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法家的故事 推薦度:
- 書法家的故事 推薦度:
- 書法家的故事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書法家的故事精選15篇
書法家的故事1
書法家的故事簡介
從前有個人因為他寫得一手漂亮的字而獲得了一份工作,那就是幫一個作家寫字。當他用漂亮的字把文章記錄下來的時候獲得了別人的稱贊,于是他也想成為作家,他開始寫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最后他死去了在他的扯淡中死去。
書法家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人,他的職務(wù)要求他寫一手漂亮的字。他能滿足他的職務(wù)的其他方面的要求,可是一手漂亮的字他卻寫不出來。因此他就登了一個廣告,要找一位會寫字的人。應征的信很多,幾乎可以裝滿一桶。但是他只能錄取一個人。他把頭一個應征的人錄取了。這人寫的一手字跟最好的打字機打出來的一樣漂亮。有職務(wù)的這位先生很有些寫文章的才氣。當他的文章用這樣好看的字體寫出來的時候,大家都說:“寫得真漂亮!”
“這是我的成績。”寫字的人說——他實際上是半文錢也不值。他把這些稱贊聽了一個星期以后,就驕傲起來,也盼望自己成為那個有職務(wù)的人。
他的確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書法教員,而且當他打著一個白領(lǐng)結(jié)去參加茶話會的時候,他的確也還像個樣子。但是他卻想寫作,而且想把所有的作家打垮。于是他就寫起關(guān)于繪畫和雕刻、戲劇和音樂的文章來。
他寫了一大堆可怕的.廢話。當這些東西寫得太糟了的時候,他在第二天又寫,說那是排字的錯誤。
事實上他所寫的東西全是排字的錯誤,而且在排出的字中(這是一件不幸的事情),人們卻看不出他唯一拿手的東西——漂亮的書法。
“我能打垮,也能贊揚。我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小小的上帝——也并不太小!”
這的確是扯淡,而他卻在扯淡中死去了!敦悹柫謭蟆飞系橇怂挠嚫。他的那位能寫童話的朋友把他描寫得非常好——這本身就是一件糟糕的事情。
雖然他朋友的用意不壞,他一生的所作所為——胡說,叫喊,扯淡——畢竟還是一篇糟糕透頂?shù)耐挕?/p>
書法家的故事點評
書法家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人因為字寫得好所以獲得了幫作家寫字的工作。然而當他在得到人們稱贊的時候就覺得作家的功勞是自己的,于是他也想成為作家。他每天都寫各種內(nèi)容,他甚至忘記自己的本職工作。最后他變得狂妄自大直到死去。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將自己的特長發(fā)揮出來,取長補短,而不是放棄自己的特長,反而去朝自己不擅長的地方去鉆牛角尖。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做好真正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書法家的故事2
古時候,有一個小孩字寫得很差。
一天,一個書法家經(jīng)過此地,他趕緊去拜他為師,請教寫一手好字的秘訣。
書法家答應指導他,但是要求他使用最貴的紙,并且要他先寫個字給自己看看。因為紙價高昂,小孩小心翼翼,不舍得直接在上面寫字,而是先用手指在一旁比劃了好久,看如何寫好一個字。這樣過了好久他才寫下一個字,而這個字比他從前寫得好了很多。
后來書法家告訴他,用心練習就能寫出好字。
擺脫平庸的`最佳途徑就是認真對待生活。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當我們學會認真對待生活的時候,就已經(jīng)踏上了成功之路。對于我們的社會,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認真對待自己分內(nèi)的事情,那我們這個社會會更加和諧!
書法家的故事3
王羲之
書圣王羲之,曾給東晉的明帝題寫祭祀天地的“祝版”。后來,晉成帝登基,要更換“祝版”上的祝詞,木匠用了半天工夫也沒有把原來的字跡刮削干凈。因為王羲之用筆剛勁有力,墨跡已入木三分。這“入木三分”的功夫,是他苦練多年的結(jié)果。他練起字來,全神貫注,一次邊寫字邊吃飯,竟錯把墨汁當作蒜泥了,還說:“今天做的蒜泥真好吃!”
