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超级碰碰碰久久久_精品成年人在线观看_精品国内女人视频免费观_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經(jīng)典誦讀》教學設(shè)計

時間:2024-08-03 13:23:09 設(shè)計 我要投稿

《經(jīng)典誦讀》教學設(shè)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shè)計,編寫教學設(shè)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設(shè)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經(jīng)典誦讀》教學設(shè)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經(jīng)典誦讀》教學設(shè)計

《經(jīng)典誦讀》教學設(shè)計1

  學習目標:

  1、體會詩詞的意境,感悟詩中表達的情感。

  2、領(lǐng)會詩詞中精美句子的妙處。

  3、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的人生態(tài)度與熱愛我國古詩文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

  體會詩詞的意境,感悟詩中表達的情感。

  學習難點:

  經(jīng)典詩句的'賞析

  課時安排:

  一教時。

  課堂學習:

  一、導入新課:

  我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在燦爛的中華文化寶庫中,古典詩詞無疑是一串光彩奪目的璀璨明珠,“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同學們,能背幾首古詩詞給大家聽聽嗎?

  二、整體感知:

  1、齊讀這四首詩

  2、熟讀這四首詩,向同學們描述一下你所領(lǐng)會到的意境。

  三、品味語言:

  1、剛才同學們已經(jīng)領(lǐng)會了詩的意境,再讀古詩,說一說在這四首詩中你最欣賞的詩句并說明你欣賞的理由,

  2、學生用心讀詩,然后各抒己見。

  3、教師小結(jié)。

  四、看誰“背”得快:

  在熟讀的基礎(chǔ)上,背誦這四首詩,看誰能全部背出來。

  五、布置作業(yè):

  背誦這四首詩

《經(jīng)典誦讀》教學設(shè)計2

  一、導入

  學習詩歌最主要的方法是什么?在讀的過程當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學生暢所欲言)(預(yù)設(shè):字音、節(jié)奏、重音、停頓)按照剛才我們所說的要求,齊讀詩歌。

  同學說的很全面,那么就按照剛才我們總結(jié)出來的方式、方法自由朗讀詩歌。

  要求:讀準字音,讀好節(jié)奏,讀出感情

  Ppt2

  二、一唱三嘆吟讀《關(guān)雎》

  1

  Ppt3

  把握節(jié)奏:四言詩,一般是“二二”斷開,如:“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注意提示,不能刻意斷開,盡量做到音斷意連。

  2、全班齊讀。

  三、相映成趣譯讀《關(guān)雎》

  1、請同學們用筆圈畫出重要的或者你認為較難理解的字詞。請同學到黑板上板演,全班討論解決。

  Ppt4

  2、

  Ppt5

  單看右邊劃線這一部分,我們就理一理這首詩歌。這首詩講了什么?這首詩就是講了這么一個完整的故事,這在《詩經(jīng)》里叫作“賦”,F(xiàn)代漢語里叫作“記敘”)(板書:賦)

  3、這首詩歌,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優(yōu)美動人的愛情故事,請同學們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可以大聲朗讀,可以小聲吟讀,邊讀邊想象,你看到了哪些畫面?方法指導:畫面想象法。

  【例如:在讀“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這句詩的時候,眼前不禁浮現(xiàn)出這樣的情景,碧藍如洗的天空下,一條玉帶似的河流靜靜流淌。河中的小島上,芳草如茵,一對對雎鳩鳥在草叢里、河水邊悠

  然自得地玩耍嬉戲??多么安靜美好的畫面,此時語速應(yīng)該是平和的,悠緩的,而且這是起句,如果太高,后面就沒有辦法表現(xiàn)了!(雎鳩鳥在河邊鳴叫,就用來比喻君子和淑女是很好的一對,這叫比。)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參差荇菜,左右采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边@幾句詩的時候好像看到了這樣的畫面:清清的'小河邊,一位穿著一襲連衣裙的姑娘,正兩手不停地在水中采摘荇菜。她黑瀑似的長發(fā)輕束腦后,直垂腰間。她雙袖挽起,露出了如玉似的手臂,她眼波流轉(zhuǎn),消融粲然,像三月的桃花一樣美麗!俊恫刹枧(兩者沒有共同點時候,例如寫“荇菜”引出后面的窈窕淑女,這叫興)

  【“優(yōu)哉游哉,輾轉(zhuǎn)反側(cè)”時仿佛看見了這樣的情景,夜已深沉,明月高懸,萬籟俱靜,屋子里滿是明月的清輝。一個年輕的小伙子在床上翻來覆去,難以入眠。采荇少女美好的身影使他魂牽夢縈。(范讀: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語速慢,低調(diào),似有嘆息)這時的情緒比較低落了,應(yīng)讀得低一點,慢一點)】《記承天寺夜游》

  【“琴瑟友之”“鐘鼓樂之”我仿佛看見了紅對聯(lián)、紅窗花、紅蓋頭、??鑼鼓陣陣,鞭炮聲聲,喜氣盈盈。這么歡喜的場面,男主人公應(yīng)該是喜悅、激動的,所以要用歡快的語氣讀,語調(diào)要上揚!(君子淑女,相親相愛,比翼雙飛,讓人好生羨慕。這是現(xiàn)實嗎?我們這里先賣個關(guān)子。)

  Ppt5

  3、(無論是現(xiàn)實也好,想象也罷,但是通過剛才的譯讀環(huán)節(jié),同學再次深入地感受到了詩人心境的變化,帶著這些感觸,我們再次朗讀詩歌。)

  女生讀前兩句,男生讀后三句。讀出女子的溫婉,讀出男子求子不得的焦慮和琴瑟和諧的喜悅。

  四、詩情畫意品讀《關(guān)雎》

  好詩不厭百回讀。同學們的讀一遍好過一遍,可見入情才能入境,古人說: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蛾P(guān)雎》被稱為《詩經(jīng)》三百篇之首,一定有其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請同學們深入研讀這首詩,從各個角度品讀這首詩的美。四人小組合作。

《經(jīng)典誦讀》教學設(shè)計3

  【活動目的】

  1、閱讀《弟子規(guī)》片斷,學習弟子規(guī)里介紹的知識,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懂得恪守規(guī)范的道理。

  2、激發(fā)學生閱讀中華經(jīng)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孝心和感悟經(jīng)典內(nèi)容的能力。

  3、展示誦讀成果,增強學習經(jīng)典信心。

  【活動設(shè)計】

  1、全班學生成扇形分成三個方陣,領(lǐng)頌6名學生,每2人一組,兩個組站在方陣之間,另一組站在中間方陣前面。

  2、方陣學生手捧書有弟子規(guī)的文件夾,領(lǐng)頌學生不拿道具,根據(jù)具體情境做適當表演。

  3、采取誦讀、分組、領(lǐng)頌、呼告、唱讀、男女、混合等多種誦讀方式。

  【活動過程】

  1、開場白

  (6齊)尊敬的領(lǐng)導、各位嘉賓、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①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如長江黃河流淌千年,生生不息;

  ②博大精深的中華經(jīng)典,如天上繁星奪目璀璨,星光熠熠。

 、劢(jīng)典啟迪智慧,國學浸潤人生。

  ③我們把國學經(jīng)典引進課堂,與高尚對話,與智慧碰撞,經(jīng)受著民族文化的神圣洗禮。

 、艽蜷_歷史長卷,穿越千古塵埃,首先向我們走來的就是先賢至圣的儒家文化。

 、萑寮医(jīng)典中,最為朗朗上口的《弟子規(guī)》,它是古代讀書人的日常行為規(guī)范與道德操守。

  ⑥《弟子規(guī)》集傳統(tǒng)文化教育思想之精華,無不給人以精神的滋養(yǎng)與啟迪。

  男:我們誦讀《弟子規(guī)》,感悟《弟子規(guī)》,踐行《弟子規(guī)》。

  女:它讓我們懂得許多做人的道理。

  男:“父母呼,應(yīng)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讓我們孝敬父母。

  女:“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讓我們友愛兄弟姐妹。

  合:讓我們在學中做,:讓我們在做中學,把經(jīng)典誦讀融入每一天,展翅高歌飛向未來。

  ①下面請欣賞八(十)班全體同學誦讀《弟子規(guī)》。

  2、誦讀展示

  【全班多種形式誦讀“弟子規(guī)……勿搖髀! 】(設(shè)計:略)

 。6齊)“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

 。R)教我們謹慎。

  (6齊)“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

 。R)教我們誠信。

 。6齊)“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

 。R)教我們?nèi)蕫邸?/p>

  (6齊)“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希。”

 。R)教我們親仁。

 。6齊)“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希。”

 。R)教我們親近仁德。

  (6齊)“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

  (齊)教我們努力學習

  3、結(jié)束語

 、佗冢赫b讀中華經(jīng)典,讓優(yōu)秀的民族精神在我們血脈中流淌。

 、邰埽赫b讀中華經(jīng)典,讓民族文化智慧支撐我們?nèi)烁竦募沽骸?/p>

 、茛蓿焊褂性姇鴼庾匀A,中華經(jīng)典使我們充實,中華經(jīng)典使我們明智。

 。R)讓我們每個人都走進經(jīng)典國學的樂園,頌中華千古詩文,揚圣賢之道。

  讓我們的校園充滿朝氣,讓我們的心靈沐浴書香。謝謝大家!

  【活動總結(jié)】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走近經(jīng)典,讀了《弟子規(guī)》“總述”、“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等部分內(nèi)容。雖然只是部分,但卻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弟子規(guī)》的圣賢之道,《弟子規(guī)》可以說濃縮了中華民族五千年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值得我們?nèi)タ,去想,去品味,去研究,去銘記,用它來?guī)范自己的言行,把它看做修身立命的根本。

《經(jīng)典誦讀》教學設(shè)計4

  教學內(nèi)容:

  《卜算子·詠梅》是六年級《日有所誦》的篇目。這是陸游的一篇托物言志的佳作。詞中梅花無疑是陸游自己處境與人品的寫照,從中既體現(xiàn)了他不愿茍合于流俗的清高孤傲,又有遭受打擊后的凄涼與無奈。教學時,應(yīng)注重通過品評誦讀感受詞的意境與詩人的內(nèi)心情感。

  教學目標:

  1、打破傳統(tǒng)的串講詞句的教學模式,力避逐字逐句講析的呆板做法,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quán)力,充分調(diào)動其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在參與中自悟自得。

  2、領(lǐng)會詩歌的意境,感悟作者在詞中賦予梅花的品格和精神,讓學生與文本對話,與詩人進行感情的交流。

  3、激發(fā)學生對古詩詞的喜愛之情,產(chǎn)生閱讀興趣。

  教學重難點:

  感悟梅花的品格和精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能根據(jù)詩詞的情感基調(diào)有感情地誦讀。

  設(shè)計理念:

  古詩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精華,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痹娧灾荆妭髑,古詩凝煉,魅力無窮。常吟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養(yǎng)他們的詩學素養(yǎng)。應(yīng)當說古詩就像一杯陳年醇香的佳釀,滋養(yǎng)著炎黃子孫的血脈;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著民族的魂魄。

  培根說:“讀詩使人靈秀”。在新課程、新教材、新理念的指引下,我們要善于引導學生學習古詩,品味古詩,探究其趣味,以便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充實起來,“靈秀起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的人本思想,意味著對每個學生學習個性的尊重。教學中,應(yīng)讓每個孩子自由地讀、自由地學、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達、學生有了自由、才會有靈性。課堂上,我引導學生通過自讀感悟、交流討論、誦讀品味等方式體會詩詞的意境,在合作與交流中學會傾聽、學會汲取、學會欣賞,從而產(chǎn)生思維的撞擊、情感的交流、知識的共享和心靈的震撼。中國文字博大精深的美喚起他們?nèi)ヌ骄繉W習中華古文化的主動性,催化了學生情感,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準備:

  學生搜集陸游的生平資料及作品、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巧妙引詩文

  1揭示課題《卜算子·詠梅》。明確詩詞描寫的事物是梅花。

  2介紹“歲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

  師:提到梅花,不禁想到了“歲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兩個詞(課件出示),知道這“三友”和“四君子”都是誰嗎?(松竹梅、梅蘭竹菊)

