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寒食節(jié)的故事
寒食節(jié)的故事1
晚飯時,媽媽對我說:“默默,你知道明天是什么節(jié)日嗎?”
“清明節(jié)呀!”聽了老媽的問題,我差點噴飯,清明節(jié),地球人都知道啊,不知道是老媽懷疑我的智商,還是該我懷疑老媽IQ。
“后天才是清明節(jié)呢,小丫頭!”媽媽用筷子作勢戳了戳我的腦殼,“明天是寒食節(jié)。”
“寒食節(jié)?這是個什么東東?”我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
“我以前給你講過的,你忘了吧?”
我隱隱約約有點印象,好像和一個叫介子推的人有關,其他的`情節(jié)好像已經讓我就著饅頭吃掉了。
“媽媽,你再給我講一遍嘛!”我央求道。
“好吧!——晉國公子重耳受后母迫害逃亡時期,備嘗生活的艱辛,在饑餓難耐,奄奄一息之時,是介子推毫不猶豫地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給他煮湯喝,才把他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后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就是后來的晉文公,封賞有功之臣,唯獨忘了介子推。等他反應過來,要找尋介子推時,他已經帶母親隱居綿山,雖經眾人再三邀請,但是介子推鐵定心不肯出來。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用放火燒山的辦法逼其下山。大火燒了三天三夜——”
“大火少了三天三夜,煙云籠罩了整個北京城,不!是整個綿山頂”,聽到這里,我不禁想起了我們剛學過的《圓明園的毀滅》一課,順口接了媽媽一句。
“是啊,盡管濃煙彌漫,但是介子推心意已決,就是不下山,最終母子被燒死在綿山一棵柳樹之下!眿寢尳又o我講道。
“下面的故事我想起來了,晉文公非常傷心,下令在介子推被燒死的這一天,全國人民都不許燒火煮食,只能吃干糧和冷食,來紀念介子推!
“媽媽,我記起了一首詩,就是寫寒食節(jié)的!”我忽然想起我們《自助餐》上的一首詩,寒假時景老師讓我們背過的,是一個叫韓翃的詩人寫的,名字就叫《寒食》。
“媽媽,我給你背一遍吧!”說完,我就開始給媽媽背了——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嗯,背得真好,這是寫寒食節(jié)最有名的一首詩,其實還有一首也比較有名,是唐代的孟云卿寫的,媽媽也給你背一背吧——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xiāng)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媽媽,古代的人都知道寒食節(jié)嗎?”我看又這么多人寫有關寒食節(jié)的詩,忍不住問道。
“是啊,以前的人們很注重過寒食節(jié)的,可惜后來就逐漸被人們淡忘了,真是可惜呀,這也是我們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部分呢!”媽媽不無遺憾地說。
“媽媽,我知道了,我要馬上寫一篇博文,把寒食節(jié)的故事告訴更多的人,讓大家都來過明天的寒食節(jié)!”
“去吧!”媽媽欣慰地笑了。
寒食節(jié)的故事2
很多人可能都沒有聽說過寒食節(jié),但我相信每一個節(jié)日的后都會有它的一個故事。有關寒食節(jié)背后的故事又是什么呢?
