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分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對學業(yè)業(yè)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毫米、分米的認識”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內(nèi)容:
小學數(shù)學第五冊60-61頁,毫米、分米的認識,練習十六1、2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3、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掌握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直觀和操作,讓學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掌握相鄰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掌握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會準確選用長度單位表示物體長度。
教學用具:直尺、米尺、回形針、鐵釘、一分硬幣、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我們以前學過的量一個物體的長度或一段距離用什么作單位?(厘米、米)用手勢表示一下。
量一量文具盒的長度,大約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樣量的?
量一量一分硬幣的厚度,大約是多少?
這堂課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
二、探索新知
1、導入:今天要學習的新的長度單位,可以量更小的物體的長度或更短的距離,并且能量得更準確,這就是毫米。(板書:毫米
的認識)
2、毫米的認識
、、教學例1
①、學生觀察直尺:尺子上有些什么刻度?除了我們學過的厘米刻度外,還有刻度嗎?(厘米里有更小的格)
觀察1小格的長度,你能用自己的話來形容一下嗎?
問:誰知道每1小格的長度是多少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1厘米中間每1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我們通過厘米認識了毫米,那么厘米和毫米有什么關系呢?請同學們分組:數(shù)一數(shù)1厘米里面有多少毫米?你是從哪個刻度數(shù)到哪個刻度的?
討論:厘米和毫米有什么關系?你是怎樣發(fā)現(xiàn)的?
生答后板書:1厘米=10毫米
、、數(shù)一數(shù)2厘米里有多少毫米?想一想3厘米、5厘米呢?
、堋⒂檬謩荼硎1毫米的長度。量一量一分硬幣的厚度,看夠不夠1毫米,再用手感覺一下,看剛才的手勢是否恰當。
說一說,1毫米的長度是什么樣的?
、荨⒗e生活中長度或厚度是1毫米的物體。
、、量一量數(shù)學課本的厚度,大約是多少毫米?將結(jié)果填在書上。
⑶、觀察“做一做”第3題,你能讀出回形針和鐵釘?shù)拈L度嗎?你是怎么讀出來的?(回形針28毫米,鐵釘38毫米)
動手量一量回形針和鐵釘?shù)拈L度,你能讀出來嗎?拿出你量的物體,說出長度。(回形針29毫米、鐵釘39毫米、52毫米)
通過回答,指出測量允許有誤差,但不能太大。
3、分米的認識
如果測量課桌的寬用毫米作單位,方便嗎?(不方便)為什么?(課桌的寬較長,毫米較短)因此我們來學習另一種長度單位。
⑴、教學例2
、、拿出米尺,觀察還有什么新的長度單位?
生答后板書:分米
問:1分米是多長呢?(10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板書:1分米=10厘米
讓學生出示分米塑料尺,量一量它的長度,再用手感受一下。
、凇1米等于多少分米呢?(10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演示:在米尺上數(shù)一數(shù),1米里面是不是10分米。
板書:1米=10分米
、、用手勢表示1分米的長度,用分米塑料尺檢查。
、堋⒗e生活中那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
⑵、用塑料分米尺量一量數(shù)學課本的長度大約是幾分米?
⑶、用塑料分米尺量一量課桌的寬大約是幾分米?
、取⒛阆肓砍鰩追置椎膸ё咏o同學們看,用手舉起來。
三、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你知道了些什么?
學生小結(jié)后,用手勢表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再齊讀一遍進率。
四、鞏固應用(出示小黑板):
1、量一量下面圖形的邊長,以毫米為單位。(書63頁1題)
左邊的同學量三角形,右邊的同學量長方形。指名說結(jié)果,集體訂正。
2、在橫線上填上米、分米、厘米、毫米。(書63頁2題)
同桌互說,再指名說出結(jié)果。
3、用線把相對應的左右兩邊連起來。
公路寬10分米
一把鑰匙6米
一支圓珠筆170厘米
課桌長40毫米
鄧老師高13厘米
五、拓展創(chuàng)新:
生活和學習中,你用到了許多物品,你想量一量它們的長度嗎?請選用適當?shù)拈L度單位表示。
分組進行。
【“毫米、分米的認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計02-28
分米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02-13
認識分米和毫米教學設計02-01
分米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15篇02-13
《毫米 分米的認識》教學案例07-03
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04-16
《毫米、分米的認識》課堂實錄07-02
《毫米 分米的認識》課堂實錄07-02
有關對毫米分米的認識的課堂實錄與教學反思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