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課本P19頁例5,練習四第4、5、6題。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溫故知新,繼續(xù)學習除法運算。
2、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3、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準備:
情景圖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設置問題,引導參與
1、談話,出示例5情景圖。
(1)、要求仔細觀察,看看需要解決什么問題?
。2)、熊媽媽是怎樣分竹筍的?你能用算式來表示嗎?
。3)、學生動手操作后教師課件演示熊媽媽分竹筍的`過程,再列出算式。
2、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為什么這個算式也用除法算式來表示?
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設置問題吲哚發(fā)奧學生自主參與,通過觀察、操作、交流、解決問題等活動,強化應用平均分的意識,溫故知新,為進一步學習除法運算奠定基礎。
二、學習新知
1、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1)、除法算式中的三個數(shù)你能幫它取個名字嗎?
。2)、先讓學生自己取,然后請學生看書學習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2、請學生對照算式與情景,說說算式中各數(shù)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媽媽的這兩個問題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來計算?學生思考、比較、討論。
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設置問題吲哚發(fā)奧學生自主參與,通過思考、比較,讓學生知道把一些物體或一個總數(shù)平均分成相等的幾份,就用除法來計算。
三、應用,加深理解
1、課本第19頁的“做一做”。
。1)、明確要求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3)、交流匯報。
。4)、小結。
2、挑戰(zhàn)園地:
(1)、練習四第4、5題。先讓學生畫圈一圈進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寫算式。
。2)、練習四第6題:先讓學生看圖,敘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讓學生動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寫算式,最后讓學生對照圖說一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四、課堂總結。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 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溫故知新,引入除法運算。
2、 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理解除法的意義。
3、 讓學生認識除號,了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教學重難點: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課
1、 談話,出示情景圖。
2、提出問題:大熊貓想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應放幾支? 請小朋友想一想。
3、開展活動,解決問題。
(1)指名請學生上臺演示。鼓勵學生有多種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 也可以是兩支兩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無論怎樣分,結果都是一樣的,每個盤子里放( 3 )支竹筍。
。2)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剛才我們通過平均分幫助大熊貓解決了一個大問題。這樣的問題能不能用一種方法直接計算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種方法。
揭示課題:除法
二、民主導學
1、任務呈現(xiàn)
問: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三支,是平均分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像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以前我們學過加、減、乘法,它們都有各自的符號,今天老是再給你們介紹一個符號,它就是“÷”,讀作:除號。寫時先畫一條橫線,再上下各一點,橫線要直,兩點要圓且對齊。
每人獨立在練習本上寫一寫除字,然后組內互查,幫助寫錯的訂正。
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個盤子里放( 3 )支竹筍?梢杂盟闶12÷4=3表示,讀作:12除以4等于3。你能結合題目說一說12、4、3各自代表的含義嗎?
小組內互相讀一讀12÷4=3。
2、自主學習
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交流。
3、展示交流
生:我們小組來匯報:12代表12支竹筍,4代表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3代表每盤放3個
師:那12個蘋果,平均分成4盤,每盤三個,用算式怎么表示?12根小棒呢?由此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
生:算式都是12÷4=3。我發(fā)現(xiàn):把12個東西平均分成4份,每份3個都用算式12÷4=3表示。
師:那15÷5=3 表示什么含義呢?
師: 你能編一個用12÷4=3計算的題嗎?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溫故知新,引入除法運算。
2、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理解除法的意義。
3、讓學生認識除號,了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教學重點: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2、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教法學法: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設置問題吲哚發(fā)奧學生自主參與,通過觀察、操作、交流、解決問題等活動,強化應用平均分的意識,溫故知新,為引入除法運算奠定基礎。
在引導學生靈活應用平均分的基礎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種方法直接計算呢?”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礎上讓學生參與“分一分,寫一寫,讀一讀”學習活動,給學生提供做中學的機會。讓學生通過操作進一步感受解決問題的過程,領悟除法意義。
結合學生追求快樂的天性,好勝的心理,設計形式多樣,富有挑戰(zhàn)性的練習形式,營造出充滿生氣和激情的學習氛圍,并運用獎勵措施,滿足孩子們成功的喜悅心理需求,維持學習新知的興趣。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課件出示上節(jié)課的復習題
2、同學們,你們喜歡大熊貓嗎?(喜歡)動物園里的大熊貓遇到問題了,我們一起去幫它解決問題好不好?(好)課件出示主題圖。
3、同學們你們來觀察一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樣的問題?生答
4、提出問題:大熊貓想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應放幾支?請小朋友想一想。(分小組討論)
5、開展活動,解決問題。
。1)、指名請學生上臺演示。鼓勵學生有多種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兩支兩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無論怎樣分,結果都是一樣的,每個盤子里放( )支竹筍。 (2)、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二、學習新知
6、引入除法
師:剛才我們通過平均分幫助大熊貓解決了一個大問題。這樣的問題能不能用一種方法直接計算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種方法。 揭示課題。除法
問: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三支,每盤放得同樣多,是平均分嗎? 生:是
師;像這樣的平均分的情況我們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7、介紹除法算式的`讀寫。
師:以前我們學過加、減、乘法,它們都有各自的符號,今天老是再給你們介紹一個符號,它就是“÷”,讀作:除號。寫時先畫一條橫線,再上下各一點,橫線要直,兩點要圓且對齊。同學們像老師一樣練習一下 學生練習書寫除號。
師:在式子中÷讀作“除以”。同學們跟老師一起讀
師:怎樣列除法呢?平均分就是要把總數(shù)給分成數(shù)量一樣的小份小份的。所以我們在列除法算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找準總數(shù)和要求分得的小份的數(shù)量。 師:所以解決熊貓分竹筍的算式的寫法就是12÷4=3,讀作:12除以4等于3。同學們和老師一起讀
師,在12÷4=3這個式子里,12叫做被除數(shù)。4叫做除數(shù)。3叫做商。指導書寫商字。并讓同學們練習說
8、分一分,寫一寫,讀一讀
讓學生把12支竹筍分別平均分成兩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寫出除法算式,再讀一讀,說出被除數(shù)、除數(shù)和商都是誰。
三:應用,加深理解
9、課本第18頁的“做一做”
。1)、明確要求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3)、交流匯報。
(4)、小結。
10、挑戰(zhàn)園地:
。1)、第一關(練習四第1題):“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請6名學生來抽卡,誰抽到哪一張就讀哪一張,讀得對的老師獎勵積分卡。
。2)、第二關(練習四第2題)“小幫手”。
學生動手擺學具并填寫算式,教師巡視。
。3)、第三關(練習四第3題)“分西瓜”。
學生先獨立思考并解決,然后交流。
四、課堂總結。
讓同學們說說這節(jié)課的收獲,進行總結,我最后總結一下重點。
教學反思
除法的初步認識是表內除法
(一)中的基礎內容,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學生今后利用除法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關鍵!俺ā边@個概念是建立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礎上引出的,也就是說:“除法”運算是“平均分”概念的具體表達方式。學生首次接觸“除法”這個概念,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說,確實是一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如何引導學生由“平均分”這個概念的含義引入“除法”這個概念,就成了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的難點。 我上這節(jié)《除法》課,在教學設計上,突出了從“平均分”的含義把學生引入到“除法”的含義上來?偲饋碜⒁饬艘韵聨c:
一、在教學目標上,緊緊圍繞“平均分”這個概念,通過具體情境體會“除法”這個概念的含義。在教學新知識之前,利用“口答”、“動手擺一擺”手中的學具等形式,鞏固課前學習過的知識,為學生充分理解本節(jié)課的知識奠定了有利的基礎。如:把這6支鉛筆平均分給3個同學;把8個小正方體平均分成4份。學生通過動手擺,對“平均分”這個概念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圍繞“平均分”這個概念,來指導學生理解“除法”的含義。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始終強調“平均分”這個概念,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使學生對“除法”的意義有了初步的理解,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的要求。
二、教師緊緊抓住了低年級小學生好奇這一心理特征,將主題圖利用課 件展示給了學生,突出了把除法概念教學置入生動具體的情境之中的編寫意圖。在實踐訓練的過程中,充分利用主題圖引導學生想象,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起到了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
三、本節(jié)課體現(xiàn)了數(shù)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理念,教學中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動手擺一擺,看一看,數(shù)一數(shù)等實際操作手段,進行知識間的轉化。另外在課堂組織形式上,注意了由教師單一的講授變?yōu)閷W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以及小組合作交流等多項學習方式。效果不錯。
本節(jié)課有較多的不足:
1、對練習題的正確處理有待提高。以后在教學例題后,如果覺得是學生難以把握住的要拿出來先講,而不是在學生出現(xiàn)問題了再拿出來講,這樣時間就浪費了。
2、要充分讓學生說。不會說要領著說,再放開讓學生自己說,讓學生在說的時候理會計算的過程。并且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以后漸漸自己說。
3、教師的激情是帶動學生熱情的關鍵。將教師的激情、活力與教材的情感因素相結合,以情動情,讓學生飽含著熱情去學習。而我這一點做的還不夠。
4、對生成的課程資源沒有充分的利用,本人的隨機應變能力不夠,有待加強。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ㄒ唬┦箤W生知道除法的含義,知道把一個數(shù)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ǘ┦箤W生初步學會除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三)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除法的含義。
難點:掌握第一種分法。
教具和學具
教具:6支鉛筆,8個正方體,6個桃,3個盤子。
學具:8個小正方體,12根小棒和15個小三角形。
教學過程設計
(一)通過實物演示,知道平均分的含義
教師拿出6支鉛筆,分給2個同學,可能有哪幾種分法?
