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蹺蹺板》教學設計9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蹺蹺板》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蹺蹺板》教學設計1
活動目標
1、學說兒歌,感受朗誦兒歌的樂趣。
2、初步感知高和低。
活動準備
掛圖若干個蹺蹺板模型,活動前組織幼兒玩蹺蹺板。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的形式進行導入。
師:剛才我們去哪里玩了?玩了什么?你們覺得好玩嗎?
二、教師出示大圖,引導幼兒觀察后提問:
圖上有誰?他們在玩什么?蹺蹺板是怎么玩的?
三、教師出示自制蹺蹺板,邊擺弄蹺蹺板邊示范念兒歌。
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一個小的蹺蹺板,我們一看,這個蹺蹺板長得和我們玩的蹺蹺板一樣嗎?今天蹺蹺板也帶來了一首好聽的兒歌,請小朋友聽聽,蹺蹺板里的兒歌都說了些什么:“蹺蹺板,兩邊翹,翹一翹,翹一翹,高高低低真奇妙!边@首兒歌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蹺蹺板》,小朋友在玩蹺蹺板的時候是怎樣子的?(一邊高一邊低)
四、學念兒歌。
1、教師示范朗誦后提問:
師:兒歌叫什么名字?
2、教師邊擺弄蹺蹺板邊和幼兒一起朗誦兒歌。
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念這首蹺蹺板的兒歌吧!念兒歌的時候,老師大聲念,請小朋友小聲的跟著老師念,聽聽誰的聲音最好聽。
3、教師邊用手演示邊與幼兒一起朗誦兒歌。
師:老師不僅帶來了模型蹺蹺板,看,老師的手也能變成蹺蹺板哦,看看老師變成的蹺蹺板會不會念兒歌呢?我們一起它好嗎?
4、幼兒邊模仿老師的動作邊大聲念兒歌。
師:現(xiàn)在也請你們把自己的小手伸直,變成蹺蹺板,用好聽的聲音一起念兒歌吧。
五、一邊念兒歌,一邊做《蹺蹺板》游戲。
1、先請兩名幼兒上來做示范。
師:請大家想想:還可以怎么變蹺蹺板呢?(先請幼兒思考后教師再請一名幼兒上來做示范,邊做邊念兒歌)
2、請幼兒自發(fā)找朋友,兩個為一組,集體一起邊做游戲邊念兒歌。
師:請小朋友們找一個好朋友,兩個兩個一起上來做蹺蹺板的游戲吧,做游戲的時候我們要一邊做一邊念兒歌。
六、發(fā)給幼兒蹺蹺板模型,邊玩邊念兒歌。
師:老師今天也帶來了很多蹺蹺板的模型,它們也想和你們一起做游戲,請小朋友每人拿一個模型,一邊玩一邊和老師念兒歌吧。
活動延伸
剛才老師教給小朋友玩蹺蹺板的游戲,現(xiàn)在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出去外面玩蹺蹺板的游戲吧。
《蹺蹺板》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通過“說一說”、“掂一掂”、“稱一稱”等活動,逐步加深對輕重的體驗與理解
2、初步體驗解決問題的多樣性
3、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使學生在與他人的合作中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快樂。
【教學重點】
會比較物體輕重的方法
【教學難點】
輕重的`含義以及比較物體輕重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小實驗,感受重量
引入:今天我們一起做個小實驗,有興趣嗎?
將一名同學叫到講臺上,兩臂側平舉。將不同重量的兩個書包同時放到手臂上。
提問:大家觀察這位同學,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提問2:問做實驗的同學,你有什么感受?
引出“輕重”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關于“輕重”的知識
板書課題
二、互動探究
1、說一說
看圖說一說誰輕誰重?
、倌闶窃趺纯闯鰜淼模
引導學生說出:往下沉得說明比較重,往上翹的說明比較輕。
、诳吹诙䦂D
這次小老虎又跟其它的小朋友玩了,這次誰重?
提問:根據(jù)這副圖,你能用“誰比誰輕”或“誰比誰重”說一句話嗎?
2、掂一掂、比一比
、俨僮1:
把你的數(shù)學書拿到一只手上,練習本拿到另一只手上,兩手同時掂一掂,比一比,練習本和數(shù)學書誰比誰重,誰比誰輕?
學生動手操作
、诓僮2:
再拿出鉛筆盒和語文書掂一掂,比一比,說一說,誰輕、誰重?
3、猜一猜、稱一稱
出示:大小差不多的梨和蘋果各一個
活動:小朋友們猜一猜,誰比誰輕,誰比誰重?