  從這兩個稱號中,你發(fā)現(xiàn)了這幾種事物有什么特點嗎?(不畏嚴寒,品格高尚)

  自古以來,歲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都是畫家描摹,文人引用的對象,它們出現(xiàn)在名畫中、扇面上,甚至瓷器、木雕中。(課件展示相應(yīng)的圖片,請學生欣賞)

  3梅花作為“花中四君子”之首,更是屢屢出現(xiàn)在詩中——

  梅花風姿清雅飄逸,北宋詩人林逋這樣描繪過它——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梅花性格隱逸淡泊,明代詩人高啟這樣吟詠過它——寒依疏影蕭蕭竹,春燕殘香漠漠臺。

  梅花品格堅貞,潔身自好,南宋詩人盧梅坡這樣贊美過它——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ㄕn件出示以上詩句,請學生吟誦品味,初步感受文化中的梅花形象。)

  設(shè)計意圖:

  梅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強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動力。梅花所承載的文化內(nèi)容豐富而厚重,從相關(guān)文化內(nèi)容引入,使學生對梅花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對梅花產(chǎn)生親近感,幫助他們接下來更好的體會詞的涵義。

  二、初讀知大意

  1師:這一株株梅花,攜著幽幽暗香,或伴著詩人的吟頌,或載著詩人的情懷,或擎著詩人的志向,跨越了千百年的時空侃侃而來。而陸游這首《卜算子》中的梅花,帶來的是什么呢?認真聽,用心體會——

  教師配樂范讀,請學生說說聽出了什么?(壓抑、傷感、凄涼……)

  設(shè)計意圖:用音樂和充滿感情的朗誦快速引領(lǐng)學生進入詩詞的.意境,準確定位本詞的情感基調(diào)。

  2師:這到底是一株什么樣的梅花呀!竟引得我們都惆悵起來,現(xiàn)在請你們自由讀讀這首詞,試著走近它,理解它,然后把你看到的梅花與同伴交流一下。

  學生自讀,交流體會。

  3指名試讀,引導學生讀正確,讀出節(jié)奏,并讀出自己的初步感受。

  三、品讀悟詩情

  師:通過剛才的小組討論,同學生對梅花都有了自己的認識,誰來說說你看到了一株怎樣的梅花?

  引導學生結(jié)合具體的詞句,邊讀邊品悟梅花的寂寞、凄涼、苦悶與悲慘形象,以及在飽受摧殘中仍潔身自好堅貞不屈的品格,感受作者借梅花自喻抒發(fā)情感的表達方式。

  1寂寞的梅花:廢棄的驛站讓人平添寂寞,殘破的斷橋使這寂寞更深了三分,試著讀出這份寂寞。

  2寂寞黃昏以令人深感凄涼,再加上風雨的欺凌,這凄涼又豈是一個愁字了得!請學生帶著這份感受誦讀詩詞。

  3孑然一身時受欺凌,群芳爭春時遭嫉妒,怎能不苦悶?試著替梅花抒發(fā)內(nèi)心的苦悶。指名誦讀

  4“零落成泥碾作塵”短短七個字,字字血淚,讓我們看到了梅花悲慘的結(jié)局,此時,你對梅花產(chǎn)生了怎樣的情感?把你此時的感情融入詞中,試著讀出來。

  5在我們惋惜的同時,世人心中也對梅花充滿了同情,但他又無力改變他的命運,這份無奈又怎一個愁字了得!也只能緩緩地吟誦著——驛外斷橋邊(學生齊誦)

  四、擴讀升情感

  1師:聽著你們的吟誦,我不禁想到了陸游的一生,與這株梅花是何其的相似,讓我們一起走進愛國詩人——陸游

  課件出示陸游的相關(guān)資料:

  陸游自幼好學不倦,12歲即能詩文。他在飽經(jīng)喪亂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29歲參加科舉考試名列第一,卻被奸臣秦檜除名。

  秦檜死后,宋孝宗賞識陸游的才華,但并沒有重用陸游,只任命他當了一些地方小官。

  期間,由于陸游在沒有征得政府同意之前,向災(zāi)民發(fā)放糧食賑災(zāi),被罷免了官職。

  陸游六十一歲再次被委以官職,但不久又被罷職還鄉(xiāng)。

  六十三歲時,陸游再次被任命,但不久又被罷官。

  此后二十年間,陸游一直蟄居農(nóng)村。直到去世,他也沒有盼到“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那一天。

  指名讀一讀

  問:了解了陸游這些經(jīng)歷,你覺得陸游的一生是怎樣的一生?(坎坷、悲慘……)

  2師:看著這些經(jīng)歷,不禁又令人想到了陸游那些千古流傳的名句——(課件出示)

  故山獨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幽姿不入少年場,無語只凄涼。

  煙波無際,望秦關(guān)何處?嘆流年又成虛度!

  過時自會飄零去,恥向東君更乞憐。

  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請學生誦讀這些詩句,邊讀邊體會,從中能讀出怎樣的陸游?

  師:這一首首詩詞,既是一個個個性鮮明的陸游,更是一株株品格高潔的傲雪寒梅。

  設(shè)計意圖:陸游一生創(chuàng)作頗豐,創(chuàng)作題材廣泛,這里獨選了這幾首格調(diào)低沉的詞句,目的是與本課學習內(nèi)容緊密聯(lián)系,幫助學生更好的體會這首詠梅詞的意境,以及作者此時的無奈心境。

  3著名詩人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梅花在經(jīng)歷坎坷的陸游筆下,是這樣凄涼愁苦的形象,而在另一位詩人的筆下,卻截然不同——(課件出示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

  先請學生自由練讀,然后指名朗讀。

  請學生根據(jù)初步感受說說,毛澤東筆下的梅花是什么樣的?

  師:在這里,陸游筆下梅花的愁云一掃而光,這株梅花頂風冒雪也展露著笑顏。同樣是凌寒傲放,二者為何有如此巨大的差別呢?下節(jié)課讓我們走進偉人毛澤東,去探尋梅花背后的故事。

  設(shè)計意圖:

  陸游和毛澤東的這兩首詠梅詞,歷來被人們反復吟詠比較,在本課結(jié)尾處引出毛澤東的這首詠梅詞,旨在開拓學生閱讀的視野的同時,引發(fā)學生后續(xù)閱讀的好奇心,不僅對兩首詞產(chǎn)生興趣,更由此對詩人產(chǎn)生了解的欲望,為以后的學習和自主閱讀埋下伏筆。

《經(jīng)典誦讀》教學設(shè)計5

  【教學設(shè)想】

  《夜雨寄北》是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課外古詩詞誦讀中的一篇詩歌。作為經(jīng)典誦讀篇目,不僅要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還要讀點詩味。本堂課以誦讀為起點,明確詩歌節(jié)奏劃分需兼顧音節(jié)、意義和情感。

  清人葉燮在《原詩》中直言:“李商隱七絕,寄托深而措辭婉,實可空百代無其匹也!崩钌屉[作詩擅用比興、典故,深于象征暗示,似乎很不情愿將詩寫得淺直曉白。讀李商隱的詩,晦澀又朦朧,叫人頗費猜疑,正所謂“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梢,世人欣賞李商隱的詩作是需要動一番腦筋的,但正因為如此,“隱語”之妙給《夜雨寄北》的審美鑒賞和創(chuàng)造性解讀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正如千年前的那聲夜雨,朦朧卻美得深遠。

  部編本教材課外古詩詞誦讀部分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在詩詞下面配文賞析評價,從內(nèi)容到主題,從語言到風格等。利用這段文字,可以進一步理清詩人的寫作思路,明確詩中表達的情感。學生通過學習他人對詩歌的鑒賞,不僅加深了對詩歌文本的自我解讀,也學會了判斷、借鑒他人的解讀。

  【教學目標】

  1﹒以誦讀為起點,明確詩歌節(jié)奏劃分需兼顧音節(jié)、意義和情感。

  2﹒通過知人論世,多維度地解讀文本,體會詩歌中表達的情感。

  3﹒學會判斷、借鑒他人對詩歌的鑒賞和評價,并嘗試寫作詩歌賞析。

  【教學重點】

  明確詩歌誦讀的節(jié)奏劃分需兼顧音節(jié)、意義和情感,能夠多維度地解讀文本。

  【教學難點】

  學會判斷、借鑒他人對詩歌的鑒賞和評價,并嘗試寫作詩歌賞析。

  【教學方法】

  誦讀法、比較法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甲骨文“雨“字的寫法,像從天空降落水滴的樣子。本義是云層中降向地面的水滴;引申為朋友,也可比喻離散;又可用來比喻恩澤,像雨一樣潤澤大地萬物。正是因為雨有如此豐富的內(nèi)涵,唐代大詩人李商隱才會對雨情有獨鐘。《夜雨寄北》便是其中一首耐人尋味的寫雨佳作。接下來,讓我們一邊讀詩一邊賞雨。

  讀詩賞雨

  (一)讀眼前的文字:巴山夜雨

  1﹒學生自由朗讀全詩兩遍(不需要齊讀)。

  第一遍讀準字音。

  第二遍讀出七言絕句的節(jié)奏。

  2﹒嘗試變化朗讀節(jié)奏,并根據(jù)變化進行對比,思考:節(jié)奏變了,讀詩的感覺有什么變化?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賹Ρ纫髡b。詩歌中的停頓能夠給人想象、理解、感悟的空間,“未”“漲”兩個單獨停頓的字給你留下了怎樣的想象空間呢?

 、诜磸鸵髡b。找出重復出現(xiàn)的字詞,將這些詞所代表的事物串聯(lián)起來,并適當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此時你的腦海中會呈現(xiàn)出怎樣的畫面呢?

  “期”:時間(回家的日期)

  “巴山”:地點(身處的地方)

  “夜雨”:環(huán)境(身處的環(huán)境)

  【設(shè)計意圖】七言絕句一般按“二二三”或者“二二一二”的節(jié)奏朗讀,而節(jié)奏劃分的依據(jù)是兼顧音節(jié)和意義,同學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朗讀理解來感受整首詩的節(jié)奏和畫面。

 。ǘ┳x筆下的詩情:一生苦雨

  古人善用書信傳情達意,比如李白把信箋托付給明月,傳達出了對王昌齡的同情和擔憂,杜甫不顧烽火連天,用家書報了一聲平安。那么,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有什么樣的深意呢?要想回答這個問題,關(guān)鍵是要弄清楚這封信是寄給誰的。

  1﹒一讀寄妻——語淺情深

  借助注釋,體會“寄北”。

  明確:“寄北”,當時詩人在巴蜀,妻子在長安,所以說寄北是寄給北方的妻子的家書,思念之情躍然紙上。

  資料助讀:妻子王氏出身侯門,李商隱不僅出身寒門,而且一生困頓不得志,但王氏卻愿意摒棄錦衣玉食,粗茶淡飯,不離不棄。

  2﹒二讀寄友——辭婉意深

  揣摩“君”和“西窗”的意思和用法,思考這封信還有可能是寄給誰的?