其中一人1支,另一人5支;
其中一人2支,另一人4支;
其中一人3支,另一人也3支。
在這些分法中,前兩種每人分的不是同樣多,最后一種分的每人同樣多,我們叫它為“平均分”。
怎樣進行平均分呢?
教師拿出6支鉛筆,請3個同學到講臺前邊。教師把6支鉛筆分給3個同學,每人要分得同樣多,并請學生注意分的過程。
第一次分,每人分給1支。最后教師問:“分完了嗎?”學生回答后,教師再接著分。第二次分,每人又分給1支,教師問:“分完了嗎?”(分完了)
教師讓全體同學觀察,這3個同學每人分得幾支?學生回答:“每人分得2支!苯處焼枺骸懊咳朔值猛瑯佣鄦?”這就叫做“把6支鉛筆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2支。”
。ǘ┙虒W例1
要求每個同學拿出8個小正方體,放在自己的桌上。然后把8個正方體分成4份,而且每份要分得“同樣多”,讓每個同學都動手擺一擺,分分看。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擺的情況。
學生擺完后,教師指定1名分得好的學生在黑板前演示分的過程,并說一說是怎樣分的。(學生:先拿出4個正方體,每份放1個,再拿出4個剩下的正方體,每份放1個)
“每份分得同樣多嗎?每份是幾個?”
教師指出:這就是把8個正方體,平均分成4份,每份2個。
。ㄈ⿲W習“把一個數(shù)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教學例2,出示:“把6個桃平均放在3個盤里,每盤幾個?”(邊口述題目,邊拿出6個桃和3個盤子)
“平均放在3個盤子里是什么意思?(就是每盤放得同樣多)
“把6個桃放在3個盤里,每盤放得同樣多,應該怎樣放?”學生回答后,教師再向學生演示平均分的過程。因為要平均放在3個盤子里,因此,先要拿3個,每盤里放1個。然后再提問:“分完了嗎?”
教師再把剩下的3個桃,每盤放1個,提問:“分完了嗎?”
“每盤放幾個?”
“是不是每盤同樣多?”
“這樣分東西的方法叫怎樣分?”(平均分)
像上面這樣把8個正方體平均分成4份,把6個桃平均放在3個盤里,都是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的問題,在數(shù)學里我們要用一種新方法——除法來計算。(板書課題:除法的初步認識)
“÷”叫除號,寫的時候,先畫一橫線,上下各一點,橫線要平直,兩點要對齊。
把6個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幾個?這道題的除法算式怎么列呢?(邊談話邊寫)要分的桃是幾個?把“6”寫在除號前面(板書:6÷);把6平均分成幾份?把“3”寫在除號后面;每份是幾?把這個“2”寫在等號后面。教師指著“6÷3=2”說明:這個算式叫除法算式,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接著引導學生讀出算式:6除以3等于2。再指名一兩名學生說出算式的意思,并讀出算式。
然后讓學生打開書,引導學生看第45頁上小朋友分桃的圖。先要學生說說圖意,再指導學生用連線的方法,把右圖中剩下的3個桃分完。
。ㄋ模╈柟谭答
1。做課本中第46頁“做一做”中的題。
第1題的'第(1)小題,先讓每個學生拿出12根小棒,動手擺一擺,然后把除法算式寫完全,再指名學生說出除法算式中每個數(shù)表示什么。
第(2)小題,讓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然后集體訂正。
第2題先引導學生看懂圖意,要分多少個球?怎樣分?讓學生實際連一連,表示分的過程。然后在書上填寫算式,并指名讀出除法算式。
2。做練習十四的第1題和第2題。
第1題,先指名讀出除法算式,再讓學生把除法算式的意思說完全。
第2題,先指名讀算式,再讓每個學生用三角形擺一擺,然后填出得數(shù),并說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小結:今天我們從動手分東西,學會了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的方法,還學會了除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除法的最基本含義是“平均分”。因此,在教學過程設計中,首先通過分東西,使學生了解哪種分法是平均分,哪種分法不是平均分。
在此基礎上,研究怎樣分才能平均分。通過學生多次操作,對平均分有一定認識后,教師介紹“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時,用除法計算。把除法算式的讀法、除法算式的含義與具體操作緊密聯(lián)系起來。
在鞏固反饋時,再一次動手操作,使學生進一步體會除法的含義。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新人教版二年級下冊學習除法的含義及讀寫法。教科書第18頁的例題4。 設計理念:
“除法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除法的含義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的。在生活中小學生有分物品的經歷,但缺少平均分的實踐經驗。因此,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實踐操作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在頭腦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成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亦是關鍵所在。在備課時抓住這一關鍵,從以下幾方面來設計教案。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教材因篇幅的限制,提供給學生感知的背景材料極其有限,且信息都處于“靜止、儲存”狀態(tài),不利于學生的感知和抽象概括。因此,在研究教材、學生的知識、技能、心理特點等因素的基礎上,發(fā)掘教材潛在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經教學法的加工,營造情境氛圍。架起現(xiàn)實生活與數(shù)學學習之間,具體問題與抽象概念之間聯(lián)系的橋梁.使學生在積極參與、體驗,并在已有知識經驗的支持下,自主能動地探索,實現(xiàn)數(shù)學的再創(chuàng)造。課一開始,通過創(chuàng)設孩子們喜聞樂見的童話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新課。
2.重視操作,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教學中,為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多次讓學生進行操作。把平均分物化成看得見、摸得著的材料。教學一開始,就是學生的操作:把12個竹筍分給4只小熊該怎樣分?在這里,未做任何提示,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的認識水平去分,再要根據(jù)分的結果寫出算式,并學習算式表式的含義。接下來讓學生再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幾個?在學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結果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含義,掌握除法算式的讀寫法及含義。 3.面向全體,體現(xiàn)差異。在教學過程中把提高與發(fā)展每個學生作為素質教育的落腳點,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各自的實際水平基礎上主動、充分地發(fā)展、提高。在設計活動時,人人動手分學具;在相互交流中,體會多種分法的共同性——每份分得同樣多。無論是一個一個地分,還是用除法計算,都給予積極的肯定,并讓他們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使師生能共同體驗成功以及成功帶來的喜悅。
教材分析:
在這課之前,通過分東西,學生已經進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動,學生還不知道
除法的情況下,從生活經驗出發(fā),在操作水平或表象水平上解決除法問題的過程。學生從中積累了一定的平均分的經驗。從本節(jié)開始,學生要認識除法。除法的本質就是平均分。這個認識過程就是如何把平均分的操作過程及結果用算式表示出來的數(shù)學化過程。因此本節(jié)課,從學生熟悉的“分竹筍”的具體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從而理解除法與平均分的聯(lián)系,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同時,介紹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進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釋平均分的具體過程。計算教學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重點,除法是計算的重要組成部分,表內除法是學習除法的基礎,而“除法的`初步認識”又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是學習除法概念的第一課。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結構中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及對除法的興趣將直接影響到后面的學習,所以這節(jié)課顯得尤為重要。學生通過前幾節(jié)課大量的等分活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對等分的含義也有比較明確的認識,在此基礎上,用除法表示等分過程,學生應該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本課在等分的過程中,教師應著重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概括,建立除法算式與等分活動之間的聯(lián)系。
教法和學法:新課標強調“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探索、解決數(shù)學問題,發(fā)現(xiàn)數(shù)學規(guī)律,獲得數(shù)學經驗;而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參與和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著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關注他們的學習方法、學習水平和情感態(tài)度,促使學生向著預定的目標發(fā)展的作用。”因此,在本節(jié)課中,在教法和學法上,我力求體現(xiàn)以下兩個方面: 1、 教師著重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并適時點撥,要敢于放手,給學生的活動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空間,盡可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2、 學生重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習方法、合作意識和能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體現(xiàn)以活動促發(fā)展的活動教學思想。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l.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含義,懂得把一個數(shù)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2.使學生初步學會除法的算式和寫法。
過程與方法
經歷除法含義與除法算式的形成過程,體驗歸納、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生動手分竹筍的活動,激發(fā)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陶冶學生熱愛數(shù)學的情操。
教學重點: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含義,初步學會除法算式的讀寫法.
教學難點:幫助學生建立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的含義.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孩子們,你們知道我國的動物國寶是什么嗎?對,是大熊貓。今天熊貓盼盼邀請了幾位小伙伴來家里做客,媽媽為她們準備了12個竹筍。
課件出示:12個竹筍,和4個盤子。
師:如果盼盼想把這些竹筍平均分給大家,應該怎樣分,你愿意幫助盼盼招待小伙伴嗎?
二、動手操作,明確含義
1、動手操作,激活經驗
師:用你們手中的學具代替竹筍,動手分一分。
鼓勵學生有多種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兩支兩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無論怎樣分,結果都是一樣的:每個盤子里放(3)個竹筍。
2、直觀展示,形成表象
師:誰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說說你分的是什么,怎么分的,結果怎樣? 課件呈現(xiàn)結果圖。
3、語言表述,明確含義
師:結合操作過程,你能說說這幅圖表示的含義嗎?
