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學設計15篇【薦】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tǒng),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壓強的概念并能夠運用壓強的公式進行計算;知道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2.通過實驗探究,知道壓力作用效果與什么有關,提高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對信息的整合能力。
3.通過學習,增強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壓強的概念。
【難點】能夠根據(jù)改變壓強大小的因素理解壓強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視頻:胸口碎大石
提出問題:為什么表演者受到大錘重擊后,石頭碎成兩半,人卻毫發(fā)無損?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模塊1】壓力的概念。
教師提問(結合舊知):對導入中的表演者進行受力分析,根據(jù)以往所學力學知識,想一想到底什么是壓力呢?
教師講解:明確壓力的概念、方向以及產生條件,同時明確壓力與重力的關系。
【模塊2】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
教師提問(結合實例):作用在表演者身上的力是壓力,他的作用效果僅僅與壓力有關嗎?
讓一名學生演示正常人走路和模仿芭蕾舞走路,引導學生猜想壓力作用效果可能還與接觸面積有關。
小組討論:4人一組討論下面問題:
問題①:實驗研究三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利用什么實驗方法。
問題②:如何能明顯的比較出壓力的作用效果:設立對照實驗,利用海綿當做實驗器材。
學生實驗: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步驟如下:
同桌間討論導入時提出的問題,教師總結歸納:壓力作用的效果不僅跟壓力的大小有關,而且跟受力面積有關。
【模塊3】壓強。
教師提問(直接提問):物理學中如何表示壓力和受力面積對壓力作用效果的影響呢?
教師講解:物理學中用力與接觸面積的比值表示這種作用效果,介紹壓強的定義,公式,單位等。
舉例說明壓強的物理意義:成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5×104Pa。它表示:人站立時,其腳下每平方米面積上,受到腳的壓力為:1.5×104N。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提高
小組合作,根據(jù)網(wǎng)格紙中畫出腳與地的接觸面積和自己的體重,估算站立時自己對地面的壓強的具體數(shù)值,研究并討論如何增大或減小壓強。
環(huán)節(jié)四:小結作業(yè)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jié)知識點。
作業(yè):觀察生活中指甲刀,斧頭等工具,如何改變壓強大小的。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2
一、設計思想:
本小節(jié)的教學內容分為:機械運動的概念、參照物、運動的相對性,三個部分。這三個部分中,機械運動的概念較為簡單學生理解也相對容易,所以將教學重點放在后兩部分,在參照物的教學中通過一個小實驗,鋼筆放在書本上推動書本運動。利用機械運動的概念討論鋼筆是運動還是靜止?從而激發(fā)學生思考,選擇不同的標準獲得不同的運動形式,自然的引出參照物的概念。整體的設計思路利用身邊的現(xiàn)象賴引導學生理解參照物和相對運動的概念,期間可通過穿插一些視頻和音頻資料,讓學生理解更加具體、生動和深刻。
二、教材分析
初二時學生初次接觸物理,本章是人教版的起始章的第二節(jié)內容,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在自然界一切物體都在運動,學生先從身邊最簡單的運動著手,對于學生物理學科的入門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對于本節(jié)不熟悉的參照物,教材通過大量的具體事例,讓學生通過討論分析最終理解運用。
三、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是初二的學生,物理思維還未建立,理解和分析能力較弱。該年齡段的學生有好奇心,但是對問題缺乏深刻的思考,對知識的提煉和總結缺乏訓練。比如物體的運動選取不同的參照物運動形式不同。學生容易將參照物和研究對象混淆,對于這個問題,一定要先通過明確誰是參照物誰是研究對象,再討論后續(xù)的相對運動。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我們生活在一個不停運動著的世界中,能舉例說明常見的運動現(xiàn)象。
(2)知道如何用科學的語言描述物體的運動和靜止;了解參照物的概念及其選取的方法。能舉例說明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參與式的體驗學習,使學生能靈活選取參照物來分析物體的運動情況,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規(guī)律解釋具體問題,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發(fā)散思維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滲透辨證唯物主義教育和科學人生觀教育,通過“STS”教學,激發(fā)學生學好科學技術,報效祖國的愛國主義情懷。
五、重點難點
1.參照物概念的形成
2.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
六、教學策略和手段
整個教學過程通過身邊的日常生活現(xiàn)象,引導學生學習機械運動的概念,通過不斷設疑啟發(fā)學生思考運動的相對性,通過視頻資料了解我過前沿的航空科技,尤其是飛船對接技術中的相對運動,讓學生明白物理源于生活,但又改變生活。
七、課前準備
簡單的實驗器材準備,圖片資料、視頻和音頻資料,學生的課前預習
八、教學過程
。ㄒ唬┮磺形矬w都在運動
圖片引入:
1.春天,風箏在空中迎風擺動;
2.夏天,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
3.秋天,落葉紛紛飄落;
4.冬天,雪花漫天飄灑;
5.今天,你上學的路上,路旁的樹木不斷被甩在身后
6.此時,鐘表的秒針在不停地“走動”;學生思考并回答:看了這些圖片有什么樣的啟示?(學生回答)
師:生命在于運動,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xiàn)象,我們每一個人時刻都在運動(如心臟在跳動,血液在流動),我們生活在一個運動的世界里,自然界的物體都在運動著。
。ǘ畽C械運動
學生活動一:學生自己舉出生活中常見的運動現(xiàn)象,
[生]從家里到學校或從學;丶叶际沁\動.[生]老師講課時在講臺上或教室里的走動也是運動.[生]假期旅游時乘坐汽車或火車都是運動.
同學們說得非常好,運動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能講講你們是怎么來判斷物體是不是運動的呢?
[生]如果物體從這個“地方”到了另一個“地方”就是運動了,如果一直呆在一個地方不動就沒有運動.
[師]同學們講得非常通俗.你們說的“地方”就是“位置”.天空中飛行的飛機、火箭;地面上奔馳的火車、汽車;江河海洋中航行的船只、艦艇;行走的人、流動的水、游動的魚、飛翔的鳥等等都在運動,為什么能說它們都在運動呢?運動的物體有什么共同點呢?
[生]說這些物體都在運動是因為它們的位置在不斷地變化.
[板書]在物理學里,我們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mechanical motion).
(三).參照物
運動是宇宙中的.普遍現(xiàn)象.既然運動是普遍的,為什么又常常說房屋、橋梁是
靜止的,河水、
船只等是運動的?
學生活動二:請同學們將書本放在課桌上,把鋼筆放在書本上,用手緩慢地推動書本,使書本載著鋼筆沿桌面向前移動,思考下面問題:
[投影]
(1)書本相對于桌面的位置有無變化?
(2)鋼筆相對于書本的位置有無變化?
(3)鋼筆相對于桌面的位置有無變化?
[生]書本相對于桌面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鋼筆相對于書本的位置沒有變化;鋼筆相對于桌面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
[師]請同學們根據(jù)機械運動的概念來判斷書本和鋼筆的運動情況.
[生]書本和鋼筆相對于桌面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說明書本和鋼筆是運動的.
[生]鋼筆相對于書本的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說明鋼筆是靜止的.
[師]一個說鋼筆是運動的,另一個又說鋼筆是靜止的,他們矛盾嗎?請同學們討論.
[生]如果以桌面作標準,書本和鋼筆就都是運動的.如果以書本作標準,鋼筆就是靜止的.
[生]選擇作標準的物體不一樣,同一個物體的運動情況就不一樣,因此他們并不矛盾.
[師]大家分析得很好,同學們還有類似的例子嗎?
[生]有.比如老師站在講臺上,如果以教室的墻壁作標準,老師就是靜止的,如果選擇太陽作標準,老師就是運動的,因為老師站在地球上不動,但地球在繞著太陽轉動.
[生]我們大家都一樣,如果以坐在教室中的椅子作標準是靜止的,如果以太陽作標準都是運動的.
[生]旅游坐車的時候,如果以車廂作標準,坐著的人是靜止的,如果以路邊的樹或大樓作標準,車內的人就是運動的.
……
[師]同學們講得都很好.可見,說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要看是以哪個物體作
標準.
[板書]
在研究機械運動時,所選的作為“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reference object).
[師]學生活動三:情景模擬地球同步衛(wèi)星與地球,太陽之間的運動關系。
[師]是不是只要說到物體的運動情況,都是相對于某一參照物而言的?參照物應該怎樣選擇呢?同學們可以互相討論,看能不能有滿意的答案.
[生]第一個問題是肯定的.因為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所以,說一個物體運動情況是什么,肯定是相對于某一個作為標準的參照物來說的.
[生]選擇參照物時,不能選被研究的物體本身作參照物,因為這樣選的話.這個物體永遠處于靜止狀態(tài).
[生]剛才大家說到參照物中有人、有車、有樹木、有房屋、還有人的影子等,什么都有.所以,我認為參照物的選擇是任意的.
[生]因為我們詞論的物體大部分是在地面上運動的,所以—般應選樣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體作參照物,這樣研究問題方便.
[生]我認為如果選樣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體作參照物時,參照物可以不提.比如說“公路上行駛的汽車”,不用說”以地面為參照物,汽車在運動”.
[生]我覺得選擇參照物時,應該看怎樣選擇研究問題更方便.比如研究客車是不是運動,最好選擇地面或路旁的樹木、房屋作參照物;如果要研究人在車廂里是
否運動,就該選擇車上的坐椅或固定在車上不動的物體作參照物.……
[師]同學們表現(xiàn)得太棒了!老師還要補充一點,研究問題的時候,選擇好參照物后,就可以先假定參照物是不動的,然后再看被研究的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運動情況.歸納選擇參照物的注意事項(課件展示)
參照物比如課本P22圖11.1-4中丙圖,“乘坐電梯向外觀看,有什么感覺?”
