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人物的故事 推薦度:
- 歷史人物的故事 推薦度:
- 歷史人物的故事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歷史人物的故事通用【15篇】
歷史人物的故事1
文天祥,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下面我們來看看歷史人物文天祥的故事
早期經(jīng)歷
文天祥,初名云孫,字履善,又字宋瑞,選中貢士后,換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相貌堂堂,身材魁偉,皮膚白美如玉,眉清目秀,觀物炯炯有神。在孩提時,看見學宮中所祭祀的鄉(xiāng)先生歐陽修、楊邦乂、胡銓的畫像,謚號都為“忠”,即為此高興,羨慕不已。說:“如果不成為其中的一員,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漢!
文天祥二十歲即考取進士,在集英殿答對論策。當時宋理宗在位已很久,治理政事漸漸怠惰,文天祥以法天不息為題議論策對,其文章有一萬多字,沒有寫草稿,一氣寫完。宋理宗親自選拔他為第一名。考官王應(yīng)麟上奏說:“這個試卷以古代的事情作為借鑒,忠心肝膽好似鐵石,我以為能得到這樣的人才可喜可賀!睂氂铀哪辏1256年)文天祥中狀元后再改字宋瑞。不久,他的父親逝世,文天祥回家守喪。
開慶初年(1259年),元朝的兵隊攻打南宋,宦官董宋臣對宋理宗說要遷都,沒有人敢議論說這是錯的。文天祥當時入朝任命為寧海軍節(jié)度判官,上書“請求斬殺董宋臣,以統(tǒng)一人心”。因不被采納,就自己請免職回鄉(xiāng)。后來逐漸升官至刑部侍郎。董宋臣又升為都知,文天祥再次上書一一列舉他的罪行,也沒有回音。因此出外任瑞州(今江西高安)知州,改遷江南西路提刑,升任尚書左司郎官,多次遭臺官議論罷職。擔任軍器監(jiān)并兼任代理直學士院。賈似道稱自己患病,請求退休,用以要挾宋理宗,詔令沒應(yīng)允。文天祥起草制誥,所寫文字都是諷刺賈似道的。當時起草圣旨誥命的內(nèi)制沿襲要呈文稿審查,文天祥沒有寫,賈似道不高興,命令臺臣張志立奏劾罷免他。文天祥已經(jīng)幾次被斥責,援引錢若水的例子退休,當時他三十七歲。
咸淳九年(1273年),起用為荊湖南路提刑。因此見到了原來的宰相江萬里。江萬里平素就對文天祥的志向、氣節(jié)感到驚奇,同他談到國事,神色憂傷地說:“我老了,觀察天時人事應(yīng)當有變化,我看到的人很多,擔任治理國家的責任,不就是在你嗎?望你努力!
主要成就
軍事
開慶元年(1259年),補授承事郎 、簽書寧海軍節(jié)度判官。時元軍攻鄂州(今武漢武昌),宦官董宋臣主張遷都避兵。文天祥尚未就職,即上書宋廷,建策建方鎮(zhèn)分地防守,從民兵中選精兵,破格選用將帥。并請除殺動搖民心的董宋臣,未被采納,辭官回鄉(xiāng)。后起任刑部郎官、知瑞州、尚書左司郎官等職 。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 ,任軍器監(jiān)、兼權(quán)直學士院,因草擬詔書有諷權(quán)相賈似道語,被罷官。德佑元年(1275年),元軍沿長江東下,宋守將多降。文天祥罄家財為軍資,招勤王兵至5萬人,入衛(wèi)臨安(今杭州)。上書力陳分全國為四鎮(zhèn),集中財力、軍力抗元。旋為浙西、江東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將援常州(今屬江蘇),因淮將張全見危不救而敗 ,退守余杭(今杭州西)。德佑二年(1276年)力請同浙西制置副使兼知平江府張世杰率京師軍民20余萬,與元軍背城一戰(zhàn),宋廷不許。旋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奉命赴元軍議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顏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歸,泛海至溫州(今屬浙江)。五月,在福州與張世杰、禮部侍郎陸秀夫、右丞相陳宜中等擁立益王趙昰為帝,任樞密使、同都督諸路軍馬等。建策取海道北復江浙,為陳宜中所阻,遂赴南劍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十一月,進軍江西失敗。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在各地抗元義軍和人民支持下,再攻江西,于雩都(今于都)擊敗元軍,收復興國(今屬江西)及贛州、吉州的屬縣,終因勢孤力單,敗退廣東。祥興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次年,元蒙古、漢軍都元帥張弘范將其押赴厓山(今新會南),令招降張世杰。文天祥拒之,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
文學
文天祥在文學研究上除了《御試策—道》這篇哲學專著外,再無其它專題研究或?qū)V,這是由于當是的環(huán)境不允許他坐下來進行專題研究所致,除對策、封事等外,他在百忙中不卻友人之所托,寫了大量的文稿,其中包括序言、墓志銘,壽序、贊、頌、祝辭、書、啟、跋等各種不同形式的文體。此外,詩、詞最多,除了《指南錄》和《指南后錄》和《吟嘯集》外,還有《集杜詩》200首以及《十八拍》和少量的詞等。這是最有價值的著作,稱之為史詩。此外還有在抗元前的部分詩稿。