生: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3)個。
【設計意圖:利用手動的生活情境,設置問題引發(fā)學生自主參與通過觀察、操作、交流、解決問題等活動,強化應用平均分的意識。通過直觀圖,使學生建立平均分的統(tǒng)一表象,溫故知新,結合圖對平均分竹筍的活動進行語言表述,為
學生建立除法概念做好準備!
三、自主嘗試,突出含義
1、自主嘗試,算式表征
師:你能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3個。”這件事用算式表示出來嗎?
學生大膽嘗試,師巡視指導發(fā)現(xiàn)典型案例。
2、展示交流,突出含義
師:將你在嗎創(chuàng)作的“作品”進行展示,并說說算式表示的含義。
12:3 3 3 312〈4---3 12-3-3-3-3=0 3+3+3+3=12 12÷4=3
觀察同學們創(chuàng)造的算式,雖然形式不同,但表示同樣的含義,都是“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3個。”
【設計意圖:通過讓每個學生進行算式的表征再創(chuàng)造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在不斷的交流比較中,突出算式表達的含義。】
四、建立概念,學習除法
1、激發(fā)需求,認識除法
師:剛才大家寫的算式各式各樣,像這樣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的問題,都是平均分。在數(shù)學上統(tǒng)一用除法來表示。(板書課題:除法的初步認識)
師指導書寫:寫除號時,先畫一短橫,上下各一點,橫線要平直,上下兩點要對齊。
2、滲透文化,深化含義
課件出示:1659年,瑞士數(shù)學家拉恩在他的《代數(shù)》,第一次用“÷”表示除法!啊隆庇靡惶鞕M線把兩個小圓點分開,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3、寫出算式,體會關系
教師:“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幾個?”這道題可以寫成 板書:12÷4=3;這個算式讀作:12除以4等于3。
誰來說說這個算式中的12、4、3分別表示什么?
這個算式表示的含義是什么?(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除法的建構過程,感受學習除法的價值。通過明確
算式中的數(shù)與平均分的對應關系,強化對除法含義的理解。通過相關數(shù)學文化的滲透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除法的含義,增強學習除法的興趣!
4、及時鞏固,靈活運用
出示課件:(1)“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2個盤子里,每盤放幾個?
。2)“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3個盤子里,每盤放幾個?
寫出除法算式,再讀一讀。
師歸納小結:數(shù)學中平均分的問題就有用除法來解決,上面的這3個算式中12我們稱為總數(shù),平均分成的4、3、2份是份數(shù),每盤放的個數(shù)叫每份數(shù)。
【設計意圖:在引導學生靈活應用平均分的基礎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種方法直接計算呢?”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礎上讓學生參與“分一分,寫一寫,讀一讀”學習活動,給學生提供做中學的機會。讓學生通過操作進一步感受解決問題的過程,領悟除法意義!
三、鞏固應用,加深理解
1、課件出示P13頁“做一做”, 自己讀題,理解題意:“把15條魚平均放在5個盤里,每個盤里放()條!
請同學們動手分一分,寫出算式。
你能說出15÷5=3表示的含義嗎?
你能再說一件事,也可以用15÷5=3表示嗎?
2、課件出示練習三的第2題。
提問:每只小熊分的同樣多是什么意思?(平均分成2份)誰會列算式?為什么這樣列算式?
4.完成教科書練習三的第3題。
讓學生討論后寫算式,并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列算式?讓學生在練習中進一步了解除法的意義,鞏固對除法算式的認識。
5、說一說:你能說出生活中平均分的事例,列出除法算式嗎?
6、出示課件:考考你
□+□+□+□=8 □=?12=○+○+○ ○=?
四、總結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初步理解除法的含義;認識除號,會寫、會讀除法算式
2、經歷分一分、說一說等數(shù)學活動,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3、感受用除法表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體會所學內容的價值。
教學重點:
理解除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
理解除法算式與平均分活動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喜歡大熊貓嗎?熊貓館的飼養(yǎng)員叔叔每天都要給可愛的熊貓寶寶們準備新鮮的竹筍,我們一起數(shù)一數(shù),看看今天一共準備了多少個竹筍。(課件出示竹筍)
你能把這12個竹筍平均分給4只可愛的熊貓嗎?看看每只熊貓可以得到幾個。用你們手中的圓片代替竹筍,用4個圓圈表示盤子,將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動手分一分。
(教師巡視,分好后,前后兩個同學互相說一說,你是如何分的,分的結果如何,擊掌結束)抽學生上黑板匯報分的結果。
。ㄐ⊙劬,看黑板)用課件呈現(xiàn)分的過程
請大家回憶我們的操作過程,結合圖說一說這幅圖表示的含義。(根據(jù)學生發(fā)言,板書: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3個)
全班一起說
我們班的小朋友真能干,幫飼養(yǎng)員叔叔解決了一個大問題。
這樣的問題,你能不能用一種方法直接計算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種方法——除法(板書:除法的初步認識)
思考: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3個,是不是平均分的`問題?
在數(shù)學上,像這樣平均分的問題,我們都可以用除法表示
二、新授
老師為你帶來了一個新朋友,他叫除號,來,跟他打打招呼:除號,你好
除號的寫法,用尺子畫一條平直的線,上下兩個圓點要對齊
自己在練習本上寫兩個(注意你的寫字姿勢)
“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3個”到底該怎么用除法算式表示呢?
。1)要分的竹筍的總數(shù)是(12),把12在這個總數(shù)寫在除號前面
。2)平均分成幾份呢?(4份)把4這個份數(shù)寫在除號后面
。3)每份是幾個(3個)把3這個每份數(shù)寫在等號后面
12÷4=3
(4)回憶過程。(看誰的耳朵最會聽)
。5)指生說、同桌互相說(搶答,給自己鼓鼓掌)
(6)1659年,瑞士數(shù)學家拉恩在他的《代數(shù)》一書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用一條橫線把兩個圓點分開,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6)12÷4=3這個除法算式表示的就是(拉長聲調,提示注意)“把12平均分成4分,每份3個”
。7)指生復述、男女生比拼
。8)這個除法算式怎么讀呢?
讀作:12除以4等于3(齊讀3遍、快問快答)
。9)數(shù)學書第15頁練習三第1題(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他說的對不對)
三、闖關
1、做一做第1題
。1)誰能說說這幅圖表示的含義?
。2)課件出示:把15條魚平均分成5份,每份3個
(3)在這個平均分的過程中,總數(shù)是15,份數(shù)是5,每份數(shù)是3,所以除法算式是15÷5=3
。4)在這道題中,15÷5=3表示把15條魚,平均分成5分,每份3個,你能在說一件事,也可以用15÷5=3嗎?
2、做一做第2題
(1)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分,每份(5)個
動手分一分
指生說在這道題里,總數(shù)是幾,份數(shù)是幾,每份數(shù)是幾,除法算式是什么
。2)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2)個
動手分一分
指生說在這道題里,總數(shù)是幾,份數(shù)是幾,每份數(shù)是幾,除法算式是什么
2、獨立完成練習三第2題
3、獨立完成練習三第3題
四、小結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對,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餓哦們認識了除法,知道到了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表示,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用到除法,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研究。作業(yè):回家?guī)蛬寢尫炙⒘谐龀ㄋ闶健?/p>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7
學習目標:
1、初步了解0的含義、會讀、會寫數(shù)字0;初步掌握計算有關0的加、減法。
2、通過觀察、思考、探索等學習活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3、感受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樂趣,感悟0是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使學生對身邊及數(shù)學有關的事物產生興趣。
學習重點:
初步理解0的含義,會讀、會寫數(shù)字0,初步學會計算有關0的加、減法。
學習難點:
在認識0的情景中體驗知識及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學習過程:
一、故事引入,導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講《狼來了》的故事:在北方有一個小山村,村里住著一個放羊娃,放羊娃每天都要把羊趕到對面的山坡上吃草,傍晚的時候才回來,這一天,他把羊群趕到了山坡上,羊兒們自己邊走邊吃,放羊娃躺在草地上看著藍天白云發(fā)呆,實在是無聊的很,便想了個注意捉弄人,他在山坡上大聲喊到:“狼來了,狼來了,狼來吃羊了”大家正在農田里干活,聽到他的喊聲,都匆匆跑來幫助放羊娃,(5個人可以用數(shù)字5來表示)他高興的哈哈大笑起來:“哈哈,我是騙你們的,哪里有什么大灰狼”農夫們氣得扭頭走開了。第二天,放羊娃又來放羊,感覺無聊的很,他又對著山坡喊:“狼來了,狼來了,“農夫們又相信了,又有4個人扛著鋤頭鐵鍬匆匆跑來幫助他”,(4個人可以用數(shù)字4來表示)放羊娃大笑著說:“你們真傻,根本沒有狼來”,第三天,放羊娃沒事還是對著山坡喊:“狼來了,狼來了”可是村里再也沒有人來幫助他了。沒有人我們用什么符號來表示呢?生答“0”,好,本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說不盡的0”(板書課題)。
師總結:小孩由于說謊結果:羊全部被狼咬死,自己也差點被狼吃掉,我們大家不能說謊,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二、聯(lián)系生活實際,深入探究
1、找生活中的0
由于小男孩的不誠實,羊全部被狼吃掉,沒有羊了可以用0表示,那么0除了表示沒有之外還表示什么呢?大家回憶一下生活中在哪見過0?(讓學生盡情地說)
2、0表示起點
剛剛有同學說直尺上也有0,你們都找到了嗎?指給同桌看一看。
師:同學們請大家認真觀察直尺,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生:這些數(shù)字,是按順序排的。
師:大家觀察得真仔細,直尺上從0開始越往右邊數(shù)字越大,也就是說,數(shù)越大,離0也就越遠。A、從0到1是一段,用數(shù)字1表示;從0到2是兩段,用數(shù)字2表示;從0到3是三段,用數(shù)字幾表示?從0到4是幾段?用數(shù)字幾表示?;從0到5呢?
