺是一個自由的人。……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第六段: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第七段: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xiàn)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第八段: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

  ③作者的行蹤:家門——小路——荷塘——四周——家門

 、芨星榘l(fā)展脈絡

  “不寧靜”→欲求排遣,淡淡的哀愁→觀荷塘月色,淡淡的喜悅→發(fā)出“我什么也沒有”的感慨→惦念江南,欲求超脫不得。

 。ㄋ模W生再次仔細閱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和有必要深究討論的問題。

  學生小組互相交流,也可把問題交給全體同學一起,教師加以點撥。

  在學生互相交流提出的問題后,教師還可以拋出下列的問題供大家探究:

  1、心里頗不寧靜表現(xiàn)了什么?

  2、為什么作者要反復寫“愛熱鬧也愛冷靜”的雙重性格?

  3、作者說自己心里頗不寧靜,為什么寫出如此寧靜的文章?

  4、采蓮與文章主體有什么關系?為什么要寫采蓮的事情?

  5、第六段寫“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作者為什么會如此傷感?

  6、課文最后一句話“輕輕地推門進去,什么聲息也沒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是否多余?

  (針對上述問題請學生認真討論,能在課堂上回答的問題,我們當堂解決,還有不能解決的請同學們上網(wǎng)查閱資料,或上圖書館查閱資料。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互相交流解決。)

  (五)、學生選取自己喜歡的問題討論交流,然后教師抽查,并加以點撥。

  關于作者思想感情的.問題:

  教師提示,要搞清作者說自己心里頗不寧靜的問題,首先要搞清為什么作者會頗不寧靜,這必須聯(lián)系當時的時代背景,必須聯(lián)系作者自身來看。明確:

  1、作者、作品簡介

  關于朱自清,《荷塘月色》(引導學生參看教輔資料《能力培養(yǎng)與測試》)這篇散文通過對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寫,流露出作者想尋找安寧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脫現(xiàn)實但又無法超脫的復雜心情,這正是那個黑暗的時代在作者心靈上的折射。

  教師點撥,并明確:

  1、心里頗不寧靜表現(xiàn)了什么?

  明確:《荷塘月色》表現(xiàn)了作者為國家民族命運而焦躁不安的矛盾心情,既表現(xiàn)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格;也表現(xiàn)了他不愿意投身武裝的革命,反映了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的弱點。這是他當時的真實心態(tài)的反映。

  2、為什么作者要反復寫“愛熱鬧也愛冷靜的雙重性格?

  明確:因為這是作者性格的真實寫照,也是因為當時作者這種矛盾心態(tài)非常強烈。

  3、作者說自己心里頗不寧靜,為什么寫出如此寧靜的文章?

  明確:作者主觀上想通過游覽荷塘平息一下自己不寧靜的心態(tài),客觀上確實在觀賞月色下荷塘、荷塘上月色的時侯,作者完全陶醉于自然美景之中,但是很快又回歸不寧靜,又重新憂郁起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就是他不寧靜的表現(xiàn)。

  4、第七段采蓮與文章主體有什么關系?為什么會想起采蓮的事情?

  明確:以采蓮的熱鬧襯托自己的孤寂,且荷蓮同物,作者又是揚州人,對江南習俗很了解。

  5、第六段寫“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作者為什么會如此傷感?

  明確:作者想尋找美景,使自己寧靜,平息自己矛盾的心態(tài)而不得,當然傷感。

  6、第八段課文最后一句話“輕輕地推門進去,什么聲息也沒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是否多余?

  明確:一方面有照應文章開頭的作用,但主要目的還是以靜寫動,以靜來反襯自己,心里的極不寧靜。心里的不寧靜,是社會現(xiàn)實的劇烈動蕩在作者心中引起的波瀾。全篇充滿著動與靜的對立統(tǒng)一:社會的動蕩與荷塘一隅的寂靜,內(nèi)心的動蕩與內(nèi)心的寧靜形成對立統(tǒng)一,文章開頭心里不寧靜,在月夜荷塘幽美的景色的感染下趨于心靜,走出荷塘又回到不寧靜的現(xiàn)實中來,也形成對立、轉(zhuǎn)化。

  三、熟讀精美語段。

  第四、第五、第六段。

  教師要求學生誦讀時要把握好感情的“度”,以含蓄為主,“內(nèi)在”情感要豐富,表現(xiàn)出優(yōu)美的“韻味”,語速宜緩,節(jié)奏分明。

  四、作業(yè)。

  上網(wǎng)或者上圖書館查找有關作者和作品的資料,走近朱自清。

  第二課時

  一、簡要復習上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導入新課。

  二、欣賞精美語言。

  同學們說說自己喜歡的語句,并說明理由。然后教師歸納:

  1.形象美——手法多樣:

  鮮明的比喻、明顯的對比、強烈的襯托、生動的擬人、傳神的通感

  2.語言美——新穎而不失自然傳神

  通俗流暢描述傳神節(jié)奏協(xié)調(diào)(量詞、疊詞)

  3.意境美——融情入景、即景抒情

  本文的語言美,主要是用了大量的修辭的手法:如

  比喻句

 、偃~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②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圻@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到荷塘的那邊去了。

 、茉鹿馊缌魉话,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

 、萑~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拊鹿馐歉袅藰湔者^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

 、邩渖焕顷庩幍模Э聪褚粓F煙霧……

  小結:比喻具體形象

  擬人句:

 、賹訉拥娜~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到打著朵兒的……

  ②葉子本是肩并肩地挨著……

 、廴~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

  小結:擬人靈秀動人

  通感句

  ①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谔林械脑律⒉痪鶆颍旱馀c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小結:通感迷離精妙

  通感是一種特殊的修辭。通感是把人們的各種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通過比喻或形容詞溝通起來的修辭方式。通感就是移覺。

  舉例(1)她笑得很甜。(視覺轉(zhuǎn)為味覺)

 。2)人靚歌甜。(聽覺轉(zhuǎn)為味覺)

  (3)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嗅覺轉(zhuǎn)為聽覺)

 。4)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和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視覺轉(zhuǎn)為聽覺)

  疊詞節(jié)奏鮮明

  迷迷糊糊悄悄蓊蓊郁郁陰森森淡淡曲曲折折田田等

  動詞準確形象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在瀉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青紗的夢。為什么說“瀉”“浮”二字點活了月光和霧氣呢?可否用“照”替代“瀉”,用“漂”替代“浮”呢?

 。ā盀a”的范圍廣,與“流水”相照應,而且有動態(tài)美,顯得生動活潑。“照”的范圍窄,不能與“流水”相照應,有點呆板,顯得不靈泛。)

  “浮”突出靜態(tài)美,“籠”可與之對照!捌蓖怀鰟討B(tài)美,“籠”不能與之對照

  三、總結課文,啟迪思維,遷移運用。

  本文描寫的荷塘只是清華園中一個普普通通的荷塘,然而在作者筆下,卻是如此的秀美靜謐,令人神往。為什么?

  由于:作者對景物做了深入細致的觀察,對生活有深摯真切的感受,運用語言的功力很深,故有了美文《荷塘月色》。

  四、課后作業(yè)

  1、背誦第4、5、6段。

  2、以《校園月色》為題,寫一篇抒情散文。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5

  一、教材特點和重點分析:

  《說“木葉”》這篇課文是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二冊第四單元第三課,本單元所選都是文化隨筆,在寫法上,它們往往旁征博引,這個單元的學習導言就提到:“要整體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提煉作者的主要觀點。”

  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內(nèi)容比較單純集中,圍繞古詩中的意象“木葉”深入到“木”的藝術特征談詩歌的精微之處的表達效果,本文看似繁瑣,其實內(nèi)容并不多,在結構疏理上可簡單化。為何用“木”不用“樹”是全文的關鍵,這是重點。本文的教學重點之二就是淡化教材,引入課外同類文學現(xiàn)象,讓學生能夠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真正提高學生獨立分析鑒賞的能力,只把教材作為一個例子。本課教材淡化的處理體現(xiàn)為課外的內(nèi)容將要占到課時的三分之一多。

  二、學生情況的分析:

  學生的古典詩歌的積累不多,詩歌的鑒賞能力也不高。課文中的具體詩句學生不容易完全掌握,但絕大多數(shù)學生能夠在教師問題的引導下篩選出文中主要的信息,并理解作者的主要觀點及“樹葉”和“木葉”、“落葉”和“落木”的不同意味。課外延伸的詩歌意象的分析,需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考慮,任務不能太多。可以每一大組分析一首,先讓學生獨自分析,然后四人學習小組交流形成書面的文字表達并在全班進行交流,學會舉一反三。

  三、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弄清文章由“木葉”所闡釋的詩歌語言暗示性的理論。

  2、理解詩歌意象在詩歌表達中的重要作用。

  3、能夠初步學會古典詩歌意象鑒賞的一般方法。.

  四、教學重點:

  1、理解“樹葉”和“木葉”、“落葉”和“落木”的不同意味。

  五、教學難點:

  1、課外延伸,通過分析具體詩歌從而了解意象在表達情感和營造意境方面的重要作用。

  六、課時安排:1課時。

  七、課前預習:

  1、掌握重點字詞;把文中涉及的詩歌名句摘抄到積累本上,并理解主要詩句的意義。

  2、結合課后練習一預習課文。

  八、教學過程設計:

  (一)詩歌導入,提出疑問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這是被稱為“古今七律第一”的杜甫的名詩,可是其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句我有疑問,“落木”是不是漫天的木頭從天而降呢?今天我們就從著名學者林庚的《說“木葉”》中尋尋答案。(板書題目)

  (二)分析課文,理解觀點

  1、在概念上說,“木葉”是意思?