提問:想一想,用什么辦法能判斷出究竟誰輕誰重?
出示天枰來稱一稱
三、鞏固練習
完成課本23頁“練一練”1---4題
四、小結
同學們,本節(jié)課學會了什么?
《蹺蹺板》教學設計3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感受音樂的高和低以及音階的旋律。
2.能設計相應的動作,能跟隨音樂做相應的游戲,喜歡與同伴互動,喜歡參加音樂活動。
3.初步掌握學唱兒歌的技巧,體驗音樂活動帶來的游戲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及伴奏、圖譜、娃娃、玩游戲用的道具。
活動過程:
一、游戲律動:高人矮人
1.帶領幼兒聽音樂玩“高人矮人”游戲進場。
2.幼兒跟隨老師在教室以圓圈隊形轉圈,隨音樂變換動作,高低起伏,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發(fā)聲練習
玩吹氣球游戲,練習用“嗚”發(fā)長短音、高低音。
教師示范:雙手空中比劃氣球,一邊發(fā)音,一邊變化氣球大小,運用音階,“1 2 3”,“1 2 3 4 5”,“1 2 3 4 5 6 7”逐步由低到高音,氣球變大,由高到低音,氣球變小。幼兒學習模仿,達到初步練聲效果。
三、以游戲的形式引導幼兒認識了解蹺蹺板。
1.談話引出游戲內容。
指導語:小朋友玩過蹺蹺板嗎?蹺蹺板是怎樣玩的?
教師用動作講解蹺蹺板的外形和玩法,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蹺蹺板。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xiàn)蹺蹺板,體現(xiàn)出蹺蹺板高低不同的變化。
2.兩個小朋友一起合作表演玩蹺蹺板的游戲。
引導幼兒學會兩人合作找朋友,共同表現(xiàn)蹺蹺板的樣子,在游戲過程中,初步導入兒歌內容。
四、幼兒學唱歌曲。
1.欣賞歌曲,說說聽到歌里唱了什么?
蹺蹺板,真有趣,一會高,一會低,1234567i天上摘星星。
蹺蹺板,真有趣,一會高,一會低,i7654321一下碰到地。
教師先示范演唱一遍,讓幼兒感受歌曲旋律,了解歌詞內容,對兒歌有初步的認識。
2.教師示范演唱第二遍,出示圖譜熟悉歌詞。
教師對照圖譜講解歌曲內容,讓幼兒在認識圖譜的過程中熟悉歌詞,并激發(fā)幼兒對圖譜的記憶。
3.幫小娃娃唱出音樂臺階。
指導語:小娃娃上的這個臺階叫做音樂臺階,每一步臺階都有不同的'發(fā)音,請小朋友跟隨小娃娃邊上音樂臺階邊唱出來。引導幼兒學唱并認識音階的從低到高,及從高到低。
4.完整的學習演唱歌曲。
教師一邊唱一邊教,引導幼兒帶上肢體語言來表達歌曲的情感。
五、運用肢體語言進行歌表演。
幼兒在初步熟悉歌曲的前提下,加上蹺蹺板的動作,進行歌曲演唱。
六、兩個小朋友合作,加上蹺蹺板的游戲進行歌表演。
游戲:蹺蹺板。玩蹺蹺板的游戲結束活動。
《蹺蹺板》教學設計4
1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說一說”、“掂一掂”、“稱一稱”等活動,逐步加深對輕重的體驗與理解
2、能力目標:初步體驗解決問題的多樣性,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精神,在愉快的氛圍中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快樂
2學情分析
“輕重”一課是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比較多少和高矮、長短的基礎上進行的體驗活動。內容選取學生身邊的、常見的、較感興趣的事物,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與生活經驗。本節(jié)課的教學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逐步加深對輕重的體驗與理解,初步體會借助工具確定輕重的必要性。根據(jù)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材的設計意圖,教學中應注意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境,使學生產生學習比較輕重的興趣,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獨立思考、發(fā)現(xiàn)比較的方法,使他們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3重點難點
對輕重的感知、輕重的含義以及比較物體輕重的方法
4教學過程
活動1
【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感知
小實驗,感受重量
1、引入:讓同學們把一支鉛筆和鉛筆盒分別放在兩只手上,感受它們的差別。
2、引出“輕重”: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關于“輕重”的知識(板書課題:蹺蹺板)
活動2
【講授】探究實踐操作,體驗輕重
1、看一看、說一說
看圖說一說誰輕誰重?
。1)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引導學生說出:往下沉的說明比較重,往上翹的`說明比較輕。
(2)看第二幅圖:這次小老虎又跟其它的小朋友玩了,這次誰重?
