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超级碰碰碰久久久_精品成年人在线观看_精品国内女人视频免费观_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歷史教學設計

時間:2023-02-13 13:29:19 歷史 我要投稿

歷史教學設計(匯編1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歷史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教學設計(匯編15篇)

歷史教學設計1

  一、教學設想

  1.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索,提倡課程的多元化,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注重人人參與。

  2、教材中的內容起著“導”的作用,若只局限于課本中的點滴內容,那是遠遠不夠的。作為教師,應鼔勵學生去閱讀一些合適的課外書籍,如《二十四史》、《中華五千年》、《世界五千年》等,只有這樣,才更有助于學生了解和豐富歷史的知識,同時更突顯本書的導向作用。

  3、《歷史與社會》教材中設計有大量的讓學生進行即時表演的活動情景。如“理發(fā)師的兒子”、“商鞅立木取信”等。在平時的教學中,學生已有一定的表演經歷,但只局限于部分學生。

  4.以故事為點,以串詞為線,更有利于學生了解和掌握歷史的發(fā)展脈落。

  二、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

  (1)由學生自愿組合,每組約4-6人,并確定要表演的故事,分配每個人所扮演的角色。(2)根據故事情節(jié)寫好臺詞,商定角色應有的表情、動作對故事進行排練,熟悉故事的過程。(3)推選主持人,由主持人寫好并熟悉串詞。(4)各組準備相關道具。

  2.教師準備

  (1)對學生確定要表演的故事進行選擇,主要是看是否適宜學生進行表演。

  (2)指導主持人寫好串詞,注意準確簡潔和連貫性。

  (3)指導學生寫好臺詞,注意要體現故事主旨和易于表演。

  (4)參與學生的排練,指導學生如何更好地運用肢體語言來傳達人物的情感。

  (5)根據故事發(fā)生的順序做好多媒體課件。

  3、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1)選擇故事的問題。借助于課本或課外書籍中易于表演的片斷,經小組協商后確定。

  (2)所選故事與他組重合。由教師根據學生情況進行調節(jié),提供參考意見。

  (3)準備過程中同組成員不夠配合。一般由本組成員間進行溝通,或與老師交流,努力讓每一個學生都樂于參與。

  (4)臺詞記不住。鼓勵學生利用空閑時間熟記臺詞,若實在有困難,可寫在小卡片上放在手心。

  三、教學過程

  1、教學活動一

  教師:各位同學,我們已經學完了八年級《歷史與社會》的上冊,我們也在課外看了不少的歷史書籍,今天,讓我們再一次走近歷史,走進歷史。

  有請主持人──王楨、李垚同學

  2、教學活動二

  活動1

  王楨:通過學習《我們傳承的文明》,我們知道了史前時代的原始先民,知道了文明起源時代的四大文明古國,知道了農耕文明時代相繼興衰的歐亞國家,更知道了農耕時代綿延不絕的中華文明。今天,我們用我們自己的方式走近歷史,用我們自己的方式演繹歷史,與歷史人物、歷史故事親密接觸,從而更好地了解歷史,感受歷史所留給后人的深刻的意義。

  李垚:歷史是一條流淌的長河。我們今天所演繹的只是這條長河中的幾點幾滴。讓我們凝神靜氣,穿過那時間的隧道去看曾經的人和曾經的故事。

  王楨:首先,我們來到春秋時期,去領略一位聞名遐邇的名醫(yī)到底神在何處?請看《神醫(yī)扁鵲》

 。▌驗I、何少華等五位同學進行表演)

  評注:故事表演的雖然不是很生動,但五位同學都很盡力,使同學們從中感受到了扁鵲高超的醫(yī)學技術。

  活動2

  李垚:看了五位同學的精彩表演,我們領教了扁鵲高超的醫(yī)學技術。扁鵲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如望、聞、問、切四診法以及醫(yī)學名著《黃帝八十一難經》。

  王楨:穿過春秋,我們又到了戰(zhàn)火紛飛、群雄四起的戰(zhàn)國時代。為了城池,為了寶物,為了霸權,為了人才,各諸侯國之間發(fā)生了許許多多的事情。請看唐睢是如何不辱使命,保住安陵;藺相如又是如何的完璧歸趙。

 。R琳、金將柳、吳軍、郎吳曉四位同學表演唐睢不辱使命。他們準備了劍等道具。金將柳扮演秦王,馬琳扮演唐睢,吳軍扮演安陵君,旁白是郎吳曉)

  表演過程如下:

  旁白:戰(zhàn)國后期,秦國相繼吞并各諸侯國。對于安陵,秦國企圖用“易地”的政治騙局進行吞并。由此引起了兩國之間的一場外交斗爭。

  第一場景

  秦王高高在上,說“我打算用五百里的土地換取安陵,安陵君可要答應我!保ㄕZ氣傲慢)

  安陵君拱手相告:“承蒙大王給予好處,拿大塊土地來換取小小的安陵,這樣很好。雖然這樣,我從先人手里繼承了這塊土地,愿意始終守住它,不敢拿它交換!保ú槐安豢旱恼Z氣)

  旁白:聽了安陵君的話,秦王很生氣,拂袖而去。

  安陵君面露為難之色。不久,安陵君派唐睢出使秦國,面見秦王。

  第二場景

  秦王一臉傲氣坐在上方,唐睢站在下方。

  唐睢:參見秦王(行禮)

  秦王:(不屑一顧)免禮,免禮。(起身走于唐睢面前對他表示藐視之意)

  唐。海ê敛辉谝,只是淡然一笑)

  秦秦王: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來換取你小小安陵,安陵君卻不聽從我,為什么呢?再說,我秦國現已滅掉韓魏兩國,而安陵君卻憑著五十里的地方保存下來,是因為我看安陵君是長者,不想打他的主意。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來交換安陵,擴大他的領土,可安陵君卻敢違抗我,這豈不是小看我嗎?(拍案,怒氣沖沖)

  唐。海ü笆中卸Y)秦王,您別生氣,并不是像您說的那樣,安陵君從先王那里繼承土地,并且守住它,即使拿一千里土地來,也不敢交換,何況您只拿五百里呢?(面不改色)

  秦王:(勃然大怒)大膽唐睢,你別以為我想換你安陵你就可以如此放肆,你聽說過天子發(fā)怒嗎?(氣勢高傲,甩袖轉身)

  唐。海ǖ恍Γ┠敲创笸跄懵犝f過平民的發(fā)怒嗎?

  秦王:平民發(fā)怒,哼,真是好笑,不過是摘掉帽子,光著腳走,拿腦袋撞地罷了(甩袖)。

  唐。海ㄒ荒樥,不卑不亢),這是庸人發(fā)怒的樣子,志士可不是這樣。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慧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沖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老鷹在殿堂上搏擊。這三個人都是平民中的有志之士,他們胸懷憤怒,還沒有發(fā)作的時候,天上就降下了征兆,F在加上我,就有四個人了。如果志士真的發(fā)了怒,將會有兩具尸體倒下,血流五步,天下的人都將穿上白孝服──今天的情況就是這樣。(迅速拔出寶劍,將劍擱在秦王脖子上)。

  秦王:(臉色大變,挺身跪起)先生請坐!哪至于這樣!我懂了,韓魏滅亡而安陵卻憑著五十里的地方保存下來,只是因為有您唐睢先生在!

  評注:金將柳和馬琳兩位同學經過了充分準備,臺詞說得比較流暢,肢體語言比較豐富。所表達的情感也比較到位,從他們的表演中能讓人感受到秦王的自大、威嚴和唐睢的凜然和機智。

  (唐淑倩、汪麗君、邵明華等同學表演完璧歸趙)

  評注:汪麗君扮演趙王。此角色雖然言語不多,但汪麗君同學很努力,她說話的.口氣、走的步子,反背的雙手,似乎都流露出一個王者的氣質。她的表演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邵明華扮演的藺相如也比較好地體現了藺相如的聰明機智和無畏的精神。

  活動3

  李垚:二百多年動蕩不安的戰(zhàn)國結束了,曾經的英雄、霸主都已成煙云。經歷了“掃六合,揮劍擊浮云”的秦始皇建立的秦朝的短期統(tǒng)一后,我們駐足在公元前206年,項羽、劉邦為爭奪關中之地發(fā)生了尖銳的矛盾,項羽決心要殺掉劉邦,自己一統(tǒng)天下,于是,設下了鴻門宴。

  (李垚、王楨、邵華江等同學進行表演)

  評注:幾位同學很努力,很認真地進行表演,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

  活動4

  王楨:“鴻門宴”之后,項羽攻占咸陽,火燒秦宮。但是后來,項羽在垓下被劉邦打敗,在烏江岸邊拔劍自刎,曾經不可一世的霸王已成過去。

  李垚: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了漢朝,中國進入了新的大一統(tǒng)朝代。在漢武帝時期,有一位史學家歷盡千辛萬苦,傾盡全部生命為我們后人留下了中國的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請看《司馬遷著史記》的故事。

 。ê轹、徐鵬超、郎玲芳、王靜等同學進行扮演,郎玲芳扮演司馬遷)

  評注:郎玲芳對司馬遷這個人物的表演還是比較充分的,她用比較豐富的肢體動作表現了司馬遷面對逆境時的那種猶豫、彷徨和奮起。

  活動5

  王楨:被魯訊稱贊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誕生了。我們可以不知道漢武帝時的那些高官大臣,卻不能不知道這小小的太史令──司馬遷,是他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如何面對挫折和困境的榜樣,我們會永遠記得這個名字。

  李垚:西漢結束了,歷史的車輪又到了東漢末年。豪強并起,群雄割據,在這個過程中,發(fā)生了“桃園三結義”、“隆中對”等故事。

  (汪歡、周永華、金劍等同學表演了桃園三結義的故事)

  評注:金劍同學扮演張飛。雖然金劍個子不高,但說話時中氣十足,舉手投足有板有眼。汪歡平常看起來文質彬彬,扮演的關羽倒也有一些氣宇軒昂,英雄豪氣,真讓人感到有點驚奇。

  (王濤、何雷彬、繆李靜等表演隆中對的故事)

  評注:何雷彬扮演的諸葛亮一出場便受到了同學的歡迎。手執(zhí)羽扇、端坐桌前,面對地圖,與劉備共商三分天下之計,很有諸葛亮的感覺。)

  活動6

  李垚:劉備在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人的幫助下,實力漸漸增強,后建立蜀國,與曹丕的魏、孫權的吳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王楨:三國之后,中國經歷了西晉的短期統(tǒng)一后,又陷入了長達250多年之久的分裂之中,直到589年隋朝統(tǒng)一。在隋統(tǒng)一的基礎上,中國的歷史進入了唐朝。作為一代明主的唐太宗正和大臣們討論創(chuàng)業(yè)與守成的難易問題。請看孫瑛玲、金立強、黃素丹等同學的表演。

  評注:孫瑛玲扮演魏征。面對至高無上的皇帝,魏征直言自己的看法,真不愧為一代諫臣。

  活動7

  李垚:創(chuàng)業(yè)難,守業(yè)也難。唐太宗明白這個道理。他在位時,采用各種政策和措施,如減免租賦,減少力役,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等,從而使社會安定,國力增強,被史學家譽為“貞觀之治”。

  王楨:唐代之后,中國再次陷入了分裂,歷經了五代十國后,中國的南方建立了北宋政權。宋太祖趙匡胤為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坐穩(wěn)皇帝位子,便有了這樣一個故事《杯酒釋杯權》。

  (鐘子依、邵增輝、吳仙君等5位同學進行)

  評注:吳仙君扮演趙匡胤。雖說平時吳仙君同學平時話不多,但看她端坐在桌前,一字一句地說著臺詞,還真是不錯!