  明確:

  “君”:古人常用作敬辭,多用于男性,唐詩中很少用“君”來稱妻子。

  “西窗”:“窗”字常常連詞為“同窗”,而古人一般會將舍房西側(cè)的房間作為書房或給客人住。

  “寄北”也有可能是寄給朋友令狐绹。

  資料助讀:令狐绹的父親令狐楚是李商隱的恩師,他不僅精心教授寫文章的要訣,還允許李商隱在令狐家自由進出,與令狐家的公子們結(jié)交優(yōu)游、攻讀食宿,李商隱與老二令狐绹的關(guān)系最好,令狐绹曾幫李商隱幾出援手,其中李商隱登進士弟,靠的就是令狐绹的舉薦之力。李商隱一生用于交際的詩作,寫給令狐绹的最多。

  詩人滯留巴蜀,不知何時能返回長安,孤獨郁悶,此時寫信給令狐绹,用“西窗”拉近彼此的距離,用青少年的回憶打動對方,使對方也動情于往昔的情誼,目的就是希望令狐绹能再次出手相助,讓他早日回到長安。

  3﹒三讀寄己——言簡愁深

  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是一封寄不出去也收不到回信的信,因為寫這封信的時候,他的妻子已經(jīng)去逝,昔日的摯友也與之反目,而這一切都源于歷史事件——“牛李黨爭”。

  資料助讀:牛李黨爭,通常是指唐代統(tǒng)治后期以牛僧孺等為領(lǐng)袖的牛黨與李德裕等為領(lǐng)袖的李黨之間的爭斗。李商隱19歲因文才深得牛黨要員節(jié)度使令狐楚的賞識,引為幕府巡官。25歲進士及第。26歲受聘于涇源節(jié)度使王茂元幕,辟為書記。王茂元愛其才,招為婿。他因此遭到牛黨的排斥。而李黨也認為他有牛黨的背景。就這樣,李商隱無可奈何地卷入牛李兩黨爭斗中,輾轉(zhuǎn)于各藩鎮(zhèn)之間當幕僚,一生難展懷抱,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終生。

  《夜雨寄北》中的“寄北“,不論是寄給北方的妻子或是朋友,都是實指。但據(jù)當時的情況來看,”寄北“也可以是虛指,即一種情緒的寄托,對過往美好的深切懷念,而這種美好當中,既有關(guān)妻子,也有關(guān)朋友,而曾經(jīng)的美好一去不復返,只能在未來的暢想中才能實現(xiàn)。因此,《夜雨寄北》還可以理解成是詩人寫給自己的。

  資料助讀: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晚唐著名詩人,字義山,號玉溪(谿)生,又號樊南生,原籍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祖輩遷滎陽(今河南滎市)。在李商隱10歲前后,他的父親在浙江幕府去世,他和母親、弟妹們回到了河南故鄉(xiāng),生活貧困,要靠親戚接濟。在家中李商隱是長子,因此也就同時背負上了撐持門戶的責任。后來,他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時期曾“傭書販舂”,即為別人抄書掙錢,貼補家用。

  生世的.苦無法選擇,經(jīng)歷的苦似乎只能聽天由命。因此,這場夜雨也是李商隱一生的苦雨的寫照。請同學帶著對李商隱凄苦一生的理解和安慰再讀《夜雨寄北》。

  【設(shè)計意圖】李商隱作詩擅用比興、典故,深于象征暗示,叫人頗費猜疑,但“隱語”之妙恰好給《夜雨寄北》的文本解讀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知人論世有助于學生理解詩歌所要表達的情感,同時準確把握詩歌情感能夠更好地讀出詩歌的味道。

 。ㄈ┳x言外的詩意:千年凄雨

  畢飛宇說《夜雨寄北》里的那場秋雨是中國詩歌史上最漫長的一場雨。這場雨,從李商隱思念親友的那個夜晚開始,千百年來,讓每一個讀詩的人,讓每一顆有“念想”的心,都感到淅淅瀝瀝的柔軟和潮濕。

  君問歸期未有期:收到來信的過去時,巴山夜雨漲秋池:寫下回信的現(xiàn)在時,何當共剪西窗燭:想象團聚的未來時,卻話巴山夜雨時

  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種時態(tài)相互交織,營造出一種時間上的滄桑感和深邃感,造就了《夜雨寄北》不朽的藝術(shù)價值,正如詩歌下面的賞析所言。

  請同學們默讀詩歌下面的文字賞析,圈點勾畫出你認可的句子,并說明理由。

  【設(shè)計意圖】學習詩歌,既要有對詩歌文本的自我解讀,也要學會判斷、借鑒他人的解讀。部編本教材課外古詩詞誦讀部分統(tǒng)一在詩詞下面配文賞析評價,從內(nèi)容到主題,從語言到風格等。老師可以借“文”發(fā)揮,捕捉學生語言和思維的閃光點。

  課堂小結(jié)

  時光流轉(zhuǎn),我們不可能當面問一問李商隱,《夜雨寄北》到底是寫給誰的。但是這幾行淺顯的詩句,千百年來不知感動了多少人,而且還將繼續(xù)感動著。五千年文明,三千年詩韻,我們的文化從未斷流,就是因為我們不斷地對詩歌進行審美鑒賞與解讀,而在這一過程中,《夜雨寄北》這場漫長的秋雨早已浸潤人心,成了中國詩歌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頁!希望同學們能經(jīng)常誦讀古典詩詞,用文化傳承的心來點亮前行的路!因為,詩句是天才創(chuàng)造的,但詩意卻可以屬于每一個追求真善美的靈魂。

  作業(yè)布置

  1﹒背誦并默寫整首詩歌。

  2﹒回顧課堂內(nèi)容,仿照書本上的詩歌鑒賞部分內(nèi)容,自選角度,嘗試給《夜雨寄北》寫一段賞析性的文字,要求200字左右。

《經(jīng)典誦讀》教學設(shè)計6

  設(shè)計思想: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夠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fā)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lǐng)悟”。誦讀不僅可以提高閱讀能力,增強藝術(shù)鑒賞。更為重要的是,學會誦讀,小者,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對語言詞匯細致入微的體味能力,確立口語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鑒別能力;大者可以陶冶性情、開闊胸懷、文明言行、增強理解。泰州市在中小學開展 “誦讀進教材”的活動,意義也就在此。

  《我和你加在一起》是一首抒情小詩,詩人白連春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的翅膀,采用對比、比喻等修辭手段,反復鋪陳、回環(huán)往復、漸次深入地表達了他對世界萬物彼此相依的體會和贊美,抒發(fā)了詩人對生命的理解和感悟。本屆學生大多來自農(nóng)村小學,缺少誦讀的基本能力。本節(jié)課擬通過方法指導,引導學生實踐鍛煉,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感受詩人蘊涵在文本中的真摯情感,體悟詩人對事物彼此依偎、共同生長的豐厚寓意,以及詩行中流淌著的生命節(jié)律和精神;在誦讀中受到感染熏陶,習得誦讀的基本技巧,如停與連,輕與重,緩與急,快與慢等,并懂得誦讀的靈魂在于使自己的聲音表達盡量與作者的情感保持一致。 教學目標:

  1.學習并掌握基本誦讀技巧。

  2.運用適當?shù)募记汕逦懥、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

 。1)復習詩句的節(jié)拍,能夠為這一首小詩劃出詩行內(nèi)的朗讀節(jié)奏。 我和你加在一起 白連春

  一只蝴蝶/是小的/,輕的

  微不足道的/,和花朵/加在一起 就大了/,重了/,成了/春天的最愛

  一棵草/是小的/,輕的

  微不足道的/,和馬/加在一起

  就大了/,重了/,成了/大地的最愛

  一粒塵埃/是小的/,輕的/,微不足道的 和在田里插秧的父親/加在一起 就大了/,重了/,成了/我的最愛

  一滴水/是小的/,輕的/,微不足道的

  和在河邊洗衣的`母親/加在一起

  就大了/,重了/,同樣/成了我的最愛。

  一個我/是小的/,輕的/,微不足道的 和你加在一起/就成了/歲月的最愛 只是/加法/太簡單了

 。2)復習詩歌評論關(guān)于“意象”的相關(guān)知識。

 。3)指導報幕的方法

  課內(nèi)活動

  1.出示目標,直接導入。

  出示學習目標——1)學習并掌握一些誦讀技巧。2)運用適當?shù)募记捎懈星榈卣b讀詩歌。

  由語文課代表帶領(lǐng)全班學生齊讀學習目標,了解課堂學習任務(wù)。教師提示學習的是一首現(xiàn)代抒情詩。

  2.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發(fā)興趣。

  教師示范朗讀,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誦讀的興趣。學生聽讀后要能夠?qū)處煹睦首x做出評說:好在哪兒?為什么這樣讀就是“好”呢?

  教師適時點撥誦讀成功的關(guān)鍵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懂得詩歌的情感,學習必要的技巧等等。

  3.介紹作者,知人論詩。

  教師及時引導學生認識到聲音的情感出自讀者的感悟,讀者的感悟又源自詩歌本身,詩歌蘊含的情感則是體現(xiàn)了詩人自己的情懷,由此進入認識作者的環(huán)節(jié)。

  白連春,1965年出生,四川瀘州人。1985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97年,《星星》詩刊組織全國讀者投票選出最好的詩歌,白連春得了第一名。20xx年,獲得全國首屆大型農(nóng)民工詩歌征文大獎賽最高榮譽特等獎。他經(jīng)歷了常人難以承受的遭遇,不管再苦再累再清貧,20余年埋頭筆耕,以1000余首詩歌、上百萬字的中長篇小說,發(fā)表于全國各大文學刊物,成為當今中國文壇和詩壇極具人氣和影響力的詩人。他對社會和人生常懷熱愛之情,感恩之心,筆端常常流露出底層生活的真切體驗。

  4.精段細品,舉一反三。

  從第一詩節(jié)入手,細細品味。

  問題設(shè)計

  (1)這一節(jié)中詩人描寫了哪幾個意象?

  (2)詩人怎么寫“一只蝴蝶”的?那么“花兒”呢?為什么不寫?

 。3)詩人是在批評指責“蝴蝶”和“花朵”嗎?為什么呢?

  學生思考,師生交流后形成答案

 。1)描寫了“蝴蝶”、“花朵”、“春天”

 。2)“蝴蝶”是“小的”、“輕的”、“微不足道的”,“花兒”也是如此。不寫是因為詩歌創(chuàng)作的一大特色------“思維跳躍”。

 。3)不是,他們本身確實平凡,但是一旦“加在一起”就變了:“就大了”、“重了”、“成了春天的最愛”。

  在對詩歌內(nèi)容和情感理解的基礎(chǔ)上,漸次介紹一些誦讀技巧。

  能夠根據(jù)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處理好誦讀時語調(diào)的正確運用和變化,氣息的停與連,語音的輕和重;能夠根據(jù)對詩行節(jié)律的把握,處理好語速的快與慢;能夠隨著情感流動的節(jié)律,采用適當?shù)恼Z言技巧表情達意。

  引導學生繼續(xù)閱讀詩歌的其他小節(jié),逐漸完成對全詩的了解和認識。

  問題設(shè)計

  (1)第一二兩個小節(jié)與后面三個小節(jié)的第一行有什么變化?為什么要這樣處理?

 。2)如何理解“只是加法太簡單了”?

