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常用的歷史教學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歷史教學方法
第一,講述法。歷史是過去發(fā)生的事實,歷史知識中涉及的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歷史人物,是要通過教師的具體講述傳遞給學生。教師生動的講述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了解歷史的過程。教師幫助學生記憶歷史史實一般遵循以下原則:將學習內容與學習興趣相結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該通過深入淺出的講述,并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興趣愛好,讓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新知識與學生個人經驗相聯系,歷史知識具有連續(xù)性,只有將新知識與學生已有知識結合起來,才有利于新知識的學習。心理學研究表明,將舊經驗與新知識聯系起來,有助于新知識的掌握;鼓勵學生結合史實回答問題,如讓學生找出某段史料中存在的錯誤,結合所學內容分析某一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等等;布置多樣化的作業(yè),如:編順口溜、列大事年表、構建知識結構圖等。
第二,講解法。講解是對事物進行解釋和說明的一種方法。講解法常常是用于闡釋歷史上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民族關系、國際關系、會議和條約的內容、時間的因果分析、人物評價、事物的性質及影響等方面。講解法要遵循以下原則:邏輯清晰,深入淺出地分析和論證事理;以事實為依據,即以有價值的史料為依據,進行全面的、辯證的、客觀的闡釋。
第三,講讀法。這是指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歷史教科書和相關的歷史材料,并配合講解的教學方法。其目的是使學生學會運用教材掌握歷史知識,并提高其閱讀理解能力。講讀法重點在閱讀,關鍵在講解。運用講讀法最忌諱用大部分課堂時間來讀書,那樣等于取消歷史教學活動。
第四,談話法。即歷史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對話、問答的方法,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圍繞學習的重點內容提出問題,啟發(fā)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對歷史進行認識。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歷史課和文學課上,談話起著特殊的作用:它能促進道德信念的形成!闭勗挿ㄟ\用得當,關鍵是教師運用好談話的技巧,掌握提問的藝術。問題的設計,要依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低到高,循序漸進。
第五,圖示法。圖示法也稱為綱要信號圖示法、圖文示意法,這是指借助詞語、概念、數字、圖表以及符號等形式傳遞歷史信息的教學方法。其功效是提綱挈領,化繁為簡,化難為易,有利于學生把握歷史概念的邏輯關系,掌握歷史知識的整體結構和內在聯系。素材的選取,要圍繞教學重點、難點,做到寧缺毋濫。
第六,這種方法主要是運用直觀教具進行教學。歷史教學中的直觀教具有很多種類,如實物、模型、地圖、圖片、圖表等,以及一些電子視聽技術如投影、幻燈、計算機所呈現出的各種圖像。在歷史課堂上運用直觀教具是經常性的手段,關鍵是要目的明確,突出教學重點,講究操作方法,注意教學效果,尤其是要與講述、講解、談話等方式緊密結合,注意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與思考。
第七,板書。這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黑板書寫傳遞教學信息。設計板書的原則有:掌握要領,明確重點,把握結構,分清層次
基本的歷史教學方法
1、優(yōu)化口頭上的導語設計
愛因斯坦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我們的課堂教學、我們傳授的知識,能使學生產生興趣,那么,他們就會主動地、深入地、興趣盎然地鉆研領會。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有一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初中生的心理尚處于半成熟狀態(tài),他們對各種事物充滿好奇心,有極強的求知欲。作為歷史教師,要高度重視并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積極的心理因素,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出能夠引發(fā)學生好奇感和產生興趣的導語導入新課,盡快縮短學生同教材的距離。比如在講“三國鼎立”時,考慮到學生喜歡看電影、電視這一特點,先播放《三國演義》的主題歌,導入新課;在講“西安事變”一節(jié)時,便在課堂上讓學生先看《西安事變》錄像中“華清池捉蔣”的片斷,并讓學生簡要復述幾個情節(jié)。然后指出,這是張學良、楊虎城發(fā)動“西安事變”,扣押蔣的生動寫照。那么張、楊為什么要扣押蔣、發(fā)動西安事變?結果怎樣?影響如何呢?中國共產黨對這一事變又持什么態(tài)度?為什么?這一系列的問題,扣住了學生的心弦,驅動了他們的好奇心。接著進入新課的講授,學生便很容易接受了,使導語成為一堂課成功的鋪墊。