  活動8

  李垚:北宋之后,中國的南北方有西夏、金、南宋政權的建立。1276年,忽必烈建立的元朝最終統(tǒng)一了中國,開創(chuàng)了600多年統(tǒng)一的局面。

  王楨: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一切的一切,都已成為歷史悄然翻過,留給后人的是無盡的思索。

  合:我們今天的活動雖然結束了,但是對于歷史的學習和探索卻不會結束!白x史使人明智”,讓我們通過不斷的努力學習,了解歷史,借鑒歷史,讓自己成為一個充滿智慧的人。

  3、教學活動三

  教師:正如兩位主持人所言,活動雖已結束,但對歷史的學習卻不會結束。希望同學們以史為鏡,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同學們在今天的表現都很不錯,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用簡潔的語言來評價自己的表現或其他同學的表現。

  學生活動:小組內交流──班級交流

  何雷彬:我認為自己的表現還可以。在其他同學中,我認為汪麗君同學的表現最好。

  金杭飛:我認為自己的表現一般。我認為馬琳的表現也很不錯。

  王靜:我認為我們組郎玲芳的表現也很好,膽子很大,聲音說得很響亮。

  四、教學反思

  1、本案例的成功之處:

 。1)本教學設計獨特新穎,一改以往復習課的傳統(tǒng)模式,真正實現了教師指導下的課堂開放,通過營建民主、互助合作、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獲得了自主參與,展現自己和體驗成功的機會,能體現新課標的理念。

 。2)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全班同學均參與了表演),通過對學生潛在的表演能力的挖掘,一方面增強了學生間的互助合作精神,培養(yǎng)了他們收集、整合資料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社會的興趣,讓他們在情意共鳴中溝通,在學習中明了待人處事的道理,以真正培養(yǎng)他們的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的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3)參與表演的同學,基本上達成了預先設計的要求,尤其是兩位主持人,情感豐富,串詞精彩,使中國歷史上的主要朝代得到了自然的呈現,知識點在“無形”中得到了落實,這也是本堂課的成敗之關鍵,這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真正體現。

 。4)在學生開展的整個活動過程中,結合各個故事場景,運用多媒體同時同步地呈現出相應的一些動畫、圖片或背景音樂,有效地刻劃出故事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起到良好地烘染作用,更有利于教學內容的落實。

  2、本案例的不足之處

 。1)因時間倉促,準備得還不夠充分,所以學生的表演還是過于粗糙,表現在:一是活動放不開,自信不足;第二經驗不足,表演能力不強,沒能很好的把握故事人物的特征。

 。2)學生的“評價”不夠深入。學生過于重視對自我表現的評價(即對外因的評價),而對故事本身所蘊含的道理挖掘不夠(即對內因的評價),使評價的主題得不到進一步的升華。

歷史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俄國的來歷;理解彼得一世改革,亞歷山大二世改革(廢除農奴制改革);的背景、性質及改革的影響。

  通過比較兩場改革,提高學生分析比較歷史事件的能力。

  通過從改革的內容中分析改革帶來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析俄國兩次改革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培養(yǎng)學生學會運用一分為二的方法去客觀評價歷史事件。

  通過比較兩場改革,培養(yǎng)學生比較歸納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認識到:彼得大帝具有的優(yōu)秀品質及關鍵歷史人物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改革促進了俄國社會發(fā)展,說明改革是社會發(fā)展的直接動力。

  重點:俄國農奴制改革及其歷史影響。

  難點:理解改革的影響。

  教學方法

  材料分析法、地圖導學法、分析推理法、微視頻輔助教學法。

  學習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討論法、分析推理法、比較學習法。

  課前準備

  PPT課件,微視頻等

  【新課導入】

  老師最佩服的人是普京,普京最佩服的人是彼得大帝。普京為什么佩服彼得大帝?從俄國的改革中找找答案。出示課題《俄國的改革》。

  【新課學習】

  教師出示學習目標,學生明確目標。

  一、 彼得一世改革

  1、自學俄國的`來歷完成自學提綱。

  2、利用俄國疆域的擴張圖,簡單了解俄羅斯帝國的形成。

  3、觀看 “有關彼得一世剪胡子”的微視頻。激發(fā)學生興趣,導入對“彼得一世改革”的學習。

  4、通過史料分析,讓學生認識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1) 教師補充材料,讓學生直觀認識俄國落后的具體表現。

 。2) 教師出示歷史材料:

  17世紀中期俄國農奴占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在農奴制不斷的強化下,俄國工商業(yè)發(fā)展極其緩慢。

  —-《世界近代史資料選》

  引導學生初步明確俄國出現落后面貌的原因——農奴制盛行。

  5、學生大聲朗讀“彼得一世改革的內容”。

  教師對改革內容進行簡單說明,通過學生朗讀和教師的簡單說明,讓學生初步了解彼得一世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生活上等方面改革的內容。

  6、學習彼得一世改革的影響。

 。1)學生在課本上找出改革給俄國帶來的影響。

 。2)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從“改革的內容中分析改革帶來的影響”。從而培養(yǎng)學生史論結合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史料的能力。

  二、廢除農奴制改革

  1、分析改革的背景

  通過微課,讓學生了解19世紀上半期農奴制的弊端。

 。1)解說中提到19世紀的俄國遇到了哪些問題?

 。2)導致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析改革的目的。

  “與其等農民自下而上起來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農民。”

  ——亞歷山大二世

  3、學習改革的內容。讓學生朗讀。

  5、從改革的內容中分析改革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的學習方法。

  6、從圖片和史料中,體會農奴制殘余的存在,認識改革的不徹底性。

  三、合作討論:比較兩次改革的異同

 。1)一、二小組討論改革的相同點,老師提供兩個角度。

 。2)三、四小組討論改革的不同點,老師提供四個角度。

 。3)、小組代表展示交流后,老師引導歸納。

  【課堂小結】

  依據板書引導學生進行小結。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知識框架圖及重點知識,同時,讓學生深化認識,認識到“改革是社會發(fā)展的直接動力”,關鍵人物在歷史的發(fā)展進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課堂檢測】知識搶答

  1.沙皇專制統(tǒng)治時期俄國盛行的制度?

  2. 使俄國成為歐洲軍事強國,開啟了俄國近代化進程的改革是?

  3、1861年廢除農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4、推動俄國走上資本主義發(fā)展道路的改革是?

  5、這兩場改革最本質的不同是?

  【板書設計】

  第2課:俄國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俄國崛起

  二、亞歷山大二世改革 偉大轉折

  三、比較兩場改革 性質不同

  【布置作業(yè)】

  結合俄國兩場改革的意義,談談你對“今天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認識。(要求多角度思維)

  教學反思

  我認為本課中的最大的亮點是學習指導:在講解兩場改革的影響是都有學法指導,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在課的末尾通過組織學生討論去學習兩場改革的異同點,有利于培養(yǎng)了學生比較學習的方法。

歷史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課程標準】

  知道秦始皇和秦統(tǒng)一中國,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權制度和統(tǒng)一措施對中國歷史發(fā)展的影響。

  【教材內容】

  本課主要學習三部分內容:秦滅六國、確立中央集權制度、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三部分內容是密切聯系的,共同圍繞秦統(tǒng)一中國這一主題。秦滅六國,完成了初步統(tǒng)一,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和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都維護了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剛剛接觸歷史,對于一些專業(yè)術語難以理解,需要化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通過直觀形象的演示讓學生理解“專制”“中央集權”“統(tǒng)一”這些術語;學生對歷史課非常感興趣,尤其有表演的欲望,可以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調動學生更多地參與課堂,讓課堂變得更加靈動。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知道秦朝的統(tǒng)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了解鞏固統(tǒng)一措施及其對鞏固國家統(tǒng)一的作用。探討秦歷史意義,培養(yǎng)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習識讀歷史地圖。

  【過程與方法】

  識讀《秦朝形勢圖》《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圖》,研讀文字材料、《統(tǒng)一漢字》《統(tǒng)一貨幣》圖片材料,獲取有效歷史信息。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識秦朝統(tǒng)一的歷史意義。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奠定了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秦朝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對我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產生了深遠影響。

  教學重點

  秦的統(tǒng)一和秦始皇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及作用

  教學難點

  如何理解“君主專制中央集權”這個概念以及秦始皇的統(tǒng)一措施產生的深遠影響。

  教學方法

  講授法、互動法、啟發(fā)教學法等學習方法

  自主學習法、問題探究法、小組討論法等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途徑查找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和教學設計學生準備:提前預習,有條件的可以課外閱讀

  教學過程

  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在上新課之前,我們簡單地回顧一下上一單元我們所學的內容。(和學生一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朝建立,接著就是商朝和周朝,周分為西周和東周,而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zhàn)國兩個時期。(問學生)春秋與戰(zhàn)國兩個時期一共存在了多少年呢?(學生答: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549年)但是現存的文獻和文物卻記錄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762次國家間的戰(zhàn)爭。天下大勢是分久必合,統(tǒng)一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而列國的紛爭就成為阻礙統(tǒng)一的最大的力量。所以為了統(tǒng)一就必須結束當時諸侯國彼此之間的戰(zhàn)爭,這種戰(zhàn)亂的局面什么時候結束的呢?又是誰結束了這種局面呢?帶著問題我們共同來學習《第9課秦統(tǒng)一中國》。(板書:第9課秦統(tǒng)一中國)授新課

  一、秦滅六國

  通過課名大家就能知道是誰結束戰(zhàn)亂局面實現統(tǒng)一啊?(學生答:秦國)。戰(zhàn)國七雄并立,為什么是秦國脫穎而出兼并六國實現統(tǒng)一呢?大家結合我給出的材料(課件展示)和課本的內容,思考一下秦滅六國有哪些條件呢?

  1、條件(板書)

 。1)民心所向。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割據混戰(zhàn)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和災難,也不利于各地經濟文化的進一步發(fā)展和交流。因此結束戰(zhàn)爭實現國家統(tǒng)一是當時各族人民的強烈愿望。

  (2)秦國實力雄厚。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發(fā)展成為戰(zhàn)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經過長平之戰(zhàn),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御秦的進攻。

 。3)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秦王嬴政在用人上不以出身高低取人,不拘一格,廣招人才;能夠禮賢下士,任人唯能;敢于向部下承認錯誤。這些人才文能治國安邦、武能克敵制勝,對秦統(tǒng)一大業(yè)的完成做出重大貢獻。

  2、過程

  公元前230年,“秦王掃六合”,開始了統(tǒng)一六國的戰(zhàn)爭。按照由近及遠,遠交近攻的戰(zhàn)略各個擊破,用了9年的時間,先后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

  3、秦統(tǒng)一的意義

  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結束了自春秋戰(zhàn)國以來長達數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據、混戰(zhàn)不已的局面,開創(chuàng)了統(tǒng)一的新局面,從此,統(tǒng)一始終成為中國歷史發(fā)展的主流。

  過渡:俗話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秦國經歷了漫長的一百多年的兼并戰(zhàn)爭,最終在軍事上完成了統(tǒng)一大業(yè),面對空前廣闊的疆土,各地交流困難,思想混亂,邊患嚴重等等這些問題,秦王嬴政應該采取什么措施來鞏固統(tǒng)一呢?