王獻之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兒子,從小跟著父親學寫字。有一次,獻之問父親寫好字有什么秘訣?父親說:“秘訣就在院里的十八口水缸里,你把這十八口缸里的水研墨練字用完了,就會知道的!鲍I之后來經(jīng)過苦練,也成為有名的書法家,被尊為“小圣”,與父親合稱書法“二王”。
顏真卿
唐代顏真卿,向師父張旭請教怎樣寫好字?張旭說:“除了苦學,就是師法自然。我是見公主與擔夫爭路而察筆法之意,見公孫氏舞劍而得落筆神韻!鳖佭追問有何訣竅。張旭訓斥說:“凡一心只求訣竅的.人,不會有什么出息!”這一訓斥如同“擊一猛掌”,顏從此埋頭勤練,揣摩前輩筆法,從自然萬象中領(lǐng)悟神韻,終于成為顏體書法的創(chuàng)始人。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封建社會的一位帝王,他常常在處理政事的空閑時間里,潛心練習書法。當時,被譽為初唐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虞世南就在宮中任職,由于他精通古今,文章書法下筆如神,因而唐太宗一向很尊敬他,也經(jīng)常臨摹學習虞世南的書法。
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唐太宗深深感到虞世南字體中“戈”字最難寫,不容易寫出其中的神采。有一次,他練習“戩”,因怕寫不好有失體面,免得各位大臣看它的笑話,于是便故意將“戈”字空著不寫,而私下請虞世南代為填補。
唐太宗為了顯示自己在書法方面有所進步,便拿著幾幅作品請諫議大夫魏征觀看,并征求魏征的意見說:“你看朕的字是否像虞世南學士的字?”魏征恭恭敬敬地仔細看了一遍,始終含笑不語。這時,唐太宗有些焦急地問他:“是像還是不像,你怎么不說話?”魏征連忙說道:“臣不敢妄加評論陛下的書法!碧铺谡f道:“你直言無妨,朕恕你無罪!边@時魏征才奏道:“據(jù)臣看,其中只有‘戩’字右半邊的‘戈’旁和虞學士寫的一般無二,其余的均相去甚運”。唐太宗聽了這番話后后,感嘆不已,深深佩服魏征的眼力,從而也領(lǐng)悟?qū)W習書法來不得半點虛假,要想學有所成,必須痛下苦功。
書法家的故事4
王羲之七歲就擅長書法,十二歲看見在他父親枕下的前代的《筆說》,他偷來讀。父親看他年紀還小,擔心他不能守住秘密,告訴王羲之說:“等你長大成人我再教你書法。”王羲之跪下來求父親,父親很高興。
于是立刻就把書給了他。還不到一個月時間,他的書法就有了很大進步。東晉明帝有一次要到京都建康北郊覆舟山祭祀土地神,讓王羲之把祭文寫在木制祝板上,再派人雕刻?陶甙涯绢^剔去一層又一層,發(fā)現(xiàn)王羲之的`墨跡竟?jié)B進木板深處,直到剔去三分厚才見白底!
書法家的故事5
筆冢
智永禪師為隋、唐間人,是王羲之的.第七世孫,因非常用功練習書法,用壞的毛筆都棄置在大竹簍里,經(jīng)年累月之生,積了五大簍,于是他自己作了銘文,并埋葬了這些筆頭,稱為筆冢,可見得他愛書惜物的襟懷。
書法家的故事6
1、書法家“二王”是指我國晉朝時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和他的兒子王獻之。
王羲之從小學習書法,七歲就寫得一手好字。成年后他仍然刻苦練習書法,即使閑坐時,也常常用指頭在膝蓋比擬點畫,時間長了,褲子都被磨得破損了。王羲之還虛心向別人學習,博采眾長,成為我國歷史上鼎鼎有名的書法家,人稱“書圣”。
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七歲開始學習書法,幾年后自認為已經(jīng)寫得一手好字,便在父親前面炫耀,想得到幾句贊詞。誰知父親卻顯出不屑一顧的神情,然后指著家里的十八只大水缸說:“要想寫出像樣的字,你得寫干這十八缸水!焙髞恚醌I之經(jīng)過長年累月的練習,十八缸水寫完了,他的字大有長進,終于成了年輕有為的書法家。他與父親王羲之被后人合稱“二王”。
2、王次仲,上谷(今河北省懷來縣東南)人,秦代書法家。
他小時候聰明伶俐,志氣很高,博覽群書而又善于獨立思考。他十多歲時,學識已達到成熟的階段。當時,人們普遍使用結(jié)構(gòu)修長,筆畫之間空距非常勻均的秦篆。這種字體既繁復又難寫,不必說民間使用,單是官府書吏就為公文山積、批覆緩慢而嘆苦。
年近弱冠的王次仲深知文字改革的必要,就把各種鐘鼎器皿以及詔版文字廣泛搜集在一起,勾摹出來,按文字相同、形體不同排列在一起,然后互相比較,反覆琢磨,度過了數(shù)百個不眠之夜,終于創(chuàng)制出一套筆帶波折,并向左右分分的八分書。