提問:根據(jù)這幅圖,你能用“誰比誰輕”或“誰比誰重”說一句話嗎?
提問:你能說一說,在他們三個當中,誰最重,誰最輕?,
生:獅子比老虎重
生:蹺蹺板重的一端會下降
生:老虎比豹子重,獅子比老虎重
。3)讓學生說說日常生活中或教室里哪些物品一看就知道誰重,誰輕活動3【活動】探究實踐操作,體驗輕重 2、掂一掂、比一比
①操作1:把你的數(shù)學書拿到一只手上,鉛筆盒拿到另一只手上,兩手同時掂一掂,比一比,鉛筆盒和數(shù)學書誰比誰重,誰比誰輕?
、诓僮2:再拿出數(shù)學書和練習本掂一掂,比一比,說一說,誰輕、誰重?
活動4【活動】探究實踐操作,體驗輕重
3、猜一猜、稱一稱
。1)出示:大小差不多的梨和蘋果各一個
提問:想一想,用什么辦法能判斷出究竟誰輕誰重?(出示天平稱一稱)
。2)出示:大小不同的兩個球讓學生猜猜哪個輕,哪個重
強調:大的物體不一定重,小的物體也不一定輕;輕重是相對而言的
活動5【練習】實際應用拓展練習
第23頁第1--3題,引導學生明確題意,獨立完成。(檢查學生的知識掌握和應用情況,讓學生說出理由,如有必要教師可適當提示)總結延伸 重申重點
1、小朋友們,不知不覺當中,一節(jié)課就要過去了,你們學得愉快嗎?老師也很高興,我覺得你們個個都很出色。今天你有什么收獲,又有哪些進步?(學生總結比較物體輕重的方法,教師強調輕重的相對性以及不一定大的物體就重)
2、你認為我們班今天誰的表現(xiàn)最棒?哪個小組最值得你學習?你自己的表現(xiàn)呢?(學生自由發(fā)言,各抒己見,師鼓勵學生繼續(xù)努力。)
板書設計:
蹺蹺板
看一看 輕的上翹
比輕重的方法: 掂一掂 重的下沉
稱一稱
《蹺蹺板》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1.能通過觀察、體驗和利用已有知識經驗對杠桿尺平衡作假設性解釋;能通過觀察、實驗等方式認識杠桿尺的平衡規(guī)律。
2.善于在游戲中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關心人們運用杠桿平衡原理的技術成果;愿意合作與交流;樂于用學到的知識改善生活。(德育目標)
3.知道杠桿尺的平衡條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現(xiàn)象。
二、教學準備:
根據(jù)教科書給出的探究指向,動員學生課前玩一玩蹺蹺板,并準備進行探究的有關材料,如支架、杠桿尺、直尺、鉤碼、蠟燭等。根據(jù)教學設計,教師還應相應地為學生準備其他探究材料,如設計表格、制作多媒體課件等。
三、教學流程:
一、回憶、交流玩“蹺蹺板”時的過程及發(fā)現(xiàn)的有趣的現(xiàn)象。通過調動學生原有的經驗,進行交流,發(fā)現(xiàn)蹺蹺板平衡的特點。
二、探究怎樣使杠桿尺平衡。組織學生利用杠桿尺來研究平衡現(xiàn)象。
1.提出活動指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猜測一下,怎樣才能使杠桿尺保持平衡?”