  二、確立中央集權制度及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

  秦國疆域很大,為了更好的治理,在政治上要建立一套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僚制度。

  1、政治上:開創(chuàng)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制度創(chuàng)新)

  (1)皇帝制

  嬴政分別取“三皇”、“五帝”中“皇”與“帝”字組成皇帝二字作為最高統(tǒng)治者的稱呼,嬴政自稱“始皇帝”,史稱“秦始皇”;实圩苑Q“朕”,皇帝的命令稱“制”“詔”,印章稱“璽”,其他人都不許用,對皇帝的名字也有避諱。

 。2)三公制

  皇帝之下設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組成中央政權機構。丞相掌行政,相當于今天中國的國務院總理;太尉掌軍事,相當于軍委主席;御史大夫掌監(jiān)察,相當于紀委書記。但最后的決斷權都是由皇帝掌控。

  (3)郡縣制

  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防止地方政權割據,秦始皇沒有實施西周的分封制,而是在地方上實行郡縣制。全國分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長官稱郡守,郡在今天和省差不多;在郡下設縣,縣的長官稱縣令或縣長?たh的長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h以下又設鄉(xiāng)、亭、里等基層社會組織。影響:郡縣制的實行,開創(chuàng)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對后世影響深遠。秦始皇通過郡縣制把地方上的權力集中到中央,這就是中央集權;又通過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在把權力集中到自己一人手中,這就是君主專制。這樣就形成了封建的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這套封建官僚制度造就了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威,皇帝是權利的中心,這套封建官僚制度在我國沿襲了兩千多年,影響十分深遠。

  過渡: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從政治上鞏固了統(tǒng)一,但經濟和文化上還存在很多不變,影響統(tǒng)一的鞏固。

  2、文化上:統(tǒng)一文字

  戰(zhàn)國時期七國文字的書寫各有差異,為消除文字上的差異,使頒布的政令能夠在全國各地順利推行,也為了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夠順暢溝通,秦始皇統(tǒng)一文字,小篆作為通用文字頒行全國,后來又流行一種更加簡易的隸書。文字的統(tǒng)一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與發(fā)展。

  過渡:六國新滅,遺民未曾心服,為了使人民不反抗,最根本的,莫過于統(tǒng)一人民的心思。

  3、思想上:焚書坑儒

  秦始皇采納李斯的建議,“焚書坑儒”,將全國的歷史、醫(yī)藥、占卜和植樹以外的書下令焚毀;把在背后議論他的相關儒生全部活埋。

  過渡:戰(zhàn)國時期幣制非;靵y,像是齊國、燕國使用刀幣,楚國使用蟻鼻錢,魏國、趙國使用布幣,不利于國家對經濟的管理。

  4、經濟上:統(tǒng)一貨幣;統(tǒng)一度量衡秦始皇下令廢除六國的貨幣,以秦國的圓形方孔半兩錢作為標準貨幣。為了改變以前各諸侯國使用的長度、容量和重量標準不一的狀況,秦始皇規(guī)定以秦制為基礎,統(tǒng)一度量衡制度。這都便利了經濟的發(fā)展。

  過渡:當時在咸陽,你坐馬車到其他地方是非常不方便的,因為之前各個諸侯國的車輛和道路的寬窄是不一樣的,秦國馬車較大,在其他地方行駛不了。為了加強各地的交通往來

  5、交通上:車同軌、修馳道;開靈渠秦始皇下令統(tǒng)一車輛和道路的寬窄,修筑從都城咸陽到達各地的道路,使秦朝的陸路交通四通八達。又派人開鑿靈渠,溝通了湘江(長江水系)和漓江(珠江水系),便利了南北的水運交通。道路不通時,統(tǒng)一車輛和道路的寬窄,修筑貫通全國的道路,并開鑿靈渠;文字不同時,統(tǒng)一文字,將小篆頒行全國;錢幣不同時,統(tǒng)一貨幣,以秦國的圓形方孔半兩錢,作為標準貨幣;度量衡不同時,以秦制為基礎統(tǒng)一度量衡。這都有利于經濟、文化的交流,加強了中央與地方的關系,鞏固了中央集權。

  過渡:當時北方的匈奴虎視眈眈,不時南下侵擾

  6、軍事上:北擊匈奴修長城,南統(tǒng)越族開靈渠

  秦始皇派大將蒙恬征討匈奴,收取了河套地區(qū),并且為了抵御匈奴,修筑了萬里長城。秦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開鑿的靈渠也便利了秦朝南下統(tǒng)一越族。過渡:秦的北進南下,使得秦朝的疆域不斷拓展,最終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至長城一帶,南達南海,是當時世界上的大國之一。

  三、本課感悟

  秦的統(tǒng)一不僅是地域的統(tǒng)一,而且是文化和精神上的統(tǒng)一。從此以后,雖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統(tǒng)一成為主流,而分裂、戰(zhàn)爭僅僅是歷史上簡短的小插曲。

  四、本課小結

  五、隨堂練習

  六、板書:

  第9課秦統(tǒng)一中國

歷史教學設計4

  【內容標準】

  通過商鞅變法等史實,認識戰(zhàn)國時期社會變革的作用。

  一、內化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春秋戰(zhàn)國時期鐵器牛耕的使用,在生產上是巨大的歷史進步,大大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變革。

  2.掌握商鞅變法的內容和作用。

  過程與方法

  1.學生通過勞動體驗,比較石制農具與鐵制農具的性能,理解鐵器得到推廣的原因。

  2.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了解商鞅變法的背景。

  3. 通過看書思考、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制作,讓學生掌握、分析商鞅變法的內容, 培養(yǎng)分析歸納的能力以及協作學習的精神。

  4. 學生就“商鞅變法是成功還是失敗了”進行辯論,對商鞅變法進行評價。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在學習商鞅變法的內容和作用過程中,培養(yǎng)改革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學會從順應歷史潮流、推動社會進步的角度去認識人生的價值。

  二、教材分析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生產力有了迅速發(fā)展。促使生產力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是鐵器的使用。鐵制農具出現以后,牛耕漸趨普遍起來。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提高了生產力水平,使社會經濟有了顯著的發(fā)展,也使社會關系發(fā)生了變化。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中國古代生產力發(fā)展的第一個高峰期。

  戰(zhàn)國二百多年的歷史,上承春秋,完成了由奴隸制到封建制的轉變,下迄秦,完成了從諸侯割據稱雄的封建國家到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封建國家的轉變。而這一切的變化均與戰(zhàn)國時代的變法或改革有著密切的聯系。戰(zhàn)國各諸侯國的變法,清除了奴隸制的殘余,最終確立了封建制度。其中的商鞅變法是最徹底的一次改革,它使秦國富強起來,國力大增,為秦滅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它是成功改革的典型。

  教學重點:

  商鞅變法的內容和作用。

  教學難點:

  如何評價商鞅變法。

  三、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課前老師精選有關商鞅變法的材料(包括商鞅生平、秦孝公發(fā)布的《求賢令》、“廷議”相關內容等)(8K紙一頁)準備課堂使用,為學生提供一定的知識儲備。

  學生準備:

  布置學生課前進行“勞動體驗”,自由組合小組,分別使用石器和鐵器進行割草或翻地等勞動,并按要求寫出勞動報告(寫明:時間,地點,參加人員,勞動工具,勞動項目,比較結果,勞動體會)。

  四、教學流程

  入境生趣, 導入新課:課前同學們進行了勞動體驗,請大家展示交流自己的勞動成果。

  (多媒體展示一些圖片)

  過渡:“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巨大的社會變革時期。西周時期,人們通常在貴族的田地中集體耕作,稱為千耦其耘。到春秋時期,田地里出現了個體小農!

  提問:為什么在這個時期會出現從“千耦其耘到個體農耕”的現象呢?(學生可能會提到“勞動工具的改進”“人身自由”“交租稅”等字眼)

  從事個體生產的人與奴隸有什么不同?

 。ǖ刂麟A級與農民階級的出現)

  過渡:地主階級有了一定的經濟實力,在政治上卻無實權。新興地主要想建立他們的'封建統(tǒng)治,發(fā)展社會經濟,就必須廢除奴隸主貴族的各種特權。由此引入“社會變革”。

  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競相改革,其中最成功的是秦國商鞅變法。

  (多媒體展示戰(zhàn)國形勢圖,學生列舉改革各國)

  商鞅變法

 、乓髮W生在看書、閱讀資料后思考:商鞅為什么要變法?(學生回答,老師引導到“角色扮演”:模擬“廷議”)

 、 “經過這些“波折”后,商鞅是如何變法的呢?”引入商鞅變法 的主要內容與歷史作用。

  ⊙首先,讓學生看書2—3分鐘并思考商鞅變法的內容。

  ⊙然后,學生小組討論:“商鞅變法的每一條內容如果能實行 會產生什么影響?”

  ⊙在這個討論基礎上,老師組織全班交流:“商鞅變法還會遭到哪些人的反對?為什么?”

  ⊙最后,引導學生列表歸納變法內容和作用。表格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梯形、圓形、三角形、方形等。

  “商鞅變法十八年,秦國面貌為之大變?墒乔匦⒐ナ篮,商鞅慘遭“車裂”而死,商鞅變法是成功還是失敗了?”(學生辯論后,老師可總結幾點:商鞅變法上有國君的支持,下有百姓的歡迎,加上商鞅本人的決心,改革的措施符合時代的要求,因此獲得成功,使秦國崛起。通過商鞅個人命運與變法關系的辯論,讓學生認識到,只有順應歷史潮流,具有創(chuàng)新、獻身精神,才能實現自身價值)

  練習鞏固

  以水果拼盤形式出現,激發(fā)學生興趣。拼盤由四種水果組成,每盤水果與相關題目鏈接。如香蕉、草莓、西瓜、蘋果等。

  教后師生雙反思

  春秋戰(zhàn)國時期,鐵器的使用推動了社會的變革,而以商鞅變法為代表的各國變法或變革的實現使封建社會得以形成。所以,對于商鞅變法的內容及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采用分組討論的方法,解決這一問題。而對于封建社會關系的形成在對學生講解的基礎上,通過引導學生了解生產工具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的分析,結合當今把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現實來解決本課難點。

歷史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掌握東晉的偏安;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

  通過教師指導學生自學,使學生了解東晉、南朝時期的政治、經濟特點,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對南朝的經濟為什么能夠發(fā)展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綜合事物的能力。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江南經濟的發(fā)展是北南雙方勞動人民共同辛勤開發(fā)的結果;勞動人民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

  教學建議

  地位分析

  本課地位在教材中從其內容和篇幅上講都不重要,其中“東晉的偏安”“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三節(jié)中,只有“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一節(jié)是必講內容。

  重點分析

  江南經濟開發(fā)的主要表現。此時期經濟發(fā)展的重要特點是江南經濟發(fā)展并縮小了南北經濟的差距,因此重點講解經濟發(fā)展的具體表現可以使學生詳細了解南方發(fā)展的具體情況。

  難點分析

  江南經濟開發(fā)的主要原因。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封建國家的分裂和頻繁的戰(zhàn)亂從總體上是不利于經濟的發(fā)展,使經濟發(fā)展缺乏必要的安定的社會環(huán)境,那么,為什么在動蕩的時期,江南地區(qū)的經濟卻能夠得以發(fā)展,學生不容易理解,需要教師詳細講解。

  重、難點突破方案

  關于“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教師應重點講解。建議教師分為三部分學習,即“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的原因、表現和影響。其中表現和影響可以指導學生通過閱讀自己學習。“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的原因,建議學生討論“為什么在動蕩的時期,江南地區(qū)的經濟得以開發(fā)”,從而使學生認識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封建國家的分裂和頻繁的戰(zhàn)亂從總體上是不利于經濟的發(fā)展,使經濟發(fā)展缺乏必要的安定的社會環(huán)境,此時期封建經濟仍然得到了發(fā)展,就其原因是:①整體的分裂之中尚有局部的統(tǒng)一;②整體的動蕩中尚有局部的安定,從地理范圍看此時動蕩多在北方,南方自三國至南朝始終較為安定,為生產發(fā)展提供了有利條件;③統(tǒng)治者自身的重視也促進經濟的發(fā)展。④民族的交往也推動了經濟的發(fā)展,北方富有生產經驗的農民帶來生產技術和生產資料,為躲避戰(zhàn)亂而南遷,均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fā)展和南北經濟差距的縮小。

  教法建議

  關于“東晉的偏安”、“南朝的政治”兩節(jié),雖然是教材中的閱讀內容,但是如果學生不了結這段歷史,就不可能掌握以后所學習的歷史知識。因此,建議教師通過串講使學生弄清這段歷史。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江南經濟開發(fā)的主要表現

  教學難點:江南經濟開發(fā)的`主要原因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教師首先提問:西晉時期統(tǒng)治者對內遷各族實行的奴役和剝削政策都包括哪些內容?推翻西晉王朝的少數民族是誰?在得到學生的正確回答后,教師進行總結:由于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導致了西晉統(tǒng)治的滅亡。

  那么在這個短期統(tǒng)一后中國社會進入到什么階段了?此階段為什么政局雖然動蕩,南方經濟卻能迅速發(fā)展?我們不妨讀讀這段歷史,探個究竟。

  一、東晉的偏安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中“東晉的偏安”一節(jié),并出示下列圖表,

  朝代

  建立者

  時間

  時間

  西晉

  東晉

  進行表格的填寫,進行舊知識的復習和新知識的學習。同時通過知識的補充,使學生了結當時東晉政治的特點,了解:“王與馬共天下”。

  二、南朝的政治(420~589)

  教師出示以上《南朝更替表》,通過學生閱讀教材和此表,讓學生回答:①南朝包括幾個朝代?②他們的都城在哪里?③從三國到南朝共有幾個國家定都南京(建業(yè)、建康)?