于寒食節(jié)的起源有不同說法。民間流傳最廣的`說法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晉國的介子推。
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饑。后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封賞有功之臣。唯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逼其下山。誰知介子推母子寧愿被燒死也不肯出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綿山改名為介山,并修廟立碑。同時,還下令在介子推遇難的這一天,“寒食禁火”,舉國上下不許燒火煮食,只能吃干糧和冷食。
古代的人們都非常崇敬介子推的氣節(jié),“寒食禁火”的習俗,被后人流傳下來,形成了寒食節(jié)這個特殊的紀念節(jié)日。專家表示,寒食節(jié)是在清明節(jié)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jié)的活動延續(xù)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
在古代,寒食節(jié)食品有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同時,踏青、插柳、造酒、蹴鞠、拔河、蕩秋千、放風箏、雕畫雞蛋比賽也是寒食節(jié)倍受歡迎的活動項目。
寒食節(jié)的故事3
或許很多人都知道清明節(jié),但卻很少有人知道在清明節(jié)前一兩天還有一個寒食節(jié)。關于寒食節(jié)還有一個割肉讓主子充饑,卻又不求回報的故事。
原本我也不知道由這個故事,后來是在書上偶然看到?吹胶笪冶惚凰臍夤(jié)所深深的震撼了。對于某些人來說介子推的行為想法有些許的愚昧。然而我卻不這么認為,這和急功近利只為功利的人,對于做事前先考慮對自己影響的好壞的人來說,是多么的引人深思。
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饑。后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封賞有功之臣。唯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逼其下山。誰知介子推母子寧愿被燒死也不肯出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綿山改名為介山,并修廟立碑。同時,還下令在介子推遇難的這一天,“寒食禁火”,舉國上下不許燒火煮食,只能吃干糧和冷食。古代的人們都非常崇敬介子推的氣節(jié),“寒食禁火”的習俗,被后人流傳下來,形成了寒食節(jié)這個特殊的紀念節(jié)日。
民俗專家介紹說,漢代以前,寒食節(jié)禁火的時間較長,以一個月為期。整整一個月都吃冷食,對身體實在不利,漢代改為3天。寒食節(jié)從晉國開始后,延續(xù)了不少年代,中間也有嚴禁寒食習俗的,如三國時期的曹操。但時間不長,“寒食禁火”之風又在民間自發(fā)興起。從先秦到南北朝時期,寒食節(jié)都被當作重大的節(jié)日。唐朝時也仍然被作為全國性的隆重節(jié)日,不少文人墨客都寫過關于寒食節(jié)的詩文。
專家表示,寒食節(jié)是在清明節(jié)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jié)的`活動延續(xù)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晚唐、宋以后,禁火冷食的習俗日趨淡化、消衰。到了元代,許多人基本上已不再沿用此習俗。明清時期,寒食節(jié)期間已經不再禁火,也不要求人們寒食了。
趙之珩說,寒食節(jié)禁火冷食的習俗,連同寒食節(jié)本身,在我國大多數地區(qū)慢慢消失了。或者說寒食節(jié)成了清明節(jié)的一部分。但知道和了解這個節(jié)日,有助于人們挖掘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文化和民俗內涵,非常有意義。
寒食節(jié)的故事4
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饑。后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封賞有功之臣。唯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逼其下山。誰知介子推母子寧愿被燒死也不肯出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綿山改名為介山,并修廟立碑。同時,還下令在介子推遇難的這一天,“寒食禁火”,舉國上下不許燒火煮食,只能吃干糧和冷食。
古代的人們都非常崇敬介子推的氣節(jié),“寒食禁火”的習俗,被后人流傳下來,形成了寒食節(jié)節(jié)日這個特殊的紀念節(jié)日。
民俗專家介紹說,漢代以前,寒食節(jié)節(jié)日禁火的時間較長,以一個月為期。整整一個月都吃冷食,對身體實在不利,漢代改為3天。
寒食節(jié)節(jié)日從晉國開始后,延續(xù)了不少年代,中間也有嚴禁寒食習俗的,如三國時期的曹操。但時間不長,“寒食禁火”之風又在民間自發(fā)興起。從先秦到南北朝時期,寒食節(jié)節(jié)日都被當作重大的節(jié)日。唐朝時也仍然被作為全國性的隆重節(jié)日,不少文人墨客都寫過關于寒食節(jié)節(jié)日的詩文。