文天祥在文學創(chuàng)作尤其是對詩詞的創(chuàng)作上,有兩個顯著特色,這兩個特色即分為前期和后期兩個階段。所謂前期指的是贛州奉詔勤王開始至夜走真州這個階段。當時雖然南宋小朝廷處于多難之秋,朝內(nèi)執(zhí)政者又是昏庸利祿之輩,但文天祥自己積聚了兵丁,他們是自己“乃裹餓糧”來到軍營中的,是一支愛憎分明,具有戰(zhàn)斗力的隊伍。因此在文天祥的心目中,復興南宋和收復失地有望,這一時期寫的詩歌的`特點是清新、明快、豪放,感情特別豐富,濃郁,常以飽滿的戰(zhàn)斗精神勉勵自己,使人讀之如飲郁香的葡萄美酒,沁人肺腑。如《赴闕》一詩。從這些詩章中可以看出文天祥的眼里似乎已經(jīng)看到前途已呈現(xiàn)光明,復興有望。后來李庭芝暗示苗再成要將文天祥殺掉,以絕后顧之憂。苗再成通過與文天祥共議復興大志,覺得李的說法不妥,但又不敢明目張膽違抗,便設(shè)“看城子”之計,將文天祥引出城外,然后拒而不納。文天祥再一次受挫。但他并未氣餒,而是斗志昂揚接新的戰(zhàn)斗。他寫了《高沙道中》這首長詩,運用了平易流暢的散文化的語言,按照時間順序,周詳而不零碎地將他出真州城后身歷險境的經(jīng)過和盤托出,使人讀之如身臨其境。全詩每句五言,隔句押韻,長達80多韻,一韻到底。讀后大有渾灝流轉(zhuǎn)的感覺,難怪后人讀此詩后,覺得可與杜甫寫的《北征》相媲美。這段時間,文天祥寫的詩篇較多,內(nèi)容大都振奮人心,可以說是兩個特色時期的中間時期,亦即過渡時期。
到了福安之后,情況起了根本性的變化;实廴员魂愐酥械热税殉。雖然文天祥由行朝給了官職,但是不允許在行朝工作,連要求開府于永嘉(溫州)也不允許,最后決定讓其開府于南劍(福建南平縣),不久已移開府于汀州再至漳州,于此可知文天祥這個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這個職銜,不過是一個形同虛設(shè)的官銜名稱而已。這一時期,文天祥在詩詞寫作上,開始顯露出后期階段的特色,大都有對人生旅途多“險阻艱難”未盡人意的感嘆。
特別是在祥興二年(公元1279年)二月六日,張弘范集中軍力破崖山,強制文天祥與之隨船前去。文天祥坐在另一舟中看到宋軍被元軍打敗的慘景,心中猶如刀割,深恨豎子大不爭氣,致有此敗,造成行朝覆滅。乃作長詩以哀之。詩題為《二月六日,海上大戰(zhàn),國事不濟,孤臣天祥,坐在舟中,向南慟哭,為之詩》一首,表達了當時文天祥的心情是何等的沉痛,對賈似道、陳宜中之流所造成的惡果無比痛恨。文天祥這一階段寫的詩詞,既悲壯、沉痛,又秀腴,典雅。
歷史人物的故事2
豐子愷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他的文章生動坦誠,漫畫多以兒童作為題材。他本人就葆有一顆善良、童真的心。
豐子愷共有7個子女。他在漫畫里畫得最多的是大女兒阿寶。有一回,阿寶拿了一雙軟軟的新鞋子,并脫下自己腳上的那雙給凳子穿上了,還得意地叫:阿寶兩只腳,凳子四只腳。她母親連忙喊:別弄臟了襪子!然后立刻把阿寶抓到藤榻上,動手毀壞她的創(chuàng)作。豐子愷卻很贊同女兒的調(diào)皮,反倒覺得自己的太太何等煞風景且野蠻。
除了喜歡自己的孩子,豐子愷也很喜歡和鄰居家的小孩打交道。
芳芳剛上小學的那段日子,爸爸媽媽因為工作繁忙無暇照顧家里,一個偶然的機會,豐子愷得知她午飯沒有著落,便欣然邀請她到家里共進午餐。
豐子愷的慈祥、親切和幽默使這個認生的女孩很快就融入了這個溫暖的家庭。豐子愷帶著芳芳和萍萍熟悉日月樓的上上下下,給她們看他在日本留學時從當?shù)貛Щ貋淼母鞣N日本漫畫書以及各種畫集。
在工作之余,豐子愷常常會從口袋里掏出小本子,生動地速寫出姐妹倆聽女兒豐一吟講故事時的`聚精會神、初學打毛線時的笨拙滑稽、逗阿咪(家貓)玩耍時的笑逐顏開以及妹妹坐在痰盂上梳頭扎辮的天真可愛畫面妙趣橫生,帶給孩子們無盡的歡快和驚喜!
一次,女兒豐一吟帶著外甥、外甥女、芳芳和萍萍一同出去春游。回到日月樓后,孩子們興奮得嘰嘰喳喳講個不停,惹得豐子愷從樓上的工作室下來看熱鬧,聽孩子們七嘴八舌的描述。此時,豐一吟開始教唱《送別》,不料唱到一半被豐子愷制止了,他對女兒說:小孩子哪懂什么知交半零落啊,我給他們另外寫一個!一時興起的豐子愷沉思片刻后,張口就哼唱起新版《送別》來:星期天,天氣晴,大家去游春,過了一村又一村,到處好風景。桃花紅、楊柳青,菜花似黃金,唱歌聲里拍手聲,一陣又一陣。
充滿童趣的歌詞不必解釋,孩子們一聽就完全懂了。這首詞,后來配上朗朗上口、優(yōu)美動聽的樂曲,于是豐家老小百唱不厭。除了這一首,豐子愷還會教孩子們唱其他兒歌。
豐子愷的童真正是來自同這些孩子們長期的相處,也更是來自他愛孩子的那顆心。
歷史人物的故事3
最近,我從書本上認識了孔子這個古代人物?鬃邮恰跋惹刂T子”,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鬃邮俏覈糯乃枷爰摇⒄渭、教育家和文學家。
孔子是春秋時代的魯國人,幼年時的孔子家里十分貧窮,而他的父親是名士兵,卻不幸在戰(zhàn)爭中被打死,幼小的孔子和母親為了生活只能四處乞討?鬃訌男∈苣赣H的熏陶和教育,在十五歲時,孔子已學會“十五志于學”,大概在十六七歲時,已懂得一些禮節(jié)和為人處世的道理?鬃幼约赫f:“三十而立!本褪钦f,孔子在一生學習的道路上,從十五歲立志于學,到了三十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打下堅固的基礎(chǔ)。后來孔子又說:“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這是他所描述自己一生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的不同年齡階段的思想境界。這個基礎(chǔ),對孔子一生的事業(yè),一生的為人處世,都是有著決定的意義。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從中看出,孔子對“仁”有一定見解。孔子認為,一個人想要達到仁義的境界,必須做到孝,忠,恭,義這四方面。孝,主要指尊敬長輩,尊敬兄長。忠,指對人,特別是對上盡心盡力,誠實負責的態(tài)度。恭,即對已莊重嚴肅,對人謙虛和順。義,就是仁的中心思想,子曰:“見義不為,無勇為”。以勇即見以勇為。其中很多可以用社會主義原則加以改造,從而成為我們今天的有利于工作學習修養(yǎng)的美德?鬃影洋w現(xiàn)了個性的道德品質(zhì)的人叫君子,他認為君子是個人道德發(fā)展的高峰?鬃诱J為要想成為君子,必須懂得道德,懂得道義,懂得仁,嚴格要求自己的人,才能稱得上是君子。
孔子提出的理論和思想,值得我們后人去學習,從而使國家變得更繁榮昌盛!
