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考生物必修二知識點
上學的時候,說到知識點,大家是不是都習慣性的重視?知識點在教育實踐中,是指對某一個知識的泛稱。你知道哪些知識點是真正對我們有幫助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考生物必修二知識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考生物必修二知識點1
1、分離定律:在生物體細胞中,控制相同特征的遺傳因素成對存在,不融合;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素分離,分離的遺傳因素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2、自由組合定律:控制不同特征的遺傳因素的分離和組合不相互干擾;形成配子時,決定相同特征的成對遺傳因素相互分離,決定不同特征的自由組合。
3、二基本遺傳規(guī)律的本質是:遺傳不是性狀本身,而是控制性狀的遺傳因素。
4、孟德爾成功的原因:正確選擇實驗材料;現(xiàn)在研究一對相對特征的遺傳,然后研究兩對或兩對以上特征的遺傳;應用統(tǒng)計方法分析實驗結果;基于對大量數(shù)據(jù)的分析,提出假設,然后設計新的實驗進行驗證。
5、孟德爾對分離的原因提出了以下假設:生物的特征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體細胞中的遺傳因素成對存在;當生物體再次形成生殖細胞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素相互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
6、薩頓的假設:基因與染色體行為有明顯的平行關系。(類比推理)
7、基因在雜交過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獨立性;基因成對存在于體細胞中,染色體成對;體細胞中成對的基因來自父親和母親,同源染色體也是如此;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時自由組合,非同源染色體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自由組合。
8、薩頓推斷,基因是由染色體從秦朝傳遞給下一代的。也就是說,基因在染色體上。
9、減數(shù)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染色體數(shù)量減半。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只復制一次,細胞分裂兩次。減數(shù)分裂的結果是,成熟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量比原始生殖細胞減少了一半。
10、兩種配對染色體的形狀和大小一般相同,一種來自父親,另一種來自母親,稱為同源染色體。同源染色體的配對稱為聯(lián)合會。聯(lián)合會后的'每對同源染色體含有四個染色單體,稱為四分體。
11、染色體數(shù)量減半發(fā)生在減數(shù)的第一次分裂中。
12、受精卵中的染色體數(shù)量恢復到體細胞中,其中一半來自精子(父親),另一半來自卵細胞(母親)。
13、基因分離的本質是,在雜合體細胞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而分離,并隨著配子獨立傳遞給后代。
14、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本質是非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的分離和自由組合不相互干擾;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相互分離,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合。
15、紅綠色盲、抗維生素D佝僂病等。它們的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因此它們總是與性別有關。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伴性遺傳。
16、因為絕大多數(shù)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只有少數(shù)生物(如HIV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所以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17、DNA分子雙螺旋結構的主要特點:DNA分子由兩條鏈組成,反向平行盤旋成雙螺旋結構;DNA分子中的脫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外部,形成基本骨架,堿基排列在內部;兩條鏈上的堿基通過氫鍵連接成堿基對,堿基對有一定的規(guī)律。
18、堿基之間的一對應關系稱為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19、DNA復制分子是一個邊解邊復制的過程,需要模板、原材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條件。DNA分子獨特的雙螺旋結構通過堿基互補配對,為復制提供了準確的模板,保證了復制的準確性。
20、遺傳信息包含在四種堿基的排列順序中。堿基排列順序的變化構成了DNA堿基的具體排列順序構成了分子的多樣性DNA分子特異性。
21、19具有遺傳效應DNA分子片斷。
22、RNA在細胞核中,以DNA模板合成了一條鏈,稱為轉錄。
23、細胞質中游離的各種氨基酸mRNA用一定的氨基酸順序為模板合成蛋白質的過程稱為翻譯。
24、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然后控制生物的
25、基因也可以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26、基因與基因、基因與基因產物、基因與環(huán)境之間存在著復雜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個復雜的網(wǎng)絡,精細調節(jié)了生物體的性質。