  答案:南朝包括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定都建康即今南京。南京有“六朝古都”的美譽,其六朝是指:吳國、東晉、宋、齊、梁、陳。

  三、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

  1、江南地區(qū)開發(fā)的原因

  教師先讓學生閱讀教材,然后提出問題: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治上的特點是局勢動蕩,王朝更迭頻繁,但也正是這一時期,江南的社會經濟卻得到迅速的開發(fā)與發(fā)展。這是為什么?學生看書、討論,估計學生可能會回答出書中所列表面原因,教師可在此基礎上進行引導。使學生從經濟發(fā)展的條件如社會條安定、勞動力、勞動工具等方面進行分析。最后教師作總結:①江南經濟的開發(fā),是在南方相對安定時發(fā)生的。說明戰(zhàn)亂破壞社會生產力,安定促進社會經濟的發(fā)展。②北方勞動人民大量南遷,為南方增加勞動力,帶去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南北方勞動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梢姷貐^(qū)間的經濟技術交流,可使先進生產技術得以推廣,促使落后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③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相互學習,結果是加深了交往,促進了融合。④因地制宜地進行開發(fā)。

  2、江南地區(qū)開發(fā)的表現

  此為本課重點,教師仍然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總結出江南地區(qū)開發(fā)的表現,估計學生可以完成下列內容。農業(yè):水稻栽培技術有了提高,開始使用綠肥、牛耕和糞肥也推廣普及,南方稻米產量超過北方,北方粟、麥等旱田作物南移,水碓、水磨廣泛使用,

  圍湖造田;手工業(yè):東晉南朝養(yǎng)蠶繅絲技術比前代大為提高,荊州、揚州是江南絲織品生產最多的地方。江南織錦技術得到普及與提到。揚州、荊州的冶鐵水平也很高。制瓷技術有了明顯的提高,瓷器成為普遍的生活用具,青瓷、白瓷的燒制技術都很有特色。紙的生產不僅質量精美,而且數量很大

  3、江南地區(qū)開發(fā)的影響

  教師直接指出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有利于江南交通網形成,商業(yè)活躍,城市繁榮。

  板書設計

  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

  一、東晉的偏安

  二、南朝的政治

  三、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

  1、江南地區(qū)開發(fā)的原因

  2、江南地區(qū)開發(fā)的表現

  3、江南地區(qū)開發(fā)的影響

歷史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1.學生能通過情景模擬,移情深入到歷史場景,根據史料并加以合理地想象,分析出“開元之治”,農業(yè)生產的進步,手工業(yè)技術的提高和商業(yè)繁榮的特點,提高分析能力。

  2.學生概括出“開元盛世”出現的原因和主要措施,認識到“開元盛世”是唐朝達到全盛的歷史地位。

  3.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進一步學會與人合作,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學習能力教強的學生向全班展示小組成果,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4.學生體會到“開元盛世”的繁盛是多方面的,學會從多個角度分析問題。

  5.學生感受到唐朝統(tǒng)治前期的繁榮,提升民族自豪感。

  二、教材分析

  (一)、課程標準:

  知道唐玄宗和“開元盛世”,初步認識唐朝興盛的原因。

 。ǘ⒔滩膬热莘治觯

  1.本課選自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第3課。

  2.教材以杜甫的《憶昔》導入,從宏觀上介紹唐朝開元時期的繁榮富庶景象。第一部分為“開元之治”,介紹唐玄宗統(tǒng)治前期在政治上任用賢才,重視地方吏治,為人節(jié)儉,以身作則的情況。第二部分為“盛世經濟的繁榮”,從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三個方面介紹開元盛世經濟上的表現,具體包括:修建水利工程,發(fā)展農耕技術,新品種蔬菜從西域傳入,江南盛產茶葉,曲轅犁、筒車的創(chuàng)制;絲織技術高超,唐三彩;長安坊市制。教材繼而小結“開元盛世”的表現,是唐朝的全盛時期。這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第三部分為“唐朝的衰亡”,介紹了“安史之亂”,唐朝由盛轉衰,繼而滅亡。第三部分是小字部分,略講即可。

  三、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課外閱讀或觀看影視作品,對唐玄宗統(tǒng)治后期比較了解,尤其是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和安史之亂的史實,加上此部分在教材是小字部分,不需要在課堂上花太多時間。學生對唐玄宗前期的情況知之甚少。在教學中要給學生提供必要的史料,引導學生分析。經過之前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從政治、經濟、文化三個角度去把握一個時代的特點的分析方法。學生也可以從提供的史料中提煉關鍵詞,但分析和概括能力有待提高。七年級的學生對故事和古詩比較感興趣,要補充一些關于“開元之治”的小故事,提供古詩時要加上注釋,讓文言文水平較低的學生也不會產生障礙。學生對圖片能產生直觀的感受,促進理解,因而要給學生提供曲轅犁、唐三彩和唐長安城等圖片,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想象空間。另外,我校提倡“先學后導,合作探究,自主建構”的教學模式,因此在教學中采取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生對小組合作參與度也是較高。但實際教學中很有可能小組的分析可能不夠深刻和不到位,教師要加以補充和引導。在小組合作中,有部分同學比較內向,教師要鼓勵每位小組成員對小組成果有所貢獻。

  四、教學設計教學方法:小組合作討論探究法、講解法、情境創(chuàng)設法、提問法

  教學資源:學案(包括文字史料和圖片)、課件

  五、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開元盛世在經濟上的表現

  教學難點:農業(yè)工具的改進

  六、教學過程

  6.1 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讀詩悟史

  閱讀杜甫《憶昔》的前半部分,引導學生分析從唐玄宗統(tǒng)治前期的社會特點: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

  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宮中圣人奏云門,天下朋友皆膠漆。

  百馀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

  活動2【活動】小組合作探究

  1.教師給每個小組分配代入的角色并提供材料。小組情境代入,收集學案中的材料、教科書、《歷史地圖冊》中的相關材料。

 。1)第1、2組假設是開元時期的玄宗身邊的重臣,了解政治生活。

  材料一:一天,大雨不停,道路泥濘。唐玄宗在便殿休息,想與姚崇討論政務。但這種天氣,年紀不小的姚崇要進入皇宮是很不方便的。于是,唐玄宗命令侍者用皇帝的御輦抬姚崇進宮。

  材料二:宰相姚崇在擁立和輔佐玄宗治國方面的功勞特大,居官甚清,乃至于居無府第,久住佛寺,玄宗對他非常愛敬倚重。但姚崇晚年對兩個兒子疏于管教,兩子、廣收贈禮,而姚崇又為一個受賄下屬說情,玄宗便允準姚崇辭去宰相職務,對受賄者照懲不誤。

  材料三:有一天唐玄宗照鏡子,見自己臉龐消瘦,悶悶不樂,旁邊的宦官說道:“陛下用韓休為相,凡事力爭,弄得陛下心情不好,何不將其罷免,改用蕭嵩為相!碧菩谡鸬溃骸半廾搽m瘦而天下必肥。蕭蒿為相,凡事唯唯諾諾,從不提出自己的見解,他退下去后,我總是夜不能寐,唯恐事情辦不好。韓休為相,諸事力爭,他退下去后,我睡覺很踏實!

 。2)第3、4組假設是唐朝江南地區(qū)的一名農民,描述耕作的新變化,概括這些變化對生產所產生的影響。

  材料一:唐玄宗開元時期共修水利38處,天寶時又修8處,共46處,約占唐朝所建水利工程的20%。唐玄宗命令大臣對于破壞水利工程者嚴厲查處。

  ——根據《新唐書·地理志》整理材料二:舊式犁長一般為今9尺左右,前及牛肩;曲轅犁長合今6尺左右,只及牛后。犁架變小,重量變輕,便于回轉,操縱靈活。推進犁評,犁箭向下,犁鏟入土則深;提起犁評,犁箭向上,犁鏟入土則淺,適應深耕或淺耕的不同要求,便于精耕細作。犁壁不僅能碎土,而且可將翻耕的土推到一側,減少前進的阻力,同時,通過翻覆圖塊斷絕草根的生長。曲轅犁最早出現于江東地區(qū),適宜了江南地區(qū)水田面積小的特點。

  (同時提供曲轅犁結構圖)

  材料三:“水能利物,輪乃曲成。升降滿農夫之用,低徊隨匠氏之程。始崩騰以電散,俄宛轉以風生。雖破浪于川湄,善行無跡;既斡流于波面,終夜有聲!

  ——(唐)陳廷章《水輪賦》

  (3) 第5、6組假設是唐朝的一名手工業(yè)者(陶瓷業(yè)或絲織業(yè)),介紹在手工業(yè)方面的技藝和成就。

  材料一:

  邢人與越人,皆能造瓷器,圓似月魂墮,輕如云魄起。 ——皮日休《茶甌》

  邢瓷類銀,越瓷類玉!懹稹恫杞洝

  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扆斆伞对伱厣善鳌

  材料二:

  繚綾繚綾何所似?不似羅綃與紈綺;應似天臺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絕,地鋪白煙花簇雪?椪吆稳艘抡哒l? 越溪寒女漢宮姬。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樣人間織?棡樵仆馇镅阈校咀鹘洗核V裁衫袖長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紋。異彩奇文相隱映,轉側看花花不定。昭陽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對直千金。

  ——白居易的`《繚綾》(節(jié)選)

  (4) 第7組假設是唐長安城的一名商人,介紹一天的生活。

  材料一: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遙認微微入朝火,一條星宿五門西。

  ——白居易《登觀音臺望城》

  材料二:朱雀大街長5000米,寬155米,將長安城平分成左右兩半。長安的商業(yè)區(qū)稱“市”,東市對內貿易,西市對外,有很多阿拉伯人、波斯人都在西市經商。街道中間的部分叫“坊”,是住宅區(qū),共有108個坊,每個坊都有名字,都有門。清晨,有人負責擊鼓,坊門打開。集市每天中午開市,營業(yè)到太陽落山。晚上有禁宵,專門有士兵查夜,人們必須在坊中。白居易、韓愈、柳宗元、魏征等人在長安的坊間長期居住過。

  ——根據侯磊《唐詩中的大唐》整理(安徽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

  2.教師巡視,給每個小組提供必要的幫助。

  活動3【活動】小組成果展示

  1.每個小組上臺匯報研習成果并指導臺下的同學完成學案,每組有2分鐘的匯報時間。

  2.每個小組匯報后,其他小組對不明白的提法提問或提出質疑,匯報的小組進行解答 。老師作必要的補充。

  活動4【講授】全課小結對全課的知識點進行梳理,指導學生做筆記和記憶

  活動5【作業(yè)】布置作業(yè)

  1.閱讀杜甫《憶昔·其二》后半部分的節(jié)選,慨括唐玄宗統(tǒng)治后期社會的特點。

  2. 收集與安史之亂相關的唐詩,了解安史之亂發(fā)生的原因、經過和結果。

  第3課 “開元盛世”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第3課 “開元盛世”

  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讀詩悟史

  閱讀杜甫《憶昔》的前半部分,引導學生分析從唐玄宗統(tǒng)治前期的社會特點: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

  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宮中圣人奏云門,天下朋友皆膠漆。

  百馀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

  活動2【活動】小組合作探究

  1.教師給每個小組分配代入的角色并提供材料。小組情境代入,收集學案中的材料、教科書、《歷史地圖冊》中的相關材料

 。1)第1、2組假設是開元時期的玄宗身邊的重臣,了解政治生活。

  材料一:一天,大雨不停,道路泥濘。唐玄宗在便殿休息,想與姚崇討論政務。但這種天氣,年紀不小的姚崇要進入皇宮是很不方便的。于是,唐玄宗命令侍者用皇帝的御輦抬姚崇進宮。

  材料二:宰相姚崇在擁立和輔佐玄宗治國方面的功勞特大,居官甚清,乃至于居無府第,久住佛寺,玄宗對他非常愛敬倚重。但姚崇晚年對兩個兒子疏于管教,兩子、廣收贈禮,而姚崇又為一個受賄下屬說情,玄宗便允準姚崇辭去宰相職務,對受賄者照懲不誤。

  材料三:有一天唐玄宗照鏡子,見自己臉龐消瘦,悶悶不樂,旁邊的宦官說道:“陛下用韓休為相,凡事力爭,弄得陛下心情不好,何不將其罷免,改用蕭嵩為相!碧菩谡鸬溃骸半廾搽m瘦而天下必肥。蕭蒿為相,凡事唯唯諾諾,從不提出自己的見解,他退下去后,我總是夜不能寐,唯恐事情辦不好。韓休為相,諸事力爭,他退下去后,我睡覺很踏實!