[生]乘這樣的電梯向上運動時,以電梯為參照物,假設電梯不動,樓房就在向下運動;如果乘電梯向下時,樓房就向上運動.
[生]如果老師從講桌的一端運動到另一端,以老師為參照物的話,假定老師不動,可以認為是講桌沿老師的反方向運動.
[師]大家說得非常正確,以后的學習中同學們一定還會碰到很多的例子.現(xiàn)在請同學們觀察教材圖11.1-3及圖11.1-4甲、乙,大家互相交流討論,說一說對于不同的參照物,各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
四.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師]從上面同學們的分析可以看出,選擇不同的物體作參照物,物體的運動和靜止的情況不同.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九、板書設計
運動的描述
1. 機械運動:物體位置的改變叫機械運動。
2. 參照物:判斷物體運動狀態(tài)時被選擇來作為標準的物體
3. 物體運動和靜止時相對的。
十、作業(yè)設計
1. 完成隨堂練習,完成《同步》。
2. 進行小結。
3. 按照要求預習,。
十一、教學評價
本堂教學用了較多的時間對參照物的選擇,運動的相對性進行試驗和討論,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對于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處理,我收集了大量的視頻資料,以提高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其中有在機械運動,通過老師的移動,引導學生得出機械運動的定義,并通過鋼筆放在書上推動書移動,討論鋼筆相對書和桌面的運動,這個小實驗簡單直觀,學生可以一邊實驗一邊思考,很快就理解了參照物不同,運動的描述不同的結論,這里學生的參與度高,效果很好。但是在后面的對于相對運動和參照物的理解和運用上,如果能引入一些中國古詩,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起到的效果就更加明顯。例如可以舉例:“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等。
十二、教學反思
本堂課由于內容較為豐富,也比較貼近生活,所以可選取的多媒體資料很多,而且從質量和數(shù)量兩方面都較高,因此在選擇上必須注意如何取舍,原本選取了將近15段視頻資料,但在授課時反而出現(xiàn)了時間不夠用,每個片段只能一掃而過,根本無法起到作用,在經(jīng)過仔細的篩選后,只留下5個片段,將節(jié)省下來的時間用來給學生活動和思考,這樣一來效果反而好了。教師的語言必須有效而精煉,指向性強,否則后引起學生聽覺疲勞,教學效果反而不好。
十三、學生學習過程和成果
通過本堂的學習,學生普遍感覺物體還是很貼近生活,很有趣味,而且很有用。在參照物的學習上一開始感覺吃力抽象,但經(jīng)過大量的事例和視頻資源,抽象便具體,模糊變清晰,紛紛表示物理學習充滿信心,表示要認真學習物理。希望老師多做實驗,多準備有趣新穎的視頻資料。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了解內能的實際利用,知道內能的利用與環(huán)境保護的關系
能力目標
通過內能的利用和環(huán)境保護的關系的學習,提高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
情感目標
聯(lián)系能量轉化和守恒的關系,感受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本思想,建立發(fā)展的觀念
教學建議
本節(jié)的教學要注重科技和社會的聯(lián)系,避免孤立的學習,要注意聯(lián)系實際和社會實踐.
在內能的利用的發(fā)展上,可以提出問題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根據(jù)提出的問題,可以利用教材和教師提供的一些資料學習.
環(huán)境保護的`學習,可以教師提出課題,學生查閱資料,從信息中學習,提高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
內能的利用和環(huán)境保護
【課題】內能的利用和環(huán)境保護
【重難點分析】利用內能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的主要危害、保護環(huán)境的措施及其意義
【教學過程設計】
內能的利用和環(huán)境保護
方法1、學生閱讀教材,教師也可以提供一些和內能利用及環(huán)保有關的材料,教師提出一些問題,學生閱讀時思考,可以有: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是什么;大氣污染的危害是什么;解決大氣污染的有效措施有哪些;我國利用內能的發(fā)展歷程是什么;各種內能的利用方式對環(huán)境保護的作用是什么.
方法2、對于基礎較好的班級,可以采用實驗探究和信息學習的方法.實例如下
實驗探究:調查附近的工廠在利用內能進行生產上是如何進行的,對于環(huán)境的危害有哪些,如何減小對環(huán)境的影響.可以組織學生小組,實地考察,寫出調查報告,分析的結論等.
實驗探究(另一例):調查社區(qū)中是如何利用內能的,調查本地區(qū)近三十年中利用內能來取暖的發(fā)展情況,咨詢和分析現(xiàn)在的取暖和今后的發(fā)展方向.同樣可以組織學生小組,實地考察,分析并得出調查報告和結論.
信息學習:網(wǎng)上查閱有關內能的利用,環(huán)境保護,及內能利用對環(huán)保的影響等方面的資料,并得出自己的結論,小組討論.這種學習是為了形成學生對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想.
【板書設計】
第六節(jié) 內能的利用和環(huán)境保護
1.內能的利用
2.環(huán)境保護的問題
探究活動
利用信息學習:溫室效應和熱島效應
【課題】溫室效應和熱島效應
【組織形式】個人或自由結組
【活動流程】制訂子課題;制訂查閱和查找方式;收集相關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結論;評估;交流與合作,物理教案-內能的利用和環(huán)境保護,物理教案《物理教案-內能的利用和環(huán)境保護》。
【參考方案】嘗試對溫室效應、熱島效應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要注意在收集足夠材料的基礎上分析。
【備注】1、網(wǎng)上查找的資料要有學習的過程記錄。
2、和其他成員交流,發(fā)現(xiàn)共性和差異。
3、發(fā)現(xiàn)新問題。
物理教案-內能的利用和環(huán)境保護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4
《第十一章功和機械能復習課》教學設計
學校名稱:榆樹市五棵樹鎮(zhèn)前進中學
課例名稱:功和機械能復習課第一課時
教師姓名:袁淑影
學段學科:初中物理
教材版本:人教20xx版
章節(jié):第十一章
年級:八年級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加強學生對做功兩個必要因素的理解;提高學生對功的公式W=FS的應用。2.加強學生對功率的理解,讓學生掌握側功率的方法;提高學生對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能力,會應用推導公式P=FV進行計算.
過程與方法:通過知識梳理和課堂練習鞏固和應用各知識點,學會從生活中總結物理規(guī)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1.對做功兩個必要因素的理解。2.對功率的理解和對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
難點:1.公式W=FS的應用。2.測量物體的功率
學情分析
學生在前面已經(jīng)學習了力的概念,了解了力的作用,這些知識都為學習功和功率打下堅實基礎。學生對速度的概念比較熟悉,類比速度的概念,很容易建立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的物理意義。
教學方法
常規(guī)復習法練題復習法歸納綜合法
教學過程
1.請同學們上臺展示知識總結框圖(檢查學生的復習情況,培養(yǎng)學生設計框圖的能力,同時鍛煉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靈活度)
2.針對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的理解,出示例題和練習題來判斷一個力是否做了功(例題和習題見課件)關鍵是理解這個力如果做功要同時滿足兩個條件:一個是有力,另一個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距離。
3.觀察課件上三幅圖片總結不做功的三種情況:(要求學生自己總結,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點的歸納能力.)
4.根據(jù)課件上的習題練習公式W=FS應用,并練習估測生活中的常見的物體做功的情況。
5.理解功率的關鍵點:功率只是反映做功的快慢,不能表示做功的多少,所以“功率大做功就多”,這句話是錯誤的,因為功率是由功和時間兩個因素決定的。
6.根據(jù)課件顯示理解功率的公式P=W/t和導出公式P=FV(要求學生自己推出導出公式,并標明計算時的單位)。
7.課件展示對應習題練習P=W/t和P=FV(提高學生對已學習知識的運用能力)
8.功率的測量:要求學生總結測量原理P=W/t,因此要從公式入手,找出需要測量的量。要比較功率的大小,有幾種方法呢?(提示學生回答)課件展示答案,針對這一部分設計了爬樓梯比賽的習題,鍛煉將物理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的能力。
教學反思
教學中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及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忽視了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沒有讓學生提出盡可能多的問題,這些在以后教學中應該注意改進。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初步認識到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2)通過實驗與觀察,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與提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利用身邊的學習或生活用具進行簡單的物理實驗,觀察聲音發(fā)生時的振動現(xiàn)象,體驗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2)在探究活動中,進行合理的推理,學習并培養(yǎng)學生從物理現(xiàn)象歸納出簡單科學規(guī)律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教師、學生雙邊的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樂于探究身邊的聲現(xiàn)象,對物理有親近感。
二、重點難點
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是本節(jié)的重點,也是本節(jié)的難點。通過實驗和生活實例的分析,歸納出聲音產生的原因和傳播條件是本節(jié)的知識重點。
三、教學器材:
揚聲器在外的錄音機、紙屑、小鼓、音叉與小槌、盛有水的大燒杯、鐵板琴、帶塞子的試管、注射器、音樂芯片(能放進試管里)、細線、裝有金魚的魚缸。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同學們,剛才你們還在教室外快樂的活動,是什么信號使大家都不約而同的走進教室準備上課呢?(學生回答:鈴聲)許多科學家都曾經(jīng)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同學們對剛剛響過的鈴聲能提出什么問題嗎?(學生提問題,教師選取其中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板書:“提出問題:聲音是怎么產生的?聲音是怎么傳播的?”)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學習我們今天的學習內容《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2、新課教學
(1)聲音是怎么產生的?
下面我們就來探究第一個問題:聲音是怎么產生的?