  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后,師生合作交流:

  (1)分行和不分行,目的是為了追求詩歌形式的優(yōu)美。

 。2)這個題目的答案不是唯一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認識詩歌創(chuàng)作的第三個技巧——語言含蓄。

  可以說:世間萬物的簡單相加可以產(chǎn)生令人意想不到的精彩

  也可以說:世間萬物的加法也許很簡單,很平凡,但是我們一定要珍惜它,不能因為簡單而視而不見

  還可以說:人生也許不止有這樣美好的加法,也許還有減法的無奈、除法的殘酷,但是我們可以像作者這樣,熱切地謳歌和贊美人生的加法。

  5.形式多樣,反復誦讀。

  引領(lǐng)學生從教師的獨誦和視頻材料的男女生對誦出,發(fā)現(xiàn)其他誦讀這一首抒情小詩的形式,此環(huán)節(jié)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多向思維,激發(fā)他們大聲誦讀的興趣。

  學生會提出齊誦、輪誦、領(lǐng)誦等誦讀方法。

  也有個別學生要求吟唱。可以適時播放《我和你加在一起》的音樂,讓學生跟唱。

  也有學生表現(xiàn)出表演誦讀的興致,可以根據(jù)時間,讓學生盡情展示。

  6.小結(jié)歸納,遷移運用。

 。1)小結(jié)詩歌創(chuàng)作的特質(zhì),形成板書一 思維跳躍 形式優(yōu)美 語言含蓄

 。2)小結(jié)這一首小詩的主要內(nèi)容,形成板書二 第一樂章 贊美平凡事物 第二樂章 贊頌勤勞親人 第三樂章 贊嘆豐富人生

 。3)小結(jié)朗誦技巧,形成板書三 聲音的停與連 語氣的緩與急 語調(diào)的高與低 語速的快與慢

 。4)提醒學生課余時間,理解和誦讀白連春的另外兩首抒情詩《在我的祖國,沒有我不愿寫的字》、《一顆泥土的心,卑微,渺小,樸素》。

《經(jīng)典誦讀》教學設(shè)計7

  誦讀目標:

  1、結(jié)合自然節(jié)氣和歷史背景誦讀《月夜憶舍弟》,增加對于節(jié)氣知識的了解和對于詩歌的熱愛。

  2、在熟讀成誦中凈化心靈。

  誦讀流程:

  一、引入主題

  1、 誦讀《二十四節(jié)氣詩》開啟黎明。

  2、引出今天的主題“白露”。

  孩子們,每年公歷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太陽到達黃經(jīng)165°。

  二、了解節(jié)氣特點。

  1、回顧最近天氣的變化。了解晝夜溫差大這個季節(jié)特征。

  2、我國古代將白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元鳥歸;三候群鳥養(yǎng)羞。”說此節(jié)氣正是鴻雁與燕子等候鳥南飛避寒,百鳥開始貯存干果糧食以備過冬?梢姲茁秾嶋H上是天氣轉(zhuǎn)涼的象征。

  三、誦讀節(jié)氣諺語

  白露在仲秋,早晚涼悠悠。

  過了白露節(jié),夜寒日里熱。

  草上露水凝,天氣一定晴。

  白露十天滿山黃。

  白露谷,寒露豆,花生收在秋分后。

  白露節(jié)氣在農(nóng)民伯伯的眼里滿是收獲的希望,但是在詩人的看來白露節(jié)氣又有怎樣的感想呢。

  四、復習詩歌

  1、走進最早的詩歌總集,齊誦《蒹葭》;

  2、一位美麗的女子在玉階生滿白露的晚上,心中卻滿是抱怨和不滿,這又是為何。

  女孩子誦讀李白《玉階怨》;

  五、學習新詩《月夜憶舍弟》

  月夜憶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1、學生自由放聲朗讀,至少讀兩遍。

  2、抽讀古詩。

 。ǹ沙槎耍

  3、師生古今對譯讀

  戍樓上更鼓咚咚響,道路上行人無影蹤。邊城荒蕪秋風涼,只聽見孤雁哀鳴。

 。ㄊ臄嗳诵,邊秋一雁聲。)

  今夜露水格外白,月還是故鄉(xiāng)的明。(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兄弟離散各一方,家已殘破,生死消息何處尋。(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書信久已不能抵,何況戰(zhàn)火還沒有停息。(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說說詩人想表達怎樣的情感,你是從哪看出來的.。把那句詩讀給大家聽。(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借景抒情)

  5、師生情境引導讀:

  A、沉重單調(diào)的更鼓和天邊孤雁的叫聲使本來就荒涼不堪的邊塞顯得更加冷落沉寂,讓我們懷著悲涼的心情來讀———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B、流浪在外,思念家鄉(xiāng),總覺不論什么事物,都是故鄉(xiāng)的好,讓我們帶著杜甫對家鄉(xiāng)百般深切思念的心情來讀———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C、杜甫聞戍鼓,聽雁聲,見寒露,感物傷懷,引起思念之情。

  字字憶弟,句句有情。讓我們帶著他的愁思一起來讀———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D、在白露節(jié)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頓生寒意。如今弟兄離散,天各一方;家已不存,生死難卜,真令人傷心折腸,真是———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6、回歸本詩,齊誦《月夜憶舍弟》

  在安史之亂中,杜甫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既懷家愁,又憂國難,真是感慨萬端。讓我們一起來誦———

  7、配樂讀

  音樂會讓情更深,意更濃。我們跟著音樂一起讀出杜甫的家國情懷——

  五、總結(jié)拓展

  白露節(jié)氣今天已經(jīng)進入三候,接下來的節(jié)氣便是秋分。希望大家下去繼續(xù)感受變化多彩的大自然,搜集相關(guān)秋分節(jié)氣的知識。

《經(jīng)典誦讀》教學設(shè)計8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朗讀并背誦這兩首古詩。

  2.初步了解古詩的意思。

  教學重點、難點:

  在初步了解古詩意思的基礎(chǔ)上熟練地背誦。

  課前準備:將兩首古詩抄寫在黑板上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二、學習古詩

  (一)《磧中作》

  1.釋題,簡單介紹詩人岑參。

  2.自由讀

  3.指名讀

  4.男女生合作讀。

  5.簡單了解每句詩的意思:

  我遠遠地離開了家鄉(xiāng),來到西地邊陲。廣闊的沙漠一直延伸到天邊;騎著馬兒向西走,仿佛就會走進藍天。月兒圓了又缺,缺了又圓;離家不覺已有兩月時間。今天夜晚,我們將在哪里宿營?平坦地沙漠一眼望不到邊,沒有綠樹,沒有鮮花,更沒有人家居住地裊裊炊煙!

  6.小組讀

  7.同桌讀。

  8.指名試背

  (二)《秋夜寄丘二十二員外》

  1.讀題目,理解題意,告訴學生丘員外就是指丘丹。

  2.自讀古詩,注意屬的讀音。

  3.指名讀,理解幽人就是指隱居的人,即丘丹。

  4.逐句理解詩意:

  秋天的一個晚上,我想起了在山間隱居的老朋友.思緒萬千。在涼爽宜人的`秋月下.我邊漫步邊低吟著詩句。料想遠方的山中,也應(yīng)是秋色滿目:黃葉灑滿了一地,松果撲、撲地落下。隱居避世的朋友恐怕還未安睡吧?也許他也在思念著遠方的我。

  5.多種形式讀

  6.試背

  7.作業(yè)布置

  8.背誦這兩首古詩

《經(jīng)典誦讀》教學設(shè)計9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拼音讀通古詩,知道作者。

  2.能初步理解古詩所表達的意思。

  3.能流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和難點:

  1.能理解古詩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地背誦古詩。

  教學準備:錄音、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學習《大林寺桃花》

  1.出示古詩,師范讀

  2.簡介白居易,背誦白居易的古詩

  3.小組學習

 。1)讀通全詩,讀得正確

  (2)理解詩意

  4.大組交流

 。1)指名朗讀

 。2)理解詩意:農(nóng)歷四月,廬山腳下落紅滿地,濃綠深深——溫柔的春天悄悄地離去了。我登上香爐峰頂?shù)拇罅炙,那巍峨莊嚴的寺墻內(nèi),竟然會有一片剛剛盛開的桃花!那灼灼似火的花朵映襯著杏黃色的院墻,蕩漾著濃濃的春意。我正在感嘆歸去的春天無處可尋,想不到可愛的春天,卻調(diào)皮地東躲西藏,偷偷地跑到這深山的古寺中來了!

 。3)齊讀古詩

 。担嚤痴b

  二.學習《稻田》

  1.出示古詩,師范讀

  2.小組學習

 。1)讀通全詩,讀得正確

 。2)理解詩意

  3.全班交流

 。1)指名朗讀

 。2)理解詩意:春天的江南水鄉(xiāng),充滿了綠色的'盎然生機。碧綠的春水漲滿了春前的池塘,極目望去,田野上肥壯的稻秧無邊無際地向天邊延伸,仿佛與低垂的云腳連成了一片。更有那渾身潔白、宛如片片雪白的鷺鷥,破云如霧,來到了精美無比的畫屏般的江南水鄉(xiāng)嬉戲飛翔。

  (3)齊讀古詩

  4.背誦古詩

《經(jīng)典誦讀》教學設(shè)計10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

  2、結(jié)合注釋大致了解詩意,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3、運用讀、寫、唱、畫、演等自己喜歡的方式誦讀古詩,展示自己對詩的理解,感受誦讀經(jīng)典的`樂趣,并從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誦讀古詩,大致了解詩意,感受誦讀經(jīng)典的樂趣,并從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書寫、繪畫材料;

  教師準備:課件、古詩閱讀材料。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1、與朋友、親人分別是一件痛苦的是事。尤其路途遙遠、分別后不知何日能再相見時,更讓人依依不舍、痛苦萬分。小朋友們,你們經(jīng)歷過嗎?誰來說一說?

  2、古代的詩人們是如何表達這種難分難舍的情感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來誦讀幾首千古傳唱的送別詩。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打開誦讀材料自由讀,教師巡回指導。

  2、指名讀,教師糾正讀錯的字音。

  3、集體讀。

  三、結(jié)合注釋,大致了解詩意,體會詩歌情感。

  1、結(jié)合注釋,大致了解詩意。

  2、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對詩歌的理解。

  3、集體交流。

  4、指導感情誦讀。

  四、誦讀古詩,感悟升華

  1、選擇其中一首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寫、唱、畫、演),誦讀古詩。

  2、小組內(nèi)交流、展示。

  3、集體交流。

  五、課堂小結(jié):

  誦讀經(jīng)典詩篇,我們感受到詩歌;暢游在詩海中,我們收獲頗豐。讓我們大聲地誦讀這幾首古詩吧!

  板書設(shè)計:

  唐詩選讀送別詩(讀、寫、唱、畫、演)

  誦讀材料

  1、青門柳

  作者:白居易

  青青一樹傷心色,曾入幾人離恨中。

  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

  2、別董大

  作者: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3、易水送別

  作者: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4、送杜十四之江南

  作者:孟浩然

  荊吳相接水為鄉(xiāng),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5、送朱大入秦

  作者: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寶劍值千金。

  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

《經(jīng)典誦讀》教學設(shè)計11

  設(shè)計理念:

  讓孩子走近《三字經(jīng)》,初步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內(nèi)涵,并以此為起點,開始對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追尋,進而了解祖國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并憑借此課,體現(xiàn)校本經(jīng)典特色。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文背文。

  2、掌握有關(guān)誦讀方法,提高學習興趣。

  3、學會簡單地運用三字經(jīng)。

  過程與方法:訓練為主,做到參與面廣;加強誦讀,說勤學成才的故事。

  情感與態(tài)度:

  初步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內(nèi)涵,培養(yǎng)學生對漢語言文字的熱愛,明白勤學好問、有所作為,人生才有意義的道理。

  行為與習慣:

  提高學生的讀書興趣,多讀經(jīng)典,多加積累。學習經(jīng)典中的積極之處,好好做人做事。

  學情分析:《三字經(jīng)》一課,將厚重的中華文化溶入兒童的閱讀理解過程之中,給兒童以浸潤,給兒童以重染。這課不僅是學生對具體文字的感受,更是對中華文明的感知,對中華民族氣節(jié)的.啟蒙教育。雖然這些字詞理解起來有難度,但只要讀熟了,記住了,就能為今后更好的理解、領(lǐng)悟、印證打下了基礎(chǔ)。

  教學準備:《

  三字經(jīng)》為人處事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出《三字經(jīng)》:

  李老師知道我們四(1)班的同學都很聰明,所以我設(shè)計了一個知識競賽來比一比誰的知識多,好不好?

  出示課件:

  1、哪些書伴隨古代孩子成長?

  2、“玉不琢”的下半句是什么?

  3、我國歷史上,誰教子有方,五個兒子個個金榜題名,做官清廉能干,美名傳揚,被當時人稱“燕山竇氏五龍”?

  4、“懸梁”、“刺股”、“囊螢”、“映雪” 分別指的是我國歷史上哪位勤學之士發(fā)奮讀書的情景?

  你知道在哪本書上可以找到這些答案嗎?對了,答案就是《三字經(jīng)》。

  二、簡介《三字經(jīng)》。

  幻燈出示,師配樂讀。

  既然《三字經(jīng)》那么好,我們趕快去學學吧。

  三、學習《三字經(jīng)》。

  (一)讀文:

  1、請你自由地讀讀紙上的三字經(jīng),要特別注意那些多音字。

  2、誰愿意試試看,當眾讀一讀?個別讀,正音。

  3、老師也想來讀,請你當聽眾,可要聽仔細了!