所有的悲傷,總會留下一絲歡樂,所有的遺憾,總會留下一處完美,在歷史的長海中,史冊的記載下,總有耀眼的銀星閃爍著炫目的光彩。
歲月的痕跡,歷史的沉淀,閃爍著永遠的記憶。
而他,則是歷史銅鏡中泛起閃爍奪目的一縷金光。
他遨游過浩瀚大海,懷抱過巫山云雨。一直有這樣一條不屈的河在他心中盡情的流淌,帶著無數(shù)的獨出怨憤,奔向生命的盡頭。或許,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悲愴的長詩,卻字字滲透出他的高潔、忠直。
他的悲劇,是一個正義與邪惡的悲劇,在暗無天日的'年代,舉世皆濁,只有他,睜著悲憤的雙眼看鴻哀遍野,西風殘照,他寧折不彎,最終選擇葬身江底,才結(jié)束那種慘象,心懷遠志卻無能為力的折磨。
所以,當他以死言志,他所悲憤的景象仍在上演。
他的一生,一直沿著“忠君愛國”向前延伸。當被流放,他所牽念的是祖國的興亡,人民的疾苦,哪怕是在投江的瞬間,他的信念,始終對楚國不離不棄,他的忠貞給他帶來的不是嘉獎與榮譽,反而是一生的悲愴,在他的心中,品行高潔是鮮花香草,而他,在我心中是香草,萬世景仰,他的《離騷》此起彼伏,一唱三嘆,可是思想終歸是思想,黃昏已至,深夜不遠了,他感嘆,一步一步地走著,看著迫近的黑夜,世間的荒蕪,他投身汨羅江,最后交靈魂變成傲立的梅花。
理想、信念、生命與詩歌,象巨石激起千層浪花,可他卻不知是否會有人會因此覺醒,無論結(jié)果如何,他已經(jīng)被這個他曾經(jīng)生活過的大地上的人們永遠地銘記,歷史的水聲幽幽地朗讀著他的詩,我的眼前浮現(xiàn)的是他看夕陽在天邊沉落的景象,畫卷中的他,永遠那么飄遠,那么凜然,仿佛只有我能讀出他的悲傷!
無論時光流逝多少年,他也一直占據(jù)著我心中一塊叫做“尊敬”的領(lǐng)域,在這,他的品行,他的精神讓我的血液有了更為強勁的力量,又在我年輕蓬勃的身體中流淌不息,直至永遠。
不知用什么語言才有資格來表達我對他的尊敬,只有在心里,默默地懷念他,他是我最喜愛的歷史人物—屈原。
萬頃重湖悲去國,一江千古屬斯人。
古人不遠,歷史銅鏡中最閃爍的亮點是屈原……。
歷史人物的故事4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長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yīng)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jīng)脫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時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范仲淹)常常就是白天苦讀,什么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他領(lǐng)悟了六經(jīng)的主旨,后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原文:
范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靠,再適常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蛞够璧,輒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經(jīng)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誦曰: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2、陳蕃愿掃除天下
陳藩十五歲的時候,曾經(jīng)獨自住在一處,庭院以及屋舍十分雜亂。此時他父親同城的朋友薛勤來拜訪他,對他說:“小伙子你為什么不整理打掃房間來迎接客人?”陳藩說:“大丈夫處理事情,應(yīng)當以掃除天下的壞事為己任。不能在乎一間屋子的事情。”薛勤認為他有讓世道澄清的志向,與眾不同。
原文:
藩年十五,嘗閑處一室,而庭宇蕪歲。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藩曰:“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藩曰:“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筆從戎
班超為人有遠大的志向,不計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順勤謹,過日子常常辛苦操勞,不以勞動為恥辱。他能言善辯,粗覽了許多歷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此時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隨同班罟到了洛陽。因為家庭貧窮,班超常為官府抄書掙錢來養(yǎng)家。他長期抄寫,勞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兒,扔了筆感嘆道:“大丈夫如果沒有更好的志向謀略,也應(yīng)像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武帝時期的張騫那樣,在異地他鄉(xiāng)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此時怎么能長期地在筆、硯之間忙忙碌碌呢?”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小子怎么能了解壯士的志向呢!”
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jié)。然內(nèi)孝謹,居家常執(zhí)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yǎng)。久勞苦,嘗輟業(yè)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
4、宗愨(què)乘風破浪
宗愨,字元干,就是南陽涅陽人。此時他的叔父宗炳,學問很好但不肯做官。此時宗愨小的時候,宗炳問他長大后志向就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駕著大風刮散綿延萬里的巨浪!保ㄗ诒f:“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貴,也必然會光宗耀祖!保┯幸淮巫趷獾母绺缱诿诮Y(jié)婚,結(jié)婚的當晚就遭到強盜打劫。當時宗愨才14歲,卻挺身而出與強盜打斗,把十幾個強盜打得四下潰散,根本進不了正屋。當時天下太平,有點名望的人都認為習文考取功名就是正業(yè)。宗炳因為學問高,大家都喜歡跟著他讀儒家經(jīng)典。而宗愨因為任性而且愛好武藝,因此不被同鄉(xiāng)稱贊。
原文:
宗愨字元干,南陽涅陽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愨年少時,炳問其志。愨曰:“愿乘長風破萬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貴,必破我門戶!毙置谌⑵,始入門,夜被劫,愨年十四,挺身與拒賊,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時天下無事,士人并以文藝為業(yè),炳素高節(jié),諸子群從皆好學,而愨任氣好武,故不為鄉(xiāng)曲所稱。
5、祖逖聞雞起舞
當初,范陽人祖逖,年輕時就有大志向,曾與劉琨一起擔任司州的主簿,與劉琨同寢,夜半時聽到雞鳴,他踢醒劉琨,說:“這不就是令人厭惡的聲音!本推鸫参鑴Α6山院,此時左丞相司馬睿讓他擔任軍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驍勇強健的壯士,對司馬睿說:“晉朝的變亂,不就是因為君主無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亂,而就是皇親宗室之間爭奪權(quán)力,自相殘殺,這樣就使戎狄之人鉆了空子,禍害遍及中原,F(xiàn)在晉朝的遺民遭到摧殘傷害后,大家都想著自強奮發(fā),大王您確實能夠派遣將領(lǐng)率兵出師,使像我一樣的人統(tǒng)領(lǐng)來光復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會有聞風響應(yīng)的人!”司馬睿一直沒有北伐的志向,他聽了祖逖的話以后,就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僅僅撥給他千人的口糧,三千匹布,不供給兵器,讓祖逖自己想辦法募集。祖逖帶領(lǐng)自己私家的共一百多戶人家渡過長江,在江中敲打著船槳說:“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復成功,就像大江一樣有去無回!”于就是到淮陰駐扎,建造熔爐冶煉澆鑄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繼續(xù)前進。
