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探析小學科技教育校本課程開發(fā)的運演路徑的論文
[論文關鍵字]科技教育 校本課程 運演路徑
[論文摘 要]學校推進科技教育與創(chuàng)建科技教育特色,需要充分認識校本課程開發(fā)的運演路徑選擇在課程改革中的重要意義和不可替代的實踐價值。通過建立合作、整合、體驗、活動四大機制,能促進校內價值認同一致、學科滲透互動、學習走向生活、智能多元開發(fā),構建適合學校實際的科技教育校本課程開發(fā)模式,促進學校課程發(fā)展,并更好地體現(xiàn)其教育價值和育人功能。
校本課程資源開發(fā)和配置是學校整個課程體系建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學校在執(zhí)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應視當地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傳統(tǒng)和優(yōu)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fā)和選擇適合本校的課程!睂W校特色發(fā)展,課程是關鍵。當前,小學科技教育愈來愈引起重視,推進科技教育,特別是創(chuàng)建科技教育特色,須充分認識校本課程運演策略在課程改革中的重要意義和不可替代的實踐價值。因為學校特色課程文化的重建與否與學校特色教育的內涵發(fā)展有著必然聯(lián)系,促進課程改革的深化和科技教育特色建設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就必須重視學校課程文化的重構和實踐運演。
一、建立合作機制,多界面價值認同
當代課程研究的理論與實踐成果表明,影響特色課程建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來自課程本身的因素,又有來自學校內部和外部的因素。而在諸多因素中,學校理念文化在課程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實踐價值。因為一所成功的特色學校,應有不同于一般學校傳統(tǒng)教育的辦學思想和辦學宗旨,必須根據學校傳統(tǒng)教育文化特色、師生特點、教育環(huán)境、辦學信念及獨特的發(fā)展方向確定特色課程目標、結構和內容。耐斯等人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全校性的改革與多種因素有關,主要包括學校文化、資源、組織結構和領導四個因素。學校文化方面,要求學校內成員必須認同及分享以下價值取向:強調學習、珍惜互助與合作、接納不同專業(yè)的意見、重視相互參考與支持。因此,只有充分調動全體教師的積極性,使教師成為課程開發(fā)和實施的主力軍,使校本課程開發(fā)成為在特色教育理念指導下的學校整體性行為,全校性的課程改革就會容易成功。也就是說,教師的開發(fā)態(tài)度、合作精神、合作行為是校本課程有效實施和整合的有效保證。
學校在建構科技教育特色建設理念時,有位教師提出了“傳承科技啟智未來,學做合一提高素養(yǎng)”的建議,他認為這與學校辦學理念“在實踐中求真,在實踐中求學,在實踐中求發(fā)展”以及校訓“強學力行”具有較大的相融性。教師對科技教育理念文化的深度思考,反映了教師在課程開發(fā)中的文化自覺,能以學習、開放、反省的方式投入課程開發(fā)。此后,學校通過“建立組織,明確職責;宏觀指導,落實責任;強化培訓,提高教師;挖掘資源,編撰教材;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健全制度,加強評價”等一系列校本課程的實施過程,使科技教育文化以強大的影響力規(guī)范著學校教育的精神氣質,科技教育特色創(chuàng)建工作逐步成為全校教師的普遍自覺,體現(xiàn)在每個教師的期望和態(tài)度中,不斷影響著教師的教育行為。學校還通過學校理事會和家長學校向社會、家長廣泛宣傳學校的辦學思想和科技教育特色文化,使特色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得到街道、社區(qū)、家長的廣泛支持。通過多年努力,學校領導、教師共同參與編寫的校本教材《科藝苑》納入課程后,越來越受到學生的廣泛歡迎。為了用好校本教材,教師們主動參與校本課程教學方案設計,實現(xiàn)資源共享。
筆者認為,校長對課程的領導主要包括課程的價值領導和課程的教學領導,而課程的價值領導主要是把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變?yōu)榫唧w的引導決策,拓展校本課程的合作領導的空間和質量,因為現(xiàn)代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科技教育的內容需要向現(xiàn)代科技領域不斷拓展和延伸,課程目標、類型、內容需要不斷完善,只有確立教師是校本課程開發(fā)的主要參與者和開發(fā)質量的主要決定者的意識,由校長、教師、學生、家長、教育專家共同擔當科技教育特色教育責任,合作參與課程開發(fā),才能反映學校對課程的價值追求。如果學校領導、師生、家長對學校特色教育課程理念沒有一致的價值認識,就會缺乏課程建設的動力機制,教師缺乏創(chuàng)造性,并得不到家長的積極支持和配合,那么再好的校本課程也必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二、建立整合機制,多學科滲透互動