27、中心規(guī)則描述了遺傳信息的流動方向,主要內容是遺傳信息可以從DNA流向DNA,即DNA自我復制也可以從DNA流向RNA,然后流向蛋白質,即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然而,遺傳信息不能從蛋白質傳遞到蛋白質或蛋白質DNA或RNA。
28、修改后的中心法則增加了遺傳信息RNA流向RNA,從RNA流向DNA這兩種方式。
29、基因和特征之間不是簡單的一對應關系。有些特征是由多個基因決定的,有些基因可以決定或影響多個特征。一般來說,特征是基因和環(huán)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30、DNA堿基對的替換、增加和缺失導致的基因結構的變化稱為基因突變。
31、由于自然界誘發(fā)基因突變的因素很多,基因突變也可以自發(fā)產生。因此,基因突變在生物學中很常見。
32、基因突變是隨機發(fā)生的,不定向的。
33、在自然狀態(tài)下,基因突變的頻率很低。
34、基因突變可能破壞生物與現(xiàn)有環(huán)境的協(xié)調關系,對生物有害,也可能使生物產生新的特征,適應變化的環(huán)境,獲得新的生存空間。一些基因突變既無害又無用。
35、基因突變的意義:是產生新基因的途徑;它是生物變異的根源;它是生物進化的原始材料。
36、基因重組是指在生物體有性生殖過程中控制不同生殖過程中的重組。
37、染色體結構的變化會改變染色體上基因的數(shù)量或順序,導致性狀的變化。
38、染色體數(shù)量變異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細胞內個別染色體的增減。另一種是以染色體組的形式增加或減少細胞內染色體數(shù)量。
39、注意三種遺傳變異的區(qū)別:基因突變重產生新的基因,基因重組是兄弟姐妹差異的主要原因,染色體變異是顯微鏡下唯一可以觀察到的變異。
40、染色體組:細胞中的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具有不同的形態(tài)和功能,攜帶控制生物生長發(fā)育的所有遺傳信息。這種染色體被稱為染色體組。
41、單倍體:體細胞中含有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shù)量的個體稱為單倍體(如雄蜂)。
42、39九、二倍體和多倍體:受精卵發(fā)育的個體,體細胞中含有幾個染色體組,即幾倍體。
43、人工誘導多倍體的方法:低溫處理等。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fā)的種子或幼苗。
44、單倍體植物生長較弱,高度不育,但單倍體育種可顯著縮短育種壽命。單倍體植物通常通過花藥(花粉)離體培養(yǎng)獲得。
45、人類遺傳病通常是指遺傳物質變化引起的人類疾病,可分為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和染色體異常遺傳病。
46、遺傳病監(jiān)測(如遺傳咨詢、產前診斷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預防遺傳病的發(fā)生。
47、基因工程又稱基因拼接技術或DNA重組技術。一般來說,根據(jù)人們的意愿,提取一種生物的某種基因進行修改,然后放入另一種生物細胞中,定向改變生物的遺傳特征。
48、法國博物學家拉馬克是歷史上第一個提出相對完整進化理論的人。他提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由上帝創(chuàng)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進化而來的;生物從低到高逐漸進化;各種生物適應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使用、廢物和獲得性遺傳。這些因進廢退而獲得的代,這是生物進化的主要原因(歷史局限性)。
49、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理論:過度繁殖(前提)、生存斗爭(手段或動力)、遺傳變異(基礎)、適者生存(結果)。
50、進化理論的發(fā)展:從性狀水平到基因水平;從生物個體到種群。
51、現(xiàn)代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單位);突變(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的總稱)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生物進化的過程實際上是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共同進化的過程。進化導致生物多樣性。
52、所有生活在某一地區(qū)的同一生物都被稱為種群。
53、一個種群的所有個體都包含所有的基因,稱為種群的基因庫。
54、基因突變產生新的等位基因,可能會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
55、生物和無機環(huán)境在不同物種之間的相互影響下不斷進化和發(fā)展,即共同進化。
56、注意遺傳系譜圖中顯隱性的判斷方法:無中生有隱性,有中生無顯性。
57、如果是隱性病,有父正女病,可以判斷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如果是明顯的疾病,而有父親和女性,則可以判斷該疾病是常染色體遺傳。
58、遺傳變異是指遺傳物質變化引起的變異,可能無法遺傳給下一代(注意與遺傳給下一代的變異的區(qū)別)
59、三代以內的近親,是指從自己算起,向上推三代,向下推三代同源而生的親屬。其中,直系親屬是指自己和父母、祖父母、祖父母、子女、孫子女、孫子女,其他為旁系,兄弟姐妹也為旁系。
高考生物必修二知識點2
一、應牢記知識點
1、追根溯源,絕大多數(shù)活細胞所需能量的最終源頭是太陽光能.
2、將光能轉換成細胞能利用的化學能的是光合作用.
3、葉綠體中的色素及吸收光譜
⑴、葉綠素(含量約占3/4)
①、葉綠素a——藍綠色——主要吸收藍紫光和紅光
②、葉綠素b——黃綠色——主要吸收藍紫光和紅光
⑵、類胡蘿卜素(含量約占1/4)
①、胡蘿卜素——橙——主要吸收藍紫光
②、葉黃素————主要吸收藍紫光
4、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拧⑻崛》椒ǎ罕鋈軇.
