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知識點總結精選(15篇)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做出帶有規(guī)律性結論的書面材料,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發(fā)揚成績,是時候寫一份總結了。我們該怎么去寫總結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生物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生物知識點總結1
1、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植物沒有系統(tǒng))→個體→種群→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圈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
2、光學顯微鏡的操作步驟:對光→低倍物鏡觀察→移動視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鏡觀察:
①只能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
、谡{節(jié)大光圈、凹面鏡
3、細胞種類:根據細胞內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把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注、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
、、原核細胞:細胞較小,無核膜、無核仁,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遺傳物質(一個環(huán)狀DNA分子)集中的區(qū)域稱為擬核;沒有染色體,DNA不與蛋白質結合,;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有細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成分與真核細胞不同。
、凇⒄婧思毎杭毎^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細胞核;有一定數(shù)目的染色體(DNA與蛋白質結合而成);一般有多種細胞器。
、、原核生物: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藍藻、細菌(如硝化細菌、乳酸菌、大腸桿菌、肺炎雙球菌)、放線菌、支原體等都屬于原核生物。
、堋⒄婧松铮河烧婧思毎麡嫵傻纳。如動物(草履蟲、變形蟲)、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補:病毒的相關知識:
1、病毒(Virus)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體,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主要特征:
①、個體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間,大多數(shù)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見;
②、僅具有一種類型的核酸,DNA或RNA,沒有含兩種核酸的病毒;
、邸I細胞內寄生生活;
、、結構簡單,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質外殼所構成。
2、根據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即噬菌體)三大類。根據病毒所含核酸種類的不同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見的病毒有:人類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類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煙草花葉病毒等。
4、藍藻是原核生物,自養(yǎng)生物
5、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統(tǒng)一性體現(xiàn)在二者均有細胞膜和細胞質
6、虎克既是細胞的發(fā)現(xiàn)者也是細胞的命名者;細胞學說建立者是施萊登和施旺,細胞學說內容:1、一切動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2、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3、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產生。細胞學說建立揭示了細胞的統(tǒng)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tǒng)一性。細胞學說建立過程,是一個在科學探究中開拓、繼承、修正和發(fā)展的過程,充滿耐人尋味的曲折
7、組成細胞(生物界)和無機自然界的化學元素種類大體相同,含量不同
8、組成細胞的元素
、俅罅繜o素:C、H、O、N、P、S、K、Ca、Mg
②微量無素:Fe、Mn、B、Zn、Mo、Cu
、壑饕兀篊、H、O、N、P、S
④基本元素:C
、菁毎芍刂校孔疃嘣貫镃,鮮重中含最最多元素為O
統(tǒng)一性:構成生物體的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是生物所特有的。差異性:組成生物體的元素在生物體體內和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鮮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為蛋白質。
10、
(1)還原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可與斐林試劑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脂肪可與蘇丹III染成橘黃色(或被蘇丹IV染成紅色);淀粉(多糖)遇碘變藍色;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反應。
(2)還原糖鑒定材料不能選用甘蔗
(3)斐林試劑必須現(xiàn)配現(xiàn)用(與雙縮脲試劑不同,雙縮脲試劑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質由C、H、O、N元素構成,有些含有P、S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結構通式為NH2—C—COOH,各種氨基酸的區(qū)別在于R基的不同。氨基酸約20種結構特點: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這個碳原子還連接一個氫原子和一個側鏈基因。
12、兩個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二肽,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化學鍵(—NH—CO—)叫肽鍵。
多肽: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鏈狀結構。
肽鏈:多肽通常呈鏈狀結構,叫肽鏈。
13、有關計算:
脫水縮合中,脫去水分子的個數(shù)=形成的肽鍵個數(shù)=氨基酸個數(shù)n–肽鏈條數(shù)m
蛋白質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個數(shù)-水的個數(shù)╳188
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數(shù)(—NH2)=肽鏈數(shù)
14、蛋白質多樣性原因: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數(shù)目、排列順序千變萬化,多肽鏈盤曲折疊方式千差萬別。
15、蛋白質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贅嫵杉毎蜕矬w的重要物質,即結構蛋白,如羽毛、頭發(fā)、蛛絲、肌動蛋白;
、诖呋饔茫喝缃^大多數(shù)酶
、蹅鬟f信息,即調節(jié)作用:如胰島素、生長激素;
、苊庖咦饔茫喝缑庖咔虻鞍(抗體)
⑤運輸作用:如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
生物知識點總結2
第四章細胞的增殖與分化
第一節(jié)細胞的增殖
1、真核細胞的分裂方式主要有:有絲分裂:體細胞增殖的主要方式。
減數(shù)分裂:產生生殖細胞(精子、卵細胞等)的方式。
2、細胞周期:
(1)起止點:從上一次分裂結束開始,到下一次分裂結束為止。
書本圖4-1.。
(2)時期劃分:分裂間期(G
1、S、G2)和有絲分裂期(M)
(3)時期特點:間期總是長于M期。
3、細胞分裂包括的過程:①細胞核的分裂,②細胞質的分裂
4、有絲分裂間期主要變化及意義:完成染色體復制,結果染色體數(shù)目沒有加倍而是形成染色單體
、 G1期完成合成DNA所需的蛋白質的合成和核糖體的增生
、 S期完成DNA的復制③ G2期完成一些蛋白質的合成
5、分裂期的特點。(膜仁消失顯兩體;形定數(shù)清赤道齊;點裂數(shù)倍分兩極;兩消兩現(xiàn)重開始)
6、染色體的主要變化:間期復制,前期出現(xiàn),中期排赤道板,后期加倍,;末期形成染色質。
7、染色體、染色單體、DNA數(shù)量對應關系
染色體上無單體,染色體:DNA:單體=
1:
1:0;染色體上有單體,染色體:DNA:單體=
1:
2:2
8、染色單體的`變化:形成于間期,出現(xiàn)于前期,消失于后期。
9、DNA的變化:間期復制含量加倍,末期隨細胞分裂而減半
10、染色體和DNA含量變化曲線:
11、動、植物有絲分裂的異同
A、動物細胞有中心體,并在間期的S期倍增。
B、分裂后期或末期,動物細胞在在兩極之間的赤道上向內凹陷,把細胞分成兩部分,最后形成兩個細胞。而植物細胞是先在兩個新細胞間出現(xiàn)許多囊泡,然后聚集成細胞板,逐漸發(fā)展成新的細胞壁,進而形成2個細胞。
12、細胞有絲分裂的意義是:
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之后,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
由于染色體上有遺傳物質,因而在細胞的親代與子代之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wěn)定性。
第二節(jié)細胞的分化
1、細胞分化概念:細胞的后代在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上發(fā)生差異的過程。(遺傳物質沒有改變)
特點:不可逆性,持久性,穩(wěn)定性細胞分化的實質: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細胞分化的結果:形成了各種組織、器官。
2、細胞癌變
癌細胞的主要特征:在適宜條件下,癌細胞能夠無限增殖。癌細胞表面粘連蛋白等很少或缺少,導致癌細胞容易在體內轉移。細胞癌變的原因:外因----致癌因子內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3、細胞全能性:受精卵具有分化出各種細胞的潛能。
隨著細胞分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細胞的全能性逐漸的減小。全能性的大小與分裂能力呈正相關。
同一生物體內細胞全能性的高低為:受精卵生殖細胞體細胞。不同生物的全能性高低為:植物細胞動物細胞
4、干細胞:一類可以分化成為各種細胞的未分化細胞。
分類(按來源)胚胎干細胞(包括全能干細胞和多能干細胞)和成體干細胞(專能干細胞)
特點:進行不對稱分裂應用:細胞移植、器官移植
第三節(jié)細胞的衰老和凋亡
1、衰老細胞的主要特征:多種酶的活性降低、細胞呼吸變慢;線粒體的數(shù)量減少,體積增大;細胞核體積增大,核膜不斷向內折疊。
2、細胞凋亡。基因決定的編程性死亡
生物知識點總結3
一、比較種生物膜的結構和化學組成:
①各生物膜中,含糖類最高的是細胞膜,因為細胞膜的外側有較多的糖被,與細胞膜識別有關。
、诰粒體的內膜的蛋白質含量高于外膜,因為線粒體中與有氧呼吸的`酶主要分布在線粒體內膜和基質中。
二、各種生物膜在結構上的聯(lián)系
各種生物膜在結構上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lián)系,并且能夠相互轉換。
原理:①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②各種生物膜的化學組成和結構是相似的。
三、各種生物膜在功能上的聯(lián)系
、倮阂苑置诘鞍椎暮铣珊头置跒槔。分泌蛋白有消化酶;抗體和淋巴因子;蛋白類激素。
、谘芯糠椒ǎ和凰貥擞浄ǎ脕硌芯课⒂^看不見或看不清的生理過程。
、鄯置诘鞍椎姆置谶^程中,沒有穿過生物膜。
④分泌蛋白的合成是發(fā)生在附著核糖體上,游離的核糖體合成的細胞內蛋白質
生物知識點總結4
一、水: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1、人體缺乏表現(xiàn):缺水10%,生理紊亂;缺水20%,生命停止
2、作用:良好溶劑、輸送、參與化學反應;水比熱大,調節(jié)體溫、保持體溫恒定
3、存在形式:自由水(大部分,參與上述2的作用)
結合水(少量,生物細胞組織中的成分)
二、無機鹽:離子狀態(tài)存在
1、作用:a、生物體組成成分(例子:血紅蛋白:Fe2+骨骼:Ca2+【缺鈣,肌肉抽搐】PO43—磷脂
的組成成分、Mg植物葉綠素的必需成分、Zn多種酶的組成元素、I甲狀腺素的原料)b、參與生物體的代
謝活動和調節(jié)內環(huán)境穩(wěn)定
實驗2.1食物中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的鑒定
1、糖類:淀粉(非還原性糖)——碘液(藍色)
還原性糖(葡萄糖、麥芽糖)——斐林試劑班氏試劑(加熱后出現(xiàn)磚紅色)
2、蛋白質——(5%NaOH和1%CuSO4)雙縮脲試劑(紫色)
3、脂肪——蘇丹III(橘紅色)
1、有氧呼吸:①場所:先在細胞質的基質,后在線粒體。②過程:第一階段、(葡萄糖)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細胞質的基質);第二階段、2C3H4O3(丙酮酸)→6CO2+20[H]+少量能量(線粒體);第三階段、24[H]+O2→12H2O+大量能量(線粒體)。
2、無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無氧呼吸進化而來):①場所:始終在細胞質基質②過程:第一階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第二階段、2C3H4O3(丙酮酸)→C2H5OH(酒精)+CO2(或C3H6O3乳酸)②高等植物被淹產生酒精(如水稻),(蘋果、梨可以通過無氧呼吸產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馬鈴薯塊莖、甜菜塊根)產生乳酸,高等動物和人無氧呼吸的產物是乳酸。
3、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①場所:有氧呼吸第一階段在細胞質的基質中,第二、三階段在線粒體②O2和酶:有氧呼吸第一、二階段不需O2,;第三階段:需O2,第一、二、三階段需不同酶;無氧呼吸——不需O2,需不同酶。③氧化分解:有氧呼吸——徹底,無氧呼吸——不徹底。④能量釋放:有氧呼吸(釋放大量能量高38ATP)———1mol葡萄糖徹底氧化分解,共釋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儲存在ATP中;無氧呼吸(釋放少量能量2ATP)——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196。65kJ能量,其中61。08kJ儲存在ATP中。⑤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第一階段相同。