王次仲將這些文字上奏朝廷。秦始皇見了后,認為簡便,趕急疾之用,十分贊同。便征召王次仲到京城咸陽做官。書寫篇章和法令。但王次仲性品清高,三拒詔書,因而觸怒了秦始皇。秦始皇認為他對己大不敬,就派人用監(jiān)車押送赴京。王次仲自知抗旨性命難保,便乘獄吏不備,投河自盡?墒峭醮沃偎鶆(chuàng)造的八分書,卻蔚為風行,造福子孫。
3、墨池(東漢)
東漢大書法家張芝,年輕時學習書法十分刻苦。他天天勤奮練字,廢寢忘食,幾天就寫禿了一支筆,一個月就要用掉幾錠墨。每天寫完字后,張芝就到自家后院的池塘里洗筆洗硯,久而久之,池水竟變黑了。
4、“坦腹東床”(晉)
王羲之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書法家,他的書法藝術(shù)造詣很高,被公認為“書圣”。他的《蘭亭集序》至今仍為書法愛好者酷愛!疤垢箹|床”的故事說的就是王羲之。晉代太尉郗鑒派一個門客到丞相王導家去選女婿,王導領(lǐng)著門客“就東廂遍觀子弟”。
門客回來復命,對郗鑒說:“王家的年青人都不錯,但是聽到有人選女婿,卻變得拘謹起來,只有一位在東邊床上敞開衣襟坦腹吃飯的',若無其事!臂b說:“這正是一位好女婿。”于是就把女兒嫁給了他。這位女婿就是王羲之。這就是“坦腹東床”代表擇婿的典故。
5、筆冢(唐)
智永禪師為隋、唐間人,是王羲之的第七世孫,因非常用功練習書法,用壞的毛筆都棄置在大竹簍里,經(jīng)年累月之生,積了五大簍,于是他自己作了銘文,并埋葬了這些筆頭,稱為筆冢,可見得他愛書惜物的襟懷。
書法家的故事7
【鐘繇八十勤練字】
鐘繇(151-230年),字元常,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東)人,一作許昌人。三國曹魏時大臣,杰出的書法家。他的書法“點畫之間,多有異趣”(唐張懷《書斷》),開創(chuàng)了由隸入楷的新體,對我國書法的發(fā)展貢獻很大,當時的名將曹操也曾向他討教過書法。
鐘繇從小聰明好學,十一、二歲時,曾不辭辛勞跟著書法前輩劉德升(字君嗣)到山東南部的`抱犢山臨摹秦漢摩崖石刻。他白天與人閑談時,也常用物畫地練字長達數(shù)丈;晚上睡在床上,還是不停地用指在被子上比劃,三年后終于書法大進。三國鼎立后,鐘繇與韋誕、曹喜、邯鄲淳等書法家共事曹操。
有一次,鐘繇在韋誕家中看到一卷蔡邕的書法理論著作《九勢八字訣》,非常愛慕,要求韋誕借給他拿到家中看看。但韋誕出于對《九勢八字訣》的珍寶,只同意他在家翻閱,不肯讓他攜寶出門。后來韋誕死了,知情者暗地掘開他的墳墓,得到了這卷墨寶《九勢八字訣》。鐘繇便用重金將它買下,終日拿在手中,連大小便時也披覽。有幾次他去廁所,因揣摩間架入迷,半天沒有出來,急得有人到處尋找。鐘繇一生活了七十九歲,他臨終前曾捧著《九勢八字訣》諄諄囑咐兒子鐘會(字士季)說:“吾精思三十余載。行車未嘗忘此,常讀他書未能終,惟學其字,每見萬類,悉書象之。若止息一處,則畫其地,周廣數(shù)步;若在寢息,則畫其被,皆為之穿!保ㄌ撇滔>C《法書論》)這段話,可說是他一生學書經(jīng)驗的總結(jié)。
書法家的故事8
一日,趙孟忙中偷閑和夫人管道升登上院中假山,在涼亭內(nèi)欣賞秋日美景,突然管家送來一封書信,夫人接過信札一看,原來是娘家來的,她看完后對夫君笑道:“久未回鄉(xiāng),家人甚為惦念,嬸嬸盼我們能回鄉(xiāng)一見呢!”趙孟不禁無奈地搖搖頭:“我何嘗不想回鄉(xiāng)共享天倫之樂,只是如今身在官場,俗務(wù)纏身,身不由已啊!”他的夫人當然深知夫君的志向與心思,而趙孟也甚為體諒夫人思親之苦。于是二人商量著給家人送去果脯蜜餞點心等當?shù)靥禺a(chǎn),而趙孟知道夫人全家篤信佛教,于是他還為夫人的嬸嬸專門準備了一百條香燭作為禮物,東西準備妥當后,夫妻二人興致很高,命人展紙研墨,回復一封家書。
雖然只是一封給嬸嬸問安、饋贈的家信,但我們可以看到,這封家書一氣呵成,氣韻流動。這就是流傳至今、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著名國寶書帖《秋深帖》。《秋深帖》縱26。9厘米、橫53。3厘米,字共計十八行,全帖為行書,其筆力扎實、體態(tài)修長,秀媚圓潤,暢朗勁健。
這封家書以趙孟的.妻子管道升的口吻寫道:“道升跪復嬸嬸夫人妝前,道升久不奉字,不勝馳想,秋深漸寒,計惟淑履請安!碑敃r季節(jié)漸入深秋,書信表達了他們對長輩的思念。信中還向嬸嬸講述了家里的親戚往來,“近尊堂太夫人與令侄吉師父,皆在此一再相會,想嬸嬸亦已知之”。
只是在這帖頁末尾的落款,字跡模糊,雖然署了夫人管道升的名字,卻一眼看得出是經(jīng)過涂改的。
趙孟與管夫人感情至深,所以大部分專家認為,《秋深帖》應該是趙孟代替夫人管道升所寫。從字跡上看,《秋深帖》筆體溫和、典雅,正與趙孟的行書特點相契合。專家推測,可能是趙孟代夫人回復家信,而他信筆寫來一時忘情,末款署了自己的名字,發(fā)覺之后,深愛妻子的趙孟覺得屬自己的名字不妥,所以連忙又改了過來。