  明確:從概念上說,“木”與“樹”的意思幾乎相同。那么為什么在古典詩歌中,出現(xiàn)單獨的“樹”但為何單單幾乎沒有“樹葉”一詞呢?因為只要是“樹葉”在古典詩歌中都簡化為“葉”。(這三個小問題是一個承接一個的,文中的信息非常的明顯)

  2、“木葉”不簡化為“葉”,這就說明了“木”和“樹”在藝術形象領域是不同的。古代詩人們?nèi)绱绥娗橛凇澳尽,那么“木”肯定在表達情感和營造意境方面有獨特的魅力。我們先來了解“樹葉”和“木葉”有怎樣的不同?

  明確:“樹葉”:因為“樹”與“葉”的`形象之間十分一致,樹是帶有密密層層濃蔭的葉子的。因此,“樹葉”可簡化為“葉”。

  “木葉”:“木”具有一般“木頭”“木料”“木板”的影子,常使人想起樹干,很少想起葉子!叭~”常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所以“木”就含有落葉的因素。

  (請學生體會“秋月照層嶺,寒風掃高木”和“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進一步形象化理解“木”與“樹”的不同。)

  3、既然“木葉”含有落葉的因素,那么“落葉”與“木葉”的意味是一樣的嗎?(答案明顯是否定的)那么,“落葉”與“木葉”有什么不同呢?

  明確:以曹植《美女篇》為例,“落葉”是春天和夏天之交飽含著水分的繁密的葉子。即便是“黃葉“也是在蒙蒙的陰雨中濕潤的落葉。而“木葉”則是有落葉微黃的顏色但又必須是干燥的。

  4、“木葉”和“落木”有怎樣的不同呢?

  明確:“落葉”呢,則比“木葉”還更顯得空闊,它連“葉”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點綿密之意也洗凈了。雖然“木葉”也有疏朗的意味。

  5、所以,現(xiàn)在我們就能解開剛上課時提到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中的疑惑了。那么我們現(xiàn)在來小結一下“木”的藝術形象。

  明確:“木”是含有落葉的因素,在顏色上是透著黃色,在觸覺上是干燥的,感覺很干爽的,意境空闊。

  (這是課文的主要觀點的提煉,只要把握住這些基本的信息。學生就能明確“木”在藝術形象領域與“樹”的截然不同的意味。進而能夠明白意象的把握對詩歌的分析與鑒賞有著怎樣的作用。)

  教師小結:朱光潛先生的《咬文嚼字》告訴我們對于文學作品的“句式”、“繁簡”和“字眼”等方面要抱著嚴謹?shù)膽B(tài)度。樹,是我們常見的客觀事物,它有自己的形狀,有顏色等屬性,但當詩人把它寫進作品就需要融入自己的喜怒哀樂和志趣,那么樹就不再是物象,為了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思緒,經(jīng)過情感提煉和藝術創(chuàng)造,于是選擇“木”。那么今天林庚先生就告訴我們在詩歌鑒賞中要非常注意對意象的細細體會。

  (三)文章啟示,糾正誤區(qū)(教師提醒)

  看了這篇課文,有些同學覺得分析詩歌很容易了。只要看到“木”就認為是寫疏朗的清秋,剛剛發(fā)下來的《古代詩歌常見意象小整合》也對常見意象的一般寓意作了介紹。只要記住常見意象的基本寓意,那么就可以游刃有余地鑒賞詩歌了。的確,在我國詩歌中,有些意象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內(nèi)蘊,但同一意象在不同的詩人或語境中所表達的情感是不同的。同學們在具體的詩歌的分析中還是要考慮具體的語境的。

  (四)課外延伸,訓練能力(課后練習二結合補充材料)

  1、先請學生談談對梅花品質(zhì)的認識。

  2、在教師的引導下,來分析王安石的《梅花》。

  指導學生抓住意象的基本特點,從“凌寒”、“暗香來”等詞體會梅花的高貴品格。

  3、請學生自主分析陸游和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比較“梅”這一意象在這兩首詩中的所表達出的不同品質(zhì)和情感。

  (五)布置作業(yè):課后請同學們通過查閱書籍和上網(wǎng)再找一些有關“梅”的詩歌,結合補充材料上的詩歌,寫一篇對“梅”意象的分析和鑒賞的隨筆。(這個單元學習文化隨筆,可以讓學生嘗試)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賦”的文章體裁特點,體會本文的語言風格,了解文言詞語的活用現(xiàn)象和文言句式。

  2.學習文章多用對偶、排比的語言風格,并使之運用于今后的寫作中,增加習作的文采。

  3.正確對待人生中的成功與進步,絕不驕傲自滿,而應始終保持謙虛的態(tài)度和具有一定的憂

  患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生掌握重點文言知識。

  2.難點:正確對待人生中的成功與進步,絕不驕傲自滿,而應始終保持謙虛的態(tài)度和具有一定的憂

  患意識。

  三、教學方法

  朗讀體悟法、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總結歷史的興亡教訓可以補察當今為政的得失。在總結秦亡的教訓,針對唐敬宗繼位后,廣造宮室,天怒人怨的現(xiàn)實,杜牧作《阿房宮賦》以諷時刺世,那么,在這篇賦中,杜牧提出了怎樣的觀點呢?讓我們通過學習來體會。(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聽課文錄音,邊聽,邊理解。

  2.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投影學生在預習課文時遇到的字詞句理解方面的問題,同學討論,教師強調(diào)重點,師生合作共同解決。

  (三)深入研讀

  1.課文內(nèi)容填充: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老師課前把文章讀了一遍又一遍,越讀文章越短,最后只讀成一段文字,我想同學和老師的感受是一樣的,請看投影:

  阿房之宮,其形可謂()矣,其制可謂()矣,宮中之女可謂()矣,宮中之寶可謂()矣,其費可謂()矣,其奢可謂()矣。其亡可謂()矣!嗚呼!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可()矣。

  答案:雄、大、眾、多、糜、極、速、悲

  2.請學生在文中找出“雄、大、眾、多、糜、極、速、悲”的具體內(nèi)容,并朗讀這些內(nèi)容。

  杜牧為文,十分重視辭彩的“華赫而莊整”,作者充分利用賦的特長(“賦者,鋪也。鋪采攡文,體物寫志也!薄段男牡颀垺ぴ徺x》),潑墨如云,鋪陳渲染描繪阿房宮。請看課文第1、2段。

  3.誦讀1、2段,感受賦體特點

  (1)這兩段文字極力描寫阿房宮的宮貌是如此的富麗堂皇,宮人是如此之眾多,生活是如此之驕奢糜爛,齊讀,CAI教學媒體展示音(配樂《漢宮秋月》)像。

  思考:這兩段文字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點?(或找出自己認為好的句段并說明理由)

  例如:

  品析“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品析“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何虹”;

  品析“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

  學生討論,七嘴八舌地補充,教師適當點撥。

  配樂《漢宮秋月》(二胡)

  過秦論》、《六國論》、《阿房宮賦》比較分析,理解作者寫作意圖

  4.(1)比較《過秦論》/《阿房宮賦》對秦亡原因的見解。

  啟發(fā)思考:同樣是借秦諷時,賈誼在《過秦論》中指出秦亡的原因是“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同樣,杜牧對秦滅亡也作了深層思考,他提出的見解是——? “滅六果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思考:為什么說“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呢?——“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蘇洵《六國論》) 那么為什么說“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呢?我們一起學習第3、4段。

  從這里,我們看到“多行不義必自斃”!這是歷史的辯證法。杜文以阿房宮作為切入口,在杜牧筆下,阿房宮成了秦皇驕奢的'見證,封建獨裁的象征,秦朝滅亡的標志。(板書)

  (2)比較閱讀:《阿房宮賦》末段/《六國論》末段(課堂練習,附后)根據(jù)同學們反饋的情況再作評析。

  (三)鞏固提高

  仿照下面的排比句的形式,以“啊,老師!”開頭,寫一個句式相同的句子。(不超過60字)

  出示投影:(學生討論,老師點撥) 啊,黃河!有了你乳汁的澆灌,這貧瘠的土地,才有了青山綠水,才有了茅屋、雞鳴、老牛的蹄印和孩子的嬉戲繪織而成的田園風光,才有了那神奇而燦爛的文化。

  (四)小結作業(yè)

  嘗試背誦這篇文章。

  五、板書設計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7

  一、教材分析

  《燕歌行》是高中語文選修課本(人教版)《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上的作品,位于第三單元《因聲求氣、吟詠詩韻》中。

  二、學生分析

  學生在新高二階段,雖有一定的詩歌學習經(jīng)驗,但對古代詩歌的鑒賞尚處模糊階段,課外遷移不夠,閱讀能力還有待加強。

  三、教學目標

  1.把握本詩所寫戰(zhàn)爭的四個階段

  2.分析戰(zhàn)爭失敗的原因、剖析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情感

  3.學會橫向比較邊塞詩.