①進行猜想:
讓學生把手指放在自己的喉部并說話,體會手指的感覺。并進行猜測:物體的發(fā)聲可能與什么有關?學生回答后教師評價并板書:“進行猜想:物體的發(fā)聲似乎與振動有關。”
、谶M行試驗與收集證據(jù):
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想通過什么實驗證明自己的猜想?
學生匯報后教師對正確的實驗進行充分肯定并讓學生進行實驗:
(自己沒有器材的學生利用教師準備的器材,其中1/3的學生分組做實驗一,1/3的學生分組做實驗二、1/3的學生分組做實驗三)
實驗一、把小紙片放在正在發(fā)音的揚聲器上,觀察現(xiàn)象并思考說明了什么問題。
實驗二、把敲響的音叉快速放入水中,觀察現(xiàn)象并思考說明了什么問題。
實驗三、將小紙片放在鼓面上,用力敲擊鼓面,觀察現(xiàn)象并思考說明了什么問題。
學生分組匯報,讓學生暢所欲言。教師總結:小紙片在發(fā)生的揚聲器里“跳舞”是因為發(fā)聲的揚聲器在震動;發(fā)生的音叉激起水花是因為發(fā)聲的揚聲器在震動;小紙片在鼓面上做“自由體操”是因為發(fā)聲的鼓面在震動。
、郯l(fā)現(xiàn)規(guī)律,得出結論:
師:在這些不同的實驗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共同的特征?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④學生活動:
舉出日常生活中的物體發(fā)聲時振動的事例,如:二胡、提琴等樂器的發(fā)聲是靠弓和弦的相互摩擦產生振動發(fā)出聲音的,笛子是靠管內的空氣柱的振動發(fā)出聲音的。
師敲擊鐵板琴并提問:你聽到了什么聲音?鐵板琴是怎樣發(fā)出聲音的?鐵板琴發(fā)生時并不是直接貼著你們的耳朵,為什么你們還能聽到聲音呢?(學生回答)
下面我們就來解決本節(jié)課的第二個問題: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2)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①進行猜想:
教師先讓學生進行猜測:聲音是通過什么傳播的? ②進行試驗與收集證據(jù):
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想通過什么實驗證明自己的猜想?
學生匯報后,教師對正確的實驗進行充分肯定并進行實驗:
實驗一:(演示試驗)教師把音樂芯片用細線吊在軟木塞下,塞入試管中,芯片不能與試管壁接觸。先將注射器的活塞推到管底,再將針管插入軟木塞內。緩緩向外抽出活塞,聽到音樂聲有什么變化?
設想,如果把瓶中的空氣完全抽出來,我們還能聽見聲音嗎?
這個實驗能說明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強調: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但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實驗二:(演示試驗)將裝有金魚的魚缸放在講桌上,在一邊拍手,觀察金魚的運動。這說明了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聲音可以在液體中傳播)
實驗三:兩個學生合作,一個學生把耳朵靠在課桌的一端。另一個同學用手輕輕敲擊課桌的另一端,感覺聲音的傳播。(學生如果有更方便易行的實驗方案更好)
這個實驗能說明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聲音可以在固體中傳播。)
思想滲透:據(jù)說,音樂家貝多芬耳聾后,就用牙咬住木棒的一段,另一端定在鋼琴上來聽自己演奏的琴聲,從而繼續(xù)進行創(chuàng)作的`,《命運》等一系列名曲就是這時候創(chuàng)作出來的。他這樣做有什么道理?(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因為木、骨都是固體、都能傳聲。)
師:同學們要學習貝多芬敢于向命運挑戰(zhàn)的優(yōu)秀品質。同學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肯定有鮮花也有荊棘,不論何時何地,希望同學們都能堅定、堅強的面對生活。
、郯l(fā)現(xiàn)規(guī)律,得出結論:
師:在這些不同的實驗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共同的特征?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④學生活動:
同學們之間互相討論。舉出自己知道的一些有關聲音傳播的事例。
(3)相關知識介紹:
、偃硕慕Y構與聽力的關系。
、诼曇魝鞑サ乃俣扰c壓強,溫度的關系。
、厶靿匾舯诘慕榻B。
3、課堂小結
提問:同學們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由學生自己小結)
、俾曇羰怯捎谖矬w的振動而產生的。
、诼曇舻膫鞑バ枰橘|,它可以在空氣中傳播,也可以在固體和液體中傳播。
③聲音的傳播速度與壓強和溫度有關。
4、課堂練習
(1)指出下列發(fā)聲現(xiàn)象是什么振動的結果:悠揚的鐘聲——;
海浪的波濤聲——;
氣球破裂時的爆裂聲——‘
水沸騰時發(fā)出的聲音——;
下雨天聽到的雷聲——;
用嘴貼著空瓶口吹氣發(fā)出聲音——。
(2)把正在走動的鬧鐘放在密閉的玻璃罩中,用抽氣機抽去罩內的空氣,在抽氣過程中,聽到鬧鐘的“滴答”聲是( )。
A越來越響
B越來越弱
C沒有變化
D都有可能
(3)古代的人在曠野里常用“伏地聽聲”的辦法來判斷有無軍隊、馬群到來,這是應用了的知識。
(4)動畫片《星球大戰(zhàn)》中,神鷹號太空船將來犯的天狼號擊中,聽到天狼號“轟”的一聲被炸毀,神鷹號宇航員得意地笑了。你覺得這段描寫符合科學道理嗎?為什么?
(5)有一個足夠長的鋼管(兩端開口),一個人在鋼管的一段用鐵錘敲擊一下。另一個人在另一端聽到幾次聲音?為什么?如果知道聲速,再給計時器,能知道聲音在鋼管中的傳播速度嗎?
五、布置作業(yè)
課本第36、37頁1,2、3題。
六、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是一節(jié)“探究型的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相信學生的思維能力,相信學生集體智慧,決不能將教師思考的結果強加給學生,剝奪學生動腦的權利。本節(jié)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與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采用啟發(fā)式教學,讓學生通過分組實驗解決問題。在教學中采用了大量的
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及小試驗,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因此,通過這一節(jié)的教學使學生對聲音的產生、傳播以及接收有了一個全面的理解。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6
一、教材分析:
在本節(jié)教學內容中,“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哪此因素有關”,是學生培養(yǎng)能力、提高素質的主要載體,“什么叫壓強”是本節(jié)的主要知識點,“怎樣增大和減小壓強”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壓強的概念,了解壓強的應用。此外,壓力、壓強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二、學情分析:
在本節(jié)學習之前,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力學的基礎知識,也基本掌握了的物理的探究方法。另外,初中學生有一定的觀察能力,也具備了較強的獨立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尚未成熟,對于本節(jié)內容所學習的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壓力的區(qū)別,也是本節(jié)課要解決的難點所在。
三、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了解壓強的概念
2、理解壓強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3、了解壓強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稱、單位及符號,知道壓強的物理意義
4、了解壓強的增大和減小的主要方法
。ǘ┻^程與方法
1、觀察生活中各種跟壓強有關的現(xiàn)象
2、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
3、能運用知識解釋簡單現(xiàn)象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ㄈ┣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2、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四、教學重點、難點
。ㄒ唬┲攸c:壓強大小決定因素及其概念的理解
。ǘ╇y點:應用壓強的知識說明生活實例
五、教學方法:情景法、探究法
六、教學過程
。ㄒ唬┣榫耙 小游戲:扔飛鏢
讓學生分別用有箭頭和沒有箭頭的飛鏢射到靶上,學生通過觀察現(xiàn)象引發(fā)思考。從而引入課題——壓強
學生活動:學生自主閱讀教材p76-p78,完成學案自主學習部分的內容。
。ǘ┩ㄟ^實驗引入新課
教師引導:由于壓力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不同,那么現(xiàn)在,你最想了解的問題是什么? 學生各抒己見
帶著這些問題,開始我們今天的學習。
(三)壓強
體驗:
1、同學們自己分別用筆尖和筆帽扎手,體驗有什么不同的感覺。
2、分別用不同大小的力讓筆尖接觸手指,體驗有什么不同感覺 從同學們看到的、聽到的、感覺到的這些現(xiàn)象中,大家會想到什么問題嗎?(經(jīng)體驗,學生感受到接觸筆尖和筆帽的手的疼痛感覺不同,而這都是由于壓力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不同)明確探究課題:壓力的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
引導學生根據(jù)問題情境或生活經(jīng)驗進行猜想: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有關,與受壓面積有關;確定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 實驗探究:巡回指導學生從課桌上已備的器材或身邊的一些物品中自主選擇器材,來驗證猜想。提醒同學們注意團結協(xié)作,小組交流 交流評估:鼓勵各小組展示各自的實驗方案,并對自己及他人的實驗提出評估意見。 大家各抒己見
圍繞實驗結論,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
練習:
1、壓力相同,受力面積不同的比較
2、壓力不同,受力面積相同的比較
3、壓力不同,受力面積不同的比較
教師分析引導,類比速度的概念引出壓強的概念:
壓強:單位面積上物體受到的壓力
利用課件將速度的概念與壓強概念進行對比,運用類比的方法找出壓
強的公式、單位機器物理意義
例題應用:課件例題,巡回指導,及時反饋
。ㄋ模〾簭姷膽
1、課件展示圖片
提出問題:你希望釘尖對木塊的壓強大些還是小些?希望釘帽對手的壓強大些還是小些?引導學生討論,如何增大或減小摩擦力
2、根據(jù)剛才同學們討論分析的,生活中有時我們需要增大壓強,有時需要減小壓強,總結一下,我們用什么方法來增大壓強,用什么方法來減小壓強呢?