  (2)第3、4組假設是唐朝江南地區(qū)的一名農民,描述耕作的新變化,概括這些變化對生產所產生的影響。

  材料一:唐玄宗開元時期共修水利38處,天寶時又修8處,共46處,約占唐朝所建水利工程的20%。唐玄宗命令大臣對于破壞水利工程者嚴厲查處。

  ——根據《新唐書·地理志》整理材料二:舊式犁長一般為今9尺左右,前及牛肩;曲轅犁長合今6尺左右,只及牛后。犁架變小,重量變輕,便于回轉,操縱靈活。推進犁評,犁箭向下,犁鏟入土則深;提起犁評,犁箭向上,犁鏟入土則淺,適應深耕或淺耕的不同要求,便于精耕細作。犁壁不僅能碎土,而且可將翻耕的土推到一側,減少前進的阻力,同時,通過翻覆圖塊斷絕草根的生長。曲轅犁最早出現于江東地區(qū),適宜了江南地區(qū)水田面積小的特點。

  (同時提供曲轅犁結構圖)

  材料三:“水能利物,輪乃曲成。升降滿農夫之用,低徊隨匠氏之程。始崩騰以電散,俄宛轉以風生。雖破浪于川湄,善行無跡;既斡流于波面,終夜有聲!

  ——(唐)陳廷章《水輪賦》

  (3) 第5、6組假設是唐朝的一名手工業(yè)者(陶瓷業(yè)或絲織業(yè)),介紹在手工業(yè)方面的技藝和成就。

  材料一:

  邢人與越人,皆能造瓷器,圓似月魂墮,輕如云魄起。 ——皮日休《茶甌》

  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陸羽《茶經》

  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扆斆伞对伱厣善鳌

  材料二:

  繚綾繚綾何所似?不似羅綃與紈綺;應似天臺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絕,地鋪白煙花簇雪?椪吆稳艘抡哒l? 越溪寒女漢宮姬。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樣人間織?棡樵仆馇镅阈校咀鹘洗核V裁衫袖長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紋。異彩奇文相隱映,轉側看花花不定。昭陽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對直千金。 ——白居易的《繚綾》(節(jié)選)

  (4) 第7組假設是唐長安城的一名商人,介紹一天的生活。

  材料一: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遙認微微入朝火,一條星宿五門西。

  ——白居易《登觀音臺望城》

  材料二:朱雀大街長5000米,寬155米,將長安城平分成左右兩半。長安的商業(yè)區(qū)稱“市”,東市對內貿易,西市對外,有很多阿拉伯人、波斯人都在西市經商。街道中間的部分叫“坊”,是住宅區(qū),共有108個坊,每個坊都有名字,都有門。清晨,有人負責擊鼓,坊門打開。集市每天中午開市,營業(yè)到太陽落山。晚上有禁宵,專門有士兵查夜,人們必須在坊中。白居易、韓愈、柳宗元、魏征等人在長安的坊間長期居住過。

  ——根據侯磊《唐詩中的大唐》整理(安徽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

  2.教師巡視,給每個小組提供必要的幫助。

  活動3【活動】小組成果展示

  1.每個小組上臺匯報研習成果并指導臺下的同學完成學案,每組有2分鐘的匯報時間。

  2.每個小組匯報后,其他小組對不明白的提法提問或提出質疑,匯報的小組進行解答 。老師作必要的補充。

  活動4【講授】全課小結對全課的知識點進行梳理,指導學生做筆記和記憶

  活動5【作業(yè)】布置作業(yè)

  1.閱讀杜甫《憶昔·其二》后半部分的節(jié)選,慨括唐玄宗統(tǒng)治后期社會的特點。

  2. 收集與安史之亂相關的唐詩,了解安史之亂發(fā)生的原因、經過和結果。

歷史教學設計7

  [學習目標]

  1.愛琴文明 雅典民主政治 羅馬帝國的興衰 基督教的產生和傳播

  2、理解雅典民主政治民主法治精神所體現的進步意義以及它的局限性

  3、了解基督教的傳播及對后世的宗教、文化、政治生活所產生的廣泛影響

  [重難點]

  重點:雅典民主政治 羅馬帝國興衰

  難點:雅典民主政治和早期基督教的進步性和局限性

  【學習方法】

  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小組互助,教師點撥

  【導學問題】

  雅典的民主政治

 。ㄒ唬⿲W生閱讀課本“雅典的民主政治”,自主完成下列各題

  1、西方文明的發(fā)源地是___________,愛琴文明逐漸衰落是在--------------。

  2、希臘最具代表性的兩個城邦是-----------和-----------,其中崇尚武力的是-----------,民主政治發(fā)達的是---------。民主政治達到全盛是在--------------執(zhí)政時期。

  3、雅典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什么?有何影響?

 。 二)

  合作交流:如何評價雅典的民主政治?(提示:從進步性和局限性兩方面評價)

  羅馬的興衰

 。ㄒ唬⿲W生閱讀課本“羅馬的興衰”自主完成下列各題

  1、狼孩傳說是關于哪一個城市的起源------------。羅馬共和國建立的時間-----------,實質是------------。

  2、“布匿戰(zhàn)爭”交戰(zhàn)的雙方是-----------和----------,時間------------------。

  3、羅馬帝國建立的時間-----------,建立者---------

  4、公元2世紀羅馬版圖達到最大規(guī)模,西起--------------,東到-------------,北越------------南至-------------------。

  5、羅馬帝國分裂是在-----------------,西羅馬帝國滅亡是在------------。

  6、西歐奴隸制終結的時間和標志是--------------------。

 。ǘ

  討論交流:從時間、政治制度、疆域、影響等方面比較希臘和羅馬歷史的異同

  早期基督教

 。ㄒ唬⿲W生閱讀課本“早期基督教”自主完成下列各題

  1、基督教產生的時間---------,地點---------,創(chuàng)始人--------------

  2、基督教的'教義----------------------,局限性是-------------------經典是--------------

  3、基督教被宣布為國教是-----------------

 。ǘ

  討論交流:比較早期基督教和早期佛教的產生的時間、地點、創(chuàng)始人、教義以及傳播

  進步性及局限性

  【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雅典的民主政治是重點也是難點,理解民主政治有它的進步性也有它的局限性,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對后世的宗教、文化、政治生活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 達標檢測】

  1.雅典民主制的實質是( )

  a.全體公民享有真正的民主 b.奴隸也享有民主

  c.它是少數奴隸主貴族的民主 d.雅典半數以上的人享有的民主

  2.羅馬帝國建立的標志( )

  a.羅馬戰(zhàn)勝了迦太基 b.愷撒奪權

  c.屋大維建立元首制 d.“羅馬和平”的出現

歷史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歷史上的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包括電力的廣泛應用,發(fā)明家愛迪生和他的發(fā)明成就,汽車和飛機的發(fā)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實。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比較電的發(fā)明前后社會生活的巨大變化,培養(yǎng)學生歷史想象力和知識遷移能力。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汽車的發(fā)明與使用對人們更有利還是更有害?”等問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科學技術對推動社會進步發(fā)揮的巨大作用,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進而培養(yǎng)學生積極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課教學重點:電力的發(fā)明和廣泛應用,汽車和飛機的問世。

  本課教學難點:學生對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推動社會的進步的理解。

  教學設計思路

  教學媒體

  幻燈片、圖片、視頻

  教學結構與過程

  [導入]今天我們已習慣了借助了電燈照明,使用電話與人交流,我們走在大街上,放眼望去,五顏六色的汽車來來往往,遙望藍天,銀白色的飛機在空中翱翔......還有今天的世博會,這些都讓我們自然的聯想起人類歷史上的第二次工業(yè)革命。

  [教師引導]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人類在生產領域又有一次大變革。這就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它以電的發(fā)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人類由“蒸汽時代”過渡到“電氣時代”。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了解相關的知識。

  [板書]

  第20課 第二次工業(yè)革命

  一、電力廣泛應用。

  [教師引導]同學們家中或周圍都有哪些電器,它們分別有什么作用?

  [學生回答]電燈,可以用來照明;電視,可以了解世界大事和娛樂;電飯鍋,可以煮飯;電熨斗,可以熨衣服;電腦,可以查資料、玩游戲;電熱水器,可以用來洗澡……

  [教師引導]同學們說得很好。我們的生活和“電”有著密切的聯系,那么電是如何發(fā)明的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一段小字內容。

  [學生看書]……

  [教師講述]第一段說明了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發(fā)生的背景,即政治的穩(wěn)定促進了經濟的繁榮。那么電是怎樣發(fā)明的呢?請同學們閱讀第二、三段小字內容。

  [學生復述]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fā)現了電磁感應現象;1866年,德意志人西門子研制出發(fā)電機,但這種發(fā)電機存在許多缺點,到19世紀70年代,發(fā)電機才進入實際生產領域。

  [教師講述]剛才大家說了電的發(fā)明的理論基礎,那么電力作為一種新能源,與蒸汽動力相比具有哪些優(yōu)點?

  [學生回答]傳遞速度快,傳輸損失小,能遠距離輸送并可按用戶需要分配能量,使用方便、清潔高效、價格便宜等。

  [教師小結]由于電力作為能源具有這么多優(yōu)點,所以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二、電器的發(fā)明與使用

  1.電力在生活領域的應用

  [教師引導]剛才我們已經說了電與我們生活中的密切聯系。那假如沒有電,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么樣子?

  [學生回答]沒有電,我們將不得不熬過一個個漫長而漆黑的夜晚;我們不能看電視,不能打電話,不能上網聊天;沒有電,自來水沒有了,冰箱也不能使用,食物的儲存成為難題;城市里,電車不能行駛,學校里,電教設備也不能使用……

  [教師小結]總之,沒有電,我們的'生活將會很不方便,所以說,電的發(fā)明和使用,是人類在生產領域的一場巨大的變革,它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教師引導: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另一個重要領域的發(fā)明,是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通訊領域。

  [出示圖片]早期的電話。

  [教師講解]這是最早的一次電話通話演示,圖中的通話者就是電話的發(fā)明者貝爾。在1876年的美國費城世界博覽會上,貝爾展示的電話引起了轟動。電話及電報事業(yè)的發(fā)展,為快速傳遞信息提供了方便,從而大大加強了世界各地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系。

  [教師過渡]在電器發(fā)明領域,美國科學家愛迪生最為著名。下面就來了解一下愛迪生和他的發(fā)明。

  2.愛迪生發(fā)明耐用電燈泡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閱讀本目內容,了解愛迪生發(fā)明燈泡的過程。

  [學生看書]……

  [教師講述]在電燈發(fā)明以前,人們普遍使用的是煤油燈或煤氣燈,這種燈不但亮度差,而且燒起來有黑煙和臭味,要時常添加燃料,擦洗燈罩,還很容易引起火災。自從電出現以后,很多人都想用電來照明,并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效果都不理想,以至電燈很難普及使用。

  愛迪生立志解決這一難題,在幾年的時間里,他和他的助手們廢寢忘食,試驗過從世界各地找來的1600種耐熱材料、6000種植物纖維,才找到合適的燈絲材料,終于造出了耐用的白熾燈。

  [教師補充]愛迪生是著名的“發(fā)明大王”。他一生中有近兩千項發(fā)明,正式注冊的就有一千三百多項,其中最著名的除了電燈以外,還有留聲機、電影攝影機、堿性蓄電池等。許多人稱愛迪生是個“天才”,而他本人卻回答說:

  [投影顯示]

  “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

  [教師提問]請大家就這句話結合自己對愛迪生的了解談談個人的認識和感受。

  [學生回答]

歷史教學設計9

  一、教學要求

  1.能夠利用資料和圖片,歸納出歐洲主要封建國家的形成和發(fā)展,以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等級制度的形成與特點。