2、講課語調技巧
①言語中要充滿教師的激情,包含知識營養(yǎng),跟隨著歷史故事的發(fā)展以個人的立場稍微調整講課的情感使學生在這種有情感起伏的學習氛圍中集中精力,認真學習。②要注意心理修養(yǎng),善于控制和表現自己的情緒。無論在課外遇到什么不順心的事,在走進教室之后,要謹記為人師表,保持良好的職業(yè)操守,恢復到正常的講課狀態(tài)。避免影響教學質量。
3、講述法
此方法有利于學生了解歷史的過程和內容,適于向學生傳授新知識,也適于復習鞏固舊知識?煞譃閿⑹、描述和概述三種具體方法。當運用敘述時史實要確鑿,這樣才能給學生形成良好的歷史表象;描述法能增強教學的形象性,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自然的領悟有關的歷史結論,使學生受到強烈感染,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對于教材中較為次要的部分可以用概述的方法來表達,其作用只是為了便于勾勒出歷史的全貌和線索。
4、圖示法。可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法,快捷地向學生展示知識構架,以視覺沖擊來調動學生的感官,以加強情感代入和知識記憶。同時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歷史教學方法有哪些
一、注重積累基礎知識
課改后的新高考仍側重考查查基礎知識,但在考查方式上不再是歷史知識的簡單再認,也就是原來那種直問直答的題目已經不可能出現,而是體現在對歷史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的能力,對歷史事實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的能力以及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為了提高有效性,復習時我們要緊扣課標和考綱。我們普遍采用的是二輪或三輪復習法。第一輪復習是最關鍵的一環(huán),本輪復習可以根據教材順序,循序漸進地復習,堅持“全面、系統、扎實、靈活、規(guī)范”的方針,全面落實單元基礎知識,知識求面、求廣不求深,側重微觀把握歷史。為了讓學生有效的掌握基礎知識,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復習要避免僅僅局限于教材內容,按部就班地梳理教材的知識。針對我校學情,具體做法是:一、利用考綱,理解教材中的考點內容并準確記憶;二、借助圖片、文獻資料去深化,不斷變換學習材料,這樣學生既有新鮮感,又能提高效率;三、圍繞考點內容,設計若干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解答,從而檢驗學習效果;四、通過聯系幫助學生把散見于歷史課本各章節(jié)中同類型、同性質、同特征、相關聯的考點內容予以縱橫聯系,使學生理清頭緒,加深記憶;五、對學生記憶的理論給予專業(yè)的指導,如“如何科學的應用記憶規(guī)律,促進知識保持”專題講座等。
除了平時要注意積累歷史基礎知識外,還要注意積累一些文史常識。新課改后的高考要體現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理念,反映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考查考生初步的科學與人文素養(yǎng)及創(chuàng)新意識,規(guī)定文綜歷史必考文史常識。這在已經推行課改的省份的高考中已經有了充分體現,如:2008年海南高考歷史第1題:中國古代以干支紀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戰(zhàn)爭發(fā)生于1894年,八國聯軍侵華的1900年應是A.己亥年B.庚子年C.辛丑年D.壬寅年。我省2009年高考文綜歷史也體現了對文史常識的考查,如“第13題:中國象棋中“楚河漢界”的來歷與歷史上的“楚漢之爭”___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___相關。這場戰(zhàn)爭發(fā)生于A.公元前2世紀早期B.公元前2世紀晚期C.公元前3世紀早期D.公元前3世紀晚期”。文史常識的考查,要求考生需要豐富的文史知識,而中國的文史常識浩瀚龐大,若是光靠高中復習時灌輸,恐怕難以俱全。因此教師應早提醒,同學早準備,文史常識就得靠平時積累。
二、構建歷史知識的基本體系,強化時間和空間概念
新教材與以往教材最大的不同是,從以往的通史編寫體例到現在的專門史中外混編的體例,各個單元以主題呈現,突出的是某個專題,知識點多,且跨越的時空很大。初中中考歷史采取開卷考,高中生的歷史基礎知識相對是比較薄弱的。新教材的學習給我們特別是學生帶來很大難度。因此復習過程中除了要幫助學生抓住各專題發(fā)展的脈絡,在第二輪復習中還要側重注意專題所包含內容間的區(qū)別聯系,在宏觀上幫助學生建立起知識的基本體系。只有建立起比較扎實的基礎知識,形成完整知識體系,才能在考試中以不變應萬變。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
1、縱向聯系。理清有關專題的歷史現象的發(fā)生、發(fā)展、變化和消亡的過程,重點突出其階段性歷史特征。如人教版必修1第一單元的中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小專題就可以整合成中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發(fā)展、頂峰的過程。整理時要注意綜合性,注意前伸后移,時間上貫通古代、近代和現代的內容,幫助學生明確時間概念及階段特征。