4、呼吸作用的意義:為生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為其它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5、關于呼吸作用的計算規(guī)律是:①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時,無氧呼吸與有氧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物質的量之比為1:3②產生同樣數(shù)量的ATP時無氧呼吸與有氧呼吸的葡萄糖物質的量之比為19:1。如果某生物產生二氧化碳和消耗的氧氣量相等,則該生物只進行有氧呼吸;如果某生物不消耗氧氣,只產生二氧化碳,則只進行無氧呼吸;如果某生物釋放的二氧化碳量比吸收的氧氣量多,則兩種呼吸都進行。
6、產生ATP的生理過程例如:有氧呼吸、光反應、無氧呼吸(暗反應不能產生)。在綠色植物的葉肉細胞內,形成ATP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無氧呼吸)、葉綠體基粒(光反應)、線粒體(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知識點概述
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種群和種群之間、種群內部個體和個體之間,甚至生物和環(huán)境之間都有信息傳遞。信息傳遞與聯(lián)系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它的作用與能流、物流一樣,把生態(tài)系統(tǒng)各組分聯(lián)系成一個整體,并且有調節(jié)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的作用。具體傳遞方式可分為物理信息傳遞、化學信息傳遞和行為信息傳遞。無論哪種傳遞,都是為了適應環(huán)境而進行的傳遞。
知識點總結
1、食物鏈中只有生產者和消費者,其起點是生產者植物,終點是營養(yǎng)級動物(第一營養(yǎng)級: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植食性動物)
2、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功能:_,_和_
3、生態(tài)系統(tǒng)總能量來源:
生產者固定(同化)太陽能的總量
生態(tài)系統(tǒng)某一營養(yǎng)級(營養(yǎng)級≥2)
能量來源:上一營養(yǎng)級
能量去處: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傳給下一營養(yǎng)級
特別注意:蜣螂吃大象的糞便,蜣螂并未利用大象同化的能量;在生態(tài)農業(yè)中,沼渣用來肥田,農作物也并未利用其中的能量,只是利用其中的無機鹽(即肥)。
4、能量流動的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能量在相鄰兩個營養(yǎng)級間的傳遞效率:10%~20%
5、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
①可以幫助人們科學規(guī)劃,設計人工生態(tài)系統(tǒng),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诳梢詭椭藗兒侠淼卣{整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能量流動關系
6、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huán)之間的異同
不同點:在物質循環(huán)中,物質是被循環(huán)利用的;能量在流經各個營養(yǎng)級時,是逐級遞減的,而且是單向流動的,而不是循環(huán)流動
聯(lián)系:
①兩者同時進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谀芰康墓潭、儲存、轉移、釋放,都離不開物質的合成和分解等過程
、畚镔|作為能量的載體,使能量沿著食物鏈(網)流動;能量作為動力,使物質能夠不斷地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huán)境之間循環(huán)往返
7、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信息種類:物理信息、化學信息、行為信息(孔雀開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
8、信息傳遞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作用:
、偕顒拥恼_M行,離不開信息的傳遞;生物種群的繁衍,也離不信息的傳遞
、谛畔⑦能夠調節(jié)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
信息傳遞在農業(yè)生產中的應用:①提高農產品和畜產品的產量②對有害動物進行控制
9、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生態(tài)系統(tǒng)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wěn)定的能力。
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自我調節(jié)能力,而且自我調節(jié)能力是有限的。
10、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
抵抗力穩(wěn)定性:生態(tài)系統(tǒng)抵抗外界干擾并使自身的結構和功能保持原狀的能力
恢復力穩(wěn)定性:生態(tài)系統(tǒng)在受到外界干擾因素的破壞后恢復到原狀的能力
一般來說,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組分越多,食物網越復雜,其自我調節(jié)能力就越強,抵抗力穩(wěn)定性越高,恢復力穩(wěn)定性越差
11、提高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的方法:
、倏刂茖ι鷳B(tài)系統(tǒng)干擾的程度,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利用應該適度,不應超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
、趯θ祟惱脧姸容^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應實施相應的物質、能量投入,保證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內部結構和功能的協(xié)調
12、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是全球性的問題
13、生物多樣性:生物圈內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共同構成了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包括: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
14、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潛在價值:目前人類不清楚的價值
間接價值:對生態(tài)系統(tǒng)起重要調節(jié)作用的價值(生態(tài)功能,如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
直接價值:對人類有食用、藥用和工業(yè)原料等使用意義,以及有旅游觀賞、科學研究和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等非實用意義的
15、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就地保護(自然保護區(qū))、易地保護(動物園)
常見考點考法
對信息傳遞有關知識點辨析不清
、派鷳B(tài)系統(tǒng)中信息的種類因傳播途徑的不同而不同。如孔雀開屏,如果是通過行為傳遞給對方,則屬于行為信息;如果通過羽毛的顏色等傳遞給對方,則屬于物理信息。
、气B類或其他動物報警,若通過聲音(尖叫)則屬于物理信息,若通過特殊的動作(突然飛起)則屬于行為信息。
、巧婕暗铰曇簟㈩伾、植物形狀、磁力、溫度、濕度這些信號,通過動物感覺器官皮膚、耳朵、眼、心或植物光敏色素、葉、芽對光、重力等感覺上述信息則判斷為物理信息。
、热羯婕暗交瘜W物質——揮發(fā)性這一特點,則判斷為化學信息。
⑸范圍:同種生物個體之間(性外激素、蜜蜂舞蹈及孔雀開屏等);異種生物之間(物理、化學、行為中警示作用)和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主要有物理信息中光、磁等)。
⑹方向:雙向,與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流動不同。
名詞
1、向性運動:是植物體受到單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定向運動。
2、感性運動:由沒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如光暗轉變、觸摸等)而引起的局部運動,外界刺激的方向與感性運動的方向無關。
3、激素的特點:
①量微而生理作用顯著;
②其作用緩慢而持久。
激素包括植物激素和動物激素。
植物激素:植物體內合成的、從產生部位運到作用部位,并對植物體的生命活動產生顯著調節(jié)作用的微量有機物;
動物激素:存在動物體內,產生和分泌激素的器官稱為內分泌腺,內分泌腺為無管腺,動物激素是由循環(huán)系統(tǒng),通過體液傳遞至各細胞,并產生生理效應的。
4、胚芽鞘:單子葉植物胚芽外的錐形套狀物。胚芽鞘為胚體的第一片葉,有保護胚芽中更幼小的葉和生長錐的作用。
胚芽鞘分為胚芽鞘的尖端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的尖端是產生生長素和感受單側光刺激的部位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是發(fā)生彎曲的部位。
5、瓊脂:能攜帶和傳送生長素的作用;云母片是生長素不能穿過的。
6、生長素的橫向運輸:發(fā)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單側光刺激胚芽鞘的尖端,會使生長素在胚芽鞘的尖端發(fā)生從向光一側向背光一側的運輸,從而使生長素在胚芽鞘的尖端背光一側生長素分布多。
7、生長素的豎直向下運輸:生長素從胚芽鞘的尖端豎直向胚芽鞘下面的部分的運輸。
8、生長素對植物生長影響的兩重性:這與生長素的濃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種類等有關。一般說,低濃度范圍內促進生長,高濃度范圍內抑制生長。
9、頂端優(yōu)勢:植物的頂芽優(yōu)先生長而側芽受到抑制的現(xiàn)象。由于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大量地積累在側芽部位,使這里的生長素濃度過高,從而使側芽的生長受到抑制的緣故。
解出方法為:摘掉頂芽。頂端優(yōu)勢的原理在農業(yè)生產實踐中應用的實例是棉花摘心。
10、無籽番茄(黃瓜、辣椒等):在沒有受粉的番茄(黃瓜、辣椒等)雌蕊柱頭上涂上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可獲得無籽果實。
要想沒有授粉,就必須在花蕾期進行,因番茄的花是兩性花,會自花傳粉,所以還必須去掉雄蕊,來阻止傳粉和受精的發(fā)生。無籽番茄體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目為2N。
語句
1、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
。1)達爾文實驗過程:A單側光照、胚芽鞘向光彎曲;B單側光照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長也不彎曲;C單側光照尖端罩有錫箔小帽的胚芽鞘,胚芽鞘直立生長;單側光照胚芽鞘尖端仍然向光生長!_爾文對實驗結果的認識:胚芽鞘尖端可能產生了某種物質,能在單側光照條件下影響胚芽鞘的生長。
。2)溫特實驗:A把放過尖端的瓊脂小塊,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側,胚芽鞘向對側彎曲生長;B把未放過尖端的瓊脂小塊,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側,胚芽鞘不生長不彎曲。
——溫特實驗結論:胚芽鞘尖端產生了某種物質,并運到尖端下部促使某些部分生長。
。3)郭葛結論:分離出此物質,經鑒定是吲哚乙酸,因能促進生長,故取名為“生長素”。
2、生長素的產生、分布和運輸:
成分是吲哚乙酸,生長素是在尖端(分生組織)產生的,合成不需要光照,運輸方式是主動運輸,生長素只能從形態(tài)學上端運往下端(如胚芽鞘的尖端向下運輸,頂芽向側芽運輸),而不能反向進行。在進行極性運輸?shù)耐瑫r,生長素還可作一定程度的橫向運輸。
3、生長素的作用:
a、兩重性:對于植物同一器官而言,低濃度的生長素促進生長,高濃度的生長素抑制生長。濃度的高低是以生長素的最適濃度劃分的,低于最適濃度為“低濃度”,高于最適濃度為“高濃度”。在低濃度范圍內,濃度越高,促進生長的效果越明顯;在高濃度范圍內,濃度越高,對生長的抑制作用越大。
b、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對生長素濃度的反應不同:根、芽、莖最適生長素濃度分別為10—10、10—8、10—4(mol/L)。
4、生長素類似物的應用:
a、在低濃度范圍內:促進扦插枝條生根————用一定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溶液浸泡不易生根的枝條,可促進枝條生根成活;促進果實發(fā)育;防止落花落果。
b、在高濃度范圍內,可以作為鋤草劑。
5、果實由子房發(fā)育而成,發(fā)育中需要生長素促進,而生長素來自正在發(fā)育著的種子。
6、赤霉素、細胞分裂素(分布在正在分裂的部位,促進細胞分裂和組織分化)、脫落酸和乙烯(分布在成熟的組織中,促進果實成熟)。
7、植物的一生,是受到多種激素相互作用來調控的。
1、干細胞的概念:動物和人體內保留著少量具有_和分化能力的細胞。
2、干細胞的分類:
1)全能干細胞:具有形成完整個體的分化潛能。
2)多能干細胞:具有分化出多種細胞組織的潛能。
3)專能干細胞:只能向一種或兩種密切相關的細胞類型分化。如神經干細胞可分化為各類神經細胞,造血干細胞可分化為紅細胞、白細胞等各類血細胞。
生物知識點總結5
體液調節(jié)(激素調節(jié))
人體內主要內分泌腺及分泌的激素
[解惑] (1)激素既不組成細胞結構,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只起調節(jié)作用。
(2)胰腺既有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含各種消化酶;又有內分泌腺——胰島分泌調節(jié)血糖的激素。
(3)體液調節(jié)并非激素調節(jié):在體液調節(jié)中,激素調節(jié)起主要作用,但不是的,如CO2、H+等對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也屬于體液調節(jié)。
易錯警示動物激素化學本質的歸納
下丘腦:促激素釋放激素、抗利尿激素??(1)多肽和蛋白質類激素?垂體:促激素、生長激素
??胰島:胰島素、胰高血糖素
(2)氨基酸衍生物:甲狀腺激素、腎上腺素。
(3)固醇類激素:性激素。
7、激素調節(jié)的實例
(1)血糖平衡的調節(jié)
?血糖的來源和去路?參與調節(jié)的主要激素有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
(2)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jié)
(3)反饋調節(jié):在一個系統(tǒng)中,系統(tǒng)本身工作的效果,反過來又作為信息調節(jié)系統(tǒng)的工作,這種調節(jié)方式稱為反饋調節(jié)。
反饋調節(jié)是生命系統(tǒng)中非常普遍的調節(jié)機制,它對于機體維持穩(wěn)態(tài)具重要意義!