這封家書究竟是誰寫的呢是趙孟的夫人管道升還是趙孟信筆寫來在署了自己的名字之后,又涂改了呢當年的趙孟夫婦不曾想到,這一團涂改的痕跡竟為后人留下了無盡的猜想和疑惑……
書法家的故事9
鼎鼎有名的王羲之書法家被后人所稱贊楷模!興趣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小時候博覽群書,長大以后就能成為一名好的作家。
王羲之是我國東晉時的大書法家。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華出眾,朝廷中公卿大臣都推薦他做官。他做過刺史,當過右軍將軍(人們也稱他王右軍)。
王羲之從小喜愛寫字。據(jù)說平時走路的時候,也隨時用手指比劃著練字,日子一久,連衣服都劃破了。有一次吃午飯,書童送來了王羲之最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幾次催他快吃,他仍然連頭也不抬,像沒聽見一樣,專心致志地看帖、寫字。飯都涼了,書童沒有辦法,只好去請王羲之的母親來勸他吃飯。
母親來到書房,只見羲之手里正拿著一塊沾了墨汁的饃饃往嘴里送呢,弄得滿嘴烏黑。原來羲之在吃饃饃的時候,眼睛仍然看著字,腦子里也在想這個字怎么寫才好,結(jié)果錯把墨汁當蒜泥吃了。母親看到這情景,憋不住放聲笑了起來。
王羲之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聽到母親的笑聲他還說:“今天的蒜泥可真香。 蓖豸酥畧猿謹(shù)十年如一日,勤學苦練,臨帖不輟,練就了很扎實的功夫,這為他以后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鋪平了道路。王羲之的書法越來越有名。當時的人都把他寫的字當寶貝看待。
據(jù)說有一次,王羲之到一個村子去。有個老婆婆拎了一籃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賣。那種竹扇很簡陋,沒有什 么裝飾,引不起過路人的興趣,看樣子賣不出去了 ,老婆婆十分著急。王羲之看到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說:“你這竹扇上沒畫沒字,當然賣不出去。我給你題上字,怎么樣?”
老婆婆不認識王羲之,見他這樣熱心,也就把竹扇交給他寫了。王羲之提起筆來,在每把扇面上龍飛鳳舞地寫了五個字,就還給老婆婆。老婆婆不識字,覺得他寫得很潦草,很不高興。
王羲之安慰她說:“別急。你告訴買扇的人,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王羲之一離開,老婆婆就照他的話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軍的書法,都搶著買。一籮竹扇馬上就賣完了。
許多藝術(shù)家都有各自的愛好,有的愛種花,有的`愛養(yǎng)鳥。但是王羲之卻有他特殊的癖好。不管哪里有好鵝,他都有興趣去看,或者把它買回來玩賞。
山陰地方有一個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給他寫一卷《道德經(jīng)》。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輕易替人抄寫經(jīng)書的。后來,他打聽到王羲之喜歡白鵝,就特地養(yǎng)了一批品種好的鵝。
王羲之聽說道士家有好鵝,真的跑去看了。當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見到河里有一群鵝在水面上悠閑地浮游著,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襯著高高的紅頂,實在逗人喜愛。
王羲之在河邊看著看看,簡直舍不得離開,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這群鵝賣給他。那道士笑著說:“既然王公這樣喜愛,就用不到破費,我把這群鵝全部送您好了。不過我有一個要求,就是請您替我寫一卷經(jīng)。”王羲之毫不猶豫地給道士抄寫了一卷經(jīng),那群鵝就被王羲之帶回去了。
王羲之的故事告訴我們:小時候一定要有一個夢想,王羲之偶像為了夢想而努力奮斗,對夢想的不顧一切,對夢想的執(zhí)著追求,時代的轉(zhuǎn)變年輕人沒幾個寫字好看的,想要寫得一手好字必須從小抓起,教育從小開始養(yǎng)成,王羲之吃墨勤奮修煉書法的精神值得我們?nèi)W習,但是不代表吃墨就可以,去告訴你們身邊的朋友們吧。