學生總結:用增大壓力或減小受力面積的方法來增大壓強,用減小壓力或增大手里面積的方法來減小壓強。
(五)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展示自己所學到的物理知識
七、板書設計 壓強
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的壓力叫壓強(P) 公式:P=F/S
單位:N/m2 Pa 1Pa=1N/1m2 壓強的應用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7
【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中體現(xiàn):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并注重多種方式進行科學探究,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習慣。
結合教學內容,將公式P=I2R的呈現(xiàn)做了處理,用閱讀探究的方式出臺,并以“探究卷”為橋,完成本次課教學內容。
【教材分析與處理】
“電和熱”是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第七章第四節(jié)的內容。本節(jié)的主體內容是在電流相同時,電能轉化成熱時的功率與電阻成正比。編者的實施建議是根據(jù)生活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問 題,學生通過實驗探究結論,最后將結論應用于生活中,體現(xiàn)從生活走得物理──再從物理走進社會這一新課程基本理念。
尊重編者的建議,結合學生實際,對教材做如下處理:
第一環(huán)節(jié):打開探究之門。
教師組織學生觀察電爐子、電餅鐺通電時發(fā)生的現(xiàn)象,并說出啟示,提出問題。
第二環(huán)節(jié):探究與發(fā)現(xiàn)。
通過實驗探究,在電流相同時,電能轉化成熱時的功率跟導體電阻的定性關系;再通過閱讀探究;電熱功率P與導體的R及通過的電流I之間的關系式。
第三環(huán)節(jié):應用與創(chuàng)新。
用結論解答課前實驗現(xiàn)象,繼而再觀察多媒體的兩個演示實驗,根據(jù)結論判斷實驗現(xiàn)象,并加以解釋,最后將結論應用于生活。
第四環(huán)節(jié):拓展與延伸。
讓學生用挑剔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應用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提出改進意見。并對課堂中一直控制的另一個變量電流二,設計實驗進行探究,即對于同一個用電器熱功率P與電流I的關系探究,使課堂得以延伸……
【教學目標】
1.知道電流具有熱效應,知道在電流相同的條件下,電能轉化成熱時功率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
2.通過實驗,探究電流的熱效應跟電阻大小的關系。
3.領悟從生活走進物理,將物理應用于生活這一課改基本理念。
【教學準備】
電池組、帶蠟油的'鉛筆芯、帶蠟油的銅絲、導線、“探究卷”、。
重點:在電流相同時,電能轉化成熱時的功率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
難點:P=I2R解決實際問題。
關鍵:做好探究實驗,認識現(xiàn)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5分鐘)
師語:請同學觀察通電的電爐子和電餅鐺,回答它們工作時能的轉化。
學生:電能轉化成熱能。
師語:請仔細觀察,談談你的“發(fā)現(xiàn)”,并提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學生:可能性的發(fā)現(xiàn)和提問(摘選)。
1.電阻絲很快地發(fā)紅,電餅鐺也很快地熱起來,而與之相連的導線卻不太熱。
2.為什么電阻絲熱得發(fā)紅,而導線幾乎不熱。
。ㄈ魧W生沒有“發(fā)現(xiàn)”,則提示用手觸摸電餅擋、導線,“發(fā)現(xiàn)”問題。)
師語:結合2引思:探究課題──在電流相同時,電流通過導體時產生熱效應與電阻有什么關系?
(“導入”中注重“從生活走向物理”)
二、探究與發(fā)現(xiàn)(15分鐘)
1.實驗與發(fā)現(xiàn)。
目的:探究在電流相同時,電流的熱效應與電阻的關系。
過程:學生根據(jù)所給器材操作(參考裝置圖如下)。
學生:根據(jù)銅絲和鉛筆芯上的蠟油熔化的快慢,推斷出電流相同的條件下,電熱功率P與電阻R的定性關系。
發(fā)現(xiàn)小結:在電流相同時,電阻越大,產生的熱功率越大。
2.閱讀與探究。
目的:了解電熱功率P與電流I及電阻R的關系。
過程:組織學生閱讀材料,并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熱功率P與電流I及電阻R的關系式。(附閱讀卷)
小結關系式:P=I2R
師再引導:由P=UI、U=IR推導P=I2R,根據(jù)關系式,用語言描述熱功率P與電阻R的關系。
探究結論:在電流相同時,電能轉化為熱的功率與導體的電阻成正比。
(此教學目的,一是放手讓學生進行知識總結,突破P=I2R這一教學難點;二是學會閱讀探究方法。)
三、應用與創(chuàng)新(2分鐘)
目的:用剛剛得到的結論去解釋開課的實驗現(xiàn)象。
(教師給出提示語,學生填相關知識)
1.過程:以探究卷形式學生解答實驗現(xiàn)象。
師:多媒體大屏幕演示實驗。
師:應用結論指出實驗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并加以解釋。
2.將結論應用于生活。
師語:請你回憶一下,生活中和許多產業(yè)中,哪些場合用到了電熱器,請說出兩個場景及包含的物理原理。
生:聯(lián)想。
師語:利用電熱器加熱時,我們采用什么辦法降低它的溫度?
生:交流,解決問題。
師語:哪些場合用電器通電時發(fā)熱,但我們并不希望它們發(fā)熱?我們采用什么辦法降低它的溫度?
生:交流,解決問題。
師語:若用挑剔的眼光看待被研究的問題,關于這兩方面,你有那么改進意見。
生:交流、評估,教師做總結性發(fā)言。
。ń處熧浾Z:科學靠我們發(fā)現(xiàn)、探究、改進──科學永無止境。)
。ù谁h(huán)節(jié)教學目的有三,一是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想、解決問題能力;二是培養(yǎng)學生評估能力;三是培養(yǎng)學生另一種探究思維程序:通過閱讀得出結論→根據(jù)結論解釋某些現(xiàn)象→再將這結論應用于生活中→將問題做創(chuàng)造性改進、發(fā)展。)
四、小結與延伸(5分鐘)
1.師生共同構建知識結構。
2.通過多媒體給出生活中電熱危害的實例,學生課后分析原因,找出防止危害的辦法;課后設計實驗探究電熱功率P與電流I之間的關系,要求說出所需要的物品,并畫出電路圖。
板書設計: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8
《力》教學設計
[學情分析]
學生對力既“熟悉”又“陌生”。其中的“熟悉”是指學生在學習本章之前已經(jīng)有大量關于力的“前概念”和常識,生活中也有大量與力相關的詞語,學生似乎對力是很”熟悉”的!澳吧眲t是強調力是一個基本的物理概念,它有特定的內涵和科學的介定,有豐富的物理內容,這方面對學生而言又是陌生的;也缺乏對力的相互性的認識,如一般認為:磁鐵對鐵有吸引力,鐵對磁鐵則沒有吸引力。所以教學從“熟悉”入手,充分關注和利用學生的經(jīng)驗,讓學生不逐步斷觀察、實驗、分析、歸納,經(jīng)歷一些科學探究過程,感悟一些科學方法,把學生引進科學的力世界,把“陌生”變?yōu)榭茖W意義的“熟悉”。
[教學目標]
新〈〈課標解讀〉〉指出:傳統(tǒng)的科學教育以傳授自然科學知識為主,即向學生講授自然科學的一般規(guī)律,把大量知識灌輸給學生。而現(xiàn)代科學教育觀則認為,科學教育除了科學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外,還應重視對學生探索興趣及能力、良好思維習慣與創(chuàng)新意識等的培養(yǎng),使其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即從強調科學知識內容獲取向理解科學過程轉變,從強調單純積累知識向探求知識轉變的科學觀。在這些基本理念的基礎上,新課程制定三維培養(yǎng)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由此可明確,本節(jié)課應達到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1)了解力的概念;
(2)認識力的相互性;
。3)認識力的效果。
2、過程與方法:(1)掌握對各種不同的現(xiàn)象進一步觀察、比較、分析,找出它
們的相關性和共性進行科學概括、歸納的`基本方法;
。2)由單一的傳授知識和接受學習轉向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親
身體驗和分析、交流與合作,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掌握科學
探究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由單一的傳授知識和接受學習轉向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親身體驗和分析歸納;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樂于探究、勤于動手,以及培養(yǎng)學生合作與交流的精神。
[教學設計與過程]
1、新課引入:上一章我們了解了光的傳播現(xiàn)象和規(guī)律,除了聲、光現(xiàn)象以外,力、電也是我們生活中常碰到的現(xiàn)象,今天我們就先來了解“力”。
[演示]:a、提起一桶水;b、請同學拉健身彈簧。
[提問]:平時我們說 “努力學習”、“用力提水”這兩句話,哪句是描述力的現(xiàn)象呢?
[啟發(fā)]:我們能否舉出一些力的現(xiàn)象?
2、 力的產生
[引入]:(記錄同學舉出的例子)
列表:
人對球 踢
馬對車 拉
[啟發(fā)]:有生命的物體能出力,沒有生命的物體是否也能出力?
(記錄同學舉出的例子)
車對地 壓
磁鐵對磁鐵 吸引、排斥
[小結]:物體對物體 作用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加深理解提問]:相接觸的物體間有力的作用,不接觸的物體間能否有力的作用?
[演示]:a、大U形磁鐵吸引一堆大頭針;
b、通電導線相吸引/排斥(用錫薄做導體)。
3、力的相互性
[引入]:下面我們進一步探討:形形色色的力,在物體對物體作用的時候,有什么共同規(guī)律?
[啟發(fā)]:兩食指相扣,有什么感覺?如果松開其中一個,會怎樣?
[學生活動] ??