⑵、碳酸鈣的作用:防止研磨過程中破壞色素.
⑶、二氧化硅作用:使研磨更充分.
⑷、分離方法:紙層析法
⑸、層析液:20份石油醚:2份酒精:1份丙混合
⑹、層析結果:從上到下——胡黃ab
⑺、濾液細線要求:細、均勻、直
、獭游鲆螅簩游鲆翰荒軟]及濾液細線.
5、葉綠體中光和色素的.分布——葉綠體類囊體薄膜上
6、光合作用場所——葉綠體
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
葉綠體基粒類囊體膜上,分布著與光化作用有關的色素和酶.
7、光合作用概念:
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8、光合作用反應式:
光能
CO2+H2O——→(CH2O)+O2
葉綠體
光能
6CO2+12H2O——→C6H12O6+6H2O+6O2
葉綠體
9、1771年,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J.Priestly,1773—1804)實驗證實:植物能更新空氣.
10、荷蘭科學家英格豪斯(J.Ingen–housz)發(fā)現(xiàn):只有在陽光照射下,只有綠葉才能更新空氣.
11、1785年明確了:綠葉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12、1845年,各國科學家梅耶(R.Mayer)指出: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把光能轉換成化學能儲存起來.
13、1864年,德國科學家薩克斯(J.von.Sachs,1832——1897)實驗證明:光合作用產生淀粉.
⑴、饑餓處理——將綠葉置于暗處數(shù)小時,耗盡其營養(yǎng).
、啤⒄诠馓幚怼G葉一半遮光,一半不遮光.
、恰⒐庹諗(shù)小時——將綠葉放在光下,使之能進行光合作用.
、取⒌庹羝幚怼诠獾囊话霟o顏色變化,暴光的一側邊藍綠色.
14、1939年,美國科學家魯賓(S.Ruben)卡門(M.Kamen)同位素標記法實驗證明:光合作用釋放的
氧氣來自水.
⑴、同位素標記法三要點:
①、用途:指用放射性同位素追蹤物質的運行和變化規(guī)律.
②、方法:放射性同位素能發(fā)出射線,可以用儀器檢測到.
③、特點: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化合物化學性質不改變,不影響細胞的代謝.
⑵、用18O標記H2O和CO2,得到H218O和C18O2.
⑶、將植物分成兩組,一組提供H218O,另一組提供C18O2.
⑷、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分別檢測植物釋放的O2.
⑸、結果,只有提供H218O時,植物釋放出18O2.
15、卡爾文循環(huán)——卡爾文(M.Calvin,1911——)實驗
、、用14C標記CO2得14CO2
、啤⑾蛐∏蛟逄峁14CO2,追蹤光和作用過程中C的運動途徑.
14CO2—→14C3—→14C6H12O6
、恰⒔Y論:
16、光合作用過程
⑴、光合作用包括:光反應、暗反應兩個階段.
、啤⒐夥磻
、佟⑻攸c:指光合作用第一階段,必須有光才能進行.
、凇⒅饕磻荷胤肿游展饽;分解水,產生[H]和氧氣;生成ATP.
、、場所:葉綠體基粒囊狀膜上.
④、能量變化:光能轉變成ATP中活躍化學能.
⑶、暗反應
①、特點:指光合作用第二階段,有光無光都能進行.
②、主要反應:固定二氧化碳生成三碳化合物;[H]做還原劑,ATP提供能量,
還原三碳化合物,生成有機物和水.
、、場所:葉綠體基質中.
④、能量變化:活躍化學能轉變成有機物中穩(wěn)定化學能.
⑷、過程圖(P-103圖5-15)
二、應會知識點
1、光合作用中色素的吸收峰(P-99圖5-10)
2、葉綠體結構(P-99圖5-11)
、拧⒕哂袃韧怆p層膜.
、啤⒕哂谢!深惸殷w色素.
⑶、二氧化硅作用:使研磨更充分.
3、化能合成作用
、拧⒏拍睿褐咐铆h(huán)境中某些無機物氧化時釋放的能量,將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的合成作用.
、啤⒌湫蜕铮合趸毦、鐵細菌、瘤細菌等.
、恰⑾趸毦涸松,能利用環(huán)境中氨(NH3)氧化生成亞(HNO2)或(HNO3)釋放的化學能,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為糖類.
、、能進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也是自養(yǎng)生物
【高考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相關文章: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12-30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02-27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03-11
必修一必修二生物知識點03-01
必修二生物知識點01-03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大全[2篇]02-27
必修二生物知識點歸納(精選)03-01
必修二生物知識點歸納01-03
生物必修一知識點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