書法家的故事10
一、入木三分
過去做生意的店家一般是有招牌的,總要將自家的店號起個吉利的名字,例如什么“廣源記”啦,“茂源記”啦,“康泰記”啦,等等,名目繁多。單說有一家商店生意不錯,擴大了門面,增添了貨物,招牌也想換個新的。可別小看這招牌,它對生意的好壞還挺有影響吶。因此,招牌一般是用好的木板做的。湊巧,有人給找來了一塊曾經(jīng)用來祭神的木板,木板上寫滿了祭祝的文字。開始,人們并不在意,商店老板叫人把木板上的毛筆字洗去,好寫新的內(nèi)容,哪知擦洗了半夭,木板上的毛筆字不僅沒有擦掉,反而更清晰了。洗不掉,就刨,木板刨了一層,筆跡依稀可見;木板刨了兩層,筆跡還能看見。人們驚訝了:這是誰寫的字,這樣深刻有力,一位懂得書法的老先生來了一看,立即驚嘆得叫起來。看著他一個勁地拍案叫絕的樣子,在場的人都很奇怪,紛紛圍攏來看。老先生說:“這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筆跡啊!這字如此深刻有力,真是入木三分啊!”
二、“戒珠”
王羲之的書法怎么這樣深刻有力呢?這與他平常堅持不懈的鍛煉有關(guān)。有一個“戒珠”的故事可以從側(cè)面說明這一點。
據(jù)說王羲之有一顆心愛的明珠。這顆明珠不光是好玩,用來觀賞的,王羲之還經(jīng)常雙手摩挲它,用來增強書寫的腕力。有一天,明珠忽然不見了,找呀找,怎么也找不到。王羲之十分懊惱,是誰偷去了呢?經(jīng)常在他身邊的,除了一個寄住在他家的和尚外,再沒有別的外人了因此,他對這位和尚冷淡起來。這位和尚發(fā)現(xiàn)主人對他有懷疑,就以“坐化”為名,不吃東西,餓死了。后來,家人在宰殺白鵝時,發(fā)現(xiàn)明珠在大白鵝的.肚子里。原來,是大白鵝把珠子吞下去了。事情弄清楚了,王羲之深感自己錯怪了和尚,后悔不已,十分悲痛。為了紀念這位清白的和尚,他將住房改建成“戒珠寺”,表示以失落明珠的事件為教訓,對朋友應以赤誠相待,不能輕易懷疑人家,使人家蒙受不白之冤。作為一個書法家,王羲之不僅自己注意鍛煉腕力,增強書寫時的筆力,也嚴格要求后人。他的兒子王獻之,很小就在父親的指導下學習書法。有一次為了檢查獻之的筆力,王羲之悄悄地站在背后,趁獻之集中精力寫字時,他猛地用手指夾住兒子手中的毛筆往上拉,誰知獻之握筆很緊,毛筆沒有被奪下來。王羲之對此很滿意,他高興地說;“這孩子將來能成為書法家。”并當場寫了一幅字贈給獻之。這件事說明,書法家的筆力是下苦功夫練出來的。
三、偶創(chuàng)飛白
漢朝的蔡邕不但是個文學家,還是一名著名的書法家!帮w白書”就是他獨創(chuàng)的。什么叫“飛白書”呢?你們聽完這個故事就知道了。
蔡邕不是一個閉門讀書、寫字的人,他經(jīng)常出門旅行,為的是捕捉靈感,豐富閱歷。這一天,他把寫好的文章,送到皇家藏書的鴻都門去。那兒的人架子挺大,誰來了都得在門外等上一陣。蔡邕等待接見的時候,有幾個工匠正用掃帚蘸這石灰水在刷墻。他就站在一邊看了起來。
一開始,他不過是為了消磨一下時光?煽粗粗,他就看出點“門道兒”來了。只見工匠一掃帚下去,墻上出現(xiàn)了一道白印。由于掃帚苗比較稀,蘸不了多少石灰水,墻面又不太光滑,所以一掃帚下去,白道里仍有些地方露出墻皮來。采邕一看,眼前不由一亮。他想,以往寫字用筆蘸足了墨汁,一筆下去,筆道全是黑的。要是像工匠刷墻一樣,讓黑筆道里露出些帛或紙來,那不是更加生動自然嗎?想到這兒,他一下來了情緒。交上文章,馬上奔回家去。
蔡邕回到家里,顧不上休息,準備好筆墨紙硯。想著工匠刷墻時的情景,提筆就寫。誰知想起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一開始不是露不出紙來,就是露出來的部分太生硬了。他一點兒也不氣餒,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他終于在蘸墨多少、用力大小和行筆速度各方面,掌握好了分寸,寫出了黑色中隱隱露白的筆道,使字變得飄逸飛動,別有風味。
蔡邕獨創(chuàng)的這種寫法,很快就推廣開來,并成為“飛白書”.直到今天,還被書法家們所應用。
四、宋代四大書法家
宋代有四大書法家最為有名,即蘇、黃、米、蔡四家。蘇是蘇軾,即蘇東坡;黃是黃庭堅;米是米芾;這都無可非議?伞安獭蹦?有人說是蔡京,也有人說是蔡襄,到底是誰呢?其說不一。
最通常的說法是,本來這個蔡是蔡京,人們雖然承認他的書法造詣,可特別憎惡他的人品,所以人們不愿意承認他的書法家地位。在宋哲宗元佑年間,他為了排除異己,把司馬光等人稱作“奸黨”,并親自寫碑文,寫上他們的“罪狀”,刻成碑立在全國。當時有許多石匠拒絕刻這個碑,結(jié)果都被坎頭處死。等到蔡京一死,人們馬上把那座“元佑黨人碑”砸個粉碎。人們還把他和當時把持朝政的高俅、童貫、楊戩,并稱為“四大奸臣”.