原文:
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此時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為軍諮祭酒。逖居京口,糾合驍健,言于睿曰:“晉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爭權(quán),自相魚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逖者統(tǒng)之以復中原,郡國豪杰,必有望風響應(yīng)者矣!”睿素無北伐之志,以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千人廩,布三千匹,不給鎧仗,使自召募。逖將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陰,起冶鑄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進。
6、畫家趙廣不屈
趙廣就是合肥人,本來就是李伯時家里的書童。李伯時作畫的時候就侍奉在左右,時間長了就擅長畫畫了,尤其擅長畫馬,幾乎和李伯時所作的一樣。建炎年間,他落在金兵手里。金兵聽說他擅長畫畫,就讓他畫擄來的婦人。趙廣毅然推辭作畫,金兵用刀子威脅,沒得逞,就將他的右手拇指砍去。而趙廣其實就是用左手作畫的。局勢平定以后,趙廣只畫觀音大士。又過了幾年,趙廣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識分子所藏的李伯時的觀音畫,大多就是趙廣的'手筆。
原文:
趙廣,合肥人。本李伯時家小史,伯時作畫,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畫。尤工畫馬。幾能亂真,建炎中陷賊,賊聞其善畫,使圖所虜婦人,廣毅然辭以實不能畫,脅以白刃,不從遂斷右手拇指遣去,而廣平生適用左手。亂定,惟畫觀音大士而已。又數(shù)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時觀音,多廣筆也。
7、蘇武牧羊北海上
衛(wèi)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脅迫投降,報告了單于。單于越發(fā)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給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蘇武臥著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饑,幾天不死。匈奴以為神奇,就把蘇武遷移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歸漢。同時把他的部下及其隨從人員;莸确謩e安置到別的地方。蘇武遷移到北海后,糧食運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生果實來吃。他拄著漢廷的符節(jié)牧羊,睡覺、起來都拿著,此時以致系在節(jié)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脫盡。
原文:
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嚙雪,與氈毛并咽之,數(shù)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別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
8、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陳勝年輕時,曾經(jīng)被雇傭給人耕田種地,有一次,耕作中他忽然停下手來,走到田壟上,煩惱忿恨了許久,對伙伴們說:“要就是誰將來富貴了,彼此都不要忘掉!被锇閭冃χ鴳(yīng)聲問道:“你就是被雇傭來耕田的,哪里來的富貴呢?”陳勝嘆息道:”唉,燕雀怎能知道天鵝的志向呢?”
原文: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yīng)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9、項羽志大才疏
項籍年少時,讀書沒有成就,就離開讀書去練劍,又無所成。項梁對他很生氣。項籍說:“讀書,只能夠讓人記住姓名而已。學劍,又只可以戰(zhàn)勝一個人,不值得學。要學就要學能戰(zhàn)勝千萬人的知識!庇诰褪琼椓洪_始教項籍學習兵法,項籍很高興;可就是剛剛懂得了一點兒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學到底了。
原文:
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庇诰褪琼椓耗私碳,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10、孔門師徒各言志
顏淵、子路侍奉在孔子身邊?鬃訉λ麄冋f:“何不各自說你們的志向呢?”子路說:“希望可以把車馬衣服皮袍等都和朋友一起分享共用,就算這些東西都破舊了也沒有什么遺憾!鳖仠Y說:“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長處,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子路對孔子說:“愿意聽您的志向!笨鬃诱f:“(希望我)能讓老人過得安適,能讓所有朋友的信任,能讓年輕的人懷念!
原文:
顏淵、季路伺。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鳖仠Y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愿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11、顧炎武手不釋卷
凡就是顧炎武外出旅行,都用馬、騾子載著書跟隨自己。到了險要的地方,就叫退役的差役打探所到之處的詳細情況,有時發(fā)現(xiàn)所到之處的情況和平日里知道的不相符,就走向街市客店中,打開書本核對校正它。有時直接行走地平坦的大路上,不值得停下來考察,就在馬背上默默地誦讀各種古代經(jīng)典著作的注解疏證;偶爾有什么遺忘了,就到客店中打開書仔細認真地復習。
原文:
凡先生之游,以二馬三騾載書自隨。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詢其曲折;或與平日所聞不合,則即坊肆中發(fā)書而對勘之。或徑行平原大野,無足留意,則于鞍上默誦諸經(jīng)注疏;偶有遺忘,則即坊肆中發(fā)書而熟復之。
12、歐陽詢揣摩古碑
歐陽詢曾經(jīng)在趕路的途中,見到一塊古碑,就是晉代書法家索靖寫的。他駐馬觀碑,許久才離開?删褪菦]走多遠,他又返回碑前,下了馬佇立著,仔細觀賞。等到累了,就把皮衣鋪在地上,坐下來細心揣摩。又看了許久,他還舍不得離開。于就是,他就留宿石碑旁。就這樣一連三天,他才戀戀不舍地離去。
13、負荊請罪
戰(zhàn)國時期,趙國有兩個出名的將相——廉頗和藺相如。在廉頗以軍功升為大將軍,成為趙國重臣的時候,藺相如還是趙國宦者令繆賢家里的舍人。公元前283年,秦國提出要以十五座城來換取趙國的和氏壁,藺相如因此而出使秦國,他經(jīng)過機智巧妙的斗爭,挫敗了秦國巧奪和氏壁的陰謀,完壁歸趙。接著,他又在公元前279年的澠池會上智斗秦王,維護了趙國的尊嚴。澠池會后,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地位比廉頗還要高。
這樣一來,廉頗惱火了,他對人說: "我為趙將,有攻城戰(zhàn)野之大功,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況且他是個出身低下的人,我實在感到?jīng)]臉見人。"并揚言說:"我見相如,必辱之。"
藺相如聽說以后,便處處忍讓,盡量不和廉頗碰面。上早朝時,他經(jīng)常推說有病,躲在家里不去和廉頗爭位次。有一次藺相如乘車外出,碰巧遇上廉頗,相如連忙吩咐車夫引車避開。對此,藺相如身邊的人很生氣,紛紛對藺相如說:"我們所以離開親人而來侍奉您,是欽慕您的高義啊。如今您和廉頗同為國家重臣,他口出惡言而您卻一味畏避,害怕得如此厲害,就是平常人也感到羞慚,何況身為國家重臣呢?!我們不成器,請求離開您。"
藺相如堅決不讓他們走,并解釋說: "你們想想看,是秦王厲害呢,還是廉頗厲害?秦王那樣的威風,我還敢在秦國的朝廷上當面斥責他,我雖然不中用,也不會單單懼怕廉將軍。我所顧慮的是: 的秦國之所以不敢侵犯我國,僅僅是因為我們將相和睦。兩虎相斗,其勢不俱生。我和廉將軍好比兩只虎。我所以采取忍讓態(tài)度,正是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而把個人恩怨放到末位呀!"