[引導]:手指鉤手指,感覺力是相互的;一個手指不出力另一個也沒法出力。
[實驗探究] :(后附分組實驗提示)
[提供儀器]:彈簧測力計兩個、水槽一個、泡沫塊兩個(在其
中一塊泡沫的兩頭固定兩顆螺母、在另一塊的兩頭固定兩小磁鐵,然后把外觀包裝成一模一樣)。
[學生活動與交流]:??學生借助實物投影儀上講臺介紹自己
設計的實驗,總結結論??
[引導]: a、使用兩把彈簧測力計,說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等大的,且同時變化; b、浮在水面的泡沫小船,能判斷出哪條是帶磁鐵嗎?不行:若兩個同時放手,則向中間靠攏;若固定一個,另一個將被吸引過來;說明磁鐵吸引螺母的同時,螺母也吸引磁鐵。
[小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作用的同時,另一個物體也對它作用;我們把其中一個物體稱為施力物,另一個叫受力物;但要注意其實它們既是施力,同時也受力,只是研究時側重點不同。
4、 力的作用效果
[引入]:怎樣才知道物體間發(fā)生相互作用?
[實驗演示]:磁鐵改變鋼球運動方向、彈簧掛重物后發(fā)生形變
[學生實驗]:體驗力的作用效果:
[提供儀器] :大玻璃板一塊、象棋子三只、一膠袋水
[學生活動]:a、彈棋子b、把水袋放在不同接觸面上,觀察
接觸面的形變
[小結]:力能改變物體運動方向和使物體發(fā)生形變。
5、 課堂小結
[教學反思]:
一、本節(jié)課實驗豐富,學生在大量感性認識基礎上建立抽象的力的概念,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環(huán)節(jié)緊湊,過渡自然,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為后繼課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本節(jié)課由學生熟悉的生活體驗切入,在民主活潑的氛圍中,學生通過豐富多彩的實驗活動學習力的知識,“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教學目標較好地滲透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另外,分組活動、參與式交流等探究教學方式的運用,學生的手、眼、腦全方位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鍛煉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學生對力的相互性是較難深刻理解的,所以它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教師要讓學生親自去體會,然后根據(jù)現(xiàn)象歸納出結論,這是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問題能力的好機會,也是引導學生研究物理問題的啟蒙階段,切不可包辦代替。所以教學的關鍵是要設計好實驗。本節(jié)課最突出的優(yōu)點是實驗豐富,設計巧妙到位,使課堂豐滿緊湊,興趣盎然。以下對個別實驗進行簡單介紹:
。、 關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探究實驗:
[制作方法]:取一泡沫板,從中切割出兩塊長5cm、高1cm、寬1cm的長方體,把兩塊小磁鐵(可從掛圖磁貼中撬出)固定于泡沫條兩端,把兩個與磁鐵質量相當?shù)穆菽腹潭ㄓ诹硪粋泡沫條兩端,然后用防水膠布將兩者外觀包裝成一樣,這樣,兩艘“泡沫小船”就制作完畢。提供水槽和水。
[問題設計]:請同學們試一試能否用實驗的方法分辨出兩者?
2、 關于“磁鐵可以改變鋼球運動方向”的演示實驗
先讓學生觀察一個鋼球在水平桌面上的直線滾動(如讓一顆鋼球從一個斜槽中滾到桌面上后自由滾動)。然后,在鋼球滾動的軌道附近放一磁力較強的磁鐵(可多條條形磁鐵并攏在一起)。再讓鋼珠從斜槽上滾下,就可看到鋼珠偏離原來 的直線、改變運動方向作曲線運動。實驗時要注意調整鋼珠滾動的速度(即釋放鋼珠的高度)。如果速度太快,軌道改變就很不明顯;如果速度太慢,則鋼珠可能被磁鐵吸住。同時還應調整安放磁鐵的位置,以取得最佳效果。(調整好 位置后可做下記號,提高實驗成功率)。
附1:分組實驗提要
一 科學探究:力的相互性 1 提出問題:手指扣手指
(1)同時向外拉時,手有什么感覺?
(2)能不能做到只有一只手出力而另一只不出力? (3)為什么?
2 猜想與假設:
3 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4 進行實驗<1>選擇實驗儀器<2>實驗方法與步驟
5 交流與合作6 得出結論
二 力的效果
實驗1:一塑料袋水,提起來觀察其底部的形狀,再將它放在不同表面上,觀察接觸面有什么變化?
實驗 2 :用玻璃板與棋子,實驗探究:力的作用能使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什么變化?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9
摘 要:從初中物理新課程的實施情況看,已取得非常大的成功。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還有許多不到位的地方,關鍵在于教師,老師的觀念不更新,很難實現(xiàn)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所以廣大初中物理教師從自我做起,更新觀念,深入推進新課程的改革與實施。
關鍵詞: 初中物理 教學設計 更新觀念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初中物理教學進入一個全新的時期。新課程的提出和實施極大地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新課程改革的提出伴隨著教學理念的更新和教學思想的進步。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與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有本質不同,可以說體現(xiàn)在教學的各個方面,比如在傳統(tǒng)觀念下的課堂教學設計中過多強調知識的傳授與學生的學習結果,忽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的結果使學生養(yǎng)成被動的接受性學習習慣,久而久之教學就成為教師自己的事情,忽視學生的發(fā)展,教師成為教學的主體,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習,極大地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這樣的結果與新課程理念中的教學設計理念相悖。新課程教學理念強調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的教學設計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這就要求廣大初中物理教師與時俱進,以學生發(fā)展作為教學設計的出發(fā)點,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即堅持全體學生全面發(fā)展,突出學
生個性的健康發(fā)展、關注學生的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新課程明確提出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這是新課程對于教學設計提出的新的要求。為了更好地貫徹新課程理念,初中物理教師要不斷學習,擺脫舊的教學理念的束縛,主動更新觀念,用新課程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更好地服務于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傳統(tǒng)教學設計中不利于學生發(fā)展的因素
1.教材第一的思想左右著教師的教學。
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依據(jù),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科書有絕對的權威。教師的教要嚴格根據(jù)教材展開,而且教學的答案不允許更改和變通,考試有著標準答案,這個答案就在教科書上。這就決定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沒有絲毫的自主性,嚴格按照教科書的內容設計教學和實施教學。然后,教師的教學過程便成了對“教案”的照本宣科,一堂課基本上是按教師的預先設計進行的,當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完成后,一堂課的教學任務就算完成,至于學生掌握多少,掌握到什么程度,要到考試時看學生的分數(shù)才知道。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因素被忽略,有時甚至成為阻礙教師實施教學的不利因素,因為學生有時提出的問題并不在教師的教學設計中。因此,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是沒有活力的,一方面教師的教學任務繁重,教師教得辛苦,另一方面由于學生的學習體驗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學生的疑問不能得到解答。在應試教育的價值取向下,他們不得不學習那些不想學、不愿意學的知識內容,從這一方面說,學生學得很苦,而且憑記憶學到的一些書本知識不能直接運用于實際,更增加了教師與學生的
負擔。最重要的是在教師的教學整個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被忽視的地位,無法實現(xiàn)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
2.忽視學生的主觀感受和學習過程。
傳統(tǒng)教學理念關注的是教學的結論,以及教師怎樣才能讓學生記住這些結論,而不在乎學生的主觀感受和學生有沒有經(jīng)歷應有的學習過程。而學生的主觀感受和學生應該體驗的學習過程恰恰是最重要的。因為只有關注學生的主觀感受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只有讓學生真正體驗學習過程,學生才能真正理解教師所教知識的內涵,否則即使讓學習記住教學的結論,學生也不明白和理解其中的原因。只能似懂非懂,其實是不懂。傳統(tǒng)教學設計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企圖通過讓學生記住教學結論達到提高學生知識和能力的目的。很顯然是不切實際的,不符合學生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這種教學設計剝奪學生思考的權利,導致學生只會死記硬背,而缺少質疑的能力、創(chuàng)新的能力,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
二、新課程理念下帶來的變化
新課程針對教學提出新的觀念,其中明確指出:教師是課程的實施者,也是課程的開發(fā)者。所以教師要更新觀念迎接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
1.教學設計應是有機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新課程打破舊課程的束縛,把課程看做一個有機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系統(tǒng)中教師、學生、教學媒介及環(huán)境四個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共同決定新課程的全新面貌。初中物理教學設計要同時考慮這
四個因素。教師與學生是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并且是相互作用的主體。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生生互動的過程,要求教師與學生加強溝通。溝通以平等為基礎,以真誠為紐帶。教師不再是教學的主題因素,學生才是課程的主體。
2.教學設計出發(fā)點的變化。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出發(fā)點,都是從教師和課程的設置出發(fā),忽視學生的因素,導致課程本末倒置,不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因素。而按照新課程的要求,教學設計應當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教師要相應地對教材呈現(xiàn)方式、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進行改革,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因素,學生應成為老師進行教學設計的出發(fā)點。
3.學生的發(fā)展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新課程打破傳統(tǒng)教學只注重知識傳授,不注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弊端,把學生的發(fā)展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進行強調。強調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整合,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總之,從初中物理新課程的實施情況看,已取得非常大的成功。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還有許多不到位的地方,關鍵在于教師,老師的觀念不更新,很難實現(xiàn)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所以廣大初中物理教師從自我做起,更新觀念,深入推進新課程的改革與實施。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10
初中物理安全用電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觸電的原因,掌握安全用電的原則.
能力目標
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在實際應用中遵守運用安全用電原則.
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樹立安全用電意識,提高生活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用對話的形式講述“安全用電”的有關知識,介紹了觸電事故發(fā)生的原因,以及家庭用電安全的有關事項.