眾所周知,當代科學的發(fā)展已經超越了學科界限,正向協(xié)同化、綜合化的方向發(fā)展。這種新趨勢要求加強學科聯(lián)系,讓學生獲得跨學科的知識。美國普渡大學科學與數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約翰·斯塔韋爾認為:“完善的科學教育都強調科學是認知方式和認知體系的統(tǒng)一體,主張將科學探究與科學知識學習視為一個不可分割的主體!瘪R克思主義認為,人作為社會性存在,其發(fā)展不是割裂的行進,而是“以一種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說,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質! 因此,科技教育不僅是科學、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教育等相關學科的教學任務,而且是培養(yǎng)學生道德品質、精神氣質、科學的態(tài)度和思維方式的綜合性教育行為。應該承認的是,不同學科有其不同的教學目標和任務,不同學科的教師有著不同的思維和教學方式,不同年齡段的教師和學生也有著不同的觀念和行為方式。然而,教師們更應該認識到科學課程文化的重建是科技教育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各學科課程的有機結合和相互補充,這需要多學科教師的合作、交流和互動。為保證科技教育校本課程的有效開發(fā)和配置,學校應建立開放的組織氛圍和教研制度,引導不同學科的教師打破同一學科和年級的組織和界限,圍繞科技教育課程文化重建的主題,建立起新的非正式的開放的組織氣氛和組織制度,以利于設計和實施科技教育校本課程整合的學習和教研主題,推進不同學科教師的互動和學科整合。
如學校通過建立開放式的備課組,讓科技教育骨干教師參與其他學科集體備課活動。在此過程中,語文、品德等學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科學人文教育元素,對學生進行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教育;藝術學科組織學生繪科技幻想畫、臨摹獲獎科技制作、排演科技小品、讓學生在場景中扮演科學家的角色等;數學學科在計算、測量等教學中,密切結合科學學科教學,指導學生將科學實驗數據轉換成簡圖、表格、圖像等,并指導學生運用圖像和表格中的數據建立模型進行預測,指導學生運用分數、小數、百分數等運算方法就調查結果進行統(tǒng)計,讓學生在整合性學習中激發(fā)學習科學的內在動機。由此可見,科技教育與學科課程的整合不是簡單地把知識內容拼湊在一起,教師應該形成多學科角度思考問題的綜合性課程觀,加強研究,積累豐富的科技教育整合性資源。學校要賦予教師課程職責,讓教師在科技教育校本課程開發(fā)中,提高課程合作、課程溝通、課程建設能力,推進課程開發(fā)實踐,形成科技教育特色課程。
三、建立體驗機制,多渠道走向生活
課程的主要內容都是人類科技文化知識和經驗的結晶,它反映了人類科技文化的基本成果。當今社會,科學技術已經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已成為學生生活的一個重要組織部分。特別是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提出“知識經濟”概念起,人們逐漸認識到基礎教育的概念需要擴展,需要把經濟、技術及實踐性的知識包括在內,使科學教育結合現(xiàn)實生活,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實踐體驗中了解科學原理、發(fā)展智慧潛質、增長知識技能。因此,小學科技教育的課程設計更應關注與生活的聯(lián)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是科學的生活,就是科學的教育”。“現(xiàn)代的世界是一個科學的世界。整個中國必須接受科學的洗禮,方能適于生活!
為了使課程的內容實用化、生活化,就必須結合當代科技和社會發(fā)展實際,把生活、社會、科學、技術各個方面的問題和知識不斷納入科技教育校本課程教學中。如學校十分關注本地區(qū)的人文底蘊、自然風貌、科技進步,通過搜集、歸納、分類等信息加工過程,逐步形成有利于學生正確認識生活中的自然經濟、人文科技、生態(tài)面貌等方面的科技教育課程資源,建立科技教育實踐基地,形成有質量的科技教育活動方案,并組織教師圍繞“小學生科技教育生活化的研究”課題進行深入的實踐研究,引導師生發(fā)現(xiàn)和探究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和環(huán)境教育等方面的科技現(xiàn)象及現(xiàn)代科技在生活中的應用及原理。根據校本教材的教學要求,組織學生開展“生活科技實踐行活動”,以專題形式加以設計,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形式,定期請專家作環(huán)?萍紝n}講座,請園藝師作栽培現(xiàn)場指導,請工程專家作“感知教育”基本知識講座等,并帶領學生走進姚桐斌故居等科技教育實踐基地,讓地方和社區(qū)的自然人文資源成為科技教育課程開展的不竭源泉。