2.學生預測。
3.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制定研究方案
。 4.進行探究實驗。
5.交流實驗情況及發(fā)現(xiàn)。
6.總結杠桿尺平衡的規(guī)律。
三、交流生活中的平衡現(xiàn)象。
四、自由活動:玩“蠟燭蹺蹺板”,并說出其中的道理。
五、拓展活動:我們來做個類似蹺蹺板的小玩具。
六、拓展活動:
1.做個類似蹺蹺板的小玩具
2.課下調查生活中還有哪些平衡現(xiàn)象,下節(jié)課交流。
教學反思:
在本課教學中,引領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fā),回憶玩蹺蹺板時的經驗,并配以蠟燭蹺蹺板的游戲,豐富了學生的感知,為學生提出有關平衡的問題奠定了基礎,激發(fā)了學生的研究興趣。問題提出后,我把解決問題的權力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動手之前先動腦,積極地猜想,嘗試對觀察到的現(xiàn)象和提出的問題作出解釋,這樣學生的生活經驗得到充分的展示與交流,引出了與平衡有關的因素:重量、位置、支撐點。找到了研究的`關鍵問題后,我引導學生制訂實驗計劃,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實驗探究,找到了平衡的條件。學生的表達是多種多樣的,如口頭表達、畫圖表示、現(xiàn)場演示等。最后通過聯(lián)系生活交流平衡現(xiàn)象的應用及課堂總結結束教學,課下讓學生制作平衡玩具,為學生的課下探究指明了方向。通過本課教學,我認識到:學生的科學探究離不開生活經驗,教師要精心設計有層次的探究活動,把每個探究環(huán)節(jié)落到實處,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篇四:
《蹺蹺板》教學設計6
活動目標
1.體驗歌唱活動的樂趣并樂意唱歌。
2.用自然歡快的聲音學唱歌曲《蹺蹺板》
3.在活動過程中會與同伴合作
重點難點
重點:用歡快的聲音學唱歌曲難點:學會與同伴合作
活動準備玩蹺蹺板視頻、曲譜《蹺蹺板》、幼兒游玩蹺蹺板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運用情景及視頻,進行開嗓練習及初步感知音樂旋律。
1.模范各種交通工具的聲音進行開嗓練習。
師:小朋友們,我們一起坐車去游樂場玩吧,先坐汽車(嘀機、火車大(模仿各種音效開嗓練習)
師:去郊游好開心啊,我們一起唱首歌《小星星》
2.教師清唱歌曲,讓幼兒初步感知歌曲旋律.
師:今天有兩個小朋友也在游樂場玩游戲,我們一起來聽聽戲。(教師清唱歌曲)
3.觀看視頻,熟悉歌曲旋律
師:一起來看看他們到底在玩什么游戲(邊播放視頻邊唱歌二、運用變換表達開心的方式及手指游戲反復聆聽歌曲。
1.運用變換表達開心的方式反復聆聽歌曲
T-S1:玩蹺蹺板好開心啊,你開心的時候你會做什么動作唱歌曲,最后嗨嗨時用該動作表現(xiàn))
T-S2:你有沒有不同的表達開心的方式。(我們所有小朋友曲,唱到嗨嗨時做相應動作)
2.運用手指游戲及與凳子互動反復聆聽歌曲。
師:蹺蹺板真好玩,我也好想玩呀,看我的蹺蹺板來了(說完游戲)
師:你們想不想玩蹺蹺板?你們的`蹺蹺板在哪里啊?來準備
板了(教師唱歌曲,幼兒玩游戲)
師:剛剛是兩個小朋友玩蹺蹺板,現(xiàn)在變成4個小朋友玩(教四個手指玩手指游戲)
師:剛剛的蹺蹺板太小了,我們換個大的吧(幼兒用凳子當蹺游戲)
三、運用師師互動、師幼互動、幼幼互動游戲自然跟唱。
1.利用師師互動,反復自然跟唱歌曲。
師:蹺蹺板真好玩呀,我請XX老師和巧巧老師一起玩,(教師上天時我落地就一蹲一起)
2.運用師幼互動自然跟唱歌曲。
T1-S1、T2-S2:誰想和老師一起玩蹺蹺板。浚ㄕ埾胪娴男∨筮呁,唱完后再去請小朋友)
3.運用幼幼互動自然跟唱歌曲。
師:蹺蹺板真好玩。楷F(xiàn)在請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玩蹺蹺作邊玩邊唱)
4.結束活動
師:跟你的好朋友玩蹺蹺板開心嗎?我們一起出去外面找更多。
附1:【曲譜】
歌曲《蹺蹺板》
1=D2|4
565|132|556523|10
565|132|5653|13蹺蹺板真好玩你上天時我落蹺蹺板真好玩你上天時我落5653|231|XX||
小朋友們真開心嗨嗨!朋友們真開心嗨嗨!