  4、誰也讀讀看?充分的準備是成功的前提,老師再給你們一個機會,趕快再練練。學生讀完后再指名讀。

  (二)找特點:

  1、讀了《三字經(jīng)》,你發(fā)現(xiàn)它有什么特點嗎?

  交流特點(1):是啊,三字經(jīng)三字一句,四句一組,朗朗上口,還押韻呢,如唱兒歌,那就讓我們一起邊拍手邊念吧!

  2、還發(fā)現(xiàn)它有什么特點嗎?

  交流特點(2):《三字經(jīng)》中還有許

  既有趣,又對我們很有幫助的歷史典故。

  看看,你在經(jīng)文中找到了哪個故事?

  (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看,這么小,就懂得尊敬兄長,讓我們一起來夸夸他。

  看圖夸孔融。

  誰能來背一下?

  我們一起來背!

  (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

《經(jīng)典誦讀》教學設(shè)計12

  【素質(zhì)教育目標】

  1、知識目標:

  鑒賞詩歌,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

 。病⒛芰δ繕耍

  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情操。

  【教學重點】

  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誦讀和鑒賞。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具體教學步驟】

  一、導入

  以前,我們學過曹操的兩首詩歌──《觀滄!泛汀洱旊m壽》。從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懷天下、壯志凌云的英雄。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短歌行》,進一步體會詩人的英雄氣慨。

  二、整體感知

  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曹操吟誦《短歌行》的相關(guān)片段;

  學生讀詩感悟,交流讀詩體會。

  出示投影:

  短歌行

  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輟?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三、討論鑒賞

 。、如何理解“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這四句詩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詩人奮發(fā)進取,不懈追求的理想。

  “對酒當歌”,猛一看很象是《古詩十九首》中的消極調(diào)子,而其實大不相同。這里講“人生幾何”,不是叫人“及時行樂”,而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yè)。又從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個人之情,發(fā)愁時間過得太快,恐怕來不及有所作為。實際上卻是在巧妙提醒廣大賢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樣易于消失,賢士應(yīng)該珍惜時間,及時施展才華。

  在這四句詩中,詩人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個“愁”字,“愁”到需要用酒來消解的地步!俺睢边@種感情本身是無法評價的,能夠評價的只是這種情感的客觀內(nèi)容,也就是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頹廢的緣故而愁,那么,這愁就是一種消極的感情;反之,為著某種有進步意義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種積極的情感。放到具體的歷史背景中看,曹操為了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國的雄心壯志而苦苦追求。這個“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遠大理想還沒有實現(xiàn)時所產(chǎn)生的煩惱,是一種積極的情感。

 。、如何理解“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四句詩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心情。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韓詩外傳》,據(jù)說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敝芄珵榱私哟煜轮,有時洗一次頭,吃一頓飯,都曾中斷數(shù)次,這種傳說當然是太夸張了。不過這個典故用在這里卻能突出地表現(xiàn)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吧讲粎捀,海不厭深”二句也是通過比喻極有說服力地表現(xiàn)了人才多多益善。所以陳沆說:“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則南馳耳。分奔蜀吳,棲皇未定,若非吐哺折節(jié),何以來之?山不厭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厭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厭士,故天下歸心!保ㄒ嘁姟对姳扰d箋》)這些話有助于理解本詩的深刻含義。

  3、這首詩的藝術(shù)特色有哪些?

 、徘捎玫涔。

  “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鄭風·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賢才。本意是傳達戀愛中的女子對情人愛怨和期盼的心情。這里詩人化用詩意,比喻熱烈期待賢士的到來。古樸深沉,自然妥貼。

 、魄捎帽扰d。

  “烏鵲南飛”一句,以烏鵲比喻賢士;“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則比喻賢士徘徊選擇明主之意;“山不厭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廣招人才的博大胸懷。

  四、思想教育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笔前。松喽,韶光易逝。身處亂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業(yè)的堅定信念,我們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發(fā)憤圖強,鑄造絢麗輝煌的人生。

  五、課外延伸

  選擇《短歌行》中最能打動你心靈的詩句,談一談你的心得體會。

  參考話題:

  “立志與成才”

  “機遇與成功”

  “科教興國”

  “尊師重教”

  “禮賢下士”

《經(jīng)典誦讀》教學設(shè)計13

  教學目標

 。1)教會學生誦讀,讓學生在吟詠之中加深理解,熟讀成誦。

 。2)引導學生從形象入手,體會詩的意境,領(lǐng)會詩所表達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幫助學生了解有關(guān)詩歌產(chǎn)生的歷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教材分析

  誦讀欣賞中選擇了三首唐詩,都是與景色與關(guān),詩人通過對景色的描寫,來抒發(fā)個人的情懷,表達各自的豪情壯志。

  教學設(shè)想

  通過多讀來領(lǐng)會詩歌的意境,通過對意象的把握來理解詩歌感情。

  教學課時: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望岳》

  一、導入。

  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詞、短語或語句來描繪你印象中的泰山呢?(出示視頻及圖片,請同學們自由發(fā)言。簡單點評后轉(zhuǎn)入杜甫的《望岳》)

  二、板書課題,指名簡介作者。

  我們學過很多杜甫的詩篇,下面我首先請一位同學將杜甫介紹一下。屏幕展示: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人稱詩圣;其詩被喻為“詩史”;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齊名,世稱“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別”(新安吏、潼關(guān)吏、石壕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三、品讀詩歌

 。ㄒ唬├首x詩歌

  1、配樂詩朗誦《望岳》(出示視頻和音頻材料)。學生聽讀,要求聽準字音,把握五言古詩的誦讀節(jié)奏。

  2、全體學生配樂齊讀。(古箏曲)

  3、學生推薦朗讀,其他學生點評。

  4、教師范讀,學生輕吟。

 。ǘ┙忸}

  問:詩題叫《望岳》,可見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詩中句句都是寫“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遠有近,有虛有實。試以兩句為一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樣的不同。(“岱宗”兩句是遠望;“造化”兩句是近望;“蕩胸”兩句是細望;“會當”兩句是極望。)詩人由遠望到近望,由細望到想象將來登岳遠望之景,全詩以“望”字貫穿全詩,“望”字成了全詩的線索。在望岳的過程中表現(xiàn)了作者驚嘆、贊美、陶醉、豪邁之情。

 。ㄈ┲鹁淅斫庠姼

  “岱宗”兩句。問:“夫”是個虛詞,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樣)上,試比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語氣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則驚奇、贊嘆之情更明明,也更強烈。)泰山之北為故齊地,之南為故魯?shù);“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話是什么意思?(無論從北或是從南看,泰山是看不完的。)詩人這樣寫有什么用意?(形容泰山極高極遠。)

  “造化”兩句。問:“神秀”,指英靈之氣,這是古人的說法。試聯(lián)系前面一句說說這句的意思。(泰山如此高遠,是天地間英靈之氣聚集的結(jié)果。)“陰陽”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據(jù)注釋作答,再補充說明:山前為陽,日光先臨,故易曉;山后為陰,日光不到,故易昏。)這是形容泰山高與天齊。

  “蕩胸”兩句。大意已見注釋。問:這兩句寫詩人望岳所見,試作具體描述(泰山中天門以上時有云團浮現(xiàn),或高或低,故謂之“層云”;鳥亦時常出沒于山谷間,須睜大眼細望才能見。)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向往之至,亟欲一登。)由引出下兩句。

  “會當”兩句。絕頂,極頂,指玉皇頂。問:詩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卻能“一覽(全都看到)眾山小”,這說明了什么?(這是詩人神游玉皇頂之所見,故謂之虛景。)

 。ㄋ模┰俅纹纷x詩歌,理解景色的特點,感悟詩人蓬勃的朝氣和遠大的抱負。

  1、在理解詩歌意思的基礎(chǔ)上再次朗讀詩歌

  學生在配樂下自由朗讀詩歌,同桌之間相互交流,看誰讀的最有詩意。

  2、作者為什么產(chǎn)生如此的情感呢?他驚嘆什么,又贊美什么?為什么這么說?

  因景而生情,這是客觀因素;有沒有作者的主觀因素在里面呢?當時詩人二十幾歲,這也是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間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蓬勃的朝氣和遠大的抱負。

  詩中哪兩句最能體現(xiàn)?這兩句詩中還蘊含了一番哲理,即:只要不怕困難,敢于攀登高峰,就能俯視萬物。

  四、總結(jié)。

  杜甫一生極為坎坷,特別是在安史之亂發(fā)生以后,他四方飄泊,居無定所,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里竟至以舟為家,他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中95%以上都寫于這動蕩不安的生活之中。讀過這首詩后,你對杜甫有怎樣的認識?能找到他取得如此偉大成就的原因么?

  學生自由發(fā)言。

  第二課時《錢塘湖春行》

  一、導入。

  錢塘湖即杭州西湖,是我國最著名的風景區(qū)之一。唐宋以來,寫西湖的詩篇多得難以統(tǒng)計。如蘇軾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等。這首詩以即景寓情見長,寫詩人騎馬瀏覽中所見到的西湖早春風光,使人覺得生意盎然,如親見一般,真不愧為名篇。

  二、感受詩歌

  詩人是騎馬游西湖,所以詩里提到了“游蹤”,但詩里寫游蹤跟散文不一樣,是用不著作細致交代的,要仔細想想才看得出來。試誦讀全詩兩遍,然后說說詩人的游蹤。(從孤山的北面到湖東的白堤)

  問:我們說這首詩寫的是早春景象。,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呢?(早鶯、新燕、亂花、淺草)

  問:“湖面初平”寫的是怎樣的景象?(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與堤平。)為什么說“云腳低”?(“云腳”,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顯得低了,這是早春景象。)講:杜甫有句云“日腳下平地”,形容太陽落山;李賀有句云“露腳斜飛濕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狀。腳,有下垂義。

  問:“幾處早鶯”有什么含義?(鶯不多;如多,當為“處處”。)為什么“爭暖樹”。(余寒猶在,鳥兒也想曬太陽。)鶯不多,燕子多不多呢?(“誰家”猶言某家,“銜新泥”者,始筑巢也,可見也不多。)鶯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鶯燕不多,故為早春。這兩句專寫鳥兒。

  問:第五、六句寫了什么?(花草)為什么說“亂花迷眼?(詩人在馬上觀花,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便有迷亂之感。)這樣寫,跟詩題有關(guān)嗎?(暗切題中“行”字)寫淺草有什么用意?(草初生,故,“淺”,也是早春景象;“沒蹄”,也是暗切題中“行”字。)

  問:最后兩句是怎么結(jié)住全詩的.?(用抒情方式)作者在全詩中流露出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詩中哪一個詞最能概括這種感情?(“最愛”)

  師歸納:前六句景中有情,后兩句情中有景。全詩情景交融。

  三、總結(jié)。

  這首詩的題意主要在一個“行”字上,“行”字寫得好,才能見出騎馬游春的樂趣。但西湖面積太大,行程太長,所以詩人只截取其中一段來寫——從孤山寺的北面寫起,至白沙堤止。開頭寫“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見之景;中間寫游程中所見;最后用“綠楊陰里”寫白沙堤之景,這樣,讀這首詩,我們自然就有了隨著詩人飽覽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覺。

  第三課時《登飛來峰》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看過黃山上的飛來山嗎?……你們覺得奇怪不奇怪?山上為什么會有如此的一座山呢?今天我們來看王安石是怎么看的?

  二、朗讀《登飛來峰》

  1、教師范讀,學生輕吟。

  2、全體學生齊讀并背誦。

  三、在教師的點撥下品味全詩。重點品味蘊含在詩中的哲理。

  1、本詩主要寫了哪些內(nèi)容?

  點撥要點:

  首句點明了地點,第二句緊承首句而來。通過具體的描寫,進一步突出飛來山上“千尋塔”之高。一二句都是鋪墊,在此基礎(chǔ)上,詩人自然地寫出三四句:不怕浮云遮住了遠望的眼光,只是因為身在最高的層次。這兩句是全詩的精華,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2、本詩是一首哲理詩,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來的?