2、橫向聯系。從分析各專題的政治、經濟、文化階段特征人手,理清形成有關特征的背景和影響,揭示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同時,將該專題的歷史現象與同時期世界史上的同類現象進行比較,從比較中進一步認識有關現象的性質,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一定的評價。
橫向聯系需要一定的空間概念。在復習中國近代史過程中,空間地理概念顯得特別重要,復習這一部分歷史要注意中國近代歷史的橫向聯系,腦海里得有個清晰的中國地圖,將大事件發(fā)生的地點進行定位。我認為作為歷史教師首先要先學幾招中國地圖和世界板塊分布的簡筆畫。在復習過程中一旦涉及地理方位的,馬上快速畫出地圖,明確東南西北,以長江、黃河作為參照,標出事件發(fā)生的大概位置。如我在與學生復習中國共產黨在國共十年對峙時期和抗戰(zhàn)時期革命中心的變化,以長江和黃河作為參考,結合地圖學生一目了然。在梳理中國近代專題時,地圖更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可以清晰的呈現同一時期不同地點發(fā)生的事情,或不同時期相同地點發(fā)生的事情,由此學生可以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又能深刻的掌握階段特征及變化,提高了課堂效率。在這里本人認為,如何能讓地圖有效發(fā)揮作用,關鍵不是用現成地圖,而是師生一起動手,利用簡圖,邊梳理邊找出相應方位,使眼、手、腦充分有效的配合。
三、精講精練,重視解題方法指導
高中學生要做大量的題目,一方面是鞏固基礎知識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可以暴露學生存在的問題。教師對暴露的問題要及時解決。高中時間很寶貴,所以對講和練的關系要處理得當,使“講”“練”能達到真正的目的,提高復習效率。我們提倡精講精練。精講就是可講可不講的就不講,學生能講的讓學生講,必須講的要精講:要講明、講透;精練就是學生會做的題目堅決不做,不會做的題目要講透,要反復訓練,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就要求我們教師精選習題。怎樣的題目該做?不同的學情對題目的選擇也有一定的區(qū)別。如在我校,選題首先考慮題目考查的知識是否基礎,材料是否典型。太難理解的材料即使考查的知識點很基礎也不做。其次再考慮習題的層次性,以適應部分優(yōu)生的需要。怎樣做才能讓精講有效呢?教師應該利用課堂或晚修時間巡回、個別指導,進一步了解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使“精講”有針對性。這樣我們課堂上所講所練的都是必要的,每個學生上一堂課都有所得,這樣才算是有效的復習。
現在的高考在注重考查學生的學科基本知識的同時,越來越加大了對學生學科能力考查的力度,所以“精講”還要特別注意加強對學生解題方法的訓練和指導。
第一,要培養(yǎng)審題能力。教師要提醒學生不要“定題”,即“這題我做過”,越熟悉的題目越要小心。因為高考試題一般是原創(chuàng)題,平時練習做到原題的機會是很少的。出題者有時稍微改動一個字或是一個詞,答案就會發(fā)生顛覆性的變化。所以,首先審題一定要仔細。其次,審題時要從幾個關鍵點來讀懂題目,如時間:是古代、近代還是現代,弄清階段特征;空間:是中國還是西方;是依據材料還是要結合所學知識;是局部還是整體等等。讀懂題目才能針對某一階段歷史的背景、特征,將掌握的基礎知識加以應用。這也是基本能力之一。
第二,培養(yǎng)訂正試題的方法。引導學生知其然___即答案的正確與否___、知其所以然___即該答案正確的原因是什么___,還要知其所以不然___該題之所以錯的原因___,因此引導很重要,老師在講評習題時“精講”,使學生知其所以不然,還要通過變換情景、變換問法,多度全方面進行練習,一題多用,以達到做一道題要得到多道題所能反映出來的信息量的目的。做到這一層次,我們的練習才是真正的有效。
第三,積累分析問題的一般方法。有些選擇題可以根據政治一般原理即可選出正確答案,如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以及原因與結果、現象與本質、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全面看問題、運動變化等理論。因此教師在復習中要幫助學生對做題的一般方法要不斷的總結歸納,減少丟分,提高實效性。
第四,強化選擇題,重視文字題訓練。選擇題只有正確和錯誤兩種結果,沒有酌情得分的可能。錯一道就差4分,兩道就差8分。因此可以這樣說,最后在總分上拉開距離的不是主觀題,而是選擇題。所以提高選擇題的正答率,是高考取得高分的重要途徑。保證每天要有一定的選擇題訓練量,限時訓練是高考復習特別是后期復習的一個重要且有效的手段。要求學生6—8分鐘做完12道選擇題,然后吃透這些題。對于錯誤率較高,易混易錯的知識點要變換情境、變換設問,在2—3天后的限時訓練中再次體現,直至學生徹底掌握。
【的歷史教學方法有哪些】相關文章:
美育的教學方法有哪些06-27
生物教學方法有哪些06-27
常用教學方法有哪些06-27
英語教學方法有哪些06-23
小學數學有哪些教學方法06-27
歷史故事有哪些07-03
小學英語教學方法有哪些07-10
音樂課教學方法有哪些06-27
教育學教學方法有哪些06-27
初中體育教學方法有哪些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