附2【手指游戲玩法建議】1.蹺蹺板,真好玩——手指對手指隨音樂擺動
2.你上天時我落地——手指做一邊高低的動作
活動總結
本活動生動、有趣、層層遞進,達到活動目標。在活動過程中戲讓幼兒反復聆聽,在不斷的游戲中學唱歌曲,與幼兒互動性強教師要是能及時退位就更好了,這樣能讓幼兒自主演唱歌曲
3.小朋友們真開心——兩個手指轉圈
4.嗨!嗨!——做拍手、抱抱用于表現(xiàn)開心
《蹺蹺板》教學設計7
一、實施前的設想∶
根據(jù)對教材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本課教材的編寫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線索,通過游戲活動,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杠桿尺平衡的秘密,而且本課活動的過程基本貫穿了《課程標準》中科學探究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另外,經三年級上冊《科學》學習,學生對科學探究有了一定的科學知識和技能的認知基礎和感受,在“猜想與假設”“觀察與實驗”“表達與交流”等方面,延伸上冊的培養(yǎng)要素,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因此,本課教學的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猜想能力、實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及科學探究意識。結合《課程標準》中“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的要求,我采用了“觀察現(xiàn)象,提出問題——猜想假設,嘗試解釋——制定計劃,實驗探究——思考結論,表達交流——聯(lián)系生活,應用知識——總結評價,課下制作”的教學思路,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這種思路吸納了教材的優(yōu)點,同時又創(chuàng)新使用教材,將自由活動玩蠟燭蹺蹺板變成了導課中的觀察內容,而且將科學探究的過程適當切塊,脈絡清楚,便于教師把握教學思路。
二、實施過程:
。ㄒ唬┯^察現(xiàn)象,提出問題
師(出示蠟燭蹺蹺板):同學們玩過蹺蹺板嗎?(玩過)在玩蹺蹺板時,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師板書:蹺蹺板)
。◣熣n件動畫演示兩學生在玩蹺蹺板)
生:蹺蹺板一邊高,一邊低,重的一邊把輕的一邊壓起來了。
生:蹺蹺板兩邊不平了。
師:對,像這樣的現(xiàn)象叫做不平衡,還有別的現(xiàn)象嗎?
生:有時兩邊一樣高,是平的,那應該是平衡的現(xiàn)象吧?
師:對。(師板書:平衡)請看這是一個蠟燭蹺蹺板,現(xiàn)在它是怎樣的?
生:兩邊一樣高。
師(點燃兩端的蠟燭):請大家仔細觀察,看誰的發(fā)現(xiàn)多?
生:它的左右兩端不斷地翹起來。
生:一邊翹起來,一邊落下去,真好玩。
師:大家的觀察真仔細,看到這里,你們有什么想法?
生:為什么點燃蠟燭蹺蹺板后,它就不斷的起起落落呢?
生:是什么力量使它們不斷運動的?
生:玩蹺蹺板時,為什么我能把媽媽蹺起來?
生:為什么不同體重的人能使蹺蹺板平衡?
生:在什么情況下,蹺蹺板才能平衡。
(二)猜想假設,嘗試解釋
師:大家提得問題都很有研究價值,大家是不是都想知道蹺蹺板保持平衡的秘密?我們猜一猜,到底是怎么回事?
生:我想可能與兩邊的重量有關,重的一邊往下落,輕的一邊會往上升。
生:對,左邊蠟燭油滴下后,重量就會變輕,所以左邊就升起來了,
師:看來,兩邊的起落與兩邊的重量有關。(師板書,重量?)
生:我認為除了重量,還可能與位置有關,我們玩蹺蹺板時,就見過小同學把大同學翹起來,只與重量有關是不對的。
生:老師,我就曾經把大同學翹起過。
師:看來,這種現(xiàn)象還與位置有關系,那么位置是相對于哪里說的?
生:中心。輕的物體離中心遠了,照樣能把另一邊重的物體翹起來。(師板書:距離中心?)
師:剛才,大家的討論很積極,猜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怎樣才能證明這些猜測對不對?
生:做實驗。
。ㄈ┲贫ㄓ媱,實驗探究
1、師:請看,這是一個特殊的蹺蹺板,它叫杠桿尺,這是底座、豎桿、平衡尺,仔細觀察杠桿尺,大家有什么發(fā)現(xiàn)?從中間往左數(shù)是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從中間往右數(shù)是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左邊第一格和右邊第一格到中間的距離是一樣的,那么左邊第4格和右邊第4格到中間的距離也是一樣。這是鉤碼,它可以掛到杠桿尺上。我在左邊第一格掛1個鉤碼,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左邊沉下去了)看到這里,你有什么想法?你想怎樣做?其他同學的想法和他一樣嗎?好,你來試一試,如果成功了,給他點掌聲好不好(鼓掌),現(xiàn)在我把他的方法記錄在杠桿尺圖上,貼到黑板上。
2、師:剛才,我們演示的只是一種玩法,要想研究平衡的秘密,僅靠一種玩法是不行的,需要大量的玩法,你們還想怎樣玩,使杠桿尺平衡呢?(學生自由發(fā)言,如實驗中要做好記錄,教師予以鼓勵)。
3、師:同學們使杠桿尺平衡的方法可真不少!下面讓我們按自己的'想法使桌上的杠桿尺平衡,注意兩點要求:一是小組要分工,要有操作員、記錄員、匯報員、問題員,問題員可以隨時提問題,讓操做員講一講為什么能平衡?二是平衡了的杠桿尺可以放到一邊,別亂動。開始做吧。
。◣熝不刂笇,督促學生做好記錄,問是怎么想的,為什么平衡?兩邊比較,兩邊掛一樣多鉤碼會怎樣,兩邊不一樣多時會怎樣?)