師:剛才我們數(shù)數(shù)的時候都是從幾開始的?0還在1的前面,那這里的0還是表示沒有嗎?那0還可以表示什么?人們在用直尺量東西的時候,都是從0開始,0在這里表示什么?(起點)。用直尺量東西,要用“0”對齊物體的一端,看直尺上另一端到哪個數(shù)字,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多少。這個數(shù)字越大,表示這個物體的長度也就越長。
師:同學們,你們想知道0除了表示直尺的起點,“0”還可以表示什么嗎?
想想學校操場上的賽跑跑道,有沒有見到0呀?看過跳遠嗎?“0”也可以表示跳遠的'起點。注意強調:尺子的“0”起點對齊跳遠起跳的“0”起點。
三、延續(xù)故事情境,學習0的加減法
(一)每個人都會做錯事,但只要知錯就改仍是好孩子。經過村長的教育,放羊娃決定改過自新不再騙人了,于是村長就決定送給放羊娃1只羊,現(xiàn)在放羊娃有幾只羊,怎樣列式表示?
村民見村長送放羊娃羊了,第二天,有一個村民,也送了他一只羊,現(xiàn)在放羊娃有幾只羊呢?怎樣列式表示呢?到了第三天,又有村民送給放羊娃一只羊,現(xiàn)在放羊娃有幾只羊呢?怎樣列式計算?如果每天都有人送給他一只羊,到了第五天,放羊娃該有幾只羊呢?
。ǘ┓叛蛲抻钟醒蛄,于是還是每天都帶著羊兒去山坡上放羊
1、有一天,放羊娃去山上放羊,山坡的東邊有3只羊在吃草,西邊有2只羊在吃草,現(xiàn)在放羊娃一共有幾只羊在吃草呢?怎樣列式計算?
2、不一會西邊的2只羊都跑到了東邊,現(xiàn)在一共有幾只羊在吃草呢?怎樣列式計算?
3、時間長了,放羊娃覺得無聊極了,于是呼呼大睡起來。等他睡醒的時候,天已經黑了,羊不見了蹤影。現(xiàn)在還有幾只羊呢?怎樣列式計算?5—5=0進一步滲透思想教育:要求孩子要認真做事,不能粗心大意。
四、趣味數(shù)學故事:零先生漫游記
傳說最早的時候,數(shù)字界像一個大雞蛋,里面混沌一片,亂七八糟,分不清正數(shù)負數(shù),有理無理。人們只知道有數(shù)學這個東西,但誰也講不出是什么。這一壇子東西中孕育著一個偉大的英雄,這就是開天辟地的0。0在數(shù)字中是最小的,但是也是最有力量的!0”先生在雞蛋中沉睡了足足54億年零幾千萬年,終于在8世紀左右醒了過來。他睜開他的唯一的眼睛,只覺得身旁漆黑一片,這時各樣的兄弟都在他的身邊亂竄。他想直起腰,但是連將自己舒展一下都不可能,他生氣極了。0是一個神奇的數(shù)字,他可以隨便改變身邊的狀態(tài)。在“0”轉念一想的時候,他的身邊就出現(xiàn)了一個與生俱來的——和+,他抓起后,把這兩樣東西組合成了—+,這就是一把斧頭,他抓住斧頭,用力一揮,只聽一聲巨響,雞蛋驟然破裂,所有的數(shù)字都解放了出來。其中負的東西向下沉,正的東西向上飄,一半變成了地,一半變成了天。
“0”高興極了,但是他害怕天地會重新合攏到一起去,所以他就撐著正數(shù)和負數(shù),但是他錯了,正數(shù)越來越多,越來越高;負數(shù)越來越多,越來越低,圓滾滾的O從此就被拉成了0。在最后,英雄滿意了,但也筋疲力盡了。數(shù)字們都要推舉他為國王,“0”喜歡過不受束縛、自由自在的日子,便婉言謝絕數(shù)字們的好意。從此以后,數(shù)字們?yōu)榱司粗厮麄冃哪恐械挠⑿,便尊稱他為“0”先生。
“0”先生過著神仙般獨來獨往的日子,有一天,“0”先生突然心情大好,想看看它所創(chuàng)立的子民——數(shù)字都在干些什么,于是,它到世界各地去巡查,結果是他感到又喜又憂,喜的是他發(fā)現(xiàn)人們就不再用繩子,泥板,貝殼了,而使用阿拉伯數(shù)字了。憂的是人類認為0不是最小的數(shù)字,也不是最大的數(shù)字,而是一個沒有影子,沒有尾巴的數(shù)字。特別是一些小輩們談到他不是微微一笑,就是搖搖頭,這使他感到特郁悶。但是,“0”先生是個謙和的人,他沒有把此事放在心上,他又開始過他悠閑自在的日子。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青島版)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信息窗1(森林里的故事·森林宴會——除法的初步認識·平均分p50—53頁。)
【教材簡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有了分東西的生活經驗和數(shù)的分成及相同加數(shù)相加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除法是數(shù)學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則是認識除法的重要前提。教材通過森林里的故事——森林宴會,引導學生在給小動物們分食物的活動中來充分感知平均分,使學生在有趣有意義的情境中主動地展開學習,體驗學習的快樂,并為后續(xù)學習除法的初步認識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本單元是青島版課程標準教科書第三冊的教學內容,這節(jié)課是本單元學習除法的開始,是進一步學習除法計算的基礎。理解平均分的含義是學習本單元內容的重要前提,而學生對平均分很陌生,對分一分卻很熟悉,因此在教學中應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通過分一分探索平均分的方法,從直觀和真實感受中充分理解平均分的含義。教師如何通過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在體驗中發(fā)現(xiàn),在合作中探索,在深化中發(fā)展,達到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是十分重要的。基于以上原因,特制定以下目標:
1、知識技能
初步明確“平均分”的含義,理解什么是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含義。
2、情感與態(tài)度
經歷平均分的探究過程,體會除法與人們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解決問題,數(shù)學思考
能用除法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數(shù)學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并會運用平均分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建構平均分的語言模型。
【教具學具準備】
課本、課件、實物投影儀,棋子
【學習方式】
動手操作、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信息
師:同學們,秋天到了,秋天的大森林可美了。大家想不想到美麗的大森林里看一看。
生:想。
師:那我們就一起去看看吧,這些小動物在干什么呢?哦,原來他們在開豐收慶祝會呢。(課件出示情境圖)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數(shù)學信息呢?
。A設:學生可能會零零散散的說:有12個桃子……)
師:能不能把所有的數(shù)學信息接著說完?
其他學生又補充:……
師:說的真完整,那你知道這些東西是給誰準備的嗎?
。A設學生會說:桃子是給猴子準備的,蘿卜是給兔子準備的,竹筍是給熊貓準備的,松果是給小松鼠準備的。)
師:你們知道的可真多!
二、整理信息,體驗“平均分”
1、分竹筍,體驗不同的分法。
師:大家快看,熊貓哥哥和弟弟正盯著竹筍呢,大家來猜一猜它們在想什么呢?
。A設學生會問:怎樣分竹筍?)
師:小熊貓到底是怎么想的呢?(課件出示:怎樣分竹筍?)這6個竹筍,它們該怎么分呢?同學們能幫幫它們嗎?
師:教師根據(jù)學生發(fā)言,板書數(shù)字作記錄。
熊貓哥哥12345
熊貓弟弟54321
師:我們有這么多分法,都有自己的道理。大家可真聰明,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分法,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里有一種特別的分法呀?(學生獨立思考后討論交流。)為什么覺得它最特別呀?
師:請學生匯報自己的發(fā)現(xiàn)。
生:有的每一份是同樣多的,有的每一份不是一樣多的;
師:(課件演示)把6個竹筍,分給了2只熊貓,每只熊貓分得3個。它們分得同樣多。在數(shù)學中,這種每份分得同樣多我們叫“平均分”。(教師板書課題)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平均分。
師:我們把6個竹筍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3個。誰能像老師這樣把這句話再說一遍?(生重復2—3次)
2、分桃子,應用中理解平均分
(1)梳理信息,提出問題
師:小猴見我們幫熊貓分了竹筍,它們也等不及了。(出示課件)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數(shù)學信息?
板書信息:12個桃子,平均分給3只小猴子
師: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A設生:每只猴子分得幾個桃子?)
師:如何進行平均分?