專家表示,寒食節(jié)節(jié)日是在清明節(jié)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jié)節(jié)日的活動延續(xù)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晚唐、宋以后,禁火冷食的'習俗日趨淡化、消衰。到了元代,許多人基本上已不再沿用此習俗。明清時期,寒食節(jié)節(jié)日期間已經不再禁火,也不要求人們寒食了。
趙之珩說,寒食節(jié)節(jié)日禁火冷食的習俗,連同寒食節(jié)節(jié)日本身,在我國大多數地區(qū)慢慢消失了。或者說寒食節(jié)節(jié)日成了清明節(jié)的一部分。但知道和了解這個節(jié)日,有助于人們挖掘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文化和民俗內涵,非常有意義。
寒食節(jié)的故事5
由于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jié)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我國傳統(tǒng)的清明節(jié)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下面是關于清明節(jié)的故事
相傳春秋戰(zhàn)國時代晉公子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晉文公執(zhí)政后,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介子推不愿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后,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尸體哭拜一陣,然后安葬遺體。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祭掃后,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jié)。
此后,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yè),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面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jié)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懷念。
寒食節(jié)的故事6
清明節(jié)每年的四月四日是傳統(tǒng)的清明節(jié),清明祭掃墳墓是和喪葬禮俗有關的節(jié)俗,F在我來講清明節(jié)的來源。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很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饑。后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大事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在外的隨從。唯獨介子推拒絕封賞,帶著老母親隱居山中,不肯出來。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他想,介子推一定會帶著老母出來。誰知這場大火卻把介子推母子燒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只能吃生冷的食物,寒食節(jié)是在清明節(jié)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jié)的活動延續(xù)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二為一。
清明節(jié)掃墓,可以讓我們年輕的一代了解祖先在世時的奮斗經歷。現在我來講清明節(jié)的`來源。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很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饑。后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大事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在外的隨從。唯獨介子推拒絕封賞,帶著老母親隱居山中,不肯出來。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他想,介子推一定會帶著老母出來。誰知這場大火卻把介子推母子燒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只能吃生冷的食物,寒食節(jié)是在清明節(jié)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jié)的活動延續(xù)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二為一。清明節(jié)掃墓,可以讓我們年輕的一代了解祖先在世時的奮斗經歷。