  2.說明基督教的產生和發(fā)展,知道教皇國的由來,以及對歐洲封建社會的影響。

  3.通過分析有關資料,描述歐洲封建莊園制度的基本特征和農奴的地位,了解城市的興起、行會的出現和市民階級的形成概況。

  二、結構分析

  本課是“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是第一單元“西方古典文明”的延續(xù)。時間上是“中世紀”,區(qū)域上是“西歐”。

  “西歐封建國家”介紹三個內容西歐封建國家的由來;二西歐封建制度確立的'標志特點;三西歐封建社會經濟在農村和城市的不同表現。

  “西歐封建國家的由來”,從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日耳曼人國家的興起開始介紹,然后將內容自然引至法蘭克王國。以法蘭克王國為典型,其內容包括法蘭克王國的建立、發(fā)展和分裂。英國以閱讀卡引出。

  “西歐封建制度確立的標志特點”,以法蘭克王國為典型,勾勒出歐洲封建社會形成的概況,封建化的過程即封建土地制度和封建等級制度的形成過程。

  西歐封建社會經濟在農村和城市有不同表現。農村是莊園經濟,著重介紹了歐洲中世紀封建莊園的構成、規(guī)模、結構和生產特點,以及農奴的生活和地位。城市,講述了歐洲城市的興起和繁榮、手工業(yè)行會的產生及其作用,市民階層產生。

  “基督教文明對西歐的影響”,介紹了基督教得以在西歐延續(xù)的原因、教皇國的由來、什一稅,以及基督教對中古西歐在政治、經濟和思想領域的巨大作用。

  考慮到內容的難度、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本課選用了多幅典型圖片,與文字相輔相成。有的圖片還以問題的方式呈現出來,活潑有趣。這些圖片不僅大大加深了學生的感性認識,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訓練了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評價建議

  由于本課內容涉及歐洲封建社會的政治制度、經濟結構和思想文化,學生理解起來困難較大。因此,教學評價應避免以學生知識記憶的多少、概念掌握的準確與否為唯一標準,而應注重考查學生思考問題、理解問題等綜合能力的提高,如是否能對課本給出的文字和圖片信息進行分析與歸納,從中提煉出有效信息;能否認真思考、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善于與同學交流以及尊重并吸收他人有益的思想觀點等。教師可根據上述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等綜合能力的表現進行總體評價。

  四、教學方法

  1.啟發(fā)式學生學習

  2.討論式學習方法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室、Powerpoint制作等。

  六、課時安排

  建議教學1課時。

  七、教學重點與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歐洲主要封建國家的產生過程

  教學難點:如何理解教權和王權的結合

  八、教學過程

  提問導入

  【提問】猜猜他是誰?(展示撲克牌紅桃K)

  預設:他是西歐封建國家國王查理大帝(Charlemagne)

  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敘述】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后,日耳曼人在西羅馬的廢墟上建立起封建制國家。封建時代的西歐大地,教堂與莊園星羅棋布,到處回響著教堂沉悶的鐘聲,到處可見基督教的十字架。除了教士之外,人們多是目不識丁的文盲。人們不禁要問:一個曾經充滿生機的西歐為什么會步入愚昧與黑暗的時代?

  【提問】西歐封建社會存在的時間?又稱為什么?

  5世紀后期至16世紀;又叫作“中世紀”。

  【背景敘述】查理大帝,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建立者丕平之子,在他執(zhí)政的46年間(768

歷史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動;說出唐文化對日本的影響;知道玄奘西行、鑒真東渡的史實故事。

  觀察“唐長安城示意圖”,了解長安城的城市布局特點,培養(yǎng)觀察能力、想像能力。

  過程與方法:

  了解和收集遣唐使與鑒真東渡、玄奘西行的史料,培養(yǎng)從歷史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通過列表比較鑒真東渡與玄奘西行的異同,學習用列表歸納整理知識的方法。

  通過觀看長安城的歷史圖片和課文材料,想象唐都長安城中外交流的盛況。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歷史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習鑒真、玄奘頑強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通過本課的學習,認識到唐朝的經濟、文化對日本等國產生了巨大影響,唐朝在頻繁的對外交往中,進一步促進了自身經濟、文化的發(fā)展,從而形成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認同感。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課的重點:

  掌握遣唐使、玄奘西行、鑒真東渡等史實,說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發(fā)展。

  難點:

  本課頭緒較多,內容較雜,地名、國名較陌生,學生掌握起來有一定困難。

  本課的地位:

  這節(jié)課主要介紹唐代開放與交流的的外交關系。唐朝是我國封建社會發(fā)展的高峰時期,唐政府推行對外開放政策,使得這一時期中外文化的交流極為繁盛,唐朝的威名遠播四方,出現了自西漢以來中外交往的第二個高潮。學習本課將更加有助于全面完整的了解唐朝。

  三、學情分析:

  學生大都看過電視劇《西游記》或有關通俗讀物,對劇中人物及主要故事情節(jié)都很熟悉,學習熱情高漲,很容易進入歷史情境。

  初一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敏捷,有很強的求知欲,但認識能力還不高,仍帶有片面性和表面性。需要教師點撥幫助。

  四、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

  以現代學生觀和教學觀為指導,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弘揚學生個性發(fā)展,加強學生間學習的合作性,構建以學生發(fā)展性學習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為內涵的學習體系,強調課堂教學中的民主氣氛,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和主動發(fā)展的學習能力,引導學生自主整合學習資源,然后知識遷移,

  鑒于對《標準》的理解和對教材、學生等因素的分析,確定教師在本課的教學方式以啟發(fā)、引導為主,課件演示為輔助手段,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的思維由集中到發(fā)散到集中;學生的活動形式以情景想象,故事敘述,討論等為主,給學生充分的發(fā)散思維空間,培養(yǎng)個性并初步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

  五、教學過程

  (一)教學準備階段

  教師:上網查詢、搜集、整理有關資料,制作課件。

  學生:收集有關鑒真、玄奘的資料?梢陨暇W查詢,可以看書查找。

 。ǘ┙虒W或活動過程

  1、導入新課

  出示《日本和服圖》和《唐代女俑圖》,讓學生觀察說一說“這兩幅圖片的異同點?這說明了什么?(目的是啟動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自然而然地導入新課。)

  2、學習新課

  第一目:遣唐使與鑒真東渡。

  主要介紹唐與日本的經濟、文化交流和鑒真異域傳道的情況,是本課的重點,我是這樣處理的:

 。1)指導學生閱讀教材,解決如下問題:

 、偈裁词乔蔡剖?

 、谇蔡剖沟教瞥涣魇裁?

 、蹖θ毡旧鐣惺裁从绊懀

  這三個問題答案明確,學生在閱讀后能夠自己解決。

 。2)為了使學生對唐代文化對日本的影響產生感性認識,我又設計一道開放性問題,讓學生說一說“在今天的日本,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受唐代的影響?”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出示日本文字、和服、茶道、重陽節(jié)登高、菜肴的圖片,使學生在形象直觀的圖片中輕松突破重點。

 。3)接著出示《鑒真》的'畫片,學生介紹鑒真的生平,教師補充。

  (4)教師用多媒體演示鑒真六次東渡示意圖,引導學生思考:

 、佟拌b真盲目航東海表現了他怎樣的精神?”

 、凇拌b真到日本做了哪些事?”(為了滿足學生的興趣和要求,我引導學生觀看教材《日本唐招提寺圖》并介紹這幅圖,使學生認識鑒真這位友好使者對促進中日文化做出的貢獻。

  第二目:玄奘西行。

  主要介紹玄奘西行求法的情況,是本課重點。我采用播放音樂渲染情境和講故事的方式,使學生積極思考,主動獲取知識。具體步驟:

  (1)播放動畫片《西游記》的片頭曲,讓學生說一說“這是哪部片子的主題曲?片中的主人公是誰?”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指出《西游記》是部神話小說,帶有一定的夸張手法,但歷史上確有玄奘西行取經的事情,只是玄奘是一個人和一匹老馬,而不是3個徒弟的。

 。2)出示“玄奘畫像”,請學生介紹玄奘的其人其事,教師補充。

 。3)出示“玄奘西行路線圖”的多媒體課件,教師演示其經過的地方,解釋天竺地理位置,請學生思考:

  ①觀看這個路線圖你有何感想?

 、谛饰餍杏心男┴暙I?

 。4)為了了解學生對前兩目的掌握情況,升華前兩目的教學內容。我又設計一道題:“列表對比鑒真東渡與玄奘西行的異同點,從他們身上你學到了什么?”

  第三目:國際性大都會長安。

  主要介紹唐朝長安中外交流的盛況城市建筑布局特點。這部分內容課標雖然沒有要求,但它是唐朝中外交流的一個縮影。為此,我采用借助圖畫再現情境的方式,具體步驟:

 。1)出示“敦煌壁畫中反映長安城中西域各族人”的圖片、“笑入胡姬酒肆中”的圖片。(教師做簡要介紹)。提問“這兩幅圖片說明了什么?”(了解長安不僅是國內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國際性大都市。)

 。2)指導學生觀看《長安城示意圖》,讓學生說一說:

 、匍L安城分成幾部分?

 、谡w布局有什么特點?

  為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我又出示了《大明宮復原圖》及《大明宮含元殿復原圖》,使學生了解長安城的宏偉。

  (3)再次出示“日本都城平城京”的示意圖,讓學生說一說有哪幾部分構成?與長安城有什么異同?這說明了什么?(認識長安城建筑布局對周邊鄰國的城市建筑與都城建設產生了深遠影響。)

  3、課堂小結

  我請同學們說說“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教師在此基礎進行小結。

  教師總結: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大唐帝國繁榮的經濟,強盛的國勢,對很多國家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出現了開放與交流的盛況。大唐帝國又以匯納百川的博大胸懷,兼容并蓄外來文化的精華,使大唐文明更加輝煌。事實告訴我們只有開放與交流,才會發(fā)展與進步。

  4、課堂練習:通過對唐都長安城的學習,結合課文資料,想象唐都長安中外交流的盛況。用30字左右概述。(培養(yǎng)學生想象和概述的能力)

歷史教學設計11

  一、教材分析

  1、地位:本節(jié)教材地位舉足輕重。它上承《工業(yè)革命》,下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fā)展》,并與必修1的《鴉片戰(zhàn)爭》相連,主要分析的是鴉片戰(zhàn)爭以來列強的侵華給中國社會經濟帶來的影響。由經濟結構的變動必然會引起政治、階級關系、思想文化、社會生活等一系列的變化,讓學生感受近代的經濟現象,體驗中國的經濟近代化,從而更好的融入到現代化建設中去。

  2、作用:幫助學生理解和認識當今社會存在的一些經濟現象,體驗中國近代化,加深對實現現代化重要性的認識。

  二、學情分析

  針對高一學生的認知水平,對經濟史的陌生,尤其對本課自然經濟和近代化等概念的陌生,老師如何聯系現實深入淺出講清概念。

  高中歷史以專題史形式出現,時空跨度大,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缺乏,如何培養(yǎng)他們的知識遷移和抽象思維能力以逐步適應新課程教學的要求。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依據】

  《歷史課程標準》要求:

  簡述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和近代民族工業(yè)興起的史實,認識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

  【教學重點】

  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的原因;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

  【教學難點】

  洋務運動的評價;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理解掌握近代中國經濟結構變動的基本史實,分析探究經濟結構變動的原因、影響,培養(yǎng)學生論從史出,辯證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運用多媒體教學,采用情景教學、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繼承和發(fā)揚先輩們積極進取、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自覺地去為當今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五、教學方法

  教法:遵循啟發(fā)式教學原則,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采用問題教學法、情景教學法、合作探究教學法進行教學,由淺入深,層層遞進。

  學法:運用閱讀、觀察、辯論、討論、聯想、傾聽等多種方法參與教學,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合作學習,主動探知。

  教學構思:圍繞經濟結構的變動這一核心,突出“三變”,圍繞近代化這一歷史主題,突出民族資本主義產生這一核心內容,第一二目作為它的背景來鋪墊。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觀察圖片,回憶鴉片戰(zhàn)爭,思考:鴉片戰(zhàn)爭對中國的經濟產生了哪些影響?導入新課。并引導學生瀏覽教材的三個子目,找出近代中國經濟結構變動的三大表現,形成本課的知識的框架,逐一探究。

  (二)本課知識結構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

  變動之一:中國自然經濟的解體

  變動之二:洋務運動的興起

  變動之三: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

  (三)新課推進

  一、變動之一:自然經濟的解體

  【自主學習】

  (1)、中國自然經濟的解體有何表現?