(2)動手操作,體驗平均分的過程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利用手中的棋子,幫小猴分一分好不好??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了解指導,關注學生不同的分法。)
分好以后,跟你的同伴說一說,自己是怎么分的。
。3)展示分法,理解平均分
師:誰想來展示一下你們怎樣分的桃子?(學生上臺展示如何平均分)
師:下面的同學仔細觀察他們是怎樣分的?
預設:1個1個的分的;2個2個的分的;3個3個分,再1個1個分的;4個4個分的。
師:分完了,小猴子滿意嗎?為什么?
學生能說出:每只小猴分的一樣多即可。(課件演示不同的分法)我們把12個桃子,平均分給3只小猴子,我們可以1個1個的分,也可以2個2個的分,還可以3個3個分,也可以4個4個的分。但是不管我們用哪種方法,最后每只小猴都分得了4個桃子,它們分得的結果一樣多,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樣多,這些分法都是平均分。
誰能試著把剛才分的過程說一說。
3、分蘿卜,應用中深化“平均分”
。1)梳理信息,提出問題
師:熊貓吃到鮮嫩的竹筍,小猴也吃到了香甜的桃子,一邊的小兔子可等著急了,下面我們來聽聽可愛的小兔是怎么說的?
。ǔ鍪菊n件)板書:15個蘿卜,每只小兔分3個蘿卜。
師:15個蘿卜,每只小兔分3個蘿卜。你能根據(jù)這個信息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嗎?
。ㄖ该卮穑
師:可以再請棋子來幫忙分一分嗎,這次要拿出多少個棋子?
生:15個
。2)動手操作,體驗另一種平均分
學生動手分,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分法,個別指導。
。3)展示交流,梳理分法
師:誰來展示一下你的分法?要先拿出多少個棋子?怎樣分的?分給了幾只小兔?請一生上來分。(使用學具分一分)
學生邊說邊分:拿出3個分給一只小兔子,再拿出3個蘿卜給了第二個小兔,再拿出3個分給第三只小兔,再拿出3個,又可以分給一只小兔,最后剩下3個蘿卜,再給1只小兔。這樣15個蘿卜分完了,我們就可以知道分給了5只小兔子。
提問:這種分法是不是平均分?為什么?
生:……
4、分松果,練習中提升思維
師:還剩下誰沒分到食物。啃∷墒蠖嫉炔患傲,它跟老師說悄悄話了:有15個松果,每只松鼠分5個松果,可以……(誰聽到小松鼠的悄悄話了?)
生:可以分給幾只松鼠?
師:有15個松果,每只松鼠分5個松果,可以分給幾只松鼠?如果不用棋子,你能想出可以分給幾只小松鼠嗎?先閉上眼睛想一想,再在紙上用鉛筆圈一圈。
師:誰來說說分給了幾只小松鼠?
生:3只
師:你是怎樣想的?這也是平均分嗎?為什么?
生:……
師:拿出5個分給一只小松鼠,再拿出5個有分給了一只小松鼠,還有5個又可以分給一只小松鼠,分給了3只小松鼠。每只小松鼠5個松果。這也是平均分。
4、自主練習,構建語言模型
師:森林里的小貓和小豬也分到了食物,咱們來看看哪種分法是平均分?(課件出示。)
學生回答以后教師要追問:為什么小貓是平均分的,而小豬不是平均分的。你能想個好辦法幫小豬平均分嗎?
(2)圈圈畫畫分蘋果,初步認識平均分語言模型
師:咱們用平均分的方法幫小動物們分了食物,也試著用這種方法分一分咱們喜歡吃的食物好嗎?
課件出示練習題。12個蘋果,平均分2盤,每盤分()個。
師:還是這12個蘋果,平均放到3個盤子里,每盤分()個。
12個蘋果,每個盤子放3個,需要()個盤子。
12個蘋果,每個盤子放2個,需要()個盤子。
課件演示分的過程。
。3)小烏鴉碰到了一個難題,你們能幫幫它嗎?18個西紅柿,平均放在3個盤子里,每個盤子放()個。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shù)學第四冊P18-19例4、例5及P20練習四(2、3、4、)
教材分析:計算教學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重點,除法是計算的重要組成部分,表內除法是學習除法的基礎,而“除法的初步認識”又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是學習除法概念的第一課。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結構中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及對除法的興趣將直接影響到后面的學習,所以這節(jié)課顯得尤為重要。
教材在編排時從分東西引入,通過分東西使學生初步領會除法的實際意義。例1通過讓學生動手分一些實物,借助同樣多,明確“平均分”的含義。例2使學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過程,直觀的理解“平均分”的含義。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讀、寫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義。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練習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實際操作題,讓學生親自動手擺一擺、分一分、連一連,再寫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說說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分實物,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并且從“平均分”的過程清楚、直觀地了解除法的含義;
。、學生認識除號,會讀、會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義; 3、際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初步語言表達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和對除法的濃厚興趣;
教學重點:通過實際分東西,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各種水果圖片若干,紙袋若干。
教學方法:講授法、演示法、小組合作、動手操作
教學過程:
一、理解平均分
把8個圓片平均分成2份,你會分嗎?
、艅邮址忠环
⑵同桌說一說:你是怎么分的?
、菂R報演示(課件展示)
生1:我是這樣分的,3個一份,正好兩份。
生2:我是2個2個分,先左邊4個,再右邊4個。
生3:我是2個2個分,先左邊2個,再右邊2個,直到分完。 生4:我是1個1個分,先左邊1個,再右邊1個,直到分完。 ??
⑷小結:剛才小朋友對8個圓片進行平均分,有的是4個4個分,有的是2個2個分,有的是1個1個分,但不管怎么分,都是把8個圓片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4個,那就是平均分。
二、除法的初步認識
1、把12個圓片平均分,你想怎么分就怎么分,你會分嗎?
、弄毩邮址忠环
、仆澜涣鳎闶窃趺捶值?
、菂R報交流:出現(xiàn)多種情況(略)
學生匯報分的過程和結果,教師同時繼續(xù)演示課件
2、介紹除法的書寫來源
“平均分”在數(shù)學中也可以用一種計算方法來表示——除法,除法的符號是除號,除號怎么寫呢?(師生交流書寫)“平均分”該怎樣用除法來表示呢?
3、除法的含義
選擇其中情況一種來講
如:○○○○○○○○○○○○
師:這幅圖是把多少個圓片平均分?平均分成多少份?每份是多少個? 生:把12個圓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3個
(指多名學生說圖意)
師:剛才說的圖意怎樣用除法算式表示呢?
生1 :12÷4=3
生2:還可以列成12÷3=4
師:先來看第一個算式,12÷4=3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說圖意)
師:那12÷3=4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沉默)
師:(引導)分幾個圓片?每份
幾個?正好分成多少份?
生:(說含義)
4、理解除號的意義。
追問,還有誰會列除法算式,你們怎么知道的?
在學習的道路上,要多問幾個為什么?(根據(jù)同學們的發(fā)言,你有什么疑問。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學貴有疑,有疑問、有思考,你就會有進步??)
。ǔ柋硎臼裁匆馑?為什么要用除法來計算?)
介紹除號的寫法:
寫時先畫一條橫線,再上下各一點,橫線要直,兩點要圓且對齊。 展開想象,你怎么理解并記住這個符號就是除號?(一條橫線可以看做是把物體進行平均分,上下兩個一模一樣的圓點可以看做是每份分得同樣多。)
5、介紹除法算式的寫法、讀法
我們把要分的蘋果的總數(shù)6寫在除號的前面;平均分的份數(shù)寫在除號的后面;每份分得結果寫在等號的后面。
不看圖,你能說說6÷2=3,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把6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
這個算式讀作:6除以2等于3。
6、小結:把總數(shù)進行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表示,對一幅圖,就可以列出兩道不同的除法算式。
7、給其余幾幅圖列出相應的除法算式
8、質疑:看書上例題,你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9、基本練習:
書上的“做一做”---- 分一分,寫一寫,讀一讀
。1)明確要求:讓學生把18塊餅干平均分成三人(2人)(6人),每人分幾塊?并一一寫出除法算式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3)交流匯報。不看圖說說每個除法算式的意義。
三、鞏固練習(略) 1、先擺一擺,再寫出算式.
。1)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幾份?
12÷□=□
。2)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幾份?
__________
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注意個別指導.訂正時讓學生說說分的過程和結果.也可以把1、2題進行對比,讓學生知道雖然都是12根小棒,因為第1題是每2根1份,第2題是每6根1份,所以分的份數(shù)也不同
2、補充練習
教師把10本作業(yè)本平均分給2名同學,每名同學分得幾本? 課件出示題目,學生說說如何列式和算式中各數(shù)所表示的意義。
四、歸納小結
今天我們通過分東西學習了什么新知識?(板書:除法的初步認識)知道了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做。
教學反思:
、逍Ч治
這是一節(jié)研討課,也是一節(jié)嘗試課,曾在多個班級試教過,嘗試著把包含除和等分除合并在一堂課上,主要觀點是:不區(qū)分兩種分法,認為“不管怎么分只要每份分得同樣多都是平均分”,能看圖列出兩道相應的除法算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
2.過程和方法:通過“熊貓分竹筍”的具體情境引出除法算式,讓學生認識除號,會讀、會寫除法算式。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認識除法,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除號,會讀、寫除法算式。
難點:進一步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
三、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熊貓卡通圖片、竹筍卡通圖片、盤子卡通圖片、除法算式卡片、智慧星、紅花、太陽花。
四、教學步驟
(一)、設計問題,引導參與
1.談話。(邊講邊出示情境圖)
師:小朋友們,誰知道我們的動物國寶是什么?