寒食節(jié)的故事7
寒食節(jié)源于周代的禁火舊制。當時有逢季改火的習慣。春末出火,在這之前告戒人們禁止生火,要吃冷食。舊時寒食節(jié)主要吃粥。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去冬節(jié)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麥粥。”
另外還有“桃花粥”,這是唐代漢族寒食節(jié)的食物,流行于河南洛陽地區(qū)。《廣群芳譜》中說:當地民間在寒食節(jié),采摘鮮桃花,配上好米煮成粥,味道鮮美,富于營養(yǎng)。這個風俗一直流行到明末。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寄扇》一出就有這樣的唱詞:“三月三劉郎到了,攜手兒下妝樓,桃花粥吃個飽!
寒食節(jié)有什么禁忌
1、禁火,禁煙,其實這也是寒食節(jié)的習俗,在這一天是不允許生活做飯的,每一戶人家都要吃了冷的食物。古時候在這一天要是生火的話就是對神靈的不敬,是會有災難降臨的。
2、禁止在墓地拍照,寒食節(jié)也有和清明一樣的掃墓活動,只是清明對于大眾來說了解的比較多。掃墓是對先祖的祭拜所以不允許在墓地拍照,在墓地拍照被認為是一種不敬的行為,可能會引來不好的怪罪。
3、寒食節(jié)期間禁忌買鞋,鞋與“邪”諧音,這段期間和清明期間一樣都是陰氣比較重的日子,買鞋回去的話相當于是把邪氣帶回家。
4、忌在床頭掛風鈴,即便是從前就掛著的也要在寒衣節(jié)這一天摘下來。因為風鈴是容易招來鬼怪的器物,人們在睡覺的時候又往往是最容易招來鬼怪入侵的時刻。
寒食節(jié)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
1、清明果
在清明節(jié)前后制作的一種食物,果形似餃子,但味道截然不同,外皮用鼠鞠草或艾草做成,餡有韭菜、雞蛋、豆腐干等。
2、青團
一種用草頭汁來做成的綠色糕團,清甜甘香,軟糯可口,帶有艾葉香氣。吃青團主要是流行于江南一帶的'清明節(jié)、寒食節(jié)等節(jié)日,是漢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食品。
3、潤餅菜
又稱潤餅、嫩餅菜,是春卷的一種,發(fā)源于泉州,而后流行于臺灣、福建地區(qū)。每到清明時節(jié),泉州人有吃“潤餅菜”的食俗。據說,這是古時寒食節(jié)食俗之遺風。
4、青精飯
又稱烏飯、烏米飯、烏稔飯,用糯米染烏飯樹法之汁煮成的飯,顏色烏青,為寒食節(jié)的食品之一。每年三月初三,畬族人家家戶戶煮“烏稔飯”,并饋贈漢族的親戚朋友,久而久之,當地的漢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時食“烏稔飯”的習俗。
5、寒食粥
寒食節(jié)日期間,百姓家家不許動煙火,需備麥粥等冷食,借此紀念,這寒食粥便是因寒食節(jié)而流傳下來的節(jié)日飲食。
寒食節(jié)的故事8
相傳春秋戰(zhàn)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xù)續(xù)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zhí)政后,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墒牵敃x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愿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
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后,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尸體哭拜一陣,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jié),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小結:記得在上小學的時候,我從課外書上就有耳聞他了,他對祖國一片忠心,不與小人同流合污,他的`崇高的品質值得我們每個人來學習,他也被許多歷史朝代稱贊過。為了紀念他的偉績,民間也自發(fā)的修建了許多介子推祠堂廟宇,來紀念他。
寒食節(jié)的故事9
寒食節(jié)是什么時候,這個問題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很多人連寒食節(jié)是什么節(jié)日都不知道,又怎么知道寒食節(jié)哪天這個問題呢?所以我現在就告訴你,寒食節(jié)是哪一天吧。
寒食節(jié)的具體日期,古俗講究在冬至節(jié)后的一百零五天(在4月5日左右),F在山西大部分地區(qū)是在清明節(jié)前一天過寒食節(jié)。榆社縣等少數地方是在清明節(jié)前兩天過寒食節(jié)。垣曲縣還講究清明節(jié)前一天為寒食節(jié),前二天為小寒食。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為一人!碧拼娙吮R象這首《寒食》詩,所言即是寒食節(jié)的來歷“子推綿山焚身”的'故事。相傳此俗源于紀念春秋時晉國介之推(姓介名推,又稱介子推,之為虛詞,子為敬稱)。當時介之推與晉文公重耳流亡列國,割股(即大腿)肉供文公充饑。文公復國后,之推不求利祿,與母歸隱綿山。文公焚山以求之,之推堅決不出山,抱樹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綿山,修祠立廟,并下令于之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中國過往的春祭都在寒食節(jié),直到后來改為清明節(jié)。但韓國方面,仍然保留在寒食節(jié)進行春祭的傳統(tǒng)。