不久,廉頗就知道了這些話,對照自己的言行,他深感內(nèi)疚和悔恨。為了表示自己認錯改過的誠意,廉頗脫去上衣,背著荊杖,由賓客領(lǐng)著來到藺相如家里請罪。一見到相如,廉頗就懇切地說: "我這個粗魯?shù)娜,只顧使氣任性,不知道您竟能這樣寬宏大量地對待我。"于是,兩個人重新和好,結(jié)成了生死與共的朋友。
歷史人物的故事5
我國歷史風云人物數(shù)不勝數(shù),其中最讓我感動的人就是屈原,他是中國偉大的詩人之一。在戰(zhàn)國時期,稱雄的秦朝要攻打六國,那時楚國大詩人屈原正當青年,為楚王的左徒官極力以各種辦法來抵抗,后來被秦王用離間計迫害流放,在流放期間仍舊關(guān)心祖國關(guān)心人民憧憬著楚國的強大抵抗秦國,后來楚國被秦國白起攻滅,屈原在國破家亡的情況下,屈原視死如歸,迫切擺脫困境,最后投江而亡。
那天是農(nóng)歷五月初五,為了紀念屈原,后來成為了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如今為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為吃粽子,賽龍舟。是相傳當時人們架著船,把好的東西投到江里,為了不讓魚蝦去咬屈原。
最讓我感動的是屈原的精神,他的經(jīng)歷很受人感動,屈原視死如歸,為了真理,為了理想,以死明志,這種精神是熱愛祖國的精神,這種精神是堅持真理的精神,這種精神是寧死不屈的精神。明知忠貞耿直會招致禍患,但卻不茍且偷安、不隨波逐流、不同流合污,屈原故事是悲慘的,但“屈原精神”永遠是偉大的。當前正值二十一世紀初,中華民族迎來了騰飛復興的重要時期。在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推進祖國和平統(tǒng)一大業(yè)的進程中,“屈原精神”是一面不朽的旗幟。高舉“屈原精神”這面旗幟,我們要好好學習,熱愛祖國,煥發(fā)每個人愛國報國的熱忱,煥發(fā)每個人剛正不阿的正氣,煥發(fā)每個人求索創(chuàng)新的壯志。道路雖然坎坷但正像屈原寫的那樣:路漫漫兮其修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只要中國人民目標明確,意志堅定,步調(diào)一致,不懈奮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一定能實現(xiàn)的。
歷史人物故事四年級作文 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這是他的`詩句,他愛好游山玩水,給人們留下了一篇篇千古佳文,被人們稱之為“詩仙”,他就是李白。
李白在我的眼中,是個聰明絕頂,才華橫溢的人,然而唐玄宗只讓他侍詔翰林,做文字侍從之臣,當時,皇帝沉溺楊玉環(huán)的美色之中,不管百姓之疾苦,國家之安康,都在李白的詩中流露出來了。
有才華卻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空有一身才華,卻遇不到懂“我”之人,不能才盡其用。
我眼中的李白,是個愛寫山水詩的人,“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這些都是用夸張手法寫的,因為這些詩句,他寫的詩成了浪漫派的風格,字里行間,處處灑脫。
李白剛奔花甲就與世長辭了,一顆古文學之星隕落了,但人雖已經(jīng)離世,但卻給人們留下了永傳不朽的詩句。
歷史人物的故事6
郭嘉作為曹操第一謀士,可以說是當時數(shù)一數(shù)二的人物,只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而剛好郭嘉去世的那一年,臥龍諸葛亮剛好追隨劉備出山。一個鬼才 一個臥龍 他們之間會不會有直接或間接的關(guān)系和聯(lián)系?
郭嘉作為曹操的第一謀士,可以說是當時數(shù)一數(shù)二的人物。而剛好郭嘉去世的那一年,臥龍諸葛亮剛好追隨劉備出山。由于郭嘉的才華,使許多人有了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看法。我個人認為郭嘉確實是一個很有才的人,但諸葛亮也不差,只是他兩擅長的領(lǐng)域有不同。
郭嘉對于軍事是十分擅長的,有了他才使得曹操的事業(yè)達到了巔峰時期,成長迅速。其官渡之戰(zhàn)死后,曹操的國家就開始走下坡路。他的才華不是賈詡、荀彧、荀攸、程昱可以比得了的,如果他還活著的話,曹操不一定能一統(tǒng)天下,但應(yīng)該至少能少了很多彎路,曹操對郭嘉的信任甚至大于夏候兄弟。
諸葛亮在軍事方面確實比不上郭嘉,諸葛亮自己也曾說過自己比不上郭嘉。但是其外交和治國方面的才華確實很厲害。易中天老師也說過在三國中只有諸葛亮的城府才是真正的城府,比如司馬徽的評價說,鳳雛臥龍只要得其一就可以得天下,可以看出諸葛亮并非凡品,他的才華已世人皆知。
對于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很多人都認同這個觀點,我覺得也不是沒有道理。現(xiàn)在也無從證實,都是大家的一些猜想罷了,其實不用糾結(jié)這個問題。這兩人都是當時的人才,郭嘉有鬼才之稱,諸葛亮有臥龍的稱號。他兩各有千秋,如果非要選的話我還是覺得郭嘉略勝一籌,畢竟他是曹操都言聽計從的`人。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什么意思?