蔡京人品極壞,人們怎能容忍他在“四大書法家”的行列之中?所以就把他開除了?伞疤K黃米蔡”又說順口了,就讓蔡襄取而代之蔡襄善于學習先人精華,又特別刻苦努力,書法很有特色。所以人們認為他應該排在“四家”之首,不應該受蔡京的連累排在最后。
蔡襄不僅書法造詣很高,而且人品極好。他在朝為官時,敢于直言,連一些權(quán)臣都怕他三分。他在福建泉州做官時,修建了后來非常著名的洛陽橋,又修建了七里的林蔭大道,為當?shù)厝嗣袼鶜g迎。
由此看來,人品比書品更重要,如果一個人只會寫好字,不會做好事,人民一定要垂棄他,即使在書壇上也不會給他留下一個小小的地位。
五、智永和尚的“退筆!
隋唐時代的著名書法家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的七世孫。據(jù)說他曾住在永欣寺樓上,刻苦學書三十年。他身邊備有一個大竹簍,將寫禿的筆扔進竹簍里,整整裝滿了五簍,后來將禿筆取來埋在一起,稱為“退筆!.經(jīng)他親手臨寫的《千字文》有八百多本,分別散在江南各寺廟里!爸灰Ψ蛏,鐵杵磨成繡花針”,智永終于成為當時著名的書法家,每天來求他寫字的人絡(luò)繹不絕,把他家的門限都踏穿了,于是用鐵皮包上,被人稱為“鐵門限”古人說:“水滴石穿,繩鋸木斷”,不正是智永和尚的寫照嗎?
六、紅葉作書,鄭虔三絕
鄭虔是唐玄宗時代的著名學者,書法家,學問很淵博。他青年時代就愛好寫字繪畫,但令人心酸的是家境貧寒,窮得連紙張也買不起,用什么來練字呢?正好附近慈恩寺廟里存放有幾間屋。的柿葉,他便搬到寺廟里住下,每天取紅色的柿葉當紙,刻苦學書。時間一長,把幾間屋的柿葉都寫完了。功夫不負有心人,鄭虔終于艱難而玉成,他的書法、繪畫和詩歌都取得很大成就,唐玄宗見了贊嘆不已,稱之為“鄭虔三絕”.
前人說:“梅花香自苦寒來”,從鄭虔學書的故事中,不是給我們很大的啟發(fā)嗎?
書法家的故事11
1、掘墓偷藝
鐘繇是東漢末年人,他對于書法學習十分的執(zhí)著熱衷,幾乎已經(jīng)到達癡狂的地步。據(jù)說他以前在抱犢山讀書,為了練習好書法,將山中的石頭、樹木都寫成了黑色。
有一次,他和曹操、韋誕等人談?wù)摃ㄓ霉P,鐘繇想向韋誕借閱這本筆論,但韋誕就是不肯。等到韋誕過世后,鐘繇便派人從墳墓中挖出那本書,反覆研究,最后了解用筆的奧妙。
2、潛心苦學墨當飯
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有一次吃午飯,書童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幾次催他快吃,他仍然連頭也不抬,像沒聽見一樣,專心致志地看帖、寫字。
王羲之的母親來到書房,只見羲之手里正拿著一塊沾了墨汁的饃饃往嘴里送呢,弄得滿嘴烏黑。王羲之堅持數(shù)十年如一日,勤學苦練,臨帖不輟,練就了很扎實的功夫,這為他以后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鋪平了道路。
3、鄭板橋?qū)W書法
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自幼酷愛書法。一個天的晚上他用手指在大腿上寫字,寫著寫著,就寫到他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生氣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說你有你的身體,我有我的體,為什么不寫自己的體,寫別人的體?