8、體溫調節(jié)
(1)人體熱量的主要細胞中有機物的氧化放能。
(2)主要的產熱器官:骨骼肌和肝臟。
(3)炎熱環(huán)境中體溫調節(jié)的效應器:汗腺、毛細血管等。
9、水鹽調節(jié)
(1)調節(jié)中樞:下丘腦。
(2)調節(jié)途徑
①渴感的產生與飲水: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大腦皮層→產生渴感,主動飲水。
、谒值腵重吸收: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腎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尿量減少。
10、激素調節(jié)的特點
、傥⒘亢透咝;②通過體液運輸(故臨床上通過抽取血樣來檢測內分泌系統(tǒng)的疾病) 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細胞
注:(1)靶器官、靶細胞: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細胞即為該激素的靶器官、靶細胞。
(2)激素一經靶器官、靶細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滅活了,因此體內需要源源不斷地產生激素,以維持激素含量的動態(tài)平衡。
11、神經調節(jié)與體液調節(jié)的關系
體液調節(jié):激素、二氧化碳等調節(jié)因子,通過體液運送的方式對生命活動進行的調節(jié)。(激素調節(jié)是其主要內容)
生物知識點總結6
1、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依次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個體→種群→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是細胞
2、光學顯微鏡的操作步驟:
對光→低倍物鏡觀察→移動視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鏡觀察:①只能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②調節(jié)大光圈、凹面鏡
3、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根本區(qū)別為:有無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僭思毎簾o核膜,無染色體,如大腸桿菌等細菌、藍藻
、谡婧思毎河泻四ぃ腥旧w,如酵母菌,各種動物
注:病毒無細胞結構,但有DNA或RNA
4、藍藻是原核生物,自養(yǎng)生物
5、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統(tǒng)一性體現(xiàn)在二者均有細胞膜和細胞質
6、細胞學說建立者是施萊登和施旺,細胞學說建立揭示了細胞的統(tǒng)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tǒng)一性。細胞學說建立過程,是一個在科學探究中開拓、繼承、修正和發(fā)展的過程,充滿耐人尋味的曲折
7、組成細胞(生物界)和無機自然界的化學元素種類大體相同,含量不同
8、組成細胞的元素
①大量無素:C、H、O、N、P、S、K、Ca、Mg
②微量無素:Fe、Mn、B、Zn、Mo、Cu
、壑饕兀篊、H、O、N、P、S
、芑驹兀篊
、菁毎芍刂校孔疃嘣貫镃,鮮重中含最最多元素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鮮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為蛋白質。
10、(1)還原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可與斐林試劑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脂肪可蘇丹III染成橘黃色(或被蘇丹IV染成紅色);淀粉(多糖)遇碘變藍色;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反應。
(2)還原糖鑒定材料不能選用甘蔗
(3)斐林試劑必須現(xiàn)配現(xiàn)用(與雙縮脲試劑不同,雙縮脲試劑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結構通式為NH2—C—COOH,各種氨基酸的區(qū)別在于R基的不同。
12、兩個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二肽,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化學鍵(—NH—CO—)叫肽鍵。
13、脫水縮合中,脫去水分子數(shù)=形成的肽鍵數(shù)=氨基酸數(shù)—肽鏈條數(shù)
14、蛋白質多樣性原因: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數(shù)目、排列順序千變萬化,多肽鏈盤曲折疊方式千差萬別。
15、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這個碳原子還連接一個氫原子和一個側鏈基因。
16、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是核酸,它在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合成中具有極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兩大類:一類是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一類是核糖核酸,簡稱RNA,核酸基本組成單位核苷酸。
17、蛋白質功能:
、俳Y構蛋白,如肌肉、羽毛、頭發(fā)、蛛絲
、诖呋饔茫缃^大多數(shù)酶
、圻\輸載體,如血紅蛋白
、軅鬟f信息,如胰島素
、菝庖吖δ,如抗體
18、氨基酸結合方式是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連接,同時脫去一分子水,如圖:
HOHHH
NH2—C—C—OH+H—N—C—COOHH2O+NH2—C—C—N—C—COOH
R1HR2R1OHR2
19、DNA、RNA
全稱:脫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
分布:細胞核、線粒體、葉綠體、細胞質
染色劑:甲基綠、吡羅紅
鏈數(shù):雙鏈、單鏈
堿基:ATCG、AUCG
五碳糖:脫氧核糖、核糖
組成單位:脫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代表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噬菌體、HIV、SARS病毒
20、主要能源物質:糖類
細胞內良好儲能物質:脂肪
人和動物細胞儲能物:糖原
直接能源物質:ATP
21、糖類:
、賳翁牵浩咸烟、果糖、核糖、脫氧核糖
②二糖:麥芽糖、蔗糖、乳糖
③多糖:淀粉和纖維素(植物細胞)、糖原(動物細胞)
④脂肪:儲能;保溫;緩沖;減壓
22、脂質: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
膽固醇、固醇(性激素:促進人和動物生殖器官的發(fā)育及生殖細胞形成)
維生素D:(促進人和動物腸道對Ca和P的吸收)
23、多糖,蛋白質,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
組成單位依次為:單糖、氨基酸、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自由水(95.5%):良好溶劑;參與生物化學反應;提供液體環(huán)境;運送
24、水存在形式營養(yǎng)物質及代謝廢物
結合水(4.5%)
25、無機鹽絕大多數(shù)以離子形式存在。哺乳動物血液中Ca2+過低,會出現(xiàn)抽搐癥狀;患急性腸炎的病人脫水時要補充輸入葡萄糖鹽水;高溫作業(yè)大量出汗的工人要多喝淡鹽水。
26、細胞膜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和少量糖類組成,脂質中磷脂最豐富,功能越復雜的細胞膜,蛋白質種類和數(shù)量越多;細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雙分子層;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和選擇透過性。將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分隔開
27、細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質進出細胞進行細胞間信息交流
28、植物細胞的細胞壁成分為纖維素和果膠,具有支持和保護作用。
29、制取細胞膜利用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因為無核膜和細胞器膜。
30、葉綠體:光合作用的細胞器;雙層膜
線粒體:有氧呼吸主要場所;雙層膜
核糖體:生產蛋白質的細胞器;無膜
中心體:與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有關;無膜
液泡:調節(jié)植物細胞內的滲透壓,內有細胞液
內質網:對蛋白質加工
高爾基體:對蛋白質加工,分泌
31、消化酶、抗體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種細胞器: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
32、細胞膜、核膜、細胞器膜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tǒng),它們在結構和功能上緊密聯(lián)系,協(xié)調。
維持細胞內環(huán)境相對穩(wěn)定生物膜系統(tǒng)功能許多重要化學反應的位點把各種細胞器分開,提高生命活動效率
核膜:雙層膜,其上有核孔,可供mRNA通過結構核仁
33、細胞核由DNA及蛋白質構成,與染色體是同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染色質兩種狀態(tài)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是遺傳信息庫,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34、植物細胞內的液體環(huán)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細胞液。
原生質層指細胞膜,液泡膜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植物細胞原生質層相當于一層半透膜;質壁分離中質指原生質層,壁為細胞壁
35、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選擇透過性膜
自由擴散:高濃度→低濃度,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
協(xié)助擴散:載體蛋白質協(xié)助,高濃度→低濃度,如葡萄糖進入紅細胞
36、物質跨膜運輸方式主動運輸:需要能量;載體蛋白協(xié)助;低濃度→高濃度,如無機鹽、離子、胞吞、胞吐:如載體蛋白等大分子
37、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選擇透過性膜,這種膜可以讓水分子自由通過,一些離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過,而其他離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則不能通過。
38、本質:活細胞產生的有機物,絕大多數(shù)為蛋白質,少數(shù)為RNA、高效性
特性專一性:每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成一類化學反應
酶作用條件溫和:適宜的溫度,pH,最適溫度(pH值)下,酶活性最高,
溫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會明顯降低,甚至失活(過高、過酸、過堿)功能:催化作用,降低化學反應所需要的活化能
結構簡式:A—P~P~P,A表示腺苷,P表示磷酸基團,~表示高能磷酸鍵
全稱:三磷酸腺苷
39、ATP與ADP相互轉化:A—P~P~PA—P~P+Pi+能量
功能:細胞內直接能源物質
40、細胞呼吸: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產物,釋放能量并生成ATP過程
41、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比較:有氧呼吸、無氧呼吸
場所:細胞質基質、線粒體(主要)、細胞質基質
產物:CO2,H2O,能量
CO2,酒精(或乳酸)、能量
反應式: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C6H12O62C3H6O3+能量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過程:第一階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為2分子丙酮酸和少量[H],釋放少量能量,細胞質基質
第二階段:丙酮酸和水徹底分解成CO2和[H],釋放少量能量,線粒體基質
第三階段:[H]和O2結合生成水,大量能量,線粒體內膜
無氧呼吸
第一階段:同有氧呼吸
第二階段:丙酮酸在不同酶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CO2或轉化成乳酸能量42、細胞呼吸應用:包扎傷口,選用透氣消毒紗布,抑制細菌有氧呼吸
酵母菌釀酒:選通氣,后密封。先讓酵田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無氧呼吸產生酒精
花盆經常松土:促進根部有氧呼吸,吸收無機鹽等
稻田定期排水:抑制無氧呼吸產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爛根死亡
提倡慢跑:防止劇烈運動,肌細胞無氧呼吸產生乳酸
破傷風桿菌感染傷口:須及時清洗傷口,以防無氧呼吸
43、活細胞所需能量的最終源頭是太陽能;流入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為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
44、葉綠素a
葉綠素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
葉綠體中色素葉綠素b(類囊體薄膜)胡蘿卜素
類胡蘿卜素主要吸收藍紫光
葉黃素
45、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O2的過程。
46、18C中期,人們認為只有土壤中水分構建植物,未考慮空氣作用
1771年,英國普利斯特利實驗證實植物生長可以更新空氣,未發(fā)現(xiàn)光的作用
1779年,荷蘭英格豪斯多次實驗驗證,只有陽光照射下,只有綠葉更新空氣,但未知釋放該氣體的成分。
1785年,明確放出氣體為O2,吸收的是CO2
1845年,德國梅耶發(fā)現(xiàn)光能轉化成化學能
1864年,薩克斯證實光合作用產物除O2外,還有淀粉
1939年,美國魯賓卡門利用同位素標記法證明光合作用釋放的O2來自水。
47、條件:一定需要光
光反應階段場所:類囊體薄膜,
產物:[H]、O2和能量
過程:(1)水在光能下,分解成[H]和O2;
(2)ADP+Pi+光能ATP
條件:有沒有光都可以進行
暗反應階段場所:葉綠體基質
產物:糖類等有機物和五碳化合物
過程:(1)CO2的固定:1分子C5和CO2生成2分子C3
(2)C3的還原:C3在[H]和ATP作用下,部分還原成糖類,部分又形成C5
聯(lián)系:光反應階段與暗反應階段既區(qū)別又緊密聯(lián)系,是缺一不可的整體,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H]和ATP。
48、空氣中CO2濃度,土壤中水分多少,光照長短與強弱,光的成分及溫度高低等,都是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外界因素:可通過適當延長光照,增加CO2濃度等提高產量。
49、自養(yǎng)生物:可將CO2、H2O等無機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機物,如綠色植物,硝化細菌(化能合成)
異養(yǎng)生物:不能將CO2、H2O等無機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機物,只能利用環(huán)境中現(xiàn)成的有機物來維持自身生命活動,如許多動物。
50、細胞表面積與體積關系限制了細胞的長大,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fā)育、繁殖遺傳的基礎。
51、真核細胞的分裂方式減數(shù)分裂:生殖細胞(精子,卵細胞)增殖
52、分裂間期:完成DNA分子復制及有關蛋白質合成,染色體數(shù)目不增加,DNA加倍。有絲分裂:體細胞增殖
無絲分裂:蛙的紅細胞。分裂過程中沒有出現(xiàn)紡綞絲和染色體變化
前期:核膜核仁逐漸消失,出現(xiàn)紡綞體及染色體,染色體散亂排列。
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著絲點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體形態(tài)比較穩(wěn)定,數(shù)目比分裂期較清晰便于觀察
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
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現(xiàn),紡綞體,染色體逐漸消失。
53、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區(qū)別:植物細胞、動物細胞
間期:DNA復制,蛋白質合成(染色體復制)
染色體復制,中心粒也倍增
前期:細胞兩極發(fā)生紡綞絲構成紡綞體中心體發(fā)出星射線,構成紡綞體
末期:赤道板位置形成細胞板向四周擴散形成細胞壁
不形成細胞板,細胞從中央向內凹陷,縊裂成兩子細胞
54、有絲分裂特征及意義:將親代細胞染色體經過復制(實質為DNA復制后),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在親代與子代之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穩(wěn)定性,對于生物遺傳有重要意義
55、有絲分裂中,染色體及DNA數(shù)目變化規(guī)律