  點撥:①哲理是從具體的情境中自然提煉出來的。

 、谡芾硎怯眯蜗笊鷦拥恼Z言加以表達的。即哲理的詩化,詩化的哲理。

 、塾蓪W生談?wù)剬@兩句蘊含深刻的詩的理解。

  四、質(zhì)疑活動

  1、《登飛來峰》前兩句,后兩句的側(cè)重點各是什么?

  2、“不畏浮云遮望眼”中的“浮云”在古代詩歌中常被用來比喻讒佞之類的小人或其他消極事物。王安石此時還沒有受到什么挫折或打擊,應(yīng)該說他的心境是積極的,但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呢?

  3、詩人借登飛來峰觀賞景色,闡明了一個怎么樣的哲學道理?同時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要點提示:表面意思,站得越高就愈加不會被浮云遮住視線,可以看得清、看得遠;深層含義,有成就大事業(yè)的胸懷,才能不畏懼讒佞小人或其他消極事物)

  五、討論活動,邊討論邊板書

  ①②描寫景物——充滿生機

 、邰苁惆l(fā)情懷——躊躇滿志

  六、小結(jié):

  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作于王安石29歲時。這是他出世以來,初顯才能,胸懷抱負的時期,表達了詩人躊躇滿志的情懷。全詩將寫景與抒懷緊密結(jié)合起來,從而突出了詩的主題。

  板書設(shè)計

  望岳錢塘湖春行登飛來峰

  杜甫白居易王安石

  遠望湖水

  望近望早早鶯早春美好景色①②描寫景物——充滿生機

  凝望春花、草對早春的喜愛之情③④抒發(fā)情懷——躊躇滿志

  想象綠楊

  誦讀欣賞教案

  編寫人:竹西中學鈕谞源

  教學目標

 。1)教會學生誦讀,讓學生在吟詠之中加深理解,熟讀成誦。

 。2)引導學生從形象入手,體會詩的意境,領(lǐng)會詩所表達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幫助學生了解有關(guān)詩歌產(chǎn)生的歷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教材分析

  誦讀欣賞中選擇了三首唐詩,都是與景色與關(guān),詩人通過對景色的描寫,來抒發(fā)個人的情懷,表達各自的豪情壯志。

  教學設(shè)想

  提點學生注重情景交融,王國維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讓學生通過景色的描寫來把握作者的感情思想。

  教學課時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望岳

  一、導入

  運用圖片展示法,電腦上展示東岳泰山的照片,讓學生談?wù)勛约河^看的感受。或者是請到過泰山的學生談?wù)勛约郝糜蔚母惺。由學生的感受引入課題杜甫的《望岳》。

  二、學生讀詩歌,確定全詩的著眼點

  1、學生自由朗讀詩歌,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寫泰山的

  2、請同學朗讀詩歌,其他同學點評他的停頓有沒有,有沒有讀出泰山的氣勢。

  3、聽范讀,在聽的過程中確定詩歌的著眼點在哪里。

  明確:著眼點是題目“望岳”中的望字,作者從不同的角度對泰山進行“望”,從而描寫泰山的雄偉。

  三、了解詩歌內(nèi)容

  1、學生借助工具書,自己疏通詩句,了解詩意。

  2、全班交流回答,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歌的句意。

  四、品讀詩歌

  1、詩人描寫泰山雄偉的目的在哪?結(jié)合創(chuàng)作背景談?wù)勀愕恼J識。

  杜甫是在科舉不第游歷時,見到泰山,并寫下此詩。全詩沒有一點落第后的頹廢消極,而是熱情贊美了泰山的神奇秀麗,流露出了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尤其是最后兩句,直抒胸臆,表現(xiàn)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魄,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

  2、再次齊讀詩歌,不僅讀出詩歌的氣勢,更要讀出作者的曠達胸懷。

  3、感受詩人的寫作藝術(shù)

  這首詩歷來被譽為歌詠泰山的絕唱,談?wù)勥@首詩除了氣勢外還有什么地方歲吸引你,指出來并說明理由。

  1)、煉字。鐘--將大自然人格化、擬人化,把大自然寫的有情有義。割--從山的北面看,那照臨下土的陽光像被一把碩大無比的刀切割了一樣,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哲理美。3)、虛實相生

  4、學生課堂上背誦詩歌

  第二課時錢塘湖春行

  一、導入

  初一的時候我們學習過《早春呈水部八十八員外》,這首描寫早春景色的詩,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描寫春景的,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

  二、了解詩人,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白居易于穆宗長慶三年(公元823年)任杭州刺史時寫的。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fā)了詩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無比喜悅的心情。

  三、讀詩歌,明詩意

  1、學生相互朗讀詩歌,讀出作者對早春景色的喜愛之情。

  2、教師分句,講述詩歌的大體意思

  1)“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边@兩句是近景,從大處落筆,寫詩人行徑孤山寺和賈亭時所看到的天光水色!俺跗健睂懘核鷿M湖堤。“云腳低”寫遠望白云朵朵,似與湖水相接。

  2)“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边@兩句是近景,寫高處,寫鶯、燕的動態(tài)。鶯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它們的出現(xiàn)給人們帶來了初春生機勃然的感覺!霸娧邸痹凇霸纭薄靶隆眱蓚字上:“幾處”而不是“處處”,“爭暖樹”是說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云歌唱,可見是“早鶯”。“誰家”而不是“家家”,“啄春泥”則是剛剛開始筑巢,可見是“新燕”。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詩人以很輕的疑問語氣敘述這些景象,不是實問,也不是存疑,而是對早春景色情動于衷的喜悅。

  3)“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边@兩句也是近景,寫地上的花草,寫人們騎馬游春的陶醉感。走馬看花,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兒也在與詩人游戲。春草雖茂,但卻不高,也才剛剛沒過馬蹄。這是作者對景物入情入微地觀察,將游春人也融入春色來寫了。這兩句透出詩人游春的舒感。

  4)“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边@兩句略寫湖東的白沙堤,在綠楊蔭里更是美不勝收。詩人在這兒完全陶醉了,留連忘返了。這兩句寫詩人游春非常盡興。

  3、品味作者感情

  整首詩雖然是寫景,但卻也融進了作者濃濃的感情在內(nèi),表現(xiàn)了對早春的喜愛之情。

  四、拓展延伸

  與《早春》對比閱讀,看看詩人的選意象的不同點,共同點,學生課上自由交流,課后與老師討論。

  第三課時登飛來峰

  一、導入

  我們祖國的名山是數(shù)不勝數(shù)的,每個省市幾乎都有一座名山,前面我們感受到了杜甫眼中的泰山,今天讓我們再來領(lǐng)略另一座山的風采。那就是黃山上的飛來峰。

  二、讀詩歌,解詩意

  1、聽老師范讀,學生注意停頓

  2、學生朗讀詩歌,爭取詩歌

  3、請同學朗誦詩歌,其余同學在聽的過程中腦海中想象飛來峰的奇景

  4、電腦上展示圖片,看看與你感受到的景象是否相同

  5、老師講解詩歌大意。

  三、品讀詩歌的哲理

  這首詩除了寫景之外,更是一首著名的哲理詩,尤其是詩歌最后兩句,在議論中闡述哲理。你從這里都讀出了哪些哲理呢?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四、總結(jié)

  這是一首登高覽勝之作。后兩句議論結(jié)合寫景,顯得非常自然。以“浮云”為喻,反襯詩人對當時保守勢力的蔑視;“不畏”二字,道出“身在最高層”的獨特感受。

  板書設(shè)計

  望岳錢塘湖春行登飛來峰

  景——雄偉寫法:情景交融景充滿生機

  情——曠達議躊躇滿志

《經(jīng)典誦讀》教學設(shè)計14

  課外古詩詞誦讀

  【教學目標】

  1.朗誦詩歌,熟讀成誦,領(lǐng)略古體詩的韻律之美。

  2.結(jié)合相關(guān)背景,領(lǐng)會詩歌主旨,體會詩歌的思想內(nèi)涵。

  3.積累優(yōu)美的詩句,激發(fā)學生誦讀古詩詞的興趣,提升審美能力。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庭中有奇樹》和《龜雖壽》。

  2.結(jié)合相關(guān)背景,感知詩歌內(nèi)容,理解詩人的情懷。

  【教學過程】

  庭中有奇樹

  一、激趣導入

  南朝梁一位文學批評家曾這樣評《古詩十九首》:“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边@句話說明《古詩十九首》的語言運用已經(jīng)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詩十九首》中的一首——《庭中有奇樹》。

 。ò鍟和ブ杏衅鏄洌

  【設(shè)計意圖】由古代批評家對《古詩十九首》的評價,引入課文,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讀通,感知詩歌內(nèi)容

  1.讀順字音節(jié)奏

  師范讀《庭中有奇樹》,同桌互讀,感知古體詩的韻律特點,小組評讀。

  師進一步指導閱讀:

  語氣:誦讀時應(yīng)有一種凄美、哀婉的意味。《古詩十九首》采用五言句式,一般采用“二一二”拍,和諧整齊;全詩壓“i”韻,韻腳有“滋”“思”“之”“時”,朗讀時要重讀韻腳。另外,可以將第三個字適當延長發(fā)音時間,這樣整體的韻律感就出來了。

  2.讀懂詩歌大意

  (1)結(jié)合注釋和工具書,理解這首詩的大意并質(zhì)疑。

 。2)小組交流并釋疑。

  預(yù)設(shè)

  這是一首表現(xiàn)思婦憶遠的閨怨詩,寫一個婦女對遠行丈夫的深切懷念之情。前四句描寫環(huán)境,描繪出庭中繁花似錦的景象。后四句抒發(fā)情感,描繪出了一幅孤寂賞花圖,表達了主人公對心上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3.讀出意境畫面

  師:閱讀要讀出情味,邊讀邊體味,邊體味邊想象,嘗試還原詩句呈現(xiàn)的畫面,想象主人公當時的情態(tài)。

  【設(shè)計意圖】通過反復誦讀,讓學生與文本對話,感知古體詩的韻律和節(jié)奏,讀出情味。同時初步感知詩作內(nèi)容,為后面理解情感、把握手法做鋪墊。

  三、品讀,揣摩詩歌之意

  師:請同學們再讀讀這首詩,思考以下問題。

  設(shè)問1:詩歌前兩句寫景,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描繪了怎樣的意境?

  預(yù)設(shè)

  描寫庭院中的奇樹,抓住其葉、花等景物!熬G葉發(fā)華滋”中的“滋”為繁盛的意思,寫出葉綠花盛的景象,描繪了一幅春日花盛圖。

  設(shè)問2:第三、四句寫主人公,寄托了怎樣的情懷?

  預(yù)設(shè)

  主人公攀枝折花,欲寄遠人。一個“思”字,可謂詩眼。深閨中的女子面對這繁花似錦的景象,忍不住攀著枝條,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想要把它贈送給日夜思念的人。以花寄情,揭示了詩歌的主旨——對遠行人的思念。

  設(shè)問3:“馨香盈懷袖”一句中的“盈”字有什么表達效果?