  四、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

  五、教學流程(一課時)

  導入:說起詩歌,人們就會想到唐代。唐代國力強盛,海納百川;唐詩也因此百花齊放,流派紛呈。其中,邊塞詩派氣質(zhì)浪漫、一往無前,就連送別也別具一格。比如高適的`《別董大》“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一掃送別的陰霾,帶來萬丈豪情。就是這樣一位大詩人,卻并沒有像李白、杜甫、王維等人一樣,被新舊唐書收錄到《文苑傳》里,為什么在《文苑傳》中沒有高適呢?我們今天通過欣賞他的《燕歌行》,解答這個問題。

  (一)初讀感知,走進文本

  1.明確“燕歌行”體例特征:是樂府古題,始于曹丕,主要寫思婦的閨怨之情。燕在河北省北部,“歌行”是一種詩體,句數(shù)及字數(shù)不定,格律比較自由,篇幅較長。我們學過哪些歌行體詩歌?琵琶行、長歌行、長恨歌等。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8

  聽、說、讀、寫是語文的綜合能力。其中“寫”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老大難問題。高考作文60分的分值在所有的高考學科中是最具分量的,眾多的同行削尖了腦袋,希望能夠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學方法,以期幫助學生在高考考場上寫出有質(zhì)量的文章。

  然而現(xiàn)實是許多太想將自己的創(chuàng)作感悟加諸學生身上,卻沒有意識寫作是一件很自由化的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表達方式,觀察、思維、想象角度也不一樣。因此,每人的風格、特色也就不盡相同,更不存在什么標準規(guī)律、標準套路可言。只要能準確自如地表達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象到的內(nèi)容或事情,就是好習作。偉大的作家巴金曾說過:“寫作的.最高技巧為無技巧!彼貏e強調(diào)自然抒寫,無拘無束,不包含任何虛偽、矯揉和造作的成分。新編《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對高中作文教學也這樣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據(jù)個人特長和興趣寫作,力求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蹦愕姆椒▽δ愫軐嵱,但把它強加在學生身上,也許就會弄巧成拙。寫作要呼喚個性,要自由表達,作文才能夠獨具一格,放射出自由的光芒,才會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我認為作文教學的最佳方法就是努力使學生成為寫作的主人,把寫作的自由和快樂還給學生。要能從作文中體會到樂

  趣與快感,前提是我要寫,而不是要我寫。在我們的教學中,學生作文更多的是遵命寫作,是一項任務,是訓練系列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為了應試有很強硬的理由,學生則有太多的無奈。他們沒有選擇余地,不能自主,寫作也不是一種內(nèi)在需要。因此交還學生作文的自主權,讓他們真正喜歡作文,自由地“以我手寫我心”,是我們改變作文教學現(xiàn)狀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自由寫作體現(xiàn)在寫作時間和作文形式的自由。限時限量的作文訓練會使每個人感到畏懼,因為每個人的寫作沖動不是恒定不變的,有些東西稍縱即逝,是在特定情景中的自然流露。要教會學生捕捉這些不期而遇的真實感受,那么隨筆、日記、讀書筆記等應是學生練習的常用形式,或洋洋灑灑,或三言兩語,興之所至,揮灑即就。的確高考作文是有規(guī)定時間的,甚至有時連文體也有限制。但我們必須意識到,這應該是“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而不是我們多做幾次定時訓練就能完成的。

  寫作教學要引導學生接觸生機盎然的大自然,深入到異彩紛呈的社會生活中,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作文思想。強調(diào)觀察、體味、思考,反對被動、機械地模仿和重復,對現(xiàn)實做出真善美、假惡丑的判斷。惟有如此,學生才能體會到一種自由和快樂,憑借自己的天性挖掘生活,感受周圍的事物。信心十足地傳達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對美好事物的頌揚。

  語文教師不用將分數(shù)常掛心中,現(xiàn)行的高考作文評價標準正愈來愈傾向于對學生心靈的解放。只要我們的學生真正擁有了寫作的自由和快樂,一切自會水到渠成。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9

  【設計思想】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濃郁文化氣質(zhì)的豐富資源!都朗晌摹肥且黄槲牟⒚募牢。明代茅坤評《祭十二郎文》為“祭文中千年絕調(diào)”。

  首先,教師要正確認識與對待選修課程。選修課程是在必修課程基礎上的拓展與提高,本課的設計著眼于鑒賞陶冶,旨在引導探索研究。

  其次,教學過程中應堅持語文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統(tǒng)一的原則,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教學內(nèi)容】

  《祭十二郎文》是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第五單元“自主賞析文”中的第三篇。單元教學目標是:一是認識古代散文在形與神的關系上“散而不亂,氣脈中貫”的特點;二是運用提要鉤玄和因聲求氣的方法,把握作品的意脈和情感,體會古代散文中的邏輯性與抒情性。本單元四篇自主賞析文分別是:《六國論》《伶官傳序》屬于議論文,《祭十二郎文》是抒情文,《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是記敘文。

  在這篇祭文中,作者韓愈通過記述一些家,嵤,表達了對英年早逝的愛侄韓老成(十二郎)深切的痛惜和懷念之情。文章篇幅較長,作者把抒情與敘事結合在一起,聯(lián)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瑣事,反復抒寫他對亡侄的無限哀痛之情。同時,也飽含著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全文以向死者訴說的口吻寫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數(shù),乃至疑后嗣之成立,極寫內(nèi)心的辛酸悲痛。寫初聞噩耗時將信將疑,不愿相信又不得不信的心理,尤其顯得哀婉動人。文章語意反復而一氣貫注,最能體現(xiàn)在特定情境下散文的優(yōu)長,具有濃厚的抒情色彩。

  精讀此文對實現(xiàn)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具有舉一反三的作用。同時閱讀此文,可以陶冶情操,教育學生更加珍惜生活中身邊的親情與友情。

  【教學重、難點分析】

  教學的重點應為深入領會其中的真摯情感。教學過程中,了解課文融抒情于敘事的特點,把握文章邊泣邊訴的語言形式,體會作者悲哀痛切的思想情感。

  教學難點是一些文言基礎知識點,以及對韓愈愧疚之情等的理解。本文篇幅較長,敘事較為紛繁,行文中多有文意的轉(zhuǎn)折,是學習的難點。要抓住貫注全文的一個“情”字,疏理文章層次、脈絡,以簡馭繁。還應加強預習,反復誦讀,斟酌文字,加深理解。

  【學情與教材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為高二學生,他們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文言文自學能力,完全可以利用工具書或通過討論理解稍有難度的文言文;同時,他們十七八年的人生體驗也為深入領會本文的情感提供了可能。

  這篇祭文有濃厚的抒情色彩,融痛悼之情于家庭瑣事的敘寫中,且文章篇幅較長,敘事較為紛繁,行文中多有文意的轉(zhuǎn)折,是學習的難點。況且學生積累的文言知識有限,以及對韓愈愧疚之情等較難理解。在當前學生對文言文并不感興趣的情況下,要在兩個課時內(nèi)完成教學任務顯得十分困難,所以處理教材要做取舍。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通過朗讀與背誦課文,從整體上感知本文的內(nèi)容要點,培養(yǎng)文言語感。

  2、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邪、也、乎、矣、其、然”等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

  3、領會本文在敘事中抒情、融情于事的寫作特點,培養(yǎng)古代散文的鑒賞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這是一篇祭文,誦讀時要注意有濃厚的情感,做到口發(fā)其聲,心念其事,聲情并茂。

  2、文言詞句的理解要結合語意,做到字句落實,不可眼高手低,憑想當然辦事。

  3、充分發(fā)揮注釋的作用,結合注釋讀課文,整體理解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知本文抒發(fā)的對亡侄的無限哀痛之情和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體會作者歷經(jīng)患難后顯示的深厚情感。

  【設計思路與步驟】

  要實現(xiàn)上述目標,必須依照《教學大綱》,加強誦讀,故設計使用“四步誦讀法”,即音讀——意讀——情讀——美讀。每一步,都首先指導學生自學(自讀),鼓勵學生提出問題,鼓勵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學生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老師再適當點撥,充分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同時,這四步各有側重點,又相互聯(lián)系,循序漸進,完全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在課下借助網(wǎng)絡等多媒體查閱有關韓愈的生平及作品,了解本文的寫作背景及文體特點。有感情地、字正腔圓地朗讀課文,并借助注釋,疏通課文,了解大意。

  導入新課

  1、截取《二泉映月》的曲調(diào)帶學生進入一種凄涼哀婉的意境。

  2、蘇軾曾說: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必不友。初中我們學習了以忠情感人的《出師表》,高中我們學習了以孝情動人的'《陳情表》。今天我們來學習表現(xiàn)兄弟友情、骨肉親情的至情文章《祭十二郎文》。

  推進新課

  檢查預習,下面知識由學生用多媒體展示。(具體內(nèi)容略)

  一、作家及作品知識

  二、寫作背景知識

  三、祭文文體特征

  整體感知

  1、配樂聽讀全文。讀后大屏幕顯示易錯讀的字音。

  2、帶感情的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文字,然后用一兩句話談談自己的感受。

  誦讀時,注意體會文中抒發(fā)的感情。本文采取韻散結合,以散為主的形式表達,運用與親人對面交談以敘家常、吐心曲的方法,誦讀時加以體會。

  合作探究

  在誦讀中積累,進行知識歸納:

  1、重點實詞

  銜哀致誠輟汝而就汝不果不克蒙其澤吊慰何尤

  2、詞類活用

  成家以致汝業(yè)其家長吾女及汝女

  3重要虛詞其乎矣

  4通假字時羞之奠零丁早世斂先人之兆

  5特殊句式

  作業(yè)布置

  1、課后練習一、二。

  2、熟讀第五、十一段。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在充分了解文意的基礎上,熟讀課文。

  導入新課

  《祭十二郎文》是一篇催人淚下的ㄊ闈檣⑽!凹牢闹星杲^調(diào)”(明代茅坤語),《古文觀止》評論說:“情之至者,自然流為至文。讀此等文,須想其一面哭,一面寫,字字是血,字字是淚。未嘗有意為文,而文無不工!碧K軾說:“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學習課文時要注意體會作者在本文飽含作者對十二郎的滿腔深摯感情。

  合作探究

  一、誦讀、感悟

  引導學生飽含感情地分段朗讀。在讀的過程中,逐段理清文章的思路。

  第一部分:(1—3段)

  叔侄情深

  第二部分:(4—9段)

  十二郎意外之死

  第三部分:(10—12段)

  吊慰之情

  二、誦讀、賞析

  1、賞析情思:

  提問:本文自始至終哪一句話最能體現(xiàn)作者的感情?并作簡要分析。

  點撥:“言有窮而情不可終”,表明是因情而寫,所寫皆情。

  A、流露出一種遺憾酸楚之情

  B、透露出一種深沉的痛惜、自責之情

  C、流露出一種悲涼凄楚之情

  2、深析“情”中”“悲”情

  提問:本文主要表達對十二郎之死所產(chǎn)生的悲痛之情,這種痛主要表現(xiàn)于哪些方面?