56、細胞分化:個體發(fā)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生的后代,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fā)生穩(wěn)定性差異的過程,它是一種持久性變化,是生物體發(fā)育的基礎,使多細胞生物體中細胞趨向專門化,有利于提高各種生理功能效率。
57、細胞分化舉例:紅細胞與肌細胞具有完全相同遺傳信息,(同一受精卵有絲分裂形成);形態(tài)、功能不能原因是不同細胞中遺傳信息執(zhí)行情況不同
58、細胞全能性:指已經分化的細胞,仍然具有發(fā)育成完整個體潛能。
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如植物組織培養(yǎng)因為細胞(細胞核)具有該生物
生長發(fā)育所需的遺傳信息高度分化的動物細胞核具有全能性,如克隆羊
59、細胞內水分減少,新陳代謝速率減慢
細胞內酶活性降低,細胞衰老特征細胞內色素積累
細胞內呼吸速度下降,細胞核體積增大
細胞膜通透性下降,物質運輸功能下降
60、細胞凋亡指基因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生理過程,如蝌蚪尾消失,它對于多細胞生物體正常發(fā)育,維持內部環(huán)境的穩(wěn)定以及抵御外界因素干擾具有非常關鍵作用。
能夠無限增殖
61、癌細胞特征形態(tài)結構發(fā)生顯著變化
癌細胞表面糖蛋白減少,容易在體內擴散,轉移
62、癌癥防治:遠離致癌因子,進行CT,核磁共振及癌基因檢測;也可手術切除、化療和放療
高中必修一生物知識點總結2
(1)性狀——是生物體形態(tài)、結構、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對性狀——同種生物的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xiàn)類型。
(3)在具有相對性狀的親本的雜交實驗中,混合種一代(F1)表現(xiàn)出來的性狀是顯性性狀,未表現(xiàn)出來的是隱性性狀。
(4)性狀分離是指在混合種后代中,同時顯現(xiàn)出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xiàn)象。
(5)雜交——具有不同相對性狀的親本之間的傳粉
(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個體之間的傳粉(自花傳粉是其中的一種)
(7)測交——用隱性性狀(純合體)的個體與未知基因型的個體進行傳粉,來測定該未知個體能產生的配子類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種雜交方式。
(8)表現(xiàn)型——生物個體表現(xiàn)出來的性狀。
(9)基因型——與表現(xiàn)型有關的基因組成。
(10)等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體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11)基因——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的片斷,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
二、孟德爾實驗成功的原因:
(1)正確選用實驗材料:一豌豆是嚴格自花傳粉植物(閉花授粉),自然狀態(tài)下一般是純種二具有易于區(qū)分的性狀
(2)由一對相對性狀到多對相對性狀的研究
(3)分析方法:統(tǒng)計學方法對結果進行分析
(4)實驗程序:假說-演繹法
觀察分析——提出假說——演繹推理——實驗驗證2、精子的形成:3、卵細胞的形成
1個精原細胞(2n)1個卵原細胞(2n)
↓間期:染色體復制↓間期:染色體復制
1個初級精母細胞(2n)1個初級卵母細胞(2n)
↓前期:聯(lián)會、四分體、交叉互換(2n)↓前期:聯(lián)會、四分體…(2n)
中期:同源染色體排列在赤道板上(2n)中期:(2n)
后期:配對的同源染色體分離(2n)后期:(2n)
末期:細胞質均等分裂末期:細胞質不均等分裂(2n)
2個次級精母細胞(n)1個次級卵母細胞+1個極體(n)
↓前期:(n)↓前期:(n)
中期:(n)中期:(n)四、細胞分裂相的鑒別:
1、細胞質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減數(shù)分裂卵細胞的形成
均等分裂——有絲分裂、減數(shù)分裂精子的形成
2、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若為奇數(shù)——減數(shù)第二分裂(次級精母細胞、次級卵母細胞)
若為偶數(shù)——有絲分裂、減數(shù)第一分裂、減數(shù)第二分裂后期
3、細胞中染色體的行為:聯(lián)會、四分體現(xiàn)象——減數(shù)第一分裂前期(四分體時期)
有同源染色體——有絲分裂、減數(shù)第一分裂
無同源染色體——減數(shù)第二分裂
同源染色體的分離——減數(shù)第一分裂后期
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離一側有同源染色體——減數(shù)第二分裂后期
一側無同源染色體——有絲分裂后期第三節(jié)、伴性遺傳
概念:伴性遺傳——此類性狀的遺傳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因而總是與性別相關聯(lián)。
類型:X染色體顯性遺傳:抗維生素D佝僂病等
X染色體隱性遺傳:人類紅綠色盲、血友病
Y染色體遺傳:人類毛耳現(xiàn)象
一、X染色體隱性遺傳:如人類紅綠色盲
1、致病基因Xa正;颍篨A
2、患者:男性XaY女性XaXa
正常:男性XAY女性XAXAXAXa(攜帶者)
3、遺傳特點:
(1)人群中發(fā)病人數(shù)男性大于女性
(2)隔代遺傳現(xiàn)象(一)先判斷顯性、隱性遺傳:
父母無病,子女有病——隱性遺傳(無中生有)
隔代遺傳現(xiàn)象——隱性遺傳
父母有病,子女無病——顯性遺傳(有中生無)第一節(jié)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知識點:1、怎么證明DNA是遺傳物質(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艾弗里實驗、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實驗)第二節(jié)DNA分子的結構
知識點: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有哪些主要特點?
1、DNA是由兩條鏈組成的,這兩條鏈按反向平行方式盤旋成雙螺旋結構,
2、DNA分子中的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堿基在內側。
A=T;G=C;?3、兩條鏈上的堿基通過氫鍵連接成堿基對,并且堿基配對有一定的規(guī)律:A(腺嘌呤)一定與T(胸腺嘧啶)配對;G(鳥嘌呤)一定與C(胞嘧啶)配對。堿基之間的這種一一對應的關系,叫做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A+G)/(T+C)=1;(A+C)=(T+G)?
一條鏈中A+T與另一條鏈中的T+A相等,一條鏈中的C+G等于另一條鏈中的G+C?
如果一條鏈中的(A+T)/(C+G)=a,那么另一條鏈中其比例也是aDNA復制的過程(DNA復制的概念、條件、特點、結果和意義)?
DNA分子復制過程是個邊解旋邊復制。中心法則:遺傳信息可以從DNA流向DNA,既DNA的自我復制;也可以從DNA流向RNA,進而流向蛋白質,即遺傳信息的轉錄翻譯。但是,遺傳信息不能從蛋白質流向蛋白質,也不能從蛋白質流向DNA或RNA。近些年還發(fā)現(xiàn)有遺傳信息從RNA到RN1、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生物物質代謝,進而來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2、基因還能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A(即RNA的自我復制)也可以從RNA流向DNA(即逆轉錄),也在瘋牛病毒中還發(fā)現(xiàn)蛋白質本身的大量增加(蛋白質的自我控制復制)
DNA復制的條件要相關的酶、原料、能量和模板。
其特點是(非連續(xù)性的)半保留復制。
其意義是:保證了親子兩代之間性狀相象。
如果一條鏈中的(A+C)/(G+T)=b,那么另一條鏈上的比值為1/b?
另外還有兩個非互補堿基之和占DNA堿基總數(shù)的50%?
2、DNA作為遺傳物質的條件?
3、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實驗的過程:吸附、注入、合成、組裝、釋放。
連續(xù)遺傳、世代遺傳——顯性遺傳
(二)再判斷常、性染色體遺傳:
1、父母無病,女兒有病——常、隱性遺傳
2、已知隱性遺傳,母病兒子正!!㈦[性遺傳
3、已知顯性遺傳,父病女兒正!、顯性遺傳
(3)交叉遺傳現(xiàn)象:男性→女性→男性
后期: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組染色體(2n)后期:(2n)
末期:細胞質均等分離(n)末期:(n)
4個精細胞:(n)1個卵細胞:(n)+3個極體(n)
↓變形
4個精子(n)
生物知識點總結7
人體的內環(huán)境與穩(wěn)態(tài)
一、內環(huán)境:(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huán)境)
二、穩(wěn)態(tài)
(1)概念:正常機體通過調節(jié)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tǒng)協(xié)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huán)境的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叫做穩(wěn)態(tài)。
(2)意義:維持內環(huán)境在一定范圍內的穩(wěn)態(tài)是生命活動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
(3)調節(jié)機制:神經——體液——免疫調節(jié)網絡
第二章動物體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
一、通過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
1、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是神經元。
神經元的功能:接受刺激產生高興,并傳導興奮,進而對其他組織產生調控效應。
神經元的結構:由細胞體、突起[樹突(短)、軸突(長)]構成。軸突+髓鞘=神經纖維
2、反射:是神經系統(tǒng)的基本活動方式。是指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參與下,動物體或人體對內外環(huán)境變化作出的規(guī)律性應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和功能單位。
感受器:感覺神經末稍和與之相連的各種特化結構,感受刺激產生興奮
傳入神經
神經中樞:在腦和脊髓的灰質中,功能相同的神經元細胞體匯集在一起構成
傳出神經
效應器:運動神經末稍與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
4、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1)興奮:指動物體或人體內的某些組織(如神經組織)或細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對靜止狀態(tài)變?yōu)轱@著活躍狀態(tài)的過程。
(2)興奮是以電信號的形式沿著神經纖維傳導的,這種電信號也叫神經沖動。
(3)興奮的傳導過程:靜息狀態(tài)時,細胞膜電位外正內負→受到刺激,興奮狀態(tài)時,細胞膜電位為外負內正→興奮部位與未興奮部位間由于電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電流(膜外:未興奮部位→興奮部位;膜內:興奮部位→未興奮部位)→興奮向未興奮部位傳導
(4)興奮的傳導的方向:雙向
5、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1)神經元之間的興奮傳遞就是通過突觸實現(xiàn)的
突觸:包括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后膜
(2)興奮的傳遞方向:由于神經遞質只存在于突觸小體的突觸小泡內,所以興奮在神經元之間
(即在突觸處)的傳遞是單向的`,只能是: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后膜
(上個神經元的軸突→下個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
6、人腦的高級功能
(1)人腦的組成及功能:大腦:大腦皮層是調節(jié)機體活動的級中樞,是高級神經活動的結構基礎。其上有語言、聽覺、視覺、運動等高級中樞;小腦:是重要的運動調節(jié)中樞,維持身體平衡;腦干:有許多重要的生命活動中樞,如呼吸中樞;下丘腦:有體溫調節(jié)中樞、滲透壓感受器、是調節(jié)內分泌活動的總樞紐
(2)語言功能是人腦特有的高級功能
語言中樞的位置和功能:書寫中樞(W區(qū))→失寫癥(能聽、說、讀,不能寫)運動性語言中樞(S區(qū))→運動性失語癥(能聽、讀、寫,不能說)聽性語言中樞(H區(qū))→聽覺性失語癥(能說、寫、讀,不能聽)閱讀中樞(V區(qū))→失讀癥(能聽、說、寫,不能讀)(3)其他高級功能:學習與記憶
生物知識點總結8
1、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質,過程:無機物→小分子有機物→大分子有機物→原始生命。
2、原始大氣中與現(xiàn)在大氣明顯的區(qū)別是沒有氧氣。
3、米勒(實驗室模擬原始地球的`條件和大氣成分來合成氨基酸的第一人)的模擬實驗結論:原始地球上盡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構成生命的有機物。
4、原始大氣在高溫、紫外線以及雷電等自然條件的作用條件下,形成簡單有機物。隨著雨水進入湖泊和河流,最終匯集到原始的海洋中。
5、原始生命誕生于原始海洋。大約在地球形成以后10億年左右。
生物知識點總結9
初中生物知識點總結
一、動物的運動
1、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tǒng)由骨骼和肌肉組成。
2、骨骼肌包括中間較粗的肌腹和兩端較細的肌腱(乳白色結締組織),一組肌肉的兩端分別附著在兩塊相鄰的骨上.骨骼肌受神經刺激后有收縮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縮牽拉骨而不能推開骨,所以與骨相連的肌肉至少有兩組,相互配合完成各種活動。【特別是伸、曲肘動作: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則相反】肱二頭肌是兩塊肌肉組成一組,肱三頭肌是三塊肌肉組成一組。雙臂自然下垂,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舒張;直臂豎直向上提起重物或雙手抓住單杠身體自然下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收縮。
4、運動系統(tǒng)的功能:運動、支持、保護。在運動中,神經系統(tǒng)起調節(jié)、控制作用,骨起杠桿的作用,關節(jié)起支點作用,骨骼肌起動力作用。骨骼肌收縮,牽動著它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jié)活動,于是軀體就產生了運動。
5、運動系統(tǒng)在神經系統(tǒng)控制和調節(jié)下,以及消化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配合下(提供能量,能量來自有機物的分解)共同完成運動。運動能力發(fā)達,利于捕食和避敵,以適應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
6、關節(jié)是由關節(jié)面、關節(jié)囊和關節(jié)腔三部分組成。關節(jié)面包括關節(jié)頭和關節(jié)窩。使關節(jié)牢固的結構特點是:關節(jié)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韌帶。使關節(jié)運動靈活的結構特點是:關節(jié)面上覆蓋一層表面光滑的關節(jié)軟骨,和關節(jié)囊的內表面還能分泌滑液,可減少運動時兩骨間關節(jié)面的摩擦和緩沖運動時的震動。
7、脫臼:關節(jié)頭從關節(jié)窩滑脫出來。(由于進行體育運動或從事體力勞動,因用力過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二、動物的行為
1、按行為表現(xiàn)不同可將動物行為分為:攻擊行為、取食行為、防御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而按獲得途徑不同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先天性行為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體內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對維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織網、蜜蜂采蜜、螞蟻做巢等。還有菜青蟲取食,
學習行為則是指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huán)境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適應環(huán)境能力也就越強,對生存也就越有意義。
3、社會行為:營群體生活的動物,群體內部不同成員之間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群體的生活,從而具有的行為。(注意:并非所有營群體生活的動物都具社會行為,如蝗蟲群體沒有。)
4、社會行為的特征:①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②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③有的還形成等級。
5、通訊:一個群體中的動物個體向其他個體發(fā)出某種信息,接受信息的個體產生某種行為反應的現(xiàn)象。分工合作需隨時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動作、聲音、和氣味等。
6、蝶蛾類昆蟲的雌蟲可產生性外激素,通過性外激素吸引雄蟲來交尾。據此,可以制造昆蟲性外激素誘殺昆蟲或干擾使昆蟲不能識別同種昆蟲的性外激素。
7、探究《螞蟻的通訊》一個群體中的動物個體向其他個體發(fā)出某種信息,接受信息的個體產生某種行為反應,這種現(xiàn)象叫做通訊。
(1)提出問題:螞蟻是怎樣交流信息的?