鄭板橋想到,各人有各人的身體,寫字也各有各的字體,本就不一樣!為什么老是學著別人的字體,而不走自己的路。
從此,他取各家之長,以隸書與篆、草、行、楷相雜,用作畫的方法寫字,最后構(gòu)成了雅俗共賞、受人喜愛的六分半書,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亂石鋪街體,成了清代享有盛譽的著名書畫家。
4、筆冢
智永禪師為隋、唐間人,是王羲之的第七世孫,因十分用功練習書法,用壞的毛筆都棄置在大竹簍里,經(jīng)年累月之生,積了五大簍,于是他自己作了銘文,并埋葬了這些筆頭,稱為筆冢,可見得他愛書惜物的襟懷。
5、柳公權(quán)發(fā)奮練字
一位老人告訴幼時柳公權(quán),寫盡八缸水,硯染澇池黑;博取百家長,始得龍鳳飛。柳公權(quán)把老人的話牢記在心,從此發(fā)奮練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繭子,衣肘補了一層又一層。經(jīng)過苦練,柳公權(quán)最后成為我國著名書法家。
書法家的故事12
祝允明是明代書法家,天資聰穎,博覽群書,性格豪爽,疾惡如仇。
有一位知府的兒子,不學無術(shù),又自以為是。有一天,這位少爺寫了一篇文理不通的文章,知府看了喜不自勝,到處炫耀自己兒子的“才華”。好多幫閑文人也幫忙吹噓,有人提出必須要請祝允明來給文章題字。
請?zhí)偷搅俗T拭骷,祝允明也不推辭,看過文章,提筆寫下了兩行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敝春螅笙,幫閑們也說好好好,真乃詩文合璧,交相輝映。
不久,這事被唐伯虎明白了,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旁邊的`一個朋友不解,唐伯虎解釋說:“兩個黃鸝鳴翠柳,是說那位少爺?shù)奈恼聦懙貌恢;一行白鷺上青天,是說那位少爺?shù)奈恼码x題萬里。”
祝允明與唐伯虎是好朋友,有一年,二人一同到杭州游覽。這事被杭州太守明白了,太守想請祝允明在一幅古畫上題字,但與祝不熟,于是便請自己熟識的唐伯虎來疏通此事。
這太守為人吝嗇貪財,祝允明想借此機會教訓教訓他,于是提出要三百兩銀子做潤資。太守只給了一百兩。祝便打定了一百兩的主意來回敬。
這幅畫叫做《柳堤送別圖》,畫面上曲曲折折的河堤,四面皆是柳樹,小船待發(fā),河岸上一女子正與人依依惜別。祝允明沉吟片刻,便在畫的上方寫了如下幾句:“東邊一棵大柳樹,西邊一棵大柳樹,南邊一棵大柳樹,北邊一棵大柳樹。”寫畢,便派人將畫還給了太守。
太守一看就急了,這叫什么玩藝兒,急忙派人把唐伯虎找來。唐伯虎一看,也覺得祝兄鬧得過分了,答應與祝允明交涉此事。
祝允明見到唐伯虎以后竟然笑了,理直氣壯地說:“我的題詩照例是三百兩銀子,他只給了一百兩,我能給他寫這么多,就很對的住他了。如果他照三百兩銀子給,我就把詩補齊,包他滿意!
唐伯虎只好把這意思轉(zhuǎn)告給太守,太守雖然心疼銀子,但事已至此,也只好屈就答應;否則,畫毀了,就更虧了。
祝允明按約來到太守家,坦坦蕩蕩收下銀子,便開始揮筆續(xù)詩,不一會兒,續(xù)詩寫完了,眾人觀看,只見畫面上寫道:“東邊一棵大柳樹,西邊一棵大柳樹,南邊一棵大柳樹,北邊一棵大柳樹。任憑你南北東西,千絲萬縷,總系不得郎舟住。這邊啼鷓鴣,那邊喚杜宇,一聲聲行不得也,哥哥!一聲聲不如歸去!”