  點撥:一是強調(diào)骨肉親情關系。二是突出老成之死實出意外。三是表達作者自身的宦海沉浮之苦和人生無常之感,并以此深化親情。

  3、抒情手法學生感知并總結)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寓情于事,通過生活瑣事表達自己的感情。

  (3)語言上借助虛詞的使用來表達情感。

  提問:體會語氣詞連詞的表達效果(參照課后練習點撥:三個“邪”字、五個“也”字,表示不愿相信十二郎的死是真的。三個“乎”字,表示雖不愿相信而事實俱在的矛盾心情。五個“矣”字,表示不得不信這一噩耗的無奈之情。此段借助虛詞表達了初聞噩耗時將信將疑,不愿相信又不得不信的心理過程,尤其顯得哀婉動人。2)

  課堂小結

  作者把抒情與敘事結合在一起,聯(lián)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瑣事,反復抒寫他對亡侄的無限哀痛之情。同時,也飽含著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具有濃厚的抒情色彩。因而在藝術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成為“祭文中千年絕調(diào)”(明代茅坤語)。

  拓展延伸

  1、提問:比較本文與一般祭文有什么不同?體會本文自由體寫法與邊訴邊泣的表達形式。

  2、相關鏈接:諸葛亮吊周瑜

  活動與探究

  活動目的: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及情感儲備,設計一場“親子”活動,體悟親情,學會尊重父母,平等對話。

  活動內(nèi)容:利用雙休日和父母坐在一起開展一次對話。話題可以圍繞個人的理想、學習、成長及家庭生活、父母工作等。并做好談話的記錄。

  活動步驟:1、首先布置學生利用雙休日回家和父母進行交流,整理歸納談話的記錄。

  2、學生根據(jù)記錄下的談話,整理成文。

  3、小組交流,選取代表作典型發(fā)言。

  4、教師對學生探究式學習的過程及結果作評價。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10

  一、導入:(3分鐘)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必修三第一單元的三篇小說。小說是通過設置環(huán)境、安排情節(jié)、塑造人物來表現(xiàn)主題的一種文學樣式。根據(jù)以往關于小說的學習,我們知道,小說的環(huán)境分為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小說的情節(jié)一般包括故事的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有的還在前后安排了序幕和尾聲;小說的人物分為三類,即主題人物、陪襯人物和線索人物。在環(huán)境、情節(jié)、人物的三要素中,人物是核心,而環(huán)境和情節(jié)都是根據(jù)人物塑造這個核心來設置安排的。

  那么小說是如何來塑造人物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試圖通過學習這個單元的《林黛玉進賈府》、《祝!贰ⅰ独先伺c!啡≌f來品賞小說人物,學習并掌握人物描寫的有關手法。

  二、品賞林黛玉的形象:(25分鐘)

  下面,我們先來共同研究《林黛玉進賈府》中林黛玉這一人物。

  林黛玉是《林黛玉進賈府》中的關鍵人物,那么,對于這個關鍵人物作者是如何來刻畫描寫的呢?

  1、直接的心理描寫

  請同學們齊讀第一自然段。

  黛玉從此便要開始她在賈府的新生活了,這時的黛玉的心里都想了些什么呢?是歡呼雀躍,是充滿期待,還是其它的什么心理?請同學們用小說中的原話來回答。

  ——“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恥笑了他去!保ǘ嗝襟w打出)

  黛玉這是到了自己的外祖母家啊,怎么會這么謹小慎微呢?

  本文開篇的這段對林黛玉心理的直接描寫,十分清晰地呈現(xiàn)出了林黛玉初進賈府時的內(nèi)心世界,讓讀者一下子就明了了黛玉敏感、謹慎、自尊的性格特征。由此可見,好的心理描寫能夠很好地體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它也是人物塑造的重要手段之一。

  2、間接的心理描寫

  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除了通過直陳的方式表現(xiàn)之外,還可以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來間接地表現(xiàn)。這種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來表現(xiàn)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手法,我們稱之為“間接的心理描寫”。(媒體打出“人物的心理描寫手法:直陳、間接(語言、行動)”)

  那么,林黛玉進賈府后的哪些語言、動作和行為具體表現(xiàn)了她初進賈府時的內(nèi)心世界?

  請各小組派代表說說本組找到的相關描寫。(點一二小組即可)

  3、外貌特征

  那么,這樣一個“細致縝密、聰慧機敏、自尊特立”的林黛玉具有怎樣的外貌特征和氣質(zhì)風度呢?請同學們把小說中描寫林黛玉外貌的句子或段落找出來。

  請同學們齊讀這些描寫林黛玉外貌的句子和段落。

  從這些外貌描寫我們能看出林黛玉這個人物到底具有怎樣的外貌特征和氣質(zhì)風度呢?

  ——貌若天仙、行止高雅、體弱多。幻寄亢、聰慧機敏、多愁善感。(多媒體打出)

  同學們,這些有關林黛玉外貌的描寫,是作者直接呈現(xiàn)給我們的嗎?

  ——顯然不是,這些描寫都是通過他人的觀察和評說來完成的。這種通過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觀察和評說來描寫人物的手法屬于“人物側面描寫的手法”。這里,順便說明一下,對人物進行側面描寫,除了借助他人的觀察和評說之外,還可以借助人物來襯托、借助環(huán)境來烘托。(媒體打出“人物側面描寫的手法:他人的觀察與評說、人物襯托、環(huán)境烘托”)

  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觀察和評說來描寫林黛玉的外貌有什么好處呢?

  三、品賞祥林嫂的形象:(25分鐘)

  下面,我們再來共同研究《祝福》中祥林嫂這一人物。

  1、外貌特征

  《林黛玉進賈府》主要是通過側面描寫的手法來表現(xiàn)林黛玉的外貌特征和氣質(zhì)風度,那么,《祝!返淖髡呤窃鯓觼砻枥L祥林嫂的外貌特征的?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把小說中集中描寫祥林嫂肖像的三處地方找出來。(學生齊讀)

  請問,祥林嫂的外貌特征也是主要借助他人的觀察和評說表現(xiàn)出來的嗎?

  2、心理變化

  從這三處描寫中,我們看到祥林嫂的外貌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請小組討論:祥林嫂外貌的變化折射出她怎樣的心理變化?

  再討論:為什么祥林嫂的心理會發(fā)生這樣的變化?

  為什么不被允許參加祭祀就讓她的精神徹底崩潰了?

  3、小結:由此看來,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寫只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種手段,其目的在于逐漸地、一步一步地呈現(xiàn)祥林嫂的內(nèi)心世界及其在封建禮教重壓之下一步步走向末路的心路歷程。祥林嫂的心理變化是通過她的外貌變化間接表現(xiàn)出來的`。這些外貌描寫和心理描寫讓這個悲劇人物的形象更加具體、豐滿、更具有感染力、沖擊力和震撼力。(多媒體打出)

  四、總結(2分鐘)

  通過我們對林黛玉和祥林嫂兩個人物的外貌描寫和心理的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無論是對人物的正面的外貌描寫還是和側面的外貌描寫,無論是直接的心理描寫還是間接的心理描寫,都是小說描寫人物、塑造人物極為有效的藝術手法。這也是我們學習本單元的三篇小說所要達成的目標。(多媒體打出)

  五、賞析老人的形象(25分鐘)

  1、請同學們根據(jù)我們剛剛所學到的賞析人物的方法,自讀《老人與!,分組合作探究,完成導學案中所有的學習任務。15分鐘后各小組派代表匯報“導學案·合作探究”第1題和第2題的結果。(15-20分鐘)(多媒體打出)

  2、(學生匯報后多媒體打出參考答案)

  第1題:老人在與鯊魚搏斗的每一個回合中都有內(nèi)心獨白,這些內(nèi)心獨白有些是有聲的,有些是無聲的,請同學們把它們找出來,自己讀一讀,小組討論:這些內(nèi)心獨白反映了老人怎樣的心理?你認為他的哪一句內(nèi)心獨白最能代表他的這種心理?

  ——老人在絕望和希望中掙扎,但每一次都是希望戰(zhàn)勝了絕望,他要和鯊魚斗到底、斗到死。

  ——“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把它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第2題:在老人身上,你看到了怎樣的精神?老人在你心里是怎樣的形象?

