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夏日絕句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夏日絕句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夏日絕句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積累詠春的詩句。
4、巧妙記憶生字,有感情地讀課文。
5、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古詩的喜愛。
教學重點:
學會生字,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在理解古詩的基礎上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
教學準備:
錄音帶、課文插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本課是一首古詩,作者是孟浩然,“春曉”指春天拂曉的情景。那春天拂曉在作者筆下是
樣的情景呢?現(xiàn)在,我們來學習這些古詩。
二、學習古詩中的生字。
1、學生試讀古詩,找出課文中的生字。
知曉眠聞落
2、根據(jù)拼音試讀生字,學生自己指出在讀音時應注意的問題。
3、檢查認字情況。(從不同層次的學生中抽出學生讀。
4、只認識這些字還不夠,還要記住字形。在記字形時要講究方法,同學們有哪些好方法請說出來。
5、記往了這些字形,那就要會寫這些字。教師在黑板上寫這些字,學生仔細觀察。要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寫勻稱。以下生字的筆順要注意:
曉、聞、眠、落、三、朗讀指導。
1、這首詩語言、意境皆美,必然通過反復朗讀來感悟。老師出示課文插圖,并播放配樂朗讀的錄音進行示范。學生聽一次后,請想想你聯(lián)想到了什么?
2、在朗讀時,語速成稍慢,學生跟著朗讀詩歌。
四、擴展活動。
永春的詩不少,學完《春曉》后,請再積累幾句寫春的詩句。
等閑視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
第二課時
一、導語。
我們剛學了一首寫春的詩,這節(jié)課我們再學一首寫春天美麗景色的.唐詩《絕句》。
二、初讀課文。
1、聽課文錄音。
2、出示課文插圖。
同學們,你們看看圖上畫的是什么?
3、學生試讀課文,體會詩歌中所描寫的景物,并找出其中的生字。
三、學習本課生字。
1、自學生字。
2、檢查自學效果。
。1)應特別注意哪幾個字的讀音?
麗泥沙暖
。2)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的?
3、認讀并練寫這幾個字。
4、老師指導在田字格中練寫。
四、指導朗讀,背誦。
1、剛才同學們從畫面上就看出了本首詩描寫了春天美麗的景色,那么就應該帶著什么樣的感情來讀?(喜歡、贊美)
2、還要注意詩的節(jié)奏。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五、總結課文。
1、這首詩中寫了哪些富有春天特色的景物?
春風花草、凍土、燕子鴛鴦
2、從詩中你體會到了怎樣的感情?
熱愛春天的感情
夏日絕句教學設計2
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認識、會寫“詠、碧、妝、剪、裁”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詠柳》。
3、理解古詩內容,想像詩句所描繪的景象,了解比喻的寫法,激發(fā)對春天的熱愛。
教學重點:
掌握生字的音、形、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和默寫古詩。
教學難點:
在理解古詩的基礎上想像詩句描繪的畫面,了解比喻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談話激趣:同學們,春天到來時,天氣轉暖,花開了,草綠了,小鳥又飛回來了,冰雪融化,種子發(fā)芽,春天的一切都充滿著生機。春天是這樣的美,所以自古以來就有許多歌頌、贊美春天的詩。
2、釋題:“詠”即用詩歌來歌頌和贊美!霸伭奔词琴澝懒鴺洹D敲丛娙嗽谠娭惺窃鯓淤澝懒鴺涞哪?
二、初讀感知,識記生字
1、教師范讀課文,使學生整體感受,激起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學生試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合作探究字詞。
。1)互相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
(2)相互交流識記生字方法。
。3)釋詞:
碧綠:翠綠色的玉石。
妝:裝扮,打扮。
萬條:文中指無數(shù)根柳條。
絲滌:用絲織的帶子。文中用來形容柳枝細長而柔嫩。
裁:裁剪。
三、深度感悟,合作探究
1、學習第一、二句詩。
。1)自由輕聲朗讀第一、二句,思考:這兩句是是什么意思?
。2)指導看圖:你看到了什么?(一個兒童坐在一棵柳樹上吹著竹笛)從遠處看,倒垂下來的柳條像什么?(像用絲織成的帶子)
。3)理解句意。
誰能試著說說第一、二兩句詩的意思?
。ǜ吒叩牧鴺淙缤逃裱b飾成的一樣,萬千條柳枝好像垂下來的綠色絲帶)
。4)指導朗讀。
一要讀出對詩人的贊美,二要讀出節(jié)奏感。
引導:詩人從柳樹寫到柳枝,又從柳枝寫到柳葉,詩人看到這細嫩的柳葉,是怎樣想的呢?
2、學習第三、四句詩。
。1)指名讀第三、四句。
(2)交流匯報:詩人是怎樣想的?
。~怎么這樣細這樣尖,好像是人裁剪出來的)
。3)詩人又想到是誰裁剪的呢?
。ǘ麓猴L)
(4)詩人為什么會想到二月春風呢?