(2)作出假設:螞蟻是靠氣味傳遞信息的。
(3)設計實驗,完成實驗‘
在設計實驗時,在離蟻穴較遠的地方放的一些食物中,應既有肉食又有植食。因為螞蟻的種類很多,食性也不盡相同,有的為肉食性,有的為植食性,有的則為雜食性。在飼養(yǎng)螞蟻時也需注意它的食性,螞蟻生長繁殖的適宜溫度是19~29℃,10℃以下冬眠,洞內要求空氣濕度為90%~95%,飼養(yǎng)沙土含水量為10%---15%。
(4)檢驗假設,得出結論:支持假設。螞蟻的通訊方式之一是依靠氣味。
初中生物知識點歸納
1、葉的表皮細胞無色透明,不含(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拷媳砥さ娜~肉細胞中含有大量的葉綠體,通過光合作用制造大量的有機物,所以落葉時,葉片的正面著地。
2、紅細胞呈兩面凹的圓餅狀,有利于(輸送氧氣)
3、卵細胞是人體最大的細胞,因為細胞內含有較多提供養(yǎng)料的(卵黃)
4、細胞體積越小,相對(表面積越大),越有利于和周圍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
5、在光照條件下,植物能進行的生命活動有(光合作用、蒸騰作用、呼吸作用)
6、流感病毒有200多個變種,病毒的繁殖方式是(自我復制),而不是分裂。接種一種流感病毒的疫苗,也可能患流感,因為(抗體具有專一性,抗體與在、抗原具有一一對應性)
7、炎熱的夏天綠色植物在一天中光照最強的時間段氣孔是關閉的,目的是(降低蒸騰作用)防止水分過快散失,但是同時造成的后果是(光合作用減弱)
8、腎小管的重吸收有一定的限度
9、在人體的八大系統(tǒng)中,把呼吸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和組織細胞聯(lián)系在一起的系統(tǒng)是(循環(huán)系統(tǒng))
10、肺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是通過(呼吸運動)來實現(xiàn)的,肺泡內的氧氣進入血液以及組織里的氣體交換都是通過(氣體的擴散作用)實現(xiàn)的。
11、鳥類和哺乳類都是由(古代爬行動物)進化來的
12、自然界中碳循環(huán)的過程是: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通過(光合作用)變成植物體內的(有機物),然后通過(捕食關系)通過(食物鏈)進入動物體內,各種生物通過(呼吸作用),以及死亡后的遺體,通過(細菌、真菌)的分解作用將該物質分解,形成(二氧化碳)重新回到大氣中。
13、吸氣時,呼吸肌(肋間肌和膈肌的總稱)處在(收縮)狀態(tài)
14、酸味,甜味、辣味、刺激性的氣味、決定花瓣的顏色的花表素等都是溶解在細胞的(液泡)的.細胞中的成分中。
15、幼根的標記方法的結果:變化最明顯的是(伸長區(qū)),標記線變得最模糊不清的(伸長區(qū)),得出的結論(伸長區(qū)是生長最快的部位)
16、蒸騰作用對植物自身的意義:(降低植物表面的溫度、促進根對水的吸收、促進植物對無機鹽的運輸)
17、果樹常用的生殖方法是(嫁接)
18、保護易感者的措施(a接種疫苗b鍛煉身體c遠離傳染源)
19、觀察動物細胞時,載玻片的中央滴的是(0.9℅的生理鹽水),目的是(保持細胞的'正常形態(tài)。若滴加清水,則會出現(xiàn)(吸水脹破)。觀察植物細胞時,滴加的是(清水)細胞會保持飽滿的形態(tài),這與(細胞壁)有關。
20、蘿卜空心的原因是(細胞呼吸作用將有機物分解了)
初中生物知識
一、細菌、真菌和病毒
1、細菌(乳酸菌、大腸桿菌)的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有集中的DNA區(qū)域,無成形的細胞核,無葉綠體。
2、細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
3、真菌(酵母菌、青霉、曲霉、蘑菇等)的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有真正的細胞核,無葉綠體
4、真菌的生殖方式:孢子生殖
5、細菌、真菌的作用:酵母菌制面包饅頭、釀酒;乳酸菌制酸奶、泡酸菜;醋酸菌制醋;霉菌制豆腐乳、醬等
6、病毒的分類: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也叫噬菌體)
7、病毒的結構:無細胞結構,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
8、病毒的生活:寄生在活細胞中,靠自己的遺傳信息制造新病毒
二、生物的分類
1、被子植物的花、果實和種子是其分類的主要依據,動物主要通過其形態(tài)特征分類
2、生物分類單位從大到小的順序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3、最基本的分類單位是種,同種生物的親緣關系最密切
4、生物多樣性包括生物種類、基因、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實質上就是基因的多樣性
5、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qū)。
三、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
1、有性生殖:經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fā)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2、無性生殖:不經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直接由母體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如馬鈴薯、蒜等
3、無性生殖的運用:(1)扦插(2)嫁接
4、昆蟲、青蛙發(fā)育的類型:變態(tài)發(fā)育。它可分為:
(1)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發(fā)育經過卵、幼蟲、蛹、成蟲4個時期。如:蠅、家蠶
(2)不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發(fā)育經過卵、幼蟲、成蟲3個時期。如:蝗蟲、螳螂
生物知識點總結10
第一節(jié)水中生活的動物一.動物的分類
1.動物根據有無脊柱可以劃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已知的動物有150萬種。
魚類原生動物
兩棲(變溫)腔腸動物
、偌棺祫游锱佬蓄
②無脊椎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鳥類環(huán)節(jié)動物哺乳類(恒溫)軟體動物節(jié)肢動物2.根據體溫是否恒定可以劃分為恒溫動物和變溫動物。
3.根據動物的生活環(huán)境和運動形態(tài)分為:陸地上生活的水中生活的和天上飛的
二.魚的形態(tài)結構與生理特征
【魚能夠在水中生活至關重要的兩個特點】
、倌芸坑斡緛慝@取食物和防御敵害;
②能在水中呼吸。
【鯽魚適于水中生活的結構】
結構體色體形體表側線鰭鰓特點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身體呈梭形有黏液由兩側中央鱗片上的小孔組成分偶鰭和奇鰭兩類,共七個有許多又細又長的鰓絲生理功能不易被水上和水下的敵人發(fā)現(xiàn),是一種保護色減小游泳時水的阻力減小游泳時水的阻力與神經相連,有感知水流和測定方向的作用是鯽魚的運動器官是鯽魚的呼吸器官【
魚的游泳】
魚的外形呈梭形,可減少游泳阻力,適于游泳。魚體分三大部分:頭部、軀干部和尾部。
魚在游泳時主要靠身體軀干部和尾鰭的左右擺動擊動水流產生前進的動力,其它魚鰭起輔助作用。魚在運動時,胸鰭、和腹鰭都有維持平衡的作用,背鰭、臀鰭:維持直立。(沒有背鰭會側翻)胸鰭除了保持平衡還有轉換方向的作用。尾鰭有決定魚運動方向的作用。(魚鰭在魚的游泳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可以說是魚的運動器官)
(5)魚鰾的作用:調節(jié)身體的比重,從而調節(jié)身體沉浮。
【魚的呼吸】
。1)魚的呼吸器官是鰓,魚鰓為鮮紅色,因為內含豐富的毛細血管,其中密布又細又長的鰓絲,鰓絲中含有豐富的毛細血管。(作用:增加了毛細血管與水的接觸面積,有利于氣體交換)
。2)呼吸過程:當水從口流入,經過鰓絲時進行氣體交換,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隨水從鰓蓋后緣的鰓孔排出體外,完成呼吸。所以經鰓流出的水流與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氣的含量減少,二氧化碳_的含量增高。
(3)魚不能離不開水的原因:
其呼吸器官是鰓,而鰓中有許多的鰓絲,鰓絲在水中時能展開來,離開了水就不能展開,減少了
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加上空氣干燥,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氣而死亡。
。4)四大家魚是:草魚、青魚、鰱魚、鳙魚
。5)魷魚為軟體動物,鯨魚為哺乳動物,娃娃魚(大鯢)為兩棲動物,海馬是魚類,鯨、海豚、海豹是哺乳動物,龜、海龜是爬行動物。
三.其他水生動物名稱腔腸動物軟體動物甲殼動物特點結構簡單,有口無肛門,身體柔軟靠貝殼來保護身體體表長有質地較硬的甲代表?,珊瑚,水母;水螅章魚,扇貝,河蚌,烏賊水蚤,蝦,蟹魚類的特征:體表常常有鱗,用鰓呼吸,通過尾部的擺動和鰭的協(xié)調作用游泳。
第二節(jié)陸地生活的動物
一.陸地環(huán)境的特點和陸生動物的適應
、贇夂蚋稍锇憔哂蟹乐贵w內水分散失的結構。如爬行動物有角質的鱗或甲昆蟲具有外骨骼。
、诓皇芩母×ψ饔靡话愣季哂兄С周|體和運動的器官。
、蹥鈶B(tài)氧供呼吸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氣中呼吸的,位于身體內部的呼吸器官,如:氣管和肺(蚯蚓沒有專門的呼吸器官)。
、墉h(huán)境變化快而復雜普遍具有發(fā)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tǒng)。
二.陸生動物蚯蚓
【蚯蚓的生活習性】
、偕钤诟缓迟|的濕潤的土壤中,晝伏夜出,以植物的枯葉、朽根和其他有機物為食。
②蚯蚓在潮濕土壤的深層穴居的原因: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體溫,因此只能生活在溫度變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層。
【蚯蚓的外部形態(tài)】
。1)身體由許多環(huán)狀體節(jié)構成,身體成圓柱形,前端有環(huán)帶(生殖帶),身體前端到環(huán)帶共有13節(jié)。蚯蚓靠近環(huán)帶的一端叫前端遠離環(huán)帶的一端叫后端,身體前端有環(huán)帶。
。2)蚯蚓身體分節(jié)的意義:可使蚯蚓的軀體運動靈活自如、轉向方便。
。3)【蚯蚓的運動】
(1)蚯蚓通過肌肉與剛毛的配合使身體蠕動。(有肌肉無骨骼)。
(2)蚯蚓腹部,粗糙不平的是剛毛。剛毛的作用:支撐身體,協(xié)助運動。
(3)使蚯蚓分別在粗糙的紙板和玻璃板上運動,發(fā)現(xiàn)它粗糙的紙板上運動較快,這是因為:在玻璃板上,剛毛基本失去固著身體的作用,使運動速度變慢。
【蚯蚓在自然界的作用】
1、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2、處理有機廢物消除環(huán)境污染3、可做蛋白質飼料和藥用。
【蚯蚓的呼吸】
(1)蚯蚓的呼吸靠能分泌黏液、始終保持濕潤的體壁完成。
。2)呼吸過程:蚯蚓沒有專門的呼吸器官,他的呼吸過程是:空氣中的氧氣先溶解在體表黏液里,然后滲入體壁,再進入體壁的毛細血管中。體內的二氧化碳也經體壁的毛細血管由體表排出。這種呼吸方式又叫體壁呼吸。
。2)在觀察蚯蚓的實驗中,經常用浸水的濕棉球輕擦蚯蚓體表,目的是使體表保持濕潤:蚯蚓沒有呼吸系統(tǒng),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終保持濕潤的體壁呼吸。如果蚯蚓的體表干燥,蚯蚓會因為無法呼吸而窒息死亡。
。3)雨后蚯蚓會爬到地面上來的原因:水滲入土中,擠出了土粒間及蚯蚓洞穴中的空氣,使土壤中缺少氧氣,蚯蚓不得不到地面上來呼吸。
【環(huán)節(jié)動物】
身體由許多彼此相似的環(huán)狀體節(jié)構成的動物稱為環(huán)節(jié)動物。例如:沙蠶、水蛭、蚯蚓。
三.陸生動物兔
【哺乳動物】
。1)哺乳動物的.特征:
①體表被毛(作用:保溫),
②胎生、哺乳(哺乳動物的生殖發(fā)育方式),
、垠w內有膈(膈是哺乳動物特有的特征)。4體溫恒定
。2)哺乳動物的優(yōu)越性:
胎生(受到母體的保護)和哺乳(足夠的營養(yǎng))的特征使兔子的幼體成活率大大的提高,增強了對生活環(huán)境的適應性。
。3)恒溫動物:
、倏梢酝ㄟ^自身的調節(jié)而維持體溫的恒定的動物,叫做恒溫動物。
、诤銣氐囊饬x:減少對外界環(huán)境的依賴性,擴大動物生活和分布范圍。
、谕米芋w表被毛能保持溫度有完整的呼吸系統(tǒng)和雙循環(huán)系統(tǒng)輸送氧氣的能力強,有利于有機物的分解,為身體提供足夠的能量。因此兔是恒溫動物。【兔的結構與生理特點】
。1)兔的外部形態(tài):兔的體表被毛,有保溫作用;兔的后肢比前肢長且后肢發(fā)達,善于跳躍。
。2)兔的牙齒:分為門齒(適于切斷植物纖維)和臼齒(適于磨碎食物),消化道有發(fā)達的盲腸,。這兩點與它們植食性生活習慣相適應。而虎、狼等動物,除了有門齒、臼齒外,還有發(fā)達的犬齒(可用于撕裂食物),這與它們肉食性生活習慣相適應。
。3)兔的繁殖:兔的生殖發(fā)育方式是胎生、哺乳,為哺乳動物。
(4)兔的血液循環(huán):
、偻玫男呐K有四腔:左心室、左心房、右心室、右心房。
、谘貉h(huán)包括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兩條循環(huán)途徑,輸送氧氣的能力強,有利于有機物的分解,為身體提供足夠的能量。
。5)兔的呼吸:兔完全用肺呼吸,氣體交換的能力強。
(6)兔子的盲腸發(fā)達作用是在細菌作用下,有助于植物纖維的消化,但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是小腸。
四.動物棲息地的保護
對于陸地上生活的動物來說,足夠的食物、水分和隱蔽地是基本的環(huán)境條件。第三節(jié)空中飛行的的動物(空中飛行的動物有昆蟲、蝙蝠、鳥類等)
1.世界上的鳥有9000多種。除了鴕鳥和企鵝等少數(shù)鳥不能飛行外,絕大多數(shù)都善于飛行。
2.鳥飛行的意義:飛行使鳥類擴大了活動范圍,利于覓食和繁育后代。
2.鳥適于飛行的特點
鳥適于飛行的特點:
、袤w呈流線型(可以減少飛翔時空氣的阻力)
、隗w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
、酃趋垒p而堅固,骨片薄,長骨中空(內充空氣),胸部有高聳的龍骨突,
、苄丶“l(fā)達
⑤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統(tǒng)發(fā)達,消化、吸收、排除糞便都很迅速。
⑥心臟四腔,心搏次數(shù)快,循環(huán)系統(tǒng)結構完善,運輸營養(yǎng)物
質和氧氣的能力強。
、哂邪l(fā)達的氣囊。
、噜苟,口內無齒,無膀胱,直腸短,糞便尿液及時排出,右側卵巢、輸卵管退化(這些都是為了減輕體重,適于飛行)。
3.氣囊(氣囊的一端與肺相通分布在內臟器官之間,有的還突入到骨的空腔里)
(1)氣囊的作用:可減少摩擦,減輕體重又與肺構成特有的雙重呼吸,釋放飛翔時產生的大量熱量(飛行時散熱)。
(2)氣囊無氣體交換的能力,氣囊起到輔助肺的呼吸,所以鳥的呼吸器官只有肺。
。3)兩翼舉起,氣囊擴張,氣體進入氣囊,兩翼下垂氣囊收縮,氣體排出氣囊。
。4)像這樣每呼吸一次空氣就兩次經過肺,在肺里進行兩次氣體交換,這種呼吸的方式叫雙重呼吸。
4、家鴿的骨骼中最發(fā)達的一塊是胸骨,胸骨向前突起形成龍骨突,可供胸肌附著,適于飛行。
5、鳥的羽毛分正羽(主要用于飛行)和絨羽(主要用于保溫),毛羽。
6、家鴿喙(就是口)內沒有牙齒,食物不經咀嚼經咽、食管進入嗉囊(有軟化食物的作用)。在進入胃。鳥的胃包括腺胃(分泌消化液初步消化食物)和肌胃(內有沙粒、小石子用于磨碎食物)。7.鳥類的特征: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具有迅速飛翔的能力,身體內有氣囊,體溫高而恒定。