  ——永不屈服、永不服輸?shù)木瘛?/p>

  ——一個面臨厄運甚至絕境,卻自強自信、敢于挑戰(zhàn)的、永不屈服 永不放棄……的硬漢子

  3、延展:你能根據(jù)你心里的老人形象描繪出老人的外貌特征嗎?(5分鐘)(多媒體打出)

  4、小結:通過合作探究,我們發(fā)現(xiàn)《老人與!愤@篇小說主要是通過對老人與鯊魚進行搏斗的過程中的心理進行大量的描寫,來突出老人永不屈服、永不放棄的硬漢形象的。(多媒體打出)

  六、單元教學總結(7分鐘)

  其實,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手法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正面描寫,也可以是側面描寫。那正面描寫的手法有心理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外貌描寫;側面描寫的手法有通過他人的觀察與評說來描寫的、有通過人物來襯托的、也有通過環(huán)境來烘托的。

  我們這一單元所學習的三篇小說在外貌描寫和心理描寫上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希望同學們將我們在這一單元的三篇小說中所學到的有關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運用到以后的記敘類文章的寫作中去。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整體感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主旨。

  3.結合語境,揣摩詞語、句子的含義及其表達效果,進而學習運用比喻、通感、擬人和疊字表情達意的技巧

  【教學重點】

  1.在特定語境中揣摩詞句的含義。

  2.體味作品寫景語言精練、優(yōu)美的特點及其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1.課文情景交融,“景語”“情語”渾然一體。

  2.借助關鍵語句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了解朱自清散文的意境美。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中國古詩中“月”的意象及其含義。

  1、李白《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在這里,“月”成了詩人排遣內(nèi)心深處的孤獨寂寞的一種載體。

  2、蘇軾《水調(diào)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在這里,“月”成了詞人表達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種載體。

  那么,在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里,“月”又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呢?咱們今天就來學習一下散文《荷塘月色》。

  二、了解作者(知人)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佩炫,號秋實,取春華秋實之意。為勉勵自己在困境中不喪志,保持清白,便取《楚辭》中“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字佩弦。生于江蘇東?h,祖籍浙江紹興,自祖父以來定居揚州,所以自稱揚州人。1920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的哲學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學任教,參加了文學研究會。1925年任清華大學教授。是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

  作品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倫敦雜記》,雜文集《論雅俗共賞》、《標準與尺度》以及一些文藝論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朱自清,是詩人、散文家、學者,又是民主戰(zhàn)士,是毛澤東稱頌的“表現(xiàn)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的著名作家、學者、民主戰(zhàn)士。毛澤東曾熱烈贊揚其“寧死不領美國救濟糧”的高尚氣節(jié)。

  三、了解背景(論世)

  1927年7月,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和“七一五兩次反革命政變之后,白色恐怖籠罩了中國大地。舊時代正在崩潰,新時局尚未到來。知識分子不滿黑暗現(xiàn)實,向往自由生活,但頹喪和騷動使得他們惶惶然,處于苦悶彷徨之中,看不清前進的方向。這種內(nèi)心的痛苦與矛盾就外化為荷塘月色的圖景,素雅朦朧的景致和作者內(nèi)心的淡淡的哀愁與淡淡的喜悅是一致的。作者在此想躲開惱人的現(xiàn)世,求得短暫的安寧。所以清清冷冷的荷塘也成為超脫世塵的絕妙世界。在創(chuàng)作本文之前,作者曾積極投身于五四新文化運動,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一員干將。五四新文化運動熱鬧了一陣子之后,于1925年前后進入了低潮期。對此朱自清必然有所失落、有所彷徨。這一點也曲折地在《荷塘月色》中反映了出來。

  四、請學生聽朗誦帶,注意字詞并注意體會其中的語言、思考如何劃分層次。

  1、字詞<略>

  2、全文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月夜漫步荷塘的緣由。(點明題旨)(情)

  第二部分(2-6):荷塘月色的恬靜迷人。(主體)(景)

  第三部分(7-8):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動鄉(xiāng)思。(偏重抒情)(情)

  附:感情線索:淡淡的喜悅淡淡的哀愁。

  游蹤線索:(略)

  五、理出心情(披情)

  1.快速閱讀課文,找出表現(xiàn)作者心情發(fā)展變化的語句。

  2.請三至五位同學說說自己找到的能表現(xiàn)作者心情發(fā)展變化的語句。

  3.教師歸納總結

  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郁悶)──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開朗)──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重新陷入郁悶)──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又引出新的郁悶)

  五、領會意境(入境)

  1、作者是如何表現(xiàn)失眠的郁悶心情的?

  明確:一是借助對“月亮”的描寫表現(xiàn)夜已深。二是借助對“孩子們”和“妻”的描寫反襯出“我”的失眠。

  2、作者是如何表現(xiàn)觀月的開朗心情的.?

  明確:一是借助對平時沒有月光時路上的景象的描寫反襯今晚月光下景色的宜人,從而烘托出自己開朗的心情。二是借助對自己在蒼茫的月光下的獨特感受的描寫來表現(xiàn)獨處的妙處,側面烘托出自己開朗的心情。三是借助對荷塘、月光及荷塘四周的景物的描寫來表現(xiàn)她們搭配得恰倒好處,進而烘托出自己開朗的心情。

  3、作者是如何表現(xiàn)冷清的郁悶心情的?

  明確:借助對“蟬聲”和“蛙聲”的熱鬧的描寫反襯出自己的“冷清”。

  4、作者是如何表現(xiàn)思鄉(xiāng)的郁悶心情的?

  明確:借助對《采蓮賦》和《西洲曲》的有關內(nèi)容的回憶來表現(xiàn)江南生活的意興盎然,從而引出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

  5、小結:所謂“意境”,指的是外界的人事景物(客觀)與人的思想感情(主觀)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種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境界。這種天人合一、情景交融越是天衣無縫、水乳交融,散文就越具有美感!逗商猎律纷龅搅诉@一點,所以它具有一種意境美。

  六、布置作業(yè)

  找出文中描寫荷塘月色的段落,在熟讀的基礎上領會其場面描寫的美感。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了解朱自清散文的場面美。

  【教學過程】

  請三至五位同學朗讀自己找到的描寫荷塘月色的段落。

  二、初步理解

  1、作者寫了月下荷塘的哪些景物?是怎樣描寫的?

  2.集體誦讀這一段文字。

  3.作者是怎樣描寫荷塘上的月色的?

  荷葉:動態(tài)美(疊詞比喻)

  荷花:嬌美姿態(tài)、羞色神情(擬人排比博喻)

  荷香:時斷時續(xù)、若有若無、清淡飄渺、沁人心脾(通感)

  荷波:幽雅和寧靜(動靜結合擬人)

  荷韻:言有盡而意無窮(把所見與想象結合)

  4.集體誦讀這一段文字。

  5.作者寫了荷塘四周的哪些景物?是怎樣描寫的?

  三、深入理解

  1.作者是借助什么手法把荷塘月色描寫得這么成功的?請從課文中摘錄有關語句,填出下面表格中的有關內(nèi)容。

  手法描寫的對象文中的例句

  比

  喻出水很高的葉子像()

  開放的和尚未開放的荷花正如()

  又如()

  又如()

  顫動的葉和花像()

  密密挨著的葉子宛然()

  月光下的葉子和花仿佛()

  又像()

  灌木的黑影如()

  楊柳的倩影又像是()

  陰陰的樹色像()

  樹縫中漏下的路燈光是()

  通

  感微風中的荷香仿佛()

  塘中的月色如()

  擬

  人打著朵兒的荷花

  田田的荷葉

  葉子底下的流水

  荷塘邊的楊柳樹

  樹縫中漏下的路燈光

  2.小結:要寫出場面的美,運用比喻、擬人和通感的手法是十分必要的。

  3.集體誦讀這三段文字。

  四、布置作業(yè)

  從你所接觸的文學作品中,找到并摘錄運用通感的表現(xiàn)手法的句子三至五個。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了解朱自清散文的語言美。

  【教學過程】

  一、作業(yè)檢查

  1.請幾位同學說一說運用通感的表現(xiàn)手法的句子。

  2.教師點撥:通感是一種特殊的比喻,其與比喻的區(qū)別在于通感的比喻感覺互通的。如“荷香”(嗅覺)仿佛“歌聲”(聽覺),“月色”(視覺)如“名曲”(聽覺)。

  二、咀嚼語言

  理解語言之美需要咀嚼。所謂“咀嚼”,就是反復地比較:同樣一個意思,可以用哪些詞句來表達,作者為什么取此而舍彼,用彼詞句有什么不妥,用此詞句有什么妙處,等等。下面我們結合具體的例子來“咀嚼”一下。

  1.“這是一條幽僻的路”一句中“幽僻”如果換成“幽靜”好不好?為什么?(不好。“幽僻”既有“幽靜”的意思,又有“偏僻”的意思,而“幽靜”只能表達一個意思!坝撵o”只有在心情悠閑自在時才能體會得到,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而此刻作者的心情并不悠閑自在!坝钠А庇绕涫恰捌А鼻〉购锰幍匾r托出了作者孤獨郁悶的心情)

  2.“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一句中的“踱”與“慢步”的意思相近,作者為什么不用“慢步”而用“踱”?(“慢步”只能表現(xiàn)動作的速度,“踱”既能表現(xiàn)動作的速度,也能表現(xiàn)做動作時的心情!磅狻迸c作者心情轉(zhuǎn)為開朗相適應!磅狻庇峙c下文“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相照應)