。ㄋ模┧伎冀Y論,表達交流
1、師:同學們找到這么多平衡的方法,真了不起,下面讓我們以自己喜歡的方法交流一下,可以拿著平衡了的杠桿尺作介紹,可以展示你的杠桿尺圖,誰的玩法有趣,我們就把它貼在黑板上。
。▽W生在實物投影前介紹,教師提問“你怎么想的?”“一邊一個還可以怎樣掛”“大家看他畫得對不對,誰畫這種玩法的圖了?”“有沒有一邊掛兩個的嗎?”“誰能給他提問題,誰來補充一下?”等,適當進行鼓勵性評價,如“你的想法真奇妙,還有別的掛法嗎?”“你的掛法還挺復雜呢?有沒有用很少的鉤碼讓它平衡的?”)
2、師:同學們,仔細觀察這6幅平衡圖,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你們覺得哪些杠桿尺的平衡很相像?(找相同點,圖(1)、(3)、(5)是一類,因為它們兩邊格數(shù)是相同的,兩邊掛的鉤碼一樣多,對稱了;圖(2)、(4)、(6)是一類,因為左右掛得不一樣多,距離不一樣長。師生討論分析第一類:為什么能平衡?學生的表達可以多樣化,只要合理即予以認可,如平衡的條件有:
。1)左右格數(shù)一樣,重量相同(個數(shù)相同);
(2)左右格數(shù)相同,掛得一樣多;
。3)左右掛得一樣多,格數(shù)相同;
。4)左右對稱就平衡;
(5)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煱鍟阂粯佣啵ㄖ兀┮粯娱L(格),平衡;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平衡。)
師:如果一樣多,不一樣長能不能平衡?(可以演示一下)
(師生討論分析第二類為什么能平衡?總結出掛的多的一邊離中間近,掛得少的一邊離中間遠;重的一邊離中間近,輕的一邊離中間遠。)
。ㄎ澹┞(lián)系生活,知識應用
1、師(出示課件):有一天,小猴子和大象比賽玩蹺蹺板,看誰蹺起來,結果大象把小猴子蹺起來,后來小猴子開動腦筋,找到了蹺起大象的方法,你們能猜出小猴子的方法嗎?(學生自由發(fā)言,如小猴子離支撐點遠一些、幾只猴子一塊上蹺蹺板等。)
2、師:同學們,平衡現(xiàn)象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你們了解多少?
。▽W生自由交流,如人們利用平衡現(xiàn)象發(fā)明了秤、天平、體重計;挑水時扁擔放到肩部中間;起重機吊起重物而不倒;走鋼絲的雜技演員做動作時要保持平衡等。)
(六)、總結評價,課下制作
1、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你覺得哪個同學表現(xiàn)最好?你覺得自己表現(xiàn)怎么樣?除了你們小組之外,還有哪個小組表現(xiàn)最好,你們覺得老師今天表現(xiàn)怎樣?