寒食節(jié)的故事10
來歷故事
寒食節(jié)是清明節(jié)的前一天。傳說,這個節(jié)日,是紀念春秋的介之推的。
介之推是當年晉國的賢臣,侍奉公子重耳(后為晉文公)。晉國發(fā)生內亂,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國外,介之推不畏艱難困苦跟隨重耳流亡;曾經割自己腿肉熬湯,獻給重耳。重耳做了國君后,開始時還銘記介之推,但是時間久了,也把他淡忘了。介之推心中十分難受,和其年邁的母親回到家鄉(xiāng),隱居在山中。
有一天,晉文公發(fā)現自己左右少了介之推,想起自己忘了獎賞這個"割股奉君"的'賢臣,非常內疚,親自跑到他隱居的山中尋找。但是只見山巒重疊,蔥蒼樹木,就是不見介之推的影子。他想,介之推是個孝子,如果放火燒山,他一定會背著母親出來。于是,命令放火燒山,結果火一下蔓延數十里,連燒三日不熄,但介之推沒有出來。火熄之后,大家進山察看,才發(fā)現介之推和他的老母相抱在一起,被燒死在深山之中。
這事傳出來,人人尊敬和懷念介之推。以后便在他被燒死的這天紀念他,這天就在每年四月清明節(jié)的前一天。因為介之推是被火燒死的,大家在這天都不忍心舉火,寧愿吞吃冷食,所以,這天叫"寒食節(jié)"。
習俗介紹
1、禁煙冷食:寒食節(jié)古代也叫“禁煙節(jié)”,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國人追憫先賢之情執(zhí)著,從東漢到南北朝屢禁屢興,唐代皇家認可并參與。
2、拜掃祭祖:寒食節(jié)掃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視為“野祭”。唐代編入《開元禮》“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掃(寒食拜掃附)”中,成為官方認同并倡導的吉禮之一。后演變?yōu)榛始壹懒;官府祭孔廟、祭先賢;百姓上墳等。時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墳地,致祭、添土、掛紙錢,然后將子推燕、蛇盤兔撒于墳頂滾下,用柳枝或疙針穿起,置于房中高處,意沾先祖德澤。
3、寒食飲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細稞、神餤等;飲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其中多數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盤兔,俗有“蛇盤兔,必定富”之說,意為企盼民富國強;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風亮節(jié)……
4、寒食插柳:柳為寒食節(jié)象征之物,原為懷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荊楚歲時記》就有“江淮間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門”的記載,安徽、蘇州等地還盛行戴芥花,佩麥葉來代替柳枝。據各地史籍記載:“插柳于墳”、“折柳枝標于戶”、“插于檐插柳寢灶間”、“亦戴之頭或系衣帶”、“瓶貯獻于佛神”、“門皆插柳”,故民間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紅顏成白首”之說。
5、寒食踏青:也叫踏春,盛興于唐宋。宋·李之彥《東谷所見》載:“拜掃了事,而后與兄弟、妻子、親戚、契交放情地游覽,盡歡而歸”。明代《帝王景物略》記京效踏青場景為:“歲(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輿者,騎者,步者,游人以萬計。”可謂盛極。
6、寒食秋千:秋千原為古代寒食節(jié)宮廷女子游樂項目。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jié)竟豎秋千,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彥博詩《寒食日過龍門》,詩中描寫為“橋邊楊柳垂青線,林立秋千掛彩繩!
7、寒食蹴球:盛行于唐,宋《文獻通考》載:“蹴球,蓋始于唐。植兩修竹,高數丈,絡網于上,為門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勝負!笔份d:唐德宗、憲宗、穆宗、敬宗都喜蹴球,《州府元龜》載:“唐德宗貞元十二年二月寒食節(jié)帝御麒殿之東亭,觀武臣及勛戚子弟會球,兼賜宰臣宴饌。”宋代也有《太祖蹴鞠圖》。
8、寒食詠詩:寒食節(jié)時,文人們或思鄉(xiāng)念親,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靈感頓生,詩興大發(fā),詠者甚多。據查,僅《全唐詩》就有唐玄宗、張說、杜甫、韓愈、柳宗元等名人名家詩詞三百余首,宋金元詞曲也有一百余首,成為中國詩歌藝術中一枝奇葩。此外,寒食節(jié)時期還有賜宴、賞花、斗雞、鏤雞子、牽鉤(拔河)、鉆木取火、放風箏、斗百草、拋堶(瓦石器玩物)等許多活動,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古代的社會生活。