二.昆蟲
1.昆蟲是種類最多的一種動物,已知種類超過100萬種,是無脊椎動物中唯一會飛的,分布十分廣泛。
2.昆蟲特征: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運動器官-翅和足著生在胸部,有外骨骼防止體內水分蒸發(fā).昆蟲,蜘蛛,蜈蚣,蝦,蟹等在分類上屬于節(jié)肢動物,節(jié)肢動物的共同特點是:身體由很多體節(jié)構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jié)。節(jié)肢動物主要分四大綱:昆蟲綱甲殼綱多足綱和蛛形綱;认x的呼吸器官是氣管,氣體進出身體的門戶是氣門。
3.昆蟲的外骨骼是覆蓋在昆蟲身體表面的堅韌的外殼,外骨骼具有保護和支持內部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fā)的作用。
4..鳥類與昆蟲適于飛行的共同特點:
(1)具有專門的飛行器官:鳥類的前肢變成翼展開后呈扇形可增加與空氣的接觸面積,產生較大的升力。昆蟲一般有兩對翅,后翅呈膜質具有輕薄、表面積大,有利于扇動空氣,產生飛行的動力。(2)具有發(fā)達的肌肉。
(3)具有適于飛行的呼吸器官:鳥類體內有氣囊與肺相通,飛行完成雙重呼吸,能滿足飛行時消耗的大量氧氣的供應。昆蟲的呼吸結構在腹部有10對氣門與體內縱橫交錯的氣管相通,呼吸能力很強。
5.昆蟲的翅對昆蟲的生活和分布有什么意義?
答:擴大昆蟲生活和分布的空間,對生存和繁衍有著重要意義。
6.蝗蟲頭部是感覺和取食中心,有一個咀嚼式口器,一對復眼(能辨別物體的大。齻單眼(只能感知光線的強弱),一對觸角(有觸覺和嗅覺的作用);蝗蟲的胸部是運動中心,分為前胸中胸后胸三部分并分別生有前足中足和后足各一對。后足發(fā)達適于跳躍中胸和后胸上各有一對翅膀,前翅革質起保護后翅的作用,后翅膜質有飛翔能力;蝗蟲的腹部共有11個體節(jié),第一腹節(jié)的兩側各有一個半月形的薄膜狀結構與蝗蟲的聽覺有關,在胸部和腹部左右兩側各有排列整齊的一行小孔,這是氣門,氣門是氣體出入蝗蟲身體的門戶。
四.兩棲動物
1.幼體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經變態(tài)發(fā)育成為成體,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
2.代表動物:青蛙,蟾蜍。
生物知識點總結11
1、孢子植物有
。1)藻類植物:無根、莖、葉的分化
。2)苔蘚植物:有假根,有莖葉的分化
。3)蕨類植物:有根莖葉的分化
2、種子的基本結構:種皮和胚(胚由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組成)
3、菜豆種子與玉米種子的相同點:都有種皮和胚 不同點:菜豆種子無胚乳,玉米種子有胚乳;有胚乳的`種子營養(yǎng)物質由胚乳提供,無胚乳的種子營養(yǎng)物質由子葉提供
4、裸子植物的特征:種子裸露,外面無保護它的果皮;被子植物的特征:種子外面有果皮保護,種子被包在果實之中,免受外界環(huán)境的危害,更加適應陸地生活
5、種子萌發(fā)的環(huán)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籽粒飽滿,胚結構完整,不在休眠期的種子
6、種子的萌發(fā)過程:吸收水分→營養(yǎng)物質轉運給胚芽、胚軸、胚根→胚根發(fā)育成根,胚軸伸長,胚芽發(fā)育成莖和葉
7、根生長最快的部位是伸長區(qū),枝條由芽發(fā)育成
8、植株生長需要量最多的無機鹽是:含氮、磷、鉀的無機鹽
9、花的主要結構:雄蕊、雌蕊(必不可少),花要結出果實必須經過傳粉和受精兩過程
10、受精完成后,子房發(fā)育成果實;子房壁發(fā)育成果皮;胚珠發(fā)育成種子;受精卵發(fā)育成胚。
生物知識點總結12
1、普利斯特利實驗得出的結論:植物能夠更新由于蠟燭或動物呼吸而變得污濁的空氣
2、探究實驗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步驟:暗處理、把插有天竺葵的兩個小燒杯分別放入裝有清水和25%氫氧化鈉溶液的水槽中去,編號A、B組,放在日光下、酒精脫色、漂洗葉片、滴加碘液、清洗葉片、觀察葉片顏色。
3、光合作用表達式:原料二氧化碳水條件光場所葉綠體產物有機物和氧氣
4、光合作用原理在農業(yè)生產上的應用:
(1)合理密植,讓作物的葉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2)增加二氧化碳的濃度,給溫室里的農作物施用貯存在鋼瓶中的二氧化碳,以增加農作物的產量,這種方法稱為氣肥法,二氧化碳被稱為“空中肥料”。
5、臥室里擺放多盆綠色植物是不科學的原因是:有光照時,綠色植物同時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以更新居室的空氣。在黑暗中,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作用仍在進行,會消耗居室內的氧氣,將二氧化碳排放到居室中,影響居室內的空氣質量。
6、呼吸作用(概念)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其實質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任何活細胞都在不停地進行呼吸作用。
7、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理解)呼吸作用與生產生活的關系:中耕松土、及時排澇都是為了使空氣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進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機物,因此在儲存植物的種子或其他器官時,要設法降低呼吸作用,如降低溫度、減少含水量、降低氧氣濃度、增大二氧化碳濃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與生產生活關系:要保證農作物有效地進行光合作用的各種條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葉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8、呼吸作用在生產生活中的運用:
(1)對于活細胞而言,增強呼吸作用,保證正常生命活動的能量供應(農田適時松土,遇到澇害時排水)
(2)對于死細胞而言,降低呼吸作用強度,減少有機物消耗。(食物儲存過程中保持干燥,降低溫度,減少氧氣濃度)。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9、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產生由于生物呼吸作用或者燃料燃燒消耗的氧氣,吸收其釋放出的二氧化碳,對于碳--氧平衡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初一生物必備知識
1、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類群有: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其中前三種植物生長到一定的時期會產生一種叫做孢子的生殖細胞。因為通過孢子進行繁殖,所以又稱為孢子植物(沒有種子植物)。
2、藻類植物大多數(shù)生活在水中(如淡水:水綿,衣藻海水:紫菜、海帶),(1)形態(tài)結構:沒有根、莖、葉的分化。(2)營養(yǎng)方式:藻類植物細胞里都含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營養(yǎng)方式為自養(yǎng)。(3)繁殖方式:用孢子進行繁殖。
3、藻類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1)生物圈中氧氣的重要來源(2)水生生物的食物來源(如魚類餌料)(3)供食用(如海帶紫菜)(4)藥用
4、苔蘚植物大多數(shù)生活在陸地上的潮濕環(huán)境(葫蘆蘚、地錢、樹干苔蘚)。(1)形態(tài)結構: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類似莖和葉的分化,但是莖中沒有導管,葉中也沒有葉脈,根非常簡單,稱為假根(只起固定植物體作用)。(2)營養(yǎng)方式:苔蘚植物細胞里都含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細胞)進行繁殖。苔蘚植物是監(jiān)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蕨類植物多數(shù)生活在陰濕的環(huán)境中(如里白、貫眾、滿江紅)。(1)形態(tài)結構:有根、莖、葉的分化,在這些器官中有專門運輸物質的通道——輸導組織。 (2)營養(yǎng)方式:蕨類植物細胞里都含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營養(yǎng)方式為自養(yǎng)。(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細胞)進行繁殖。蕨類植物與人類的關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可供食用,如蕨菜。(2)可供藥用,如卷柏、貫眾等。(3)作為綠肥和飼料,如滿江紅。(4)煤的來源
6、種子植物的分類:根據子葉數(shù)目分為(1)雙子葉植物:胚里具有兩片子葉的植物(葉脈網狀),營養(yǎng)都儲存在子葉中。如蠶豆、大豆、花生。(2)單子葉植物:胚里具有一片子葉的植物(葉脈弧形),營養(yǎng)大部分儲存在胚乳中。如水稻、小麥、高粱。
7、種子的結構:(1)種皮:保護作用。(2)胚(包含胚芽、胚軸、胚根、子葉)是新植物的幼體,將來能發(fā)育成一個植物體。(3)只有單子葉植物有胚乳。子葉、胚乳中儲藏的營養(yǎng)物質是胚發(fā)育成幼苗時養(yǎng)料的來源。
8、種子和孢子的比較:種子中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具有適應環(huán)境的結構特點,如果環(huán)境過于干燥或寒冷,它可以處于休眠狀態(tài)。孢子只是一個細胞,只有散落在溫暖潮濕的環(huán)境中才能萌發(fā)。
9、種子植物的分類:根據種子外有無果皮包被分為①裸子植物(如:松、銀杏、蘇鐵、紅豆杉、水杉、圓柏、側柏)②被子植物
10、被子植物成為地球上分布最廣泛的植物原因:被子植物一般都具有非常發(fā)達的輸導組織,從而保證了體內水分和營養(yǎng)物質高效率地運輸;它們一般都能開花和結果,所結的果實能夠保護里面的種子,不少果實還能幫助種子傳播。
生物知識點總結13
蘇教版七年級生物學習方法
在生物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有分析和綜合的方法、比較和歸類的方法、系統(tǒng)化和具體化的方法及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1.分析和綜合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知識的一個整體分解成各個部分來進行考察的一種思維方法,綜合是把知識的各個部分聯(lián)合成一個整體來進行考察的一種思維方法,分析和綜合是生物學學習中經常使用的重要方法,兩者密切聯(lián)系,不可分割。只分析不綜合,就會見木而不見林;只綜合不分析,又會只見林而不見木。
2.比較和歸類的'方法。
比較是把有關的知識加以對比,以確定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的思維方法。比較一般遵循兩條途徑進行:一是尋找出知識之間的相同之處,即異中求同;二是在尋找出了事物之間相同之處的基礎上找出不同之處,即同中求異。歸類是按照一定的標準,把知識進行分門別類的思維方法。生物學習中常采用兩種歸類法:一是科學歸類法,即從科學性出發(fā),按照生物的本質特性進行歸類;二是實用歸類法,即從實用性出發(fā),按生物的非本質屬性進行歸類。
3.系統(tǒng)化和具體化的方法。
系統(tǒng)化就是把各種有關知識納入一定順序或體系的思維方法。系統(tǒng)化不單純是知識的分門別類,而且是把知識加以系統(tǒng)整理,使其構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在生物學學習過程中,經常采用編寫提綱、列出表解、繪制圖表等方式,把學過的知識加以系統(tǒng)地整理。具體化是把理論知識用于具體、個別場合的思維方法。在生物學學習中,適用具體化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用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和生產實踐,分析和解釋一些生命現(xiàn)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說明生物學理論知識。
4.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抽象是抽取知識的非本質屬性或本質屬性的一種思維方法,抽象可以有兩種水平層次的抽象:一是非本質屬性的抽象;二是本質屬性的抽象。概括是將有關知識的非本質屬性或本質屬性聯(lián)系起來的一種思維方法,它也有兩種水平層次:一是非本質屬性的概括,叫做感性概括;另一種是本質屬性的概括,叫做理性概括。
蘇教版七年級生物學習技巧
(一)形象記憶法。
形象信息是打開記憶大門的鑰匙。所謂形象記憶法就是將需要記憶的事物,借助于直觀的形象去強化記憶的方法。具體有以下幾種方式:
(1)形象描述。是用形象化的事物來描述抽象的事物,從而加深印象方便記憶。如“光合作用”是一個抽象的概念,為了幫助記憶,我們可把綠葉比喻成制造有機物的“綠色工廠”,“廠房”是葉綠體,動力是光能,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產物是淀粉和氧氣。這樣的形象描述既加深學生的理解,又易于記憶。
(2)形象比喻。是用人們熟悉的事物進行比喻,使之生動直觀,而易于記憶。如“十字形花冠、蝶形花冠、頭狀花序”等。
(二)自我測驗記憶法。
自我測驗能及時地了解自己記憶的成績和錯誤,可使正確的地方得以鞏固,錯誤的地方易于糾正。
(1)自我考察。如在復習各種結構圖時,可遮蓋住各部分名稱,回憶各部分名稱及功能,發(fā)現(xiàn)有薄弱環(huán)節(jié),重點加強。
(2)自問自答。自問自答就是根據自己學過的內容,自擬題目自己回答,然后核對一下是否正確。
(3)互問互答;柣ゴ鹗亲詥栕源鸬臄U展,回答別人提出的問題更靈活更機動,更易于記憶。
生物知識點總結14
▊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
注:機器人、鐘乳石、珊瑚都不是生物,都沒有生命,不符合生物的特征。(P6)
▲生物的歸類
1、按照形態(tài)結構: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2、按照生活環(huán)境: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3、按照用途:作物、家禽、家畜、寵物等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地球表層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共同構成了生物圈。厚度:20千米左右范圍;大氣圈的底部:(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等)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水圈的大部:(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水生生物,水面下150米內的水層。巖石圈的表面:土壤,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yǎng)物質、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環(huán)境對生物的影響
1、非生物因素:光、溫度、水、空氣等。
2、生物因素: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與生物的關系:捕食關系、競爭關系、合作關系、寄生關系。