生:大熊貓。
師:嗯,真聰明!現(xiàn)在小精靈給我們提出了問題:京京是一只十分可愛的熊貓。(貼出熊貓卡通圖片)它十分好客,今天京京就要請好朋友們來它家做客。于是,一大早京京就起床去園子里挖了許多新鮮的竹筍(貼出竹筍卡片),它要把這些美味的竹筍分給它的朋友們吃。瞧!它的朋友華華、盼盼、亮亮、紅紅來了(依次出示熊貓卡通圖片)?墒牵┚┰撛鯓影阎窆S分給它的朋友們呢?
生:平均分。
2.提出問題。
師:京京想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應該放幾個呢?請大家?guī)途┚┫胍幌搿?/p>
3.開展活動,解決問題。
師: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平均”是什么意思?
生:每個盤子里放的竹筍同樣多。
師:對,咱們班的小朋友真棒!誰愿意上臺幫京京分一分?(請一名學生上臺演示)
師:誰和他分的方法不一樣?(提問兩名學生)有的小朋友是一個一個地分,有的是兩個兩個或三個三個地分,但無論怎樣分,結果都是一樣的,每個盤子里放幾個竹筍?
生:每個盤子里放3個竹筍。
。ò鍟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3個)
(二)、學習新知
1.引入除法。
師:我們班的小朋友真能干,剛才我們通過平均分的活動,幫助京京解決了一個大問題。這樣的問題能不能用一種方法直接計算呢?我可以告訴大家,能!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這種計算方法。
。ò鍟n題:除法)
師: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3個,每盤放的同樣多,是平均分嗎?
生:是。
師:那么,我們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2.介紹除法算式的讀寫。
師:我們以前學過加、減、乘法,它們都有各自的符號“+”、“—”、“×”,今天老師再給你們介紹一個符號,它就是“÷”。“÷”叫除號,寫時先畫一條橫線,再上下各一點,橫線要直,兩點要圓且對齊。
(學生連寫,教師巡視)
師:我們已經會寫除號了,那么要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里,每盤放3個”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應該怎樣寫呢?首先,我們先看分幾個竹筍?
生:12個。
師:那么,我們就把“12”寫在除號前面。分成了幾份?
生:4份。
師:我們就把“4”寫在除號后面,每盤放幾個?
生:3個。
師:最后把“3”寫在等號后面。
。ò鍟12÷4=3)
師:這個除法算式就讀作12除以4等于3。
。ㄍ乐g互相讀一讀)
3.分一分,寫一寫,讀一讀。
讓學生把12個竹筍分別平均分成2份、3份,并一一寫出除法算式,再讀一讀。
(三)、挑戰(zhàn)園地
師:好,我歡迎大家進入“挑戰(zhàn)園地”。
1.第一關“魔法卡片”。(教材第15頁練習三的.第1題)
出示算式卡背面,請8名學生來抽卡,誰抽到哪一張就讀哪一張,讀得對,老師獎勵紅花一朵。
2.第二關“小幫手”(教材第15頁練習三的第2題)
。ǔ鍪径嗝襟w課件——小熊分蘋果的情境圖)
師:誰告訴老師你是怎樣想的?
生:6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只小熊,每只分3個,平均分勇除法計算。
師:嗯,你說得棒極了,真了不起!老師要頒發(fā)給你一枚智慧星。其他小朋友表現(xiàn)得也很出色,大家共同幫助了兩只小熊,解決了它們的難題,老師也為你們每人發(fā)一朵“助人為樂的太陽花”。
3.第三關“分西瓜”。(教材第15頁練習三的第3題)
師:你們是怎樣想的?(出示多媒體課件)
生:題目要求寫除法算式,只有平均分才能用除法。圖上一共有10個西瓜,兩個籃子,每個籃子里放5個西瓜,列成算式是10÷2=5
師:如果不讓你列除法算式,不動手擺,你還有其他分西瓜的方法嗎?
。▽W生列舉方法,教師點評)
師: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老師設置的三道關卡已全部通過。我宣布我們班的全體同學,挑戰(zhàn)成功!
。ㄋ模、全課小結
小朋友們,我們今天又認識了一種新的計算方法——除法,并學會了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們還將進一步學習除法,希望大家能夠像今天一樣表現(xiàn)出色!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除法的含義;認識除號,會寫、會讀除法算式。
2、經歷看一看、說一說、分一分等數(shù)學活動,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3、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逐步培養(yǎng)會學習、樂學習、敢于表達的意識。
教學準備:
課件、學具小棒20根。
教學重點:
理解除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
理解除法算式與平均分活動的關系。
教學過程:
第一步:準備練習(情境導入)
孩子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有關“平均分”的`知識,你們都學會了嗎?好,在講新課之前,我們先來熱熱身。請看大屏幕——講述游戲規(guī)則:
請出每組4號回答問題,答對加2分,答錯本組同學補充,只加1分。
請出參賽選手。答題。1號加分。
第二步:出示嘗試題,自學課本
是啊,小熊貓很高興地把竹筍平均分給了4位小伙伴,可是它又遇到新的難題了,需要好朋友來幫助,誰愿意做它的好朋友?(我)
大家真有愛心,可是要想幫助它解決問題光有愛心是不夠的,還要有知識,要學嗎?(要)
請看大屏幕——小熊貓就是被這6道題難住的,不過,你先別急,答案就藏在書里,如果你找到了它,請把它圈起來,就可以幫助小熊貓了,開始吧!
讀一讀數(shù)學書13頁例4,并思考問題:
1、請你用自己的學具代替竹筍試著分一分,到底每盤應放()個?
2、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平均分的過程。
3、你能用算式表示嗎?
4、想一想,12、4、3分別表示什么?
5、你覺得除號怎么寫最好看?它表示什么意思?
6、你會讀這個算式嗎?試著再讀一讀其它算式,如15頁第1題。
第三步: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活動規(guī)則:
1、與小組同學分享你的收獲,如果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請小組同學幫助,弄明白后別忘了說聲“謝謝”。小組每人都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找出存在的問題。小組同學都發(fā)言的加合作學習分——5分。
老師巡視。
你們解決了哪些問題?哪道題有問題?準備幾號發(fā)言。
2、小組匯報學習成果,抽簽決定選題,推薦幾號答題加幾分,答錯扣相應的分數(shù),本組同學補充加1分。
謝謝可愛的孩子們,在你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成功地幫助小熊貓解決了問題,不過,常老師想把這道題難度提高,你敢接受挑戰(zhàn)嗎?(敢)
請看大屏幕——搶答開始。
第四步:教師點撥講解
你們太棒了!從這些題中我們發(fā)現(xiàn)平均分可以用除法來表示,除法的運算符號“÷”,它就表示平均分,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新知識。你們學會了嗎?
第五步:第二次嘗試練習
接下來我們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自我挑戰(zhàn)本領強
比賽規(guī)則:
老師搖號選答題人,為了我們小組的榮譽,你們可要好好準備呀!自選題目,答對加相應分值。答錯本組其他同學可以補充,加1分。
悄悄告訴你,老師的考題就藏在13頁做一做1、2題和15頁2、3題,自己先在書上答題,好好準備一下!
答題——巡視——搖號——選題——加分
我們看看各個小組都得了多少分?
雖然各組獲得的分數(shù)不同,但大家都付出了努力,老師為你們驕傲,最后老師想送大家一句話——爭做小組中最受歡迎的人!有信心嗎?我期待著你的進步!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2
除法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分實物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并且從平均分的過程中清楚、直觀地了解除法的含義;
2、使學生認識除號,會讀、會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教育學生要禮貌待人,《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參賽)。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除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三、教具、學具
教具:課件、紙條、磁鐵
學具:數(shù)字卡片、小棒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激趣
同學們,你們分過東西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分東西,通過分東西學習新本領,好嗎?
動手實踐一:
、、教師提出要求:請同學們把8張數(shù)字卡片隨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
②、學生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學生匯報
提問:誰愿意說說他是怎樣分的?(學生說,教師板書,在學生說的時候注意鼓勵有創(chuàng)新的)
8 8 8 8
17 2 6 3 5 4 4
、、教師指著上面四種分法提問:這四種方法中有一種比較特別,你們發(fā)現(xiàn)了沒有?
、荨⒄垖W生說,并說說為什么不一樣?
、蕖⒔處煔w納指出:最后一種分法中每份的數(shù)字卡片數(shù)同樣多,都是4張。(教師板書:同樣多)
2、引入
動手實踐二:
、、教師明確要求:請同學們把8張數(shù)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樣多;
、凇W生動手操作,教師檢查、指導;
③、請一名學生上黑板把8個磁鐵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樣多;
、、學生分完,教師提問:每份分得同樣多嗎?是幾個?教師指著學生分的磁鐵說: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這種方法叫平均分。(教師在磁鐵下貼出紙條,學生齊讀一次)
<二>、探索新知
1、學習例2
(1)、創(chuàng)設情境
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創(chuàng)設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動物來到老馬家作客(課件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動物),老馬非常熱情的招待他們,拿出6個又大又紅的桃子(課件出示6個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見了都饞得直流口水,老馬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這三個小鬼一定會吵翻天,所以老馬想請我們206班的小朋友幫幫忙,把桃子分好,不過在動手之前有兩個問題考考大家:①、是要大家把6個桃子分成幾份?(當學生說3份時,教師出示3只盤子)②、該怎樣分?