幾句續(xù)詩,便把全詩激活,把原本開頭幾句平淡的詩句也變得有了好處。全詩成了一首帶有元曲情調(diào)的婉約纏綿的離愁別緒的佳作,人情人景,別有一番滋味,令人拍案叫絕。
書法家的故事13
王羲之從7歲開始,成天起早貪黑地練字。11歲那年,他想去父親的房間找點字帖繼續(xù)練字,發(fā)現(xiàn)父親的枕邊有幾本書,于是拿起最上面的一本一看,那是本叫《筆論》的書,內(nèi)容是教人寫字時如何運筆。王羲之一翻開書,就忍不住開始記錄那些執(zhí)筆運筆的技巧,他讀得愛不釋手,不知不覺把書帶出了父親的房間來讀。他按照《筆論》中所講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寫呀,練呀,簡直入迷了。過了一段時間,他看看自己寫的字,與以前的比較,確實有些變化。
一天,王羲之在讀《筆論》時被父親發(fā)現(xiàn)了。父親王曠看見兒子讀得入迷的書竟是自己珍藏的《筆論》,很詫異地問道:“你能讀懂這樣高深的書嗎?王羲之答道:“書非讀不能懂,孩兒雖然一知半解,但還是能受到教育的。父親聽后把《筆論》送給了王羲之,得到書后的'他練得更加勤奮,更加認真,更加投入。一次吃午飯,書童送來了他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幾次催他快吃,他竟然連頭都沒有抬起來看一下,專心致志地邊看字帖邊練字。書童最后不得不去請他的母親來勸他吃飯。母親來到書房時,只見羲之手里拿著一塊沾了墨汁的饃饃往嘴里送,弄得滿嘴烏黑。原來羲之在吃饃饃的時候,眼睛仍然看著字,腦子里也在想這個字怎么寫才好,結(jié)果錯把墨汁當蒜泥吃了。母親看到這情景,憋不住笑著說:“羲之,今天的蒜泥可真香!
正是這樣數(shù)十年如一日的練字,王羲之成為了一代書法大家。
書法家的故事14
鐵門限
智永禪師擅長楷書、草書,能傅王羲之的風范。他雖然在永興寺修行,但是書法的名氣卻愈來愈響亮。很多人都透過各種關(guān)系來索求他的書法作品,人來人往絡(luò)繹不絕,門檻都被踩壞了,他只好將門檻用鐵皮包起來,人們就笑稱為“鐵門限”。
書法家的`故事15
清乾嘉年間,帖學風行,翁方綱、梁同書、王文治等人書法更是風靡一時,當時還有一位與之齊名的人物,他就是電視連續(xù)劇《宰相劉羅鍋》里的主角——劉墉,他善于學習歷代名家的長處,大膽創(chuàng)新,韻味特殊,備受世人贊賞。
劉墉博通經(jīng)史百家,他的書法,不隨俗,初從趙孟頫入,法魏晉,學鐘繇,兼顏真卿、蘇軾及各家法帖,但他敢于創(chuàng)新,不受古人牢籠,貌豐骨勁,味厚神藏,超然獨出,自成一家,“名滿天下”。劉墉的書法,初看圓軟輕滑,若團團棉花。細審則骨骼分明,內(nèi)含剛勁。劉墉書法之境界能夠“靜”、“淡”、“清”三字概括,這是他超過常人之處。他與喜用淡墨的王文治成鮮明對照,有“濃墨宰相”之美稱。但他敢于突破傳統(tǒng)的寫法,受到了當時的一些思想保守的書法家的指責,翁方綱就是其中的一個。
清人包世臣《藝舟雙楫》記載著這一趣事:翁方綱有一個女婿是劉墉的學生。有一次,這個學生去看望岳父,正碰上翁方綱在練字,寫的還是他練了一輩子的字體,一筆一畫都完全按古人的要求,不改動一筆。這個學生因為受到老師劉墉的影響,對老岳父墨守成規(guī)看不慣,就拐彎抹角地說:“岳父,您和我的老師都是當代的大書法家,我從來沒有聽您評論我的老師的書法。您這天給我談?wù)劙!?/p>
翁方綱放下筆,看了看他的女婿,說:“你回去問你的老師,他寫的字哪一筆是古人的?”
這個學生真的回去問老師。劉墉笑了笑說:“你回去也問你的岳父,他寫的'字哪一筆是他自己的?”
這互相間的問話,反映了他們對待書法藝術(shù)的不同見解,一個守舊,一個創(chuàng)新。之后這個故事成了書法史上的佳話。
據(jù)說劉墉握筆的姿勢也是很奇特的。他在客人面前寫字的時候,筆正腕端,采用傳統(tǒng)的握筆方法。但是,他自己在內(nèi)室書房寫字的時候,就不論寫大字寫小字,都轉(zhuǎn)動筆管,飛快地書寫。筆隨手指前后左右旋翻飛動,像獅子滾繡球一樣。他寫得興奮的時候,甚至筆管脫手飛落到地上?上,這種方法沒有傳下來。
【書法家的故事】相關(guān)文章:
書法家的故事07-27
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12-01
書法家的故事【通用】07-27
書法家趙孟?的故事09-25
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精選)06-26
[推薦]書法家的故事07-27
(優(yōu))書法家的故事07-27
書法家的故事(優(yōu)秀)07-27
(優(yōu)選)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