。ㄒ驗榇猴L一吹,吹綠了柳樹)
。5)投影出示:“二月春風似剪刀”,引導理解。
(6)誰能說說這兩句的詩意。
四、指導朗讀,背誦
1、教師范讀。
2、同桌對讀。
3、指名讀。
4、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試著背誦。
五、小結
在春天里看到吐出新綠的'柳樹,就讓人感受到春天的氣息。所以許多詩人都寫是贊美楊柳。詩人贊美楊柳更為奇特,從“樹——枝——葉”聯(lián)想到“碧玉”“綠絲滌”,最后把二月春風比作剪刀,仿佛是二月春風把這剪刀裁出滿樹又細又嫩的柳葉。
六、擴展升華
詩人描寫的柳樹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那么你眼中的柳樹又是怎樣的呢?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畫一畫、說一說、寫一寫、唱一唱……)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認識、會寫“絕、鳴、嶺、泊”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絕句》。并會默寫。
3、理解古詩內容,想像詩句描繪的畫面,了解比喻的寫法,激發(fā)對春天的熱愛。
教學重點:
掌握生字的音、形、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和默寫古詩。
教學難點:
在理解古詩的基礎上想像詩句描繪的畫面,了解比喻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指名背誦《詠柳》。
2、全班齊背《詠柳》。
教師:在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描寫春天柳樹的詩,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描寫春天景物的另一首詩《絕句》。
3、介紹杜甫創(chuàng)作這首詩的背景。
詩人在寫這首詩時,安史之亂剛剛平息。杜甫到了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那時正是春天,他看到明媚的春色,心情十分愉快,于是寫下了這首詩。
二、指導自學(按上節(jié)課的方法學習)
1、自讀古詩,讀準生字的音,讀通詩句。
2、邊讀邊想:詩人看到一幅怎樣的畫?畫上有些什么?
3、同桌交流。
三、合作探究,質疑釋惑
1、齊讀第一、二句,想想這兩句描寫了怎樣美妙的畫面?
2、指名讀第三、四句,說說這兩句又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教師指導:詩句中的一個“含”字使我們體會到詩人在屋子里向遠處眺望。這窗戶好像畫框,遠處的山,門前的大船,都鑲嵌在畫框里。詩人寫得多妙!
四、朗讀感悟,欣賞體會
1、指導朗讀。
朗讀這首詩時語調要輕松,要突出重音:鳴、上、含、泊、千秋、萬里,要邊讀邊想像進入詩人所描繪的情境。
2、體會詩歌意境。
3、體會語言特色。
4、體會詩歌節(jié)奏。
讀中體會。
五、課堂小結
這首詩寫出了詩人看到的春天美麗的景色,畫面有聲有色,充滿生氣,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愉快。你能體會得到嗎?談談你這節(jié)課的收獲。
夏日絕句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古詩的內容;使學生了解祖國山河的壯美,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中的5個生字及新詞。
3、會背誦并默寫兩首古詩。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通過詩中所描繪的景色,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學生要邊讀邊想象,在頭腦中展現(xiàn)詩句所描繪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絕句》所描寫的景色。
教學過程: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1、朗讀全詩,要求讀準字音。師生共同糾正字音。
2、自讀詩歌,要求學生找出詩歌中描寫了哪些景物。
3、理解上述詞語的意思,逐句詩句的內容。
黃鸝也叫黃鶯,一種益鳥。身體呈黃色,嘴淡紅,在春天經(jīng)常啼唱,聲音很好聽。
翠柳翠,就是新綠。翠柳就是指處春時節(jié)剛抽出嫩芽的柳枝。
白鷺一種水鳥,羽毛白色,腿長,能涉水捕食魚蝦。
青天蔚藍色的天空。
鳴鳴叫。
句意:兩個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一行白鷺飛上了蔚藍色的天空。
指名學生口述詩句內容,教師糾正。
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這樣相稱。千秋就是千年。
萬里船萬里指遙遠。萬里船指從很遠的地方來的船。
含包含。
泊停泊。
重點理解“含”的意思,并引導學生體會畫面的意境。
句意:從窗口可以看見西嶺長年不化的積雪,門外停泊著從遙遠的東吳來的船只。
——指名學生口述詩句內容,教師糾正。
4、理解詩句的意思時同時用簡筆畫的形式加以表現(xiàn),使學生有更直觀的了解和體會。
5、川聯(lián)詩句內容,要求學生獨立說出譯文。
6、結合圖畫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意境。
近景——兩個黃鸝鳴翠柳。
遠景——一行白鷺上青天。數(shù)量。
遠景——窗含西嶺千秋雪,色彩。
近景——門泊東吳萬里船。
7、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知道朗讀,背誦。
8、復習學習古詩的方法:
(1)知詩人
。2)解詩題
(3)明詩意
。4)悟詩情
9、“知詩人”——唐朝詩人杜甫。
10、“解詩題”——絕句: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
補充介紹詩人的寫作背景。進一步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情境。
11、學生自由為作者加詩題。
進一步體會“絕句”為題的好處,體會詩人創(chuàng)作時的激情。
12、“悟詩情”——在體會背景和詩題的情況下,自然領悟到詩人是情感:表達了詩人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13、朗讀全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