注:1、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2、“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這句詩描寫的是氣溫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影響
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駱駝失水很少和駱駝刺的根很長是對干旱的適應;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很厚是對寒冷的適應;旗形樹的樹冠的形狀是對風的適應。現(xiàn)存的生物都具有與其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適應性是普遍存在的。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具有普遍性和相對性。
生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jié)空氣濕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后可調節(jié)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生物的生存依賴于環(huán)境,以各種方式適應環(huán)境,影響環(huán)境。
▲生態(tài)系統(tǒng)
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huán)境所形成的統(tǒng)一整體叫生態(tài)系統(tǒng)。
組成:1、生物部分: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細菌、真菌)2、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溫度等
食物鏈: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以吃與被吃的關系彼此聯(lián)系起來的序列。食物鏈以生產者為起點,終點為消費者,且是不被其他動物捕食的“級”動物。
食物網: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很多條食物鏈彼此交錯連接而形成的復雜的營養(yǎng)關系。
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營養(yǎng)級越高,生物數(shù)量越少,有毒物質沿食物鏈積累(富集)的越多。
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在一般情況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物的數(shù)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對穩(wěn)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jié)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種草,為了防止鳥吃草籽,用網把試驗區(qū)罩上,結果發(fā)現(xiàn),網罩內的草的葉子幾乎被蟲吃光,而未加網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長良好。原因是:食物鏈被破壞而造成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失調。
▲生物圈是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人類活動對環(huán)境的影響有許多是全球性的。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類型: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淡水生態(tài)系統(tǒng)、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等。
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綠色水庫”
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凈化水源、蓄洪抗旱,“自然之腎”,典型:沼澤
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人類起重要的支配作用
生物圈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每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都與周圍的其他生態(tài)系統(tǒng)相關聯(lián):從非生物因素來說;從地域關系來說;從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物來說。
注意:DDT的例子;有毒物質富集;生物圈Ⅱ號
▊第二單元:生物和細胞
▲練習使用顯微鏡
1、顯微鏡的構造:鏡座鏡柱鏡臂載物臺通光孔壓片夾遮光器(光圈)反光鏡轉換器鏡筒物鏡目鏡粗準焦螺旋細準焦螺旋
反光鏡:可以轉動,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其兩面是不同的:光強時使用平面鏡,光弱時使用凹面鏡。
遮光器:用來調節(jié)光線的強弱。
粗準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大;細準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小。轉動方向和升降方向的關系:順時針轉動準焦螺旋,鏡筒下降;反之則上升。
2、顯微鏡的使用:取鏡和安放→對光觀察→整理
3、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倒像,顯微鏡放大倍數(shù)=物鏡倍數(shù)×目鏡倍數(shù)
注意:觀察的`物像與實際圖像相反。玻片的移動方向和視野中物像的移動方向相反。
▲觀察細胞結構
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標本,應該薄而透明,光線能透過才能觀察清楚。因此必須加工制成玻片標本。(永久玻片和臨時玻片)
1、常用玻片標本:
切片——用從生物體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體的生物材料經過涂抹制成;
裝片——用從生物體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注: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實驗口腔上皮細胞實驗
2、臨時裝片制作的一般步驟:凈→滴→取→浸→展→蓋→染
3、植物細胞模式圖動物細胞模式圖
4、細胞的基本結構
細胞壁:支持、保護細胞膜:保護;控制物質的進出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對物質有選擇性,有用物質進入,廢物排出。細胞質: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結構,液態(tài)的,可以流動,內有細胞器等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液泡:有細胞液
5、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
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不同點:植物細胞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動物細胞沒有。
注:人體或動物體的各種細胞雖然形態(tài)不同,基本結構卻是一樣的。
6、19世紀30年代,兩位德國生物學家施萊登和施旺共同創(chuàng)建了“細胞學說”。
7、恩格斯把細胞學說、能量轉化與守恒定律、達爾文進化論并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fā)現(xiàn)。
▲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細胞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統(tǒng)一體。
1、細胞中的物質有機物(一般含碳,分子較大,可燃燒):糖類、脂質、蛋白質、核酸;無機物(一般不含碳,分子較小):水、無機鹽、氧等
注意:圖Ⅱ-7細胞膜控制物質出入細胞
2、細胞質中的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將光能轉變成有機物中的化學能。
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
聯(lián)系:都是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區(qū)別:葉綠體中的葉綠素能夠吸收光能,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線粒體分解有機物,將有機物中儲存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
▲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
遺傳信息是指上一代傳給子代的控制該物種遺傳性狀的全部信息。
1、遺傳信息存在于細胞核中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多莉羊例子
2、遺傳信息的載體——DNA(脫氧核糖核酸)DNA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
3、基因是指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DN 新生命的開端——受精卵
1、生物由小長大:細胞的分裂(細胞數(shù)量的增加)和細胞的生長(細胞體積的增大)
2、細胞的分裂過程:細胞核分裂→細胞質一分為二→中間形成新的細胞膜、細胞壁→細胞一分為二
3、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最明顯。染色體數(shù)量加倍,等分到兩個新細胞中。新細胞和原細胞所含的遺傳物質是一樣的。
4、癌細胞最初是由正常細胞變化而來的——癌變。特點:分裂非常快;癌的轉移。
▲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細胞分化:在生物體發(fā)育過程中,細胞在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上逐漸發(fā)生變化的過程。
組織:經細胞分化形成的形態(tài)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聯(lián)合在一起形成的細胞群。
1、人體的四種基本組織:上皮組織(保護、分泌)、肌肉組織(收縮、舒張)、神經組織(產生和傳導興奮)、結締組織(支持、連接、保護、營養(yǎng))
2、植物體的四種基本組織:分生組織(分裂產生新細胞)、保護組織(保護內部柔嫩部分)、營養(yǎng)組織(儲藏營養(yǎng)物質)、輸導組織(運輸有機物、水分和無機鹽)
器官: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結構。
綠色開花植物的器官:營養(yǎng)器官(根、莖、葉)、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
注:大腦:神經組織、肌肉組織;胃: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結締組織
系統(tǒng):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在一起構成的結構。
人體內的八大系統(tǒng):運動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生殖系統(tǒng)。這八大系統(tǒng)協(xié)調配合,使人體內各種復雜的生命活動能夠正常進行。
消化系統(tǒng):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yǎng)物質
▊生物體結構層次
▲單細胞生物
1、常見的單細胞生物:草履蟲、酵母菌、衣藻、眼蟲、變形蟲
2、草履蟲對刺激的反應:趨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3、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有利:魚類餌料、凈化污水;有害:危害人體健康、形成赤潮
▲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種類:以寄主不同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
2、病毒結構:結構簡單,沒有細胞結構,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比細胞小的多,只能用納米來表示他們的大小。病毒不能獨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細胞里,靠自己的遺傳物質中的遺傳信息,利用細胞里的物質,制造出新的病毒。
3、與人類的關系:
害處:引起人類和動植物患病
益處:用于生物防治、基因工程
▊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一部分
生物圈中已知的綠色植物大約有30多萬種,分為四大類群: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
▲種子植物
1、種子的結構
蠶豆種子:種皮、胚(胚芽、胚軸、胚根、2片子葉)(雙子葉植物)
玉米種子:果皮和種皮、胚(胚芽、胚軸、胚根、1片子葉)、胚乳(單子葉植物)
胚是幼小的生命體,包括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子葉和胚乳中儲存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為種子的萌發(fā)和早期發(fā)育提供營養(yǎng)物質;種皮能保護種子的內部結構。
2、種子植物比苔蘚、蕨類更適應陸地的生活,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能產生種子。
3、種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種子無果皮包被)和被子植物(種子有果皮包被)。
常見的裸子植物:油松、雪松、云杉、銀杏、蘇鐵、側柏等
常見的被子植物:玉米、小麥、水稻、牡丹、刺槐、檳榔、玫瑰、菊、杏、蘋果等
4、果實由果皮和種子組成。
果皮可以保護種子免受昆蟲的叮咬,以及外界環(huán)境中其他不利因素的危害。
5、種子的傳播方式:借助風力、水力、動物等傳播。
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種子的萌發(fā)、植株的生長發(fā)育、開花、結果、衰老和死亡。
▲種子的萌發(fā)
1、種子萌發(fā)的環(huán)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2、種子萌發(fā)的自身條件:籽粒飽滿、具有完整的胚、儲存時間短、已度過休眠期。
3、測定種子的發(fā)芽率(發(fā)芽種子數(shù)/供檢測的種子數(shù)×100%)和抽樣檢測
4、種子萌發(fā)的過程:吸收水分,子葉和胚乳中的營養(yǎng)物質轉運給胚根、胚芽、胚軸。隨后胚根發(fā)育,突破種皮,形成根。胚軸伸長(發(fā)育成連接根和莖的部分),胚芽發(fā)育成莖和葉。
▲植株的生長
1、根尖的結構:根冠、分生區(qū)、伸長區(qū)、成熟區(qū)
2、根生長最快的部位是:伸長區(qū)