本節(jié)知識學生不僅應該知道,而且,應該本著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在生活中能自覺地按照安全用電的要求去做.對話形式增強了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讀性.在家用電器日益普及的情況下,學習和宣傳安全用電的知識,既是物理教學的需要,也是進行素質教育的必修課.
教學重點
對安全用電原則的掌握和并能實際應用.
教法建議
本節(jié)的教學易采用理論和實際相對照、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內容學生比較容易理解,教材也編得較為生動活潑,因而教學方法可以采用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閱讀和討論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例如可以先讓學生閱讀教材,然后讓學生就教材中難于理解的地方提出問題,再由教師歸納后有重點地質疑,最后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家庭和學校用電的實際情況,對照檢查有沒有不符合安全用電要求的地方,并開展分組討論.這樣,就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與實際結合起來.在本節(jié)的.教學中,盡可能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教育.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三節(jié) 安全用電
(一)觸電及觸電的危險.
人體是導體,當人體上加有電壓時,就會有電流通過人體.當通過人體的電流很小時,人沒有感知;當通過人體的電流稍大,人就會有“麻電”的感覺,當這電流達到8~10mA時,人就很難擺脫電壓,形成了危險的觸電事故,當這電流達到100mA時,在很短時間內就會使人窒息、心跳停止.所以當加在人體上的電壓大到一定數(shù)值時,就發(fā)生觸電事故.
通常情況下,不高于36V的電壓對人是安全的,稱為安全電壓.
照明用電的火線與零線之間的電壓是220V,絕不能同時接觸火線與零線.零線是接地的,所以火線與大地之間的電壓也是220V,一定不能在與大地連通的情況下接觸火線.
(二)幾種觸電類型.
(1)家庭電路中的觸電:人接觸了火線與零線或火線與大地.
①人誤與火線接觸的原因.
a.火線的絕緣皮破壞,其裸露處直接接觸了人體,或接觸了其它導體,間接接觸了人體.
b.潮濕的空氣導電、不純的水導電——濕手觸開關或浴室觸電.
c.電器外殼未按要求接地,其內部火線外皮破壞接觸了外殼.
d.零線與前面接地部分斷開以后,與電器連接的原零線部分通過電器與火線連通轉化成了火線.
、谌俗砸詾榕c大地絕緣卻實際與地連通的原因.
a.人站在絕緣物體上,卻用手扶墻或其它接地導體或站在地上的人扶他.
b.人站在木桌、木椅上,而木桌、木椅卻因潮濕等原因轉化成為導體.
、郾苊饧彝ル娐分杏|電的注意事項.
a.開關接在火線上,避免打開開關時使零線與接地點斷開.
b.安裝螺口燈的燈口時,火線接中心、零線接外皮.
c.室內電線不要與其它金屬導體接觸,不在電線上晾衣物、掛物品.電線有老化與破損時,要及時修復.
d.電器該接地的地方一定要按要求接地.
e.不用濕手扳開關、換燈泡,插、拔插頭.
f.不站在潮濕的桌椅上接觸火線.
g.接觸電線前,先把總電閘打開,在不得不帶電操作時,要注意與地絕緣,先用測 電筆檢測接觸處是否與火線連通,并盡可能單手操作.
(2)高壓觸電.
高壓帶電體不但不能接觸,而且不能靠近.高壓觸電有兩種:
、匐娀∮|電:人與高壓帶電體距離到一定值時,高壓帶電體與人體之間會發(fā)生放電現(xiàn)象,導致觸電.
、诳绮诫妷河|電:高壓電線落在地面上時,在距高壓線不同距離的點之間存在電壓.人的兩腳間存在足夠大的電壓時,就會發(fā)生跨步電壓觸電.
高壓觸電的危險比220伏電壓的觸電更危險,所以看到“高壓危險”的標志時,一定不能靠近它.室外天線必須遠離高壓線,不能在高壓線附近放風箏、捉蜻蜓、爬電桿等等.
(三)發(fā)生觸電事故后的措施
1.如果發(fā)現(xiàn)有人觸電了,下列哪些措施是正確的?
A.迅速用手拉觸電人,使他離開電線.
B.用鐵棒把人和電源分開.
C.用干燥的木棒將人和電源分開.
D.迅速拉開電閘、切斷電源.
通過討論要學生明確:處理觸電事故的原則是盡快使觸電人脫離電源,而避免在處理事故時,不使其他人再觸電,所以A.B兩項是絕對錯誤的.
2.如因電線短路而失火,能否立即用水去滅火?為什么?
要學生明確:不能,因水可導電,會加重災情.必須迅速切斷電源,用砂土、滅火器撲滅火焰.
(四)安全用電原則
電器設備安裝要符合技術要求.
不接觸高于36V的帶電體.
不靠近高壓帶電體.
不弄濕用電器.
不損壞電器設備中的絕緣體.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11
初中物理教學基本理念,轉變教育觀念和教學思想物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偏重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將精力陷于知識點的學習和解題中,對技能、物理過程和方法則關注的較少或落實不夠。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始終體現(xiàn)“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這一觀念,堅持這一觀念,才能切實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對學生終身學習愿望、科學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通過讓學生觀察身邊熟悉的現(xiàn)象,探究其內在的本質的物理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教學中的具體體現(xiàn)是:
1、關注每一位學生每一位學生都是生動活潑的人、發(fā)展的人、有尊嚴的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關注所有的學生,應該尊重、關心、牽掛他們。要容忍學生的錯誤,積極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增強社會責任感。
2、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物理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愉悅的情感體驗過程。物理教師要善于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讓課堂成為學生向往的地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到:
。1)融洽的課堂氣氛教師要真心對待學生,永遠以和平、愉快、友好、信任和鼓勵的方式對待學生,與學生建立起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身心處于最佳活動狀態(tài),心情舒暢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2)在教學中應盡量增加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情趣讓教學內容以一種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如將教學內容故事化、多媒體化。以《磁場》一節(jié)引入新課的教學為例,教師講:“在我國的古書《史記封禪書》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漢武帝雖然雄才大略,但是晚年卻很迷信。有一天,宮外有位自稱叫奕大的人求見,說是有寶物要獻給皇帝。漢武帝一聽,馬上召見。只見奕大從懷中取出一對棋子,說這叫斗棋,放在一起爭斗不已。漢武帝命人拿來棋盤,奕大把兩只棋子靠近擺在一起,果然能夠‘相距不休’。一會而,奕大又換了個法子,兩只棋又相互吸引不肯分開。這個玩意而可把皇帝給逗樂了他馬上下令封奕大為‘五利將軍’。同學們,如果你是奕大,你會用什么來做那兩只棋子呢?”教學內容如果以多媒體的方式呈現(xiàn),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使學習的內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與人格養(yǎng)成課堂不僅是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格養(yǎng)成的圣殿。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的挖掘道德教育素材,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各種道德表現(xiàn),引導學生成為一個有高尚道德的人。使學生在獲得物理知識同時,也成為人格健全的人。物理教學中的德育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愛國主義教育通過介紹我國古代在物理學方面對世界所做的杰出貢獻、我國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新成就,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我國古代文明燦爛輝煌,很多科學論述都在世界遙遙領先,如《墨經(jīng)》關于杠桿的論述、小孔成像的觀察研究,《春秋》中哈雷彗星的`記載,足足比西方早六百多年。在現(xiàn)代科學技術中,我國超導的研究與實踐,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尖端技術方面原子彈、氫彈、洲際導彈的實驗成功,人造衛(wèi)星的發(fā)射與回收,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建成等等,在教學中適當?shù)拇┎暹@些內容,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還能使學生了解祖國燦爛輝煌的文化,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時,教學中也應讓學生認識今天我國在科學技術的某些方面與國際水平的差距,激勵他們努力學習,立志振興中華。
。2)辯證唯物主義教育中學物理教學內容中充滿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師在教學中應自覺地用辨證主義觀點去分析教學內容,闡明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例如,通過分子運動論的初步知識的教學,向學生揭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不斷運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通過講解“摩擦力的利與弊”向學生闡明“一分為二”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道德品質教育在物理教學中,應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科學態(tài)度,刻苦鉆研、勇于進取的精神和愛護公物、遵守紀律、團結協(xié)作的作風。探究式教學法是一種重要的物理教學方法,在探究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尊重事實,勇于戰(zhàn)勝困難和團結協(xié)作的優(yōu)良品質。
4、滲透STS教育,體現(xiàn)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物理知識在學生的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社會生活中都有廣泛的應用,人類生活的每一個方面都與物理學的進步息息相關。這就要求教學活動必須圍繞著學生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來展開,使學生在掌握物理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了解這些知識的實用價值,懂得在社會中如何對待和應用這些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意識、技術意識、社會意識。
在教學中的具體做法是:
第一、關注現(xiàn)代物理科學技術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動向,如那米技術、超導體、激光、現(xiàn)代航天技術、現(xiàn)代信息技術等。
第二、重視學習內容與家庭、社會生活、生產實踐的聯(lián)系,如將電的知識與安全用電、安裝照明電路、修理各種家用電器相聯(lián)系;將能源的利用與生活中如何節(jié)能相聯(lián)系;將物態(tài)變化與電冰箱的工作原理相聯(lián)系,將浮力與潛水艇的浮沉相聯(lián)系;將電磁波與現(xiàn)代通信相聯(lián)系等。
第三、關注一些重大社會問題,如環(huán)境污染與環(huán)境保護、能源危機、噪聲污染等。此外,教師在設計習題時,應多考慮一些自然現(xiàn)象和社會生活中所包含的物理規(guī)律的題目,如學習慣性后,解釋剎車時人體上半身為什么向前傾的現(xiàn)象。學習杠桿后,解釋騎自行車上坡走“S”形路線省力的道理;學習了長度的測量后,會從地圖上測出長春到北京鐵路線的長度;學習了光的反射,解釋汽車駕駛室外面的觀后鏡是一個凸鏡,汽車頭燈里的反射鏡是一個凹鏡;學習了光的折射,能解釋海市蜃樓,汽車頭燈總要裝有橫豎條紋的玻璃燈罩;學習了熱學,能回答為什么海邊及大森林里一年四季氣候宜人,為什么當今國家推行退耕還林的政策;學習壓強后,解釋刀磨得越鋒利切東西越快等等。通過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形成將科學技術與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意識,激起學生對自然界的好奇、領略自然現(xiàn)象中的美妙與和諧,養(yǎng)成對大自然親近、熱愛、和諧相處的情感,增強學生對科學的求知欲。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12
一、教學設計理念
隨著知識經(jīng)濟時代的到來,社會需要的是具有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的人才,這就要求我們不僅僅要“學習物理”,更重要的是要“探究物理”。在“探究”中提出物理問題,在“探究”中經(jīng)歷并體驗科學探索的歷程,在“探究”中將物理學習跟生活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在“探究”中將物理學習最終歸于生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將科學探究的要素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出來,使學生在探究中敢于質疑、勇于辯論,在充分交流中比較、篩選出最佳的實驗方案。而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的指導作用突顯出來,從而使師生互動不再停留在形式上,而具有實質意義。這樣一堂鮮活的課上完后,學生收獲的不只是知識,還收獲了研究問題的方法,從而使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得到培養(yǎng)、提高。因此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知道浸在(漂浮、懸浮、下沉)液體中的物體,都受到液體對它施加的豎直向上的浮力,知道如何計算浮力的大小,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浮力并知道浮力的方向。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實驗探究認識浮力。
2.經(jīng)歷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協(xié)作精神。
2.學習阿基米德善于觀察思考的精神。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通過實驗探究認識浮力及其方向,會測量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
2.阿基米德原理。
教學難點: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過程。
四、實驗器材
演示實驗器材:鐵架臺、重垂線、雞蛋、食鹽水、乒乓球、大燒杯、紅毛線、水桶、水盆,準備一組與學生所用完全相同的實驗器材(便于學生上講臺演示實驗方案)。
學生實驗器材:橡皮泥、小石塊、小木塊、鐵釘、乒乓球、燒杯(100ml)、彈簧測力計、溢水杯、小桶、空易拉罐、水槽、細線。
五、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課件展示生活中有關浮力的事例:漂浮在水面的輪船、木塊、水鴨子、人,浸沒在水中的潛水艇等。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事例中的輪船、人等為什么會浮在水面上?