  預(yù)設(shè)

  一個“盈”字,表明了花的香味之濃。如此香郁的花朵本應(yīng)愉悅地欣賞,但此時思念之人卻在遠方,使這愉悅之情變淡了,更襯托出悲涼、孤寂之情。

  設(shè)問4:“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jīng)時”中的“此物”指什么?這兩句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預(yù)設(shè)

  “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jīng)時”中“此物”指所折的最美的花。這樣美的花為什么“何足貴”?顯然這是主人公的心理感受。試想,女子執(zhí)花在手,無語凝佇,任花香盈袖,愁緒百結(jié),終無可奈何,心生感慨:此花雖美,卻不能相贈,有何可貴?不過更增思念之苦罷了。表達了主人公長期盼歸又寄情無望而產(chǎn)生的憂愁之情。

  師小結(jié):全詩因人感物,由物寫人,抒寫情思,通篇不離“奇樹”,篇幅雖短,卻有千回百折之態(tài),深得委婉含蓄之妙。

  【設(shè)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抓住關(guān)鍵字詞品析詩歌的意境和情感,更好地把握詩情。同時,引導學生品析詩歌的藝術(shù)手法,體會詩歌的妙處。

  【板書設(shè)計】

  龜雖壽

  一、讀通,感知詩歌內(nèi)容

  1.讀順字音節(jié)奏

  (1)教師范讀《龜雖壽》,同桌互讀,感知詩歌的韻律特點,小組評讀。

 。2)自由誦讀,抽查朗讀。

  教師針對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一步指導閱讀。

  節(jié)奏:四言詩,有規(guī)律的短暫停頓(二二節(jié)拍)。為了突出語意或情感,要讀出詩中較大的停頓(層與層之間)。

  重音:表達思想感情的詞語,如“志在千里”“壯心不已”要重讀。

  語氣:語氣高亢激越,應(yīng)讀出積極、樂觀、豁達的感覺。

  2.讀懂詩歌大意

  結(jié)合注釋和工具書,理解這首詩的大意,說說傳達了詩人怎樣的觀念。

  預(yù)設(shè)

  詩人告訴我們,不必羨慕神龜?shù)拈L壽、神蛇的通靈,生命的意義不在于簡單地“活著”,而在于奮發(fā)有為。

  【設(shè)計意圖】反復誦讀,讓學生在誦讀中與文本對話,進一步感知詩歌的韻律和節(jié)奏,引發(fā)共鳴,為下文理解詩人情志做鋪墊。

  二、品讀,讀出詩歌之美

  師:請同學們仔細品讀這首詩,思考以下問題。

  設(shè)問1:前四句作者選取了哪些意象,有什么用意?

  預(yù)設(shè)

  選取了神龜、騰蛇兩種意象。以神龜和騰蛇為喻,極言人的壽命有限。這四句話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龜和騰蛇這樣的`神物都不得不受自然規(guī)律的限制,更何況人呢?但詩人這樣說,用意是積極的,即要求自己利用這短暫的生命建功立業(yè),不要虛度一生。

  設(shè)問2:賞析詩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預(yù)設(shè)

  這四句是千古名句,筆力遒勁,韻律沉雄,蘊含著一股自強不息的豪邁氣概,深刻地表達了曹操老當益壯、銳意進取的精神面貌。曹操以“老驥”自比,用比興的手法,引出“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表達了要有永不停止的追求和積極進取的精神,永遠樂觀奮發(fā),自強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設(shè)問3:如何理解詩歌第九至十二句的內(nèi)涵?

  預(yù)設(shè)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是說壽命長短,并不只是被動地由上天安排;身心和悅,就可以益壽延年。說明人通過正確的方法,是可以健體強身,可以取得相對“永年”即長壽的。表現(xiàn)了詩人不甘衰老的豪邁氣概。

  師補充:這里,曹操所說的“養(yǎng)怡之!,不是指無所事事,坐而靜養(yǎng),而是說一個人的精神狀態(tài)和身體健康是最重要的,不應(yīng)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壯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追求和積極進取精神,永遠樂觀奮發(fā),自強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設(shè)問4:“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兩句是什么意思?

  預(yù)設(shè)

  這兩句的意思是“真是幸運極了,我唱這首歌來表達我的志愿”。這八個字常見于樂府四言詩形式性的結(jié)尾,是按樂章尾聲的格式,應(yīng)配樂的需要所加上去的(樂府詩是用來唱的),與詩意并無必然關(guān)聯(lián)。

  設(shè)問5:詩人在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藝術(shù)手法?試品析。

  預(yù)設(shè)

  比興。詩歌前四句托物起興,興中有理,以神龜和騰蛇起興,說明世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的客觀規(guī)律。

  比喻,照應(yīng)。詩歌中間四句一反通常文人嗟衰的習氣,以老馬為喻,抒發(fā)老當益壯、銳意進取的豪情!傲沂磕耗辍焙汀袄象K伏櫪”又相呼應(yīng),“壯心不已”和“志在千里”則互相映照。

  師小結(jié):“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時光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夠經(jīng)得起歷史的千淘萬漉而流芳百世呢?然而曹操“外定武功,內(nèi)興文學”,定會流芳百世。什么時代都需要昂揚向上的情懷,什么時候都需要積極樂觀的信念,讓我們滿懷信心,懷著昂揚的斗志,努力學習,為將來建功立業(yè)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吧。

  【設(shè)計意圖】通過品讀,引領(lǐng)學生理解詩歌情感及藝術(shù)手法。采用問題引領(lǐng),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

  【板書設(shè)計】

  龜雖壽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贈從弟》(其二)和《梁甫行》,繼續(xù)領(lǐng)略古體詩的韻律之美。

  2.結(jié)合相關(guān)背景,領(lǐng)會詩歌主旨,體會詩歌的思想內(nèi)涵。

  3.積累優(yōu)美的詩句,激發(fā)誦讀古詩詞的興趣,提升審美能力。

  【教學過程】

  贈從弟(其二)

  一、知人論世,了解作者背景

  課件出示:

  劉楨(?—217),字公干,東平寧陽(今屬山東)人,東漢詩人,“建安七子”之一。博學有才,與魏文帝友善。曹丕稱“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所作五言詩,風格遒勁,語言質(zhì)樸,重名于世,今有《劉公干集》。

  【設(shè)計意圖】朗誦詩歌,讓學生了解作者,做到知人論世,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知識,更好地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

  二、讀通,感知詩作內(nèi)容

  1.讀順字音節(jié)奏

  (1)教師范讀《贈從弟》,同桌互讀,感知詩歌的韻律特點,小組評讀。

  (2)自由誦讀,抽查朗讀。

  通過抽查朗讀,發(fā)現(xiàn)問題,教師進一步指導閱讀。

  預(yù)設(shè)

  斷句:五言古詩一般采用“二三”拍,有“二二一”和“二一二”兩種節(jié)拍。

  押韻:本詩閱讀時要注意平聲韻要拖長音,如“松”“風”;仄聲韻要急促而短,如“盛”“勁”“正”等。

  語氣:詩歌贊揚松柏凌寒的氣魄,因而朗讀時應(yīng)讀出堅定的語氣。

 。3)學生按照指導再讀詩作,進一步體會詩作閱讀的語氣和節(jié)奏。

  2.讀懂詩歌大意

 。1)結(jié)合注釋和工具書,理解這首詩的大意并質(zhì)疑。

 。2)小組交流并釋疑。

  【設(shè)計意圖】詩歌雖然為古體詩,但通俗易懂。讓學生反復誦讀,在誦讀中感知內(nèi)容,理解詩人寫作意圖,為下面進一步學習做鋪墊。

  三、品讀,揣摩詩人之意

  師:請同學們仔細品讀這首詩,思考以下問題。

  設(shè)問1:詩的題目是“贈從弟”,從內(nèi)容來看,寫了什么?

  預(yù)設(shè)

  從弟即堂弟。題目的意思是寫詩慰勉堂弟,寫的內(nèi)容是松柏樹。

  設(shè)問2:詩中的松柏樹有什么特點?

  預(yù)設(shè)

  “一何”是多么的意思,分別修飾“盛”和“勁”兩字,突出的是風“大”和松“勁”,展現(xiàn)了松柏聳拔而起、經(jīng)寒不衰、枝干堅勁的特征,寫出了松柏的凜然正氣。

  設(shè)問3:本詩的題目是“贈從弟”,卻描寫了松柏這種景物,你認為作者的目的是什么?這屬于哪種寫法?

  預(yù)設(shè)

  目的是借青松剛勁挺拔的外形和不畏嚴寒、凌風傲雪的大無畏精神,表達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并以此來勉勵堂弟要像青松一樣保持堅貞本色,不向嚴寒低頭,不在惡勢力下彎腰,高峻挺拔,傲骨錚錚。這屬于托物言志的寫法。

  設(shè)問4:品析詩歌第一、二句疊詞“亭亭”“瑟瑟”的妙處。

  預(yù)設(shè)

  用“亭亭”表示松的傲岸姿態(tài),用“瑟瑟”模擬刺骨的寒風聲。繪影繪聲,簡潔生動。通過對比,以風的肅殺襯托松的高潔。

  設(shè)問5:賞析“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預(yù)設(shè)

  作者以松柏為喻,贊頌松柏挺立風中而不倒,歷經(jīng)嚴寒而不凋的品質(zhì),以此勉勵他的堂弟要像松柏那樣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

  設(shè)問6:詩歌中除采用托物言志手法之外,還運用何種寫作手法?試簡要說明。

  預(yù)設(shè)

  第三、四句用了襯托(或?qū)Ρ龋┦址ā?/strong>

  用谷中風的迅疾兇猛襯托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師小結(jié):中國古代的士大夫喜歡用松、竹、梅、菊來比喻人格。在本詩中,劉楨以松柏為喻勉勵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贊頌松柏能夠挺立風中而不倒,歷經(jīng)嚴寒而不凋,把自己對堂弟的勸勉寄托于其中,委婉含蓄,更有詩意和韻味。

  【設(shè)計意圖】在理解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通過問題的引領(lǐng),抓住字詞句,引導學生深入詩歌文本,品析詩歌情韻,讀出詩味。

  【板書設(shè)計】

  贈從弟(其二)

  梁甫行

  一、了解作者,知人論世

  課件出示:

  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國魏詩人,曹操之子,封陳王,死后謚“思”,故世稱“陳思王”。他才思敏捷,工詩善文。其詩內(nèi)容廣泛,形式優(yōu)美,思想深刻,鍾嶸稱其“骨氣奇高,辭采華茂”(《詩品》)。特別是他的五言詩,代表了當時詩歌最高成就,對后世五言詩的發(fā)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代表作有《白馬篇》《七步詩》等。

  二、誦讀,感知詩歌韻律

  1.題解

  梁甫,泰山下的一座小山。“行”,古代詩歌的一種文體!傲焊π小痹瓰橥旄瑁谶@里曹植用舊題描寫海邊人民貧苦的生活,為貧苦民眾寫挽歌。

  2.讀順字音節(jié)奏

  師:前面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庭中有奇樹》和《贈從弟》(其二),從體裁上來說,這三首詩都是五言古詩,因而其節(jié)奏的劃分應(yīng)該是一致的,那么這首詩應(yīng)該是怎樣的節(jié)拍呢?

  生:二三拍。

  師:其實,同學們可以根據(jù)注音,來把握詩歌的頓挫,也就是要學會區(qū)分平仄。

  課件出示:

  一二聲為平聲,三四聲為仄聲,平聲和緩,仄聲短促。

  師:懂得了劃分節(jié)奏和頓挫,還要讀準語氣。這一首詩描繪的是下層人民的困苦生活,同學們說說看,這首詩應(yīng)該用什么樣的語調(diào)來讀?

  預(yù)設(shè)

  沉緩、低沉。

  師:請同學們再讀詩歌,體會語氣語調(diào)。

  3.讀懂詩詞大意

  師:我們再來看看這首詩歌的主要意思。(學生結(jié)合注釋和工具書,理解這首詩的大意)

  預(yù)設(shè)

  反映了海邊農(nóng)村殘破、荒涼的景象,表現(xiàn)了作者對下層人民的深切同情。

  【設(shè)計意圖】“三分詩七分讀”,學生反復誦讀,與文本對話,感知詩歌的韻律和節(jié)奏,讀出情味,為理解詩歌情感做鋪墊。

  三、品讀詩歌,含英咀華

  師:請同學們仔細品讀這首詩,思考以下問題。

  設(shè)問1:曹植在海邊看到了怎樣的情景?