3、根的生長一方面靠分生區(qū)細胞數(shù)量的增加,一方面要靠伸長區(qū)細胞體積的增大。
4、枝條是由芽發(fā)育成的
▲開花和結果
1、花由花芽發(fā)育而來
2、花的結構:花瓣、花蕊【雌蕊(柱頭、花柱、子房)雄蕊(花藥、花絲)】花托、萼片
3、傳粉:花粉從花藥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
4、受精:花粉粒中的精子與胚珠中的卵細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
7、人工輔助授粉目的:為了彌補自然狀態(tài)下傳粉的不足。
七年級生物學習方法
一、課前預習的方法
課前預習是上課的基礎和準備,有利于學生主動學好課程和自學能力的提高,特別是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提高,課前預習是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
閱讀教材,理解教材的含義,對重點內容、名詞概念要畫出來,進行比較、分析。例如:《細胞的結構》中,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雖然字面比較接近,但各指不同的結構,各自作用不同,應通過預習進行比較,找出它們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預習是將下次課要學的內容事先熟悉一下,做到心中有數(shù)即可,不必花費大量時間,遇到難于理解、理論性比較強的問題,可在書上做一記號,以便上課時注意聽老師的講解、分析。例如: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遺傳和變異等這些都是比較難于理解的問題,可以等待課堂上注意聽教師講解。
預習時可以寫預習筆記,可以把書上的內容歸納成幾個問題。如對《顯微鏡使用方法》一節(jié)預習時可以歸納成:顯微鏡由哪幾部分組成,每個部件的名稱及作用,每個部件的位置,能夠區(qū)別目鏡和物鏡。預習后,看書后面的習題是否會做,檢驗一下預習的效果。實際上對生物課感興趣的學生在上課前五分鐘左右就能把上述內容預習完。
二、如何提高聽課效率
一個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上課占了大部分的時間,無論哪個學生要想學習好,都要寄希望于課堂。怎樣提高聽課的效率呢?
上課的目的性要明確,要帶著預習時不懂的問題聽講;聽課時精力一定要集中,跟上老師的思路,特別要注意老師的語氣和所強調的關鍵內容;認真記筆記,筆記要記重點、要點。板書既能反映知識的要點,又能體現(xiàn)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是應該記錄的。如果聽課與記筆記發(fā)生矛盾,應該先以聽懂為目的,可以暫時不記,課后再回憶、補充、整理;上課要動腦筋、想問題,特別是老師提問,要積極思考,舉手回答,一個經常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的靈敏性、流暢性,都比不舉手回答的同學強得多;聽課要抓住重點,一節(jié)課講的知識太多,但對每個知識點要求不同,老師會教給學生區(qū)分重點和非重點的方法,對于重點內容學生要很好掌握,學好教材最基本的內容;讓學生在學習時掌握基本觀點和原理,比如"進化"的原理:進化規(guī)律是: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從水生到陸生;統(tǒng)一的原理:生物與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人與自然的統(tǒng)一,結構與功能的統(tǒng)一;矛盾的原理: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生物的遺傳與變異等。
七年級生物學習技巧
一、會聽課
聽課的時候不僅要保持旺盛的精力,還要做到眼到、耳到、腦到、手到,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老師講課尤其是講新課的時候,一般是分塊的,但各塊各知識點之間有內在的本質的聯(lián)系,各年級生物知識是連貫的,是一個整體。
學習時要將分散的知識聚集起來,歸納整理成為系統(tǒng)的知識,這樣易理解好記憶。
生物知識的學習有著本學科的特點,因此在聽課時要有下面這三個觀點:
(1)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統(tǒng)一;
(2)生物與環(huán)境相適應;
(3)生物進化、發(fā)展。
上課時要注意老師是怎樣運用這些基本觀點去分析生命現(xiàn)象和生命本質的。
例如:
在消化系統(tǒng)一章的教學中、注意老師如何分析各段消化道的結構,特別是小腸的結構與小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適應的特點。
二、善閱讀
讀是學習最基本的一種學習方法,閱讀能力是學習能力的重要標志。閱讀時可以用下面這幾種方法:
出示提綱導讀:可以將要學習的內容事先精心準備閱讀提綱,這個提綱可以根據課后習題來列,然后以此有目的的閱讀相關課文,以便抓住重點,使自己讀有所得。
聯(lián)系實際閱讀:聯(lián)系實際問題,閱讀與思考相結合,能很好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比如:
在學習對水分的吸收一節(jié)時,可思考一下植物的根是在什么情況下,從土壤中吸收水分的。一次施肥太多時,為什么會發(fā)生“燒苗"。
帶著問題閱讀有關的內容,會很清楚地掌握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以及成熟植物細胞的結構。
聯(lián)系課本插圖閱讀:課本內容包括知識系統(tǒng)、插圖系統(tǒng)、練習系統(tǒng)。同學們往往忽視有意識地查看插圖。如:
被子植物的雙受精過程。通過抓識圖,先認識花粉的萌發(fā),花粉管的形成和胚珠的結構圖,再認識雙受精作用圖,對雙受精的作用就容易理解了。
概念原理重點讀:生物學科中的概念原理用詞嚴謹、科學,必須通過思維活動加以錘煉,才能把握其本質內涵。如:
被子植物體一般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種器官構成,其中“一般”是指絕大多數(shù)被子植物有這六種器官,少數(shù)不完全具有。
生物知識點總結15
1、過程
2、特點:
單向流動:生態(tài)系統(tǒng)內的能量只能從第一營養(yǎng)級流向第二營養(yǎng)級,再依次流向下一個營養(yǎng)級,不能逆向流動,也不能循環(huán)流動
逐級遞減:能量在沿食物鏈流動的過程中,逐級減少,能量在相鄰兩個營養(yǎng)級間的傳遞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
在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營養(yǎng)級越多,能量流動過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多。
3、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
。1)可以幫助人們科學規(guī)劃、設計人工生態(tài)系統(tǒng),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xù)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如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必須清除雜草、防治農作物的病蟲害。
三、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物質循環(huán)
1、碳循環(huán)
1)碳在無機環(huán)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鹽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類生物體中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存在,并通過生物鏈在生物群落中傳遞;碳循環(huán)的形式是CO2
2)碳從無機環(huán)境進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徑是光合作用;碳從生物群落進入無機環(huán)境的主要途徑有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燒產生CO2
2、過程:
3、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huán)的關系:課本P103
四、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信息傳遞
1、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基本功能是進行物質循環(huán)、能量流動、信息傳遞
2、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信息傳遞的主要形式:
(1)物理信息:光、聲、熱、電、磁、溫度等。如植物的向光性
。2)化學信息:性外激素、告警外激素、尿液等
。3)行為信息:動物求偶時的舞蹈、運動等
3、信息傳遞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作用: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的作用;生物種群的繁衍,也離不開信息的傳遞;信息還能夠調節(jié)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
4、信息傳遞在農業(yè)生產中的作用:
一是提高農、畜產品的產量,如短日照處理能使菊花提前開花;
二是對有害動物進行控制,如噴灑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類似物干擾害蟲交尾的環(huán)保型防蟲法。
五、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
1、概念:生態(tài)系統(tǒng)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wěn)定的能力
2、生態(tài)系統(tǒng)之所以能維持相對穩(wěn)定,是由于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自我調節(jié)能力。生態(tài)系統(tǒng)自我調節(jié)能
力的;A是負反饋。物種數(shù)目越多,營養(yǎng)結構越復雜,自我調節(jié)能力越大。
3、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具有相對性。當受到大規(guī)模干擾或外界壓力超過該生態(tài)系統(tǒng)自身更新
和自我調節(jié)能力時,便可能導致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的`破壞、甚至引發(fā)系統(tǒng)崩潰。
4、生物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包括抵抗力穩(wěn)定性和恢復力穩(wěn)定性
生態(tài)系統(tǒng)成分越單純,結構越簡樸抵抗力穩(wěn)定性越低,反之亦然。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恢復力穩(wěn)定性較強,草地破壞后能恢復。而森林恢復很困難。抵抗力穩(wěn)定性強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它的恢復力穩(wěn)定就弱。
留意:生態(tài)系統(tǒng)有自我調節(jié)的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保持其穩(wěn)定性,使人與自然協(xié)調發(fā)展
5、提高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的措施:在草原上適當栽種防護林,可以有效地防止風沙的侵蝕,提高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如圖)。再比如避免對森林過量砍伐,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等等,都是保護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的有效措施
一方面要控制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干擾程度,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利用應適度,不應超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
另一方面對人類利用強度較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應實施相應的物質和能量的投入,保證生態(tài)系統(tǒng)內部結構和功能的協(xié)調。
6、制作生態(tài)瓶時應注意:
1、人口增長引發(fā)環(huán)境問題的實質是人類的活動超出了環(huán)境的承受能力,對人類自身賴以生存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造成了破壞。
2、全球性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主要包括:全球氣候變化、水資源短缺、臭氧層破壞、酸雨、土壤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樣性銳減、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環(huán)境污染等
3、生物多樣性包括3個層次:遺傳多樣性(所有生物擁有的全部基因)、物種多樣性(指生物圈內所有的動物、植物、微生物)、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
4、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義: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的基礎,對生物進化和維持生物圈的穩(wěn)態(tài)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為了人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必須保護生物多樣性。
5、人口增長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
。1)對土地資源的壓力(2)對水資源的壓力
。3)對能源的壓力(4)對森林資源的壓力(5)環(huán)境污染加劇
6、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潛在價值,直接價值,間接價值
7、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課本P126
(1)就地保護:自然保護區(qū)和國家森林公園是生物多樣性就地保護的場所。
。2)遷地保護:動物園、植物園、瀕危物種保護中央。
(3)加強宣傳和執(zhí)法力度。
(4)建立庫、種子庫,利用生物技術對瀕危物種的基因進行保護等
【生物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生物知識點總結06-28
生物知識點總結12-02
生物知識點總結06-11
生物的進化的知識點總結06-24
生物必修知識點總結06-28
關于生物知識點的總結06-25
生物的進化知識點總結06-28
生物知識點的歸納總結06-28
生物一知識點總結11-25
生物下冊知識點總結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