小組合作學習,嘗試分析這些現(xiàn)象的原因。
通過討論交流使學生認識到:這些現(xiàn)象與浮力有關;不僅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會受到浮力,而且浸在氣體中的物體也會受到氣體對它的浮力。然后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浮力現(xiàn)象,想了解哪些有關浮力的知識,從而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引出本節(jié)課的課題。
2.新課教學
模塊一:感知浮力的存在,建立浮力的概念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13
《機械運動》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機械運動
2、知道參照物,知道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
能力目標:
1、觀察實驗能力:能從生活中觀察到物體機械運動的實例。
2、思維能力:判斷和分析機械運動,結合參照物的知識分析運動和靜止的情況。
3、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解釋、判斷自然界中的運動現(xiàn)象。
情感目標:
1、辯證唯物主義運動觀的教育。
2、培養(yǎng)學生科技意識,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衛(wèi)星的教學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教材分析
教材從實例中引出了物體運動的問題,并稱物體位置的變化為機械運動,再推廣到自然界的實例中。參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實例引出,并聯(lián)系實際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實例,要求學生會聯(lián)系實際判斷已知參照物的情況下物體的運動情況和由運動情況分析所選的參照物。在此基礎上,感性的分析了勻速直線運動,并說明物理學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即從簡單的問題入手,逐漸深化,最后分析我國發(fā)射的地球同步衛(wèi)星并思考一些問題。
教法建議
盡量不加深課本上的內容,而應當多聯(lián)系實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由實踐中學習的習慣,加深一些物理學習方法的體會。
通過討論引入新課,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并直接界定物理學中的機械運動,對于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的學習,應當提出問題,學生討論,并由此引出參照物的概念,關于參照物的問題要由學生列舉實例,學生分析,教師可以做評價,最后總結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內容的教學中可以使用適當?shù)拿襟w資料,例如可以用課本的配套錄像帶"運動的相對性"并回答本節(jié)的練習。
勻速直線運動的教學,觀察和分析課本上的實例,說明這是近似的勻速直線運動,由學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勻速直線運動,加深學生對勻速直線運動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給出定義。定義中只須講清快慢不變,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單元分析
本節(jié)教學重點是參照物的教學,關于參照物要求能夠由運動情況分析所選擇的參照物和知道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
教學過程分析
一,機械運動
討論引入新課,學生閱讀教材的內容和提供的參考資料,閱讀問題是:什么叫機械運動;舉例說明自然界中的機械運動;課桌、房屋是否做機械運動,為什么;能舉出絕對不動的例子嗎。
對學生列舉的示例可以進行分析,注意講解的問題:我們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宇宙是運動的,其中的所以物體都是運動的
二,參照物
說明日常生活中對一些現(xiàn)象的解釋,并進一步引出了參照物的概念,講解時注意的問題是:通過實例分析,說明不同的人對運動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們對運動描述所選擇的標準不同,我們把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由學生列舉實例說明當選不同的參照物時,同一物體的運動的情況,并深入分析選其他參照物時的運動特點。
分析兩類實例:已知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根據(jù)描述的運動情況判斷選擇的參照物。由學生的具體情況可以教師提供參考示例學生分析,也可以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由學生組成小組,自行設計問題,討論,由教師評價。提供一些參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這句話是以什么做參照物的”、“地球同步衛(wèi)星總是靜止在地球的某處上空,這是以什么做參照物”、“以太陽做參照物,地球同步通信衛(wèi)星的運動情況怎樣”、“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這句歌詞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選的參照物各是什么”等。
三,勻速直線運動
觀察一些實例,可以提供錄相和視頻文件、圖片讓學生思考這些運動的特點,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由他們發(fā)現(xiàn)其中的共性,總結出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講解時,要注意勻速解釋成快慢不變,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學生形成對勻速的感性認識,并說明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而物理研究問題是從最簡單的問題入手的
對于想想議議中的問題,可以提供學生自然科學中的圖片資料,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在課前就布置查閱資料的預習內容,要求查找關于我國衛(wèi)星發(fā)射的情況和衛(wèi)星運動的資料。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14
滑輪
一、教學目的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認識滑輪,知道滑輪的作用及在實際中的應用。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
3、使學生體會到自然事物是有規(guī)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規(guī)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材料:滑輪二個、鐵架臺、細繩、鉤碼、測力計。
演示材料:同分組材料一套。大滑輪一個、粗麻繩二根(組裝動滑輪、拔河用)。掛圖或幻燈片三張(旗桿上定滑輪圖;吊車上定滑輪、動滑輪圖;滑輪組示意圖)。
三、教學過程
。ㄒ唬┙虒W引入
談話:你知道旗桿上有個什么裝置,能幫我們比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ǘ⿲W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滑輪的構造及種類
。1)講解:
安裝在旗桿頂上的這種邊緣有槽,能圍繞軸轉動的輪子叫滑輪。
(出示滑輪、講解)
滑輪也是一種簡單機械。(板書課題)
滑輪有二種,(出示滑輪組示意圖)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輪叫定滑輪。
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繩子拉著,與重物上下移動的滑輪叫動滑輪。
(2)提問,你還在什么地方看到過滑輪?
2、指導學生認識定滑輪的作用
(1)討論:你認為旗桿頂上的定滑輪有什么作用?
。2)實驗1(定滑輪不省力)。
①演示介紹實驗裝置及實驗方法。
、趯W生分組實驗(繩子兩端各掛鉤碼)
、蹖W生裝匯報實驗結果。(繩子兩端各掛1個鉤碼,保持平衡)
、苡懻摚赫f明什么?(說明不省力,也不費力)
。3)討論
談話:既然定滑輪沒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桿頂上安裝它必然會有其它作用,你知道什么?(分組討論后匯報)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工作方便。
。4)教師小結:
通過以上的實驗和討論,我們知道定滑輪雖然沒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必變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3、指導學生認識動滑輪的作用
。1)討論:動滑輪有什么作用?(教師希望學生能提出動滑輪工作不方便,動滑輪能省力。)
。2)演示實驗(游戲:拔河)。
。ㄔ趬ι瞎潭ɡK子的一端,組裝動滑輪讓一名弱小同學,利用動滑輪作用與一名有力同學拔河,弱小同學勝。)
。ㄈサ魟踊喲b置拔河弱小同學敗)
游戲后教師質疑:這是為什么呢?
(3)實驗2(動滑輪省力)。
①分組測量提起一個鉤碼和一個滑輪時所用的力。
測量后學生匯報,教師板書記錄下來。
②分組實驗。(要求學生獨立組裝獨立操作。)
、蹍R報實驗結果,教師板書記錄下來。
④討論:通過以上研究你認為動滑輪有哪些作用?(動滑輪有省力的.作用)
4、指導學生認識滑輪組的作用
(1)通過以上研究我們知道了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填出課本P48結論)。
。2)討論:定滑輪、動滑輪各有什么優(yōu)點?各有什么缺點?
怎樣使用才能把兩種滑輪的優(yōu)點結合起來既省力又方便?