  預(yù)設(shè)

  民不聊生,破敗荒涼。其中,“寄身”三句,從生活環(huán)境、生活艱難和居住環(huán)境三個方面實寫“邊海民”的悲慘生活。海民寄身于“草野”,過著非人的生活,生吞活剝,巢息穴居,所以說“象禽獸”;他們不敢出來,怕被人發(fā)現(xiàn)、抓走,每天就鉆在山林里邊,所以說“行止依林阻”。一個“依”字把難民們的實際活動和恐懼心理都表現(xiàn)出來了!昂孟栉矣睢币痪渫ㄟ^對狐貍、兔子的描寫,側(cè)面描繪出海邊貧民家庭條件的惡劣以及家園的破敗。全詩正面描寫與側(cè)面烘托相結(jié)合,使海邊貧民悲慘的生活圖景躍然紙上。

  設(shè)問2:詩中哪一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的情感?

  預(yù)設(shè)

  詩人用“劇哉邊海民”一句,總括海邊貧民的艱苦生活,點出了全詩的中心!皠≡铡笔沁@首詩的“詩眼”,下面具體艱苦的生活由此而展開,起到了提挈全詩的作用。詩人面對海邊貧民的痛苦生活,感慨萬端,用“劇哉”二字,便把深切的同情毫無保留地表達了出來。

  設(shè)問3:“八方各異氣,千里殊風雨”兩句在全詩中有什么作用?

  預(yù)設(shè)

  “八方各異氣,千里殊風雨”兩句,以對偶的句式,從自然現(xiàn)象寫起,既渲染了氣氛,又為正面描寫海邊貧民的生活做了必要的鋪墊,起到了烘托作用。

  設(shè)問4:試簡要分析作品寫法上的藝術(shù)特色。

  預(yù)設(shè)

  這首詩在表現(xiàn)手法上,運用白描、直敘的寫法,不作雕飾,語言自然質(zhì)樸。在展現(xiàn)海邊貧民生活的時候,采用了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的寫作手法。

《經(jīng)典誦讀》教學設(shè)計15

  設(shè)計意圖

  七上第三單元“課外古詩詞誦讀”包括《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龜年》《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夜上受降城聞笛》四首絕句。與第一單元“四時之景”主題下的《古代詩歌四首》相比,這四首詩都是唐代詩歌,形式短小,題材豐富,或即景抒情,或行軍感懷,或征人思鄉(xiāng)。在學生借助旁批和閱讀提示自主誦讀的基礎(chǔ)上,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開展整合教學:

  一、感知形式。四首絕句中,有三首七言,有一首五言。七言相對于五言,信息量增大,表意更豐富。以《峨眉山月歌》為例,如果前兩句變?yōu)椤吧皆掳胼喦,影入江水流”,似乎很精煉,但缺失了地名,作者遠行時對故鄉(xiāng)的眷戀情感就弱化了,后文的地名也缺少貫通一氣的呼應(yīng)。絕句的特點是前后兩句的“宛轉(zhuǎn)變化”,《峨眉山月歌》前兩句寫月下景,后兩句寫詩人的行中意;《江南逢李龜年》前兩句對仗,敘述往事,后兩句寫景中感慨當今;《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前兩句用聯(lián)想寫個人,后兩句用想象思家國;《夜上受降城聞笛》前兩句以視覺寫邊塞之景,后兩句以聽覺抒征人之情。形式的異同,在朗讀中感受比較,不求全面,促進背誦熟記為要。

  二、比讀意象。“立象以盡意”,意象是詩歌的最小單位,想象描繪詩中之“象”,揣摩品析“象”中之意,是學習古典詩歌的重要方法!缎熊娋湃账奸L安故園》閱讀提示中說:“欣賞詩歌要特別注意體味核心意象”。這提醒我們,意象、意象群、核心意象這些術(shù)語在初中起始階段就應(yīng)該作為教學內(nèi)容。學習這四首詩歌,可以從閱讀提示這句話入手,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感知其他三首詩歌的核心意象。四首詩歌分別以“月”和“花”為意象,但色彩似乎有別!岸朊忌皆掳胼喦,影入平羌江水流”,故鄉(xiāng)的秋月高懸頭頂,影入江流,陪伴詩人遠行。這含情脈脈的月亮該是溫暖的淡黃色;“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空寂邊塞的月亮,讓沙漠如雪,讓空里流霜,這冷如霜雪的月亮該是灰白色的吧!斑b憐故園菊,應(yīng)傍戰(zhàn)場開”,戰(zhàn)火紛飛,生靈涂炭,那簇簇盛開的菊花,大概也是慘白容顏;“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草長鶯飛,落英繽紛,江南最美的時節(jié),遇故人思往昔,此情此境,片片飛“紅”更讓人悲哀。唐詩中寫“月”寫“花”詩句眾多,例舉吟誦,整合歸類,可以讓學生習練品析核心意象的方法,同時也積累了經(jīng)典詩句。

  三、比較情感。四首詩歌中,李白和岑參的思念是顯而易見的,“思君不見下渝州”“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李益的思念也是明晰的,“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這思念時間持續(xù)久,波及范圍廣;杜甫的思念則欲訴語噎、戛然而止,“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勾起無限回憶。李龜年曾經(jīng)因歌喉名動京師,他最好的舞臺在長安;杜甫胸懷大志,他那“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人生舞臺也應(yīng)是長安!坝址昃敝,詩人省略了多少對盛世的追思、對青春抱負的感喟。“思”,是四首詩歌的共同情感,思故鄉(xiāng)友人、思盛世年華、思和平故園、思中原家鄉(xiāng),一種思念多樣情愁。誰的思念更深重?細細品讀詩歌的用詞煉字,李白的思念中有昂揚,杜甫的思念中有悲涼,岑參的思念中蘊藏豪壯,李益的思念則凄哀蒼涼。唐代詩人的思念是豐富而磅礴的,與之相比較,宋詞里的思念就顯得狹小而纏綿了。

  【課型特點】

  積累型群詩教學

  【教學目標】

  1.反復朗讀詩歌,利用閱讀提示和旁批,初步理解詩意和作者情感。

  2.聯(lián)結(jié)比較,學習品析核心意象、揣摩用詞煉字等方法把握詩人情感。

  3.積累經(jīng)典意象及相關(guān)詩句,了解唐詩絕句抒情特點。

  【教學重難點】

  聯(lián)結(jié)比較,學習品析核心意象、揣摩用詞煉字等方法把握詩人情感。

  Part.02

  教學過程

  一、導入,介紹學法

  前面我們學習了《古代詩歌四首》,感受了詩歌中的四時之景。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古典詩歌,學習的方法是比較,可以比相同,也可以比不同。大家先自由讀一讀四首詩,看你能不能發(fā)現(xiàn)他們的相同之處。

  二、初讀求同,積累常識

  1.自由讀詩,說形式之同。

  預(yù)設(shè):同為唐詩;同為絕句;三首同為七言,都有景物描寫。

  引導學生讀好標題,讀清七言和五言的節(jié)奏,讀出韻腳拖音。

 。ㄆ溜@,共讀)

  絕句之法要婉曲回環(huán),刪蕪就簡,句絕而意不絕,……宛轉(zhuǎn)變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轉(zhuǎn)變得好,則第四句如順流之舟矣!獥钶d《詩家法數(shù)》

  絕句在第三句要有變化,是一種規(guī)律。——孫紹振

  再讀詩歌,看一看這四首詩歌是不是都符合這一規(guī)律,每首詩歌三四句與前兩句相比,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引導學生感知“變化”,幫助學生找規(guī)律,促進積累記憶。

  預(yù)設(shè):《峨眉山月歌》寫月、寫景→寫人、寫情

  《江南逢李龜年》敘事、憶往昔→寫景、寫眼前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寫個人、感孤苦→寫故園、想家國

  《夜上受降城聞笛》寫視覺之景→寫聽覺、抒情

  2.以一帶多,找核心意象。

  讀《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勾畫對“故園菊”的賞析:很快,詩人又從這種自我感傷中走出來,聯(lián)想到故園的菊花——它們在淪陷的都城,應(yīng)該是怎樣一番景象呢?雖然沒有主人欣賞,孤寂而凄涼,但也一定不負秋陽,在斷壁殘垣間競相綻放。欣賞詩歌要特別注意體味核心意象。

 。ㄆ溜@,共讀)

  意象,是指意中之象,即融入了詩人主觀情意的景、物等客觀物體。

  核心意象是指在詩文眾多意象中,凸顯情感、突出主旨或統(tǒng)領(lǐng)敘事的意象。

  共讀,初步了解,不深究。

  再讀其他三首詩歌,你覺得它們的`核心意象分別是什么?

  預(yù)設(shè):其他三首詩歌的核心意象分別是月、落花。

  三、比讀意象,積累名句

  1.比較異同。

  《峨眉山月歌》《夜上受降城聞笛》的核心意象都是月亮。如果給兩首詩中的月亮涂上顏色,你覺得它們的顏色相同嗎?你會分別涂上什么顏色?結(jié)合詩意說一說。

  預(yù)設(shè):《峨眉山月歌》中的月是淡黃的暖色,《夜上受降城聞笛》是冰冷的銀白或灰白色。兩首詩歌核心意象同為月亮,但色彩不同,溫度不同。

  2.積累詩句。

  在中國古典詩歌發(fā)展歷程中,“月亮”逐漸成為詩人寄托自己對親人、對故鄉(xiāng)思念的固定意象。你還知道哪些詩中的月亮也是表達思念的?

  (屏顯,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讓學生說讀)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靜夜思》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鸥Α对乱箲浬岬堋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獜埦琵g《望月懷遠》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K軾《水調(diào)歌頭》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水調(diào)歌頭》

  思念是一張網(wǎng),常常在我們孤獨、失落時悄悄蒙上心頭。當我們背起書包,告別自己的小村莊到學校開啟一周的寄宿學習生活時,我們會想起李白的……(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當我們羈旅外地,想念自己的家鄉(xiāng)親友的時候,抬頭望月,我們會想起李益的……(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引導學生反復改寫詩句,內(nèi)化對詩意的認知。

  四、比較情感,品味字詞

  1.閱讀提示中說,《峨眉山月歌》抒發(fā)了對友人的思念。結(jié)合詩歌題目,我們可以把“思君不見下渝州”中的“君”理解為月亮,無論友人還是月亮,都代表著故鄉(xiāng)。《峨眉山月歌》的核心情感是思念,思友人;《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的核心情感也是思念,思故都。你覺得其他兩首詩歌的核心情感是什么?結(jié)合閱讀提示說一說。

  預(yù)設(shè):《夜上受降城聞笛》是征人思家鄉(xiāng),《江南逢李龜年》是詩人思盛世。

  2.在燦若繁星的唐詩群體中,表達思念的詩歌數(shù)不勝數(shù)。同樣是思念,四位詩人的思念誰的更深重?各有什么特點?結(jié)合詩中詞句說一說。

  引導學生品析《峨眉山月歌》中的動詞“流”“發(fā)”“向”“下”,體會思念中的昂揚進取之情,引導學生補寫《江南逢李龜年》“又逢君”后面的人物言行,體會“又逢君”中思盛世的深沉悲嘆,引導學生品析《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中的“憐”,體會思念中對和平的期盼,《夜上受降城聞笛》中的“一夜”“盡”,體悟思念之久之深廣。

  課堂小結(jié):

  (出示“思”的篆文字形)思,古人造字的時候,表示用頭腦考慮,用心靈感受。世間萬千風景,身邊諸多事物,入心入腦的那些人、事、物、景才沉淀為“思”。讓我們誦讀詩歌,走進唐代詩人的思念;凝視生活,常思自然萬物的情味。

【《經(jīng)典誦讀》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國學經(jīng)典誦讀教學計劃06-25

[薦]國學經(jīng)典誦讀教學計劃06-26

高中語文必修上冊古詩詞誦讀《涉江采芙蓉》教學設(shè)計12-20

誦讀國學經(jīng)典02-05

國學經(jīng)典誦讀07-02

國學經(jīng)典誦讀教學計劃(集錦10篇)06-27

《國學經(jīng)典誦讀》教學工作總結(jié)12-12

國學經(jīng)典誦讀教學計劃10篇(熱)06-26

(必備)國學經(jīng)典誦讀教學計劃10篇06-27

《杯子的設(shè)計》教學設(shè)計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