2、師:這節(jié)課同學們探究了有關平衡規(guī)律方面的知識,你打算用它來干什么?(學生交流。師出示關于平衡的小玩具,鼓勵學生在課下做一些有創(chuàng)意的玩具。)
師:請同學們課下發(fā)揮你的聰明才智,動動腦,動動手,看誰制作的更好,更新穎。
三、教學反思
在本課教學中,引領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fā),回憶玩蹺蹺板時的經驗,并配以蠟燭蹺蹺板的游戲,豐富了學生的感知,為學生提出有關平衡的問題奠定了基礎,激發(fā)了學生的研究興趣。問題提出后,我沒有為學生作出相關屆時,而是把解決問題的權力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動手之前先動腦,積極的猜想,嘗試對觀察到的現(xiàn)象和提出的問題做出解釋,這樣學生的生活經驗便充分的展示與交流,得出了與平衡有關的關鍵問題:重量、位置、支撐點。找到了研究的關鍵問題后,我引導學生制訂實驗計劃,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實驗探究,找到了平衡的條件。學生的表達是多種多樣的,如口頭表達、畫圖表示、現(xiàn)場演示等,這是為了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后通過聯(lián)系生活交流平衡現(xiàn)象的應用及課堂總結結束課堂,課下讓學生制作平衡玩具,為學生的課下探究指明了方向。通過本課教學,我認識到:學生的科學探究離不開生活經驗,教師要精心設計有層次的探究活動,把每個探究環(huán)節(jié)落到實處,才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蹺蹺板》教學設計8
設計意圖:
《蹺蹺板》一課是青島版科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常見的力》的第三課。“游戲”是孩子們童年生活的一部分,而“蹺蹺板”這一活動更是孩子們樂于參與的。教材從引導學生回顧玩蹺蹺板時的發(fā)現(xiàn)入手,引領學生提出問題,進而利用杠桿尺“想辦法找平衡”。使學生在動手中尋找杠桿平衡的規(guī)律。
探究怎樣才能讓天平和杠桿保持平衡;
教學目標:
1、能用觀察、體驗和已有知識經驗對杠桿尺平衡作出假設性解釋;能通過觀察、實驗等方式認識杠桿尺平衡規(guī)律。
2、學會在游戲中合作交流,善于提出和發(fā)現(xiàn)問題;關心人們運用杠桿原理的技術成果,樂于用學到的知識改善生活。
3、知道杠桿平衡的條件,了解天平的主要構造,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現(xiàn)象。
教學準備:
1、杠桿尺、鉤碼、蠟燭、火柴等。
2、有關平衡現(xiàn)象的圖片、制作簡易天平的材料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觀看資料-玩蹺蹺板
師:看過這段資料后,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嗎?
2、學生交流匯報。
3、師: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研究蹺蹺板平衡的秘密。(板書:蹺蹺板)
。ǘ┲贫ㄓ媱,實驗探究
1、師:請看,這是一個特殊的蹺蹺板,它叫杠桿尺,這是底座、豎桿、平衡尺,仔細觀察杠桿尺,大家有什么發(fā)現(xiàn)?從中間往左數(shù)是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從中間往右數(shù)是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左邊第一格和右邊第一格到中間的距離是一樣的,那么左邊第4格和右邊第4格到中間的距離也是一樣。這是鉤碼,它可以掛到杠桿尺上。我在左邊第一格掛1個鉤碼,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左邊沉下去了)看到這里,你有什么想法?你想怎樣做?其他同學的想法和他一樣嗎?好,你來試一試,如果成功了,給他點掌聲好不好(鼓掌),現(xiàn)在我把他的方法記錄在杠桿尺圖上,貼到黑板上。
2、師:剛才,我們演示的只是一種玩法,要想研究平衡的秘密,僅靠一種玩法是不行的,需要大量的玩法,你們還想怎樣玩,使杠桿尺平衡呢?
學生自由發(fā)言,如實驗中要做好記錄,教師予以鼓勵。
3、師:同學們使杠桿尺平衡的方法可真不少!下面讓我們按自己的想法使
桌上的杠桿尺平衡,注意兩點要求:一是小組要分工,要有操作員、記錄員、匯報員、問題員,問題員可以隨時提問題,讓操做員講一講為什么能平衡?二是平衡了的杠桿尺可以放到一邊,別亂動。開始做吧。
。◣熝不刂笇,督促學生做好記錄,問是怎么想的.,為什么平衡?兩邊比較,兩邊掛一樣多鉤碼會怎樣,兩邊不一樣多時會怎樣?)
4、師:同學們找到這么多平衡的方法,真了不起,下面讓我們以自己喜歡的方法交流一下,可以拿著平衡了的杠桿尺作介紹,可以展示你的杠桿尺圖,誰的玩法有趣,我們就把它貼在黑板上。
(學生在實物投影前介紹,教師提問“你怎么想的?”“一邊一個還可以怎樣掛”“大家看他畫得對不對,誰畫這種玩法的圖了?”“有沒有一邊掛兩個的嗎?”“誰能給他提問題,誰來補充一下?”等,適當進行鼓勵性評價,如“你的想法真奇妙,還有別的掛法嗎?”“你的掛法還挺復雜呢?有沒有用很少的鉤碼讓它平衡的?”)
5、師:同學們,仔細觀察這6幅平衡圖,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你們覺得哪些杠桿尺的平衡很相像?(學生匯報)
師板書:一樣多(重)一樣長(格),平衡;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平衡。
6、師:如果一樣多,不一樣長能不能平衡?(可以演示一下)
。◣熒懻摲治龅诙悶槭裁茨芷胶?總結出掛的多的一邊離中間近,掛得少的一邊離中間遠;重的一邊離中間近,輕的一邊離中間遠。)
。ㄈ┞(lián)系生活,知識應用
師:同學們,平衡現(xiàn)象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你們了解多少?