。3)分組實驗:學生獨立組裝滑輪組實驗。
(用鉤碼實驗時教師要注意動滑
。4)教師小結:把定滑輪及動滑輪組合起來使用的裝置叫滑輪組;喗M就可以發(fā)揮定滑輪和動滑輪各自的優(yōu)點。
。▽W生填寫P49結論)
。ㄈ╈柟
提問:吊車上都用了哪種滑輪?它有什么作用?(出示吊車圖)
(四)布置作業(yè)
觀察你的周圍哪些地方應用了滑輪?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能根據(jù)生活體驗認識摩擦力;
2、能根據(jù)二力平衡的條件,用彈簧測力計粗略測量水平運動物體所受的滑動摩擦力;
3、通過實驗探究,了解改變滑動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4、認識摩擦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利用與防止,并能正確說出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過程,能表述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所受的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關系;
2、通過科學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控制變量法在物理研究過程中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樂于參與、勇于創(chuàng)新的意識和設計實驗、分析概括的能力。
。ㄈ┣楦、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觀察與實踐使學生了解摩擦在實際中普遍存在,既有利也有弊。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的辯證觀點;
2、通過生活中實例的研究,激發(fā)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熱情。
二、教學重難點
本專題是在彈力、重力之后,研究第三種常見的力──摩擦力。彈力、重力等知識的學習可以對摩擦力的學習起到正向遷移的作用,另一方面,本節(jié)的知識又為力的概念的形成起到鞏固和深化的作用。
本節(jié)內容由“摩擦力”和“摩擦的利用與防止”兩部分內容組成。教學的重點是測量水平運動的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這個實驗是《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的必做的測定性實驗。為突出重點,選取研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作為探究性實驗,這需要學生具有測量滑動摩擦力的實驗技能。另一方面,它又是一個難得的訓練學生開展科學猜想、實驗檢驗、分析論證的好選題。因為學生雖然對摩擦現(xiàn)象不陌生,但對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卻不清楚。
摩擦現(xiàn)象在生活中很常見,有些摩擦是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有益的摩擦應該增大,有害的摩擦應該減小。針對這些問題的討論,有助于學生領悟客觀事物之間的辯證關系。
三、教學策略
對摩擦現(xiàn)象,學生們有豐富的感性認識?蓮娜粘I钪谐R姷哪Σ连F(xiàn)象引入新課。例如可先向學生提問:自行車在水平道路上滑行時,無論路面多么光滑,總會慢慢停下來,為什么?(回答:受到地面的摩擦力。)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時,接觸面間就產生摩擦力阻礙相對運動。這里不要解釋動摩擦和靜摩擦的問題。
要探究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及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需要解決三個問題:摩擦力的測量問題,實驗的.研究方法問題以及實驗器材的選擇問題。摩擦現(xiàn)象學生比較熟悉,要先引導學生對摩擦與哪些因素有關做出猜想,然后讓學生按照課本提示,獨立完成實驗,包括自己設計實驗,自己設計表格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自己得出實驗結論等等。教師只需提供必要的實驗設備即可。
摩擦與我們息息相關。指出有時摩擦是有益的,有時是有害的。應該研究增大摩擦和減小摩擦的方法。然后讓學生閱讀這段課文。讀完課文后,通過討論先得出增大摩擦的方法并舉出實例;再得出減小摩擦的方法并舉出實例。對利用滾動減小摩擦,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做實驗,親自感受一下利用滾動可以減小摩擦。對加潤滑油減小摩擦,學生比較熟悉。但對利用氣墊減小摩擦,學生不熟悉,教師可適當做些說明。
四、教學資源準備
多媒體、彈簧測力計、帶掛鉤的木塊(側面積不同)、砝碼(或鉤碼)、長木板、棉布、毛巾等。
五、教學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體會物理與生活的密切關系,激發(fā)學習興趣。播放視頻:足球在草地上滾動越來越慢,最后停下來;礦泉水學生觀賞并導入的瓶蓋上有許多豎紋;運動員賽跑時穿著帶有鐵釘?shù)呐苄黄伎,初步了新課車在雪地上行走艱難,而當輪胎上裹有鐵鏈后就能前進自如解摩擦力,它生銹的鐵鎖打不開,當加了幾滴油后就可以打開了等等)?赡苁亲枇,也可能是有分鐘)思考:這些現(xiàn)象都與什么有關?摩擦總是阻力嗎?摩擦總是有用的動力。害嗎?新課(一)摩擦力學生動手實驗,說出自己充分發(fā)揮教學30先請同學們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來做幾個小實的體驗,初步實驗在物分驗。了解摩擦力理教學中鐘)及其產生。
。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運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
。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
(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動,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學生觀察、思教師演示實驗:用二個長毛刷,毛對毛合在一起,并產生相對考、討論后總運動。讓學生看到二個毛刷的毛分別產生向不同方向的彎曲。結得出結論:
思考:
。1)摩擦力是在什么情況下產生的?
(2)摩擦力的作用點在哪里?
(3)摩擦力向什么方向?
(4)摩擦力的作用是什么?在此基礎上得出摩擦力的定義,了解摩擦力的作用點在兩個物體的接觸面上。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摩擦力作用:總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時,會在接觸面上產生阻礙物體相對運動力,這個力就叫摩擦力。的促進作用,幫助學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這里采用的方法是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形象到抽象概括,由淺入深,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ǘy量滑動摩擦力通過思考討培養(yǎng)科學論讓學生明探究能力演示:把木塊放到水平桌面上,彈簧測力計通過繩子拉著木塊確:測滑動摩前進。思考:木塊在水平方向受哪些力?畫出力的示意圖。怎擦力的工具樣知道木塊所受摩擦力的大?是彈簧測力計;彈簧測力計測量的是拉力,不能直接測量摩擦力;測量時應用了二力平衡的知識。圖1進一步提問讓學生思考:用什么工具來測量滑動摩擦力?彈簧測力計能直接測量滑動摩擦力嗎?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滑動摩擦力的原理是什么?測量時要讓拉力與滑動摩擦力相等,木塊必須做怎樣的運動?拉力的方向必須滿足什么條件?桌面不水平行不行?總結:只有把物體放在水平支持面上,讓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著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才等于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
。ㄈ┭芯坑绊懟瑒幽Σ亮Φ囊蛩貙W生思考,回培養(yǎng)科學答。探究能力
。1)提出問題:根據(jù)你的生活經(jīng)驗,請你猜想一下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關?每次只改變可能影響滑
。2)猜想或假設:滑動摩擦力可能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動摩擦力大可能與壓力有關,可能與物體運動速度有關,可能與接觸面積小因素中的的大小有關。一個,其他因素保持不變
。3)設計實驗: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個,測出滑動摩那我們在設計實驗時應該注意運用怎樣的科學研究方法?如擦力大小并果我們先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應記錄。怎樣改變壓力大。吭鯓痈淖兘佑|面的粗糙程度?請設計實驗步驟和實驗記錄的表格。下面的實驗記錄表格供參考。實驗次數(shù)1 2 3 4 5接觸面的材料木塊與木板木塊與棉布木塊與毛巾木塊上放1個鉤碼,再放到木板上木塊上放2個鉤碼,再放到木板上壓力變化情況摩擦力f摩/n不變不變不變變大最大
。4)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按設計好的步驟進行實驗,將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中。
。5)得出結論:在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在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摩擦力與物體運動速度和接觸面積是否有關,請同學們繼續(xù)探究。下面的實驗記錄表格供參考。實驗木塊放接觸面積次數(shù)置方式1 2 3平放側放立放大小大小最小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摩擦力f摩/n學生匯報:摩擦力與物體運動速度和接觸面面積無關。引導學生總結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的大小;瑒幽Σ亮Υ笮∨c速度大小、接觸面積大小無關。思考、回答,培養(yǎng)分析動手實驗。思考能力。讓學生回憶或回放剛開始上課時的視頻,思考并回答:摩擦總
。ㄋ模┠Σ恋睦门c防止是阻力嗎?摩擦總是有害嗎?怎樣增大和減小摩擦?實驗:用滾動代替滑動能減小摩擦。
。1)將一個實驗小車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使小車做勻速直線運動,記錄示數(shù)大小。
。2)將小車倒過來,輪子朝上放在水平桌面上,再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使小車做勻速直線運動,記錄示數(shù)大小。
。3)比較兩次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能得出什么結論?通過聯(lián)系生產和生活中的摩擦實例,認識生活中摩擦無處不在,有些摩擦對我們有益,有些有害,并能正確說出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在實驗探究中又存在哪學生可以個課堂些問題?還有什么想探究的問題?別回答,或相小結互交流,在交(5流的基礎上分進行學習小鐘)結。促進知識的鞏固掌握。提升學生的交流表達能力。
實驗:用滾動代替滑動能減小摩擦。
(1)將一個實驗小車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使小車做勻速直線運動,記錄示數(shù)大小。
。2)將小車倒過來,輪子朝上放在水平桌面上,再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使小車做勻速直線運動,記錄示數(shù)大小。
。3)比較兩次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能得出什么結論?通過聯(lián)系生產和生活中的摩擦實例,認識生活中摩擦無處不在,有些摩擦對我們有益,有些有害,并能正確說出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在實驗探究中又存在哪學生可以個課堂些問題?還有什么想探究的問題?別回答,或相小結互交流,在交(5流的基礎上分進行學習小鐘)結。
促進知識的鞏固掌握。提升學生的交流表達能力。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08-08
初中物理教學的設計02-28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08-17
初中物理《壓強》教學設計03-30
2023初中物理教學設計03-21
初中物理課教學設計02-21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15篇11-18
初中物理電路圖教學設計07-02
初中物理《電生磁》教學設計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