  3.“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一句中的“且”與“就”意思相近,作者為什么不用“就”而用“且”?(“且”除了“就”的意思之外,還有“暫且”的意思,表達的意思比“就”要豐富!扒摇闭f明荷香月色帶給“我”的歡愉只是片刻之間的,這與下文作者的心情重新進入郁悶相照應)

  4.“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一句中的“瀉”表達的其實就是“照”的意思,作者為什么不用“照”而用“瀉”呢?(因為作者已經(jīng)把“月光”比作“流水”了,“流水”是只能“瀉”而不能“照”的)

  5.“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一句中的“浮”表達的其實就是“升”的意思,作者為什么不用“升”而用“浮”呢?(“浮”和“升”都能表現(xiàn)“青霧”的動作,但在高度上有區(qū)別:“升”讓人感覺“霧”很高;“浮”讓人感覺“霧”很低,低得與荷葉的表面相平)

  6.“(灌木的黑影與楊柳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一句中的“畫”表達的其實就是“留”的意思,作者為什么不用“留”而用“畫”呢?(由同學們討論后得出結論)

  三、品味語言

  理解語言之美還需要品味。所謂“品味”,就是深入地思考:作者選用某一個詞能起到怎樣的表達作用。下面我們結合具體的例子來“品味”一下。

  1、“悄悄地披了大衫”一句中的“悄悄地”有什么表達作用?(說明動作很小心,作者不愿驚動家人)

  2、“輕輕地推門進去”一句中的“輕輕地”有什么表達作用?(說明動作很輕,作者不愿驚動家人)

  3、“路上陰森森的”一句中的“森森”有什么表達作用?(用光亮的“暗”襯托出“我”郁悶的心情)

  4、“雖然月光還是淡淡的”一句中的“淡淡”有什么表達作用?(用月光的“淡淡”來襯托喜悅的“淡淡”)

  5、“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一句中的“田田”有什么表達作用?(突出葉子長得茂密)

  6、“(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一句中“粒!钡闹貜陀惺裁醋饔?(由同學們討論后得出結論)

  7、“荷塘的四周,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一句中“遠近”“高低”的重復有什么表達作用?(由同學們討論后得出結論)

  四、第四段景物描寫,為什么葉子寫得多?

  教師要求學生閱讀第四段,看作者依次寫了什么?又是怎么寫的?

  明確:先寫茂密的荷葉,次寫多姿多態(tài)的荷花以及陣陣傳來的荷香,最后寫葉子和花的一絲顫動和脈脈的流水。本段是按照駐足觀察的順序,視線由近及遠、由上而下來寫的。本段可分兩層,第一層寫靜物,葉子像“舞女的裙”,靜中寫動,寫出了動態(tài)美。花“裊娜”羞澀”,像人一樣嬌美,寫出了靜態(tài)美;像“明珠”“星星”,則寫出了荷花在想象中的光華。花香像“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激活了讀者的美好想象。第二層寫動態(tài)。有視覺形象,“葉子”有一絲的顫動”,化為“一道凝碧的波痕”。有聽覺形象,風吹花葉的顫動聲音。動靜結合,給讀者以不同的感覺。

  之所以葉子寫得多,是當時當?shù)鼐拔锏膶嶋H情況。作者創(chuàng)造出了清幽恬靜的氛圍。

  由此可以看出本文景物描寫的特征,本文的特點是將描寫荷塘和描寫月色巧妙地結合起來。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突出了優(yōu)雅、朦朧、幽靜的物境之美。第四段沒有直接寫月,但處處有月,荷葉、荷花都處在月光的照耀下,月光之下,荷花也是銀白色的,這是它和“明珠”星星”的相似點。寫荷花的香味,縷縷清香,微風傳送,像遠處飄來的歌聲一樣動人心懷,這幽雅淡遠的感受也只能在月夜獨處時才會有,如在嘈雜的白天,絕不會有這樣的感受。

  五、閱讀第五段,思考本文是如何描寫月色的。

  明確:作者把荷葉和荷花放在月光下面,一個“瀉”字,給人一種奶白色而又鮮艷欲滴的實感;一個“浮”字又表現(xiàn)出月光下荷葉、荷花那種縹緲輕柔的姿容。文章似乎仍在寫荷葉、荷花,其實不然,作者是通過寫葉、花的安謐、恬靜,襯托出月色的朦朧柔和。又如文章寫“黑影”和“倩影”,還是寫月色,因為影是月光照射在物體上產(chǎn)生的。樹影明暗掩映,錯落有致,反襯月光輕盈蕩漾。月色本是難以描摹的,所以作者透過不同的景物,從不同的角度去寫月色,使難狀之景如在眼前。

  六、理清作者的情感變化,并分析變化的原因。

  心里頗不寧靜表現(xiàn)了什么?

  明確:《荷塘月色》表現(xiàn)了作者為國家民族命運而焦躁不安的矛盾心情,既表現(xiàn)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格;也表現(xiàn)了他不愿意投身革命,反映了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的弱點。這是他當時的真實心態(tài)的反映。

  《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敗,白色恐怖籠罩中國大地。這時,蔣介石叛變革命,中國處于一片黑暗之中。在此之前,朱自清作為“大時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吶喊和斗爭,但是在四一二政變之后,卻從斗爭的“十字街頭”,鉆進古典文學的“象牙之塔”。但是作者既做不到投筆從戎,拿起槍來革命,但又始終平息不了對黑暗現(xiàn)實產(chǎn)生的不滿與憎惡,作者對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內(nèi)心是抑郁的,是始終無法平靜的。這篇散文通過對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寫,流露出作者想尋找安寧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脫現(xiàn)實但又無法超脫的復雜心情,這正是那個黑暗的時代在作者心靈上的折射。

  為什么作者要反復寫“愛熱鬧也愛冷靜的雙重性格?

  明確:因為這是作者性格的真實寫照,也是因為當時作者這種矛盾心態(tài)非常強烈。

  作者說自己心里頗不寧靜,為什么寫出如此寧靜的文章?

  明確:作者主觀上想通過游覽荷塘平息一下自己不寧靜的心態(tài),客觀上確實在觀賞月色下荷塘、荷塘上月色的時侯,作者完全陶醉于自然美景之中,但是很快又回歸不寧靜,又重新憂郁起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就是他不寧靜的表現(xiàn)。

  第六段寫“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作者為什么會如此傷感?

  明確:作者想尋找美景,使自己寧靜,平息自己矛盾的心態(tài)而不得,當然傷感。

  第七段采蓮與文章主體有什么關系?為什么會想起采蓮的事情?

  明確:以采蓮的熱鬧襯托自己的孤寂,且荷蓮同物,作者又是揚州人,對江南習俗很了解。

  第八段課文最后一句話“輕輕地推門進去,什么聲息也沒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是否多余?

  明確:一方面有照應文章開頭的作用,但主要目的還是以靜寫動,以靜來反襯自己,心里的極不寧靜。心里的不寧靜,是社會現(xiàn)實的劇烈動蕩在作者心中引起的波瀾。全篇充滿著動與靜的對立統(tǒng)一:社會的動蕩與荷塘一隅的寂靜,內(nèi)心的動蕩與內(nèi)心的寧靜形成對立統(tǒng)一,文章開頭心里不寧靜,在月夜荷塘幽美的景色的感染下趨于心靜,走出荷塘又回到不寧靜的現(xiàn)實中來,也形成對立、轉(zhuǎn)化。

  七、布置作業(yè)

  寫一篇散文。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能流暢說出《史記》的相關文學常識。能在具體語境中識記詞類活用、一詞多義、通假字、古今異義字、特殊句式等。

  過程與方法:借助課文的分析,識記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爭中,展示人物個性特征的寫作方法并簡單應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理解作者對項羽悲劇性格的揭示,體會人物性格在政治軍事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正確客觀評價有關人物。

  教學重點:

  積累文言常用詞,拓展一些實詞、虛詞和兼語省略句法的知識。正確分析認識項羽、劉邦兩個集團各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教學難點:

  正確評價項羽和劉邦等人物。

  學情分析

  通過《史記》名篇的學習,學生對史記敘事筆法以及人物塑造方式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積淀,但此文篇幅較長,部分學生在字詞的理解上會存有一定的難度,同時,理解文章借助曲折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激烈的矛盾沖突來展示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也是學生面臨的困難。因此,本次教學重點在于借助圈劃、朗讀等手段,鞏固、強化文言實詞、虛詞的積累,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用多種方式品味情節(jié)和人物,能客觀地進行分析和鑒賞。

  課標要求

  讀懂,理解淺易的文言詩文。能把握作品的主要內(nèi)容和作者的基本思想,有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能鑒賞優(yōu)秀的文言詩文作品,對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表現(xiàn)手法,語言風格作簡要的評析。

  考點分析

  重點文言實詞虛詞的用法,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的辨析。《史記》基本常識的識記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

  2、搜集整理《史記》相關文學常識。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保魳菲,播放項羽的《垓下歌》,在音樂中體會其慷慨悲涼的意味。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2.課件展示《大風歌》,齊誦并簡析,談談自己的閱讀感受:

  大風歌劉邦

  大風起兮云飛揚,

  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提示:

  這首歌是劉邦打敗項羽,統(tǒng)一天下后在平定鯨布叛亂回京(長安)途中,轉(zhuǎn)道故鄉(xiāng)沛縣時所作。主要流露出他得天下、歸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對今后國防的憂心。