學生自由交流,如人們利用平衡現(xiàn)象發(fā)明了秤、天平、體重計;挑水時扁擔放到肩部中間;起重機吊起重物而不倒;走鋼絲的雜技演員做動作時要保持平衡等。
(四)自由活動:玩“蠟燭蹺蹺板”,并說出其中的道理。
。ㄎ澹┛偨Y評價,拓展活動
1、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你覺得哪個同學表現(xiàn)最好?你覺得自己表現(xiàn)怎么樣?除了你們小組之外,還有哪個小組表現(xiàn)最好,你們覺得老師今天表現(xiàn)怎樣?
2、師:這節(jié)課同學們探究了有關平衡規(guī)律方面的知識,你打算用它來干什么?(學生交流。)
師:(出示關于平衡的小玩具)請同學們課下發(fā)揮你的聰明才智,動動腦,動動手,看誰制作的更好,更新穎。
第3課《蹺蹺板》教學設計腳本樣稿
教學流程素材說明
。ㄒ唬﹦(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需要課件或圖片“玩蹺蹺板”
(二)制定方案實驗探究
1、提出活動指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猜測一下,怎樣才能使保持平衡?”
2、學生預測。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制定研究方案。
3、進行探究實驗。交流實驗情況及發(fā)現(xiàn)。
4、總結杠桿尺平衡的規(guī)律。出示杠桿尺、鉤碼、實驗記錄單等
。ㄈ┞(lián)系生活,知識應用:交流生活中的平衡現(xiàn)象。
有關天平的資料和生活中平衡的圖片,如走鋼絲。
。ㄒ唬┳杂苫顒樱和妗跋灎T蹺蹺板”,并說出其中的道理。出示“蠟燭蹺蹺板”。
。ㄎ澹┛偨Y評價拓展活動做個類似蹺蹺板的小玩具。
《蹺蹺板》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掂一掂、稱一稱的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到物體有輕有重,逐步加深對輕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學生體會到物體的輕重和物體的體積之間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
3.提高小組合作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夠分辨什么樣的物體輕,什么樣的物體重。
教學難點:
1.通過中介物體、等量代換比較物體的輕重。
2.運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教學過程:
。ㄒ唬┛摧p重:
。1)師:我們一起做個小實驗,大家有興趣嗎?叫一位小朋友上來兩臂側平舉,老師講兩個重量不同的書包放在他的兩個手臂上
。2)師:大家觀察這位同學,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師:今天我們要一起來學習輕重。(教師出示課題)
。3)師:根據(jù)你們剛才獲得的經驗,說說哪個輕、哪個重?
師:根據(jù)這幅圖,你能用誰比誰輕或誰比誰重說一句話嗎?
。ǘ┑嘁坏啵
⑴師:再來看看老師手里的兩本書。猜猜哪個輕,哪個重?
、谱寣W生自由猜測。
⑶讓學生上來用手掂一掂,驗證剛才的猜測。你想對同學們說點什么
?生:我想告訴同學們,我們用眼睛看的不一定是對的。
、冉處熜〗Y:
、蓪W生體驗活動: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較自己的數(shù)學書和課堂作業(yè)本誰輕誰重。把自己認為輕的物品舉高些,重的放低些。
。ㄈ┓Q一稱:
。1)師:你們想不想再掂一掂?這里有一個蘋果和一個梨子,誰來試一試?(分別請三名學生上臺來掂一掂,得到的'結論不一樣)
。2)師:現(xiàn)在小朋友們的意見都不一樣,究竟是什么重,什么輕?我們拿不準,那該怎么辦呢?
。3)師:老師給大家介紹個小能手,(出示并介紹天平)用它來稱一稱就知道了。 (師操作,把蘋果和梨子放在兩邊托盤里)誰能看出來?
(4)師:物體的輕重與大小不一定有必然聯(lián)系,大的東西不一定就重,小的東西不一定就輕。要想判斷準確,我們需要怎么辦。浚ǚQ一稱)
。ㄋ模┚氁痪殻
(1)第23頁第1題,引導學生明確題意,獨立完成。
(2)第23頁第2題,學生明確題意后獨立完成。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你是怎么知道誰輕誰重的?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五)小結:
師:這節(jié)課上得開心嗎?你有什么收獲?
【《蹺蹺板》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蹺蹺板》教學設計03-08
《蹺蹺板》教學設計13篇04-15
蹺蹺板作文02-11
薪酬是中小企業(yè)轉型的蹺蹺板02-14
《杯子的設計》教學設計03-14
an教學設計11-23
《我設計的服裝》教學設計06-15
課程設計教學設計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