什么叫第一?哪有第一謀士之稱?我是郭嘉半個粉,但是這稱謂可萬萬不敢給他。
奉孝的智謀的確絕倫,但也不能說他在曹營就無雙、冠絕,更不敢說鶴立雞群了。
近幾年網(wǎng)上排什么榜什么榜,都把他放在很靠前的位置。誠然,他的智謀未必擔不起這個排位,但確實也只是“未必!倍颊f是天妒英才,他去的也的確太早,留下的功績也確實是少,單拎功績成果來看,這個位子是要不了的。
好了,回歸正題。其實說一千道一萬,大智若妖謀若鬼神,可能確實有,但是歷來文人涂抹附會卻也少不了。
建議題主不要只看演義話本,讀兩次三國志之類的史料再發(fā)問也不遲。
我個人的偏向是歷來附會,如果他倆同時出山說不定就有“會奇才亂世起風煙,齊出山雙雄爭高下”的說法了?酌髟诜钚⒃诘臅r候出山,我還能說他看郭嘉謀數(shù)無雙,心下起了爭斗心,要出來和奉孝爭個高下呢?
都是歷來附會,也許有真,真的是孔明怕他鋒芒打算暫避?但我是不想信的,不管是從理性還是感性出發(fā),我都更信前者。
歷史人物的故事7
英勇出眾的拖雷
成吉思汗與皇后孛兒帖生育了四個兒子:長子術(shù)赤、次子察合臺、三子窩闊臺、小兒子拖雷。在平常人家,一般都是小兒子最受父母寵愛,再加上拖雷與生俱來的機智和勇敢,自然深得成吉思汗的喜愛與信任。
拖雷從不恃寵而驕,從年幼起便跟隨在兄長們身邊學習騎射,練就了一身好武藝,作戰(zhàn)的時候也非常勇猛,逐漸在軍中樹立了自己的威望。成吉思汗見他很有軍事才能,便一直讓他跟隨在自己身邊。拖雷受父親的影響很深,非常崇尚武力,熱愛戰(zhàn)爭。在成吉思汗的蒙古遠征軍中,他所帶的軍隊是最威武和最殘暴的,西征所到之處,反抗蒙古軍隊的`城市,都會遭到殘忍的報復和屠殺。
當時蒙古西征軍已經(jīng)攻打了不少中亞古國。有一次,一小隊蒙古士兵在馬魯城下被殲滅,拖雷得知后非常憤怒,決定率七萬精兵圍攻馬魯。
拖雷并沒有草率行事,他先是派出了先鋒軍——四百騎兵夜襲城外的突厥軍,將七萬多突厥人完全擊潰。等到蒙古大軍到達后,再將馬魯城重重圍困。
大軍兵臨城下,拖雷見馬魯城城門緊閉,難以探清城內(nèi)情況,于是親自率領(lǐng)五百騎兵繞城觀察敵情。當他發(fā)現(xiàn)馬魯城城防森嚴,糧草充足,果斷決定發(fā)起強攻。
馬魯城內(nèi)的守將們無奈之下只好出來迎戰(zhàn)。只見威風凜凜的拖雷雙腿夾緊戰(zhàn)馬,一手抓住韁繩,一手揮舞著兵器,飛快地向前沖,很快就沖到城門口,擊退了馬,一手抓住韁繩,一手揮舞著兵器,飛快地向前沖,很快就沖到城門口,擊退了出戰(zhàn)的敵方將領(lǐng)。
馬魯城的將領(lǐng)見拖雷和他的軍隊如此勇武,而自己的守將已犧牲很多,心知敗局已定,只好出城投降。拖雷假裝許諾不殺投降者,但在蒙古軍入城后,他悄悄選出工匠四百人帶走后,便下令屠城,死者達七十萬人。
隨著年齡漸長,軍功越立越多,拖雷的聲望也越來越高,成為繼承成吉思汗汗位的有力爭奪者。
成吉思汗的四個兒子各有所長,多年來屢立戰(zhàn)功。在三兒子窩闊臺和小兒子拖雷之間,成吉思汗一直猶豫不決,不知道該立誰為汗為好。窩闊臺謹慎堅定、老成持重,而拖雷一直陪伴在他身邊,戰(zhàn)功卓越,少有過失。成吉思汗最終從大局出發(fā),認為拖雷會是一個很好的輔佐者。所以在臨終前,成吉思汗把窩闊臺和拖雷留在身邊,把汗位傳給了窩闊臺,卻讓拖雷暫時監(jiān)國。
兩年后蒙古王庭召開議事大會,此時大哥術(shù)赤已死,二哥察合臺全力支持窩闊臺,拖雷勢單力薄,無計可施,只得擁立兄長窩闊臺即位。
歷史人物的故事8
齊桓公召見小臣稷,一天去了三次沒被允許見面。跟隨的人說:“有萬量馬車的國君,召見平民百姓,一天去三次都沒被允許見面,也該停止了!饼R桓公說:“不是這樣的。讀書人輕視有權(quán)有錢的人,所以一定輕視他的國君;他的.國君(如果)輕視其他國君,也輕視他的城民。即使稷輕視有權(quán)有錢的人,我又怎么敢輕視其他國君呢?”去了五次之后,終于允許見面。天下人知道后,都說:“桓公尚且放下架子對待平民百姓,何況我們這些國君呢?”于是一同前往朝拜齊桓公,沒有不前往的。
原文:
齊桓公見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見也。從者曰:“萬乘之主,見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見,亦可以止矣!被腹唬骸安蝗。士之傲爵祿者,固輕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輕其士?v夫子傲爵祿,吾庸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見。天下聞之,皆曰:“桓公猶下布衣之士,而況國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
歷史人物的故事9
清人李汝珍的小說《鏡花緣》中寫了一個"君子國",在這個國度里生活的人,相互謙讓成風:顧客嫌貨優(yōu)價低,賣主說定價已經(jīng)過高,進一步要求顧客就低還價,顧客愿意出高價買次貨,賣主寧肯把好貨用低價出售;對此,旁邊的人都說這顧客"出大價而買丑貨",這是"欺人不公",付款時,顧客要給頭等的銀子,而賣主則只收次等的銀子……他們就是這樣相讓而"爭"。這里的'士庶人等,無論富貴貧賤,舉止言談,莫不恭而有禮",真正達到了"耕者讓畔,行者讓路", "好讓不爭"的境界。
這種"君子國",雖然是理想中的`"烏托邦",卻真實地反映了古人渴望把誠實、謙禮的美德發(fā)揚光大,推而廣之,凈化社會中人際關(guān)系的美好心理。
歷史人物的故事10
申公豹和姜子牙是同時拜入昆侖山玉虛宮元始天尊門下,可是在《封神榜》中他們兩個是死對頭的樣子,那么作為同門師兄弟的申公豹和姜子牙究竟發(fā)生了什么呢?