 。ǖ谝痪渲赴▌钤趦(nèi)的群雄在各地紛紛起義,而最終只有他劉邦威望遠揚天下。)

  引導學生思考:

  同為交戰(zhàn)雙方,為何勝敗迥異呢?借此引入《鴻門宴》的學習。

  二、分享搜集成果。

 。z測為主、明確知識點。)

  環(huán)節(jié)一:

  司馬遷和《史記》;

  環(huán)節(jié)二:

  歷史背景。

 。ㄕn件明確。)

  三、分享預習,梳理文本:

  1.字形、字音、字義:

  破音異讀:沛公欲王關中(wàng)

  道芷欲間行(jiàn)

  通假異讀:距關,毋內(nèi)諸侯(同“拒”“納”)

  要項伯(通“邀”)

  令將軍與臣有郤(通“隙”)

  愿項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通“早”)

  強調(diào)字音:

  饗(xiǎng)說(shuì)美姬(jī)鯫(zōu)生卮(zhī)酒有郤(xì)玉玦(jué)瞋(chēn)目目眥(zì)跽(jì)曰參乘(shèng)彘(zhì)肩不勝(shēng)刀俎(zǔ)

  2、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并做好各類文言現(xiàn)象的標志。

 、偻僮帧

  距─拒:距關,毋內(nèi)諸侯,秦地可盡王也。

  內(nèi)─納:距關,毋內(nèi)諸侯,秦地可盡王也。

  要─邀:張良出,要項伯。

  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

  坐─座:置之坐上。

  不——否

 、诔烧Z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無犯)

  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勞苦而功高如此(勞苦功高)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③古今異義

  山東古:指崤山以東地區(qū)。今:指太行山東邊的一個省。

  非常古:意外的變故。今:程度副詞,很不一般。

  河北古:黃河以北地區(qū)。今:黃河北部的一個省。

  河南古:黃河以南地區(qū)。今:黃河南部的一個省。

  壽古:敬酒。今:長壽。

  細說古:小人的讒言。今:詳細地講述。

  婚姻古:兒女親家今:結婚的事或者說因結婚而主生的夫妻親眷關系。

  3、學生簡單概述課文內(nèi)容,然后梳理

 。1)本文記敘的中心事件是什么?事件圍繞什么問題展開?結果如何?學生概括故事情節(jié):

  本文中心:鴻門宴

  本文線索:殺不殺劉邦

  本文順序:時間順序

  本文結構: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和尾聲

  宴前(幕后活動):無傷告密亞父定計夜訪張良劉邦定策項伯說情

  宴中(明爭暗斗):沛公謝罪范增示意項莊舞劍樊噲闖帳義責項羽

  宴后(脫身除患):沛公逃席張良留謝項王受璧范增憤罵誅殺無傷

 。2)文中涉及哪些人物?故事如何展開?(請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脈絡劃分段落層次)

  對比照應

  人物結構:兩峰并峙,雙水分流。

  項羽集團:項羽范增項伯項莊

  劉邦集團:劉邦張良曹無傷樊噲

 。3)學生復述故事情節(jié)

  互動設計:大家說,這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宴會么?

  點撥:這絕對不是一次愉快的宴會,項羽和劉邦在宴會上劍拔弩張,勾心斗角,進行了一次驚心動魄的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戰(zhàn)爭以劉邦勝出為結局。后來“鴻門宴”也成為了一個特定的詞語,用來比喻那些“不懷好意,設計陷害別人的宴會”。

  四、總結

  全文以“鴻門宴”為中心,以“殺不殺劉邦”為線縈,按時間順序來展開故事情節(jié),以項羽欲擊劉邦始,到劉邦被放終,以曹無傷密告始,到曹無傷被誅殺終;以范增勸說項羽始,到范增怒罵項羽終。矛盾復雜,波瀾起伏,雖是《項羽本紀》中的節(jié)選部分,而結構卻十分嚴謹,前后呼應緊密,也可說是一個動人的完整故事。

  因境生情,提高興趣。

  引導學生關注課前預習。

  展示課前預習結果,以鼓勵激發(fā)興趣。

  積累文化、文學知識,同時為閱讀文本作必要的準備。

  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生成目標。

  問題的設計著重于讓學生關注文章的重點,加深對寫作方法和人物形象的分析。

  立足文本,形成自己的閱讀感受,使學生獲得具體感悟。

  在互動和分享中培養(yǎng)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概括和表達能力。

  部分學生分析闡述不全面,適當引導。

  基本文言常識通過學生交流補充,教師通過課件展示明確并歸納總結。

  通過朗讀,揣摩語氣,在動態(tài)的事件發(fā)展中分析人物形象。

  本課小結

  《鴻門宴》是《項羽本紀》中最為精彩的一段,它借鴻門宴上雙方人物的一次匯集,生動地寫出了項羽、劉邦雙方明爭暗斗的斗爭場面,刻畫了項、劉兩人不同的性特點及在斗爭中所起的作用,同時也成功刻畫了張良、樊噲等一系列的人物形象,我們在閱讀之余,需要更多關注作者借助人物描寫凸顯人物特性上的成功之處。

  課后作業(yè)見作業(yè)包1+2(必修+選修)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13

  認識高中語文(開學第一課)

  目標:

  1、 了解——高中語文學習與初中語文學習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2、 了解——學科的特點和高考的要求

  3、 了解——語文學習的習慣和老師的學習要求

  4、 明確——語文學習的意義和應有的態(tài)度

  講授要點:

  一、開場白和自我介紹

  二、理解“語文”

  1、語文——語言、文字

 。1)聽(會聽課,聽懂別人的話,別人說話自己能夠?qū)P穆牐?/p>

  (2)說(大膽說話,大聲說話,說得條理明白)

 。3)讀(表情朗讀,理解閱讀)

 。4)寫(會寫各種文體的文章,達到表達的目的)

  2、初中語文和高中語文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高中語文學習需要初中語文學習的基礎;高中語文學習比初中語文學習要求更高:

  (1)初中固定一塊教材,高中不固定教材,高中教材分為固定部分叫“必修”,不固定部分叫“選修”,還有校本教材叫“自修”,共三塊構成;

 。2)初中學習只要閱讀理解,會寫600字作文,高中是“閱讀賞析,表達與交流,會寫不少于800字或1000字的文章”;

  (3)初中學的文體不完全系統(tǒng),高中完全系統(tǒng)——小說與戲劇,詩歌與散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

 。4)高中實行學分式學習。

  三、語文學科的特點

  1、最難學好,因為主要靠自學,老師的作用;

  2、積累要求高,記憶的東西要求多,了解的東西要求多,要記性;

  3、語言文字的領悟力難以形成,要悟性;

  4、好作文難寫,要靈性;

  5、個人成績會時高時低,進步緩慢,不能迅速達成;

  6、高考三樁之一,成績160——200分。

  四、學好語文需要好的學習習慣

  語文學習的習慣你養(yǎng)成了嗎?

  語文學科的特點是:知識信息量大,自修實踐性強。這就告訴我們:第一學好它不容易,第二依賴于學習者自身努力。語文考試在五個層級上考學生——識記,理解,分析綜合,表達運用,賞析評價。中考也好,高考也好,說到底,就是考學生的記性和悟性。而記性和悟性絕不能在短時間內(nèi)速成,需要長時期的積累和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怕記怕背,懶于動手,是學語文的'大忌。要學、會學、堅持學,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語文教學的方向,更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對學生這個主體的一個根本性的要求!耙磺薪詮牧晳T開始”沒有良好的習慣,語文教學必無效率;沒有良好的習慣,何談記性、悟性的生成和發(fā)展?沒有良好的習慣,哪來知識的積累和技能的形成?

  那么,學好語文應該要有哪些良好的習慣呢?

  (一)放聲朗讀的習慣。這個習慣現(xiàn)在小學生還做得比較好,中學生就差多了,而且隨著年級的升高,習慣越差。高二、高三的學生你就很少聽到他們自覺地放聲朗讀了。有早讀課的地方,早讀聽到的基本是外語的朗讀,而語文的朗讀只在一種情況下出現(xiàn),那就是有老師當面督促或是有課文背誦將要檢查時,這種朗讀帶有明顯的應付性。探其原因,主要是學生以為考試不考有聲朗讀,不必費勁地發(fā)出聲音。

  其實朗讀自有好處。古人說:“大抵學古文者必要放聲疾讀,又緩讀,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終身作外行也!边@里說的是文言文的學習,那么現(xiàn)代文呢?現(xiàn)代美學家朱光潛先生認為朗讀可以“從字句中抓住聲音節(jié)奏,從聲音節(jié)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他還說即使是自己寫的作文,也要拿出來讀,“才見出聲音是否響亮,節(jié)奏是否流暢”。這就是說現(xiàn)代文的學習仍離不開朗讀。朗讀與默看比,更容易讓人身心俱入,專注集中。避開學習這個功利層面,朗讀還能從美學的感受上產(chǎn)生心理的愉悅,體驗出語文學習的樂趣。

  (二)預習新課的習慣。老師教新課前,學生一定要先預習,做到:1、能流暢地讀出課文;2、圍繞課后練習,做出基本思考;3、找出難懂的地方,準備質(zhì)疑;4、可以根據(jù)課文查閱有關參考資料。有了預習,才能提高聽課效率,才能學得主動。

 。ㄈ┯浌P記的習慣。首先做好課堂筆記,老師講的要點,一時還弄不懂的問題答案都要先記下,這將有助于自己課后復習理解和總結積累。其次做好讀書的筆記,可以寫在書上(自己的書),也可以寫到筆記本上?梢允浅浀脑~語運用或美言警句,也可以是自己的賞析點評。俗話說得好“好頭腦子,不如懶筆頭子”,有時聽過、看過,卻不如“記過”。筆記可以長自己的記性。

 。ㄋ模┣谟霉ぞ邥牧晳T!冬F(xiàn)代漢語辭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作為中學生這兩本工具書應必備,條件好的還可以置辦一些其他的工具書。遇到陌生的或模糊的字詞,要勤查,不要想當然。例如高中語文課本《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中有一處:“荔枝殼表面有細小的塊狀裂片,好像龜甲,特稱龜裂片!边@里“龜”是個易讀字,“龜裂片”一詞,結合實物,雖帶模糊,好像也能懂。如果放過去,錯讀產(chǎn)生了!查一下工具書就知道,這里“龜”有兩個讀音,前讀“guī”后讀“jūn”,又認識了一個古地名“龜池”的讀音。俗話說“平時學習懶一懶,考試分數(shù)減一減”,你容易錯的,也是考試容易考的,為什么不勤用工具書呢?