寒食節(jié)的故事11
一、重耳流亡
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惠公登基后,害怕公子重耳威脅到他的君位,就派刺客刺殺重耳。從此,重耳走上了流亡之路。重耳踏上流亡之路時已經43歲,按理說,算是垃圾股了,基本沒有指望能東山再起,再當國君了。所以,追隨重耳的也就有介子推、狐偃等幾個人了。
二、介子推割肉做湯
流亡的日子很不好過,一路上風餐露宿、顛沛流離,還要躲避追殺,一行人狼狽不堪。有一次,一個叫頭須的隨從,偷走了重耳一行人的糧食。重耳饑餓難耐,眼看就要暈死過去。為了讓重耳活命,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一塊肉,與采摘的野菜一起,煮成肉湯給重耳吃。重耳大為感動,承諾有朝一日輝煌騰達時,一定好好報答重耳。
三、寧落一群,不落一人
重耳歷盡千辛萬險,終于當上國君,就是大名鼎鼎的.的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晉文公執(zhí)政后,對那些曾追隨他四處流亡的功臣們大加封賞。連偷糧食的頭須都有份兒。卻獨獨忘掉了有肉湯之恩的介子推。介子推倒是不在意,但是鄰居解張憤憤不公,賦詩一首掛在城門上。詩中說:有龍于飛,周遍天下。五蛇從之,為之丞輔。龍反其鄉(xiāng),得其處所。四蛇從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死于中野。晉文公看了詩,很是懊悔慚愧。召見介子推,想要賞賜金銀珠寶。可是,介子推羞于如此接受獎賞。帶著老母,不辭而別,登上綿山,隱居起來。
四、介子推之死
晉文公親自率眾人前往綿山尋訪。誰知那綿山山深樹密、重巒疊嶂,無處可尋。晉文公求人心切,聽信小人之言,下令三面燒山,留下一面做通道,希望能逼迫介子推出山。誰知,介子推母子寧死不從,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終究不見二人出山。后來,有人在一棵干枯的柳樹下發(fā)現了母子的尸體。介子推后背堵著柳樹樹洞,樹洞中好像有什么東西。掏出一看,是一片衣襟,衣襟上用血書提示一首: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五、寒食節(jié)的由來
晉文公悲痛萬分,為了表達思念和歉意,下令將綿山改名為介山。同時下令,在介子推遇難這一天,舉國上下,寒食禁火,這就是寒食節(jié)的來歷。古人非常重視寒食節(jié),人們要把上一年傳下來的火種全部熄滅,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鉆燧取新火,作為新一年的起點,謂之"改火"。寒食節(jié)在清明節(jié)的前一天。這一天,人們不能開火做飯,吃一些蒸餅、飯團、鴨蛋等事先準備好的冷食。
寒食節(jié)的故事12
有關寒食節(jié)的故事
介之推是當年晉國的賢臣。他侍奉的國君叫晉文公,即公子重耳。有一回,晉國發(fā)生內亂,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國外。介之推不畏艱難困苦,一直跟隨重耳。傳說寒食節(jié),是從春秋時代為紀念忠臣介之推傳下來的。
有一次,公子重耳流亡魏國時,途中病了,貧病交加,十分困苦。平時,重耳靠從臣們采摘野菜野果充饑,今天病后,野菜野果再也咽不下肚。這時,介子推在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熬成肉湯,獻給重耳吃,使重耳度過了難關。
寒食節(jié)
后來重耳做了國君,叫晉文公。開始,他對介之推在極困難時期給他的獻身幫助,還銘記在心里。但是時間久了,就漸漸忘了。一次,他對隨從他流亡的功臣們進行封賞,竟然忘記了介之推。介之推十分難受,決心不再見這個忘恩負義的君主。他便背著年邁的母親,逃進家鄉(xiāng)附近一個大山里過隱居生活。后來,晉文公發(fā)現了自己左右少了一個介之推,并回想起自己忘了獎賞這個“割股奉君”的.賢臣,非常愧疚,便忙去找介之推,這才聽說他已跑到深山隱居起來了。晉文公親自去他隱居的山里尋找,只見重重青山,蔥蔥樹木,哪能見到介之推的影子?他在山頂上呼喊,只聽見山谷的回音,不見介之推出山相見。晉文公想,介之推是個大孝子,如果放火燒山,他一定要背著他母親逃出山外來,這樣就能見到他了。于是,他命令放火燒山。正趕風急火旺,火一下漫延數十里,燒三日不息,把一片青山燒成焦土,但仍然不見介之推出山來。人們在火息后才看見介之推和他的老母相抱在一起,被燒死在深林中了。
晉文公想求見介之推,不料介之推寧被燒死也不相見,晉文公更加悲傷。這事傳出后,人們都尊敬和懷念介之推。便在他被燒死的這天紀念他。這就是每年三月清明節(jié)的前一天。因為介之推是火燒死的,人們在這天不忍心舉火,吃冷食,所以叫寒食節(jié)。
寒食節(jié)簡介
寒食節(jié),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在夏歷冬至后105日,清明節(jié)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jié)時,禁煙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發(fā)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秋千、蹴鞠、牽勾、斗雞等風俗,寒食節(jié)前后綿延兩千余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jié)是漢族傳統(tǒng)節(jié)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jié)日。