申公豹和姜子牙是元始天尊的徒弟,二人都是闡教門下的小弟子,申公豹的前世是黑豹精,而姜子牙的前世是一只飛熊精。申公豹被前世是飛熊精的姜子牙所殺害,他與之同歸于盡了,身上沾染了飛熊的氣息。元始天尊收徒弟的時候鴻鈞老祖告訴他說可封神之人身上有著飛熊的氣息。元始天尊不知道究竟這二人中究竟哪一個有著飛熊之象,在躊躇不知時元始天尊最終的決定是將二人一起收為徒弟。在封神之事上,元始天尊見姜子牙身上正直之氣就將封神的大任交給了他,但是同為徒弟的申公豹心中有著不忿之氣,就從中阻撓。但是申公豹的這種陰謀最終沒有實現(xiàn),他被南極仙翁抓住了之后交給元始天尊還是想了辦法脫了身。
申公豹脫了身之后選擇拜入金鰲島碧游宮通天教主截教門下,這就是截教,截教和闡教是死對頭。闡教的.弟子多半都是吸收天地之靈氣的天地寵兒,天生就有著仙風道骨,如文殊、觀音菩薩、太乙真人等。而截教就與之不同,他的教義就是教人逆勢修行、在天機中自強不息,收徒弟就看徒弟是否心性是穩(wěn)定的。他的申公豹進入截教之后沒有為門內(nèi)弟子做好榜樣,反而總是教唆門內(nèi)弟子下山助紂為虐,申公豹作惡多端在最后他的肉身用來填了北海之眼。
歷史人物的故事11
鐵杵成針(李白)
[釋義] 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語出] 明?鄭之珍《目連救母?四?劉氏齋尼》:“好似鐵杵磨針;心堅杵有成針日。 ”
[正音] 杵;不能讀作“wǔ”。 [辨形] 杵;不能寫作“許”。
[近義] 持之以恒 [反義] 半途而廢
[用法] 用作褒義。一般作謂語、賓語。 [結(jié)構(gòu)] 主謂式。
[辨析] ~和“持之以恒”都形容有恒心;有毅力;但~比“持之以恒”更加形象。
[例句] 王明同學雖然傷殘無手臂;但是他卻能用雙腳書寫;并獲兒童書法獎。他是靠鍥而不舍的努力;才使~的。
[成語故事]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里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fā)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崩掀牌盘痤^,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xù)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么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么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歷史人物的故事12
武則天,廢唐,改國號為周,大周皇帝,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tǒng)的女皇帝。
第一個貢獻是打擊了保守的門閥貴族。
武則天被立為皇后以后,把反對她做皇后的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一個一個的都趕出了朝廷,貶逐到邊遠地區(qū)。這對于武則天來說,是殺雞儆猴,但這些關(guān)隴貴族和他們的依附者,在當時已經(jīng)成為一種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們趕出政治舞臺標志著關(guān)隴貴族從北周以來長達一個多世紀統(tǒng)治的終結(jié),也為社會進步和經(jīng)濟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條件。
第二是促進了經(jīng)濟的發(fā)展。
雖然,早在貞觀年間就提出過“勸農(nóng)!钡恼,但是由于各種原因,未能很好的施行。因此,武則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建議“勸農(nóng)桑,薄賦役”。在她掌權(quán)以后,又編撰了《兆人本業(yè)記》頒發(fā)到州縣,作為州縣官勸農(nóng)的參考。她還注意地方吏治,加強對地主官吏的監(jiān)察。對于土地兼并和逃亡的農(nóng)民,也采取比較寬容的政策。因此,武則天統(tǒng)治時期,社會是相當安定的,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和商業(yè)都有了長足的發(fā)展,人口也由唐高宗初年的'380萬戶進一步增加到615萬戶,平均每年增長9.1%。這在中古時代,是一個很高的增長率,也是反映武則天時期唐代經(jīng)濟發(fā)展的客觀數(shù)據(jù)。
第三個貢獻是推動了文化的發(fā)展。
一是武則天重視科舉,大開志科。有一次策試制科舉人時,她親臨考場,主持考試。二是當時進士科和制科考試主要都是考策問,也就是申論。文章的好壞是錄取的主要標準。三是武則天用人不看門第,不問你是否是高級官吏的子孫,而是看你是否有政治才能,因此特別注意從科舉出身者中間選拔高級官吏。科舉出身做到高級官吏的越來越多,這就大大刺激了詩人參加科舉的積極性,更刺激了一般人讀書學習的熱情。這就是沈既濟所說的“浸已成風”。開元、天寶年間“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恥不言文墨焉”的社會風氣,就是從武則天時期開始的。正是文化的普及,推動了文化的全面發(fā)展,著名的詩人和文學家崔融、李喬都是這個時期涌現(xiàn)出來的,雕塑、繪畫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史稱武則天當政時期為“貞觀遺風”。
歷史人物的故事13
惠施是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大政治家,他曾經(jīng)為魏國制定過法律。他的威望在當時各國之間還是很強的,當時魏王總是派他出使各國,他也走遍了各國,思想上也吸取了很多不同的建議。但是他主張的和齊國、楚國聯(lián)合,但是魏王沒有采納他的意見,他就回到了自己的故鄉(xiāng)楚國。在回到楚國之后,惠施也是十分好吸取思想上面的知識。