 。ㄎ澹┧伎己驼f話的習慣。課堂上,有的同學懶于思考,怕回答問題,總是等老師最后“真情告白”。有的同學雖然對答案有所知,卻怕當眾說話?谡Z訓練本身就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F(xiàn)代社會離不開交際,說話既可以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又可以訓練自己的思維能力。一個經(jīng)常在公眾場合說話的人,其口頭表達能力一定優(yōu)于那些公眾場合說話少的人,這也是“用進廢退”的道理。農(nóng)村中學的學生多不愛講話,有的即使說話聲音也小,語文課常處于沉悶狀態(tài),這是一定要改變的。

 。┱n外閱讀的習慣。要學好語文,僅靠《語文》書遠遠不夠。像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就規(guī)定了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比如規(guī)定一個高中生三年的閱讀總量不少于300萬字,并開列了課外閱讀的書目。高中語文教材還配備了《語文讀本》給學生課外閱讀。幾年下來,我們發(fā)現(xiàn)不少學校、不少同學并未好好利用,基本上是處于放任式、束之高擱式。可以說,缺少課外閱讀,很難形成語文的悟性。

 。ㄆ撸┣趯懬诰毜牧晳T。多寫,手不生疏;勤練,熟能生巧。完成課內(nèi)作業(yè)后,適當做點課外練習,對于提高自己閱讀和寫作能力是大有補益的。

 。ò耍┱矸e累的習慣。這是要求學生對自己學習的知識,或是課堂筆記,又或是做錯的題進行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識庫。比如,整理文言文“為”的讀音:1、wéi①當動詞用,②表被動,③句末語氣詞;2、wèi當介詞,表示“為了”或“替”講。經(jīng)過總結整理,形成深刻的印象,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積累。

 。ň牛┛偨Y得失的習慣。一篇課文教學結束后,一個單元教學結束后,一個專項訓練結束后,一次作文評講后,一次考試后,都要總結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得失體會,這樣可以鞏固、強化自己已經(jīng)學到的知識和能力,也可以借此來改正自己的錯誤,彌補其不足。

 。ㄊ⿻鴮懬宄牧晳T。凡是寫給別人看的東西,都要養(yǎng)成書寫清楚、文面整潔的習慣。讓看的人一目了然,不能讓人家難辨認,看得煩躁。中考閱卷、高考閱卷,書寫馬虎、文面不清的,都是吃虧的。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并非目的,而是手段。這樣做的指導思想是“自主學習”的意識,同學們在習慣養(yǎng)成中走向“要學、會學、堅持學”的路子,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最后達到“不教自會”的境界。

  五、語文學習的境界

 。1)要學——態(tài)度問題

  (2)會學——方法問題

 。3)能學——持衡問題

  六、具體要求:

 。1)工具書齊全(《現(xiàn)代漢語詞典》《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不能少);

 。2)早讀天天讀,一半時間不能少;

  (3)課前先預習,不預習不聽課;

  (4)課上認真聽,身心投入勤用腦;

 。5)課堂記筆記,課后看筆記;

 。6)作業(yè)天天做,不等老師布置自覺做;

 。7)晚自修的語文課計劃安排有效率;

 。8)每周周記一小篇,每周大作一大篇;

 。9)硬作業(yè)硬完成,軟作業(yè)也要硬完成;

  (10)給人看的東西書寫要清楚。

  七、學好語文的意義

  學好語文,高考有門;

  學好語文,事業(yè)有成;

  學好語文,人上之人;

  八、總結

  語文能力聽說讀寫

  語文三性記性悟性靈性

  語文境界要學會學能學

  語文學習習慣十個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體會印度人民對甘地的深厚感情,了解消息的深層內(nèi)涵。

  2、知識與能力目標:體會消息的結構特點, 比較消息與通訊的不同,學會消息的寫法。

  3.過程與方法目標:用心感受課文中有特色的語言,評價感人肺腑的人物——甘地。綜合 運用比較閱讀,課外閱讀的方法指導學生在閱讀中找出消息的各要素,能分析消息的不同結構形式,能具體地區(qū)分通訊與消息的不同。

  二、教學重難點:

  1、掌握消息的各個組成部分(導語-主體-結尾)和結構形式(倒金字塔形式)

  2、比較消息與通訊的不同。

  三、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學習方法:感知課文,比較閱讀、合作探究

  課前預習

  1利用自習課時間要求同學們閱讀課文《甘地被刺》P51頁

  2利用自習課時間要求同學們閱讀《真實快速地報道生活》P57-60頁

  教學過程實錄

 。ㄒ唬 導入新課

  師:每個同學手中都有一份報紙,請大家找出你最先看到的新聞標題和新聞內(nèi)容,思考一下, 何為新聞以及新聞的特點。

  生:各自讀出自己手中報紙中的新聞,回答問題:“新聞就是寫出新鮮的事;新聞要真實;新聞要吸引人,特別是標題……”

  師:同學們說出了自己的感覺,很好,下面我們來準確地概括一下:

  新聞是一種事實的信息,也就是說它的本質(zhì)就是真實,我們說新聞新聞,為什么新聞姓“新”而不信 “舊”呢,記者最忌諱“昨天”這個詞,快是新聞的競爭條件,也是新聞的質(zhì)量體現(xiàn),也就是說快速是新聞的.生命,那好,根據(jù)新聞的兩個特點,我們可以給新聞下一個定義:新聞是對新近發(fā)生的事實的報道。

  板書:新聞是對新近發(fā)生的事實的報道。 特點: 真實(本質(zhì)) 快速(生命)

  當然,新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新聞,包括消息、通訊、調(diào)查報告、報告文學、特寫等文體;狹義的新聞指的就是消息。今天我們主要是學習的是消息這種文體。

  好,現(xiàn)在我們詳細了解一下關于新聞的知識,請同學們打開書P58頁從第二自然段看一直到59頁中間那一部分,邊讀邊畫重點,2分鐘時間,然后我叫同學來回答問題。好,現(xiàn)在開始。

  師:提問: 新聞消息的結構有哪幾部分?

  生: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尾

  師: 完整的消息標題包括什么?

  生:引題、正題、副題

  師:什么叫做導語?它通常包含什么?

  生: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的一句話叫做導語,它包含五個“W”和一個“H”: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板書:消息的結構: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尾

  標題:引題、正題、副題 導語: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通過精讀文本,學會用準確的語言概括人物形象。

  2、通過比較閱讀,深入理解標題的含義。

  3、嘗試探究小說的主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在上一次的展示課中,我們學習了寫故事梗概的方法。學到了一種讀書方法—————前后勾連讀書法。我還記得大家在課堂上的精彩表現(xiàn),希望在今天展示課上能再次遇見不一樣的你。

  二、閱讀成果展示

 。ㄒ唬┤宋镄蜗蠓治

  具體實施,先分小組交流,然后小組代表班級交流。交流要求:必須具體到某一章節(jié)得具體段落,盡量用準確語言來概括。

  阿米爾:

  之前:自卑、膽小、敏感、細膩、有文學天分、善妒、虛榮、軟弱、有正義感、有思想、善良,有種族歧視

  之后:有良知、勇于懺悔和贖罪、擔當

  哈桑:正直、善良、忠誠、勇敢、勤勞、細膩、有思想、逆來順受、純潔、善解人意、聰明、忍耐、真誠感恩寬容

 。ǘ蹲凤L箏的人》和《追風箏的孩子》標題比較。

  交流要求:無論是認同哪種觀點,在交流過程中必須做到,觀點明確,要結合文體具體內(nèi)容來談依據(jù)。

  認同《追風箏的孩子》。依據(jù),

  1、小說直接寫到追風箏的情節(jié)的',一個是“我”童年時風箏大賽上,哈桑為“我”追風箏,那時他11歲,還是個孩子;文章結尾寫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追風箏,索拉博6歲,也是個孩子。用《追風箏的孩子》為題概括了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

  2、如果不是風箏大賽上“我”的怯懦,就不會有后文哈桑為了追風箏而受辱的的悲劇發(fā)生。以此為題有助于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01-11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精選5篇)07-18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15篇)04-11

高中語文必修上冊《荷塘月色》教學設計07-21

高中語文《逍遙游》優(yōu)秀教學設計(精選6篇)10-21

高中語文《哈姆雷特》教案設計02-13

《杯子的設計》教學設計03-14

高中語文教學教師02-08

an教學設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