寒食節(jié)
寒食節(jié)的習俗
1、禁煙冷食:寒食節(jié)古代也叫“禁煙節(jié)”,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國人追憫先賢之情執(zhí)著,從東漢到南北朝屢禁屢興,唐代皇家認可并參與。
2、拜掃祭祖:寒食節(jié)掃墓祭祖
百姓上墳時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墳地,致祭、添土、掛紙錢,然后將子推燕、蛇盤兔撒于墳頂滾下,用柳枝或疙針穿起,置于房中高處,意沾先祖德澤。
3、寒食飲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細稞、神餤等;飲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
4、寒食插柳:柳為寒食節(jié)象征之物,原為懷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
寒食節(jié)的故事13
1、寒食節(jié)的風俗
1.1、禁煙冷食:寒食節(jié)古代也叫“禁煙節(jié)”,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國人追憫先賢之情執(zhí)著,從東漢到南北朝屢禁屢興,唐代皇家認可并參與。
1.2、拜掃祭祖:寒食節(jié)掃墓祭祖。百姓上墳時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墳地,致祭、添土、掛紙錢,然后將子推燕、蛇盤兔撒于墳頂滾下,用柳枝或疙針穿起,置于房中高處,意沾先祖德澤。
1.3、寒食飲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細稞、神餤等;飲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
1.4、寒食插柳:柳為寒食節(jié)象征之物,原為懷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
1.5、寒食踏青:也叫踏春,盛興于唐宋。
2、寒食節(jié)的來歷故事
于寒食節(jié)的起源有不同說法。民間流傳最廣的說法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晉國的介子推。
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饑。后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封賞有功之臣。唯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逼其下山。誰知介子推母子寧愿被燒死也不肯出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綿山改名為介山,并修廟立碑。同時,還下令在介子推遇難的這一天,“寒食禁火”,舉國上下不許燒火煮食,只能吃干糧和冷食。
古代的.人們都非常崇敬介子推的氣節(jié),“寒食禁火”的習俗,被后人流傳下來,形成了寒食節(jié)這個特殊的紀念節(jié)日。
寒食節(jié)的故事14
寒食節(jié)在清明節(jié)的前三天,寒食節(jié)總共有3天,寒食節(jié)在冬至后的105天來臨。
寒食節(jié)的源頭,應為遠古時期人類的火崇拜。古人的生活離不開火,但是,火又往往給人類造成極大的災害,于是古人便認為火有神靈,要祀火。各家所祀之 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后再重新燃起新火,稱為改火。改火時,要舉行隆重的祭祖活動,將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燒,稱為人犧。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來的禁火節(jié)。
禁火節(jié),后來又轉化為寒食節(jié),用以紀念春秋時期晉國的名臣義士介子推。傳說晉文公流亡期間,介子推曾經割股為他充饑。晉文公歸國為君后,分封群臣時卻 忘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爭寵,攜老母隱居于綿山。后來晉文公親自到綿山恭請介子推,介子推不愿為官,躲藏山里。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 露面,結果介子推抱著母親被燒死在一棵大樹下。為了紀念這位忠臣義士,于是在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要吃冷食,稱為寒食節(jié)。
漢時,山西民間要禁火一個月表示紀念。三國時期,魏武帝曹操曾下令取消這個習俗!蛾幜P令》中有這樣的話,“聞太原、上黨、雁門冬至后百五日皆絕火寒 食,云為子推”,“令到人不得寒食。犯者,家長半歲刑,主吏百日刑,令長奪一月俸”。三國歸晉以后,由于與春秋時晉國的“晉”同音同字,因而對晉地掌故特 別垂青,紀念介子推的禁火寒食習俗又恢復起來。不過時間縮短為三天。同時,把寒食節(jié)紀念介子推的說法推而廣之,擴展到了全國各地。寒食節(jié)成了全國性的節(jié) 日,寒食節(jié)禁火寒食成了漢民族的共同風俗習慣。