惠施繼承的鄧析的“明辨之學”,他的觀點是自己的,叫做“合同異”。這個世界上的一切東西,可以算的上是對立和統(tǒng)一的.。這些面滲透在人們的生活中,因為在任何事情上,都會有著對立的一面,而惠施的眼光就從對立的一面跳到了一樣的一面。這是對立又統(tǒng)一的世界,許多的對立面中總會有著相同的地方。他的這些看法在中國古代的邏輯界中都有著很大的影響。而且他的看法跳脫出了事物都是有不變性的看法,用發(fā)展和長遠的眼光看這個世界。
惠施的“歷物十事”就有著這些東西的看法和思想,事物有著相同的點也有著不同的點。他敏捷的思維也為后世人留下了一些物質(zhì)上的寶藏,在不同的事物中找尋相同的點,以及事物的大小也是有小同和大同之分的。這些看法都是惠施領(lǐng)悟到的,他既否定了不變的思想,同時也支持了在不變中找尋變化的思想。
歷史人物的故事14
曹操命劉備伐袁術(shù),劉備臨行時為由誰留守徐州拿不定主意。這時,張飛請求留守徐州。劉備卻說:你一是愛喝酒、耍威風、鞭打士兵,二是辦事草率不聽人勸。讓你留守,放心不下。
張飛愿改過并再三請求,劉備答應(yīng)張飛,并派陳登協(xié)助。一日,張飛請留守各將赴宴,說:我大哥臨走時不讓我喝酒,怕酒后誤事,今天請你們來一醉方休,從明天起全都戒酒,幫我守好城池。
說罷便輪番敬酒,當二次到曹豹面前勸酒時,遭曹豹拒絕。這時張飛已醉,命鞭打曹豹五十鞭。散席后,曹豹懷恨在心,便連夜派人送信給呂布,讓他今夜乘張飛大醉偷襲徐州。
呂布當夜領(lǐng)五百輕騎取得徐州。吶喊聲震醒張飛,知徐州已失,顧不得劉備的家眷,邊戰(zhàn)邊逃。后張飛見到劉備,悔恨萬分,欲抽劍自刎,被劉備死死攔住。
歷史人物的故事15
河南省鄢陵縣的馬欄鎮(zhèn)有一個議臺村,村里有一座五畝大、兩丈多高的大土臺,叫議事臺。說來奇怪,議臺村周圍的土都是黑膠泥,唯獨議事臺的土和當?shù)夭灰粯,是黃色的蓮花土。更奇怪的是,每逢夏夜,遠處蛙鳴聲此起彼伏,連續(xù)不斷,而議事臺周圍卻一片寧靜,臺上連一只嗡嗡叫的蚊蟲都找不到。這是怎么一回事呢?當?shù)赜羞@樣一個傳說。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董卓把漢獻帝從東都洛陽劫持到長安,臨走時還放了一把火,燒了洛陽城。建安元年,漢獻帝從長安回到洛陽,宮室被燒盡,莊稼被毀光,君臣只得睡在大街上。老百姓沒有吃的,都出城挖草根、剝樹皮度日。曹操看到這種情況,感到洛陽城一時難以恢復,自己的幾十萬大軍也面臨著斷絕糧草的危險,心里非常著急。他想:許昌地處平原,又有古都鄢陵,城郭宮室都很完整,不如遷都許昌。他稟明漢獻帝后,獻帝同意了他的要求,曹操便率領(lǐng)大軍,向許昌進發(fā)。
部隊經(jīng)過鄢陵縣馬欄鎮(zhèn)時,曹操想要和部將商議怎樣解決部隊的糧草問題。但馬欄鎮(zhèn)一帶卻沒有合適的地方。于是,曹操就傳令行軍的士兵,每人用戰(zhàn)袍兜一包馬欄鎮(zhèn)的黃色蓮花土,繼續(xù)前進。當部隊走到現(xiàn)在的議臺村時,曹操見地勢平坦開闊,便命令士兵將土倒下,堆積起來,筑成了一座大高臺。而曹兵取土的馬欄鎮(zhèn)西南角,卻形成了一個大洼,這洼至今還在,叫皇家洼。那座大高臺就是后來的議事臺,因為筑臺的土是從馬欄鎮(zhèn)取來的,所以和議臺村的.土不一樣。
高臺筑好后,曹操就召集將領(lǐng)們在臺上議事。當時正值夏季,臺下的水洼里有許多蛤蟆,黃昏時分蛤蟆呱呱亂叫,弄得大家連說話都聽不清。曹操嫌蛤蟆礙事,生氣地站起來一揮手說:“討厭,青蛙不鳴!”他的話音剛落,蛤蟆就再也不叫喚了。直到現(xiàn)在,議事臺周圍見不到一只蛤蟆。老百姓都說,蛤蟆怕誤了曹丞相的軍機大事,全都搬家了。
曹操和部下商議了很久,也沒有想出如何解決糧草的辦法。夜深人靜時,曹操就在屋里看書思考。這時雖說蛤蟆已被趕走了,但夏夜的蚊子更是厲害,它們亂飛亂叫亂叮人,攪得曹操心煩意亂,他把袍袖一拂又說:“討厭,蚊蟲遠飛!”話音剛落,蚊子也銷聲匿跡了。據(jù)說直到現(xiàn)在,曹操住過的那一片地方,都沒有蚊子。
曹操一時想不出解決軍糧的辦法,就決定招納天下賢士,共議發(fā)展經(jīng)濟、統(tǒng)一天下的大業(yè)。招賢榜寫好后,曹操派人四處張貼,但是一連幾天都沒人揭榜應(yīng)召。這一天,眼見天快黑了,還是沒有人來,曹操心里煩悶,便走下高臺,到田野里散步。這時,遠方天空中忽然白光一閃,耀得曹操眨了一下眼睛,等他睜眼細瞧時,只見田埂上有一位老叟扛著鋤頭向他走來。老叟見了曹操并不回避,反而笑嘻嘻地問道:“丞相,何事愁眉不展?”曹操便把心里想的事說了。老叟聽罷微微一笑,說:“不知丞相的招賢榜招不招山野村夫?”曹操聽老叟話里有話,又見他白眉白須,仙風道骨,便說:“不論人才,只圖良謀!比缓蟀牙羡耪埳细吲_,躬身施禮說:“請教老丈有何良策?”
老叟站在高臺上,用手一指臺下廣闊的平原,說:“如今天下群雄紛爭,鄢陵地處中原,又有沃土良田,丞相有幾十萬大軍,何不在這里屯田練兵,養(yǎng)精蓄銳,待來日討伐孫權(quán)和劉備,一舉掃平江南,何愁天下不統(tǒng)一呢!”
曹操聽罷,滿心高興,便備了酒席,和老叟議古論今,談天說地,一直到夜半。這時,曹操疲倦了,仰天打了個哈欠,正想請老叟回房休息,老叟卻不見了,只見一道白光隱遁到東方空中,化作一顆明亮的金星。曹操這才知道:老叟是太白金星,特地下凡來指點他的。
后來,曹操在鄢陵廣行屯田,士兵們一邊種地,一邊操練。這年,鄢陵獲得了大豐收。曹操充實了力量,為后來統(tǒng)一北方打下了物質(zhì)基礎(chǔ)。
據(jù)說,曹操和太白金星在高臺上相聚議事后,就把高臺命名為議事臺。議臺村也因此而得名,一直沿襲到現(xiàn)在。
【歷史人物的故事】相關(guān)文章:
歷史人物的故事04-24
歷史人物的故事01-03
歷史人物的故事【精選】06-03
關(guān)于歷史人物的故事12-14
歷史人物故事03-10
歷史人物勵志故事07-03
歷史人物經(jīng)典德育故事06-28
歷史人物小故事06-23
關(guān)于歷史人物的故事04-20
歷史人物張衡的故事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