。2)、動手實踐三: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用數(shù)字卡片代替桃子動手分。
。3)、觀看動畫演示分桃子的過程
教師:在同學們分的時候,老馬也在分,下面看看老馬是怎樣分的。(課件演示第一次分的過程)提問:每盤放了幾個?分完了嗎?繼續(xù)分。(課件演示第二次分的過程)提問:老馬分了幾次才分完?第一次每盤放幾個?還剩幾個?第二次每盤又放幾個?
。4)、動手實踐四:
現(xiàn)在請同學們學老馬的樣子分一次?
(5)、學生上臺演示分的過程
教師:誰愿意上臺分給大家看?(用磁鐵演示)
。6)、教師歸納小結:把6個桃子放在3個盤子里,每盤放的同樣多,就是把6個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個,可以用除法做,小學數(shù)學教案《《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參賽)》。
2、學習除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佟⒊
表示除法的運算符號叫除號(板書:÷),先寫橫,橫要寫平,然后上下各一點,兩個圓點對齊。
、凇⒊ㄋ闶降淖x法和寫法
把要分的東西的總數(shù)6寫在除號的'前面,平均分的份數(shù)3寫在除號的后面,除號表示平均分,每份分得2個,2寫在等號的后面。(教師邊講解邊板書)
整道算式讀作“6除以3等于2”(板書,全班齊讀一遍),學生讀“8÷4=2”進行鞏固。
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板書,學生齊讀),學生說“8÷4=2”的意義。
<三>、形成練習
(1)、做“做一做”第一題的第一小題
①、讀題,理解題意
請一名學生說說題目要求我們做什么?
②、動手實踐五:
學生根據(jù)題意進行操作并填出算式。
、、觀看動畫
學生觀看動畫演示分小棒的過程。提問:總共分幾此?第一次每堆放幾根?
、堋⒅笇Я惺
要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幾根該用12除以幾?等于幾?
為什么除以3?
算式中的12表示什么意思?除號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2)、做“做一做”第一題的第二小題
①、學生獨立做
、、集體訂正
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幾根該如何列式?1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比較一、二兩題
為什么第一小題是除以3,而第二小題除以4?
(3)、做補充練習
教師把10本作業(yè)本平均分給2名同學,每名同學分得幾本?
課件出示題目,學生說說如何列式和算式中各數(shù)所表示的意義。
<四>、歸納小結
今天我們通過分東西學習了什么新知識?(板書:除法的初步認識)知道了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做。
<五>、課堂作業(yè)
做練習十二的第一題
<六>、板書設計(略)
五、教學設計說明
<一>、教材分析。
計算教學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重點,除法是計算的重要組成部分,表內除法是學習除法的基礎,而"除法的初步認識"又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是學習除法概念的第一課。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結構中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及對除法的興趣將直接影響到后面的學習,所以這節(jié)課顯得尤為重要。
教材在編排時從分東西引入,通過分東西使學生初步領會除法的實際意義。例1通過讓學生動手分一些實物,借助同樣多,明確"平均分"的含義。例2使學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過程,直觀的理解"平均分"的含義。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讀、寫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義。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練習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實際操作題,讓學生親自動手擺一擺、分一分、連一連,再寫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說說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分實物,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并且從"平均分"的過程清
楚、直觀地了解除法的含義;
。、學生認識除號,會讀、會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義;
。、際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初步語言表達能力;
。、培養(yǎng)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和對除法的濃厚興趣;
。、教育學生熱情待人。
重點:通過實際分東西,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含義。
難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三>、教學設計
1、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
①、從生活實際出發(fā),體現(xiàn)知識的形成過程,符合學生大認知規(guī)律;
、、課堂上注重學生多方面的發(fā)展,實現(xiàn)三為目標;
、、立足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堋⒔虒W過程中,注意創(chuàng)設情境和氛圍。
2、教學設計的幾個層次
①、由同樣多引出平均分
在此安排了兩次實踐操作,一是把8張數(shù)字卡片隨便分成2份;二是把8張數(shù)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樣多。通過第一次動手操作由學生的匯報引出"同樣多",通過第二次動手操作和教師的提問引出"平均分"。
、凇⒂"平均分"指導操作
在教師講完故事后,讓學生把6個桃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幾個,就用剛學的"平均分"來指導學生動手操作。
、、解決如何"平均分"
上一實踐只是讓學生嘗試著平均分,并沒有告訴學生如何才是平均分,在學生操作之后,觀看老馬分的過程,在模仿老馬的分法進行分,最后請一個學生上臺展示,幫助學生解決了平均分。
、堋"平均分這一生活常識抽象成除法算式
解決了"平均分"之后,教師指出把6個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個,可以用除法來表示,于是抽象出除法算式。
⑤、結合除法算式教學除法算式的讀法和意義。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3
教學內容:
課本P13頁,例4,練習三第1、2、3題。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溫故知新,引入除法運算。
2、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理解除法的意義。
3、讓學生認識除號,了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教學重點: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2、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教學準備:情景圖等。
教學過程:
一、設置問題,引導參與
1、談話,出示情景圖。
2、提出問題:大熊貓想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應放幾支?
請小朋友想一想。
3、開展活動,解決問題。
。1)指名請學生上臺演示。鼓勵學生有多種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兩支兩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無論怎樣分,結果都是一樣的,每個盤子里放()支竹筍。
。2)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設置問題吲哚發(fā)奧學生自主參與,通過觀察、操作、交流、解決問題等活動,強化應用平均分的意識,溫故知新,為引入除法運算奠定基礎。
二、學習新知
1、引入除法
談話:剛才我們通過平均分幫助大熊貓解決了一個大問題。這樣的問題能不
能用一種方法直接計算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種方法。
揭示課題。除法
問: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三支,每盤放得同樣多,是
平均分嗎?
像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2、介紹除法算式的讀寫。
(1)以前我們學過加、減、乘法,它們都有各自的符號,今天老是再給你們介紹一個符號,它就是“÷”,讀作:除號。寫時先畫一條橫線,再上下各一點,橫線要直,兩點要圓且對齊。
(2)學生練習書寫除號。
。3)解決熊貓分竹筍的算式寫法。12÷4=3,讀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寫一寫,讀一讀
讓學生吧12支竹筍分別平均分成兩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寫出除法
算式,再讀一讀。
【設計意圖】:在引導學生靈活應用平均分的基礎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種方法直接計算呢?”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礎上讓學生參與“分一分,寫一寫,讀一讀”學習活動,給學生提供做中學的機會。讓學生通過操作進一步感受解決問題的過程,領悟除法意義。
三、鞏固應用,加深理解
1、課本第13頁的“做一做”
。1)自己讀題,理解題意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3)交流匯報。
。4)小結。
2、挑戰(zhàn)園地:
。1)第一關(練習三第1題):“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請6名學生來抽卡,誰抽到哪一張就讀哪一張,讀
得對的老師獎勵聰明星。
。2)第二關(練習三第2題)“小幫手”。
學生動手擺學具并填寫算式,教師巡視。
(3)第三關(練習三第3題)“分西瓜”。
學生先獨立思考并解決,然后交流。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追求快樂的天性,好勝的心理,設計形式多樣,富有挑戰(zhàn)性的練習形式,營造出充滿生氣和激情的學習氛圍,并運用獎勵措施,滿足孩子們成功的喜悅心理需求,維持學習新知的興趣。
四、課堂總結。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分實物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并且從平均分的過程中清楚、直觀地了解除法的含義;
、、使學生認識除號,會讀、會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2、能力目標
、、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②、培養(yǎng)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3、德育目標
教育學生要禮貌待人。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除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三、教具、學具
教具:課件、紙條、磁鐵
學具:數(shù)字卡片、小棒
四、教學過程
1、激趣引入
、、激趣
同學們,你們分過東西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分東西,通過分東西學習新本領,好嗎?
動手實踐一:
。1)教師提出要求:請同學們把8張數(shù)字卡片隨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
。2)學生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3)學生匯報
提問:誰愿意說說他是怎樣分的?(學生說,教師板書,在學生說的時候注意鼓勵有創(chuàng)新的)
。4)教師指著上面四種分法提問:這四種方法中有一種比較特別,你們發(fā)現(xiàn)了沒有?
。5)請學生說,并說說為什么不一樣?
。6)教師歸納指出:最后一種分法中每份的數(shù)字卡片數(shù)同樣多,都是4張。(教師板書:同樣多)
2、引入
動手實踐二:
、佟⒔處熋鞔_要求:請同學們把8張數(shù)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樣多;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檢查、指導;
、邸⒄堃幻麑W生上黑板把8個磁鐵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樣多;
④、學生分完,教師提問:每份分得同樣多嗎?是幾個?教師指著學生分的磁鐵說: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這種方法叫平均分。(教師在磁鐵下貼出紙條,學生齊讀一次)
2、探索新知
1、學習例2
。1)、創(chuàng)設情境
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創(chuàng)設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動物來到老馬家作客(課件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動物),老馬非常熱情的招待他們,拿出6個又大又紅的桃子(課件出示6個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見了都饞得直流口水,老馬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這三個小鬼一定會吵翻天,所以老馬想請我們206班的小朋友幫幫忙,把桃子分好,不過在動手之前有兩個問題考考大家:①、是要大家把6個桃子分成幾份?(當學生說3份時,教師出示3只盤子)②、該怎樣分?