寒食節(jié)原發(fā)地是山西介休綿山,距今已有2640年的歷史(比端午節(jié)的發(fā)生早358年)。據《辭源》、《辭!贰昂彻(jié)”釋義:春秋時,介之推歷經磨難 輔佐晉公子重耳復國后,隱居介休綿山。重耳燒山逼他出來,子推母子隱跡焚身。晉文公為悼念他,下令在子推忌日(后為冬至后一百五日)禁火寒食,形成寒食 節(jié)。關于寒食節(jié)起源于介子推在介休綿山被焚的記載,最早見于西漢桓譚《新論·卷十一·離事》,后陸續(xù)載于《后漢書·郡國志·太原郡》、《后漢書·周舉 傳》、曹操《明罰令》、《晉書·石勒傳》、酈道元《水經注·汾水》、北魏《齊民要術·煮醴酪》、南宋周密《癸辛雜識》、元代陳元靚《歲時廣記》等典籍。歷 史上,寒食清明兩節(jié)相近,久而久之,便合為一個節(jié)日!短茣ぞ戆耸ば菁佟访鞔_記載:“(開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為假。大歷十 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準元日節(jié),前后各給三天!币虼耍吨袊鴤鹘y(tǒng)文化大觀》載:“大 致到了唐代,寒食節(jié)與清明節(jié)合而為一! 相傳,那是在很早很早,早到了春秋時代,也許是個電閃雷鳴的.夜晚,也許是白天突然烏云密布,但是,一定是什么天 生異象。因為晉獻公死了,好歹是個霸主,是一定不能悄悄地離開的,不帶走一片云彩,必定是天地為之動容?上В瑲v史沒有說天地之間如何大戰(zhàn),只記載了晉國 內亂,諸子爭奪王位,公子重耳被趕出晉國,在外避難。先鋒營首領介子推等大臣跟隨重耳忠心耿耿,在國外流亡19年。最困苦的情況下,重耳流亡到衛(wèi)國,饑不 能行,眾臣采野菜煮食,重耳不能下咽。忠臣介子推偷偷地進山溝里,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一塊,同野菜煮成湯送給重耳。重耳接過來狼吞虎咽吃個精光,這才問從 哪來的肉菜湯,旁邊的大臣告訴是子推從大腿割下來的,重耳聽了感動的淚如雨下。
晉文公歸國為君侯,分封群臣時卻忘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爭寵,攜老母隱居于綿山,后來晉文公親自到綿山恭請介子推,介子推不愿為官。躲避山里, 晉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結果,介子推抱著母親被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為了紀念這位忠臣義士,于是晉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 飯,要吃冷食,稱為寒食節(jié)。之后,隨著歷史車輪的滾動,寒食節(jié)終于推而廣之,擴展到全國各地,在歲時節(jié)日的演變過程中,寒食靜靜地融入了清明。寒食滋潤了 清明,清明由一個節(jié)氣上升為最為人們所重視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沒有寒食,幾無可能,沒有介子推,更無可能!
故事就是這么個故事,故事到了這里也就結束了,想起小時候吹毛求疵的去看這個故事,我不禁的笑笑,故事永遠只是故事,歷史才是歷史,而文化,則是大浪淘沙之后沉淀下的那部分,有金子,當然,也有石子。
寒食節(jié)的故事15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人叫重耳。他離家出走了,身邊還帶著一位大臣,叫介子推。
一次重耳突然暈倒了,他告訴介子推:我已經三天都沒有吃飯了,你去給我找點東西吃吧!介子推找了半天,連根草都沒有。介子推從衣服里拿出一把匕首,從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來,烤了烤給重耳吃了。重耳就問:這里連根草都沒有,你從哪里找來的肉呀?介子推說:這肉是從我腿上割得下的。重耳大吃一驚,連忙把介子推的褲子挽起來看,說:等我成為了國王,我一定好好報答你。
過了不久,重耳真的成了國王。有的大臣分了銀子,有的大臣分了地。可是介子推還是沒有點到名。有位大臣和介子推說:國王一定把你排在最后面了。當重耳要宣布下朝的時候,一位大臣站出來說:您怎么把介子推給忘了呀?重耳找了一會也沒有找到介子推。重耳聽說介子推在民山里,他就派上好幾百位士兵向民山出發(fā),去找介子推。
他們找了好幾天也沒有找到介子推。重耳想到了一個好辦法,說:三面放火,把他燒到我們這里,介子推會從這里出來的`?墒谴蠡馃撕脦滋,一個人影也沒有。重耳命令滅火,重耳要進去親自尋找。當他看到介子推的時候,他已經去世了。
為了紀念介子推,重耳每當那一天到來的時候,人們就要吃冷的食物。所以這個節(jié)日就叫做“寒食節(jié)”。
【寒食節(jié)的故事】相關文章:
寒食節(jié)的故事01-19
寒食節(jié)的傳說故事11-04
寒食節(jié)的來歷及故事09-25
寒食節(jié)的傳說故事06-07
寒食節(jié)的傳說故事集錦04-21
寒食節(jié)的來歷和故事05-08
(必備)寒食節(jié)的傳說故事07-05
寒食節(jié)的傳說故事6篇11-05
寒食節(jié)的傳說故事3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