實踐型課程是校本課程開發(fā)追求的基本形態(tài),強調體驗和參與,課程設計理應加強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與實驗,堅持不懈地關注和了解學生在日常生活和綜合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指導學生通過實踐體驗獲得對科學知識的深刻認知,并通過實踐環(huán)境主動建構科技知識。同時,要幫助學生認識科學在他們個人生活中的作用、價值和重要意義。如學生自主研制的風能太陽能雙能驅動小車在市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中獲一等獎,20個學生的科技小制作獲國家專利,其作品內容和項目均來自生活實際,證明了學生的社會生活、家庭生活中的科技教育資源十分豐富,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需要合理選擇,使其與校本課程有效對接和互補,才能充分發(fā)揮校本教材的作用,使科技教育校本課程既能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lián)系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建構體現(xiàn)對知識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tài)。
四、建立活動機制,多形式開發(fā)智能
任何教育都是從活動開始的,科技教育課程建設更是如此。在建立活動機制的實踐中,必須確立以兒童為本位、以兒童興趣為主題的課程觀,十分注重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主觀能動性。小學科學、信息技術、綜合實踐活動教材所選內容無疑是學?萍冀逃幕緝热荩珜W科知識是從一定的知識體系中選擇加工形成的,而現(xiàn)代科技的迅猛發(fā)展使得課程的內容不僅僅是與某一個專業(yè)領域的人才相適應,因此,學校的課程開發(fā)應彌補科學學科課程的不足,重視開發(fā)和豐富活動課程,平衡課程類型,讓學生在自主性體驗活動中提升和發(fā)展科學素養(yǎng)。
從心理學角度看,學生的意志、態(tài)度、情感和價值觀等非智力因素如果沒有學生自我參與的主體活動,任何外在的“灌輸”都是無效的?萍冀逃顒诱n程的設計,必須尊重和滿足個性的興趣、需要和意愿,在興趣發(fā)展的基礎上將知識掌握和智力發(fā)展統(tǒng)一起來。如學校的少年科技活動中心下設的少兒感知氣象工作室,借助學校數字化氣象臺和實時氣象數據網上發(fā)布平臺,組織學生觀察、記錄、公布氣象信息,學生十分喜愛;以制作“小三!保囵B(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技能的“金鑰匙工作室”,每周組織學生學習航;局R,動手操作拼裝和制作航空航天模型,定期組織班校競賽活動,并積極參加省、市科技模型大賽,學生對桿身橡筋飛機、空中轎車飛機、東風一號模型火箭、太陽能氣墊船等模型制作興趣濃厚;以學習現(xiàn)代信息技術、機器人拼裝、編程、調試等技能的“羅伯特的工作室”,引導學生從小就接觸前沿科技。各工作室設相應的班級工作站點,在以上科技教育活動課程的開發(fā)過程中,由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自主參加相應的工作室和工作站點,讓學生各選其好,各展所長,各得其所。
完善的科技教育活動課程應該分年級、分程度設置,使其與學生的認識水平、智力水平、能力水平相匹配。這是一個相對復雜的過程,需要反復研究、實踐和改進。為了克服活動課程內部缺乏連續(xù)性的缺陷,學校通過多年實踐研究,逐步發(fā)現(xiàn)各學年段學生心智發(fā)展的“自然”順序和各年齡段學生的興趣中心,并根據這種自然順序,不斷完善、充實校本教材的工藝制作、園藝栽培、模型制作、智能機器人四大模塊,初步確立活動指標和預期學習活動結果。活動中,由師生根據預設的課程目標,通過查閱資料、計劃組織活動、解決所遇到的困難以及安排從事的評定程序,初步形成科技教育的活動課程體系。這一活動課程體系適合小學生對外部世界的探究,具有與生俱來興趣的特點,學校對不同年齡段學生提出的要求注意難度適中,更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為學生匹配分析能力和策劃能力提供了歷練平臺。如課內課外結合型科技活動,引導學生活學活用科學學科課程中的科技知識和技能;普及科技制作型活動中,引導學生從制作桿身直升機模型開始,隨著年齡的上升,再制作放飛桿身橡筋動力飛機、空中轎車飛機、東風一號傘降火箭、太陽能氣墊小船等;在文娛表演型活動中,組織學生自編自演各種科技類文藝節(jié)目,使校園科技節(jié)與藝術節(jié)融匯一體;在評比競賽型活動中,組織學生搞小制作、小發(fā)明,參加省市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學校主動承辦、協(xié)辦各級機器人大賽,為學生展示新興科技技能和特長創(chuàng)造機會;在科普宣傳型活動中,讓學生以自己制作的科技制作、科學幻想畫豐富校園環(huán)境文化;在探索研究型活動中,組織學生寫科技小論文、搞小發(fā)明參加專利申請等。開展這些活動的宗旨是用豐富的科技活動去實踐科技教育特色學校建設的文化理念,在每一個學生心中播下科技創(chuàng)新的種子。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s].2001(6).
[2]馬延偉,馬云鵬.課程改革與學校文化重建[j].教育研究,2004(3).
[3]約翰·斯塔韋爾,秦曉文,張鐵道.怎樣教科學[j].教育研究,2011(6).
[4]劉旭東.校本課程與課程資源開發(fā)[m].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
【探析小學科技教育校本課程開發(fā)的運演路徑的論文】相關文章:
畜牧業(yè)機械化的進展路徑探析論文07-03
環(huán)境教育校本教材開發(fā)與應用發(fā)展關系論文07-03
多媒體教育技術探析論文07-03
藝術與藝術教育價值探析論文07-03
《機械設計》課程教改實施過程探析論文07-03
職教類校本教材的開發(fā)探究論文07-03
科技期刊的常見名詞用法錯誤探析論文07-03
探析園藝本科在科技創(chuàng)新下的畢業(yè)論文07-03
數字電路課程案例教學法探析論文07-02