  1、表現:“紡”與“織”分離、“織”與“耕”分離、農業(yè)產品進一步商品化

  【合作探究一】

  (2)、中國自然經濟逐步解體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中國自然經濟的解體產生了什么影響?

  觀點:外國國資本主義入侵是自然經濟解體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

  2、原因:外因: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破壞性和建設性)

  內因:自然經濟的落后性和中國資本主義的萌芽

  3、影響:消極:農民、手工業(yè)者承受著舊的生產方式逐步解體時帶來的種種苦難;

  積極:為近代中國的工業(yè)化提供了自由勞動力、商品市場、一定的貨幣積累。

  二、變動之二:洋務運動興起

  【自主學習】

  (1)、洋務運動的背景、目的、內容是什么?結局如何?

  【合作探究二】

  (2)、你怎樣看待洋務運動?它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如何?

  觀點:堅持全面辯證的觀點,一分為二的評價問題;

  堅持發(fā)展的觀點,堅持生產力標準;

  堅持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階級分析法和實踐標準。

  評價:歷史進步性(生產力標準)

  (1)引進西方先進科技,一定程度上發(fā)展了我國的生產力,積累了辦企業(yè)的經驗,利潤的刺激誘導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2)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有一定抵制作用

  (3)為近代中國培養(yǎng)了一批科技人才,開了近代教育之先河

  歷史局限性(實踐標準)

  未能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也無法實現維護清王朝統(tǒng)治的目的

  三、變動之三: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合作探究三】

  (1)、近代中國民族工業(yè)興起的歷史條件是什么?

  (2)、中國的民族企業(yè)有何特點?

  (3)、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中國歷史的發(fā)展產生了怎樣深刻的影響?

  1、民族資本企業(yè)產生的'條件:

  觀點:資本主義工業(yè)興起的一般規(guī)律和基本條件:

  (市場、技術、勞動力、資金、政治環(huán)境)

 、俟I(yè)文明的入侵帶來機器生產

  ②自然經濟解體商品與勞動力市場的擴大

  ③外商企業(yè)的刺激

 、苎髣掌髽I(yè)的誘導(政策環(huán)境)

  ⑤商人、官僚、地主有一定的資本

  2、中國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有哪些特點?

  資金少、規(guī)模小、行業(yè)發(fā)展不平衡

  技術力量薄弱

  地域分布不平衡,行業(yè)結構不合理

  在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夾縫中艱難生存發(fā)展

  3、民族資本企業(yè)產生的地位和作用:

  觀點: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的變動必然會引起政治的變革和思想的解放。

  ①、經濟:一定程度上抵制列強的經濟侵略;

 、、政治:為民主革命的爆發(fā)和轉變準備了階級基礎

 、邸⑺枷耄河欣诿裰魉枷氲膫鞑,推動中國近代化

  (四)課堂小結

  1、近代中國經濟結構變動的表現:

  變動之一:自然經濟逐漸解體(仍占統(tǒng)治地位)

  變動之二:洋務運動興起

  變動之三: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產生

  變動之四:外國資本主義經濟

  2、變動趨勢:農耕文明——工業(yè)文明

  3、變動的影響:經濟近代化——促進政治、思想的近代化

  (五)鞏固練習(略)

  七、教學拓展

  【聯系現實思考辯論】

  面對當前農村的打工浪潮,你有何感想?對新農村建設有什么設想嗎?通過辯論,讓學生融入今天我國的現代化建設之中,加深同學們對我國深化改革的認識,增強同學們應對經濟現代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八、教學反思

  【教學特色】

  1、層層遞進,符合認知

  2、營造民主課堂,開拓思維空間

  3、重視史料教學,培養(yǎng)搜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

  【有待改進】

  1、教學觀念的調整:如何取舍教材,改變放心不下學生的心理。

  2、教學方法的改進: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

  3、歷史學科思想的培養(yǎng):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情感,啟迪人生,教師還要狠下功夫。

  謝謝指導!

歷史教學設計12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我國原始農耕生活的主要情況,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以及原始農業(yè)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觀察歷史文物圖片或模型的基本技能和陳述歷史問題的口頭表達能力。

  2.初步掌握用表格進行歸納與分析的學習方法,提高作簡單的或主要的歷史結論的能力。通過展示文物圖片及提出問題,積累對原始農耕生活的認識;在學習中,使學生學會應用觀察法、比較法,并感知人類在文明演進中的艱辛歷程。

  3.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同創(chuàng)造出我國原始農耕文化的先民們在自己勞動成果中體現出的智慧與淳樸的情感,進而促發(fā)或增強學生對祖國歷史和文化的認同之心 ,對中華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體會人類適應自然的漫長和艱辛,增強承受挫折的意志,珍惜生命。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

  難點:原始農業(yè)的發(fā)展

  三、教學策略

  教法:圖片分析法、觀察法、比較法

  學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教師:第1節(jié)課中,我們學習了我國早期的人類“元謀人和北京人”,他們如何獲取食物?

  學生:打獵、采集。

  展示圖片(見課件)

  教師:打獵、采集,方便么?

  學生:不方便。顛沛流離、居無定所。受季節(jié)變化和天災的影響大,食物來源不充足、不穩(wěn)定,需要經常遷徙。

  教師:采集和狩獵的生活有很大的局限性,至神農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狀況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神農播種五谷,人們過上定居生活,人類進入農耕時代。

  人類農耕時代的到來是進步,還是倒退了?這一時期的歷史遺存里呈現出什么特色?中國早期的農業(yè)又是怎樣發(fā)展的?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進第2課的學習──原始農耕生活。

  出示圖片(見課件),導入到新課學習中。

  設計意圖:通過北京人等原始人類的采集和狩獵生活帶來的巨大不便,引入到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意識到從采集、狩獵生活步入農耕生活是人類社會的進步,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非常自然貼切!局v授新課】原始農業(yè)的發(fā)展

  提出問題:讓學生閱讀課本第9頁至第10頁的內容,回答“原始農業(yè)興起的時間、興起地區(qū)、發(fā)展變化、興起和發(fā)展的重要標志、興起和發(fā)展的意義”等問題。

  教師通過多媒體出示答案。

  過渡:距今10 000年左右,在中國的長江、黃河和淮河等流域興起了原始農業(yè),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物質基礎。古代原始農耕文化的遺址可謂星羅棋布,而最為典型的代表一個在黃河流域,另一個在長江流域。

  圖片展示:多媒體展示

  教師:黃河流域的典型代表是半坡原始居民,長江流域的典型代表是河姆渡原始居民,他們的生產生活有相似之處,也有很大差異。讓我們先走進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了解一下他們的生產生活狀況。

  出示圖片,展示問題,讓學生閱讀課本第6頁至第8頁回答如下問題。

  學生回答后,老師出示答案:

  1.半坡人主要使用磨制石器、骨器、角器,另外也使用弓箭、長矛、石球,以及魚叉、漁鉤、漁網等工具。

  2.食物有粟、豬肉、狗肉、獵取的動物肉、采集的野果。食物來源主要是種植的農作物和飼養(yǎng)的家畜,其次為獵取的動物和采集的野果。

  3.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內。

  4.會制作彩陶、樂器、骨針、骨錐、紡輪。

  設計意圖:通過閱讀課本歸納答案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搜取有效歷史信息、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教師:讓我們一起走進半坡博物館的展廳,欣賞一下半坡博物館中的6類展品,了解一下半坡人真實的生活場景。

  圖片展示:多媒體展示半坡博物館中展品的相關圖片(見課件)。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展品展示,讓學生對半坡居民的生產生活狀況有直觀的認識,對原始農業(yè)、原始手工業(yè)水平有深刻的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探究半坡居民房屋設計的原因,讓學生明確自然條件是對生產生活狀況的決定性因素。

  教師:我們學習完了半坡居民的社會生活,現在讓我們一起總結一下,請同學們完成表格內容。出示多媒體圖片,展示問題,學生完成,教師展示答案。

  學生活動預期效果:學生通過復習,結合課本總結歸納出上述問題并能熟練記憶。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落實課本重點基礎知識,通過知識的強化,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教師:我們了解了半坡居民的原始農耕生活,現在讓我們走進農耕文化的另一個典型代表,那就是長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看看他們的農耕生活又是怎樣的一幅場景。

  學生回答后,老師出示答案:

  1.他們的飯桌上會有米飯、豬肉、狗肉、牛肉。

  2.他們使用的工具是骨耜和磨制石器。

  3.他們居住干欄式房屋。

  4.他們的手工制品有陶器、玉器、樂器骨哨、象牙雕刻、骨制品和漆制品。

  設計意圖:通過閱讀課本歸納答案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搜取有效歷史信息、歸納歷史問題的能力。

  教師:讓我們一起走進河姆渡博物館的`展廳,欣賞一下河姆渡博物館中的7類展品,了解一下河姆渡人真實的生活場景。

  圖片展示:多媒體展示河姆渡博物館中展品的相關圖片。(見課件展示)

  設計意圖:通過展示以上展品,讓學生對河姆渡居民的生產生活狀況有直觀的認識,對原始農業(yè)、原始手工業(yè)水平有深刻的認識。在圖片展示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探究河姆渡居民干欄式房屋的優(yōu)點和原因,然后老師再通過課件出示答案,進行講解。

  教師:我們完成了對河姆渡居民農耕生活的學習,現在讓我們一起總結一下,請同學們完成表格內容。

  出示多媒體圖片,展示問題,學生完成,教師展示答案。

  學生活動預期效果:學生通過復習,結合課本總結歸納出上述問題并能熟練記憶。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落實課本重點基礎知識,通過知識的強化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拓展提升:出示問題,思考探究,交流展示。

  教師:我們學習了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兩大原始農耕生活的典型代表之后,比較一下兩者有何相似之處和不同點。(見課件)

  學生完成后,讓學生交流展示答案,老師再出示正確答案并加以強調。

  特別指出:河姆渡居民會燒制陶器,半坡人會制作彩陶;半坡人的房屋是半地穴式的,河姆渡人的房屋是干欄式的。(河姆渡人生活的地區(qū)多雨潮濕,夏季高溫,冬季氣溫在零度以上,干欄式房屋既可防潮,又便于通風降溫;半坡人居住的黃土高原干旱少雨,夏季炎熱,冬季寒冷,而半地穴式房屋具有冬暖夏涼的功能。)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引導學生掌握并深入理解本課的關鍵知識,使主體知識更條理、更清晰、更系統(tǒng),便于強化記憶和鞏固!菊n堂小結】原始農耕的出現,使我們的先人從食物的“采集”者變?yōu)槭澄锏摹吧a”者,人類第一次通過自己的活動來豐富生活,從而改變了整個社會的經濟面貌,對人類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作為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農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印證了中國新石器時代原始農業(yè)的發(fā)展水平,為中國步入文明社會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為體現課本主體知識,附歌謠一首:

  黃河流域有半坡,

  地穴房子同居住,

  糧食最早種植粟,

  副食蔬菜魚和肉,

  陶器石器一起用,

  紡線織布是才能。

  長江流域河姆渡,

  磨制石器有進步,

  耒耜耕地種稻谷,

  干欄房子共居住,

  挖井養(yǎng)畜造陶器,

  簡單玉器和樂器。

  設計意圖:共同回顧本課所學內容,理清事件間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所學知識。

  當堂檢測:教師出示課件試題,學生思考回答,然后教師出示答案,以達到當堂達標、當堂反饋糾正的目的。(見同步試題)

歷史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能力

  了解隋朝繁盛的歷史:①隋朝的建立和統(tǒng)一;②社會經濟的繁榮;③大運河的開通及其作用。通過引導學生對“隋煬帝開通大運河的目的及其作用”等問題的思考,培養(yǎng)學生根據特定的歷史條件觀察問題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偻ㄟ^視頻資料和設問,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谕ㄟ^史料分析掌握隋朝經濟繁榮的表現及原因。