。2)、動手實踐三: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用數(shù)字卡片代替桃子動手分。
。3)、觀看動畫演示分桃子的過程
教師:在同學們分的時候,老馬也在分,下面看看老馬是怎樣分的。(課件演示第一次分的過程)提問:每盤放了幾個?分完了嗎?繼續(xù)分。(課件演示第二次分的過程)提問:老馬分了幾次才分完?第一次每盤放幾個?還剩幾個?第二次每盤又放幾個?
。4)、動手實踐四:
現(xiàn)在請同學們學老馬的樣子分一次?
。5)、學生上臺演示分的過程
教師:誰愿意上臺分給大家看?(用磁鐵演示)
(6)、教師歸納小結:把6個桃子放在3個盤子里,每盤放的同樣多,就是把6個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個,可以用除法做。
2、學習除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除號
表示除法的運算符號叫除號(板書:÷),先寫橫,橫要寫平,然后上下各一點,兩個圓點對齊。
、、除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把要分的東西的總數(shù)6寫在除號的前面,平均分的份數(shù)3寫在除號的后面,除號表示平均分,每份分得2個,2寫在等號的后面。(教師邊講解邊板書)
整道算式讀作“6除以3等于2”(板書,全班齊讀一遍),學生讀“8÷4=2”進行鞏固。
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板書,學生齊讀),學生說“8÷4=2”的意義。
3、形成練習
。1)、做“做一做”第一題的第一小題
①、讀題,理解題意
請一名學生說說題目要求我們做什么?
、、動手實踐五:
學生根據(jù)題意進行操作并填出算式。
、、觀看動畫
學生觀看動畫演示分小棒的過程。提問:總共分幾此?第一次每堆放幾根?
、、指導列式
要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幾根該用12除以幾?等于幾?
為什么除以3?
算式中的12表示什么意思?除號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2)、做“做一做”第一題的第二小題
、、學生獨立做
②、集體訂正
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幾根該如何列式?1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比較一、二兩題
為什么第一小題是除以3,而第二小題除以4?
。3)、做補充練習
教師把10本作業(yè)本平均分給2名同學,每名同學分得幾本?
課件出示題目,學生說說如何列式和算式中各數(shù)所表示的意義。
4、歸納小結
今天我們通過分東西學習了什么新知識?(板書:除法的初步認識)知道了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做。
5、課堂作業(yè)
做練習十二的第一題
6、板書設計(略)
五、教學設計說明
1、教材分析。
計算教學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重點,除法是計算的重要組成部分,表內除法是學習除法的基礎,而"除法的初步認識"又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是學習除法概念的第一課。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結構中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及對除法的興趣將直接影響到后面的學習,所以這節(jié)課顯得尤為重要。
教材在編排時從分東西引入,通過分東西使學生初步領會除法的實際意義。例1通過讓學生動手分一些實物,借助同樣多,明確"平均分"的含義。例2使學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過程,直觀的理解"平均分"的含義。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讀、寫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義。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練習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實際操作題,讓學生親自動手擺一擺、分一分、連一連,再寫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說說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2、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分實物,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并且從"平均分"的過程清
楚、直觀地了解除法的含義;
、、學生認識除號,會讀、會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義;
、邸㈦H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初步語言表達能力;
、堋⑴囵B(yǎng)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和對除法的濃厚興趣;
、、教育學生熱情待人。
重點:通過實際分東西,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含義。
難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3、教學設計
、俳虒W設計的指導思想
(1)從生活實際出發(fā),體現(xiàn)知識的形成過程,符合學生大認知規(guī)律;
。2)課堂上注重學生多方面的發(fā)展,實現(xiàn)三為目標;
。3)立足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4)教學過程中,注意創(chuàng)設情境和氛圍。
②教學設計的幾個層次
。1)由同樣多引出平均分
在此安排了兩次實踐操作,一是把8張數(shù)字卡片隨便分成2份;二是把8張數(shù)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樣多。通過第一次動手操作由學生的匯報引出"同樣多",通過第二次動手操作和教師的提問引出"平均分"。
。2)用"平均分"指導操作
在教師講完故事后,讓學生把6個桃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幾個,就用剛學的"平均分"來指導學生動手操作。
。3)解決如何"平均分"
上一實踐只是讓學生嘗試著平均分,并沒有告訴學生如何才是平均分,在學生操作之后,觀看老馬分的過程,在模仿老馬的分法進行分,最后請一個學生上臺展示,幫助學生解決了平均分。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5
【學習目標:】
1、通過具體情境,理解“0”的三種含義,會讀、會寫“0”。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認真書寫的好習慣。
3、通過緊密聯(lián)系生活的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習興趣,讓學生初步認識到數(shù)學與生活息息相關。
【學習重點】
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0”的含義
【學習難點】
0的書寫方法,理解“0”的含義
【學具準備】
3支鉛筆、直尺、田字格本
1—10的數(shù)字卡片
【問題導航】
如果盤子里一共有3個蘋果,分給媽媽1個,還剩()個;再分給爸爸1個,還剩()個;自己又拿了1個,盤子里還剩下()個蘋果呢?
【學習過程】
1、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師:前面我們已經認識了10個數(shù)字,那么老師檢查一下你們的學習成果好不好?現(xiàn)在老師說數(shù)字請同學拿出老師說的數(shù)字卡片,看誰拿的快并且對。(老師依次說出5個數(shù)字,學生從學具袋拿出數(shù)字卡片,教師根據(jù)情況作出評價)
師:現(xiàn)在老師手中有3支鉛筆,我把一支給了__X同學,把一支給了__X同學,把一支又給了__X同學,那么我現(xiàn)在手中一支鉛筆也沒有了,用什么數(shù)字表示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個新的數(shù)字【板書:“0”認識】
2、揭示第一含義──什么也沒有。
師:老師手中有3支鉛筆,分別分給了3位同學,現(xiàn)在我的手中一支鉛筆也沒有了,一個也沒有,用“0”表示,讀作:零。【板書:一個也沒有,用“0”表示,讀作:零!浚▽W生齊讀)
師:那么“0”怎么寫呢?請大家伸出手指,跟著老師寫。
師:在田字格內書寫“0”(提前畫好田字格),邊寫便告訴學生書寫要求。(強調注意的地方:從右上角起筆,向左,向下,收筆,和起筆相連。)
學生在課本第9頁,練習描紅。
3、揭示第二種含義──起點。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一個也沒有”,就用數(shù)字“0”表示。同學們手里都有一把小直尺,舉起來仔細觀察一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觀察后小組交流匯報)師總結:我們在直尺上也發(fā)現(xiàn)了數(shù)字0,看到0在直尺的最前面,并且0排在1的前面。因為0表示一個也沒有,0比1小。我們還可以看到直尺上有一格一格的,像這樣一格一格的是尺子上的刻度,0在直尺上到底表示什么呢?(小組討論匯報討論結果)
師:0在尺子的最前面,在第一個刻度線上表示起點。【板書:起點】利用這個原理可以用直尺量東西,這時“0”就表示起點,要用“0”對齊物體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直尺上的哪個數(shù)字,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多少。
討論:
1、在運動會上你看見過賽跑嗎?110米欄世界冠軍劉翔站在跑道的哪個位置可以用0來表示?
2、看見過跳遠嗎?運動員在哪個位置開始起跳?能用0表示嗎?
4、揭示第三種含義──分界線
師:我現(xiàn)在手中拿的是一個溫度計(教師出示溫度計),通過觀察在溫度計上也能找到“0”,那么這里的“0”表示什么呢?(生交流)
師:請同學們看一下現(xiàn)在紅色液體在零刻度線的什么位置?【學生觀察后交流】師總結:現(xiàn)在紅色液體最高位置在零刻度線的上方。
師:,我們再把溫度計放在冰塊上(教師演示),請大家再看一下紅色液體在零刻度線的'什么位置?【學生觀察后交流】。
師總結:現(xiàn)在紅色液體最高位置在零刻度線的下方,這時我們會看到紅色液體的最高位置會迅速下降,在零刻度線的下方,也就是說:溫度計上面的“0”表示分界線,上面表示零上溫度,下面表示零下的溫度。好了,現(xiàn)在我們已經認識了數(shù)字“0”,那么我們一塊總結一下,0的三種含義。誰來說說?
5、課堂練習:
。1)在田字格本上練習書寫“0”,并進行書寫展覽(各隊選舉寫得最好的,8隊參加,再選出書寫最優(yōu)秀)
(2)課本第10頁1題、2題。(學生填在課本上)
。3)第11頁5題。(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思考方法,注意強調學生一個球也沒進去,也可以用0來表示)
6、課堂總結: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哪些地方讓你感受最深刻?為什么?(學生談收獲)
7、布置作業(yè):寫數(shù)學小日記。
你能用0說幾句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