 、墼趯W習“隋朝大運河的開通” 這一內容時,充分利用各種資料和信息,結合動態(tài)示意圖,通過學生討論,教師點撥,把握大運河開通的目的、作用等重點知識。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①通過對“隋朝的統(tǒng)一”和“社會經濟的繁榮”等內容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國家的統(tǒng)一和社會的安定,是經濟發(fā)展的前提和保障。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珍惜今天統(tǒng)一、安定的社會環(huán)境。

 、诖筮\河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是與長城齊名的世界最偉大的工程之一,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聰明才智和偉大創(chuàng)造力的集中體現。據此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1.學生情況分析: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初一年級學生的思維日益表現為以邏輯思維為主,但形象思維仍占有一定的位置,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應多采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具體的歷史情境中感悟歷史。

  2.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說明

 、賹W法,指導學生收集有關隋經濟發(fā)展和大運河的資料,準備歷史短劇的表演。

 、谔骄渴剑ㄟ^采用圖片、視頻資料、學生制作的模型等直觀手段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并精心設計問題,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能力。

 、垠w驗式,采用角色扮演法。在教師指導下,使學生在主動體驗、感受歷史的過程中探索和解決歷史問題,從而促進和發(fā)展學生的認知、情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3.技術準備,以及前期教學狀況、問題、對策等研究說明

  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因為視、聽、觸多感官相結合對學生觀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養(yǎng)將會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

  前期教學中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有待逐步提高,需要教師引導改進。布置課前預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意識;多渠道搜集史料可以培養(yǎng)學生獲取歷史信息、整理并運用史料的能力。讓學生準備歷史短劇,在搜集、閱讀、編、演的過程中將體驗和感受所承擔的角色,通過角色扮演加深對所探究問題的認識。教師制作課件資料,設計探究問題。

  三、教學資源與資源準備

  1.教師教學用書《中國歷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七年級下冊)

  2.自制多媒體課件。

  3.網站資料、材料。

  四、多媒體應用分析

  五、教學過程

歷史教學設計14

  教學設想:

  本文篇幅較長,但條理清楚,學生不難看懂。因此本課教學定位于理清全文思路,培養(yǎng)學生篩選信息和概括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明確說明對象。

  任何一篇說明文都有確定的說明對象,或者是事物,或者是事理。明確說明對象,有助于明確目標,抓住重點,集中閱讀注意力。

  1、本文的說明對象是什么?它屬于事物還是事理?

  2、試舉出我們學過的說明文,并指出它們的說明對象。

  二、通讀全文,給課文列一個提綱。

  三、探討說明順序和方法,把握作者介紹說明對象時的思路和技巧。

  1、例舉學過的其他說明文,說明其說明順序。(師生共同總結)

  2、請說明整篇文章的說明順序。

  3、請說明各個部分的說明順序。(因課堂時間有限,可以一個至兩個部分為例)

  四、培養(yǎng)篩選信息和概括的能力。

  閱讀說明文是為了搜集其中的'有用信息,說明文中部分語言是為提供主要信息,另一部分語言則是為了幫助說明主要信息,幫助讀者理解主要信息。所以概括說明對象的特點,其實就是找出并提煉出文中的主要信息。

  1、請概括文章的前言及五個部分的主要內容。

  如前言部分說明了語言的起源、功能和重要性。

  起源于:

  功能是:

  重要性:

  2、請在100字以內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

  五、精讀文章局部。

  (一)、精讀文章第一部分,回答問題:

  1、“單信號”時期和“雙信號”時期是如何劃分的?

  2、最早達到成熟水平的文字是表形文字還是純表音字母?

  3、文字的出現使人類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ǘ⒕x文章第二部分,回答問題:

  1、“工業(yè)化”和“農業(yè)化”在語言生活中有什么區(qū)別?

  2、根據共同語范圍的大小不同,共同語可分為幾種?分別是什么?

  3、工業(yè)化時期為什么要確定和普及共同語,怎么做?

  4、漢語的文言文在現代有沒有存在的必要,為什么?

  六、探究提高

  1、精讀文章第五部分,回答問題:你認為中國的語言和文字,應怎樣進行自我完善,才能跟上瞬息萬變的歷史步伐?

  2、以《語文讀本4》 P103毛澤東的《兩種宇宙觀》(注:即《矛盾論》)中部分段落對照閱讀,體會本文語言的通俗易懂的特點。

歷史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了解秦嶺-淮河的地理位置及對南北氣候的影響;

  2.了解南北方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的差異及其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

 。ǘ┻^程與方法

  1.指導學生收集、分析南北方地區(qū)不同的生產特點和生活習俗等方面的資料;

  2.引導學生觀察、閱讀、逐步發(fā)現問題并提出問題,并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閱讀和運用資料的能力;

  3.能熟練識讀各類地圖,如“中國四大地理區(qū)域劃分圖”“中國氣候類型圖”“中國一月平均氣溫分布圖”“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等,并能從中獲取有用信息;

  4.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問題,讓學生初步嘗試從不同角度分析和歸納南北差異形成的原因;

  5.具有一定的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ㄈ┣楦小B(tài)度·價值觀

  1.力求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踐,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出發(fā),發(fā)現問題,激發(fā)學生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和解決問題的興趣,增進對家鄉(xiāng)的了解和熱愛之情;

  2.感悟人類適應和改造自然環(huán)境的智慧和能力,樹立各地區(qū)文化多元性,尊重不同地區(qū)文化的價值觀;

  3.樹立與人合作學習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南北方地理差異的表現。秦嶺—淮河一線成為南北方分界線的原因。

  2.難點:秦嶺—淮河一線成為南北方分界線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三、教學策略

  1.采用探究──研討的模式進行教學,貫穿講授法、討論法,指導學生開展小組探究和合作討論。

  2.采用情境創(chuàng)設法,融入生活元素,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生活實踐能力。

  3.教師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各種類型的反映南北方差異的圖片、生活場景。

  4.學生準備:預習課本,利用書本和互聯網等途徑調查南方和北方地區(qū)的氣候特征、生產特點和生活方式。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呈現課本P23頁兩封電子郵件的圖片,并提問:⑴找一找:閱讀了這兩封信,你感受到小紅和小明的家鄉(xiāng)有何差異?⑵想一想: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異?




學生根據自己的經歷和想法進行回答。




激發(fā)起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為新課教學作好鋪墊。




看一看:南北分界在哪里?




1.出示《中國的四大地理區(qū)域》圖,引導學生完成課本P22的活動題:⑴對照圖513和圖518,說說四大地理區(qū)域的地形和氣候特點。⑵你的家鄉(xiāng)位于哪一個地理區(qū)域內?




2.出示《中國的四大地理區(qū)域圖》和《秦嶺—淮河地區(qū)圖》,讓學生明確南方和北方的地理范圍及界限。







1.學生觀察地圖,并完成課本P22頁的活動題。






















2.小組合作學習,⑴在圖上找出秦嶺和淮河,并說出它們和長江、黃河的位置關系。⑵結合圖片和課本知識說說南北方怎樣劃分的?⑶填出表格一。




主要地形單元主要氣候類型主要省級單位南方 北方









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引導選擇合適的地圖并從中獲取有效信息。




說一說:南北差異在哪里?




呈現反映南北方在“吃、住、行”方面的圖片資料,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平時積累的知識和經驗說說南方、北方的不同。




1.欣賞圖片資料。




2.學生根據自己平時積累的知識和經驗說說南方、北方的不同。并完成表格二。




南方北方吃 住 行

3.完成課本P23頁的最后一個活動題。










引導學生學會從圖中獲取有關信息,知道日常生活對歷史與社會學科學習的重要性。




議一議:南北差異緣由是何?




1.根據說一說環(huán)節(jié)中的表格二,引導學生猜測引起南北方差異的緣由。




2.呈現圖5321月平均氣溫的分布》,并提出下列問題:⑴1月份平均氣溫自南向北呈怎樣的變化?⑵最高溫和最低溫出現在哪,南北最大溫差為多少?⑶哪條等溫線大致經過秦嶺—淮河一線?




3.呈現圖5337月平均氣溫的分布》,并提出下列問題:⑴7月份最高溫和最低溫分別是多少?南北最大溫差為多少?⑵7月份平均氣溫自南向北呈怎樣的變化?




4.呈現圖534《中國年降水量的分布》,并提出下列問題:⑴讀圖,說一說南北方的降水量有何差異?⑵找一找哪條等降水量線比較接近秦嶺──淮河一線。




5.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25和圖535,并提出下列問題:⑴我國的南方水田區(qū)和北方旱作區(qū)的分界線大致經過什么地方?耕作制度有什么不同?水田區(qū)和旱作區(qū)各主要有什么農作物?⑵聯系我國南北方氣溫和降水的特點,說說氣溫和降水對我國農業(yè)生產及航運有什么影響?(用表格綜合)。




6.同時呈現表格二和表格三的內容,再次引導學生分析引起南北差異的緣由。




1.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積累的知識,猜測引起南北方差異的緣由。(氣候)







2.觀察、分析圖532,并回答問題。(答案略)

























3.觀察、分析圖533,并回答問題。(答案略)




4.歸納南北方在氣溫上的特點。
















5.觀察、分析圖534,并回答問題。(答案略)



















6.閱讀課文P25和圖535并完成教師的提問,填寫表格三。







耕地類型主要農作物耕作制度航運北方 南方









7.仔細觀察已填寫的表格二和表格三,分析兩者之間的聯系,歸納引起南北差異的緣由。




8.小組討論,歸納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引導學生對生活經驗的積累。







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引導選擇合適的地圖并從中獲取有效信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引導選擇合適的地圖并從中獲取有效信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分析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引導選擇合適的地圖并從中獲取有效信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










想一想:南北差異如何用?




以“南水北調”工程為例,分析南北差異的利用問題。




結合實例歸納南北差異的利用問題




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和能力。




課堂小結




1.根據板書進行小結。




2.同學們,經過本堂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學生回答。




談收獲,了解教學重點、難點的達成度。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1.成功之處

 。1)本課是一節(jié)探究研討課,教學活動中對探究研討課的特點有了較好的體現,即讓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分析材料,獲取信息,解決問題,得出結論;并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在教學設計中,突出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突出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

 。2)本課以南北差異作為主線,貫穿整堂課的始末。在一個又一個的創(chuàng)設情境中,引導學生在參與活動中學習知識、學會方法。并通過課堂小結和延伸課外,升華本節(jié)課的主題。

 。3)本節(jié)課的教學注重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密切聯系生活實際。注重對學生進行鄉(xiāng)土教育,培養(yǎng)學生愛鄉(xiāng)之情,進一步落實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注重知識目標的落實,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注意對學生讀圖能力進行訓練和培養(yǎng),因為會看地圖,會從地圖中獲取有效信息,是學生學習地理知識必備的一種能力,也是為以后更好地進行地理知識的學習打下基礎。比如在“南北差異的緣由”教學中指導學生閱讀等溫線圖和年降水量線圖,讓學生從這些地圖中尋找信息,得出結論。在學生有了一定知識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就顯得事半功倍。

  2.不足之處

 。1)在學情上,學生對南北方的差異沒有直觀的感受,很多同學沒去過北方,很多體驗是不具備的。而對此,我沒有為學生提供更多、更詳細的北方生產生活場景,所以導致學生對南北差異的表現的回答更多的是“以書為本”──照搬書本內容,缺少自我的體驗和思考。同時,學生回答也不夠全面。另外實際授課中,對自然環(huán)境和生活的關系的解讀不夠全面。有些問題是泛泛而談。還有,實際授課中對學生問題的回應和延伸不夠,這反映了基本功有待提高。

 。2)在教學內容的處理上:對于教材中的氣溫圖和年降水量圖的分析還不夠深入,使得很多學生還是很難對此類地圖進行分析,更不用說從中獲取信息。

【歷史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歷史教學設計02-14

歷史教學設計02-28

【推薦】歷史教學設計02-28

【熱門】歷史教學設計02-28

【薦】歷史教學設計02-28

歷史教學設計【精】02-28

【精】歷史教學設計02-14

歷史教學設計【薦】02-13

歷史教學設計【熱】02-13

初中歷史教學設計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